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 Suppor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19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分享的內容是彼此「勉勵」,勉勵就是要陪在他身旁,若他是新手上路,你就高聲鼓勵他;若他是跌倒挫敗,你就低聲安慰他。今天我們證道的主題是彼此「扶助」,扶助就是在他軟弱缺欠時,你貼在他身旁力挺支撐他,這比勉勵還辛苦,因為對方已經軟弱地無法站立了。

Ⅰ、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世紀記載,「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時只有亞當一個人,他代表全人類,所以聖經不是說「男人獨居不好」,而是「那人獨居不好」。上帝造人,使人有兩個需要,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而這似乎意味著人是有限的、軟弱的,事實上,這個幫助不是將男人和女人分開,而是將人與神分開:因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祂沒有孤單的可能,祂是全能的上帝,祂不會軟弱欠缺、需要被幫助,而人被造都需要被幫助,都有軟弱欠缺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扶助。

Ⅱ、扶助軟弱的意義

A. 扶助 avnte,comai(antechomai)

1. avnti,(anti)against 貼近
2. e;cw(echo)hold 支撐

B. 軟弱 avsqenh,j(asthenes)

1. a(a)negative particle 反面
2. sqeno,w(sthenoo)

strengthen 使有力量

那麼扶助軟弱的意思是什麼呢?今天的經文是帖撒羅尼迦第五章14節:「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容許我稍微分析一下「扶助軟弱」的希臘原文:扶助是avnte,comai (antechomai),軟弱是avsqenh,j(asthenes),這兩個字都由兩個字根所組成,avnte,comai(antechomai)的字根是avnti,(anti)和e;cw(echo),avnti,(anti)的英文是against(貼近身邊),e;cw(echo)的英文是hold(力挺支撐),所以扶助的意思是貼近身邊力挺支撐;avsqenh,j(asthenes)的兩個字根是a(a)和sqeno,w(sthenoo),a(a)的英文是negative particle(負面字首、否定助詞),sqeno,w(sthenoo)的英文是strengthen(使有力量),所以軟弱的意思是沒有力量。當一個人軟弱無力時,你貼近他的身邊支撐他,讓他不要倒下,這就是扶助的意思。

Ⅲ、誰須要扶助

1. 孤兒寡婦:資源欠缺

那麼誰需要扶助呢?第一種是孤兒寡婦,就是欠缺資源、在經濟上有困難的人,舊約詩篇說:「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詩146:9),「但我是困苦窮乏的;神啊,求祢速速到我這裡來!祢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啊,求祢不要耽延!」(詩70:5)這些有困苦的人都會向耶和華上帝呼求,祈求神的幫助。

2. 病重在榻:身體欠安

第二種是身體上的困難,所有生病的人都承認需要別人幫他一把,「他病重在榻,耶和華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給他鋪床」(詩41:3),「…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林前11:30)。

3. 受壓跌倒:靈性不夠

第三種是環境的壓力大,或是誘惑大,自己把持不住而跌倒,這種是屬於道德性的軟弱,自己意志不堅,無法堅持做人的原則。「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詩145:14),新約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

4. 良心過敏:信心不足

最後一個比較特別,是信心的軟弱。剛信主的人或許常有這方面的問題,保羅說:「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7-9),這種軟弱很特別,我稱作「良心過敏症」,保羅說:「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林前8:12),又說:「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

Ⅳ、真正的扶助

1. 認同體恤

不論是經濟的、身體的、道德的、信心的困難,你可以如何扶助?第一,體諒他在軟弱中內心的痛苦,認同、體恤他的軟弱,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9),耶穌基督自己降世為人,就是為了要體恤我們的軟弱,「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4:15)。

2. 領受恩典

當你能體諒他的困難時,你要記得,你之所以沒有軟弱,並不是比較優秀,而是你從上帝領受較多的恩典,你的多餘、強壯,是讓你還有力量支撐幫助他,否則你自己還沒有幫助人就先跌倒了。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神的恩與我同在,這不是徒然,而是要我們藉著祂賜的恩典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3. 父前屈膝

當你要幫助別人時,先讓對方知道,真正可以幫助他的是上帝,將他的心帶到上帝面前,這才是真正的幫助。保羅要幫助以弗所教會使其剛強,他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4-16),保羅在幫助他們前先為他們禱告,也為自己禱告,免得自己也掉入迷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14:38)。每一個人都會軟弱,記得要為對方禱告,也為自己禱告。

4. 靠主剛強

「你們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幫助他、讓他可以依靠主,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124:8),讓他不是依賴在你身上,而是全然倚靠上帝。

5. 幫補不足

幫助他,是幫助他的不足,但不要超過,到他可以站立的程度就好,「…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林後8:14),「我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給他魚吃,雖是補他的不足,但結果是增強他養成依賴(Enabling Dependency)你的力量,如果你給他魚竿、教他釣魚,那就是鼓勵他自主(Empowering Independency)。我們幫助人,要讓他依賴上帝,並且幫助他到足夠就好,給他答案不如教他方法,這樣才是真正對人的扶助。

Ⅴ、扶助的榜樣

講到扶助,我所想到在舊約有個很棒的榜樣是波阿斯。士師記當中,以色列人任意而行,道德行為敗壞,但在路得記卻好似留下一點曙光。路得家中,婆婆軟弱可憐,媳婦也是一個先生過世的外國人,她們無助地回到故鄉,波阿斯是怎麼來扶助路得呢?這裡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在扶助人時,態度上要注意的事:

