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 (二十三):主禱文 (八)Lord Prayer.8賜阮日食 (Give Us Our Daily Bread )

 禱告系列 (二十三):主禱文 (八)Lord Prayer.8
賜阮日食 (Give Us Our Daily Bread )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1 節
時間:二0一0年十月十七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
禱告系列 (二十三):主禱文 (八) 賜阮日食


 MP3:
 禱告系列(二十三)主禱文8:[][]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你覺得今天還需要作「主啊,求你把今天的食物賜給我們。」這個禱告嗎?這個禱告與生活在豐衣足食台灣的我們,似乎有點不搭調。各位大概沒遇過沒飯吃的年代,我小時候經歷過得靠美國寄來的麵粉和奶粉才能生活,否則就會餓肚子,台灣曾經那麼辛苦過。但現在還在這種處境中的人,大都不在台灣。那麼,今天的主禱文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今天的主題我用台語「賜阮日食」四個字來表示,希臘文和英文都是六個字,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其中相同意思的字出現兩次:Us(Our)和Today(Daily),所以是重點的所在。首先Give(賜)指出:是上帝賞賜恩典照顧全球所有的人類。我們知道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在挨餓中,所以聯合國才有千禧年發展計畫和2010年彌迦運動的挑戰。只要地球上還有人吃不飽,我們就要繼續替他們禱告,但不能只用嘴巴說,要有實際行動。Today(Daily日)代表我們每日都要信靠、仰望上帝的賞賜才能夠存活,是直到死前的每一天都這樣的信靠、仰望上帝。最後是Bread(麵包、食物),我們需要飲食才能保存生命,表示上帝很在意我們飲食的問題。有人認為吃不是那麼重要吧?!上帝是管理大事的,飲食的問題上帝為什麼這麼在意?為什麼放在主禱文?為什麼在「願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些為神國的事情禱告後,為人禱告的第一句居然是飲食的問題?這很重要嗎?華人說「民以食為天」,當你沒東西吃時就知道那很重要!不然活不下去,會死得很難過,上帝在意這點,所以主耶穌把這句話放在主禱文裡,作為我們為自己禱告的第一句,就是「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

         耶穌基督出來服侍時,撒但試探他的第一個方式就是用麵包,代表撒但也知道這點很重要。當你沒有東西吃時,你什麼事都不能做。撒但對耶穌說:「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麵包。」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這不是說人活著不必靠食物,人是需要靠食物,但不是單靠食物。麵包很重要,可是還有一項是上帝的話也很重要。上帝造人時,賦予人有身體,還吹了一口氣使他有靈魂,肉體和靈魂這兩部分每天都需要上帝的供應,我們才會活得好。有幅畫把耶穌所說的表達出來,畫中的長者要吃早餐時,桌旁也擺放著一本聖經。麵包是身體的食物,聖經是靈魂的食物,並非東西吃飽了就能像人,靈魂的部分也需要從上帝得到供應,這樣活得才能像人。

Ⅰ、引言:食物的恩典
      如果上帝每天供應我們食物,我們應該對上帝表示感謝。很多基督徒父母在他的孩子很小時,就教導他們要謝飯禱告。來看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她怎麼謝飯(Meal Grace)的短片:
母:「What do you say when you pray for your food?
妳吃東西之前如何禱告?」
女:「God is good, let us thank Him for our food.
神真好,感謝賞賜我們食物。
By His hands we all are fed.
他雙手餵養萬物,
Give us Lord, our daily bread. A-Men!       
求主賜日用飲食。阿們!」
這小女孩只是洗完澡想吃點甜點,媽媽就問她:「妳吃東西前要說什麼?」她就說了上述的禱詞。她懂得要跟上帝感謝和祈求。希望我們也有孩童用的簡易中文禱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要感謝上帝的供應。 

Ⅱ、麵包的意義(The Meaning of Bread)

1.生存所必須(Physical Bread)
          關於麵包,首先是我們物質上的麵包(Physical Bread),是我們要生存所必須的(Survival Necessity),聖經說:「各人吃大能者(上帝)的食物;他賜下糧食,使他們飽足。」(詩78:25)

2. 上帝的話語(Spiritual Bread)
          此外我們還有屬靈的生命,上帝每天供給我們屬靈的麵包(Spiritual Bread),就是他的話(Words of God)。耶利米說:「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耶15:16)所以我們每天要吃兩種食物,因為我們有兩個生命,一個是身體,一個是靈魂。

3. 耶穌的身體(Salvation Bread)
          可是基督徒還有一個食物。耶穌說:「我的身體就是食物,賜給你們。」不是聖經喔,是耶穌的身體,就是每一次在領聖餐時,我們用信心領受耶穌的救恩,我把它稱作救恩的麵包(Salvation Bread),是主耶穌為我們犧牲的身體(Body of Christ)。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就是主耶穌的身體),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6:51)基督徒每一次在領受聖餐時,也會感謝上帝給我們救恩的食物。


Ⅲ、賜阮日食(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
 

1. 上帝供應身體的需要 
          接下來我們要談「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上帝賜給我們今日所需的飲食)」這句經文的意思。上帝創造萬物以及亞當、夏娃以後,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接著就說「我給你們東西吃」,所以上帝很在意人身體上的需要。上帝首先對人講的話:「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創1:29-30)那時候大家都是吃素的。根據聖經的說法,大洪水以後,才開始有吃肉的變化。上帝在意我們的生存,包括人類和動物每一天都需要食物,所以上帝就供應我們的需要。

2.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 
          在台灣有些年輕基督徒受洗以後,會在上帝面前謝飯禱告說:「感謝天父,賜給我每天的食物。」因他的父親還沒有信主,聽了就頗不以為然的說:「是我辛苦賺錢讓你有飯吃,你沒感謝我,反倒感謝天父?」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難題?到底吃飯時要怎麼謝飯?後來我想到應該這樣禱告:「感謝天父賞賜我父,讓我父身體健康,讓我父有工作,讓我父愛我,所以我今天才有飯吃。」知道這意思嗎?上帝賞賜給我們食物,確實是上帝的恩典,可是他是透過周圍很多人的愛心,把食物賞給我們。當我們在謝謝上帝時,也應該同時謝謝他們,這樣禱告就比較合理。未信主的父母聽了也會比較舒服一點,不然你每次都只有謝謝天父,好像他們就算不得什麼。

       我再多說一點,要知道你碗裡的飯,真的是粒粒皆辛苦。沒有農夫,光靠你父親工作賺錢也沒法度,如果沒有人去種稻的話,根本連米也買不到啊!光有農夫還是不夠,還要有人把稻穀送到碾米場做處理,之後還需要分類、包裝、運輸、銷售……當中經過很多人的付出。除了父親辛苦工作賺錢,當然還有媽媽買米回來煮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今日有這口飯可吃該感謝的,所以我們要感謝的其實有很多人。可是這些人之所以可以這樣,仍是上帝的恩典。因為即使大家都在工作,例如農夫耕種等等,如果上帝不讓太陽照射,我們每個人還是沒飯吃,因為光合作用不是靠任何人能做到的。稻穗所結的每一子粒,是因為上帝讓陽光照射稻葉,稻根從土壤吸收水份,還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形成葡萄糖,轉化成澱粉,累積在稻穀裡面,這個過程中上帝做多少事?所以仔細想想,真的每一粒米放到我們嘴裡,有很多事是人做不了的,我們跟上帝感謝是應該的!也有很多是上帝讓人參與的,我們都應該一起跟上帝說感謝。「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每一次我們在吃的時候,應該都充滿著感謝的心來領受。

3. 我們分享上帝的恩典 
             前面講過,如果地球上還有人瀕臨餓死邊緣,我們還是需要為他們作這個禱告。如果你身邊有很多食物,你應該跟上帝說:「讓我有機會把多餘的食物送給那些快要餓死的人」,這應該包括在我們的禱告裡,如此禱告才是真誠的。不然你的東西在冰箱長霉了,而在非洲卻有人餓死,當你禱告「今日的飲食賜給我們」,不覺得很諷刺嗎?他們真的是在跟上帝哭泣哀求,而你是擁有很多食物、多到長霉,你有沒有想到要用什麼管道去幫助他們?所以我覺得,對台灣人來講,這個「今日的飲食賜給我們」是我們的一個挑戰,看我們的愛心夠不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需要,「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箴22:9)

4.一生依靠上帝的供應 
        再來講到Daily。 Daily就是我活著的每一天都要倚靠上帝的恩典,「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詩37:5)意思是,如果我相信活著的每一天,上帝會給我那一天的飲食,那今天我看見別人快餓死時,我就不會為我的明天或下個月要吃什麼而把東西貯存起來,所以Us和Daily是有關係的。當我確信上帝每一天會供應我的需要,我就不需要為我的明天,或下個禮拜,或下個月來擔心,因為上帝每一天會供應,這叫作我對上帝的信心。如果對上帝的信心夠,那麼今天只要我有兩份食物,又看到有個人快要餓死,我是自然可以把多的這份送給對方,因為明天要吃什麼上帝會供應。我對上帝明天仍會供應的信心,會影響我對今天就要餓死的人的愛心,所以Us和Daily是有關係的,一個是講到你信心的問題,一個是講到你愛心的問題。

