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30日 星期日

給他機會 -- 張德麟 牧師

寫作於2000.07.30
作  者: 張德麟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三章113節】 使徒行傳十五章3641節】

今天的經文,提到安提阿教會差派巴拿巴、保羅前往外邦的地方傳道,使徒行傳十三章一│十三節是保羅第一次的傳道旅行,十五章卅六│四十一節是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在第一段的經文,敘述巴拿巴跟保羅出去傳道的時候,有位少年的同工,叫約翰。在和合本的地方,稱他為馬可約翰,但在教會史,認為他是馬可。保羅第一次帶他去傳道旅行,經過賽普路斯(聖經稱為居比路)到今天土耳其南邊旁非利亞這個城市時,這位少年同工就溜走了。因此保羅第二次傳道旅行的時候,堅持不再帶這位少年同工去。  但是在這件事情,巴拿巴與保羅有不同的意見,巴拿巴認為還要給這位少年一次機會,於是他們兩人起了爭執。卅九│四十節說:『於是兩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給主的恩中。』這件事情有個關鍵人物│馬可,這個人到底是誰?聖經提到馬可的母親,叫馬利亞,十二章十六節敘述,很可能他的母親是個寡婦。使徒行傳一章十三│十五節記載,耶穌升天的時候,一百廿位門徒聚集在一個房間,按照教會的傳說來講,這個房間應該是馬可的房子,能夠容納一百廿人這樣的房子,應是非常大的房子。所以有人在講,為甚麼馬可約翰在傳道的半途溜走?  

第一種可能,有許多聖經學者這樣解釋,這個人經常受人服事,第一次要服事別人不習慣,因為他是有錢人的小孩。

第二種可能,傳道旅行這條路相當難走。 

第三種可能,有的人讀聖經讀得非常仔細,一開始記載是巴拿巴、保羅,後來變成保羅、巴拿巴。所以在傳道旅行的時候,一開始帶領的是巴拿巴,在過程當中不知怎麼,最後變成保羅?巴拿巴是約翰的表哥,有聖經學者這樣說,可能為他的表哥抱不平。 

第四種可能,當時有位教父,名叫屈索多摩。屈索多摩在他的文件中記載:『跟別人一起流淚並不困難,跟別人一起悲傷也並不困難,但是要跟高興的人一同高興,卻很困難。』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認為這個人真是太了解人性。居索多摩認為馬可約翰為甚麼半途溜走?因為他想到他的母親對他的照顧。 

不管是他有錢的背景,造成他半途溜走、還是傳道旅行非常辛苦、或是為他的表哥抱不平、或是想到媽媽?不管如何,馬可在半途中溜走,這件事情使巴拿巴跟保羅在第二次傳道旅行的時候,二個人為了馬可而分手。因為保羅無法忍受馬可在第一次傳道旅行的時候,半途溜走,但是巴拿巴認為應該再給他一次機會。保羅對嗎?還是巴拿巴對?如果在當時,你會做保羅的決定或是巴拿巴的決定呢?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巴拿巴是對的,因為他給馬可一個機會,這個人後來全然改變。在這件事情發生後的廿年之後,當保羅寫信給提摩太的信上,提摩太後書四章十一節記載:『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廿年後,保羅對這件事的看法完全改變了;在廿年前保羅因為這個人的緣故,要跟巴拿巴分手。在廿年後,保羅被囚禁在羅馬,可能隨時會失去生命,但是想念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除了他以外,就是要看馬可,『要把馬可帶來!』

這個人完全改變,在教會的歷史記載,這個人在北非建造了一些教會,更重要的是這個名叫馬可約翰的人,為我們留下非常重要的福音書,就是馬可福音。給他機會,讓他有反悔、反省、成長的機會,你不知道聖靈要在一位少年人身上做多大的工作? 

宗教改革的時候,發生一件事情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位學校校長比一般老師更早提前到學校,為了教導學生禮節,他到每間教室前,先把帽子摘下來,然後跟每位同學鞠躬說,同學早。校長這麼早到學校,其他老師就很難受,相信大家都能體會。所以其他同事就跟校長說,不要那麼早到學校,準時到就好?但是校長卻對他的同事說:『當你用愛心對待小孩子的時候,你不知道會在他身上完成怎樣的工作?』校長說的話是對的,因為在他的學生當中出現了一位名叫馬丁路德。讓他成長、反省的機會,你不知道上帝要透過年輕人,做多麼大的事工? 

