2000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全能的主耶穌基督 -- 王榮義 牧師

寫作於2000.10.29 作  者:王榮義 牧師  經文:【 馬可福音一章16~18、21~26、29~31、40~45節】 某村莊有一位大師,因其思想相當有深度而出名。另一位土匪因其殺人無數、作惡多端而惡名昭彰。一日,該土匪不甘大師常受讚揚而心生殺意。當他闖入大師住處時,大師並未逃跑或害怕。土匪告訴大師在殺他之前,他可以有最後的願望。大師的第一個願望是將後院的樹幹砍下,土匪二話不說,大刀一閃,樹幹應聲倒下。大師第二願是要土匪將斷掉的樹幹接回去。土匪大呼不可能的事。大師說,你能砍斷樹幹只是小孩子的把戲罷了,世上真正厲害的是將斷落的再接回去、醫治受傷、補修失合。  有人說基督教是弱者的宗教。世上有許多不同的權柄:君王用權勢來統治他的子民;角頭大哥用它來控制他的地盤;主人用此來控制奴隸的自由;有許多父母用權柄操縱自己的子女照自己的理想生活。耶穌的權柄不是為了證明、控制、操作或是統治我們人類,而是為了向人們顯明衪對世人那種犧牲無私的愛。在無條件接納與扶持中,耶穌基督的愛修補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上帝之間的隔閡,衪也勇於挑戰宗教威權,突破世上各種權勢的壓迫,使接近衪的人得到自由。耶穌接近小孩、婦女與各式各樣的罪人,足以証明他的權柄不是令人害怕而是讓人嚮往的。 ...

真實的平安 -- 王榮義 牧師

寫作於2000.10.29 作  者: 王榮義 牧師  經文:【 約翰福音十四章27~28節;十六章33節】 以巴戰爭持續,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不斷,打開社會新聞其中打打殺殺,其至連自己的親人及自己都不放過。自古以來,人類彼此間的紛爭、傷害未曾止息過,輕則吵吵鬧鬧、打打架,重則引發戰爭,殺害、消滅對方。人間的苦難受天災的影響有限,但人為因素造成的苦難不但沒有因為人類進步而減少。十字軍東征、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等大型的傷害或許已不多見,但日常生活中的傷害卻與日俱增,根本的原因乃是因為在人的內心深處沒有真實的平安。平安的相反詞是恐懼、害怕。到底人在害怕甚麼?  ...

2000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豐盛入門 -- 吳仲徹 牧師

寫作於2000.10.22 作  者: 吳仲徹 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章1~2、24~33節】 今天的講題是要從詩篇一0三全篇和約翰十章九│十節,耶穌對眾人所說的話:他是門從門進去的必得豐盛生命。這與詩篇一0三:五節的「足願」和「一生幸福滿足」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敬拜上帝順從耶穌基督的人所追求的目的,其實那是主的應許。那麼為什麼有人不得其門呢?我不想知道理由,但要由這兩段上帝的話語得到聖靈的引導而知其「入門」。   下列以三個引導來和大家分享,也盼望大家能得著豐盛生命。入門是每種學習中開始的階段,但若入門與目標不一樣時,就會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的錯和結果。比如如何種蘭花的技巧入門,絕對不可能變成會打或使用電腦的,或是你去學佛學入門,絕對不可能成為基督教牧師,或經驗基督的救贖。  ...

得勝有餘 -- 呂又慧 姊妹

寫作於2000.10.22 作  者: 呂又慧 姊妹  經文:【 羅馬書八章31~37節】 「有餘」,台語,說是「有餘」(春),就是說多出來的意思。如同每年過年時,我們都會說「年年有餘」。這個「有餘」,不只是有「魚」,它其實是一種象徵,也希望我們在各樣事物上都會「有餘」,都能剩下、多出來,因為這樣就代表了一種富裕和豐盛。常聽人家說,所謂「吃穿無虞」,也就是吃穿都沒有缺乏,換句話說,所需用的東西,如果多到「有餘」,好像就是我們幸福和安全的保證。  這種「有餘」的觀念,在剛才我們所讀的經文當中,保羅也提到了。但保羅說的是要:「得勝有餘」。同時這個「有餘」,是要靠著愛我們的主,來得到的。換句話說,要在一切的事上「得勝有餘」,是要倚靠那位愛我們,且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那麼保羅說這話,又是什麼意思呢?在進入今天的經文討論前,我要以一個電視節目開始,來和大家分享這個觀念。    ...