Ⅳ、曠野的嗎哪(Manna in the Wilderness)

1.出埃及與進迦南之間 
          講到每一天的供應,我就想到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時,上帝賜給他們嗎哪吃。以色列人在埃及是吃梅干扣肉,到了迦南地是喝牛奶,只有在他們出埃及到進迦南之間的曠野,什麼食物都沒有時,上帝才從天上降下嗎哪。在埃及時不需要嗎哪,因為有肉吃,「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出16:3)你有肉鍋,就不會想吃嗎哪。進入迦南地後也不需要嗎哪,因為他們有奶與蜜,「你過了河,可以進入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流奶與蜜之地。」(申27:3)你有奶與蜜,也不會想吃沒有味道的嗎哪。可是在曠野沙漠的那四十年,他們既沒肉鍋,也沒有奶與蜜,上帝就給他們鵪鶉和嗎哪,讓他們有一點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出16:13-14)嗎哪的意思就是「那是什麼」。換句話講,上帝都給我們有東西吃,在埃及有埃及的食物可吃,在迦南有迦南的食物可吃,在什麼都沒有時上帝給我們嗎哪吃,上帝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處境下都有供應。

2.上帝寬容困苦之怨言 
          你知道嗎哪怎麼給的嗎?因為以色列人肚子餓了就抱怨,「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埃16:2)在抱怨的情況下,上帝居然賞賜給他們恩典,吃鵪鶉肉和嗎哪,上帝是寬容人在困苦時心裡對他的抱怨。以色列人可能會想說「這樣發怨言就有東西吃,不錯哦!」所以他們就一直發怨言。有一句英文:「The squeaky wheel gets the grease.」,意思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會抱怨的就有人去處理你的問題。你家的門如果沒有發出聲音,你不會去管它,如果一開門就嘎嘎作響讓你覺得很吵,就會拿針車油去潤滑它的樞紐。以色列人就這樣在曠野一直抱怨,到曠野的路已經走完要進迦南時,他們還在抱怨。上帝說:「夠了吧,你們真的太會抱怨了。」「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民14:27)結果所有抱怨的人都不能進迦南,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兩人可以進去。換句話講,當我們遇到困境而抱怨時,上帝會賜恩典,但請記得,你不要因此食髓知味,埋怨成性,一直抱怨下去。因為到最後上帝說「夠了」,你的抱怨就要自己承擔。

3. 每日早晨要出去收取
         摩西跟他們說,要吃嗎哪,你們不能睡懶覺,當太陽一出來時,嗎哪就消失了,因為那東西是見光死。所以天還未亮就要出去撿拾嗎哪,「他們每日早晨,按著各人的飯量收取,日頭一發熱,就消化了。」(出16:21)如果你每天要從上帝得到靈命的供應,我會鼓勵你早上上班以前先讀聖經,因為太陽出來聖經就融化了。你會開始忙碌而無法專心在上帝話語的面前,傍晚是最糟糕的時候,因為已經很累,一天的精力都被公司取用光了,如果那時候才讀經,能吸收的程度就很少。詩篇說:「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詩143:8)這是我們可以從以色列人清晨撿拾嗎哪上有一點學習。
        
4.不許留到隔天的早晨 
         接著摩西說,不要將嗎哪留到明天,一天撿拾一天的份量,明天上帝會再給,這就是信靠上帝會供應。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禱告:「今週的飲食今日賜給我」,這樣一個禮拜只要禱告一次就好。或說「今月的飲食今日賜給我」,這樣一個月禱告一次就好,最好是「今年的飲食今天賜給我」,我們多麼希望是這樣,如此我就不需要天天依靠上帝,一年一次就夠了。可是上帝的意思不是這樣,耶穌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以色列人中有人自作聰明,偷偷地將嗎哪藏起來,結果第二天就不能吃了,「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出16:19-20)耶穌也跟我們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今天知足就好,明天我還是繼續的倚靠你。

5.多收無餘少收也無缺 
        有一點很奇怪,有人多拿一點,結果回家一量,卻沒有多,有人少拿一點,回家也沒有少,不知道上帝怎麼變這個魔術的?「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出16:17-18)保羅就用這個來講均平的原則,多的人應該分給少的人,這樣多的就不會剩下(剩下會長霉生蟲),少的人就不會餓肚子,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林後8:14)我想這個叫作「基督教社會主義」吧!不是用強迫的,而是心裡面有愛,對上帝有信心,所以願意把多餘的食物,分給那些今天真的是沒有東西吃的人。我再強調一次,我所講的都是指「食物」,不是指「約翰走路」或香菸,那個不在禱告之內,是專指為生存必要的食物。2010彌迦運動他們在計算全世界的糧食生產量,實在是足夠全人類食用,有人沒得吃是因為有人擁有太多,所以其他

Ⅴ.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上帝是一切恩賜源頭 
         這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個功課就是上帝是賞賜者,「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1:17)以弗所書說:「要將他極豐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弗2:7)

2. 我們將憂慮交託上帝 
       既然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切的憂慮交託給他,因為他會照顧,甚至我們每一天要吃的食物,他都在意,「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在主禱文我們不是先求「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嗎?接下來上帝就會把我們需要的賜給我們。「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經文裡的憂慮和顧念在英文是同一個字cares,中文就沒有這樣的字,英文說:「Casting all your cares on Him, For He cares for you.」,第一個cares是顧慮,把你的憂慮卸給上帝;第二個cares是顧念,因為他顧念我們。上帝顧念我們,所以我們就把憂慮交給上帝。
有一位福音女歌手Kelly Willard,在1978年寫了一首詩歌Cares Chorus:
I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將憂慮全交給你
I lay all of my burdens down at Your feet. 我將所有的重擔放你腳前
And anytim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無論何時我不知如何處置
I will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要將憂慮全交給你。
I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將憂慮全交給你
I lay all of my burdens down at Your feet. 我將所有的重擔放你腳前
And anytim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無論何時我不知如何處置
I will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要將憂慮全交給你。
I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將憂慮全交給你
I lay all of my burdens down at Your feet. 我將所有的重擔放你腳前
And anytim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無論何時我不知如何處置
I will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要將憂慮全交給你
I will cast all my cares upon You. 我要將憂慮全交給你。」
    很簡單的詩歌,但我覺得有很深的信仰意義在裡面,你只要抓住一點:上帝連你今天要吃什麼他都在意!他關心我們,所以你可以把你所有的憂慮交給他。我想在你一生的路上,會碰到很多的憂慮,你跟上帝說:「主啊,我把我的憂慮全交給你,因為你顧念我。」 我們要是學會把憂慮交給上帝,就不用自己一直背著重擔,我們是否相信上帝也同樣關心我們所在意的嗎?

3.學習會知足不可貪心 
         再來,我們要學會知足不要貪心。因為耶穌說:「Give Us Today Our Daily Bread.」,他不是說:「Give Us Today Our Daily Cake.」,耶穌說的是一種白麵包,就是為了活下去我們需要的基本碳水化合物,不是精緻昂貴、吃起來軟綿綿地蛋糕。這表示上帝是照顧我們最基本的需要,不是讓我們想要花俏、享受或浪費的,所以是Pray for Bread, not Cake.(祈求麵包而非蛋糕),因為上帝是Care our Need, not Greed.(照顧缺欠而非貪戀),你要貪,上帝不會照顧你。「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當有人跟你說他肚子餓,請問你要給他麵包還是新台幣?答案是你要給他麵包。為什麼不給他錢?因他不一定會把錢拿去買麵包,可能去買蛋糕、或更糟的是去買菸酒,那麼你就不是照聖經所說的做。聖經從來就沒有說,窮人來你就給他錢,因為給錢你無法掌握是否滿足了他最基本的需要。耶穌說:「我餓了,你給我吃;我渴了,你給我喝;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這幾點都是一個人要活下來的基本生存需要,這些基本生存需要我們應該照顧,不管那人是多好、多壞或如何,仍舊應該照顧他,但我們不應該讓他濫用,這點希望我們記得,雖然有時候比較麻煩。我在美國當牧師時,教會辦公室一定會庫存乾糧,就是阿兵哥吃的,有營養但不太可口的餅乾,吃了會飽,放很久也不會長霉。因為有很多無家可歸的人會跑來跟我們說他肚子餓,但我們絕對不給錢,因為你給錢,就沒有把握他會去換他真正所需,或是他根本肚子不餓,或是有別的意圖。和平東路教會旁邊不是有便當店嗎?你可以陪他去便當店買便當給他,陪他在那邊吃,雖然會花費我們的時間,但這樣我們的愛心就不會被濫用。掏鈔票比較容易,覺得這樣就沒事了,可是我覺得這不合聖經的教導,不是負責任的愛心,有可能被濫用。我們對自己是這樣,對別人也應該這樣,「……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保羅提醒:「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4.領受恩典會向神感謝 
          我們既然領受恩典,就要懂得感恩,向上帝說感謝,「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並且用感謝為祭來榮耀上帝,「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

