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期待主降臨




講道內容
講題:期待主降臨
經文:以賽亞書35:1-10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前言
大家是否發現在禮拜堂講台上有什麼不同?出現一個叫做「聖誕環」裝飾,代表待降節的開始,聖誕節前有四個主日,從第一週開始點上蠟燭,第一週的主題是「盼望」,提醒我們,耶穌帶來的是一種盼望,基督的臨在,並且再一次反省我們的信仰,這個盼望是真實的活在你我的生命當中。
二、兩位與以賽亞生命交會的聖經人物
今天,我們也將延續教會樂活讀經的進度,透過以賽亞書35章來看,幫助我們如何經歷待降節第一週的盼望。接續以賽亞書第四講,已經讀經到33章,正好是以賽亞書全卷的一半,半卷書當中,除了記載以賽亞先知領受呼召的經歷外,有很多的審判,對北國以色列的審判、南國猶大的審判,周圍列國的審判等,在這些沉重嚴厲審判中,卻也看見上帝的恩典和安慰。如同光穿過厚重的烏雲,在元元牧師的信息中,讓我們看見上帝恩典的光。也如同叡儀傳道師上週所引述的一段話「以賽亞書是不斷堆疊盛怒和夢想的建築結構」。
而這個主前700年的先知信息,當我們從以賽亞書第一章開始讀,讀到今天的35章,其中存在著許多時空文化下的差異,確實不容易與我們當今的處境做連結,特別是我們沒有活在那種有即刻戰爭危險或滅亡的處境中,至少這樣的恐懼不成為生活的重心。在我預備的過程中,想著要如何能拉近我們和以賽亞書的距離,找到聖經中兩位跟以賽亞書有關的人,要看這本書如何幫助他們,作為我們的參考和幫助。使徒行傳中有記載有一個人很辛苦的在讀以賽亞書,他是從非洲來臉黑黑的人。這段記載在徒8:26-39當中,一個古實(埃及)來的太監在讀以賽亞書,他在哪裡讀以賽亞書呢?
在聖殿中嗎?在耶路撒冷嗎?都不是,他是在從耶路撒冷離開往曠野的路上,是當時非洲女王的財務大臣,一位敬虔的外邦人,在離開繁華耶路撒冷準備回非洲的旅程中,他在馬車上讀以賽亞書,他為著什麼緣故來到耶路撒冷,我們不知道,他為著什麼原因讀以賽亞書?我們所知甚少。但要記得,當時的書卷是很貴重的,或許是這位非洲來的財務大臣剛從耶路撒冷買到這珍貴的書卷,為什麼是以賽亞書,對一個敬虔非洲外邦人,以賽亞書當中記載了先知對他祖國的審判,或許他迫不及待想要讀著以賽亞書,看看裡面到底寫著關於他國家有什麼樣的預言和信息。當他從第一章開始讀,那距離當時七百年前的先知文字,加上他對當時有寬闊世界觀的認識,我想他比我們更有條件讀懂以賽亞書。書中所記載的帝國,像亞述和巴比倫都已不存在,但經過波斯到羅馬帝國統治,他至少看過那些帝國留下的遺址,而當他一路從非洲旅行到耶路撒冷的途中,也經過一些鄰近的國家,雖然大都已滅絕。特別是,每當「埃及」這名字出現在這聖書上,尊貴的大臣想必會比我們更仔細的、更留心想要讀出一些,關於他祖國埃及的審判預言,或是深思在先知曾說的宣告,先知寫說埃及有一天也將和亞述,一同前來錫安敬拜耶和華上帝,這究竟是什麼意思?他在這趟走進曠野的路程裡,對先知所說的奧秘、那未來戰爭後的和平有期待,他的確有一種渴慕在他的心中。在這個什麼都乾渴的曠野中。
令人狐疑的是,在那時候有一個人,快跑挨近他的車,不是刺客或強盜,近前來問他在讀什麼,可有讀懂,然後那個人上車,將書卷中他正在讀的內容向他解明,那時他已經讀到以賽亞書53章了,當然那時聖經還沒有分章節,那段關於受苦僕人之歌的預言,原來那個神祕人物,叫做腓利,是初代教會耶路撒冷教會的一位執事,就對他解明這段經文,那位拯救者,是如何應驗在耶穌身上。緊接著馬車靠近一個水池,這位太監就邀請這位腓利為他受洗,當他走進水中,同時由頭上滴流下的水,領受洗禮時,那乾渴的心被上帝的奇妙帶領和恩典所滿足,他不僅讀懂以賽亞書也從經文中得到幫助,並經歷深刻的感受,心中充滿盼望和歡喜,他領悟以賽亞書中所指向的耶穌,可以滿足他生命的乾渴,原來他也有份在這恩典之中,便歡歡喜喜地繼續上路。
除了這位埃及太監之外,我也要介紹在新約中另有一個人,也曾經在生命乾渴中,藉由以賽亞書得到滿足。他是誰?不同於那個高貴的太監,他原本是一位幫人洗禮的人,那是一段記載在馬太福音11:1-5中。當那位曾經幫耶穌洗禮的施洗約翰,因著批評希律王不合宜的婚姻,被抓到監牢中軟禁,要他閉口不要再講了。經過一段時間,軟禁的情況並沒有任何的改變,施洗約翰要他的門徒去見耶穌,要門徒幫他帶兩句話去問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當他生命走進黑暗的幽谷時,約翰需要一個盼望的確據,成為他在監獄黑暗中支持他的力量。耶穌要施洗約翰的門徒將他們所聽見所看見的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腿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耶穌回答的,正是以賽亞書中我們今天讀到的經文,那些因著身體、社會地位而受壓迫,甚至被排除在律法外敬拜中的人,這個福音的好消息已經發生,蒙拯救了,已經有福音傳給他們。這對這位曾經盡力侍奉上帝,卻落在黑暗無盡苦難中的人來說,耶穌讚賞他,並安慰他。約翰從以賽亞書的預言看見已經應驗在耶穌身上,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看見所盼望的拯救者已經來了,滿足安慰了他那內心的乾渴和疑問。
弟兄姊妹,這兩位都因著以賽亞書,以及與耶穌的生命交會,讓他們內心的乾渴有了真實的滿足。那你呢?他們從以賽亞書中所讀到的盼望,以及指向耶穌生命的拯救,不管你是一位剛在探究基督信仰的慕道者,或是一位長久忠心愛主服侍主卻正受苦難的基督徒,這些是否也正是你渴望領受的滿足?
三、經文結構分析
如果我們更貼近經文,會更清楚看見,從今天經文中1-7節,其實是以猶太文學中特有的交錯文體做優美的表達:
A 自然界的轉化(v.1-2)
B 殘疾者的轉化(v.3-4a)
C 將從神而來拯救的確認(v.4b)
  B’殘疾者的轉化(v.5-6b)
  A’自然界的轉化(v.6b-7)
先知用這七節來表達出他傳講的重點—「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這是以賽亞書中一再出現的主題,也在前幾次的講到信息中,不管是黑暗中看見大光,還是榮耀的君王,聖經學者分析整卷以賽亞書時,認為第35章可以說是以賽亞書前半卷的總結和高潮。當拯救者來到後,不僅帶來人的轉化,在一層層堆疊建築中,那盼望的轉化,拯救者將要到來,並一層層向外擴大,也將帶來自然界的更新,彌賽亞帶來的救恩,是關乎萬民,不僅是個人,還是一個個群體,更是關乎所有大自然中的受造物。
緊接著在35章的最後3節,則說到在那日,將會有一條大道,被稱為「聖路」,專門提供給贖民來行走,通往錫安(耶路撒冷),其中不再擔心野獸,只有歌唱歡喜快樂。這條通往錫安的大道,如同在詩篇126篇中所寫的,當上帝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時,好像作夢,滿口喜笑,滿舌歡呼,外邦人中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是的,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流淚灑種的,必歡呼收割。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相信這樣的歡欣經歷,不只是發生在以色列百姓從亡國後歸回的某個歷史時刻,這樣的經歷,也正是我們當中好些人所走過的旅程。以至於我們會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來到教會,這一條路從你家走到教會的這條路,就如同象徵著渴望走在這條通往錫安的道一一有上帝陪伴我們同行,有一個信仰團體就在這裡。特別從今天進入聖誕節前的待降節期,更讓我們互相勉勵,能預備這樣的心,帶著希望一起走在這條有盼望的大道上,歡慶我們的拯救者已經降生。我問大家,你可有期待在今年的節期中,透過怎樣的安排,讓今年的聖誕節更有意義?
四、本週生活經歷以賽亞的盼望信息
在這禮拜中,當我默想這段經文,想著以賽亞書中那條通往錫安的大道,想著待降節期的盼望,也想到自己現在就在教會中服侍,幾乎每天在教會進出,理當更能體會這些。但在上禮拜中對我來說有些特別深刻感受,我參加兩個告別式,一位年輕的會友,關懷陪伴快兩年的時間,多次進出醫院,上週病逝,在禮拜三一大早的雨天中參加告別式。禮拜六早上,另一位以前朋友的哥哥,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看著他的母親及家人,心中不捨,他也是我們第一任牧師莊丁昌牧師的孫子。除這些之外,本週我也輾轉得知,一位淡水教會退休長老的太太,起初因稍微的感冒去醫院,接續轉為肺炎,最後很快病逝,在電話聯絡中才知,當時已經完成所有入殮、火化、安葬禮拜了,那是一個我來不及去參加的告別式,心中有失落、難過,心口覺得鬱悶的,加上整個禮拜的陰雨天,我感覺心不是「乾渴」,而是烏雲密佈,心裏有個痛處,彷彿也因下雨而下到心煩,導致發霉似的。在雨天中有時真難看見以賽亞所說的那條通往錫安的大道,那種待降節中的盼望。
我想,有時真是我們人生的處境,當要懷著盼望主耶穌降生的慶祝時,這時可能不是我們每一位在最OK狀態下,有時人生正突然走入那陣陣濃霧和那片烏雲瀰漫的黑森林,甚至是暴風雨中的地震和海嘯的翻天覆地,在這段時間世界局勢發生美國選舉、日本地震,國內航空公司突然宣布關閉、立法院法案審查的爭論等。在這禮拜,當我讀著以賽亞書,突然有一種更深入的體驗,在傷心和盼望所堆疊中的人生,往往就是我們人生的真實處境。但如果這就是真實處境,那再來的挑戰,就看我們能不能透過以賽亞的眼光,從黑暗中看見盼望。
在禮拜四晚的禱告會,禱告會前的安靜,是我來和平的教會生活中,一週中很享受的時光,不過,這禮拜四晚上還有點慌亂來坐下,直到分組禱告分享時,我請同組兄姊們為我禱告,告訴他們這個禮拜正在預備待降節的盼望信息和本週接續的告別式,還有那場來不及參加的告別式。當我們輪流開口禱告時,為家庭子女、工作機會、身體健康等禱告。有姊妹在禱告中說「懇求上帝安慰帶領蔡牧師,他是你的羊,你所寶貴的,作牧者也同樣在作上帝的羊」,聽到這句話竟然就安慰到我,在那大家輪流禱告中,我好像看見自己內心那個腳受傷、一擺一擺的羊,被抱起來包紮的醫治。那也就像在大雨中獨自淋雨的小孩,不是雨停了,而是突然有人將他的傘移過來,我知他的苦難實在沒有比我少,但有一種在雨中,突然有人幫你撐傘前行的感動。我感謝上帝,在和平教會中我們能不孤單面對這些,你我正和一群人同走在這條大道上,上帝應許說「行路的人,一個也不會走丟,一個個會越走越歡喜,終必看見天晴的時刻,看見拯救者的降臨!」
五、結論
因此,在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我們要點燃第一根象徵「盼望」蠟燭,看著這個光來提醒我們,以賽亞書所說的那位拯救者耶穌已經來了,他是那位埃及太監的拯救者、也是施洗約翰的安慰,也是你我的拯救者。他是以馬內利,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記號,他是我們的大牧者,我們是祂重價救贖回來的羊。當我們看著這個燭光,也讓我們懇求天父,讓我們預備心迎接聖誕節的到來,並將這份盼望,真實地活在你我的生命當中。因著這樣,在這禮拜中你是否願意領受這份盼望嗎?也去分享盼望,成為盼望。


【默想與行動】
1.聖誕節即將來臨,請看週報內有關今年教會各項聖誕節活動,開始預留參加活動時間,並繼續為計畫邀請的福音朋友代禱。
2.待降節第一週的主題是「盼望」,請試著回答在今年的聖誕節你最盼望什麼?以此來預備聖誕節的到來。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基督是王


講道內容
講題:基督是王
經文:以賽亞書31:1-32:8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前言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隨著聖誕節的接近,許多同工都開始為聖誕節的活動忙碌,在十一月初,教會就已經發下「福音夥伴立志卡」,上面不但有今年聖誕節的一系列活動,也讓大家透過立志、持續地代禱,用一個與耶穌同工的心,邀請福音朋友到教會。不知道您已經寫上福音朋友的名字了嗎?如果還沒,邀請您今天就將福音朋友的名字寫上、為他禱告,並且跟他分享耶穌基督降生的好消息。
下一週我們就要正式進入教會曆一年的開始--「待降節期」,這是一個要我們作好準備,迎接基督的來臨以及再來的節期,因為教會曆是用耶穌道成肉身的一生作為基礎,所以等待耶穌來到的待降節是教會曆的開始。而今天,在待降節前的主日,是教會曆的最後一週,叫做「基督君王日(Christ the King Sunday)」,象徵基督是最初、也是最終,祂是A、也是Ω,提醒我們:耶穌基督在歷史中掌權,萬物都服在衪的權柄之下,宣告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君王,祂引導我們個人的一生,也引導全人類的歷史。
    不知道各位兄姐對於「基督是王」這件事有甚麼樣的想像?知道「基督是王」對於我們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在主前八世紀,先知以賽亞向猶大國傳遞的異象之一,就是一個關於公義王的信息。
二、猶大國尋求外在幫助,
    沒尊以色列的聖者為王
先知說:「看哪!必有一王憑公義行政。必有首領藉公平掌權。」但是當先知傳遞這個關於公義王的信息時,其實人民正處在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在歷經亞蘭和以法蓮聯軍的戰爭,猶大的經濟大受損害。對內,貧富差距懸殊,富有的人不憐憫貧窮的人,眼睜睜看著飢餓的人無食可吃、口渴的人無水可喝,那些憑公理講出自己需要的人反而會受到攻擊;對外,由於北國以色列已經被亞述滅亡,所以猶大國的北方完全沒有屏障,直接就面對亞述的威脅,即使對亞述進貢也無濟於事。猶大國看見南方的埃及有雄厚的軍事力量,便差遣外交團向埃及求救,聯合次要敵人攻擊主要敵人。猶大沒有在這個做決定的十字路口向以色列的聖者-耶和華尋求智慧,反而倚靠自己的聰明向往外求援,他們自以為是、以為可以解決當下問題的作法,是一個非常無知的舉動!
古代近東的文化認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國家所敬拜的神明在戰鬥,猶大國的行為,顯示他們的信仰狀態,沒有活出被分別為聖的生活。以色列的聖者將百姓分別出來單單侍奉他,是早在以色列蒙揀選的時候就開始,上帝說:「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4-45),在以賽亞蒙召作先知的時候,上帝也讓他看見上帝坐在寶座上,撒拉弗呼喊著:「聖哉!聖哉!聖哉!」的異象。猶大國在強國亞述的影響之下,境內早已經有人膜拜亞述的諸神,現在又在靈性上轉向埃及的神祇。猶大國彷彿眼盲耳聾,既看不見埃及人對他們的野心,也拒絕聆聽上帝的聲音,他們忘記當初出埃及的時候,摩西所帶領的以色列列祖,即使手無縛雞之力,也不被有雄厚兵力的埃及大軍屠殺,正是因為受耶和華的保護才能平安走過紅海,如今他們居然轉向埃及,真的是因為敬拜假神而越來越失去靈性的敏銳度,以致於是非不分。
這些倚靠錯誤對象的政治人物,引導百姓走向錯誤的方向,誤將愚拙稱為高尚、把小人當作君子,只好繼續口說不實的話語來欺哄人民。雖然當政的希西家是猶大史上屬一屬二的好王,他曾進行宗教與政治改革(列王記下18:4-6),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在位期間,仍不免做出錯誤的決定,向埃及求助不僅沒有化解難處,反而更加激怒亞述。
猶大國尋求成為強國的附庸,這個尋找世間王的動作,顯然是上帝所不喜悅的!埃及人不過是人、不是神,他們的馬也不過是血肉、不是靈,耶和華一伸手,作惡的猶大與埃及都要絆跌。歷史的事實也證明埃及不但無法救援猶大,埃及自己也敗給亞述。
「禍災!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是因倚賴馬匹,倚靠甚多的車輛,並倚靠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以賽亞書31:1)
忘記以色列的聖者才是「王」的人有禍了!
三、我們也會尋求外在幫助,
    沒有尊以色列的聖者為王
猶大對外面對強國威脅,對內面對不公不義的社會狀況,這樣的處境對於現在的我們一點都不陌生!
在國際局勢上,強國與強國爭鬥,小國被逼著要選邊站,以至於當美國大選,人民的神經被選情牽動而緊繃,我們擔憂國家未來的走向,因為國家安全、經貿、股市都受強國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是如此,依附強者似乎能帶來生活的安穩,然而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緊緊抓住既得的權利,我們很可能同時是不公義社會中的受害者及加害者。為了跳脫這個困境,我們莫不期待著,有強而有力的領導者出現!
在今年國際間出現了兩位眾所矚目的女性領導人,一位是在5月20日上任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另一位則是緬甸的翁山蘇姬。翁山蘇姬堪稱是全世界最知名且最受尊崇的政治犯,在軍政府統治的緬甸,成為人權鬥士將近30年,她還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去年十一月的國會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但礙於憲法規定,總統家人不得擁有外國國籍,因翁山蘇姬的亡夫是英國人,她的兩個兒子都擁有英國籍,所以沒辦法擔任國家元首,然而,她仍於新政府擔任國務資政、外交部部長、總統府事務部部長等高位。今年三月,她所領導的政權正式上台執政,緬甸國內及國際間莫不引頸期盼,緬甸即將步入民主、自由及開放。然而,上任至今,曾經身為人權鬥士的翁山蘇姬,居然也因為現今緬甸的人權實況受質疑,包括官方媒體受到控制、少數民族仍繼續受軍方施暴、羅興亞穆斯林沒有家園,甚至新政府還被批評想要淡化過去軍政府血腥執政的集體記憶!而我們的小英總統上任至今,這半年來也因為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議題,滿意度開始下滑。
我相信這兩位領導者已經是人上人,相對於領導者的不完美、國家現在所處的困境,我們每個人生命需要面對的是對於實況的失望,以及隨之而來的焦慮感,這些感受正顯示著我們嘗試找到地上的彌賽亞、在地上可以依靠的君王。
我們不論在公領域或私領域都很難真的讓基督作王,因為我們過度在乎事情能在可看得的狀況下、可掌控的時間內得到解決或好轉,我們期望依靠的對象,不論是世界強國、國家的領導者、公司的老闆同事、學校的同學老師,可以保護我們現有的地位、財產、名聲、安全、尊嚴等。然而,我們最終都要發現,投靠上帝以外的幫助都永遠是無用的,並且會得罪上帝、帶來更大的危機。
我們有禍了!因為我們倚靠那只是血肉、也會絆跌的人。我們有禍了!因為我們在自知與不自知的時候,也成為權力結構中,不給飢餓人飯吃、不給口渴人水喝、圖謀惡計陷害人、言行侮辱耶和華上帝的一份子。
四、上帝在歷史中掌權,
    讓我們得以轉向祂
上帝的聖潔縱然帶來審判,但也帶來救贖,祂藉著管教來展現與以色列百姓的立約之愛。
「就像獅子,就是少壯獅子為了護衛自己的食物咆哮,縱使許多牧人被召集來攻擊牠,就是喊許多牧人來攻擊牠,牠總不因他們的聲音驚惶,也不因他們的喧嘩退縮。」(以賽亞書31:4)上帝就像佔據獵物的獅子,即使有許多牧人想要來奪取獵物,但擁有獵物的獅子當然不會放手,牠會緊緊地保護獵物,並與這些來搶奪的人爭鬥!萬軍之耶和華也必如此降臨在錫安的山上為猶大爭戰!
「雀鳥怎樣搧翅覆雛,萬軍之耶和華也要照樣保護耶路撒冷。他必保護並拯救,必越過而拯救。」(以賽亞書31:5) 上帝也如同呵護鳥巢的母鳥,保護祂的兒女,這也呼應在出埃及時,上帝藉摩西啟示:「你們已經看見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且將你們背在鷹的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出埃及記19:4)
「越過而拯救(pass over and rescue)」更讓人想到,在出埃及事件中,上帝擊殺埃及人,但卻越過以色列人的房門,保存並拯救以色列家的性命。先知傳遞的異象,強烈啟示猶大要再次經歷如同出埃及時的拯救!
「如何面對亞述」這個議題困擾了猶大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但很特別的是,以賽亞沒有從上帝那裡得到軍事的解決方案,上帝只要猶大在面對強敵壓境時,不斷加深對上帝的認識,並繼續信靠上帝。    唯有上帝才是真正的拯救,最後吞滅亞述的不是人的刀,而是萬軍之耶和華,祂要在錫安如烈火般審判猶大的敵人,屆時,亞述所依靠的磐石、首領,都要慌亂震動,而猶大有耶和華上帝做為他們堅定不動的磐石。
掌握歷史的上帝,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都是以色列的磐石、保護者、以及君王,在祂裡面沒有改變,詩人羅森柏格(David Rosenberg)描述《以賽亞書》是由「盛怒和夢想,不斷堆疊或建築的結構」,因為上帝不單傳達審判,也傳達慈愛,憤怒的警告是為了讓人回轉到上帝面前以得到救贖,是帶著憐憫與盼望。
「以色列人哪,你們深深地悖逆耶和華,現今要歸向他。」歸向 (shuv)祂,是一個完全轉向上帝的動作,是認罪並回到上帝面前,悔改不是一個感受,而是與上帝重新建立溝通的關係。站在十字路口的猶大,需要有上帝掌握歷史的眼光,歸向上帝,轉離錯誤的依靠、放棄不該去敬拜的偶像。歸向上帝,就要經歷公義王的統治。
「看哪,將有以公義掌權的王,和公平治國的領袖們出現。他們個個像避風港、躲雨的洞,像沙漠中的泉源,像荒野裡遮蔭的巨石。」(以賽亞書32:1-2) 以色列百姓已長久期盼一位秉公行義的君王,以色列的政權包含了祭司與君王,也就是說,公義的治理必須建立在順服上帝之上,有人認為預言中的公義王是希西家,或是將來的約西亞、所羅巴伯等明君,但事實上,地上的王沒有一個是完全公義,只有在彌賽亞來臨時,公義才會完全實現。在基督君王的治理下,人們將從愚昧中得著釋放,眼睛會真正看見!耳會真正聽見!會敏感於上帝的真理,並且有充足的智慧做判斷。
五、上帝也在現今掌權,
    讓我們得以轉向祂
基督君王在兩千多年前降生,公義的國度隨著耶穌的侍奉開始,但我們知道,從耶穌受死、埋葬、復活、升天至今,世界仍存在著邪惡,公義國的完全實現,要等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才會發生。也就是現今處在「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的狀態:已經發生,但還未完全實現。
然而,如同先知對猶大國的呼籲,先知的話語今天也對我們說話:轉向上帝,讓我們得以預嚐公義王的統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們正在尋找世界的君王嗎?人都會有一種本能,就是要在危機中靠自己做一些事,但卻忘記,真正掌管一切的是上帝!「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
在我剛信主的時候,有一位姊妹向我用學園傳道會出版的四個屬靈定律小冊子,來解釋什麼是讓基督作王掌權的生命,小冊子中有兩個圓圈,圓圈內的黑點表示生命當中各樣不同的事情,圓圈的中心有一張椅子,第一個圓圈是「自我管理的生命」,坐在椅子上的是「我」,人生的各樣活動在自我管理之下,時常會產生混亂與不安。基督在哪裡?他在圓圈之外。而第二個圓圈是「基督管理的生命」,基督在生命的寶座上,自我退下生命寶座,人生的各樣活動在基督管理之下,合乎上帝的計劃。當這位姊妹讓我選擇想要過哪一種生活時,按照字面描述,我當然知道要選「基督管理的生命」,但那時候的我,以及到現在已經信主多年的我,時常都想要同時得到兩個好處:也就是自己坐在寶座上,但生活還同時能合乎上帝計劃。但這可能嗎?答案是:不可能。為什麼自己坐在寶座上,基督就會在我們生命的圓圈之外?
難道基督不可能是在距離椅子靠近一點點的地方嗎?
就像歸向 (shuv)上帝一樣,是一個一百八十度完全轉身的動作,不是說傳道人做上帝的工,好像少一點邪惡,只要轉三十度就好!犯法的人就要轉多一點角度。而是每一個人都要一百八十度地轉向上帝。人眼角餘光通常可以達到120度視角,甚至透過練習,還可以有接近180度的視野,所以當我們沒有完全轉離原本的壞事,眼角餘光看得到的壞事還是會不斷吸引我們,讓我們無法將主權交給上帝!
基督君王的統治不但是外在國度性的統治,也同時是人內在生命的統治。在默想中,我用粉蠟筆畫下這張心中的椅子,在畫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心中的椅子是國小課桌椅!這張椅子我畫的是一個空位,因為我相信,邀請基督在我們的生命作王掌權是一生的功課,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在我現在的景況,耶穌是否有坐在我生命的寶座上?我一百八十度轉向上帝了沒?
你心中的椅子又是長甚麼樣子?你會邀請誰來坐?因為基督是始、也是終,祂是A、也是Ω,祂掌握歷史,以致於我們可以擁有依靠這位君王的把握!
我很喜歡一首聖詩,第一節歌詞寫道:
主耶穌捨棄祢寶座、冠冕,為我降世臨到人間,可惜伯利恆無處迎接祂,讓主耶穌進駐下榻。
請來進我心,主耶穌,我願意留寶座給祢。你會邀請耶穌坐在你心中的寶座上嗎?
六、結論
這首歌的最後一節的歌詞寫道:
眾天使歌唱聖城門開啟,主再臨榮耀大勝利,願主呼喚我,對我說:「請來!這裏有空位等你來!」
當耶穌走近呼喚我,我心充滿喜樂快活。
有的詩歌版本,在「主再臨榮耀大勝利」的歌詞,是用「同迎接得勝君王」。在待降節前的基督君王主日,給予我們基督是王的提醒,以及基督再來時,公義國度要完全臨到的盼望。求主耶穌進入我們的心,在我們的生命、教會、國家、世界掌權!願我們在基督君王的掌權下,心靈得到真實的喜樂快活!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成為見證人


