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聖餐

講道內容
聖餐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26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六月十六日


講道影片

Ⅰ、前言:聖餐  (The Holy Communion)

兄姊平安!今日的主日聚會將有聖典禮儀式。聖餐,有稱為「守主的筵席」,有說是「與主同坐」。試問,首次領受聖餐的感動,兄姊姐們仍否記得?記得上次領聖餐時的體會和禱告嗎?新朋友或慕道友,如何看待聖餐儀式,瞭解其特殊性嗎?
「洗禮」和「聖餐」是基督信仰的兩大重要儀式。「洗禮」為一次性,即基督徒一生只需受一次洗。若幼時父母曾安排接受小兒洗禮,長大後可藉由堅信禮,再次告白信仰。無論如何,洗禮是基督徒開始新生命之記號。彼得在使徒行傳2:38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以弗所書第四章說,「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6)。「聖餐」則為持續性,基督徒需一生不斷持守,作為與基督不斷相交、往來的表示。

教會從起初便有守聖餐的習慣,雖然方式與現今有所不同。使徒行傳記載,聖靈降臨後,彼得起身講道,約三千人信了主。爾後,信徒們恆心遵守使徒們的教訓,日日同心合意,在殿裡、家中,彼此交接、擘餅、祈禱,歡喜誠心地用飯。經文裡的「擘餅」,極有可能就是指「守聖餐」或「共享晚餐之行動」。領聖餐前先一起吃愛筵,對初代教會而言,聖餐就是愛筵的一部份。現今有些教派不使用「聖餐」一詞,而是稱為「擘餅主日」,或「擘餅禮拜」、「擘餅禮」。

Ⅱ、從主領受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23-26裡,教導哥林多教會關於「聖餐」的課題,是有關「聖餐」的最早文獻記載。歷世歷代的教會,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主持聖餐典禮時,也喜愛使用這段經文:「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經文中,保羅清楚指出,聖餐是主耶穌在被賣那一夜,親自設立。哥林多前書:「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林前11:23)。「那一夜」,就是猶太人守逾越節的當晚。

1.耶穌被賣那一夜

那一夜發生的事,聖經的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裡,皆有清楚記載。路加福音22:1-5:「除酵節(又名逾越節)近了。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才能殺害耶穌,是因他們懼怕百姓。這時,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門徒裏的一個。他去和祭司長並守殿官商量,怎麼可以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歡喜,就約定給他銀子。」(路22:1-5)猶大應允了祭司長,便想趁四下無人之際,找機會出賣耶穌。到了需宰殺逾越節羊羔的那日,耶穌打發彼得和約翰,去預備逾越節的筵席。

2.耶穌願意同坐席

 猶太社群預備著要過他們的感恩節期——逾越節,同時宗教領袖、文士和祭司長們,卻密謀殺害耶穌。跟隨耶穌三年多的門徒猶大,受金錢的誘惑,也同意出賣耶穌。而耶穌仍吩咐門徒,照常預備逾越節筵席,要過這感恩的節日。時候到了,眾人坐席,路加福音22:15記載,耶穌對門徒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路22:15)。耶穌很清楚,那一晚將發生的事情;他知道,自己的學生與他人共謀,要捉拿他。但路加福音寫道,耶穌依然說:「我很願意」,願意與眾人共進晚餐,包括那即將出賣他的人。其實,這一向是耶穌的作風,他和稅吏、罪人同席。馬太福音11:19形容:「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無論人如何看待他,耶穌都樂意與對方作朋友,而這正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拯救失喪的人。

3.耶穌設立紀念餐

逾越節的晚筵,成了耶穌和門徒之間的絕響。耶穌說,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等到神國。於是,他拿起餅和杯來祝謝。在這最後的晚餐中,耶穌所說的話,為了原本單純的杯和餅,賦予了新的詮釋意義,最後成為今日守聖餐的由來。耶穌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約,為你們流出來的。耶穌以杯裡的酒,代表他的生命—血,以此與人立下新約;餅代表他的身體,為人們捨去。耶穌清楚表明,要用自己的性命,與門徒們建立屬靈的關係,同時見證,上帝國在此刻臨到人間。十架上,他也見證了為人們無私地獻上生命。那一夜的晚餐,是他的生命記號、拯救恩典,紀念上帝差遣獨生愛子,為人類捨去性命。這是耶穌的生命宣言。

III、要如此行

短短的經文裡兩次記載,耶穌說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耶穌要門徒舉行聖餐,領受杯和餅,遵守這件事。

1.每逢吃喝

逾越節的晚餐裡,耶穌所說的「餅」和「杯」,代表他的身體與生命,信徒們領受時,表明了與基督的生命相連結。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16-17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

2.表明主死

保羅說,我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他再來。這段話裡,有兩個象徵性記號:「餅」和「杯」。主說,「餅」代表他的身體,為人捨命;「杯」代表從他身上流下的立約之血,人的罪因此得蒙赦免。藉著他的死,為人的罪附付出代價,人得著救恩,從罪惡中得蒙拯救。聖餐十分重要的意涵,就是「基督為世人的罪而死,用他的生命,帶來上帝的寬恕,使人與上帝之間有和好的關係,換得新約,和人的新生」。這個重要的事實:「主為我而死」,耶穌希望人能看見。加拉太書5:1,:「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5:1)基督以自己的生命,鋪給人一條通往永生的道路。信徒吃餅、喝杯,則是表明了主的犧牲,同時等候他再來。

3.等候主來

 「聖餐」除了表明耶穌為了人的罪,付附出代價、死在十架上,拯救人類之外,同時也提醒人要「直等他再來」。耶穌還會再次降臨,與人一同坐席,帶領人,恢復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走向更美好的將來,如同起初在伊甸園裡一般。馬太福音26:29記載,耶穌說:「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啟示錄說道,天使吩咐約翰寫下,凡被請赴羔羊之婚宴的有福了!聖餐典禮提醒信徒,要看到一幅更美的將來,就是主要再來,與人同坐席,而那將會是大而可畏、又滿載大喜樂的一刻。

IV、為紀念我

1.守聖餐的意義

細讀聖餐禮儀的經文,會看到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為要紀念我」。耶穌說,你們要如此行,你們每次行,為的是要紀念我;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這是我的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每逢如此做,是為了紀念我。「紀念」一詞含有記得、提醒、懷念或回憶的之意。

逾越節,原本是以色列人紀念「上帝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這偉大神蹟的節期。整個事件提醒以色列人,祖先們曾在埃及為奴,蒙上帝恩典帶領離開,經紅海、過曠野,進入應許的迦南美地。遵守逾越節,是要紀念上帝的拯救恩典,要以色列後世子孫記住,上帝救他們脫離轄制,成為蒙應許的百姓。出埃及記第十二章裡寫道,要紀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世世代代的永遠定律;且日後到了耶和華所賜的應許之地,要記得持守這禮。兒女們若問「行這禮是什麼意思?」就要回答,是獻給耶和華的逾越祭,因為以色列人在埃及時,上帝擊殺埃及人,救了以色列族。

同樣地,耶穌在被賣前,主持了逾越節的晚筵,吩咐門徒們,餅和酒代表他的身體和血,他要與人立新的約,門徒要記得,他們不再是罪的奴僕;耶穌已經用他的生命,替贖了一切的罪。靠著基督,他們可以脫離罪,得著新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若有人在耶穌基督裡,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聖餐典禮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人與上帝重新立約,參與典禮的人正是表明,上帝是他的上帝,他要做上帝的百姓。上帝拯救人,而人願意被上帝所拯救。

當耶穌和門徒們共享筵席之後,他也同時改變了逾越節的晚餐,筵席有了新的意義,就是「基督在人的生命中坐席」,吃喝時要紀念他。這新的宴席,是耶穌用寶血設立的新約,就是他願意與人同坐席、獻上自己的身體,為人付出生命的贖價,作挽回祭。而人也願意相信,基督能救贖人的生命,因此願意讓基督在生命中坐席,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得著上帝的祝福。

新的約宣告、設立於逾越節的晚筵中,而完成於十字架上。基督在十架上說:「成了!」完成了救贖。在十架上,耶穌對身旁的盜匪說,今日你要與我同在樂園裡了!首先被耶穌告知要與他同在樂園的人,竟然不是牧長、虔誠信徒、或行善行義的人,而是一位罪犯、強盜!聖餐典禮中,上帝與人立了新約,要救贖人;無論人正處在怎樣的光景下,路加福音記載著,耶穌說,我願意與你們同坐席。

「紀念」一詞的希臘文有「把過去帶進今日」之意。人不僅需要記得過往的回憶,也要把過去應用於當下。換句話說,那夜門徒們和基督共同領受了聖餐,親身經歷了基督為人捨命,與基督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這不僅只停留在那一晚,現在的信徒們守聖餐,除了回想那晚所發生的事,同時也紀念,現實生活中,耶穌仍與人同坐席,存在於信徒的生活和生命中。透過聖餐,信徒們再次與上帝立這生命的永恆之約。只要活著,約便不間斷,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主耶穌說,他願意與人同坐席。聖餐、約定、餅和杯是記號,無論人在怎樣的光景底下,上帝要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無論是逾越節的晚餐,或是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聖餐典禮都彰顯了上帝拯救的恩典記號。有趣的是,在這感恩的晚餐裡,卻出現一位要出賣耶穌的門徒。這是強烈的對比,但同時也供信徒們,領受聖餐時藉此反思,自己是否如同猶大一般,落入了某些試探之中?比方說,是否也和猶大一樣,人在心不在?是否表面跟隨基督,實則漸行漸遠?是否已遠離了救恩,忘記繼續跟隨主了呢?