5. 見人缺欠要願意分享 
           看見別人有缺欠,願意跟他分享,「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上述這些是基本的照顧,是我們應該給的。不要只用嘴巴跟對方說「上帝祝福你」,講這句話最容易的是牧師。不是不能講,而是不要只講這句話,要講可以,講完之後就要給他所需的,如果他肚子餓而你只為對方祝福或禱告,他也不會飽啊!「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2:15-16)所以我們的愛心和我們實際的行為,必須要配搭。
   
Ⅵ、結論:亞古珥的真言(Oracle of Agur)

       在舊約有個人跟上帝說「請把我日用的飲食賜給我」。這人的禱告有兩個理由,一是怕我太多就忘了倚靠你,一是怕我太少就可能去偷竊。這人叫作亞古珥,他在箴言裡有一段真言,他禱告說:「……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8-9)所以亞古珥很知道人性的軟弱:當你擁有很多時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當你不夠時就會做不該做的事,因為肚子餓真的很難過。換言之,人類弱點就是:富足就會狂傲,貧窮就可能會褻瀆。如果上帝每天給我足夠的話,我既不會驕傲,也不會犯罪、去做不該做的事情,這是亞古珥跟上帝的一個祈求。如果擁有太多的人去幫助不夠吃的人,使他不必去偷竊的話,這樣對兩人都好。所以前面講到的「我們(Us、Our)」,使多的可以分給不夠的,這樣每個人的禱告上帝都應允了,因為上帝常常是透過人的愛心,讓這些沒有飯吃的人得到上帝的供應。

       可是在新約有一個比亞古珥更棒的,他說不管怎麼樣,都學到了祕訣,「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經文這裡有兩個祕訣,一個是靠著主,一個是知足。亞古珥擔心如果太多我就會驕傲,如果太少我就會胡作非為,保羅說我學到祕訣(Secret of Paul),上帝給我太多,我知道怎麼感謝、分享和運用,我不會驕傲;如果給我太少,我也知道持守自己,不會因為太少就胡作非為,所以他說自己已經學到祕訣了:靠主和知足,學到上帝賜給他日用飲食的祕訣。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你在創造亞當和夏娃時跟他們說,我把這一切的果子和菜蔬給你們作食物。你關心我們的生命,關心我們每日的飲食,謝謝主的恩典。不只這樣,還把你的話語賜給我們,你關心我們屬靈生命每天的需要。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不知道要到你面前來領受這樣的恩典,請你讓我們明白,不是我們吃飽,人就可以健康快樂,我們的心靈也需要你的餵養,幫助我們每日願意花一點時間到你的面前,領受你要賞賜給我們屬靈生命的靈糧。主耶穌,你還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把你的身體賜給我們,讓我們得著救恩的食物,讓我們用信心來領受你的身體,使我們的靈命得到強健,感謝主。主耶穌,幫助我們,你知道我們人性的軟弱,或許因我們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所以當我們在誦讀主禱文『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時,我們不覺得真的需要到你的面前來向你懇求每日的飲食,求你幫助我們看清楚,不是「我」,而是「我們」,不只包括我們的家人,而是包括全世界的人。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會覺得更需要迫切的禱告說:「主啊,今日的飲食賞賜給我們。」或許你要我們這些富裕中的人能夠伸出愛心的手,幫助那些在飢餓中沒飯吃的人,讓我們的愛心跟信心能夠配搭。主,也幫助我們在軟弱時,至少能像亞古珥一樣向你禱告,求你給我們夠用就好,甚至我們盼望像保羅一樣,不管是有餘或缺乏,幫助我們學會知足和依靠你的心。讓我們每天能夠相信你、依靠你,帶著感恩的心來享用每日的飲食。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禱告系列(二十二):主禱文(七) 願爾旨成Thy Will be Done

禱告系列(二十二):主禱文(七)願爾旨成Thy Will be Done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0b節
時間:二0一0年十月十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Ⅰ、引言:Latte or Cappuccino(拿鐵或卡布其諾)

  上帝的旨意到底臨到我們生活中那些層面?有個年輕人問上帝說:「早上起來我要喝什麼咖啡比較好?拿鐵還是卡布奇諾?」禱告很久終於清楚了,要喝拿鐵。但還是不能喝,因為他還想清楚知道要不要加糖?加黑糖還是白糖?假若弟兄想結婚,就問上帝要娶哪一位,這跟問要喝哪種咖啡不是一樣嗎?其實上帝只關心一點:「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10:31)上帝根本不在乎你跟誰結婚,他在乎的是你要按照聖經維持婚姻,夫妻之間「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5:21)同樣的,若問上帝:「我要當醫師還是律師?要讀醫學院還是法學院?」上帝說:「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上帝的旨意。」(弗6:6)當我們問:到底喝什麼咖啡?與哪個人結婚?唸什麼科系?住哪裡?做什麼工作?這都是個別細則(Particular Detail)的問題,而上帝在意的是一般原則(Principle Dictum):你要怎麼做?整本聖經講的都是原則,但我們卻往往在意細則。

Ⅱ、上帝的旨意(The Will of God)上帝的旨意至少分有四種

1.定旨(Permanent Will, Decree):定旨先見

  定旨是指上帝命定的旨意,是上帝的定旨先見。上帝決定了誰都動不了,例如:耶穌要為人類贖罪是上帝的預定,「他既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徒2:23)但以理說:「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的手,或問他說,你做什麼呢?」(但4:35),定旨就是永恆的旨意。
  
2.令旨(Prescriptive Will, Demand)律例典章

      上帝在他的旨意中賜給人自由,允許人自己決定,要人參與做一些事情,但他希望人知道該怎麼做,就在聖經中講得很清楚,這就是令旨(Demand)。「耶和華你的上帝今日吩咐你行這些律例典章,所以你要盡心盡性謹守遵行。」(申26:16)這樣的令旨不是上帝定了就算,還要人願意遵行,「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上帝。你的靈本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詩143:10)
 
3.許旨(Permissive Will, Deferral)允許任憑

  既然上帝給人自由,那麼人就有可能不聽從。儘管上帝說:「不要說謊」,但人就是會說謊,上帝甚至給我們選擇可能說謊的機會。你不要遵守令旨,上帝就給你另外的選擇,這另外的選擇叫許旨。許可的旨意是指人在上帝所賜的自由裡,可以聽從、遵行,也可以叛逆、不聽上帝的話。若非上帝許可我們有這個權利,否則連這機會都沒有。法老王就是個例子。上帝派摩西跟他說:「讓我的人民走吧!」但上帝許可法老王拒絕摩西的要求,這是許旨、是任憑。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回到埃及的時候,要留意將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但我要任憑他的心剛硬,他必不容百姓去。」(出4:21)這也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是可怕的。因為一旦上帝任憑你就是不管你,你要怎麼樣隨便你,因為上帝已經告訴你要怎麼做,既然不聽,那你就自己看著辦。所以,「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1:28)既然故意不聽,上帝就任憑他們,不過這不是上帝本來的旨意。
 
4.恩旨(Providential Will, Delivery)救贖挽回

  但是,上帝給這些人最後一次的機會,這最後一個旨意叫恩旨。上帝的心意是:「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變好,你要不要?」這是救贖的恩典。例如上帝要兄弟姊妹間該彼此親愛,可是約瑟的哥哥們卻把他賣掉,這是不對的。最後上帝用奇妙的方法把它演變成由約瑟回來救全家族的人,使他們免於餓死。約瑟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上帝從人的惡裡面完成一個善,這是恩典的救贖。「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的旨意被召的人。」(羅8:28)上帝有可能讓我們從不好的事情裡得到恩典。
III、我們與上帝的旨意(We and The Will of God)
   我們人跟上帝的旨意有下列四種互動關係:


1.尋求上帝旨意(Seeking)

  首先,人要尋求到底上帝的旨意是甚麼?「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27:4)「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所以我們要尋求、求問上帝的旨意,好好求問,他必會賞賜。
2.明白上帝旨意 (Seeing)
  找到後就要弄清楚、明白,「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7:17)如果我們願意讓聖靈來更新我們的心,就會察驗上帝的純全、善良、可喜悅的旨意。「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所以只找到是不夠的,還要真明白。
 
3.遵行上帝旨意 (Serving)

  明白上帝的旨意後,接著就是要去做、遵行,這樣才能得到上帝進一步的恩典,「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此段經文清楚指明不遵行的就不能進天國。
大衛所以合神心意是因他遵行上帝的旨意,他知道神要他怎麼做,他就好好地去做,「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13:36)
 
