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何德何能

講道內容
講題:何德何能
經文:士師記6:11-18、24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前言
七十週年慶祝活動告一段落,在上禮拜天長執會中,也辦理執事推薦候選名單,接著這段時間,在主日信息中將說到侍奉的態度和預備,不僅是為了長執選舉同工,也是為了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是舊約中記載士師基甸的生命故事,牧師將今天的題目訂為「何德何能」,因為這是關於自我形象,關於上帝的呼召和應許,是對你對我的話語,讓我們一起來用心來聆聽。
二、士師基甸的背景介紹
基甸所在的年代,以色列人已進入迦南地,是與當地的民族在爭戰的時期。當時,以色列人還沒有設立王,這一段大約四百年的時間中,以色列不同的部族受到附近迦南人、米甸人的攻擊,當他們悔改求告上帝的時候,耶和華上帝就差遣士師,如同民族英雄一樣,成為他們的拯救者,一次次循環,在整卷士師記中共有十二位士師,七次的循環。從讀舊約歷史中,你可曾發現,其實外面的光景和內在的情形互相關聯,很多事情雖是外在的困難,但其實也反映或顯露出我們內在的狀況,只是我們常常不自覺,當我們努力向外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其實往往更重要的是向內看裡面的問題。在士師記中,上帝在以色列人尋求、拯救和背叛的循環中,為了讓他們再次回到原點,上帝有時也要讓我們面對一些難處,讓我們有機會回到原點,往內看。在那時刻,我們就要思想,上帝是否正有什麼話對我說,是不是要我回應,那一直被我們暫時放下的內在狀況呢?今天,牧師要用三個用語作為講道的標題。
三、何德何能—基甸的驚慌
我們可以來想像那樣的情景,這個基甸,在第六章一開始出場,作者交代當時米甸人、亞瑪力人起來攻擊以色列人七年之久,他們的敵人像蝗蟲那麼多,使以色列人要住在山洞裡,所種植的五穀,也沒能等到收成就被破壞。在第11節說起這個基甸,在榨酒池中打麥子,這個描寫很有趣,但再多想一下就會覺得很奇怪,打麥子應該在寬闊通風的地方,為什麼要躲在榨酒池中來打麥子呢?那是因為害怕米甸人,這個人是基甸,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謹慎的人,但也是在當時外在環境危急下不得不的作法,他是一個活在驚惶中的人。
就在那時候,當他在榨酒池中煙霧迷漫時,有耶和華的使者向他顯現,基甸第一個反應是懷疑,在半信半疑之間。第13節基甸說「主啊,請容許我說,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怎麼會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告訴我們,…他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現在耶和華卻丟棄了我們…」大家對這段他所講的話,有沒有聽出他對耶和華上帝深深的失望,基甸感覺上帝已經離棄他與他的同胞,那種遭受遺棄的經驗,的確會深深影響一個人,所以基甸如果說我「何德何能」是能理解。
1.驚弓之鳥—外在環境、童年的害怕經驗
有一句成語在描寫人的驚慌,叫做「驚弓之鳥」,你可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人會想起小時候和父母親外出時走丟的經驗,那可能是在車站、市場或是在戰爭空襲警報時,那種找不到親人的驚慌,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害怕的經驗。此外,還有些害怕的來源,來自有親人去世或離婚等原因,對年紀輕輕的小孩來說,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甚至會直接想,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緣故,導致親人離開。有些研究指出,當這些受到驚嚇的小孩,除了會「愛哭,拉青屎(台語)」以外,有的小孩的學習會退步,退化到會睡覺尿床、怕暗、沒有安全感等,這些都反映他們心內的驚惶。或許在場的兄姊中有些人也有這樣的經驗,那是多久之前發生的事?那是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之前的驚慌經驗,可是印象卻是長長久久的,甚至那場景和感覺都還記得清清楚楚,以至於當遇見類似的情境時,更會觸動我們內在的驚慌。
2、歹竹出好筍?--無力感和自卑的自我形象
基甸除了面對外在米甸人攻擊的驚惶以外,還有另外的原因讓他驚慌,就是他感覺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耶和華上帝的託付,因為他在家族中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是什麼,在經文中第15節,基甸說「主啊,請容許我說,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這一支在瑪拿西支派中是最貧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大家對於基甸所講的這第二段話,有沒有聽出他對自己的出身,對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到深深的失望,直接影響他自我的形象。
各位兄弟姐妹,你怎樣看待自己的出身,有的人常常說起自己光榮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就希望將過去的家庭背景快快帶過。如果我們繼續看後面對基甸的描寫,耶和華上帝要呼召他,的確也是因為他有很強健的身體,但是基甸似乎一點都沒有看見,他看見的自己,只是一個在家族中最貧寒的,在他老父的家中,最微小的一個。我在讀這段經文的時,就會讓我想起一些國中生的樣貌,有些國中生因為在學校成績和表現沒有受到肯定,就在學校外面抽菸,一群人出去玩,或用一些怪異的行為來表現自己,不想要回去家裡,可能在家裡父母會將他們跟其他兄弟姊妹做比較,說「你看,同樣是我生的,你為什麼就不能像你的大哥和姐姐,不用我來操心,用功讀書,我三天兩天就接到學校說要記你過的通知,你是在做什麼啊!」
