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聖誕系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聖誕系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聖誕故事(The Christmas Story)

講道內容
講題:聖誕故事
(The Christmas Story)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25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二月廿一日

Ⅰ、引言:以馬內利懇請降臨
聖誕恭喜!今天將從馬太所寫的馬太福音來認識聖誕故事。有一首歷史悠久的教會詩歌〈O Come O Come Emmanuel〉描述聖誕故事。它起源於第八世紀,天主教在聖誕節前一週,從第一個晚上開始,每天晚禱時,禱詞以〈O ……〉開始,這樣七天的晚禱稱為〈O Antiphons〉。到第十二世紀,詩人將它寫成一首拉丁文詩:〈Veni Veni Emmanuel〉。十五世紀時,法國的Burial Processional Tune開始朗誦、吟唱,成為歌曲。1851年,英國詩人John Mason Neale把它寫成英文聖詩,才有今日這首詩歌。一起來聽:以馬內利、懇請降臨。
The Lord Himself will give you a sign,
上主自己要給你一個兆頭,
Behold a virgin shall conceive and bear a son,
看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
And shall call his name Emmanuel.
給他取名叫作以馬內利。
O come, o come, Emmanuel,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
And ransom captivated Israel.
救贖釋放以色列民。
That mourns in lonely exile here,
淪落異鄉、孤單傷心,
Until the Son of God appear.
引頸渴望、神子降臨。
Rejoice! Rejoice! Emmanuel,
歡欣!歡欣!以色列民,
Shall come to thee, O Israel.
以馬內利、必定降臨。
O come, thou Day-spring, come and cheer,
清晨日光、懇求降臨,
Ous spirit by thy advent here.
藉主降臨歡慰眾心。
Disperse the gloomy clouds of night,
衝破長夜、幽暗陰沈。
And death’s dark shadows put to flight.
驅走趕散死亡陰影。
Rejoice! Rejoice! Emmanuel,
歡欣!歡欣!以色列民,
Shall come to thee, O Israel.
以馬內利、必定降臨。
O come thou Rod of Jesse, free,
耶西之根、懇求降臨,
Thine own from Satan’s tyranny.
撒旦權下釋放我們。
From depths of Hell thy people save,
地獄深淵救贖子民,
And give them victory o’er the grave.
使眾得勝死亡之墳。
Rejoice! Rejoice! Emmanuel,
歡欣!歡欣!以色列民,
Shall come to thee, O Israel.
以馬內利、必定降臨。
Rejoice! Rejoice! Emmanuel,
歡欣!歡欣!以色列民,
Shall come to thee, O Israel.
以馬內利、必定降臨。
Ⅱ、人子的故事:耶穌的族譜
宇宙主宰竟成無處可歇的嬰孩,降生在世人當中,這是以馬內利的故事。
1.亞伯拉罕的後裔:萬民的祝福
馬太第一章是族譜,要表達的是,基督真的成為人,不是偽裝成人的樣子,因為他的身世有清楚的族譜。從亞伯拉罕一直到他的父親,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亞伯拉罕是猶太人的始祖,因此,這個聖誕節的故事,是從猶太族開始的。在創世記裡,亞伯拉罕等候二十五年,終於生下唯一的孩子。到孩子十幾歲時,耶和華要他獻上這孩子。亞伯拉罕很掙扎,自己已經一百多歲了,不可能再有孩子。但他也知道,這是耶和華的賞賜,耶和華既然要,他願意。當他願意獻上唯一的孩子時,上帝說:「我已知道,你沒有將心中的至寶留著,不獻給我。因此,你的後裔要成為萬國的祝福,因為你順服我。」「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
保羅在加拉太書寫道,「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上帝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3:16)從希伯來的原文,可以看出這個「你的後裔」是單數,不是許多的後裔。保羅提出上帝的應許是指「那個後裔」,不是所有子孫,乃是指著某個子孫,就是彌賽亞、基督。因此,馬太寫耶穌的族譜,需要從亞伯拉罕開始,因為耶和華說,亞伯拉罕將有後裔,要成為萬民的祝福。
2.君王大衛的子孫:永遠的統治
第二是大衛的子孫。大衛是以色列最榮耀的君王,而王的兒子即是將來要成為王的人。因此,成為「大衛的子孫」,是強調基督的統治性。而這個應許如何與大衛有關呢?在大衛王時期,上帝是住在會幕裡;住在宮殿中的大衛王想為上帝蓋一座聖殿。但上帝說:「大衛你的雙手沾染血腥,不能建聖殿。」於是,讓他的後裔為上帝蓋聖殿。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7:12-13)這句話成為猶太人直到如今的盼望,大衛的子孫有一天會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度,以色列人不再亡國。彌賽亞、基督對猶太人來說,代表著統治、保護,讓以色列不再亡國。這就是「大衛子孫」耶穌,對猶太人來說,具有重大意義的原因,他的降臨,代表著他們不需再被人統治,有永遠的國度。耶穌族譜第二句話是這個意思。
只是耶穌又反問猶太人,「人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詩篇上大衛自己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路20:41-44)這當中有些矛盾。如果這統治者是永遠的,大衛怎麼在詩篇說,主對我主說,你坐我的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做你的腳凳?既是大衛的孫子,大衛怎麼會稱他為主。這段經文顯現一個問題,彌賽亞與大衛究竟是什麼關係?耶穌提出這個問題,無人能答,大衛的子孫有這兩層意義。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接著法勒斯、希斯崙、亞蘭、亞米拿達、拿順、撒門、波阿斯、俄備得、耶西、到大衛,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也從大衛開始,所羅門、羅波安、亞比雅、亞撒、約沙法、約蘭、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們、到約西亞,國破家亡,人民被擄至巴比倫為奴。第三階段是黑暗時期,以色列人期盼大衛子孫降臨的時代:耶哥尼雅、撒拉鐵、所羅巴伯、亞比玉、以利亞敬、亞所、撒都、亞金、以律、以利亞撒、馬但、雅各、到約瑟。在此出現與前面不同規則的句子。之前都是誰生誰的敘述,但到了約瑟,聖經不是寫「約瑟生耶穌」,而是「他是馬利亞的丈夫,從馬利亞生的是耶穌」,藉此突顯耶穌不是從約瑟生的。亞伯拉罕到大衛王,是「始祖到大衛」,我稱作「旭日東升」;大衛王朝到亡國為奴,是「夕陽西沈」、「黑夜無光」;從耶哥尼雅、到耶穌降生,是「黎明在望」。這不是普通的族譜,是猶太人從開國、到盼望將來復國的一段歷史過程。
3.猶大和他的兄弟:君王的應許
在族譜中藏著些有趣之處,其中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情節。這份族譜是馬太辛苦在每段湊十四個人名,因為每個希伯來字母都有其數目價值,而「大衛」一詞的字母,加起來等於十四,加上大衛是以色列人歷史的中心、最重要的王,所以在耶穌的族譜裡,馬太才會以十四為原則。其實查考舊約就知道,馬太刪掉了某些王,這並不是最嚴謹的族譜。
猶大是雅各的四子並非長子,又突然出現「他和他的弟兄」這幾個字。其實大家都有兄弟,這裡卻特別提出來,是否有特別意義?從創世記可以看到,猶大是出賣兄弟之人。當時,父親雅各特別寵愛小兒子約瑟,其他兒子很不滿,有一天把約瑟抓起,扔到坑裡,想餓死他。哥哥猶大說:「反正都要死,何不賣掉他,還可以賺一點錢。」,猶大有三個兒子,長子、次子沒有留後相繼過世,他為免三子也死,不願將三兒子交給長媳為兄長留後。於是媳婦只好化妝欺騙他,和他亂倫生下一對雙胞胎,就是法勒斯和謝拉。在這段故事中,猶大是一個出賣弟兄、欺騙媳婦的人。但是聖經接著說,猶大發現其實是自己不好,他說:「她比我有義。」這是猶大生命重要的轉捩點,他發現自己不好。從此猶大開始轉變,原本很壞、唯利是圖、糊里糊塗,卻願意代替弟弟留埃及坐牢。上帝在意願意認錯、被改變的人,所以猶大和他的弟兄,就這樣被上帝寫在族譜裡。在雅各將死時,他說:猶大啊,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啊,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臥如公獅, 蹲如母獅,誰敢惹你?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49:8-10)「圭」是國王的權杖,他是統治者、領袖,到細羅(shalom)來到,世界真正擁有平安時,眾人都會歸順。啟示錄也形容猶大獅子、大衛的根,可以掌握人類歷史,拿書卷、開七印。「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啟5:5)這就是為什麼,耶穌的故事裡,特別提到猶大和他的弟兄。
4.耶哥尼雅與弟兄:釋放的盼望
另一位,耶哥尼雅也被提到他和兄弟。他是南國滅亡時的惡國王,記載中他沒有兄弟,名字和父親類似。因此有人認為,弟兄是猶太人的通稱。有聖經學者認為聖經特別提他,是因為先知耶利米曾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做惡,耶和華審判你們,所以不要反抗,要開門投降,還有機會。」沒有一位猶太王接受,只有耶哥尼雅願意相信,開城門投降、被擄至巴比倫為囚。後來,巴比倫王甚至提他出牢,讓他日日進宮、得賜食物。因此耶哥尼雅代表著在失敗、悽慘中,得釋的盼望:「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王下25:27)約雅斤是另一種譯法,他的特殊禮遇給了猶太人盼望,希望將來也能從被擄得釋放。「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29:10-11)
5.四位外邦的女子:救恩達普世
除了這些,馬太還特別在耶穌的族譜裡放入四位女性的名字。人人都有妻子,如亞伯拉罕妻子撒萊,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在此都未被提及,反而是記下騙猶大亂倫的他瑪──一個外邦女子;撒門的妻子──妓女喇合;波阿斯的妻子路得,她是摩押人,這是摩西曾發誓十代都不可進以色列人會的民族。最後是烏利亞的妻子,丈夫前線作戰時,與國王通姦。這四位女性很特別,首先通常女性不會被列入族譜。第二她們都具有爭議性,無論是處境艱難,或是倫理道德上令人非議,但她們居然都被寫進耶穌的族譜。以喇合為例:「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希11:31)其實她是叛國,藏匿外國間諜,但因為相信上帝要滅耶利哥城,自己得躲過災難。再來,路得離開家鄉到以色列,在那遇見波阿斯,夜半去到他的棉被裡,做過不合常理之事。她們都有可批判之處。
但是,透過這樣不遮掩的記載,表達出耶穌的不在意,他願意接納所有的軟弱、缺陷和苦難。所以,透過族譜,其實可以發掘出很有意義的事情,裡面有許多故事。
Ⅲ、神子的故事:基督的降生
1.未婚馬利亞從聖靈懷孕
再來,耶穌出生的故事。馬太在第一章就點出,耶穌是人子、也是神子。馬利亞訂婚、尚未結婚前,就發現自己懷了孕。「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太1:18-19)馬利亞很害怕,未婚懷孕跳到黃河也洗不清,面臨社會的懷疑、和被石頭打死的危險。但天使說:「聖靈要臨到你、至高者要蔭庇你。他是上帝的兒子,不是人的兒子。」「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路1:34-35)上帝要藉馬利亞,生出基督。
2.天使介入給他取名耶穌
約瑟是好人,想私下解除婚約,不讓馬利亞難堪。但上帝差遣天使告訴他,不是馬利亞不貞,是上帝要做大事,她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這孩子要拯救罪惡中的人類,你要給他取名耶穌。「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 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0-21)同樣的話,天使也對馬利亞說。「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1:31-33)耶穌的名字是天使給的,意思是把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3.先知預言童女懷孕生子
除了「耶穌」,他也有「以馬內利」的名字,「以馬內利」在聖經出現過三次。一處在以賽亞書第七章,亞哈斯王是惡王,遭遇兩國聯軍來犯,攻陷了大部分領土,僅存耶路撒冷城。王出城察看,若被包圍,城內還能否供水。耶路撒冷城在高山上,山上有引水道,流進城裡,裡頭有蓄水池,若被包圍,希望能支撐一段時間。以賽亞帶著孩子,對王說不要怕,耶和華要給你一個記號。亞哈斯王嗤之以鼻,認為城即將傾覆。以賽亞說,雖然如此,上帝還是要給你記號,就是有童女懷孕生子。「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7:14)「童女」一詞,希伯來文有兩種意思,一是「年輕婦女」、一是「未婚婦女」。不久真有年輕女子生子,孩子尚未三歲時,聯軍就被擊敗,成就了以馬內利的預言。而未婚女子生子,要到耶穌降生後,這句話才成就。
4.人要稱他的名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是指上帝與我們同在。舊約裡,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他說我要與你們同在,住在你們中間的帳棚裡,就是會幕。會幕有聖所、至聖所和施恩座,耶和華就在裡面,與以色列人同在,這是以馬內利的開頭。「我要在那裏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出29:42)。所以,「同在」是見面、說話,「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上帝」(出29:45)。耶穌降生時,約翰說,耶穌實現了「道成肉身」,住在世人中間,帶來恩典和真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啟示錄再次說,「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啟21:3)。會幕Tabernacle,約翰說這是「道成肉身」,耶穌是上帝,卻住在人的身體裡,如此徹底地與人同在,永遠與人同住。
5.約瑟與馬利亞順服上主
約瑟和馬利亞必須願意冒險順服,今日才有聖誕節。聖經記載,約瑟就承擔重擔,遵主使者娶了馬利亞,不與她同房直到孩子生下。「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太1:24-25)。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主為樂」(路1:38, 46-47)。如此,馬太第一章把耶穌的神子和人子身份,表達清楚。
Ⅳ、屬靈的功課
1.大衛後裔的雙重應驗
首先,在撒母耳記說:「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撒下7:12-14)這個「大衛後裔」是雙重的應驗Double Fulfillment。第一重應驗是,大衛之子所羅門建造了實體聖殿,如經文所說:「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但人所建立的國,從來沒有存到永遠,所羅門所建立的國也一樣,因此他應該不是耶和華所指的。在此預言裡有兩個部份需注意,建造殿宇是指在巴勒斯坦的聖殿?還是指教會?因為耶穌曾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保羅也說:「因為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 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林後6:16)因此,殿宇有兩種解釋,一是巴勒斯坦的聖殿,一是今日的普世教會。而耶穌所要建造的,是人所組成的殿宇。所以「大衛後裔」的第二重應驗是建立教會的耶穌。
2.以馬內利的雙重應驗
以馬內利也是雙重應驗。第一重的應驗是以賽亞所預言,當小孩長大到能棄惡擇善時,兩王就會被消滅。「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因為在這孩子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之先,你所憎惡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見棄。」(賽7:14-16)這是第一個以馬內利。而第二重的應驗,則是等到馬利亞生下耶穌時。她是童貞女懷孕,不只是年輕的女子。「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太1:23)
3.上主應許賜軟弱世人
從族譜會發現,這些以色列人引以為傲的先祖,很多都有問題。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生子,他等了二十五年一直沒應驗,於是接受妻子的提議,與婢女夏甲同房「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創16:1-3),所生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直到今日與以色列人仍爭戰不休。
大衛王濫用權力,強搶人妻。婦人懷孕,王設計栽贓婦人的丈夫,要烏利亞回家與妻子同房。但烏利亞因為同袍仍在前線,不肯回家。大衛王無計可施,就密令將軍,派烏利亞到前線攻城,攻城時悄悄撤兵,讓烏利亞落單被殺。大衛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其實上帝非常生氣,說:「你本是牧羊人,我讓你作王,你竟用此手段!」上帝很生氣。大衛可愛之處是,他能即刻認錯,承認自己濫用權柄、做不該做的事。耶和華說:「我原諒你,但你要付出代價。」這就是大衛王。因此,上帝選擇大衛,不是因為他好,而是因為他不好,但願意認錯悔改,所以上帝給他機會。「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大衛安慰他的妻拔示巴,與她同寢,她就生了兒子,給他起名叫所羅門。耶和華也喜愛他,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下12:13-14 24-25)
猶大出賣弟弟、與媳婦發生不倫。但他願意認錯悔改,所以被列入族譜。耶哥尼雅也不好,做耶和華看為惡的事,但後來願意被擄,最後就被釋放。(代下36:9-10)
4.上主恩典及外邦女子
族譜中的四位女子也有問題。拉瑪為了替死去的丈夫留後,不擇手段;用計取得公公的身分識別物,到危急時拿出來,逼得猶大認錯。(創38:25-26)喇合為了追求信仰,背叛國家。(書6:25)路得是摩押人,摩押人是被摩西咒詛,十代都不准進耶和華的會,因為以色列人落難時,摩押人連水都不給他們喝,還雇了先知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申23:34)未到第十代的路得,竟為了服侍年邁的婆婆肯冒險,所以上帝接納她。最後是大衛王濫用權柄、與之通姦的烏利亞的妻。(撒下11:3-4)這四個人各自都有問題,但上帝還是接納。
Ⅴ、結論:以馬內利 不平安中的平安
亞哈斯王自己行為不好,外在國際情勢也不好,我稱作「內憂外患」。大衛王在詩篇說,上帝與我同在,我就不怕遭害。兩週前徐信得牧師來和平主持和會,講道題目是「平安中的不平安」。他說,當信仰慢慢成為行禮如儀,生活跟上帝脫節時,外在好似平安,其實不平安。若我們願意讓以馬內利成為實際,上帝與我們同在,住在裡面,不平安中就會帶來平安。一起禱告。
禱告
感謝上帝知道人的不完全、與軟弱,但卻願意接納。看基督的族譜、降生的樣式,我們知道上帝滿有恩典,願意在世人中間,看見人的不是,卻願意接納、改變人,我們就為自己禱告,但願在慶祝聖誕節時,不只是歡樂、禮物,而能再次面對自己,到你面前說,以馬內利,請你住在我的心裡,來改變我,讓我能像猶大、耶哥尼雅一樣,雖然不好,但願意讓主住進生命裡,讓主來改變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同在的應許(Promise of Presence)





講道內容
講題:同在的應許
經文:以賽亞書七章14節
馬太福音一章22-23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二月廿二日


影片: 同在的應許
MP3:  [雙語]