在台灣的教會歷史,有許多年輕人寫下了台灣教會史,經常是四十歲以下的少、青年寫下的。一九四七年,基督教傳道師總會在淡水舉行,在結束之後,有位很有名的孫雅各牧師,邀請一位年青人到他家裡,就是胡文池牧師。在胡文池牧師面前,孫雅各牧師將地圖攤開來,手指著台灣東部『布農』這地方對他說:『布農這個地方沒有人去,你去吧!』胡文池牧師當年卅七歲,牧師娘廿九歲,兩個人一起在大甲教會牧會。當他的老師對他說,在東部布農這個地方,沒有人去做工的時候,他對老師說,好!他前往交通不便、有毒蛇猛獸出入的地方。當我了解他走這一段路程的時候,我感覺他是廿世紀偉大的傳道旅行者之一。牧師、牧師娘和幾位小孩歷經千辛萬苦才到了目的地,經過廿六年後退休,這個小孩頭腦壞了嗎?許多年前很多人到東部,就想盡辦法到西部,由小教會換到中教會,再由中教會換到大教會,希望當總會的幹部,甚至想到美國。如果傳道人以他肚子的需要來考慮,我會勸他,不要當傳道人,信仰的前輩怎樣留下好的榜樣給我們?廿六年後退休,他不僅帶領整個布農族信耶穌,也用羅馬字記載布農的語言、教本、新約聖經、文化。為了讓布農族學習五線譜,用布農話寫了一本試唱入門、聖歌、短歌集、舊約故事集。這位上帝忠心的奴僕,在一生所講過話當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話是:『我人瘦、腳長,才知道上帝讓我長這樣,是為了讓我在山上奔跑、傳福音。我一生不知道甚麼是頭痛?所以上帝通過我不會頭痛這件事,讓我完成翻譯聖經。我身體健康是為了做上帝的工、榮耀神。』這種人沒有任何頭銜,卻深深的打動我的心,他用實際的行動向我後輩說:『甚麼叫做獻身?』給他一個機會!不知道上帝要透過這樣的人,完成怎樣的工作?

2000年7月23日 星期日

永遠的福氣 -- 鄭英兒 牧師

寫作於2000.07.23
作  者: 鄭英兒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七章1823節】

通過上帝的話,在每個時代我們怎樣去把握真實的信仰?如果能通過與上帝的關係,及當我們願意跟隨主耶穌基督的時候,常常可以通過每天生活所經歷的一切,甚至包括面對的苦難,仍然可以把握真正的信仰,而它要帶給我們永遠的福氣。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到很有趣、奇怪的現象,施洗約翰他是很特別的人物。在聖經中,如果沒有他,耶穌要怎麼來到世上或耶穌基督用怎樣的方式進入當時猶太的社會、宗教團體中?施洗約翰他自己很清楚,是個前導者,要將耶穌基督介紹給當時的社會,做猶太最重要的媒介。所以他很清楚跟人說,我所要介紹的那個人,他必升高,我必卑微。   他是這樣的人,知道他的目的,在世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耶穌基督介紹給世人知道。他有這樣的信心,所以在耶穌還沒有開始傳福音之前,事實上他已經開始在介紹,甚至在為人洗禮,耶穌也在施洗約翰的手中接受洗禮。所以我們可以瞭解施洗約翰事實上扮演很重要的媒介│耶穌基督,讓當時的社會和宗教團體知道這個人是怎樣的人?我們看到這樣有信心,當他到人生最後的階段,特別當他不自由,被關在監獄。他卻開始產生質疑,對於本來他要做的使命,就是介紹耶穌基督。他本來很有信心通過很多工作裡在努力,但是到了最後,當他在監獄當中的時候,我們從這段經文發覺,開始有個疑問,不曉得那位耶穌是不是他所等待的那一位?路加福音七章十九節,施洗約翰特別差遣兩個門徒去見主耶穌說,你就是約翰所說將來的那一位、還是我們還得等待的另一位呢?甚至連這位這麼有信心,為主開路的施洗約翰,也無法確信這位耶穌基督,真的是他們所期待的救主?  