2000年10月15日 星期日

選擇 -- 陳景松 牧師

寫作於2000.10.15 作  者: 陳景松 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 耶穌和門徒來到伯大尼,馬大接待他們到家裡。馬大和馬利亞姊妹兩人分別做不同的事,一個坐在耶穌腳前聽耶穌講話;就像在客廳陪著客人。一個則為了一群客人的相關事情,吃飯、休息等等而忙碌著。看起來似乎分工合作得不錯,一直到馬大忙得心都亂了。她心一亂,就失去了分寸,直接到耶穌面前來告訴耶穌三件事:首先是「我妹妹讓我一人做這許多事。」其次是「你不介意嗎?」最後是「請叫她來幫我吧!」耶穌面對這個左右為難的困境毫不躊躇地以同理的口氣叫著馬大、馬大,然後說明了馬利亞的想法;及時化解了一場可能相當難堪的誤會。 ...

2000年10月8日 星期日

請親屬密友 -- 鄭信真 牧師

寫作於2000.10.08 作  者: 鄭信真 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章1~2、24~33節】 使徒行傳第十章雖然記載一位羅馬軍人,如何透過彼得、邀請彼得,成為基督徒的經過,但是從整個教會歷史的眼光來看,我們發現使徒行傳的第十章是教會史上很重要的突破。因為當耶穌基督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受差派去傳福音,傳耶穌基督復活的大好消息。他們傳的對象都是猶太人,所以福音仍然在猶太人的圈子裡,後來福音透過保羅傳到外邦的地方。保羅到外邦,就是猶太地以外去傳福音,把福音帶開來,到羅馬也帶到全世界。但是第十章會發現在整個這樣的發展當中,有個小小的記載,就是哥尼流跟彼得之間的發展。  我們會發現最先把福音帶給外邦人的,不是保羅,而是彼得,最先成為基督徒的外邦人是哥尼流。聖經的註釋家解釋聖經的時候,不忘提醒一句話,他們說:『保羅是外邦的使徒。』他確實將福音帶給外邦及整個世界,馬太福音敘述耶穌曾將天國的鑰匙,交託給彼得。這是很重要關鍵的時候,彼得確實扮演開鎖的人。使徒行傳第三章談到傳道給猶太人,讓很多人感動,聖靈降臨把天國開了,把天國的福音傳給外邦人,是彼得。他在這裡做了很重要的工作,雖然他做的時候,心裡還很猶豫,能不能跟外邦人在一起、把福音傳給外邦人?猶太人本來不應該跟外邦人往來,但是因為上帝的指示。其實他也知道真的要做的是甚麼?他到哥尼流的地方說,你們請我來要我做甚麼,你們說看看?  今天早上我們用這一段聖經,思想一些神要我們特別清楚的一些信息。廿四節敘述彼得被邀請來該撒利亞,來到哥尼流的地方,哥尼流早已邀請了他的親朋好友。哥尼流是個羅馬軍人,百夫長好像連長一樣,是羅馬的軍官派住在該撒利亞,是很重要的城市,駐守在那個地方。哥尼流有個很特別之處,第十章一、二節敘述是羅馬軍官,但是他已經敬拜上帝,雖然他還不認識耶穌,但已經接受猶太的信仰敬拜上帝,是個虔誠的人,全家敬畏上帝。是很奇妙的人,羅馬軍官照理說要拜他們的皇帝,用羅馬他們的宗教信仰,但是他來到猶太的地方,接受猶太人的信仰,所以神給他異象,引導他去邀請彼得來。他在禱告的時候有異象,神要他邀請彼得到他們當中,他就照這樣做,找他的部下、親屬,去邀請彼得來。 ...

復活的代價 -- 謝大立 傳道

寫作於2000.10.08 作  者: 謝大立 傳道  經文:【 約翰福音十二章20~28節】【 馬太福音十章38~39節】 復活是一件令人興奮與歡喜的事情,因為復活帶給人超越的生命、信實的盼望以及嶄新的未來。然而,當我們在復活節歡欣鼓舞之際,亦當深刻思索「復活」從何而來?豈不是因為生命有「死亡」的實存嗎?設若沒有死,復活即無任何意義;但是,受造界的生命現實卻是一步步地邁向死亡之路。因此,我們可以如此說:「復活的代價就是死亡」。耶穌基督藉著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拯救了世人,使他們「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三16)當拿破崙戰敗被關在地中海的一座孤島上時,感嘆地說:「拿撒勒人耶穌啊,你才是真正的勝利者!」拿破崙作為一國之君,卻自身難保,怎能保護他的國家呢?但耶穌打敗了人類最兇惡可怕的敵人---死亡,祂才是真正的君王。  ...