Ⅰ、引言:這我應許你

今天詩班清唱劇的主題是「應許的旅程」。旅程指的是一生的旅程,應許指同在的應許。「應許」如同孩子勾手指頭互相約定,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是婚禮,詩經、邶風、擊鼓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結婚時,新人相互許諾:「我一生應許你,要陪伴你」。這是一次性的承諾,卻是一生的同在與陪伴。有一位愛爾蘭歌手兼作曲家Ronan Keating,在2006年寫了一首「婚禮之歌」(The wedding song),歌名是This I Promise You:
My love, here I stand before you,  我愛,我站在你面前,
I am yours now,  我全屬你,
From this moment on. 從現在開始。
Take my hand,  握我手,
Only you can stop me shaking,  只你使我不再顫抖,
We’ll share forever,  我們永相聚,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當我注視你雙眼,
All of my life is before me,  我的一生都在眼前,
And I’m not running anymore,  我的腳步不再跑遠,
Cause I already know I’m home.  我已歸回我的家園。
With every beat of my heart,  我一生每一心跳,
I give you my love completely,  我將我愛全獻給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My love, I can feel your heartbeat,  我愛,我感到你心跳,
As we dance now,  我們跳舞,
Closer than before.  比前更親近。
Don’t let go, don’t let go,  勿離我,勿離我,
Cause I can almost cry now,  我快忍不住哭泣,
This is forever,  這裡是永恆,
I make this vow to you.  我對你許誓言。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當我注視你雙眼,
All of my life is before me,  我的一生都在眼前,
And I’m not running anymore,  我的腳步不再跑遠,
Cause I already know I’m home.  我已歸回我的家園。
With every beat of my heart,  我一生每一心跳,
I give you my love completely,  我將我愛全獻給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Oh I promise you,  喔,我應許你,
Promise you,  應許你,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I have a surprise for you.  我有一個驚喜要給你。
Yeah? Yeah!  是嗎?是的!
It’s a bracelet that represents the promise I want to make you.  一個手環代表著我要給你的應許。
I don’t know what tomorrow will bring,  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
But I hope it would involve us traveling the world together.  但我盼望我們倆可以同遊世界,
Like we’ve always wanted to,  那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事,
And that if we have kids, that we will be huddling them every chance we get.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將他們擁抱在胸前,只要有機會。
And when we grow old,  當我們年老時,
We never stop dancing.  我們不會停止跳舞。
I promise you, no matter what happens,  我應許你,無論發生何事,
I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我將永伴你身旁。
The Promise.  應許。
Ⅱ、同在的應許
最好的應許,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一直陪伴你。(no matter what happens . I will always be there with you)。而這也是聖誕節最寶貴的意義,上帝應許要成為以馬內利,應許永遠與人同在,陪伴我們。
1.在我面前做完全人
亞伯拉罕是這個同在應許的起頭,當他九十九歲時,上帝告訴他:「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當我們在某個人的面前,便表示與他同在。而人要如何才能完全呢?在上帝要求亞伯拉罕作完全人之前,上帝先說:「我是全能的上帝」(17:1)。這便是說,人只要常在上帝的面前,就能變得完全。「全能上帝」的英文,直接音譯自希伯來文的El Shaddai。所以我們要依靠全能上帝的同在,我們的生命就能逐漸完全。
2.賜福給你堅定誓言
上帝的同在不等於生命中不會遭遇困難。就如同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有一次遭逢飢荒,上帝向他顯現,告訴他:「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但是因為他是外地人,所以受到當地住民排擠。辛苦挖掘的井,引來當地住民的爭奪,第一次以撒謙和的退讓,第二次再挖掘的井,仍然被奪走。當他感到無奈之時,上帝對他說:「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創26:3)。當以撒遭遇困難時,上帝讓他體驗到祂的應許是真實的。上帝說:「雖然你現在落難,但我與你同在。我與你父親的約定,我會堅固,並賞賜你的後裔,將這塊地賜於你。」
3.保佑供應帶領關係
慈愛的上帝也與犯錯的人同在。以撒的兒子雅各,十分在意上帝的應許,擔心次子的自己,得不著上帝的應許,於是想盡辦法,最後用騙的方式得到長子的祝福。哥哥以掃因而憤怒,想要殺他。在雅各逃難時,上帝向他顯現,應許他同在、保護、供應和平安返回。「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以撒的上帝;……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28:13-15)雅各夢醒後,向上帝許諾,如果上帝成就了祂的應許,就以耶和華為上帝。「雅各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創28:20-21)上帝的同在,讓人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即使是一個犯錯、逃難的人,也可以體驗到上帝的同在,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4.童女生子以馬內利
在耶穌降生的七百年前,當時的猶太國面臨強敵壓境,人心惶惶。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曉喻猶大王亞哈斯,並承諾他可以向上帝求一個預兆。雖然亞哈斯王假意信靠上帝,不求預兆。但是上帝仍應許會有一個兆頭顯現。「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上帝應許將有童女懷孕生子,並將孩子取名為「以馬內利」。這個應許,神學家普遍認為有兩次的應驗,第一次是亞哈斯王的年代,當時國家的危機得到解除。第二次是耶穌基督降生時。上帝說,有一嬰孩為人降生,要永遠與人同在,他的名字叫作「以馬內利」,這便是日後基督信徒慶祝聖誕節的由來。
III、同在的應驗
1.童女馬利亞生耶穌
基督降生後,「以馬內利」這個同在的應許又應驗了數次。第一次是天使啟示約瑟時。當時未婚的童女馬利亞竟然懷孕,使得未婚夫約瑟想要與她解除婚約,但上帝派天使阻止約瑟,告訴他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而腹中的孩子要取名為耶穌。「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1-23)因此,到了馬利亞的時候,她是一個未婚童貞女,她懷孕生了一個孩子,透過這孩子實現了上帝與人同在的應許。
2.真理聖靈內住訓慰
基督受難前的最後一晚,告訴門徒們「我會離開你們,但『上帝與人同在』的應許會繼續,我會差遣聖靈住在你們的心裡,永遠與你們同在」。「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14:16-17)基督在最後晚餐時,如此應許門徒們。
3.萬民門徒教訓遵守
當基督要離世升天以前,再次應許門徒,如果他們到普天下去傳福音,讓萬民作主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人施洗,基督就會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4.新天新地帳幕人間
這個應許,到將來耶穌基督再來時,將再次被肯定。聖經記載,有聲音從寶座中發出,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因此,從基督降生開始,一直到祂再來,這是上帝給人的應許,也是最寶貴的應許。「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啟21:3)
IV、屬靈的功課
像這樣渴慕上帝的同在,在聖經中有一些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摩西堅持要上帝同在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崇拜金牛犢,得罪上帝之後,上帝不願意再與他們同往迦南地,但是承諾差派天使,保護、帶領以色列人,進入他們的應許地。這時,摩西堅持懇求上帝的同在。因為摩西知道,使以色列人與眾不同的,不是有人保護、有人帶領、有人供應,而是有上帝的同在。特別是在以色列人犯罪之後,更需要有上帝的同在。因為上帝的同在,會帶來提醒與懲戒,讓人不會一再犯錯。摩西非常聰明,因此他對上帝說:「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出33:16)於是上帝答應他。所以,以色列人雖然犯罪,上帝卻沒有離開他們,仍與他們同在。
2.雅比斯求告上帝同在
另一位學習的對象是雅比斯。他的故事,是記載在歷代志中,一連串族譜裡的一段小篇幅。雅比斯出生時,母親為他受了許多的痛苦,後來,他禱告上帝,「『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上帝就應允他」(代上4:10)。他被聖經稱作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的人」。其中提到「保佑我不遭患難」,它的原意是「保佑我不落入罪惡的當中」(protect me from evil)。不是指不要遇到惡人,而是自己不成為惡人,因為若成為惡人,就會使人受苦。而「不受艱苦」是指不使人受苦。雅比斯的母親為了他,曾遭受許多苦楚。因此,他不只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祝福他、擴張他的胸懷眼界、與他同在。更祈求讓他不陷入罪惡之中,使人不會因他而受苦。我想,我們每個人都當效法雅比斯這個禱告,求上帝與我們同在,並保守我們不落入罪惡中,不使周圍愛我們的人,因我們受苦。上帝必定喜悅這樣的禱告,應許如此的禱告。
3.大衛認罪求上帝同在
另一位舊約人物大衛王,他曾犯了非常嚴重的錯,上帝藉著先知拿單指出他的過犯。於是,痛悔的大衛王向上帝禱告:「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51:11)大衛王不在意上帝如何懲罰他,但是非常在意上帝是否收回祂的同在,因此懇求上帝繼續與他同在。上帝答應了大衛,大衛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4.耶穌求上帝與人同在
在耶穌要進入客西馬尼園之前,曾向上帝做一個很長的禱告,求上帝與每一個人永遠同在。耶穌如此說:「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耶穌為我們向上帝祈求同在,如此便能讓世人看到,有上帝的愛在我們之間;使世人心生羨慕,進而成為基督徒。所以,「上帝同在」讓我們的生命進到上帝的愛裡面,讓我們的生命改變。
V、結論:見主榮光,變主形狀
摩西在西乃山上,與上帝同在四十天後,臉上反映出上帝的榮光。這是因為他與上帝同在,他的生命發生變化,顯現出上帝的榮耀。這樣的變化,不只顯在摩西身上,若有人願意常常與上帝同在,這人的生命也會發出上帝愛的光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說道:「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盼望我們不只是聖誕節祈求與主同在,而是日日都學習與主同在,使我們常常見到主的榮光,生命轉變漸漸有主的樣式。

禱告
感謝耶穌,為人類降生,成為以馬內利的上帝,與人同在。不論是摩西,或是大衛王,許多聖經的屬靈前輩都渴慕你的同在。儘管是犯錯了,或是得罪你,他們還是對你說:「主啊!求你不要遺棄我,與我同在。」我們也是,雖然已經信主,在人生的旅程中,仍然會有意無意地得罪你,或是傷害了身邊的人。我們向你禱告,求上帝再次應許我們,當耶穌降生時,主的愛也再次降臨在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心裡。求主永遠與我們同在,好讓我們能日日親近你,得見你的榮光,我們的生命也逐漸被你改變,成為你榮耀的模樣。同心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希望之子

講道內容
希望之子
經文:以賽亞書九章6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十二月廿三日  

講道影片 : 希望之子(Child of Hope)


Ⅰ、引言: 

補破網(Mending Broken Net)   

今天是聖誕節。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請問剛才詩班獻的詩歌叫什麼?知道的請舉手。答對了!「希望之子」。講到希望,就想起一首台灣民謠,叫做「補破網」。為1948年所寫,作詞李臨秋,作曲王雲峰。這首歌其實是李臨秋失戀後所寫,但因國民黨政府認為有政治意義,所以在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時被禁唱,這一禁就是三十年,直到1977年解嚴以前都不能唱。這是一首台語歌,歌詞如下:   

見著網,目眶紅,破甲這大洞,
想欲補,無半項,誰人知阮苦痛。
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
為著前途罔活動,找傢私補破網。   

本來李臨秋只寫兩節,可是政府覺得不好,於是他再加上第三節歌詞,這首歌才解禁。有誰知道「希望」的台語怎麼說嗎?「漁網」!對了,這就是台語妙的地方,「希望」跟「漁網」,發音一樣,所以這首歌用漁網代表希望。影片最後,導演安排一位阿嬤抱著孩子,出現在女主角的前面,這代表看到小孩,就如同看到未來的希望,對嗎?對捕魚的人而言,那張漁網代表著「希望」。  可是,為什麼歌詞又說,看到漁網,眼眶就紅了呢?因為漁網破了。不只破了,還破了很大的洞,根本抓不到魚。當人用一張破的漁網來捕魚,不管再怎樣努力捕撈,魚都會從破洞中跑掉,所以面對破網讓人想哭。「那怎麼辦呢?」痛苦地說:「誰能知道我的苦痛?」為什麼會感到痛苦呢?剛剛歌詞說:「想欲補,無半項」就是因為想要補卻沒有補網的工具,所以很難過。我們也是一樣,當你有一個大洞,不是不想補,想補,可是找不到工具,就會很痛苦、很難過。    

為什麼要在聖誕節時談「漁網」呢?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大洞。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羅3:23)虧缺就是破洞,虧、缺都是指少了東西。上帝造人時,要讓人們過得幸福、美滿,可是人都有一些明知故犯的缺點,這就是人生命中的大洞。為什麼說聖誕節有希望?而耶穌叫作希望之子?因為主耶穌能為人們生命中破的漁網,帶來新的希望。我們用台語來唸:「主耶穌給我們生命漁網帶來新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網,網子上都有個很大的洞。耶穌的降生是為了幫人們把洞補起來,因為人找不到工具,無法自己補。正如聖經所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2),因著仰望耶穌我們生命中的破洞得以填補。

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你為我們降生,帶給我們希望。我們人生的魚網,因著主耶穌的愛,人生的大洞可以被補起來。讓我們人生的魚網,有希望!這樣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Ⅱ、希望七大特徵(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Hope) 

Josef Pieper是二十世紀一位很有名的天主教哲學家(Catholic Philosopher)。他生於1904年,死於1997年,共活了九十幾歲。關於希望,他曾有「希望哲學的論述」(A Philosophy of Hope),後人Bernard Schumacher把他的著作寫成一本書。接下來我們要談希望的七個特點,前六個是天主教哲學家Josef Pieper(1904-1997)所主張,而第七個是我加上的。

1.可能發生之估算(Assurance)   

希望有七個特徵。第一個特徵,就是評估結果之後,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才構成「希望」。聖經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這裡的「望」就是希望。希望必須是有確據;肯定有可能發生的,才叫希望。這是一個保證(assurance),一個把握(confidence)。當你用望遠鏡看遙遠的星星時,是用肉眼看;雖然遙遠,但看得到,那叫希望。若睡覺閉著眼睛夢見星星,那不叫希望,叫夢想。兩者都表示對未來的想像和期待,可是夢想是不知道會不會發生,希望卻是有可能會發生;夢想可以是任何人的想像;希望卻是有可能實現。雖然都是關於將來的可能性,但夢想和希望是不一樣。

2.喜愛擁有之美善(Goodness)   

第二,希望必須是所喜歡的。將來可能發生的事,並不是每一件事都讓人喜歡;令人喜歡的才稱作「希望」。使徒保羅說:「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帖前2:19)所以,盼望跟喜樂一起,指所愛的、所盼望的、所期待的、所要的,稱之為美善(Goodness);對個人而言是好的、渴望(desire)的。將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有些是讓人害怕的、不要的,這些不叫作希望,而叫作害怕。希望(hope)跟害怕(fear),都是對將來的感覺和期待,但一個令人喜歡,一個卻令人不喜歡。所以,對人們來說,好的、想要的,才叫作希望。

3.實際完成之困難(Difficulty)   

稱為希望,是因為若實際要完成是有困難的。如果確知將來一定會發生,譬如每天早上太陽都會從東方升起,這樣的事就不用「希望」,因為已經知道、肯定會發生。雖然尚未發生,但它是預期中的、沒有困難的,這也不叫作希望。需要加上努力才能夠得到的,才叫希望。所以,「希望」含有努力的成分在裡面。換句話說,躺著就會發生的事情不稱作希望,因為那是預料中的事。

4.未必發生之或然(uncertainty)   

這張圖有些樹枝不清楚,也有些樹幹很清楚。將來的事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確定、篤定的;一種是不一定、不確定(uncertainty),叫作或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是一個或然率的問題。聖經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4:14-15)雖不曉得會如何,但期待它發生,這便叫希望。百分之百確定會發生,就不叫希望。所以,希望是屬於不清楚會怎麼發生,但可能發生;而確定(certitude)會發生的就不叫希望了。

5.無法掌控之情況(uncontrollability)    

希望是將來可能發生,但沒有百分之百把握可以掌控的。如果百分之百確定可以處理,就不用希望。當船行駛在大風大浪的海中,不曉得能不能走過時,剩下的就是希望,希望可以平安渡過。在不能完全掌控的事物面前,人有某種程度的謙卑,這叫希望。在使徒行傳路加記載他們遇見船難時,說:「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颳去。」(徒27:15)船可能會破,人可能會掉在水裡,但人們希望不會。如果一個船長像鐵達尼號的船長,覺得沒有問題,很有把握,那就不需要希望。鐵達尼號的船長說,我是我靈魂的船長(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我是我命運的掌控者!這樣的人不需要希望。但是當人沒有把握真的可以走到另一端時,擁有希望就很重要了。

6.忍耐等候之期盼(expectancy)   

希望會帶來期待,因為這是現在還沒發生,但將來可能發生的事,並且人知道它是好的。想要但不確定,又沒有能力去決定時,人就只有忍耐地等候,期待(expectancy)和等候(waiting)。就像「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各書5:7)這就是希望。如果不想等了,放棄了,就叫作絕望。但是如果還沒完全放棄,還願意等下去,就還有希望。

7.承諾兌現之樂觀(optimism)   

當新郎與新娘在教會互許終生的承諾時,相信他們心裡必定覺得充滿了希望。因為相信,那一天對方所說的話,是在上帝面前一個可兌現的承諾。所以,希望也包含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當信任(trust)對方在上帝面前給的承諾時,心中充滿樂觀、期待,那就叫作希望。「求你記念向你僕人所應許的話,叫我有盼望。」(詩119:49)當彼此互有承諾,且因著相信對方的承諾,而帶來的樂觀,就叫作希望。相反地,不相信的話,帶來的就是悲觀。

III、上帝應許希望(God Promises Hope)   

1.女人後裔得勝撒旦   

聖經顯示,上帝一直給人許多承諾和應許。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後,上帝給的第一個應許就是夏娃──女人的後裔,會得勝撒旦。那時上帝說,你的後裔會傷蛇的頭,蛇會傷他的腳跟。這是上帝藉由希望之子帶給人類的第一個希望,就是勝過撒旦。撒旦的代表──蛇,會被女人的後裔傷頭,蛇會死掉,因為當一條頭被踩扁的蛇,是活不了太久的。但是後裔也要付上很慘重的代價,因為被毒蛇咬傷腳跟的人是會死的。主耶穌要為人們付上生命代價,讓人能夠勝過撒旦,這是希望之子所帶來的第一個希望。

2.羔羊犧牲遮蔽羞憾   

第二個希望跟穿衣服有關。亞當、夏娃做錯事後,覺得自己很難看,就用樹葉遮起來。聽說回教世界的樹葉大小不一樣,男生用小小片樹葉、女生要用大片的。上帝知道樹葉遮不了太久,也不能真正的遮蔽身體,所以上帝就為亞當、夏娃殺了一頭羊,用羊皮做衣服給他們穿。這是第二個希望,就是將來有羔羊為人類犧牲生命,人的羞恥可以藉著羔羊的皮來遮蓋。這是希望之子帶來的第二個希望。

3.進入方舟得救平安 

第三個希望是得救,當上帝要用洪水毀滅世界時,上帝要挪亞造一艘方舟,所有進到裡面的生物都可獲救。方舟代表當人進到耶穌基督裡時,便得著救恩,不需面對上帝的審判,這是第三個希望。「挪亞因著信,得到指示,敬畏,預備方舟,全家得救。」(來11:7)

4.信而順服萬國蒙福     

第四個希望是當我們信而順服,我們就蒙福。上帝賜給亞伯拉罕一個兒子,他順服上帝願意把獨子獻上為祭時,上帝說,好,我知道你對我的信心,已經到了我要你做什麼你都願意的程度。這樣的信心不只你會得到我的祝福,全世界的人都會因你而得到我的祝福。「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所以這裡我們看到,信心到一個程度,願意完全順服;這樣的順服會帶來上帝的祝福,也會讓別人得到上帝的祝福。

5.埃及奴僕西乃盟誓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從為奴的埃及地出來到西乃山,上帝跟他們立約。他們原本是奴隸,後來成為上帝的子民,這是很大的希望。「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這是立約的血,是立約的憑據。以色列的代表,七十個長老,跟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都到山上去跟上帝許這個盟誓。」(出24:8-9)這代表本來在埃及為奴隸,可是上帝把這群人救出來;而且不只救出來,還與之立約,表明這些人是他的子民,他是他們的上帝,這是很高的希望。

6.大衛後裔永遠國度   

大衛王想為耶和華建聖殿,上帝藉先知拿單跟他說,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我要給你的不是這個。我要給你的是為你的後裔立一個永遠的國度,是彌賽亞的盼望、希望之子。這是指大衛會有一位後裔接續他的國位,這人會為上帝建造殿宇,國度會堅立到永遠。這永遠的國就是基督徒現在所信的盼望。

7.希望之子永在的父   

耶穌基督降生時,一切希望在基督身上完全實現,所以他叫「希望之子」,但他也是「永在的父」。「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所以這個降生的嬰孩,其實是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是我們的上帝成為人的希望。他成為馬利亞的孩子,稱作希望之子。因為他,人可以得到生命的轉變。今天詩班獻詩的主題就是「耶穌是希望之子」(Son of Hope)。

IV、耶穌希望之子(Jesus Son of Hope)   

1.拯救百姓脫離罪絆   

當馬利亞懷孕時,約瑟不曉得怎麼辦;就有天使來跟約瑟說,其實馬利亞要生的這個孩子名字叫耶穌,因為他要將把百姓們從罪惡中救出來。聚會一開始我們談到,每個人生命裡都有個大洞,這洞的名字就叫作「罪」。人自己想補卻補不起來,耶穌來,要把人從大洞中救出來,幫人把洞補滿。他要拯救我們脫離罪,他要帶給我們從罪的捆綁中得釋放的希望。

2.榮耀歸神世人平安   

牧羊人在野地值班,半夜裡天使向他們報告希望之子已經降生的好消息。他們說道:當希望之子誕生時,榮耀會歸給上帝,平安會歸給人群。所以,當人生命中的「罪」這個大洞,因為耶穌基督而被補滿了之後,人們能夠享受到真正的平安。

3.萬民救恩猶太盼望   

耶穌出生後不久,約瑟和馬利亞就抱他到聖殿要獻給上帝,年邁的傳道人──西面看見他,便說「以色列的安慰者已經來到,這是萬民的救恩。」所以從西面的話可知,耶穌基督降生,要為人們帶來安慰與拯救。

4.壓制自由被擄釋放    

耶穌出來講道的第一篇是引述以賽亞書。「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我認為這裡提到兩個部分,首先是被擄的得釋放,受壓迫的得自由,這些是屬於社會的問題,惟有社會制度、社會關係改變,他們才能得釋放、得自由,問題才能解決 。因此,基督來,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改變。

5.窮人福音瞎眼見光    

再者是窮人有福音,瞎眼得看見,這是個人困難、個人問題的解決。無論是經濟上的困難,或是身體上的困難,耶穌來,都會幫助人突破這些困境。所以,受壓制的得自由、被擄的得釋放,這是對整個社會層面帶來的影響。窮人有福音,瞎眼可以看見光,這是對個人所面對困境的影響。不管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或是人的個人問題,耶穌都會帶來希望。

6.死裡復活活潑盼望    

最重要的,耶穌為人類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這是最大的盼望、最大的希望。他的死裡復活讓人知道,跟從他的人,將來也會跟他一樣從死裡復活。就如使徒彼得所說:「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1:3)

7.主必快來誠心願望    

最後一個希望是基督會再來,這是基督徒們目前一直相信的一個希望。主耶穌說,我一定會快來;相信的會跟他說,主啊,我願你快來。聖經的最後寫著,主說,我必快來,人們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希臘文只有一個字,叫作Maranatha,就是主啊,請來。
現在很多人是基督徒,社會也在進步中,可是不得不承認,人們的生命還是有缺陷、有洞。人們不得不承認,再進步的社會還是有些令人遺憾之處。但有一個盼望,就是希望之子還會再來,把人們生命的這些虧欠、遺憾完全補足,這是基督徒最大的盼望。

V、結論:以馬內利 神人同在   

耶穌第一次降生時,天使來跟約瑟說,這個孩子要稱作以馬內利(Immanuel),意思是上帝與人同在。上帝要跟人同在,這是基督第一次降生時的應許;他要成為人的樣子,體諒人的軟弱。當基督要升天離世時,跟站在周圍的人這樣說,如果你們把福音去傳遍世界,我就與你們同在。耶穌降生時,天使說上帝要與人同在,意即耶穌成為人的樣子,陪伴人,體貼人的軟弱。耶穌要離開人們時,他又再說一遍,我要跟你們同在。怎麼同在呢?就是讓聖靈住在人們心中,幫人補那生命的洞。這是聖靈內住,幫助人成聖。這是耶穌要升天時,第二次講的同在。

第三次是在啟示錄裡。啟示錄21章:說道,上帝的帳棚在人間,上帝要永遠與人們同在。「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神。』」(啟21:3)在新天新地裡,人們要跟上帝親暱、完全地合一。所以,人類最大的希望就是以馬內利,上帝的同在。

禱告:

天父我們謝謝你,因為主耶穌基督降生,成為希望之子,讓我們在生命有一個很大的缺欠的狀況下可以帶著希望。主不只是讓我們今天有希望,將來世界結束的時候,主給我們更大的希望。幫助我們,抱著這樣的希望來仰望我們的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期待、希望


講道內容  期待、希望
經文:以賽亞書二章1-5節、馬太福音廿四章36-44節
主講:何淑珍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講道影片 :

引言

今天剛好是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會點第一根蠟燭,代表期待與希望;第二個禮拜點第二根,代表準備與信心;第三個禮拜點第三根,代表宣布與喜樂;第四禮拜點第四根,則是代表啟示與上帝的愛。中間的白蠟燭是到了聖誕夜當晚才點,因為白色代表上帝的光,代表主耶穌的到來。我們用這四根蠟燭,來等待主耶穌降臨,等待我們的希望。

年紀稍長的人,大多都有等待小孩子出生的經驗。大部分的人在知道懷孕後,不是呆坐在原地等待孩子出生,而是會為即將誕生的生命預備一些東西,像是在還不知道性別的時候,會準備一些比較中性的衣服,準備奶瓶、尿布等。今年上帝非常恩待我們教會,有十幾位新誕生的小生命。十二月二十五號就有五個小朋友要嬰兒洗。

家中即將有孩子誕生時,都需要做預備。那主耶穌降生時,我們要做什麼樣的預備?


