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南國猶大的宗教改革

 一、前言
在家參加主日禮拜,更需好好預備!今天是我們2021年第二次在線上的主日聚會,歡迎每一位在線上的弟兄姊妹,上帝喜悅存著心靈誠實的人來親近祂,但同時牧師了解在線上禮拜時,的確會有好些的挑戰和干擾,讓我們依然將這樣的時間分別為聖,也把所在的地方分別為聖,一同來敬拜上帝。
同時,當我們能在線上禮拜時,也要為好些教會因為上週突然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做禮拜,或尚在找尋適當聚會方式,請為這些教會代禱,特別是在禮拜、教導和牧養、奉獻上都能盡快找到因應的方式。

二、歷代志下的綜覽
1.一本記載從所羅門王到南國猶大滅亡被擄到巴比倫的歷史
今天配合教會樂活讀經的進度,要和大家再次來查考歷代志下,歷代志上下在猶太的經典中原本是屬於同一卷,在基督教的聖經中才分為上下兩卷。這是一本記載從所羅門王到南國猶大滅亡被擄到巴比倫的歷史,特別著重在以色列人與上帝關係的歷史回顧,特別要查考南國的五次宗教改革,從這當中來看對我們的啟發。
從第一章至第九章,描寫所羅門王登基、聖殿的建造,以及聖殿完成後他帶領百姓獻上聖殿的祈禱,這幾乎可以說是以色列人回應上帝的一個高峰時刻,緊接著是記錄所羅門王時代的榮耀。接著,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國由耶羅波安做王,南國猶大國由羅波安做王,而歷代志主要記載南國猶大,也是延續大衛王的王朝,南國總共有20個王,其中有9個好王,11個壞王。說到這裡,我想我們當中好些人會聯想起就讀國高中時期的歷史課,那些年代、王的名字、政績和戰爭等。雖然我們知道,歷史的目的是知往鑑來,但歷史中有太多的人時事地物,還真的不容易掌握。我們要問的是,那這部歷史書內放在聖經中,有什麼是其特殊的地方?

2.作為聖經的一卷書,在於從耶和華信仰的角度來寫作
歷代志下,被收入聖經內,在於這歷史學家的觀點,是從信仰耶和華的角度為基準,去區分、評價每個王是好是壞,我們剛才說有9個好王,11個壞王,那上帝從哪個角度評判這些王呢?在於敬拜上帝,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情,或是轉向去敬拜其他神明,以至於得罪耶和華上帝。今天,我們從當中挑選五個好王的一些事蹟,看他們是透過那些方式來帶領百姓回來敬拜耶和華上帝,好幫助我們能進入歷代志下的世界中。

三、五位好王的宗教改革之路
1.亞撒王--定意遵行律法
首先介紹南國第一個改革是亞撒王,他帶領百姓立約,定意要尋求耶和華。在歷代志下15:12-15這麼記載:
他們就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他們就大聲歡呼,吹號吹角,向耶和華起誓。猶大眾人為所起的誓歡喜;因他們是盡心起誓,盡意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

2.約沙法王--教導律法(歷下17:6-9)
其次介紹的是亞撒的兒子約沙法王,他差遣臣子,帶著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他意識到百姓受到外來神明敬拜的影響,需要讓百姓認識上帝對祂子民的心意,才有機會改變百姓的心。

3.約阿施王--為重修聖殿而收稅
第三位者改革者是約阿施王,他為了重修聖殿而收稅。約阿施王發現聖殿荒廢毀損,因此他要百姓捐納銀子,作為修理聖殿之用,記載在歷下24:4-5a
此後,約阿施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
原本王說了之後,利未人並不積極,王就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來,要他效法摩西在曠野時為建造會幕,鼓勵百姓們捐出銀子,結果眾首領和百姓就歡歡喜喜的捐出,順利把聖殿修復完成。

