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經文:列王記上第十九章1~21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十六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MP3:[][]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以利亞的禱告,他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知,非常勇敢,但是他也有軟弱的時候。 

Ⅰ、引言:一位拉比的故事

一個猶太的會堂裡,十一個長老和一個拉比正在討論事情,只有拉比持相反意見,於是他拿出摩西五經說:「這是上帝講的話,你們都要聽才對。」  大家仍不為所動。談了很久沒有結論,主席決定以不記名投票來表決,結果還是十一比一,拉比很生氣,說:「對不對怎麼可以用投票來決定,真理就是真理。」於是他站起來禱告說:「耶和華上帝啊,求你顯出權能,讓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即便他們有十一票。」  才禱告完,突然間打雷閃電,會議桌斷成兩截,大家非常驚恐,閃電雷擊結束後,主席發著抖說:「拉…拉比,雖然…雖然上帝投你……投你的票,可是結果還是…十一比二,我們還是比較多票。」請問,對不對可以用投票的嗎? 

有一段時間台灣很流行「前世今生」,我的一位學長是台大的精神科醫師,他在美國分析了一些人的前世,這個話題引起很多討論,記者到處採訪,結果問到我的一位同學,雖然他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他跟記者說:「真理不能投票。」  也就是事情不會因為比較多人同意就變成對的,對不對不應該用投票來表決。以利亞所面對的情況就是如此,即便是一比八百五十,他還是堅持以色列人應該敬拜耶和華上帝,不應該拜巴力。王后耶洗別不同意他的看法,放話威脅要殺他,他就垮掉了。以利亞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知,從他開始出來服侍到他失敗的禱告之間,我們用巴勒斯坦的地圖來說明這個過程。

Ⅱ、先知以利亞 

上帝呼召以利亞,他就從基列過約旦河來到撒瑪利亞(以色列的首都),指出亞哈王娶基頓公主當王后的錯誤,基頓人拜巴力(雨神)和亞舍拉,王后影響百姓的信仰,使得百姓去拜他們的神明。以利亞對亞哈王說:「除非我向耶和華上帝禱告求雨,否則就會三年不下雨,你拜巴力也沒用。」亞哈王不予理會,結果真的三年零六個月沒下雨。旱災之後,就鬧飢荒,以利亞也受到影響。 

上帝告訴以利亞說:「你到東邊的基立溪去,我會派烏鴉供應你。」於是他從撒瑪利亞跑到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喝那邊的溪水,上帝讓烏鴉每天供應他兩餐。後來溪水乾凅了,上帝說:「現在你出國到西頓的撒勒法,也就是王后耶洗別的故鄉,我會派一個寡婦負責供應你。」那位寡婦家中只剩下最後一點麵粉,以利亞對她說:「上帝派我來這裡請你給我吃」,寡婦說她只剩一點麵粉和油,吃完這餐,自己和兒子就等著餓死,以利亞說:「你若給我吃,上帝就能給你吃。」那位寡婦很大膽,把剩下的麵粉和油做成餅,分一份給以利亞。有趣的是,她罈內的麵粉和瓶裡的油又跑了出來,就這樣過了三年,靠著那點麵粉和油供應著以利亞、寡婦和他的兒子。後來不知道為何,寡婦的孩子病死了,寡婦跟以利亞說:「你不來還沒事,我們供應你,供應到連我的孩子都死了。」以利亞很不好意思,就去向上帝禱告,禱告完孩子又活了過來,所以以利亞有禱告使死人復活的經歷。

三年後,上帝對以利亞說:「時間夠了,你去問亞哈王,到底他是要拜巴力還是我。」以利亞就去告訴亞哈王,把先知和百姓都叫來迦密山比劃。當時,來了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還有四百個亞舍拉的先知,從早到晚求他們的神降火顯出神蹟,燒掉祭壇上的祭牲,但即便他們用刀槍自割也沒有辦法。輪到以利亞時,他先把整個祭壇澆濕,以利亞一禱告,火就從天降下,燒光所有祭牲和柴水,大家明顯知道誰拜的才是真神了。百姓俯伏在地說:「耶和華上帝是真神」,之後以利亞殺了這四百五十個假先知,有人說連另外那四百個假先知也被殺掉。以利亞告訴亞哈王說:「要下雨了,因為百姓已經悔改了。」接著他到靠近海邊的迦密山禱告求雨,直到看見一片巴掌大的雲出現,以利亞派僕人跟亞哈王說:「你快坐有頂的馬車下山,不然會被淋濕。」以利亞則是用跑的,聖經說他跑的比王的馬車還快,他們都跑往耶斯列地,王后耶洗別在那裡。

亞哈王告訴耶洗別當日以利亞所做的事,她的四百五十個假先知都死了,王后聽了非常生氣,差人放話說,第二天要取以利亞的性命,結果以利亞勇氣全消,開始逃命。他從耶斯列越過撒瑪利亞,經耶路撒冷和希伯崙,之後到了別是巴。也就是從以色列國跑到猶大國的最南端,想說逃的越遠越安全。在別是巴那裡他把僕人留下,自己走進沙漠裡,意思是要去尋死,因為累壞了,他為上帝做了那麼多事,但是王后就是不悔改,就像引言所提的那十一個長老,上帝已經用雷擊把會議桌打爛,他們還是不改初衷,以利亞很失望。在沙漠裡沒水沒糧,走了一天的路程,他又餓又渴的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在那裡睡著了。天使出現拍醒他,給他吃喝,他吃飽又睡著,這樣一連兩次。天使告訴他還有一段遠路要走,之後以利亞連續走了四十天的路來到何烈山。何烈山就是上帝呼召摩西,要他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地點。在以利亞極大的沮喪中,上帝從迦密山帶領他一直走到何烈山。

今天的經文說,以利亞躲在何烈山的山洞裡,上帝在那裡跟他講話,但是他不了解。接著上帝又在狂風暴雨、地震火焰中顯明他的權能,但是上帝卻不在其中。以利亞是大風大火的先知,他可以呼風喚雨,上帝說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似乎一無所有,但上帝卻在那裡。後面那句經文我很喜歡,中文聖經是說「火後有微小的聲音」,原來的意思是「無聲的聲音(voice of silent)」,應該算是耳語(whisper),上帝問他的話兩次都一樣,「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他說:「我為上帝大發熱心,今日變得如此光景,只剩下我一個先知。」上帝跟他說:「我還留有七千個人是你不知道的。不要躲在這裡,你若要為我發熱心,就起來出去。」這次上帝要他走約旦河東的王道回大馬色去【王道(King’s Highway)是平常商賈從兩河流域走到埃及的路線】,途中要膏以利沙作先知,還要膏以色列王耶戶,以及到大馬色膏亞蘭王,於是以利亞離開山洞去做上帝要他做的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先知以利亞在我們的信仰裡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

 


1. 指正國王錯誤不畏懼

以利亞是個非常勇敢的人,他敢指出以色列國王拜雨神的錯誤。「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之後真的鬧三年飢荒,國王遇到他時說:「是你害我們沒有糧食可吃」,以利亞回答:「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王上18:18)以利亞敢直接與國王敵對,是不懼怕死亡的先知。有一次亞哈王看中鄰居拿伯的一塊葡萄園,拿伯不願意賣,於是王后耶洗別設計誣告他,在城門口判了他死刑,再奪取他的葡萄園。以利亞知道後,馬上去責備亞哈王和王后耶洗別,「耶和華如此說:你殺了人,又得他的產業嗎?又要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王上21:19)不久之後,亞哈王戰死,士兵在城門口清洗他的戰車時,有狗來舔他的血。

2. 經歷神供應生命所需

以利亞不僅勇敢,他還親身經歷了上帝信實的供應。三年的飢荒當中,上帝先用烏鴉來供應他,「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裡的水。」(王上17:6)之後在撒勒法的寡婦那裡,也讓他有得吃,「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王上17:9)在沙漠中再派天使讓他在羅騰樹下有得吃,「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所以他一直經歷上帝是供應他需要的上帝。

3. 禱告祈求神彰顯神蹟

他也經歷到祈禱的力量。以利亞為撒勒法寡婦已死的兒子禱告,上帝使那孩子活了過來,「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王上17:21)他在迦密山禱告時,上帝從天降火,把祭壇的祭牲和柴水燒個精光,「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王上18:37-38)在他禱告求雨時,上帝就讓三年零六個月不降雨的乾旱惡況開始下起滂沱大雨,「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王上18:42, 45)以利亞是一位能夠經歷到上帝行神蹟的先知。

4. 為彌賽亞預備的先驅

舊約最後一位先知叫作瑪拉基,當時他講了一句話,其中沒有提到任何其他先知,惟獨提到以利亞。他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意思是說,天父上帝和他子女重新和好之後,他才會降臨,免得人類受到上帝的咒詛與審判。新約中記載,施洗約翰出生前,他父親撒迦利亞聽見天使對他說:「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路1:16-17)瑪拉基書所說的預言實現了,施洗約翰就是那位要來的以利亞,之後就是上帝親自降臨,也就是耶穌基督。有一次耶穌基督在山上改變形像時,來與耶穌一同開會的有以利亞和摩西,他們所商量的就是耶穌基督為了要拯救世人必須上十字架犧牲,以解決人類背逆的事情。「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29-31)這樣看來,不管在新約或舊約,以利亞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他是把我們從舊約帶到新約的先知。可是他卻也曾有失敗的禱告。

Ⅲ、以利亞的禱告

1. 求上帝取走生命

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禱告了二句話,首先他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王上19:4b)「罷了」的英文叫作It is enough.,意思是說,「夠了,受夠了。」以利亞並非不成功,他獨自挑戰四百五十個假先知贏了,還把他們全殺光,然而他覺得即便如此,仍舊無法使王后悔改,反而要追殺他,一旦王后得逞,以利亞前面所有的努力豈不全都白費了。上帝都已經顯出權能,竟然還是無法使所有人都悔改,所以他覺得受夠了,想要尋死,因為他很鬱悶。聖經中還有另外兩個向上帝求死的人,其中一個是摩西,當他再也受不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吵鬧時,他跟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民11:14-15)摩西是因為操煩而求死。另一個則是做得很成功,但他因為生氣想求死,那就是約拿。約拿傳福音的效果特別好,隨便講講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上帝因此沒有毀滅該城,約拿覺得很沒面子而憤怒不已,「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4:1-3)以利亞做得很好,卻因一個女人不悔改,他就感到絕望;磨西是帶領一群很難帶領的人,帶得很痛苦;約拿是什麼都好,但是上帝沒有給他面子。

2. 對自己消極灰心

禱告的第二句,以利亞對自己很失望,他說:「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c)意思是「我也沒有比較行」,雖然呼風喚雨很風光,但仍無法使王后悔改,使他非常的失志。約伯也曾這樣,在他很悽慘時感到絕望,他說:「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伯7:6-7)先知耶利米,在很困難時,他也是非常失志,看不起自己,他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哀3:18-19)這是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的禱告,第一句是對自己的性命絕望,第二個是對自己的服侍失望,灰心消極,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3. 為上帝大發熱心

之後上帝帶領他到何烈山洞裡,在那裡他也作了禱告。他的第一句禱告很有趣,上帝問他在那裡做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王上19:10a)以利亞的熱心很特別,他不怕讓人死,「你要是不敬畏上帝,我就殺你」,人家要殺他他就逃跑。聖經中還有另外二個因熱心而殺人的例子。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基遍人是唯一與以色列人求和的族群,約書亞曾發誓不殺他們,結果掃羅王卻殺了他們,「原來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亞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們起誓,不殺滅他們,掃羅卻為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發熱心,想要殺滅他們。」(撒下21:2)這件事情當時沒有處理,使得上帝讓大衛王的國中遭受三年的飢荒。新約的掃羅(保羅)也是一樣,他很熱心的把教會的人抓去坐牢殺害,「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腓3:6)有問題的熱心,會以為自己所做都是對的,會在不了解真實情況下,去傷害無辜的人,所以如果我們對上帝的真理認識不夠清楚,熱心就可能潛藏著危險。