2.守聖餐的態度

「紀念」包含在當下實現過去。上帝要人的眼光不僅停留在那一晚,而是看見,那一夜正實際發生在信徒的生命中。杯或餅,看似份量不多,但是代表著基督為人的捨命。每當手持餅和杯時,應當以一些時間,感謝上帝,因為未來仍有機會領受餅和杯。「獻上感恩」是守聖餐的態度。

哥林多前書11:33裡,保羅如此說:「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林前11:33)。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談論聖餐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哥林多教會守聖餐前有愛筵;但一些富裕的哥林多信徒,竟然逕自先吃愛筵,沒有等候其他的兄姐到來再吃,情況惡劣到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完全忘記了教會內仍有物質有缺乏的人。原本愛筵表示了主內不分彼此的團契聚會,但當時的哥林多教會,卻因此產生嚴重分歧,保羅於是加以斥責,同時提醒信徒,守愛餐時要彼此等待,因為愛筵是彼此的分享。

服侍聖餐時,一般會等全體會眾都領完,並且服侍人員再三地確認後,再一起領受。聖餐需要信徒們彼此分享、彼此等待。另一方面,或許也可以如此解釋:已受洗的信徒,要在禱告中紀念,等候那些尚未受洗、無法同領聖餐的人,願他們能早日受洗,與眾人同領聖餐,以感恩的心,在基督裡彼此分享、彼此等待。

V、結語:吃喝永生之道

最後,「聖餐」是一篇肉眼可見之「上帝的道」。「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上帝的道,供信徒聆聽閱讀、背誦傳講。而聖餐比喻基督的身體,代表上帝的話語,不諦啻是一篇可碰觸、可食用的道。

基督徒說,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道」表徵基督本身;。聖餐儀式中,基督徒吃喝耶穌,意為基督進入了信徒的人生中,與他們同坐席。領受聖餐時,願聖靈透過餅和杯,幫助信徒再次思考基督的救恩,記得他願意與人一同坐席;,並透過聖餐,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次洗禮,終身跟隨」,信徒應當在每日的生活中實踐信仰,也在每次的聖餐典禮中,再次告白信仰。吃喝耶穌的肉和血時,信徒需要再次與主立約,表明願意做他的百姓,讓他在人生中作主。懇求上帝憐憫信徒,每次的聖餐不僅是紀念基督,生命中更有一顆悔改的心,願意進到基督的裡面。一起來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親自為我們,透過聖餐和我們立下新約,使我們可以透過你的受難,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得上帝的祝福。懇求聖靈在每一次的聖餐聚會裡,提醒我們再一次思想聖餐的意義,再一次光照人心,使人說,我們願意與你一同坐席。主你也光照我們,是否遠離了你?是否落入了試探裡?求主再一次幫助我們,我們願意與你同坐席。懇求你也幫助我們,我們還有一些還在尋找、等候、觀望的弟兄姊妹;主啊,願你的愛與恩典也臨到他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二十四)雙見證(Two Witnesses)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二十四)
雙見證(Two Witnesses)

經文:啟示錄十一章1-13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六月九日

 講道影片


I. 引言:雙見證人
在啟示錄中使徒約翰吃了大天使手上的小書卷之後要說預言。接下要來即是「雙見證」的故事,也就是天使在吹第六號角與第七號角之間所發生的事情。這兩個見證人在耶路撒冷城,為上帝作見證。有人將這段經文製作成卡通,我們一起來看這段影片:                                                                                                                                    