當一些教會進入學校去做「得勝者」課程,面對這樣的國中生,透過這種生命教育課程,來聽見他們的心聲,很多國中生會在課程中繳交的作業簿寫說,他們也不喜歡自己是這樣,但是他們沒有受到肯定,他們對老師、父母的眼中所看到的自我形象,是破裂的,是失敗的,起初是不喜歡從別人眼光中看到的自己,到後來也逐漸習慣用這樣的眼光來看輕自己,甚至放棄自己。同時,也因為不想這樣,就乾脆去外面找另外的成就感。幸好,這些教會投入在「得勝者」的課程,讓許多國中生得到幫助,讓他們成為生命中的得勝者,靠著這些關懷能有新的眼光,幫助他們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價值,有許多生命也因此有改變的機會。
四、上帝主動的動工
面對這個正受到驚嚇又受到原本自我形象差所傷害的基甸,耶和華上帝要他工修復他。我們來看上帝怎樣來進行,在這段經文中有幾個重要的話,請注意,這不僅是對基甸所講的,也是對我們說的。
1.稱呼他來看見「你是大能的勇士」
在第12節,耶和華的使者,一開始就稱呼基甸說什麼?他稱呼基甸是「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上帝使他有一個新的眼光看他自己,而聖經上記著,上帝注視看他。問大家,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導致人懷疑上帝的力量?是看見外在現實的艱難,以致懷疑上帝是否真的關心我們,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罪惡的阻隔,讓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軟弱,看不見上帝的能力在我們身上的彰顯。然而在上帝的眼裡卻不是這樣,對我們不是這樣,對基甸也不是。基甸將是一位大能的勇士,是一個新的身分。原來,上帝是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基甸,當時基甸尚未看見上帝眼中的自己。雖然基甸一開始的回應是不相信,但是這樣被上帝正面稱呼的經驗,的確慢慢讓基甸改變他自己的自我形象。
如果,等下牧師在門口,稱呼你做大能的勇士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或許你會不習慣,會感覺很奇怪,我那裡是大能的勇士啊! (我只是有小小蝴蝶袖的姐妹啦),但是親愛的兄弟姐妹,上帝看我們這些已經領受耶穌基督救恩的人,上帝要稱我們為大能的勇士,就算我們現在沒有看見自己哪裡像大能的勇士,但是上帝穿過時間的限制,祂已經看見我們所是。我們當中有的人,上帝要稱我們是信心的祈禱者,雖然你還沒看見自己禱告的功效,但上帝已看見,要稱你為信心的祈禱者。也有的人,上帝要稱你為憐憫的安慰者,或許現在的你還覺得自己的愛心還不夠,但上帝已經看見,祂要對你說神的兒女起來,你是憐憫的安慰者。有的上帝要稱你為真理的教導者,或許對你來說認識真理只是個人的興趣,但上帝已經看見,祂要對你說,屬神的兒女你起來,你是真理的教導者。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大能的勇士,包括:忠心的教會管家、創意的發想者、使人和睦的和平之子、盡心的服侍者--做在最小身上的,就是做在主身上。
我們需要透過這樣的看見,看見我是屬於上帝的大能勇士、信心的代禱者、憐憫的勸慰者、真理的教導者等。雖然有些時候,我們還不是那麼確定,但上帝確實已經將這樣的看見放在你我心中,就看你我願不願意相信,並依靠祂、信靠祂,去活出在上帝眼中你我的樣子,上帝也要興起各個不同的人,來建造屬於祂的教會,屬於祂的和平教會。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想到曾經有一段時間提醒自己的方式,就是在開電腦螢幕保護裝置上出現的字,或是貼紙在早上刷牙洗臉的鏡子,或是貼在家裡要出門前的門板上,每一天用上帝的話來提醒,除去以往負面經驗的自我形象,成為改變你我生命形象的力量。
2.邀請他來經歷「我與你同在」
第二個有幫助的話語,是「我跟你同在」在這段經文中出現好幾次。耶和華上帝不只是稱呼基甸為有大能的勇士,要基甸自己去攻打米甸人,耶和華上帝說應許他說,我跟你同在,你在哪裡,我也在那裡。在你爭戰時,我在那裡。在你受苦時,我也在那裡,在你害怕的時候,我也在那裏。這是對基甸的應許,應許與他同在。當我們陷落在負面的自我形象時,往往很難去體會上帝的同在,我們所看見的,只有透過這個苦難的眼鏡,有如一副超級黑的墨鏡,沒有看到上帝同在的恩典,只有看到自己是黑的,外面的世界也是黑的,別人也是黑的,看到的是一片漆黑。
在負面的自我形象下面,我們可以容易說出五項十項,我不是一個大能勇士的理由,例如我信心軟弱、我眼光不夠遠大、我做事欠周詳、我不容易和人好好相處等。但是,上帝說,我跟基甸同在,也要跟你同在。來,你們可願意來經歷我與你的同在。你可願如此相信嗎?就看你我要如何回應。
五、人的回應
1.勇敢跨出第一步
我也特別要大家再讀第25-27節,那是當基甸在領受上帝的呼召後,上帝交代他要他去做破除偶像的事。在第27節寫到基甸,他不敢白天去做,就趁著夜晚偷偷去做。這也是一個過程,就以他當時有的信心大小,決定先跨出一步,沒想到之後就這樣,一步接續一步往前來走。如果我們看基甸的生命,有時會讓我覺得忌妒,上帝怎麼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和方式,幫助他一步步建立信心,甚至給他許多個印證來堅固他的信心。然而,就在當我這麼想的時候,上帝也提醒我,讓我去想到我一生中,上帝也曾用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來幫助我建立信心,帶領我跨出一步接著一步,朝著上帝原本看見的我來向前。親愛的兄弟姐妹,我們在面對自己生命的重建過程中,上帝並沒有對基甸偏心,祂要我們也像基甸這樣,看見上帝眼中的自我形象,並有上帝的同在,再開始往前來走,脫離過去所受負面的影響,成為合上帝所使用的勇士,那種在事奉中所流露出的生命,的確是得勝跟豐盛的生命,這也是天父上帝樂意賜給我們的生命。在我服侍的經驗中,越來越發覺上帝看重的是生命的建造,事工只是途徑、只是過程、只是工具而已,透過現在你我可以回應的,你可否跨出一小步,去經歷上帝所預備豐盛寬廣的生命。
牧師也要為我們在場已經參與在服侍的兄姊說,在這條回應呼召的歷程中,有時若覺得沒有力量,就要回到看見神在注視我們。台語聖經中第14節寫說「耶和華看基甸」,是上帝先看見我們的那個看見,是看見我們內心的世界,祂看見我們的害怕、軟弱、我們曾受過的傷害,祂看見我們曾經有過的禱告和嘆息,祂看見我們在家庭、工作上承受的壓力和責任。但同時我也看見,祂要我們和祂一起同行,看見我們因著依靠祂產生的改變,並要聽見上帝說「不要怕,我要與你們同在」。各位弟兄姊妹,上帝也要對我們說,當我們當中有人感覺軟弱、出身卑微的自我形象時,上帝要說我與你同在,我豈沒有呼召你嗎?這將成為我們過這一生最重要的保證。
