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8日 星期日

管家系列(一):管家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8.2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路加福音十二章42~4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台語
國語
Ⅰ、引言:Oikonomos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當我們講敬虔操練時,在生活的操練部分曾講到〝管家〞,可是我覺得只講一次是不夠,管家有關的東西很多,所以我後來決定,就管家這個想法,我們要深入些一起來思考。今天我們要把管家的觀念,從聖經的角度再來了解一下,管家這兩個字,到底在聖經裡面給我們是什麼樣的圖像?我們怎麼去了解它?我想整本聖經裡面,把管家詮釋的最好應該是約瑟,起初他作波提乏的管家,後來他作到全埃及的管家。  所謂的管家應該就是老二,他不是老闆,他是總經理,他不是董事長,雖然什麼都是他管,可是他上面還有一個比他大的,他要向他負責。  記得約瑟被賣到埃及當奴隸的時候,波提乏把他買去當奴隸,但是他顯出聰明和盡忠,波提乏提拔他,讓他管一直提拔到全家的事情,他又長得很好看,所以後來他的主母,就對他有興趣,想要與他發生婚外情,但是約瑟很清楚,他知道他是作波提乏的管家,這裡有個界線,是不能越過的,因此他被他的主母誣告,結果被關進牢裡,本來當家裡的僕人還好,現在卻被關到牢裡,可是他在牢裡又表現得很好,波提乏是典獄長,又提拔他,變成監獄裡面的管家,所有的人犯都由他管理,有兩個從國王身邊被下在監理的臣子,發生一些困難,約瑟服事幫助他們,後來法老王自己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那位曾經受到幫助的臣子就想起約瑟來,就把他推薦給法老王,結果法老王就聽約瑟的建議,解決了飢荒的問題,他就變成埃及的宰相,管埃及全國。從約瑟的一生,我們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什麼叫作一個好的管家,管家有他的自由度,法老王沒有告訴他要怎麼做,只是把整個國家交由他來管,所以他有他的主權和自由,但是也有他的責任,他必須要把整個國家管好。  

Ⅱ、管家的含意

管家這個字在希臘文叫作Oikonomos,這個Oikonomos是由兩個字組成的,Oikos就是家,Nomos就是法律Law,就是有權柄管理的意思,所以這個字我們就翻譯成「管」「家」。我們想要問的是,開始的時候這個「家」是什麼意思,就是指我們一般了解的家。我在準備這篇講道時,讀到一篇文章,它說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裡面,誰最能夠代表管家,就是三個字母—〝Mom〞,也就是媽媽。媽媽是最好的管家,家裡要吃什麼穿什麼,家裡環境整潔維護,金錢要怎麼用,小孩吵架要怎樣處理,都是媽媽管的,爸爸常是到外面負責賺錢,提供家裡所需的,可是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媽媽管,所以媽媽可以說是當今最好的管家圖像。聖經裡面第一個被提到的管家,就是亞伯拉罕的管家,在創世記二十四章2~4節:「亞伯拉罕對管理他全業最老的僕人說:請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我要叫你指著耶和華——天地的主起誓,不要為我兒子娶這迦南地中的女子為妻。  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為我的兒子以撒娶一個妻子。」這位管理亞伯拉罕全業最老的僕人,有一些神學家認為他有名字,這位老僕人作亞伯拉罕的僕人作了很久,當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要賜你很多很多家業」,亞伯拉罕一個兒子也沒有,所以他就向上帝說:「你給我這麼多,我死掉之後,這些要歸誰?是不是我的管家接手呢?」那時就提到他的名字,叫作以利以謝。這個大馬色人以利以謝,一直跟著亞伯拉罕,有點像清朝晚期民國初年,華人社會當中的老媽子,她就是管家,家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孩子的打理,都是她在管,幾乎被當作自家人一樣,這就是管家。在這裡,亞伯拉罕甚至把他兒子要娶老婆的事情,都拜託他僕人去處理,相信他到這個程度,亞伯拉罕說:「我這個兒子到了適婚年齡,請你去幫他找妻子。」但是他給僕人定下一個條件,就是不要外國人,「因為外國人的宗教信仰不同會把我兒子帶壞,你一定要跑到我的故鄉,幫他找一個太太。」而且還叫他發誓,這位老僕人真的是好好的把他主人交代的事完成,跑回到他主人的故鄉去,找到利百加作他主人的兒媳,這就是聖經中第一位出現的管家。  

一、經濟Economy:物質資源

後來我們慢慢的發現,Oikonomos這個字,在管家的觀念裡慢慢的被擴大,我們知道Oikonomos在今天我們的使用上包括什麼?包括經濟―Eco,就是從Oiko衍生出來的,Oi變成E,經濟Economy是管家的一部份,經濟本來管的是物質資源的運用,可是我們慢慢的所有物質資源被金錢化,因此今天我們談到經濟就想到金錢,其實金錢代表的是我們對物質資源的運用和控制,一般來講,在華人比較少有這個觀念,在英文的世界裡面,提到管家Steward,馬上就想到教會怎麼募款,怎麼奉獻,大概都是講到金錢的事情,這是管家第一個意義,是指經濟Economy物質資源的處理。

二、生態Ecology:自然環境

近幾年有一個人名叫Lynn White,他提到說,我們今天整個世界這麼糟糕,是基督教把「人類可以當老闆」的想法用在世界管理上而造成,經過他的批判之後,很多人再去研究到底聖經是這樣講的嗎?那麼第二個字就出來了,叫作Ecology。Eco Nomy 是經濟,但是Ecology不是講資源,而是講環境,我們所住的地球,這個自然生態環境,我們要怎麼好好的處理,才不會搞的不能住人,這是環境的問題,從資源到環境,這個都是Eco。

三、普世Ecumenic:社會關係

在教會當中,天主教改教以來,到東正教和基督教分開以後,教會分裂為許多教派,到最後成為各管各的,如今大家發現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是一家人,所以第三個管家的觀念就出來了,這個叫作Ecumenic。 Ecumenic今天我們叫作「普世教協」簡稱WCC(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長老會也是普世教協的一員,它的重點就是說:整個世界的人類,應該是一個家,不應該只顧自己,各自為政,他們關心的是,這個族群和那個族群,這個教會和那個教會之間的關係,有沒有互相照顧,有沒有互相幫忙,所以提到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Ⅲ、舊約與管家

當我們再回來思考〝管家〞的涵意時,我們要注意到,今天管家的觀念至少應包含三個層面,一個是資源的處理,一個是環境的管理,第三個是關係的處理。這樣看來,管家的含意包含的相當廣泛,聖經裡面提到管家這樣的想法是怎樣來的呢?我們先從舊約開始來看:

一、 帝擁有宇宙

管家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不是擁有者,這是第一個觀念。擁有者是上帝,因為全部都是上帝所創造的,宇宙萬物都是上帝的,申命記十章14節:「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屬耶和華─你的神。」所以這是主權的問題,擁有權的問題,一切是上帝的,我們今天在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暫時託我們管理,「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24:1)這個觀念,就會引申到生態保護的觀念,這一切都是神的,所以我們怎麼處理,將來神會要求我們負責。

二、人類受命管理

人類接受上帝的命令來管理這個世界,〝管家神學〞的觀念是從創世記第一章28節開始:「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所以「治理、管理」是神給人類的一個託付和使命,我們需要好好的去管理,但是我們要記得,不是任意管理,因為神是託我們管理,到了創世記第二章神說要管理和看守(在創世紀查經班我曾講過),所謂治理這地是怎麼治理呢?在這裡就有了明顯的交代,「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2:15)關於地的管理,亞當要做兩件事情,一個叫作修理,〝修理〞這詞翻譯的不好,在現代中文譯本就翻譯成「耕種」Till,指的是農夫要種植前要先鬆土,使它可以長更好的東西,不是丟著不管等它自己生長,所以需要做工,需要服事土地,還要把它保護好,免得它受到傷害污染,所謂治理,人類受命管理,其實主要的兩個意義:一個就是要服事它,使它可以生產更多,土地如果經過人類幫忙之後,可以生產的更豐盛,這個就是好的管家。第二個就是要保護它,不要讓他受到破壞傷害,所以是耕種(Till)和看守,耕種我們可以稱作是開發,好好的開發,但不是去破壞它,而是保護它,這可以說是聖經中,提到我們對生態環境要好好管理的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