從施洗約翰這樣的質疑和問題裡,帶領我們二000年每個時代的教會和基督徒,也要常常去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我們有沒有把握真正的信仰?到底我們有沒有確信今天所相信的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確確實實跟我有關係?聖經說,二000年前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他的死與二000年後的我有密切的關連。這樣的關連再一次肯定,我們所相信的信仰的真實性。當我們無法像初代教會的信徒,他們能看見復活的耶穌,很多人有機會在耶穌復活之後、升天之前的四十天這段時間,包括耶穌的門徒、初代教會的弟兄姊妹,看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他的說話及如何勉勵他們。但是除了這些人之外,其他所有的人,包括耶穌基督的門徒也沒有看到復活之後的耶穌,也包括很有名的多馬。多馬沒有看到復活的耶穌,所以當有人問他的時候,他說,沒有看見耶穌手上被釘的釘痕、摸到他的胸前士兵所刺傷的地方,他不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約翰福音一章廿、廿一章的記載,當門徒聚集的時候,主再一次來到他們當中,耶穌請多馬摸他的手、胸前。多馬那時不必摸,已經很清楚知道,主就是之前跟他們生活三年的老師│耶穌基督。耶穌說:『你今天是看到,然後你才相信,那些沒有看到而相信的人有福了。』

我們今天就是這些,雖然沒有看到耶穌復活,但是因著我們的信心、相信,成為有福氣的人。但是這樣的福氣,我們要常常去思考,到底有沒有保握這樣的福氣?我們到底有沒有很清楚的,在享受這樣的福氣?今天我們特別在這樣的反省裡,常常在面對很重要的問題,到底我們所相信的│基督教的信仰跟其他的宗教,有甚麼不一樣?當我們想到要把握永遠的福氣、真實信仰、所相信的耶穌基督真真實實在每個時代的上帝的時候,我們也要想,基督教跟其他宗教有甚麼不一樣?

這兩個禮拜台灣社會新聞,敘述大甲鎮從湄州過來的媽祖。每年看見這些媽祖的信徒多麼用心、努力、虔誠,從大甲一直走到北港,又從北港走回大甲。在這樣的過程裡,看到很多台灣人民宗教虔誠的心,我們可能要反問自己,對自己的信仰有這樣的熱誠?在每天的生活裡常常把握虔誠的心,去經驗永遠的福氣嗎?我們有沒有常常在每個時刻,高興或不管痛苦、流淚,都能夠掌握這樣的信仰?甚至很清楚知道,我今天是耶穌基督的門徒,跟隨耶穌基督會不會後悔?我的一生要這樣勇敢向前邁進嗎? 

從施洗約翰所面對的困難,我們仍然會常常在人生中面對很多的試鍊、挑戰、抉擇,在那些時刻、試鍊過程中,再一次讓信仰能夠經過理性來思考、主觀來體驗,讓我們更加清楚、保握永遠的福氣。雖然我們常常會像施洗約翰一樣,有時對上帝沒信心、會覺得所相信的耶穌基督到底有沒有存在?很多時候對周遭的困境,會質疑到底上帝愛不愛我們?從今天剛剛所唸的經文,特別通過他自己所說的告訴我們,永遠的福氣到底是甚麼?路加福音七章廿三節,耶穌說:『那些對我不質疑的人,是多麼有福啊!』合和本說:『那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今天我們成為耶穌基督的僕人,絕對不是一位跟隨耶穌基督,然後跌倒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怎能共同來把握永遠的福氣? 

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這些學生所說的話,永遠的福氣到底包括甚麼?永遠的福氣一定會讓我們得到釋放與自由,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他帶來很特別的信仰。當我們和其他宗教相比的時候,會發覺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差別,這個信仰是積極、創造、突破性的信仰。它會帶來超然的力量,讓我們突破世上一切有形、無形的束縛和限制;通過這個突破,讓我們真正得到釋放和自由,這是基督教最大的特色。 

我們在基督信仰裡,所經驗到信仰所帶來的力量,是積極、創造、突破性的信仰,絕對不是成為消極、懲罰、限制性的信仰,它更不是像舊約一樣,咒詛性的信仰。每年當我們在受難節當中,恭守受難節裡很多經文,特別是耶穌最後一週在耶路撒冷,所面對、經過的一切。他在釘十字架的前一天,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我們很清楚的看到他內心的矛盾、痛苦和抉擇,他在思考這苦杯如果可以拿去的話,求主將這苦杯拿去,但是他更清楚來世上的目的│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他更重要的向上帝告白,若是你的旨意,求你成全在我身上。