講道內容
講題: 成為見證人
經文: 希伯來書12:1-2
主講: 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 二0一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前言
週三經歷了美國總統大選,感覺上美國選舉,全世界十分關注,我相信在座的許多人一定也十分在意,尤其是川普當選,關於美國精神的討論,更是此起彼落的不停的被討論著。不過甚麼是美國精神呢?10/15長執同工訓練會的時候,蔡維倫牧師談到了和平文化這一個議題。這當中蔡牧師提醒同工,我們要一起來透過這樣的文化建造我們的教會,不過甚麼是和平文化呢?我想對教會的青少年孩子,這應該是十分陌生的。去年長老教會界慶祝長老教會在台一百五十周年,這是從馬雅各醫師在1865年從台南的醫療工作開始計算的。如果以北部馬偕的1872年算到今日,北部長老教會到今天也有144年歷史了。不過就算我說長老教會精神,或是馬偕精神,又有幾個人能夠明確的說明呢?
生命經驗的傳遞
我想關於馬偕精神,或許我們可以藉由馬偕的日記來感受一下。1871/11/1馬偕剛從舊金山出發,在碼頭不認識任何人,那時他心裡想,「我寧可關上門留在房間,反正也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可憐的我」。那時他禱告說:「上帝啊。你是我的盼望與力氣。求祢保守我,平安帶領我到中國。」他知道他要回應上帝的呼召,但是他心裡滿是擔憂。直到1872/3/9馬偕坐船進入淡水港,他被這個地方深深感動。立時他下定決心,他說「這就是一直在等待我的宣教區。在我之前沒有人在此服事。充滿我心的感動,讓我大聲的呼喊:『噢!值得讚美的上帝啊。我的心裡高興到真想要拍手。』美麗的淡水,那時我的心實在感動」。同年4/7因為馬偕確定在此服事,他心頭上的重擔放下來!同時另外一個卻放上去,因為見到要作的事很多。不過在這那麼可愛、宏偉又漂亮的北台灣。當他想到他是被上帝引導到這裡,在他之前又不曾有人在這裡服務,他的靈魂就大大歡喜,因為他知道他可以在此地建立基礎。他祈禱說:「請上帝幫助我,今天我再一次決志要對你忠誠,我已經預備好在所揀選的土地上為你生,為你死,所以請幫助我,上帝。」
很快的4/19嚴清華第一次到馬偕住所,馬偕很喜歡他,馬偕整個晚上都為他禱告4/20嚴清華就帶著一個秀才來找馬偕,馬偕隨意盡其所能的回答他。4/22嚴清華又帶著六個讀書人來。馬偕說他已經準備好,他將戰場推向這些人的陣地,攻擊他們的系統和他們的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和儒教。馬偕日記中說,他們正像讓雷擊打,只停留一回兒就離開。這讓馬偕想要整晚準備下一步攻擊。4/23嚴清華又帶了人來,當他們攻擊基督教時,馬偕反問他們對此了解有多少?馬偕繼續反問他們對自己的三種信仰又了解多少,他們很快就放棄了。馬偕當晚也沒有睡覺,研習古經典。4/24嚴清華又來,馬偕說自己從來沒有如此熱切的期待和盼望想要與他們辯論。這一天嚴清華決志信主。5/5嚴清華與馬偕一起生活了許多天,他的信仰堅定,縱使眾人對他們丟豬糞、石頭。這卻讓他的心意更堅定。很快的半年的時間,在11/25馬偕的日記紀載著「跟隨我的青年增加,清晨與一群年輕人一起工作,迷人的時間過得很快,這多麼接近我心裡所想的啊!正像我從加拿大一路前來時所祈禱以及盼望的情況,現在完全實現。」
從這段日記中,我們可以看見馬偕的心路歷程,一種真心來到一個陌生的土地,卻為著有人願意回應福音而熱情大開。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看見馬偕的心情高高低低的變化。事實上,如果看馬偕學台語的歷程,更可以發現,真實的生命,竟是從最平常的紀錄得以窺見。1872/1/9那天早上六點,馬偕開始學習台語,學習音調。日記中記下他當時的心情是這樣子的,馬偕禱告著說:「今天,噢!主啊,我要將自己獻給祢。但是這個語言擋在我和住民的中間,如不將它移開就是死亡。所以請幫助我,上帝!」。1/29馬偕想學100個新字,他想複習到它們就像老同學般的熟悉,但是他覺得這些字真難以捉摸。2/1馬偕對著100個新字說,我希望它們和我相熟。2/7日記中,馬偕說,他將另外100個字,收藏到他這可憐的頭腦的某一個角落。3/1他拼命的再學習100個新字,心裡真正感觸很深,越熟悉困難就越大,每新學100個字,就比先前更困難。3/20日記中他說,他用盡所有的力氣來學習語言,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方法。決心、堅忍和持續地複習。他相信終有一天會成功。然後,他求上帝幫助他。其實馬偕學得很快,4/18的日記,馬偕已經可以說唱無礙了。有機會再多看看馬偕日記的兄姊,你一定會發現,在日記中的馬偕,是既真實又親切呢。
過去我們可能比較容易聽見的是類似馬偕在1877/12/14所寫有一群人聚集在教會前面,威脅要毀掉教會。1879/2/6甚至有人抬出跟他長得很像的假人拿去燒掉。1879/9月的某一天,他甚至差點掉到橋下的水裡死掉。這類的特殊事蹟。不過,當我們看見非常人性的馬偕,我們定能很快地掌握甚麼是馬偕精神,就是願意生根落地,真實抓住上帝,為福音擺上自己的精神。充滿人性,卻是緊抓著上帝的。
經文例證
今天的經文,常常都是在告別式的場合,告別禮拜的時候我們會聽見的一段經文。這段經文真正精采的地方,其實是因為他是從十一章以來一大段論述的小結。而十一章從一句我們十分熟悉的經文開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憑據),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接著經文便提到了「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然後我們接著可以看見亞伯的獻祭、挪亞造方舟、亞伯拉罕的遷移與對後裔的盼望,還有獻以撒所領受的恩典。雅各對後世的祝福,約瑟對後世的交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色列人得耶利哥城,連著士師、君王與眾先知。這一切的例證,都是上帝恩典帶領的痕跡。
希伯來書的作者,特別的說明有許多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只因為這些人最終,將與我們一同蒙受恩典得以完全。
看見上帝的完全,我們就不會陷入在自己的困境中動彈不得。看見前人的例證,我們就不會擔憂害怕走出去的每一步是否可以放心。當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在我們看見這麼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因為我們可以因為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耶穌因為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而我們必然也得因為這樣的喜樂,面對生命的困厄,有真實的喜樂。
馬偕在1900/11/30病中的日記說,他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將會在北台灣再一次為耶穌傳福音。雖然他1901/6/2逝世。不過因著馬偕學生的腳步,馬偕所傳耶穌的福音真的就在北台灣展開了。那種看見從上帝而來帶領的盼望,方能超過當下的困境。
今日我們生命的處境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今日我們生命的處境,正是面對一個又一個時代不同的挑戰。工作型態的改變,朝九晚五的工作,只是諸多工作型態的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不同型態的忙碌,工時變長,家庭結構的改變,社會期待的轉變。許多的生活的難處,似乎是今日的世界,才得以面對的。好似過去的許多經歷,於今日看來,根本無法安慰人,鼓勵人。不過事實上,看似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若我們仔細地從諸多的見證來回顧,怎麼可能真的沒有幫助呢?
先不論今日諸多的生命見證,就以工作型態改變來說,亞伯拉罕蒙召從自己熟悉之地,前往陌生之地的經驗,就能提醒我們,如何抓緊上帝。而這當中正好又提醒我們,一個不專注,很容易因為對上帝帶領的不確定,而像亞伯拉罕一樣的偏離往南而去。有些人可能會發現,對於自己的孩子,很難講求所謂的公平,及至孩子成人,依然有一定的張力在其中,雅各與以撒的故事,幫助許多父母,認真的從新檢視自己面對孩子的偏愛所必然帶出的問題。或不能直接相連,但是這些生命的過程,卻並非離我們甚遠。不過假若大家有機會從更近期的信仰見證來看見兄姊雖身處難處,而經歷上帝如何的帶領,更別說,我們比較容易跳出自己陷於困境的無助,也或許更因為知道原來我們所經歷的,別人也經歷過,最終總能靠著上帝的帶領走出來,而更加有盼望。
寫下過去的經驗
是的,如果有近期的見證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確會有被同理的感動。不過如果當我們好不容易走出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關卡,是否,我們也可以寫下來,分享出來,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下一個陷入苦境兄姊的祝福呢?把自己的生命經歷寫下來,說出來,讓人們不只是從聖經的遠古經驗看見上帝,也在今日的處境中明白上帝的帶領,是否,當我們在述說傳福音的大使命的時候,讓自己被上帝扶持帶領經驗,也成為別人經歷福音大能的媒介呢?
自己不寫則由別人詮釋我們的生命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不寫,就得由別人來幫我們寫我們的故事。近幾年,大家一定有發現,撰寫台灣歷史的書籍越來越多,而且也開始挑戰著許多,我們本來理解的台灣。譬如以前有人聽到鄭成功就覺得是一個民族英雄,時代的正氣。這幾年,甚至小學生,都可以告訴我們,鄭成功的海盜家族史。因為這些內容,不只是一般的文字,也被畫成了漫畫。更別說,嘉義吳鳳的故事,還有許多原住民被醜化或是矮化的故事。自己的生命歷程,自己沒有留下任何的陳述,很容易,自己的故事將由別人來說,別人來詮釋。以前的台灣史,今日的台灣史,甚至明日的台灣史,到底誰是具有權威的發言者,我想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不過家風文化的傳承,縱使許多人覺得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孩子,若我們沒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將由別人來告訴他們,他們是誰。我們今日不寫下我們的歷史,寫下我們的見證,明日我們的孩子將追尋著其他的價值觀與立場。或許當中也有好的,但若是我們覺得不好的部分,甚至是遭受扭曲的部分呢?聖經的歷史見證很是激勵人心,但是世世代代的經歷,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信仰傳承,更是需要離我們更近,貼近我們生命處境的例證,才更容易激勵我們的下一代。想想看,我們的孩子問我們「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為什麼你會信基督教的上帝」我們可以怎麼回答呢?是因為我爸爸也信,還是,因為我們自己也經歷過那奇妙的生命感動呢?感動不一定是大風大浪,就如馬偕學台語的心理轉折,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下一代,或是激勵另一個兄姊的重要見證呢。
用生命傳福音,不只是嘴巴還有文字
傳道來到和平的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兩年多,但是有機會看到教會前輩的見證與紀錄,總是欣喜萬分的。前陣子有機會看到教會六十周年的紀念刊,看到許多兄姊的見證,對於自己能在這當中參予,並與大家團契,深深覺得感動萬分。對於和平教會的開創,莊牧師與師母提及了許多重要初始的辛苦與甜美,尤其青年工作的奮興,更是和平教會的特色。不過讀到商牧師的分享,更注意到了和平受到的政治衝擊,對土地、人文的關懷,不只是讓自己健全,更是成為弱小肢體的幫助。商牧師表達「當時和平教會的青年就幫助不少弱小教會。他們去帶主日學、聖歌隊或青少年團契,甚至主理主日崇拜。一組四或五人幫忙弱小教會。」另外商牧師也說「主日學全年的奉獻完全對外捐贈,幫助弱小教會、醫院或孤兒院。並且告訴主日學學生,他們所奉獻的錢用在幫助弱小教會。雖然金額不多,但是對學生的鼓勵很大。」這些事蹟,對我來說,雖然陌生,卻是每讀一個字,便感動莫名的。尤其商牧師最後的勉勵「期待和平教會充滿基督的愛,和睦和平是我們教會的註冊商標,名叫和平,不只內部和平,更進一步要帶給人和平,是促成和平的人,這樣才是和平人。和平教會是一個充滿愛的屬靈大家庭,互相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見。」這段話,讓我更深思,今日上帝帶領我到這裡,我該要怎麼做,才能繼續傳承這美好的和平文化。
不過見證分享,除了這關係教會脈絡的,看似大事蹟的分享。兄姊看似平凡的分享,意義也是十分大的。有姊妹在紀念刊的分享中提到「在小組裡,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下次什麼時候聚會?在哪裡聚?』聽到時有點緊張,又有點開心;緊張的是我也還沒想好,開心的是,我也愛和大家在一起高興時笑翻天;感動傷心時拿面紙。看到孩子們在一起,玩的很開心,好像在教會裡多了一些親戚,心中居然有幸福感,忽然覺得小小孩也沒那麼難養。」這段話,我相信,不只是重新看見這段文字時,讓人想起上帝過去豐富恩典的帶領,更能幫助今日照顧小小孩的兄姊,對於這樣團體的期待。事實上,姊妹的分享,提到了傳書袋運動,讓許多因為照顧小孩不方便外出的家庭能夠得到足夠的圖書資源,等此總總的分享,讓人不只是看見過去豐富肢體的幫補,也讓今日的大家,充滿著願意更多發揮創意而成為彼此祝福的動能。而姊妹文末的一句話,我想是這個姊妹這段分享很重要的結論「喜歡這個小組,至少可以找出無數個愛上小組的理由」。這段話提醒著我,若讓兄姊能真實的進入小組或團契中,感受到彼此的扶持與祝福,教會中,就不會有人沒有被關心到。畢竟,愛的家庭裡,每個人都是寶貝。
詩篇中102:15~22談到了耶和華上帝的扶持,特別提到
15 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16 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17 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18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19 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20 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21 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22 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事奉耶和華的時候。
受造的人要因為前人所記下耶和華的做為而讚美耶和華。若是我們都只是自己感受上帝的恩典,少了見證與紀錄,則我們的世世代代常常容易陷入在自己的困境中。反之,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見證,甚至記錄這些上帝作為的點點滴滴。當我們或我們的弟兄姊妹陷入困境之中,就很容易因為相信過去上帝豐富的作為,而對明日上帝的恩典有盼望。
有兄姊曾經分享說,自己生命好多上帝恩典的帶領,但是也不知道記錄下來要給誰看。請容許我這樣邀請,是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寫下自己的生命見證,不只是在第三堂禮拜的時候分享,也可以拿到教會來,我們一起來收集。不是為著下一本刊物的內容,乃是為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見證,都可以留下來,或許經過整理,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另一個相同處境的人的安慰。
結論
我常常跟兄姊分享,目前我們主日學的教材,是預計孩子進到主日學,六年的時間,能把聖經看三遍。再加上幼幼與幼主的課程,孩子對聖經的內容有機會聽過四次。如此建立孩子對遠古歷史中上帝的帶領有清楚的認識。而少年主日學,則藉由三次,一次一年半的課程,讓學生看見,上帝在這兩千多年的基督教歷史,是怎麼樣帶領人們親近他,一直到最後,不但是建立和平教會,甚至我們的孩子進入信仰當中。課程的最後,希望孩子寫下自己的生命歷程,或許他們還在過程中,但是如果他們有機會聽到各位長輩或兄姊的生命見證。我相信他們將有機會更快的經歷這福音的恩典。
信仰一直不會是無中生有的,就像是文化與家風不是無中生有的一般。敬虔的人所培育出敬虔的後代,必定是因為聽聞前人豐富的恩典,而引發孩子願意領受的動機。是否,我們一起來寫我們的歷史,一個關於恩典在我們生命中的歷史。記錄下上帝的美好,也傳承那美好的信仰成為我們代代子孫的祝福。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黑暗中看見大光


講道內容
講題:黑暗中看見大光
經文:以賽亞書9:1-7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六日

我們是否有摸黑走路的經驗?像是晚上看書時,突然停電了。一片漆黑中,原本熟悉的環境都走得小心翼翼,因為深怕跌倒或撞到東西。另一種類似的經驗是迷路,八年多前我剛去鄉下牧會,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汽車導航系統前,常常把地圖放在大腿上,一邊認路一邊開車,但一不小心就把車開到不知名的田埂路上去。外面是烏漆墨黑的樹林或田地、連找人問路都有困難。找不到路的感覺,讓人慌張。那種黑暗中的慌張,是今天以賽亞書中,猶大國的處境。
一、猶大國的黑暗不只是戰爭壓迫
主前735~732年間,在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亞哈斯作南國猶大王的時候,亞蘭王利汛跟北國以色列王比加聯合起來,攻擊耶路撒冷。有人把這消息傳到猶大王那裏,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顫動,好像樹枝在狂風中搖擺一樣。因為這樣,上帝吩咐以賽亞帶著兒子去見猶大王亞哈斯,對他說:「你要謹慎,要鎮定,不要害怕,不要因為利汛和亞蘭,以及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火把的頭所發的烈怒而心裡膽怯。」(7:4)因為這兩個國家不久必滅亡。
但是亞哈斯面對亞以聯軍,仍是害怕不已。於是他把上帝的話當作耳邊風,派使者去晉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對他求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上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王下16:7)並且送上大把的金銀。亞哈斯不僅不聽上帝的話,跑去投靠亞述,亞哈斯王還另外築了壇獻祭、拆了聖殿的銅座、改了聖殿的擺設等,為了討好亞述王。
表面上,困住猶大國的黑暗是戰爭帶來的匱乏、被擄、被滅絕,但因為太害怕這些眼前所見的黑暗(四周圍處處可見的結果)。於是出於恐懼,亞哈斯帶著猶大國投向亞述帝國的懷抱。一個擴張中的亞述帝國面對投懷送抱的猶大,難道會手軟,當然不會。於是,我們將會看見這樣出於恐懼的選擇,結果是帶來更深的綑綁,將來受亞述控制的綑綁。所以對亞哈斯所主政的猶大國來說,真正的黑暗不只是這些外在的壓迫,而是因為恐懼這些壓迫,在恐懼下所做出的一連串決定,讓他們離光明愈來愈遠。賽8:21~22用以下的話語形容了他們的處境:「他必經過這地,遇艱難,受飢餓;飢餓的時候,心中焦躁,咒罵自己的君王和神。他仰觀上天,俯察下地,看哪,盡是艱難、黑暗和駭人的昏暗。他必被趕入幽暗中去。」
二、今日,黑暗不只是可見的困難
亞哈斯王在黑暗環繞中讓懼怕主導了他的決定,結果是更多的黑暗。這種情境,不陌生啊!
看看今日這個世界,就是占滿報紙版面和新聞節目的議題與事件,不難發現在我們的世界裡充斥著由恐懼所主導的聲音。盧雲神父在他的《愛勝過恐懼》一書中說到:「這個世界誘使我們接受各式各樣令人害怕的問題:『如果我沒有找到另一半,沒有找到房子、工作、朋友,我該怎麼辦?如果我突然失業、如果我生病、如果發生意外、如果我失去朋友、如果我的婚姻失敗、如果戰爭爆發,我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錢、闖進我的家、傷害了我的家人,我該怎麼辦呢?』」這一大堆的問題包圍了我們,也開始影響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決定。
更糟的是「令人恐懼的問題,絕不會帶出充滿愛的答案;每一個充滿恐懼的問題底下,都隱藏著其他更多令人害怕的問題。」像是害怕不被別人接受,於是處處討好,反而失去了自己;像是怕被人看輕,於是努力證明自己,將別人視為仇敵;像是害怕失去關係,所以緊緊抓住別人,反倒讓人退避三舍。
所以比起那些讓我們害怕恐懼的問題,真正的黑暗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因為恐懼所緊緊抓住的人事物,而這些有限的人事物帶給人的是稍縱即逝的曇花一現。因為「恐懼只會帶來更深的恐懼,恐懼從不會生出愛。」《愛勝過恐懼》。
三、上主大光照耀死蔭之地
出於恐懼所作的選擇不會帶來光明,只是捲入更大的黑暗。這是當時的猶大國所面臨的,也是上帝讓先知以賽亞去提醒他們的話。然而,上帝說的話不只有提醒,還帶著極大的盼望。
(一)大光主動臨到:這盼望像大光臨到。先知以賽亞說:「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上帝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東,外邦人居住的加利利地得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西布倫、拿弗他利,這兩個位於北方的地名,在當時已被亞述帝國侵佔。但以賽亞說,就像這兩個在戰爭中失敗、被征服、被藐視的地方。在將來,這地區,就是從地中海向東延伸到約旦河東岸,包括異族居住的加利利,全都要脫離被藐視的黑暗,恢復榮耀。因為縱然是人的罪、離棄神,導致這一切的災難,但是人的罪不足以攔阻神彰顯自己。無論在黑暗中,還是坐在死蔭之地,他們會突然發現自己沐浴在大光中。這大光不是人所造、不是人配得,就像這個應許透過以賽亞的口說出來一樣,全然是上帝的恩典。這大光也就是象徵上帝的同在:撒下22:29「耶和華啊,你是我的燈; 耶和華必照明我的黑暗。」;約壹1:5「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
(二)大光帶來拯救:然後,以賽亞用一連串充滿畫面的圖像,帶來象徵上主的光所帶來的拯救:國民眾多,喜樂大增,好像收割時的歡喜、又像分戰利品那樣的快樂。因為所負的重軛和肩頭上的杖、欺壓的棍,上帝都折斷他們了。戰士所穿的靴子,以及那帶著血的衣服,都燒掉了!是的,這一個又一個充滿殺戮與毀滅的戰爭畫面通通停止了!這是何等讓人歡喜!大光帶來的拯救好得讓人難以想像?!不會的,回想歷史,就會發現上主如大光帶來拯救是一再發生的,就如同士師基甸在上主帶領下,用區區三百人擊敗了如蝗蟲那樣多的米甸人一樣。
(三)大光是主耶穌:最後,這應許帶著一個永遠的盼望。「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奇妙策士(超過人的想像)、全能上帝(至大、全能,除去一切兇惡)、永在的父(許多君王自稱子民的父,但他們是短暫的,為罪所污,只有天父是永在的)、和平的君(不是用武力或其他政治手段致勝,而是道成肉身,捨己成為和好的道路)。結果:平安加增、公平正義直到永遠。並且萬軍之耶和華親自為這個應許背書:「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定成就這事」。
總結來說,以賽亞傳達上帝的應許,這應許不是那出於恐懼,卻帶來更大黑暗的困境。乃是在他們因恐懼陷入黑暗時,上帝仍如大光般閃耀,主動臨到他們,並且將這由盼望主導的光明賜給他們。
四、今日,上主大光繼續照耀
這個在黑暗中看見大光的應許,不僅是南國猶大可經驗的恩典,也是我們今天繼續在經驗的恩典。誠實地說,不是基督徒就對黑暗免疫。面對又大又難的任務,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抓東抓西、繞了一堆懼怕的冤枉路之後,才回頭想到了主。養育孩子長大的過程,哪個父母沒有擔心受怕過?而害怕地把孩子緊握在手中,卻在他們極力掙脫時,才發現上帝一直等著我回頭。看不見未來的下一步時,誰不會陷入黑暗中?然而,因著沒有放棄我們的神,在黑暗中主動臨到我們,我們總是一而在、再而三在黑暗中看見了大光,也才發現再大的黑暗都不能阻擋上主拯救我們的心意。正如詩篇139:11~12所說「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又如約伯記29:3「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因此,我們可以說,最激勵人心的見證往往不是我們從此對黑暗免疫,而是我們在真實的困難掙扎中,因為相信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引領著我們,我們得以每天一小步、一小步地,就算跌跌撞撞,也跟著大光繼續向前行。
結論、領受主恩的儀式
1.吸一大口氣,閉氣不放,直到受不了。這象徵臨到我們生命中的黑暗,不管是工作壓力、人際關係衝突、經濟壓力,還是各樣叫我不能好好喘一口氣的力量。一直憋著象徵一直扛著,這樣,有一天我絕對受不了。吐一大口氣,把氣放掉,無論這口氣裡面所背負的有多沉重,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一定能接得住。如果一口氣不夠,再來兩三次。
2.再來,慢慢地、和緩地吸氣,直到覺得裡面充飽氣了;然後,再慢慢地吐氣,慢慢地、慢慢地吐氣,這樣進行兩三次。在我們每一口呼吸中,都是一個神蹟。因著神的同在保守,我們還活到如今的神蹟。然後,請我們閉上眼睛,我要唸上帝的應許,在上帝的話語中,注意我們腦海裡看到了甚麼樣的畫面?並請把它牢牢記住:「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每天每天,特別在那些感覺焦躁不安、已經喘不過氣來的時刻,願上帝幫助我們,記起這段經文所看到的畫面,賞賜我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恩典。阿們~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遇見聖潔主