「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都量一量,並在殿中禮拜的人。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有能力,他們要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穿著毛衣,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以及兩個燈台站立在世界之主的面前。若有人想要害他們,就有火從他們口中出來燒滅仇敵,凡想要害他們的都必這樣被殺。這二人有權柄,叫天閉塞,在他們傳道的日子不下雨。又有權柄叫水變為血,
並且能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隨時隨意。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必與他們交戰,並且得勝,把他們殺了。他們的屍首就倒下,在大城裡的街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從各民、各族、各方、各國中,有人觀看他們的屍首三天半,
又不許把屍首放在墳墓裡。住在地上的人,就為他們歡喜、快樂而且互相餽送禮物。因這兩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過了這三天半,有氣息從上帝那裡進入他們裡面,他們就站起來!看見他們的人甚是害怕。兩位先知聽見大聲音從天上來,對他們說:上到這裡來!他們就駕著雲上了天,他們的仇敵也看見了,正在那時候,地大震動,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為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餘的都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神。」
II.約翰丈量聖殿
天使給使徒約翰一根葦子當作杖,要他量三樣東西:聖殿、祭壇,還有敬拜的人。
關於聖殿,在主前1050年時,稱為「會幕」(tabernacle),它始於以色列人出埃及時,耶和華在西乃山上教導摩西如何建造的,「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出29:43)所以,聖殿是我們與耶和華相會的地方,也是上帝彰顯榮耀的地方,我們在那裡可以親近主、敬拜他。
當大衛王建立耶路撒冷城之後,他覺得自己住在宮殿,而所敬拜的耶和華卻一直住在會幕中,心中非常的不安,因此他想為耶和華蓋聖殿。但是主對他說:「不,我要一個和平的君來蓋。」所以,大衛的兒子   所羅門王在主前952年時,蓋了聖殿;以色列人將之稱為「第一聖殿」(1st Temple)。第一聖殿用了許多的金子裝飾,非常地輝煌、漂亮。「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王上8:10-11)只是耶和華提醒以色列民,說:「這是我的處所,你們不要犯罪,不要拜偶像。否則,即使蓋了聖殿也沒用,我不保護你。」不幸的是所羅門王年老時,竟去拜偶像,離開賜給他智慧、財富,恩典滿滿的耶和華。
在主前586年間,第一聖殿被入侵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拆毀,以色列人且被擄到巴比倫去。經過七十年後(主前516年),所羅巴伯帶領一群人回到聖地,在祭司耶書亞的協助下重蓋聖殿。第二次蓋的沒有第一次的豪華,以色列人稱它為「第二聖殿」(2nd temple)。「於是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都來動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上帝的先知在那裡幫助他們。」(拉5:2)他們蓋了一半就中斷了,後來又有兩個先知鼓勵他們把聖殿蓋完,所以第二聖殿至少有六個人參與,以斯拉、尼希米、哈該、撒迦利亞、耶書亞,所羅巴伯。到了主前20年間,大希律王為了討好猶太人,用46年的時間將聖殿大大地整修、擴大。這座希律王所整修的第二聖殿,即是嬰孩耶穌在耶路撒冷被獻之處,也是耶穌基督傳道時期所潔淨的聖殿。
1.撒迦利亞看天使量耶路撒冷
撒迦利亞書所記載的就是這第二聖殿。先知撒迦利亞看到異象  天使拿著繩子量耶路撒冷,他問天使在量什麼?天使說,要量量看有多寬、多長,因為耶和華要在耶路撒冷四圍作火城,要作其中的榮耀。這表明耶和華除擁有這座聖殿,也要保護它。所以聖殿是上帝擁有並保護的場所。「我又舉目觀看,見一人手拿準繩。我說:『你往哪裡去?』他對我說:『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寬多長…』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亞2:1-2、5)後來在主前70年時,第二聖殿被侵略者羅馬帝國提多將軍拆毀。
2.以西結看見天使量整個聖殿
以色列亡國之後,先知以西結看見異象   另一個聖殿。他也看到天使在丈量,而且這次是每根柱子、每個門都量。耶和華指示以西結說:「人子啊,你要將這殿指示以色列家,使他們因自己的罪孽慚愧,也要他們量殿的尺寸。他們若因自己所行的一切事慚愧,你就將殿的規模、樣式、出入之處,和一切形狀、典章、禮儀、法則指示他們,在他們眼前寫上,使他們遵照殿的一切規模典章去做。」(結43:10-11)所以,以西結所看到的「量聖殿」,與撒迦利亞的不太一樣。撒迦利亞所看到的是耶和華擁有且要保護聖殿;而以西結所看到的,表示耶和華要鑒察、要指示。一般神學家稱它為「第四聖殿」(4th Temple),也是將來「千禧年」主耶穌基督要親自建造的聖殿。
3.約翰丈量聖殿祭壇與禮拜者
此時的使徒約翰尚未在千禧年,而上帝也要他拿著葦子去量聖殿,這就是所謂的「第三聖殿」(3rd Temple),這是指在大災難當中,猶太人會重建聖殿。對猶太人歷史有興趣的人,都知道現在猶太人已經預備好聖殿要用的所有東西,只待時機成熟。但以理書中所說將有一位政治人物興起,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好,阿拉伯人便會同意讓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蓋聖殿,也就是第三聖殿,是在大災難中蓋的。上帝對約翰說,我給你一個葦子,你作量竿去量聖殿,去量三個東西。第一個是量「聖殿」,第二個是量「祭壇」,第三個是量在聖殿與祭壇之「敬拜的人」。所以,這裡要他量三樣東西,第三個是人,要量敬拜者,「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上帝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啟11:1)
4.外院留給外邦踐踏四十二月
耶和華且對約翰說,聖殿的外院不要量,因有外邦人會來踐踏,而踐踏的期間是一千二百六十天,也是四十二個月,三年半的時間,這正是先知但以理所說的「大災難」,七年中的後三年半的時間。「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啟11:2)
III.兩位見證人
1.穿毛衣傳道一千兩百六十天
「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耶和華說,我會派兩個見證人傳福音,他們傳福音的天數是一千兩百六十天,四十二個月,也就是外邦人踐踏耶路撒冷,踐踏外院的時間。中文聖經雖寫「毛衣」,但原文是「麻衣」。當我們家中遇到喪事、披麻戴孝時,代表痛苦、悔改、難過之意。所以,這兩個見證人知道上帝要來審判,因此憂傷穿著麻衣去傳福音、作見證。先知但以理說,他聽到主要審判時,「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主祈禱、認罪。」(但9:3-4)尼尼微城的人聽到先知約拿宣告上帝要審判時,也是宣告禁食,穿麻衣、披麻布,連牛都穿。「尼尼微人信服上帝,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上帝。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拿3:5,8)
2.立主面前兩棵橄欖樹與燈臺
上帝對先知約翰說:「這兩個見證人是兩棵橄欖樹,兩個燈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這種橄欖樹與燈台的異象,第一次是出現在撒迦利亞書。先知撒迦利亞那時是看到兩棵橄欖樹,一個燈台。「他問我說:『你看見了甚麼?』我說:『我看見了一個純金的燈臺,頂上有盞燈,燈臺上有七盞燈,每盞有七個管子。旁邊有兩棵橄欖樹,一棵在燈盞的右邊,一棵在燈盞的左邊。」』(亞4:2-3)但是,約翰所看到的是兩棵橄欖樹,二個燈台。而主耶穌基督說,「燈台」即是代表「教會」。
3.口中有火燒滅害他們的仇敵
「若有人想要害他們,就有火從他們口中出來,燒滅仇敵。凡想要害他們的都必這樣被殺。」(啟11:5)如果有人要來欺侮這兩個人,就會被火燒。上帝保護他們,讓他們有能力自衛,當有人要殺他們的時候,就會被他們口中所吐出來的火燒死。記得嗎?有位先知,有人要抓他時,有火把他們燒死。但不是從嘴巴出來,而是他講話,就有火從天上下來把抓他的人燒死,這個人是以利亞。「以利亞回答說:『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王下1:10)。另外耶利米書中,耶和華對先知耶利米說:「所以耶和華─萬軍之神如此說:『因為百姓說這話,我必使我的話在你口中為火,使他們為柴;這火便將他們燒滅。』」(耶5:14)有一種解釋是,上帝僕人口裡所說上帝的話語,會對聽的人產生一種「火」的潔淨作用。所以,火並不一定是燒死,也表示將罪惡燒盡、得以潔淨。
4.傳道有權柄叫天閉塞不下雨
聖經說,「這二人有權柄,在他們傳道的日子叫天閉塞不下雨。」(啟11:6ab)不下雨多久,一千二百六十天,就是三年半。先知以利亞他禱告後,天就不下雨。「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在雅各書也說他禱告,結果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雨。「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5:17)
5.有權柄叫水變為血災殃襲地
除了不下雨,「又有權柄叫水變血,並且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啟11:6cd)啟示錄這裡提到的「水變成血」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先知摩西、亞倫行過這樣的神蹟。「摩西、亞倫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亞倫在法老和臣僕眼前舉杖擊打河裏的水,河裏的水都變作血了。」(出7:20)耶和華對法老王說:「因為這一次我要叫一切的災殃臨到你和你臣僕並你百姓的身上,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沒有像我的。我若伸手用瘟疫攻擊你和你的百姓,你早就從地上除滅了。」(出9:14-15)
6.作完見證被無底坑的獸殺害
從無底坑有一個怪物上來與這兩個見證人打戰,很奇怪上帝竟沒有保護他們。「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必與他們交戰,並且得勝,把他們殺了。」(啟11:7)開始時,這兩個見證人很厲害,誰都傷不了他們。但當上帝認為他們使命已完成時,就讓怪獸殺死這兩人。這令我有點感觸,當我們在世上的使命完成後,會用什麼方式離開呢?這是由上帝掌權的,並非所有耶和華的僕人一定會壽終正寢,好比這兩個忠心的僕人,是用這種方式離開,上帝有主權決定如何召回他的僕人。司提反作完見證後,被石頭打死。「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齊心擁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徒7:55-58)使徒保羅作完見證後,就被羅馬政府處死。「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他們都是忠心的見證人。他們沒有作完見證前,上帝保守他們,不許他們受到傷害。可是他們完成見證後,上帝就用他認為合適的方法,把他們召回去。
7.屍首倒在耶路撒冷城的街上
因為大家被這兩個見證人惹怒,所以在他們死後,不許人收屍、埋葬,將之曝街三天半,供全世界的人觀看。「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裏的街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從各民、各族、各方、各國中,有人觀看他們的屍首三天半,又不許把屍首放在墳墓裏。」(啟11:8-9)屍體倒在大城—耶路撒冷,這城又叫所多瑪,又叫埃及。有人說所多瑪代表「罪惡」,埃及代表「肉體」,可見當時耶路撒冷是不好的地方,是主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掃羅王跟他三個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死的時候,敵人也不許他們被埋葬、放到墳墓去。所以,有一些人就很捨不得,就勇敢地把他們的屍體拿下來,為他們安葬。「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送到雅比,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代上10:12)有一個人不得安葬,後來被狗吃掉,這人就是王后耶洗別。「他們就去埋葬她,只尋得她的頭骨和腳,並手掌。他們回去告訴耶戶,耶戶說:「這正應驗耶和華藉他僕人提斯比人以利亞所說的話,說:『在耶斯列田間,狗必吃耶洗別的肉。』」(王下9:35-36)可見得,死後屍體不得安葬,是最高的凌辱。耶和華兩個忠心的見證人,他不只讓這二人被怪獸殺死,而且還讓其屍體受到這樣的凌辱。可是,耶和華的故事還沒有完…。
8.大家歡樂送禮因為曾經受苦
世人看見兩個見證人死了,很高興地慶祝、送禮物,因為這兩個人讓他們嚐盡苦頭。「住在地上的人就為他們歡喜快樂,互相饋送禮物,因這兩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啟11:10)司提反死的時候,那時的掃羅(保羅)也很高興。司提反「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7:60)因為司提反當日講道、非常有能力,他述說的真理、真相,誰都無法辯過。所以,當他被石頭打死時,眾人感到開懷。舊約中,亞哈王見到先知以利亞,也說:是你讓我們遭災嗎?以利亞回:不是,是你才對。「亞哈見了以利亞,便說:『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以利亞說:『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王上18:17-18)這就像是我們受人責罵,心中痛苦不滿,當責罵我们的人有一天倒楣了,我们會在心中暗自高興一樣。
9.三天半後死裡復活見者害怕
暴屍三天半後,上帝卻讓他的僕人從死裡復活,這把大家嚇壞了。「過了這三天半,有生氣從上帝那裡進入他們裡面,他們就站起來,看見他們的人甚是害怕。」(啟11:11)已經死了三天半的人、就是完全的死了,不可能是醫生誤診,後來從昏迷中醒過來。記不記得拉撒路死後,耶穌故意慢了幾天才過去,就是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復活、是真的復活,不是看錯了。「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姐姐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約11:39-40)但是如果真的看見一個從死復活的人出現眼前,你的反應可能不是快樂,而是害怕。耶穌的學生看到耶穌復活的反應是嚇死了。「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路24:36-37)所以這些人看到這兩個已死的人,三天半後又活過來,他們非常地害怕。心想,以前都對我們那麼兇,現在再活過來,那還得了!
10.天上聲音呼叫他們駕雲升天
可是主沒有讓這兩個見證人在地上繼續工作,而是接他們回天家,像耶穌一樣,也是一朵雲把他們接到天上去。「兩位先知聽見有大聲音從天上來,對他們說:『上到這裏來。」他們就駕著雲上了天,他們的仇敵也看見了。』(啟11:12)上帝的僕人在地上完成使命後,就把他們接到天上去。先知以利亞也是這樣,他甚至沒有經過死亡,上帝是用火車、火馬把他接到天上去。「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王下2:11)耶穌基督也是這樣,他復活、向門徒顯現四十天後,是一朵雲把他接上天去。「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徒1:9)看來,如果我們作上帝忠心的僕人,為了福音犧牲生命的時候,上帝會像對待耶穌基督一樣,把我們接到天上去。
11.地震城塌死七千人榮耀歸神
隨後發生「大地震」,然後死掉七千人。「正在那時候,地大震動,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餘的都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神。」(啟11:13)十分之一的房屋都垮了,而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榮耀上帝。這與我們悔改信主、從耶和華領受恩典、而榮耀他不一樣。這些人是不悔改信主,面臨上帝公義的審判,最後接受審判的人。他們用這樣來榮耀上帝。記得亞干嗎?「約書亞對亞干說:『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面前認罪,將你所做的事告訴我,不要向我隱瞞。」』(書7:19)亞干偷了一些東西,最後他被審判,地就打開把他吞了,而經上說,他這樣作是榮耀上帝。另外,法老王的故事,「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出14:18)法老王因為不聽耶和華的話,堅持要追以色列人下到紅海,結果上帝讓他淹沒、死在那裡,成為榮耀上帝的記號。希望我們能用一生榮耀上帝,不是這樣淒淒慘慘地榮耀上帝。我們接受神的恩典,得到耶穌的愛,要活出一個聖潔的生活,來榮耀主。
IV.屬靈的功課
1.上帝鑑察我們的敬拜禱告與生活
第一,耶和華在意的,不是聖殿蓋得多好,而是在聖殿裡面的人,他們如何?所以才吩咐約翰去量聖殿、量祭壇、量敬拜的人。「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並殿中的禮拜的人量一量」』(啟11:1)聖殿代表我們的「敬拜、讚美」,祭壇代表我們的「禱告、認罪」,敬拜者代表我們的「敬虔、聖潔」,上帝在意我們的這三個東西。試著反省我們自己,如果上帝有一天拿他的尺來量你的敬拜、禱告與你的聖潔的生活,是夠還是不夠?你是否真心的敬拜?真心的禱告、認罪與悔改?在平時,是否過一個敬虔、討神喜悅的生活?如果三個一致的話,這便是神所悅納的。「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29:13)在以賽亞書中,耶和華說:這個百姓嘴巴敬拜讚美、禱告,心卻遠離我,這個就不是神要的。該隱與亞伯一起獻祭給耶和華,可是,卻因為該隱所行的不好,所以主就看不中他跟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創4:5-7)所以,上帝要我們敬拜者過敬虔、聖潔的生活,並用我們的「心靈」與「誠實」來敬拜耶和華,常常到主面前,向他傾心吐意的禱告,這才是主所要的。對此我感觸很深,因為教會在建堂時,禱告會人數接近四十幾位,禱告室裡擠得滿滿的。現在我們建堂完了,空間不是問題,禱告會的人數不增,反減?我們禮拜的人數大大增加,接近六百人,禱告會卻只有三十五個人來參加。我們敬拜的人數與參加禱告會的人數不成比例,在意禱告會的人,不到與會人員的十分之一。從2005年回來到現在,我碰到很多困難,主都帶領一個一個順利地渡過,直到今天,現在最大的困難還沒有突破,就是禱告會。我希望,今天我們聽到這個信息,可以問自己,如果上帝有一天來量我的信仰時,他會說「好啊!你是我好的兒子。」還是,主會說「你有落差。」
2.上帝在悖逆的人群留下忠心見證人
再者,越叛逆主的地方,上帝越要派他的見證人到那裡去,因為這些人更需要上帝的恩典。所以,外邦人踐踏耶路撒冷四十二個月期間,主就派兩個很有力量的見證人,向他們做見證。請問你願意被派到福音很艱難傳的地方,去做見證、傳福音嗎?耶和華說,這些外邦人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可是我要讓我的兩個見證人。向這些踐踏聖城的外邦人做見證;他們踐踏多久,這兩個見證人就見證多久,「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1:2-3)記得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靠著耶和華的能力擊敗了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假先知後,被王后耶洗別威脅。以利亞逃跑、灰心喪志的時候,向耶和華抱怨說,全部都被她殺光了,只剩下我一個。耶和華說,沒有,我還留了七千個見證人,「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19:18)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只剩下我們一個,上帝在非常悖逆他的世代,仍會為他自己留見證人。「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啟2:13)啟示錄中的撒狄教會,就是撒但座位,最黑暗的地方,可是有一個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那邊作見證、被殺。所以,你願意為耶和華,被他派到很艱難的地方,去作見證人嗎?
3.靠聖靈能力才能為主作美好見證
聖經說這兩個見證人被稱作兩棵橄欖樹、兩個金燈台。在撒迦利亞書是一個金燈台、兩棵橄欖樹,兩棵橄欖樹分別有一個枝子,連到金燈台裡面,而橄欖油就順著枝子流到金燈台,金燈台的火才可以持續照亮。先前提到在啟示錄中說教會就是金燈台,而橄欖樹提供的橄欖油,應該表示「聖靈」之意。因此我們要能夠為主做見證,必須有聖靈不斷地供應我們來自上帝的能力,才有辦法為主做明亮的見證。「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燈臺,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啟11:4)所以,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而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耶穌對他的門徒說,聖靈降臨時,你們就得到能力。所以,聖靈賜下能力,我們就可以為主做見證。「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4.忠心傳揚主福音會讓人感到痛苦
當我們說一個好的見證人,是讓聽的人很快樂,還是很痛苦?你覺得呢?這兩個見證人是讓聽的人很痛苦、不快樂。一個好的見證,是讓人家聽了會越難過,越不舒服嗎?還是聽了後、都會感謝主,讚美主恩典滿滿,大家聽了都很會羨慕、很高興呢?「住在地上的人就為他們歡喜快樂,互相餽送禮物,因這兩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啟11:10)當這兩位見證人死後,大家很高興說這個讓他們受苦的人終於死掉了。使徒彼得作見證時,眾人聽了也扎心、難過,所以彼得要他們悔改,使罪得赦免,才能領受聖靈。「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7-38)使徒保羅被抓到羅馬皇帝派駐猶大地的巡撫  腓力斯面前時,他就作見證。但不是說「耶穌愛你」,而是講公義、節制、將來的審判,腓力斯聽了很害怕。「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腓力斯甚覺恐懼,說:『你暫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來。」』(徒24:25)所以,弟兄姐妹們,你作見證會講神的公義、神的審判嗎?如這兩位見證人一樣,還是只說「耶穌是愛」,大家聽了很高興?對於不願悔改的人,神的公義與審判,聽起來是扎心痛苦的。
V.結論:讓我們都成為主的見證人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的見證人。在彎曲、悖謬的世代,好像明光般照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然後,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前者,是以行事為人做見證;後者,是把握機會開口做見證。
我們低頭禱告:
主,你讓我們看見在第六號角與第七號角之間,你除了派天使把一個小書卷給約翰吃,叫他繼續作見證外,還派了兩個見證人到悖逆你的地方,為你忠心做見證。主啊,你不只想派他們兩個,你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你的見證人,求主幫助我們作你忠心的見證人,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更多人,我們在你面前這樣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拓植系列(四):樂在跟隨