一、基督第一次降臨

主耶穌在降生之前,在舊約中有很多預言。


l、舊約中有關彌賽亞的預言

(1)、彌賽亞的根源

「…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此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先知叫以賽亞。以賽亞書中多處預言耶穌的事情,從出生方式、出生地點、死亡方式、死亡地點和死而復活,裡面都有提到。

(2)、彌賽亞的記號

「…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以賽亞書7:14)這是耶穌降生的七百年前,以賽亞所預言的事。但由於預言與事實非常吻合,讓很多人懷疑以賽亞書其實是耶穌降臨之後才寫的,所以以賽亞書的內容變成宗教界與科學界之間,一項非常具有爭議的議題。我們當然相信以賽亞書是上帝默示以賽亞所寫的,但這對非基督徒者而言,難以相信。

我自己在讀以賽亞書時,感到非常顫心,因為書中把耶穌基督的誕生寫得非常仔細,也難怪別人會懷疑。上帝讓這個紛爭持續了一千多年,終於在 1947 年於死海附近的昆蘭 (Qumran) 發現了古卷。

古卷出土時不是那麼整齊,而是憑靠考古學家花費五、六十年的時間來拼湊,才變成圖片上這種模樣。在那裡總共出土了許多古卷;這些古卷都是舊約的書信。在座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上網搜尋「死海古卷」,會有更多這方面的消息。

這些古卷是這兩位貝都因人發現的,他們是牧羊人。有天他們的羊走失了,找 著找著,找到沙漠中一個山洞裡的洞穴。想說羊隻會不會掉到洞裡,於是就用石頭測試深度。如果是普通的洞,石頭著地時會發出撞擊土壤的聲音,結果他們往下一丟,卻是發出撞擊瓦片的聲音。於是又拿另一塊大石往下丟,結果聽到瓦片碎掉的聲音。他們一開始以為是發現什麼財寶,就回村莊找其他牧羊人來幫忙,用繩子垂降下去把東西拿上來。拿上來以後,大失所望,都是剛才我們所看到的古卷。但這些古卷都是兩千年前所寫的,他們看不懂這些文字,所以有一天他們就把這些古卷拿到天主教的神父那邊,想把它們送給神父。這神父也看不懂,就把這些古卷當柴燒。

有天有個古董商路過,就問神父在燒什麼,神父就拿古卷給他看。雖然古董商也看不太懂,不過他認為這些東西「可能」有點價值。所以古董商就和神父要了這些古卷,把它們都帶到羅馬給大主教看。大主教看到這些古卷,驚為天人,因為這些古卷是舊約聖經的以賽亞書。雖然還不知真假,但從那時便開始挖掘與研究,才發現那裡其他的洞穴中,也有許多古卷。到現在為止,已經拼湊出大約八百卷舊約聖經。感謝的是,以賽亞書是當中最完整的。所以我們可以確信,在彌賽亞誕生的七百年前,上帝已經預言要差遣愛子拯救世人、要生在馬槽、名叫以馬內利。

七百年前,上帝說的話都應驗了,那各位相不相信他要再來?


2、新約中有關彌賽亞預言的應驗

我們接下來看新約。

(1)、道成肉身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約1:1-2)這和剛才以賽亞書提到的不謀而合,一樣提到這位上帝是在太初時就存在了。另外在後面也提到「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所以我們知道上帝是從頭就有的。

(2)、童女懷孕生子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1:22-23)所以我們很肯定地知道,上帝透過七百年前的先知,讓我們所期待的彌賽亞真的來臨,而且照他所預言的來臨。

關於預言與應驗,我只講到這個部分,因為主耶穌誕生了,也為我們完成事工並升天了,然後他告訴我們說他要再來。那在他再來以前,我們可以做什麼?就像之前提到的,在孩子出生前,需不需要做些準備?還是要等他再來在說?

有個故事是說,有三個見習的小魔鬼,撒旦派他們到人類那裡,欺騙他們,讓他們歸於撒旦。這三個見習的小魔鬼要出發前,接受撒旦的召見。撒旦問第一個小魔鬼有什麼計畫。第一個小魔鬼說:「我做了很多計畫,不過最重要的就是我會想盡辦法說服地上的人不相信天國。」撒旦聽了覺得很好,就問下一個小魔鬼一樣的問題。第二個小魔鬼說:「我也有些計畫,不過最重要的是我會想盡辦法說服人類,讓他們相信末日之時沒有地獄,可以為所欲為。」撒旦聽了,覺得很好,一個說沒有天堂,一個說沒有地獄,就問最後一個小魔鬼。第三個小魔鬼說:「我的計畫很簡單,就是告訴他們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不用去想審判的事,不用去想生命還有多長。」

 我們常常會忘記聖經告訴我們說要警醒自己,常常覺得時間很多,便浪費時間。


二、基督第二次再臨


1、我需要做些什麼預備?

(1)、警醒禱告、耐心等候

「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25:13)我們來看一個例子。這是十個童女的比喻。這十個童女正等待新郎迎接,其中五個有準備油燈,五個沒有。新郎到來後,就讓有帶著油燈的五位童女進入房間參加婚宴。另外五個沒準備的,買了油回來,想進入房間,結果新郎說他不認識她們,便把門關起來了。主耶穌告訴我們要警醒,要預備好。馬太福音接下來講到大家都很熟悉的五千、兩千、一千兩的故事,這個故事也在告訴我們要當個忠心、警醒的僕人。主耶穌連續講了兩個故事,都在講警醒。這兩個比喻講完後,就提到萬民萬族的審判,也就是耶穌來了,要分綿羊與山羊。

主耶穌第一次來,是帶著恩典而來,你要帶著這恩典好好的做,不然的話,他就不認識你了。「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裏,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啟3:3)

(2)、過聖潔的生活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3-4)有人認為,保羅書信中最偉大的一章是羅馬書第八章,因為當中把我們的教義講得非常清楚:

1.「不被定罪」(1-4節)

2.「聖潔的教義」(3-4節)

3.「成聖」(12-13節)

4.「聖靈幫助我們禱告」(26-27節)

5.「明白上帝的旨意」(27節)

6.「稱義與得榮耀」

7.「奇妙的中保」

8.「不能與基督的愛隔絕」

9.「得勝有餘」

10.「神在耶穌基督裡的愛」


我只舉出其中十條,其實裡面還有很多。裡面告訴我們說,我們要過聖潔的生活。這要用一個犯姦淫婦人的故事(約8:1-8)跟大家分享。這其實是文士與法利賽人精心設計,要陷害耶穌的戲碼。他們把這位婦人抓來,看耶穌要怎麼處置。若是照律法來講,抓姦的證人可以拿石頭丟婦人,但在丟之前必須確定自己沒有犯罪,才能拿石頭丟她。但在故事中,圍觀的人沒有拿石頭丟她,反而全部跑光了,因為那些人心裡知道自己有罪,不敢確定自己沒罪。「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0-11)這就是保羅要告訴我們的,我們得到上帝的恩典,接受了主耶穌的恩典,之後我們稱義了,但還沒停止。耶穌告訴婦人說「不要再犯罪」,也就是說,主耶穌讓我們稱義之後,要我們過潔淨的生活,不要再犯罪,絕對不是稱義就結束了。台語有一首詩歌,歌詞如下:

你豈有就近主使祂洗清氣

豈有專心靠就主得著稱義

你豈有日日行與救主相通

新子婿若落來你衫豈有白

染著罪過衣裳當攏總脫離

靈魂污穢有寶泉可洗清氣


稱義之後,必須專心依靠、日日與主同行、讓聖靈來引導,過聖潔的生活。「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7)上帝透過耶穌基督來拯救我們,不是要我們繼續過犯罪的生活,不是因為不定罪,就隨便過生活,而是「不可以再犯罪」。


(3)、行在光明中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弗5:8-10)其中強調「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弗5:9)


(4)、虔誠生活、培養品德

接下來是要過虔誠的生活,培養品德。「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後1:3-8)

因為主耶穌是我們的根,所以我們要結果子,就不能離開樹根。如果離開樹根,不用說結果子,整棵樹必定枯萎。「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5-8)


2、我需要有些什麼行動?

那我們自己在預備之後,也要有行動。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例子,當你知道小孩子要出生時,會去買很多的用品,而不會坐在那裡空想。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除了預備之外,還要有行動。


(1)、要我們行善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8-10)


(2)、看見需要者

接著,我們要用耶穌的例子來學習。耶穌開始傳道時,「...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5-36)耶穌做了兩件事:

1. 傳天國的福音

2. 憐憫世間的需要

傳天國的福音就是要人信主,要人悔改,就是關心人的靈魂。這就是在告訴我們說,我們有沒有在關心周遭所認識的人呢?這裡有一首天韻的詩歌,歌名是〈人飢渴〉:

人飢餓,不是因為沒有餅

人乾渴,不是因為沒有水

因為不聽不聽不聽神的話;

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

耶穌說:「我是生命的水,到我這裡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有些人可能家財萬貫,開著名車,吃著山珍海味,家中有好多僕人,但心中很空虛。因為他們心裡沒有上帝,他們在屬靈裡面,是空的。所以他們飢餓,不是因為沒有餅乾,而是因為他們的心。如果我們看到了,就要告訴他們有一位上帝,他就是糧食,他就是水。

這位是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中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牧師。上週的公報中,我看到他寫了一個見證。他爸爸在他五歲的時候過世,他們家有四個小孩子,全部都由他媽媽獨力撫養,非常辛苦。所以他從 1950 年左右開始,就受到家扶基金會的援助。基金會為他找到了一個加拿大的認養人,這位認養人就寄錢來台供林慶台讀書,過節時寄禮物來鼓勵他,在他沮喪到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時,寄信來鼓勵他,使他能夠活下來。所以他最後選擇當個傳道人。因為他深深體會到,他從小就是靠別人的幫助,才能開創他現在的人生。現在身為牧師的他,也願意這樣幫助人。

我們周遭還有很多弱勢的人,我們有沒有看到呢?是像之前提到的第三個小魔鬼一樣,覺得還有很多時間,還是你看到了,就像林牧師一樣幫助別人?聖經裡有提到:「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箴11:24)給的越多,上帝賜給我們的就越多,因為上帝的愛源源不絕,而且是會滿出來的。


(3)、作「光」的見證人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約8:12a)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成為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

這張圖是英國的路燈,如果耶穌是世上的光,我們是他的學生或門徒,他的光應該在我們裡面。你的所作所為是光嗎?你走過的路,有沒有留光,還是黑暗?我們也應該要像耶穌一樣發光,讓人不跌倒、不迷路。


(4)、迫切傳福音

最後,我們要迫切傳福音,因為我們不知道主耶穌什麼時候要來。「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保羅希望加拉太人信主的迫切,就像婦人生產一樣。我們教會之後回到新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福音朋友,我們愛他們的心,有沒有像保羅一樣迫切,像要生小孩一樣?如果你覺得時間還很多,都是牧師長老的工作,那你就遇到剛才那個小魔鬼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3:28)


結論

主說:「我必快來…」(啟3:11)

兩千年前他第一次來時,在座各位應該都沒有參與到,但他告訴我們他要再來。不要忘記,他再來時,是要審判,所以你我,以及世上的任何人,都會在現場,沒有人能錯過。相信耶穌這話是真的,就像以賽亞書準確預言七百年後的事一樣。「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如果我們在耶穌來臨時,做了耶穌要我們做的事情,會非常放心,就像孩子出生時,尿布奶粉都準備好了一樣。耶穌什麼時候來,都不必擔心。希望我們的心,都可以做這樣的預備。


禱告

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再次來到你面前,感謝你,因為你第一次來,帶給我們福音、拯救與數不盡的恩典,讓我們能稱義,能在光明中跟著你走。求你繼續保守我們,讓我們有警醒的心,在你第二次來的時候,能以平安的心等待你降臨。主呀,感謝你,你讓我們看見還有許許多多的事可以做,讓飢餓的人有餅吃、口渴的人有水喝、受寒的人有衣服穿、出外的人有地方住,求你讓我們能把這樣的平安,帶給周遭的人,讓我們成為無可指責的僕人,讓每位弟兄姊妹仰望在主的手中,讓恩典隨著我們一生一世,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

聖誕系列(七)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

講道內容

聖誕系列(七) 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
時間: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經文:創世記一章1-4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聖誕系列 - 新的開始


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中華民國國民或是台灣人紀念行憲的日子,基督徒則是慶祝聖誕節,聖誕節的意義是什麼?

Ⅰ.引言:聖誕節的意義
聖誕節的英文是「Christmas」,首先我們跟著影片來唱這首歌「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我們祝你聖誕快樂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我們祝你聖誕快樂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我們祝你聖誕快樂並祝新年快樂
Good tidings we bring to you and your kin分享好消息,帶給你全家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我們祝你聖誕快樂並祝新年快樂
在這段影片中我們看到蠟燭、鈴鐺、房屋、雪人、雪橇、糜鹿、小孩、聖誕老公公、花圈與聖誕紅等,卻沒有看到耶穌。試想:在慶祝你的生日派對中,你卻不在場,大家都很高興地慶祝,卻不知道是誰的生日,這不是很奇怪嗎?這就是現在聖誕節的寫照:在聖誕節的慶典中不見耶穌,取而代之的是聖誕老人與禮物,這些反倒成了聖誕節的重點。
Christmas這字是由兩個英文字組合而成,第一個部分「Christ」,意為「基督」,這表明聖誕節是慶祝耶穌基督的出生;第二部分「mas」,是「彌撒」的意思,彌撒是天主教紀念耶穌為我們犧牲的儀式。所以Christmas這字意思是「基督的彌撒」,不是紀念耶穌的出生,而是紀念耶穌為人類犧牲。因此,耶穌的出生與耶穌的犧牲有很緊密的連結,就在這個字中清楚的表明出來。如果基督不是為我們犧牲,那他的出生便與我們無關,因為一個普通孩子的出生,不需動員全世界為之慶祝。而我們慶祝耶穌的誕生就是因為他與別的孩子不同,他為了救我們而犧牲,所以跟我們有關係,我們才要慶祝他的生日。聖經上說:「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每一次慶祝聖誕節的時候,要記住,我們是在慶祝耶穌的降生,而紀念的原因在於他為我們犧牲,使我們有一個從罪惡裡被救出來的機會,得以有個新的開始,這是今天信息的主題:「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
Ⅱ.宇宙的新開始(Universe New Beginning)
今天詩班所唱的是由John Purifoy(1952~)所編寫、創作的「A New Birth A New Beginning」,是一首清唱劇,把眾多名曲串連起來,加上他自己的創作曲,為要訴說一個故事,闡述一個完整的主題。有一次聖誕節,我們聽的是「寒冬玫瑰」,是以象徵的手法來談論耶穌的出生;今年的詩歌主題是「新的生命,新的開始」。於此,我們要思考:基督教相信一切的開始,起於上帝創造天地,然而,上帝創造天地時,是否有一個「新的開始」?所謂新的開始,前提在於之前存有一個「舊的開始」,沒有舊的開始,就不需有新的開始。故「new beginning」 隱含 「re-start」的意思,就像車子故障不動了,我們就「再」發動一次,代表之前有些問題,改進後才能「再重新開始」。創世記中記載的上帝創造天地,是一個再創造的「新開始」,還是上帝的第一次成品?有人說,那是第二次的再創造,第一次我們不知道他如何創造,但聖經所談的創造天地是第二次,探討其原因如下:

1.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1:1-2ab)

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創1:1-2ab)這表示上帝的創造是個過程,在過程中雖然發生挫折與黑暗,上帝仍堅持不放棄,繼續再創造直到完成他的目標,第一次創造之後,他就再造一次,所以「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這一段是描述第二次的創造,這是「新的開始」,因為第一次的創造描寫地的狀況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至於天的狀況如何,聖經並沒有提及。此處的「天」,並非我們所說的天(sky),而是靈界(Heaven)。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大自然,只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而已,人眼所看不到的天(Heaven),就是神靈的世界;至於肉眼可見、可用科學研究的,就是地(Earth─物界)。因此我們可以說,天地萬物(包括靈界與物界,太空仍屬於物界)都是上帝創造的,靈界如何我們不清楚,但物界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空虛,代表沒有內容(no content);混沌,代表沒有秩序(no order),也就是混亂(Chaos)─無法研究與了解;黑暗,代表沒有亮光(no light),所以上帝一開始的創造是空虛、黑暗與混亂,所以他要再造一次。因此,「New Beginning」-創世記的第一天,指的是第二次的創造。

2.神的靈運行水面上(創1:2c)

上帝如何開始第二次的創造?他首先讓聖靈(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1:2c),「運行」的意思,一有「盤旋」(hovering)─如鳥類在空中飛翔之意,二有「孵育」(brooding)的意思。也就是當上帝要讓一個空虛混沌又黑暗的世界變為一個有光亮與秩序的世界時,他先讓聖靈孵育準備,在那裡預備這第二次的創造(這花了多長時間,我們未知,因時間的概念是在創造第一天後才開始)。

3.上帝的話帶來盼望(創1:3a)

當時間到了,上帝就「開口」說話,所以首先我們知道:有上帝。而當他說話時就開始豐富這個世界,放入許多「內容」:「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a)這很有趣,因為世界本為黑暗。

4.上帝的光照進黑暗(創1:3bc)

當他「說」要有光時,這世界就有了內容,有了光亮。於是光亮進入了黑暗。

5.光是好的分開光暗(創1:4)

之後,上帝又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讓光與暗混為一起,而是把光與暗分開,這就是上帝第二次的創造。我們今日有科學,是根據宇宙中有秩序的事實內容而來,這些都是在上帝的「再創造」中出現的,為了創造一個讓我們可以生活的地方,「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創1:4)也就是說,第一,上帝發現原本的世界有一個問題是「黑暗」,所以第二步,他讓聖靈「孕育」,第三,上帝出聲「宣告」,第四,讓「亮光」出現,第五,他不消滅黑暗,但讓光暗「分離」,因此世界才有光與暗,這就是上帝創造宇宙的模式。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上帝「再創造」的模式為下列五步驟:黑暗,孕育,宣告,亮光,分離。

III.救恩的新開始

(Salvation New Beginning)

上帝雖然讓光亮進入黑暗,準備了一個好的地球讓人居住,但是人與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有靈,而靈有「自由」這一項特徵,上帝讓人能夠擁有、享受這自由,並提醒人謹慎、不要誤用。當人誤用時,黑暗就會藉機進入這個世界。按創世記所寫,亞當和夏娃便是誤用了這樣的自由,黑暗(代表魔鬼的黑暗)就進入伊甸園與這個世界,地球又開始混亂起來。第一次的淵面黑暗上帝已經處理完畢,但因為亞當夏娃的錯誤決定,世間又黑暗了起來。

1.全世界陷惡者陰影(約壹5:19 創6:5)

因此,撒但開始影響這個世界,特別是心靈的世界,所以聖經才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5:19)若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人都自私」,人的心靈變得凡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對方。導致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脆弱,世界充滿不安、緊張與黑暗,主要就是因為人在做決定的時候,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成為人類的通病。上帝認為這樣不行,他要再次創造人心,因為人心已經變為黑暗,「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此處的罪惡以「自私」二字代替較易理解,也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做決定時,考慮自己並非是「錯」,但是當與他人有利害關係時,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就會造成紛擾與鬥爭,黑暗就此產生。

2.聖靈臨馬利亞懷孕(路1:35 太1:18)

上帝看到這個黑暗,為了再造人心,就揀選一位女孩,問她是否願意幫忙上帝完成這件改造人類心靈的工作,她就是馬利亞。上帝沒有直接讓耶穌破雲降世拯救,而是透過一個女孩來孕育,這個女孩需付上代價,經歷九個月辛苦的懷孕期,以及未婚生子的社會輿論與懷疑的眼光,好讓這位改變人類心靈的耶穌,在她腹中經過長時間孕育,最後生出來,這是創造的第二步:「孕育」。「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妳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妳,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或譯:所要生的,必稱為聖,稱為上帝的兒子)』」(路1:35)天使也告訴約瑟不用擔心,馬利亞未婚懷孕,是上帝要透過她來完成這人心的新創造:「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太1:18)因此,上帝看見黑暗,於是花費一段「孕育」的時間,才讓光明(耶穌出生)照亮黑暗。

3.曠野天使傳報佳音(路2:8-11 )

因此,耶穌降生的時候,上帝就「開口出聲」,這次上帝是派天使說話。當牧羊人在伯利恆的曠野休息時,上帝派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0-11)這就是創造的第三個步驟:宣告。

4.真光照亮黑暗死蔭(太4:16 約1:9)