2.見證耶和華沙龍
在這段經文最後,他為耶和華起造一座壇,取名為「耶和華沙龍」,也就是耶和華賜平安。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耶和華沙龍這名字?上帝同在的平安,是因著我們的順服和回應,耶和華沙龍,耶和華所賜平安就要降臨在我們當中。在今天,上帝要呼召一群人,上帝也正在呼召你,在你的家庭、工作場所、做志工的地方,就如同以往祂曾經呼召過摩西、約書亞、基甸、撒母耳、以賽亞、約拿、耶利米等一樣。讓我們注目看上帝,不看外在環境,專注地看上帝,就會看見上帝正看著我們,我們也將在這裡,見證耶和華沙龍,因著我們的順服和回應,主賜的平安就在我們當中。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點亮他們的啟明星


講道內容
講題:點亮他們的啟明星
經文:馬太福音2:1-12
主講:董俊蘭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一、請安
蔡牧師、周牧師、各位同工、及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平安!感謝上帝的恩典,讓我有機會代表玉山神學院第一次來到素負盛名的和平教會。玉山神學院是專門為原住民所設立的神學院,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所屬三所神學院當中,玉山神學院可說是一根小拇指,因為玉山神學院的主要支持者為原住民教會,原住民的教會通常在經濟上尚無法自給自足,遑論負擔神學院的需求。所以玉山神學院所能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在此要拜託各位弟兄姐妹一起來關心這一所為原住民設立的神學院。
今天我們讀了一段聖誕節的經文,弟兄姊妹大概會覺得很奇怪,復活節不是才剛剛過去嗎,距離聖誕節還有半年呢,怎麼就迫不及待要讀聖誕節的經文?話雖如此,但今天經文中所說的 星象家,從他們看到代表耶穌降生的啟明星並啟程尋找耶穌,到他們終於找到耶穌的時候,經過了兩年。所以我們還是要趁早啟程來尋找我們的耶穌基督,希望今年耶穌誕生的時候,可以誕生在和平教會、誕生在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的心裡,讓祂成為我們的救主。
二、兩個王和星象家
經文一開始我們看見兩個王,「希律作王的時候,耶穌誕生在猶太的伯利恆」(太二:1),這是第一個王,也就是希律王。第二個王則是 星象家到耶路撒冷去問「那出生要作猶太人的王的在哪裏?」(太二:2)。這兩個王中,希律王並不是一個王國的王,只是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行政領袖,屬於一個地方治理區的行政長官,大約是一個總督之類的,負責管理統治猶太人。所以希律王有來自於羅馬帝國統治者對於管理猶太人的業績壓力,然而因為希律不是純正的猶太人而是來自猶太地南邊的以土買人,猶太人當然不接受他的領導。希律面對來自羅馬帝國統治者與轄區猶太人的壓力,只能採取強制高壓政策,就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以今天的經文為例,當他聽到有一個要當猶太人的王要出生的時候,為了要殺耶穌,竟殺了伯利恆和附近地區兩歲以內的男孩。也是根據這段經文,我們推斷當 星象家找到耶穌的時候,耶穌已經兩歲,所以希律王才會將兩歲以下小孩全部殺死。由此我們知道希律是一個非常有權力、也非常殘忍的人,然而這一種權力是短暫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希律王。如果要說當今的世界霸主,我想大家都同意非美國莫屬,美國擁有有十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每一個戰鬥群的兵力,可能都強過世界上不少國家全國的軍力。但美國成為全世界的霸主,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在此之前,則是由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稱霸世界。至於美國的霸主地位還能維持多久,目前無法預知,但風水輪流轉,這種以軍事及政治力量所建立起來的帝國,都只是一個暫時的國度,我們可以稱這種政治力為強大,而強大的政權帶來的通常是霸道,而霸道強權如果可以帶給人類利益,也只是暫時的,哪一天出現了更強大的政權,原有強權所帶來的一切也就蕩然無存。
那耶穌呢?耶穌是一個和平君王,祂不是用政治統治、更不是用強大的武力來統治全世界,而是用愛來征服全世界,用犧牲的愛來擄獲全世界人民的心。所以今天不論是信耶穌或或不信耶穌的人,都知道有耶穌這個名字。耶穌雖然看起來一點都不強大,但是祂的愛、祂所建立的國度,卻是永恆的。希律王所掌管的是一個強大的國,而耶穌所建立的是一個偉大且永恆的國度,可以帶給我們永遠的國度和拯救。希律與耶穌的兩個國度,弟兄姊妹,你要選哪一個?當然,大家都知道要選那永恆的、帶來拯救的。但心裡是這麼想,手不一定這麼做、腳不一定這麼走。因為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要進這一個門,這個門比較窄,這條路不是那麼好走,就像登高樓沒有電梯可以搭,需要用腳一步一步爬上去,很辛苦。所以這一條路總是叫好不叫座,但有智慧的人知道要選擇永遠的拯救,並一心一意持守在這條路上。
接著來看經文中除了希律王、耶穌之外的第三個人物,也就是今天的主角:三位星象家。雖然一般都說三位星象家,其實聖經並未指明人數,只是因為他們準備了三樣禮物,後世就認為共有三個人,總之就是不止一個。經文說「有幾個星象家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太二:1),表示這三個星象家不是猶太人,而是從外國、從遠方來到耶路撒冷。希律王的轄區只有猶太地,權力不及於猶太地以外的範圍,但是耶穌的權柄卻是從猶太地直到全世界,當然也包括星象家所在的東方。古時候外國的政治和宗教權貴人物來到猶太地時,通常是帶著軍隊來打仗的。但這情況到了耶穌身上卻不一樣了。這幾個星象家不是帶著軍隊,而是帶著禮物來朝貢,他們帶著禮物來朝見耶穌。我們再次看見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希律王的國度與耶穌的國度。一個軍事與政治的國度,有外國人前來的時候就是打仗,然而當一位和平君王降生在這裡,祂吸引全世界的人來到他面前朝拜與進貢,要建立一個和平的國度。弟兄姊妹,你要選哪一個?
