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8日 星期日

行出大能的生命 -- 薛伯讚 牧師

寫作於2000.05.28
作  者: 薛伯讚牧師
 經文: 以弗所書三章20節】

不少人信主已經好多年了,卻一直無法體驗到信仰所帶出來的力量,一旦看到某兄姊活得那麼喜樂,服事得那麼積極,心裡實在相當『鬱卒』,卻又不敢告訴別人。事實上,你可以不用羨慕別人,每一個基督徒其實都可以行出大能的生命,就如經上說:『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這是保羅講的。甚至耶穌也曾親自告訴他的門徒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  

一、有上帝同在的力量,就能行出大能的生命。使徒信經第一句說:『我信上帝』。然而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呢?那就是『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可是,今天有許多人受現代化的影響,已將此信仰告白自動地改為『我信電腦,全能的科技,賞賜一切幸福的源頭。』這世界已經不再是天父世界了,人們已自動地唱著『這是電腦世界』。人一旦將科技取代上帝,結果這世界將不是天父的世界,也不是電腦的世界,而是悲慘的世界,人反而更覺挫折、空虛。人若靠賴錯誤的對象及力量,自然無法展現真正的生命力;反之,若與上帝同在就能。  舊約中有許多『信仰偉人』就值得我們學習:如士師基甸,他依耶和華的話只留三百人而擊退米甸人。參孫,他是健美先生,不過他的力量不是來自肌肉,而是上帝。大衛,繼掃羅王後建立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強盛的王國。他雖然屢次犯罪,卻能在上帝面前一一悔改。先知以利亞,他深信耶和華是上帝,以一對四五0獨戰眾巴力而勝;先知以利沙,吩咐患大痲瘋的乃縵赴約旦河洗七次而得潔淨。就如警察有權能指揮交通,這是政府給的,而我們能行大能的生命,這是上帝同在的力量。  
 

二、唯基督是主,就能行出大能的生命。使徒信經的第二句告白是『我信耶穌基督』,接下去的述詞是『上帝的兒子,我們的主』。其實,今天有許多人已將之改為『我信金錢,金錢是我的主』。(或者是權勢、學位或電動玩具等),人一旦將生命的主替換,那就是拜偶像的行為。那是上帝所憎惡的,結果也必悲慘。彼得曾在美門的殿口醫治一位瘸腿的乞丐,他是奉耶穌基督的名作成的,他不是靠金或銀。今日我們若想只靠金或銀來行大事,那就如腐敗的中世紀教會,金和銀很多,卻喪失奉耶穌的名的大能。 

唯基督是主的實踐方法,就保羅來說,那就是要『穿上基督』(個人方面),要『在主裡合一』(團體方面)。穿上基督意表唯基督是元帥、是主人,並要接受他的訓練,才能展現真門徒的樣式與能力。在主裡合一則能展現在族群、夫妻、親子及教會當中,使人不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的基督徒,夫妻能相愛與尊重,親子間能依主的教訓而行,教會能不造成分裂、相爭。人若能唯基督是主,相信這社會就少有自殺、跳樓、親人相殘等事件的發生;反之,人因信基督,唯基督是主,因他已與基督同死、同復活,過去再多的『見羞』都已成過去,已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新造的人。 

三、靠賴聖靈的能力,就能行出大能的生命。使徒信經第三句的告白是『我信聖靈』。奇怪的是,這四個字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述詞。其實,這四個字就夠了。因為聖靈的能力就如風或火,只知他大有能力,卻很難去控制他,他是自由的;且他的功能就如石油,無法盡數。復活的主曾吩咐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是的,我們只靠賴聖靈的能力,讓他來引導,才能行出上帝的旨意,而不是空中掌權者│邪靈的詭計。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約翰‧衛斯理,年輕時曾受邀到新大陸去傳道,當時憑藉著的只是一片火熱的心,而感力量不足。在船上,當他眼見莫拉維亞派信徒們在船上如此迫切地禱告,人人受聖靈充滿,這景象讓他恍然大悟,原來他所欠缺的正是聖靈的充滿,聖靈的帶領,聖靈更新所帶出來的力量。的確,領受聖靈才能帶出能力,因為聖靈是『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使你們真知他(耶穌)且『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傳福音與服事的動力就是聖靈。 

