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三十六)第七碗(The Seventh Bowl)

講道內容
講題:啟示錄系列(三十六)第七碗(The Seventh Bowl)
經文:啟示錄十六章17-2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Ⅰ、引言:第七碗
第七碗是最後的審判、災難,當它結束後基督就要再臨,所以,它是最大的審判。先看短片。
And the seventh angel poured out his vial onto the air;
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
And there came a great voice out of the temple of heaven, from the throne,
就有大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
Saying, It’s done.
說:成了!
And there were voices, and thunders, and lightening;
又有聲音、雷轟、閃電、
And there was a great earthquake,
大地震,
Such was as not since men were upon the earth,
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
So mighty an earthquake, and so great.
這樣厲害的地震。
And the great ci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那大城裂為三段,
And the cities of the nations fell.
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
And great Babylon came in remembrance before God,
神也想起巴比倫大城,
To give unto her the cup of the wine of the fierceness of His wrath.
要把那酒杯遞給她,就是盛自己烈怒的酒杯。
And every island fled away, and the mountains were not found.
各海島都逃避了,眾山也不見了。
And there fell upon men a great hail out of heaven,
又有大雹子從天落在人身上,
Every stone about the weight of a talent.
每一個約重一他連得。
And men blasphemed God because of the plague of the hail,
人就褻瀆神,因這雹災,
For the plague thereof was exceeding great.
因為這雹子的災極大。
Ⅱ、第七碗被倒在空中(The Seventh Bowl Poured in the Air)
1.第七碗被倒在空中
短片裡「很大」一詞不斷重複出現。最後審判有大地震、大冰雹,冰一塊塊從天而降,有一「他連得」大。史上紀錄的冰雹,最大有兩磅大;一他連得是一百磅,相當史上最大紀錄之五十倍。若被這樣的冰雹擊中,必定粉身碎骨。以前下冰雹時,人尚能躲到山洞;但在這裡描述海島逃避、眾山不見,所以人沒有山洞可躲,只能挨打。
最後審判是「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啟16:17)。因為天空成為撒旦掌權之地。「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之前碗倒在太陽、地面、海上、河流等地,上帝是在潔淨被罪污染的宇宙,預備基督再臨,建立千禧國度。最後的碗,是上帝潔淨空氣裡撒旦的勢力。
2.寶座大聲音說成了
碗倒下後,「就有大聲音從殿中的寶座上出來,說:『成了!』」(啟16:17)聖經另一處也說過「成了」,就是耶穌將斷氣時,小聲地在十架上說過。「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上帝了。(約19:30)人類的救恩就在這兩個「成了」當中完成。
3.閃電聲音雷轟地震
那個聲音說完後,天上出現閃電、雷轟、大聲音,地面發生大地震,「又有閃電、聲音、雷轟、大地震,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厲害的地震。」(啟16:18)正可謂「驚天動地」。聖經在此用了多次「大」,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厲害的。「大」和「厲害」,希臘原文同字,形容極其巨大。不久前有機會到中國四川,見到汶川大地震遺跡,真可怕,整所學校被掩埋。挖出土時,師生們尚且各自坐在原位,因為地震來得突然,大家來不及跑,就被壓死在自己位置上。另有一所醫院和監獄,也整個被掩埋了。經上說,末日那場大地震,過去沒有這樣厲害的。
同樣的雷轟、大聲、閃電,第一次出現在啟示錄,是八章5節「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第二次是十一章19節「這時候,上帝在天上的聖殿開了;他的約櫃在殿裏出現。接著有閃電、雷轟、響聲、地震,和大冰雹。」第八章講第七印,第十一章講第七號。災難有三系列,先有七印,第七印打開後,出現雷轟、大聲、閃電、地震;第七號吹響時,也有閃電、大聲、雷轟、地震。由此可見,這四者代表上帝公義審判的末了。七印、七號和七碗,開始時間不同,但結束時間一樣,也有類似的結局。
4.那大城斷裂為三段
聖經描述,地震造成大城一裂為三段,(啟16:19a)變成三座小城。啟示錄十一章8節第一次提到大城說,獸殺了基督兩位見證人,將屍體棄在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城原名「聖城」,但那時就被改稱為「大城」。「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裏的街上」(啟11:8)。大城是否就是耶路撒冷,許多人認為大城指巴比倫,將要被上帝審判,而耶路撒冷不會。但這裡提到,大城裂為三段,名字被改為所多瑪、埃及,就是主釘十字架之地。可見大城不是指巴比倫,而是耶路撒冷,裂為三段的大城,指的是耶路撒冷城。
5.列國之城也都倒塌