講道內容
拓植系列(四):樂在跟隨
經文:約翰福音十六章20-22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三年六月二日



 講道影片

一. 序言:前情提要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進到拓植系列的第四講。感謝上帝帶領和平教會的拓植事工一步一步前進,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對拓植教會仍然只是一個單純傳福音的想法,但是如今我們有很確定的地點,也已有確切的目標。身處在這計劃中,我很清楚感受上帝的腳步比起想像的更加快速,以致於過去我們期待的計劃必須一直調整。上個禮拜七星中會北四區,也就是南港汐止地區的眾教會通過和平參與聯合拓植的議案,感謝上帝。聯合模式雖然花上額外的協調、溝通的工夫,但是卻很可能也是個我們從來沒想過的好機會。因為一般我們認知的是母會開拓子會,這是一生一的拓植方式,但是上帝讓我們和北四區眾會教聯結,若是整體的事工能成功順利地進行,就有可能成為可以複制的模式,那麼拓植教會就不只上帝所賜給和平教會單一的福份,而是也可以成為七星中會眾教會或其他教會的祝福。邀請弟兄姊妹為開拓教會禱告,這是非常重要的傳福音工作,教會是福音工作的基礎,宣教師每到一個福音未得之地,主要的目標一定是建立上帝的教會。                                                                                                                                  

過去談過拓植事工的幾個主要概念,第一是立定教會的根基,第二是道成肉身的福音,第三是獻上自己。首先,教會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就若房子不是蓋在磐石上,房子再怎麼美麗堅固,恐怕在環境的試煉中就會倒塌。教會的磐石就是上帝的話,透過使徒和先知留給我們的,有耶穌基督做為房角石。第二,教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應當進入世界,做為耶穌基督的見證。因此教會不能關起門來享受,而是走入人群當中,與在地的人一起受苦,一起成長,一起生活。第三,從個人和群體兩方面來看,教會應該要獻上自己,成為活祭;不僅僅是獻上新的教堂、十分之一奉獻,或是自己的才華恩賜,而是將我們全人和教會全體都獻給主用,完全地順服在基督耶穌。上述三個想法其實不僅僅是新教會所需要的,其實是任何一間屬上帝的教會都要有的特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四個概念,和以前不太一樣,因為前三個概念主要是教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可是這次卻是告訴我們去「得著」這份應許。跟隨主的人和教會是滿有喜樂的。                                                      
 
二. 令人討厭的現實                                                 

也許我們能夠從耶穌的話得到一些亮光。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是耶穌最後在釘十字架前與門徒分享的對話。這是一個分離的時刻。耶穌和門徒將近有三年多的時一起旅行、一起生活,如今耶穌知道受難的時間將到,因此向門徒交待重要的信息,免得在釘十字架的當下,門徒信心全失而跌倒。對我們而言,我們知道耶穌已經死而復活,得勝死亡,並且藉著聖靈與凡相信祂的人同在,但是對門徒來說,耶穌即將要離去的事實,卻令他們滿心的憂愁。「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約16:6)雖然耶穌在這段經文講的非常的清楚:你們會痛哭、哀號和憂愁,然而在經過這些痛苦之後,憂愁會轉變為喜樂,並且這個喜樂沒有人能奪去;可是實際的情況就是耶穌離開他們,並且原來受民眾愛戴的耶穌,現在要變成釘十字架的耶穌。                              

這是一種令人討厭的現實。照理來說,我們聽見福音而且進到上帝家裡的人應該很自然地就有喜樂。然而很可惜的,我自己觀察,在教會裡面不都是我們所想像的樣子,特別是信耶穌愈久的老基督徒,或者是愈願意委身服侍的弟兄姊妹,甚至是牧者或長執,感覺好像信耶穌信久了,雖然服侍很老練,講話也很屬靈,可是心中與剛認識耶穌時的喜樂比較起來,似乎有愈來愈淡的趨勢。是的,我們知道耶穌是我們的盼望,耶穌是我們的喜樂,可是討厭的現實是,只要我們稍微談到教會的事工,或是教會的某些人,或是教會有哪些規定,眉頭就會皺了起來。                                 

我相信這不是上帝的心意,因為「常常喜樂……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常有喜樂,而且喜樂應該是基督徒實際的生命態度之一;我們應該注意,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喜樂是上帝要給每一個人的祝福。
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至少可以得著下面四種喜樂。                

三. 擁有的喜樂

1.今世得百倍

彼得曾經對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自己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就回答他:「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路18:28-30)「擁有」是最淺白的一種喜樂,大部分的人只要能夠擁有心中期待的夢想,就會很自然地放開笑容。最近常被拿來談論的「小確幸」一詞,就是非常典型,一種擁有的喜樂。所謂的「小確幸」就是指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這是由日本作家春上村樹書中創出的詞彙。對我來說,我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能夠擁有一些時間和我的孩子坐下來玩遊戲,這不是非常重大的事,但是卻是很真實的幸福。

不過擁有的喜樂不是僅侷限在小小的事物上,他也可以是很大的期待。我相信當耶穌施行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時,或是帶著能力醫病與趕鬼時,跟隨耶穌的門徒一定都覺得穩賺的,這下他們跟對人了。以後跟著耶穌不愁吃,不愁穿,還有機會可以在耶穌的國度裡有一席之地,坐在耶穌的左右兩邊。當然門徒們的確跟對人了,不過和他們想像的不太一樣。耶穌的確應許跟從耶穌的人能夠在今世得著百倍,我相信這裡所說的百倍是真實的,不過也許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成功神學很強調上帝要祝福信他的人,在他的家庭、工作、生活、經濟及健康,我也相信神的確會祝福,但是上帝要賜下比這些更好的,使我們的今世得到百倍豐富。耶穌說,我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2.來世得永生

上帝令我們擁有的,不只是物質的豐富,其實更不只是現在生命的豐盛。耶穌並應該我們有將來有永恆的生命。「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約一2:25)如果我們擁有非常豐富的物質,享受每天生活中的小確幸,又或是我們人品傑出,得到國家傑出人物獎,或是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也可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這些都是讓人擁有的喜樂。可是跟隨耶穌的人更確定的,是擁有永生的盼望,在耶穌裡面有永遠的活著,在天國享受美好的福氣。

當人到臨終的時候,最在乎的絕大部分都不是自己擁有多少錢,也不是子孫滿堂或是不是一生功德圓滿,得到眾人的肯定,而是想要知道離世之後會到哪裡去。我們教會昨天有一場告別式,是我們敬愛的姐妹。雖然與她分離令我們心裡難過,可是令我們高興的是,上帝已經應許凡信祂的人有永遠的生命。我們擁有永生是多麼喜樂的事,這是上帝定意要賜給信靠耶穌的人的。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16:22)這是多麼強烈的應許。門徒們親眼看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並且埋葬,但是他們再一次親眼看到祂的時候,耶穌活生生的在他們的面前。所擁有的喜樂是如此真實,如此的確切;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祂也真的能賜給我們來世的永生。

四. 得勝的喜樂

1.勝過外在世界

耶穌勝過死亡,所以我們若信靠祂,就擁有永遠的生命。得勝是一種情境由不好改變成美好的喜樂。比如你以前常常生氣咒罵別人,想要克服它但是一直克服不了,有一天你終於透過某個方式勝過生氣咒罵人的習慣,那個時候會有說不出來的喜樂。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有許多從外而來的挑戰,像是學業的挑戰,經濟的挑戰,工作的挑戰,人際互動的挑戰。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7)「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保羅所說的得勝,是勝過外在世界,勝過環境對我們一切的影響。你有這種因為身為基督徒得勝的經驗嗎?

2.勝過內在自己

保羅提到在我們的裡面有一個說不出來的定律,一直在與我們裡面的想要為善的心爭戰,「因為,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b)我們的內心有非常多污穢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其實我們打從內心知道這些惡慾對我們沒什麼益處,可是想盡辦法要離開它就是非常難做到。我們當中也許有人是菸癮者,有人是沈迷在小額睹博,有人是受色情的引誘,甚至有人偷竊到了成癮的地步。這是一種內在的爭戰,我們一方面渴望能夠勝過內在的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又受到成癮習慣的吸引,然後在當中痛苦又矛盾的打轉。我一直以為這是難以克服的事,只能夠很消極地看待自己的罪性。但是其實這不是上帝的心意,原來神要我們能夠靠著耶穌基督,並在聖靈的能力中得勝。

得勝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承認並接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在基督裡的得勝與我們和別人競爭比較而得勝是不太一樣的。在基督裡的得勝完全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而勝過,而是全然倚靠上帝而成就的得勝。就好像大衛在詩篇在中所說的:「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20:7)這就是為什麼教會當中很喜樂的人,常常不是那些能力很好,或是恩賜很大的人,而是那些在基督裡有單純信心,倚靠又跟隨上帝的人。

五. 團契的喜樂

 1.與主密契
 
跟隨耶穌的人不僅能夠享受擁有的喜樂、得勝的喜樂,還能享有團契的喜樂。耶穌在受難之前的那天晚上對門徒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15:5)主在我裡面,我在主裡面,這種彼此深刻的關係,好得不能比的。神的同在是跟隨主的人的必然享受的喜樂。最近每一次想到上帝的同在,以及與上帝的團契關係,都不由自主的想到我和兒子的互動。那是一種油然而生,從內心而出的感受,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他也很喜歡貼在我的身上,雖然天氣熱的要命,但是愛的關係讓我的心底很自然地滿有喜樂。

與主密契的喜樂也是如此,是非常自然而且享受的。最近上帝提醒我要回到這種單獨與主同在的關係裡頭,可能我時間安排平衡的不太好,在教會的服侍常常是一個接一個並且要花相當大的工夫完成。在求好心切的情況下,其實很少有足夠安靜的時間親近神,聆聽祂的聲音。最常發生的情況是:早上一起床草草的讀經,然後把一件件的事情提出代求。接著,很快地進入今天要做的事工裡面,包括計劃、聯絡、預備教學等等。等到事情完成的差不多,其實一天也就過去了。長時間下來其實所謂的靈修或禱告,也已經變成形式的一種。直到這個禮拜,上帝給我一個很強烈的提醒,在詩篇二十三篇第一節和第二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正當我覺得我不得不把時間花在服侍的時候,上帝提醒我,他是供應者。我們當中如果有服侍太忙而缺少與主親近的人,我相信你一定需要與神親近的喜樂,這是跟隨主的人應當得著的喜樂。

2.弟兄姐妹和睦同居

教會當中神所要賜給我們一個特別的喜樂生活,就是彼此相愛。「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耶穌並不是說,你們若能夠唱非常準確的詩歌,或是禮拜非常的隆重肅穆,或是恩賜要多而又多,這樣眾人就可以認出你們是耶穌的門徒。耶穌所說的是:你們若彼此相愛就會顯出是我的門徒。彼此相愛是耶穌門徒重要的記號,也是教會重要的記號。一間教會若真誠的彼此相愛,很自然地就享受愛裡的喜樂。

當我們確定拓植地點的時候,有一些弟兄姊妹就問我:如果我進到園丁小組之後應該要做什麼,或是要幫忙什麼?園丁小組是和平教會預備去拓植時的基本核心成員,的確這個小組有需要負責在拓植時期的相關事工,可是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做了什麼事工可以完成拓植的任務,因為園丁小組是要去設立一間教會,而教會最重要的記號之一,就是教會裡有愛。所以通常我會回答,園丁小組最重要的事是建立彼此相愛的關係,而其他事工是其次的。

對拓植的新教會而言,愛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對和平教會而言其實也是一樣。上帝定意要將愛中的喜樂放在我們的教會當中,我們有得著這份信耶穌、跟隨主而有的喜樂嗎?