三、安息以及禧年

以色列人被上帝揀選成為特別的選民,土地對他們來講,神交代亞當的就是:「你們要好好耕種保護」,可是對以色列人來講,這個土地的運用,神另外又加上祂的教導。當你要作好的管家,你要問老闆說:「你給我的這塊地,我應該怎麼管?」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兩點,這是以色列人特有的,第一點就是安息年,第二點就是禧年。這是關於土地,除了要耕種要保護以外,要讓它休息,土地要休息。上一次我們去張德謙牧師的二重埔教會,看到旁邊的田地,就問他說:「怎麼不種植東西?」他說:「今年是休耕年,政府給農民補助,今年不能耕種,要讓土地Renew,否則你一直不停耕種,最後出產會越來越少,需要休耕。」這樣的想法對台灣人來講是很新的,因為我們認為要拼命種,休息一年要吃什麼?上帝對以色列人說的不只土地要休息,還有一個意思,那一些沒有土地的人和動物要有得吃才行,聖經說:「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聖安息。」(利25:3~5)所以它是六年以後,第七年要休息,那麼安息年所長的要給誰吃?「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利25:6~7)所以神要他讓土地休息,也要照顧所有的人與牲畜,不是只給自己人吃,還有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以及家禽走獸等,都要讓他們有得吃。

週報牧函上,我寫了一篇短文〝百年愚行〞,當上個月我講到生態神學時,呂恩賜弟兄借我看一本書,他說:「牧師你知道嗎?日本人出了一本不錯的書,你要不要看?」「好啊」,那本書全部是照片,就是把一百年來人類怎麼樣破壞這個地球,怎麼樣殘害人類的證據,用一張張的照片傳達出來,請幾個人寫一點內文,我讀的蠻有感觸的,所以把感想寫在週報上,從書中看到,我們對土地沒有愛護,而且我們讓很多走獸,不只沒有東西吃,沒有地方住,我們對熱帶雨林的過度開發,造成許多地方沙漠化,全球的雨量,主要是來自熱帶雨林的植物水份,熱帶雨林被開發掉以後,水份不夠,像撒哈拉沙漠的降雨量就越少,因此土地就沙漠化,這邊的人開發得很高興,那邊的人沒有東西吃,是由於沒有雨水,而且全地球約百分之六十的生物,住在熱帶雨林,人類一直開發,牠們就面臨絕種,因為牠們沒有地方住沒有東西吃,每一年絕種的生物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這樣做嗎?如果依照聖經所說,你要顧到自己,也要顧到他們的生存,不能使他們生存面臨危機,這是神所不喜悅的,這是管家的一個觀念。

安息年告訴我們生態對要保護,而禧年就提到全球人類的關係,禧年是一個很特別的年日Jubilee,其實禧年有一個特別的要求,提到人與人之間,在上帝給我們的資源管理上面要注意到一點,就是所謂的「社會公義」,怎麼樣防止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沒錢,是神特別的交代。在土地的管理上面,除了第七年要休息一年,每五十年要有一次的「大歸隊」,所有的土地要歸還原來的擁有者,不能夠永遠的賣斷,這在利未記二十五章23節:「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前幾年大陸開放了,然後台灣人開始到大陸去做生意,我聽到一個觀念,大陸的土地不可以買,你只可以買幾年,他們規定五十年還是一百年,將來還是國家的,土地國有,我不禁想這怎麼叫作買地呢?應該叫作租地吧?可是他們就是這樣講的,後來讀到聖經,才發現共產主義是照聖經做,資本主義沒有照聖經做,所以我們現在土地貴的要命,要在台北買房子不是房子的問題,而是土地的問題,因為炒地皮貴的大家都買不起。所以想一想,舊約聖經講的有它的道理,因為沒有土地,什麼都不必講了(所謂的安身之地),因此規定不能夠永賣,你只能買使用權,所以你不能炒地皮,聖經說:「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擁有者是上帝,我們是客旅寄居的,「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也要准人將地贖回。」(24節)這裡提到說,如果有一個人不幸遇到困難,必須要把他的地賣掉,當他賣地給你後,如果將來他努力賺了錢要買回來,你要賣還給他,這是第一點,這樣的話,他還可以他自己的地,如果他沒有辦法買回呢?他的哥哥弟弟有錢,他們有責任幫他買回來,買回來的地歸還原主,這叫作近親的責任,互相照顧,當一個人遇到不幸的時候,他的親屬要幫他處理這個問題,不要讓他永遠變成奴隸,因為地賣掉沒有自己的地就變成奴隸,,萬一他的親屬也很窮,那還有另一個方法,「倘若不能為自己得回所賣的,仍要存在買主的手裡直到禧年;到了禧年,地業要出買主的手,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利25:23)連自家兄弟姊妹都沒有辦法的時候,到了禧年他就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換句話講,你買一個土地就是最久買五十年,若離禧年的時候,只剩下五年,你能夠賣地的價碼就很低了,你就剩下五年的價值。

有一些開發案,包括美國台灣。日本公司到全世界開發,地主國給一個年限,你可以開發營利,但幾年之後,這些開發物就屬地主國。我在恆春的時候,日本人到那兒投資了凱撒飯店,政府把土地讓日本人使用,可是幾年後,所蓋的房子,政府會收回來。美國有一條高速公路是日本人去開的,加州高速公路不用繳費,可是有一條要繳費,因為那是日本人幫他開發的,由於那裡Traffic jam(塞車)太嚴重,政府又沒有錢,事前先和日本人講好,開始時可以收錢,幾年之後那條高速公路就歸美國人。這樣的觀念就是說,給你一段時間,你可以好好的使用,可是將來要歸還回來,這也是管家的觀念,在這個土地所有權上,有這樣的講法,叫作禧年Jubilee。這個Jubilee到了耶穌的時候,就把它擴大解釋,提到說:「所有因為犯罪被綑綁作奴隸的人,到了禧年都要釋放。」如果你沒有土地,你變成奴隸,你就是幫人家做工,可是到禧年,你就歸回自己的土地,禧年是大家高興期待的,可以脫離綑綁離開不幸,恢復以前那樣的快樂日子的盼望,所以在傳福音上我們說,耶穌再來的時候,就是禧年的來臨,禧年是從這樣的觀念衍生出來的。

四、歡欣獻上什一

管家的第三個觀念,和前面所講的奉獻有關。聖經第一次出現被記載下來的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出去打仗,因為他要去救他的姪子,和五個國王打仗,後來打贏了,把被擄的都搶回來時,有一個撒冷王從耶路撒冷出來,對亞伯拉罕講了一句話:「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創14:19)結果亞伯拉罕馬上說:「我的十分之一要還給天地的主」,我們所謂的什一奉獻的緣起,是從亞伯拉罕開始的。所以管家的觀念,上帝是擁有者的觀念,並且也涉及到什一奉獻,「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創14:18~19節)天地的主就是天地的擁有者,「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20節)所謂什一就是承認一切是神的,所以神給我的,我願意把什一還給神,亞伯拉罕這樣的作法,後來到了以色列人的時代,變成一個規定,民數記十八章21節:「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我已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因他們所辦的是會幕的事,所以賜給他們為酬他們的勞。」利未人就是專管會幕的,他們沒有土地什麼都沒有,只專心管理敬拜的事情,但他們需要生活,所以神要以色列人把十分之一給利未人。

Ⅳ、新約與管家

一、忠心見識按時分糧

我在準備講道,蒐集資料的時候,發現歐洲教會有什一穀倉Timesboarm。農業時代會友大都是農人,他們在收成的時候,十捆就拿一捆,要獻給耶和華,所以就帶到教會,教會怎麼辦呢?教會就蓋一間穀倉,會友拿來奉獻的,就拿到稻穀倉去放,所以每個教會都有穀倉,現在我們當然都換成金錢,這叫作什一穀倉。每一個農人都會把他們的收成送到教會,記得以前早期的教會,牧師的薪水就是「米」幾斗,教會沒有錢給他,弟兄姊妹禮拜天來做禮拜,種的菜拿幾把,養的雞抓一隻,然後來禮拜堂做禮拜,帶來的米,大家煮完一起吃,多帶來的就給牧師,牧師的謝禮,就是大家收成的一部份,那個觀念就有這樣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願意拿到神的家裡來奉獻。到新約時代,重點就不在物質資源上的處理,而是靈性的恩典,所以〝管家〞的觀念繼續在演變,耶穌基督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路12:42),所以這個管理者的重點已經不再只是指揮人做工作,重點是管家要照顧他們的需要,按時分糧給他們,作管家是要照顧你所管理的人的各種需要。