1. 慈悲款待異族寡婦

第一,波阿斯用慈悲來款待這個異族的寡婦。她是雙重的軟弱,是寡婦又是外國人,如同現在的外籍新娘,像波阿斯這樣的本地財主,怎麼幫助她?他讓路得拾穗,不是直接給路得,讓她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他知道這樣的人最容易被欺負,所以他又交代工人不可以欺負她,「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得23:8-9)。

2. 求耶和華祝福路得

第二,波阿斯將路得帶到上帝面前:路得是外邦人,對以色列的信仰還不太清楚,所以波阿斯鼓勵路得求上帝來祝福賞賜她,「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得2:12),波阿斯幫助她能生存之外,更建立她對神的信仰,讓對方知道真的能依靠的對象是上帝。

3. 尊重保護路得名節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知道波阿斯是近親,以為可以想法讓他娶路得,這樣拿俄米的先生就不會斷族。波阿斯卻清楚其實還有另一人在親屬關係上比他更近,就說:「你今夜在這裡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得3:13)但路得已經半夜跑到那裡找他,波阿斯還尊重保護她的名節,「路得便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就起來了。波阿斯說: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又對路得說:打開妳所披的外衣。她打開了,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幫她扛在肩上,她便進城去了」(得3:14-15)。波阿斯在幫助這個異族女性時,他考慮她受了婆婆的教導才做今晚這樣的冒險,很可能會造成身敗名裂的後果,她一心一意要為已過世的先生留後的努力就整個被抹殺了,所以他不只沒有欺負路得,還很細心地保護她,這是一個讓我覺得很棒的態度。

4. 重建以利米勒家族

最後波阿斯就到城門口處理這件事,那關係最近的親戚見到可以買下這一家的財產權,當然想要,但卻發現得要娶路得,往後若有了後代,產權又歸回那孩子,這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放棄這權利,而波阿斯願意接下,「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得4:9-10)。路得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不是歸路得或波阿斯,是歸拿俄米,波阿斯助人助到底,幫她重建她的家族。波阿斯真的很有愛心,這樣重建了已經斷種的以利米勒家族,這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Ⅵ、結論:施比受更有福

最後的結論,我要提到的例子,是保羅要離開小亞細亞回到耶路撒冷時,他在米利都的海港派人去請以弗所的長老們來會面,因為他這次去可能凶多吉少,他要和以弗所的長老們作最後的告別,「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都交代完後,他說:「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徒20:34-35),後來又加上「…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在四福音書裡找不到這句話,不知保羅從哪裡得來而傳給我們這麼寶貴的話。要怎麼扶助軟弱的人?要努力工作。保羅是做粗工織帳棚的,雖然他是傳道人,但他用自己的雙手做工來供給同工的需要,也才有力量去幫助軟弱的人。保羅又說到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有福」,你要施還是受?只要施?那不讓別人更有福嗎?施比受更有福,所以受有福,施更有福,能施是因為神給你的恩典多過你需要的,受就是因為你所得到的不夠才需要受,我們都想做施的,就是請上帝給我超過我所需要的,我能夠給,我就是更有福的。我能否向神說:「神啊,讓我做受的,好讓別人是有餘的,我也學會謙卑的領受祢的恩典」?你剛強有餘又肯扶助軟弱欠缺者,你才能施,而當你軟弱欠缺需要人幫助時,你願意接受人家的扶助嗎?當你有,人家欠缺,你不給,這叫作吝嗇;當你沒有,人家要給你,你不接受,這叫作驕傲。你覺得要學習施比較難,還是受比較難?我覺得學習受比較難,要受比較難受。施的確本來就不容易,但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有餘時就施,欠缺時就受,其實兩個都有福,只是施比受更有福,有時候你更有福,有時候你讓人更有福也更好。並且,我們和神的關係也能從這顯出,你肯施,你對上帝是以感恩為祭獻給神,因為神給你的恩典超過你的需要,你這樣的感恩帶來對別人的愛心,這樣的信仰是神會悅納的;若你變成是卑賤飢餓缺乏不足,你要願受,用堅定的信心來仰望神。所以不論是有餘或缺乏,你學到秘訣了嗎?當你有餘,周圍不足時,你肯施嗎?當你不足,周圍可能有,而且願意幫助你,你願受嗎?當你有餘時,你對神會感恩嗎?當你不夠時,你會用信心來仰望神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最近全球不景氣,相信我們周圍有很多依靠股票的弟兄姊妹,他們會遇到很大的艱難,主,當我們還有恩典、還有力量時,當我們發現我們周圍的兄姐朋友有很大的困難時,主,這是對我們愛心的挑戰,如果我們是掉到艱難的那一面,快要活不下去時,這是我們信心的挑戰,當我們有,我們肯施嗎?當我們不足時,我們願受嗎?保羅說,他不管在什麼處境都學到了秘訣,主,或許我們還需要學這個功課,求祢幫助我們,不管處境如何,讓我們也學到秘訣,對祢感恩、對祢相信,對周圍的人我們肯學習施,也肯學習受的功課。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現今的時代—誰是你的鄰人 -- 何淑珍

寫作於2008.10.12
作者:何淑珍 牧師
路10:25-37

引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國片海角七號就是在佳冬教會拍攝的,我就是來自佳冬教會的牧者,目前佳冬教會很熱鬧,也很出名。昨天我們教會的青年打電話告訴我說:「有一兩百個人要來教會參觀,要找牧師」,我說:「很抱歉,牧師現在人在台北」,也有人要找牧師簽名,或跟場景拍照留念,我想佳冬教會現在出名了,但牧師沒有什麼出名。佳冬教會雖然很小,但靠著神的恩典,我們真是樣樣都齊全。在這裡也要感謝蔡牧師團隊邀請我,回到和平教會來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話語。1981到1991這十年中,我在台北工作,也在和平教會聚會,那十年裡我受到和平教會許多的照顧,當時是商牧師牧會,我特別在靈性上的成長得到了很多的造就。特別要感謝宣關團契對我個人和佳冬教會許多的幫忙,當我在佳冬教會這約七年的時間,教會有任何的需要時,宣關團契一直不斷的以禱告和金錢來支持我們的事工,甚至在聖誕節時還主動送禮物給我們的小朋友,這是我代表佳冬教會對宣關團契及和平的長執、會友表達我由衷的感謝。