大城裂為三段,其他城則是房屋粉碎,「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啟16:19b)事實上,上次地震時,大城倒塌了十分之一,這次則是一裂為三。「正在那時候,地大震動,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餘的都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上帝。」(啟11:13)兩見證人被殺時,耶路撒冷受到審判;但上帝似乎有所保留,城只塌了十分之一、死亡人數七千。餘下的人就害怕,歸榮耀給上帝。
6.烈怒酒遞巴比倫城
然後經上說,上帝就想起來,把那烈怒的酒,遞給罪惡貫滿盈的巴比倫喝。大地震驚天動地時,大城裂為三段,其他的城都倒塌;還有另一座城,就是巴比倫大城,上帝想起它來,要把烈怒之酒給它。「上帝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他。」(啟16:19c)經文在此沒有對巴比倫所喝的是什麼多做解釋,但在第十七章、十八章會有更多描述。啟示錄十四章8節說,巴比倫讓別人喝酒:「又有第二位天使接著說:『叫萬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啟14:8)上帝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它喝憤怒的酒。「酒」在這裡代表的意義,之後兩章會詳細說明。
7.海島逃避眾山不見
大地震除了毀壞城市,也造成地球表面的變化,群山消失無蹤。海島是海中高山,和陸上山脈一起失去蹤影。啟示錄六章14節說到第六印時,僅提到位移:「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啟6:14)有人認為是南、北極冰山融化,地球水位上漲,海島群山被淹沒。也有人認為,大地震把地殼的高低地形拉平了。
8.大雹從天落人身上
從天而降的大雹,重一「他連得」,中文是九十斤,或一百磅,是史上記錄最大冰雹的五十倍重。以賽亞三十章:30節也提到,上帝最後的審判,將用冰雹、就是暴風和冰雹,作為結束。「耶和華必使人聽他威嚴的聲音,又顯他降罰的膀臂和他怒中的忿恨,並吞滅的火焰與霹雷、暴風、冰雹。」
Ⅲ、啟示錄的耶路撒冷
1.聖城被外邦人踐踏四十二月
啟示錄提過幾次耶路撒冷城,第一次在第十一章,稱之為「聖城」。「聖城」後變為「大城」,因為撒旦進入城內,統治世界四十二個月,就是七年大災難的後三年半。因此,上帝要約翰丈量聖殿,但不量外院,因為外院將被外邦人踐踏:外邦人會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啟11:2)
2.兩個見證人被殺大城街道上
四十二個月中,有兩位為福音作見證、有名有力量的傳道人,被獸所殺,屍體被棄街頭,為眾人所見。(啟11:8)
3.大城的靈意是所多瑪與埃及
然後,城的名字便改為大城,意思是所多瑪、埃及。埃及是指奴役上帝選民的國家;所多瑪則是想欺凌上帝天使的城市,兩者都是敵對上帝的。當撒旦進駐耶路撒冷城,統治世界三年半,耶路撒冷便代表敵對上帝。「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啟11:8)。
4.大地震城倒十分一人死七千
那次大地震中,大城傾倒了十分之一,七千人死亡,所產生的反應是恐懼,並歸榮耀給上帝。(啟11:3)
5.酒醡踹在城外血流六百里遠
十四章也提到,基督再臨時,會收割麥子和葡萄;所收割的葡萄,要踹在大城外。有人認為,大城本是聖城,因撒旦進入踐踏,上帝就讓牠們被基督踹在城外的葡萄酒醡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酒醡踹在城外,就有血從酒醡裏流出來,高到馬的嚼環,遠有六百里。」(啟14:20)六百里幾乎涵蓋全以色列,足見審判之大。
6.閃電雷轟地震大城裂為三段
閃電、雷轟、地震,大城裂為三段。天驚地變時,大城裂為三段,列國的城倒塌,巴比倫得到酒,(啟16:18-19)由此可知大城不同於巴比倫城,兩節經文都提到最後審判有三種下場,一是城裂為三,一是列國的城倒塌,一是得到上帝烈怒的酒。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從加略十架到聖殿寶座
基督在十架上,臨終前說了句「成了」,是指救贖罪人的功勞已經成了。基督要再來,建立千禧國度,屆時上帝在天上寶座,也會大聲說:「成了!」這是除滅罪惡的「成了」。基督「成了」完成救贖恩典;上帝「成了」公義審判。上帝的恩典、慈愛與公義,在兩聲「成了」中,覆蓋全人類的救恩歷史。彼得後書3:9說到:「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上帝應許要除滅這世界的罪惡,但審判無人能承受得住。上帝願意人人有機會,因此不願第二聲快快講,像似拖延時間,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不願一人沈淪,要人人都悔改。
2.閃電大聲雷轟地震冰雹
其實,閃電、大聲、雷轟、地震、冰雹,首次聖經記載是出埃及記。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來到西乃山,上帝降臨,要吩咐以色列人遵守十誡,過聖潔生活。但那時有閃電、大聲、雷轟,以色列人極害怕。出埃及記19:16-18:「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上帝,都站在山下。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出19:16-18)
第二次是以賽亞書29:6「萬軍之耶和華必用雷轟、地震、大聲、旋風、暴風,並吞滅的火焰,向她討罪。」先知以賽亞警告,上帝再來時,會以此審判世界,上主要施行公義的審判。這警告,直到啟示錄時才實現。
施洗約翰被流放至拔摩海島,看見世界的結局時,也曾多次見到閃電、大聲、雷轟。第一次是上帝寶座從天顯現時:所有天使敬拜耶和華,「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發出;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上帝的七靈。」(啟4:5)上帝公義的審判要開始了。注意,這時有閃電、聲音、雷轟,卻沒有地震,因為此時是描述天上景象,尚未提到地面。接著,揭第七印時,地震來了:「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啟8:5)地震以後,第七號被吹響:「當時,上帝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啟11:19)上帝的審判是漸漸加強的,開頭只在天上,接著是地震,然後從天落下大冰雹。到第七碗時,地震極其強烈,城市倒塌裂開,冰雹極其巨大,比最大的冰雹還大五十倍。這是最後的結束,地上有地震,天上有冰雹。
3.海島都逃避眾山也不見