4.希西家王--潔淨聖殿並重新守逾越節
在29章到32章,記在希西家王時代,那時聖殿又已荒廢,且堆積許多原本不該放在聖殿裡的東西。希西家王命令潔淨聖殿,結果共花了16天才清理完畢。同時,潔淨聖殿之後不是就空在那裡。緊接著,他們恢復獻祭,這是從所羅門時代之後,再次重新守逾越節。而希西家所在的那時代,正是北國以色列剛被亞述所滅不久,許多北國的百姓已被擄至異邦,希西家派信差到北國給剩下來的百姓,邀請他們也一起來守逾越節,雖然有些人嘲笑他,但還是有人接受邀請,讓南北兩國的人一同在耶路撒冷,大家一起守逾越節。當時還發生一件特別的事,是因為大家為此歡喜守逾越節,甚至會眾們商議,要再繼續守節七天,再一同潔淨,一同歡喜。歷下30:26-27如此記載:
這樣,在耶路撒冷大有喜樂,自從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的時候,在耶路撒冷沒有這樣的喜樂。那時,祭司、利未人起來,為民祝福。他們的聲音蒙神垂聽,他們的禱告達到天上的聖所。
希西家王所在的時刻,可以說是南國信仰的一次空前大復興,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似乎還可以感受到那種敬拜的喜悅。

5.約西亞王--回歸聆聽神的話語
接著,介紹這第五位的改革者,也是南國最後一位好王約西亞,當祭司希勒家在聖殿中無意間找到摩西的律法書後拿給王,當王聽到律法書的內容,就撕裂衣服,因為他這才知道,由於列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教導,上帝的烈怒將要傾倒在他們身上。約西亞王要百姓重新回歸聆聽神話語,他帶領百姓在耶和華面前與神重新立約,並也跟希西家王一樣,守逾越節。在歷下35:18-19記載自從先知撒母耳以來,在以色列中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以色列諸王也沒有守過,像約西亞、祭司、利未人、在那裡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以及耶路撒冷居民所守的逾越節。這逾越節是約西亞作王十八年守的。

這裡提到的是自從撒母耳以來,以色列中沒有守過這樣的逾越節,看來約西亞王所做的,勝過前一位希西家王,而這是南國滅亡前最後一次宗教的復興。

透過我們很快講述南國這五位好王的宗教改革事蹟,讓我們能看見這些王在那逐漸敗壞拜偶像的社會中,努力試著要將上帝的百姓帶領回到耶和華上帝面前,還真的是花了很大的心力,這樣是否幫助我們多認識這卷書。



四、觀察到兩件可惜的事情
然而,在查考這幾個好王的事蹟中,也發現有兩件令人感覺可惜的事。

1.缺少一重要的環節—王子的宗教教育。
首先,我把這稱為王子的宗教教育,雖然這幾位好王在他在位的時候做了宗教的改革,也得到上帝的祝福,但如果少缺少一個重要的環節—培育接續做王的兒子有同樣的心志,往往會讓他所努力推展的,後續就被全盤改變,百姓又再回到敬拜偶像的光景中。這實在很值得我們深思,究竟我們留下什麼給我們的兒女,有沒有缺少了那最重要的環節。
2.在信與不信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
 其次,雖然我們從最後兩位好王的事蹟中,看見他們是如何帶領百姓回來敬拜上帝,但是也不禁讓我們納悶,在南國後期的歷史中,早在最後兩次改革復興之前,原來竟然已經很久不把聖殿作為聖殿了,原來摩西的律法書,竟然已經不見、沒有人在讀這麼久了,竟然沒人發現!我們在這段南國的歷史中,讓人深深感受到在信與不信之間的擺盪,就如同鐘擺的擺盪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也難怪當最後一位好王約西亞讀了律法書後,差去人詢問女先知,王從先知得到上帝的回應是,上帝必然施行審判在這國之中,因為他們離棄我,他們的行為惹上帝生氣,只因約西亞王的謙卑悔改,上帝應許將不在他在世的時候降下這些懲罰審判。意思是在這四百多年的歷史中列祖們所累積的惡,上帝的審判只會稍微延後,卻不會取消。我在想,這在當時對約西亞王來說,究竟是一個不甚好的好消息,或者是一個不甚壞的壞消息呢?

五、從歷代志首批讀者的角度領受

1.千金難買早知道?
當我們快速走覽歷代志下這段歷史,從建造聖殿到整個敗落亡國的過程,實在令人感傷不甚唏噓。而這段歷史是什麼時候寫下來的? 首批的讀者是誰?他們應該是被擄歸回時期的百姓,對最早這批歷代志的讀者們來說,作者於於這段歷史的結論,難道就是這句「千金難買早知道? 」要來訓誡警惕他們,作為歷代志寫作的目的嗎?