4.順服上帝旨意 (Surrendering)

  若上帝的旨意是要你受苦,你願意嗎?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就是對上帝旨意的順服。若上帝給你的不是命旨,而是定旨。定意要受苦,你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按照上帝的旨意受苦嗎?「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19)照神旨意受苦常常是我們覺得痛苦的部分,這也是我們要學習耶穌基督的榜樣謙卑順服的功課。
在尋求及明白上帝的旨意之後,我們要小心分辨,上帝的旨意究竟是要我去遵行或是要我去經歷。上帝要我做的,我就盡忠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上帝要我經歷的,我就謙卑順服上帝的帶領。
 
IV、如何明白上帝旨意(Discerning The Will of God)

1.抽籤法

  上古時期人類用比較簡單的抽籤法(Cast Lots),此方法不必用大腦,只要把事情分成Yes or No,以抽出來的結果來知道上帝的旨意。舊約裡,當大事情到大祭司手上的時候,他有一個「決斷胸牌」,裡面有個口袋放了兩個石頭,一白一黑。大祭司求問上帝「是或不是」?這個人「做錯還是做對」?禱告後就伸手進口袋裏拿出石頭,白石頭(烏陵,Urim)代表不是,黑石頭(土明,Thummim)代表是。「又要將烏陵和土明放在決斷的胸牌裡;亞倫進到耶和華面前的時候,要帶在胸前,在耶和華面前常將以色列人的決斷牌帶在胸前。」(出28:30)新約的時候還用過一次,因為猶大上吊後十二使徒少了一位,十二支派有一支派沒有人審判,因此要找一個人遞補,結果馬提亞(Matthias)和約瑟(Joseph)同票,他們就禱告抽籤,結果抽中了馬提亞,馬提亞就補第十二位使徒的位子。「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徒1:26)舊約用烏陵土明,新約也用抽籤,這種方法很簡單,可以不必用頭腦考慮,是用機率(Chance)決定,若是這樣上帝給我們頭腦做什麼?我認為這是不太成熟的方法。所以我不鼓勵單用這方法。我們需要在抽籤之前已在上帝面前認真尋求,也做了該做的。 
 
2.羊毛法

  有人希望上帝顯出神蹟(miracle),讓我相信這是他的指引,這就是羊毛法(Fleecing)。上帝要基甸挑選三百個人去跟三萬人作戰,他說:「上帝啊!這是你的意思嗎?你藉事情顯明,讓我確定是這樣,我才去。」所以又叫「基甸羊毛法」。他跟神說:只有羊毛是濕的,其他地方是乾的,我就知道是你要藉我的手拯救以色列人,結果真的如此。後來基甸又對神說:求你讓我將羊毛再試一次,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士6:37-40)結果上帝又應允,所以他說:「好吧!這是上帝的旨意,我就去!」
  到了耶穌的時候,法利賽人跟耶穌說:「你顯一個神蹟,讓我知道你是不是神所派來的!」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太16:1-4)如果你跟神說,你顯一點神蹟讓我知道你的旨意,要是神不行神蹟,你就沒辦法做決定了嗎?
 
3.明牌法

  又有人說,現在我們已經有聖經,神的旨意不都在聖經裡嗎?我們就用聖經來決定,這樣最保險,不用神蹟也不用抽籤,就用聖經!有個弟兄想確定他要結婚的對象是誰,他認為聖經裡面應該有教導,就禁食禱告四十天。禱告後打開聖經,發現有個名字在聖經裡面出現,「風茄放香,在我們的門內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都是我為你存留的。」(歌7:13),於是這位弟兄很高興地去求婚。結果換這位姊妹跟他說,她也要回去禱告問神的旨意,一樣禁食禱告四十天,看到聖經寫:「就叫了利百加來,問他說:你和這人同去嗎?利百加說我去。」(創24:58)於是答應他的求婚,這叫做算命法(Divine)。我不知道他們後來幸不幸福。
還有個弟兄,考慮是否要念銀行系。禁食禱告後打開聖經,結果看到:「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太27:5)這弟兄說我只是問要不要念銀行系,怎麼會這麼嚴重呢?所以就跟基甸一樣,又向上帝求一次,這次看到:「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7)這種算命法是不太保險的,聖經不是讓人這樣用的。聖經內有很多原則,神在意的是原則,在乎的是人該怎麼做、該如何對待別人等。要讀聖經,但不要拿來當抽籤用。
 
4.神話語

  神的話(Scripture)是啟示(Revelation)我們待人接物的原則。希望我們能樂意遵行,「我的神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詩40:8)而且這個原則是愈走就會看得愈清楚,「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你要去尋求,尋到了就會發現神的旨意,而且愈來愈清楚。
 
5.神的靈

  除了聖經以外就是要倚靠聖靈。聖靈將神的話啟示、光照我們,幫助我們能夠明白,因為「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徒13:2)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要常常讀聖經。讀聖經前要禱告求聖靈來幫助,讓我明白這段經文對今天的我有何意義,我應該怎麼做,要好好研讀才能夠愈來愈明白。
 
V、使徒保羅的忠告 (The Advice of Apostle Paul)


  聖經裡是否教導我們如何明白上帝的心意?有的。哥林多教會是當時所有教會中最糟糕、問題最多的教會,所以保羅要教導他們明白上帝的意思。他指出聖經裡有些原則是很清楚要我們遵循的,否則就算有聖經,不明白還是沒有用。
1.上帝的誡命(Commandment of God
  聖經如果明文禁止的你就是不可以做,要確實遵守。有個弟兄看到一個姊妹長得比他妻子還漂亮,就問:「我後悔太早婚了,現在有個更漂亮的,我要知道你的心意,我是否可以跟老婆離婚,跟她結婚,請告訴我。」我對他說:「你不必禱告了,因為上帝講得很清楚,他討厭離婚。」聖經已經講得很清楚的你就不要故意違背,否則最後上帝會任憑你去。「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林前6:9-10)
  但有人說上帝的誡命太多條了,我會忘掉怎麼辦?有個律法師說:「這多如羊毛般繁雜的誡命,我搞不懂,能不能簡單點?」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16:26)所以做事前,給自己一個很簡單的檢測,問自己:我這樣做,有愛神嗎?有愛人嗎? 
 
2.是否有益處(Benefiting Self)

  第二,做這件事對我自己有沒有好處?或會帶來禍害?這需要分辨,因「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林前6:12a)
  耶穌在該撒利亞腓立比考學生,結果彼得答對:「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問他,你知道這是甚麼意思嗎?基督的意思就是要被出賣、要被打、要被吐口水,最後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彼得說:「這不行,你被釘死的話我怎麼辦?千萬不可以!」彼得只看到眼前。耶穌曾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所以這個益處要看得遠,不要只看現在,要看到永恆的益處。要思考做這事在永恆內有益處嗎?有才做,沒有就不必做,否則只是白做。
 
3.是否被轄制(Enslaved Self)

  就算有益處也要小心,有些事情開始是對的,但不久後你卻失掉自由,這叫做被轄制,「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林前6:12b)譬如喝酒,有些人沒問題,有些人喝了之後就被酒給綁住了。也就是:別人可以做的,你不一定可以做。會不會被那個東西給捆綁住要自己判斷,如果發現會不能自拔,最好開始的時候就不要去碰,因為很多事情會讓我們受轄制,要小心。
  當西門發現彼得幫人禱告後就會領受聖靈時,就對彼得說:我給你一點錢,你把這權柄給我。彼得罵他:「我看出你在苦膽之中,被罪惡綑綁。」(徒8:18-23)有時我們做些不好的事,開始時好像得到些許的快樂,可是後來變成一種轄制,人被綑綁了,不如不做。
 
4.是否造就人(Building Up Others)

  保羅又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3-24)求別人的什麼益處?就是要讓他建立德行。「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15:2)哥林多前書八章1節:「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有句話說,學位念多了,帽子就會往後仰,叫做下巴看人,上巴看天。英文有一句,對照前兩節經文很恰當:Knowledge puffs up,love builds up.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問自己,對他人有無助益。
 
5.效法主榜樣(Imitating Christ)

  耶穌基督在世留下一些榜樣。已經有榜樣的你就學,不必再問、再尋找原則,因為耶穌已經這樣做。保羅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又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可以問自己這問題:這件事情耶穌會怎麼做?如果耶穌不做,我就不做,如果耶穌會做,我就去做。有人以WWJD四字表示“What would Jesus Do”,也有人說不是What Would Jesus Do,而是Walk With Jesus Daily。這是另一個想法,這事情如果耶穌在場,我會不會做?如果耶穌在場跟不在場你所做會不同,就不要做。耶穌在場你也會做的,你才做。因為上帝在意的是原則問題,不是細節問題,這個原則就是愛上帝,愛別人。
 