四、遵行上帝的話,就能行出大能的生命。所有的教派都承認,聖經是上帝啟示的記錄,教會當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的準則。 

近幾年來,本宗受到極端靈恩運動不小的衝擊,認為長老會不屬靈,沒有力量,只重視聖經的了解。其實,上帝的話語充滿智慧及力量。主耶穌也常說:『你的罪赦了』、『你起來行』。有些人喜歡體驗一些神祕的經驗,主觀、排外地認為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聖靈充滿,真正的能力。但是,我們當謹記,聖靈同在的體驗,也當有聖經的驗證,意即,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是相互作工的,上帝的話若沒有上帝的靈的啟發,人未必真能了解;而上帝的靈若沒有上帝的驗證,人將各說各話,甚至受邪靈的誤引。約翰一書四章一節告訴我們:『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上帝的不是。』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十九│廿一節也說:『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當我們一起聚會,藉著讀經、禱告,主已然與我們同在了。上帝絕不在特定的某一教會或某一禱告山或某一個人身上。尋求上帝的同在與旨意,重要的實在於是否聆聽上帝的話,遵行他的旨意。上帝的話是聖靈的寶劍,我們當經常拿出來使用,而不是擺在客廳。詩篇十九:七│九節說的好:『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華的道理潔淨,直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結論來說,基督徒要能行大能的生命,當信三位一體的上帝及其話語,並抓住上帝的應許切身力行。不能只聽道卻不信,或者只信卻不行。唯願我們一生與上帝同行如同以諾。希伯來書的作者提及以諾時只說:『以諾因信被接去…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上帝為何喜悅以諾?實際上是因為以諾一生三百六十五歲當中就有三百年與上帝同行。保羅也明確地說:『藉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

2000年5月21日 星期日

討主喜悅 -- 高萬金 牧師

寫作於2000.05.21
作  者: 高萬金牧師
 經文: 馬太福音八章513節】

我們也是基督徒當然願意為主好好做見證,為上帝傳耶穌基督的福音,保羅很成功將福音傳到外邦人的世界,那我們呢?可能也沒有辦法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向我們的親朋好友?保羅為甚麼很成功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所認識的朋友呢?我們為甚麼不能呢?保羅成功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第四節很清楚地說到,保羅很成功傳福音的祕訣所在,『但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也就是說,他做任何事情,那怕是在家裡,不是討人的喜悅,而是討上帝的喜悅。   不管是多累、成功、失敗或被人毒打、誤會、或被關在監獄裡,他的心中有個很堅強的信心,就是我為上帝、信徒、教會受苦,不論做甚麼事情不是討人的喜悅,乃是討那察驗我內心世界上帝的喜悅。保羅這樣的心懷,將福音傳向外邦人的世界,我們的內心世界也要跟保羅一樣,不是討人的喜悅,乃是討上帝的喜悅。上帝不是看表面的,是看我們內心的世界。  

馬太福音八章五-十三節,敘述百夫長有個僕人生病了,通過關心他僕人的病、愛他,讓他從病痛中得到醫治,成為健康、充滿感謝。我們可以看到上帝對百夫長信心的肯定,耶穌基督對他所做愛心工作的讚美。要得到上帝的喜悅,要有三種心:    

第一種心,就是要有關心別人的心。百夫長是羅馬的軍官,時間受到限制,不可能做他想要做的事。雖然他沒有時間去關心別人的事情,但在關心別人的事情上,他永遠跑第一,永遠趁著空檔時去關心別人。聖經描述百夫長的僕人生病了,倒在床上不能站起來,需要別人來關心他。這時正是需要別人關心他生活的起居,百夫長他沒有放棄這樣的機會。百夫長在關心的事情上,與別人有三點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點,就是當別人還沒有關心的時候,就比別人先關心。他知道那裡需要關心的時候,永遠先要求自己,先去關心需要關心的人。  

第二點,他關心別人卻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當我們去關心別人常常夾雜著自己的身份、地位,使被關心的人有壓力、虧欠的感覺。當他關心別人的時候,是以不造成對別人的壓力之下,去做的這樣的心境。 