二、上帝奧秘事的管家

接下來保羅提到說:他是上帝奧秘事的管家。我們得到福音,我們是福音的管家,不是福音的擁有者,要把福音傳出去才是一個好的管家,「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林前4:1)大部分的神學家解釋,這個「奧秘事」,講的就是福音,怎麼樣做最好的福音管理,就是要分享出去,管理的目的是要分享,好像分糧給需要的人一樣,分享成為管理的最重要的目的。

三、監督是上帝的管家

保羅快要回耶路撒冷的時候,在以弗所設了一間教會,也立了幾位長老,他有一個感覺,這次回耶路撒冷大概凶多吉少,所以要回去以前,他把這些長老叫來,講到:「上帝交代教會給你們,要好好保護這個教會。」他提到一個觀念,長老對教會來講,就是管家。在提多書一章7節就提到:「監督(就是長老,長老又稱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既是神的管家,就有一些要求,不能夠做出可以被指責的事情,不能放任亂發脾氣,不能喝酒打人貪財,願意接納人,莊重公平聖潔等,這些才是好管家的條件,這個管家是要照管教會。今年十月,我們教會要選舉新的長老執事,請大家為這件事禱告,預備自己,也許神要你出來當管家,到時候所以向跟神說:「好,我願意出來」,重要的目的是要把神的家管好,包括軟體硬體的資源,還有人的需要,前面講過環境、資源,還有人的關係,這三項都是教會的管家要處理的。

四、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每個弟兄姊妹都有恩賜,彼得說神賜給我們各樣的恩賜,就是我們每個人需要管理我們的Talent(天資),這也是一個管家,彼得前書四章10節:「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所以管家的重點提到服事,今天早上有兩位姊妹,一位幫我們詩琴,一位幫我們獻詩,神給她們有音樂方面的恩賜,她們本來有那個天分,還有機會受教育得以深造,她們願意把這個恩賜拿到教會來,相信我們教會弟兄姊妹有各式各樣的恩賜,願意拿出來做一個好的管家。兩個禮拜以前,幹事辦公室的天花板掉下來,需要趕快搬移,因為影響我們的幹事不能工作,那個禮拜我就看到,教會有很多弟兄姊妹,特別是社青的,他們吃完飯就沒有回去,留在教會幫忙,把危險房子裡的東西一個個的扛出來,使我們的幹事現在可以在的會議室工作,這就是一個服事,不是像牧師講道才是服事,你知道教會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說兒童主日學,需要有人教導他們照顧他們,這也是一項事奉,教會有好多的事奉,你可以想一想,我們既然在這個教會,有什麼地方我可以服事的,我就去做,那你就是一個好管家,管家就是把神給你的恩賜可以好好的運用出來彼此服事,這就是好管家。

結論:多託誰,向誰多要

神給我們很多,神要我們負責,「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我們想一想我們有什麼資源,我們的身體、智慧、才幹、機會、工作,我們所賺的錢,我們現在的教會,這些都是神所賜給我們寶貴的資源,我們怎麼好好的使用它,怎麼好好的運用這些,彼此服事,成為好管家。最後讓我們一同低頭禱告。

「感謝天父賜給我們各樣屬靈的福氣,各樣我們生活上所需的才能、環境,幫助我們在感謝領受你的恩典的時候,讓我們會想到不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也看到我們周圍的弟兄姊妹,周圍的鄰舍的需要,讓我們妥善的使用你給我們的恩賜,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學習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5年8月21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十三):順服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8.2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腓立比書二章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今天將要結束操練敬虔的系列講道。操練“順服”是不容易的,因為對我來講,順服是一個很難的功課,對上帝還可以順服,對人我就有很多疑問,所以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我自己也重新學習,重新思考,什麼叫作「順服」?我們的操練敬虔有分作三個部分,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我們每一天花一點時間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默想、禁食。群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小組(週間參加小組生活)、門徒(在生活上能夠學習作門徒)、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我們也講到日常生活上敬虔的操練,包括作好的管家(像約瑟作忠心管家),另一個是簡樸生活(像Francis of Assisi一樣過的簡樸生活),還有苦難(在苦難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敬虔的功課)。今天我們講最後一個操練――順服。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艘驅逐艦的艦長,在晚上要出任務航行,出航不久就發現海面上有小小的燈光在遠處,所以就交代通訊兵馬上發電報給對方:「請你向北轉十度」,因為他不希望與別船相撞,結果發出去沒有多久,對方就回電:「請你向南轉十度」,艦長心想:「這小子,我是驅逐艦的艦長,我叫你向北轉十度,你反而要我向南轉十度。」  艦長又馬上發了一個電報說:「我是艦長Jack,請你立刻向北轉十度。」結果對方馬上回電說:「我是三等兵John,請你向南轉十度」,「豈有此理」艦長惱怒,再度發電報說:「我是驅逐艦的艦長Jack,命令你立刻向北轉十度!」結果對方回電說:「我是守燈塔的水手三等兵John,請你向南轉十度」。在這個小小的故事中,你有沒有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要順服的不易,總以為用我們的地位和能力,可以指使別人做這做那,對方如果不聽你的,你就會很生氣,結果發現,其實是你應該轉,因為他不能轉,他是在陸地上,其實燈塔的目的就是要幫助驅逐艦不要撞上陸地,他是要幫助你的,而聖經說耶穌基督是世界的光,他是要幫助我們不去撞船的,但我們常常像那位艦長一樣,在那裡和耶穌討價還價掙扎著,不知道你有沒有艦長的聰明,當你發現對方是守燈塔的三等兵,你願意順服,你願意學這個功課嗎? 

Ⅱ.權柄與順服

一、權柄都是上帝所設立 

順服和權柄Authority有關係,就是人需要順服在權柄之下,為什麼需要有權柄呢?聖經說:「權柄是上帝設立的」,羅馬書十三章1節:「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這包括政府、法院、軍隊、警察、父母、夫妻之間,聖經都曾提到順服,我們該怎麼去瞭解它呢?神為什麼要設立權柄呢?聖經接著說:「權柄是為了賞善罰惡」,換句話講,權柄的存在是因為有「惡」,如果地上沒有惡,大家都不自私,會考慮到別人的話,其實就不需要權柄,那樣就是太平世界,根本不需要有人管,為何要有人管?因為有人就是會只顧自己,不管別人,或是傷害別人,所以權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和平共存的一個必要的「惡」、必要的存在,所以神就設立很多不同的權柄,羅馬書說:要順服權柄。 

二、百夫長的權柄與順服

聖經中有一個百夫長,他說了一句很有很正確的話,他雖有權柄,但是他也順服權柄,這個例子可以讓我們學一些功課,就是他為了他的一個僕人生病,跑去找耶穌掛急診,耶穌說我去醫治他,百夫長就說:「不敢勞煩夫子,我是百夫長,我在權柄以下,但我以下也有兵,有些事我不用自己親自出馬,有些事情我需要自己去做,國王將軍或千夫長叫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但有一些事情我不需要自己去做。」他的意思是:「耶穌你用不著親自去做,我知道你有權柄,你只要講一句話,天兵天將就被你差遣,醫治我的僕人這樣的小事,不需要勞駕你本人。」這位百夫長對權柄的瞭解非常的透澈。百夫長就說:「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太8:8~9)這就是順服。耶穌的反應很有趣,「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順服和信心有關係。我的翻譯和你的翻譯有一個字不一樣,那個字在原文有,翻成中文時被放到句子後頭,我「也」在人的權下,英文叫作Also,這個「也」字是重點,為什麼呢?那個意思是,耶穌也在權柄下,耶穌也有權柄能掌管所有靈界的天兵天將,百夫長自己是當兵當官的,他知道權柄是怎麼用的,他就跟耶穌說:「你不需要跑到我的僕人那裡去,你只要交代一聲,就有人幫你做事,我的僕人就一定會好。」所以他對耶穌的權柄有足夠的認識,因此耶穌才說:「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百夫長以下管理一百個人,他認識的耶穌不是普通的人,祂是掌管很多服事他的天使,所以百夫長說:「只要你交代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好了。」這個百夫長並非猶太人,是羅馬人(外國人),可是聖經寫的百夫長卻是這麼有信心。