2.看不見中的看見
    或者,我們還想問,這卷書中我們從哪裡看見上帝恩典的保守? 從歷史的走向,最後北國南國都滅亡了,哪裡去看見上帝恩典的保守呢? 我將這稱為「看不見中的看見」,因為從這歷史寫作中,我們隱約看見的,是上帝依然持守著祂對大衛王的約定,南國猶大的王,一直延續著大衛的血脈。我們還能看見的,是那些好王和他們周圍的首領、祭司和先知們,是上帝依然在不同世代中呼召、引領,並同時興起的一群人,願意與上帝一起同工。這位在歷代志中的上帝,祂依然是信實守約的神,即使到國破家亡之後,事情還沒有到最後的結局。
    或許你會說,牧師,歷代志下最後這國家不是被上帝的審判所毀滅了,不是嗎? 但如果我們仔細去看,歷代志下的作者,最後將這卷書結束在哪裡? 翻開歷代志下第36章,南國最後一個王西底家,他繼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情,上帝使迦勒底王來攻陷耶路撒冷,聖殿被焚燒,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人和財物被擄到巴比倫。土地荒涼守安息七十年,直到波斯國興起。但故事沒有停在此,歷代志下最後這段36:22-23是這樣記載著: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

各位,在歷代志下的結束,雖然是他們已經被滅國,但新興起的王要他們可以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這位王祝福他們說,願耶和華他們的神與你們這些回歸重建者同在。這就好像是整片森林遭受大火的焚燒,但在那些灰燼當中,卻仍有細小的綠芽正待要冒出。


六、結論與應用--從我們現今處境中台灣讀者的領受
當我們在台灣面臨疫情提高的時刻,重新讀這段王國的歷史,給我們怎樣的提醒和眼光呢? 跟大家分享兩點。
第一點,雖不是最主要的,卻是很實際的。

1.透過歷史的距離感,幫助我們能看廣一點
    在這段日子中,很多人準時收看下午兩點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打開電視新聞滿滿是疫情最新的發展,擔心的是口罩、酒精、泡麵、衛生紙等是否夠用,擔心萬一疫情再升溫,還有什麼需要先預備的等等。

    當我們在這樣的情境下讀歷代志下,讀歷史能給我們增加一些距離,讓我們能夠看得廣一點,讓我們能夠跳脫現在,跳脫那種太貼近危難的現場,那種在慌亂中而看不清楚的混亂。歷代志下的記載,給予我們一種宏觀、有距離的眼光,這能幫助我們轉換眼界,轉移我們一直對焦的當下。幫助我們就好像從看著一片葉子的眼光,轉去看到整片森林的眼光。

2.我們在哪裡看見上帝的作為?
    同時,我們這群屬上帝的百姓,透過歷代志下這段歷史,試著去看見上帝的作為,也幫助我們能試著在我們看似看不見的地方,去察覺上帝,祂就在我們視野的焦點之外,祂依然掌權和動工。

    在目前台灣防疫中的處境裡,我們基督徒看似和別人沒有不一樣,我們同樣要戴好口罩,要做好個人防護和保持安全距離,我們同樣會有恐懼擔心,我們也有同樣會被感染等,我們看起來和別人沒有兩樣。

    但我們確實有和別人不一樣,因我們有上帝同在,我們有聖經,我們有教會,即使我們暫時無法一起聚會,但我們都還在。我們依然相信,那位在聖經中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過紅海的上帝,那位曾經預備耶穌完成救恩的上帝,過去曾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權勢,帶領我們進入愛子的國度中,現在祂依然在現今的台灣掌權,祂也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

    而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去察覺這位上帝,現在祂正邀請我們如何和祂一起同工,雖然在疫情期間,教會原先各樣的活動好像都取消暫停了。但上帝沒有停止,我們作為教會的一份子,也沒有停止與上帝同工,只是換了一些方法,換了一些不同的媒介管道。和平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就如牧師在上週重啟和平之聲中說的,我們是和平之子,讓我們把握這段時間,重新檢視信仰的核心,而這些都是從歷代志下這卷書中教導我們的事--讓我們對主說,我們在意與上帝祢的關係—我們是屬於祢的子民,我們在意要聆聽你話語,我們在意聖潔的生活,我們在意敬拜,我們在意順服你。但願我們依靠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目前的生活中來回應神,讓我們不單顧念自己的事,也顧念上帝要我們和祂一起同行、一起同工。弟兄姊妹,你願意這麼做嗎? 我們同心來禱告。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是 「終局」或 「責任」?