本論:

一、 耶穌說故事(路10:25-37)

1. 我該作什麼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
2. Q & A
Q:「誰是我的鄰人?」
A:「以仁慈待他的。」

3. 結論:耶穌:「照樣做吧!」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現今的時代-誰是你的鄰人」,在路加福音第十章25到37節,記載著耶穌和一個法律教師的對話。有一天一位法律教師要來試探耶穌,他說:「老師,我該做什麼才能得到永生?」耶穌回答:「律法書上說的是什麼?你怎麼解釋?」律法教師答:「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律法師為了要顯明自己有理,就說:「那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就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要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途中遇到一群強盜,被其奪去所有的衣物,又被打的半死;有一位祭司從那經過,看見那人躺在地上,就從一旁繞過,又有一個利未人經過,看見了也照樣過去了,接著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走到那裡,看見那人受傷,就動了慈心,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客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他拿出二錢銀子交給店主說:「你繼續照顧他,額外的費用,等我回來再還給你」,耶穌對律法教師說:「依你看,這三人中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人呢?」律法教師說:「是那以仁慈待他的」,耶穌說:「你就照樣去行吧!」若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受困者,這願意的人就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耶穌在這裡說明通往永恆生命的道路,就是要守一切的律法,換作今日,耶穌同樣告訴我們:「照這樣去行吧」。


二、 現今的時代—誰是你的鄰人

1. 德雷莎修女的鄰人—加爾各答那群需要幫助者

那麼,現今的時代,誰是你的鄰人呢?在這半世紀以來,有一個人在加爾各答對一群有需要的人給予許多幫助,她就是實踐這故事中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模範,她是德雷莎修女,而她的鄰人就是在加爾各答那些被她幫助的人。她成立了痲瘋病中心、兒童中心和安息之家,在安養之家曾有一個垂死的人對她說:「我活著的時候像畜生,死的時候卻像個人,現在我感到很快樂,修女,謝謝妳」,有人問德雷莎修女:「為何妳能和這群身上發出惡臭、傷口長蛆的人相處?」她說:「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基督,我服侍的就是基督。」我們若相信上帝,若相信我們的信仰所說「每一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那就是我們靈魂的深處都有上帝,我們每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小基督。她又說:「我們受造,原是為了能夠去愛」,當她照顧窮人,還有那些被遺棄的病人、孤兒、垂死老人的時候,她說她一切都是為了基督。德雷莎修女還說:「今日世界最嚴重的疾病不是結核病,也不是痲瘋病,而是人不被需要、關心與重視。」加爾各答是德雷莎修女的鄰舍,那我們的鄰人是誰呢?

2. 你的鄰人—你的教會

當我自己是一個牧者時,我也常常提醒自己,我牧會的處境、我牧養的教會,是不是成為我的加爾各答?我是不是有照耶穌教導我的來款待、來愛我的鄰人?以下我要用幾個我在佳冬教會的例子,來與大家分享。約在半年前,有一位老人家來到我們教會,他因中風而尿失禁,所以當他來教會坐在那裡,周圍的人常常難以忍受,許多人就來給我很多的建議,要我去向這個老人家提,我就笑笑說:「好好好」,其實我們知道,去提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就是固執不願改變,所以每一次他周圍的人都要忍受一個半鐘頭的尿臊味;然而日子久了,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接受了這尿臊味,也接受了他,他也非常喜歡來作禮拜,並且在上個月他受洗了,感謝主,我們接納了一位老人家。在鄉村,也因為少子化而產生許多連帶的問題,例如若有老人家生病,子女卻不在家,即使是半夜,老人家也只能打電話到牧師館,牧師就開著車將其載送到高雄,路程約一個小時,又或者因為經濟的問題,子女若是送老人家去醫院,那一天可能就沒有辦法工作,日薪八百元就被扣掉了,並且請車送父母到醫院尚需兩千元,所以我就想,讓子女去工作、並省下兩千元,由牧師代替他來送。另外鄉村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就是隔代教養:有一個孩童在學校是問題學生,該校就詢問我是否能來輔導,我答應了,就每週一小時去與那學生交談,在這其中他提到自己做了很多豐功偉業,包括將小狗抓來吊在樹上打,說著當他聽到小狗的慘叫聲時,他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但我聽在心裡真的發麻,這樣的孩子因為隔代教養,沒有人能好好地教他;也有許多孩子因為阿媽要工作,若阿媽工作的太晚,回家後已疲憊不堪就去睡了,結果晚上就沒煮飯,孩子也就沒得吃。當我知道這些事情時,我一直在心裡自問,我能為他們做什麼?或許大家聽了這些事會感到難以想像,而我也同樣如此,當我剛去到那裡看見這種種問題時,我似乎是到了另一個世界,「為什麼父母會遺棄孩子?阿媽怎麼不給孫子飯吃呢?」這幾年我更多看到他們的需要時,我也發現這些問題已不只出現在鄉村,都市也同樣邁入了高齡化、少子化的時代。

3. 你的鄰人—台灣現況

以下我將用幾張圖表來和大家分享目前台灣的現況,盼望這成為你我的鄰人:

目前是民國九十七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約佔10%,十七年後會有一倍的成長,達到20%,十五歲以下的少年人口會剩下12%,能工作的人口也一直在減少;再經過十五年,65歲高齡人口變成30%,工作人口繼續遞減,少子化更嚴重;到了2056年,高齡人口幾乎到達40%,工作的人只剩下一半。現在台灣大約是每7個人撫養一個老人,到民國一百一十五年,約是3.2個人撫養一個老人,到民國一百四十五年,我們的下一代可能就非常辛苦,幾乎不到1.5個人就撫養一個老。我們看見台灣是急速高齡化的社會。

再來這張圖表是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高齡化的比較,是我們對老人化倍增期的預備時間之長短。台灣從7%到14%高齡化的人口增加比例,需要花24年來做準備,其它先進國家依序是要花73年、40年、46年、61年、85年不等,甚至是用115年來做我們24年就要預備的,所以台灣高齡化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當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弱勢、需要幫助,但仍有一群人是需要好撒馬利亞人的,所以,我們是否預備好了要當好撒馬利亞人?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已有115年,我們也一直以能在這個社會裡扮演先知的角色為傲,現在高齡化、少子化已經來臨,我們是否同樣也應加緊腳步來扮演應有的角色,學習耶穌基督在世上做僕人,去服侍人、服侍最弱小的?

三、 服侍最微小的

1. 馬太福音25:31-46

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記載著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講的比喻,也是祂在世上時所說的最後一個比喻:「當人子在祂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坐牢,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祢餓了,給祢吃,渴了,給祢喝?什麼時候見祢流落異鄉,留祢住,或是赤身露體,給祢穿?又什麼時候見祢病了,或是在坐牢,來看祢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坐牢,你們不來看顧我。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祢餓了,或渴了,或流落異鄉,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坐牢,不伺候祢呢?」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腦海裡常會出現一個畫面,「地上的萬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而右邊的人一直在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祢餓了渴了?我們沒見過又怎給祢吃喝?」左邊也一直問:「我們什麼時候見到了而不給祢呢?」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吵雜烘亂的畫面,兩邊的人都不停的問主。但耶穌在這個比喻中告訴我們:「我要慎重的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我們是否還繼續問耶穌、問我們的神說:「我們的加爾各答在哪裡?我看不到啊?我從來沒有看過祢餓啊?」

2. 服侍最微小的是目前教會宣道的契機

其實當你看見那些飢餓、弱小者,你就會看見服侍的契機。在台灣的老年人口中,今年65歲以上的有239萬人,65到74歲之間的有136萬人,75歲以上的也還有103萬人,這些數據都在告訴我們,這都是我們服侍的契機。

台灣老年人口結構(以2008年為例)
65歲以上 239萬人
65-74歲之間 136萬人
75歲以上 103萬人

有人統計說,這當中願意住進安養院的,可能有5%,願意留在家中的有95%,就我所知有些人連住安養院的錢都沒有,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根本沒有經濟能力。佳冬教會旁邊也有一家安養院,有時我若時間上許可,會和同工們一起去探訪這些老人,他們都面無表情的在那裡,但當我們帶他們唱詩歌時,他們就會跟著拍手、跟著唱,臉上就會露出笑容。安養院的家屬流傳著一句話:「第一年進去還會講話,第二年不太喜歡講話,第三年就不會講話」,因為安養院裡有「三等」:等吃飯、等吃藥、等死。住在那裡的人沒有任何的盼望,所以當我們去的時候,他們都非常高興、喜歡向我們打招呼,請我們講故事給他們聽。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服侍和傳福音的機會。

3. 教會年長者仍可結出果實

今天剛好也是七星中會松年部的主日,我想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其實在我們的教會裡,有些長者是可以成為我們服侍上一個很大的幫助。詩篇九十二篇12到14節說:「正直人要像棕樹一樣茂盛,他們像黎巴嫩的香柏樹一樣高大。他們像栽在上主聖殿裡的樹,在我們上帝的庭院中繁茂,年老之時仍然結出果實,枝葉茂盛,長綠不衰」。十月十日是國慶日,那天中午吃飯時我恰巧看到電視在轉播慶典,當時輪到青年部的代表出場,結果居然是現在最有名的海角七號靈魂人物茂伯出場,主持人問說:「咦?我們不是邀請青年代表嗎?你怎麼跑出來了呢?」茂伯就回答說:「我是年輕啊,因為我的心不老…」。教會年長者的心不老時,一樣可以做非常多的事奉。年老是我們的必經之路,但是上帝告訴我們,當我們年老時,還可以結出許多的果子,我們可以去找到自己的加爾各答,讓其成為我們的鄰人,我們去服侍他們。老年人也有非常多的美德,保有很多專業知識,生活經驗也非常豐富,可以給年輕人和教會許多幫助與服侍,特別在我們的信仰上,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來得到學習。在詩篇第七十一篇17到18節就這麼說:「神啊,自我年幼時,祢就教訓我;直到如今,我傳揚祢奇妙的作為。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祢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將祢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這同樣也在告訴我們年長者,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就是將上帝的大權能傳揚給我們的後代。

結論:你就照這樣去行吧!