第三點,百夫長非常尊重他奴僕的生命。當時的社會,人與奴僕的關係就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奴僕是主人活活的工具,就像牛、馬一樣。』百夫長關心他的奴僕是有違反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也會得罪當時不少的人。他不因為這樣而不去關心他的奴僕、不去關心他需要關心的人,依然去幫助他的奴僕,使他得到醫治。 

有位哲學家曾說:『關心是基督徒的第二生命,沒有關心就不是基督徒。親近別人,也親近了上帝。』在關心別人上,我們看見了主耶穌;在關心需要的人身上,我們看見了上帝;愈關心別人、愈親近上帝。百夫長愈關心他的奴僕,愈經驗到耶穌怎樣關心世界上每一個人;在關心中學習耶穌的愛心;在關心中看到上帝;在關心的行動中,與上帝見面;在關心他僕人中,與上帝同工。當你在關心這件事上,不只是只有你一個人,而是在背後你會看到上帝跟你一起同工,來關心需要關心的人。 

第二種心,就是要有愛別人的心。基督徒常常被形容為愛的團契,相信每位都有愛別人的經驗,百夫長幫助他的奴僕,是愛的行動,他愛他的奴僕,實踐了上帝的愛。百夫長的愛是將別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這就是愛的見證;將別人的困難看成是自己的困難,他承擔別人的痛苦,這就是犧牲的愛。難怪當百夫長遇到耶穌,要求耶穌為他的奴僕治病的時候,耶穌心裡非常的感動說:『我在以色列人當中,沒有看到像你那麼大的信心。』耶穌肯定了他的愛心。基督徒的愛心,就是承擔、犧牲,這來自主耶穌基督。他看到我們人類的痛苦,願意承擔我們的痛苦;看到我們的需要,願意幫助我們,用他的愛心使我們得到上帝的愛。我們做上帝的兒女,經驗上帝愛人類這樣的痛苦,把上帝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痛苦,是我們做基督徒的經驗。耶穌愛人類,他感受到痛苦在他的身上。當我們把教會看成是自己的家、將上帝的痛苦看成是我們自己的痛苦,願意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的時候,相信上帝也一定將你看成是自家人,願意將你的痛苦看成是上帝的痛苦;將你的困難看成是上帝的困難。所以你受苦的時候,不是你在受苦,而是與上帝受苦,跟主耶穌一起承擔你和別人的痛苦。愈多的痛苦、愈經驗到上帝的恩典和慈愛。 

第三種心,就是要有像百夫長這樣堅強的信心。他幫助他的僕人直到得到醫治為止,在這中間他付出很大的信心。他的信心使生病的人得到醫治,他的信心不是非常抽象,是具體的,如需要,我可以幫助他。百夫長的信心能夠造就別人離開病魔、痛苦,直到他得到醫治。

百夫長不願耶穌到他的家,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看到有很多的人需要耶穌的關心,他不願意佔耶穌那麼多的時間。當他面對耶穌到他家裡的時候,他考慮到離家還有一段的距離,會讓耶穌浪費很多的時間,他希望把更多的時間給更多需要的人,所以百夫長表現出這樣的信心。當我們看到非猶太人相信耶穌基督,他的愛心、信心、信仰被耶穌肯定和稱讚。在聖經四福音書中有被耶穌稱讚的,只有三個人,就是當地的原住民。這對我們原住民從事神學教育有很大的鼓勵,要培養有愛心、信心、關心別人這樣的傳道人,相信和平教會所奉獻、關心的,不會白費,通過我們玉山神學院的培養與你們的參與,讓玉山神學院不斷的成長。馬太福音八章第十節所說的話,不只是對當時的百夫長所說讚美的話,也是對你、我所說的話,『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這種的關心、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要追求的嗎?