4. 在神前控告別人

接著以利亞在禱告中責罵以色列百姓,「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王上19:10b)摩西在上帝面前不曾罵過以色列百姓,總是為他們求情,以利亞就不是這樣。利用禱告來罵人要很小心,耶穌曾經舉個例子,說:「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路18:11)站在那個法利賽人旁邊禱告的稅吏很倒楣,成了他禱告的箭靶。每次講道結束,我會請大家為自己禱告,很多人聽了道很受感動,卻是在禱告中數落別人,「上帝啊,盼望我的家人今天聽完講道會受到感動而有所改變。」別人有問題上帝會處理,你自己的問題自己禱告就好,不要利用禱告來控訴別人。最會在上帝面前講別人壞話的就是撒旦,「……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以利亞軟弱時,在他的禱告中罵以色列百姓。盼望我們不要在神前控告別人,也不要淪為撒旦的差役。

5. 神國沒有我不行

他禱告的最後一句說:「……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0c)意思是,如果我被那女人殺了,上帝你就沒輒了,因為所有起來為主發熱心的人都死了。上帝說:「你的眼睛不好,要去換眼鏡,因為我有留七千人是你未曾知道的。」「非我不可」的英文是Indispensability,有時我們在教會熱心服侍會有這種感覺,「教會沒有我一定會倒」,真的嗎?「如果沒有我奉獻,教會禮拜堂蓋不起來;如果沒有我服侍,事工一定沒辦法繼續下去;如果詩班沒有我,大概聲音都會走調。」願意服侍很好,但是在教會裡沒有「非我不可」的道理,上帝自然有他的辦法。以利亞說只剩下他一人,上帝對他說:「你再去膏抹一個人,沒有你沒關係,我可以使用以利沙。」我不知道以利亞聽到後的感受如何,以利亞說只剩他一人,上帝說你要交班了。我現在就在這個階段,知道不久後就要退休。我們在教會服侍,你有沒有考慮到交班的問題?我常常跟長執講,你努力服侍很好,但是你也要留意看會友中,有誰可以作你的同工,你就要栽培他,目的是你退下來後有人接續你的工作,栽培好就讓他接手,我沒有做沒有關係,這樣我們的事奉才能夠長久下去,上帝的工作不會因為我們年老就停止,最重要的是要能延續。在這裡以利亞學到一件很特別的功課,不是轟轟烈烈才有上帝的同在,大風大雨時有上帝的同在,但有時風和雨都沒有,上帝也同在。你很認真的為上帝發熱心很好,但並不是「非我不可」,上帝還留有七千人。大衛王也稍微有這樣的心態,他曾說:「耶和華啊,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詩12:1)後面還有一句沒有講,「只剩我一人」,差不多是那個意思。保羅被關在監獄時,好像也有這樣的感受,他說:「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提後4:16)當我們在服侍上感到孤單時,有時會產生「只剩我一人」的感覺。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

Ⅳ、屬靈的功課

1. 勝利過後的憂鬱

第一,當你很成功之後,要很小心,可能會潛藏一些危險。以利亞的失敗可能是太累了(burnout),他的腎上腺分泌光了,醫學上稱作Post adrenaline Syndrome。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反而是成功之後過於自信(Overconfidence Syndrome),頭和尾巴就翹起來了,走路不看路,結果掉到人孔蓋裡。保羅說:「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不要依靠自己,要依靠上帝,靠自己容易跌倒,「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6:13)全副軍裝包括戴救恩的頭盔、套公義的盔甲、束真理的腰帶、拿信心的盾牌、穿福音的鞋子、舉聖靈的寶劍才站立的住。

2. 服侍之後的休息

第二,服侍後要休息充足,這句話是講給我聽的,要努力服侍也要認真休息。上帝讓以利亞在羅騰樹下反覆的睡飽和吃飽,這樣他才有體力繼續服侍下去,「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耶穌基督在很忙碌時,也跟他的學生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可6:31)人不是鐵打的,一定要找機會休息。

3. 上帝供應我所需

上帝為以利亞預備炭火燒的餅和水,「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6)以色列百姓在曠野裡,上帝給他們嗎哪吃,「……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糊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尼9:20b)耶穌基督復活之後,也曾為他抓不到魚的學生預備早餐,「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約21:12-1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信心?我們生存所需要的,上帝會為我們預備。以利亞很清楚這點,上帝有時透過烏鴉、有時透過寡婦、有時透過他的使者來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4. 到神面前來哭泣

上帝讓他吃飽後,以利亞走了四十天來到上帝的山,他躲在山洞裡向上帝哀哭。上帝給我們機會,遇到困難時,可以來到他面前,得到他的憐憫,「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王上19:8)約書亞因為亞干偷竊而打了敗仗之後,他跑到約櫃那裡整天哭泣,「約書亞便撕裂衣服;他和以色列的長老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書7:6)新約裡也有這樣的應許,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5. 檢視生命的意義

當以利亞在山洞裡,上帝問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19:9b)我們在世上走這一趟,你人生的目標是做什麼?在士師記,有人問一個少年人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士18:3)保羅說他在世上是為了尋求基督,「……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我們也要自問,到底我活在世上是要做什麼。

6. 寂靜中與神相遇

安靜是一種很好的操練,我們今天所唱的詩歌中提到「上帝降臨在他的聖殿,要安靜、要恭敬……。」把所有的煩惱都放下,我們才可以聽到上帝微小的聲音,在安靜中,我們才有機會與上帝相遇,「……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19:11-12)詩篇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哈2:20)這樣我們才能聽到上帝的微聲(whisper)。

7. 受託付為主効力

以色列人曾在曠野得罪上帝,因而發生瘟疫,那時「摩西對亞倫說:拿你的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民16:46)跑去會幕內的約櫃前拿燒著的香爐,拿到後要趕緊跑去遭瘟疫之地為他們禱告,這兩個動作很重要。有的人忘記去香壇取火,直接跑去災區,結果自己也死在那,因為你沒有先去上帝那裡領受恩典。有的人是害怕災區的情況,一直躲藏在聖殿裡敬拜祈禱,忘了要去災區拯救他人,兩個動作都是必要的。我們需要到上帝的面前,像以利亞到上帝的山,在那裡他的傷痕得到醫治,得到上帝的鼓勵,但是他不能永遠待在山洞裡,當上帝說夠了,你要再去服侍。所以基督徒不能只有安靜靈修,靈修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去服侍。耶穌帶著三個學生到山上,以利亞和摩西來跟耶穌開會,彼得看了之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路9:33)這裡真好,我們搭三座棚住在這裡,耶穌說不行,因為下面其他學生有困難,需要我們協助。在山上靈修不是永遠,那是一個再充電,讓你和上帝再連結,目的是為了要讓你下山繼續去服侍。

8. 栽培後代來接續

休息完後,上帝對以利亞說,你的工作還未完成,我交代你要回去服侍栽培下一代,包括政治的領袖、宗教的領袖,「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王上19:15-16)上帝的工作會繼續下去,我們會過去,不論我們有多強大,我們一定會過去,但如果我們知道要栽培下一代,上帝的工作在下一代就會繼續下去,上帝要我們栽培後進來繼續他的工作。摩西膏抹約書亞來代替他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將約書亞領來,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按手在他頭上,囑咐他,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說的話。」(民27:22-23)保羅知道他去到耶路撒冷就會被捕,於是他先設立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並交代盼望他們能夠好好地帶領群羊,這樣以弗所教會才不會無人牧養。「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20:28)

上帝給以利亞學習幾件功課:第一,不要以為只剩你一人,其實上帝還有留七千人;第二,你在傷心失敗時,其實是需要休息的,好好地照顧你自己;第三,不要去怪罪別人,你有難過可以到我面前來講;最後,休息完後你不能賴在這邊,你還有栽培下一代的任務要完成。

Ⅴ、結論:感謝主不聽禱告

今天的結論是「感謝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那是因為上帝愛我們,如果上帝聽以利亞求死的禱告,以利亞就死了,我們今天就沒有這麼多功課可以學習。所以不要只為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感謝,即便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也要感謝,因為上帝有他更美好的旨意。以利亞求死,上帝不但沒有殺他,還讓他活到不見死,以利亞是全世界兩個沒有見死的人之一,另一個是以諾,他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上帝使他沒有見死。以利亞是上帝派火車火馬來接他走,「(以利亞和以利沙)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王下2:11)有時候要學習一個功課,就是我們的禱告上帝沒有聽,有可能是上帝有他更好的計畫是我們不了解的。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看見你的僕人以利亞,他很勇敢,為了你什麼都不怕。然而我們也看見,這樣勇敢的僕人,也有軟弱的時候。當他軟弱時,他很喪志絕望,甚至求死,但上帝你沒有在他軟弱時責備他,照他所禱告的成就,你是安慰他,讓他休息,給他鼓勵,還教他許多屬靈的功課,順便也託付給他重要的事情,讓他重新開始。上帝,我們要承認,在走這條信仰的道路上,有時我們會像以利亞一樣的軟弱、跌倒、喪志,自暴自棄,但是求主幫助我們,像你怎樣鼓勵以利亞讓他能夠再次起來侍奉一樣,讓我們在失敗喪志時,能夠到你的面前,得到你的鼓勵安慰扶持,再重新起來努力。聽我們的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七):哈拿Hannah



禱告系列(七):哈拿Hannah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一章1~28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九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七):哈拿 (Hannah)
MP3:[][]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母親節,我們要學習哈拿的禱告,哈拿在母親節最難過,因為她沒有孩子,故無法成為母親,她是不孕症,所以她在上帝面前努力禱告,後來上帝憐憫她,讓她生了一個孩子,她向上帝禱告:「要把孩子永遠獻給耶和華上帝」,這是什麼意思呢?

Ⅰ、引言:Kerri Strug的故事

在1996年Atlanta Olympics的女子體操項目中,有一則關於Kerri Strug感人的故事。過去體操項目通常是蘇聯的天下,美國隊是摸不著邊的,從來沒有贏過,那一年是美國隊可能拿到冠軍的機會,因為這次她們的比數差距很小,在最後決賽時,她們就要好好地表現。每一國家代表隊共有七位選手。之前的隊友在跳馬的表現上不是很理想,蘇聯好手則在兩次跳馬(Vault)中得到9.41分,將她們的比數拉大,排在最後出賽的是Kerri Strug。她在第一跳落地時卻跌倒,還造成腳筋受傷,她要怎麼樣取得勝利呢?第一跳不理想的話還可以有第二次機會,她問教練還要不要跳第二次,教練跟她說,你盡量做,因為我們就靠你了,所以她決定帶著腳傷再跳第二次。衝刺,前翻起跳一圈半,跳馬,空中翻滾一圈半,著地,著地時幾乎是右腳單腳落地,因為她的左腳無法支撐下去,完成所有動作後就因腳痛跪在地上拖行,教練們趕忙幫她抬下臺。後來她的得分是9.7以上,美國隊就因此贏了蘇聯隊。頒獎時,教練抱著腿部包紮的Kerri Strug上台接受頒獎。因為代表國家出賽,大家都期待他們有好的表現,但受傷後的再次努力,並且還有好的表現,這點讓大家很感動。讓我們感動的不是她跳得很好,而是她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還繼續努力,留下一個讓人感動的精神。哈拿也是這樣子,她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留下一個很美的禱告,讓我們可以紀念和學習。

Ⅱ、哈拿的痛苦

1. 一夫雙妻的婚姻

哈拿的婚姻一開始就有問題,因為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娶兩個太太,另外一個太太叫作毗尼拿,所以他們是「三拿」在一起。她沒辦法得到丈夫全部的愛,雖然丈夫偏愛她,可是總有另一個老婆在旁邊。聖經說以利加拿是以法蓮人,其實仔細查聖經就可以知道,他是住在以法蓮的利未人,利未人沒有自己的城,而是分散在各族裡面,他是被分派到以法蓮族。在歷代志上6:34有記載利未人的宗族成員名單,所以以利加拿的孩子撒母耳才可以當祭司,否則以法蓮人是無法當祭司的,只有利未人才有可能。以利加拿每年從他們的老家拉瑪(以法蓮的山區),將全家帶到安放會幕的示羅去敬拜上帝,他們每一年有三次要去聖殿朝聖,所以以利加拿是屬於一個很敬虔的家庭,可是是有雙妻的丈夫,當時是有這樣的習俗,所以對哈拿來講,一開始她的婚姻就有一個痛苦在其中。瑪2:15「雖然上帝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原本上帝只為亞當造一個夏娃,因為在一夫一妻的情況下,才容易得到虔誠的後裔。耶穌也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太19:4-5)所以婚姻其中一個幸福的條件,就是一夫一妻彼此相愛,不應該有第三者介入。