除了這一位百夫長,另外還有一位在十字架下,把耶穌釘十字架的百夫長,他看守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到了下午三點鐘,天昏地暗打雷地震的時候,他就在那裡講了一句話:「這人真是神的兒子」(太27:54),他是在十字架下的第一個信徒。另外一位百夫長,是所有非猶太人第一個信主的,彼得在一個地方休息的時候,上帝告訴這位百夫長說:「你要派人去那個地方找彼得來,他會把得救的道告訴你。」結果他就派人去請彼得來,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要聽神的道,後來彼得講道時聖靈降臨,他就受了洗,這是第一位外國人受洗的百夫長。我想:為什麼都是百夫長?我想對於當兵的人來講,順服是天職,上頭的長官講話,下面的兵就要聽話,否則無法打仗。我想這三個人的職業,讓他們在順服上學到了很好的功課,所以他們成為第一個在十字架下信主的人,他們成為第一個外邦受洗的基督徒,還有為僕人請耶穌醫治的百夫長,因為他們知道那樣的權柄。百夫長順服在誰的權柄下面?凱撒。如果以今天當兵的來說,最高的權柄就是三軍統帥――陳水扁,所代表的其實不是那個人,他是代表國家,國家有權柄。對基督徒來講,我們順服最高的元首就是上帝,如果你知道最高的權柄就是天國,就是主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話,雖然每一個人有他的權柄,但都該順服神。當這個百夫長是順服凱撒,順服那個最高權柄,為了羅馬帝國的利益在認真的時候,他就可以叫他的兵也聽他的話,目的也是要服務凱撒及服務羅馬帝國,不是服務自己。有一些人,國家給他權柄,可是他濫用權柄,他把這個權柄用來圖利自己,這就是問題的來源,所以要瞭解,如果所有的權柄都是從神來的,神的目的是要建立天國,所有在教會、在基督徒家庭的權柄,應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天國的緣故,來使用你的權柄,可是有時候我們會扭曲濫用權柄,在我們有權柄時,就把它用在自己的好處上,這就是成為問題的來源。

三、順服不一定須要聽從

順服是不是在你上面有權柄的,他講什麼你就要聽什麼?不是。對上帝來講,是,順服就是聽從。但對人來講不是,順服不一定是聽從,「哪有這樣的事情?順服卻不聽從,那還叫做順服嗎?」順服和聽從是不一樣的,在英文上是二個不同的字。有一個例子,彼得和約翰為了醫治一位跛腳的人,結果被告到法院去,人家規定他們不能再傳講耶穌的道,結果他們回答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徒4:19)彼得他們選擇聽從神。如果至高的神沒有被服事的話,就不聽從,但是彼得約翰有沒有順服權柄?有。因此他們被抓去坐牢,他們順服但是沒有聽從,順服的英文叫作submission,聽從英文叫作obediece,在人世間才會發生這種情形,你submission但是不obedience,順服不一定聽從,這種人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在中文我們稱作「良心犯」。這是因為上帝所設立的權柄走樣了,沒有照上帝的旨意,來維持社會的善良秩序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人,他不是革命家,他順服但是他不聽從,這是讓社會進步的一個最主要的力量,英文叫作Civil Disobedience。把這樣的想法提出來的第一個人是梭羅(湖濱散記的作者),他發現美國人民收的稅被拿去製造酒、買黑奴,他覺得這兩項他不同意,所以他就拒絕繳稅,結果警察就抓他,他說:「我坐牢,但我不繳稅。」所以他寫了一本書,把他的想法提出來。一個好的公民必要時會犯法,是因為法律有問題,所以他要表示反對,但是執法的單位還是政府,所以他就受罰,他順服法律的權柄,但是他不同意,這是「良心犯」。第二個是印度的甘地,他用不抵抗主義,他也是順服統治階級,但不聽從,為此坐牢,他不同意英國政府對待利用印度人的方式,他是第二個Civil Disobedience。在美國有一個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他覺得不把黑人當作人的法律是不對的,所以他出來宣傳示威遊行,他也是被抓坐牢,這也是Civil Disobedience的例子。非洲的主教屠圖Tutu,他覺得將南非的黑人和白人分開是不對的,他也被迫坐牢,每次有人到他的國家,他們就會讓你看他曾坐牢的地方,他坐牢代表他順服,他順服整個政治法律體系,可是他不聽從。順服與聽從是兩件事,在罪惡的世界裡面,因為權柄有時候會被扭曲,權柄出了問題。聖經說要順服,可是當你發現權柄有問題的時候,可以不聽從,你要表示意見,但也因此要付上代價,羅馬書十三章第2節說:“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對神的順服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神不會不對。

Ⅲ.對神的順服

一、亞伯拉罕的聽從

對神的順服應該包括聽從。在聖經裡面我們看到一些順服的例子。在神應許亞伯拉罕後裔後,他等了二十五年,才等到他的獨生子,養到他十幾歲的時候,神對他說:把我給你的孩子還我。亞伯拉罕當然很痛苦,他可以向神說:「你不給我就算了,我已經七十五年沒有孩子,我太太也老邁了,我已經放棄了,你又給我孩子和他相處了十幾年的感情,你又要拿回去,真的是不應該…。」他可以這樣抗議,但是他沒有,他的順服是很特別的,聖經說:「他相信如果神要給他,就算神拿回去,神還是可以給他,因為這樣的信心,使他成為「信心之父」,這是亞伯拉罕的順服。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6~18) 所以信和聽從是有關係的,順服代表要付代價。當神說:你把你最愛的給我,你放的下嗎?這是我們做人為難的地方,你擺的下嗎?亞伯拉罕之所以被神稱作上帝的朋友,因為他擺的下,他把神當作神,當作最高權柄,所以他可以順服,不只他蒙福,「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這個「後裔以撒」代表另一個順服,當時以撒是青少年,亞伯拉罕要綁他獻他給神為燔祭時,他不能反抗嗎?他可以一推就把老邁的亞伯拉罕推倒了,這是另外一個順服。當有權柄的人順服的時候,在下面的人就學習順服,你要教你的孩子順服的功課嗎?你先作順服的榜樣。以撒代表的是耶穌基督,就是為了世界的人,將自己的命擺上,所以以撒的順服和亞伯拉罕的順服,給我一個很深的感觸。

二、掃羅的頑梗背逆

另外一個本來也是神所重用的人,他開始很謙卑,但後來就越來越頑梗,這個人的身高比一般人高一個頭,英俊瀟灑又強壯,當以色列人要立王的時候,神就叫祭司撒母耳去膏掃羅作王,可是當他有了權柄之後,就開始不聽話,他不聽撒母耳的話,他不順服,結果出了問題,當他要去打仗,撒母耳說要滅絕敵人,不留下任何東西,他將敵人殺光,把跛腳瘦弱的羊殺了,但是私下留了幾隻肥羊,神後悔立掃羅為王的話就臨到撒母耳,撒母耳就去找掃羅:「今天你打勝仗,你照神的話做了嗎?」掃羅說:「神的話我都遵行了」,撒母耳說:「可是我聽到羊叫是怎麼回事?」掃羅回答說:「那是老百姓愛惜肥羊,他們要留下來獻給神的,其餘都滅盡了。」這樣的藉口卻讓撒母耳更不高興:「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有時候我們會以神聖的理由不順服,獻祭脂油這些都是好的,可是神叫你作的事情,你就用這些來回答神嗎?我有一些感觸,在教會中有時候姊妹先信主,在家中因為信仰或觀點的不同,使得夫妻關係變得緊張,結果姊妹越來越熱心,參加禱告會、團契、佈道會、作輔導、詩班,所以每天晚上先生回家時她都不在家,禮拜天熱心與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大家覺得這位姊妹很好,但先生越來對基督教信仰越反感,工作了一週,禮拜天妻子小孩都不在,這算什麼?這位姊妹可以這樣說:「上帝啊,這都是為了你的家,我愛教會,我熱心奉獻不對嗎?」如果是你會怎麼說?以教會的活動當作藉口,取代在家中應該做好的本分,本來應該做的不做,理由是:要去教會服事。猶太人也很厲害,他不給他父母飯吃,然後人家問說:「你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因為要什一奉獻,錢拿去奉獻了,所以父母只好挨餓。」耶穌回答說:「怎麼可以那這些當作藉口,供養父母是該做的,怎麼可以拿這神聖的理由當作藉口!」這是一個有時候我們不順服所犯的錯誤,特別是基督徒。