三、啟明星
耶穌誕生了,但是沒有人知道,甚至猶太人自己也不知道,這些東方的星象家自然也無所知。所以必須有一顆啟明星來報好消息並指引方向,就好像現今人們依賴手機上的衛星導航功能一般。聖經裡的啟明星就像衛星導航,從東方把這幾個星象家帶到耶路撒冷,如果沒有這顆啟明星,則耶穌出生了,但這些外國人在自己的國家看不到也找不到,也無法得到耶穌的救贖。時至今日,教會就是這樣的一顆啟明星,若沒有教會,則非基督徒沒有管道或媒介帶領他們來見耶穌,耶穌出生了,但他們就是看不到也得不到。
這幾個星象家既然是跟著啟明星找耶穌,怎麼還需要向人探問耶穌在哪裡?「他們問:「那出生要作猶太人的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了他的星,特地來朝拜他。」(太二:2)一直到他們在耶路撒冷問過希律王後,「這時候,他們在東方看見的那顆星又出現,並且在前頭引導他們,一直來到小孩子出生地方的上面才停住。」(太二:9) 從經文中我們知道,原來啟明星曾有一段時間不見了,這顆星星本來帶領他們一直來到耶路撒冷附近後卻不見了,於是他們只好向人詢問,而到9節時,星星又出現了。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上帝的旨意,若不是這樣,這三個星象家就不會找到希律王,所以星象家好像在報佳音一樣,雖然因為這樣使得希律王下令殺害兩歲下的男孩。在這段經文中,啟明星有一段時間消失了,是上帝的旨意,而在我們的人生境遇當中,不是也充滿著起起伏伏的高潮與低潮嗎?我們的信仰不是也是這樣嗎?好像有時候跟上帝特別好,有時候好像不跟上帝好了,與上帝的關係總是有時親密有時疏遠。如果有哪位弟兄姐妹覺得自己的人生非常平順,完全沒有低潮,或是覺得自己的信仰一直都非常敬虔堅定,與上帝的關係恆常親密,那你真的要用力地感謝上帝,因為一萬個人裡面也難以到一個如此幸運人。
我們的啟明星總是閃爍不定,好像接觸不良一樣,有時候很亮有時候微弱,有時候清晰可見,有時候又完全看不見。但就像經文說的,那顆星星雖然一時看不見,但並不是真的消失了,只是暫時看不見而已,一段時間之後又顯現出來。玉山神學院座落在花蓮鯉魚潭旁,因為地勢與氣候的關係,學校裡經常雲霧飄渺不見陽光,學生好似住在雲裡面,雖然是看不到太陽的陰天,我們都知道太陽沒有不見,只是躲在雲後面而已。正如啟明星沒有不見,只是躲起來,上帝沒有不見,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而且有時候星星不見,是我們自己把那顆星星搞丟了。為什麼?假如手機沒有充電,還能使用導航功能嗎?當然是不行,現代人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檢查手機電量,沒電了就趕快充電,我們服侍手機好像服侍孫子一樣,時時關心手機電量。那我們的啟明星呢?我們的信仰呢?我們有沒有天天檢查他的電量?還是已經斷電十年都還不自覺,只是習慣成自然的來教會做禮拜,禮拜結束吃個午餐,然後就結束了。我們有沒有檢查自己的啟明星是否還有電,是否需要充電了?所以說我們的星星若是不見了,有時候則是我們忘了充電,我們一定要常常檢查我們的啟明星。正如經文中的外國人靠著啟明星才能找到耶穌,今天教會與信徒正是扮演著啟明星的角色,藉由教會與信徒帶領未信者找到耶穌。
四、原住民弟兄姊妹的啟明星
各位弟兄姐妹,今天的原住民也須要啟明星。本來原住民的啟明星很亮,我們都說上一個世紀原住民的宣教事工是一個神蹟,很多原住民部落是整個部落都信主,所以那時間原住民的啟明星非常亮,堪稱是宣教的神蹟。
但是今天他們啟明星熄掉了、沒電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原住民的社會產生了非常大的變遷,已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原住民離開部落外移到都市,當他們從部落移居到都市時,遭遇了很多挫折。但因為他們在部落裡所享受到的資源非常有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缺乏,使得他們來到都市之後面對種種落差,生活並不容易。這些原住民來到平地討生活,能做的大概都是體力勞動的工作,諸如打掃人員、搬家工人、粗工等勞力密集的工作,這類工作薪資待遇不高,但他們眼睛看到的卻是自己消費不起的繁華都市生活,可望而不可及最是令人心裡難過,所以他們來到都市之後,適應不良,以至於他們慢慢離開他們的信仰。
他們的啟明星已經不見了,所以要請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再一次把他們的啟明星點亮。在主裡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是我們比較衰弱的肢體,他們是跟我們一樣同一個天父所創造的,他們是我們的肢體。尤其這些原住民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可能我們的鄰居、我們的辦公室同事、我們小孩子的同學之間,大概多多少少都已經有原住民。這些原住民天性很善良且忠厚老實,只要我們幫他們一把,他們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所以幫助原住民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政府其實也花費許多預算、推動許多政策來幫助原住民,但是原住民今天最需要的不只是錢,他們最需要的是恢復他們的自信。而要建立自信一定要靠信仰,只有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讓他們重新面對上帝建立信仰,才能夠恢復自信,一個有自信的原住民,才能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五、玉山神學院的使命
這就是玉山神學院存在的價值和使命。玉山神學院的神學教育,一方面讓學生接受正規的神學教育,另方面也提供他們族語及原住民歷史文化課程,藉此幫助他們去尋根,讓他們找到他們的根之後,從根從信仰重新出發,讓他們成為一個有自信的原住民領袖。若沒有經過這樣的栽培,他們一但投入都市,很容易過度漢化。但他們外在生活也許和平地人一樣,內在卻永遠不會一樣,他身體裡流的就是原住民的血,這是一個歷史事實,永遠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只有重新建立他的自信,只有當他可以接納「我就是一個原住民,上帝創造的,跟你一樣,你也是上帝創造的,你是上帝的兒女,我也是!」當有他們這樣的確信的時候,他會成為一個有自信的原住民。而建立這樣一個有自信的原住民傳道人,或是一個健康的原住民信徒,這是玉山神學院今天最主要的事工與使命。
玉山神學院提供給學生的,除了神學知識,更培養他們的信仰和使命感。有一個學生他真的沒有錢,上學期開學的時候我想他大概不會讀了,沒想到註冊時他又出現了,他對學校老師說:我知道我沒有錢,但是我要當牧師,因為我的族人需要一個牧師來培養他們。這位學生是部落巫師的繼承人,他若是回家,就必須去當巫師。但是他不想當巫師,他要當牧師。各位弟兄姐妹,如果讓你當玉山神學院的老師或院長,你會不會叫他回去?還是讓他繼續受造就?