2. 上帝不使他懷孕

結婚以後女孩子就希望有一天能夠懷孕當媽媽,體會作母親的喜悅,可是很遺憾的,哈拿沒有這樣的恩典,她一直都沒有懷孕。我們如果看聖經就會發現,以色列的先人好像都不能懷孕,都很漂亮,但都不會生小孩,亞伯拉罕、以撒的太太也是一樣,以撒和利百加是結婚二十年才懷孕,「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他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創25:21)雅各喜歡的拉結也是一樣,以利加拿又是一個例子。他們認為一個女人會不會懷孕是上帝的事,上帝決定讓你懷孕你才會懷孕,上帝不讓你懷孕你就沒有辦法懷孕。新約施洗約翰的父母也是一樣,結婚許多年就是不懷孕,後來撒迦利亞在聖殿上班時,上帝才派天使跟他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1:13)這些都是結婚以後不孕的太太所受的苦,因為在當時女人不能生小孩是會被當作有問題,是上帝使她不孕,而被污名化。

3. 家人故意的蹂躪

以利加拿的另一個太太生很多孩子,她一有機會就嘲弄欺負哈拿,因此哈拿的內心很苦。家裡面本來是大家和睦相處、彼此相愛,但有人就是故意要讓你不舒服,那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情。約瑟也是一樣,因為他父親比較喜歡他,所以另外的十個哥哥就不跟他講話,故意讓他難過,「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37:4)約瑟和哈拿都遇到同樣的問題。有時候我們為了信仰,也會遇到與家人變成仇敵,「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6)

4. 丈夫不體諒苦情

雅各的兩個妻子中,他比較喜歡小老婆拉結,可是拉結就是不生育,所以她的心情不好;雅各比較不喜歡大老婆利亞,但她卻一直生了很多個孩子,利亞就很高興。有一天拉結跟雅各發脾氣,雅各沒有安慰體諒她,也沒有為她禱告,而是責罵她,「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他姊姊,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雅各向拉結生氣,說:叫妳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創30:1-2)不生育已經很難過了,當她跟先生表示自己的難過時,她先生還不體貼。以利加拿比雅各好一點,他沒有責罵哈拿,而是裝可愛的說:「有我不是比有十個孩子還好嗎?」如果是妳生不出孩子,妳先生這樣對妳說,妳會怎麼反應?新約說,作先生的,萬一你太太有什麼難過的事時,你要對她好一點,「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彼前3:7)

5. 祭司誤會不正經

其實哈拿在家裡,如果毗尼拿欺負她,她還可以躲到別的帳棚(房間)裡,可是敬拜時,全家都要到會幕去,她就無處可躲。她先生敬拜完後,分一部份祭物給祭司,其他的全家人可以吃,以利加拿就分給哈拿多一點,可是毗尼拿在旁邊就譏諷她,使她吃不下去,「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飯。」(撒上1:7)所以她分得再多也沒有用,因為沒有胃口。後來她就自己跑到聖殿,在上帝面前哭泣,難過到發不出聲音來禱告,只剩嘴唇在默禱,祭司以利在一旁觀看她喃喃自語,以為哈拿喝醉酒。我想以利會誤會是有原因的,因為以利的兩個孩子品行不好,敬拜時,還沒有敬拜完就把祭物夾去吃,有些不正經的女人就隨便跟他們有一些婚外情,以利以為哈拿也是其中一個而誤會了她,其實哈拿是守婦道的女人,只是因為不孕而在聖殿哭,結果被以利誤會了。約瑟也是被誤會,約瑟也很乖,可是他的女主人喜歡他,要與他同寢,拉著他的衣服不放,約瑟不從,身上的衣服就她被扯掉了,女主人不高興就向主人誣告,結果約瑟被下到監理,「約瑟的主人聽見他妻子對他所說的話,說:你的僕人如此如此待我,他就生氣,把約瑟下在監裡。」(創39:19-20)所以有時即使我們做的再好也可能被人誤會。保羅帶著以弗所人將國外所收的奉獻帶到耶路撒冷,之後被人誤會說他帶外邦人進到聖殿,違反了律法,所以保羅就被抓起來打,其實他根本沒有這樣做,而是被誤會了,「這話是因他們曾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裡,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徒21:29)所以有時我們在教會服侍,你沒有做錯什麼,可是人家就把你錯看,以為你做了不好的事情,有時是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Ⅲ、哈拿的禱告
 
1. 耐心等候神恩典

哈拿在這樣的苦境裡,她向耶和華上帝禱告許多年,上帝沒有應允她的禱告,她一直在等候,看上帝會不會應允她的禱告,「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飯。」(撒上1:7)詩篇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詩40:1)羅馬書說:「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8:25)

2. 滿腹愁苦傾神前

在等候時,內心會有很多委屈、痛楚、苦毒(bitter),哈拿在耶和華上帝面前將委屈、苦毒全部傾吐出來,「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撒上1:10)在上帝面前你不必衿持掩飾自己的感受,而是可以全然的說出來,「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62:8)不論是愛恨喜怒,特別是負面的感情,「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3. 向神祈求心所羨

她跟上帝講得很清楚,我什麼都不要,只要兒子,她心裡所要的就是能夠生一個兒子,「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撒上1:11a)她把心裡所要的跟上帝講。我們也可以這樣,將我們心裡所要的跟上帝講,「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詩5:3)我們所要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仍舊可以向上帝求,上帝不一定按照我們所要的給我們,但我們可以讓上帝知道我們心裡面要的是什麼,「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後來上帝給哈拿的比她所求的還多,給她以色列的領袖,不是只有給她一個兒子而已。

4. 虔誠迫切的許願

哈拿甚至在上帝面前許願說,如果你真的給我兒子的話,我就把他獻給你,「許願說:……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撒上1:11b)。雅各逃難到路斯時,夢見上帝向他顯現,他也是向上帝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創28:20-21)保羅在傳福音時也跟上帝許願,所許願到期了,他就剪了頭髮,「……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徒18:18b)所以以不剃頭髮許願這樣的一個習俗,從拿細耳人到新約時代,還是有人這樣做。

5. 忠心向上帝還願

後來上帝真的應允了她的禱告,她就還願,因此孩子斷奶以後,她就把孩子帶到會幕去,「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1:28)傳道書說:「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傳5:4)保羅在耶路撒冷時,也遇到許願還願的情況,「我們這裡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徒21:23-24a)

Ⅳ、屬靈的功課

1. 帶領全家敬拜上帝

這個故事裡有一些屬靈功課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第一個是以利加拿。他每一年把全家帶到聖殿去敬拜上帝,「以利加拿每逢獻祭的日子,將祭肉分給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兒女;給哈拿的卻是雙分……。」(撒上1:4-5a)我們作父母的多麼希望能把這個信仰帶給子女,讓每個子女都能夠跟你一起敬拜上帝。約書亞跟以色列人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c)保羅對腓立比監獄的獄卒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盼望我們教會每個人,如果你是家裡第一個信主的,你跟上帝禱告說,讓我有機會帶領全家人可以一起來敬拜祢。

2. 領袖敗壞不受蒙蔽

當時的教會不太理想,祭司以利是還好,他的兩個孩子卻很糟糕,表現很差,敬拜的儀式還沒有結束,他們等不及,喜歡什麼就拿叉子將祭肉取去吃,讓敬拜的人感受很差,「……在那裡有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當耶和華的祭司。」(撒上1:3b)以利加拿知道去教會不是敬拜牧師,而是去敬拜上帝,牧師不好是牧師的問題,可是他還是繼續去敬拜上帝,不被影響。另外一個故事是耶羅波安的一個小孩亞比雅。所羅門死後,上帝就把他的國家分成兩半,因為所羅門後來敬拜多國神明,沒有專一敬拜耶和華上帝,所以其中的十族就給耶羅波安,留下兩族給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可是耶羅波安沒有拿到耶路撒冷就有一些擔心,萬一將來十族的人為了敬拜上帝跑去耶路撒冷的話,會影響到他的王權,所以他自己就蓋了一座廟,上帝就不高興,跟耶羅波安說,我給你十族,為什麼你不肯相信我,為什麼要自己另外弄一個廟來拜呢?所以你的全家人都會被敵人殺死,可是他家裡面有一個小孩很乖,上帝就在他們全家被殺以前,讓這個小朋友先病死,當孩子生重病時,耶羅波安知道有一個老先知亞希雅(當時他已眼盲),他要她太太喬裝成一般人,去求問先知看孩子會不會好起來。她還沒去,上帝就跟亞希雅說,等一下有個女人裝作成別人,其實她是耶羅波安的太太,你要跟她說,你們全家都得罪耶和華上帝,只有那個孩子可以入土為安,全國還可以為他辦喪事,其他人是國家被打敗,根本無人可以幫他們埋葬,「以色列眾人必為他哀哭,將他葬埋。凡屬耶羅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墳墓;因為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顯出善行。」(王上14:13)這很特別,家裡面的人都不好,但這個孩子不受家人的影響。耶穌交代以色列人說,法利賽人跟你們講的,你們都要做,「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所以牧師如果有做錯什麼,你們還是要來作禮拜,照牧師所說的去做,但不要照牧師所做的去做。牧師也會有他的軟弱,然而你們是敬拜上帝,不是敬拜牧師,牧師有做不對的,你就不要照著做,才是有智慧的人。

3. 遭受逼迫主前哭泣

哈拿遭受逼迫就到上帝面前哭求,英文是cry out to the Lord,「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撒上1:10)到上帝面前罵人也沒關係,但是不要到人面前罵人,詩篇中有很多你可以拿來罵人的話,而且罵得很凶,因為負面的感情需要有一個出口,不是憋在心裡面,上帝許可我們到他的面前來述說內心的痛苦,「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我的仇敵!我往你那裡藏身。」(詩143:9)不要自己伸冤,把一切的冤情都陳述在上帝的面前,「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12:19a)

4. 敬虔敬拜卻被攻擊

有時候你做的是對,可是別人誤會你或因此欺負你,敬虔卻被攻擊。哈拿在聖殿禱告,被祭司以為是不守婦道的女人喝醉酒,「以利對他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撒上1:14)亞伯很敬虔,結果被不敬虔的哥哥該隱所殺,因為該隱嫉妒亞伯所獻的祭被上帝接受,「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創4:8)你在上帝面前做的對,不一定代表大家都會對你好,有時候人家就是討厭你,可能是嫉妒或誤會而傷害你,提後3: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5. 堅定信心抓住應許

當以利了解到哈拿並不是他所以為的不守婦道,而是一個在上帝面前傾心吐意禱告的女子之後,以利就跟她說:「願上帝照妳所要的給妳」,哈拿就抓著祭司給她的祝福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上1:18)她是用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她雖然還沒有懷孕,可是因為她相信上帝如果給她應許,她就應該會得到孩子。亞伯拉罕也是一樣沒有兒子,可是上帝跟他說,你看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將來你的子孫也會那麼多,亞伯拉罕就信上帝的話,後來他就成為信心之父,「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後1:20a)

6. 照顧家庭神的心意

再來有一個功課我們可以學習,就是上帝不要我們為了服侍他,結果反倒傷害了我們的家庭。哈拿答應有了孩子以後要獻給耶和華上帝,可是孩子還未斷奶,當以利加拿又要帶全家去示羅時,哈拿就說,今年我可不可以不去,因為孩子還小,需要照顧,「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撒上1:22)她丈夫答應了她。我們教會如果有人家裡有需要,有很小的小孩,我們不應該要求他要來教會服侍,應該放育嬰假。上帝甚至說,如果你家裡有新婚的妻子,還可以放新婚假,比我們的國訂假日還好,「新娶妻之人不可從軍出征,也不可託他辦理什麼公事,可以在家清閒一年,使他所娶的妻快活。」(申24:5)照顧家庭是上帝的心意,所以為了家庭特別的需要,教會的服侍可以暫停。有很多人是以教會的服侍當作藉口來忽略對家裡的照顧,這是不對的,因為聖經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