三、耶穌基督的順服

耶穌的順服是今天的經文:「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這是一個最高的榜樣,我們應當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就是學習他的樣式,學什麼樣式呢?「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這個「強奪」應該是Claim the right,耶穌可以說:「這是我的權利,我跟你同等,如果要降世為人的話,應該要抽籤,為什麼要我去,我和你一樣都是神,為什麼要我去釘十字架,不公平。」這就是「強奪」的意思。但耶穌沒有如此,反倒自己選擇做人。虛己Kenosis,是把自己整個倒空掉,倒空掉什麼?倒空掉那些權柄、榮耀。「成為奴僕的樣子,自己卑微(順服是與卑微有關),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當基督徒肯謙卑順服時,神就尊重你,神就升你為至高。

Ⅳ.對人的順服

一、政府濫權革新革命

基督徒可不可以革命?前面說到,所有權柄都是神所設立的,我們要順服,可是當權柄開始濫用的時候,當政府濫權的時候,你可不可以做革新的動作?革命神會喜歡嗎?或是政府規定什麼,老百姓都要聽從?有人說革新不夠,需要革命,把政府推倒,設立一個新的政府,一般來講,如果政府所做的不是太離譜的話,老百姓應該順服,否則許多政策無法推動。現在伊拉克的情況,就是有一個不太好的政府,被美國推翻,可是還沒辦法建立一個新的權柄出來,他們需要趕快成立一個國會,否則比哈珊在還慘,這時是無法無天,沒有人管。神為什麼要設立權柄?因為一個不好的權柄,比沒有權柄好些。法國大革命有一段時間是亂七八糟的情況,如果沒有辦法設立一個權柄的話,是很慘的。所以需要順服權柄,但權柄實在是太爛的時候,需要一些有勇氣的人去反應上面的不對,這就是革新,如果你給他機會,他還一再地不改,可能有一些人就會走「暴力邊緣論」的路線,既然不聽,我實在沒有辦法再忍受下去,必須把他推翻,這就是革命。革命和革新都要付代價,當你所處的環境已經到了那樣的階段,你需要做這不容易的決定是要革新或革命,因為聖經說:「他不是空空的配劍(有處罰人的工具),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羅13:4)所以當一個政府不是伸冤罰惡時,是包庇黑金黑道,讓好人去坐牢,這樣的政府是不被神所認可的,因為神所立的權柄有很清楚的定義,這是解釋聖經的人把它當作順服的前提。有人說革命有道理,是因為當一個政府已經失掉這個功能的時候,他就失掉那個權柄,所以我們應當想辦法與其對抗。

二、主裡聽從長大離開

在家庭裡面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順服,聖經是怎麼教導的?聖經說要順服,但是是“在主裡聽從父母”。這給了一個很大的Qualification(條件限制),就是說,政府如果賞善罰惡,你就順服,這是一個Qualification(條件限制),因為每個人都是罪人,包括父母也是罪人,有時候父母因為一時的方便就隨意處罰兒女,這是有可能的,此時子女要乖乖的聽話嗎?還有你已經五六十歲了,你父母九十幾歲,他講話你還要聽從嗎?聖經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6:1)但是在創世紀第二章24節說:「(長大以後)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到了成年後,子女就不需要再聽從父母,因為他已經長大成人,「離開」就是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要自己負責,不是什麼都聽父母的,但對父母要尊重。但是孩子聽從父母是有時間性的,因為還小聽從父母的保護和教導,可是目標是為了有一天不需要再聽從父母,因為他已經長大成人,他已經自己可以判斷,作一個負責的人,要有自己的家庭和子女,這是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子女聽從父母是有時間性和條件性的,就是「在主裡」聽從。

三、敬畏基督彼此順服

夫妻關係的順服也是一個大問題。以弗所書第五章22~25節:「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這讓很多人誤解。有些先生很愛太太,他解釋這段聖經說:“神既要我當頭,我就要下命令妻子就是要唯命是從,這是日本式的順服。但聖經21節說:「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後面才說:「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順服」的字是在21節,22節原來沒有這兩個字,很多時候我們把這個「彼此」拿走了,所以婚姻就變成父母和孩子一樣,階級式的,先生永遠是決定者,是發號司令的,太太就一定要聽從,這樣才會蒙祝福,這樣的解釋我不同意,詳細說明我寫在今天牧函上,你們可以去看。我喜歡的是21節經文:「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基督是夫妻二人都要順服的,敬畏神聽祂的話,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習彼此順服的功課。

Ⅴ.順服的操練

一、察驗神的旨意

順服怎麼操練呢?我們要怎樣操練順服呢?第一點,你要順服神,那你就要明白神的旨意,所以你要去察驗神的旨意。羅馬書十二章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是每一位基督徒這一生都要作的功課,不容易作,我們每天要讀經禱告默想…,主要的目的就是察驗神的心意。可是有一個力量會影響你,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包括教會,在我們的環境中,人常常會有樣學樣,這還算簡單面對。但是如果神給你的帶領是與現在的環境不同,對你來講就很困難,所謂的「良心犯」。當你發現不是這樣的時候,你會掙扎,你最高順服的對象是神,如果有與神的旨意衝突的,你需要作不同的決定,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而不是被這個世界拖著鼻子走。並且你還要常常心意更新而變化,不要被你過去的經驗所影響,很多時候你體會神要你這樣做,你就以為這一生都是這樣做,這樣會出問題。神有沒有可能出新的點子?有可能。摩西以前神對他說擊打石頭水就流出來,摩西就記得,下一次神對他說,用口說,不要用打的,結果他還是擊打石頭,水是出來了,但是神說:「你沒有聽從我的話」,被上一次聽話而且成功的經驗所束縛,因為心意沒有更新而變化。所以作基督徒不容易,過去我們尋找神的旨意,神告訴我,我也做了,神也祝福,不等於下一次你就不需要尋求神的旨意,每一次都當做是新的禱告方向,尋求神的帶領。但是要留意兩個影響,過去你自己成功的經驗,也會成為你的綑綁,還有別人作得很好的,會成為你的綑綁,如果你不要被這兩樣綑綁的話,你就會戰戰兢兢的在神面前尋求該如何做,這是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挑戰,萬一你找到了神的旨意,再來就是你的腳要跨出去,開始要去遵行,所以察驗和遵行是很重要的。

二、遵行神的旨意

約翰福音七章17節這句話中,讓我們看到察驗和遵行是相連的。有人問耶穌一個問題,耶穌說:「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7:17)「立志遵行、就必曉得。」我們剛才不是講說要察驗神的旨意嗎?這是「曉得」。一般來講,我們常會這樣認:「神你讓我曉得,我就遵行。」耶穌卻說:「不是,是你先向神說我要遵行,神就讓你曉得。」這有一個Quest(尋求),而我們常常會希望先知道,再考慮要不要遵行,耶穌說不是。如果你篤定神比你聰明,如果你篤信神是愛你,絕對不會讓你吃虧的話,你向神說:「不論主說什麼,我會去做。」神就會讓你知道。當你沒有下這個決定以前,神對你說也沒有用。聖經中提到兩個兒子的故事,父親叫大兒子去做事,大兒子不去,後來懊悔就去做,又叫小兒子去做事,小兒子說好,結果沒去做,耶穌說:「到底哪一個才是聽話的?就是去做的那個。」所以說,如果我們立志去做,你對神的旨意會越來越明白,如果神這次讓你知道,你就去做,下一次神就會繼續對你講明祂的旨意。「奇怪?為什麼別人那麼清楚神的旨意,我都不清楚?」可能你一次都沒有去做,所以神再多講也沒有用,反正講了也是白講,不如省省力,所以「立志遵行」和「曉得神的旨意」是相關的。

三、彌迦書的啟示

如果你說你不知道神的旨意是什麼?那麼讓我們從彌迦書的這個啟示開始,經文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我們就從這樣開始吧,其他的先不講,經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公義、憐憫、謙卑、同行。」