六. 跟隨的喜樂

1.一生的聖召與命定

跟隨主的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喜樂,就是明白耶穌基督在你身上一生的聖召與命定,並且此時此刻就活在這個呼召當中。保羅的信仰告白就是如此:「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這有一點像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心理學的需求理論中自我實現的層次,不過有一些不同。馬斯洛的自我實現是從自己的眼光看到自我能完整發揮的滿足,而活在一生的聖召則是從上帝的眼光看到自我在上帝全備計劃中的位置。保羅很清楚他一生的聖召是什麼,以致於不論遇到任何景況,是好的或是壞的,都不會讓他生命的目的有所動搖。你有發現上帝對你一生的聖召是什麼嗎?

2.與主同工

發現上帝對你一生的聖召會帶你進入一個新一層次的喜樂,是與主同工的喜樂。跟隨耶穌的人能夠有機會與主一起成就永恆國度的建造,這是多麼美好、多麼榮耀的事。我們的喜樂,不僅只在地上的時間,而且會隨著天國的顯現而有永恆的榮耀喜樂。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b-20)耶穌並沒有自己獨自完成所有上帝國的工作,而是交由門徒在聖靈裡參與在宣道的大使命裡,這是非常特別的。

跟隨耶穌的人也許服侍非常的艱苦,也許非常的忙碌,也許也受到相當程度的迫害或傷害,但是他心裡的喜樂沒有人能夠奪去,因為深知他活在上帝的計劃裡,並且此時此刻是與主同工,一起成就上帝國。

七. 結論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知道你有上面所說的喜樂嗎?不論是擁有的喜樂、得勝的喜樂、團契的喜樂、跟隨的喜樂,都是神要賜給跟隨耶穌的人的,你有得著嗎?當我還在神學院的時候,我一直向神禱告,說:「主啊!到底將來我要到哪裡去?我要如何服侍你?是在鄉下牧會嗎?是神學教育嗎?還是主有其他的帶領呢?」我從來沒有想過神後來把我帶到開拓教會的領域,這簡直是個超級大冒險。不僅我沒有相關的經驗或背景,也不知道要從何下手。但是上帝非常的奇妙,似乎把拓植的門一道一道的在我面前打開。對一個剛畢業的傳道師而言,我其實非常緊張,根本難以想像這幾年之間上帝的預備。

然而就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樣,當我愈清楚上帝所賜下的聖召,並且知道我在做上帝永世計劃中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我心裡常常的喜樂。真心盼望弟兄姊妹也能進到這份喜樂當中,也許你也是拓植教會的其中一人,也許你會在和平教會跟隨主,也許上帝對你有其他的預備。不論如何,深願你能享受在跟隨主的道路中,滿有喜樂。

會合

講道內容
會合
經文:哥林多前書1:10-17
主講:鄭碩帆神學生
時間:二0一三年五月廿六日


講道影片
弟兄姐妹平安!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聚集我們在祢的面前聆聽祢的話語,祈求聖靈運行在我們當中,感動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順服在祢的話語之下,使我們所行的都合祢的心意、蒙祢的悅納。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一、前言:「會合」還是「會合」?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會合」,這個詞本身有兩種意思,用華語讀起來都一樣,但是如果用台語讀的話就可以分得出來,一種是「ê-há」,台語說「ê-há」意思是說我們很「合得來」,例如我跟你興趣一樣,我覺得我們會很合;那另一種用台語讀是「hōe-ha̍p」,就是說「我們聚集在同一個地方」,例如說我跟你會合在公館。很有趣的是這兩種意思都跟合一有關係,如果我們會合(ê-há),就比較容易合一;另一個是,我們合一就是從不同的差異,會合(ê-há)成一個肢體。更有趣的是,希伯來文的「一」也唸作「ehad」,這個字第一次被用作人與人之間的合一,是在創2:24裡面,就是用在婚姻裡面,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很奇妙,因為婚姻是離開自己最熟悉的父母,因著愛去跟另一個跟我們不同背景的人建立最親密的關係,進一步成為一個肢體。

二、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

我們在教會裡面也是跟一群不同背景的人合一,在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裡面,保羅一開始就對哥林多教會說:「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1:10)看起來,哥林多教會面臨教會當中分裂的問題,就是教會裡面的弟兄姊妹不合,因此保羅向他們談論合一,一方面消極的告誡他們不可以分黨,另一方面積極的勸他們要修復彼此的關係,甚至這一段話裡面用了三個「一樣」:要說一樣的事情,這裡原文沒有「話」這個字,所以是說一樣的事情,要有一樣的心志、一樣的目標。那但是,合一是不是這麼簡單,只要大家都不要有不同的聲音,然後意見都一樣就是合一呢?

我們總是希望教會能夠合一,但是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分裂,我相信沒有人想要故意製造紛爭,但是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團結。那,保羅面對這麼實際產生分裂的教會,難道只是叫他們都一樣嗎?

我想我們要了解保羅寫哥林多前書的情況。保羅在寫哥林多前書的時候,他並沒有打算寫一本系統神學,他也不是要寫出聖經來教導後世的人,他為什麼寫哥林多前書?是因為哥林多教會有一個家族叫革來氏,那這一家裡的人有一天就去找保羅:「牧師阿,我跟你說,我們教會最近有很多問題,有一些人吵架,另外有些人的生活很淫亂,整個教會亂七八糟!」那保羅就想:「OK!我要寫一封信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於是他就寫了哥林多前書。

所以保羅是針對哥林多教會的處境作教導。所以當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談合一的時候,他不是在寫一本「論合一」,他不是說:「啊!合一這個主題有三個要點和五個細項,每個細項有十個施行細則,那我一個一個給你們解說清楚。」不是這樣子,他不是在做「合一」的學術研究,他是在做一個很實際的教導,而且這個教導在聖靈的默示下,不但針對哥林多教會的情況,也讓我們直接被上帝的話語光照。

三、教會分黨結派

所以我們要先看,這一段經文裡面哥林多教會的情況、他們紛爭的原因。

哥林多教會的情況是這樣,裡面有一群人說:「我在教會裡面是保羅那一派的。」因為保羅是建立這間教會的,跟著他代表自己有最大的權柄嘛!另一群就說:「我是亞波羅那一派的。」因為亞波羅非常的會演講,他很擅長運用當時希臘羅馬社會流行的修辭學,當時叫做雄辯術,就是可以利用優美的修辭和各種說話的技巧來說服聽眾,把信仰的內涵講得非常的深刻動人,例如我們說:「因信稱義就是相信上帝會拯救我們。」聽起來不怎麼樣,那加爾文很會應用修辭學,他就說:「真信心之所以使人稱義,不是因為它相信上帝的存在,而是因為它確信上帝的憐憫。」那這一段經文的17節智慧的言語比較好的翻譯是「言語的智慧」,指的就是修辭學。所以跟著亞波羅代表自己好像有一種知識上的權威。

那另外一群人就說了:「你們以為保羅和亞波羅就是最有權威的代表嗎?我告訴你們,我是跟隨彼得的。」彼得就是磯法,彼得是耶路撒冷的領袖,所以他的意思就是,你以為你跟著建立和平的人很了不起阿?我是跟總會議長阿!沒想到這時候有一群人說話了:「哼!彼得?他算甚麼咖?我是屬基督的!你們這些人跟隨『人』沒甚麼了不起,一點都不屬靈,只有我是跟隨『上帝』啊!傻傻的!」

所以哥林多教會裡面有分黨結派的問題,不但有分黨結派的問題,而且他們分黨還分得很有層次感。他們高舉的人從教會開拓者到滿有能力的講道者,再到整個教會界的領袖,最後是高舉基督。

四、三個反問

保羅針對這個情況就問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不是真的要問他們,因為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很明顯,他就像我們在罵小孩子一樣:「你不知道要寫功課嗎?你不能專心好好吃飯嗎?」保羅不是要問他們,他是要罵他們。

1.十字架的基督帶來和好

第一個問題是:基督是分開的嗎?當然不是分開的。所以保羅第一個罵誰?他四派人都罵到了,但是罵「屬基督」的那一派罵得更兇。咦?「屬基督」的不對嗎?我們都是屬基督的阿?難道我們不就是要高舉耶穌基督嗎?其實是因為這樣,保羅問這個問題的意思是說:「你們一派自稱是屬我的,一派自稱是屬亞波羅,一派自稱是屬磯法,你們都在分開基督的身體,但是最糟糕的就是你們這一派自以為屬基督的,因為你們自以為屬基督是最高超的,是比別人都還要厲害,用高舉基督的名字來達成你們高舉自己地位的目的,結果就成為另一個『屬基督』的黨派!本來只有三派,現在變成四派,如果你們真的是屬基督的,就不應該分開基督的身體!」

保羅的第一個問題提醒我們,要小心信仰的優越感所帶來的分裂,這個特別容易出現在信仰很敬虔、或是很優秀的人身上,因為當我們覺得自己比較屬靈或是比別人優秀的時候,就會希望別人重視我們的意見,想要獲得更高的地位,但是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分裂。
那會這樣做背後也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焦點放錯了。因為當我們看見十字架上的基督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祂藉著上十字架使我們與天父和好,我們看見的是祂能夠使我們得到比別人高的地位。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成為驕傲的另一派,因為屬於基督是成為基督的身體,彼此謙卑服事,和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因為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藉著謙卑受苦,讓關係得到恢復。

2.帶來救恩的是十字架的基督

接著保羅再問他們第二個問題: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當然不是。所以很有趣的是,保羅第二個罵的是誰呢?保羅所罵的不是「屬磯法的」、不是「屬亞波羅的」,是屬他自己的。所以支持保羅的這些人看到這裡,一定氣炸了,本來以為到這裡保羅會稱讚他們:「喔~~不錯嘛,還知道我比較厲害。」結果保羅不領情,他們變成是第二個被罵。那保羅的意思是說:「不管你跟隨的是誰,拯救你的只有一位,就是耶穌基督,你高舉我對你的拯救一點幫助都沒有。」