玉山神學院有一半的學生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繳學費,到學期結束繳完了,下學期又來了,由於玉山神學院沒有立案,所以學生無法申請貸款,教育部跟原民會也無法補助。但因為信仰和使命感,他們願意半工半讀來接受神學教育。至於一般大學畢業才來讀神學院的學生負擔更重,既要還原有的就學貸款,還要繳神學院學費。
所以,請我們一起來為原住民點亮他們的啟明星。請大家來幫助玉山神學院的神學教育,因為在原住民在都市化的過程當中,他們需要教會,教會需要傳道人,原住民的傳道人需要玉山神學院來培育。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上好的福分



講道內容
講題:上好的福分
經文:路加福音10:38~42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五月十四日
今天是母親節,首先向在場的母親以及所有在家庭中承擔母職的人,像是父親、阿公、阿嬤或是其他的長輩,跟您們說一聲母親節快樂!謝謝您們在家庭中為了照顧養育下一代所付出的一切,謝謝您們!
也因為今天是母親節,我選了一段兩位女性與耶穌之間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學習。這段記載著馬大、馬利亞兩姊妹與耶穌的故事,非常生活化,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但故事內容,也包含著聽起來不甚理解的情節。

一、 馬大在意的不只是馬利亞不幫忙
讓我們回到經文本身,仔細聆聽這個故事:耶穌帶著門徒離開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去。途中他們經過撒瑪利亞,來到靠近耶路撒冷的一個村莊,名叫伯大尼。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她熱情接待耶穌及門徒一行人到她家。為了打理這一群人的飯食,在廚房裡,馬大忙得不可開交。馬大有一個妹妹,名叫馬利亞。她在哪裡呢?請把視線轉離廚房,來到耶穌與門徒們聚集的房間。我們看見耶穌正在教導門徒,在這群男人中,我們發現了馬利亞,她也坐在當中,坐在耶穌腳前,聽耶穌講道。然後,此時發生了一件事,馬大出現在耶穌面前,對耶穌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做這許多事,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幫我吧!」(v.40b)從馬大的話,我們聽見馬大有一個困境,這困境是生氣馬利亞不來幫忙、而且耶穌也不管。
然而,當我們多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會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當耶穌與門徒在馬大的接待中,來到她們家作客。馬大在廚房忙著,馬利亞則坐在耶穌腳前聽耶穌講道,這個畫面非常不尋常!不尋常的不是馬利亞沒有去幫忙,而是在當時的社會,男性與女性是不平等的。在房子裡的空間使用上也充分反映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清楚劃分著那些空間是女性不可以去的。例如房子裡的公共空間,是專屬男人碰面說話的地方。廚房或其他外人看不到的區域,以及他們夫婦的臥房,才是女人可以待的地方。因此,對一個女人而言,在房子裡屬於男人的公共空間中安然坐著,在當時的社會處境來說,非常不妥、簡直犯了大忌啊!馬利亞不僅選擇與男人同坐在屋子裡的公共空間,這件事不得體外,她還做了另一個讓人吃驚的舉動。就是她坐在老師的腳前聽他講道,這不是指一個人仰慕另一個人的學問,好好待在他面前、聽他說話而已,而是傾聽、學習,然後把這一切記起來。換句話說,坐在某人腳前是預備自己要當老師的人才會做的事。所以,不得了!馬利亞從她的行動中透露出一個渴望,就是她渴望像其他男性一樣,要當耶穌的門徒,甚至有一天可以當別人的老師。加入這樣的背景了解後,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馬大對馬利亞的不滿,不僅僅是表面上沒有人幫忙,而是對於馬利亞所身處的空間、所選擇的角色,深感困擾。我想像馬大更底層的心聲,應該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女人可以這樣跟男人平起平坐、同處一室,更不要奢望想當門徒或老師。耶穌你不會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你倒是管管馬利亞,叫她回到我旁邊,盡她女人應盡的本分吧!」
二、 今日,心裡忙亂時,背後藏著甚麼
馬大的困境是:心裡忙亂、操心煩惱馬利亞不僅不來幫忙,還離經叛道,請耶穌出來主持正義。耶穌會怎麼回應?我們等等來說。在此先停一下,想想馬大內心的困境若放在今日的情境,有可能是甚麼情況?
在我們每天的服事中,無論是在家庭的服事、職場的服事、還是教會內的服事,我們曾經遇到心裡忙亂的情形嗎?會造成心裡忙亂的原因有很多:像是工時太長、身心疲憊;或是工作分配不當、無所適從;也有可能是經濟壓力沉重,感到不安…,或是另外有一種原因,是跟「別人」有關。
是一種「我不可以,他卻可以」的情境。有位婦女說:「我很難過,我全心在家照顧我的孩子,結果那位職業婦女的孩子身體健康、成績優秀;我的孩子卻體弱多病、功課常要我擔心。怎麼會這樣?」另一個弟兄說:「我如此委身服事,卻為什麼總是有某些人那樣懶散、不當一回事?」還有一位媽媽說:「認真想想,我的同學在社會上都有所成就了,而我呢?結婚、生子後,時間全給了家庭,也無法參與許多教會的服事,真是沒用啊。」有一個信主許久的人,晚上睡覺前禱告說:「主啊,我好努力了,可是我的學業(工作)成績卻不比某人有見證,我比不上某人有信心,我不如某人禱告有力量,也不像某人那麼會安慰人,怎麼辦?」我們有過類似這樣的心聲嗎?我們有過這種因為「我不可以,他卻可以」而心裡忙亂的經驗嗎?