6.榮耀歸天父(Glorifying God

    上帝如果安排你為了上帝的國度受苦,你願意接受了;上帝告訴你做人要這樣做,你也願意去做了,這已經顯出你是遵行及順服上帝旨意的這二方面。最後,你還可以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否榮耀上帝?上帝會覺得高興還是覺得羞辱?「因為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11)
 
VI、結論


    「願爾旨成」對我們來講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上帝命定我們要經歷的事,你願意順服嗎?一個是上帝命令我們要去做的事,你願意去做嗎?我們想到客西馬尼園的禱告,這是上帝要耶穌去經歷的事情,「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在這個禱告前還有個很長的、最後晚餐的禱告,耶穌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17:4)由此看到上帝有兩個旨意,一個是要我們完成的事,我們努力去完成,另一個是要我們去忍受、經歷的事,我們願意去經歷。換言之,一個是「志願服侍令旨」(Willful to Serve Demand):遵行上帝命令,完成託付使命;另一個是「情願順服定旨」(Willing to Submit Decree):接受上帝引領,甘心謙卑捨命 (太26:39)。
  我們的意志與上帝旨意有兩種交會。一是上帝要我們做的,我們立志去做,以完成我們的使命;另一是上帝要引領我們去經歷的,就是十字架的道路、受苦的路,我們願意接受上帝的引領,甘心謙卑來付上代價順服的,兩者都是「願爾旨成」的意思。
  上週四禱告會的時候,曾牧師提到今天是2010年10月10日,很多年輕人覺得吉利,所以挑這一天結婚,結果訂不到餐館,因為都客滿了,他們認為這是個特別吉利的日子。在2000年時,全世界的領袖在聯合國開會討論,如果將來世界會戰爭、暴動,將會是因為貧窮的問題。所以他們討論決定最有錢的八個國家,把他們盈餘的零點幾個百分比,拿出來幫助貧窮的國家解決他們的問題。2001年他們訂下了目標及細則,在2015年要把赤貧、最貧窮的人數減少一半,還有很多其他的目標,被稱做「千禧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這是聯合國召集八個國家討論出細節訂定的。從2000年開始,聯合國每年都到全世界去調查,並對這八個目標(消滅赤貧、教育普遍、兩性平權、兒童生存、母親健全、打擊疾病、永續環境、全球參與)提出報告,有哪項達到?哪項未達到?去查資料的時候我很難過,連烏干達、菲律賓……都有,但台灣不在內。
  今年三月有一些基督徒發現,這八個國家都沒有遵行當初的約定,沒有每年編預算做這些事情,所以他們決定發起一個2010彌加挑戰(MICAH CHALLENGE),在今天(2010/10/10)他們要一億個基督徒舉手禱告,求上帝興起更多有愛心的政治家,有誠信把這個問題解決。

 
以下是他們的禱告

 
You have shown us, oh God,

你已指示我們
You have shown us, oh God, what is good
你已指示我們何為善
You have shown us, oh Lord,what You require
你已指示我們你盼望
You have heard all our songs
你聽見我們歌唱
How we long to worship You
我們渴望敬拜你
Yet You’ve told us the offering You desire
但你已告訴我們你盼望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You have shown us the riches of Your love
你已經彰顯你愛的豐盛
And You have shown us Your heart for those in need
你指示我們你心關懷貧困
You have opened our ears to the cries of the poor
你打開我耳朵聽見窮人哭聲
You have called us to be your hand and feet
你呼召我們成為你手足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You said,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你說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You said,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你說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To the oppressed and the broken
對受壓制與受傷者
To the widow and the orphan
對寡婦們與對孤兒
Let the river of Your justice flow through us
從我們流出你公義的江河
To the oppressed and the broken
對受壓制與受傷者
To the widow and the orphan
對寡婦們與對孤兒
Let the river of Your justice flow through us
從我們流出你公義的江河
Let Your river flow,
let Your river flow
讓江河湧流 讓江河湧流
Let the river of Your justice flow through us
從我們流出你公義的江河
You said,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你說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You said, to do justice and to love mercy
你說要行公義也要好憐恤
And to walk humbly with You, God
也要謙卑與神同行

  什麼是上帝的旨意?我想我們都清楚了,讓我們低頭禱告。
「神啊!有時候我們只關心自己,而你關心的是我們與人的關係。我們常關心的是自己一些小小的期望、一些野心。主啊!你很早就在聖經裡告訴我們,你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恤,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幫助我們願意遵行你的旨意,也願意奉行你的旨意,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禱告系列 (二十一) : 主禱文 (六) 願爾國臨 Thy Kingdom come

禱告系列 (二十一) :主禱文 (六) 願爾國臨 Thy Kingdom come 
經文:馬太福音 第6章10a節
時間: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六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二十一): 主禱文(六) 願爾國臨 (The Kingdom come)
MP3:禱告系列(二十一)主禱文6:[][]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願爾國臨」這句禱告詞有何意義?什麼叫作「你的國」?現在的國家講求民主,若是一人掌管一國不就跟不上時代?現今怎還會說你的國、我的國?「願爾國臨」有意義嗎?

Ⅰ、引言:The Lord’s Prayer by William Perry
芝加哥有一個很有名的橄欖球隊,叫作芝加哥熊隊(Chicago Bears),它會有名是因為有一個很優秀的教練Mike Ditka,這位教練常常會在更衣室(locker room)裡將他的隊員召來,給他們一些勉勵,指示他們當次的球賽要怎麼打才會贏。有一次他將防守絆鋒(defensive tackle)William Perry叫來,對他說:「Perry,等一下我講完話,請你帶大家用主禱文作結束。」當壯碩的Perry聽到後就開始緊張地發抖。既然大家都是基督徒,主禱文應該不成問題。在教練講完話後,就跟Perry使了眼色請他作禱告,於是大家把頭盔放在胸前闔眼靜默,此時冷汗直流的Perry覺得時間彷彿靜止,片刻中,四分衛(quarterback)Jim McMahon眼偷瞄見狀Perry在發抖,心想他大概不會主禱文,於是就跟身旁的激勵師(motivator)John Cassis悄悄說:「跟你賭50元,我保證他不會主禱文。」兩人一言為定,結果想不到憋了半天的Perry終於開口禱告了,他說:「Now I lay down to sleep, I pray my Lord my soul to keep, If I should die before I wake,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take. If I should live for other days,I pray the Lord to guide my ways.(我躺下床上安眠,懇求主看顧我魂;我如果長眠不醒,懇求主接納我靈;我如果繼續餘生,懇求主一路引領。)」猶如順口溜般的熟捻禱告完畢,此時Perry放下心頭重擔,深深的喘了一大口氣。結果McMahon認輸,掏出50美元交給Cassis。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但也讓我想到,即便我們會背主禱文,但如果有人問你「你的國」是什麼意思,你可能也答不出來,會背誦不見得了解它的意義。到底耶穌說的「你的國」是什麼意思?

Ⅱ、國度的意義(The Meaning of Kingdom)
   1.童話故事的國度
講到國(國度),英文叫作kingdom(王國),重點要有王(king)。要王做什麼?因為他有王權(kingship)。要王權做什麼?因為他要統治(reign)。上帝要統治祂的國度。統治是封建時代的觀念,而現在已是民主時代,人民所選出來的總統是要服務百姓,統治觀念會不會跟不上時代呢?有人說,那是童話故事(fairy tale)灰姑娘(Cinderella)裡才會有的。可是聖經裡也講到一個故事,提到有一個領袖叫作基甸,他很勇敢,帶著三百個勇士拯救以色列百姓,打贏米甸人,之後以色列人請基甸作王,可是他不喜歡作國王。他生了七十個孩子,之後又與妾生了一個孩子叫作亞比米勒。基甸過世後,亞比米勒知道輪不到他作王,因為在他以上有七十個正牌的,所以有一天他就找了匪 徒來,將那六十九個人殺了,剩下一個逃脫掉,名作約坦。那時亞比米勒已經在國家裡形成勢力,想要作王統治,所以約坦不敢明目張膽的對抗他,於是他開始講故事給眾人聽,說:「樹林中要推舉一樹作王,它們去找橄欖樹,橄欖樹說他忙著結橄欖,要做成燈油敬拜神,沒有空作王。樹木們又去找無花果樹,無花果樹則說他忙著結無花果供應作餅,讓人吃了補力,沒有空作王。它們又去找葡萄樹,葡萄樹則說他忙著結葡萄釀酒,讓神和人在慶典時歡暢,沒有空作王。大家都不想當國王怎麼辦?後來就找到一個不結果子的荊棘,荊棘沒事做,很樂意當國王,可是它有言在先:『你們若誠誠實實地膏我為王,就要投在我的蔭下;不然,願火從荊棘裡出來,燒滅利巴嫩的香柏樹。』(士9:15)」這是一種諷刺,意味想要掌權統治別人的人,可能對於百姓並沒做什麼貢獻、供應或助益,要他結果子也結不出來,只好跑去作國王。這是約坦用故事來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讓亞比米勒作王。雖然約坦的故事講得很好,但是他沒有成功地將亞比米勒推翻,之後是外國人把亞比米勒殺了,這記載在士師記第九章。我要講的是,約坦用說故事的方法來描述一個王,這個王不一定有益於大家,可是他會統治、管理、發令,要大家聽從他,不然就會有苦頭吃。
2.歷史時空的國度
有人說,除了童話故事裡有國王,古代也有國王,現代則沒有。即使現在英國還有國王,也已經沒有權力了,只是一個象徵的代表,同樣地,日本雖有天皇,也無權力。聖經中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因為太驕傲了,上帝就讓他變成一頭牛長達十四年之久,其實讓人掌國權和王位的是上帝。有一天他誇口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4:30-32)