以賽亞預言:「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賽40:4)有人將此視為驕傲的人要變謙卑、謙卑的人上帝必高舉的屬靈解釋,但或許這也是形容,在基督再臨以前,上帝將用大地震,夷平地表上的凹凸不平。撒迦利亞書寫道:基督再來時,「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亞14:4)有學者認為,因為耶路撒冷蓋在橄欖山上,震裂把橄欖山一分為二;耶路撒冷另一邊,山谷也裂開,耶路撒冷因此裂為三段,裂開之地變為水的源頭。大審判最後,水變為血,人無水可喝。審判結束、耶穌再來,千禧年開始,耶路撒冷周遭的地都平了,只有耶路撒冷成為高山。山裡有谷,谷中流出活水,往東向東海,往西向西海。東海應指鹽海、西海指地中海。撒迦利亞14:8,「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亞14:8)。然後,「全地,從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亞拉巴」(亞14:10)。亞拉巴就是阿拉伯沙漠,形容像阿拉伯沙漠般平坦,唯有耶路撒冷被高舉、居高位。基督在耶路撒冷,治理地球一千年;列國要上耶路撒冷、錫安山,朝見上帝,不再有地理限制的攔阻,因為山都消失了成為平原。
4.冰雹災極大人就褻瀆神
聖經記載的第一次冰雹在出埃及記。第七災上帝下大冰雹,打死許多人、動物和植物。法老認錯,說,我犯罪了,請你向耶和華禱告,停止這一切。(出9:25,27)遺憾的是,法老的悔改極為短暫。當摩西禱告、冰雹止住以後,法老再度剛硬,不讓以色列人離開,以致於最後長子們被殺。
約書亞跟亞瑪力人打仗時,上帝也下冰雹,殺死比約書亞用刀殺還多的亞瑪力人。(書10:11)
啟示錄裡,第一位天使吹號時,也落下冰雹,但地面僅三分之一受損,上帝保留了三分之二。(啟8:7)最後的大冰雹降下時,整個地球毀滅(啟11:19),那真是悽慘。
Ⅴ、聽從主話 不可硬心
大審判最後,人因為冰雹災難,褻瀆上帝、不悔改。基督十架上那小小聲的「成了」,完成的慈愛救恩;上帝顯出公義,擊打、審判,派兩位傳道人傳講,人們最後仍以「褻瀆上帝」作結。我想這是因為,這些人的心已剛硬、無法改變。希伯來書說,「當趁著還有今日」,聽見上帝的話仍有一絲感動,要快悔改、不硬心。(來4:7)當心剛硬,怎樣的懲罰也不會悔改,失去機會。「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這正總結了今日經文,人將來受審是自找,因為任著自己剛硬不悔改。上帝一直給人機會,開始輕輕地責罰,後來越來越大,希望人悔改。但當人一直拒絕時,他的心也會因而剛硬不悔改。
法利賽人和耶穌辯論離婚,耶穌說:「不可以。」法利賽人反問:「摩西為何給予離婚條例?」耶穌回答:「因為你們心硬。」婚姻也一樣,一開始夫妻倆相親相愛;若問題發生,雙方都不願改變,最後有一人心硬,婚姻就無法挽回了。盼望我們每個人能悔改,聽從主話,,不可硬心。
禱告
親愛主耶穌,你為了挽回人,在十架上犧牲,最後說「成了!」如此犧牲的愛,有時人不懂感謝、接受。你為了讓人明瞭,將來審判的可怕,用小小的審判,逐步地來警告人。可是許多人直到最後仍不願悔改,主啊,當人堅持不願聆聽你聲音時,最後是自己的心變剛硬。求主幫助,在還有機會時,懂得回心轉意,不任憑心變剛硬,以致將來承受上帝的大審判。禱告奉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我錯了!

講道內容
講題:我錯了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19-31節
主講:林鴻信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月五日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我們今天是有福的,大家能夠一起參加北二區眾教會聯合禮拜領受聖餐,願上帝的話語藉由聖靈,使我們得到感動。也願上帝讓我們在禮拜結束後,彼此間有很好的交誼。
一、最難說出口的一句話
這幾年的台灣,似乎有一種風氣,就是大家都不再說「我錯了」。特別是今年,台灣讓人感到很不平安。在食品安全上出現很大的問題,有假油、有含毒的食物,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出面負責。當出事的時候,政府官員總是彼此推託責任,這讓人覺得,原來政府需要這麼多部門,是為了可以將責任歸給其他部門。台灣的政府官員,從來沒有認錯,我們常聽到的反而是:「假如我所說的、所做的造成社會不安的話,我表示遺憾。」請想想,這種官員所說的話,算是道歉認錯嗎?其實這是一個假設句,暗指他不相信有造成任何問題而引發不安,而遺憾只是一種同情-同情你們竟然會感到不安。
報紙上常常會用「自我感覺良好」來形容政府官員的態度。但是我們在看別人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到自己,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之下,我們是不是也受到「不愛認錯」的影響,而且自我感覺良好呢?
俚語說「死鴨子嘴硬」,當我們不認錯的時候,就像鴨子直到死牠的嘴也是又翹又硬的,彷彿那張嘴要說到贏為止。人們常說「惱羞成怒」,因為在生氣發怒的背後,其實是因為自己感到羞愧不堪;在羞愧的背後,其實有自己的錯誤;我們不想面對那個錯誤,結果就是惱羞成怒。
二、我要看見才信
今天我們要學習耶穌的學生多馬,當其他學生向他說到耶穌死而復活的事情時,他表示要看見了才會相信,「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20:25)。耶穌基督復活之後,第一次向他的學生顯現時,多馬並沒有在現場。就是在第一次顯現與第二次再顯現的這段期間,耶穌的學生很高興地跟多馬說已經看見耶穌了,但是多馬卻說若是沒有看見耶穌手上的釘痕,並用自己的手指探入那釘痕及肋旁的話,是決不會相信耶穌死而復活的。
多馬是一位眼見為憑的人,不僅如此,還要親手摸到證實後才會相信。過了一週,耶穌再一次來到他們當中,這一次多馬在現場。多馬沒有想到耶穌會聽到他的疑問,耶穌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20:27)。耶穌基督邀請多馬,如果你要摸我的釘痕、探入我的肋旁,儘管來吧!但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的反應很特別,他不再說什麼,只說:「我的主!我的神!」(約20:28)。多馬稱呼耶穌為主,主是以色列人在舊約對耶和華上帝的稱呼;多馬又稱呼死而復活的耶穌為上帝,神聖的上帝之名不是可以隨便稱呼的。在這對話當中,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我們要進一步瞭解,多馬到底是誰? 
三、多馬是誰?