2000年5月14日 星期日

信仰的傳承 -- 鄭信真 牧師

寫作於2000.05.14
作  者: 鄭信真牧師
 經文: 提摩太後書一章37節】

今天是母親節,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一九一四年,經過美國國會的通過,總統的認可之後,才開始舉行的。母親節並不是那個月的那一日,它是五月的第二個主日。為甚麼訂在這一天呢?因為這位推動的姊妹叫安娜嘉維斯,她的母親就在五月的第二個禮拜過世的。所以每年在教會做紀念的禮拜,她就想起母親對她的愛和恩情,她希望將她母親的心願推動出去,像她的母親所說:『人要在當他的母親活著的時候孝順她,而不是等到過世的時候,才想到這件事情。』  這位姊妹所說的話,感動了教會所有的弟兄姊妹,於是她將母親生前最喜歡的花│康乃馨,當天她不僅將這花別在身上,也送給在場所有的人。一間教會傳到另一間教會、一州傳到另一州,就這樣傳遍了整個美國,透過州的立法、國會的立法及總統簽署立案。我國在民國四十二年,通過立法簽署紀念這樣的日子。  

母親節是個很溫暖的日子,因此,不只是教會在推動這件事情,社會也很容意接受這件事。因為每個人都有母親,透過母親我們得到生命的延續。說到生命的延續,我們就想到母親對我們的愛,因此我們也以母親對我們的愛,來做愛的代表。  

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在這些層面之外,更應該往信仰的層次來看。猶太人有一句話說:『因為上帝愛人類,所以賜下母親,讓她能就近的照顧人類。』猶太人是相當有信仰的民族,透過他們所說的話,透過母親,我們看到神對我們的愛。今天的經文,陳述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從信仰的角度來看,母親對我們的愛?提摩太後書一章第五節,是聖經中很難出現的敘述,有兩位女性的名字在這裡出現,這兩位就是提摩太的外祖及母親。提摩太是保羅非常疼愛的同工,也正如保羅寫給提摩太書信所說的:『我親愛的兒子啊!』但在這裡提到提摩太信心的時候,他說:『這種信心,是透過你的祖母傳給你的母親,然後再傳給你。我相信她們的信心也在你裡面。』這在聖經上是很罕見的,因為我們在創世記所看到的,都是以男性為主的傳統,以男性為主的傳承。但是保羅在這裡所說的,提摩太的信仰是透過母親這方面來傳承。在這裡對我們有個很重要的提醒,做為父母親,特別是母親,愛她的孩子是天性,這是值得我們感謝的事情。但是身為基督徒的母親,還有常重要的使命與意義,就是將信仰傳承下去;不只是將肉體生命傳承給孩子,也要將她的信仰傳給孩子,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當我們讀這段的經文,看到三代傳承信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很美的一幅畫。保羅提醒提摩太說:『你要將這樣的信心繼續的傳承下去。』第五節保羅在這裡提到,是『無畏的信心』,是無畏、單純的信仰,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現在的父母跟過去的父母一樣,都很愛他們的兒女,給他們吃的、穿的,任何一樣都是最好的。但現在的母親卻更加的忙碌,因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所以要讓他學這個、學那個,但是很少看到有母親,將信仰擺在第一位。因為學這個、學那個,禮拜天的時候,也在學別的,不然就是因為太忙,所以禮拜天就讓小孩子休息補充睡眠,以至於信仰並沒有從她傳承下去,這是現在的母親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在我的教會不管是復活節或聖誕節都有洗禮,在這復活節洗禮只有一個人,而且是成人洗。這位接受成人洗的,是我去年所帶領的一位弟兄。我的教會是在大樓的十二層,外面看不到招牌,找到教會是不小心走進去的,一定要特別找,不然找不到。這位弟兄是我在銀行找到的,是我經常在銀行存款所帶領的弟兄,他在銀行裡上班。當我在銀行辦事的時候,我都會與行員談話,這位行員與我有很多次的對話。有一天,他突然的問我:『我能不能去你的教會?你的教會在那裡呢?』我嚇了一跳,企圖去暸解他,當然一開始歡迎他來教會,才慢慢的問他。原來不是我個人感動他才來教會的,因為他的外祖母才剛過世,在過去的幾個月,他經常回去故鄉看他的外祖母,他的外祖母交待他一件事情說:『你要去教會。』因這件事情一直擺在他的心裡,最後他終於有勇氣提出要到我的教會去。我常常有很深的體會,將腳踩進教會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經常對人說:『歡迎來教會!』但是站在我們的立場來說,對於從來沒來教會,第一步踩進來是非常的困難,所以他才會說:『我可以去你的教會嗎?』更進一步暸解他之後,才發覺他的信仰一開始,並不是他的外祖母講的這幾句話所影響,而是在他小時候祖母帶他去主日學,後來他跟著他的父母親,就沒有再去教會了。來台北唸書,直到研究所都沒有去教會,但是那個種子已經在他的心裡萌芽了,就在很奇妙的時刻,發芽、成長。就好像提摩太的故事一樣,長一輩的信仰將種子放在晚一輩的身上,