講道內容
講題:遇見聖潔主
經文:以賽亞書6: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三十日

一、前言:你認識先知以賽亞嗎?
以賽亞這位先知,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陌生。他是舊約先知中的一位,跟耶利米、但以理,以及以西結同為舊約的四位大先知。在舊約中除了有四位大先知以外,還有十二位小先知,這大先知和小先知之間的分別,並不是大先知比小先知偉大,而是因為大先知所留下的記載比較長,小先知的記載比較短。除了在先知書中記載大小先知之外,在舊約中還有其他的先知,記載在以色列歷史的書卷中,像撒母耳、以利亞和以利沙等,這些並未包括在大小先知當中。先知在以色列民族中有特別的角色,是上帝所揀選,為了替上帝傳講祂的啟示,教導百姓了解上帝的心意。聖經學者研究,認為以賽亞先知有皇族的血統,可以進出皇宮,對當時的猶大國有所影響。
二、烏西雅王崩的那年
在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記載一段關於以賽亞個人的重要經歷,從第一節開始,說到烏西雅王(亞撒利雅)崩殂的那年,這位王是在南國猶大國中的一位國王,在位52年,起初他是一位敬畏耶和華的王,專心侍奉上帝,上帝賜福給他,打敗非利士人、阿拉伯人,使亞們人向他進貢。他修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又有強大的軍隊。但是,這些事蹟讓他逐漸驕傲起來,有一次他竟然要自己進入聖殿燒香,被當時的大祭司(也叫做亞撒利亞)帶著80位勇敢的祭司來阻止他,當烏西亞王大大發怒時,突然他的額頭長出大麻瘋,在驚訝中匆匆離開聖殿,這是上帝的刑罰。幾年後他去世。根據學者的研究,他死時是主前740年左右,那時,猶大國也開始面對亞述帝國的威脅。
三、看見聖潔主的先知
就在烏西亞王過世的那一年,當時烏西亞王跟大祭司面對面,要強制燒香獻給上帝的聖殿所在地,先知以賽亞進入聖殿要敬拜上帝,這是一個特別的地點,也是一個特別的時刻。你想他會有怎樣的心境和態度?這時,他看見上帝坐在高高的寶座,祂的衣服垂落滿殿,他看見上帝旁邊有撒拉弗侍立,撒拉弗是天使,就在摩西所做的約櫃上,有兩個這樣的天使圍繞旁邊。聖經中沒有記載當時有幾位天使,只有記載他們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遮臉,兩個翅膀遮腳,表示是一種非常的尊敬,不能直接來面對上帝的榮光,另外有兩個翅膀飛翔,在上帝寶座周圍,此唱比和著「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聖殿的門框也因天使們所唱的聲音來振動,整個聖殿就充滿煙雲。
在這個奇妙的異象中,我們很難清楚了解,先知在此所描寫的這個「看見」,到底是真正發生在聖殿內的情形,還是在異象中,那種上帝在天上天庭寶座,天使和天軍圍繞在旁敬拜的狀況。先知親自在那裡,觀看並參與在這樣的敬拜中。
省思1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你是抱著怎樣的心態進到這禮拜堂?是跟以賽亞一樣,存著敬虔、畏懼、期待遇見聖潔主嗎?
這樣的描寫,也對我們有所提醒,每次當我們來到教會參與禮拜時,上帝的寶座就在我們中間設立,當我們唱著詩歌讚美時,我們參與並且和天使一同敬拜。每次當我們進入禮拜堂,我們要預備自己,雖然我們所信的上帝無所不在,但當我們預備自己進入禮拜堂的時候,透過今天經文幫助我們體會聖潔上帝降臨的景象,提醒我們在上帝面前恭敬敬拜的屬靈意義,我們要預備好來朝見上帝。
四、先知的驚惶
在第五節,先知面對這景象就驚惶,說「我有災禍了」,為什麼?原因有三:我是嘴唇不潔淨的人,又是住在嘴唇不潔淨的百姓中,以及我看見萬軍之耶和華。在人面對聖潔上帝時,第一個反應就是發覺自己的污穢,就好像穿著運動服的短衫短褲,突然出現在正式婚禮中一般。或許我們在平時,不會有這麼強的感受,不過當我們在聖潔上帝的面前,我們嘴唇的不聖潔就特別顯露出來。有時當我們在禮拜中,在聖靈的光照下面,會突然想起這禮拜中的某個生活畫面和對話,可能是跟同事用不好的話語傷害,還是跟先生吵架賭氣,或用用冷漠的態度回應別人的善意關懷等。這些,當我們在唱聖詩、安靜祈禱時,心中突然清楚記得這樣的事。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面對聖潔上帝時,就像在面對大光,你我會突然看到自己的黑暗和污穢。耶穌也曾有類似的教導,當我們在祭壇前獻祭的時候,要是記得曾得罪某個人,就要先把祭物放下,先去和他和好,再回來獻上祭物。因為上帝喜愛的,是內心的回轉勝於獻祭。
同時,先知也意識到,他是住在一群嘴唇不潔淨的百姓當中。在整個天庭崇拜中,他好像是其中唯一的人類代表,當天使也需要用翅膀來遮面和遮腳時,突然間他意識到,他不只是他自己,他也代表了上帝所創造的百姓,卻污穢到無法面對上帝。牧師要問我們大家,你曾有過類似的體驗嗎?上週我在成人主日學生態課程中帶領查經,說到人類在世界萬物中,從破壞生態的影響力和角色來看,我們還真像整個大自然生態中的最大的害蟲。試想要是這世界沒有人類,整個自然界會不會更加美麗?人因著驕傲和自我中心,造成自然的破壞,是整個群體都有份,無人可置身度外的。換句話說,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有時我們不只是自己一人面對聖潔的上帝,我們也是在群體中面對上帝。
五、先知蒙潔淨
在第六節,有一個撒拉弗飛過來,手裡提著熱熱的火炭,放在先知的嘴,說你的罪除去,你的罪過得赦免。從壇頂拿來燒紅的火炭,象徵上帝的公義和聖潔,能夠除去先知的不潔淨,能赦免他所有的。
省思2
在禮拜中,你可常常經歷誠心認罪後,上帝完全赦免的確信?
我要問大家,當你參與在禮拜中,是否體會到上帝赦罪的釋放?這也是人來到上帝面前,內心深切的渴望,渴望得到饒恕和原諒,恢復和造物主之間的關係。當我在美國參加教會禮拜的時,發覺和台灣的禮拜程序有些不同,通常司會或牧師會帶領會眾在禮拜中有一段安靜默禱,求上帝赦免這個禮拜以來所犯下的有心和無心的罪,有時是為了自己,有時也會為了國家、社會中的罪來祈禱和認罪。接下來,那是我最愛的部份,主理者會對大家宣告「親愛的兄弟姐妹,耶穌說,若有人在基督裡面,他就是新創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不只是聽到司會者講起聖經中上帝的應許,也看到他在講述的時候,那種真正確信的表情,透過這禮拜儀式,提醒我們在聖潔上帝的面前,當我們誠心認罪,將會得到上帝完全赦免的確信。我們雖然在追求聖潔的生活中時常面對失敗和無完全的狀況,但藉著每一次和聖潔上帝相對面,我們的過犯會得到赦免,我們能從跌倒的地方再爬起來,繼續走下去,這是何等的恩典啊。
六、先知領受呼召和回應
在第八節,以賽亞聽到上帝的聲講,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先知就回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這樣類似的應答在聖經中有好幾次出現,不論是八十歲的摩西,還是小孩撒母耳,上帝同樣呼召他們,他們最後也都回應上帝。我們不知這這否是撒母耳領第一次領受呼召的經歷,因為在第六章以前就有記載以賽亞對上帝所領受的啟示。或是當他經過一段服事之後,上帝藉此異象重新堅定他的心志。不過我們可以確定,與聖潔上帝面對面的經歷,將成為他服事中堅定心志的根基。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就用這樣的心境和角色,繼續研讀這卷以賽亞書,看上帝如何透過以賽亞書,對我們這個時代說話,怎樣對你我說話,回應這個外在混亂、需要救贖的時代。以賽亞書中的聖潔主,怎樣要我們回轉,並呼召我們成為傳講上帝福音拯救的人。
今天最後的默想和行動只有一項,請大家翻開你的週報,裡面夾有一張小卡,總共有四面,有一面寫到「效法保羅跟主腳蹤」,請大家一起來念這段文字。……。請大家拿出來,一起來填寫,福音朋友的卡,呼召不在很遙遠的地方,就從我們周圍開始。呼召也不是將來的某一天,而是把握現在有的今天,就從今天,從這裡來開始。
我相信這樣的福音朋友邀約卡,是上帝邀請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在今年要預備進入聖誕節期前,為此禱告和展開關懷,和主耶穌一起同工,成為那位朋友的福音夥伴。也讓我們試著想像,當我們帶著朋友、那些愛音樂的朋友、或是有國小的小朋友和家長、那些對在教會過聖誕節有想像的人、那些在生活周遭中苦難的人,那些寂寞孤單的人、需要被安慰的人、在苦難中找不到出口的人,在今年聖誕節能有機會走進教會,得到這最大的聖誕禮物,耶穌他自己。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 (四十七):主快來 (Maranatha)


講道內容
講題:
啟示錄系列 (四十七):主快來 (Maranatha)
經文:啟示錄22:1-21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Ⅰ.引言:主快來 (Maranatha)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平安!今天是講啟示錄最後一章,結論是主快來-Maranatha。Maranatha只有在哥林多前書那裡用亞蘭文出現,同樣的意思在啟示錄也出現,但用的是希臘文,maronasa這是希臘文(at anrm)這是亞蘭文。它有另一種寫法是:maron asaata @rm前者的意思是,我主請來(Our Lord,Come),是一種懇求禱告。後者是,主正來臨(The Lord is Coming),是一種請安宣告。它們的意思不完全一樣,但是,都是主快來。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段短片。
The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
耶穌基督的啟示
第二十二章
天使又指示我一道生命水的河
明亮如水晶
從神的寶座流出來
和羔羊的寶座
在城內街道當中,
在河這邊與那邊
有生命樹
結十二樣果子
每月都結果子
樹上的葉子
乃為醫治萬民
以後再沒有咒詛
在城裡有神和羔羊的寶座
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
也要見他的面
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
不再有黑夜
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
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
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天使又對我說
這些話都是真實可信的
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神
差遣他的使者,指示他的僕人
有關那必要快成的事
看那,我必快來!這些人有福了!
就是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人
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
我既聽見了、看見了
我在天使腳前俯伏要拜他
就是指示我這些事的天使
他對我說:千萬不可!
我與你同是作僕人的
和你的弟兄眾先知
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
你要敬拜神。他又對我說
不可封了這書上的預言
因為日期近了
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
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
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
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
看哪,我必快來!
賞罰在我
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
我是初,我是終
遵守他的誡命的人有福了
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
也能從門進城
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
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
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
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
為眾教的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
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
我是明亮的晨星
聖靈和新婦都說:來!
聽見的人也該說:來!
口渴的人也當來
願意的
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我向一切的人作見證
就是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人
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
神必將災禍加在他身上
就是寫在這書上的災禍
若有人刪去什麼
就是從這書上的預言刪去
神必從生命樹刪去他的分
也將他趕出聖城
就是這書上所寫的
證明這事的說
是了,我必快來!阿門! 
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願主耶穌的恩惠
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
所以,最後就是阿們,這個就是新約聖經的結束。
Ⅱ.最後的異象 (The Last Vision)
1.城內街道有生命水河如水晶
在這章的前五節寫到新耶路撒冷城裡面的街道有生命水的河,好像水晶,這是約翰看見異象的最後一點點細節。「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啟1:1ab)在創世記裡也提到這條河。「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創2:10)詩篇說這道河的水使神的城歡喜。「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詩46:6)因此,它是一條帶來喜樂的河。
2.生命水河神和羔羊寶座流出
這條河從哪裡出來?是從神與羔羊的寶座下面出來。「…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啟1:1c)所以,河所帶來喜樂、快樂,是從神而來。約珥書說:「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珥3:18)以西結書記載,先知看見河從殿的門而出,且往東邊流,一直往外流,每經過一千肘,水的深度就慢慢地高,最後甚至可以游泳,這表示河水是源源不絕的,且越來越多。不僅如此,它更帶來生命,水中有很多魚,河水使很多的動物解除乾渴,連死海的水也變成甜的。「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結47:1、9)所以,它不只帶來喜樂,還帶來生命。
3.河兩邊有生命樹結果葉醫治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22:2)經上說,河的這邊跟那邊有生命樹,有十二樣果子,每月結果子,葉子醫治萬民。可是原文中生命樹這個字是單數的,因此神學家就問,是一棵生命樹,還是許多生命樹?如果是一棵,要如何長在河的兩邊?有人解釋,這是指這棵樹有兩個根,樹身的部分纏繞在一起,成為一棵樹。另外有人說,單數是指只有一種樹,就是生命樹,沒有別的樹,所以可以有很多棵。這是神學家對於單數的生命樹的不同看法。其實 這棵樹在創世記也有,「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2:9、3: 22-24)但是,在亞當、夏娃吃了那不該吃的果子之後,神就派天使看守這棵樹,不讓人接近。現在,在啟示錄它又出現了,並且是可以讓人吃的。以西結也見過。他說:「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必生長各類的樹木;其果可作食物,葉子不枯乾,果子不斷絕。每月必結新果子,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樹上的果子必作食物,葉子乃為治病。」(結47:12)所以,啟示錄中所說的,與以西結所看到的,有一些些相似。
4.神僕侍奉神見神面額寫神名
再者,約翰描述神的僕人的三個特徵,他們的額頭上有神的名,並且他們可以侍奉神、看見神。「在城裏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啟22:3-4)如果我們常見神的面,我們就會有主的樣子。「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別人看了就知道你是耶穌的人,因為三一真神中,只有第二位耶穌基督,他道成肉身,並且死而復活。我們可以親眼見他的榮光。額頭有神的名,是指我們的生命彰顯出主的形像,就像神的名寫在我們的額頭上。另外,約翰說他們侍奉神。因此,有人問:「將來在新天新地,我們是得享安息,還是仍要侍奉?」有人認為是安息,因為啟示錄說:「他們就可以安息。」但是在這裡卻不是講安息,而是說侍奉。侍奉就不得安息?安息必不能侍奉?在此,神的意思似乎是指在侍奉中享受安息。就像我們作自己喜歡的事時,不會覺得累,反而很舒服。
5.不再需日光燈光主神要光照
在新耶路撒冷城裡,不需要日光,不需要燈光,因為主神就是光。「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22:5)這個主神的光,與日光、燈光不一樣。在以賽亞書也說,不需要太陽、不需要月亮,因為耶和華自己要光照你們。「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神要為你的榮耀。」(賽60:19)啟示錄廿一章也提到不需要日月的光,「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21:23)因此我們知道,日光是來自太陽自身能量,它是有限的。月光,是來自反射太陽的光。而燈光是人造的光。就只有主神,祂是一切光的源頭,永遠不會壞掉,不會沒有能量,是永遠的光。。

Ⅲ.最後的應許 (The Last Promise)
1.神藉基督天使約翰傳給教會
約翰描述完最後的異象後,接下來就是提到主耶穌基督的應許。首先說到,這個啟示錄是神藉由基督、天使傳給約翰,再傳給教會。「天使又對我說:『這些話是真實可信的。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神,差遣他的使者,將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僕人。』」(啟22:6)在啟示錄第一章也提到,耶穌基督的啟示,是神賜給他的,要他指示眾僕人,所以,他差遣使者來曉諭僕人約翰。「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神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眾僕人。他就差遣使者曉諭他的僕人約翰。」(啟1:1)這顯示出神、使者、僕人,他們彼此間的關係,神為了要啟示世界的終末給教會,先啟示給耶穌基督,然後耶穌基督啟示天使,再由天使啟示約翰,約翰則寫下啟示錄給教會。在神學上,有人稱此為「神聖的傳遞」。教會得到這樣的啟示,終極的來源是神。
2.主必快來日期近遵守者有福
經上記載,主說:「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不可封了這書上的預言,因為日期近了」(啟22:7,10,12,20)到底有多快?為什麼已經過了兩千年?還說不要封,因為很近了。啟示錄第一章也說:「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1:3)而路加說,他的快像閃電一樣快,「因為人子在他 降臨的日子,好像閃電從天這邊一閃直照到天那邊。」(路17:24)所以,有人說這是指日期上的快,就是soon,過沒幾天就來了,因為主看千年如一日。也有人說是指速度的快,叫speedy,是指他決定來,馬上就到,因此說主來快速如閃電。所以,快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日期上的快;一個是速度上的快。
3.約翰想俯伏拜天使被其攔阻
十誡的教導,第一,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第二,不要拜偶像。但是,約翰在這裡竟然要跪下來,拜那位天使。「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我既聽見、看見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腳前俯伏要拜他。他對我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啟22:8-9)所以,我覺得拜偶像是人的本能,只要看到很偉大,很稀奇的對象時,就有崇拜他的衝動,因為我們被造之時,在我們心中已有一個想要敬拜的需要。當我們沒有拜到真神時,就會找一個很像神的對象來拜,老約翰就是這樣,所以忍不住要跪下去。天使趕緊對他說:「不可以。因為你跪下去,就是拜偶像;我讓你跪,我就變成撒旦,我們倆都完蛋了,所以千萬不要拜我。」其實約翰不只一次想拜天使。「我就俯伏在他腳前要拜他。他說:『千萬不可!我和你,並你那些為耶穌作見證的弟兄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啟19:10)可見得我們多麼容易想敬拜,一個偉大的對象。當保羅與巴拿巴在呂高尼時,他醫好一位病人之後,當地的人馬上把他當作神敬拜。「眾人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於是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有城外宙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 向使徒獻祭。」(徒14:11-13)從這個例子可知,人有傾向崇拜偉大牧師、偉大的音樂家…等等。甚至是總統、國父,這叫造神運動,就是把人高舉,當作是神一樣。在啟示錄最後一章,我們可以從約翰身上看見這樣的問題。所以,拜偶像、撒但的墮落,這個「如神」的問題,是從創世記,亞當、夏娃受撒引誘,吃了那果子之後,就一直存在的問題。
4.創始成終的主快來賞罰分明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22:13)在此耶穌連續說三次,是為了告訴我們,所有一切他全包,也代表他說這話,就會說到作到。整個宇宙、所有人的命運,都包在他的手裡。「『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裏,也能從門進城。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啟22:12-15)在這也是一樣,「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啟21:6-8)同樣的意思在廿一章也有,不過是耶和華說的。在舊約以賽亞四十四章第6節「耶和華-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贖主-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賽44:6)這是神的標記。所以,當耶穌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這句話時,就代表「我是神」的意思。
主再來就要賞善罰惡。
5.大衛根源與後裔也是啟明星
接著又說,他的身份不只是神,他還是彌賽亞。對猶太人來說,彌賽亞必須是大衛的後裔。但是詩篇提到,他不只是大衛的後裔,還是大衛的主。因此,到底耶穌與大衛的關係是什麼?在啟示錄,耶穌自己說:「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啟22:16)所以,他是大衛根、大衛裔、大衛星。,他用這三個意義向約翰說明自己與大衛的關係,指出自己就是那位彌賽亞。在撒迦利亞書中記載,耶和華說:「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他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6:12-13)所以,在舊約已經預言將來有一位大衛的後裔要掌王權。耶穌與法利賽人討論基督的時候,也問他們:「基督是誰?」他們回答:「大衛的子孫」耶穌就說:「可是,大衛為什麼說他是主?如果是他的子孫,怎麼會是他的主呢?」因為詩篇說:「主對我主說:坐在我右邊。」他們回答不出來。「『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太22:42-45)這裡顯示大衛的根與大衛的後裔是一個緊張、矛盾的關係。就像耶穌基督是神,也是人,這是一個我們沒有辦法完全解釋得很清楚的奧秘。在民數記,巴蘭說:「我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他卻不在近日。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民24:17)這位先知想賺巴勒的錢,所以他去咒詛以色列人,有五次,神都對他說:「你要祝福。」最後他就講這段預言。所以,所謂的大衛之星,是從一個外國的先知嘴巴講出來的,而耶穌說:「我就是那一顆星。」
Ⅳ.最後的邀請
(The Last Invitation)
在這章的最後,講的是邀請,所以在這裡提到許多的「來、來、來、來」。
1.主耶穌兩次確認我必快來
耶穌基督兩次確認「我會來」,「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22:7)另外一次,「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22: 12)遵守的有福,賞罰在我,所以,不只有福,還有賞罰分明的。
2.聖靈與教會渴望主會快來
當耶穌這樣說之後,聖靈與教會就回應,我們歡迎你來。「聖靈和新婦都說:『來!』」(啟22:17ab)所以聖靈與新婦都說,來。
3.聽信福音者應盼望主快來
那些聽見聖靈跟新婦說的人,也同樣回應「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啟22:17cd)所以,教會傳福音使人聽見之後,那些聽到福音相信的人,也會希望主快來。耶穌說來,聖靈說來,教會說來,聽見福音的人也說來。所以,就有四個「來」。
4.主耶穌邀請口渴願意者來
因為他們都說來,所以耶穌接著說:「那些還沒有來的人,也要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22:17efg)現在正是因為有些口渴的還沒來,所以耶穌還沒有再來。因為耶穌不希望他來的時候,還有人沒有來,還在恩典外面。所以,我認為在啟示錄的最後一章裡,耶穌仍然向那些還沒有信主的人,發出最後的邀請,說:「我已經快來了,你們趕快來吧!不要等到我來了,你們就來不及。因為我來的時候速度很快,那時候就來不及。」千萬不要打算在自己死前一刻必信主,因為耶穌來的時候,你不知道,他來的速度,你也跟不上,你會來不及作決定。有意思的是前面三次提到主啊,你來。主回應說:我來。只有這最後這一次是主耶穌說:來,口渴的人也要來。主要再來迫在眉睫,可是主還在意並再一次邀請口渴願意的先來。所以主甚願尚未接受主的人,最好趕快來,趕快來得到恩典,趕快來白白地取得生命的水。
5.主耶穌三度確認我必快來
經過兩度確認「我要來」,加上教會和聖靈的回應,聽見福音的人的回應,耶穌發出最後邀請之後,耶穌第三次確認「我要來」。亦即,到最後,不論被邀請的人是否來,耶穌一定會來,他不會一直等著的。耶穌希望每一個人來,所以一直邀請,一直等。但是,他決定要來的時候,不會因為還有一個沒來,他就不來。所以,如果你還不來,那就是你的事了,你將到永遠離開神的地方去了。「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abcd)接著耶穌自己說阿們,表示「這是我真心講的話。」
6.使徒約翰願意主耶穌快來
然後,約翰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也就是Maranatha Maranatha。所以,在這一段裡,不斷反覆說Maranatha,耶穌說、約翰說……。在這段出現的「來」,就像是一首交響樂曲在快要結束的時候,不同的樂器、接續地吹奏出相同的主題,讓聽眾以為是同一個聲音。其實仔細區分,會發現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的組合,形成這個啟示錄樂章最後雄壯的結束。
Ⅴ.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屬靈的功課?
1.失落伊甸園成新耶路撒冷
創世記是聖經的開始,人因為犯罪而失落了伊甸園。「耶和華上帝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3-24)有人主張失落伊甸園,到啟示錄又再得到伊甸園。可是,不是這樣。啟示錄神的恩典,不是把伊甸園還給我們,而是給我們新耶路撒冷城。伊甸園裡的生命樹、生命河,在新耶路撒冷裡都有。這代表的是,人的墮落帶來的咒詛,神把這個咒詛化為祝福,因為神將來給我們的比伊甸園還多。「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22:1-2)所以,不只有伊甸園的東西,還加上新的城,神使咒詛變成祝福。
2.善惡樹經十架樹到生命樹
神如何把伊甸園的咒詛,變成啟示錄的祝福?就是藉由耶穌付上代價,才能帶來這個轉變。所以,我常說這故事裡有三棵樹,在創世記是善惡樹,啟示錄是生命樹,而這兩者中間就是耶穌基督被掛的十架樹。在創世記裡,耶和華使所有的樹長出來,其中有兩棵有名字在園子的當中,生命樹跟分別善惡樹。「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9、16-17)所以,耶和華說的生命樹,我認為是指可以行善拒惡的生命,是要我們吃的。而神不要我們吃善惡樹的果子,因為那只有分別善惡的知識。也就是,如果沒有吃生命樹的果子,只吃善惡樹的果子,人就只有分別善惡的知識,卻沒有行善拒惡的生命。因此,當人能夠分別善惡,卻又去行惡,就是明知故犯、罪無可赦,神不要人落入這種境界。他不是不要我們會分別善惡,是不要我們只會分別善惡,分別善惡之後又去作惡,帶著罪惡的生命進入永恆。但是亞當不了解,他以為人能分別善惡,就可以擇善去惡。結果並不是這樣,他落入惡裡面去。亞當吃了以後,神知道這時他們如果再吃生命樹,永遠不死,這個罪就永遠在他們身上。所以馬上派兩位天使來,看守生命樹,讓人不能再吃生命樹的果子,並且被趕出伊甸園。所以神不是不要人吃生命樹,而是在那個情況下給你吃沒有好處。所以,神就是讓耶穌基督被掛在木頭上。「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神已經叫他復活。」(徒5:30)中文翻譯為木頭上,其實就是掛在樹上。大部份的十字架太漂亮了,羅馬帝國沒有時間作這麼漂亮的十字架,他們就是找一棵枯掉的樹,挖個地洞,把枯樹插下去,將人掛在那邊,曬太陽直到曬死。
當耶穌基督為我們承擔這個吃善惡樹所帶來罪的結果時,神就讓生命樹的果子生出來。所以,在啟示錄我們看到河的兩邊都有生命樹,而且有十二樣的果子。「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22:2)因此,神不是不要我們吃生命樹的果子,而是要把罪處理清楚了,再吃這生命樹的果子,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3.種啥收啥的報應髒衣洗淨
有句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聖經也這樣說。在啟示錄說,髒的讓它繼續髒,壞的就它繼續壞,好的讓它繼續好。「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22:11-12)好像神有意思要用這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作最後的處理。在加拉太書提到,如果你種情慾,就收敗壞;你種聖靈,就收永生,也是一樣的意思。「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8)詩篇也說:「慈愛的人,你以慈愛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詩18:25-26)所以,人的思想,產生行為,行為會產生習慣,習慣會產生性格,最後就成為你永恆的命運。所以,一旦思想沒有辦法好好處理,就會變成行為。行為沒有辦法挽回時,就變成習慣,最後就變成那樣的人,永遠是那樣子了,而審判就是在這裡。所以,審判是自己找來的。就像蝸牛,走得很慢,背著殼很累,那個不是人家加給他的,是小蝸牛自己慢慢分泌、分泌,變成一個殼的,變成一個他自己的監獄一樣。所以,一個人的衣服髒了,不是人家給他髒衣服,而是他自己弄髒衣服。就像蜘蛛網是蜘蛛自己吐絲織成一個網。網羅住自己。所以,所謂的審判,就是這個定律。如何逃脫這個定律呢?只有耶穌基督的寶血可以把我們一切的污穢洗乾淨。所以,最後啟示錄提到,凡把衣服洗乾淨的有福了,因為它可以打斷這個連鎖,如果你願意讓耶穌幫你把這個連鎖打斷,你的衣服就洗乾淨了。
4.啟示錄真實可信三重保證 (啟3:14; 啟19:11)
在啟示錄有三個作者不斷重覆說「我保證這個不是亂講的,是可以信的」。先是天使對約翰說這些話是可信的。「天使又對我說:『這些話是真實可信的。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神,差遣他的使者,將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僕人。』」(啟22:6)接著約翰表示這是我親耳所聽、親眼所看。「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啟22:8)最後耶穌說:「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啟22:16)所以,啟示錄有耶穌、天使、約翰跟我們說這不是隨便說說,是確實會這樣發生的。
5.神話語任意增減必受審判
神的話不容許人把它加或減,例如聖經上說不可醉酒,我們為避免人酒後亂性,卻把它加為不可喝酒。有些聖經講的,認為現代人不需要,就把它剪去。當耶穌基督與猶太人討論孝敬父母的教導時,猶太人說神比父母大,所以如果已經錢奉獻了,就不必再給父母了,「『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摩西說:『當孝敬父母』……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可7:8-13)這就是指他們在律法上加了別的,是用人的傳統來廢掉神的律法。
有時我們為了讓生活信仰比較容易一點,我們會加一點、減一點。所以,約翰警告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啟28:18-19)在申命記摩西也這樣講,神所說的話,你要尊重,不要加、不要減。「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申4:2)饑渴願意來洗淨喝生命水
最後,是饑渴願意的人來,然後洗淨衣服的,可以得到生命的水。「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22:17)這裡指的口渴是什麼意思?耶穌在登山寶訓八福中的第一福,是心裡貧窮的有福了,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因此到神的面前,他不敢硬著頸項,而是很溫柔,接著提到饑渴慕義。因此就是在饑渴之前,是先承認自己沒有辦法,渴望神能夠施恩典,幫助自己將不義的部份處理好。「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裏,也能從門進城。」(啟22:14)因此需要到耶穌這裡,將自己的衣服洗乾淨,就可以有生命樹的果子,還可以進城,喝生命河的水。「他向我說:『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22:14)而他是用羔羊的血,把衣服洗乾淨了。因為用任何洗潔劑,是沒有辦法把衣服洗乾淨「你雖用鹼、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跡仍然在我面前顯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耶2:22)所以,口渴與洗乾淨是有關係的。當我們饑渴慕義,我們願意接受耶穌的寶血把我們洗淨以後,我們可以喝生命水,可以吃生命樹的果子,可以進到新耶路撒冷城。
Ⅵ.結論: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
眾聖徒同在。阿們!
舊約的最後一句話是「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6)就是說我們人與人之間,或是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改變。他是以一個威脅、審判、咒詛做結束。可是它也帶有一個盼望,因為它用「免得」來結論。但要如何可以免得神來的時候咒詛遍地?新約的結論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常與我們同在,才能讓我們免得受咒詛,並且讓我們父親的心轉向兒子,兒子的心轉向父親,有轉變的可能。所以,舊約是在公義的審判中,帶著悔改的盼望,而新約,耶穌基督要升天的時候,他舉手給他們祝福。「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路24:50-51)這是在啟示錄最後一節提到的恩惠。「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啟22:21)所以,新約的結果是祝福的恩惠,可是祝福的恩惠中依然有公義的審判。我們常常以為,有恩典,就不講審判,但這不是聖經的道理。舊約講審判,但也提到恩典;新約講恩典,可是也很清楚說到審判。所以,我們不要迷糊地以為,舊約是公義的審判,新約只說恩典。啟示錄很清楚說,賞罰要分明。作壞事的人,若不警告他,其實不是恩典,反而是害死他,是縱容。所以,真的愛一個壞人,就要對他說,繼續這樣下去,就會作牢,這才是真的愛。所以,恩典不是沒有公義,恩典要有公義,公義要有恩典,那個公義才有盼望。
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你答應我們你必快來,我們渴望你來。但是,我們知道你更渴望這些還沒有得到你的拯救福音的人,能夠先來。主啊,當我們知道你的心意之後,我們這些已經來的人,是否願意為那些還沒來的人禱告,在他們面前有美好的見證呢?主啊,在啟示錄的最後,有那麼多人來,你也一再地的保證你會快來,但願不只教會與聖靈可以說,聽到福音的人可以說,還有那些口渴的人也都可以說「來」。主啊,但願我們都能夠來,你也能夠來,讓這世界的罪惡,最後能夠有一個終結,讓我們可以享受跟你永遠的同在,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團契-預嚐地上上帝國的滋味