3.屬靈關係的國度 (約3:5)
到底耶穌所講的國(國度)是什麼意思?神國不是童話故事,也不是古代的君王,而是講現在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屬靈關係。耶穌曾經向夜間來找祂的尼哥德慕(Nicodemus)談道:「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5)神國是要透過聖靈生出來才能夠進入,神國是屬於靈界的事情,根本不是這個世界的事情,是我們與上帝的屬靈關係(Spiritual Realm)。所以我們禱告時講的不是童話故事、古代王國,而是我們現在跟上帝的關係,在心靈的世界裡,上帝希望統治我們,包括統治我們的生命、家庭、婚姻、社區、教會。國度是屬靈的關係。

Ⅲ、主耶穌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Jesus)
    1.神國如芥菜種
因為上帝國是抽象的觀念,所以耶穌就用很多比喻來說明上帝的王國是什麼意思。首先耶穌用芥菜種(mustard seed)來作比喻,起先是最小的樹種,可是長大後就變成最大的樹木,鳥兒會在上頭棲息,「耶穌說:神的國好像什麼?我拿什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路13:18-19)祂用比喻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什麼叫作國度。神國在開始時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因為是所有種子裡最小的,但是它願意被埋到土裡,如同耶穌基督願意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經過一段時間它會長得很大,讓鳥可以在上頭停宿,所以它/他是為了服務別人。
2.神國好像麵酵
再來祂講的比喻是做麵包時,要將酵母摻入麵粉裡,再將它加水揉成一團,使其發漲。神國好像麵酵(flour leaven),「(耶穌)又說:我拿什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路13:19-20)剛才提到的芥菜種是自己長得很大,麵酵則並非如此,它是影響周圍的麵粉(人、環境),不是自己長大就好,而是會對周圍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樣是願意道成肉身,但也溶入麵團裡,和人們產生密切的接觸。神的國應該會對周遭的環境、社會產生影響,經過一段時間,整團麵都發起來,最後是烤成麵包供人享用。發酵不是為了向人家炫耀說我很會膨漲。基本上神的國是為了別人,對人有貢獻,願意服侍,與人分享。

3.神國如地中寶
耶穌說的第三個比喻,神國好像土地裡的寶貝(hidden treasure),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平淡無奇,可是地裡有寶藏,被不期而遇、運氣好的人挖到寶,但土地是別人的,他就將寶藏暫時用土石掩蓋起來,趕快湊錢去向地主買地,因為地裡寶藏的價值遠遠高過土地的價值,「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13:44)如果你識貨,就會為了那個寶藏這樣做,這叫作划算投資。神國是一種投資,神國也有代價,不是白白送給你,而是要花代價買,但不是全部的代價,而是一部份買地的代價,但投資報酬率不成比例,因為是買地得寶藏。
4.神國如珠寶商
再來的比喻與地裡的寶藏相反。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珠寶商(pearl merchant),珠寶商到處去尋覓上等的珠寶,找到了就和對方商量交易,由於是上等珠寶,所以他願意花所有的錢,為了將這個珠寶買下來。「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5-46)珠寶不是神國,買珠寶的商人才是神國,珍珠就是我們,是我們每一個靈魂。地裡寶藏的比喻是我們願意花代價買地,將來就會有很大的回報,而這裡的比喻,神國是珠寶商,上帝將我們看作寶貝,所以願意用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性命,不計代價將我們贖回,每一個人在上帝的心目中都是寶貝,是祂付上很大代價,只為了將我們買回。

5.神國好像撒網
最後一個比喻。神的國好像漁網(fishing net),「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太13:47-48)撒漁網有兩個動作,一是撒網,二是收網。撒網時什麼魚都有可能入網,但收網時,漁夫就不會將任何魚都留下,因為當中有不能吃的、臭的、便宜的、多刺的、有毒的,可是也有很寶貴的魚,所以漁夫會坐在岸邊挑撿,只將好的、他需要的帶走,並將不好的丟回海裡。所以神的國有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撒網的階段,不分好壞,都可以進來;第二個是收網的階段,此時祂就會區分你是混的還是真的,這兩種態度是不相同的。我們還在地上是屬於第一個階段,在教會裡並沒有裝設什麼思想檢測器,什麼人都可以進來,追男女朋友的也進來,對這裡好奇而進來看的也有,對任何人都不加以區分,但當網滿了,時間到了,耶穌再來時就會分別,而且是很清楚地區分,祂覺得沒有用的,就將其丟掉。所以不要誤以為你每個禮拜來教會就會進天堂,其實只是在網裡,但不一定會進到天堂,就看將來上帝判別時,你是屬於好魚還是壞魚。最好是祂在收網前,你已變成好魚,因為即便進了網,如果是壞魚,還是會被丟回到海裡。所以希望我們每個人不只是入網,還能被分到回家的路。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關於上帝國,有好多屬靈功課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因為耶穌對於神國的教導,除了剛才的比喻,他還有許多的說法,是我們尚未能清楚理解的,也成為很多神學家在討論的課題。有幾方面跟大家分享:

1.神國已降臨或未降臨
首先,到底上帝國已降臨(already)還是尚未降臨(not yet)。學者研究後發現說「神國已經降臨,也尚未降臨。」怎麼會有這種說法,已降臨就已降臨,未降臨就未降臨,怎麼會是已降臨又未臨呢?耶穌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太12:28)這句經文說明了上帝國已經降臨。這樣上帝國就已經來臨囉?耶穌卻又用一個比喻說明上帝國尚未降臨,「眾人正在聽見這些話的時候,耶穌因為將近耶路撒冷,又因他們以為神的國快要顯出來,就另設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冑(耶穌)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路19:11-12)這樣說來,什麼是上帝國「已經降臨,也尚未降臨」呢?耶穌基督第一次降生為人,死後復活,那是神國已經降臨(Establishment),這是上帝國的起程和確立,但是耶穌基督第二次榮耀中再臨要收網時,那就是上帝國的完成(Consummation)。要了解這樣的情形和狀態,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後來英美盟國為了要攻破德國,他們就決定要從法國的諾曼地海岸登陸(Normandy Landing),該決策是最高機密,也知道要付出相當慘痛的傷亡代價,因為在碉堡裡防守居優勢,要從海上攻陸地很困難,這招要是沒有成功,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盟軍發動突襲的那一日是1944年6月6日,美國的參謀稱那日為D-Day,德國投降是在1945年5月8日,他們稱作V-Day,所以德國戰敗的命運在D-Day登陸成功時就已經決定了,因為盟軍從諾曼地海岸進入後,德軍的防線就節節敗退,但是到德國納粹正式宣布投降(Nazi Surrendering)時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那一年是戰事最為激烈的時期,德國稱它作「殊死戰」,因為諾曼地海防被突破。我們現在就是活在耶穌第一次降世,死裡復活升天後,到第二次耶穌再臨的期間,所以我們是活在D-Day and V-Day之間。換句話說,撒旦不會讓我們過得快樂舒適,因為牠知道牠已輸了,但是牠又尚未完全輸,教會時期就是活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現在不是平安的時期,而是充滿爭戰的時期。當我們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我們就像是活在德國的佔領區內,是活在受撒旦統治的國度裡面,我們知道我們的王耶穌已經從諾曼地登陸成功了,但是德國尚未投降,撒旦還未投降,所以我們這樣的禱告是在對英美盟軍說:「快一點,快一點來拯救我們,因為我們正在敵人的統治之下。」此時你所參與的是要讓德國失敗的事工,德軍當然是想將你判死刑,所以說主禱文是很危險的事情,等於是在作敵後的諜報員。我們目前的世界,在亞當夏娃犯罪之後已被撒旦掠奪,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就是為了除掉撒旦的作為,祂已經成功地從諾曼地登陸了,然而撒旦尚未投降。雖然我們在撒旦的國度裡已經受洗,但還是會犯罪,撒旦隨時都在想辦法要攻擊我們、控制我們、敗壞我們,所以不要以為你只是在唸誦主禱文,那是非常危險的禱告詞,像是在德國佔領區打電話給英美盟軍,被希特勒知道一定會被槍斃,因為那是在牠的統治下對抗牠。你要是了解這個比喻,就知道主禱文這句禱詞是有爭戰、對抗的意思在其中。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知道代號D-Day真正的意思,有人翻譯作Decisive Day(決戰日),而V-Day大家就知道是Victory Day(終戰日),在終戰日之後就是真的和平來臨。