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讓我們以察驗神的旨意,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來操練“順服”的功課,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承認在我們人生當中,常常不願意順服,不管是對神或對人,或是在家裡,或是在公司等許多地方,我們常常像那個艦長一樣,覺得我們應該有權利,我們應該有權柄,雖然明明知道,你在聖經裡面所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卻另有藉口,甚至是神聖的藉口,我們驕傲。主你曉得這樣的操練是不容易的,求主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一點一點的,當我們能夠察驗到一點你的旨意的時候,雖然有困難和代價,就像亞伯拉罕一樣,幫助我們願意學習順服敬虔的操練,好讓我們的信心及愛心,能夠越來越增長,我們在家庭生活當中,也越看到你的恩典和祝福,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2005年8月14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十二):苦難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8.1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羅馬書五章3~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沒有想到要講這一篇講道時,教會辦公室的天花板掉了下來,禮拜五的晚上十點多,信裕長老跑到我家找我,帶我到行政館幹事辦公的地方,整個天花板掉到地上,當時如果有人在裡面的話,一定會受傷,讓我更擔心的是那天晚上有社青的聚會,平常他們有時會需要到電腦,最近教會商討議決辦公室的電腦最好不要讓一般人使用,因為怕電腦中毒教會的資料損毀,所以教會另外預備一台電腦,給有需要的年輕人使用。那天有社青龍杰弟兄,帶自己的手提電腦去辦公室,之後參加聚會,聚會到一半想到自己的電腦最好不要留在辦公室,他就去拿回他的手提電腦,五分鐘後,天花板掉了下來。還有香伶姊妹要去聚會,就留她的侄子在辦公室讀書,還好他當時跑到另一個房間,聽到「轟」的一聲,天花板掉下來。其實從美國回來後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和平教會過去因為土地的種種問題,如今已經獲得解決。  而教會已經是60年的房子一直不能重建,到底會不會有問題?瞭解的結果發現,教會弟兄姊妹對於重建的共識還很分歧。曾聽過很多傳道人說,為了蓋禮拜堂,蓋完了傳道人就要走路,我又不喜歡太早離開和平教會,才從美國回來,情況我又不太瞭解,所以我的方式是等候禱告,想等一段時間看看,但現在看來好像必須解決建築物的問題。我想共識是問題,本來是用時間等看看,但最近有兩件事情讓我覺得不能等,第一件事情是雪枝長老的女兒,本來在台中工作,最近要搬回台北,但還是往返於台北台中工作,禮拜天就在和平教會聚會,但是在上個禮拜,她跟她媽媽說:「我作了一個夢,夢見教會倒了,但是沒有人受傷,大家都跑出去了。」她媽媽回答:「不能亂說亂夢」。禮拜堂和辦公室是同時期蓋的,辦公室有用鋁架去補強結構,禮拜堂卻沒有,雖然它的樑比較粗,但是白蟻是很可怕的,不知道會不會哪天禮拜一半就垮下來,這是比較令人擔心的。  第二件事情是師母,教會要改建,建堂奉獻需要大筆金額的奉獻,師母最近提到:「既然遲早需要改建,是不是我們要開始每個月為建堂奉獻?…」才講完不久,辦公室的天花板就掉下來,不知道上帝要向我講什麼,今天我把這樣的情形與大家分享,請大家為建堂共識禱告(不是為奉獻),因為如果弟兄姊妹沒有共識又勉強推動的話,教會會發生很大的爭執,不希望看到教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如何認識苦難,是上帝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還是白蟻的責任?是白蟻把的樑柱吃光了,我們應該怎樣處理這樣的事情呢? 

Ⅰ、苦難神學Theodicy(全能全善的神為何有無辜受苦)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苦難」。苦難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只是倒霉嗎?還是有意義?我們講到敬虔的操練有一些是個人的操練,包括讀經禱告默想禁食,我們也講過群體的操練,敬拜(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上帝)、小組(參加小組的生活)、門徒(學習作門徒)、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我們也開始講到生活的操練,一個是管家(忠心管家),另一個是簡樸生活(Francis of Assisi所活出的簡樸生活)。今天要講到最難的一個,就是「苦難」。苦難一直是所有世界的宗教想要回答的問題,也真是一個難題,到底什麼是苦難呢?我先從佛教的看法說起,佛教說:「人生就好像苦海一樣」(不曉得我們中間有沒有人有佛教的背景,知道佛教說到人生有幾苦呢?人生有八苦,八苦是什麼苦?人生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與怨恨的人又要在一起)、愛別離苦(與所愛的分離的苦)、所求不得苦(慾望得不著的苦)還有一個五蘊熾盛苦(慾望太多就受苦)。  換句話講,苦都是由自己來的,這是佛教講的八苦,他們解決的辦法是「你要悟道,要看破紅塵,就不會受苦了。」這是佛教的解釋。基督教也是努力要解釋,但很難讓我們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最大的困難在於基督教有一位上帝,佛教沒有,所以佛教不需要由誰來負責,而是自己負責,基督教有一位神,所以苦難就離不開神。神學家從古以來還沒找到答案,可是又要處理苦難的問題,中文翻譯不出來,英文叫作Theodicy,這個字代表很多意思,「如果你們說你們的上帝是全能的,在祂沒有解決不了的事,祂是全善的,祂不要人受苦,可是今天看到世界上到處有無辜受苦的事情發生,你怎麼解釋這一位神?」C.S. Lewis(英國著名學者)也試著回答這樣的問題,他說:「要嘛,祂就是無可奈何,祂發現有苦祂救不了,如果祂不處理,祂的全善就有問題,總不可能神是全能全善,可是又有無辜受苦。」換句話講,我們有些人是罪有餘辜,是有辜而受苦,苦是很複雜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聖經裡面亞當夏娃聽了蛇的話,吃了禁果,結果就開始受苦,我把它稱作「亞當之苦」,這是有罪受苦,自作自受。但是亞當的兩個兒子就沒有那麼好了,老大該隱懷恨老二亞伯,就把他打死了,亞伯受苦是因為該隱不好,不是因為自己不好,我把它稱作「城池之殃」,別人做惡你受苦。台灣現今有很多這種苦,有一些人打電話詐騙說小孩被綁架,這是別人不好,其他人則被嚇得半死,這是屬於「亞伯之苦」。還有聖經中的約伯他沒有不對,卻一下子遭遇很大的苦,讀過約伯記的人就曉得,這是他的一個很大的苦難,上帝說我要熬煉你(這是今天的主題),到底像約伯這樣的苦有意義嗎?他會學到什麼功課嗎?我把它稱作「如火純青之苦」。純青還算好,如火則是很不愉快的一個經驗。最後的苦是我們最難解釋的,他不是被迫,他是主動為了解決別人的苦,而願意去受苦,這是「耶穌的苦」。這是最艱難的一種苦,聖經中保羅的說法:基督徒有時候也要接受像耶穌這樣的苦。這是比約伯的苦更難的,是最高難度的受苦,是主動的去受苦。讓我稍微解釋一下,到底基督教對苦難的看法是什麼? 

一、罪帶來苦

在亞當夏娃還沒有吃禁果以前,一切都很好,所以第一個不好是人自己造成的,是罪帶來的,「(神)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3:16~17)這樣的結果都是因為夏娃做了上帝禁止她做的事情而帶來苦難,因罪帶來的苦,大家都不覺得有異議。

二、神救脫苦

對於苦難,上帝做什麼事情?從出埃及記裡面我們知道,上帝是希望把人從苦裡面解救出來的上帝,出埃及記第三章,上帝要摩西去把百姓從埃及地拯救出來,神的動機是:「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出3:7~8),這是上帝對苦難所要做的一件很大的工程,要救人脫離苦難。

三、苦難教師

苦難有時候是一個老師,有時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才正確,有時候苦難是告訴你該怎麼做才對,以賽亞書第三十章20~21節:「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有很多人是在受過苦之後,他學會人生的功課,知道怎麼做才對,這樣的苦難成為老師。

四、苦難奧秘

約伯記對我來說,苦難就是無解,你有沒有算過數學題,到最後答案是此題無解,算不出來,這是約伯記讓我看見的。約伯和他的朋友及上帝在辯論了半天之後,他的結論是:「…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3~6)這是約伯對整個約伯記的結論。換句話說,他在整個苦難中間,他只有得到一個東西,就是與神對話,但是他沒有得到答案,因為他發現,不是神不給他答案,是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所以苦難對很多人來講,到最後你只能說:「我不知道」,這是其中一個,神藉著聖經告訴我們,關於苦難的解釋。