耶穌的降生為人心帶來光亮,這道真光照亮了人的黑暗:「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太4:16)耶穌基督無私的愛,進入人心,使人們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就是選擇不走黑暗而改走光明的路。使徒約翰也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雖要照亮一切世上的人,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願意接受他。

5.瞎眼看見不信失明

(約9:39 約3:20-21)

經過黑暗、孕育、宣告、亮光這一連串的過程後,人在其自由意志下經過選擇,出現兩種結果:一種人歡喜接受耶穌基督,生命因此改變,另一種人則是選擇繼續在黑暗中生活。耶穌有次在耶路撒冷醫治了一位盲人的眼睛,身旁有一群明眼的法利賽人為此感到不開心,指責耶穌怎麼可以在安息日做這種事情,於是耶穌與這群人有一些對話。這個盲眼人原本活在黑暗的世界,因著耶穌的醫治而看見了光亮與這個世界,然而那些眼明的,因為不相信耶穌,所以看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他們的眼睛反而是盲了,顯示世界上的人對於耶穌的反應可以分為兩種,而這就是審判。

審判是在做「分別」的工作,「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9:39)耶穌來到世上,是要把所有人都變為有愛心,但因為人仍有自由意志選擇是否接受他。瞎眼的人,因為接受耶穌,所以得醫治,得看見;而旁邊的明眼人,因為驕傲、神學觀念而不接受耶穌,反倒成了瞎眼的人。「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約3:20-21)當人選擇走在光明中、活出與旁人不一樣的生命時,即使你沒有陷害人,只是不願做有愧於心的事而已,還是可能會遭遇那些仍在黑暗中的人們之排斥、討厭與批評,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世界。當我還當醫師時,主治醫師會邀請住院醫師參加應酬,不只吃飯,還有唱歌、喝酒及其他的活動,如果你因覺得此事不妥而婉拒主治醫師,未來在升等上就會被打壓、排擠,只因為你沒去參加應酬。

所以,基督徒不要夢想當自己選擇做對的、不自私的事時,就會得到所有人的讚美。不!這就是一個很清楚的分別,世間自私自利的惡與基督耶穌的善,往往是對抗的關係,不是和平的關係。今天預備接受洗禮的人特別要記住這點,並非成為基督徒,就一定會被人認同或喜愛。家裡的人可能不會認同你的信仰,或是會用不同的眼光和標準來要求你,你會面對一些困難與挑戰。我想,身為台灣家庭中的第一代基督徒應該很能體會這種情況,我認識一位朋友,家中反對他信耶穌,每個週日他父親就將他與神桌綁一起,不讓他去教會做禮拜。最後,他乾脆背著神桌去做禮拜,這種事情在當時不勝枚舉。相較於過去,現在的台灣人對於信仰採取較自由開放、互相尊重的態度。換句話說,任何人若要在生活上做改變,特別是因耶穌的愛而要改變時,往往會面對一種掙扎或對抗的力量─可能來自外在或內在。譬如你雖然想要成為一個不自私的人,但內在那個自私的自我還是存在,它不會因為你一信耶穌,就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光與暗雖分開卻是並存的,所以基督徒活在世上,比成為基督徒之前還更有衝突,因為從前與世界同流合污,現卻要努力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困難度會增加,衝突增加,開始經歷一種分離。

Ⅳ.福音的新開始 (Gospel New Beginning)

耶穌基督在兩千多年前所完成的救恩,我們該如何帶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或家庭中?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就是福音,這福音要靠我們每一個人去傳。

1.撒但權下黑暗失明(徒26:18 林後4:4)

聖經指出世上的人都處於黑暗之中,失去光明,所以上帝派保羅到人們當中時說:「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6:18)換句話說,一般人還沒有被上帝的愛摸著時,他活在「自以為是」的情景中,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他們的眼被世界的神給弄瞎:「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上帝的像。」(林後4:4)現在的人很怕得到癌症,但得癌症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得了癌症還不知道!現在的醫療很進步,能醫治大部分的疾病,可是問題常是發現得太晚。一個細胞長到變成瘤,常常不會感覺到,因為人「覺察」不到自己的問題時,就不會去找醫師。對自己的問題不知不覺者,可謂盲眼之人。所有醫療中,最困難的兩個科別:一是小兒科,一是精神科,因為這兩種病患群,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小兒科的病人因為年紀小,必須仰賴大人帶去看病;精神科的病人都不覺得自己有問題,認為問題在別人。我以前曾是精神科的醫師,覺得精神科醫師非常不好當,每次護士按鈴讓下一個病人進來看診時,往往一次進來兩個,兩人拉扯,互相認定對方有病,因精神科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病,這正是診治最困難的地方。所以人需要上帝特別的憐憫,才能明白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不是在別人,此人才有機會改變。所以改變的開始是「覺察」自己身在黑暗中。

2.生產之苦基督成形(加4:19 弗4:13)

有覺察之後,陪伴的人需經歷如懷孕般的痛苦。一個人決定信主,不是一時半刻聽完道,簽個合約,就可以成為基督徒,那是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過程中,那位陪伴的人就好像預備生小孩一樣,需要耐心等候,新的生命需要九個多月懷胎才能被產出。因此保羅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加4:19)這是一段很長的過程,以弗所書也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因此,等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像懷孕生子不是瞬間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一定要等到足月,所有的屬靈生命也需要這種孕育的過程。

3.佳美腳蹤福音喜信(羅10:15cde 羅10:14-15ab)

當時間到了,人就會歡喜決定要信耶穌。當他做這個決定時,他也會決定要跟他人傳福音。因為當人的心中有上帝的愛時,就會願意向別人分享這份愛:「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cde)他會開口宣告、傳揚福音,不會滿足於「自己好就好」的情況,他會樂於分享、開始宣告,「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羅10:14-15ab)

4.走出黑暗進入光明(彼前2:9 約12:36)

這人做了宣告後,旁人若看到他生命的改變,聽到他的見證,便會心生羨慕,覺得這世界還有光明,於是這人便吸引別人來認識上帝,他們就有機會走出黑暗,進入光明之處:「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宣告使人有機會成為光明之子,「『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約12:36)

5.不信與信黑暗光明 (林後6:14 約15:19)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走向光明,有人還是選擇黑暗,光明與黑暗雖是分開,卻是並存的。信與不信之間,有一定程度的緊張關係。「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林後6:14)正如剛才所說,當人決定信耶穌後就成為不屬世界的人,世界會怨恨你,就如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我們要明白,成為基督徒就必須面對這種挑戰。光與暗是分開的,有一天上帝會處理這問題,也就是耶穌第二次再來時,那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稱之為「天堂」。屆時罪惡不會被消滅,而是被放在我們稱為「地獄」的地方,善與惡將被分開,不再參雜在一起,而是被永遠地分開。

V.天堂的新開始

(Heaven New Beginning)

1.受造萬物敗壞虛空

(羅8:20-22 創3:17-18)

世人的自私不只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遭到破壞,也破壞(污染)了人類的居所─地球,聖經說:「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是入)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8:20-22)創世記中也記載:「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創3:17-18)可見,亞當夏娃犯罪,不只自己被處罰,連土地也被詛咒。近年來我們談論地球的污染、氣候暖化等主題,這都是源自於人類的自私,只顧自己的享受,卻忽略人與人之間被破壞的情誼,也忽視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導致現今有很多問題人無法處理。這些敗壞、虛空、勞苦、咒詛…要等到最後,上帝會再來處理這種黑暗。

2.人人悔改耽延寬容(彼後3:9 羅2:4)

有些人質疑上帝何以遲遲不來?事實上,上帝是在等候:「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就像母親懷孕時,因為一個生命已經形成,在被產出以前,父母雙方都需要耐心地等待。也如同離家在外放蕩的浪子,他父親在家一直耐心地等候,直等到浪子覺醒過來、願意回家,父親才有機會歡迎他、接納他回來。這就像是母親在「孕育」的過程中,必須忍耐等候生產一樣。保羅說上帝是以他的寬容、忍耐在等人悔改:「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

3.人子再臨天使號筒(太24:30-31 林前15:52)

當時間到了,上帝要把整個人類歷史做一個結束,他會派一位天使吹響喇叭,宣達上帝要進行再創造。聖經說末次號筒吹響的時候,上帝要再給全世界(包含我們所污染的天地)一個新的生命,所有的人要做一個最後的決定。耶穌第二次再來的時候,與第一次不同,不會再經過懷孕、被生下來的過程,而是直接從天上降下:「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方:原文是風),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0-31)你不必擔心沒有接到通知,因為全人類都會聽到:「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林前15:52)到那時人類要將自己一生所做的決定、事情,向上帝交代,要面對上帝的審判。

3.神的榮耀光照聖城(啟21:23 啟22:5)

天使宣告後,那真正且永遠的光就會照耀出來,那是耶穌與上帝榮耀的光輝,這是絕對的光明:「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21:23)不像地上的燈光,「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上帝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22:5)這光照是永恆、終極的亮光,黑暗將永遠地與光明分開。

4.綿羊山羊麥稗分明(太25:31-32)

耶穌用兩個比喻來解釋他會怎樣分別光與暗,他會把山羊與綿羊、麥子與稗子分別出來:「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1-32)「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太13:30)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心存僥倖,認為可以繼續渾渾噩噩的度日,不管是在教會或是這世間,上帝很清楚,你是真心想要進入光明,還是只玩玩而已,到最後,都會分得清清楚楚。

因此,黑暗、孕育、宣告、亮光、分離,是上帝一次又一次的創造過程。上帝創造宇宙時我們不在場;耶穌基督第一次來是為了替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給我們一個新的開始;到了耶穌第二次要再來─這也是上帝要做的事情─這件事我們可以與上帝同工,就是宣揚耶穌所完成的救恩,讓周圍的人有機會能了解,進而接受耶穌所賜的新生命,這是上帝要我們參與的。這就是福音,因此,福音也是一種新創造,你可願意參與宣揚福音的行動?

VI.結論:

生產之苦基督成形‧佳美腳蹤福音喜信‧

走出黑暗進入光明

福音帶來新的開始,新的生命。有人願意陪伴個人,直到耶穌成形在其心中嗎?當耶穌改變一個人的心之後,他會跟著耶穌的腳蹤行,因為當人心中充滿耶穌的愛時,人的所言所行會變得很美。這人在邀請他人來教會時,別人會願意來,因為他們在這人身上看到見證與改變,所以他們就聽得進去這人所傳揚的。慢慢地,這些被吸引的人會明白「原來世間有黑暗、有光明」,這些人會願意做「走出黑暗進入光明」的決定。而這人還要陪伴這些人來認識上帝,直到基督成形於其心,讓上帝的愛充滿於其心。然後這些人也就能活出基督的樣式,進而分享給更多人。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新的生命,新的開始,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禱告

感謝耶穌,你出生在這世間,使我們人生自私黑暗的部分,有一個新生命開始的可能。主,我們在你面前不只感謝而已,因為你更喜愛的,不是我們自己得到這些恩典就好,更是有機會將這樣的好消息報給周圍的人,以及我們的親朋好友。親愛的主耶穌,請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在慶祝聖誕節的時候,讓我們歡喜來陪伴我們所帶領的福音朋友,盼望耶穌基督能在他們的心中長大成熟,願他們的生命能夠活出好的見證,願他們能將這好消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深願聽到的人願意離開黑暗進入光明,願我們每個人不僅是自己成為基督徒,而是能成為分享福音的人。我們在你的面前這樣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經文:以賽亞書第四十章1-11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講:何淑珍 牧師

影片: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引言:好消息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要向各位講一個好消息:「牧師要結婚了!」當然不是我本人啦。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主耶穌要誕生了!」從各位的反應就知道,有人有喜事大家比較喜歡聽。但是很抱歉要告訴你們,前一個好消息純屬虛構,若是有結婚,則純屬巧合。我想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第三主日的主題是「宣布、喜樂」,所以我們就知道今天是要以喜樂的心來禮拜,來等待我們主耶穌的降生。

I、經文背景/預言的內容

1. 亡國之痛(詩137)
今天牧師要跟大家分享的以賽亞書總共有六十六章,第一章到第三十九章,學者把它稱作「第一以賽亞書」,第四十章到六十六章稱為「第二以賽亞書」,那也就是說,今天的經文是「第二以賽亞書」的第一章。第一(四十)章的一開頭就說:「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為什麼一本書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呢?因為當時的背景是那些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在那裡沒有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內心是很憂傷的,我們可以從詩篇一百三十七篇看見,「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詩137:1-4)由於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他們一想到故鄉就哭了,一想到耶路撒冷就流眼淚,從這裡就知道他們的內心是多麼沒有盼望,在那樣的處境下是多麼的哀傷,所以經文才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

2. 希望之話(賽40:1-2)
一開始所講的這一段話,帶給這些猶太人再一次的燃起盼望,「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賽40:1-2)這是告訴他們說,你們的罪,上帝已經赦免了,你們的戰爭要結束了,所以要抱持著得到一個好消息的指望,台語白話字聖經是說「去告訴他們一些好話」,說,你們這些被擄的日子都要結束了。

3. 預備之路(賽40:3-5)
這個報好消息的人,他是一個彌賽亞的前鋒,他會開始「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賽40:3-5)我不知道各位有否想過「大山小山都填到平」是什麼樣的景況?兒童主日學有教過一首歌:「大山可以挪去,小山可以遷移……」,雖然我從以前就會唱這首歌,可是對這首歌的體會不夠深,只是會唱而已,但是當921大地震的時候,隔夜我去到南投,接下來那一年我在那裡實習,所以我每個禮拜五或六早上就要出發,每一次去都開著車,真的就看到那些山川的慘狀,我們叫它作「禿頭山」,根本都沒有草木了。有些地方是你開車到一半,柏油路就整個隆起在你的上方,因為它是走山;有些地方原先是湖泊的,變成全部都是亂石枯木,真的是被填平了。所以這樣的奇事並不是像天方夜譚或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而是真的會發生,如果你有去看過921災情的人大概都會知道。

4. 喊叫之聲(賽40:6-8)
接下來就有兩個聲音跑出來,一個聲音說「你要去喊叫」,另一個聲音說「你要我喊叫什麼」,「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賽40:6)中文聖經是說「美容」,台語白話字聖經翻譯作「榮耀、容光」,這「榮耀、容光」要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7-8)讀到這裡我們就覺得有點奇怪,你要去跟人家報好消息,怎麼會去告訴人家說:「你的容光沒有了,你要像草像花,你的生命可能很短暫,要像花將凋謝了喔」,這應該比較像是我在告別式時所講的台詞吧!

有一次有一對年輕人要結婚,他們找了一位年長的牧者幫他們證婚,那位牧者已經九十幾歲了,很會講道。但是女方說他們必須要講華語,不然會聽不懂,所以牧師證道時可能要講北京話,牧師說沒問題,就答應為他們證婚。結婚典禮當天,兩位新人站在台前,老牧者就站起來開始講道,說:「你們兩個今天要葬在這裡……」,聽到這樣的笑話俏皮話,大家都都一臉錯愕,笑不出來,「怎麼我們要結婚,你卻講這種話?」今天的這段經文就有這種的味道,報好消息的人應該是要來報好消息啊,就像結婚要講吉利的話,你怎麼跟人家說「你們今天要葬在這裡」這種觸霉頭的話呢?但先知竟對他們說你們都是這樣如草如花,都要凋謝枯乾。其實當時的以色列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因為看到巴比倫的神明好像比他們的上帝更有力量,所以他們就去拜那些神明,他們就開始喜歡巴比倫的那些偶像,先知就是在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的這些神明,巴比倫的這些偶像,其實像花像草,它們的容光是一下子而已,是會過去的,唯有上帝的話必要長存。

5. 報好消息(賽40:9)
接下來先知說:「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賽40:9)為什麼他們會怕?報好消息為什麼要害怕?我剛才報好消息說牧師要結婚,我為什麼要怕呢?或是如果有人要當阿公阿媽,為什麼要怕呢?就是因為當時他們被擄在巴比倫,他們認為巴比倫的神明是贏過他們所相信的上帝,他們以為他們被擄是因為巴比倫的神明是比較有力量,所以他們才被擄,所以這個聲音是告訴他們說:「不要怕,你去講,上帝的能力比它們還要大。」

6. 祂必臨到(賽40:10)
第十節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10)這位大能者要來的好消息是什麼呢?他要來收回世上所有全部的權柄,你不要以為巴比倫的神明比猶太人的上帝更有權柄,他說他要來收回,

7. 祂必掌權(賽40:10)
他要來賞賜與報應。所以這句話給這些猶太人很大的盼望,他們覺得「我們的上帝是要來賞賜我們的,他的大能要來到,他的大能要重新拿回權力、權柄,他要再一次的賞賜我們,但是他也要報應。」這樣的信息成為以色列人的一個盼望。

8. 祂必報應(賽40:10)
那些巴比倫的外邦人與神明,只不過是上帝透過他們來刑罰你們的,透過巴比倫來刑罰他的百姓,因你們被刑罰的罪已經期滿了,所以我來是要收回先前交給仇敵權柄。賞賜和報應都在於他,你們不要以為是巴比倫的神明賞賜給你們這些榮華富貴,而是出於上帝。

9. 祂像牧人(賽40:11)
接著他又說,「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這位大能者的膀臂要像一位牧者,像召聚他的羊群一樣把他們圍圈起來,「哇,我們的上帝、我們的牧者要回來了!要回來召聚我們了,我們要重新回到他的羊圈了!」對他們來講,被擄到巴比倫就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四散到各地。所以當這個聲音告訴他們說,那位勝過巴比倫神明的大能者要來了,這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講是非常非常大的盼望,帶給他們很大的激勵、很大的信心。

10. 聚集懷抱(賽40:11)
我們要是看過一位母親在餵奶時,那種褓抱、呵護嬰孩的畫面,會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那位大能者雖然是這樣大有能力要來掌權,但他還是有他慈愛的一面,好像一位牧人來看顧他的羊群,讓這些被擄的猶太人,好像迷失的羊群,知道自己的牧人要回來了,要回來照顧褓抱我們了,有那份盼望。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以賽亞書。

II、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1. 現今的巴比倫帝國(約壹2:15)
以賽亞書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差不多是六、七百年左右所寫的,這麼久的一卷書,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呢?它要對我們說什麼呢?這個預言,對我們現今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位大能者是用什麼方式來到我們當中呢?也就是說,你今天心裡面有沒有什麼東西就像猶太人一樣被擄到巴比倫?你的心裡面有什麼比愛上帝更超過的呢?約翰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們的心有沒有被你所喜歡的東西勝過,而被擄到巴比倫?求聖靈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想我們多多少少一定對某些東西非常的喜愛,愛你的妻子、孩子、車子、公司、金錢,我們都有,但這不是說不能愛你的這些,而是當你愛他/它「勝過」愛上帝的時候,愛上帝的心就不在你裡面了。

2. 受壓制者的救世主(路4:18)
第二,我想這位大能者來,就是要來拯救你的心裡免於受壓制。你的心裡有沒有被任何事物壓制?是感情嗎?還是世上任何的事情,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位大能者說他要來讓你得自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

3. 約翰預備主的道路(路3:2-4)
施洗約翰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時,他同樣是引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這段經文,「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4. 約翰在約旦河宣講(路3:4-6)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3-6)這是也施洗約翰在宣布說「你們要悔改,使罪得赦免」的主要信息。

5. 天使受差報好消息(路2:10)
以今天來講,我想這樣的信息,已經透過天使告訴我們,就是我們在聖誕節所講的:「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2:10)這個大好的消息今天已經透過天使在兩千年前告訴了我們,這個好消息就是主耶穌本身,也就是福音。

6. 好消息就是-福音(路2:15-16)
這個好消息就是福音,就是我們的主耶穌他自己要來看顧他的羊群。那些在野地裡看守羊群的牧羊人,他們是親眼看到天使報給他們這個好消息,之後他們真的去到伯利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路2:15-16)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好消息(福音),這些牧羊人看到了,是真的看到了,他們有看到這位嬰孩臥在馬槽裡。

7.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羅1:16)
福音在保羅來講是上帝的大能,「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就像以賽亞書說的,上帝要回來掌權,福音是上帝的大能。今天耶穌基督已經道成肉身,要顯明這樣的福音。所以我們是因信來到上帝的面前,本著他的大能。我們不再像以色列民一樣,每年、每季、每個節慶都要去獻祭,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禱告了,上帝已經給我們這樣的權柄。

8. 上帝要來審判萬民(太25:31-46)
但我們要知道,以賽亞書告訴我們,他要掌權、他要賞賜、他也要報應。我們的主耶穌自己也告訴我們說,他要怎麼樣來報應,在馬太福音主耶穌自己說他要審判,也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說他要報應一樣。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在講耶穌審判時,要把萬民分作綿羊和山羊。每當我讀到這段經文時都會覺得,為什麼被分到綿羊和山羊的人,同樣都會用相同的話問他的主「我為什麼被分到這邊?」我若是被分到山羊,我會覺得「怎麼會這麼不公平,我當牧師怎麼把我分到山羊裡!」我可能會抗議,而且要問說「為什麼把我分到這邊!」我若被分到綿羊的話,我可能會很高興的說:「嘿,我站在這邊了!」但是我們看一下聖經,他們卻是兩方的人都在問主同樣的問題,這一點很神奇,連分在綿羊這邊的人也在問,但是主耶穌回答他們都是一樣的:「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太25:35)只是一邊有去做,一邊沒有去做而已,差別就是在此,有去做的就在綿羊這邊,沒去做的就在山羊這邊。四十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主耶穌再來時,審判就是這麼容易區分。其實做一個基督徒說起來也很簡單,你就去做就好了,做了結局就會在綿羊這邊。另外,耶穌說他也要來審判,你相信這句話嗎?