1.喜好爭論(約翰福音11:5-16)
聖經中記載,多馬是雙胞胎,因為他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低土馬,低土馬在希臘文是雙胞胎的意思。在約翰福音有二處記載有關多馬的事,第一是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耶穌的好朋友拉撒路生了重病,但不知什麼緣故,耶穌晚了兩天才帶學生去猶太地看拉撒路,那時拉撒路已經去世了。起初我們並不清楚耶穌基督為什麼要這樣做,事後才知道耶穌要行神蹟奇事,讓拉撒路死裡復活。當耶穌出發要去看拉撒路時,多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11:16)。
這句話,聖經學者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猶太地是一個危險的地方,約翰福音記載在猶太地有人要拿石頭打耶穌,所以當耶穌要去猶太地時,多馬勇敢地表示有決心要跟老師一同死,這是一種解釋。但是另一種解釋比較符合多馬的個性。由於耶穌基督聽到拉撒路生病時並沒有馬上去探望他,而是等待二天後才去。多馬可能是一個愛爭論的人,心裡想說老師為什麼拉撒路活著的時候不去探望他,而是等到過世了才去看他,可能在多馬的心裡有些不滿地說,我們這些人也一起去死吧!這是出於對老師的決定有不同的意見及想法。
2.經常質疑(約翰福音14:1-5)
約翰福音第十四章記載耶穌基督為了將來的離別用很溫柔的話鼓勵、安慰他的學生,勸勉他們不要擔心,因為祂去原是為他們預備地方。這是非常感性且充滿情感的場合,老師與學生溫暖地道別,多馬尖銳地發問說:「老師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多馬的心中充滿了疑問,就是在耶穌安慰、鼓勵他的學生時,多馬卻唐突地問耶穌究竟要去哪裡必須說清楚,這樣才不會讓人擔心煩惱。多馬的質疑似乎是一層一層地出現,而且沒有停止的時候。
3.看見才信(約翰福音20:25)
當其他的學生為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做見證時,多馬卻要求進行檢驗證明,要看見耶穌手上的釘痕,要探入那釘痕且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如果不能如此驗證,他決對不相信。在這要求檢驗證明的背後,我們看到多馬像科學家一樣,要求靠見證明後才相信。
以上這些讓我們漸漸瞭解多馬是一個愛爭論、愛質疑、且要求檢驗後才會相信的人,當他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20:25)他有沒有發現那些話究竟是出於信心還是出於不信,其中是否有自己的驕傲?我們身為基督徒,會不會像多馬一樣,心裡有很多的疑問,想要爭論、質疑、檢驗,但在爭論、質疑、檢驗的背後會不會隱藏著自己的不信與驕傲?其實,當彼此意見不同時,可以討論而不要爭論;當心中有質疑時,可以請教而不要質疑;當心中有困惑時,可以自己先進行查考而不是要求執行檢驗。不過,若是在爭論的過程中,為自己的意見堅持到底;在質疑的過程中,嚴厲地要求要解釋清楚;在檢驗的過程中,尖銳地要求證明且眼見為憑。多馬的爭論、質疑、檢驗,是不是執行過當了,是不是包含了太多自我中心呢?
四、轉機
耶穌基督究竟如何開導多馬呢?耶穌基督並沒有責備多馬而是邀請他,請他用手來摸釘痕,並且提醒多馬:「不要疑惑,總要信!」於是,多馬回應說:「我的主啊!我的上帝啊!」
多次讀這段經文,心中總是不明白,覺得這段對話怪怪的,前後似乎無法銜接。後來才漸漸明白,多馬的回應「我的主!我的上帝!」並非平常的回應,這是一個最高的信仰告白。「主」在舊約聖經中是稱呼耶和華上帝,「上帝」是稱呼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新約聖經中我們看到有稱呼耶穌為基督,但沒有看到有人稱呼耶穌是主;有人告白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但是沒有直接告白耶穌是上帝。因此,多馬做了一個最高的信仰告白,這是在新約聖經中從來沒有人做過的。
當時多馬究竟在想些什麼呢?是因為覺得能與耶穌對話感到光榮,或者是因為胡言亂語感到羞愧呢?有一天我忽然領悟,在這信仰告白的背後其實是多馬想對耶穌說「我錯了」,「你是我的主!我的上帝!我錯了。」既然你是我的主!我的上帝!我還有什麼臉在你面前站立呢?這是一個真誠認錯的信仰告白。
五、我錯了
19世紀的基督教思想家齊克果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他說:「每次來到上帝面前,我們總是一再地發現自己站在錯誤的一邊。」每一次我們來到上帝的面前,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當面對上帝時,才發現自己站在錯誤的一邊,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人,來到無限的上帝面前,無論如何調整總是不對盤。齊克果進一步地提醒,如果「上帝總是對的」、「我們總是不對的」這樣的觀點,對我們而言,只不過是一種理論時,那表示我們必定尚未真正經歷上帝,只有當我們從心裡發現自己不對時,才在那瞬間親身經歷到上帝。
耶穌基督在我們的心門外敲門,他要求世間的人要悔改。「悔改」聖經的意思是「轉身」,原本是走自己的路,現在要轉身走上帝的路;本來是走在犯罪的路,現在要轉身走恩典的路。打開心門悔改,有一很重要的意義,是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有可能做悔改的動作,因為要知道自己錯了,才有可能轉身,要真實的面對「我錯了」心門才會打開,上帝的恩典才能進入。多馬並沒有對耶穌基督說:「假如我所說的、做的造成你不安的話,我表示遺憾。」這樣的道歉是表面的,這不是真正的認錯。
六、誰是多馬?
在今日社會,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是「多馬」,因為人性不喜歡認錯,尤其是對家人認錯更是特別的困難。丈夫很難向太太認錯,頂多就是買一件新衣服給太太;太太很難向丈夫認錯,最多就是煮一頓好吃的給丈夫吃。親愛的兄弟姊妹,買新衣服能表示認錯嗎?煮一頓好吃的能代表認錯嗎?如果這些行為能代表認錯的話,那麼多馬也不用做信仰告白,只要請耶穌吃飯就好了。我們有時候不敢真實地去面對「我錯了」,因為這話很難說出口,在主內弟兄姊妹之間、在親友當中、在同事之間,要向親近的人認錯是很困難的。
我們不只需要個人性的認錯,而且需要團體性的認錯。當教會明明有問題、有困難時,我們也會想逃避而不想去面對,可是當我們正視問題時,可能必須說出「我們錯了」,因為教會的教導不夠認真,傳福音不夠認真,對上帝的和平公義不夠認真,所以「我們錯了」。有時候我們用很多藉口來逃避認錯,當教會的人數沒有增長時,我們會說數量不重要,質量最重要。我們常用各種理由不去面對真正的問題,會不會是因為對於自己的錯誤感到羞愧而惱恨發怒,或是死鴨子嘴硬呢?