這也是對我們很大的試探,因為人很習慣崇拜一些能力很強,或者有我們很欣賞的特質的人,一開始會支持他,但是如果不小心就會高舉他,然後就會分裂。

那這也是因為我們的焦點放錯了,我們看見基督所差遣的人,而沒有看見差遣這些人的主。但是基督才是我們的拯救者,我們所仰望的不是人的領袖,是在十字架上的基督。

3.使洗禮產生功效的是十字架的基督

那延續這個問題保羅就繼續問第三個問題: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當然不是。接著保羅就講到他自己在哥林多教會為人施洗,他就說:「啊!感謝上帝,除了基利司布和該猶,你們沒有一個人是我施的洗。啊!好像還有一個,那個叫甚麼名字?…對了!是司提法那,對,我有為他們家施洗,其他應該沒有了,我不是很確定…不過應該沒有了,這不重要,所以我不記得了。」如果這個事情在我們現在的教會裡面發生,我們一定會說:「牧師,你怎麼會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忘記呢?我是你幫我洗的你不記得了嗎?你怎麼都不關心你的會友阿?」但是保羅不是這個意思,他不是要說教會人太多或者他的記性不好,或是他不關心這間教會,他是針對哥林多教會的情況故意這樣表達。他想說的是,他一點都不在意這件事情,不是不重視洗禮,而是不重視人是不是由他自己來洗的。因為施洗的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歸於誰的名。而我們受洗是歸於基督的名,因為是十字架上的基督使洗禮產生功效。

五、十字架的基督是唯一的焦點

所以保羅問完了三個問題之後,最後聚焦說:「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因為使人得救的不是洗禮、使人得救的不是教會裡面的領袖、使人得救的不是我們的地位,使人得救的是福音,是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

那保羅不只是帶領我們把焦點放在福音,他甚至告訴我們,連傳福音的方法都不能模糊福音的焦點,所以他說:「我傳福音,不要用修辭學和說話的技巧來說服你們,免得你們被個人的魅力和華麗的演說分心,導致基督的十字架道理失去效力。」

我們也不要誤會,好像我們傳福音都不能用各種的方法,不是這樣子。如果我們注意,會發現保羅雖然說不用智慧的言語,但是哥林多前書就充滿了修辭學,就像我們剛才講的三個問句,就是保羅運用很精彩的修辭學責備他們。他這樣做的原因是哥林多教會高舉很會演講的人,所以質疑保羅的能力,所以保羅是故意用大量的修辭學在這封書信裡面,意思是「不是我不會,過去我不用就是怕你們放錯焦點,但是我證明我會,而且我用得很好」。所以保羅也使用修辭學,但是修辭學是為了傳福音,傳福音不是為了修辭學,他使用的目的和焦點是傳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

那我們也要注意,哥林多前書是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的處境,他們的處境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教會中可能沒有分黨結派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學習更多去聆聽與我們不同團體的人的想法和需要。特別在台灣這是一個困難,因為在台灣我們很容易被歸類,例如說,你不是藍的就是綠的,你批評藍的人家就說你是綠的,你批評綠的人家就說你是藍的。在台灣也特別重要,因為台灣有很多不同的族群,我們有客家人、有外省人、有原住民、有閩南人,原住民還不只一族,所以我們要去聽很多團體的聲音。

那我們所重視的東西也不一定和哥林多教會一樣,但是我們要小心,不要也把焦點放錯位置。我們建了很大的禮拜堂,但是「基督差遣我們,原不是為建禮拜堂,乃是為傳福音」;我們有很好的信仰知識,但是「基督差遣我們,原不是為追求知識,乃是為傳福音」;我們有很豐富的恩賜,但是「基督差遣我們,原不是為表現恩賜,乃是為傳福音」。我不是說,這些東西都要捨棄,我是說,這些東西都是上帝賞賜給我們非常好的禮物,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聚集我們的焦點,就是傳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

六、重新理解合一

這樣,我們要重新了解保羅的勸勉:「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一開始我們說保羅在這段經文三次用「一樣」這個詞,除了這個,他也用了兩個很特別的詞做對照,就是分黨和相合,原文裡面分黨就是撕裂,相合在馬太(4:21)和馬可福音(1:19)裡面是用在補漁網的動作,所以分黨就是撕裂網子,我們不可以撕裂這個團體,而且我們要彼此成為補網的人,因為基督的愛修補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也因為一個完整的網絡才能捕到魚。

所以我們說一樣的事情,不是因為我們意見和想法都一樣,是因為我們有一樣的信仰基礎,只是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在說。因著十字架上基督的愛,我們可以憑愛心說誠實話,可以在差異中一起同工,可以在爭執中彼此相愛,在衝突中彼此和好,藉著合一向世界見證上帝在我們中間;我們也有同一個心志,是要得人如得魚,因為十字架上的基督帶來救恩,所以我們藉著傳福音帶領失喪的靈魂歸於基督;我們更有同一個目標,就是使基督的名得著榮耀。
所以我們是藉著共同的信仰基礎,用各種方式向世界傳揚基督的名,使基督得著榮耀。原來保羅所緊緊扣住的焦點,是他所傳揚的福音,是基督的十字架。

我們總是希望教會能夠合一,但是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分裂,沒有人想要故意製造紛爭,但是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團結,因為,我們很容易看著自己在意的焦點,我們可能不一定想要當領袖,但可能我們會想要讓自己的意見被重視,或者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意見最好,所以我們就會找一些能夠讓別人重視我們的事情。當保羅三次說到你們要一樣的時候,他要我們看著同一個焦點,是我們所傳揚的福音,是基督的十字架。

七、結論

我們很不一樣,但是如果我們有唱過詩班就知道,各部唱的都不一樣,但是每一個人都要去聽別人怎麼唱,有時候要等別人,有時候要跟上別人,有時候不能太大聲,有時候要一起撐住,每一個人都要配合別人的速度和音量,但是正因為各部唱的不一樣,讓同一首歌更好聽。

所以合一不是統一,如果我們都相同就不需要談合一,但正是因為我們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合一。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長環境,我們有不同的思考習慣,甚至有不同的神學背景,但是我們所有的不同,都會合在同一個焦點,就是我們所傳揚的福音,是基督的十字架。上帝透過基督的十字架使我們彼此之間合得來,使我們成為一。

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賜下祢的獨生子,讓我們與祢的關係和與人的關係都能恢復,讓我們這些很不一樣的人,能夠因為祢的恩典,在基督裡彼此成為肢體,求祢幫助我們,能夠專注在祢所交託給我們的使命,傳揚祢的福音,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信主、愛主

講道內容
信主、愛主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1節
馬可福音十四章3-9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五月十九日


講道影片

Ⅰ、前言:你會怎麼說「福音」?        

每年年底教牧團隊的牧者都會與小會長老們有個「約會」,我們稱為「懇談會」,就是彼此分享過去一年的牧會工作情況,彼此有些分享和檢討,作為牧者下一年度事工規劃的參考。去年懇談會時,討論到關於「講道」,希望能夠是多元性的,因此自今年起,蔡牧師在安排教牧團隊牧者講道時,便在每一個月安排了不同性質的講道,有「解經的」、「主題性」和「福音性」,今天的講道安排是關於「福音」。      

什麼是「福音」?誰需要「福音」?是還沒有信主的非基督徒、福音朋友嗎?已經是基督徒了,還需要聽福音嗎?那我們基督徒如何說「福音」呢?    

有一支短片嘗試用三十秒來說「福音」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  
(影片:挑戰三十秒說福音)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做亞伯拉罕,他不但相信上帝,更事事倚靠上帝,所以上帝很快樂,並且對他說:論福,我要賜大福給你。上帝所賜的大福是什麼呢?聖經說,就是上帝永遠的生命。要怎麼得到這個生命呢?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就像食物,是可以吃、喝、享受的,最簡單的,就是從深處呼求,喔,主耶穌!就能把永遠的生命接受進來了。  
在這短片裡,我們看到福音跟生命有關係,福音跟祝福有關係,福音跟主耶穌有關係。 
也有人會使用「四律」、「滿福寶」、「福音橋」、「五色珠」、「五彩毛毛蟲」或是「魔術福音」來向人傳福音,我們來看看一個福音饒舌歌手李祺,他用「饒舌」福音音樂來向年輕人說福音。   

(影片:「四律饒舌」)  
歌詞:現在就讓我用這首饒舌來告訴你,這一個驚天動地的天大好消息,你知不知道那是關於上帝祂愛你,為你的生命有個計畫真是奇妙的無比,但是,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離,無法體會人生真正的豐盛意義,不論宗教善行道德或是哲學道理,都無法完全解決人的罪這永恆的問題,於是祂差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為我們的罪祂被釘死在那十字架上,但三天後祂死裡復活,證明祂是道路、真理、 生命神和人的橋樑,祂說: 我站在你的心門外叩門,你是否願意讓我進入你的人生,再次重拾那份失落的破裂關係,閉上眼睛大聲說:上帝我真的需要?!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完全陳明我的心願,願你聖潔榮光,照亮我的心田,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支取我不配的恩典,就像欠債僕人來到他主人面前,而他的罪被完全赦免,於是祂差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為我們的罪祂被釘死在那十字架上,但三天後祂死裡復活,證明祂是道路、真理、生命神和人的橋樑,祂說:我站在你的心門外叩門,你是否願意讓我進入你的人生,再次重拾那份失落的破裂關係,閉上眼睛大聲說:上帝我真的需要?!從此我不再看我生命當中的軟弱污穢,而是定睛在耶穌基督的奇妙作為,於是我回過頭 看見耶穌的手,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的寶血為我而流,原來這就是真愛代價,就在兩千年前的各各他上的十字架,於是我回過頭,交出我的手,上帝這一輩子我要跟你走!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完全陳明我的心願,願你聖潔榮光,照亮我的心田,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支取我不配的恩典,就像欠債僕人來到他主人面前,而他的罪被完全赦免,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完全陳明我的心願,願你聖潔榮光,照亮我的心田,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上帝我再次來到你的寶座前,向你支取我不配的恩典,就像欠債僕人來到他主人面前,而他的罪被完全赦免,而他的罪被完全赦免。

這首歌的作者李祺在裡面提到了罪的問題、提到了愛、提到了關係、提到了耶穌、提到了「我」再次來到寶座前,這是一個基督徒在談論福音。福音不是只給從未聽過的人,福音是我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來到他的寶座前,來到恩典的面前。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有許多基督徒、福音單位、福音機構,無所不用其極,用盡各樣的方法,為了告訴世人,真的有一位上帝,他愛我們,他會幫助我們去面對罪的問題、軟弱的問題、困難的問題,到底福音是什麼?誰需要福音?聽過了就不需要再聽了嗎?

II、福音是什麼?