 

一、前言

今天我們所讀的聖經經節,馬太福音2531-46節,主耶穌用這比喻說到「世人終必面對的結局」:就是將來復活的靈魂都要來到創造主面前,將他一生所作所為交待清楚,這就是「最後的審判」。說到最後的審判;我們會想到甚麼?喜歡西洋藝術史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

同時也發現最特別的「審判信息」,是出現於黑死病大流行的十四世紀。由於死亡的陰影籠罩整個世紀,以致於當代「世界即將終結」的預言與頹廢感密切連結,造成這段近百年的時間,不管是在宗教或藝術的文化形態上,都呈現出墮落、殘忍、憂鬱、華麗、禁慾、狂野、優雅、猥褻、神秘、邪惡、虔誠與頹廢的奇怪組合。

 

 

 

 

 

 

The Last Judgment’  14th cenrery Giotto di Bondone ()

 

 

但是,當我們讀今天的主題經文時,雖說與「最後審判」的主題有關,卻不會有觀看上述圖畫的不舒服感。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經文來看耶穌如何提及今世「最後的審判」。

二、經文背景

耶穌這段說話,是回應門徒在243節發出的提問。然而在24章中,耶穌接連談到與末世有關的幾個災難:戰爭、飢荒、地震(V.5-7)

25章:討論終末審判的問題

我們看到馬太福音24章整章都在講終末時可能發生的預警。而第25章則盡是談到有關終末審判的問題。25章中有的三組比喻故事:

第一個比喻「十個少女」(1-13):耶穌在比喻中將她們分成兩組

   聰明的

   另愚笨的。

第二個比喻:「三個僕人的比喻」(14-30) ,也是看到兩組—

   「好又可靠的僕人」,

   「壞又懶惰的僕人」。    

而今天的經文:第三個比喻(32-33)也是將人分成兩組:

       綿羊組

       山羊組。

 

「綿羊」和「山羊」分別代表著「好」與「壞」,它們並列在耶穌基督面前,一起接受最後的審判。

這種以羊作為比喻的用法,很可能是取自以西結書第341724節。先知以西結以牧羊人和羊群的關係,用來比喻上帝和以色列民族之間的親密。其經文是這樣寫著:「我的羊群啊,論到恁,主耶和華按呢講:我欲佇羊及羊的中間,公的綿羊及公的山羊的中間行判斷。」

為什麼是綿羊與山羊?

耶穌運用了上述經文中,有關綿羊和山羊中間的審判為其教導的背景當然有其用意。由於綿羊和山羊有不同的習慣和性情,所以牧羊人在入夜時,會把羊群中的綿羊和山羊分開。在巴勒斯坦地,夜裡氣溫寒冷,所以山羊回到羊棚過夜;相反,綿羊擁有厚厚的羊毛,這使牠們能抵禦寒冷的氣溫,可以繼續逗留在草場上過夜。耶穌所說的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是借用當時巴勒斯坦地區實際的牧羊情景,藉此帶出「區分善惡」的意思。我們必須從耶穌時代的畜牧文化去掌握比喻的意思。

要知道無論是綿羊、還是山羊,都是猶太人主要的肉類食物。只不過綿羊較於山羊,有更多羊毛、脂肪,而且性情又比山羊溫馴多了,因此綿羊的價值也相對比山羊更貴重。再加上山羊比較具有野性,耶穌就用這個特徵來比喻叛逆的門徒。

總而言之,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要指出在主再來的日子,耶穌會把順服的和不順服的區分出來,把不順服的,送往「永遠的刑罰」,順服的往「永遠的活命」去(參太2546節:這樣的人要受永遠的刑罰。至於那些義人,他們會得到永恆的生命)。

三、誤解:因為行善而得救?

再進一步看主題經文時,會發現主耶穌基督是以:「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作為結論,恐怕人們對這樣的結論是有爭議的。

請注意37-39節:「那時候,那些義人要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看到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看到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看到你赤身露體而給你穿?我們甚麼時候看到你害病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

當那些義人在做這些微小的好事時,似乎是連自己做了甚麼事都不在意的,因為他們並不是為了要得救而做這些事,他們覺得自己只是盡本分做「應該」做的事。這一點和為了累積「功德」才去做好事或是行善有著極大差別。人想用自己的努力得救是枉然的,因為得救是上帝白白的恩典(參考羅323-24因為人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 然而,上帝白白地賜恩典,藉著基督耶穌救贖他們,使他們跟祂有合宜的關係。)而且去做幫助別人的事,特別是幫助那些軟弱的人,則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負起的信仰責任,絕對不是以自家所行功德,等價交換上帝恩典的手段。

四、誰是最微小的人?