年老只是我們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若能因為年長而成為上帝的僕人、使者,我們能找一個地方成為我們的加爾各答,我們就去服侍。上帝說:「你就照這樣去行吧!」我想上帝會看見我們在祂面前所做的服侍。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再一次來到祢的面前來謝謝祢,因為不是我們有什麼好,也不是因為我們先做了什麼好事,而是祢先揀選了我們,讓我們能夠成為祢的孩子,這是何等大的寶貴。主耶穌,當我們先嘗到這樣的主恩時,也求祢幫助我們願意將這樣的主恩去分享、去傳揚,讓我們能夠看見,祢在我們周遭的這些弱勢者,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加爾各答,好讓我們願意去成為他們的鄰人,在審判的日子時,能夠將我們分在右邊。主耶穌,我們謝謝祢,讓我們能夠得著那永恆的生命。主,也特別將教會的年長者仰望在主祢的手中,祢帶領他們、照顧他們,讓他們身體健康,能夠來服侍祢,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在祢的保守裡面,得以健壯,主,我們謝謝祢。將我們教會的服侍和各樣的事工都仰望在祢的手中,讓我們因為藉著和平的服侍,能夠在這個社區,成為祢自己的燈塔,讓眾人看見並願意來親近祢。主,謝謝祢,孩子們感恩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關心至微小的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05
作者:蔡茂堂 牧師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證道的主題是「關心至微小的」,這當中有兩個部分,一是要如何「關懷」?一是「至微小的」是誰?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今天的經文是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耶穌講的最後一個比喻中的一句:「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個比喻的背景,是猶太牧羊人白天將綿羊和山羊放在一起牧養,到了晚上卻將這兩種羊分開,因為山羊的羊毛較短,牠們較怕冷,所以養在較溫暖的羊棚裡,綿羊的羊毛則較長,牠們比較怕熱,就養在較通風涼爽的羊欄中。耶穌的比喻是指,祂到了末世審判時,同樣要將所有的羊分開,綿羊在一邊,山羊在另一邊,那些做「這些事」的人就是綿羊,而「這些事」是服侍的事,所服侍的對象就是至微小的,是貧窮、寄居、病痛、作監的人,而耶穌也提到,這些至微小的就是「我的弟兄」。貧窮者是沒有地方住的貧苦人,你要給他吃喝穿住;寄居者是流落異鄉的出外人,你要接待他;病痛者是在患病苦痛中的人,你要看顧他;作監者是犯錯坐牢的受刑人,你要探望他。這是耶穌提到的四種人,是在社會上屬於被人輕看忽略的邊緣人,而耶穌要我們照這些人的需要去服侍他們。

Ⅰ、引言:韓國五歲盲女劉藝恩的故事

提到至微小的,就讓我想到韓國的一位五歲女盲童,叫作劉藝恩。這首歌就是她最愛彈唱的「你是為了接受愛而生」: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在你的生命中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創世之前開始的神那豐盛的慈愛
藉著我們的相遇結出了果子
在這世界上因著你寶貴的存在
真是帶給我們極大無比的喜樂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現在仍然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我感謝你因我從來不曾知道
在你的眼裡我是何等的寶貴
從太初直到如今創造宇宙萬物的主
是何等聖潔愛我的靈魂
也感謝你你讓我感受到這偉大的愛
主已安排你在我生命裡
因主耶穌基督的愛更多來服侍你
我也願向世界傳揚神的愛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
來到這世上傳揚這份愛
在主奇妙計畫裡把你栽種在這裡
期待你結出美麗的果子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現在仍然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收養她的這對夫婦,先生也是殘障人士。她生下來就被父母所遺棄,只因她是瞎眼的女嬰。我想「關心至微小的」,在這韓國五歲女盲童身上就看得很清楚,這首歌最感動我的部分就是「你是為了被愛而生」,女童想必有此感受:「為何我生出來就看不見?」因為上帝要你在世上經驗到人的愛。但她如何能有機會經驗到這樣的愛?就要有人願意關心這至微小的。

Ⅱ、誰是耶穌的弟兄(Brothers of Jesus)

1. 耶穌同母異父弟弟(字句主義Literalism)

耶穌說「這些至微小的是我的弟兄」,誰是耶穌的弟兄?第一種解釋就是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們,「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太13:55)這叫作「字句主義」,考古學家聲稱找到了雅各的骨灰甕,確認耶穌有四個弟兄。照這個解釋,就是指要照顧這四個弟弟才是做在耶穌身上。

2. 以色列國的猶太人(錫安主義Zionism)

第二種解釋的範圍比較廣,認為耶穌的弟兄不只這四個,而是所有和耶穌同種的人,也就是以色列國的猶太人,現在有些教會仍相信是如此,這些人叫作「錫安主義」者,他們奉獻很多金錢給以色列,認為如此做才會成為綿羊,因為有遵行耶穌所說的做在祂弟兄身上。「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徒3:22)這是第二種解釋。

3. 耶穌的十一位使徒(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

有人認為耶穌的弟兄就是祂的十一個學生,這叫作「傳統主義」者。耶穌在復活以後對那兩個婦女說:「不要害怕!妳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太28:10),所以耶穌的弟兄是那十一個使徒。

4. 遵行上帝旨意的人(行為主義Behaviorism)

有人說應該是所有聽從耶穌的話、遵行上帝旨意的人,都是祂的弟兄,這叫作「行為主義」者。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50)。

5. 信靠耶穌得以成聖(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

再來是福音派的解釋,認為信耶穌得救的人就是耶穌的弟兄,這是「福音主義」者,「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來2:11),耶穌稱那些相信祂的人作弟兄。

6. 餓渴客寒病及坐監(人道主義Humanism)

最後一個解釋最廣,也是人們最難做到的。不僅相信耶穌,還要能幫助那些在困難中的人,因那些所有在困難中的人都是耶穌的弟兄,即飢餓缺乏、出外浪人、貧病交錯、犯罪坐牢中的人。這是「人道主義」者的解釋,因為聖經這樣說:「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所有在困苦中的人,耶穌都說他們是自己的弟兄。你有去幫助他們嗎?你有讓他們在你的關心中體驗到上帝的愛嗎?