講道內容
講題:團契-預嚐地上上帝國的滋味
經文:詩篇133:1-3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十六日

一、 前言-網路世代/何必上教會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一早起床要來教會做禮拜的時候,你的心情是如何呢?你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來教會做禮拜?你是抱著歡喜、快樂的心,你的內心是充滿著期待!是因為可以再次來朝見愛我們的天父上帝;還是因為可以通過牧師的講道從上帝的話語當中,再次得著激勵以及幫助;或是因為可以通過許多優美、激勵人心的詩歌,將我們過去一個禮拜快要熄滅的熱情,再次重新的點燃起來!亦或是因為可以見到許多相同信仰、熟識的弟兄姊妹,大家可以相互的鼓勵以及打氣,享受上主所要賞賜給我們那美好教會的生活。當然,還可以吃到美味的愛餐讓我們的身、心、靈、都可以得到飽足!最後我們是抱著滿足及愉快的笑容,摸摸肚子走出教會!各位弟兄姊妹、這是你所期待的教會生活嗎?
還是當每個週日的清晨,要來教會做禮拜的時候,都會讓你整個身體、肩、頸、痠、痛呢?因為有許多的服事;因為有許多的會議都塞滿你週日整天的行程?在你內心的深處仍然有許多的擔心與煩惱,讓你的心都沒有辦法安靜下來!也許,你想要早點來教會,但仍然會讓你感到有點的怯步,因為今天你有可能會遇到你剛得罪,或是曾經讓你心靈受創的人,而讓你心存畏懼、腳步蹣跚地踏進教會呢?或是,平時上班那麼的忙碌,我只期待能安安靜靜一個人來教會,聽聽講道、唱唱詩歌、然後能安安靜靜一個人走出教會,不期待與任何的人有多一點深入的交通,我只想要來教會跟上帝、打個卡、簽個到就好了!各位弟兄姊妹!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有想過:現在的網路那麼發達、新眼光、GOOD TV、電視頻道那麼豐富的節目,有世界有名的牧師精闢扎心的講道,讓我都不會想打瞌睡;大教會的敬拜團、燈光美、氣氛佳、男的帥、女的美、唱著優美的歌聲;我都非常陶醉、享受在其中;同樣都是在做禮拜!「看網路做禮拜」跟「來教會做禮拜」有什麼差別嗎?有時外面的風雨那麼大,我自己一個人、何必一定要出門到教會做禮拜呢?現在連教會都有網路直播禮拜的實況,我自己一個人,躺在舒適的沙發、窩在溫暖的棉被、看直播聽講道、吃零食,不是也很好嗎?何必一定要上教會做禮拜呢?
有一位天主教的修士--十架約翰(Saint John of the Cross)他曾說過一句話提醒著我們“落單的美好靈魂……就像獨自燃燒的炭火,只會逐漸冷卻,不會愈來愈熱。”各位弟兄姊妹!你滿意、喜歡你目前教會、團契的生活嗎?上帝所要賞賜給我們那基督徒豐盛的生命,你是否通過教會、團契的生活已經深刻體會感受到了呢?上帝要通過教會的生活,上帝要通過團契的生活,讓每一位他所疼愛的兒女都有機會,可以在地上預嚐上帝國的滋味是那麼的美好!舊約聖經之中有許多以色列的百姓,新約聖經之中也有許多初代教會的信徒,他們都曾經深刻經驗過,他們都曾經親身嚐過「地上上帝國滋味的美好」!牧師今天要通過剛剛我們所讀的聖經節【詩篇133篇】讓我們大家可以再一次身歷其境!
 二、本文【詩篇 133所描繪的圖像】
今天我們所看的這段聖經節【詩篇 133篇】、是大衛所寫的詩篇。只有短短的三節,我們用心地體會詩人大衛他通過詩篇133篇,所要傳達給我們的圖像。
詩篇133篇的開頭就說,看哪!這是詩人要吸引大家注意的話。詩人大衛他好像看到一幅很美的圖像!在大衛的眼前他浮現什麼樣的圖像呢?大衛他是用詩歌的方式在描述一群愛神且敬畏神的以色列百姓,他們滿懷著感恩的心,要一起去朝見耶和華上帝,要一起去敬拜耶和華上帝!而且,這一群要去朝見耶和華上帝的人,他們是一群和睦同居的人。他們或許原本之間並不認識,他們或許從不同的地方來。然而,當他們走在同一條朝聖的道路之上,他們就如同是同一家人一樣,他們並不陌生。「走在同一條朝聖的道路之上」表示大家的目的都相同,都是為了要一同去敬拜、朝見愛他們的耶和華上帝。他們會相互的幫助,他們會相互的分享。每個角落處處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耶和華上帝的愛、充滿在他們的當中!各位弟兄姊妹,在你的內心你是否已經清楚浮現出這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了呢?當大衛心中浮現這樣的畫面相信他內心的深處,必定深深地受到感動!因此,他發出讚嘆的聲音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如同是一幅處處充滿著和諧氣氛的畫作,如同是一首處處飄盪洋溢著溫馨動人的樂章!
大衛他特別再用兩個當時代的以色列百姓,他們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來形容他所看到「弟兄和睦同居」的美,以及他所期待「弟兄和睦同居」的善!
第一、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亞倫是上帝所膏立的大祭司,而大祭司是以色列當時最高的宗教領袖,祭司的職責有幾部分(1)傳達上帝的話語(撒上十四36-46)(2)將上帝的律法教導百姓(申三三10)(3)主持獻祭的工作(申三三10)(4)在會幕或聖殿工作(民三38)(5)為百姓祝福(民六22-27)。
大祭司也是代表百姓在耶和華上帝面前獻祭的人,當上帝要賜福給眾百姓時也是透過大祭司亞倫來曉諭眾以色列百姓!
「貴重的油」是指膏立祭司的聖膏油(出三十23~25)。「澆在」和「流到」這兩個字,它有動態的觀念,表示在這幅「會動」的圖畫裡,形容那油膏的流向,是由上向下流,是從頭流到鬍鬚,再流到衣襟之上。這裡所說的「流到」,意思是「向下流」;象徵上帝所賜的福份是由上而下,全是藉由耶和華上帝、白白的賞賜給我們。因此當我們從耶和華上帝領受了這樣的福份,我們就應當知道這樣福分不是到我為止,還要向下流、向外流,流過我們的身上,流到我們四周圍的朋友、同事以及鄰居身上。
當教會的弟兄姊妹,彼此和睦同居的時候,我們都是在享受上帝所賜的福。約翰福音13章35節也告訴我們「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一般人對基督徒會有好的印象,肯定是因為他曾經看過、親身體驗過、他基督徒的朋友,有好的行為表現。我們有時會對如何傳福音的方式有所誤解,以為只要用我們的嘴巴「傳」將福音傳播出去,就會很有效果,其實不見然。當我們實際努力實踐「弟兄和睦同居」那美好團契的生活,自然會吸引他人加入我們這個「彼此相愛」、「和睦同居」的基督徒群體。
第二、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黑門山是一座座落在以色列北部的高山,它的高度是海拔2,814公尺,常年有雨、雪和甘露,帶來充沛的水分;而耶路撒冷則是座落在南部的錫安山上、只有774 公尺;耶路撒冷在夏季的時候,非常乾旱、不降雨,連露水也沒有。黑門山到錫安山將近有兩百公里的距離。可以知道黑門山上的甘露是不太容易會流到兩百公里外的錫安山。
詩人大衛特別是用從北方的黑門山一直到南方的錫安山,兩山之間的群山都能沾滿了雨露,來比喻若當「弟兄和睦同居」之時,耶和華上帝所要賜給以色列百姓的福,是以色列全地的人都可以得到那「永遠生命」的福氣!使他們的生命可以得到滋潤、潔淨,而且是生生不息在增長;耶和華上帝所賞賜的生命也可以不斷地被建造以及被滋養,也可以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永不止息!這就是耶和華上帝所應許那「永遠的生命」的福氣!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得知那「貴重的膏油」以及「黑門的甘露」都是從天而降的,是耶和華上帝主動要賞賜給人的,要來滋潤我們的內心,要來潔淨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承受那屬天的福氣!當我們弟兄姊妹之間可以彼此相愛、和睦同居的時候,耶和華上帝就要將這「永遠生命」的福份賞賜給我們。
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們現今的教會也需要有「弟兄和睦同居」的群體,來承接耶和華上帝所要賞賜給我們那「永遠生命」的福份。英國18世紀衛理宗的創始者。約翰·衛斯理他清楚明白這樣的道理,當衛斯理在讀大學期間他就開始嘗試建立「弟兄和睦同居」的群體。每次聚會大家都會分享兩個問題一、這一周你何時領受了上帝的恩典。二、這一周你何時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並彼此代禱與分享、相互打氣與鼓勵,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後來約翰·衛斯理成為牧師之後,在社區中傳福音,他也是極力在推廣那「弟兄和睦同居」的群體。讓群體裏的每一個人都可以預嚐到地上上帝國的滋味是那麼的美好!英國的敬虔主義的興起,受到這樣的群體影響很大。
思考:各位弟兄姐妹!舊約聖經之中有許多以色列的百姓;新約聖經之中有許多初代教會的信徒,以及在教會歷史中不同階段的基督徒,他們都曾經深刻經驗過、他們都曾經親身品嚐過「地上上帝國滋味的美好」!牧師要問大家、牧師也要鼓勵大家:
(1)今天是成人牧區主日你知道和平教會目前有那些的團契 小組或詩班嗎?
(2)你是否已經從現有團契、小組或詩班的關係之中,預嚐到地上上帝國滋味的美好了嗎?
(3)「每位來到和平教會作禮拜的會友,是否都已經能找到他能參與、他能委身、他能付出、他能投入、他覺得安全的團契、小組或詩班!來預嚐地上上帝國的滋味是那麼的美好了嗎?」
(4)現在你是否會期待要加入那個團契、小組或詩班,尚未找到門路、或正等著別人來邀約呢?
(一)牧師通過幾張的PPT,簡單介紹和平教會 現有團契、小組、詩班。你是否在其中呢?  
(二)團契生活的美好--地上上帝國的體現
牧師相信、若是你是認真積極參與在任何的團契、小組或詩班,一段期間的契友,你必然已經體會到團契生活的美好以及可貴。當你憂傷的時候,有人安慰你;當你痛苦的時候,有人陪伴你;當你沮喪的時候,有人聆聽你的辛酸;當你面對人生難處的時候,有人鼓勵你,為你加油;當你絕望的時候,有人為你代禱,提醒你要堅持下去!
這是多麼美好天路同行者的關係!我們不僅僅要與上帝建立個人親密且連結的關係,我們更需要與契友間有緊密相互扶持的關係!如同那十字架的關係--人與上帝、人與人完整的關係!而「和睦同居」也並不是說大家在什麼事情的上面意見都一致;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以及意見,就好像在管弦樂團的演奏一樣,我們大家雖然都拿著不同的樂器以及樂譜,但是因為上帝是我們的指揮、我們就能演奏出和諧的樂章。而不會「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背景,有不同的個性以及喜好;對信仰的體驗以及經驗也是不同;可以這麼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睦同居」是多麼不容易學習的功課,如同德國著名哲學家亞瑟·叔本華所提到「刺蝟困境」的生命實況:我們如同是在那寒冷的冬夜共同取暖的刺蝟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身上長滿刺的刺蝟,因為相互取暖的需要,大家需緊靠在一起,靠得太近又會刺傷對方;也會被對方刺痛;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寒冷;就是在相互調整位置與姿勢的時候;達到那最和諧的平衡,不會刺傷對方又能相互取暖!
這是一幅團契生活非常寫實的一幅畫!若要讓我們屬靈的生命能持續增長;如何保持「和睦同居」是每位基督徒一生都要認真學習的功課!
(三)上帝賦予和平教會特殊的任務
    牧師深深覺得上帝賦予座落在青田社區的和平教會有其特殊的使命與任務!
1.和平教會的外觀建築、內部設施;主動吸引渴慕真理的人們、進到教會來認識信仰、親近祂。
a.四面高聳的十字架、不論白天或夜間、都在輕輕呼喚著在羊圈外迷失的羊群,再次回到主耶穌基督溫暖的懷抱中!這些人為數不少!
b.合宜的設施對許多帶著幼兒的年輕夫婦友善,讓正在台北市尋尋覓覓合適教會的年輕夫婦,他們願意留在和平教會!這些人為數不少!
2.和平教會座落青田社區,四周圍附近有許多退休的長輩正找機會要踏進教會!這些人為數不少!
3.和平教會位於諸多大學附近(台大、師大、國北、市北、北科、台科)每週的主日禮拜、週六的青年團契,總吸引著許多渴慕追求真理的年輕學子、期待找到台北屬靈的家!這些人為數不少!
4.每週三堂不同語言及形式的主日禮拜、滿足不同族群的需要、新朋友的人數、週週增加!這些人為數不少!
三、結論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預備好了嗎?當上帝主動吸引、帶領、引領、呼召、渴慕與祂親近、期待與上帝有親密關係、想熱切尋求真理的人們、帶到我們和平教會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人力、經過培訓的小組長與小組或團契、來承接上帝用傾倒的方式、交託我們來陪伴、關懷、照顧與牧養的羊群呢?
讓和平教會成為萬民受到祝福的教會,從我們本身開始!
讓我們先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再與人建立團契親密的關係!
讓我們先領受上帝的祝福,再成為祝福他人的人!
讓我們先嚐到地上上帝國的甜美,上主就會激動我們的內心,上主也會將當年祂置於保羅內心、「若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的心志、安置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讓我們有機會參與主的聖工,讓我們有機會通過團契關係,與他人一起共嚐地上上帝國的甜美!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信經的第一句:我信上帝


講道內容
講題:信經的第一句:我信上帝
經文:希伯來11:1-7;約翰福音1:12;
             腓立比書1:29
主講:商正宗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十六日