2000年7月16日 星期日

從傳講到文字 -- 王榮義 牧師

寫作於2000.07.16
作  者: 王榮義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一章14節】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

語言和文字是創造人類文明兩個重要的因素,人類因為有語言的關係,可以將經驗傳給下一代,但是語言的傳承常常是有限的。我們今天在這裡聽牧師講道之後,下禮拜可能只有一、兩句話記得,但是文字能將你所要傳承的,記載然後傳承下去,人類在文字的傳承的過程中,不斷的開創新的紀元。今年二000年又是新的紀元的開始,人類又向前邁進一大步,其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文字。我們幾千年的智慧能夠不斷的往前邁進,無論在人文、科技的領域上,人類文明的累積是靠語言和文字。 

今天我們身為基督徒,基督教的使命是宣揚、見證上帝的道,這個道就是耶穌基督。我們看到前人很用心在宣揚上帝的福音,當然這是許多人用文字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福音的起頭是靠宣揚。在五旬節的時候,神的靈降臨在使徒的身上,他們就開始宣揚耶穌基督在他們身上所做的事情,將他們所經歷、看見的,大聲的宣揚傳講。不只在所居住的地方宣揚,甚至四散到外邦的地方,上帝的道因此進入不同人的心中。但是在傳講的過程當中,慢慢的這些使徒發現,上帝的道耶穌基督有個限制,就是無法到每個地方做見證。他們也發現當他們要關心不同人的時候,難免有紛爭,就拿聖徒保羅來說,看到很多很多的教會,發現都是人的關係所產生了問題,他用文字、寫信去處理這些問題。  大部份的新約聖經,在書信方面都是保羅所寫的。他費盡心力建立教會、傳揚上帝的福音,但是他發現在傳揚建立的過程當中,要持續的讓教會能夠生存、解決問題、往前邁進一步,文字是相當重要的因素。當他不能到哥林多教會及告訴提摩太一些勉勵的時候,他用寫信。文字在傳揚上帝的福音,發揮相當重要的功效,尤其在耶穌身升天之後,使徒在那邊等待,他們相信耶穌基督升天之後,不久就要再來,因此他們就一直在那邊等。但是在等待的過程當中,一個一個的使徒老去、死去,所以他們開始思考,沒有人知道耶穌基督何時再來、福音要怎樣繼續傳下去?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提到,已經有好多人報導在我們四周所發生的事,他們報導從開始到今天所看見的事。當這些親眼看見耶穌作為的人,一個一個去世的時候,他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它保存下來。已經有很多人開始用文字記載這些曾經被耶穌基督醫治好的救恩,無論是被醫治的瞎子、或是痲瘋病人、門徒所做、看到的,有人開始一個字、一個字把它記下來。 

當耶穌在選召門徒的時候,大部份是中、下階層,如漁夫,他們不懂得怎樣寫作?所以需要很多會寫作的人,聽到這些見證之後,將它們記下來。有句話說:『文以戴道。』用文字把道成肉身耶穌基督的事記載下來。路加福音一章第三節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我們不曉得怎樣查考?就是因為有文字,所以作者當他要寫路加福音的時候,他可以從手邊有很多見證的人所留下的,詳細、反覆的查考,然後把它寫成路加福音。文字很重要,它可以打動人心,將福音傳給更多的人。宣揚有時空的限制,但是文字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今天我們可能拿到文字,如不懂得文字,但是有一些人懂得它,就可以解釋給我們聽。如果我們聽到一句不懂、或是文字看不懂,可以留在以後有人看懂時,去更新。路加福音作者為什麼要寫信給提阿非羅?因為他是外邦人,他看了很多人的見證之後不太瞭解,所以路加他詳細按部就班的寫信給他,告訴他有關耶穌基督的福音。耶穌基督的福音透過文字,一代傳過一代,從原來的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到中文,甚至原住民。上帝道成肉身,不只在二000年前耶穌基督的身上,甚至到今天最偏遠的地區。文字事工是那麼的重要,每位基督徒都要為主做見證,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有許多的基督徒問我說:『像我這樣內向的人,能為主做甚麼見證?』我們不要忘了,見證不是只用說的,用做的、寫的,都是為主做見證。 