第二件事,透過今天早上的經文我們所要探討的,就是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是從提摩太家庭信仰基礎開始,也是用信仰的傳承來做基礎。保羅不但說到提摩太是透過他的外祖母和母親得到這個信仰。第三節,保羅也說:『我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神。』他也是透過祖先一代一代傳承所得到的信仰。第六節,保羅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這裡特別提到的是,我按手給你的恩賜。這按手的儀式已延續了好幾千年了,保羅按手給提摩太,提摩太按手給不認識的人,就一直傳承下來,從西方到東方,到我的身上。

這是個傳承,透過信心的演進,我們將神的恩賜一個一個的傳遞下去。身為基督徒、長老教會和平教會的一份子,我們都知道在傳統中,五十年傳承的教會,台灣的教會是一百卅年傳承的教會,是個有相當傳統的教會,透過按手的儀式、也透過禮拜,將信仰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

2000年5月7日 星期日

和平或紛爭 -- 陳景松 牧師

寫作於2000.05.07
作  者: 陳景松牧師
 經文: 馬太福音十章3439節】

今天的經文讓我深深的體驗到與過去不一樣的日子,在我高中到大學五年中,從初中三年就開始進入教會,不過那時是去教會補英文。那時教會免費補數學和英文,我都是上英文課,數學課就開溜,教會希望你參加活動,而我都不參加。經過兩年,也就是在高一的時候,我漸漸的參加教會有關旅遊的活動。到了高二,參加星期六晚上的團契,經過了三年,我才漸漸的認同教會裡的一些活動,家人也開始為我擔心。   起先我去教會補習,他們認為這樣不錯,不需要花錢又可以在功課上進步。後來發覺我在教會帶了一些東西,特別是帶聖經回家之後,他們就很敏感的說:『你參加教會嗎?』我說:『沒有,這是教會送的。』那時我覺得人情上在教會三年,也開始了教會的活動,一直到高三,因為要考大學聯考,所以功課上比較煩重。家裡說:『若沒有考上國立大學,就不讓你讀。』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去教會、聽講道都可以,但是不可以加入。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我的祖母,那時我的祖母大約八十歲,她說:『聽講道不錯,但是不能洗禮。』到高三、大一、二的時候,不僅漸漸參加教會裡的活動,也參加團契。我想:『參加教會五年,然後參加教會的禮拜,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經過五年參與教會的活動,大二的時候,我有個想法:『想受洗。』我的祖母是權力最後的決策者,我的父親是個沒有聲音的人,很多的事情我只能找母親商量,我告訴母親說:『如果我去受洗,會發生怎樣的後果?』『你的祖母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去試試看就知道了?』記得那時是聖誕節,報名參加受洗,一月五日是洗禮,我認為,洗禮是我個人的事情,另外也很擔心,如告訴家裡的人會很麻煩。春節的時候,我們教會的青年人都有個習慣,就是去探訪沒有信主的人。他們曾經來探訪我家,我們很樂意的接待他們。  今年他們又來了,我的母親也很熱情的款待他們,連我的祖母也非常的高興。我的母親就問他們說:『我的兒子,有沒有受洗?』那時帶隊的是牧師的長女,她說:『就在這個月的五日受洗。』大家都看到我母親的臉色不太好,流下眼淚。我的祖母卻非常嚴肅的坐在那裡,之後牧師的長女說:『我們應該告退了。』他們走了之候,我想:『我也該一走了之。』我實在不知道要怎樣面對這種狀況,叔叔、哥哥、姑姑也給我很大的壓力 。他們說:『你為甚麼不聽父母和家人的話呢?要趕快申請退出教會?』他們以為受洗是加入團體隨時可以申請退出,我也做了一些解釋,但是都沒有效。  