2.神國在內心或在關係
第二個問題是,到底上帝國降臨是在哪裡?是在我的內心?還是在我與你之間?這有兩個意思。「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是屬靈的)。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作中間)。」(路17:20-21)所以神國降臨是沒有時空性,而是一種屬靈的關係。「(心裡:或作中間)」這個字的希臘文介系詞是Vento,j(entos),在英文字可以是within或among,可翻譯作Kingdom of God is within you(神國在你們心裡),「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或翻譯作Kingdom of God is among you.(神國在你們之間),「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彼此相愛是在我們之間,我們要是信耶穌,上帝的愛進入我們心中,能被人看得見的是因為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可以呈現出我們是在神國中還是神國外。within是屬於心理學層面,among是屬於社會學層面,我想這兩者都有關連性,神國既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

3.神國的宣揚以及倫理
上帝國是要趕快宣揚給人知道?還是我們要活出上帝國的樣式讓人看見?到底是宣揚還是倫理比較重要?「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這是傳福音,是作見證(Bear)。但是在羅馬書中說:「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這就是活出一個生命的樣式,是一個見證(Being)。我們既要“作”見證,也要“是”見證。

4.神國的戰爭以及和平
上帝國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V-Day之後是和平,D-Day到V-Day之間是戰爭,是激烈的戰爭、無和平的日子,我們是在戰爭中成長。耶穌說:「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可3:27)換言之,上帝國就是要先將撒旦綑綁才行,我們是被撒旦擄去的人,耶穌要將我們拯救出來,這當中就有爭戰。但是當撒旦的國被摧毀後,真正的和平就會來臨,本來是戰爭的工具,就會變成生產的器具,「他必在多國的民中施行審判,為遠方強盛的國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彌4:3)這成為聯合國成立時的一個美夢與盼望,他們就將它造成一座銅像,盼望有一天戰爭的工具會轉成生產的器具。現在很多國家的GDP(國民生產毛額)50%是軍事費用,這些經費若能用在防洪或農業上多好。直到上帝國來臨時就會如此實現,那時戰爭不再,真正的和平來臨。

5.神國的優序以及抗議
上帝國到底是我們心中的一個優序(priority)?還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抗議(protest)?當我們禱告說「願祢的國降臨」時,一方面表示上帝國在我心目中比什麼都重要,另一方面也是說:「祢的國尚未降臨,我們到處所見都是不公不義的苦難,祢為何尚未降臨」,所以當你說「願祢的國降臨」時,同時也在抗議現在國的不義,沒有為老百姓著想,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上帝國,應該是我們所求當中的最優先順序,「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而詩篇也說:「耶和華啊,惡人誇勝要到幾時呢?要到幾時呢?」(詩94:3)這是抗議,我們向上帝禱告「願祢的國降臨」,希望這個世界的不義趕快過去,因為上帝國降臨,和平就來到。

6.神國的分離以及合一
上帝國來臨時,是要將有用的和無用的區分清楚。除了收漁網時會區分以外,耶穌也用稗子與麥子來作比喻,「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太13:30)意思是說,現在種植時,可以讓它們一起長,到要收成時就會區分開來,要是我們被分到倉庫裡則不再區分了。當你在禱告「願祢的國降臨」時,這當中就沒有區分你是長老會、浸信會、安息日會、天主教、基督教等等,而是只有一個上帝國,不是長老國、浸信國。不再問你是什麼教派,不再問你是在神國之內還是神國之外,進到上帝國裡只會有一國。上帝國是使我們合一,我們要有上帝的愛在我們心中,將來要收網時,或是麥田要收割時,我們會被收進倉庫裡,在那裡就沒有區分了,現在我們還會區分,但是到那時就沒有分別,完全地合一了。「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4:4-6)

7.神國的等候以及努力
當我們禱告說「願祢的國降臨」,我們是不是就坐在那裡開口說說就好?還是我們要一直繼續努力讓上帝國快點降臨?到底是要等候上帝國還是要努力?既然我們沒有能力讓上帝國降臨,我們就只能禱告等候而已,「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3:20)另外一個看法則完全相反,努力的人才能夠進入上帝國,「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路16:16)到底是禱告等候,還是要努力實現呢?我讀到一篇德國的禱告文,覺得很好,「God, grant me the Gelassenheit to wait patiently for your time and intervention where is most helpful, the courage to act where acting can help building your kingdom, the obedience to act faithfully even where it seems pointless,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to know your will and to pray thy kingdom come.(求上帝賜給我捨己以忍耐等候你的時間與介入,賞賜我勇氣以付諸行動,來幫助建立你的國度。賞賜我順服以信實遵行你旨意,雖然明知毫無意義。賞賜我智慧得以知道這三者間的區別,來明白你旨意,才能好好地求你的國降臨。)」換句話說,上帝國裡有一部份是上帝在做的,你再努力也觸不到邊,這部分是你要等候的。但是另一部份是上帝交代我們要做的,我們就要努力去做才能完成。若有一部份是上帝要你做的,即便你做也無用處,但上帝仍要你做,你肯去做嗎?這裡提到三種態度:Gelassenheit(捨己―捨去自己的堅持)、courage(勇氣―願意努力去做)、obedience(順從―即便無效也去行)。也就是說,我願意降服等候上帝,但在我需要完成的事上,求上帝讓我有勇氣,不論多困難,我都努力去做;甚且若上帝要我做的,即便知道徒勞,也認真去做。

Ⅴ、結論:從禱告與盼望到生活與宣揚
                   (From Praying and Hoping to Living and Sharing)
啟示錄的作者在整本聖經中最後作了一個結束禱告:「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這是等候的功課。「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詩62:5)這詩篇讓我們看到禱告帶來盼望。等候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耶穌登山寶訓的八福中,提到上帝國裡的生活倫理,「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24:14)有虛心、溫柔、憐恤等等,這些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活出來的。最後我們要努力奮鬥將上帝國的福音傳揚開來,「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不能做的部分,要等候,能做的部分,要奮鬥。我們一起低頭禱告。「天父上帝,也許我們聽到芝加哥熊隊的隊員不會主禱文時,我們會想笑,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嚴肅地來反省自己,我們雖然會背誦,但是我們不一定明白所誦讀主的祈禱文背後的意義。當我們向祢禱告說『願祢的國降臨』時,讓我們了解,那是上帝的主權要來統治。主啊,當我們這樣禱告時,盼望祢先來我們的內心設立祢的寶座,願祢的國降臨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的一舉一動是照祢的旨意來行。主,當我們這樣禱告時,盼望祢的國降臨,在我們的家庭、婚姻中掌權,讓我們的夫婦生活,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是照著祢的旨意彼此相愛、互相款待,在我們的家庭中實踐。求主祢的國降臨在我們教會,讓我們教會的牧師、長老、執事、弟兄姐妹,在大家的意見相左時,能夠到祢的面前學習如何尋求祢的旨意和帶領,讓我們的教會是充滿上帝的愛。願祢的國降臨在我們的社區、國家和世界。當我們這樣禱告時讓我們明白,有一部份是我們要忍耐等候的,另一部份則是我們要努力奮鬥,勇敢活出的。幫助我們,既願意等候,又願意向前邁進,直到祢的國降臨在我們中間。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禱告系列 (二十) : 主禱文 (五) 願爾名聖Hallowed be Thy Name



禱告系列 (二十) : 主禱文 (五) 願爾名聖Hallowed be Thy Name
經文:馬太福音 第6章9節
時間:二0一0年九月十二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二十): 主禱文(五) 願爾名聖 (Hallowed be Thy Name)
MP3:禱告系列(二十)主禱文5:[][]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主禱文中,「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Hallowed be Thy Name),按照原文並沒有主詞,但和合本誤翻,把主詞限制為人,天使等卻不在裡面。台語的翻譯比較好:「願你的名聖」,沒有「人」。什麼讓神的名字為聖呢?耶穌教導我們禱告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接下來第一祈求是:「願你的名聖」,什麼是聖呢?跟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放在第一句呢?

Ⅰ、引言:Dear Harold, please bless my father and mother.