1.福音就是好消息

福音是好消息,「福音」一詞譯自原文希臘文ευαγγελιον(Eu-angelion),就是由希臘文ευ,αγγελο和名词字尾-ιον所组成;ευ(eu)是「好」(good)的意思,αγγελο(aggelos)是「傳信息的人」(messenger)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說「福音」就是「好信息」、是「佳音」、「喜訊」。

另外,原文αγγελο(aggelos)「傳信息的人」,又是從αγω而來,是「帶領」(age,to lead)的意思,因此,福音會產生「帶領」的作用,是會叫人有反應、會使人跟隨、叫人活在其中的。

    在希臘的文化裡,「福音」一詞,表示一個報信者傳報的好消息,例如戰事勝利和某些大事等;此外,更指一切關於皇帝的好消息,例如太子誕生,新皇登基等。
什麼是好消息?對商人來說,賺了一筆大生意是好消息;對學生來說考上理想的學校是好消息;對弟兄來說娶到心目中理想的對象是好消息;那對這個世代的人、對基督徒來說好消息是什麼呢?

耶穌的門徒,特別是保羅因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而引用這名詞,表示耶穌基督是天父給世人帶來的真喜訊。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箴25:25)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賽52:7)
福音希臘原文的第二個字messenger的字首原文意思是「帶領」(to lead),換句話說,福音這個好消息是有帶領的作用,他會使人有反應,不是聽了有這一件事情而已,是會使人跟隨,帶著人走,使人活在這個好消息裡面,是會使人生命活的會改變的。

2.福音是有福聲音

有人說福音是有福的聲音,天使報佳音的時候,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上帝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來對你說話,將這好信息報給你。(路1:19)不是想像的,是確切的聲音。天使也對牧羊人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2:10)福音是一種有福的聲音。

有一首古老詩歌「有福的確據」,作詞者是芬尼克羅斯比(F.J.Crosby,1820-1915),她是十九世紀非常有名的福音詩歌作家,她一生創作了約八千首以上的福音詩歌,她的作品深受廣大基督徒的喜愛,不分種族和國界!

芬尼克羅斯比是一位自幼盲眼的姊妹,在她六週大的時候,因醫生治療不當而失明,然而她作見証說,她從來不曾怨恨那位醫生。神作了一件奇事:祂使瞎眼的得看見神!
當芬尼的母親知道她的孩子將永遠無法欣賞這美麗的大地時,她告訴芬尼,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位有名詩人,他們是盲眼的;有時候神剝奪了人身體上的機能,為的是要讓人靈裡的見識,得到更完全的覺醒。

芬尼的祖母是一個認識神的姊妹,她的幫助和安慰是難以形容的。她將芬尼抱在懷中,告訴她陽光是如何的燦爛,月夜是如何的美麗,對星星的閃爍也詳加描述;她指著雨後的彩虹,述說那是信實憐憫的神,向人立約的記號。在芬尼的人生中,並不缺花香鳥鳴。芬尼的祖母更常讀聖經給她聽,並且告訴她說:「縱然妳不能像我一樣,從書案上取出聖經來讀,妳卻可以將神的話,豐豐富富的珍藏在心裡,它比一切的財物更寶貴。」芬尼年少的時候,她可以背誦摩西五經、新約,還有許多的詩篇、箴言、雅歌、路得記等。

芬尼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重生的經歷,並且和主常有親密的交通。因著眼瞎,她愛主的心更加單純、誠摯、熱切。她常在幔內過生活,對主的認識和所得啟示,遠勝人的教導。芬尼在九十歲時作見証說:「我對聖經及真理的喜愛,其強烈與寶貴的程度,在九十歲時,勝過十九歲時。我讀這聖書以尋求神,並祂與人的關係,它是我生命的糧,希望的錨,夜裡的火柱,白晝的雲柱,腳前的明燈,照亮我屬天的路程。」

 一八七三年芬尼寫了這首「有福的確據」,這是一首福音見證的詩歌。當克納普夫人作了這個旋律,並在鋼琴上彈了兩、三回之後,她就從心裡湧出美詞。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十三節說,現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在這首詩歌中,傳達了一個存到永遠的信息:因基督的救贖,而得榮耀歡樂;因對神信而順服,進入甘甜、安息的享受;在與神親密的交通中,儆醒等候主來,並得以完全浸透主愛。

我們一起來聽這首詩歌:

有福的確據: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我今得先嘗天堂的榮耀!為父神後嗣,已得救贖,從聖靈得生,寶血洗淨。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這是我信息,我的詩歌,讚美我救主,晝夜唱和。

3.福音就是主基督

這個福音使芬尼看見了上帝的作為,聽到了上帝,有福的確據,福音就是主耶穌基督,馬可福音1:1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福音的起頭,天使對牧羊人報的大好信息就是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在我們新約聖經二十七卷書,前面四卷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稱為福音書,上帝用了四卷書為了說一個人耶穌,記載了他的出生,記載了他的旅行傳道,記載了他醫治和如何宣講這樣的福音,記載他宣告瞎眼得看見、瘸腿得行路,受壓制的得釋放,並且記載道成了肉身,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恩,並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四卷書都在論福音,福音就是耶穌,也可以說耶穌本身就是福音。聖經上保羅對福音福音的看法,「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上帝的福音。這福音是上帝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羅1:1-4)保羅見證福音就是主基督。
當我們說福音就是耶穌就是主基督時候,其實就是上帝本的意思,現在社會裡很流行人本思想,要以人為本,人只要想的到做的到都可以,可是在聖經裡面告訴我們,這是錯的,應該要是以上帝為本,因為救恩是上帝自己先發動的。聖經上說:「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上帝是主動的,關於罪的問題不是我們人自己可以去改變、塗抹、完成的,不是靠著做功德,而是單單上帝自己。有人說我們無法因為多愛上帝一點或是做任何事情,讓上帝多愛我們一點,也不能因著少做一些事情就讓上帝討厭或少愛我們一點,因為這是上帝已經完成的救恩,耶穌已經道成肉身,救恩已經完成,他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當中救出來。

福音不僅是一個主動的救恩,同時也是一個同在的應許,耶穌的名字叫「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2-23)

許多基督徒在書寫信件或是電子郵件的最後,都很習慣寫上以馬內利。不要小看這四個字,這不僅是在祝福自己,也是在祝福對方有上帝的同在。上帝將我們從罪惡中救出來以後,不是就放著我們自己,他給的應許是一路陪伴我們,以馬內利是上帝同在,不只是這時候同在,是一直同在,從那一刻我們接受耶穌基督,從那一刻我們聽到福音,從那一刻上帝進入我們生命裡,他就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

4.去傳福音的使命

福音是好消息,耶穌就是福音。這個福音是會帶來使人有反應的,會使人跟隨並活在這個信息裡面。耶穌作了一個傳福音榜樣,他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4:16-19)這是主耶穌的榜樣,他也如此吩咐他的門徒,「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

福音是好消息,是主耶穌,其使人有反應、跟隨,讓我們可以在門徒的身上看見,聖經上描述門徒的回應是:「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路9:6)門徒就去宣揚福音,並且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

保羅也用見證來回應,福音除了是好消息,是可聽見的確據,還有一個是我們領受這樣的恩典帶有使命,「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徒16:10)他覺得這是使命,因為保羅自己親身經歷上帝扭轉改變他的生命,那生命使他跟隨耶穌。

但保羅也說傳福音沒有什麼可以誇口的,「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9:16)保羅把他講的很重,讓人家聽了很害怕,其實保羅不是在威脅我們,而是在告訴我們說,這個福音不是當寶貝藏起來,是當我們領受福音的時候,同時也領受了一個恩典的呼召,就是要去分享,把這個福音傳出去。所以保羅還另外補充,「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

III、訴說這女人所做的

1.主耶穌在伯大尼

馬可福音14:3-9這段經文,講述了一個福音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一個女人做了一件引起軒然大波的事情,使周遭的人都很不悅、很不喜歡,甚至是排斥。但是主耶穌跳出來為她說話,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14:9)

我們可能已經在教會聽過關於傳福音很多的信息,覺得我們要傳福音是應該的,要領受這個使命,但是為什麼傳福音一定要講這個女人所做的事?而且耶穌吩咐門徒,要他們去傳福音時,就要宣講這個女人所做的事。我們談了福音,也好像傳了福音,但也應該履行耶穌的吩咐,當我們說福音的時候,也要說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伯大尼,這一天耶穌來到這個靠近耶路撒冷的地方,經文說:「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亂。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可14:1-3)

耶穌來到伯大尼的時候,表示他已經快要到耶路撒冷了,再過兩天就是逾越節,因為耶穌在逾越節被抓受難。約翰福音則是說:「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法利賽人和文士想要設詭計殺害耶穌,因為他們感受到耶穌這一路以來,彷彿都在教訓他們,說他們做的事情都不對,法利賽人和文士就開始共謀要殺害耶穌。

2.有人為耶穌備餐

有人想要密謀殺害耶穌,卻也有人為耶穌準備晚餐。耶穌在到伯大尼,到了西門的家,「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可14:3)而且他們是為耶穌預備了很好的宴席,在宴席當中還有人服事,像是馬大,「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約12:2)還有死裡復活的拉撒路也在裡面。

福音如果是耶穌,當人接觸到福音的時候,有人是反彈的,可是有人是接受的,當我們聽跟福音有關的rap,有一些人可能不能接受,因為他很吵,可是很多年輕朋友就有可能在這rap當中聽到福音;有些人我們好好的跟他說福音,他也會覺得很吵,因為談到罪的問題,談到生命改變的問題。同樣是福音,同樣的一天,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有人密謀要殺耶穌,有人預備了晚餐讓耶穌到他們家裡坐席。

3.有一女人膏耶穌

有人則是用油膏了耶穌,「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可14:3)有多珍貴呢?約翰福音說:「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一斤重的香膏不僅是抹在頭髮上,還用自己的頭髮去擦拭。

猶大的婦女很喜歡香膏,會在他們的胸前,用一個小小的瓶子,裝著香膏,發出馨香之氣。猶太人在東方的習俗中,當有客人來到家裡,除了為客人把腳上的灰塵洗乾淨以外,還會拿出家裡珍貴的香油、香膏,滴兩三滴在頭上表示對客人有極大的尊重。如果來了一個很貴重的客人,他們更會這樣做,可是今天馬利亞他不是滴兩三滴而已,是滴整瓶的香膏,將他打破膏在耶穌身上,尊主為大,這是我們在馬利亞身上所看見的。

別人用兩三滴就代表敬重了,更何況是馬利亞,她真是尊主為大。事實上這個馬利亞在新約裡面出現三次,第一次看到她時,是她跟她的姊姊馬大在聽耶穌講道,「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路10:39)馬大就在家裡很忙碌,馬利亞則是看重寶貴的時間跟耶穌在一起,要跟耶穌說話、聽耶穌說話,她想要聽好消息,想要知道福音的真諦,這是第一次我們看到她。