Ⅲ、這些事是哪些事(Loving Services)(路4:18)

1. 供應生存基本需求

這些事是哪些事?就是服侍的事。第一,對於貧窮而吃穿不足的人,我們有否幫助他們?在舊約中,上帝說:「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15:11),在新約的雅各書:「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這樣是真正敬虔的人。

2. 善待他鄉異族客旅

第二就是出外人,對我們台灣人而言也許就是外籍勞工。不知道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得到外勞的服務?我們有否相對的歡迎、關照和尊重他們,或是反而欺壓、輕視、忽略他們?在舊約,上帝對以色列人說:「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19:34),在新約:「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

3. 照顧受傷疾病痛苦

第三就是病痛中的人,我們是否願意照顧他們?馬偕博士是最好的榜樣。在舊約的以西結書說:「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34:16),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做了最多的工作也是醫治病人,「祂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祂」(可3:10)。德蕾莎修女也是這樣,因為有很多疾病是連醫生也束手無策的,但我們是否願意去看顧他們,嘗試去安慰以減輕他們在患病中的痛苦?

4. 接納鼓勵挽回犯錯

最後一種是犯錯被逮、應受處罰的人,你是拒絕且藐視他們,還是接納他們?舊約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上帝希望那些做錯事的人可以悔改。如何讓他們回頭?就是接納、關心、鼓勵他們。耶穌對那犯姦淫的女人所做的就是如此,祂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這些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靈魂與身體的全人關懷

在這個短短的故事裡,我們學到什麼功課?第一,這些飢餓乾渴只是身體上的需要,還是更多?耶穌有一次讓五千多人吃飽時,聖經這樣說:「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自己買什麼吃。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可6:34-37),耶穌供應了兩種需要:一種是開口教訓他們,供應他們靈魂的缺乏,一種是食物,是供應他們身體上的需要。人在靈魂與身體上都有需要,我們在關心人的時候,是否對於這兩種層面都留意到了?福音派的教會強調屬靈上的需要,自由派的教會強調身體上的需要,我認為耶穌要我們注意到這兩方面,因為這兩種都同樣重要。

2. 信心與行為的平衡發展

雅各書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2:14-16)要是我們對上帝的救恩有信心,就會對有缺欠的人產生愛心的行為,不是只有信而已。

3. 認同與幫助的同時併行

耶穌曾說過一句話:「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祂本來是最富足的上帝,卻來世上成為最貧窮的人,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祂認同我們的貧窮,體會我們做人的艱難,為了要讓我們脫離貧窮、變成富足,所以我們幫助那些至微小的人,應做到兩件事情,一是認同體會對方的痛苦,一是用你所體會的去幫助他脫離困難。現在有許多教會所推動的儉樸生活,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行為,將省下的錢拿給真正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可以體會缺少的不方便,同時也讓有欠缺的人得著需要,這就是認同與幫助。

4. 稅吏長撒該的生命轉變

最後我們來看撒該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末了是撒該主動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19:8-9)請注意最後一句,救恩臨到並非因為撒該做了好事,而是因為有亞伯拉罕那樣的信心。撒該是因為信耶穌而得到救恩,並因為得到救恩而被神改變,他將財產送給貧窮人。我們應理解清楚這個邏輯關係:我們要用信心去領受耶穌基督,像亞伯拉罕一樣,這樣我們就得到救恩,而真正得到救恩的人,就會對周遭缺乏者有愛心、並做出關懷的行為,這兩者―救恩信心、愛心行為―是相連的。所以在最後的審判時,耶穌是看我們有否因為信祂而產生愛的行為,如果有,代表我們對耶穌的信心是真的,因為真的信心一定會帶出像撒該的改變及他所做的行為:昨夜撒該對耶穌有信心,今晨他對窮人有愛心,這就是救恩帶來的生命轉變。

Ⅴ、結論: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有一棵樹,我稱作「救恩的樹」,這棵樹的根應該是「信心的根」,因為信而得救,但這棵樹不是只有根而已,生根之後會發芽、長大、結果,所結的果子就叫作「愛心的果」,能愛鄰舍如同自己,證明這棵樹有札根在耶穌基督上,所以一棵「救恩的樹」必有兩個反應:因「信心的根」得救,且會結出「愛心的果」。信心的手會緊抓信靠施恩的神,感恩的手會打開幫助有欠缺的人;我們用一隻信心的手抓住上帝的救恩,另一隻手去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我們關心至微小的人,需要這兩隻手,這就是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五章6節說的:「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弟兄姊妹,我們可以自問有否這樣的愛心。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真切且足夠,就會對周圍的人有愛心,並產生信心的功效,就是讓那些有欠缺的人能得到你愛心的服侍。求神讓我們將來成為綿羊,可以進入神永生的國度。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耶穌,我們今天十一間教會聚集在此一起來敬拜祢,讓我們一起來思想,耶穌基督祢在離開世上前的最後一個比喻。祢對祢的學生說,在最後審判時,祢會將綿羊和山羊分開,不知道我們有哪些是綿羊、有哪些是山羊,然而上帝祢現在還不分別,祢讓我們大家在一起,盼望在最後那日以前,我們當中所有的山羊最後都能被上帝的愛感動而變成綿羊,讓我們的信心不是只放在心裡,讓我們的信心不是只有顧自己,而是信心能夠成為日常生活中愛心的果子。幫助我們深深定根在耶穌基督上,幫助我們結出愛心的果子,讓我們關心至微小的弟兄。在祢面前同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七):收成 Harves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09.28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太 9:38)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之前的聖禮典,我都會提到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今天的第七講則要說到收成,英文叫作Harvest,中文聖經翻譯成收割,而這樣的翻譯,「割」是有審判的意思,在啟示錄中:「…伸出祢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14:15),馬太福音則提到「祂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祂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2),這是有分離的意思。今天我們歡喜地將受洗的兄姐迎進神的大家庭,收「成」是高興成功之意,所以我的題目選用收成,而非收割。