9. 好牧者-耶穌基督(約10:14-16)
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想我們在慶祝主耶穌的生日,今天又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再兩個禮拜很快我們就要慶祝他的生日。這位嬰孩已經來了,他來要成為一位好牧者,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裡面提到,他要來成為一個牧者。

10. 聚集羊群歸一牧者(約10:16, 28)
他要來懷抱、引導他的羊群,他要為羊捨命,而且他還說他認識他的羊,他要召集他們,「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4-16)他要給他們永遠永活的生命,沒有一個會沈淪,沒有一個會滅亡,「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上帝若是抓著你,沒有人能夠把你奪去。」上帝的大能,在他手中的東西,沒有任何人可以奪去,他看顧我們到這樣的程度,所以你可以放心,這就是我們的上帝。

III、結論A

1. 大能者來臨 現代人盼望(賽40:21-26)
今天我要用以賽亞書四十章的後面幾節來作為結論。經文說:「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從起初豈沒有人告訴你們嗎?自從立地的根基,你們豈沒有明白嗎?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賽40:21-23)每一次看到「地球大圈之上」這句,我都覺得太神奇了,以賽亞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六、七百年的人,他就已知道地球是一個大圈了。

接著他說:「他們(指人)是剛才栽上,剛才種上,根也剛才扎在地裡,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乾;旋風將他們吹去,像碎稭一樣。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賽40:24-26)上帝創造的「萬象」,銀河系是最明顯的代表。

我們從幾張上帝創造之能的照片中可看出,地球好似很大,但其實相對於太陽而言,地球只像半粒芝麻般大小。太陽若與更大的「大角」相比,就像綠豆一般大小。「大角」再與「大火」相較,「大角」又變成像粉圓一般大小。可見地球有多微小,但微小的地球上現在有六十億的人口。再來看上帝的作為有多奇妙,從小巧可愛的毛毛蟲照片,竟然也有數不清的模樣與種類,各各都美的令人讚嘆。這些都是我們的上帝創造的,他能夠創造極龐大的星球「大火」,但是他也可以創造這些小巧可愛的毛毛蟲,這些都是上帝的作為。上帝是遠超乎我們所以為的,他的話更是造作這一切的原因,「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所以你要相信聖經告訴我們的,他要來賞賜你救恩,但不要忘記,他也要來報應和審判,所以你要相信。

2. 大能者膀臂 現代人依靠(賽40:29-31)
他說他大能的膀臂要成為我們的幫助,「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我們的上帝他要給你依靠,要讓你像少年人,不困倦、不疲乏,你要像老鷹展翅上騰。我們的頭腦裡面當然無法想像上帝有多大,大到超過我們所想,光是宇宙就大到我無法想像,我哪能想像到底上帝有多大。所以我們看到我們所相信的這位上帝,是這麼樣一位有能力的上帝。上帝既然是如此大有能力,他對你說你會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他難道不能夠讓你勝過人生中的困苦,成為你的依靠和力量嗎?

III、結論B

1. 約翰所傳講 基督徒當實踐(路3:11-14)
前面我提到施洗約翰在約旦河傳講叫人悔改受洗之道,內容是什麼?讓你的罪得赦免。之後就有很多人來問施洗約翰說:「你要我們受洗,那我們當做什麼?」施洗約翰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路3:11-14)稅吏也來問施洗約翰自己要做什麼才能受洗,像我們教會需要兩個晚上來聽蔡牧師的「基要真理」課程才可以受洗。稅吏以前是在幫羅馬政府收稅錢的,他可以有一個權限,羅馬政府規定我來收一百元,但是我可以跟你收兩百元或更多,多收的則放在自己的口袋,我有辦法多取的就是我的,我只要交給羅馬政府所規定的金額就可以,所以很多人就因為稅的問題非常的困苦,因為他們要繳很高的稅,是因為稅吏向他們收取的,所以施洗約翰才會跟這些稅吏說「不要多取」。稅吏撒該遇到主耶穌的時候,他也是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施洗約翰對兵丁則是告訴他們不要欺負人,有武力的不該仗勢欺人。同樣的,今天也在告訴我們,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我們不要去欺負人家,也不要多拿人家的。

昨天長執有一場研討會,計畫明年整個和平教會的事工,蔡牧師在作最後閉會禮拜時,再次跟長執們勉勵,上帝給我們教會這麼豐富的恩典,是希望以後成為萬民的祝福,我們擁有很多,但我們要怎麼樣成為萬民的祝福?以後我們新的教堂蓋好了,我們在社區裡面要怎麼成為萬民的祝福?成為青田社區的祝福?這就是施洗約翰告訴我們的,「你要受洗很簡單,有的要給沒有的。」我們不是只有自己快樂享受擁有的就好,明年的事工有很多,但是缺少人力,昨天教會的財政部在報告人事資源,有很多人願意參與在事工上,我想這成為研討會尾聲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我們收到300多封人事資料的回函,當我們負責的同工要來邀請你時,希望我們不要推辭,像施洗約翰說的,有的拿就出來,或是拿出你的時間,或是為人代禱,你有什麼都可以拿出來成為別人的幫助。

2. 耶穌的教導 愛神又當愛人(太22:36-39)
第二點,就是主耶穌自己教導我們的,那些來找他挑戰的律法師問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6-39)這段經文很多人都會背,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呢?所以結論就是,你說做一個基督徒難嗎?也不難。有的就給沒有的,就是去做,你做了,有一天你就會被上帝請到右邊的綿羊這一端,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有做和沒有做的差別。有看到飢餓的,你有給他;有看到困苦的,你幫助他。

今天是第三主日,我們要用歡喜的心來迎接我們的救贖主,但是不要忘記,他要來賞賜、他要來報應,他也要像一位牧者來聚集我們。弟兄姐妹,你心裡面有什麼東西把你擄到巴比倫嗎?你的心靈有受到什麼困難給壓制嗎?跟主說,他要拯救你,讓你的心得自由,因為這位大有能力的上帝應許你說「他要釋放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再次的來到你的面前感謝你,感謝你為我們創造萬物、創造這一切的美好,讓我們可以在這裡生活和生存。我們在你的面前向你懇求,讓我們能夠用謙卑的心,來看我們和你的關係,及透過你的話來領受你對我們的祝福。主,我們謝謝你。也謝謝你為我們來到這世上,道成肉身與我們同在。主,求你幫助我們更去認識你是一位大能者,你要來施行審判,你也要來賞賜我們,像一位牧者來保護我們、引導我們,歸在你的羊群裡,主,我們謝謝你。讓我們今天有份來等候你降生的第三主日,願你自己的平安、喜樂常與我們同在。感恩的兒女們祈求,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聖誕的驚奇Wonder of Christmas

聖誕的驚奇Wonder of Christmas
經文:路加福音第二章8~20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聖誕的驚奇 (Wonder of Christmas)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聖誕快樂。每年都過聖誕節,慢慢會變得習以為常,然後覺得聖誕節沒有什麼稀奇。今天詩班所獻的歌曲叫作Wonder of Seasons,重點就是驚奇,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人最容易驚奇,是大人還是小孩?答案是小孩。當小孩看見新奇的事物往往會目瞪口開的,那個反應就叫作驚奇(wondering),到了聖誕節你會有這種感覺嗎?還是已經早就沒有感覺了。有一個樂團他們唱了一首聖誕歌曲Wonder of Christmas(聖誕的驚奇),讓我們看一下裡面有什麼是讓你驚奇的,歌詞不重要,重點是你看見影片中有什麼讓你驚奇的。它是1970年代英國有名的搖滾樂團,是由Ray Dorset所組成的,樂團的名字叫作Mongo Jerry。看完了,我會問小朋友看到什麼?聖誕樹、禮物、馴鹿、聖誕老公公、雪橇。在當中我還看到搖滾樂團、小鳥、松鼠、青年情侶、採購血拼、聖誕老人、精美禮物、溫暖壁爐,但讓我驚奇的是,我沒有看到耶穌,你有沒有看過哪種慶生的Party,大家慶祝得很高興,結果壽星不在?Mongo Jerry這個樂團在這首歌中所表達的,是沒有耶穌的聖誕節,所以對我來講,最大的驚奇是耶穌不見了。我們會不會也是這樣?實際上聖誕節有耶穌的話,會讓我們驚奇的有哪些事情?耶穌基督降生讓我最驚奇的是,他出生在馬槽,我們當中沒有人出生在馬槽,我們都生在醫院裡或在家裏的床舖上,我想這是一個大驚奇。另一個驚奇是他的母親,馬利亞是童女,未婚生子,即使在今天也是極特別。另一個驚奇是天使報佳音,並且指示牧羊人找到耶穌,將此大好消息傳開,最後一個驚奇是,星星帶領博士們來朝拜獻禮物,這些都是很令人驚奇的事。我們有沒有哪個人出生時是星星帶領親戚來的?這是耶穌降生很特別的地方。有時我們太習以為常了,就少了那份驚奇,對小孩子來講是這樣,對大人來講可能有更深一層的驚奇。

一、引言:亞波羅十七的驚奇

在1972年12月7日,凌晨零點33分,全世界發生一件大家很期待,也很驚奇的事,就是第一次晚上發射火箭到太空,那是人類探索月球的最後一次―亞波羅十七號(Appolo 17)。那次有很多記者聚集在佛羅里達的甘迺迪中心採訪,最後一次送人登陸月球的紀錄,以後這個計畫就停止。從倒數計時、點燃火箭、熊熊火光、煙雲滾滾、烈焰噴發、升騰發射,到猶如彗星般在夜空中高速飛行,記者奮力報導,群眾大聲歡呼,但是之後有一段時間全場鴉雀無聲,連記者都忘了講話。當地的記者說,本來大家坐在地上聊天吃東西,可是當火箭開始燃燒時,火燄亮度非常之亮,照亮了整個黑夜,而且火箭的轟聲震響越來越大,大過意料之外,大家都驚訝而傻口不已,目送火箭順利升空入雲,大家才又開始講話。記者說,很奇怪,在那個時刻以後,好像大家都怕發出聲音,輕聲細語、放慢動作、互相幫忙,被這個驚奇的經驗改變了他們彼此的關係,這叫作The wonder of Appolo 17(亞波羅十七號帶來的驚奇),也是隔天的報紙上刊登的頭條新聞標題。什麼叫作驚奇?就是讓專家跌破眼鏡。聖誕節帶給你驚奇嗎?我們今天要從其中的一小段經文來看,裡面有哪些讓人驚奇的地方。

二、聖誕的驚奇
1. 耶路撒冷聖殿到伯利恆野地

第一個驚奇是上帝出現了,可是出現的地點不對。記得所羅門王完工獻殿的時候,上帝降下來,使得祭司不能夠進入,因為上帝的榮耀充滿聖殿,上帝在地上出現,「所羅門祈禱已畢,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代下7:1)耶和華上帝的榮光顯現,好比亞波羅十七號火箭升空時大量的火光煙騰,所以他們以為耶和華上帝如果會出現,應該是出現在聖殿裡面。可是沒有想到這一次是在郊外,牧羊人作夢也沒有想到上帝居然到他們那裡。半夜的野地裡是寒冷黑暗的,沒有人為的金碧輝煌擺設,「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路2:8-9)這是聖誕節第一個驚奇,讓所有的人跌破眼鏡,上帝居然跑到野外,他怎麼不好好地待在聖殿裡呢?他要出現應該是在聖殿,是大家預備好要見他面的地方。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驚奇,雅各就是這樣,他父親以撒是在別示巴敬拜耶和華上帝,他跟他哥哥以掃因為有點過節,就離家逃跑了,雅各以為上帝是在別示巴,因為別示巴有他父親造的祭壇,沒有想到他逃到伯特利時,在夢中看見上帝與天使,「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28:16-17)這是雅各的驚奇,他的驚奇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做了欺騙的事情,怕被哥哥殺死而逃跑時,耶和華上帝居然在他逃難的路上向他顯現,這是一個很大的驚奇。上帝不受我們所期待地點的限制,他隨處可以向我們顯現。

2. 該撒亞古士督到守更牧羊人

第二個驚奇是上帝要讓耶穌基督來到地上拯救世人,他需要找一批作見證的人,來宣傳耶穌基督已經降生了。耶穌基督之所以會生在伯利恆,是因為當時的羅馬皇帝該撒亞古士督(凱撒奧古斯都Caesar Augustus),下命令要大家都回去登記作戶口普查,「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路2:1)他只要講一句話大家都會聽和相信,因為他是皇帝,可是奇怪,耶穌降生時,上帝並沒有向該撒亞古士督託夢或顯現,向他說耶穌要降生了,「你明天下一道命令,整個羅馬帝國的人都相信基督降生了」,可是上帝沒有如此,他反倒挑選一些人們不太相信的普通人跟他們講。據當時的社會觀感,牧羊人是不太被信任的,他們在法院不能當證人,他們的社經地位(social-economic status)是屬於比較低階的,晚上是大家睡覺的時間他們還要值班,「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路2:8)這種半夜上班看守羊的人,上帝卻派天使去通知他們,為甚麼找這些人?他應該找該撒亞古士督才對,我想這是第二個驚奇。保羅說,上帝常常選一些讓你跌破眼鏡的人,選比較愚昧的、選比較軟弱的,好讓我們不會自誇,「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7)上帝挑選他要用的人,不在乎你是如何。

3. 約瑟與馬利亞到野地牧羊人

第三個驚奇,我以前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如果你結婚,妻子懷孕,醫生會第一個跟太太講「恭喜妳懷孕了」,第二個可能會跟先生講「恭喜你太太懷孕了」,會不會跟外面的人說「恭喜你,醫院裡面有一個女人懷孕了」?不會。通常是跟他的親屬講,而不是跟一些毫不相關的人講。耶穌要降生時,上帝派天使去跟馬利亞講,「天使對他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路1:30-31)因為她還沒有結婚,所以嚇壞了。還去跟他未婚夫講,因為約瑟正考慮要不要解除婚約,「還沒有結婚怎麼就大肚子,這樣有點難堪嘛」,就想說私下解決。為了讓耶穌能夠順利的生下來,天使向馬利亞和約瑟講,這點我們可以了解,可是跟牧羊人講,「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路2:8-9),這就有點奇怪,牧羊人跟馬利亞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上帝卻跟牧羊人講,你有沒有想過為何要跟牧羊人講?耶穌出來服侍以後,有時他傳道傳得太廢寢忘食了,他媽媽就來要把他拉回家,有一次他在講道,有人就跟他說「你媽媽叫你回去吃飯」,耶穌講了一句話說:「誰是我母親,誰是我兄弟姊妹?」就是「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可3:35)耶穌已經把上帝家人的定義,擴大為不限於血緣的關係,只要你願意遵照上帝的旨意來做的,都是上帝的家人,其實在耶穌降生時,就已經有這樣的預告。

4. 夜間深沉黑暗到主榮光燦爛

再來,上帝不挑白天派天使去跟他們講,而是像亞波羅十七號一樣挑選晚間。那是第一次在夜間發射升空,晚上發射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因為能見度受限,他們要試試看,後來成功了。上帝這次也是特別選在晚上,跟那些值夜班的牧羊人講,而不是在白天。晚上很暗的時候,突然上帝的榮光發出來,他們驚奇不已,後來才發現是天使要跟他們講這個好消息,「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路2:8-9)夜間表徵的是黑暗,榮光表徵的是光明與盼望。耶穌還沒有在馬利亞的肚子裡時,馬利亞的一個親戚撒迦利亞和以利沙伯也是年老膝下猶空,上帝就在半年前先讓撒迦利亞的妻子懷孕,撒迦利亞聽見也是非常驚奇,因為妻子年老到不可能懷孕,撒迦利亞不相信,天使就讓他變成啞巴,等到孩子出生才讓他講話,那時撒迦利亞開口講了一句話:「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路1:78-79),這個光照在黑暗裡,跟上帝挑選半夜向夜間值班的牧羊人宣佈基督降生的好消息,是有對應的關係,也就是說,上帝刻意挑選在暗中工作的人來告訴他們,基督要降生了,要把在黑暗中的人照亮,讓我們能夠走在光明的路上,這是另外一個驚奇。

5. 亞伯拉罕後裔到地上的萬民

對猶太人來講,耶穌的降生是他們期待的彌賽亞的降生,這本是他們所期待的,耶穌是為他們降生的,可是當天使告知牧羊人時,牧羊人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這是另外一個驚奇。當天使告知馬利亞她會懷孕,她說:「怎麼可能,我還沒有結婚?」天使說:「你有一個親戚,已經年老停經了,你且去訪問她,她已經懷孕六個月,你就知道我不是隨便跟妳講的。不可能的事,在上帝都可以變成可能。」馬利亞不是隨便就相信,天使一走,她馬上收拾細軟跑去拜訪以利沙伯,看是不是真的照著天使說的,所以馬利亞是去求證。她看見以利沙伯真的懷有六個月的身孕。以利沙伯更高興,因為以利沙伯已經知道,來拜訪的馬利亞肚裡懷的是救世主,以利沙伯所懷的孩子是要來幫助他的。之後馬利亞講了一句話:「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路1:55)對馬利亞來講,她肚中的孩子是以色列人的盼望,是因為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為要拯救他的後裔,所以在馬利亞的觀念裡,上帝要拯救的對象還是猶太人、以色列人,沒有突破種族國界到台灣人、美國人,天使向牧羊人宣告的時候,就把這個範圍打破了,天使所說的不是這樣,「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2:10)這是另外一個驚奇。我想猶太人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相信彌賽亞是給萬民的,「彌賽亞是我們的盼望,彌賽亞是為我們來的,不是為所有的人來的。」耶穌基督死後要升天時,跟他的學生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這個「萬民」,其實在他出生時,天使已經講了,這代表上帝的救恩,不是只有給某一個種族,某一個被揀選的族類,而是給全部的人類,包括我們。

6. 耶京錫安保障到小小伯利恆

再來一個驚奇是大衛之城。如果去以色列想參觀大衛之城,以色列人不會帶你去伯利恆,會帶去耶路撒冷,因為在猶太人的觀念裡,大衛之城不是伯利恆,而是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被稱作大衛之城,是大衛在錫安山攻打下來的。天使跟牧羊人說:「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可是大衛的城在歷代志上說:「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決不能進這地方。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代上11:5)所以大衛的城其實指的就是錫安,也就是耶路撒冷城。但是你知道大衛是哪裡人嗎?大衛是伯利恆的人,所以當你講大衛之城的時候,要講明是他所蓋的城,還是所降生的城,他所降生的城是在伯利恆,他自己攻打下來的城叫作耶路撒冷,所以大衛之城有兩個。現在耶穌基督要降生的時候,他選的不是大衛攻下來的那個地方,而是大衛降生的地方。「大衛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耶西的兒子。」(撒上17:12)當東方的博士跟著星星要來朝拜耶穌時,他們就認錯了,「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太2:1-2)他們一聽大衛之城,就跑到耶路撒冷去,結果惹來耶路撒冷全城嬰兒的殺身之禍,因為他們以為耶穌降生應該是在耶路撒冷,他們到耶路撒冷去問,結果問不出名堂。後來星星告訴他們應該是在另外一座小城,就是伯利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太2:9)帶他們從耶路撒冷去到伯利恆去,這是另外一個驚奇。其實先知彌迦早就這樣講過:「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

7. 拯救脫離仇敵到生命主基督

再來一個驚奇就是,耶穌基督與我們的關係是什麼,他降生是為了救我們,還是「只」為了救我們?當施洗約翰生下來後,撒迦利亞的嘴巴打開了,並且給嬰孩取名叫作約翰,接著撒迦利亞在預言中說到:「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路1:71)所以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可是天使多講了一句話,說:「不只是你們的救主,還是你們的主。」如果你是上過我洗禮班的人應該聽我講過,救主和主的差別很大,不是一字之差而已。我自己小時候曾經掉到水溝裡,差一點被淹死,有一個太太早上去洗衣服,看見一個小孩在水溝裡,就把我撈起來,所以我沒有被淹死,這位太太是我的救命恩人,可是她不是我的主人。我感謝她,可是在做重大決定時,我不覺得我應該去問她說:「請問我要考大學哪一個科系,因為妳救過我的命,所以我應該聽你的意見。」我要結婚也不會跑去問她同不同意,她救我一命,我需要感謝她,她是我的救主,但不是我的主。今天我們有一些人要受洗,如果你們上過洗禮課程應該還記得,很多基督徒做得不怎麼樣,是因為他們跟主的關係只是停留在救主的關係。耶穌降生為了除去我們每個人的罪,你相信他,你的靈魂被他救贖,可是你要做什麼事情卻從來沒有問過他,因為他還不是你的主,他只是你的救主,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驚奇。在聖誕節時,天使跟那些牧羊人說:「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為你們降生的不只是救主,還是你們的主。我們大家可以自問,在你的生活裡面要做很多重大決定時,耶穌有扮演什麼角色嗎?還是你只是感謝他,將來死後可以上天堂,他是你的救主?他曾經是你的主宰嗎?撒迦利亞接著還說到:「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路1:75)侍奉,就是他是我的主,我就是要侍奉他,英文說Saved to Serve(被拯救為要服侍),Saved是把他當作我的救主,Serve就是把他當作我的主。今天要受洗的人問問自己說,我今天受洗了,耶穌成為我的救主,他怎樣成為我的主?在我的生活上,我怎麼可以叫作服侍他呢?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回答的問題。