今天是文字紀念主日,讓我們一起來思考能為主做甚麼?在文字的事工上,基督徒能盡怎樣的責任,如何把上帝道成肉身這樣的福音傳給每個人?許多人當他們在談他們見證的時候,我問他們說:『你寫下來了嗎?』有時候我很遺憾,因為我不會寫,當在會堂見證,我們聽了相當感動的時候,我的心裡有個問題是│寫下來了嗎?我們常常在不同場合聽到令人感動故事的時候,我們有這樣的疑問│寫下來了嗎?或許我們會聽到很多人在轉述見證,可是我還是要問一個問題│寫下來了嗎?

最近聽到我的同事,在跟我談他們家裡的見證,我聽了真的很感動,我還是問他說:『你寫下來了嗎?』他說:『沒有,太忙了。』他的文筆很好,但是沒有寫下來,相當的可惜。在路邊看到感動的事情,我要寫下來。我們也常常在想,透過文字可以為主做怎樣的見證?把你所看到、經驗到的寫下來,這是你可以做到的;當你寫下來的時候,可以跟別人分享。 

有個故事,敘述有對姊妹很想把福音傳給她鄰居的親戚,因沒有甚麼方法,很怕被拒絕。有一天,這對姊妹就拿著『耕心』週刊放入他的信箱裡,希望這位鄰居屋主發現能夠閱讀。這位屋主是老人,沒有辦法閱讀,因為眼睛老花了,說:『有個刊物我看不清楚,能不能唸給我聽?』很奇妙!聖靈就動工,成為很好的陪讀同工,帶給鄰居的心靈很好的接觸和幫助。上帝動工在願意服事的人的身上,有著不同的形式出現;有的人用寫的、有的人是可以為這個文字來傳揚和分享;也有許多人奉獻在文字的事工上。不管我們做怎樣的事工,我們要記住『為主做見證,是基督徒的責任』。或許你的口才不好,不會寫文章,但是這些都是推諉的藉口,因為從主領受的恩典,我們不能埋藏在我們的心裡。無論是用寫、說的,甚至拿已經寫好的與別人分享;如無法與別人分享,就將它放在他的桌上,這些都是為主做見證,我們可以做得到的。

2000年7月9日 星期日

兩難之間 -- 鄭信真 牧師

寫作於2000.07.09
作  者: 鄭信真牧師
 經文: 羅馬書七章1825節】

兩種生命的困難,兩難這樣的觀念,在我們生活中也常常出現。最近我們都說台灣換了新的政府,因為透過總統大選由的政黨來執政,雖然我們台灣換過很多的總統,但是由民主國家換另外一個政黨,這是五十年來第一次出現的。我們看到新的政府團隊,為國家的發展做出很多新的措施,但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發覺台灣正走向所謂的『兩難』。  這幾天剛好行政院長在接受質詢、或是前幾天新總統在講話,台灣要何去何從?除了我們碰到的第一個難題,跟中國大陸的關係,在台灣人的心裡,都希望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讓中華民國能夠像其他世界兩百多個國家一樣,完全主權獨立、有國格,能夠在世界的舞台上,與這些國家平起平坐,可是我們發現這點我們做不到。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對岸的中國告訴我們,我們兩個在一起是個中國,在這樣甚麼是中國的不清楚的概念當中,遇到了難處。我們可以說,我們是兩個中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政治的問題卻實面對著難處,有很大的困難擺在我們政府與人民面前。但這種難,有時候有急迫性、帶來很多的壓力,用我們過去的經驗,好像找到處理的方式│讓時間來解決。  國內也有一些問題,到底台灣要成為技術高級經濟發展的國家、還是要去注意環境生態的問題?是要經濟大國、或是環保的國家?或是像唐飛院長在立法院所說的:『我們不要成為獨立大國,寧可成為經濟大國。』經濟跟獨立,好像又有衝突,經濟跟環保也有衝突,但這種衝突、難處,我們也好像找到了平衡點,可以說少一點經濟、多一點獨立;有一些環保,但不要放棄經濟。在做拿捏、平衡,政府的政策與人的抉擇,這樣兩個目標,不可得兼的目標當中,去找平衡點,我們一路都這樣走下來。 