37-40節可以說是整個經文的中心思想,尤其第40節更是重要之最。耶穌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了!」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很特別之處,從耶穌說的這個比喻中,不難看出祂以「最微小的人」在暗喻祂自己。

最微小的耶穌在哪裡呢?我們可以在哪裏遇見祂?這個問題連被分在右邊的「綿羊們(義人)」也覺得很納悶,所以他們問了:「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到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看到你流落異鄉而收留你?看到你赤身露體而給你穿?我們什麼時候看到你害病或坐牢而去探望你呢?」同樣的;被分到左邊的「山羊們(受咒詛的人)」也要問:「主啊,我們什麼時候看到你飢餓,或口渴,或流落異鄉,或赤身露體,或害病,或坐牢,而竟沒幫助你呢?」

這兩個不同陣營確實都沒有遇見耶穌。但是右邊的人照樣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探訪病人、去監牢探監,而且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得到任何報償;是為了耶穌基督而做。而左邊的人卻不一樣,他們以沒有遇見耶穌為理由,將一切該盡的信仰責任全推的一乾二淨。他們以為這樣做根本無傷大雅,卻不知道「幫助有需要的人、探訪病人、去監牢探監…」;這些事正是為耶穌基督而做的。從這一番探討,我們知道耶穌在哪裡了吧?耶穌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圈、我們的社區裡。

從今天所讀的經文,我們得到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所有的愛都是歸向上帝的,因為愛來自上帝,上帝就是愛的本身(約壹47-8「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那有愛的,是上帝的兒女,也認識上帝。那沒有愛的,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愛。」)沒有愛的地方,是違背上帝的心意,更是與上帝對立的。

耶穌論「終末」?其實是要求我們貫徹「新誡命」

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讓我們看見一個事實--當人們在「最微不足道的人」身上做了在一般人看來根本就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其結果便是得到了「永恆的生命」。

以前,我們看綿羊和公羊的比喻時,所想的是終末時的最後審判。而今,我們卻從耶穌的比喻中更深的體會到,耶穌其實更是要求我們徹底貫徹祂所頒布的「新誡命」。原本舊約有十誡,但是耶穌把它精簡成一條誡命,就是「愛」。(參太2237-40節「『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誡命。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

約翰福音1334-35,耶穌更是如此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

五、結論

我們要如何實踐耶穌的教導?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實踐,即:「愛上帝」和「愛人」。然而我們要先懂得愛人才能愛上帝。因為愛上帝是很空洞的話,所以約翰一書420-21說:「若有人說『我愛上帝』,卻恨自己的弟兄或姊妹,他就是撒謊的;他既然不愛那看得見的弟兄或姊妹,怎麼能愛那看不見的上帝呢?... 基督這樣命令我們:那愛上帝的,也必須愛自己的弟兄和姊妹。」這些經文都在提醒我們:要實踐愛上帝,必須先愛祂創造的人,愛自己的弟兄和姊妹。

    其實耶穌的要求並不多,只有「這些事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了!」耶穌藉此提醒:「愛」是不分大小的。但是,我們要認真反省的是:是否存著「真愛的心」去做?這一點才是重要的。因為每一件愛心的事,都會有上帝的恩典在裡面。不必在意愛的大、小,或為自己所做的事作任何價值判斷。

    我們是用愛心在做這樣的事呢,或是我們是為了得到人的稱讚,看到我們所做的好事而做?正如耶穌所說比喻中的兩批人一樣,我們也沒有看見耶穌。「看不見耶穌」,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共同經驗,但是,耶穌卻非常重視我們在看不見祂的日子所做的事情。

    如何能夠避免從「看不見耶穌」而變成「失落起初愛主的心志」呢?或者,我們可以透過德雷莎修女的祈禱得到啟發:

 

 

 

「耶穌,我受苦的主,願你賜我恩典,讓我今天、每一天都透過這些久病的人看見你,在我服事他們的時候,讓我能服事到你。就算遇到那些要求苛刻、不合理的人,求你也讓我認出你,然後能夠照樣說:我受苦的耶穌啊,能服事你,是多麼甘美呀。主,讓我有這樣的信德異象,讓我從來不把這些工作當成單調。讓我透過服事這些受苦的窮人,而感受到大喜樂。」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一幅母愛與十字架的畫