8. 掌管宇宙主宰到馬槽裡嬰孩

對我來講,最難理解的就是,如果耶穌是上帝,他應該是無限的,他為何需要變成一個需要媽媽換尿布餵奶,沒有媽媽就根本活不下去的一個軟弱的嬰孩,這是不可思議的,一位無所不能的上帝,居然變成一個一無所恃的人,完全要依賴馬利亞才能夠活下來的嬰孩,這是一個極大的逆轉。耶穌是萬有的主,「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徒10:36)可是他卻成為一個包裹在布裡,放在馬槽的一個嬰孩,「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路2:12)為甚麼他需要這樣做?因為他要體驗我們的軟弱,跟我們一樣,什麼樣的軟弱他都體驗過。「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

9. 榮耀歸至高神到平安賜世人

最後一個驚奇是,天使向牧羊人講完後,天軍詩班馬上出現,唱著好聽的詩歌,歌詞只有一句:「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有古卷作:喜悅歸與人)!」(路2:14)這句話我以前講過,「他所喜悅」是形容詞?還是一個範圍?比較保守的教會認為是一個範圍,就是上帝把平安只給他所喜悅的人,很多人是他所不喜悅的,所以上帝就不給他們平安。可是我的了解不是這樣,因為前面天使說,這好消息是給萬民的,萬民的意思是上帝喜歡所有的人,他要把平安給所有人,但問題是,你只把他當作救主?還是你願意把他當做主呢?當他在你的生活裡面不能變成你的主時,你就不容易得到那平安,因為自己作主,就常常會做不好的判斷,有不正確的想法,如果我們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主的手裡時,天上的平安就來了,當平安到我們當中時,榮耀就歸到上帝那裡。「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弗1:6)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把平安(Shalom)賜給我們,我們跟自己的平安,我們跟家人的平安,我們跟上帝之間的平安。給我們這個恩典以後,我們就把所有的榮耀歸給上帝,所以榮耀歸上帝,是因為平安歸於人。

三、牧羊人的反應
1. 懼怕(Fear)

牧羊人對這些讓他們沒有辦法想像的經歷有一些反應,那些反應值得我們來學習。第一個是害怕。當然會害怕,夜裡本來在野地裡值班好好地,突然天光大亮,而且聲音很大,是會嚇一跳的。「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路2:9)我想不只他們會害怕,如果今天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今晚天使突然來找你,你也會害怕,不管是在夢中,或是搖你起來,我想你真的會害怕。其實不只牧羊人會害怕,撒迦利亞他抽籤抽到要到聖殿上班,在聖殿裡天使向他顯現,他的第一個反應也是害怕。馬利亞在家裏準備要結婚,沉浸在喜悅和忙碌的準備當中,突然天使來跟她說妳要懷孕,她的反應也是害怕,那是什麼一回事,根本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情,我們說驚奇,「驚」就是懼怕。

2. 尋找(Seek)

害怕之後,天使向他們說:「我跟你們說,有一個記號,就是那個嬰孩不是生在家裏,是被布在包裹在馬槽裡,你們去看。」這很特別,一般的嬰兒都是出生在房子裡,怎麼會生在養動物的廄倉裡。所以這些牧羊人不是就此停在那邊,天使一走,他們馬上跑到伯利恆去找證據,看哪裡有一個嬰兒出生是放在馬槽裡,於是就找到了,「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路2:16)所以我鼓勵大家,特別是今天要受洗的人,你們不要看到什麼不懂,然後就囫圇吞棗的相信了,其實聖經是鼓勵我們應該去求證。馬利亞也是如此,她也很懷疑自己懷孕的事,天使就告訴她去拜訪親戚以利沙伯就知道可不可能了,馬利亞也不是天使講了就算,她自己是跑去以利沙伯家裏確認天使所講的是真的。耶穌的幾個學生當中,我其實最喜歡多馬,多馬要求證,我覺得求證的精神是對的,上帝也不會讓我們糊里糊塗什麼都好。第一個讓你驚奇,第二個你要去了解。

3. 傳揚(Share)

既然找到證據了,再來就是要向他人傳講,所以牧羊人就到處宣傳說:「那天我們值班時,天上放光,天使出現,他們告訴我們有一個小孩出生在馬槽裡,我們去看真的發現了,天使說這嬰孩就是救世主。」牧羊人就到處去傳報這個好消息,「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路2:17)希望今天要受洗的弟兄姊妹,你應該有機會把你對上帝的認識,不管是你的驚奇或發現,可以跟你的親朋好友分享,求上帝給你們這樣的勇氣和愛心,讓他們至少有機會聽,再看他們要不要回應這樣的信息。撒迦利亞也是,當他可以說話以後,有人來,他就跟他們講:「那天我值班天使出現,嚇我一跳,後來天使說我不相信就讓我變成啞巴,等我老婆生了孩子才可以講話。」我想連他的失敗他也樂意講,他說這是真的,我的親戚馬利亞要生的是彌賽亞,我的孩子是在他前面做預備的角色,所以撒迦利亞也是同樣到處作見證。

4. 讚美(Praise)

他們有這些經歷以後,最後是以讚美和敬拜作為結束,「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就歸榮耀與神,讚美他。」(路2:20)最近一次講道我曾說,將來我們到天堂去都要讚美敬拜,有一些弟兄很擔心地說,那一直讚美敬拜恐怕不習慣,不過若像今天詩班樂團的讚美敬拜是很不錯的,我們很享受在音樂和歌頌上帝裡面,Thus to seeking, and than thus to sharing, and than to praise.(因尋找而分享進而讚美),這是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的。這些牧羊人開始時是嚇一跳,怎麼有這種事,再來就是去求證尋找,找到以後就去跟他人傳講,最後我們獻上讚美來敬拜上帝,因為這整件事情不是上帝要嚇我們一跳,而是要告訴我們,這裡面有一個恩典,是要給全世界的人,就是耶穌來,要救我們脫離黑暗與罪惡。所以馬利亞最後唱的歌,天主教稱它作Magnificat(尊主頌)。撒迦利亞也是唱了一首頌讚的歌,叫作Benedictus(讚美詩),這些都是天主教裡面很好的頌讚歌。牧羊人也是一樣,「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就歸榮耀與神,讚美他。」(路2:20)他們最後都是以頌讚作為結束。

四、結論:
聖誕驚奇四步曲:
驚奇(Wonder)、觀察(Watch)
見證(Witness)、敬拜(Worship)

對於聖誕的驚奇,希望我們也有這樣四個經驗:第一個是找到讓我們驚奇的部份,而非盡是說些老掉牙的,每一年都一樣的東西,你有感到那些驚奇嗎?關於驚奇,你可以看我寫的牧函,最近有一些神學家在討論我們失去了驚奇,科學讓我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懂,沒什麼好奇的,失去那種對上帝所造宇宙的欣賞、害怕和尊敬,於是就沒有想要再去了解的心,「啊!那是什麼?」我想基督徒在信仰裡恐怕也失去太多的驚奇。保持這樣一點點的驚奇(wonder),然後注意去觀察(watch),看能不能找到你想了解的,並樂意與周圍的人分享和見證(witness),最後把一切的榮耀歸給上帝,成為讚美和敬拜(Worship)。所以有四個W,驚奇Wonder, 觀察Watch, 見證Witness and敬拜Worship。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知道你為我們降生,可是我們就僅知道這樣,再來就沒有覺得怎麼樣的感動了,今天我們有幾位弟兄姊妹要受洗,歸入你的名下。主,有時候我們看到聖誕節的來到,在我們腦海中,可能就像Mongo Jerry樂團所唱的,已經沒有任何的驚奇,主耶穌基督也不見了,有的是禮物、大餐。主,我們知道這些不是不好,可是盼望我們每到聖誕節的時候,願意再一次到你面前來思想,你為我們降生、你為我們人生所帶來震撼的意義,我們願意再深入的了解,聖誕節對我們每一個人、對我們家庭所帶來的恩典。主,聖誕節不是自己歡樂就好,而是願意找機會跟周圍的人分享,耶穌基督降生的好消息,我們能不能把這一切的經驗,化為內心對你的敬拜和讚美?求主幫助我們,知道如何來好好地過聖誕節。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再思待降

再思待降

經文:以賽亞書第四十章3~5節
馬可福音第一章4~8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講:李晶晶 牧師

 影片:再思待降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先同心來禱告:「親愛的主,引領我們常常與你親近,不論是在教會聚會的服侍中,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上與人的相處,或是我們個人艱苦掙扎的尋求時,懇求你讓我們聽見你的聲音,讓你來引導,走在你所為我們預備的路上。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一、前言:
1. 祝你聖誕快樂

首先我們來看三隻小豬的故事短片:「三隻小豬在逃跑,因為大野狼在追趕他們。當他們跑回家中,就趕緊拿所有的家當把門窗擋起來,防止大野狼進入。隔了一陣子大野狼好像離開了,之後換成是煙囪上有了動靜,有東西要從煙囪上下來,所以他們就馬上用大鍋子燒水,迎接『大野狼』從煙囪下來,然後馬上將他用鍋蓋蓋住,添材加熱,於是三隻小豬高興的唱詩慶祝著。滾滾水煮,之後他們就把鍋子放到桌上,打算享受一頓美味的晚餐,沒想到打開鍋蓋時,鍋裡卻浮出許多的禮物,還有一隻馬靴,以及一坨毛球,一夾起來,原來是聖誕老公公的帽子,使得他們一臉疑惑的彼此相對。」這是一部趣味的動畫,祝大家聖誕快樂,也要和大家一起來思考「待降節」的意義。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錯誤的想法,認為是大野狼會從煙囪上下來,錯誤的想法產生一個錯誤的期待,所以他們就有了錯誤的決定、行動和結果。在待降節期我們都知道我們所期待的、我們所等候的是主耶穌,他為愛降生,道成肉身,完成了救恩的路,讓我們可以行在其中。

2. 待降節的意義

待降節其實是聖誕節前的一段預備時期,是很多基督徒非常忙碌、非常高興的日子。就像我們昨天晚上在這裡舉辦聖誕晚會,從兩位主持人精心的打扮,一直到每個肢體精彩的演出,都是預備了許久,經過開會、討論和彩排,就連老師在準備小朋友的禮物也是非常用心。總是在這些忙碌當中,我們需要一些上帝的話來幫助我們、激勵我們一起來思考,在過節時,為甚麼需要透過節期來思考我們的信仰。

在教會的節期裡面,以「待降節」作為教會一年節期的開始(詳見福音週報的牧函),從聖誕節前的四個主日開始,都稱為待降節。從教會歷史來看,「待降節」的舉行可追溯至主後第四世紀末,那時候被稱為「聖誕節前的準備期」,當時的基督徒是用40天的禁食、禱告、默想來等候這樣的日子,他們會用40天是想到耶穌基督在曠野用四十天的禁食禱告來預備他的傳道,所以也用這樣的一個預備心來迎接耶穌的誕生。但是到了第七世紀後就改為用四個主日來默想。

所謂「待降」(Advent),這個拉丁文的意思是「來臨、將臨」,顧名思義是等候耶穌基督的降生。但是耶穌基督降生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連串拯救的歷史與過程,從先知的預言,一直到耶穌基督的降生,接著還有耶穌的傳道、受難、復活、升天,和我們現在所期待耶穌的再臨。所以待降節一方面是我們要紀念耶穌已經完成的,他已經按著應許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降生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期待耶穌再來拯救的盼望,再一次來到我們當中。所以,待降節除了我們是以紀念耶穌的降生作為開始,更是以期待耶穌的再臨作為我們的一個目標。否則很多人就在問說:「耶穌已經降生了,你們還在等什麼?聖誕節還在慶祝什麼?」一方面是紀念,二方面是帶著這樣的紀念,有一個更大的應許和盼望,就是一個拯救的日子。
待降節在傳統的教會裡面其實是有一些佈置的。「待降花圈」(Advent Wreath)是用綠葉編織成的環狀物。綠葉代表一個綠意盎然的新生命;圓圈是沒有起點與終點,代表永生的盼望,耶穌來帶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它通常是被掛在門口,是宣告耶穌來到了我家,耶穌已經降臨了,以馬內利的上帝是與我們同在的,就在這裡、就在此刻,我們的生命是更新的,我們是帶著永生的盼望。

在很多禮拜堂中也會在桌上放一個「待降花圈」,和插上五支蠟燭組成的佈置,通常會用四支紫色的蠟燭,和中間一支白色的蠟燭(有時也會用三支紫色或藍色、一支粉紅色),它代表的是神聖的、尊貴的、慈愛的、悔改的意思。也就是在這個節期裡面,我們需要帶著一顆神聖的心,這是一個尊貴的日子,耶穌降生,是上帝帶著愛,並且再一次呼召我們,悔改認罪來到上帝的面前。甚至在很多的教會會把整個禮拜堂佈置成紫色,目的是透過這些裝飾再次的著提醒我們。

待降節在聖誕節前的四個主日。第一個主日會點燃第一支蠟燭,代表的是盼望,提醒我們,耶穌帶來的是一種盼望,基督的臨在,並且再一次反省我們的信仰,這個盼望真的實在的活在我的生命當中嗎?第二主日會點燃第二支蠟燭,代表的是信心,在那個信心,在我們的生命裡面,耶穌降生的應許是真的成就了,並且我們用信心等候盼望,上帝在我們每天生活中臨在陪伴(以馬內利的上帝)。第三個主日點燃第三支蠟燭,它所代表的、宣告的是喜樂,因為已經快要臨到了,我們經歷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充滿了喜樂的心,我們用愛和感謝要來預備慶祝聖誕節。第四主日點燃第四支蠟燭,代表了仁愛,是耶穌的愛,耶穌已經降臨,末日已經近了,我們要彼此相愛扶持。到了聖誕節那晚,再點燃中央的那支白色蠟燭,代表耶穌是真光,是世界的光,是宣告耶穌降生帶來盼望,並且以馬內利的上帝與我們同在。藉著這些裝飾和佈置,藉著這一次次訊息的宣告,藉著節期的慶典,幫助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再一次的思想、再一次的溫習主耶穌基督降生的意義。並且透過這樣的方式,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一代一代的宣告耶穌基督在我們當中的神聖意涵。待降節期的確充滿許多的期待,這個希望從耶穌降生開始,一直到他的再臨完成。基督徒相信,耶穌第一次的降臨,他完成了救恩,因為他歷經了十字架,他復活、他升天,現在我們是帶著這樣的一個應許和盼望,期待他的再來。他再來要審判這個世界,然後帶我們進入一個新天新地。

然而我們不知那個新天新地是什麼時候,有很多人猜測,有很多奇怪的教派會說是在哪一天實現,可是聖經上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那要臨到的日子和時間,沒有人知道;天上的天使不知道,兒子也不知道,只有父親知道。」(太24:36)因為要宣佈那天的來到,不是我們的猜測,不是人的決定,乃是上帝的主權。當我們把上帝的主權放在生命裡時,我們就預備那個日子,是因為不知道,它隨時都會發生。在馬太福音24:42, 44說:「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所以我們透過聖誕節前四個禮拜的待降節期,也是幫助我們練習等候的預備心。耶穌再來,不會像第一次道成肉身以人的樣子降臨,而是以一種超自然的方式降臨。聖經也說,在不知道的時候,就有人被上帝提走了,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要預備心。我們如何預備呢?其實透過每一次教會的節期慶典,都是在幫助我們預備,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所等候的是耶穌,接下來的是要如何預備我們的心。就像學生要準備考試一樣,除了要先知道什麼時候考試,要清楚考試的內容和範圍,我們才知道準備的方向,如果準備了錯誤的方向,到時候讀的都沒考,考的都沒讀,是會叫人難過和懊惱的。

以下我們要透過幾個人物來分享,從舊約到新約所記載的信仰前輩他們的預備,我們一起來學習,在待降節可以思考的信仰功課。

二、本文:
1. 以賽亞的預言

第一個與大家分享的是以賽亞先知,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以賽亞書共有六十六章,在前面的三十九章裡面,充滿了許多讓人震驚的信息,是先知宣告猶大國要滅亡和被擄的訊息,因為他們的悖逆犯罪,帶來許多的挫敗傷心。可是從第四十章開始,充滿了盼望。一開始以賽亞先知用一種象徵性的言語來描述耶和華的旨意要完成的方式,他聽到兩個聲音,先述說耶和華的來臨,是呼召百姓預備耶和華的路。然後宣告他必然得勝。

第一個聲音記載在40:3-5:「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當中提到「曠野」和「沙漠」,表示所處的環境是極艱苦,但是在當中卻發現,當我們預備道路時,有榮耀是要顯現的,即使有難過、有艱苦、有曠野的時刻,但是有一個盼望,是耶和華上帝與我們同在,因為他要在沙漠中、在曠野中與我們同行。後面接著描述所須作的預備。這樣的景況我們要怎麼作預備呢?這個預備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換句話說,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有沒有這些攔阻是我們需要把它修平的?有沒有什麼樣的攔阻,是攔阻我們的信心跟上帝建立關係?有沒有什麼樣的攔阻,是阻撓了我們回應上帝的愛與呼召?
第二個聲音是記載在40:6-8:「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要呼喊,讓上帝的話語堅立我們的信心,這個喊叫是我們要用上帝的話來預備我們的心,不是看人、乃是看上帝。預備我們的心,並且要作見證,喊叫是去把上帝的話語見證出來。在待降節的時刻我們可以一起思考預備我們的心,成為上帝所使用的,預備我們的心,看有沒有什麼是攔阻,是我們需要對付的。
 
2. 撒迦利亞預言

接著我們要來看的是撒迦利亞。他不是舊約的先知撒迦利亞,他是施洗約翰的父親,在聖殿裡面擔任祭司。有一天他照常到聖殿裡面服侍,天使向他顯現,對他說,你的太太要懷孕生子。可是他太太已經很老了,他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天使告訴他這事會成就,但因為撒迦利亞的懷疑不信,所以他就暫時變成啞巴,一直到這事情成就,他才能夠開口說話。孩子出生以後,依照猶太人傳統的習俗會在第八天幫孩子舉行割禮,那時就要取名字,取名就取祖父或父親的名字。但撒迦利亞不能說話,就在板子上寫了「約翰」,因為那是天使跟他說這孩子將來要為上帝預備道路,你要把他取名叫作約翰,於是他才能夠開口說話。

當時「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了,就預言說: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正如主藉著從創世以來聖先知的口所說的話,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向我們列祖施憐憫,記念他的聖約──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他。孩子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2:67-79)我們通常說這段話被稱作「撒迦利亞頌」,也有人說,因為他們已經經歷從舊約跨到新約四百年的時間,不再有先知,也沒有聽到什麼預言,所以有人說撒迦利亞是新約第一個說預言的人。接著我們要從「撒迦利亞頌」的預言中一起來學習幾樣功課。

他說預言,不是他自己隨意說,而是被聖靈充滿而說出的。他所說的話和當時天使跟他說的話一樣令人震驚,可是這次是從他裡面說出來。預言是表示是從上帝啟示來的。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們生命裡面有許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我們需要聖靈的啟示,聖靈幫助我們來思想、來了解聖經的意思,來了解我們所遇到的事情。經文中提到「神是應當稱頌的」,當他經歷了以後他就感謝上帝,獻上感恩的祭。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其實是已經看見了,不是看見施洗約翰,是看見耶穌基督,也在我們的生命裡面經歷上帝內駐在我們裡面,我們是否有一個感恩的心呢?思想一下過去這一年來,有多少是上帝為我們成就感恩的事情,找個時間向上帝獻上感恩。經文還說「在大衛的家中興起拯救的角」,「角」是一種力量的象徵,像公牛的角一樣是有力的,「拯救的角」意味著大能的救恩,是剛強的救主與我們同在。「在大衛的家中......」,這裡撒迦利亞提到的不是別的事情,乃是關於彌賽亞的應許,所以在這裡他宣告了救恩,當他經歷了上帝的話是信實的,他同時宣告了救恩,宣揚了這樣的福音,這也是我們鼓勵大家要去將所經歷的傳揚出去。接著經文說:「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他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他。」這裡撒迦利亞強調,我們是從仇敵手中被拯救出來的,在這背後有一個宗教的目標,是告訴上帝的百姓可以坦然無懼的來仰望他,並且是用我們的聖潔和公義,是用屬上帝的生命,是要活出上帝百姓的樣式,懷著感恩的心樂意來侍奉他。接著撒迦利亞說這孩子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主的道路,「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施洗約翰的父親在宣告說,這個孩子是上帝所應許的一個見證,但他不是救主,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見證會變成我們的救主,只有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唯有那位我們等候盼望的上帝,要在我們裡面作奇妙的事情,除此之外無人能拯救,只有那位彌賽亞,那將要來的能拯救我們,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施洗約翰一樣,預備上帝的道路,成為見證,讓人看見這位上帝。最後再次宣告這個福音、這個彌賽亞的救恩,必要照亮在黑暗中,把我們帶出來,引我們走在平安的路上,使我們不再活在虛假的罪惡中,同時他要講的是一個悔改,悔改來到上帝面前。從這當中我們會發現,撒迦利亞很有意思,他從懷疑不信到沒有辦法說話,但是在這個過程裡面,他安靜、默想、忍耐,直等到他看見事情發生,他就見證這個救恩是會應驗的。我們每一個人經歷上帝,我們也要向撒迦利亞一樣,成為一個救恩印證的記號,寫在世人當中。我們在待降節一起來思想,是否也願意如此使用我們的生命。

3. 約瑟與馬利亞

再來是一對我們都很熟悉的夫妻―約瑟與馬利亞。有人這樣說,在兩千年前,真正在等待耶穌降生的,應該就是他的父母了,就像我們當中很多的父母親,最期待孩子的誕生,應該就是爸爸媽媽了,同樣的,約瑟與馬利亞等候耶穌的降生。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等候,是帶著怎麼樣的心境等候。