五、受苦的神

再來一個很特別的,基督教所描繪的神是受苦的神,如果祂是全能的,為什麼要受苦?為什麼祂是受苦的神?在以賽亞書第六十三章9節:「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保抱他們,懷搋他們。」神是一個受苦的神,然後再拯救他們,在救贖以前,祂是和人一起受苦的。

六、贖罪受苦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編導的「受難記」,把這個苦表達的很透徹,很多人都覺得這部片過於血腥殘酷而不敢看,因為耶穌基督所受的苦真的很苦,以前的基督教藝術都把這個事實漂白,耶穌受苦看起來是乾乾淨淨的,還微笑的樣子,那是不正確的,其實你看了就知道那樣的受鞭打,是為了贖罪受苦,「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譯:他獻本身為贖罪祭)。」(賽53:10)這是基督教一個很特別的觀念。

七、不再痛苦

神讓我們經歷苦難,讓耶穌基督經歷苦難,祂有一個目的:「要把苦拿走」。所以整個世界整個生命,可以說明苦怎麼來的,可是神最在新天新地說到人不再受苦,「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佛教講的生老病死,神說有一天這些都會過去,所有人類彼此傷害的苦也會過去,這是苦難神學給我們的一個盼望。

Ⅱ、苦難與敬虔

苦難與敬虔有什麼關係呢?在受苦當中,前面我們講到約伯的苦不是要爐火純青嗎,要訓練他,要讓他更進步,到底苦難與敬虔有什麼關係呢?

一、神所愛的祂必管教

小孩做了錯事是會被父母處罰的,聖經在希伯來書十二章6節告訴我們說:「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有時我們讓孩子吃一點苦,是為了他們學好,所有父母一定都做過這樣的事,這是第一點很簡單我們可以想到的。當我們受到苦的時候,我們應當想說:「上帝有沒有藉著這個苦要教我什麼事情?」這是第一個我們要想的,如果有的話,我們就不會白白受苦。

二、煉淨渣滓公義聖潔

要像在爐子中被煉淨的(爐火純青),煉淨渣滓,這是為了讓好的更好,前面一點是要讓不好的變好,如果你已經夠好會不會受苦?還是會受苦,這種苦是為了讓你更好。當黃金被挖出來的時候,裡面是有雜質的,就把它放在爐子裡面弄到融化,然後那些雜質都燒光了,等它冷卻後就成為純金,所以是經過火的熬煉,才變成黃金,讓好的還要更好,這是第二個苦難的目的。瑪拉基書第三章3節:「他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這是要讓好的更好,我想約伯所受的苦是這種苦,聖經一開頭就說他是完全公義敬畏上帝遠離惡事,這麼好的人,上帝覺得他還需要更上一層樓,所以就讓他受的苦,練淨成為公義聖潔。

三、在苦難中磨出美德

在苦難當中,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磨一些美德出來,有些美德是沒有苦難就磨不出來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5)這是在苦難中產生的美德,在平常是不可能有的。這是很重要的,當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的時候,才有可能患難中不會生抱怨,抱怨中不會生怒罵,罵上帝說我不當基督徒了,不會這樣,而是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因為有愛在心裡面的話,我們才有辦法在苦難中磨出美德。

四、患難之日迫切禱告

患難常常讓你更敬虔,因為你會拼命的禱告,不管平常有沒有禱告或是沒有上教堂的人,一遇到患難就會呼天喊地。有人用一個比喻說:「大樹上有藤蔓,藤蔓繞著大樹,當颱風來的時候,這個藤蔓和大樹的關係有兩種,一種藤蔓是在大樹的背風面,大樹幫它擋住颱風,藤蔓就受到保護。可是有一些藤蔓不是在背風面,而是在迎風面,就被颱風掃到,請問你那些藤蔓和大樹的關係是怎樣?風越大藤蔓就越貼近大樹,不能將藤蔓吹掉。」意思是苦難來臨時,有時上帝是把我們放在背風面保護我們,所以我們就不感覺痛苦,像這次天花板垮下來沒有人受傷,感謝主的保護,可是有時候神把我們放在迎風面,結果你與神的關係是越靠近嗎?還是越離開?一般來講,當你苦到自己沒有辦法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向神禱告,如果你是心中有神的話。「求你救我脫離這個時候」這樣的禱告是對的,你與神的關係就更密切,這苦難使我們更親近神,詩篇七十七篇2節:「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地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所以有時候我們太好命了,我們對神對信仰就有一點不在乎,有時連晨更禱告都忘記了,一旦遇到苦難,一定會認真禱告。

五、經歷患難安慰他人

苦難有一個好處,對於受過苦的人,以後遇到類似受相同苦難的人,就產生很大的一種力量――安慰。受過苦的人都知道並不容易,哥林多後書第一章4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所以安慰他人是我們在苦難中能夠學到的一個很寶貴的功課。

六、敬虔度日會受逼迫

你想要敬虔,你就會受苦,這是活在一個充滿罪惡世界所會遇到的苦難,別人看不得你敬虔。我常常舉的例子是,當台大醫院還在收紅包的日子,當你不願意收紅包的時候,你不會被稱讚,你會被討厭排擠;當台大醫院還在接受藥商招待的日子,藥商說:「今天晚上要請你們全科的人去吃飯」,如果你說不去,每一次都不去,你在科裡面不會被稱讚:「那個人好清高潔身自愛」,而是被說:「那個人一定有問題」。所以你要過一個比較敬虔,在一個大家都這樣做的世界裡面,你不一定會比較好過,你可能會受苦,司提反就是這樣被活活打死的「…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2)所以苦難和敬虔是有關係的。

七、為主受苦天上賞賜

為主受苦,神會紀念,這是耶穌基督在八福裡面講的最後一個福,「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0~12)神會紀念你的苦難,當我們遇到苦難的時候,我們要不要擁抱苦難?不要。苦難本身就是苦難,它沒有任何好處,是我們經歷苦難的時候,我們內心的經歷和改變帶來神的祝福,祝福不在苦難,這點要記得。特別是別人的苦難,你千萬不要說:「感謝主,你現在要得賞賜,所以必須受苦。」神沒有這樣說,但是如果神有意思、有另外的目的,你願意承擔這個苦難,但是我不會去追求苦難,苦難是要我們去把它減少的,不要誤以為說我們要擁抱苦難,那是被虐待狂,那不是基督徒。

Ⅲ、苦難的經歷

一、苦難原因未必因果

當苦難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不要太快用因果報應來解釋它,因為有太多太多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的,這樣講對正在受苦的人是很大的打擊。有一個小孩子生來就瞎了眼,耶穌的學生就開會討論,生來就眼瞎,到底是他犯罪(才出生怎麼犯罪)或是他父母犯罪?總有一個犯罪。你有沒有看過一個小孩生出來有問題,結果夫妻兩個互相指責對方,追究這是誰的責任,總有人做不對,總有人要負責,這樣的觀念背後就是佛教講的「因果報應」,用因果報應解釋所有的苦是有問題的,耶穌說:「不是,不是他犯罪,也不是他父母犯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9:3)所以不要太早用因果報應來解釋,我想約伯的三個朋友所犯的錯誤就是如此,他們一直跟約伯說:「一定是你有什麼問題」。當別人遇到苦難時,你需要做的是去幫忙他解決困難,而不是去解釋他所碰到苦難的原因。

二、幫助受難安慰扶持

Mother Teresa德蕾莎修女到加爾各達Calcutta,用她的一生去幫助那些在極大苦難中的人,解決他們的痛苦,約伯記第二十九章12節:「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無人幫助的孤兒。」這是我們該做的,而不是去開研討會討論,到底為什麼受苦,那個你不用去研討,他個人去研究就好了。

三、倘若可行苦杯撤去

如果我們自己受苦,可不可以向神說不要?可以。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就是這樣的禱告,共禱告了三次,其中有兩次有紀錄禱告內容,但兩次內容有點不同,第一次的紀錄,他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他知道這是苦杯,他也不喜歡上十字架,所以苦難是可以求神把他挪走的。但如果神說不要,我有我的目的,那個時候你願意講下一句話:「…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這是比較困難的,如果神有神的目的,我願接受。我接受不是我要苦難,而是我要你的目的,不管是要熬煉我,或是為了別人的好處,我願意承擔,這是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給我一個很大的學習。