7. 教導兒童不會偏離

最後一點最讓我吃驚,當哈拿要把小撒母耳帶到會幕去,那他就得要一直住在那裡,哈拿只能一年去探望小孩一次,可是會幕裡面有兩個不好的榜樣,何弗尼和非尼哈「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或譯: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那時,撒母耳還是孩子,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上2:17-18)那兩個人會不會把小撒母耳帶壞?我認為哈拿並不是不知道,她每一年去都看到那兩個匪類在那邊亂搞,所以她在孩子還沒有斷奶前,想辦法把撒母耳教好,讓他離開母親時,不致於被帶壞,後來也果真如此,這點我很佩服她,她有辦法在撒母耳還在身邊時,就把撒母耳教得敬虔,能分辨是非對錯。我想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會這樣禱告,希望自己的孩子離家前,可以把他教好,這樣他就不會人云亦云走偏了。「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我想這點是哈拿很寶貴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提摩太的母親和祖母也是一樣的把信仰傳承給提摩太。「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後1:5)所以提摩太後來才能在教會被上帝大大地使用。

Ⅴ、結論:將子女終身歸與耶和華

最後我要解釋,什麼叫作「將子女終身歸與耶和華」,難道一定要讀神學院或是當牧師才是歸與耶和華嗎?我認為不是。因為她不是說歸給耶和華作大祭司,她是說歸給耶和華終身不剃頭,作拿細耳人,作拿細耳人和作大祭司是兩件事,「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2:28)如果你對拿細耳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民數記第六章1-21節中看見。拿細耳人希伯來文叫作ryzn((Nazir),它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歸給上帝」,他的生活是分別為聖的,他有三件事情不能做,所以拿細耳人有「三不」―不飲酒、不觸屍、不剪髮。第一個,因為「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弗5:18a)所以不喝酒的意思是,他將來的生活不會放縱情慾。第二個,犯罪的人會死亡,因為「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所以他不觸屍(死亡)就是不沾染罪孽。第三個,不剪髮,頭上有頭髮在聖經代表是服從上帝的權柄,「……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林前11:10)意思是在上帝面前不驕傲、不叛逆。所以我覺得,作拿細耳人不是你做什麼事,而是你在上帝面前做什麼樣的人,將來也許上帝會要他作牧師,那是另外一件事情,可是不管將來是作牧師、職員、清道夫也好,在上帝面前是一個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是願意順服上帝的人,這叫作拿細耳人。我們每一個父母應該在上帝面前禱告說,多麼渴望我的每一個子女都是拿細耳人,終身在上帝面前做一個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不驕傲叛逆的人。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上帝讓我們每一年都有母親節可以懷念和感恩母親對我們的愛。今天我們看到哈拿因為沒有辦法生育,她在家裡遭受很多的苦楚,甚至被祭司誤會,可是哈拿就把她一切的難過帶到你的面前來禱告。上主你也聽了她的禱告和懇求,她就樂意把她的孩子獻給妳,讓撒母耳這一生在你面前,是好好地遵守耶和華上帝的命令,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不驕傲叛逆,後來成為一個以色列的拯救者和領導者。主啊,請你也把這樣的恩典給我們每一位,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作拿細耳人,也讓我們願意為我們的子女禱告,讓他們這一生,成為合上帝心意的拿細耳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聖經中的婦女系列(十): 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



聖經中的婦女系列(十):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

經文:約翰福音第四章1-26節,28-30節,39~42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二日

一、 前言:萊恩與連加恩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在台北市我們可能很難能見到水井,但提到水井會讓我們聯想到連加恩的故事。2001年,他到西非的布吉納法索那裡服替代役,原本只是很簡單的去那裡當兵,但是他多做了一點事,就是為那裡的人鑿井。無獨有偶在2001年,也有一件很特別的事,在加拿大也成立了一個「萊恩的願井」基金會。它是1998年的一個小朋友萊恩所發起的,在他六歲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學校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對外國有更多的認識和奉獻,提到在非洲有很多國家沒有清潔的水可以飲用,很多孩童因為喝骯髒的水而生病死亡,不是沒有乾淨的水就是沒有水可飲用。  老師在當中也提到,如果能鑿井,他們就有地下水可以使用,可是鑿井需要很多錢,換算成加拿大的加幣只要70元就可以挖一口井。這個六歲的小孩聽進去了,他很有感動,回去就跟他的母親說,他要為非洲的孩童鑿井,因為他沒有辦法想像,在他們家裡的水龍頭一開,就有清潔的水可以使用,還有很多其他的水資源,他無法想像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個沒有潔淨水可以飲用的世界。所以他很有負擔的跟他的母親說,他的母親認為只是孩子一時的興起,並沒有拿70元給他。他母親跟他說:「如果你真的在意這件事,你可以慢慢的存錢。你如果幫忙拖地,我給你2元;你如果去雪地裡撿柴火,我給你3元;你如果擦窗戶,我給你1元。」沒想到萊恩每天下了課只要一有空就去拖地、擦窗、撿柴火,還請他哥哥幫他忙,可是他哥哥幫沒兩天就不做了,只剩下他。 

四個月之後,他把他的餅乾盒倒出來算一算剛好70元,他母親看到他是真的有心,他說:「他希望非洲的每個人都能喝到乾淨的水,70元加幣可以打造一口井。」他母親問他要捐去哪裡,之後他們找到一個國際「澆水桶(Water Can)」協會,  是專門在幫沒水可用的地方鑿井的機構,於是他就把錢帶到那裡。沒想到協會人員跟他說:「70元加幣(相當於台幣2100元)只能買一台幫浦而已,還不夠挖一口井,大概約需要2000元加幣才能夠挖一口井。」他又聽進去了,他想,沒關係,我可以繼續存錢,存到我上大學時,我就可以挖一口井了。他母親看見他這樣的認真和在意,就和鄰居開始幫他寫email寄給很多人,後來變成一個運動,有很多人願意參與在其中,包括他在學校許多班級傳遞這個願景(願井),引起非常大的迴響,甚至在加拿大的東岸有一個小朋友遠遠地寄了5角錢,跟萊恩說他也要一起來鑿井。所以他就設了一個「萊恩的願井」帳戶基金,錢也陸續的匯進來。隔年1999年,真的在烏干達的安哥拉小學旁就鑿了一口井,那是當地第一口井,當水被汲引出時,所有的孩童都拍手鼓掌。同年,萊恩去到當地看那口水井,沒想到所有的學童都排隊夾道在那裡熱烈的歡迎他,那口井旁還寫著捐助者的來源,是從一個小孩子開始的。他繼續去宣傳這件事情,但如果我們能夠將省水的費用捐出,非洲的孩童就能夠有清潔的水可以飲用了,他就把這個想法、這個異象,將這個負擔、不斷的傳遞出去。到了2007年「萊恩的願井」這本書發行時,25歲的他已經收到150萬的加幣,約台幣4500萬,幫助了非洲、亞洲、南美洲14個國家鑿了286口井,改善近50多萬人的生活。我們說「願景(願井)」,不論是連加恩還是萊恩,在台灣或加拿大,水井的故事說出當一個人有了一個願景,盼望去幫助別人,將這份愛播揚出去,就能夠讓其他人的未來有了願景和盼望,這也是上帝要我們做的事情。

二、 本文:井邊奇遇記

今天我們所看到井邊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我想對弟兄姊妹來說都不陌生,在過去三年蔡牧師共講了八講,但我今天仍然要跟大家分享這個井旁婦女的故事。有人說這是「井邊的奇遇記」,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它有一個很特殊奇妙的結局(Surprise Ending),不是預期的,而是就這樣發生了。今天我要倒過來,先從結局看這個故事。我想我們許多人都喜歡先看結局,我們喜歡有一個Happy Ending,喜歡一個Surprise Ending,喜歡一個讓我們心滿意足的大結局、大團圓,我們感覺那是最好的。今天我們所看的故事或許也是這樣,這個大結局是城內有很多人信了主,不只這樣,是在短短兩天之內很多人都信了主,這是一個很特別,不只是Happy Ending,而是一件很特殊的事情,是不可能中的可能,如果我們從地理和歷史來看就知道有多特殊。

在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在它的左側是地中海,在它的東北方有一個加利利海,東南方有一個死海,從加利利海到死海有一條約旦河,將巴勒斯坦整個包圍起來,分成三個地區,北邊的是加利利,南邊是猶大,中間地區是撒瑪利亞。猶太人要去加利利,實際上最短的路徑是直接穿過撒瑪利亞,然而正統的猶太人他們並不是這樣走,他們會先下到耶利哥城,然後越過約旦河,往約旦河右側的約旦平原向北走,走到加利利附近,才又越過約旦河進入加利利,如此來繞過撒瑪利亞。因為在歷史上,主前721年時,當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侵略時,撒瑪利亞城也被攻佔了,很多人四散被擄去、被迫遠離家鄉,外邦人就被遷移至撒瑪利亞城,也將他們的宗教帶入,使得撒瑪利亞人和亞述人通婚,甚至在他們的信仰上就開始腐敗,所以猶太人認為他們是很不好的民族。不論是婚姻或信仰上,不承認他們是正統猶太人,排斥鄙視他們,從那時一直到現今,把他們看作是污穢的、卑賤的、不潔的、不純的,不只不跟他們往來,不屑跟他們說話,連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也寧願繞過去。在這種背景之下,你可有想過剛才故事的結局?一個撒瑪利亞人,居然接受鄙視他們的猶太人耶穌為彌賽亞、為救主,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過去的歷史中,他們是被猶太人所輕看的,怎麼會在短短兩天內,不只接受,而且還是許多人相信,這點是很特別的。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賽55:8)我要成就的事情是超過人所能想像的,不是在富豪世家,是在上帝要揀選的地方。不只這樣,上帝說:「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林前1:28)上帝使用人看為卑賤的、不可能的,這是上帝的標準,不是人的標準。

1. 故事結局:不再是妳

經文說:「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4:41-42)這些人他們在講什麼?「不再是因為妳,乃是因為基督。」就像今天詩班所獻的詩「只有基督(In Christ Alone)」。這個快樂奇妙的結局不是這群人一時的衝動,而是他們真的認識主、真的抓住了這個信仰,真的進入到信仰裡去。

(1) 因耶穌的話

不只是這樣,在那兩天之中,有三個很重要的關鍵在其中。第一點,他們說是因為耶穌的話,是因為上帝的話,所以他們相信了。羅馬書說:「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約翰福音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唯有耶穌的話讓我們有了生命,讓人有了改變,讓這群撒瑪利亞人,能夠放下過去歷史的仇恨,忘記過去所受到的羞辱,單單看見到耶穌基督自己,不是看見他是猶太人,是因為上帝帶來了改變。

(2) 有耶穌同在

再來,為什麼他們聽進去上帝的話?因為耶穌和他們同在。那位婦人做了一件美事,就是去城內作見證,之後城內的人就要求耶穌住下,經文說:「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約4:39-40)經文原來說耶穌是打算經過撒瑪利亞,結果他卻住了兩天,兩天之內很多人信了主。耶穌受難之後,耶穌有兩個門徒在以馬忤斯回家的路上,心中甚是傷心欲絕,就在路程中,耶穌來與他們同行談話。黃昏了,要吃晚飯了,他們就強留耶穌一起住下,當用餐時,耶穌擘開餅,他們的眼睛被打開,認出是耶穌,之後耶穌消失了,他們彼此對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路24:32)原來當上帝親近我們,我們有上帝同在時,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很多我們所認為不可能的事都變得可能,有很多我們視為困難的都變得不再困難。教會最近一直在講靈修生活、讀經生活,教育部一直在舉辦「樂活讀經」,無非就是希望所有的兄姐,不只是聽見證,不只是知道在我們家族中、我們的週報、我們的耕心月刊裡所留下來的見證而已,而是我們自己在上帝的話語中與上帝相遇,是在我們與上帝親近時,我們的心火熱。「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3) 婦人的見證

關鍵的第三點,因為那位婦人作了見證。我們要感謝很多人願意作見證,上帝在我們生命裡的作為,有些是明白的、有些是不明白的,該如何拿捏,還不知道,但是something inside,上帝在我裡面,讓我有一些發現。那位婦人也是這樣,但是她來作見證,「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約4:39)希伯來書這樣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2)要能夠仰望耶穌成為我們的盼望,我們需要有人時常鼓勵,所以我們在第二堂禮拜中安排了見證時間,有很多兄姐說,當他們聽到這些見證以後,就受到激勵,知道別人有這樣的心境,我也可以像他一樣的禱告,原來別人也曾走過如此艱苦的路程,我也可以這樣來求靠上帝。我們常常因為快樂的結局而拍手叫好,但我們不要忘記,在那當中是有上帝的話語、有上帝的同在,使我們看見有那麼多的見證者來幫助我們,是真實可信的,這也是我們所看見井邊故事一個很美的結局。