天使對馬利亞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路1:28)「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路1:31)「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天使回答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或作:所要生的,必稱為聖,稱為神的兒子)。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離開他去了。」(路1:34-35, 38)今天我們在讀聖經,我們真的覺得她是蒙大恩的女子,是何其的有幸被上帝所揀選,可以生耶穌,所以天主教是很高舉聖母馬利亞的,認為她是一個預備救恩的器皿,是一個很尊貴的女子,但是你可以想像嗎?這是因為我們知道那個結果,她可以生救主耶穌,所以我們會說她蒙大恩。我們也會覺得,如果我們是她,上帝向我們啟示,我們也會這樣勇敢去生耶穌。可是馬利亞不是活在現代,而是活在兩千年前,在當時天使向她宣告計畫時,她的內心是充滿驚惶的、掙扎的,是沒有辦法理解的,所以她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怎麼會有這種事?怎麼會是這樣?」我們有一些驚惶、掙扎無法理解,到底上帝要做什麼。特別在她生活的猶太社會裡,未婚懷孕是要被拖到城外用石頭打死的,那是極度的恐懼,因此她會如此反應,因為她不知道要怎樣走下去,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她的未婚夫約瑟。但是天使這樣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天使讓馬利亞明白,這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是有點難以理解,但是上帝要用你,雖然無法理解,是要冒險、是有驚惶,可是透過這樣的對話之後,馬利亞回答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從「我是一個未婚的人,怎麼會有這種事?」到突然間她說「我是主的使女」,我們發現,她明白並重新定位了她的身份,之後才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誰?我們是誰?我們是上帝的兒女。如果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就可以如同馬利亞說的,「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如果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有些無法理解的,有些覺得是不可能,是困難的,我們也可以說:「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因為是上帝要使用我們,因為是上帝的差遣,因為是上帝的工作。

在上個禮拜,我們的教牧團隊、長執同工,舉行了明年度的事工研討會。這當中有許多的事工在計畫,有許多的活動,有例行的、有突發創意的,我們也討論需要牧養、需要關懷我們的同工,我們期待更多的人透過我們的關懷,也能夠進到教會與我們一起敬拜。但是親愛的弟兄姊妹,這麼多的事工不是兩三個、十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有更多的弟兄姊妹加入參與,成為我們的夥伴同工。在今年底、明年初或明年某個時候,如果上帝透過我們的同工、長執、牧師來邀請你加入團隊、加入侍奉,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起「怎麼會有這種事」,但是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我們有沒有這麼一點點勇氣願意試試看,「情願照主的話成就在我們身上」?我們願意試試看用信心來服侍,讓我們的教會受到上帝的祝福,也同時讓我們自己領受了恩典與福氣。

在46-49節說:「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為我成就大事的不是我,是那一位上帝。我心尊主為大,當馬利亞這樣說的時候,她是用她的生命來宣告,這個生命是代表所有的生活、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想法,都用上帝的心意作為準則來決定,馬利亞願意用生命完全的順服,「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她順服上帝的帶領和安排,接受所要發生的事。這對我們其實也是一個挑戰──「尊主為大」,在生活、家庭、工作時,我們是否尊主為大呢?我們的服侍有討上帝的喜悅嗎?我們與人的相處,我們對待家人的方式,我們面對困難的環境時,我們是否願意順服上帝的呼召,允許某一些環境上的無法理解,在那當中與主同行,與上帝同在。這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她領受了上帝的呼召,她順服了上帝的旨意。

我們再來看約瑟。聖經說他是一個義人(太1:19),義人是一個大好人,是一個很溫馴的人,是一個愛上帝的人,但是當他聽到馬利亞懷孕的消息後,他覺得很為難,聖經說:他「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兒子(有古卷:等他生了頭胎的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太1:20-25)他正思想著要「暗暗把她休了」,正想說要靜靜地解除這個婚約時,天使在夢中向他顯現,他才打消這個念頭。經文說「約瑟醒了」,這可能是從夢中醒了,也可能是從他那個錯誤的決定中醒過來,恍然大悟。我們以為是一瞬間,但這其實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在這裡也提醒我們,事情發生時,有時我們太快做決定,我們還來不及多一點點的思考就有了情緒的反應,然後我們就做了決定。其實在很重大的事情上,我們需要上帝幫助我們,不要太急,要稍微停下來思想一下,給上帝有機會向我們說話。在這件事上約瑟他如此做,他也順服神,他願意與馬利亞一起擔負這個責任,上帝的旨意就如此藉著約瑟和馬利亞的順服來成就。「約瑟沒有與她同房,『等』她生了頭胎的兒子」,那是一個等候的過程,他們憑信心、忍耐、見證、等候上帝的應許。「沒有與她同房」講的不是靠著人的作為使這件事情成就,乃是按著上帝的安排成就上帝的應許。在這對夫妻身上,我們看到他們的特色,是他們順服在上帝的主權下,讓上帝對他們一生有這樣的安排,他們沒有拒絕,乃是完全的順服,接著我們看見他們得著以馬內利的應許。提到這點,我們需要順服上帝的旨意,求上帝幫助我們,得著這些應許,從這對夫妻當中一起來學習,雖然有時我們會驚惶,但是在上帝的應許中,我們歡喜順服,我們也需要安靜思想,好叫我們可以明白上帝的引導。

4. 施洗約翰見證

最後我們來看施洗約翰的預備。「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4-8)「照這個話,約翰來了」,照什麼話?照先知瑪拉基說的:「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瑪3:1)施洗約翰就是先知以賽亞所指的「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40:3)的那一位。照著先知的應許,施洗約翰來了,他在曠野傳悔改的洗禮。施洗約翰本身不是主角,施洗約翰本身是一個預備,是一個修直主道的人,好迎接主的來到。施洗約翰在曠野傳悔改的洗禮,曠野對以色列是充滿象徵性的意義。以色列人出埃及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故事,他們在曠野漂流的日子裡,才真正體會到作上帝百姓的經驗。曠野是一個悔改的地方,曠野也是一個生命更新的地方,也是上帝管教我們,安慰他的百姓,使我們可以與他建立關係的所在。許多的基督徒常常會想,這個時候是我的曠野時期,我們遇到一些艱難,我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我們感覺好像上帝沒有為我開道路,我們感覺到有些悖逆、有些不情願,在這許多的曠野是在我們的生命經驗裡面,其實往往是上帝給我們的一些引導、管教、安慰和機會,與他重新建立關係的地方。

施洗約翰來了,他傳悔改的洗禮。洗禮是象徵一個生命的更新,無論是在道德上或靈性上面,除去不好的,讓好的生命在我們的裡面,同時也是迎接上帝審判前的準備。悔改,在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改換心志,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turn around,是改變方向的意思,我願意改變修正我的想法,我願意改變我原本要走的方向,轉過來走上帝的方向。也就是說,在主要來之前,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改變成尊主為大的態度,我們願意讓上帝來帶領。在這裡也再一次的提醒我們,施洗約翰來傳悔改的洗,我們現在也照著當時約翰所傳的悔改的洗禮,像當時候的人悔改受洗,福音在當時就傳開了。在下一個聖誕的禮拜,我們會有很多兄姐在這裡洗禮,每次我們看到有很多弟兄姊妹接受洗禮時,其實再一次幫助我們思想,我們願意透過洗禮,成為悔改的記號,也意味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我們與天使、與上帝一同歡喜。也同時再一次提醒我們,悔改的心是否還在我們裡面。在待降節的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思想悔改,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要在上帝面前悔改?要再一次求上帝幫助我們更新。

主耶穌在兩千年前出生,成為黑暗世界的光,絕望人當中的拯救,這是一個印記。不過聖誕的意義不是停留在這裡,更重要的是,上帝要再來,施洗約翰當時傳悔改的洗禮,預備主的道路,他做了,以至於許多人因此認識了上帝,那今天呢?我們是否也願意照著上帝的話來做?照著上帝的話差遣我們,使人得救,去傳福音呢?照著上帝的話,我們需要回應上帝對我們愛的呼召。

三、結語:
1. 重回現場預備主道

求上帝幫助我們,透過節期、透過上帝的話,再一次回到聖經裡面,回到過去的現場裡面,我們再一次預備上帝的道、預備我們的心,再一次思想耶穌基督的故事,讓我們從聖經的故事裡面,去體驗先知以賽亞、撒迦利亞,或是耶穌的父母約瑟和馬利亞,他們是怎樣預備耶穌,預備這位彌賽亞―─小小耶穌的降生;幫助我們思考與上帝的關係,讓主在我們的生命顯為大,來作主與帶領,讓我們可以再一次的經歷上帝的恩典與救贖;也幫助我們再次思考上帝對我們的呼召。我們是否願意向約瑟一樣,不要那麼快的拒絕,可以稍微停下來多一點點的思考,讓上帝對我們說話。我們願不願意像馬利亞一樣順服,重新再一次知道我是誰,我是主的使女、我是上帝的兒女,我願意領受。我們是不是願意學習像撒迦利亞,雖然我們也會懷疑,我們也會好像突然啞口無言,可是我們願意耐心等候,等候上帝的話是真實的,這個救恩是是實在的,我們用這樣來預備自己。彼前3:15:「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求上帝幫助我們是尊主為聖,我們的心中充滿了這樣的盼望,作為我們的預備,好叫在面對很多的事情時,我們有能力去回應,我們有能力去思想,我們有能力去順服,我們有能力去彼此同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2. 等候盼望宣揚主道

在兩千年前小小拿撒勒小鎮的驚奇,這個平凡如此的小村姑和木匠,或是在聖殿工作的撒迦利亞,他們經歷了上帝,因為他們領受了,照著那個話,他們做了。在待降節中,也是我們為耶穌基督再臨的一個預備,不是只為我們自己,同時在我們等候盼望時,我們也為別人預備道路,我們需要被上帝差遣去傳福音。在我們讀了以賽亞書,我們聽見那兩個聲音之後呢?上帝繼續說出一個很大的宣告:「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9-11)上帝在這裡說,要報好信息、要報好信息,而且要極力的傳揚,不要懼怕。當我們領受了,上帝說他會牧養我們、他會聚集我們、他會引導我們。照著這個話,上帝的話,先知的應許,施洗約翰來了,他傳悔改的訊息,他為人施洗,許多的人悔改得救。照著這個話,撒迦利亞安靜等候,他經歷了應許。照著上帝的話,馬利亞領受了恩膏。照著上帝的話,約瑟安靜思考後他順服,接受了這件事情。那我們呢?我們聽了這麼多的話,照著上帝一次次不斷的給我們的應許,我們的回應是什麼呢?求上帝幫助我們,在這個待降節期的時候,我們聽了許多上帝的話,明白了上帝的旨意,我們要怎麼樣來回應?回應在我們的際遇裡面,回應在上帝給我們的話語當中。

在我今天要來之前,我收到一封email,是我們教會同工寄來聖誕晚會的許多照片,在當中他寫了一段話我很感動。他說很多人很喜歡問:「這個活動是對內還是對外?有什麼意義?」他說不管有什麼意義,不管對內或對外,總是有人願意參與預備,就有三百多個人在當中歡喜快樂。我們教會另外一位同工,他不管教會活動是對內或對外,他把它當成是一個機會,一個傳福音的機會,他自己做了電子卡片,獻給我們的教牧團隊和同工,也寄給了他的公司夥伴們,於是在他的工作場域有人問他:「你們基督徒聖誕節有什麼活動啊?」這在他裡面就好像是一個呼召一樣,他就製作了這電子卡片寄發出去邀請。我們是不是願意把握住每個機會,不是問什麼是什麼,而是願意在每一個景況下,都把它看成是上帝的話。照著這個話,我們的選擇和決定是什麼?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謝謝你給我們節期。天父,我們謝謝你,讓我們透過節期再一次有機會來思想你的話語。謝謝你,按著你的應許讓耶穌基督降生了,他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他為我們復活、他為我們升天、為我們預備上帝的家,並且應許要再來接我們,並賜給我們新天新地。主,我們在這樣等候的盼望中,領受你的話,求上帝你呼召我們,求上帝你幫助我們,好叫我們可以慢慢學習撒迦利亞、學習約瑟、學習馬利亞、學習施洗約翰。主啊,我們是你的僕人,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們身上。也盼望每一次你呼召我們時,我們就勇往向前。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寒冬玫瑰 The Winter Rose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2.21
作者:蔡茂堂 牧師

Ⅰ、引言:聖誕玫瑰的故事(The Christmas Rose)

「寒冬的玫瑰」是由一對作曲家夫婦所寫的聖誕節清唱曲。聖誕節在台灣最常見的花是聖誕紅,可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聖誕紅,而是聖誕玫瑰(The Christmas Rose)。為什麼用玫瑰花來代表耶穌基督降生呢?聖誕玫瑰是一種很特別的花,一般來講是白色的,偶爾會有一點點淡紫色,它的學名叫作Heleborus Niger。它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以前有一個很貧窮的牧羊女,她的名字叫作Madelon(馬德隆),在她看管羊群時,突然發現遠處傳來駱駝的聲音,有人騎駱駝經過,而且各人都帶著禮物,有黃金、乳香和沒藥。她就問他們說:「你們騎駱駝帶著禮物要去哪?」他們說:「今天彌賽亞降生了,我們要把最寶貴的禮物送給他。」之後他們就離開了。小女孩也很想去,但是她很窮,那時是冬天,她沒有禮物可以拿去送給耶穌,所以就傷心的哭起來了。後來天使出現,天使問她說:「馬德隆,妳為什麼哭呢?」她說:「我沒有辦法送禮物給耶穌,所以我很難過。」天使就在她滴下眼淚的地上,拍了一下,結果就長出很漂亮的玫瑰花。馬德隆很高興,就把玫瑰花當作禮物拿去送給耶穌。這是聖誕玫瑰馬德隆的故事,從德國十五世紀他們就流傳著的一首詩歌,傳說著神感動小小牧羊女去敬拜耶穌。

Ⅱ、玫瑰代表愛情

寫這部聖誕清唱曲(Christmas Cantata)的作者為什麼不用別的比喻,而是用玫瑰呢?我想這是因為聖經雅歌書的一句話:「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歌2:1)大部分的聖經學者認為,玫瑰是預表主耶穌基督。耶穌說「我是玫瑰花,我也是百合花」,聖經用兩種花預表主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其中,玫瑰在一般人的了解是代表愛情,情人節的時候,情人會送玫瑰花表示對對方的愛。情人的玫瑰(Valentine Rose),為什麼我們不用別的花,要用玫瑰花來代表愛呢?

1. 美麗 Elegance:欣賞

因為玫瑰很美麗(Elegance),美麗就會讓人想去欣賞它。

2. 香氣 Fragrance:交融

玫瑰不只美麗,它還有特別的香氣(Fragrance),香氣必須要把它吸進鼻子,才聞的到那個香味。所以你要跟它有很深的互動、交融的關係,你才會知道它的美。

3. 荊棘 Thorn:尊重

但是玫瑰不只是美麗有香氣,它的枝子上還有刺(Thorn)。一般我們說玫瑰會刺人,可是作者沒有這樣描述,他說上帝把刺放在玫瑰身上,讓它受傷,這是作者用的方法,因為耶穌基督要被釘死時,他頭上帶著荊棘冠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愛的關係裡面,我們要很小心翼翼的,不然彼此會受傷,要尊重對方,不要隨便摘它,否則你會刺傷的。

4. 凋謝 Wither:把握

玫瑰不只有刺,它的開花期也不長,不久就凋謝了(Wither)。這告訴我們,當有愛的時候,你要把握那個機會,當耶穌還有機會,讓你跟他親近時,你要把握機會,耶穌在世上的時間不是太久。

玫瑰花有它的美麗和香氣,它帶有刺,也會凋謝,用這樣來預表主耶穌基督。耶穌是上帝給我們愛的禮物,最大的愛是耶穌,所以我們的作曲者就用玫瑰這樣的一個象徵,來代表上帝對我們的愛。聖經稱它為「沙崙玫瑰(Rose of Sharon)」,那麼這個清唱曲應該叫作「沙崙玫瑰」啊,為什麼作者不這樣寫,而是寫「寒冬玫瑰(The Winter Rose)」呢?我們翻譯時把它翻譯成「冬天的玫瑰」,我覺得「冬天」還不夠冷,所以把它改譯成「寒冬」。為什麼是「寒冬的玫瑰」?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覺得作者Joseph & Pamela Martin很特別,他們兩個人用神聖的想像創意(Holy Imaginative Creativity)把寒冬裡冰天雪地那樣的背景加進來,這個玫瑰是在冰冷的夜晚開始生長開花,象徵很多有關主耶穌降生所遭遇的事情,像是開在寒冬裡的沙崙玫瑰,芬芳且美麗,可是卻被上帝裝飾上荊棘,之後凋謝落入地裡,整個玫瑰短短地一生正象徵著主耶穌基督的生命。

Ⅲ、寒冬中的玫瑰(神聖想像創意 Holy imaginative creativity)

1. 寒天凍地 冷酷排斥

我們再詳細一點來看,它是有什麼意思?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在下雪的地方,土地是很堅凍硬冷的,作者想要代表耶穌基督降生時所遇到世人對他的反應,是很冷酷的,是不易突破、不易接受他的,是排斥他的。「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1:11)

2. 夜半黑漆 刻意拒絕

不只是冬天,它還是在夜半黑漆的時候開花。耶穌基督到黑暗的世上來,要把光明帶給我們,可是黑暗卻拒絕他,不接受主耶穌基督,「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雖然是這樣黑暗冷酷的世界,但冷酷黑暗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在主耶穌降生的七百年前有一個先知就說過,有一天上帝會給我們一朵寒冬的玫瑰,他會帶來盼望與新的開始。

3. 枝條苗裔 盼望應許

這個先知叫作以賽亞,他說雖然樹被砍斷了,只剩下樹幹,但這個樹幹有一天還會再發芽、長苗、開花、結果,看起來好像是一棵被砍掉已經絕望的樹幹,上帝還是給他盼望,這是以賽亞在主耶穌降生前的七百年前就開始講的:「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賽11:1)我們翻譯作「耶西的本」,那個「本」的希伯來文叫作([zg)geza,翻譯成英文是Stump(殘幹),就是從耶西的殘幹上會發出一個小小的枝芽,給我們一個盼望,不只會長苗,還會開花,結出許多果子。

4. 削平高低 號角先驅

什麼時候會長苗?以賽亞說,等到吹號角的時候,神會派一個先驅者,他會來喊著說,把彎彎曲曲的改直,高高低低的修平,那位吹號角的先驅者就是施洗約翰,他會開始吹起號角,當你聽到號角響起時,你就知道那個枝幹要長苗出來,那個日子不遠了。古時候吹號角的人叫作Herald,當國王要到一個地方以前,他會先派人去吹號角,讓百姓預備好,因為國王就要來了。聖經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4-6)所以在救恩來以前,必須要把一些高低不平、彎曲不直的將它準備好,迎接寒冬的玫瑰降臨。

5. 聖潔美麗 毫無瑕疵

當這個玫瑰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他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玫瑰,是完美的、聖潔的美麗,像聖經說:「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他是一個毫無瑕疵的美麗。

6. 馨香飄逸 愛心服侍

這樣的生命不是自己美麗,他還願意把自己這樣的愛分享給周圍的人,所以他是有香氣的,他的香氣可以到處飄逸,不是只有美麗而已。聖經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這樣的香氣吸引大家要到他那裡去,就好像玫瑰花會吸引蜜蜂到它那裡去一樣,這是愛心的香氣散發到四周的生命。

7. 裝飾荊棘 救贖受苦

這樣美麗馨香的寒冬玫瑰,上帝居然加上荊棘在它的身上,這麼美麗的玫瑰上卻長著荊棘。耶穌基督要被釘死以前,就被羅馬兵丁用荊棘編了一個冠冕,硬放在他的頭上,他是為了救贖我們而受苦。「耶穌出來,戴著荊棘冠冕,穿著紫袍。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約19:5)

8. 花謝落地 犧牲捨己

最後這個玫瑰凋謝了,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玫瑰花瓣一片片的掉落在地上,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這花瓣落下來就好像耶穌身上滴下來的血一樣,發出救贖的香氣,他為我們犧牲捨己。

9. 雨雪潤地 發芽吐綠

故事不是這樣就結束,因為掉到地裡玫瑰花的種子,上帝會讓它再長出來,從天上會降下雨雪來滋潤大地,「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賽55:10)這個掉在地裡的玫瑰花種子有一天會再發芽吐綠,結出很美麗的玫瑰花來。

10. 花香滿溢 滿園香氣

不只這樣,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不是一棵玫瑰,而是滿園的玫瑰。耶穌死而復活以後,就把這樣的愛傳給世上所有的人,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每個人,都是一枝小小的玫瑰,能夠活出神那樣的美麗,向周圍發出愛的香氣,這就是雅歌書所說的:「北風啊,興起!南風啊,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願我的良人進入自己園裡,吃他佳美的果子。」(歌4:16)


Ⅳ、結論:耶穌 沙崙玫瑰

主耶穌就是那朵在園中綻放的沙崙玫瑰,主耶穌也是寒冬的玫瑰。「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歌2:1)但願在紀念耶穌基督降生時,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也像那寒冬的玫瑰一樣,既有美麗又有香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感謝主,你賜給Joseph & Pamela Martin他們有這樣豐富的想像力,可以用寒冬的玫瑰來描繪出主耶穌你一生的經歷和你給我們的愛。你在我們當中帶來純潔的美麗,還有飄散出愛的香氣,你雖然戴上荊棘的冠冕,雖然犧牲自己,可是這樣的生命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長出一朵朵小小的玫瑰。但願我們每個人在紀念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會變得更美麗;我們與周遭朋友的關係,更充滿主耶穌基督愛的香氣。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平安夜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12.2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二章814節  