這些例子聽起來是「愛比較」造成的的結果,但是在愛比較的背後藏著甚麼呢?覺得自己不夠好,那好的標準是怎麼來的呢?是社會上看為「好、優秀、傑出」的標準;是教會內弟兄姊妹看為「敬虔、有見證、好的基督徒」的標準。設立好的「標準」是讓我們有方向可循,有目標可努力,像是我們都想仿效一個我們認為值得學習的對象。但是,從「人的眼光」所看為的好、傑出、優秀的這些標準都有一個危險,就是它「永無止盡」,並且不一定使人更靠近上帝。很多時候,這些標準被過度使用及誤用,反倒成了我們彼此貼在別人身上的標籤和看別人的框架。就像馬大無法理解馬利亞怎麼可以像男人一樣坐在耶穌腳前聽講道一樣。
三、 主耶穌給人上好的福分
表面是愛比較的困境,內在是有些標籤從社會、家庭、教會而來,所有我們所接觸的群體中所產生,且不經意地就貼在你、我的身上。這些帶著「人的標準」的標籤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也更在意別人跟我不同之處,以致於讓我們有時候像馬大一樣,來到主耶穌的面前陳情說:「主啊,誰誰誰不怎樣做,只有我這樣做,你不介意嗎?請叫他像我一樣。」
耶穌怎麼回應?覺得這個女人很煩,跟她說:「這位婦女,我現在在忙,不要吵。」是這樣嗎?沒有。面對這個沒禮貌、插嘴的馬大,耶穌兩次呼喚她的名字:「馬大,馬大」。真驚人!耶穌為了她停下講道,叫著她的名字回應她。耶穌說:「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從她奪去的。」耶穌不但沒有斥責馬大也跑進了這個男人的空間來說話,耶穌呼喚她的名字,對著這位女性說話,而且是勸她的話。耶穌勸她:你為許多事煩惱,但只有一件是不可缺少的,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從她奪去的。
不可少、可以選擇,又奪不去的上好福分是甚麼?猜到了嗎?是「耶穌跨越了所有的社會藩籬(人的眼光所設立的一切標準、框架),接納凡渴望親近祂的人。」所以馬利亞,一個女性可以像男人一樣坐在原本只屬於男人的空間中,並且像男人一樣領受耶穌的教導成為耶穌的門徒。所以在路加福音的記載裡,患痲瘋的人可以對耶穌說:「主啊,你若肯,你能使我潔淨。」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所以那個被四個朋友垂送到耶穌前的癱子,耶穌對他說:「你的罪赦了。」;所以死了孩子的寡婦在送殯的行列中,聽見耶穌對她說:「不要哭。」然後耶穌叫那個已死的孩子起來,把這個復活的孩子交還給他的母親;所以那些認為自己不配、是個罪人的漁夫、稅吏竟然成了耶穌的門徒;所以老看不慣耶穌的法利賽人請耶穌吃飯,耶穌也接受、去他家作客,並且在席間,耶穌接納了一個有罪的女人為他抹香膏在腳上。從整卷路加福音,我們看見耶穌怎麼愛人?他從來不看人的身分地位,不在乎社會上,人所設的那些成功與否、優不優秀的標準,他接納凡渴望接近他的人。就算這些人一開始接近他可能只是為了自身利益、為了病得醫治、為了抗議不公平,耶穌都先張開雙手接受了他們。然後從他們表面的困境中,帶領他們進入水深之處。就像今天故事中,這位來叫耶穌主持公道、管管馬利亞的馬大,在她衝進男人的空間裡說話的時候,耶穌停下來跟她說話,耶穌接納了她,並邀請她進入更深的恩典之中。就是無論何時,她都可以像馬利亞一樣,跨越社會的藩籬來親近耶穌的恩典。
四、 主耶穌已將上好的福分賜給我們
古倫神父在《活像耶穌》一書中,有一段話這樣說:「我們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收買上帝的愛。上帝的愛一直都存在。…只有那些被無條件接納的人,才能自由地有所成就,沒有要證明自己的壓力。他之所以工作,是因為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是因為做這工作的意願湧自於內心。」這句話並非說所以我們的工作都很簡單輕鬆、不再辛苦。而是說,因為我們先領受了這份從主而來無條件接納的愛,這份在我們甚麼都還沒做之前就已經先愛我們的愛,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回應這份愛,想用盡一切方法來回應。無論我們選擇的是安安靜靜在主面前領受主的教導,還是用上主給我的恩賜在家庭、職場還是教會內做各樣的工作,都讓我們在這回應愛的當中獲得滿滿的快樂。
耶穌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沒有人能從她奪去的。」如果把上好的福分換成今天講道篇裡所找到的答案:「耶穌跨越了所有的社會藩籬,接納凡渴望親近祂的人。」並用古倫神父說的這句更白話的話:「我們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收買上帝的愛。」來替代。試著回答前面我們提出的現代困境,看看有甚麼結果?