這十幾年來,我常常帶著學生前往泰雅爾教會探訪。泰雅爾教會在41年前曾經發生過大復興,我們所探訪的長者在41年前曾經歷過大復興。在多次的探訪中,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聖靈就來了」。這是在說什麼呢?請想想,如果有一天北二區教會開始大復興,我們會欠缺什麼呢?如果要作工,一定是缺錢又缺人,缺錢的問題比較好解決,但是缺同工的問題很難解決,因為同工需要時間培育。所以「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聖靈就來了」通常是指還沒有培育好同工,非常需要作工卻沒有人可以差遣,等到這種時候才來開始培育訓練同工,已經太晚了。
當一次又一次聽到「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聖靈就來了」,我的心裡開始有一個疑問,是不是所有的教會當聖靈來的時候,都會說同樣的話?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在積極地培育訓練同工,既然我們從來沒有因等候聖靈的到來而做準備,自然每次都要說「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聖靈就來了」。我們是否也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軟弱呢?我們可以做卻沒有做,該禱告卻沒有禱告,可以培育卻沒有培育。是不是我們在上帝的面前也有我們該認的錯,願上帝幫助我們有勇氣,不再爭論、質疑、檢驗,只需要說「我錯了」,那天多馬說出了最難說的一句話,「我的主!我的上帝!我錯了。」。
七、請問你的認錯方式是什麼?
每一個人對上帝都有不同的認錯方式,彼得經歷耶穌行神蹟後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約5:8);稅吏向上帝禱告:「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這些話語、禱告都是他們向上帝認錯,沒有質疑、爭論、檢驗。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認錯方式,認錯需要的是真實,而不是表面的形式。感謝上帝,耶穌基督應許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
同心來禱告
愛我們的上帝,我們獻上滿心的感謝,今天北二區教會一同聚集,懇求上帝用你的話語教導我們,願聖靈作奇妙的工,讓我們聽到真理時不逃避,能夠面對自己真正的問題,並在你面前認錯,不論是個人或是團體,求上帝赦免我們的罪,赦免我們的軟弱,用耶穌基督寶血恩典遮蓋我們,讓我們領受聖餐時在聖靈裡經歷耶穌基督的身體與的血而成為我們靈魂的糧食。當我們領受聖餐豐富的恩典時,願凡是真心認錯的人都能在耶穌基督面前說出:「你是我的主!我的上帝!」。禱告仰望奉告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傳福音、報喜信

講道內容
講題:傳福音、報喜信
經文:哥林多前書九章16-27節
主講:王榮信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九月廿八日


前言:基督徒領受的大使命
十幾年前曾來過舊禮拜堂,今日首次來到新堂,為這良好的空間設備,向上帝感恩。今日講題其實古老,兩千年前耶穌傳福音時,對門徒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得人如得魚。升天前又告訴門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基督徒和其他宗教人士,最大的差別在於,基督徒活著,帶著使命任務。其他宗教信徒,心有所求拜神明,希望能得著所願,不需帶著責任。若被神明垂聽,頂多還願、獻祭,對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期待或使命。但是,當基督徒到主面前,接受基督作救主,使命便交在手中,誠如保羅所說,責任已託付給我們。因此,我們該真實去傳揚福音,因為這是主耶穌的命令。
一八六五年馬雅各醫師從英國來台宣教,明年適逢一百五十週年,長老教會要推動「一領一」運動,一人帶領另一人信主,使教會信徒能增加一倍,教會數目也增加一倍。當教會在一九六五年,慶祝百週年時,推動了「倍加運動」,希望教會人數能增加一倍。果然,在眾人努力之下,教會人數增加一倍,教會數目也增加一倍。哇!真是振奮人心。如今又過了五十年,在一百五十週年的此刻,希望再次求上帝幫助,復興教會。現場現在有大約一百人,若每位基督徒,五年內帶一人信主,五年後這裡就有兩百人了,增加了一倍。
但有許多兄姐告訴我,領人歸主好難啊!
一、什麼是福音?
「福音」,就是好消息,傳福音是報好消息。牧師現所牧養的教會,地處夜市鬧區裡,商家們常有促銷的活動,低價出清衣飾。女生往往一傳十、十傳百,成群湧入;然而教會整日宣講「好消息」,卻乏人問津。其實,福音有很多內容,最基要的是馬可福音1:1:「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福音從基督開始,基督就是福音,他道成肉身,為人的罪死在十架上,救贖了人類。福音環繞耶穌,羅馬書說,「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羅1:16)為什麼乏人問津,腓立比書4:8保羅的一段話,給我一些啟發:「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4:8-9)原來傳福音,不能光靠口說。不說人無法聽見,但除了聽,保羅說「你們從我聽見的、看見的」,還有看。
若一個人說,我今日心情愉快,但表情垂頭喪氣,人很難相信他所說的。同理,話語不但是耳朵會聽,眼睛也會看。當眼所見和耳所聽的不同時,人們很難接受信息的內容。另外,保羅也提到「領受」,就是心。除了眼睛看、耳朵聽,人也用心領受。這提醒我,傳福音,「人」才是重點。
二、傳福音的人
傳福音的關鍵在「人」,這人就是你、我。基督徒若尚未準備好,生命裡沒有因福音所產生的功效,就無法說服別人相信。就好像體重超重的人推銷減肥藥,頂上無毛的人賣生髮液一般,這不只是非常困難,更是令人難然置信。當然,這樣的福音,沒有說服力。
1.合神心意
大衛王年輕時,就打倒巨人歌利亞,多偉大!牧師小時候很受大衛王的故事所感動,非常佩服他。但是長大後研讀聖經,開始對大衛王感到失望。因為他也會犯錯,淫人妻子、以殘忍手段對付敵人,令牧師感到好心痛。但使徒行傳13:22竟說,大衛是合上帝心意的王!(徒13:22)起先並不能明白,但仔細查考聖經後,才發現大衛有種非常與眾不同的特質:聖經裡有許多罪人,但他們大部分推諉過錯。好比亞當、夏娃,做了錯事後,亞當指責上帝給的妻子,夏娃指責上帝創造的蛇。而大衛王每當犯錯,上帝透過先知指責他時,大衛沒有推託解釋,單單懺悔、求上帝憐憫原諒。每個人都會犯錯,錯無大小,都是無可推諉;大衛願意勇敢面對錯誤、軟弱,願意悔改認罪,上帝便一次次接納他。
成為傳福音的人,不是成為不犯錯的聖人;而是看見,原來你、我都不完美,但因著信仰、上帝的愛、和基督的拯救,可以勇敢面對軟弱、失敗,面對生命中許多課題,在上帝的恩典裡,成為新造的人,這才是福音。這信仰是,上帝赦免人的軟弱、不完美,並且陪伴人面對生命的課題。當人失望、絕望時,他已經為人付上代價,讓人看見希望。生命中有好多課題、痛苦,但上帝真愛世人,在十架上為人受了一切苦難,瞭解人的痛苦。
牧者在教會,也會遭遇困難、委屈,但牧者的委屈,無人可訴,因尚且需顧慮,避免引發問題。牧者只能禱告,即便禱告完還是難過,但上帝都知道。曾有同工前來訴苦,訴說所遭遇的誤會,說完抬頭一看,牧師在掉眼淚。不是同工說錯話,而是上帝知道,所以差派同工來安慰牧師,也藉由牧師來安慰同工,讓兩人個不完美的人,都得安慰,一起領受上帝恩典。這就是福音,不是相信可以不勞而獲、無往不利,而是苦難中,知道上帝瞭解,他愛人,為人付上一切代價。當人明瞭了上帝的愛與救恩,傳福音才有力量!才能吸引人!