Ⅰ、引言:你看見什麼?(Stereogram vs. Spirituogram)

以前的3D立體影像必須要戴上藍紅色的眼鏡才能看見,最近因為電腦科技進步就不需如此,這叫作Auto Stereogram(立體影像),看見的方法就是將視覺焦距調成遠方鬥雞眼的位置,圖片就能產生,即可看到這圖片裡有一些落葉和兩隻螞蟻。

今天耶穌也對祂的學生這樣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4:35),耶穌和學生在敘加的古井旁,看見才撒種不久、還有四個月才能長熟的綠稻田,以及當這個婦人跑去城內招呼眾人,眾人從城內跑出來,我們看見的是什麼?撒馬利亞人時常穿白衣,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是耶穌說「莊稼已經熟了(發白)」的原因,而稻子也會熟到變白,再一個意思就是青中帶白,指的便是城內那群跟隨婦人跑出來要看彌賽亞的撒馬利亞人,他們是已經預備好的,門徒是否有看見熟的莊稼?耶穌問學生的用意在此,我稱作Spirituogram(屬靈異象)。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周圍總遇見許多人,我們看見了對方是上帝疼愛的靈魂,還是他們只是一般人?若你的眼光改變了,你與對方的互動、談話也會不同。

今天的經文其實只有約翰福音,但為了要講收成,我特別增加了馬太福音的經節,兩者互相對照。馬太福音第九章中,耶穌看見許多人如同羊沒有牧人般的流離困苦,耶穌看見的是人的需要;在約翰福音中,門徒看見的是稻田中還沒有成熟的莊稼,還是看見了已經預備好、能被收割的?若看見了人的需要、看見時機已經到了,你就會為這些人祈禱,並且知道主權在上帝,主若是使用你,你願意受差遣,就成為恩典的管道,讓他們得著上帝的恩典。

Ⅱ、耶穌門徒與井旁婦女(Jewish Disciple vs. Samaritan Woman)

比較 耶穌門徒 井旁婦女
禁忌(與異族異性談話)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進城
(敘加城) 購買食物 分享福音
生存(食物與飲水) 帶來食物 留下水瓶
福音(撒種與收成) 被動收成 主動撒種

接下來我要對照耶穌的學生和古井旁的無名婦人,他們在這個故事中有一些不同的反應。婦人拿水瓶來取水,學生去買食物以解決午餐,他們都面對生存需要的問題――口渴要喝水,飢餓要吃食。但是在故事中,學生將食物緊抱著請老師吃,婦人將水瓶撇下跑去城內傳報她看見彌賽亞,他們面對生存需要時有不同的反應。我們稍微比較一下:耶穌犯了一個當時的禁忌,與一個不可接觸的人、而且是女人說話,學生和婦人都知道耶穌犯了禁忌,但他們的反應並不相同,學生保持靜默、卻在心中嘀咕,婦人則是心直口快地指出耶穌與她說話有違常理習俗;他們都進入敘加城,學生進城是去買食物,因為對他們而言那是污穢不潔的城,應速去速回、吃飽就離開,趕緊前往加利利,但耶穌認為雖然只是路過撒馬利亞,只要有人能夠信福音,祂也要在那裡做工,婦人的反應也是放下賴以維生的重要水瓶,跑回城內去告訴鄰人她遇見了彌賽亞,並找眾人一起來看是真是假。婦人為了福音的緣故撇下水瓶傳報喜信、主動跑去城內撒種,學生為了生存進城買食物、被動參加收成。耶穌對學生們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耶穌挑戰他們是否願意做收成的人。

Ⅲ、撒種者與收成者(Sower vs. Reaper)

比較 撒種者 收成者
工作(賽5:2; 太13:30) 去石刨土 收麥燒稗
心情(詩126:5) 流淚信靠 歡呼感恩
態度(雅5:7; 啟14:15) 忍耐等候 及時收成
恩格爾(太5:41) 第一里路 第二里路

梵谷曾畫了兩張在農場上工作者的作品,一幅是撒種,一幅是收割,是他早期臨摹米勒的作品(Van Gogh after Millet),從用色上的差異可以看出農人的心情:撒種是用灰藍(冷)色系,收成是用金黃(暖)色系,對米勒而言,金黃色是代表著快樂喜悅,因為過去的辛勞得到了回報,灰藍色則代表許多擔憂、不確定,因為今天撒種下去,並不知道老天爺是否會作美、農作成長是否會順利?撒種是將去年收成的稻穀留下一部份不吃、當成今年的種子,為了期待明年的收成,所以撒種其實是個損失,但又抱著一種期待。

我們來比較撒種與收成的不同之處。在工作上,一個撒種者的工作絕對不是只有撒種,還要準備土地、整理開墾、去石刨土,這個工作做的越好,撒種所收成的機率就越大,聖經說:「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約5:2)。收成者的工作也不是只有收成而已,以前所收割下來的稻子還要用打穀機分離稻穀與稻桿,並將稻穀曬乾,用風鼓機將不要的稻殼(粗糠)和劣米雜物吹走和篩選,有用的才收入米倉內,不要的稗子則是燒掉,「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太13:30)。聖經說,撒種人的心情是流淚出去撒種,收割人是歡呼高興地收割;撒種是憑著信心去撒種,收割是憑著感恩來收割。兩者在態度上也不同,撒種完需要等待,不得急躁,因為種子要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實,這都需要時間,但收成可不能等,因為無法確知天氣何時會變得很糟,所以一個是忍耐等候,「…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一個是及時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14:15)。說到傳福音,我曾提過恩格爾量表,它分成兩階段,就是第一里路與第二里路,第一里路所做的就是撒種的工作,第二里路所做的就是收成的工作。福音要傳出去,需要有人撒種,也需要有人收成。當你所帶領的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作他的救主,這就是從第一里路進入第二里路,隨後你要栽培他,到了有一天他要出去撒種時,你的第二里路才完成。第一里路是對非基督徒,你如何將其從對基督信仰的誤解解釋清楚、將以前負面的印象減輕、並如何與其相處邀約,到他願意來教會參加活動或聚會,到有一天他願意來禱告,這些都是撒種的工作。