Ⅰ、引言:士兵的平安夜(A Soldier’s Silent Night)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所觀賞的的舞台劇“愛玩聖誕夜”是莎莎的平安夜,你的平安夜是怎麼樣呢?先讓大家看一短片,片名叫作「A Soldier’s Silent Night(一個美國大兵的平安夜)」,這是1986年美國一位狙擊手的上等兵James M.Schmidt,當聖誕夜,大家都回家團圓,他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軍營值勤,他感觸很深,就寫下這麼一首短歌「阿兵哥的平安夜」。2002年有一位曾經擔任過海軍陸戰隊的牧師Father Ted Berndt,是生命糧聖公會的牧師,他在Dousman, Wisconsin(美國威斯康辛州)跟他的女兒Ellen Stout一起錄下了這個影片,我們一起來看:



´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He lived all alone.
這是聖誕節前夜,他一人獨處。
In the one bathroom house made of plaster and stone.
睡在用泥灰與石頭蓋成的單人臥房中。
I have come down the chimney with presents to give,
我從煙囪爬下來要分送禮物,
And to see just who in this dwelling did live
也想瞧瞧到底是誰住在這裡。
I looked all around, a strange sight to see,
我左顧右盼,看到一幅奇怪的景象,
No tinsel, no presents, not even a tree.
沒有亮晶晶的彩帶,沒有禮物,甚至沒有一棵聖誕樹,
No stocking on the mantle, just boots filled with sand,
沒有掛在壁爐架上的長襪,只有裝滿沙子的馬靴,
on the wall hung pictures of far distant lands.
牆上掛著來自遙遠故鄉的照片,
With medals and badges, awards of every kinds,
還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徽章、配章與獎章。
a sobering thought came alive in my mind.
我的心中浮現一個嚴肅的思想,
This house was different, it was dark, it was dreary,
不同的房屋,陰沉而且幽暗。
I have found the home of a soldier, I could see that most clearly.
我看到一個士兵的臥房,歷歷浮現在我眼前,
The soldier lay sleeping, silent, alone,
這位士兵安靜孤獨的沉睡,
Curled up on the floor in this one bedroom home.
蜷曲沉睡在這單人臥房的地板上,
His face was so gentle, the room in such disorder,
他的面龐是何等溫柔,房間卻是如此雜亂,
Not at all how I pictured a United States soldier.
一點也不像我想像中美國士兵的模樣,
Was this the hero of whom I’d just read?
這是我剛剛唸到的那位英雄嗎?
Curled up on a poncho, the floor for a bed?
蜷曲睡在斗篷中,用地板作為床舖。
Then I realized the other families that I saw this night,
我忽然想起了今夜我所拜訪的許多其他家庭,
Owed their lives to the soldiers who were willing to fight.
他們的生命完全倚賴在這群願意冒險奮戰的士兵,
In the morn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children would play,
明天早上全世界的孩童將快樂嬉戲,
and grownups would celebrate a bright Christmas day.
大人們也會歡慶一個快樂的聖誕節,
But they all enjoyed freedom each month of the year,
他們經年累月的享受自由平安,
Because of the soldiers, like the one lying here.
都是靠著這一群士兵,就像躺在這裡的這一位,
I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how many lay alone,
我禁不住會想起到底有多少位士兵是如此孤獨躺臥,
In a cold Christmas eve in a land far from home.
在那寒冷的聖誕夜,在那遠離家園的遙遠之地,
The very thought brought a tear to my eye,
這個想法叫我的眼睛忍不住掉下淚珠,
I dropped to my knees, I started to cry.
我屈膝跪下開始低聲啜泣,
The soldier awakened and I heard his rough voice,
這位士兵醒來,我聽到他那沙啞的聲音:
“Santa don’t cry, this life is my choice;
「聖誕老公公,請不要哭泣,這是我所選擇的人生,
I fight for freedom, and I don’t ask for more,
我為自由奮戰,我也別無所奢求,
My life is my God, my country, my corps.”
我將我的生命奉獻給予我的上帝,我的國家,我的部隊。」
The soldier rolled over and drifted to his sleep,
這位士兵翻個身,又飄入他的夢鄉。
But I couldn’t control it nice, and continued to weep.
但是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又繼續啜泣,
I kept watching for hours, so silent and still
我注目凝視歷時良久,周遭一片安靜沈寂,
As both of us shivered from the cold night’s chill.
我們兩個人都因這寒夜的酷冷而顫慄,
I didn’t want to leave on here on that cold, dark, night,
在那寒冷幽暗的夜晚,我不忍走離開
This guardian of honor so willing to fight.
這位願意為自由奮戰的光榮戰士。
Then the solider rolled over, with a voice soft and pure,
然後這位士兵又翻過身來,以柔和純淨的聲音
Whispered, “Carry on Santa, it’s Christmas day, all is secure.”
細語道:「聖誕老公公,該出發了,這是聖誕節,一切都很安全。」
One look at my watch, and I knew he was right.
我看看我的手錶,我知道他是對的,
“Merry Christmas friend, may God bless you this night.”
「我的朋友,聖誕快樂,願上帝今夜祝福您。」

這是一個阿兵哥的聖誕夜,不知道你看了這段短片有什麼感觸?為什麼世界有戰爭?為什麼平安夜有人沒有辦法得到平安?我們看一下聖經,記載在路加福音第二章8~14節::「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我自己覺得這段經文裡,最重要的是「地上平安」這四個字,而「平安夜」這首詩歌真確地傳達了聖誕節的意義。主耶穌的降生,是要將平安帶給我們每一個人,帶到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在這裡我們有幾點要來一起思考的:

Ⅱ、牧羊人的平安夜

1、 永恆君王降生伯利恆小城

天使報佳音是給萬民,不是只有給牧羊人,天使報佳音的主要內容,是告訴萬民,有一個嬰孩降生在馬槽裡,之後天使就唱起讚美詩,這首讚美詩歌是說「榮耀歸與神,平安歸與人」,就是上帝所喜悅的人。在這段短短的經文裡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伯利恆這個小城,聖經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太2:6)伯利恆雖然是很小,但是上帝選擇用這個小城來讓耶穌降生,我想這有它的意義,我們會覺得,耶穌要降生應該是在耶路撒冷、在紐約、在東京----等大的城市,為什麼耶穌選擇在一座很小的城市來降生呢?

2、 大好信息報給平凡牧羊人

而且這個降生的消息首先傳報的對象也很有趣,是晚上在野外值班的牧羊人,為什麼不是先報給希律王?或是報給其他重要的人士呢?為什麼是報給這些埃及人都討厭的牧羊人,這些在社會上不被尊重的人呢?「你們要說:『你的僕人,從幼年直到如今,都以養牲畜為業,連我們的祖宗也都以此為業。』這樣,你們可以住在歌珊地,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創46:34)

3、 天使奉差遣傳揚救恩福音

在聖經裡,天使並不常常出現。耶穌基督降生時,上帝居然是派天使來傳揚這樣的一個消息。我們知道,天使是跟我們得救的福音有關的。「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1:14) ,可見耶穌基督降生是多麼重要,連天使都奉差遣傳揚救恩福音。

4、 大喜的信息是給天下萬民

這大好消息不只是給牧羊人,也不只是給猶太人,這個消息是給全世界的人。耶穌基督要升天的時候跟祂的學生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

5、 包布的嬰孩是主道成肉身

耶穌的降生很奇特,祂是在馬槽裡降生的,並且是一個嬰兒,為什麼耶穌到世上來不是以大人的樣子?為什麼要成為一個無依無助的、需要媽媽幫他換尿布、幫他餵奶的這樣的一個嬰兒呢?耶穌基督要讓我們知道,祂和我們完全一樣,祂也經歷人一生所要經歷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6、 臥馬槽裡認同世上邊緣人

更有趣的是,祂不是降生在台大醫院的婦產科病房,也不是降生在舒適的家裡,祂居然是在一個又髒又臭的馬槽裡降生,表示耶穌基督不只是認同我們人,祂還認同邊緣人,從伯利恆的小城,到小城中的馬槽,一再地表現出,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就是為了那些被看不起、被排斥、被拒絕的人而來,就像莎莎一樣。「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是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7、 基督一生將榮耀歸與真神

耶穌基督將要受死以前,祂最後的禱告是這樣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祢,祢所託付我的事,我已經成全了。」(約17:4)所以榮耀神是耶穌一生的服侍。

8、 十架犧牲帶來真正的平安

祂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時候,目的就是要把真正的平安賜給我們。「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著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6)

Ⅲ、莎莎的平安夜

1、 去年一場大火留下的疤痕

我們從剛才的聖誕舞台劇看見女主角莎莎,莎莎的平安夜是怎麼樣的平安夜?她是一個因過去的錯誤,成了被大家拒絕、排斥,自己悔恨難過,完全沒有朋友的女主角,可是導演希望藉著這次演出,給她一個機會,看她願不願意跟自己和好,重新再來過,後來莎莎接受這樣的邀請。

2、 飛炫村與帕酷村間的戰爭

可是還要有兩方的人願意支持她,否則平安夜的舞台劇是演不出來的,我們看見飛炫村和帕酷村,這兩村一直是在競爭的情況下,過去這場競爭曾造成莎莎引起一場大火,可是每個人都把責任推給莎莎,而這次演出的時候,導演刻意要他們混組,如果還是分組演出,競爭的意味就很濃。不曉得這個世界沒有平安是不是也是這樣,不管在政治、經濟、軍事,大家都處在競爭中,輸人不輸陣,都想要贏過對方,於是想辦法傷害對方,造成平安的失去。

3、 愛的恩典讓莎莎走出悔恨

可是耶穌基督愛的恩典讓莎莎走出懷恨的陰影。

4、 饒恕接納帶來真正的平安 

也讓兩村的人決定互相饒恕接納,重新和好,一起演出真正的平安夜舞台劇。

Ⅳ、歷史的平安夜

1、1818 誕生於聖尼古拉教堂(berndorf, Austria)

其實平安夜的故事還不只這樣,不只是這一齣戲劇而已。平安夜,這首詩歌剛被寫成的時候,是在德國的一座小城,1818年,在奧地利St. Nicholas Chaple Oberndorf, Austria歐本朵夫市的聖尼古拉教堂裡第一次演唱,是由一位助理牧師Joseph Mohr寫的歌詞,詩班的指揮Franz Gruber編的曲,是用吉他伴奏的: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平安冥,聖誕冥
Alles schlaeft, einsam wacht
真安靜,真光明
Nur das traute hochheilige Paar.
光照老母照嬰孩
Holder Knabe mit lockigem Haar
真溫純閣真可愛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
上帝賜安眠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
上帝賜安眠

他們在當時所寫的曲子和我們現在所唱的不太一樣。最後一句,原作者譜的調沒有那麼高,後來有人把它改編,我們現在習慣的是已經改變過的。另外當時的詩班能夠唱的部分很少,只有最後的兩句,他們共寫了六節歌詞,前面只有牧師(男高音)和指揮(男低音)兩個人雙重唱,唱完一遍以後,最後一句詩班用四部合音重複一次,這是當時教會敬拜的情形。剛才我們所聽到的是以原創的曲調重新錄音的。由於這首歌是用德語寫的,這就讓副牧師很受抨擊,因為當時的禮拜只准用拉丁文唱詩,關於這首詩歌的產生是有故事的,在週報的牧函裡有詳述。簡單提一下,那時的主任牧師並不同意Joseph Mohr平時用吉他伴奏,並用德語教信徒唱詩歌。但聖誕節那天,風琴壞了,主任牧師沒辦法,就請副牧師Joseph Mohr想辦法。

Joseph Mohr跑去隔壁村,請詩班的指揮Franz Gruber臨時用吉他譜寫一首新曲,就是這首平安夜。那時候的聖詩是很莊嚴的,禮拜只能唱聖詩,而吉他伴奏是當時流行歌的唱法,所以把現代的詩歌帶到敬拜裡面,而且用當時的現代的語言而非拉丁文來演唱,是不被允許的,我想Joseph Mohr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因為是他突破了這個僵化的定規。直到現在大家都懂,為什麼聖誕節那天風琴會壞掉,有人說是神蹟,這是「平安夜」這首詩歌的由來。

2、1914 易普列斯西線無戰爭(Ypres, Belgium)

這首詩歌產生以後,就對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不曉得你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留下的一個記號嗎?是1999年立下的木頭十字架,上面寫著「1914, The Khaki Chum's Christmas Truce, 1999, 85 Years, Lest We Forget(唯恐我們遺忘,85年前聖誕休戰,卡其軍服結成好友)」,這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Belgium(比利時)的Ypres發生的事情,那時是聖誕夜,天空正下著雪,德軍和英軍雙方各守陣營,半夜時候,德軍軍營忽然有人唱起「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英軍聽到德軍唱,他們也用英文唱起「Silent Night, Holy Night…」,唱到最後大家越唱越高興,就從戰壕裡爬出來,然後互相握手,彼此交換聖誕禮物,軍官很生氣的制止「怎麼可以這樣!」可是阿兵哥們不管他,那個晚上不打仗了,有人傳說他們打了一場足球賽,聽說是德軍贏了;「平安夜」這首歌真的把平安帶到戰場;因為是發生在Western Front,所以有一句話說「西線無戰爭」。那裡成為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如果你有興趣,到網路上查「Christmas Truce」,它變成是一個專有名詞,是在1914年的Ypres發生過的一件歷史的事實,後來聽說有人去訪問當時的士兵,確定真有其事,很多戰爭區也有類似的情況, 但這個可能是最富戲劇性的。

3、1944 阿登耐斯森林的晚餐 (Ardenness, Bulge)

二次大戰中,平安夜有故事嗎?有的。在二次大戰所發生的故事,被拍成電影「Silent Night」,是加拿大拍的小眾電影,可是蠻感人的。電影所描述的是在二次大戰發生的事情,在1944年的聖誕節,德國Bulge的Ardenness森林,德軍已經快要輸了,所以將軍就決定了要發出一個重大的攻擊,看能不能挽回劣勢。有一個德國媽媽的大兒子在戰爭中死了,先生也被抓去部隊裡面從軍,她只剩下一個小孩,她怕這個小孩子也會死掉,所以就帶著她的小孩,躲到森林裡面,他們一間用來打獵的小木屋,想等戰爭完了再出來,沒想到,他們母子躲在那邊居然有人來敲門,門一打開,是兩個美國大兵,帶著一個腿部中彈的美國兵,因為他們迷路了,在森林裡面餓了三天沒東西吃,就問婦人說:「我們可以進來嗎?」可是她聽不懂英文,但看到有一個人快要死掉了,這個婦女就動了慈心,讓他們進來過一夜,於是這兩個美國大兵把他們的同袍帶到房間裡去。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敲門,這個婦女沒有料到,門一打開,是四個德國士兵,他們也是在森林裡迷了路,半夜又冷又餓,問說:「可以進來過一夜嗎?我們明天就離開,去找我們的部隊」,這個婦女心想:「怎麼辦?家裡有三個美國兵」,這在德國叫作Traitor(叛國者),當場可以被處決的,她一時不曉得怎麼辦。後來她就用德語說:「我已經有客人在裡面了,這些客人可能不太友善,如果你們要進來的話,你們要保證你們晚上不會打架」,德國兵很困惑,婦女又說:「我有一個要求,進到這個屋子裡的人,不能帶武器,你們要把槍放在外頭,這樣就歡迎你們進來過一夜,我還可以給你們東西吃,明天你們再去找路」,這些德國兵就把武器放下,然後婦女就用法語和懂法語的美國兵說:「你們的槍也要放在外面」,結果四個德國兵進去發現三個美國兵在裡面,可是已經答應這個婦女晚上不打架,很奇妙的,那個晚上是四個德國兵和三個美國兵,還有一個德國婦女和十二歲的小孩一起過一個聖誕夜的晚餐。德國兵裡面有一個是唸過醫學院的,還幫這個美國兵檢查受傷的情況,發現沒有發炎後,就幫他包紮,第二天德國兵還跟美國兵說:「我知道你們的軍隊不是在那個方向」,那時還下著雪,美國兵說:「那個方向怎麼走?」德國兵說:「我這裡有一個羅盤,送你」,美國兵說:「不是啊,我們的部隊應該在另外一邊的城裡才對」,德國兵說:「那座城你們不要去,因為已經被德軍佔領了,你們去會沒命,你們要往那裡去,你們的防線現在在那邊」,隔天美國兵和德國兵互相說再見,朝不同的方向離去,這是那部電影的情節。有人以為是捏造的,其實是事實,那個婦女的小孩子後來移民到美國,在Honolulu(火奴魯魯/檀香山)開一間麵包店,他叫作Fritz Vincken,後來有人就去訪問他,為了要讓大家相信那是真的事實,他一直努力尋找那七個士兵,可是找不到,他還寫了一篇短文「上帝來晚餐」。很有趣的是在1995年,美國的電視台用Unsolved Mysteries(未解之謎)這樣的一個節目,把這尋人的消息,透過節目播放出去,結果在1996年Fritz Vincken找到了,一個八九十歲的老兵Ralph Blank,他是當時其中的一個美國大兵,Ralph Blank還把當年德國兵送給他的羅盤拿出來證明。這是真實的故事,不是捏造的。耶穌基督的降生,居然可以讓打仗、敵對中的士兵和好。

4、1971 小野洋子與約翰藍儂(New York)

你們認識這兩個人嗎?John Lennon(約翰藍儂)和他的妻子Yoko Ono(小野洋子),John Lennon是披頭四的團員,在越戰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合寫了一首歌曲,叫作「Happy Xmas(War is over)聖誕快樂(戰爭結束)」,他們在1969年的聖誕節發起一個很大的運動,在全世界十一個大城市,包括紐約、倫敦、羅馬、東京、雅典…等地,買下大幅的廣告,同時在聖誕節發出「“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Happy Xmas(如果你願意,戰爭可以結束) 聖誕快樂」的訊息,我們來看這首歌,這首歌我覺得蠻感動的,對聖誕節的意義我覺得有蠻好的詮釋。



“Happy Christmas, Kyoko”
聖誕快樂,Kyoko
“Happy Christmas, Julian”
聖誕快樂,Julian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到了
And what have you done
你做些什麼事
Another year over
一年光陰飛逝
And a new one just begun
新的一年即將啟步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聖誕節到了
I hope you have fun
我祝你喜樂
The near and the dear ones
你身邊所心愛的人
The old and the young
不分年長或年少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很喜樂的聖誕
And a happy new year
以及幸福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我們盼望這將是很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完全沒有任何恐懼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war is over)
聖誕節到了 (戰爭結束)
For weak and for strong (if you want it)
不論軟弱或強壯 (如果你願意)
For rich and the poor ones (war is over)
不論富貴貧賤 (戰爭結束)
The war is so wrong(now)
這個世界情況惡劣 (現在)
And so 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
聖誕快樂 (戰爭結束)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if you want it)
不分皮膚黑或白 (如果你願意)
For yellow and red ones (war is over)
不論黃臉或紅臉 (戰爭結束)
Let´s stop all the fight (now)
讓我們停止一切戰鬥 (現在)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很喜樂的聖誕
And a happy new year
以及幸福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我們盼望這將是很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完全沒有任何恐懼

And so this is Christmas (war is over)
聖誕節到了 (戰爭結束)
And what have we done
我們又做些什麼事 (如果你願意)
Another year over (war is over)
一年光陰飛逝 (戰爭結束)
And a new one just begun (now)
新的一年即將啟步 (現在)

And so 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
聖誕節到了 (戰爭結束)
I hope you have fun (if you want it)
我祝你喜樂 (如果你願意)
The near and the dear ones (war is over)
你身邊所心愛的人 (戰爭結束)
The old and the young (now)
不分年長或年少 (現在)
A very merry Christmas
一個很喜樂的聖誕
And a happy new year
以及幸福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
我們盼望這將是很好的一年
Without any fear
完全沒有任何恐懼

War is over
戰爭結束
If you want it
如果你願意
War is over
戰爭結束
Now
現在
(An eye for an eye will makes us all blind 以眼還眼,兩敗俱傷)

Ⅴ、結論:天上榮耀歸真神 地上平安賜世人

歌曲中呈現的這些影像,這是我們的世界嗎?我們覺得被人家欺負?我們覺得受傷?我們要擺平,結果就是戰爭,這個戰爭可以在一部小小的劇本裡,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可以在家人之間,可以在政黨之間,可以在海峽的兩岸,可以在國家之間,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慶祝聖誕節,聖誕節的意義就是地上的平安要給世人,天上的榮耀要給真神,你有平安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1. 祈求耶穌降生在我的心中,去掉一切怨恨撫平所有傷痛
2. 祈求耶穌降生在我的家庭,充滿慈祥溫馨洋溢溫暖親情
3. 祈求耶穌降生在我們台灣,消除族群對立生活幸福安康
4. 祈求耶穌降生在海峽兩岸,降低彼此敵意建立善意關係
5. 祈求耶穌降生在我們世界,平安賜給世人榮耀歸與上帝

「主耶穌,我們看見這個世界沒有平安,祢甘願為我們降生,要將平安帶到我們中間。但主耶穌祢不要勉強我們,祢在等待。祢跟當時的馬利亞和約瑟一樣,找不到地方,因為客店沒有地方。主,我們的心裡是不是也一樣充滿黑暗、充滿怨恨,以致於我們失去那樣的平安。主啊,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婚姻,是不是也是一樣沒有這樣的平安。主,我們不久就要選舉了,我們台灣是不是也因為這樣子失去了平安?我們和海峽對岸的中國,我們怎麼樣才能享受真正的平安?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地方在打仗。主啊,讓我們紀念祢的降生,盼望平安夜這首歌中的平安,真的能夠臨到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我們這樣跟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