四、必要我喝爾旨成全

如果一定要遭遇苦難,你會不會像耶穌禱告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穌前面禱告說:「求你叫這杯離開我」,這也是我們常常祈求的,但是如果不能,那表示神有另外的旨意,耶穌說:「我接受」。所以基督徒是在這種情況下,來接受苦難。

保羅對提摩太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的精兵,」(提後2:3)苦難可以讓我們信仰越來越堅定,如果我們緊緊抓住神的話。讓我們在經歷苦難之後成為基督的精兵。現在讓我們一同來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在世上總有苦難,或是我們自己遭惹的,或是別人做的,有時我們也搞不懂,為什麼我們遇到這些苦難,但是不管它的原因是什麼,你要我們做的是,盡我們所能的減少別人的苦難,和怎麼樣到神的面前來,祈求減少我們的苦難。但是如果神你告訴我們說,你有你更高的目的,你不把苦難挪走的時候,讓我們學習耶穌的榜樣,說:『主,我願意,求你給我力量。』讓我在苦難中不是白白的受苦,讓我知道並學會你要我學習的功課,讓我在敬虔上,可以被你更深的操練,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文摘

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
人生的上半場-要不猶豫
人生的下半場-要不後悔
活在當下,把握每次的機會,
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最近在經濟日報看到一篇由鄭丹瑞寫的文章,值得分享,內容如下:

急事, 慢慢的說;
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 小心的說;
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
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2005年8月7日 星期日

與主共同經營人生 -- 董倫賢 牧師

寫作於2005.08.07
作  者: 董倫賢 牧師
   經: 【約翰福音六章5~1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 ●在基督裡的祝福

與主同在的祝福

與主同行的祝福

與主同工的祝福

●上帝國的經濟學

上帝對萬物有絕對的主權,祂統管萬有,因著上帝的攝理(providence),祂引導、預備、供應祂子民所需,對遵行上帝旨意的人,祂必看顧。上帝樂意與人同工,祂要我們作一個忠心、良善有見識的管家,管理上帝所賞賜的,使無變有,使少變多。  

●看見主所看見的需要】

約翰福音6:5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 

● 看見主所看見的需要

馬太福音9:35-36如此說: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 ●看見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的人

抑鬱症和焦慮症在西歐十分普遍,每5人中就有1名患者。法國十六歲以上成人有百分之十五罹患憂鬱症。

市府統計,北市自殺死亡人數九十一年升為三百廿五人,是十年前的二點五倍,男性是女性的一點九倍。台灣地區九十一年自殺死亡三千零五十三人,十年來提高約二點三倍。 

●18歲牛津才女離奇自殺

【大紀元8月5日訊】

一名有天使面孔傲人身材,天資聰穎,樂觀向上的牛津大學才女竟然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走上了不歸路。據東方今報報道,牛津大學高材生愛麗絲-麥戈文於2004年10月的一天離家後,音信全無。2005年7月末,海岸警衛隊在海邊的一處53米高的懸崖下發現了一具女屍。

●看見主所看見的需要,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路加福音 4:4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 ● 看見主所看見的需要

傳道是以上帝的道餵養群羊。約翰福音 21:17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上帝呼召我們獻身被祂所用

羅馬書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改變奉獻者的生命

羅馬書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內地會差會學院的禱告室

「在我裡面沒有良善」
「在基督裡變得完全」

[In me there dwell no good thing]
[You are complete in Christ]


 ●獻上自己的五餅二魚

6:9「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

 ●靠主的祝福與人分享

6: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

 ●靠主的祝福與人分享

使徒行傳 20:35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 ●使眾人吃飽還有盈餘

6:13 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 ●信心的行動經歷神的恩典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 6:33

●信心的行動經歷上帝的恩典

Faith in action-God in motion

 ●信心的人物都是行動家

挪亞、亞伯拉罕、摩西、但以理、耶穌、主的門徒、保羅

 ●實踐 Praxis

實踐不單只是簡單的行動,而是一種反思的行動,因此要常常依照反思來修正行動,行動就像實踐銅板的一面,另一面是批判思考,批判思考是信仰的要素,信仰藉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批判思考是藉著我們的經驗來進行。

 ●終身學習的事奉-在作中學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 8:31-32

 【在事奉中經歷神的恩典是服事的動力】

『神為愛他的人所豫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林前2:9

 ●戴德生(1832-1905)

James Hudson Taylor戴德生十六歲蒙召,他得了一個異象:去中國!當他清楚是神的引導後,他積極預備自己成為合神心意的工人(宣教士),開始尋找、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同時回應書中的建議,前往赫爾市學醫。

在生活用度上,他學習信心和依靠。不論有多少錢,他都訂下優先使用原則和數目。首先堅持「十一奉獻」,甚至超過十一。其次不拖欠房租。第三,若是有餘,不用來改善生活,而是奉獻給神的教會和神的工作。

有一天,他到浙江,登上狼山,遙望廣大一遍的地地,上帝感動他:「往內地去」。他像保羅立志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馬書十五:20)。

1865年6月27日決定成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與親友皮爾斯去倫敦銀行存入10英鎊為基金。翌年1866年他帶領21人(戴氏夫婦、四個兒女與15位新同工)同赴中國。

一九○○年庚子事件拒求賠償,七十九位宣教師(58人)和孩子們(21人)在庚子拳亂中被殺,內地會忍受了極大的痛苦!但卻堅守留在中國的土地上事奉。拒絕接受由西方各國向中國政府要求賠償,內地會在中國的事工,卻有了一個新的轉捩點──從拓荒時期,進入了收割時期!

有人問戴德生怎被上帝使用的祕訣,他答:「上帝所用的人都是軟弱的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就大事,正是因為他們能專心仰賴神的同在」。

 ●上帝使用軟弱的人

內地會第一個在溫州傳福音的,是個瘸了一條腿的宣教士。現在,溫州號稱是中國的耶路撒冷。

 ●戴德生的格言

他一生的三句格言:

1.「耶和華以勒」(創廿二:14)
"God's work done in God's way will never lack God's supply."

2.「以便以謝」(撒上七:12)、

3.「信服上帝」(可十一:22)。

 ●海外基督使團總部大門,尊主為大的事奉人生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羅馬書14:17-18

 ●巴克禮牧師的典範

1849年十一月廿一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十五歲就進入格拉斯哥大學,修習藝文、自然科學,受教於當代最負盛名的科學家威廉‧湯姆生(Sir William Thomson)當時的物理學權威的得意門生。後來在蘇格蘭自由教會神學院和德國來比錫深造。

十六歲時(1865年),他和上帝立書誓約獻身;此後每年生日他必於獻身書上簽名,一八九三年起偕同夫人於獻身書上簽名。

1875年抵台,1935年去世,巴克禮牧師來台到別世,共服事六十年之久。
1880年創立台南神學院,培育傳道人。
1884年把馬雅各奉獻的印刷機裝配好,開辦台灣最早的印刷廠。
1885年七月發行第一號《台灣府城教會報》,是為東南亞最早並持續發行至今的報紙。

從原文翻譯白話字新約聖經(1916年)及舊約(1932年)聖經,具有信、雅、達的特色,促使台灣教會成為讀聖經的教會(Bible-reading church)。
1919年獲格拉斯哥大學榮譽神學博士。
1923年增補杜嘉德牧師(Carstairs Douglas)的《廈英大辭典》。

 ●獻上五餅二魚的祝福

能放下自己的小野心,甘心順服上帝旨意的人,以行動的信心安排自己的人生,神才能擴張他人生的境界,過福杯滿溢的人生,成為眾人的祝福。

 ●獻上五餅二魚成為上帝國的資源

當我們肯獻上自己的五餅二魚(才幹、時間及金錢)給主,並與主一起經營我們的人生,主必動用上帝國的資源,使我們結果子眾多,並叫我們的果子常存。

 ●獻上五餅二魚並非得不償失

『我手裡曾有過許多東西,但都失去了,唯有我放在神手中的,仍然是屬於我的。』馬丁路德

 ●結論

每個人都有五餅二魚,大多數的人是都自己吃,還覺得吃不飽,因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要把自己的五餅二魚獻上,需要對慈愛的天父有信心,並做出信心的跳躍。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