2. 故事情節:撒馬利亞婦人的奇遇

結局這麼美好,那其過程呢?故事過程和結局一樣很特別,特別的地方在於從一個婦人開始,這個婦人讓這些撒瑪利亞人看見後,他們來親近上帝、來聽上帝的話,之後這些人看見是「不再是妳,乃是基督」,看見是這是真實的信仰,並讓人看見這個婦人的特別。

(1) 井邊多了一個人

經文說:「……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約4:6-7)中午來打水,在巴勒斯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打水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是婦人來打水,而非男人。她們來打水有兩個時段,清晨或黃昏,就是沒有日頭曝曬的時間,而且都是三伍成群的來,但我們看到這位婦人卻是日正當中來打水,而且是一個人來,這不禁讓我們思想為何會如此?也許她是因為受到排斥,或許是她不想遇見人,趁中午大家都在午休時,是閃躲所有人的眼光和批評的最佳時刻,所以她挑選這個時候,多年來她已經習慣了,也不想改變。但沒有想到今天她來打水,井邊卻多了一個人,這個人我們非常清楚是耶穌。經文說:「……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約4:6)耶穌從猶大一直走到撒瑪利亞很遠的路程,他因疲乏坐在井旁休息。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中午耶穌疲乏應該和門徒一起進城去,在旅館裡頭坐著休息,怎麼會坐在古井旁呢?他自己又沒有水罐能取水,所以對耶穌來講,他不是為了坐在那裡休息,他是為了坐在那裡等,等這位有需要的婦人。以賽亞書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賽30:18)上帝等候要施恩給我們,是上帝的特質之一,他在那裡不是因疲乏而休息著,他在等那位婦人,他知道她有所缺欠,需要被滿足。打水對撒瑪利亞人來講,是他們每一天都要做的事,那一天,她看見井旁有一個人,出現在她日常生活中,換句話講,我們可以這樣說,跟上帝相遇,不是在特會中,不是一個禮拜來到上帝的聖殿中,而是在日常生活裡,上帝也會突然給我們有個什麼安排,或是有人跟我們作見證,有人跟我們傳福音,有人遞了一份週刊給我們,有人打電話問候我們,那是上帝自己。上帝說,我必然要等候施恩給你們,上帝不是說,我必然在聖殿裡等候施恩給你們,上帝說的是我每一天都在等候要施恩給你。信仰是我們每一天跟上帝同行,並且在當中上帝要施恩給親近他的兒女。

(2) 你在意的是什麼

耶穌對這位婦人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約4:7)這表示現場沒有其他的人,耶穌是跟婦人討水喝。我們可以想像,耶穌注視著她,我想猶太人沒有人會這樣看著撒瑪利亞人,這位撒瑪利亞婦人也沒有被人家這樣尊重的看過。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我想上帝也是這樣子看我們,不管我們現在處境為何、身份為何。撒瑪利亞的婦人對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這位婦人所想到的,是我的身份不配,我的身份怎麼可以跟猶太人交談呢,換句話講,那位婦人在當時所在意的不是看見有一個人汗流浹背,從猶太一直走到撒瑪利亞,口渴的坐在那裡要討水喝,婦人自己是因為要用水而出來打水,但是她是看她的過往、看她的歷史、看她的身份、看她的不配,她沒有辦法看見旁邊的需要。親愛的兄姐,你在意的是什麼?這位婦人其實講出了一個真理,說出了耶穌所在意的,耶穌所在意的是超越她是撒瑪利亞人,耶穌所在意的是超越這婦人是卑微、是社會的邊緣人,耶穌在意的不是這些,耶穌在意的是超越種族的歷史背景、超越了文化,而且耶穌也不在意猶太男人不能在大馬路上跟撒瑪利亞婦人講話,因為婦女在那個時代是被看為卑微、低下、不配的。但是耶穌跨越了人間一切的界線,在這裡我們看見上帝所在意的,不是我們的身份、不是我們的背景、不是我們的種族、不是我們的文化、不是我們的政治觀,他讓我們看見的是,在他裡面,我們人是可以超越這些界線的限制,因為耶穌來是為了要我們和好,「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 2:16)保羅說:「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 6:15)親愛的兄姐,我們有些人認識上帝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對於與人相處,有時我們還有一些欠缺,有時我們還有一些在意,阻擋我們與人和好的關係,阻擋我們對人的看法,讓我們沒辦法看見人的需要,反倒看見人的缺點,人的惡意和不完全。但是上帝說,他來是要幫助我們,可以跨過、超越那些不同文化、種族,甚至是性別的隔閡,「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不看過往的包袱,而是看見新的生命。上帝要幫助我們能夠在信仰裡重新建造我們與上帝、與人的關係,或許上帝也會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是否就像這位撒瑪利亞婦人一樣,在別人的需要上還有一些不配、阻礙或偏見,想說我們有所分別,是否還要這樣下去,求上帝幫助我們。

(3) 奇怪的個別對話

另外我們看見這位婦人,她在井旁和耶穌有一段很奇怪的對話。當婦人說:「你怎麼跟我討水喝?」耶穌的回答是:「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4:10)本來是一個討水喝的人,還沒有討到水,反而變成一個供應水的人。不只這樣,耶穌還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3-14)婦人說:「你又沒有打水的器具,你難道比我們的祖先雅各還偉大?」耶穌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耶穌的回答是:「你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有永生」,好像上文不對下文,沒有針對問題在回答,這是一連串奇怪的對話。但有趣的是,當這位婦人聽了耶穌的話之後,她跟耶穌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4:15)耶穌跟她討水喝時,她沒有給耶穌水喝,但是當耶穌說我可以給你水喝時,她跟耶穌說「請你給我水喝」,打水的變成求水的。她並沒有搞清楚耶穌有什麼樣的水,但是我們發現她已經開始改變了,她不再想著自己的不配,不再想著自己怎麼可以從猶太人那裡拿水喝的認知,就像有時候起初來教會的人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但是這些都不要緊,就在對話中,人的生命會漸漸改變。

然後耶穌不是就這樣給了婦人生命的水喝,耶穌的話鋒一轉,「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約4:16-19)你有沒有看見這位婦人又再進一步的改變?本來她視猶太人為不相往來的陌生人,現在她稱耶穌是先生、是先知,她對上帝的認識是逐漸在改變、逐漸在改變。親愛的兄姐,我們在教會已經許久,盼望上帝幫助我們能夠對於初信者,對第一次來教會的人,對聖經有許多疑問的人,求上帝幫助我們有像耶穌這般的能力,能夠與他們對話。撒瑪利亞婦人也是這樣,慢慢地、漸漸地,即便所問的問題很奇怪,然而在逐漸的對話中,人會改變。她開始在想,眼前的這位先知是否是她盼望已久的彌賽亞,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4:25)從陌生人、到先生、到先知、到彌賽亞,這是很大的轉變。如果我們還記得,在蔡牧師的講道中曾說,這是一段個人談道很好的對話方式,慢慢地引領對方,可以讓慕道友可以從陌生到認識耶穌基督。以賽亞書說:「素來沒有訪問我的,現在求問我;沒有尋找我的,我叫他們遇見;沒有稱為我名下的,我對他們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賽65:1)這是上帝的心意,他沒有催促急躁,而是慢慢地等待著,上帝對我們每個人也是這樣,好讓我們慢慢在讀經和禱告中,與上帝產生對話。
 
(4) 問題揭曉與接納

當婦人提到彌賽亞時,耶穌的回答是:「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這句話在原文的意思是「我就是」。這點很特別,耶穌從未這樣明白的對猶太人如此回答,但他卻對這個社會的邊緣人這樣說:「我就是。」這給她的內心帶來很大的盼望,帶出更大的轉變是婦人的內在問題浮現。在這當中好像跳過了什麼,耶穌要婦人把她的先生找來時,她說她沒有丈夫,耶穌接納了她的說法。並且婦人也不想繼續與耶穌談論她個人隱私的問題,而是將話題閃避到宗教敬拜方面。我們有時候也是這樣,不想去面對,閃避問題不願談論,耶穌也沒有窮追猛打要她承認,而是順著她的話題來回應她,這種不窮追猛打、沒有辯論,完全的接納,使得這個婦人有了極大的轉變,那個改變來自於耶穌的接納。

(5) 婦人的積極回應

經文說:「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4:28)我們可以想見,她把原先不願談的問題自己卻向眾人談及,她說到耶穌接納了她的不完全,她向眾人作見證,雖然不很肯定耶穌是否就是彌賽亞,但她請城內的眾人自己來看,她已經在當中被改變了。她從一個閃避者變成見證者,在她裡面出現了一股愛的動力,讓她有這樣的勇氣,丟下水罐。水罐本來是她用來打水的器具,但她顧不得原先的事,不論是水罐或悄悄地選在中午打水,現在她拋下水罐,敞著臉大步的跑回去,你有沒有發現這當中的轉變呢?和平常都一樣,因著與耶穌相遇,一切都改變了。上帝沒有和她爭辯,而是接納她沒有丈夫的話。她所在意的不在水罐,或許水罐裡半滴水都沒有,但是我們可以看見這位婦人的內心裡卻滿了生命的活水,成為一股動力,可以讓她跑回城內。她所帶出的影響是「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約4:30, 39)城內的人因為她的改變而受到吸引。在這一連串奇怪的對話談道中,這位婦人改變了,是那份愛改變了她,是在逐漸的對話中改變了。我也鼓勵在我們當中的慕道友,不要不好意思問問題,什麼樣的疑問上帝都接納,在不斷的發問中,我們的心會被上帝所改變。上帝要親近我們,當你問問題,他就與你親近,答案他會在讀經或聚會禮拜中回答你,你會發現你的生命漸漸地不再一樣,和這位撒瑪利亞婦人一樣。並且她所帶出的影響使得那裡的人將耶穌留下來住兩天,「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約4:40-41)

(6) 宣道多了一個人

另外我要講到,當婦人正午時來打水,井旁多了一個人,沒想到她跑回城內後,耶穌多了一位宣道者。在耶穌來到敘加這裡,是和門徒一起,會讓撒瑪利亞城內的人對耶穌有興趣而信主的人不是門徒(門徒是去買食物),而是這個婦人,是這個社會邊緣人與耶穌相遇後,她就成為耶穌的門徒。我覺得這是一個雙贏,她在正午、在日常生活中與耶穌相遇,耶穌在這個婦人的生命中,並且耶穌贏得了這位婦人在他的宣道隊伍中。當人親近耶穌時,生命被改變,身份也跟著不再一樣,她成為耶穌的門徒。

3. 故事開始:必須

(1) 必須經過撒馬利亞

那故事是如何開始的呢?故事的開始是從一個「必須」而來的,「必須」在希臘文是dei,第4節耶穌說他「必須」要經過撒瑪利亞。前面我們講過,耶穌其實並沒有「必須要」,對猶太人來說是「必須不要」,但是耶穌說他必須要經過撒瑪利亞,不是地理上的必須要,是在愛的關係上的必須要,像婦人一樣。所以耶穌說他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那份愛的關係是他要打破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七百年來的隔閡,他必須要去是因為愛的緣故。親愛的兄姐,再過一個禮拜就是母親節了,在母親節,我們會送媽媽花朵,或是請媽媽吃飯,有人會準備卡片,這些都不是必須,不是說節日就一定必須,而是因為愛。愛媽媽,想要跟她說聲感謝,所以我們就會刻意去做,這個必須是因為愛的緣故,如果是為了過節期,我們就可能會覺得麻煩,想說怎麼有那麼多節期,又是母親節、又是父親節,還有教師節。慶祝這個節期是為著愛的緣故,視為一個表達愛與感謝的機會。盼望在下個禮拜的母親節,因為這份愛,讓我們的「必須」是樂意的、是充滿著期待、迫不及待的,像耶穌一樣的心態和眼光,為要建立一個新的關係。因為愛,耶穌跨越歷史七百多年來的文化隔閡;因為愛,他要超越走一條不同的道路。約但河平原很好走,但是從猶太要走到撒瑪利亞,是山路、是崎嶇難行的路途,七百年來猶太人走的都是約但河平原,因為和撒瑪利亞人不相往來,但耶穌所示範的是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2) 必須停留敘加井邊