第二次則是因著弟弟死了到耶穌面前流淚,「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11:32)她覺得耶穌來晚了,俯伏到耶穌腳前,說主阿如果妳在我的兄弟就不會死,她的意思是,主阿如果你在就有盼望了,如果你在事情就會改變,我的弟弟就不會死,就不用這麼傷心難過,困難就可以解決了。她所有的盼望、期待、倚靠都在耶穌身上,在馬利亞的生命裡面,我們看到她尊主為大,今天她則是把珍貴的玉瓶打破,把裡面的香膏膏在耶穌身上,她付上代價。

馬可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可14:3)這個香膏是可以賣錢的,「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可14:5)三十多兩是當時猶太工人一整年的工資,存一整年的工資可能可以花很多年,而不是一年花完。有人說猶太婦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會開始存錢,存錢就是為了買珍貴的香膏,在結婚出嫁的那天可以一起帶過去。不知道馬利亞存了多久才有這罐香膏才買了這罐等於猶太人一年工資的真哪噠香膏,她付上了代價,將香膏膏在耶穌身上。正是因為她看耶穌是超過一切,是值得的。而且她不怕羞恥,在猶太人一般習俗裡面,是滴兩三滴,可是馬利亞是把他打破,整個倒在耶穌的身上,她不怕別人說什麼。

讀經文的時候很清楚,有些人覺得馬利亞很浪費,但她不在意這些話,就是要膏抹在耶穌的身上,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羅1:16)當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有什麼是會覺得不好意思、羞恥的,在傳福音上面,因為怕別人拒絕,不知道自己說得清不清楚。對馬利亞來說她沒有想這麼多,她這時候就是要做。對保羅來說,福音不是羞恥,定意就是要傳。

我的母親在馬偕醫院作義工,他們醫院裡面會分組,當中有一個人,大家都很害怕跟他一組,那個老媽媽七十多歲,每一次看到她,就會看見她穿著一件背心,後面寫著「我是罪人」,前面寫著「耶穌愛你」,總是穿這樣的衣服,而且有類似的很多件,她不管走到哪裡,就連買個麵都會想要問:你聽過耶穌嗎?然後就開始把她所認識的耶穌全部講完。上公車也會這樣問司機,還甚至為了跟特定某一個司機傳福音,每天就去等同一班公車,每次就站在那個公車司機旁邊,司機就會很緊張,希望她可以站好怕她跌倒,因為她已經七十幾歲了。其他人就很怕跟她在一起,覺得這樣很丟臉,可是這個老媽媽覺得:如果我不說,那對方可能就不會有機會聽到福音,因為可能就再也沒有人會對他說了。所以這位老媽媽覺得就算不好意思還是要講。其實不用害怕不好意思,說了就帶來盼望,說了就成為機會,說了就成為祝福的管道,不需怕羞恥。

馬利亞把瓶子打破,膏在耶穌的身上,保羅也說我定意就是要傳。這之後我們就看見滿屋子充滿了馨香,那是一個飯局,但不是飯菜香,而滿了膏的香氣。(約12:3)對耶穌來說他所看到的香氣,不只是那香膏的香氣,而是人生命裡面發出了愛主的香氣,這是馬利亞對耶穌的方式。

4.有人心中不喜悅

這件事情也有人心中不喜悅,聖經上說:「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可14:4)馬太福音當中有記載不喜悅的人是門徒:「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呢?』」(太26:8)門徒是基督徒,也是跟過耶穌的人,是看過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經歷過耶穌親自的呼召,在面前做了許多神蹟奇事,是聽過所有福音信息的人,但是他們不喜悅。

當我們看見有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教會服事,我們可能會說:「有需要這樣嗎?一定要做到這樣嗎?」當我們聽見一個博士跑到教會裡面作幹事,可能有人會覺得可惜和浪費,一個博士生為什麼要到教會作幹事。當有人問蔡牧師為什麼醫生不做要作牧師,覺得這樣很可惜精神界因此少了一個名醫,但是對上帝對當事人來說一點都不會覺得可惜或枉費,就像是馬利亞也不會覺得枉費一樣,因為耶穌作的比她多,她就是要如此的來愛耶穌,她不只是信這個福音,她也是這樣的愛這個福音、愛耶穌。門徒這些跟過門徒的人為什麼會覺得可惜?可以思考把時間拿來讀聖經會不會浪費、把時間拿來教會會不會浪費、把睡覺的時間拿來教會打掃會不會浪費、每個月奉獻十分之一會不會浪費?有沒有什麼是當我們拿出來放到教會、放到耶穌的面前我們會說可惜的?還是當別人做的時候我們也會不高興。

5.賣錢賙濟膏耶穌

門徒看到馬利亞這樣做,他們的不悅,恐怕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自己想做卻做不到,所以心裡不高興。我們有沒有把別人為了耶穌所擺上的成為我們的激勵,還是變成是刺激我們讓我們心裡不悅,如果是的話,感謝主這是上帝對我們的一些提醒,約翰福音說當中不喜悅的門徒,包括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約12:4)不難想像這些人為什麼心中不悅,猶大之後甚至把耶穌給賣了,因為他做不到把玉瓶打破膏在耶穌的身上。賙濟窮人、膏耶穌,好像被拿來天平上面秤,家庭生活、工作、育樂、服事上帝、奉獻,我們也常常會秤,何者輕何者重,「有幾個人心中不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子生氣。」(可14:3-4)

馬太福音後來也有提到不喜悅這件事的猶大,「當下,十二門徒裡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太26:14-15)他自己用三十塊賣了耶穌,三十塊大約是猶太人一天的工資。馬利亞是把一整年的工資拿來獻在耶穌的身上,猶大用一天工資的錢就把耶穌給賣了,而且他是跟過耶穌的人。

6.她做成一件美事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可14:6-8)耶穌覺得這是一件美事,而且這件事是馬利亞盡她所能,把天平打破膏在耶穌的身上,耶穌從這當中看到香膏的意義,在猶太人當中,如果有一個人過世,除了把他身體洗乾淨以外,還會用香膏塗抹好,如果這人是極其尊貴的人,還會把裝香膏的瓶子打破,一起埋入到墳墓裡面,因為他們覺得這個瓶子不能留著,如果給僕人或是低下的人用了或裝別樣東西就大為不敬,所以對一個極微尊貴尊敬的人,除了用香膏抹之外,還會把瓶子打破,一起埋到墳墓中,讓他永遠跟隨這個尊貴的人。馬利亞不知道,但是她做了這件事情,耶穌覺得她是為了他安葬的事情,預先澆灌在他身上,這是一件美事,雖然馬利亞不明白,但是她盡其所能,做在上帝的身上,成就了一個彌賽亞的宣言。這是一個尊貴的記號,也是一個榮耀的記號,耶穌說這是一件美事,是一個愛主的記號,她覺得值得,一點都不枉費,盡她所能,竭盡心力在耶穌的身上。

7.傳福音說這故事

最後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14:9)傳福音的目的是使人可以信主,讓人的生命裡面有耶穌,使人可以信主。耶穌要說除了傳福音使人信主之外還要說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個女人不是只有信主把福音聽進去領受了,這件事情還說明她愛主,她為主捨得,她服事主,她來到主的面前,當我們對一個人傳福音的時候,不是只希望這個人來教會,增加我們的業績,而是希望這個人生命裡面有主,我們渴望他能夠愛主,跟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能夠服事上帝,為上帝捨得,讓上帝在他的生命裡面成就許多美事。

IV、屬靈功課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14:9)上帝透過這件事情要告訴我們,馬利亞不僅是做了那件不可少的事情取得了上好的福份,也做了一件美事,她信主,也愛主。求上帝幫助我們,當我們信主以後,有使命去傳福音,當我們去傳的時候是要帶領人能夠認識上帝,並且使人可以愛主、事奉上帝。上帝提醒我們,我們不只要信主,還要愛主、跟隨主,對上帝的福音有反應,並且活在耶穌基督的好消息裡面。

V、結語:福音的香氣—信主、愛主

詩歌香膏歌詞(饒舌歌):

就在耶穌要被釘十字架的前一段時期,祂和門徒們來到一個村莊名叫伯大尼,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利亞拿著一瓶上好的真哪噠香膏來到耶穌的腳前,裝著香膏的玉瓶被她摔成了碎片,濃郁的馨香之氣瞬間充滿了房間 ,耶穌說不要攔阻這女人所做的事,因為她所做的事情是要紀念我的死。

或許我的內心就像旁邊冷漠的人,看見人願意將自己完全獻給神,我就批評論斷,但是面對上帝的呼召我仍然有些懷疑有些猶豫仍然不敢往前,但就像馬利亞義無反顧地毫無保留完全奉獻,若我也願意一生跟隨耶穌基督我的主,或許我就該將自己的步伐踏上那條通往十字架的道路。

那破碎的香膏玉瓶是毫無保留的生命,點點滴滴禱告聲音是我全然的獻祭,如今我獻上自己只為要討你的歡喜,願這一生毫無保留獻給你。

在許多時候 我們對這個世界已經毫無盼望 ,因為巨大黑暗是一個人無法力挽狂瀾,所以便將自己封閉在教會堅固的圍牆內,一邊對著社會的墮落感到傷悲。

卻又以為上帝無法看見我們而不斷犯罪,還沾沾自喜地自以為尊貴,直到有一天才發現自己是那忽視救恩,不愛神也不愛人的偽善法利賽人。

於是耶穌呼召我們如羊進入險惡狼群,在每時每刻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凡為祂而喪失生命也被人唾棄,將反倒因此得著生命的真實意義。

就像馬利亞的破碎香膏,彼德雅各約翰他們撇棄了漁船 來跟隨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路雖然佈滿了荊棘碎石挑戰坎坷,但能跟隨我的救主我已經滿足。

那破碎的香膏玉瓶是毫無保留的生命,點點滴滴禱告聲音是我全然的獻祭,如今我獻上自己只為要討你的歡喜,願這一生毫無保留獻給你。

那破碎的香膏玉瓶是毫無保留的生命,點點滴滴禱告聲音是我全然的獻祭,如今我獻上自己只為要討你的歡喜,願這一生毫無保留獻給你。

福音就是好消息,是耶穌基督的本身,福音不是只給那沒有聽過福音的人,是耶穌自己道成肉身,我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來到施恩寶座前,領受主的恩典,再一次的回到福音信息裡面,使我們可以跟隨,可以有反應,我們可以活在耶穌基督的裡面。

上帝讓我們再一次的看這個女人所做的故事,是提醒我們不是只有停留在信主的階段,而是要進入那愛主的過程,能夠為耶穌擺上,能夠事奉上帝、跟隨上帝的道路。不管是在那個階段,求上帝帶領我們,也帶領我們的福音朋友,從信主帶愛主。

禱告

天父我們要謝謝你,你要我們再一次地說馬利亞所做的事,透過他讓我們看見,幫助我們生命不只是一個信耶穌的人,也讓我們成為一個跟隨主的人,一生跟隨你愛你。主謝謝你讓我們看見,透過門徒看見,即或我們是一個基督徒,我們也會有愛計較、與你計較、數算的時候,主阿求你幫助我們願意放的下,願意打破那個玉瓶來到你的面前,主你也幫助我們的福音朋友,讓他們真的得聽見福音,認識你、愛你、一生跟隨你,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