 

一、前言

每年五月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這個國際性的節日在一開始,從由一位姊妹提出,透過教會參與倡議和推動,最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節日。因為教會中提到上帝的愛,與母親的愛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每年的這個主日禮拜,讓我們專注在愛的這個主題,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聖經中有關於母親的故事,你會想到那些?從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到箴言中才德的婦人,從亞伯拉罕的太太撒萊,到以撒的太太利百加,還有提摩太的母親和外婆等。當然還有一些大家較不熟悉的,像是去年我講摩西的母親約基別,而今年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或許你會說,牧師,這位這麼重要的角色,為什麼這麼晚才來查考呢?我想原因可能來自改革宗的教會傳統,讓我們處在一種擔心,擔心將馬利亞看得太高,如同天主教敬稱的「聖母馬利亞」,卻也可能因此而有意無意地選擇忽略。在今天,我們要根據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所留下的一些關於她的記載,作為耶穌母親這角色的幾個生命片段,藉此去看到母親的愛以及天父的愛。

 

二、預備耶穌的降生--喜悅、

    盼望和不安

馬太和路加福音中都記載了馬利亞因聖靈感孕的事,路加福音特別記載天使對馬利亞傳講上帝啟示的信息(1:26-38),經文中並沒有太多描述馬利亞將要成為母親的內在心境,她回答天使「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讓我們試想,當時一位十幾歲少女未婚懷孕,而且也很難跟別人做什麼解釋,真的很難不擔心。但她接著遵照著天使所指引的,去親戚以利沙伯家,得知這位年長的親戚也懷孕,馬利亞就從這裡得到確信,接著記載了馬利亞的「尊主頌」(1:46-55),那是混合了領受祝福、盼望,伴隨著對日後一些不安所混合而成的頌讚,從一位願意順從上帝心意的小女子口中發出。再來,馬利亞和約瑟在回到伯利恆戶口調查時生產,將小嬰孩耶穌誕生在馬槽,四十天之後他們前往耶路撒冷聖殿行潔淨感恩禮,遇見老西面的祝福和預言,對他說「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叫許多人心裡的意念顯露出來,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2:22-35)。老實說,天使和老西面對馬利亞所說的這些話並不容易理解,這會讓這位初為人母的馬利亞,時常放在心中反覆思想。

 

 這段馬利亞從懷孕到期待新生兒的出生的歷程,身心靈都承受極大的壓力,在懷胎十月加上嬰孩出生後的哺乳,長時間讓嬰孩與母親彼此建立親密的連結,這些也是塑造堅強母愛的基礎,這種母親和孩子間的連結,是當父親的遠遠比不上的。馬利亞成為母親過程的喜悅、盼望和不安的心境,我想,也是許多母親有過相類似的經歷。

  

三、扶養之路是一趟意外的

  旅程,彼此關係的一再釐清

接著,是有關耶穌小時候和母親相關的記載,在這扶養耶穌之路上,還有哪些呢?首先,是馬太福音記載,在東方博士來訪之後,為了躲避希律王因為擔心所策動的嬰孩屠殺計畫,天使指示約瑟、馬利亞帶著小小耶穌逃往埃及。那是小孩出生之後的一段意外旅程(2:13-15)。相信在場的母親們,也會想起自己曾經因為成為母親後,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接著,是那段路加福音第2章,記載12歲的耶穌在耶路撒冷走丟的事(2:41-51),也會聯想起你們在扶養小孩中各種難忘的插曲,像是小孩走丟時的緊張,擔心小孩眼睛不好或牙齒不好、擔心發育比別人遲緩,或是個性太過好動難與人相處等等,這些都是小孩讓母親煩惱的生活大小事。

接著,約翰福音第2(2:1-11),那又是另外一個生命階段。當時耶穌30歲,剛出來傳道,發生地點在迦拿,耶穌和他的母親受邀一起去參加婚宴,那是耶穌公開所行的第一個神蹟。聖經記載那段母親馬利亞與耶穌之間的對話--「他們沒有酒了」、「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馬利亞接著對在旁的僕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聖經作者用這段對話和神蹟來幫助讀者認識耶穌是誰和他的能力。同時,卻也讓我們讀到,母親面對小孩子逐漸長大,母親和子女間互動需要調整,在馬利亞和耶穌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因著過去關係中所累積的連結,母親可以信任並允許放手,讓孩子勇於開展他的人生。