我自己也有一些辛苦撒種但歡呼收割的經歷,我很感謝神,一個人撒種,可能是在十幾年後經過另一個人才收成。撒種期間會遇到颱風等壞天氣,種子看似死了,但其實上帝有祂的恩典和帶領。人生的信仰之路常會遇見許多變數,所以耶穌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到了收成時撒種者也會歡喜,不需認為收成者竟非自己,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學習。

Ⅳ、從撒種到收成(From Sowing to Reaping)

1. 去石刨土:福音預工

撒種首先要去石刨土,這個工作我們叫作福音的預工(Pre-evangelism),這個工作最辛苦,就是對完全拒絕福音的人,你找出他拒絕的那塊石頭在哪,挪開它,然後將其硬心的地方鋤鬆,這是需要你對他有深入的了解,花心思及長時間來做這準備的工作,「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賽5:2)。

2. 撒下好種:福音佈道

當這些都預備好以後,時間恰當時,你就開始撒種,也就是上帝的道,「種子就是神的道」(路8:11)。

3. 澆水栽培:真理造就

撒種之後不是只有等待就好,還要澆水,也就是用真理來栽培使其受造就。「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4. 除荊去棘:勸戒迷惑

但是稻田裡還會長一些其它的荊棘雜草,你要清除,在教導時要留心幫忙對方釐清,「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13:22)。

5. 忍耐等候:長大成熟

每一個基督徒從初信到成熟,需要時間來成長,「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

6. 舉目看田:及時收成

稻子要先從已長熟的開始收割起,尚未長熟的則不要去撥動,所以你要懂得觀察,看一個人是否已經準備好。「…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是發白),可以收割了」(約4:35)。

Ⅴ、結論: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屬靈的眼光(Vision)

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個就是眼光,你可以看見周遭哪些人是困苦流離、哪些人有屬靈的需要,這當中又有哪些人是已經預備好要來信耶穌的。上帝若讓你有這樣的眼光和機會,你就把握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2:15)。

2. 迫切的祈求(Urgency)

看到別人的需要後,你有迫切感嗎?已經成熟的人,你若沒有給他機會,可能就錯過了。若上帝給你機會,你把握了且迫切祈禱,就有可能將他們帶到耶穌基督的國度裡,「…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8)。

3. 堅持的盼望(Tenacity)

母親餵孩子吃飯,孩子不吃,兩人用意志在搏鬥,傳福音有時也需要這樣的耐力,上帝若讓你成為撒種的人,你就要有這樣的功夫,不放棄、能堅持等待,直到收成,總有一天上帝給你機會,「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

4. 謙卑的感恩(Humility)

若上帝使你成為收成者,你要記得,不是你的能力或表現,而是神的恩典。收成時懂得感謝,因上帝已透過多人做工,讓你今天有這樣的恩典,不受撒種的勞苦時就享受收成的快樂。保羅說他們一傳福音,人們就信了,「為此,我們也不住的感謝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神的道就領受了…」(帖前2:13)。

5. 團隊的侍奉(Team)

有的人撒種、有的人灑水、有的人拔草,上帝給予每個人的工作都不同,大家一起參與,最終能收成就好,不需計較誰做的比較多。哥林多教會出現紛爭時,保羅說不論是誰做了什麼,其實都是上帝派的同工,「我(保羅)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

Ⅵ、每一次收成 下一波撒種

耶穌基督在古井旁向撒馬利亞的婦人撒種,這個婦人就接受耶穌是彌賽亞,所以在這裡,撒種和收成是同時段發生的;婦人接受後並不是讓這恩典停在她身上,她將水瓶撇下、跑去城內,將這好消息告訴眾人,她成為了撒種者,且因為有許多人跟著出來看,耶穌就叫學生一起幫忙收成,聖經記載,他們留在城內共有兩天的時間,來幫助那群人認識並接受耶穌的救恩。這群敘加城信主的人之後也成為種子,每一次的收成就是下一波的撒種。我特別恭喜今天要受洗的弟兄姊妹,你們高興接受耶穌基督,使我們能夠得到收成的快樂,不管是誰在背後為你們禱告和帶領,你們今天受洗之後就成了一粒種子,你們的生命會改變,盼望你們開始成為一個撒種的人,雖然有時很快收成、有時卻等待很多年,但上帝若讓我們做撒種的人,我們就撒種,若讓我們做收成的人,我們就收成,上帝有祂的時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感謝祢,雖然今天的風雨這麼大,然而上帝祢保守我們,讓我們聚集在這裡,歡迎許多即將加入的新朋友,為著今天的聖禮典感謝祢,也為著今天的信息感謝祢。知道我們當中有人做撒種的,有人做收成的,或者有人澆水,有人拔草,最重要的目的是讓這些種子能夠長大,能夠有收成的一天,歸榮耀給上帝。盼望不論我們是做撒種還是收成的,我們都能夠等候、忍耐、感謝、謙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