2.上帝揀選
同時,人也會知道,不是自己能做什麼,乃是蒙上帝揀選、甚至差遣,為主工作。
3.上帝差遣
所以,不是靠自己能力、才能、或成就,來見證上帝的福音;反而保羅說,在人的軟弱裡,顯出上帝的大能來。這樣,人才真正成為傳福音的人。
三、如何傳福音
1.甘心樂意
保羅也說,傳福音要甘心樂意!因為這責任已交給信徒,不傳就有禍了。所以,事奉要甘心樂意。
2.針對需要
保羅也說,面對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有信徒節錄這段,問牧師要傳福音給有不良習慣的朋友,是否也要陪他一起,生活在那不良習慣之中?千萬不要誤會,而曲解聖經的意思。保羅是提醒,傳福音不是傳自己的福音,乃要傳對方能領受的福音。從接觸的人身上,看見他的需要、欠缺、痛苦與問題。就如同商家促銷的衣服是女裝,牧師當然不會去買,因為不是他所需要的。基督徒傳揚福音,必須是把他所需要的福音傳給他;面對人,要看見對方的需要、痛苦與欠缺。這樣,所傳講的,才能摸著對方的心,對方才能領受。
3.同得好處
保羅也說,傳福音的人同得好處。
四、關鍵的人物
1.你要用心
當基督徒關心、摸著他人的需要時,所傳的才能成為福音,人才能領受。
2.你要小心
最後保羅提醒,傳福音時對方固然重要,傳講者本身也很重要。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我有些聒噪、愛說話,讀神學院時,要好的同學常以箴言提醒我:「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箴10:19),我將之視作警惕。教會裡最容易說錯話、做錯事的,就是牧師。保羅成為傳道人,要信徒同來傳福音、報喜信,成為傳道人;但他也提醒,要注意自身需要,重視自己。傳講者也需要被關心,需要好好照顧自己,否則若發生問題,所傳的便成枉然。許多蒙上帝重用的傳道人,一旦跌倒失敗,結果是許多人離開教會。因此,傳福音時,不僅關注、觸摸他人需要,讓福音成為對方的福音;也不忘記關注自身的需要。如若熱心服侍上帝,但忽略照顧己心,以致內心空虛,做出錯事;或忽略家人,以致家庭混亂,所傳的福音不但大打折扣,甚至還帶來負面效果。
3.你要專心
所以,務必要傳福音,因為責任已經託付給信徒了。但同時記得,自己也很重要,要好好照顧,領受更多上帝的愛與恩典,讓這不完美的人,經歷救恩,基督在生命裡改變、更新,成為新造的人。
結論:活出正確的你
當照顧好自己,使自己更合上帝心意時,所說的就成為美好的見證,成為上帝祝福、救恩的管道。那時,「一領一」就不是難題。人數多寡不是真正的重點,而是看見生命影響生命、生出生命,真正地祝福另一個生命。
羨慕許多教會,從上至下努力傳福音;我肯定這份熱忱。但請記得,自己的生命最重要。基督徒需要活出正確的生命,活得平安,照顧好家庭,才能有果效地傳福音。人不單用耳朵聽,還會用眼睛看;不單用眼睛看,還會用心領受。傳福音的人蒙福,但也要時常警惕,不落入傳福音給人,自己卻被棄絕的光景。很喜歡詩篇139:23-24:「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讓我們領受上帝心意,走在上帝旨意裡,接納自己不完美,承認自己不完全,但同時禱告,願意成為福音、救恩與恩典的出口,求主使用,讓更多人因我蒙福,能親近上帝,成為門徒。求上帝祝福、開闊,齊來禱告。
禱告
感謝主,雖然我們如此不完美,但你從不忽略。當還在母腹時,你就已經看見、認識了我們。你揀選我們,要我們跟隨你,使我們生命有意義,成為多人的祝福。所以你呼召我們跟從你,也呼召我們去傳福音,使萬民作你的門徒。主啊,我們真不是白白度日,而是生命帶著使命,要為上帝作見證、做大事、傳福音。但我們常覺得失望、無力,因為所傳的沒人信,沒有果效。上帝提醒,自己很重要,必須先好好照顧,經歷更多上帝的愛與恩典,才能告訴他人,上帝好愛我,也好愛你!上帝的愛,在我生命裡何等大,救恩何等奇妙,也要在你生命裡。謝謝主,讓我們先領受,然後我們有的才能給人。好好照顧自己,但也有敏銳的心,看見他人的需要,不將自己所領受的,原封不動地給予;乃是領受以後,看見他人的需要,就按著需要給予,好像保羅所說,面對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讓人經歷到救恩的大能、救恩的美妙。主謝謝你,讓我們成為傳福音的人,不是我們要不要,乃是你已將這責任交給我們。面對未來,我們可以走在恩典的道路當中。甚願更多人與我們同行,這是福音的使命,也是福音生命的里程。讓我們經歷到你的保守、帶領,何等奇妙,充滿著平安與喜樂。謝謝你祝福每一位,也祝福我們的家庭,禱告祈求奉主耶穌聖名,阿們!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新的事

講道內容
講題:新的事
經文:耶利米書廿三章1-8節
主講:石素英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九月廿一日

耶利米書的作者耶利米是一位哀哭的先知,但並不是一直在黑暗中看不見光明的先知,在1968年,Marc Chagall畫了一幅耶利米的畫像,很能夠傳遞耶利米書的主要內容,畫的一邊是哀傷的耶利米,坐在暗灰的環境中,另一邊是天使,以明亮色彩呈現,意味著光和盼望,深刻地刻劃出耶利米書的信息:以色人將要被擄巴比倫;而在被擄當中,上帝做新的事。

耶利米書第23章第1-8節,耶利米宣告上帝會將受迫害、被抓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帶回耶路撒冷。指出上帝要做新的事情!對國家將滅亡的人民來說,總覺得不可能再有機會回到耶路撒冷,但是耶利米宣告,他們被擄以後會再回到耶路撒冷,因為上帝要做新的事。(猶大滅國以後約三十年,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一、納尼亞傳奇之賈斯潘王子的故事