並且他必須要停留在敘加井旁,「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他沒有必要停留和坐在那裡,日正當中,他可以經過就好,然而他卻為著那位婦人的需要而停留在井旁,所以對耶穌來講,那個「必須」是從「經過」一直到「停留」在該地。連加恩,兩年短短的服役期,他可以經過就好,不需要用垃圾換衣服,不需要去鑿井。萊恩,老師講過就講過,他不需要把那件事情放在心上,那麼在意,但是那份愛產生一個「必須」在他裡面,成為他一生想做的事情。耶穌不是只有經過,上帝也不是只要經過我們的生命,他是要停留在我們的生命裡面,那個停留就帶來了改變。不只是經過的跨越,上帝做的是,為著需要而停留。

(3) 必須如此行的耶穌

對耶穌來講,耶穌也有一個必須在我們的生命中,他必須上十字架,「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6)耶穌還說:「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徒26:23)耶穌說他必須要死,讓我們領受上帝的愛,並且將這份愛傳出去。

三、 結語:不再是我(Pay it forward)

十年前有一部電影叫作「Pay it forward(讓愛傳出去)」,片中一位社會科學的老師跟小學生說,如果這個社會讓你感到很失望,想一個可行的辦法來改變這個世界,那是一年份的家庭作業。有一個小學生Trevor聽進去了,他想到一個點子,而且真的去做,起先他是去幫助一位流浪漢。片中Trevor說出了他的方法:「這是我,這是另外三個人,而我要去幫助這三個人,必須是一些重大的事情,是一些他們自己無法獨力完成的事情,所以我要替他們完成。然後他們再去幫助另外三個人,這樣就能夠幫助九個人了,然後這每一個人再去幫助另外三個人,這樣改變就能很快的傳開了。」他的同學覺得他太理想化了,你覺得呢?



對電影中的小朋友Trevor來講,他說他幫助三個人,再透過這三個人傳出去,耶穌也是這樣跟我們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活水不是要藏在裡面,而是要湧出來,並且傳給所有的人。耶穌說:「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徒26:23)社會的邊緣人撒瑪利亞婦人,從她一個人到一座城,短短兩天很多人就打破了文化歷史的隔閡,接受了耶穌基督是救世主。對我們而言,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否有三個人是我們可以向他們傳講耶穌愛你的?是否有三個人是我們可以邀請他們來到耶穌的面前?是否有三個人是我們可以關心的對象?是否有三件事是我們可以嘗試去做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4a)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生命是Happy ending,但我們需要你的同在、需要你話語的幫助、我們需要與你親近、我們需要彼此鼓勵、我們需要與人分享從你所領受的。求你幫助我們遇見你,在遇見的過程中,好像撒瑪利亞的婦人一樣,能夠突破我們的限制。也幫助我們在遇見其他的人時,讓我們可以像你一樣的有耐心去接納和包容,也讓我們在你的裡面可以被你包容。主,謝謝你為我們上十字架,從死裡復活,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救贖主依然活著,使我們有盼望。讓我們能在意你所在意的。也願上帝你將需要的人放在我們心裡,好讓我們可以Pay it forward,讓你的愛可以傳出去,將那種必須的愛的動力放在我們裡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六):所羅門Solomon

禱告系列(六):所羅門Solomon
經文:列王記上第三章1~15節
時間:二0一0年四月二十五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六):所羅門 (Solomon)
MP3: [][台]


我們對所羅門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財富或成功,而是他的智慧。
什麼叫作智慧?智慧是什麼?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 

Ⅰ、引言:三個老人的故事 

有三個老人蹲坐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那戶人家的女主人看見了,想邀請他們到家裡作客。三個老人就問她:「請問你先生在家嗎?」太太說:「我先生去上班了」。這三個老先生說他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到沒有男主人在的家中,「等到你先生回家後再來告訴我們,我們才到你家去」。  因此他們繼續蹲坐在門前。到了下午,那戶人家的男主人回家了,太太跟先生說:「外面有三位長輩,我想邀請他們來作客,但是他們說要等你回來他們才願意進來。」先生很願意邀請和招待他們,太太就去告訴外面三個老人並請他們入內。 

想不到,這三個老人卻說他們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一次只能請一位,不能一次請三位。他們自我介紹,一位叫作財富,一位叫作成功,一位叫作愛心。他們請太太回家問先生,想要先邀請哪一位。  太太就進去跟先生說:「那三位老人家很奇怪,他們等在外面一天了,現在要請他們進來,他們卻說一次只能請一位。那我們要先請哪一位呢?」先生說:「當然是先請財富囉,這樣我們有錢了。」太太說:「不好吧,還是先請成功,因為一但成功,財富就跟著進來了,有錢只是土財主有什麼用。」  兩個人在家裡爭執不休時,他們的媳婦在廚房聽到後就說:「如果有財富和成功,卻為此爭吵,家裡面沒有愛的話,那也不好,叫愛心進來就好。」兩人想一想覺得媳婦說的很對,就同意邀請愛心進來。太太就去邀請愛心進來。當愛心站起來之後,後面兩個老先生也跟著站起來,太太很訝異,「你們不是跟我說一次只能請一個人嗎?」三個老人回答說:「我們三個人還有一個祕密的原則,人若請財富和成功的話就只有財富和成功會進去,請愛心的話,後面兩個人都會跟著進去。」所以三個人就一起進去了。所羅門今天就遇到這種情況,他沒有祈求財富或成功,他只向上帝要智慧,上帝說你既然要了智慧,我就把財富和成功一起加給你,跟三個老人的故事一樣。 

Ⅱ、所羅門王登基

1. 亞多尼雅篡王位被拿單攔阻

其實所羅門當國王是蠻辛苦的,爭得王位是很殘酷的,要面對把敵對除掉這一類鬥爭的事情。因此,所羅門登基時,手上也是血淋淋的,並不是那麼和平。大衛王年老的時候,晚上要蓋五層棉被還會冷的發抖。因此他們找一個很年輕的女子,來做暖大衛棉被用的白金懷爐,那女子叫作亞比煞。大衛有十幾個孩子,所羅門是老十。老大叫作暗嫩,暗嫩年輕氣盛,喜歡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結果就強暴她。妹妹的哥哥是老三押撒龍,押撒龍很不高興,因此兩年後就把暗嫩殺了。大衛王曾經犯了罪,上帝說報應會落到大衛的家中,就在他的孩子中發生了。老大暗嫩被老三押撒龍殺了。大衛的老二聖經中只留下一個名字,沒有出現其他的記載,可能很小就死了。既然老大死了,押撒龍等不及大衛退位,他自己就想辦法去串連,把軍事將領、政治人物都請來吃飯,以為這樣就可以籠絡人心成為國王。之後他就叛變,大衛王反應不及倉皇逃命,雙方打起仗來。年輕的押撒龍什麼都好,高壯俊美、英勇善戰,但就是因為愛美頭髮太長,在這場戰事中,押撒龍著騎馬越過森林時,頭髮不小心被樹枝勾纏住而吊掛在樹上。雖然這個兒子背叛了大衛,大衛還是很疼他,交代約押將軍戰敗押撒龍就好,留他一命,約押不管,趁著押撒龍吊在樹上時,掄起槍來就把押沙龍刺死,讓大衛傷心不已。

老四名叫亞多尼雅,他盤算著三位哥哥都死了,大衛年老到需要人家幫忙,起床都有困難,思量這下王位應該是由他來繼承。他也仿效押撒龍,去找那些政界將領和祭司長吃飯,打算自己宣告做王。這時候先知拿單,趕快跟拔示巴說亞多尼雅要做王的消息,要她趕快去跟大衛王說,一旦真的讓亞多尼雅成為氣候的話,就會跟上一次一樣大衛被押撒龍追著逃,這樣的話恐怕你們也會凶多吉少。拔示巴就趕快跟大衛王說:「王不是應許將來所羅門要做王嗎?怎麼今天老四亞多尼雅說他要登基了?」當拔示巴在跟大衛談話時,拿單就跑進來說:「我主我王果然應許亞多尼雅說你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王上1:24)大衛說:「我老人家還沒死,怎有這等事。」所以大衛王馬上召將軍和祭司進宮,封所羅門接續為王。當時亞多尼雅正在宴請賓客,大家聽到城內的號角和喧嘩聲,有人來通報所羅門被膏立的消息,那些被邀請的賓客聽到後都一哄而散。亞多尼雅就趕快跑去基遍,就是在摩西所造的會幕中,有銅祭壇、香壇、洗濯盆、約櫃等器物(大衛王之前只找人將約櫃抬到耶路撒冷,先前還因為用牛車載運而出了人命,會幕和其他器皿並沒有搬走,還放在基遍),手去抓著銅祭壇的四角,因為祭壇就是贖罪之處,他的意思就是求上帝的原諒。剛登基的所羅門知道了,跟亞多尼雅說:「如果你不為非作歹的話,我就不殺你。」亞多尼雅就離開銅祭壇很高興的回家去。

2. 亞多尼雅企圖娶亞比煞被殺

亞多尼雅有點愚蠢,所羅門放他一命之後不久,他又不甘心了,想說整個國家都被所羅門拿去,至少我要大衛王的妾。他就去跟拔示巴說:「國家給所羅門沒關係,我這個哥哥夠慷慨,我只要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作我的妻子,可以嗎?」這還得了,那是先父、國王的妾,要娶來當老婆,意思是說,應該是我接續作國王才對。所羅門那麼聰明怎麼會不懂呢,所羅門對拔示巴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他是我的哥哥,他有祭司亞比亞他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為輔佐。所羅門王就指著耶和華起誓說:亞多尼雅這話是自己送命,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王上2:22-23)於是所羅門就把亞多尼雅殺了。

3. 祭司亞比亞他跟錯人被革除

所羅門解決掉想要搶他王位的亞多尼雅之後,他馬上想到還有一個大祭司亞比亞他,當時的宗教領袖很有權力,祭司可以膏立人作王。所羅門乾脆也將宗教領袖一起處理,「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擡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王上2:26-27)於是就把亞比亞他革職,請他回故鄉。

4. 約押濫殺無辜抓祭壇仍被殺

大衛王交待所羅門說,等到我去世以後有兩個人你一定要小心,一個就是我手下的將軍約押,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暗殺好人。以前掃羅王的大將軍押尼珥要來投誠時,約押就裝作跟他親嘴問安,背後卻拿刀捅死了押尼珥。押撒龍的另外一個很有才氣的大將軍亞瑪撒,要來歸順大衛時,約押也把他暗殺掉,所以這人是心狠手辣。這人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恐怕將來你自己也有危險。約押將軍聽說亞比亞他已經被趕回家了,知道不妙,所羅門接下來會對付他。他記得上次亞多尼雅是跑到會幕去抓著祭壇,所以他想一想也趕快跑去那裡,想說這樣應該就沒事了。但根據出埃及三章12節記的記載,人若用詭計殺了人,就是進到會幕裡去抓著銅祭壇的角,也不能免除被治死,「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王上2:29)比拿雅對約押說:王吩咐說,你出來吧,約押說他就算死在那裡也不出來,所羅門就照約押的話將他殺死在祭壇邊。

5. 示每擅離開耶路撒冷被處死

還有另外一個便雅憫人示每,當大衛王因押撒龍叛變而逃難時,示每拿石頭丟大衛,咒罵他。後來押沙龍叛變失敗,示每發現不對,等大衛回程時,他馬上預備很多禮物迎送大衛說:「不好意思,我那時候實在不應該那樣做,所以你還是大人不記小人過,不要放在心上。」大衛王因為在眾人面前,就答應不殺示每。可是大衛死前交待所羅門:「這人你看著辦」,所羅門很聰明,軟禁示每,好像緬甸的翁山蘇姬,讓示每住在京城,不准他離開耶路撒冷。後來不曉得是不是所羅門設計好的還是碰巧發生,示每的兩個外勞僕人跑掉了,示每就騎著驢子要把兩個僕人抓回來,他一出耶路撒冷,有人打電話給所羅門說示每跑出京城了,「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王上2:46)