後來他們對我實施經濟控制,牧師的長女剛好替我介紹家教的工作,所以經濟的控制對我沒有威脅,接下去就是家裡的人都不跟我說話,『你若沒跟祖母道歉、若不退出教會,最好都不要回家?』而我的心裡也感覺真的不想回家,因此留在教會的時間也愈來愈長,那時聖經裡有一句話讓我深深的感觸,『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有福氣、沒有福氣尚未感受到,不過已感受到被逼迫,認為『我是站在義的這邊,家人對我這樣是不好的?』有一天,牧師見我一個人在教會,就與我談話:『你的狀況我瞭解,但是妳想想,這樣與家人好嗎?』我說:『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若常常不回家,那家人會對你及教會的人有怎樣的看法呢?』『家人的看法已經很不好了,我再兩年就大學畢業,到時再獨立自主就好了。』牧師說:『信仰對你這樣重要,難道對你的家人就不重要嗎?』『當然和我的家人一樣重要!』『你一直不回家,那家裡的人就會一直對教會造成誤解,沒和他們接觸,對他們有甚麼幫助呢?你應該回家,雖然他們可能會這樣繼續的對待你,也因此他們才有機會認識這個信仰。』牧師叫我讀今天的經文,『對你而言,這是很難過的一件事。』

耶穌說:『我來不是帶和平,是帶刀劍來。』當耶穌講這句話的時候,事實上很多人因為選擇耶穌基督所傳的真理,而與原來的信仰產生了衝突,甚至與家裡的人不和睦。當我們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是不能妄下結論。我們瞭解信仰中談到愛,甚至強調要愛所有的人。重要的是耶穌在經文的後段所說的:『那個愛父母甚於愛主的。』這是一種比較,並沒有說兩樣只能選一樣。牧師與我分享說:「你好像只選擇耶穌基督?那你對父母以及家裡的人的愛呢?十字架的意義,就是當你愛耶穌、愛上帝,也要愛你的家人,甚至是那些逼迫你的人。你覺得他們這樣的對待你,不跟你說話,使你非常的難過,也就是因為如此,使你更經歷了聖經所說的:『失去生命的,要得到生命。』若你以為離開家裡的逼迫而躲到教會,就可以避開壓力,保持屬靈的生命,那可能反而會失去你的生命。」我不能繼續躲在教會,只好回家,不管家裡怎樣說,飯還是照吃,一切照舊。

這樣經過一年之後,兄弟、父母親也漸漸開始跟我講話。記得大四的時候,祖母對母親說:『叫那個老二過來。』『我同意你去教會,但是不可以再帶家人去。』母親對我說:『祖母認為至少老大不能去。』後來我陸續帶領弟弟、妹妹去教會,當我的姑姑、姑丈受洗的時候,我的祖母也不表示任何意見。

我用這段的經文,來分享我個人信仰的經驗,是要提醒我們,有時我們無法做甚麼?甚至你會很害怕去做,在面對要將我們信仰的愛實踐出來,去愛那些對我們很不好、甚至給我們很大壓力的人,仍然要去愛他們,與他們一同生活,上帝就會在那當中做工。對我們每個人而言,軟弱的本性令我們都很想避開困難和壓力,去尋找那些會照顧我們、肯定我們的地方。有時我們來教會,就是盼望得到這種正面的肯定,可是卻常常忘記彼此相愛的目的,要學習如何將教會的愛,面對對我們壓迫的人?十字架的意義,不是在指我們愛上帝,也要愛我們的鄰舍,甚至是跟我們作對的鄰舍,因為他們不認識上帝,還在罪惡的世界中;沒有病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生病的人才需要醫生。我們認識上帝這樣的愛,有罪的人得到上帝的赦免,當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面對別人對我們逼迫、不諒解、綑綁的時候,依然可以做光、做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