I、前言:信上帝與信偶像(羅1:21-25)
兄姊平安!信經是基督教的濃縮、基督教的精華。信經則告白所信之聖經的內容。使徒信經是最早的信經,當時教會要求,每位信徒皆須清楚信仰內涵。我們每週宣誦的信經、或信仰告白,開宗明義都宣告「相信上帝」。但兄姐請留意,除了使徒信經的第一句,是「我信上帝」之外,其他信經,第一句都是「我們信上帝」。原因是,初代教會認為,信仰首先是個體性,然後才是團體性。眾多個人信仰合在一起,成為了教會團契。所以在宣告「我們信上帝」以先,需要先告白「我信上帝」,否則無法在教會團契裡告白信仰。
(1) 以相對者(人.事.物-被造者)為絕對者(上帝)來信-拜偶像
羅馬書談到「信上帝」和「拜偶像」的差別。羅馬書第一章寫著,人藉著所造之物,就知道有上帝,使人無法推諉。(羅1:20)拜偶像的其中一種,是以相對的受造物,來取代絕對的上帝。將相對的東西,當作絕對的上帝來敬拜,這就是拜偶像。以賽亞書四十四章說,人們伐木砍材,將木柴拿來生火煮食,剩下的雕刻成偶像敬拜;這是最最愚昧的,因為有能力伐木、煮食、雕刻的人,比那所刻的偶像更有能力。這種偶像,不是信經所宣告的上帝。
(2) 以絕對者(上帝)為相對者來信-拜偶像
另一種偶像崇拜,基督徒也常誤犯,就是降格上帝,將其視同民俗信仰裡的神明。有些兄姐信主後,請走家中的佛像,改吊十字架、或耶穌圖像,並以同樣的態度,敬拜上帝。這就像以賽亞所說的,將榮耀的上帝降格,等同人所造的偶像。有個故事說道,一位經商的弟兄,未信主前每遇事就去廟裡求籤卜卦。信主後,一次生意失敗,但不能再卜卦了,於是拿出聖經,禱告後翻開,伸手一指,好像抽籤詩一樣,看抽中哪條籤。不幸地,他翻到馬太福音27:5,講猶大自縊身亡。這位弟兄說,我現在這麼淒慘落魄,上帝怎麼還叫我去吊死呢?再禱告一次,請上帝明示。他又伸手一指,指到路加福音10:37,說,你當照如此行。弟兄說,慘了,這次竟要我趕快去吊死。上帝,我再禱告。他又伸手一指,指到約翰福音13:37,是:你該做的,就趕緊去做。
基督信仰不該視上帝等同民間神祇。信經所告白的上帝,是一位獨一絕對的信仰對象。
(3) 以絕對者(上帝)為絕對者來信-真信仰-我信上帝
因此,基督徒最根本的,就是真正地相信上帝。若不以此立基,則無法真正信耶穌、作上帝的兒女說我信上帝。
II、本論
(1) 信有上帝(希11:6)
那麼,上帝是位怎樣的上帝?今日從三處經節來了解。首先,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說,「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 」(來11:6)。基督徒必須信上帝實存實在,人體驗得到、摸得著、禱告得到。約翰福音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我們所看見、摸著、所信的。(約8:26)當我們宣告相信上帝,我們宣告,相信有位客觀的上帝。無論人肯定與否、相信與否,創世以來他都存在。當上帝吩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摩西問上帝,我該告訴眾人,受誰的差遣?上帝說,你說,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的差遣。
-客觀的絕對存在者-信仰的對象(羅1:18~20)
聖經教訓我們,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位客觀的上帝。不靠人腦想像、人手雕刻,從遠古創世以先、到永遠的末世,他自有、永有。
-全能的神(啟4:8、創17:1)
上帝也是全能的上帝,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創世紀記載,當雅各流浪在外、躲避兄長時,夜間睡夢中,攀登上天梯,才知道雖然他離開了猶大地、離開了族人,在外邦的曠野裡漂流,但他的上帝仍與他同在。上帝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
服兵役時,幾百位同袍弟兄們一起洗澡,我發現很多人的脖子上,都掛著紅符,洗澡時也不取下。趨於好奇心,我問他們,這是什麼?他們告訴我,這是家附近的關公廟啦、媽祖廟等等,求來的籤符,家人要他們戴著,才有神明的同在。我問,若弄丟了,神不就不在了?他們說,對耶!也反問我,那你呢?我說,我是基督徒,我們的上帝無所不在,不需配戴符子。禱告,上帝就與我同在。很多華人到了千里之外的西方國家,當地沒有廟宇,王爺、媽祖、關公都不在,拜拜只好面向台灣的方向。我邀請他們來信上帝,告訴他們,你在哪,上帝就在哪。
創世紀十七章曉諭人,上帝是全能的。舊約裡,以色列百姓被擄至巴比倫時,他們想,他們離開上帝的疆界了,他們在河邊流淚、禱告。結果在那外邦之地,他們同樣遇見上帝,因為全能的上帝無所不在。
-愛與公義(約壹4:16, 1:9、羅5:8、詩143:1)
上帝是愛和公義的上帝。約翰一書四章、和羅馬書5:8都談論這點,說,當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就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上帝的愛就在此向人顯明。(羅5:8)聖經說,上帝不以有罪為無罪,有罪的人本該受審判;但另一方面,上帝愛世人、要拯救世人。滿足上帝的公義與愛的方法,就是差遣無罪的基督來,死在十架上,替人承擔罪過,使人的罪得赦免。通過基督在十架上的犧牲,顯明上帝永遠、完全、無價的愛。
公義裡有愛、愛裡有公義,這就是上帝。當被上帝以公義審判時,不要忘記背後的上帝的愛。當蒙上帝眷顧時,不能輕忽怠慢,因為上帝也是公義的。
-創造主(希11:3、約1:2、徒17:20~31)
上帝也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創世紀1:1,世界的起頭,上帝創造了天地,世上萬物都受上帝所造。(創1:1)約翰福音1:1,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萬物都是從道所成的。
使徒行傳寫道,人存活、呼吸、行動,都出於上帝的允許。心臟能跳動,對大多數人而言,或許是很自然的事。像我這樣接受過心臟手術的人就覺得,心臟還能跳,是上帝的恩典。萬一哪天停止跳動、不運作了,我就失去性命了。
上帝造人,無論人在哪、境遇如何,上帝在一切事上,掌管萬有。羅馬書1:19說,上帝的事已經向我們顯明,從受造物中可以看見,那看不見的上帝,使人無法推諉,說,沒有上帝。(羅1:19)上帝是創造萬物的偉大上帝。
(2) 信受上帝(約1:12)
-接受客觀的存在者(上帝)成為你主觀的上帝,信仰唯一的對象
生命與人格的關係(林後4:5、約壹5:12)
約翰福音1:12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 」我們原本是罪的奴僕,因為接受基督的救贖,身分被提昇,成為上帝的兒女。聖經說,何等的榮耀,我們能稱呼上帝為阿爸、父。
-成為父(神)與兒女的關係-對信耶穌基督而成
(羅8:15、約14:6 ,1:12)
二次世界大戰時,某位非洲上校在菲律賓服役,結識了一名當地女子,兩人之間生了一個女兒。後來軍隊異動,上校無法帶她們同行,只好隻身回到非洲;多年後,上校成為一國的總統,派人去菲律賓,要找回女兒。特使請菲國政府幫忙,最後在一個貧民區裡,找到當時全身穿著破破爛爛的女孩。大使命人洗去女孩一身的汙垢,又以新衣裳裝飾打扮她。原本髒兮兮的女孩,搖身一變,成為了漂漂亮亮的總統千金。故事最後,女孩跟著大使,前往非洲和生父團聚。
我們也是像如此。原本是罪的奴僕,因為基督的救贖,成為上帝所愛的兒女。我們信上帝,就是接納原本客觀的上帝,成為我們主觀的救主。哥林多後書4:5,我們的主,就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林後4:5)。十誡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因為祂是我們的天父、我們的上帝。
約書亞記第二十四章敘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前夕,約書亞問十二支派首長老們,你們要選擇上帝?或仍留戀埃及的偶像?但論到我和我的家,我們決意侍奉耶和華。你們這些首長可以作代表,你們若不願信上帝,就選在埃及的偶像吧。(書24:1-15)其實原文不只如此。約書亞對百姓們說,你們要做選擇,是要拜上帝,還是拜埃及的偶像;至於我和我的家,我們決意侍奉耶和華。
-得著上帝(主)(腓3:12)
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寫道,我看萬物為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在他裡面。(腓3:8-9)原文原意是,你們得著上帝,也讓上帝得著你。當人說「我信上帝」時就是如此,得著上帝、讓上帝也得著你,成為上帝的兒女。信上帝、接受上帝,就是得到上帝,也讓上帝得到我們。只信一位客觀的上帝不夠,魔鬼比我們還信,而且會害怕;反而是基督徒,有時還不怕上帝,言行舉止偏行己意。我們接受基督後,言行舉止也需合乎上帝兒女的身分。信受上帝,得著他,也讓他也得著自己,就是「我信上帝」的第二個意義。
(3)信服(信靠)上帝 (腓1:29)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
-上帝對信祂的人的要求(可11:22)
信服上帝是信靠上帝。基督徒說「我信上帝」時,應當使所信的對象,成為自己交托、倚靠的唯一的對象。請問各位,遇事時通常會找誰求助?有老爸找老爸、有阿公找阿公,對嗎!你會第一個想找上帝嗎?主耶穌是我們的信靠,當我們說「我信上帝」時,也在表明這樣的信仰,他是我唯一的主、唯一的倚靠、唯一所接受的,也讓上帝接受我,這是上帝的要求。馬可福音說,你們若有信,可以移山倒海,命令這座山移到那,它就會去。(可11:22)信是從基督而來,人說「信上帝」時,代表了一種信服、順服。撒母耳記上15:22:上帝喜悅的,就是順服,勝過獻祭,聽上帝的話,勝過羊羔。上帝喜悅人的順服,勝過奉獻。上帝的眼光不像世俗的價值觀,上帝看的是人內心是否順服。順服時的奉獻,是最寶貴、蒙上帝所喜悅的。
-完全的順服(撒上15:22、彼前1:2)
撒母耳記和彼得前書都談及,不可選擇性地接納上帝。宣告「我信上帝」時,代表著絕對地順服、倚靠,要行他的路。早期來台宣教的巴克禮牧師,六十餘年在台、講道,獻身終老此地。他擁有高學歷,是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在台灣來說,類似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有學問、地位,若留在故鄉英國,是一位可望成為大學校長的人材。但他在年少時便決志,要獻一生給主用,全然順服,走上帝啟示的道路。從十六歲開始,每到十一月,他都會簽署同一份文件--他的奉獻書,表明心志。最後,上帝差派他,來到台灣。
台南神學院保存了一份巴克禮牧師當年的奉獻文稿,內文一共六段,其中有三、四段的開頭是:我永遠值得讚美的上帝啊!我用最謙卑順服的心,來到你的面前,將自己獻給你。第二段他寫道,今日我以最嚴肅的態度,誓約順服你。我要放棄過去一切管轄我的,包括財務、時間、肉體、思想、念頭,全都歸你用。在人眼中,他是一位非常成功、偉大的學者;但他說,上帝啊,我獻給你、順服你,你要我去哪裡、做什麼,我就順服。
早期宣教師們在台灣,吃盡了苦頭。當時臺灣尚未開化,宣教師們出去住草寮、吃當地人的食物;民眾抵制基督信仰,巴克禮牧師甚至遭人潑糞,可說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為台灣人翻譯了白話文的聖經,也建立了公報社和台南神學院;今天台灣人們,才能在自己的地土上,簡單就能獲取福音。在台的六十年間,他留下了佳美的腳蹤、寶貴的遺產。
聖經裡還有許多信仰偉人的腳蹤,從挪亞、約伯、約瑟、約書亞到瑪利亞,他們都完全地順服上帝,讓上帝使用。為何「順服」如此重要,是因為上帝用人,不在乎學歷、地位、能力、財富;上帝要的,是一個能全然順服的人,好像僕人要先順服主人,主人才能使用他。腓立比書(2:6-11)寫道,基督「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基督在客西馬尼園裡禱告時也說,若可以,求父使這杯離開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乃要照你的意思。
-絕對的信靠(羅9:33)
分享個人的一個小見證。我讀神學院的最後一年,在擁有百年歷史、三百位會友的高雄鳳山教會服侍,牧會融洽和諧。畢業時面臨差派。當時總會採取抽籤方式,讓有意從畢業生中聘請傳道師的中會,派代表來總會抽籤,按籤號順序指定畢業生。當時東部中會抽到第一號,而他們指定要我。鳳山教會與東部中會商量,商神學生和我們配搭融洽,我們有意續聘他,是否讓給我們?但東部中會對我已有安排,協商陷入膠著。我說,我們都向上帝禱告吧!結果,還是順服抽籤結果,我去了台東,被差派去開拓教會。
抵達台東後,一看,東部中會在尚武買了一間原本荒廢著的十幾坪小屋,屋裡有一個小客廳、兩個小房間,一個房間大約一張塌塌米的大小,房間沒有門。中會說,商正宗啊!你去,開拓這間目前只有兩位會友的教會。因為屋裡沒電,禮拜時懸掛油燈照明,大家在油燈下讀經、唱詩,鼻子被煙燻得黑黑的。兩張塌塌米大小的房間,我和太太一人睡一張塌塌米,半夜常被蚊子、蟑螂吵醒。當地的土是紅土,雨天時紅土水會混入老舊的手動抽水機中,流出紅色的土水;兩、三天後紅土沈澱了,流出的水才能用。雖然生活的條件如此簡陋,但事後回想那段時光,我和師母都覺得,那是人生中回味無窮的一年。會友們知道我喜歡游泳,就常找我一起去游泳、抓魚。抓回來的魚,我們做成吃生魚片,在煙燻昏暗的油燈下,配著味噌湯一起吃。當地有加工廠,我去做義工;等到了工廠的休息時間,我就向工人們講道。後來一位會友,帶領鄉長來教會聚會,教會人數也開始漸增。雖然居住條件不佳,屋內沒有洗手間,雨天用洗手間還要撐傘到外面;但住在那裡的一年,是我們回味無窮的一年。
當我們願意信靠、順服時,上帝的命定是最好的。當宣告「我信上帝」時,我們同時也要表明,願意完全順服、信靠上帝,將自己交在他的手中。
-詩人的告白(詩119:33)
詩人在詩篇119:33寫道:「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不論何時、何等光景,在我有生之年裡,上帝我全心全意順服你。」這是基督徒說「我信上帝」時,最佳的結尾。

III、結論
(1)我知我所信的是誰(提後1:12)
保羅對提摩太說,我知所信的是誰。(提後1:12)我將這節經文,刻在母親的墓碑上,以便不時地提醒自己,所信的是什麼?是世界、物質,還是上帝?提醒自己,應當效法使徒,說,我信上帝是創造主,具備愛與公義的特質。弟兄姊妹們,你清楚自己所信的上帝是誰嗎?
(2)Webster-信心是不問有否直接的知識而去信賴
韋氏大字典Webster Dictionary定義「信心」一詞,其中的解釋是,不論有否充分的直接知識、而願意信賴,這就是信心。
(3)信心使我們勝過世界(約壹5:4-5)
約翰一書5:4-5節說,信心使我們贏過世界。使我們贏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5)

信心的再思 -我是否有真的信心
對上帝與主?(林後13:5)

禱告:
感謝親愛的主,差遣耶穌基督救贖我們,使我們成為你的兒女,能稱呼你作阿爸、父上帝,擁有每日與你交往、禱告的權利。我們遭遇患難時,求主帶領保守。我們有喜事時,求主增添喜樂。求你透過信經的頭一句:「我信上帝」,教導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所信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並幫助我們順服你,走一生的道路。無論環境如何,遭遇何事,都順服、交托給你,因為你必引導我們當行的路。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願祢崇高


講道內容
講題:願祢崇高
經文:詩篇57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二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姐妹,不知道你有沒有躲藏的經驗?也許是小時候玩捉迷藏;又或是跟家人賭氣躲起來;或是犯了嚴重的錯誤,需要躲一陣子……。剛剛說的躲藏,原因不同,躲的程度也就不同,對我來說,從小時候開始,只要難過、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躲在棉被裡,因為在被子裡面就是我的世界,很有安全感,不會被別人打擾,但是,每次躲久了,就會感覺有點無聊,會希望有人發現我正在躲著,希望有一個能夠把我拉出低潮的人找到我!不知道弟兄姐妹們躲藏的經驗又是如何,不過比起大衛,我們躲藏的經驗都會顯得小巫見大巫!
今天所讀的經文來自詩篇,因為詩篇的歷史背景不明確,以至於從早期以色列人到現在的敬拜團體,在類似的情境都還能不斷使用。詩篇57篇,詩人在內容也沒有明確記載背景,不過根據可靠的傳統,這首詩是大衛躲避掃羅,躲藏在洞裡時所作,從《撒母耳記上》的記載,我們看到大衛有兩次為了躲避掃羅而藏在洞裡,一次是在亞杜蘭洞(撒上22:1),一次是在隱基底(撒上24:1),不論這篇詩是指哪一次的經驗,對大衛來說都一樣不好受!因為大衛面對的躲藏,是自己無罪、但因著他人的罪—也就是掃羅王的嫉妒,不得已的躲藏。如果你曾經受過不公平的對待、受人無故陷害,就更能體會詩人此時的感受。
二、面對急難的祈求(1-5節)
為了讓詩句能更貼近原文,經文的排列順序會與中文和合版聖經稍有不同。
「求祢憐憫我,
上帝啊!
求祢憐憫我。」
躲藏在洞中的詩人面對飢寒交迫,反覆地向上帝呼求、表達內心的痛苦,但相對於寒冷、飢餓、骯髒的環境,更讓他感到挫折的是要孤單地面對敵人。這些敵人比詩人握有更多的權力,所以有能力讓詩人身陷困苦。
詩人迫切地緊接著說:
「因為我的心投靠祢,
我要投靠在祢翅膀的蔭下,
直到災害過去。」
詩人所祈求的對象,是有母親形象的上帝,上帝的保護像母雞用雙翼將小雞覆蓋、讓小雞安全無虞。當我們想到母親的形象,可能會以為是溫柔的樣子,但其實更多的是「勇敢」!當有敵人來襲,公雞一般會自顧生命躲得遠遠的,但母雞卻會奮不顧身地和敵人搏鬥,不管敵人多麼勇猛,是老鷹、是獵狗,母雞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全小雞的性命。詩人所求告的就是這樣一位有著母親形象的上帝!
詩人所求告的對象也是至高的上帝,與迦南人敬拜的諸神明不同,詩人的上帝是創造天地、高過全地的上帝!
詩人求告的對象也是為他成全的上帝。
求告至高的上帝,
就是為我成全的上帝。」
在詩人的禱告中,並沒有明確說出上帝成全了什麼,詩句的原文若是以英文表示,會是who fulfills ____for me,用英文來看,這個沒有受詞的句子並不完整,是成全上帝的旨意(his purpose<英文NIV版>)?是成全詩人的要求(my requests<英文WEB版>)?是成全詩人所有的事(all things<英文KJV版>)?還是成全上帝的恩惠(天主教中文聖經思高本)……?詩人留下的空格增加了我們的想像空間。詩人沒有明確說成全什麼,但重點是:上帝必定會有行動!
「祂必向我從天上發出拯救,當那踐踏我的人辱罵我(細拉),
上帝必向我發出祂的慈愛和信實
「細拉」是音樂告一段落的短暫休止,是詩人在呼求中停頓的靜默。在一連串述說後的安靜之中,我們往往會被至高者所提醒,詩人在靜默後也更加堅信:是上帝從天上發出慈愛與信實拯救他。慈愛與信實是上帝曾藉著摩西向以色列民啟示的特質,上帝的慈愛與信實提醒了詩人「上帝所立的約」,因為詩人與上帝的關係建立在堅固的聖約上,所以回到前一節的空格,上帝必定會為詩人成全的,就是祂所立的約!
然而,信心的禱告之後,隨即而來的是詩人腦中恐怖的畫面:
「我在獅子中間,
躺臥在性如烈火的世人中間;
他們的牙齒是槍和箭,
他們的舌頭是鋒利的刀。」
詩人孤孤單單地躺在群居的、餓極了的獅子中間,面對獅子的利爪、利牙!敵人的槍、箭、快刀,就像獅子的利牙要來吞噬他,然而,詩人在性如烈火的世人中間面對最可怕的,恐怕不是有形的刀、箭,更是他們的言語、行為,敵人控訴他、出賣他的口舌,更像是充滿敵意的武器。
詩人所處的困境是因為他人的罪,敵人的嫉妒讓詩人身陷苦境,不論是口舌上、或行為上的罪,都是因為與上帝關係破裂而產生。「無罪受苦」也常常是我們與人相處時遇到的困境,我們面對的人生難題,很多時候不是由我們引發,舉例來說,很多人想要離開一份工作,並不是因為對這份工作沒興趣,或是工作本身太具挑戰,往往核心的因素是來自與同事或是主管的關係,可能是同事排擠、陷害,也可能是主管惡意壓榨。當他人對我們所做的事並不是要讓上帝的旨意成就時,我們就會受苦。詩人就是處在這樣的困境中,但他卻沒有禱告要從他的仇敵面前逃離,他反而在當中看見上帝向他發出慈愛與信實,即使詩人被逼在猶大高原山洞的一個小角落,看似無從選擇,詩人仍做了選擇,他選擇面對困境。  
詩人投靠在上帝的翅膀蔭下,不只是尋求上帝的保護,也是他的信仰宣告。「翅膀」除了讓人想到鳥類的翅膀,也讓人聯想到會幕中基路伯的翅膀,當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教導以色列人敬拜祂的方式,指示摩西如何建造會幕,在至聖所中,上帝說:「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出埃及記25:20-21)耶和華指示施恩座的兩頭各有一個基路伯,兩個基路伯接連在一塊,基路伯張開翅膀遮蓋施恩座及其下的約櫃,約櫃內有法版、一罐嗎哪,及亞倫發過芽的杖,分別象徵耶和華與以色列民立約、耶和華信實的供應,以及揀選,耶和華說:「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埃及記25:22) 在翅膀下的施恩座及約櫃是耶和華與人相會、向人啟示之處。當詩人如此禱告,也是宣告要到那獨一敬拜處,敬拜獨一真神。
於是,詩人在獨一敬拜處祈求道:
 「願你崇高過於諸天!
   上帝啊,
   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三、看見應許的敬拜(6-11節)
在呼求過後,詩人的腦海中有新的畫面取代原有的恐怖畫面,他彷彿看見為他的腳設下網羅、在他面前挖了坑,像獵人捕捉獵物一般,使用各種方式讓他疲憊不堪,為要使他低頭屈服的敵人,自己反而掉進坑中。
「他們為我的腳設下網羅,
壓制我的心;
他們在我面前挖了坑,
自己反掉在其中。(細拉)」
詩人用信心的眼睛看見上帝信實的拯救後,再一次進入靜默中。我們發現靜默的時刻總是帶來力量,詩人在靜默之後如此說道:
「我心堅定,
上帝啊!
我心堅定。」
詩人的心境由原本的恐懼、挫折,轉換成對上帝堅定的信靠。
「我要唱詩,我要歌頌」
詩人不但自己歌頌上帝的恩惠,甚至還邀請人們一同來讚美神。
「我的靈啊,你當醒起!
     琴和瑟啊,你們當醒起!
     我也要喚醒黎明!」
詩人對自己的內心深處呼籲,也就是對內心呼喚上帝所賜的喜樂與榮耀;詩人也興奮地命令琴跟瑟、樂器們也要醒來,不但如此,詩人還要極早起來讚美上帝,他不是被早晨的太陽叫醒,而是迫不及待地比太陽早起、喚醒黎明。
讚美從來就不是獨自一人,讚美是公開向世人宣告上帝的榮耀,並引導人一同讚美。
「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
  主啊!
  我要在萬族中歌頌你!」
但是,一個在逃難、被逼到人生困境的人,理當只看得見自己,怎麼還會想到上帝是萬民的上帝?這是因為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上帝!上帝曾藉撒母耳膏大衛,讓大衛知道上帝揀選他,甚至在大衛與摩西之前,上帝就已經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要透過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祝福萬民,以至於詩人邀請萬民敬拜祂。
詩人在詩歌的開始也曾提到上帝慈愛與信實,但是那時詩人體會到的,是上帝從天上發出慈愛與信實,上帝由上而下拯救他,而在此,上帝的慈愛與信實是由下而上,被詩人所高舉:
「因為你的慈愛高及諸天;
你的信實達到雲霄。」
「願你崇高過於諸天!
上帝啊,
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這詩句宛如這首詩的副歌再次出現!在先前,這是個祈求。但此刻,當詩人再說一次的時候,這成為一個確信,也成為一個邀請,邀請眾人來歌頌、來投靠上帝!
詩篇57篇的標題顯示這是一首「金詩」,解經家們也不是很確定金詩(miktam)是什麼,但在整卷詩篇中的六篇金詩有一些共同點,就是:「生存環境嚴酷、大難當頭、死亡威脅、身處險境、仇敵追殺、走投無路、前途茫茫,但神卻以慈愛與信實回應投靠他的人,讓詩人在其中發出頌揚。」詩篇57篇就是這樣一首金詩,以申訴開始,卻以讚美、感恩結尾,若不是因為詩人在禱告中經歷上帝的信實,又有什麼力量可以讓他讚美!盼望的本質不是來自於人,不是來自於詩人自己的想像,也無法來自於別人烏托邦式的安慰,只有上帝能給予盼望!
是故,詩人雖經歷痛苦,但卻從上帝的約、應許中得到來自上帝的安慰。雖然這是一首哀歌,但末了卻能從悲傷轉為歡樂,指引我們讚美的真意!
整卷《詩篇》的動向也是如此,《詩篇》的希伯來文的名字是Tehillim,意思是「讚美」, 在《詩篇》的結尾是連續五篇稱為「大頌榮」的讚美,引導人看見讚美的真意不是在一帆風順中看見上帝的美好,而是不論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能因為經歷上帝的慈愛與信實發出頌榮。是故,詩人歌頌:「願你崇高過於諸天!上帝啊,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四、結論
對詩人來說,能遮蓋他、保護他的,並不是他躲藏的洞,對我來說,能遮蓋我、保護我的也不是我所習慣躲藏的被窩,對你來說,你所認為的安全之處,也不是你最終的藏身之處,
我們都想被能拯救我們的那一位找到!
我們真正要躲藏的地方,是敬拜獨一上帝的地方,敬拜獨一上帝是詩人的拯救,也是我們的拯救!在會幕中,上帝子民看見的是翅膀的意象,在教堂中,同樣身為上帝子民的我們,看見的又是甚麼意象?是十字架。十字架的意象讓人看見張開雙臂的上帝,似乎在告訴大家:歡迎來到張開雙臂的上帝面前。但我想,更讓上帝子民看見的是「真正無罪受苦的耶穌基督」。
我們都可能因著他人不按上帝的旨意行事,而讓我們面對不公義、陷入極深的痛苦,耶穌也是,完全無罪的耶穌,在邁向十字架前告訴門徒:「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可福音14:34a),甚至向天父禱告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馬可福音14:36a) 也許耶穌需要被同理,但他更需要上帝的話語來堅固他,所以他最後禱告說:「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旨意。」(馬可福音14:36b)
還在受苦中的詩人,能看見上帝的慈愛與信實,是藉著敬拜獨一上帝,領受上帝旨意成就的平安與榮耀,若是真如教會傳統,這首詩是大衛所寫,那他真的是一個體會上帝心意的人,在大衛逃避掃羅追殺的過程,他曾有兩次機會可以輕易奪取掃羅的性命,就連跟隨大衛的人也認為這是大好的機會,但每一次,大衛都斷然拒絕,並且要求跟隨者也不能傷害掃羅。
大衛說:「我的主(掃羅)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撒母耳記上24:6) 大衛的回應表現了對上帝的尊重勝於自己痛快地報復,大衛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大衛不是那個一開始沒被撒母耳認出的孩子嗎?為何之後能成為君王?當然是因為上帝的揀選,但想必在逃難的過程,大衛也被磨練出君王的特質:他在無罪受苦中,敬拜獨一上帝,從中看見上帝立約的信實與慈愛,並得到一顆倚靠上帝、堅定讚美的心!
弟兄姊妹們,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無罪受苦的經歷,陷入無謂的糾紛、面對不真確的指控、工作夥伴把責任推到你身上……等,因為他人嫉妒、爭競、自私、不負責、不誠實……等狀態而受苦,這首詩篇不是要我們漠視不公義的情況,而是提醒我們,在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時,我們是否能先到上帝的翅膀蔭下,敬拜獨一上帝,並願祂的旨意成就在所遭遇的事件中。
願我們在困境中看見上帝的信實與慈愛,得到一顆倚靠上帝、堅定讚美的心,並邀請眾人一起發出讚美:「願你崇高過於諸天!上帝啊,願你的榮耀高過全地!」
詩篇應該是用吟唱的,從心靈深處發出,讓我們用「願你崇高」這首詩歌成為我們的回應與敬拜。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上帝,感謝你是有母親形像的上帝!是至高的上帝!
是成全你的慈愛與信實的上帝!
求你保守我們在各樣處境中,都能到你的翅膀蔭下敬拜你,
賜給我們一顆讚美的心!
也求你特別保守正在困苦中的兄姐,讓他們深深經歷你,賜給他們繼續往前走的力量。願祢崇高!禱告奉耶穌的名!阿門。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主的道大大興旺