「年幼的露西看見亞斯藍,卻發現週邊的人不相信她的話,她希望再次和亞斯藍碰面,期待亞斯藍在他們的困難中幫助他們,她以為亞斯藍會出現的地方,應該像上一次他們見面的場景一般,不過 …」
納尼亞傳奇的故事中,有四位兄弟姊妹,他們偶然地進入神秘國度納尼亞,完成任務後,回到21世紀的現代世界過一般的生活。在納尼亞傳奇第二集賈斯潘王子的故事中,四個兄弟姊妹再次回到納尼亞國度,他們當中最年幼的露西,看見了亞斯藍(亞斯藍是一頭獅子,預表耶穌基督),露西的哥哥姊姊認為她看錯了,不相信她所說的話,經他們一說,露西也覺得可能是自己看錯了,沒有積極去找亞斯藍,但是在她的心中,其實希望能夠再與亞斯藍相遇。
直到故事接近尾聲,露西一直都沒去找亞斯藍,那時他們經驗非常慘烈的戰役,眼見大家節節敗退,露西不得不勇敢地騎著馬去找亞斯藍。當露西找到亞斯藍的時候,她問亞斯藍說:為什麼你沒有來救我們呢?為什麼在這麼困難的時候,你沒有像上次一樣來救我們呢?亞斯藍對露西說,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兩次,亞斯藍的意思是說,我會拯救你們,只是拯救的方式不會和上次一樣。
我們往往如同露西一般,陷入過去的經驗、過去的傳統、過去的認識當中,受其限制,我們會期盼上帝像過去一樣,用以前的經驗和方式與我們相遇,在我們的生命中做工。
二、以色列人遇見上帝的經驗
1.耶利米遇見上帝
在這段經文中,耶利米經歷到國家快要滅亡了,他向國王預言國家快要滅亡的事。在第二十一章第二節,國王西底家派人去找耶利米,因為尼布甲尼撒王包圍了耶路撒冷,西底家希望上帝會施行拯救,讓巴比倫人撤退。就像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所以,上帝可能也會透過耶利米的禱告,拯救猶大,就像以前上帝拯救以色列一樣。耶利米禱告的結果不如西底家所想的。耶利米卻對西底家預言,國家會滅亡,而且國王會死。耶利米很清楚的知道,上帝在這個時候所做的工,與在摩西時代所做的工是不一樣的。在23章耶利米繼續說,將有新的王統治新的開始,在許多的困難中,上帝仍然做工,拯救被抓走的以色列人,將再次回到耶路撒冷。
耶利米在這個時候,意識到上帝是做工的上帝,是又活又真的上帝,是在他生命中做工的上帝。
2.耶利米看見以色列人希望再次遇見上帝
耶利米也經驗到,上帝非常嚴厲的對待大衛王朝,今天經文一開始提到的的牧羊人(這牧羊人就是指那些君王),因為大衛王朝,是被上帝呼召管理以色列,讓以色列過比較好的生活,但是這些君王,並沒有依照上帝的指示做。這段經文的意思並不是說,這些君王和領袖沒有認真的治理國家,而是他們太著重外在事物,例如發展外交,與其他國家結盟,並建造許多國防設施,他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就是沒有聽上帝的話,他們沒有依上帝的旨意而行,上帝指責他們犯罪。
耶利米感到困難,因為他要跟西底家說,你犯罪了,以色列犯罪了,國家會滅亡!耶利米感受到,他需要去面對、處理傳統的事;同時,他也感受到,上帝要做新的事情,上帝是有主權的上帝,上帝是在每一個人的生命、每一個世代,帶領且統治的上帝。所以,耶利米對國王說,國家的治理有問題,因為君王沒有聽上帝的話,雖然做了很多的事,但是都沒有按照上帝的旨意,幫助百姓過好的生活,帶領百姓敬拜上帝。
當耶利米跟西底家,或是以色列的百姓,面對國家有困難的時候,他感受到以色列人盼望能與上帝相遇。這個相遇是一個傳統,這傳統就像過去摩西時代一樣,上帝與以色列人相遇。當他們受到巴比倫包圍的時候,上帝對他們說話,但是他們沒有聽到,耶利米對他們說,在被擄的痛苦中,上帝應許有一位公義的王會到來,就是在新約中所應許的耶穌基督。這段紀載將猶大王西底家及整個猶大王國,跟上帝國做一個對比,要讓人看見,我們的上帝是一個又真又活,並且在每一個世代做新事的上帝。
3.出埃及的經驗vs.歸回的經驗
耶利米書第二十三章第七、八節,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過去的以色列人,在摩西帶領他們出埃及時過逾越節,直到今天,猶太人仍然每年守逾越節,逾越節仍是猶太人最具象徵性的節日,記念上帝帶他們出埃及的歷史經驗。
如果我們能瞭解,以色列人對出埃及的經歷是如此看重,那麼耶利米書第二十三章第七、八節,耶利米說,你們不再指著過去那帶領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上帝起誓,而是要向那拯救被擄的以色列人、且再將他們帶回耶路撒冷的上帝起誓。經文如此記載:「日子將到,人必不再指著那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卻要指著那領以色列家的後裔從北方和趕他們到的各國中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們必住在本地。」(耶23:7-8)。
這段經文表達出上帝是摩西的上帝,不過就算以色列人被擄,上帝仍是以色列百姓的上帝。上帝是摩西時代的上帝,也是耶利米預言時期的上帝,而且他在這個時候做工。耶利米似乎在說,傳統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只是在承受、傳承傳統的是我們現今這些以色列人,我們將會被擄,且會歸回。所以,上帝在過去做工,上帝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候做工,上帝要帶以色列人再回到耶路撒冷。
我們有時候會像以色列人,在傳承傳統、傳承歷史,活在過去所經歷上帝的經驗當中。不是歷史、傳統及過去的經驗不重要,而是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上帝不只是帶領以色人出埃及的摩西的上帝,也不只是被擄後再帶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的上帝,我們的上帝是在每一個世代,對我們說話和做事的上帝。