但是今天的聖經透過保羅的所說的話,提出讓我們很難處理的挑戰。兩難的問題是生命的問題│善與惡。就如同經濟和環保一樣,需要讓時間拖一下。生命的問題也不是善跟惡去平衡一下,一個人到底是好人或是壞人?有時後我們也說不出來。  小孩子看電影,很喜歡好人得勝,壞人得到處罰。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經驗的增加,依然發現要分辨好人與壞人也很困難?到底是好人、壞人,那條線很難畫下去?所以我們常常就模糊了那條線,得過且過,也不看這個人是好人或是壞人,認為事情就是這樣。保羅在此提出很嚴肅的問題,善惡的界線非常的清楚。因為假設神不介意這些善惡的問題,那事實上就不需要有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安排,不必有教誨。這些都是因為在神的本質裡,善惡就分明了。 

今天我們面臨生活兩難、更高層次的困難,經濟、生活、環保,那都是生活的選擇而已。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生命中更高、更挑戰的兩難。保羅在這裡談了兩次,第七章十八│廿五節,事實上可以從第四節就開始看,很少出現這樣的狀況。同樣的議題、思想,我們發現七章十四│十七節、十八│廿節是重覆的,說法幾乎都很類似,重覆了他所要面對、指出的兩難,兩種難處。

一種,是立志行善,行出來由不得我;有行善之意念,但是做不出來。有人說,這是知行不一、知易行難;知道容易,要做出來很難,這是保羅所說的第一個難處。我們也願意去做這樣的善,但真正去行的時候,卻做不出來,這是第一個難。 

另外還有一個難,不僅我們想去做的善,我們沒有去做;我不願去做的惡,卻去做了,這更是一個難處。我願意做的善事,我做不出來,第一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我不想去做的惡,卻經常在做,這又是一個難題。在我們生活經驗當中,常常面對做基督徒很想有很好的見證,我們有愛人的心、卻沒有愛人的行為,第一個難處就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 

和平教會的弟兄姊妹更經歷這樣的狀況,我們常常因為教會的發展、一些事務,弟兄姊妹之間的觀點、看法的不同,造成了一些的隔閡。但是當我們在神的面前禱告、看聖經、面對自己的時候,應該合一、彼此相愛;應該跟那些與我看法不同、甚至反對我意見的人,握手言好。不管看法如何,我們都是主內的弟兄姊妹,但是到了教會面對這位弟兄姊妹的時候,卻沒辦法跟他(她)發出內心的笑容,說聲『平安』。常常想辦法儘量避開;我們願意這樣做,但由不得我。這是來自我們肉體上的軟弱,卻實做不到。 

不僅這樣,在我們的生命裡還有另外一個難題,有些事情我們不應該做,要去掉,就如同吸毒上癮的這些人。毒品不應該再吸,因為毒甚麼好處都沒有,但是他仍然被毒癮所控制,那個力量把他綁住,雖然不願意他卻去做。我們常常發現無法控制自己的舌頭,想去讚美一個人,不要講這句話,但那句話卻很輕易的從嘴裡跑出去。讚美有時候變成諷刺、有時候建議變成批評,我們本來想要表現善意,卻表現出虛偽。在人際關係中,一直在發生,想做卻做不出來,不想做的卻一直拼命做下去。保羅告訴我們,這是個兩難│生命中的兩難,這種兩難不是剛剛所說的取捨而已,取捨可以讓時間找平衡點,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去解決。但碰到生命的善惡,你不能說,善少一點、多一點;惡少一點、多一點,我們無法在那裡找到中心?終究要去面對、解決,因為只要有惡在,惡就勝過善;善不出來,我們就在惡裡面,這兩難一直指向我們向惡,無法找到平衡。雖然好像善少一點、惡多一點,所以真是兩難。保羅在廿四節談到這種兩難,『我真是苦啊!』陷在這樣的困境,要冷靜,只要我們真正去面對真理,這種困境永遠無法擺在我們的面前。 

從今天的經文,我們發現兩難不只是兩難,有更大的難在我們當中,廿一、廿二、廿三節,保羅說,當我要去做善的時候,不只是我感覺我做不出來,是我知道我做不出來,我知而不能行。保羅在面對自己生命的時候,他發現有更大的困難,就是惡的存在。願意為善的時候,就有惡的存在。『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