講道內容
講題:主的道大大興旺
經文:使徒行傳19:1-20
主講:李俊佑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姐妹,早安。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大家見面,感謝主,今天能在這台上與大家一起分享。二年前,我在和平教會與大家一起學習、成長、服侍。後來,神差派我及幾位和平的弟兄姐妹,一起到南港軟體園區傳揚神的話。在這兩年裡,我們經歷許多神的恩典,並且透過和平教會,得到很大支持。在過去,我們與和平教會是夥伴教會;而今,神帶領我們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成為和平教會的子會。我們一直希望有機會與你們分享,神在南園教會所作的工作。謝謝維倫牧師安排今天,讓我與你們分享。在開始之前,邀請大家與我一起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在祢面前獻上感謝,在早晨時刻,將我們分別為聖,來到祢的面前,敬拜祢、仰望祢。主,這是祢的時間,願祢對我們說話。敞開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眼睛看見、耳朵聽見,讓我們生命能夠行出你的話。我們在你面前,感謝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不曉得弟兄姐妹是否有過,為某些人,或某些事情拚命付出的經驗?就像我們為了要買某個門票,徹夜排隊、花盡你心思與意念,想要得到那樣東西。我曾有這樣經驗,在我預備碩士考試時,為了要聽一位名師的課程,一大早就到補習班排隊拿號碼牌。號碼牌拿到越前面,就可以越早選好的位置,因此我們非常早到。但是,卻發現有人前一天就到了。他們對於所謂的名師,補習的課程內容,是如此在意,以致,他們拚命地要拿到號碼牌、得到好的位置。這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當它是關於我們的人生時,我覺得要很仔細地想想,到底什麼才應該是我們一生中最在意的?值得我們為它付出心思、時間,甚至付出生命?因為當我們的生命結束,回到神那裡時,神會問我們:「你這一生作了什麼事?」因此,我們不只要思考什麼值得我們一生追求?也需要思考,我們的努力,是別人對我的要求、期待?還是我自己的想法?甚至這是不是從神來,給你的看見?
二、 保羅三次旅行佈道
今天這段聖經裡,我們看見保羅在使徒行傳裡面做了許多事。從聖經中,我們知道保羅,過去叫掃羅,是一個迫害基督徒的人,而且是非常、非常認真地迫害基督徒。直到主耶穌在大馬士革時,對他說:「你是在逼迫我。」他因而思考,為什麼他的一生走在一個認真的路上,但卻走錯。後來他改變他的方向,他依然認真,卻是把全部的心力投注在宣教事工上。後來在安提阿教會,他與巴拿巴受差派出去傳福音、宣教,這個旅程總共有四次。從這些這幾次佈道旅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他一次又一次擴張神給他的境界,從原先的亞細亞,一直到歐洲。每一次我們都能看見神在他身上所做奇妙工作,這是因為他走在神要他走的路上。他仍然努力沒有錯,可是他走對了方向,因此神祝福、使用他的生命,參與在耶穌的大使命之中。
第一次旅行佈道看起來有很大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大的爭戰。在那之後,他們就面對所謂外邦人的問題。後來的第二次佈道旅行中,他們建立了非常多我們熟悉的教會,包括腓立比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以弗所教會…等等。在腓立比時,一開始他們去呂底亞這位婦人的聚會處,並且帶領她信主。不料之後保羅與西拉被關進監獄,當他們在監獄裡唱歌時,神行了神蹟讓他們可以出來,可是他們沒有走,反而將福音傳給那位管監獄的人。腓立比教會就在這樣的情境下建立了。
今天的這經文是在第三次的佈道旅行中。在第二次佈道旅行結束前,保羅曾到以弗所這個地方。但是,那時沒有特別作什麼事。但在第三次佈道旅行時,他們在以弗所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並且在那裡待了很長一段時間,牧養教會弟兄姐妹,就像在經文中我們看見的,他們在那裡大大得勝,主的道大大興旺。並且,我們看見保羅的佈道越來越熟練,越知如何傳福音,在以弗所,傳福音的工作,好像達到一個高峰,這是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
三、傳揚福音作主見證
從保羅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他是全心全意投入神給他呼召,讓神帶領他的腳步。不過,我們知道他並非一帆風順,而是有很多困難、阻擋,他們被阻撓、控告、丟石頭、追殺、迫害。但是保羅仍然持續在當中做傳福音的工作,因為他知道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值得他拚命投入的事情。不只如此,在這段聖經我們也可以看見,保羅要投入他一生的精力,他一定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幾件事情。
第一件是,他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要傳福音?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知道為什麼要傳福音嗎?我們的主耶穌留給我們兩個很重要的命令。第一個我們稱作大誡命,就是主告訴我們要彼此相愛。這個是一個不容易的命令。南園教會不是太大,人數很少,但在彼此相愛的事上,我們很努力,仍然還是會有一小群、一小群的現象。可見,這真不是容易的事情。除了大誡命,還有談到另外一個,叫作大使命,說:「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給他們施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傳福音。並且,我們的主愛這個世界一切祂所創造的,但祂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得救。因此,保羅才會傾心盡力傳福音,因為他領受主的心意。神差派他到外邦人中做傳福音的工作。
既然傳福音,保羅就必須非常清楚知道福音的內容是什麼。各位弟兄姐妹,你知道福音的內容是什麼嗎?記得蔡茂堂牧師曾講過,見證有兩種,一個是「說見證」,就是你向人分享神在你的生圈當中所作。另外一個是「做見證」,或稱為「是見證」。就是從你的生命、品格,對待人的態度、為人處事,顯現出有神的平安,有神聖靈的果子在你的裡面。因此,人看見你時,也看見你的背後那位神。
其實聖經裡還有一種見證,叫作「行見證」,就是透過禱告服侍,讓人得著醫治、得祝福、得幫助。說見證、做見證很重要,但是做見證或是行見證並不是傳福音。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因為當我們說見證、做見證時,我們只是在表達一個福音產生出來的果效,因著福音而有一個生命的果效在我們的裡面,就好像福音是一個本質性的內容,見證則是延伸出來實質表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看見的影響。這兩個是不一樣的。你透過你生命的影響,讓人走進教會之後,你仍然要告訴他福音的內容是什麼。我在南園教會曾遇過一個人,他因為教會的弟兄姐妹都非常有愛,就像一個很美好的家庭,所以他來教會。但是,當我們一起讀聖經後,才得知他接觸過許多基督徒的朋友,但他卻從來都沒有聽過福音。親愛的弟兄姐妹,你相信嗎?福音在聖經裡講得非常清楚,簡單又清楚。福音是神的救恩,透過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白白賞賜給我們。當我跟這位朋友分享之後,他才說:「喔,終於我知道基督教在信什麼。」這福音的內容太寶貴,它是白白賜下,並且,不論你的出身、種族、過去、功勞如何?神都將這些恩典白白賜給你,這個叫福音。舉例來說:德蕾莎修女、馬偕,跟鄭捷,也許這不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我們知道這兩者的德性差很多,但是,他們在神的裡面,有同樣得救的恩典與機會,這叫福音。若是我們要做傳福音工作,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這就是福音。
四、以弗所的得勝
當我們知道福音的內容之後,我們就要學習如何傳。聖經說保羅在以弗所的這段時間,大大得勝,主的道大大興旺。以弗所是一個邪術非常的盛行的城市,就像我們現代,有星座、占卜、算命、血型、生肖……之類。甚至電視新聞也提供民眾你各種指引,告訴你今天該注意什麼。 但是,面對這樣的環境,保羅跟他的同工卻是勇敢地傳福音,使許多的人悔改信主,看見的是大大的得勝。它聖經如何形容這個大大的得勝?它說有許多人把邪術的書拿出來焚燒。以前的書不是用印的,而是人工抄寫在羊皮卷或是蒲草紙上,所以很珍貴。但是他們卻把它拿出來燒,這些書錢約值五萬塊銀錢。當時一塊錢,約是工人一天的工資,亦即現代人一天工資1000元,五萬塊錢就是五千萬元。所以,聖經描述這是大大的得勝
他們在以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領受聖靈的能力。當他們來到以弗所這個地方,發現有許多信徒,他們是受洗的,但是保羅問說:「你們有得著聖靈嗎?」他們說:「我們沒有聽過聖靈是什麼?」於是保羅為他們禱告,他們就領受了聖靈。聖靈的能力在傳福音當中,是非常重要,因為聖靈會使我們生命的改變,信主的人他的生命、品格、所作所為會漸漸不同,這就是「做見證」。並且,聖靈會賜我們能力,勝過生活中的試探,且使我們有力量服侍別人。因此,領受聖靈,我們就有能力跟別人分享神的話,不僅做見證、說見證,能夠分享神的福音。這是第一步。
第二,在聖經裡提到以弗所這裡有位亞波羅弟兄,他非常清楚、仔細地傳講神的話,使得以弗所的弟兄姐妹對神的話語非常清楚明白。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神的話才是我們生命遵行、改變,而且幫助我們能夠走正的惟一指標。親愛的弟兄姐妹,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神的話到底佔領多少部份?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花在神的話上?你會不會常常感到你的生命走得曲曲折折?沒有神的話語帶領你,你就會用自己的方法決定、思考。神沒有成為你生命的指標,他的話不能引導你,是因為你的裡面沒有祂的話。保羅跟同工在以弗所教會傳福音,非常重視神的話,因此他們天天說明、天天講解,讓每一個弟兄姐妹明白神的話是什麼。這是第二個傳福音很重要的根基。
第三,是他們常常禱告。在此看不出來,但是若讀以弗所書,就會發現保羅邀請且吩咐、拜託以弗所的弟兄姐妹要常常禱告。在以弗所書第六章18-19節:「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常常禱告,是我們生活裡面,與神連結親近很重要的一部份。如果沒有禱告,我們實在很難在前線工作,因為前線裡面工作是有非常多屬靈的爭戰。曾經有位弟兄,他與太太來到教會,一開始想與我辯論,到底世界上有沒有神?我就邀請他一起看一本書。在討論、陪讀的過程中,我們日日夜夜拚命地為他禱告,結果神真的很恩待,他的心終於打開,接受有一位神,並且接受耶穌作他生命的救主,他最後在我們的教會受洗。他的故事,讓我們看見禱告的果效。不停地禱告,尋求神給我們指引,不停地禱告,請求神護衛及看顧。這是第三個傳福音很重要的事。
第四,傳福音很重要的事,天天勇敢傳講神的話。保羅一開始在會堂裡講三個月,後來跑到推啦努的講堂傳福音,講神的話,約兩年的時間。就這樣,持續地講,堅定地講、不停地講、日日夜夜地講。瞧!他投注多少的生命力在裡面!在基督教歷史上,約翰衛斯理、懷德腓特,在大復興時代,也是如此。在衛斯理的傳記裡記載,他一天當中約有四次、五次傳講神的話。這點令我感到羞愧,因為我只有一個禮拜講一次。可見當身處在福音廣傳,大復興的時候,我們應當常常講、天天講、拚命地講神的道,以致在那當中,看見整個城市改變。如果我們期望整個台北市改變,或是整個台灣改變,我們該怎麼回應心裡這個期待?在南園,我們一開始是辦活動,每一次因著不同的講題,有時來很多人,有時來一些人。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發現「講座」的果效非常的差。因為人們是為了講座而來,講座結束,他就走了。因此,後來我們決定一件事情,不辦講座,而是直接講神的話。所以,我們就開始在園區裡帶查經。因為願意來參加查經的人,一定是為了神的話,而不是為別的。保羅所作的事情也是這樣,天天講神的話。
五、堅忍不懈繼續傳講
綜上所言,傳福音真正的基礎就是這四項。第一,要有聖靈的同在。第二,對神的話認識、清楚。第三,常常禱告。最後,就是不停地傳講。雖然,從經文當中會看見,在以弗所大大地得勝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大大逼迫。保羅的同工被抓起,他被逼迫、趕出以弗所城。是的,有時候我們傳福音,不是一切都順利。但是,當神與我們同在,祂會賜我們能力、力量傳福音,即使攻擊、阻擋、攔阻仍然存在。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當我們傳福音遇到一點點挫折時,請繼續勇敢地傳、認真的傳。因為神將不斷帶領我們的傳福音。
六、結論:誰願為主去?
最後,在今天經文中說「主的道大大興旺」,其實背後有許多的同工委身在當中,盡心盡力地事奉。這個興旺不是只是保羅所做的,他有很多同工與他一起配搭,在這個團隊裡,是有一群人一起事奉。這就像南園教會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是站在前線的,而有些教會的呼召是成為支持者,有些教會是成為代禱者,有些教會是成為傳福音者,每一間教會不同。亦即,神給我們的呼召與帶領是什麼?我們教會就成為福音事的某個角色。同樣,在和平教會,我們要問「神啊!祢要帶領和平教會在祢傳揚福音信息的事工中,委身在什麼角色裡頭?主啊!啟示我們。我們願意全心全力擺上自己,投入其中,不管它有多困難。」
除了教會,我們個人呢?在我們的一生中,到底神給你的呼召、帶領是什麼?這不是你的想像、夢想,而是神很清楚跟你說:「你要走這條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尋求 領受神的帶領。盼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尋求、都找著神給我們的帶領與呼召,使我們一生不枉費,而且因著順服神,看見神的工作大大興旺。我相信當我們這樣作時,我們的生命將會非常滿足,因為我們的生命成全在神的手中。也盼望我們的教會,成全在神的手中。

我們一起來禱告。
慈愛的主,我們在你面前獻上感謝。主,謝謝祢揀選我們成為你的兒女。主,祢在十字架上流下了寶血,洗盡我們一切的污穢,讓我們的生命成為聖潔,來到祢的面前,有新造的生命在我們裡頭。主,謝謝祢,讚美祢。主,如今我們領受這樣的恩典,我們在你面前仰望。主,讓這恩典不僅僅只是得救,而是我們全人、全身心,都進到祢的心意當中,活出主耶穌的馨香之氣。主,求祢幫助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知道我們的呼召是什麼?知道我們的使命是什麼?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一生要如何做,能夠讓祢的國度大大的擴張?求祢也帶領和平教會、帶領我們的教會,看見祢給教會的使命跟方向,好讓我們在事奉中知道我們的服侍方向、定位、位份是什麼?我們願意忠心,並且全然委身,願主賜福。謝謝主,聽我們的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你還缺少一件



講道內容
講題:你還缺少一件
經文:馬可福音10:17-31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一、前言
在大家剛才看完這段經文,對這個故事會多少有一些印象。我要問大家,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這是關於討論財富的問題,也是關於跟隨耶穌。在這個記載中,跟其他福音書中的記載有一些不同,特別是關於這個來到耶穌面前的人。不知大家是不是有發現?如果要從這段經文來開始講所發生的事情,我想會從「有一個人」來開始講。但這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二、一位努力追求的人
在馬可福音中所記載的,這個人來到耶穌面前,他是怎樣來的?聖經中曾記載許許多多的人來找耶穌,有眼睛瞎眼的人大聲叫,求主憐憫醫治;有血漏的婦仁人,偷偷靠近耶穌,想要得到醫治;有的是躺在那裡,耶穌看見就憐憫他;也有百夫長為了他的僕人,或許是有其他衛兵來陪伴;也有不能走路的,朋友拆屋頂用攤子將他垂到耶穌面前。在這些用各種不同方式來見耶穌的人當中,這個人,在耶穌走路時,他用跑的,快跑到耶穌面前,就跪下來,或許還不是最特別的,但更特別的是,這個人他來見耶穌的目的,跟耶穌每天所面對的人有很大不同,其他來找耶穌的人,他們想要看神蹟、想要求醫治,但是這個人來,卻是向耶穌求一個很特別的東西,這個人問耶穌:「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是一個特別的問題,我相信,正因為他所問的問題是這麼特別,所以得到耶穌的看重。
這個人是誰?他的確可以說是好像什麼都有,卻還如此努力追求的人。在三本福音書中,也分別對他做一些的描寫,在馬可福音書中,說起有一個人;在馬太福音書中,說起是一個少年人;在路加福音書中,說起是一個官。所以這個人,在教會傳統中,也稱呼他是一個少年人的官,加上他的財產,所以可以說是一個少年得志,又有成就的人。這樣的人來找耶穌,所問的問題又是關於永生的,真正是很有心。這是一位追求永生少年人,這樣的人老實說並不多,在一個別人看起來,有財產,年輕、作官有權力、功成名就時,還會想到永生的問題,會來問耶穌,真的很特別。大家想想看,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教會,一位年輕有為、高學歷、有家產、又做民意代表的人來教會聚會,在新朋友名單上勾選想要進一步了解基督教信仰,註記欄寫著想要多了解永生的問題,如果你是牧師,也會想要好好將這個人留下來,不是嗎?那麼,耶穌所作的,卻好像不大一樣。
三、一個還缺少一件的人
隨著故事發展,這個人在跟耶穌說話中,耶穌看他,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稱他是一個「還缺少一件的人」。什麼叫做那種還缺少一件的人?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指那在座的某些人,那種在衣櫥裡永遠缺少一件的人。但是,為什麼耶穌會對他說,他是還缺少一件的人呢?在耶穌跟他的問話中,耶穌對他起初的問題,「要做什麼才會承受永生?」耶穌最開始的回應,講起十誡中關於人的誡命,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這並不是說耶穌認為遵行十誡就是得永生的標準,但對於在舊約背景下的猶太人來說,這些是遵行上帝吩咐的誡命,是順從上帝話語的起點。而這個人「竟然」說,這些我從小時候就已經遵守了。在這裡,對這個人所回答耶穌的話,大家來想看看,「到底」他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根據在三本共觀福音書中對這事件的記載,認為他在公眾面前如此說,認定他是真的遵行了誡命,這沒有問題。然而,不同福音書的作者卻對於他的動機,有著不相同的理解。馬可福音從正面的角度,當他回答耶穌說他從小已經遵守這些誡命後,耶穌就愛他,看這個少年人做可貴。因為他已經遵守這些,又這麼願意來親近耶穌,在他的心中,發覺想要得到永生,似乎還需要再多做一些事情。同時,他也認為耶穌會有答案,所以他跑來跪在耶穌面前,這是馬可福音正面的評價。
但也有不那麼正向的,從馬太和路加福音書的版本,認為這個官,或許他心中存有優越感,認為他所守的律法誡命,已經比很多人都好很多。他來見耶穌,只是想要從耶穌得到認可,得到耶穌的讚賞,就如其他文士和法利賽人來找耶穌那樣。因此經文中沒有描述他跑來跪在耶穌面前,也沒有寫到「耶穌看著他,就愛他」的記載。但也因著這樣,讓我們有思考的空間,使我們慢慢去酌磨,去想這段對話。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觀點來看這個人所講的,耶穌對他所問如何才可以來承受永生,三本福音書裡回答只有一個,就是他還欠缺一項,這一項事中間包含五個動作,分別是「去、變賣、分、來、跟隨」:你要去,將所有的財產變賣,分給窮人,再來,來跟隨我。
四、Q&A 問題解答
關於耶穌所講的要求,所引伸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做進一步探討。第一個問題,耶穌對這個少年人所作的呼召,是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這樣要求?不是。因為在福音書中,其他要來跟隨耶穌的人,耶穌往往是說,來跟隨我,並沒有要命令那些跟隨他的人做同樣的事,變賣所有財產以後再來。例如彼得,當他跟隨耶穌,從漁夫到門徒,也只有記載將他的漁網丟下,去跟隨耶穌,沒有將他的船、房屋來賣掉。但主耶穌也曾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路9:23-25) 跟隨耶穌需要捨己,放棄原本看重和所依靠的,才能得著真正的生命。而在這經文中特別舉了賺得全世界為例子,顯然錢財有可能成為阻礙跟隨耶穌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既然不是對所有跟隨耶穌的人有這種要先變賣所有財產的命令,那麼耶穌為什麼要特別對這個年輕人如此命令呢?這樣對他來說會不會不公平?會不會太嚴格?這個少年人的官,雖然他已經守十條誡中這些誡命律例,自己似乎覺得還有什麼沒有做到。耶穌之所以會這麼說,是要這位年輕人看見他所沒有看到的,耶穌挑戰他,是要他去自我發現,原來他是如此看重所擁有的錢財,這些錢財其實是比他所期待要得到的永生,在他的心中還更加有份量。換句話來說,耶穌也喜愛他已經遵守這些律例,但是如果耶穌不用這種方式來指出,這個人自己是不會發現,在他心中他其實看重錢財,更甚於他自以為想要追求永生的渴慕。
我也在想,當弟兄姊妹們聽見牧師對這段經文的解釋說,要變賣所有的給窮人,並不是對所有信徒一般的要求,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鬆了一口氣。要不然,有可能兄姊會也可能會說,如果要變賣,那請你牧師和長老們先變賣,我們再看看。我也在想,雖然我不能像法利賽人那樣,將自己不能擔的擔放在別人的肩頭上,但是,如果耶穌現在對著我們這些想要跟隨祂的人,會對我們發出怎樣的呼召命令呢?如果我們將這位少年人所看重的金錢,放在我們每一個各人的處境中,那在你我的生命中,有沒有什麼樣的東西,是上帝要來考驗我們的信心,要幫助我們真正認識自己內心,將跟隨耶穌排在第幾名。

就親像亞伯拉罕,在他年老的時候得到獨生子以撒,上帝也對他發出類似的命令,要他將這個所親愛的兒子獻給上帝。透過這樣的過程,亞伯拉罕完成了考驗,被我們稱為「信仰的偉人,信心的父親」。而我們呢?你我來想想看,有什麼樣的東西,是我們的才能?是上帝所賞賜的恩賜?金錢還是兒女呢?是一段關係,還是對權力的渴望?是不是有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我們在看待這些關係、才能、金錢和權力時,已經勝過我們去跟隨耶穌?或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現在,已經認真去遵行上帝的命令,比起其他人已經好太多了。但如果有一天,當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試煉,再一次去面對自己、面對上帝,面對我所信仰的對象,到底什麼才是我的依靠,我的跟隨。甚至是在受苦中,當上帝要挪去我所心愛的東西時,那時這位上帝還是不是我依然要跟隨的上帝?
五、後來那個人怎麼了?
聽了耶穌所說的,這個人後來怎麼了呢?聖經記載說,後來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福音書的作者補充說,他會這樣來離開,是因為他的財產很多。這位在一開始,或許大家認為他的層次比別人高,他的行為比別人好,對耶穌所問問題的回應,也能有超過一般人所回答的,但是最後,他竟然是憂憂愁愁來離開。不知大家會不會和我一樣,越讀越覺得這實在是一種很哀怨的心境。對那種自己什麼都有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他所買不到的,沒有什麼是他付不出的,但是跟隨耶穌的需要的代價,卻是超過他來到耶穌面前的時所想像的。這份信仰的恩典是珍貴的、無價的,卻不是廉價的恩典。
在這段經文的後面,接續是耶穌的門徒問耶穌說:「這樣誰可以進入上帝的國啊?」耶穌向他們談起關於財富的主題。耶穌對他們說,雖然說財主要進入天國,比那麼大隻的駱駝要穿過那小小針的眼還困難,但是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在我們追隨耶穌的經歷中,那些被人視為不可能改變的人,那些曾經吸毒、甚至殺人的人都已被改變,還是那些我們過去心中曾受過的傷害,與人關係的破裂,以及自己無法改變的牛脾氣等,這些上帝也都能改變,只要你願意放下,聽從祂、跟隨祂。在人看作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上帝透過耶穌將改變這些,這也是我們信仰中真實的體驗。
我也在想,這個少年人做官的財主,最後到底有沒有成為耶穌的門徒呢?聖經中沒有記載,這就好像是一個結束,卻沒有句點的紀錄。但是我個人寧願相信,這位在一開始對耶穌表現那麼大追求的人,他那麼渴慕永生,難道真的能夠在憂憂愁愁中,繼續渡過他的一生嗎?因為他的心已經被耶穌攪動,心中的土已經被耶穌翻過,耶穌看著他,對他所說的話語已經進入他的心中,這是不可能再回去原本那樣的生活,長久活在那種還缺少一件的生活中。我相信耶穌最後說,那種在上帝凡事都能,讓我有一種的盼望,以後在天堂將會遇到他。
我會這樣想,也是在約翰福音書裡面,雖然沒有講起這個少年人的官,但有另外一個人,他對耶穌提起類似的問題,大家想看看會是誰?那是一個老人,嚴格遵守宗教的律例,應該也是一個有錢人,從重生討論到永生。在約翰福音第三章中記載的那個人,最後也沒有看出那個人是不是有相信,但是約翰福音書十九章記載,當耶穌受死以後,有一個「尼哥底母」帶著沒藥和沉香100斤,來埋葬耶穌。所以這個少年人,只要他繼續思想,回應耶穌的挑戰,還是有可能有機會成為跟隨耶穌的人。
六、結論
最後,在結論中,我們對焦在兩個重點和一個提醒:
重點一:關於「我該多做些什麼」和恩典的關係
特別是當我們更清楚認識耶穌是誰之後,得到永生不在於依靠自己再去「多做些什麼」,而是認識耶穌,被耶穌吸引來跟隨祂,不在於依靠行為去賺得永生,而是依靠耶穌救贖,在上帝恩典中,因跟隨耶穌,領受恩典重生,同時我們也成為更樂意與人分享的人。不是靠著行律法而得到永生的獎賞,卻因領受白白的恩典,而成為樂意活出愛人愛神的大誡命。
重點二:關於受苦以及「得與失」的關係
這個人來找耶穌的故事,也提醒我們關於受苦,關於得與失的人生課題。我就想到一首以前曾唱的詩歌【你若不壓橄欖成渣】:「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變成酒。你若不煉哪噠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你許可的創傷?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年輕時所唱過的歌曲,隨著年歲增長,會有不同的體會。
上帝要我們跟隨他,有時所用的方式,不是一直加,一直加,一直賜恩,卻是拿去一些東西,一直壓,一直壓,一直去改變一些前後的順序,甚至讓我們失去一些珍愛的東西。在受壓制,在失去的時候,我們才有空的手來領受那個更美好的。這樣的道理,也是我們信仰中真實的體驗,雖然不是這麼好聽,甚至是痛苦卻又不得不去接受的經驗,卻是我們可以放下,有空的手來領受耶穌他自己,「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在這當中,我們的信心被挑戰,我們會更迫切禱告,會更抓住聖經中的應許,我們會更實在地跟隨。
最後一個提醒: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這句話在福音書中不只出現一次,提醒我們,跟隨耶穌是每天的決定,而不是只有在信主的開始或頭一段時間,在前面的可能會無法堅持到底,可能會被後來的超越,提醒我們要警醒持守,才能得到最終的獎賞。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我現在在怎樣的生命處境中?耶穌會怎樣呼召你我來跟隨祂?什麼樣的事情和價值觀還需要被調整和重新塑造?不管我們是那位很努力的人,還是那位還缺少一件的人,都能從今天的信息中,被提醒,並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做出好的決定,活出愛神愛人、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命,在世上預先體驗永生的美好。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愛我們的家