4.又真又活的上帝做新的事
創世記中,上帝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我是以撒的上帝,我是雅各的上帝。他沒有說他是一大堆人的上帝,而是說我是某某人的上帝。上帝不斷在每一個人的生命、每個世代與空間中掌權做工,是又真又活的上帝。
三、現代意義
1.台灣教會初期的經驗分享:在新與舊之間
過去上帝在舊約與新約中做工,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間,宣教師到台灣傳福音的時候,上帝仍然做新的事。
1950年左右,基督教剛傳入屏東排灣族不久,有一位年長的先生,他生病了,有人向他傳福音,雖然他沒有辦法去教會,但是他跟家人交待,當他過世以後,不要以排灣傳統的方式埋葬他,清楚地交代家人說:「你們現在看到的只是我的身體,等我過世後,我的靈魂會離開我的身體,上帝會來接我。」
他接著對家人說明,為什麼他會坐在比較靠近廚房的地方,一般是因為廚房有灶,會比較溫暖,所以年長者可以取暖。但對這個老人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在廚房看見異象,他看到可以上到天堂的天梯,比較接近雅各故事中的天梯,有天使在梯子上上下下移動。他在異象中看見自己背著重擔,往天梯方向走去。在他往天梯走的路程中,有一面很大的鏡子,當他朝鏡子走過去的時候,他穿越鏡子,突然身上的重擔都卸下來了,變得很輕鬆,他就往天梯的方向快跑,爬上天梯往天堂去了。
當他快要過世的時候,家人對他說:「移到大廳去好不好呢?」他對家人說:「你們不要把我移到大廳,因為我要從這裡上去見上帝,我在這裡看到天梯,你們不要移動我。」那個異象對他而言是重要的,那個時候教會還沒有翻譯的排灣語聖經,這位年長者才剛信上帝,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我們知道,就算他移到大廳,也同樣可以上天堂,但他就是堅持要在那裡等候上帝來接他。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這位長輩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自己剛成為基督徒的時候,覺得抱著聖經很有安全感,好像抱著聖經,自己特別接近上帝,慢慢讀聖經後才瞭解,就算不抱著聖經,上帝依舊與我同在。在經歷上帝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陷入傳統、過去的歷史、或是過去的經驗當中,今天這段經文,對我們說一個新的信息,雖然祂透過傳統或是歷史對我們顯明其作為,也對我們顯明他的恩典,但是上帝並沒有留在過去。
2.上帝透過傳統或歷史告訴人們上帝的作為,卻不會留在過去
我們再回到之前提到的納尼亞傳奇之賈斯潘王子的故事,露西與亞斯藍的那段對話。露西問亞斯藍,當我們艱難奮戰的時候,你為什麼沒有像上次一樣來救我們呢?亞斯藍回應露西,事情不會以同樣的形式重覆出現。露西接著繼續說:「如果我勇敢一點,早一點來找你,也許有些人就不會在這場戰役失去生命。」露西這時有點自責了,亞斯藍安慰年幼的露西,告訴她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將來要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參與,將要發生的跟過去是不一樣的,是完全新的一回事。
3.新的事:上帝在每個時代和情境做新的事,祂邀請我們站在過去恩典的基礎上,跟祂一起冒險,一起經驗新的可能!
聖經中記載,當拉撒路死亡、下葬了,當耶穌趕到時,馬大看到耶穌,並對他說:「主啊!要是你在這裡,拉撒路就不會死了。」他們認為耶穌如果能早點來,就可以醫治拉撒路,這樣拉撒路就不會死了。但是,耶穌對馬大說,你的弟弟一定會活過來。耶穌就讓拉撒路又活過來了。
馬大和馬利亞用「人」的經驗去理解她們所面對的事情,但是耶穌讓拉撒路復活,不管是馬大、馬利亞、露西或是我們,往往也一樣,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或做甚麼的話,事情就不會這樣了。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但是,耶穌讓拉撒路活過來了,我們看見即使在最壞的景況中,上帝依然做工,祂不僅僅做工,還邀請我們參與在他新的作為當中。所以,我們不要太為過去的事情自責,或是無法忘掉過去,或是為了維護傳統而感到困難,而是定睛注視耶穌,參與在上帝新的作為中。
耶利米的信息提醒我們,不要太陷入過去的傳統而受其限制,若是陷於過去的傳統,那可能使我們失去注目看耶穌,可能會讓我們失去經歷、或是參與上帝要做新事的機會。耶利米的信息讓我們看見,現在在教會的我們就是傳統,這傳統透過每一個世代的基督徒,作為傳承的管道。這個傳承的前提,就是要我們不斷經驗耶穌基督、一次又一次新的作為,祂是又真又活的上帝,在每一個空間、每一個世代掌權並做新的事情。
我們在這樣的基督徒旅程中,上帝邀請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站在過去的恩典基礎中,跟祂一同冒險、一同經歷一個新的可能。
我們一同低頭來禱告:感謝上帝在每一個世代做新的事情,感謝上帝呼召我們每一個人聽到祢的話語,可以經歷祢又新又活的作為。我們求你,差遣聖靈在我們身上做工,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祢是又真又活、不斷做新事的上帝,禱告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