Ⅲ、聰明的種類

1. 伶俐 Smart:Sharp Pain 伶牙俐齒、唇槍舌劍

什麼叫作聰明?聰明有很幾種,第一種叫作伶俐,你跟對方在一起會被他咬的全身傷痛,這叫作伶牙俐齒、唇槍舌劍,這種人吵架是不會輸的,聖經說:「有一宗人,牙如劍,齒如刀,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間的窮乏人。」(箴30:14)像所羅門處理約押的事上就很伶俐。

2. 機敏 Clever:Fast Response反應敏捷、動如脫兔

第二種聰明是反應很快,好像參加電視台搶答比賽的人,這種人懂得捷足先登,反應敏捷、動如脫兔。「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詩18:33)我想所羅門在對付亞多尼雅是很機敏的。

3. 領悟 Intelligent:Deep Insight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三種是很有領悟能力,就是看得很深入,有很好的學習,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你的手製造我,建立我;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詩119:73)所羅門在對付示每上,很有領悟力,大衛沒有說太多,要所羅門自己想。

4. 知識Proficient:Wide Information 博學廣聞、才高八斗

第四種,所羅門廣讀群書,什麼都懂,因此有示巴女王從非洲來請教他許多問題,他都能一一的回答,博學廣聞、才高八斗。「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領悟力強,又有機會讀很多書的人,就變得很有知識。

5. 智慧 Wise:Far Vision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所羅門在跟上帝禱告以前,他是又伶俐、又機敏,領悟力又很強,而且知識很豐富,但缺少智慧,前面這四種聰明都有可能傷人,有可能求自己的益處,或是成為自己的驕傲而已,不會好好地善用這四種才能來服務別人,完成上帝的旨意。伶俐(尖)、機敏(快)、領悟(深)、知識(廣),智慧(遠)。所羅門知道他還不夠,還缺少一件,就是智慧。智慧代表他很有眼光和遠見。看事情不會只看眼前,會看到來生、看到永遠,這種人在處理事情時就不會只圖謀眼前的利益而已,他會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申命記說:「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念他們的結局。」(申32:29)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最終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不是只有短期的果效,而是考慮到長遠的結果。所羅門知道這必須要跟耶和華上帝求才會得到。

Ⅳ、所羅門的禱告

1. 上帝慷慨的應許Generosity of God

我們接著來看所羅門怎麼禱告,他的禱告是上帝起意的。摩西造了會幕,大衛王只把約櫃抬到耶路撒冷,剩下的會幕和銅祭壇等器皿還留在基遍。基遍是一個很寬闊的地方,要獻祭很方便,所羅門獻祭時一次就殺一千隻牛,那需要很大的場地。耶路撒冷的聖殿還沒有蓋好不方便,所以就先搬了約櫃,所羅門要敬拜就跑去基遍。可是上帝已經跟大衛王提到他的心意,是要人在耶路撒冷敬拜他,所以這中間還有一個過程,還沒有完成。所羅門是在敬拜完後,耶和華上帝才在他的睡夢中跟他顯現,上帝跟他說,我給你一個應許,就是你開口要什麼我都給你,「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王上3:5)如果有一天上帝跟你這樣說,你會要什麼?你所求的就是你認為最想要的。上帝要知道所羅門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所羅門沒有要富貴、要長壽,他說我要智慧。伶俐、機敏、領悟、知識,我都有了,可是我要的是智慧。雅各書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

2. 父親美好的腳步Legacy of Parent

所羅門開頭的禱告是說,感謝上帝給我一位很好的父親,留給我一個敬畏上帝、尊主為大的好榜樣,「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王上3:6a)他會向上帝感謝,為著他的父親,不是因為留給他一個大的王國或很多的財富,而是留給他一個榜樣。作父母的,你留什麼給你的子女?是留下財富,還是孩子好的榜樣。新約保羅對提摩太說:「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我們有沒有留給子女一份好的信仰遺產呢?

3. 感謝上帝的賞賜Gratitude to Grace

再來所羅門跟上帝說,我今天才二十歲,這麼年輕就可以當國王,其實不是我很行。而且我在我家排行也不是老五,而是老十,我又年輕,沒有條件當國王,今天能夠這樣是因為你給我的恩典。所以他除了感謝上帝給他一位好父親以外,他還說:「…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王上3:6b)保羅成為大使徒,他也這樣講:「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當我們有成就時,我們會不會感謝上帝?

4. 承認自己的不足Confession of Deficiency

他跟上帝祈求以前,先感謝上帝給他一位好榜樣的父親,謝謝上帝帶領他到今天的地位。第三個是跟上帝說出自己的不足,「我才二十歲,不知道當國王要怎麼處理國中的種種大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王上3:7b)耶穌說:「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18:4)上帝在意的是你的謙卑,你知道自己不夠,就有機會成長。

5. 僕人服侍的心志Commitment of Service

之後他跟上帝求一個服侍的心志,他知道當國王不是在上面發號司令,而是要替百姓解決問題,當百姓不知道怎麼辦時,國王要做出好的判斷,所以國王是服務人群的。「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王上3:8a)每一次到了選舉時,候選人都說要當僕人,可是選後好像都忘記了,這是很遺憾的,如果他選上還記得就好了。僕人的心態也是上帝所喜悅的,國王不是要人家來服侍他,而是幫別人解決問題。耶穌也說:「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

6. 任重道遠的託付Entrusted Responsibility

所羅門也知道這個責任很重,他需要上帝的恩典。上帝託付給他那麼多人,他說他怎麼有能力做好這個角色呢?「……這民多得不可勝數……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8b, 9b)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請你給我智慧,這是他禱告的內容。

我們鼓勵大家帶朋友來信耶穌,有沒有感覺責任很重大?如果你要與人講上帝或耶穌五分鐘,你有沒有在上帝的面前跪下來先替他禱告五十分鐘呢?如果你都不跟他講耶穌的話,他可能連聽都沒聽過福音,將來上帝要審問他,他至少會說他不知道,沒有人跟他講。可是如果你跟他講,卻沒有為他禱告,就變成要他作決定,要不要信耶穌。如果你有替他禱告,他聽了你說的耶穌而決定不要的時候,這樣他在上帝的要承擔他聽到後不信的後果。聖經說:「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林後2:16)這是一種負責任的傳福音,我鼓勵傳福音,也鼓勵替傳福音的對象好好地禱告,這件事情是很慎重的。如果我們所傳的上帝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的有上帝的話,那對對方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你要好好地為對方禱告,期待你跟他傳講時,他真的會作出好的決定,這樣的傳福音才是真的有愛,不是「我跟你講,信不信是你的事,將來不要怪我。」因為在意和愛這個朋友,讓他有機會被耶穌的愛得著,你才跟他傳福音,所以你能感受到那份責任嗎?所羅門就感到那樣的責任,所以他跟上帝說出他的不足,這個責任很重,請上帝幫助他。

7. 聽心以辨非是Listening Heart

智慧的希伯來文是Shama Leb,Shama是「聽」,Leb是「心」,所以有人說hearing heart(一個會聽的耳朵是智慧)。「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申6:3)你會注意聽上帝的話,會好好照上帝的話去做的人就是有智慧。所羅門知道要求上帝給他有一個會聽上帝說話的心。當我遇到難題不知道怎麼辦時,我會仔細去聽神的聲音,這樣我才有智慧。他求的是一個會聽的心,這樣我就有智慧,可以判斷。「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9)結果上帝很高興,不只賜他智慧,還給他其他的財富和名聲,跟三個老人的故事一樣。

Ⅴ、屬靈的功課

1. 雖愛耶和華卻還有缺陷

我們可以從當中學習到第一個功課就是,所羅門其實他心裡面愛耶和華上帝,但他的表現不是那麼理想,是還有缺點的,「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只是』還在邱壇獻祭燒香。」(王上3:3)這當中是有一些環境上的背景。約櫃搬到聖殿還沒蓋好的耶路撒冷,大部分還是在邱壇獻祭,沒有一個完整的地方便於獻祭。「只是」表示還不完全,還有一點缺點。其二,所羅門為了他的國家,與外國結親。然上帝曾藉摩西向以色列人說:「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申7:3-4a)上帝也交代說:「但耶和華―你們的神從你們各支派中選擇何處為立他名的居所,你們就當往那裡去求問。」(申12:5)那時候雖然大衛王已經選定聖殿蓋在耶路撒冷,可是還沒有完成。而所羅門一登基,他就跟埃及法老王結親,娶了埃及豔后,「所羅門與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接他進入大衛城……。」(王上3:1)他不止娶了一個,還娶了很多個,這點使得他年老時離開了耶和華上帝,去拜別的神明,也就失去他跟上帝要的智慧。

2. 上帝親近我們的不完全

所羅門是在基遍敬拜,上帝沒有說你在耶路撒冷我才聽你的禱告,上帝是願意在我們不完全時就來親近我們。耶和華上帝是到基遍找所羅門,上帝到基遍以後,是帶領所羅門到耶路撒冷,我們可以在他的禱告中看見這點,所羅門是在禱告完才發現不對,之後他馬上就到耶路撒冷約櫃那裡燒香獻祭,好像我們教會目前尚未蓋造完成不方便禮拜一樣。所以上帝有帶領所羅門從基遍到耶路撒冷去,好像雅各一樣。雅各其實很壞,他欺騙爸爸和哥哥,他逃難時上帝在路斯靠近他,「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28:16)上帝沒有說:「雅各,你先改好了我再理你。」一般的父母可能會這樣說。上帝卻說:「我先親近你,我先幫你改好。」上帝是在雅各還沒有改變以前先親近他,把路斯改成伯特利,上帝是在所羅門不完全時,把基遍變成耶路撒冷。「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這叫作上帝的愛。

3. 上帝喜悅我們生命改變

上帝親近我們是要我們生命改變,不是要我們奉獻更多的東西。有很多人認為,成功的人生就是能夠從世界拿很多東西到身邊來;上帝不認為是這樣,成功的人生就是知道自己有缺點,知道自己需要改變,這是真的成功的定義。所羅門沒有跟上帝要更多的東西,他要的是給他智慧,改變我,不要讓我只是伶俐、機敏,能領悟,有知識,而是讓我能夠看得廣遠、能夠考慮別人,為別人服務,有這樣的智慧,所以上帝喜悅他。因為他求的不是擁有長壽富貴,他求的是使他生命更新轉變。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而是在乎心意更新而變化,「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所以我說:「The purpose of human life is not accumulating possession, but renewing transformation.(人生的意義不在累積金錢,乃在更新轉變。)」

4. 先求上帝旨意須用加添

上帝說,如果你有一個會聽的心,可以被我來改變的話,那麼我會把你沒有祈求的財富成功也給你,耶穌也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34:10)

Ⅵ、結論:祈求天父保守 一生敬畏上帝

雖然所羅門求到智慧敬拜耶和華上帝,很可惜他沒有專一的心,年老時走叉了。耶和華上帝本來跟他說:如果你聽我的話,我會給你長壽。然而所羅門二十歲當王,六十歲就走了。,因為他沒有一直聽耶和華上帝的話,所以上帝答應給他的長壽就沒有實現。智慧不是你求得就一直擁有,智慧是求得一種關係,你跟上帝的關係,你會聽上帝的話、會敬畏耶和華上帝,你就有智慧,什麼時候你不聽,那智慧就不見了。所以智慧是活的,不能夠擁有的,不是物質你可以用抓住來獲得,智慧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持續跟上帝之間互動的態度。你不斷的聽上帝的聲音,你就不斷的在智慧的狀態裡。「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11:4)所以上帝就離開他,他就失去了上帝給他的智慧。「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但願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祈求上帝保守,讓我們一生能夠聽上帝的聲音,能夠敬畏上帝。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看到所羅門年輕時是那麼謙卑、是那麼會感恩、那麼知道要服侍,懂得學習他父親信仰的腳蹤,也知道要聽上帝的聲音,求上帝來改變他,讓他不是只有機靈聰明能夠爭搶或傷害別人,讓他知道上帝給他的是可以拿來服務別人。主,這樣的智慧我們也希望,但我們看到所羅門年老時,他卻離開這樣的態度。求上帝保守我們,不是只一時的傾聽主的聲音,讓我們這一生都能夠敬畏你、認識你,一生得到智慧。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愛的承諾與抉擇