有人說:「我很難過,我全心在家照顧我的孩子,結果那位職業婦女的孩子身體健康、成績優秀;我的孩子卻體弱多病、功課常要我擔心。怎麼會這樣?」耶穌說:「孩子,孩子,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你相信我已經接納你嗎?你相信你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買我的愛嗎?」
有人說:「為什麼我如此委身服事,他卻總是懶散悠閒、不當一回事?」耶穌說:「孩子,孩子,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你相信我已經接納你嗎?你相信你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買我的愛嗎?」
有人說:「認真想想,我的同學在社會上都有所成就了,而我呢?結婚、生子後,時間全給了家庭,也無法參與許多教會的服事,真是沒用啊。」耶穌說:「孩子,孩子,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你相信我已經接納你嗎?你相信你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買我的愛嗎?」
有人說:「主啊,我好努力了,可是我的學業(工作)成績不比誰誰誰有見證,我不比誰誰誰有信心,我不比誰禱告有力量,又不像誰誰誰那麼會安慰人,怎麼辦?」耶穌說:「孩子,孩子,你為許多的事操心煩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你相信我已經接納你嗎?你相信你不需要用任何成就來買我的愛嗎?」
結論
感謝主耶穌,當馬大帶著滿心不滿來到主面前,主耶穌不是罵她罵得狗血淋頭,卻是跨越所有的社會藩籬,接納了馬大。並呼喚她更深的經驗這份主愛,這份不再需要用任何世人所看為好的標準、成就來換取的愛。這份隨時等著她來經驗的主愛。
在母親節的今天,我想特別把這段經文送給所有的母親,及在家庭中承擔母親職分的父親、阿公、阿嬤或是其他照顧者。謝謝您們在家庭中的服事,謝謝您們承擔主所交託您們的職分,盡心盡力在養育下一代的服事上的付出。我深深相信,上主已經看見您們所擺上的一切。也想用今天的故事來與您們彼此勉勵,下次當我們在各樣的服事中再度感到心裡忙亂時,就算無法立即變成馬利亞,我們也可以像馬大一樣,就是放心地把操心煩惱帶到耶穌的面前。因為當我們如此做的時候,我們就如同馬利亞一樣,開始領受主跨越藩籬的愛了!而且也唯有主,才是撫平我們所有不安的答案!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歷史‧立約‧信實主


講道內容
講題:歷史‧立約‧信實主
經文:創世記六:17-20,
            以弗所書五:22-33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五月七日

一、前言
今天是我們慶祝七十週年慶典活動中最後的一項,等下有機會將要回顧這系列的活動,當初籌備小組在討論,要用什麼方式做為慶祝七十週年活動的結束,幾經討論後,最後安排以誓約聖餐禮拜作為我們一起回應上帝的表達。為此在今天講道信息中,我們將以這兩段新舊約的經文,讓我們更深入有關於「約」的意義。
1.約是什麼?
在國語辭典上關於約一詞的解釋,相關的包括有:
約束—束縛、限制
約會—邀請
合約、條約、約定—協議、預先說定共同遵守之事
換言之,約定中至少包括兩方,透過預先說定的,協議要遵守的內容,稱為約。在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有買賣契約、租貸契約、婚約,到國與國的條約等各樣的約。約可以說是界定一種關係,照著約定來進行,除了是約定,也是一種約束,一種邀請。
2.為什麼「約」這概念在聖經中這麼重要?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約這個概念,在聖經中這麼重要?或許你會說,約有這麼重要嗎?不然為什麼我們有時也將聖經內容包括舊約和新約,都是圍繞著約這個重要的名詞。有位舊約聖經學者曾說,如果要總結整個舊約聖經的中心主題共有兩個,就是「創造和救贖」,或者說是「創造和立約」。其中都有創造,但另一個是救贖,學者認為救贖可以用「立約」來代替,為什麼呢?他要說的是,上帝對人類的救贖,是關係到上帝和人的立約。如果上帝沒有和人立約,就沒有對人類的救贖。那上帝為什麼要和人立約呢?在上帝創造人和萬物之後,為什麼需要立約。另一位聖經學者Walton說,立約的目的乃是上帝啟示祂自己,希望人可以認識祂。上帝透過立約,啟示祂自己是愛、是顧念人的、是信實的、是全能掌權的、是無所不在的,透過立約,在創造之外,並帶來對人類的救贖,使人來認識祂。
二、舊約中有關「約」的記載—歷史・立約・信實主
大家猜,舊約中最早提到約這個字的地方在一卷書?在創世記,在創世記的哪裡?在上帝向挪亞啟示的時候。創世記6:18「我要和你立約」,在那全人類敗壞的時候,上帝透過和挪亞立約,要他建造方舟,帶領家人和動物一對對進入方舟,而上帝則應許要照約定保全他們的性命。上帝展開拯救的計畫是透過約,而在創世記9:8-17,再次將這個約的內容說明,作者刻意表達一個重要信息,回到創世記第一章,上帝要恢復祂對人類原本的祝福,而在這樣的約中,不是僅拯救人類,還包含所有受造物的世界。
在這挪亞之約後,舊約中還有亞伯拉罕之約(創12:1-3,創13:14-17,創15:1-19,創17:1-21,創22:16-18)、摩西之約(出19:4-7)、大衛之約(撒下7)等,一個約接續前約並加以擴展,每一個約都是上帝啟示、顯明祂自己,願意人可以認識祂。有時,當我們安靜下來思想上帝的救贖,很難想像上帝怎願為了人類,與人立約,並照著約定來遵行、恩待和上帝立約的對象。在罪惡擴散的群體中,上帝透過立約,對人類困境所作救贖性的回應,上帝透過立約,藉由一群人的被揀選,使萬族萬民同得享這福氣,在一個等候審判的世界歷史中,上帝透過立約,讓人領受救恩的禮物,上帝承諾要以永遠的愛愛我們,在舊約的歷史中,上帝透過立約,讓人看見並經歷這位信實的主。