2000年10月5日 星期四

明光照耀 -- 張德謙 牧師

寫作於2000.10.15 作  者: 張德謙 牧師  經文:【 腓立比書二章12~18節】 很多人都喜歡讀保羅所寫的腓立比書,因為他是保羅所有的書信中很令人喜愛的一份,這封信有兩個別名,有人稱它為美好的信,有人稱之為喜樂的書信,因為喜樂這兩字不斷在這本書裡出現,我們知道腓利比書是保羅因福音的緣故被關在監獄裡,面臨死刑的審判所寫出來的,但他在那種困境之中卻能寫出喜樂的信息,他喜樂的根源是從信仰所產生的,他說靠主基督常常喜樂,所以我們讀腓利比書可以看到喜樂的思想一直在引導保羅傳福音的熱誠,雖然他遇到了很多困境、逼迫,面對坎坷的路程他從來沒有灰心喪志,因為他仰望基督,他的喜樂是從耶穌基督所得著,所以他期待每位跟隨基督的人是喜樂能成為他信仰的禮物。特別在這個世代,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是自殺,因為這人對人生沒有盼望,雖然保羅在肉體上也有困境,有許多次他求主耶穌把這根刺拿掉,但他還是順服了上帝的旨意。  保羅和腓利比教會的關係是建立在信仰的根基上,他從腓利比信徒寫給腓利比信徒的書信裡可以使我們看到,他和他們的關係是有扎根的信仰,那種信仰是可以表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上,所以他稱腓利比教會的信徒「你們是我所親賴的弟兄,我多麼想念你」又說「你們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可見保羅和腓利比教會的關係是與其他教會所不能相比的。保羅勸勉腓利比教會能在福音的事工上同心合一,他說:「我們更要以耶穌基督捨己謙卑的行動作為榜樣,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存謙卑,個人看別人比自己聰明,並且不要因為信仰的緣故而遭遇困難或迫害就喪失信仰」、「靠主站立得穩」、「靠主常常喜樂」。    ...

2000年10月1日 星期日

參透苦難的意義 -- 羅榮光 牧師

寫作於2000.10.01 作  者: 羅榮光 牧師  經文:【 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 【 羅馬書五章1~5節】 在清晨的時候,我們領受他的話語,在人生的旅途當中,常常可以看見有些人好像非常的平順、幸福,他沒有遇見怎樣的病痛、荊棘的挫敗、生活的很好、家庭很幸福、事業很成功;但是有些人他一生非常的坎坷、 遇見病痛、破產、天災、人禍、戰爭。有時候我們會質問上帝:『為甚麼苦難會臨到。』有些人一生就是沒有苦難,很幸福;有些人他必須經歷一次又一次,甚至是一次比一次更大的苦難,那個時候不禁會懷疑,上帝是不是愛的上帝?通常我們看見苦難的時候,大概有兩種很普遍的想法:  第一個想法,就是遇見苦難的人一定是他的前世、本身犯了甚麼罪?這是上帝的刑罰,耶穌跟門徒在一次走路的時候,看見一位生來就瞎眼的人,門徒就問耶穌說:『這位生來瞎眼的人是不是父母犯罪、還是他自己犯罪,所以才會瞎眼?』主耶穌還說到西羅亞的樓房倒塌下來的時候,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這十八個八比住在耶路撒冷的居民還有罪嗎?』耶穌講這話是表示,當時的人以為遇見苦難、意外的時候,一定是他的父母、本身犯罪。我們基督徒也常常有去論斷別人這種傾向,這個人今天碰到苦難的時候,一定是上帝刑罰他,因他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隱藏的罪,上帝刑罰他,我們知道這種論斷,使基督徒成為非常冷酷的人,失去了愛心,對人間的苦難非常的冷漠,這是很可怕的。  ...

乘上聖靈的浪潮 -- 謝大立 傳道

寫作於2000.10.01 作  者: 謝大立 傳道  經文:【 以賽亞書五十一章15節】【 歌羅西書二章19節】 衝浪是一門駕著神所創造的浪潮的藝術。神造浪,衝浪只是去乘上浪。沒有任何衝浪者試著要造浪。如果沒有浪,你就不要那天去衝浪,就是這樣! 另一方面,當衝浪者看到一個好浪,他們會盡量使用,即使在暴風雨當中,他們也樂此不疲。    許多關於教會增長的書籍與研究都落在「如何造浪」的窠臼裡。他們試著製造聖靈的浪潮,使用各種花招、節目、或行銷技巧來製造增長。但是增長無法由人來製造!只有神能叫教會增長。只有神能將新生命吹進遍地枯骨的山谷。只有神能造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攪動大海,使海中的波浪匉訇(以賽亞五十一章15節)---復興的浪、增長的浪、領受聖靈的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