講道內容
講題:愛我們的家
經文:使徒行傳16:25-33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九月十一日

聖經:使徒行傳
16:25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 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
16:26 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
16:27 禁卒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
16:28 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
16:29 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
16:30 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16:31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16:32 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
16:33 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
前言
有許多人必須在昨天補上班上課,不過想到下個禮拜四天的連假,我想很多人應該也是補的很心甘情願的。我想看到這個月亮,大家應該就清楚,下個禮拜就是中秋連假。不知道大家看到中秋節,會想到甚麼?是月餅、柚子還是全家又可以聚在一起了?我想中秋節,一直是新年之外,全家團聚的時刻,有人一定要對著月亮烤肉,有人則是圍著火鍋。總之,中秋節,能夠全家人,甚至全家族聚在一起,是很棒的一種感覺。今天的經文,提到了獄卒(顧監)一家人,因為獄卒(顧監)的一個決定,全部都歸信基督,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段經文,有甚麼想法呢?
聖經中的歷史背景
獄卒(顧監)的全家
從聖經的描述中,我們看不出獄卒(顧監)屬於羅馬人、希臘人還是猶太人。但是可以知道,獄卒(顧監)如果因為沒有看守好保羅,是要拿自己的命來換的。倒是獄卒(顧監)是哪一種人有那麼重要嗎?事實上,如果獄卒(顧監)是猶太人,則因為猶太文化中,結婚生子是女性很重要的價值。所以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比較低落。家裡的一切都要仰賴丈夫的供應,丈夫就是家裡的天,丈夫做了甚麼決定,太太也只有配合的分,所以獄卒(顧監)做了一個全家得救的決定是顯而易見,可以理解的。而若獄卒(顧監)是希臘人,因為希臘人相對開放,所以希臘的婦女有可能也可以有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的能力。譬如賣紫布的呂底亞。那麼縱使獄卒(顧監)做了一個信奉耶穌的決定,面對家裡,還是有可能不一定那麼順利的可以全家一起。而若獄卒(顧監)是羅馬人,有可能因為羅馬的文化又比希臘文化更為自由。離婚對普遍的婚姻,是很常見的。獄卒(顧監)想要全家改變信仰,更不盡然是容易的事情。
當地的信仰風俗
事實上,我們再來看看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信仰好了。這個時候的羅馬帝國,相信眾神皆能成為國家的祝福。整個帝國諸神林立,基本上羅馬帝國的宗教政策是寬容開放的,或者也可以說是實用主義的宗教觀,在國家底下可以容許各種宗教相容並存。因為他們希望能藉由各個執行祭司職務的人所舉行的各種祭祀儀式,祈求服事這些神明,而帶來國境的平安與豐富。而在當時基督徒群體很容易被當成眼中釘。事實上,若當時的社會如果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甚麼事情都沒發生,我想基督徒應該也不會受到逼迫的。只是正因為基督徒不敬拜其他神明,拒絕參加相關的祭祀活動,使得當發生大的災難事件,如火山爆發,大瘟疫,讓許多人死光,則大家在找原因的時候,就會歸罪這群不與人一起敬拜神明的人,因為他們的不合作而造成這些神明懲罰的。
須面對的困境
若是如此,我們可以想見,不論這個獄卒(顧監)是哪個種族的人,他要做一個信仰的決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樣的決定,影響著他未來的生活際遇,也可能附上他不可知的代價。本來只是因為害怕保羅脫逃而驚慌失措的他,反倒因為保羅的信心,願意追隨基督。那是很不可思議的。而這樣的不可思議,面對的,又是整個家族的轉變。若不是這個家族本來便一意同心,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轉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老基督徒全家得救的故事
其實,說到全家得救的例子,不只是聖經有,就在我們身旁,也有許多這樣子的例子。
劉敬成長老
早年一直追隨在謝緯醫師身邊當助手的劉敬成長老,常行醫於北門嶼、二林、埔裡、南投間,而學得一手好醫術。只可惜因為總總原因,沒能取得「醫師」的執照,所以在松柏坑開業期間,靠的是丈人的執照。在八七水災(民國四七年)後那幾年,台灣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劉長老每天看診超過三百人是常有的事。就在那段日子奠定了劉家的經濟基礎,然而「無照」之羞辱就是無法在村民的肯定下被摭蓋。有時會有人告發,長老娘說:那段日子在家庭禮拜中,他們天天只為這羞辱禱告,也為他們的孩子禱告,他們不求孩子有多麼大的成就,但求孩子們長大後有正當的職業、合法的執照。或許是如此,激勵了劉家孩子們學醫的志氣,同心為父洗刷羞辱。他們育有四女二男,二個男的都是醫生。四個女兒其中有一個醫生、三個是藥劑師,四個女婿其中三個是醫生。內外孫十幾個,有好幾個也是當醫師。
有人問他們是如何教導兒孫的,劉長老和長老娘總是回答說:他們也沒讀什麼書,實在不懂如何管教孩子,這是他們的軟弱,所以只好把兒孫們帶到上帝的面前,讓上帝親自祝福他們。長老娘母親本是未信者東勢厝人,嫁入信基督的潘家後,天天起造「家庭祭壇」不曾一日稍歇。長老娘在耳濡目染下傳承此一信德,每天早晨在床上或晚上在「家庭祭壇」上把全家族人列名於上帝前,為他們的健康、功課、當兵、就職、婚姻、信仰祈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如此。
當孩子還小時,每晚劉長老忙完,孩子們功課作完,就是劉家作「家庭禮拜」的時間,沒有人會拒絕。長老娘說:孩子只要會講話,他就開始教他們主禱文禱告。他們沒有受神學教育,無法講述很深奧的道理,他們的「家庭禮拜」很簡單,就是念一段聖經、唱首詩歌、再把個人的欠缺提出來,大家就輪流禱告吧!至於如何找家庭禮拜每日的主題,因早年沒有教材可參考,就依主理者挑自己喜歡的經文。後來我們採用每日靈糧的課程,現在則是用每日讀經表。劉長老說:敬拜上帝,心最重要,道理再怎麼會講,無心亦無路用。
長老娘則認為天天做「家庭禮拜」才能確保孩子能在安全中長大,透過「家庭禮拜」讓孩子吟詩、練琴、學白話字看聖經認識上帝。自小就把信仰紮根在他們心靈上,唯有如此當他們長大出外讀書、就職、結婚,父母才不會操心,因為他們自己會找上帝來依靠。
郭川七長老
郭長老的兄弟姊妹,本來有四男兩女。哥哥有一年不幸被水淹死,不久兩個弟弟也相繼生病。家裏四處求神問卜,希望能有轉機,但是最後兩個弟弟也相繼過世。直到郭長老病倒,郭長老父親已經對所有的神明失望。後來想到有人說「信耶穌有平安」,他才轉而去教會。而郭長老的身體也慢慢恢復,直到痊癒。這真是全家人非常高興的一個恩典。之後,郭長老的父親又經歷了宋博士在台南的佈道會,更是靈性長進,改掉壞習慣,為主作見證。郭長老在這樣的經歷中,更堅持將信仰傳承。育有三男三女,內外孫家曾孫也有二十人之多。一切的豐富美好,都因為全家在主的愛中豐富的恩典。
高進元牧師
高牧師幼童時十分聰明,在百般困難中求其父母讓其讀書,畢業後進入師範講習班。在新竹讀書期間,有機會與朋友進到教會,因為看見「宇宙主宰」四個大字,乃深受吸引而大力追求。畢業後教書五年,有機會到日本神學院進修,於一九二七年回台灣開始傳道的生涯。這段時間,高牧師的媽媽
並不信主。一日高牧師的媽媽身體長瘤,誓言若能得著醫治,便願意相信這個上帝。高牧師便傾力為其禱告,因其信心,高牧師的媽媽身體康復,母親遂帶著太太一起信主,也讓家族從此以此信仰成為唯一的倚靠。高牧師娘初期對信仰認識並不深,得以習得羅馬字,自己閱讀聖經。從這樣的學習中得以得到生活支持的力量。雖然高牧師因為盡心傳福音,疏於照顧身體,使得年紀輕輕就中風,甚至過世。但是後代子孫,因為傳承了這樣的信仰。子孫中多人擔任傳道人,現在代代子孫也有近百人之多。
甚麼是一家人
以上許多的信仰見證,我相信都是十分鼓勵人的。甚至我也常常聽到有兄姊表達「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安慰與力量。只是,你和你一家中的「一家」。我們是否真的明白這「一家」的意思呢?不知道兄姊有沒有發現,除了保羅所面對的獄卒(顧監),我們知道的資訊實在太少。若是從這些近代可見的信仰前輩來看,這裡的一家,是真實緊密相連的家人,他們彼此的心意相連,彼此關照,彼此提醒,而讓信仰成為他們與世世代代最大的資產。這樣的應許才切切的被實現。
上下認識
是否我們可以從這些見證看見,這些信仰前輩,他們一家的關係是如何的緊密呢?一代又一代,除了信仰長輩認識上帝的故事被流傳,信仰長輩對上帝的堅持,也在家庭互動的時間中,被一代又一代的傳了下去。
彼此關心
這樣的家庭,大家關心彼此的需要,大家也分享著彼此的欠缺。我們不是陌生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可以一起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單獨的一個人。
隨時支援
這樣的一家人。會在家人跌倒的時候,隨時成為扶持的力量。在家人軟弱的時候,成為代禱的後盾。就像是我在教會的禱告網請大家為我身體代禱,之後除了許多人的禱告,也有更多人的關心與照顧。
用愛包容
而家,更是個明白我們會有欠缺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家人,願意包容我們的不完美。
價值傳承
既然大家都在一起,家,也是個把生命與價值一代又一代傳承的地方。
一起成長
不論我們幾歲,當我們真實的緊密相連。我們便能一起成長,一起面對不可能的挑戰。因為是連在一起的一家人。我們便有超過一個人的力量。剛剛我提到高牧師的後代子孫,就是成為一股大力量。許多在台南的人都知道,現在的台南聖教會,是一個很大的教會,主任牧師就是高牧師的孫子。其他在各地當宣教師、牧師、傳道的孩子們。這麼大的力量,不是一個人能做的。但是當一家人一起承接上帝的應許,那個成長與力量,是不可計量的。

現在家庭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相信了這個信仰,卻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中,與自己的家人,成為彼此的好家人。期待從上帝來的應許,能夠憑空發生,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裡的信,是自己生命的改變。你和你一家,是指真實緊密相連的家人,都必得救。不過,現在的家庭,常常都有一個現象。
忙碌與疏離
父母忙著工作,孩子忙著打電動,讀書,補習。整個家庭成員,每個人都忙碌異常。常常看著年輕人,手機拿著就放不下來,甚至還有人,一支手機不夠,兩支手機,三隻手機。事業做得可能都比成人還大。整個家庭,一個禮拜下來,大家彼此講的話,除了一般的問候,認真地聽與說,可能還不到十句話。
單位漸小
另外,家庭的成員,也逐漸的變少,家庭的單位也變小了。以前可能還包含著爺爺、奶奶、父親、母親與孩子三代同堂。現在普遍的現象是核心小家庭。爸爸媽媽與孩子,與家裡的長輩是分開住的。這樣的型態,對於家庭或家族,本身並不必然是不好的組成。可是,因為少了定時的家庭聚會。使得長輩與年輕的一輩,可能久久才能見一次面,或者,就真的是過年與中秋才能一起見面聊聊天。
功能導向
其實,家庭真的越來越功能導向。孩子可能從出生就是坐月子中心照顧。接著保母,然後幼兒園與學校。再大一點由補習班與才藝班幫忙照顧孩子。父母因此有足夠的時間,拚事業與作個人的事情。大家都很忙。大家也都各盡其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過一起成長,一起分享,一起面對人生這樣的機會,真的少之又少。
失去教育功能
也因為如此,家庭不再是教育成長的地方。家庭的確是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但是家庭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因為長輩沒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正在打拼的青壯年,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孩子也沒有時間分享自己的成長,教育成為學校的事情。許多時候,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學習些甚麼,一晃眼,他好像知道了很多事情,但是關於我們代代流傳的智慧,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少了。我常常跟主日學老師分享,我們都知道宗教教育最好的施教場所是家庭,但是當家庭已經忙碌到沒有時間進行宗教教育,我希望老師們能承擔起這個責任。主日學老師永遠都無法取代父母親與家族長輩。一個孩子看世界的眼光,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家庭。但是當宗教教育在家庭中越來越少,主日學老師就必須更清楚的帶出信仰價值,讓孩子的生命不至於失去信仰。
愛自己的家
看見這樣的實況。我們是否需要重新面對「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這句話呢?會不會我們自己得救了,我們的長輩,我們的孩子,卻失去了這個認識上帝的機會。如果我們與我們的家人沒有關係的連結,我們真的很難期待,我們認識的上帝,會透過甚麼奇妙的連結,祝福到我們的家人。
關係重建
或許,從今天起,我們需要看見自己與家人是需要重新建立關係的。我們雖然忙,不過不能沒有時間在一起。我之前有分享,周六中午是我與家人一起用餐分享的時間。每月的第一周是我與兒子,第二周是我與女兒,第三周是我與太太,第四周是全家一起。不過這半年,週六總有許多活動,讓我們常常無法一起用餐。事實上暑假的許多活動,使得我沒有甚麼時間陪著他們。直到暑假的最後一個禮拜,彩鳳認真地提醒我,最後一個禮拜了,總要帶孩子出去走走。我才驚覺,暑假過完了。趕快好好帶著孩子到淡水、三峽、宜蘭四處走走。
時間的付出
的確,陪伴需要時間。我們有太多事情需要完成。也因為如此,我們總以為與家人的互動,總還有時間,可以慢一點。印象中,曾經聽過某個藝人說,有一天他提早拍完戲,想去學校接孩子,讓孩子在放學的時候驚喜一下。卻沒想到等著半天,沒看見孩子走出校門,本來是緊張得要死,後來問了太太,才知道,孩子早就從小學畢業了。
而對於長輩的陪伴,也是如此。我知道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與功課。不過,當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們卻一直沒有時間陪著長輩說說話。忽然沒有機會說話的日子到來,我們只是惋惜也無法彌補甚麼。
信仰與家庭價值的傳承
畢竟,有時間聆聽長輩的分享,有機會把自己的生命經歷告訴子女,藉著一代又一代的連接與傳承,基督信仰才有可能真實的發生。不論是信仰還是特殊的生命經歷,當我們沒有時間說,我們就沒有機會知道。當我們或我們的下一代沒有機會知道,他們就容易失去對自己身分的理解與認同。有人說,現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為什麼對於這片土地沒有認同感?我想,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說,他們也不知道,這片土地,跟我們的生命有甚麼樣溫度的交流。沒有傳承,就只有斷了根。我在少年主日學的課程中,除了用一年多的時間,讓孩子明白,基督徒的前輩是怎麼經歷信仰的更迭。最後我也希望孩子能認識和平教會的信仰傳統,甚至自己家庭的信仰脈絡。因為信仰只有與真實的生命連結,才有溫度,也才能代代流傳下去。我們前面提到的劉長老,他們每天的家庭禮拜,正是這樣強而有力的作為。不只是因為禮拜帶來上帝的祝福,也因為用了時間,做了傳承,信仰才能代代流傳。
成為彼此的祝福
我想「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當我們的生命經歷上帝恩典的救贖。透過我們與家人緊密結合的關係,若真有不信主的家人,怎能不得救呢?
愛上帝的教會
事實上和平大家庭,也是我們實踐家這個概念很重要的地方。每次教會有人受洗,我就十分開心的又有人進入到和平這個大家庭。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便彼此看顧,彼此成為祝福。不過也可能是教會的人實在太多了,許多時候,每個人都只顧忙著自己的事情,卻實在沒有時間關顧其他兄姊,我覺得,這真的很可惜。
幼小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教會中幼小的孩子,平常都在BM活動。他們的父母親也常常因為要照顧他們,實在沒有辦法參與禮拜。去年開始,我們努力召集這些父母一起分享,一起禱告。慢慢地現在大家有更多自發性的活動,不論是出去玩,一起讀書,一起禱告。都成為一群很棒彼此扶持的兄姊。前陣子提到,希望父母活動的時候,有人願意出來幫忙看孩子,就我知道,有許多兄姊願意回應這樣的邀請。這真的是一個家,才有的溫暖。
就學孩子
接著幼主或兒主的孩子,這群人在B2活動。幼主平均出席的孩子有接近二十幾個,兒主也有快三十個孩子。這群孩子,有一陣子出席的情況不是很穩定,甚至遲到早退。不知道我們是否願意關心這時期孩子的父母親。我想有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許多時候,全家出門,就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再加上孩子不定時的狀況,是不是我們也應該花點時間,來關心他們呢?暑假青田營結束,有幾個孩子來到我們當中,在和平大家庭中,我們又是不是有機會來關心他們呢?
人生追尋青少年期
出席不穩定,少契與少主慢慢形成兩個團體。

信仰扎根,實踐青年期
和平長大的青年與中南部來到當中的孩子。暑假的活動,現在的狀況。週六一起用餐。
徬徨社會新鮮人期
沒有團契,開始團契。也在其中一起分享與代禱。(鼓勵更多人參予)
三明治時期
生了小孩,父母也漸漸需要照顧。工作壓力大,無法穩定參與教會活動。卻在靈性上更顯得枯乾與需要,我們怎麼回應他們呢?
生命意義重建期
退休了,有一點時間,這群人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好好休息與充電。但是接下來人生的路還很長,是該全心在教會的服事中,還是開創新的人生方向呢?
成熟期
甚麼都有,也認真在自己手上的事。可能有些時間,也擁有一定的資源。禱告會,查經班等等活動,有機會都能見到。在教會的大家庭中,又能扮演甚麼角色?
衰老期
年紀越大,活動越不靈活,身體狀況也越多。年輕人實在沒有時間在身旁陪著。我們又怎麼來回應這些長輩的需要。
用餐,新朋友的進入
教會用餐,一直是一個很好的交誼場所。不過備餐同工的招募,卻也成為另一個兄姊的負擔。如果我們明白,這是一個大家庭,是否我們都願意在這個家中,一起用餐,一起收拾,一起面對每個生活常態中,必要的付出呢?
輔導與小組長的培訓
剛剛提到的小朋友到青年人甚至社青。需要的是更多人的陪伴與屬靈的影響。我們這個家裏面,是否有人願意回應這樣的呼召?
音樂人才的建立
有次愛光長老跟我分享,如果青年人有機會成立詩班,那真的是十分棒的一件事情。和平教會是一個充滿音樂的教會。我也覺得這樣的分享,實在是很棒的。不過事實上,孩子們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當音樂不只是音樂。這也充滿陪伴與藝術
專業人才的建立
教會面對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回應,不論是長輩的老人事工。幼兒的托育或是照顧。還是花圃的維護,宣教的規劃。在各行各業有的許多專業,在和平這個大家庭中,也都需要。我們怎麼回應這個家對每個人的需要呢?
結論
上帝的家,正是上帝國的真實臨在。耶利米書有一段經文,我每次讀起來都非常感動,在耶利米書 31:33~34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 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如果我們的生命,能夠透過家庭,真實的傳承上帝的信實與慈愛。能夠明白上帝誡命的恩典。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叫人來信上帝了,因為大家都認識祂。我們真的不需要叫人來服侍主了,因為大家都好想要回應祂的愛。而當大家真實認識上帝,並用生命來傳承這樣的愛,這裡就是上帝國了。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你們都來看