愛的承諾與抉擇
經文:撒母耳記下九章1-13節
時間:2010年4月18日
主講:曾昭瑞 牧師
影片:大衛系列 - 愛的承諾與抉擇

一、身體與心理的障礙---撒下四4 

對於米非波設而言,他很不幸,本來生在王宮,是掃羅王的孫子,約拿單的兒子,是王室的一員,一生應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掃羅王與約拿單在耶斯列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不幸雙雙陣亡,這個消息傳回基遍的宮中,使得人心惶惶。大家紛紛走避逃生。  那時只有五歲的米非波設被保姆抱著趕緊逃跑,但是因為跑得太急了,不小心把孩子掉在地上,腿骨就斷了,在逃亡的期間沒有空去找醫生,所以米非波設從此就瘸了腿,他的人生也從彩色變成黑白,從王孫、王位可能的接班人,變成流亡在外沒落的王族和殘障人士。 

米非波設的悲劇還不止於此,他是掃羅王室家族的一員,在成長的過程中,王室的身份成為一個障礙,不但不能強調自己的血統,甚至還要刻意的隱瞞,以免惹來殺身之禍。這一切都不是他的選擇,他是歷史無情的受害者。 

在流亡的日子裡,許多人常常會回想過去輝煌的生活,為著自己以往特殊身份感到驕傲,看著自己現在的處境,那種從心底油然而生的失落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出。我們可以想像,米非波設從小即聽著保姆這樣告訴他「你是掃羅王的孫子,是王室的成員,本來是要繼承王位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種話聽多了,多少會讓人有一種灰姑娘情結,就是覺得自己是受到迫害的,被不公平的對待,別人都在享受美好的生活,自己卻過著悲慘的日子。  這種態度常常讓人發展出深深的自憐自艾,變得憤世忌俗,覺得這是一個虛偽、黑暗、不公平的世界。 

而大衛就是這個黑暗勢力的代表,他是所有不幸的罪魁禍首。因為大衛,奪取了整個國家的權力;因為大衛,他失去了往日的光榮,祖父掃羅與父親約拿單死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大衛,所以米非波設很自然地會把今日的不幸遭遇和大衛連想在一起。他身旁的人不斷地告訴他這些故事,米非波設就在這些醜化大衛的故事中長大,在他的心目中,大衛是壞人,是自身苦難的根源。只要怪罪大衛,流亡在外的人就可以停留在過去美好世界的幻想中,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王子,可以逃避現實世界中的不滿。這種狀態,就如同米非波設的名字本意一樣:「可恨的恥辱」。米非波設是心理與身體的雙重障礙,大衛就是造成這可恨的恥辱的人。 

二、仇人的召見,恩人的回報---撒下九6-8

多年以後突然有一群人來到羅巴底(無牧草之地),四處打聽米非波設的消息,因為大衛王要他上耶路撒冷。可以想見,這對米非波設是極大的恐懼,大衛為什麼來到這個偏遠的地方大費周章地搜索他?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找出掃羅王所有的後代,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米非波設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預感到毀滅的來臨,他看著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可悲的是他無力逃開,他悲慘的一生就要在腥風血雨中結束了。來到大衛的面前就是死,這是米非波設最壞的打算,多年來逃避的仇人,如今終於還是找上門來了,誰教自己身上流的是掃羅的血液呢?

米非波設來到大衛王的面前,驚恐地伏地叩拜,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正眼瞧大衛一眼。大衛直呼他的名子「米非波設」,米非波設說:「僕人在此」,他想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審判了,該來的是躲不掉的。沒想到大衛卻對他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米非波設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不但可以不用死,被帶到大衛的面前接受他的愛,怎麼可能,他不殺我嗎?我不是他仇敵的後代嗎?他不是一個搶奪我祖父一切權力的人嗎?他不是正在到處尋索我的命?怎麼現在對我這麼好?

米非波設無法想像大衛所要做的,大衛與他的祖父完全不一樣,掃羅王生性猜忌,任何有可能威脅他王位的人,都是他努力想要除掉的。同時米非波設不知道,在多年以前他的父親約拿單曾經與大衛結盟,他們願意以生命來愛對方,當年約拿單幫助大衛逃離了掃羅王的迫害,大衛曾經起誓,將來無論發生什麼事,他都會持續對約拿單的愛,甚至到他的後代。他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並你我後裔中間為證,直到永遠。」米非波設不知道這些,但是大衛仍然要持守約定,愛著他。

三、堅定不移的愛---撒下十六-4;撒下十九24-30

米非波設在大衛家住了多年,一直被視為上賓,就像大衛的兒子一樣,他一直在享受大衛為他所付出的愛。

但是在這件看起來美好的事件當中,也可以有一個最壞的想法,那就是大衛會不會只是把招待米非波設看成是一場政治表演呢?米非波設是可以這樣想的,他可以覺得他是這個不幸事件的受害者,表面上高興地接受大衛的款待,但是心底仍然覺得大衛是在就近地監視他,以防止他會和掃羅的黨友中接觸,用一起吃飯的名義來軟禁他。米非波設也可以只是一個工具,大衛用他來向百姓宣揚自己的仁慈,這是一種好的公關策略,讓眾人看見大衛的寬大為懷,不念舊惡,以德報怨,好使得北方的以色列聯盟更加效忠大衛。

這是有可能的,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險惡,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既使大衛是真心的愛米非波設,我們也不能保證米非波設就是真心的相信大衛,聖經有兩處經文告訴我們有關於米非波設對大衛的反應,(經文)當大衛的兒子押沙龍反叛時,引起了內戰,當時情勢緊急,大衛在慌忙之間逃離了耶路撒冷,局面對大衛非常不利,那時洗巴來見大衛,被問到他的主人米非波設的時候,洗巴回答說:米非波設故意留在耶路撒冷,因為米非波設相信在混亂中,他很有可能會被立為王。洗巴的意思是說:米非波設已經背叛王了,不再對大衛效忠了。大衛相信了洗巴的說法,就當場把米非波設的土地給了洗巴。

但是後來押沙龍失敗,大衛回到耶路撒冷卻又聽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經文)米非波設告訴大衛,那一天他本來想要與王同去的,但很可能是他的僕人洗巴欺騙了他,把他丟下,由於他不良於行,所以滯留在耶路撒冷。為了表示他的忠心,這一段期間,他沒有修腳,沒有刮鬍子,沒有洗衣服,就米非波設的樣子看起來,也不像是在說謊,而這兩個人的說法只有一個可能是真的,要不是洗巴騙了大衛,就是米非波設騙了大衛,不會兩個都是真的。大衛聽到了洗巴的說法就相信了洗巴,聽到了米非波設的說法,也馬上相信了他。便說:「你和洗巴平分財產吧!」然後事情就結束了。

生活回應

一、用權力去愛人

大衛已經是一個以公義治理國家的人了,但是如果缺乏了一個元素,他的所做所為就不是完全,這個元素就是愛。希伯來語的chesed這個字是一種堅定不移的愛,是一種真誠、立約式的愛,是堅固可靠、永不反悔的委身關係,其間需要有美好的品格與完全的信任。Chesed這個字,在聖經裡是「啟示上帝的愛」,因為我們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我們具備有如此愛的能力,雖然我們從來都不能做的那麼好,但是chesed代表的愛是不受環境的變遷、生理的變化、情緒的起伏及個人的便利所影響的。這種愛就是「上帝愛世人的愛……」當一對夫婦在婚禮前立約的時候,他們所立的約正是這種一生一世,無論貧富貴賤、健康疾病都要永遠相愛的約。這種境界的愛,我們要完全地施行出來是相當困難的,但這種愛對我們卻是絕對重要的,如果人性中沒有這種愛,那人與人之間就只有利益的愛,沒有任何生命的光輝了。

對大衛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他必須去決定,大權在握的他是要為所欲為,還是實踐承諾。他是要玩弄權術呢,或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慷慨愛人之人?當米非波設被帶到大衛的面前,他是決定要除掉他以絕後患,或是堅定他與約拿單所立的約,便回答了這個問題。
就許多的觀點來看,掃羅就是大衛的仇敵,只不過這個仇敵卻是上帝所膏立的,當大衛打聽掃羅家裡是否還有人存活,其實是問一個問題:「敵人的陣營中,是否還有我可以愛的人?」大衛不是在尋找他與約拿單之短暫、珍貴友誼的替代品,實際上他是堅定他的盟約,用實際的行動來證明他的愛與約定。

歷史上許多人與大衛不一樣,他們在沒有權勢的時候,很需要與別人立約,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保護,但是一但大權在握時,便想辦法除掉所有的敵人,包括那些曾經與自己立下生死盟約的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正是掌權者大權在握後的恐懼。大衛在他權勢穩固的時候,運用他的權力去愛,而不是除掉異己,他是用愛而不是權勢來表達對約拿單的盟約。我們呢?上帝若讓我們在一個有權力的位置上,我們能否願意謙卑來愛他人?

二、堅定所立的約(羅十三8)

當大衛經歷押沙龍叛變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大衛的反應比先前接納米非波設到他家裡的故事更有意思。大衛當初好心好意找來了米非波設,他正是權傾一時。但是當經歷了逃亡、戰爭,親人的背叛身亡,再聽到米非波設的背叛,又該如何?要如何處理那些背叛的人呢?這是統治者的一門課題,歷史上對於反叛者都是給予最嚴厲的處分,連誅九族,殺一儆百,讓其他人知道反叛者的下場是如何。

大衛可以把洗巴、米非波設帶到面前來彼此對質,誰說謊誰就受死,這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大衛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相信洗巴,也選擇了相信米非波設。

大衛所呈現的,是一種新的境界,那就是大衛根本不在乎誰說實話,所言真假,對他而言並不重要,他容許這兩個人再回到他的城,再度進入他的家。大衛對他們的愛是如此的寬容,以致於他可以包容可能是不忠和可能的謊言虛偽。這是大衛故事的獨特之處,這個故事闡揚了福音,不論米非波設或洗巴說的是什麼,大衛都願意相信。

「羅13:8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功課,我們常常覺得愛人是一種情緒,愛人是一種感覺,愛一個人要看他值不值得被愛。但是從我們的信仰來看,愛是一種抉擇。當我們決定去愛一個人,不是看他有多好,值不值得去愛,而是從我們的內心決定去愛這個人。愛是一種抉擇,而非感覺,若我們只依靠感覺,感覺很容易改變,愛也變得不可靠。大衛對米非波設的愛是抉擇,上帝對我們的愛是這樣,婚姻、親人、弟兄姐妹在一起相愛也當是如此,是我們要先決定去愛他們,而不是他們好不好,值不值得。

三、在愛中彰顯上帝的恩典(約壹四10)

大衛對米非波設所說的第一句話,是直呼他的名子,對米非波設而言,他不是一個無名小卒,他有名字,而且大衛知道他的名字。他被人叫他的名字,不是一個恥辱的代表。他在與大衛的會面當中,大衛稱呼他的名字七次,這當中沒有一次是有一點的輕視羞辱的意思。米非波設變成是一個被認可的名字,是繼承盟約的名字。

大衛對米非波設說「你不要懼怕」表明了他對米非波設的愛,會說這句話,是因為米非波設乃是在懼怕當中。

我們來到充滿能力與奧秘上帝面前時,我們是否想到上帝會怎樣看待我呢?我有那麼多的罪惡,常常得罪上帝,行他所不喜悅的事,上帝會懲罰我嗎?他會不會就這樣毀滅我?是的,米非波設有足夠的理由去擔心,害怕大衛加害於他,但是大衛沒有這樣做,他聽到的是如福音般的安慰,讓他解除了心中的恐懼。

大衛把掃羅一切的田地都歸給了米非波設,使他能夠經濟獨立,更把掃羅的僕人洗巴賜給他去照料他的產業。最重要的是大衛把米非波設帶到自己的家裡,像家人般地對待他,這就是具體的愛。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沒有經過計算的付出,並超過口語空洞的問候、示好。甚至當米非波設可能反叛他,對他而言這是不重要的,他仍然愛他。

大衛全力以赴地用一種恩典、信守盟約的方式去愛米非波設,堅持這樣的愛,不是因為米非波設有什麼優點值得他去愛,而是大衛信守他所立的約。這樣的愛正如上帝愛我們,不是我們特別的好,不是我們做了什麼值得上帝來愛的事,而是上帝自己與我們來定立盟約,自己付上代價來愛我們。「約一4:10 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耶穌來到這個世上,就是上帝對我們愛的行動,也是堅定不移的一個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