剛剛透過馬利亞的生命片段,讓我們看見不管是懷孕、初為人母,或是扶養小孩的歷程,都是母親生命中的挑戰。回顧在台灣過去不同時代的女性,同時也因著外在大環境的變遷,面對不同的挑戰。久遠一點的世代,他們曾經歷戰亂中傷痛,逃避空襲警報的戰亂,也有人曾走過那種大家庭的世代,需要扶養一家六個、八個、甚至十個以上的小孩,那可能不比戰亂還輕鬆,也是現代父母很難想像的艱鉅任務。如今,隨著女性進入就業市場,夫妻雙薪核心家庭的型態,讓職業婦女面對職場和母親角色間的掙扎和張力,還有甚至面對先生是台商,需要像空中飛人往返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工作型態,許多女性需要面對長時間獨力扶養小孩的實況,也是我們這時代的真實處境。即使外在環境和挑戰不盡相同,不同時代的母親都需去面對,隨著孩子成長,特別是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需要調整親子間的對應關係。究竟該如何陪伴、如何教導、又該如何學習放手呢?這都是每個母親所寫下,一場場真實的生命旅程。

 

四、關於耶穌受難中的母愛

1.十字架上的耶穌,顯明天父的慈愛

接著,我們來到耶穌的受難。四本福音書中都詳細記載耶穌的受難事蹟,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十字架上的耶穌,因著他的順服和犧牲,彰顯天父對我們的慈愛,這是我們在這一幕聖父和聖子之愛中一再被注目的焦點。因天父願意犧牲祂的獨生愛子來拯救我們,天父對我們世人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2.十字架下的馬利亞,顯明人類母愛的極致

但我們實在不應忽略,在那嚴酷的歷史場景中,還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馬利亞看著他的兒子耶穌被出賣、受苦、釘在十字架上、死和埋葬。在西方藝術史中,有一個特別的宗教畫或雕刻的主題叫做Pieta聖殤,指的是馬利亞在十字架旁接下被釘耶穌的遺體,所表達出那種深切的母愛和傷痛。讓我們想像著這一幕的畫面,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在觀望看熱鬧的人群中,僅有少數幾位耶穌的門徒和婦女們在當中,也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他們都被眼前的的景象所刺痛,那位他們心目中的王、彌賽亞、救主、先知、老師,如今卻被釘在十字架上,除了忍受著身體的痛苦,還要接受周圍群眾的冷嘲熱諷。然而,在這一整群各式各樣的人所組成的群眾中,卻只有馬利亞這一位,注視著耶穌,暗暗地在心中哭喊著「我的孩子!」對馬利亞而言,他當下不明白為何走上十字架是耶穌的結局?他不明白這樣的死跟耶穌將做王,成為百姓的拯救有何相關?他也不明白如今上帝的權能在哪裡?是啊!他對他的孩子現今所受的苦,他都不明。但是他,願意陪伴著耶穌來受苦,他願意用他的眼睛注視著耶穌,給祂支持,給祂安慰,因為他是馬利亞,他—是母親。我們可以說,在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刻,我們除了看見聖父聖子的親密連結,也看見人類母愛的深切流露,那是人類無私之愛的極致表達。

 

3.因為愛而受苦

在十字架的場景中,我們可以說,因為愛而受苦。我們看見耶穌因順服天父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因為愛而受苦」;同時,作為耶穌的母親,他也「因為愛而受苦」。說真的,縱然這些母親受苦的原因和馬利亞大不相同,但母親的確常因著小孩而受苦。跟大家分享一張攝影作品,尤金・史密斯拍的「智子與母親」,那是他報導日本一個小村莊,因為公司排放水銀造成村民的中毒,這位母親如何無怨無悔的每天照顧嚴重受傷害的女兒,一幅是為愛而受苦的影像,有藝術評論家把這張照片比擬為現代的聖殤Peita。各位,在我們周圍,你我也知道一些母親在照顧身心障礙的小孩,或是小孩在疾病或車禍意外的受苦,在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在孩子長大之後遭受事業失敗,婚姻出現問題、甚至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生離死別,那種深刻又有如刀割的痛苦。各位,你是否同意--母親「因為愛而受苦」的原因,是因為母親將孩子太放在心上了,以至於無法不為著他們而受苦。