對我們和平教會來說,也是延續這樣約的傳承中,我們從和平教會的歷史,當初設立和平教會的開始、在舊堂的新建、在歷任牧師的忠心服侍、在教會土地的取得、新堂的建造中,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在這裡認識神,信仰被建造,都讓我們眾信徒經歷上帝真是一位豐富又信實的主,我們也需要這樣有機會提出來並傳講,讓後代也能認識這位在歷史裡守約的信實主,就在我們的教會中。
    當然,在整部舊約如果只講道上帝的立約和信實,還不是整個舊約歷史所呈現的真實圖像。因為在上帝聖約的另一方的屬神百姓,卻是時常的背離、因著信心軟弱或眼光的短淺,容易受到誘惑,轉向依靠其他神明或國家君王,最終導致國家滅亡、聖殿被毀、人民被迫離開應許之地。在過去兩千年的歷史中,上帝子民也曾屢次偏行己路,打著聖戰的旗幟、為的掃除異端而有的迫害,或是在政教合一的歷程中,讓信仰團體淪為政治角力中的一份子。對人來說,歷史也曾是一部「背叛約的歷史」,但上帝依然是信守約定的。我們和平教會雖然沒有在罪惡的道路上走這麼遠,這麼深刻,但我們終究是一群蒙恩的罪人,依然有過一些背離和紛擾,用修辭的話來說,雖然沒有比其他教會多,卻也不比其他教會少。但上帝依然照顧持守著聖約,直到如今。
三、上帝所喜愛的人類珍寶—認真看待上帝所立聖約的人們
但如果我們仔細檢視教會歷史,會發覺上帝喜悅人的原因之一,是在歷世歷代信徒中,依然有人堅定持守這樣的約定,依然看重上帝與人的約定,上帝喜悅並看這些為珍寶,他們在人類的背約歷史中,好像一顆顆珍貴的珍珠,串起一條美麗的項鍊,是上帝的珍寶,透過他們的生命,也繼續對同時代以及後代的人說話。在今天牧師特別要分享其中一位,巴克禮牧師和他的獻身文。巴克禮牧師是誰?在台灣早期教會歷史中,於1875年從英國蘇格蘭來到台灣的宣教牧師,曾創辦台灣教會公報、曾擔任台南神學院第一任院長、創設長榮中學、翻譯白話字聖經,在台灣宣教共約60年。
這位巴克禮牧師除了他在台灣宣教的貢獻外,今天我特別要講的他所寫下獻身文,巴克禮牧師從小表現優異,在15歲就提早進大學,從他16歲(大二)1865年起,每年生日都會在獻身書上簽名和上帝重新立約。1892年結婚後夫人亦簽名;夫人於1909年去世,巴牧師於1935年安息,生前其簽名從未間斷。巴克禮牧師的〈獻身文〉,在他在世時,其實一直不為外人所知,只有夫人知道,因此巴牧師逝世後,後人整理遺物時才發現〈獻身文〉的存在。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牧師在講道中並不帶領大家將他的獻身文唸過一次,已將這篇〈獻身文〉的中文翻譯印在週報之中,請大家找時間詳細讀過。此〈獻身文〉原稿在2013年從其後代捐贈給臺南神學院典藏,從他的獻身文中,讓我們看見他一生奉獻的心志,巴牧師年紀輕輕,就與神立約,並不張揚,沒有貼在FB上,並忠心持守近69年,委身的心志真是我們的典範。同時,當他願意為神所用,上帝就賜下許多的恩典,不在於他做了多少事,而在於他所做的事影響更多的人,他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上帝被宣揚。我都在想,上帝給了巴牧師這麼多的恩典和機會,是不是因為他看重和上帝的立約,常常調整提醒他的眼光,注神在耶穌,注神在上帝的國。
四、新的約和新的心
親愛的弟兄姊妹,藉由巴克禮牧師的獻身文,牧師邀請我們這些有分在和平教會七十週年的信徒們,在今天禮拜中,能再次來到這位信實主的面前,重新立約來寫和平教會未來的歷史。舊約先知在耶利米(耶31:31-34)、以西結(結36:26-27)在面對以色列百姓背約的歷史,以至於亡國的歷史裡,他們都從上帝領受所啟示的應許,告訴百姓們將來必將賜給屬神百姓們一顆「新心」、以肉心取代石心,並將要在重新立「新的約」。而從舊約的約,到新約啟示的顯明,透過耶穌基督救贖的代價,恢復我們和上帝的關係,透過認識並相信耶穌,就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有份在上帝與人的聖約之中。因此舊約的以色列百姓,由新約的教會所延續,成為屬神的子民。在保羅書信中,用婚約的眼光,來看基督和教會的關係。這段記載在以弗所書5:22-33的信息,使徒保羅勸勉在夫妻在主裡的相處之道,關乎順服和愛,持守聖潔和彼此照顧關懷,雖然這段經文最常被用在教會婚禮的場合中,但如果我們仔細看這段經文,保羅其實要透過夫妻的關係,來陳明教會成為基督新婦的奧秘,要教會成為無玷汙無皺紋的聖潔,來回應基督犧牲捨己的愛。而在使徒約翰年老時所寫的啟示錄19:5-10同樣也將教會信徒比為基督的新婦,在歷史終了的那時刻,教會是要準備好自己,就像新婦準備好,歡喜地來到羊羔新郎主基督的面前一般,都預備好了。
五、結論—信實主・立約・歷史
親愛的弟兄姊妹,透過使徒保羅和約翰的書信,我們面對這樣基督耶穌的捨己之愛,你願意怎樣回應呢?邀請你我一起在信實主前重新立約,同寫和平教會未來的歷史。對你而言,回應上帝的愛,是犧牲還是榮耀,是責任還是機會?巴克禮牧師曾說過:「不要把臺灣宣教事工當作是個人的犧牲,應該把它當作是上帝賜給我最光榮的特權。」因為一位忠心服侍主的人,如果從他內心深刻的觀感,認為為上帝做工只是犧牲,那牧師勸你們要再次省思自己的內心。因為抱著犧牲的心境,總有痛處,總有反彈的情緒、感受到受虧待等。但如果把每的服侍都當成上帝賜下的禮物,是與神同工的榮耀特權,那就更能看見,並期待好好把握這每一次的機會,享受每一次的機會。從巴克禮牧師的生命經驗,不僅他一生持守每年更新他和上帝的約定,也邀請他的太太,一起參加在這樣的立約中。這也是我們今天一同在此,藉由上帝的話語,給我們帶來新的看見,並邀請我們,再次更新我們和上帝的約定。讓我們記得,曾經在2017年5月7日一起和上帝重新立約,今天禮拜結束後,我們還要拍全教會的團體照,也將成為一個記號,讓我們每次看見這全教會團體照的時候,就請記得我們曾經在今天,我們照片中的每一位所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都一起與上帝更新誓約。
【默想與行動】
1.在今天找時間和你所屬的團契、小組,或是家人,將這有簽名的立約卡放在一起拍照,代表我們一起重新立約的心志,並為彼此禱告。
2.在本週找一段安靜的時間,細讀巴克禮牧師的獻身文,以及我們和平教會誓約禮拜的立約卡,讓這成為你向上帝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