講道內容
講題: 你們都來看
經文: 詩篇第46篇
主講: 蔡維倫牧師
時間: 二0一六年九月四日

前言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今年暑假大家一起讀詩篇,今天將和大家分享詩篇46篇的信息,同時也分享這段休假期間的學習。今天的題目是「你們都來看」,要問大家看見什麼?我小時候,有一天晚上,去住家附近的廣場,看見江湖郎中來賣膏藥,同時拿出一支竹竿上掛著一個網子,向大家說等下將要表演「空中抓鴿子」,令人好期待;我就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很晚很晚,母親都要我們回家睡覺時,都還沒有看到,卻也因此讓我一直記得這件事。現在我還真的懷疑,到底他最後結束前有沒有表演,如果沒有的話,那他最後要怎樣收場呢?會提到這個經驗,是想試問是否有人的信仰體認,也是如此,就像空中捉鴿子那樣,只聽到卻始終都沒有看到?如果你曾有過類似的心境,讓我們一起來看這篇詩篇,因為這可不是一般人所體驗的信仰。
     在第一段1-3節裡,詩人在面對大自然危險中,宣告信靠來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一開始描述地震,「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顫抖,我們也不害怕」,群山崩塌入海洋的深處,對古代近東的宗教觀念來說,大海象徵波挑洶湧的混亂和邪惡,而大山剛好相反,代表穩固,是神所居住的處所,這裡所發生的,正是形容最壞的情境,連穩固的山也塌陷入海洋的深處。這樣的畫面或聲響,會讓人聯想到災難片中的情景,就是常在電影中出現的總監控室,有許多的影像螢幕和人員,但他們在面對大災難前,只能看著災難現場的危難,卻束手無策。而這是你目前生活中的情景嗎?
    在牧師的牧會經驗中,曾有好幾次接到焦急父母的電話,面對青少年階段的風暴,家長有許多擔憂和無法控制,彷彿是自然中的大風大浪,原本生命穩固的狀況崩塌了。父母親說,我小孩以前不會這樣的,難道我只能看著,卻無能為力嗎?在我帶領他禱告,還可聽見電話那頭的哭泣,邊說著「我會好好加油的,但有時真的不知這油該怎麼加」。在第3節詩人要詩班女高音唱出第一節的副歌「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這時我們內心可能會問,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該怎樣才能經歷得到呢?
    詩歌的第二段(4-7節)從天然的災害轉換到國與國之間的戰亂,在面對危險爭戰中,安全來自神的同在。在列國紛擾中的情境,有聖經學者將這詩篇背景連結在列王記下18-19章,同時也是以賽亞書36-37章中所記載的,發生在西元前702年希西家王時代,亞述帝國進攻猶大耶路撒冷的戰役。第5節的天一亮,古代的打戰常常是從天亮開始進行,那是有把握進攻敵人的時刻,因為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戰鬥。詩篇130:6寫道「我的心等候主,勝過守夜的等候天亮,勝過守夜的等候天亮」,表達對上帝拯救極深的盼望。但就在那一天,當天一亮的時候,上帝出手了,亞述帝國進攻耶路撒冷的軍隊,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只剩屍體遍野。因此,詩人要詩班女高音唱出,第二節唱的副歌「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第三段(8-11節)詩人是如此的確信,召喚人來看,你們來看喔,來看神的作為,祂使地荒涼,止息戰亂,讓戰爭的刀槍都毀壞,這景象好像不那麼美好,卻是為了好的原因。上帝親自出手,拯救祂的百姓免於戰亂,讓這一切都止息,這是神的作為。但究竟要如何能看見神的大能作為呢?詩人在第10節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也有其他的聖經譯本翻為「你們要住手」,留心看上帝的作為,當我們讀到這的時候,會不會心中也有疑問,難道我們人都不用做什麼了嗎?
   住手,是不把責任都擔在自己身上。我們在危難的時候,都會習慣看到很多、     甚至聽到很多,但往往就是沒有往上仰望。從詩人的經驗中,知道我們往往太容易依靠自己,太容易忙碌,以至於沒有休息,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休息。而沒有靜下來,就看不到神要我們看的。牧師讓大家看一張有趣的照片,這張照片的場景是週間早上7:50在台北橋下機車騎士們,在等待紅燈變綠燈時的照片。這樣的景象曾被日本的電視台稱為「機車瀑布」,還特別來台灣採訪。如果你在那車陣當中,只能看見紅綠燈標誌的倒數計時,右手加油,好像賽車起跑點,在那一片混亂吵雜中,實在很難不受影響,或去專心看見其他的。有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也好像那樣,隨時處在準備加油上路,隨時預備著下一個綠燈的亮起,當時真的很難再看到其他。詩人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這也讓我們想起舊約中一位先知以利亞,他曾為主作工,在迦密山上大戰450位巴力先知,大獲全勝。但突然失去信心,在王后一句威脅的話中匆匆逃跑。在羅騰樹下求死,上帝讓他在安靜中休息,差使者帶來水和食物使他恢復體力,隨後走了四十天,到何烈山上的洞裡躲起來,上帝在大風地震和大火之後,有微小的聲音向他說話,在那時候,先知以利亞重新領受呼召,繼續向前。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你們要休息,服侍工作有時,安靜也有時,在人的休息,我們才能看見神的作為。你們來看,基督徒都需要一個畫面,一個敘事來成為我們的幫助,特別是在大風大浪風暴中,靜下來,要知道我是神。
    在第4節提到有一條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對耶路撒冷城來說,城在山頂並沒有河經過,有學者認為這是詩人另外的領受,聯想到伊甸園四處的河流,或是先知以西結提到聖殿中流出的水成為江河,記載在以西結書47章,先知看見一個異象,水由殿中湧出,越向外流越來越大,或是啟示錄22:1-2記載,在新耶路撒冷城的城內有一道生命水,象徵神的同在和生命的供給,源源不絕。這些經文所表達的,不僅像詩篇第一篇所表達的,有一棵栽在溪水邊的樹,更擴大到整個城市,建造在河邊發展,神的聖城成為一個大家可以依靠安居樂業的地方。
    詩篇中表達出對上帝的堅固保守,在教會歷史中,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的馬丁路德,也曾從本篇詩篇中得到靈感,以此寫出「上帝是我堅固堡壘」的詩歌,我們可以想像,當管風琴彈出這樣這樣的旋律,唱出那堅定的歌詞時,那堅固堡壘就成為他仰望的象徵。在宗教改革的那時代中,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們,加入唱這首詩歌的行列,唱起這首歌的副歌「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力量,是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前兩個禮拜,牧師前往美國參加一個牧者退修會,那是我牧會生活以來,難得可以停下來,有一段沒有無線網路、不用看著教會行事曆和待辦事項,在大自然中安靜親近神的時間。在那幾天中,常在天剛亮時在平靜湖面旁的坐椅上安靜,並在牧師們的小組中彼此代求,也曾在參訪一個聖公會教堂的醫治聚會中,單單來到神面前交託,禱告,恭守聖餐,欣然接受別人的服侍。有天早上我在晨更中讀到撒下10:12的經文「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做大丈夫,願耶和華憑他的意旨而行」,這是領受神給我的勉勵。還有一晚到接待我們的美國會友家,讓我們體會美國人的家庭,很難想像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和陌生人有如此深的連結。隔天回到營地,聽見有人找我,是一對畢德生牧師夫婦,他們是另一戶接待家庭,聽聞有從和平教會來的牧師,特地來訪,他們還帶著一個由我們和平教會青年團契,在1965年他們要回美國前送的牌匾,特地和他們拍合照,也帶回他們的請安問候。回來前一天,清晨一早在安靜中,將湖邊景致在走過一次,突然有那種畢業生離校前校園巡禮的感覺,以後可能沒有機會再來,但這裡所學的一切,就要像畢業那樣帶走了。那天是禮拜天,隨後參加主日禮拜,禮拜最後的回應詩是「請差遣我」,那是12年前當我要從美國神學院回台灣時,當時最喜愛的詩歌,也是後來從台灣神學院畢業前差派禮拜所唱的差遣詩。在那在天的早上,我好像重新被差派要準備回台灣,回去成為大丈夫。當我在唱歌時,我好像聽見自己也加入,唱起詩人所寫的副歌「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力量,是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在忙碌、周圍環境急速變化當中,忙碌真的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要是能夠安靜下來,休息思想的時間,真是恩典。我們實在需要安靜下來,經由一些畫面,一些連結,看見神的同在和作為。不僅看見自己正在作的有何等的意義,更留心要去看見上帝在我們當中繼續作新事,因為祂是又真又活的神,與我們同在又同行的神。前幾天晚上參加長輩家庭追思會,那是親人突然去世的家人,正面對極大的難過和痛苦。博文牧師帶領,一位一位流淚中分享,面紙盒也在當中輪流傳遞著,但隨著每位家人的分享,那些點點滴滴的懷念和經歷,好像拼圖逐漸拼湊起一種看見,在苦難中浮現出的是神的帶領、保守,並數算上帝恩典的記號。聚會最後,當大家手牽手一起禱告,我突然有一種感動,原來我正站在一個聖潔的地方,正處在一個神聖的時刻,一群人共同看見神的作為,是神親自安慰了我們,在那時候,我彷彿又再一次聽見唱起這副歌「耶和華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當我們放手,安靜時才發現,原來神早已同在,不只在遙遠的地方可體會,也在我們現在的身邊。只要我們停下來留心看,就將經歷這樣的同在和見證。
    九月開始,對學生而言是新學期的開始,對我們其他已經畢業的人來說,今年2016年也只剩最後的三分之一。今天詩篇的作者詩人,向我們提出邀請,要我們都來看,在忙碌中停下來休息,才能看見神的同在和作為。以下有幾項默想和行動,是我們在這禮拜可以繼續思想和回應的。
1.請為自己禱告,你今年生活的主題和重點是什麼?如何每天生活中的安靜休息,以便能看見上帝的作為?
2.邀請你我一起參加本週五晚上七點半的季禱告會,看見神在各樣外展事工中的帶領和保守,為此感恩。
3.教會是什麼?一個象徵神同在的堅固堡壘,或是一個流出平安喜樂的活水泉源?  
請為教會教牧團隊、長執同工禱告,能在安靜中尋求,尋求神對和平教會現階段的美好心意。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 (四十六):新聖城 (New Jerusalem)



講道內容
講題:啟示錄系列 (四十六):新聖城 (New Jerusalem)
經文:啟示錄21:9-27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I. 引言:新耶路撒冷 (New Jerusalem)
弟兄姐妹,早安!今天我們要來看啟示錄廿一章的後半段,就新耶路撒冷,或叫新聖城。我們先看一段相關的短片。
And there came unto me one of the seven angles
七位天使中,有一位進前來。
Which had the seven vials full of the seven last  plagues
就是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天使。
And talked with me, saying,“Come hither; I will show thee the bride, the Lamb’s wife.”
對我說:你到這裡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
And he carried me away in the spirit to a great high mountain,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
And showed me that great city
給我看一座大城。
the Holy Jeruslem
就是聖城耶路撒冷
descending out of Heaven from God,
這聖城由神那裡、從天而降。
having the glorgy of God
城中有神的榮耀
And her light was like unto a stone most precious
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
even like a jasper stone, clear as crystal.
好像碧玉、明如水晶。
It had a wall great and high, and had twelve gates,
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
and at the gates twelve gngels;
門上有十二位天使
and names were written thereon,
門上又寫著名字。
which are the names of the twelve tribes of the children of Israel:
這些名字就是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on the east three gates, on the north three gates, on the south three gates, on the west three gates,
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
And the wall of the city had twelve foundations,
城牆有十二根基,
And in them, the names of the twelve apostles of the Lamb.
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
And he that talked with me had a golden reed to measure the city,
對我說話的,拿著金葦子當尺,要量那城。
and the gates thereof and the walls thereof.
和城門城牆。
And the city lieth foursquare,
城是四方的。
and the length is as great as the breadth;
長寬一樣。
and he measured the city with the reed;
天使用葦子量那城
twelve thousand furlongs;
共有四千里
The length and the breadth and the height of it are equal
長、寬、高都是一樣
And he measured the wall thereof:
又量了城牆
a hundred and forty and four cubits,
共有一百四十四肘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a man,
按著人的尺寸,
that is, of the angel
就是天使的尺寸。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wall of it was jasper;
牆是碧玉造的。
and the city was pure gold, like unto clear glass,
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
An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wall of the city
城牆的根基
were garnished with all manner of precious stones;
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
The first foundations was jasper, the second sapphire,
第一樣基是碧玉 ;第二是藍寶石;
the third chalcedony, the fourth emerald,
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
the fifth sardonyx, the sixth sardius,
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
the seventh chrysolite, the eighth beryl,
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
the ninth topaz, the tenth chrysoprase,
第九是紅璧璽;第十是翡翠;
the eleventh jacinth, and the twelfth amethyst.
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
And the twelve gates were twelve pearls;
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
Every separate gates was of one pearl,
每門是一顆珍珠
And the street of the city was pure gold
城內的街道是精金,
As it were, transparent glass,
好像透明的玻璃
And I saw no temple therein
我未見城內有殿,
For the Lord God Almighty
因主神-全能者,
And the Lamb are the temple of it.
和羔羊為城的殿。
And the city had no need of the sun,
那埃內又不用日光照,
neither of the moon to shine in it;
也不需月光照,
for the glory of God gave it light,
因有神的榮耀光照,
and the Lamb is the light thereof.
又有羔羊為城的燈。
and the nations of them wihich saved
得救的列國
shall walk in the lighe of it,
在城的光裡行走,
and the kings of the earth
地上的君王,
bring their glory and honor into it.
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
and the gates of it shall not be shut at all by day,
城門白晝總不關閉。
for there shall be no night there,
在那裡原沒有黑夜。
and they shall bring the glory and honor
人必將榮耀與尊貴
of the nations into it.
來自列國的歸與那城
And there shall in no wise enter into it
總不得進那城
Anything that defileth
凡不潔淨的。
Neither whatsoever worketh abomination
並那行可憎的
Or maketh a lie,
與虛謊之事
But they which are written in the Lamb’s Book of Life.
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
II. 新耶路撒冷的外觀 (Exterior of New Jerusalem)
在這段描述中,雖然先說聖城新耶路撒冷,但是從隨後提到的羔羊的新婦,可知,它是用聖城新耶路撒冷這個圖像,來描述將來要與羔羊合一的教會、神的選民。那麼這個是什麼特點呢?現在,我們先從聖城的外觀,來認識將來可以在永恆裡,與羔羊完全合一的這群人的特點。
1. 末災天使帶領約翰
在此是最後災害的七個天使之一位天使來帶約翰。「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啟21:9)同樣的情形在啟示錄十七章也出現過。「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啟17:1)當時看的是大淫婦,此時看的是新婦。這是一個刻意的對比,用巴比倫城-大淫婦,對比耶路撒冷城-羔羊的新婦。
2. 羔羊新婦是新聖城
接著,天使指這聖城為羔羊的新婦,「『你到這裏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啟21:9-10)以聖城來預表,這點在廿一章第2節已清楚表明出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 (啟21:2)
3. 高山看聖城從天降
隨後,他被帶到很高的山,去看聖城從天上降下來。「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啟21:10)之前我們都認為,是我們到天上的天城,但經文卻說,是城從天上下來。所以不是我們升天,而是預備好的聖城下來。由於城很大很高,所以他需要帶到很高的山上,才能看見全貌。耶穌基督曾帶他的三個學生上山,讓他們看見他榮耀的樣子,「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可9:2-4)所以,高山預表著,你將看見神的榮耀。
4. 碧玉城牆顯神榮耀
這城是用碧玉做的,而且是透明的。碧玉,就我們所知,並非寶石中最寶貴、漂亮的。並且,若是去寶石店買碧玉,也不會是透明的,通常還有雜質。因此我們不知道這個字在當時,與現在所指的是否是相同的東西?或者,只是名字一樣,代表的東西並不相同!經文說到,神的榮耀及神的光輝,是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它是透明的,好像水晶一樣。「城中有上帝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是碧玉造的。」(啟21:11、18)又說坐寶座的,好像碧玉,「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啟4:3)所以碧玉描寫的是所有寶石當中最高級的,所以這個聖城反映出神的榮耀,因為他用碧玉描述神,也描述這個新耶路撒冷。
5. 十二城門支派名字
城門上有十二個支派的名字。「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啟21:12-13)這就代表著舊約也包括在教會裡面,所以特別提出這門是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在以西結書中也提到,將來的聖城中十二個支派,以及他們在哪面門。「城的各門要按以色列支派的名字。北面有三門,流便門,猶大門,利未門;東面有三門,約瑟門,便雅憫門,但門;南面有三門,西緬門,以薩迦門,西布倫門;西面有三門,迦得門,亞設門,拿弗他利門。」(結48:31-34)這描述有點像他們出埃及時,走曠野的隊伍,就是繞著聖所,十二個支派是有各自的位置的。
6. 十二根基使徒名字
接著提到根基,卻是十二使徒的名字。所以城門是舊約,根基卻是新約。「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14)所以,我們說我們的教會是建立在使徒這個根基。「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所以,整個教會的根基,就是十二個使徒他們所傳的福音。可是進到這個福音的開門者,卻不是十二個使徒,而是十二個支派。所以,一個用門代表,一個用根基代表。將這個將來與羔羊合一的教會描述出來。
7. 天使用金葦子量城
講完根基,他用金做的葦子來量這個城的長、寬、高。還有城門、城牆……等等。「對我說話的,拿著金葦子當尺,要量那城和城門城牆。」(啟21:15)在啟示錄十一章,天使是叫約翰用普通的葦子量,「有一根葦子賜給我,當作量度的杖;且有話說:『起來!將上帝的殿和祭壇,並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啟11:12-13)那時量的,只有殿、祭壇、還有人,殿外、院子還不量,因為還不在神的標準裡,那裡是外邦人要踐踏的地方。但從十一章到廿一章的時候,情況有所進展了,因為整座城都成為聖城了。
8. 立方體城各四千里
有人將所描述的尺寸畫出來,與現在的美國比比看,「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啟21:16)差不多是美國的 60%。所以,是一個很大的、立方體的城。計算的人認為,應該能住得下全世界的基督徒。此說將這段描寫當作真有一座這樣的城。但也有人認為,這城只是一個象徵,象徵的是羔羊的新婦,所以重點不在地方或建築物。因此關於這段經文,在聖經學者就有兩派不一樣的看法。
當我們翻譯時,會把它換算成現在的度量-四千里,但這樣就失去它原本度量用的數字,所想要表達的意義。原文的意思是一萬兩千競技場,具有特別的意義(容後述)。因此有些學者主張,在翻譯時照字面直譯較好,如此才能保存當初用字的意義。例如:144肘,也是古代丈量的方法。這個肘就是古代的量法,是手肘到指尖這個長度。
像這樣立方體的建築物,只在列王記上出現,「內殿長二十肘,寬二十肘,高二十肘,牆面都貼上精金;又用香柏木做壇,包上精金。」(王上6:20)在此是指至聖所,全部都是二十肘。從至聖所,到啟示錄的聖城,又是一個進展、擴大的意涵。
9. 城牆一百四十四肘
城牆有一百四十四肘,「又量了城牆,按著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啟21:17)這裡非常令人不解,四千里高度的城,卻只有一百四十四肘的牆,那是非常微不足道,無法構成牆的。有學者指出經文並沒有說這是牆的高度,只說牆量起來是一百四十四肘。因此提出,這其實是牆的厚度,而牆的高度是與城的高度一樣。單位「肘」,是指從手的第三指的指尖到手肘,約18吋。所以,一百四十四肘約是216呎,那是很厚的。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城牆是厚216呎的。所以,在此有兩種解釋。可是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象徵,所以不會計較哪一個才對。關於一百四十四,在啟示錄十四章也提到,「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啟14:1)羔羊站在錫安山的有十四萬四千人,在那裡呈現的是人的數目。
III. 新耶路撒冷的內容 (Interior of New Jerusalem)
1. 碧玉牆精金街明透
現在,我們來看聖城裡面。在此,又一次強調,這個牆是用碧玉做的,而且街道是黃金做的。「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啟21:18、21)因此有詩歌唱「黃金街、碧玉城」,就是來自這裡。經文顯示,不論是精金或是碧玉,都是透明的,換言之,我們所看見的榮耀,不是牆的榮耀,不是街道的榮耀,而是神的榮耀。因為這些材料都是透明,所以能把神的榮耀完全彰顯出來。而精金,我認為它意義,就如約伯記所說的,是經過試煉以後的信心。「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
2. 城牆根基十二寶石
接著是以十二塊寶石作為十二個根基,「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綠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紅璧璽;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啟21:19-20)在舊約大祭司胸前的胸牌,也有十二個寶石。「這胸牌要四方的……要在上面鑲寶石四行:第一行是紅寶石、紅璧璽、紅玉;第二行是綠寶石、藍寶石、金鋼石;第三行是紫瑪瑙、白瑪瑙、紫晶;第四行是水蒼玉、紅瑪瑙、碧玉。……這些寶石都要……刻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出28:16-21)詳細對照會發現,有九個一樣,有三個不一樣。這是因為從舊約到新約,名詞改了;還是真的有所不同?這點牧師也不清楚。不過,這個胸牌是掛在祭司的胸前,亦即神最寶貝的。換言之,福音就是十二個使徒所傳講的,正是神最寶貝的。
3. 城門是十二顆珍珠
這裡的城門是用珍珠做的,如果城牆真的有216呎厚,我想世上應該沒有一顆珍珠能做門。所以,這珍珠門應該是天上做的。再者,如果這只是一個象徵,那麼珍珠門是什麼意思?「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門是一顆珍珠。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啟21:21)城內其他的建材都是礦物或是貴金屬,只有珍珠不是。珍珠是生物所產生的東西,它因為有沙子跑到蚌裡面去,牠就開始分泌珍珠質把沙子包起來,最後就形成珍珠。所以它是經過苦難、受傷才形成的,而它是進聖城惟一的道路。十二道門都是珍珠,沒有一個例外。根基是十二種不同的寶石,進入聖城的門卻只有一種材料-珍珠。耶穌也曾說天國好像一個寶貴的珠子。「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5-46)因此在此,是藉由珍珠,這個惟一經過苦難才能產生的材料,來強調進入聖城之門的人,都是歷經患難得勝之人。
4. 神與羔羊是城的殿
神與羔羊是城的殿,所以在聖城裡找不到殿。「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21:22)因為不需要殿。在啟示錄十一章時還有殿。「當時,上帝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啟11:19)但是,從十一章而廿一章有很大的變化,聖殿已不需要了。
5. 神榮耀光照羔羊燈
神的榮耀光照,所以不需要太陽,不需要月亮。「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21:23)也不需要燈,因為羔羊就是燈。以賽亞六十章也提到同樣的事情。「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上帝要為你的榮耀。」(賽60:19)
6. 列國就光榮耀歸城
接著提到列國把光、榮耀,歸到那個城。「列國要在城的光裏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啟21:24,26)不管是國王、人民,所有世界的榮耀都歸到那個城。以賽亞書也說:「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因為大海豐盛的貨物必轉來歸你;列國的財寶也必來歸你。」(賽60:3,5)
7. 城門晝夜不關無夜
這城門白天不關,可是那裡沒有晚上,「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裏原沒有黑夜。」(啟21:25)換言之,這珍珠門是24小時不關門的。「你的城門必時常開放,晝夜不關;使人把列國的財物帶來歸你,並將他們的君王牽引而來。」(賽60:11)
8. 名記生命冊者才入
最後,只有名字記在生命冊的人才可以進去,如果沒有記在生命冊,就是不潔淨的、可憎的、虛謊的,就進不了那個城門。「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 才得進去。」(啟21:27)耶穌基督曾經提醒,不要因為作了很偉大的事情而高興,要因為名字記在天上而高興。「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10:20)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 大巴比倫城與新耶路撒冷的對比
首先,在此,大巴比倫城與新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我詳細將對比列出來。「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啟17:1)「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啟21:9)都是七個碗的天使中的一位帶他去,但是不知道是同一位,還是不同的天使?不過他們都是最後審判的天使。他們看見這世界被分成兩種。一種是屬於大巴比倫城的大淫婦,一種是屬於新耶路撒冷城耶穌的新婦。大淫婦,是到曠野去看;耶穌的新婦,則是到高山去看。淫婦,是什麼人都可以,亦即有很多分心的對象;新婦,則是忠貞不二,她的心是專一歸主。淫婦跟地上的君王都來一手;新婦則是只跟羔羊。淫婦身穿紫紅色衣服;新婦則身穿純白的衣服。淫婦代表污穢,新婦代表聖潔。淫婦高舉黃金做的杯子,新婦則是將黃金舖在所走的路上。
2. 十二始祖開恩門十二使徒定根基 (;林前3:11)
這個救恩之城,是由十二個始祖開始,所以他們代表門。而救恩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福音,因此由十二使徒來代表。「我聽見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啟7:4-10)「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
3. 新耶路撒冷城丈量尺寸屬靈意義
新耶路撒冷城的丈量亦具有一些屬靈意義。先前提到如果以四千里來表示,就無法看出意義。「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又量了城牆,按著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啟21:16-17)四千里的原意是指,12000 stadia(競技場)約1500哩。而這裡的12000是有特別意義的。十二代表完全,十也是代表完整,又有三次方。也就是12個完全乘上10的全部三次方,這代表這城是包括整個世界,亦即救恩是給予全世界的。如詩篇所說,全部都屬耶和華。「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而牆的厚度,12完全乘上12完全,就是144。這表示新約舊約全部的教會,都包括在這個將來的聖城裡面。
4. 碧玉是第一根基也是城牆與寶座
另外,這個城的根基最下面是碧玉,「牆是碧玉造的……城牆的……第一根基是碧玉。」(啟21:18-19)而最高的寶座也是碧玉,連最外面也是碧玉、城牆也是碧玉。因此,這碧玉代表著特殊的涵意,它是救恩的根基,也是救恩最後的目的,它還是救恩最外的範圍。「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啟4:2-3)所以,坐在寶座上,這城的最高點,是碧玉。最底的根基,也是碧玉,最外的城牆也是碧玉,所以,我們一切的恩典其實都是在於神。「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2) 神是根基、神是目標、神是整個救恩的範圍。我想碧玉就是這個涵意。
5. 十二城門東南西北是珍珠不關閉
接著珍珠門,東、南、西、北方都有,代表不論是從哪裡來的,都可以進到這裡面。「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門是一顆珍珠。…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裏原沒有黑夜。」(啟21:13,21,25)這代表神接納多元。並且,因為沒有晚上,所以它不關門,顯示出城裡面的人是自由的,而且不會有危險,不需要關門。而所有建材都是礦石或金屬,只有珍珠是受苦產生的。「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甚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彼前1:11)亦即,要進城需經過基督的苦,因為基督也是先受苦,才得榮耀。就如羅馬書所寫「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8:17)所以,有一句話說「No Cross No Crown」沒有十架沒有冠冕。我覺得珍珠代表這個意義。
6. 地上君王與列國將榮耀歸於那城
最後,地上君王與列國把榮耀歸給那城。「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城。…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啟21:24,26)曾有人問,將來在天上或是聖城裡,有沒有wifi、internet?有人說有,因為地上君王、列國的榮耀將來會歸到那裡。所以,神會把人類好好地運用神給他創造的能力所創造的東西,也接納到永恆裡面,不會完全燒掉。這是其中一個解釋。在芝加哥時,曾有位長老對牧師說:「我已經七老八老的,不用學什麼E-mail。」牧師說:「如果以後上帝用E-mail寫信給你,怎麼辦?」為此,長老開始學習使用internet。這只是一個想法,不是真理。到底永恆與我們的今世,人類這些高度文明有沒有關聯?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人就將這段經文這樣解釋:「人類的文明可能具有永恆的價值。」
不只是地上君王與列國把榮耀歸給那城,還有廿四位長老也把所有的榮耀歸給那位坐在寶座上的。「那廿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
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0-11)廿四個長老是表示舊約十二個、新約十二個。這也指出教會應該把所有榮耀歸到神的面前。在詩篇115篇說:「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詩115:1)所以,連得贖的人也歸到神那裡。「Soli Deo Gloria」,就是指「所有的榮耀都歸於神」。
V. 結論:今生我們成為神殿  永恆神成為我們殿
名字記羔羊生命冊  得享受新聖城福樂
今生我們若成為神的殿,那麼在永恆裡,神就成為我們殿。所以經文才會說我們不需要殿,因為神就是我們殿。只是現今,神希望我們是神的殿。「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裏頭嗎?」(林前3:16)因此我們現在若是讓聖靈住在我們裡面,在我們當中,聖靈就能將主的愛充滿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就會成為神的殿,並且把這個愛活出來。將來在永恆裡,神也就成為我們的殿,神將把我們包在祂榮耀的裡面。
並且,凡名字記在羔羊的生命冊上的都能進去。「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啟3:5)名字記在羔羊的冊上,是指得勝的、穿白衣的,在生命冊上名字不會被抹掉。所以,不只要得贖,還要過得勝的生活,名字才不會被抹掉。有些人以為「受洗了,就安心了。以為名字已記在羔羊的冊上了,自己已經拿到天國的入場券。」但是若再仔細看,就會發現它的意義不只有受洗。我們要得生、得勝,將來才會得榮,這三個是一套的。換言之,就是信靠耶穌得生、順服聖靈得勝、榮耀聖父得榮。名字記在羔羊冊上應該包含這三層的意義。所以,我們當求神保守我們,讓我們這一生,不僅是得救,還要順服聖靈,過得勝的生活,這樣,將來我們才能把這一切的榮耀歸到神的面前,一起建造聖城耶路撒冷。

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感謝祢,從舊約十二個支派的始祖開始,祢就施行救贖的恩典。直到耶穌基督到世上揀選了十二個使徒,把這個福音的根基建立下來。今天由於這個福音,我們眾弟兄姐妹有機會在和平教會,一起蒙造就、學習彼此相愛,我們多麼渴望我們每一個人將來在聖城裡面有份,同為羔羊新婦的一部分,求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