在場的弟兄姊妹們,你可想起你的母親曾為你的受苦而受苦嗎? 我們又如何來理解母親那愛的心腸呢?或許我們在場些做子女的,對母親愛的付出和行動可能至今無法完全理解,甚至不認同他愛的方式,或認為他愛得不公平!但在你我的經驗中,會不會隨著我們年紀的增加,會漸漸體會到,你我母親縱然不完全,卻也是用他們當時所能給予我們的愛,用他們曾經學到表達愛的方式,來愛他的兒女。同時,你我的母親們,他們也在他們的不完全中,盡力因為愛,也為著愛而受苦,甚至因為認為他們愛得不夠而受苦。

 

 

五、試問,什麼是母親最需要

    的禮物?

我在準備這次講道篇時,在網路上看到這個短片,用影像表達出現代職業婦女面對小孩受苦的承受力,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分鐘的短片。

看完這影片,對於現代的職業婦女來說,是否深有同感呢? 對旁邊已經結婚的男性說「要對太太好一點」。當然,這影片的最後面出現一個廣告,原來這是日本一家公司拍的廣告,要為職業婦女的媽媽們加油打氣「扛八袋」。我想,就像我們在台灣,看到全國電子揪感心的廣告一樣,除了廣告,多了一份的溫度和一份的提醒。這些廣告要我們透過購買禮物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我們也真需要有行動來表達愛。

但如果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想,母親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呢? 母親在面對受苦的出路,又是什麼呢? 問問我們在場的母親們,你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許你可能會聽到,希望他的孩子們不要再讓他來操心,但老實說這很難,因為身為母親的還是會擔心,只是程度的多寡。或許母親們還會說,希望自己健健康康,不要造成孩子的負擔,你看看,你們這些母親們還是改不掉,那種先為孩子著想的心又出來了,各位,這就是母愛。

從信仰的角度,牧師想跟大家分享,母親最需要的,是把小孩交託在天父的手中,也把自己交託在天父手中。請聽記載在箴言14:26的應許「敬畏耶和華的大有依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像剛剛影片中小孩和母親的對話,問媽媽說「你還好嗎?」或媽媽自問「我還好嗎?」求主幫助我們,用信心去相信,那位叫耶穌從死裡復活的天父,祂必定會紀念、珍惜每一位母親為愛而受苦的心,因為我們的天父,真懂得母親的心。

對我們在場做人兒女的,回想你生命中關於家庭和母愛的記憶中,有著怎樣的因為愛而受苦的事?如果你的母親還健在,請特別花些時間想想母親最需要的是什麼? 珍惜並把握還有的機會,可以親口對媽媽來道謝、道愛,甚至道歉,對媽媽說您辛苦了,雖然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如果可以,再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母親,因為透過她的愛,讓我們能試著去體會天父的愛。你還可以當面替母親禱告,如果你說我沒有試著,這樣很奇怪。但請你這次試試看,因為你的媽媽為了你,也一定曾試過許多的第一次,不是嗎?懇求天父來陪伴我們的母親,告訴母親別擔心,因為有一位慈愛的天父,祂真願意成為每一位母親的依靠,因為祂真懂,祂也願意。讓我們將對母親的感謝,化為一個一個真實的行動。

 

六、這個馬利亞後來呢?

最後,我們是否會好奇,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那他後來呢?這位馬利亞,並沒有在復活節早晨看見主的那群婦女們當中,雖然當時至少還有兩位婦女的名字也叫馬利亞。然而在使徒行傳1:14中有記載「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

 

 

 

 

 

 

 

 

 

 

 

 

 

 

心合意地恆切禱告。」這是耶穌復活升天之後,門徒們回到耶路撒冷,在一間樓房中同心禱告,這時也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同時還有耶穌的弟弟們陪伴(英文聖經版本是複數)。我們可以深信,這個馬利亞屬於見證耶穌已復活的信仰團體中,他們一起信靠並經歷復活的主所帶來的盼望。再次祝福每一位母親,都能如同這個馬利亞,依靠盼望、更新的力量,把小孩交託在天父手中,也把自己交託在天父手中。在復活的主耶穌身上,找到依靠、盼望和更新的力量。祝母親節快樂,我們同心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