有一天,有位父親要睡覺時,聽到他的孩子在房間裡禱告:「Dear Harold, please bless my Dad and Mom.」父親嚇了一跳,想說他怎麼在跟Harold禱告?誰是Harold?於是問孩子:「Harold是誰?你怎麼在跟他禱告呢?」孩子回答:「耶穌不是說:Harold be Thy Name嗎?上帝的名字不是Harold嗎?我當然是跟Harold禱告啊!」原來那孩子誤將「Hallowed be Thy Name」聽成了「Harold be Thy Name」。因此他禱告說「親愛的為聖,請你祝福我的父母。」將為聖當成了上帝的名字,實際上為聖並不是名字。

有時我們對聖的不了解,就好像那小孩一樣,念著「願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名為聖」,到底什麼是「聖」?
Ⅱ、聖的意義(The meaning of holiness)
1.道德完美(moral perfection):效法(imitation)

我要介紹三個學者,第一個學者是美國系統神學家Charles Hodge (1791-1878),他在1872年出了一本書「Systemic Theology」,認為「聖」就是完美的道德(Moral Perfection)。特別是做人很完美,就是指這人絕對沒有不義,絕對沒有不好。若是這樣,那這人就是我們效法(Imitation)的對象。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像這樣聖潔、無邪惡、無玷汙、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原是與我們合宜的。」(來7:26)「聖」是沒有壞的,完全是好的。「不要效法從前蒙昧無知的時候那放縱私欲的樣子。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1:14b-15)「聖」是聖潔的意思,這是第一種的解釋。

2.超然分別 (majestic separation):仰慕(adoration)

第二種解釋說:「願你的名為聖」並不是只有指道德,而是比道德更多一點。這是法國的社會學家Emil Durkheim(1858-1917)所提出,在1912年出版的「The Elementary Form of Religion」一書中認為「聖」就是和我們完全截然不同,道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也就是超然分別(Majestic Separation),以至於我們無法理解,是在我們以外的偉大存在。所以,這個「聖」是比道德更多,而且是無從學起的,只能夠敬拜worship)與仰慕(Adoration)。「聖」很尊貴,很榮耀,並不只有公義而已,而是比這個更寬廣。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後是這樣歌頌:「耶和華啊,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出15:11)所以「聖」是榮光、高尚與敬畏。「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賽40:25)因此「聖」是無從比較並超然的,是完全另一境界,所以我們對「聖」的態度應是一種敬拜,而不是效法或學習。

3.恐懼著迷 (mystical fascination):矛盾(dilemma)

德國的比較宗教家Rudolf Otto(1869-1937)在1917年「The Idea of The Holy」這本書中寫道,上帝若是超然分別,當我們遇見上帝時,不只是敬拜而已,還會害怕顫抖。亦即,我們不只讚美敬拜而已,還會恐懼卻又著迷(Mystical Fascination),這是一種矛盾(Dilemma)的感覺。他用Numinous這個英文單字來形容,是拉丁文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翻譯出來, Fascinans就是喜愛、很想要的意思,而Tremedum則是害怕、不停顫抖的意思。換句話說,當你面對一個和你完全不同的對象時,第一個反應是好奇,很想要去理解,第二個反應則是害怕發抖,不知道會不會因而致死,不知道會不會因而受傷,因為你對他完全不了解。所以,「聖」不只是敬拜而已,還會有一種矛盾的感覺,很想要靠近卻又怕受到傷害,這種感覺是Otto所認為的。

「就是那獨一不死、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6:16)在曠野裡,「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出3:3,5b)這裡摩西的反應有兩個,第一是好奇,想要看到底是什麼,但靠近的時候卻又害怕的用手將臉擋住,這就是又想要又害怕的感覺。在我們裡面有這兩種不同的感情在矛盾,這就是面對「聖」的反應。

Ⅲ、願爾名聖 (Hallowed be Thy Name)
1.人生最主要目的

耶穌在教導禱告時,第一句說:「願爾名聖」,這句話的重要性在哪裡?長老教會是從英國開始的,曾經在1648年召開一次大會而完成「韋斯敏私德小教理問答」(Westminster Shorter Catechism),統整基督信仰中最基本的問答題。問答中的第一條問:「人生首要目的為何?」答案是:「榮耀上帝並永遠以神為樂」,這裡的榮耀上帝就是把上帝看成聖,上帝是榮光的、榮耀的,「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代上29:11)願我們對上帝的態度是能夠為上帝榮耀,能夠以上帝為尊。

耶穌在快要離開時這樣禱告:「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12:27-28)所以榮耀上帝的名是最重要,只要能夠榮耀上帝的名,生命都可以獻上,這是耶穌基督的禱告。

2.十誡中的前三誡

上帝在山上給摩西十條誡命,前三誡皆為「願爾名聖」之意。第一誡:「我以外無別神」,指勿將被造物當成創造主;第二誡:「不可雕刻偶像」,不可將創造主當成被造物,換句話說,創造主是創造主,被造物是被造物,不可混為一談,若是把不是上帝當成上帝,則犯第一條誡命,若不將上帝當成上帝,則犯了第二條誡命;第三誡:「不可妄稱神名」,對創造主要用尊重的態度,也就是說,對上帝要有對上帝的尊貴和尊嚴保持尊敬的態度。「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瑪1:6b)就比如小孩不把父母看在眼裡,父母會感到傷心,因你是他生命的源頭,將他拉拔長大,疼惜他,但他長大後卻不重視你。這種不重視,和沒有最基本的尊重,是相同的感覺。

3.撒拉弗敬拜讚美

以賽亞在國王過世時前往聖殿禱告,看見一個異象:「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3-4)在舊約裡,用三次聖哉來讚美上帝。而新約啟示錄中,約翰看見天使要拜,「我既聽見、看見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腳前俯伏要拜他。他對我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啟22:8-9)

4.二四長老獻冠冕

有二十四個長老,十二個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族,而另外十二個代表教會,「那二十四位長老俯伏在寶座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0-11)這二十四個長老是如此地尊重上帝,他們將榮耀歸給上帝,並表示這不是因為他們有甚麼厲害之處,而是因上帝所給予的恩典,所以所有的榮光和榮耀應當歸主。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學習之處。創造是從主那裏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上帝,所有的榮耀都應該要歸給上帝,而不是歸給我們,「那二十四會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神,說:阿們!哈利路亞!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啟19:4-5)

5.主禱文第一祈求

耶穌在教導學生禱告時,「我們在天上的父」是一種稱呼,稱呼後總共有七個祈求,而這七個祈求都是建立在第一個祈求「願爾名聖」上面,不然就變成利用上帝。好比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難道是把上帝當成糧食局長?應該是「我們的食物今日給我們,這樣我才能夠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因此當我們在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時候,目的不是只有填飽肚子而已,而是吃飯才有力氣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最後回歸到上帝之名上的禱告才正確,不然一切的要求都變成只是跟上帝討東討西,與上帝沒有關係。上帝創造一切,所以我們才存在,「諸天訴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神救贖我們的大恩,也是為了榮耀他,「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他在愛子理所賜給我們的。」(弗1:6)不管是創造或是從救贖來看,都是「願爾名聖」。

耶穌為了讓我們的禱告不自私,於是將「願爾名聖」放第一位,之後的每一個祈求,如果仔細思考,目的應都是為榮耀上帝之名,這樣的禱告才沒有錯。這裡稍微解釋一下後面六個祈求。第二句,願爾國臨,「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2:10-11)因此「你的國降臨」之目的也是在於願爾名聖。第三句,願爾旨行,「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來13:21),願爾旨行最終也是要榮耀上帝的名。賜阮日食,「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腓4:19-20),因為享受來自上帝的恩典,才能夠將榮耀歸給上帝。赦阮債務,「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使我們能夠用身軀來榮耀上帝。免阮陷試,「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讓我們不要陷於富有或是貧窮的試探中。救阮脫惡,「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後4:18)
所以從這裡看來,後面的這六個禱告,都是要讓上帝的名得榮耀與尊貴。因此可以知道「願爾名聖」是很重要的,放在第一句是對的。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求神彰顯榮耀

當我們向上帝禱告說「願爾名聖」,並沒有主詞,那主詞是什麼?應該是「上帝啊,願你讓你的名為聖!」還是「上帝啊,願我讓你的名為聖!」還是「上帝啊,願他讓你的名為聖!」哪一個才是正確的?應該是「我」才對。就比如我嘴巴上說爸爸我很尊重你,可是在外面卻無惡不作,讓別人指責說:「不知道他的爸爸是誰啊,怎麼會生了這樣的兒子」,這樣怎麼能說我有尊重我爸爸?如此說來,主的禱告文是很大的一種挑戰,我們要求上帝彰顯榮耀給我們看,我們就要從心裡尊敬他。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對上帝實在是沒有禮貌,常常抱怨,上帝決定讓他們到山上,要顯現他的榮耀,當上帝在西乃山上榮光降臨時,以色列人嚇壞了!驚呼「原來上帝是這樣的啊!」那時以色列人才知,在上帝的面前是要敬畏和敬拜,不可懶散和隨便。耶穌曾將他的三個學生一起叫到山上去,平常他們和耶穌沒大沒小,當耶穌顯出他的榮耀時,三個學生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說:「原來主的榮耀是這樣的!」因此「願爾名聖」,求上帝讓我們在人生中,真實去體會上帝的榮耀,不能只是嘴巴說說,如同Otto所說,當你真的遇見上帝的榮耀時,你會很想要親近但同時又覺得很害怕那樣矛盾的感覺,並且學會尊重。當我們一生有機會看到上帝的榮耀,會改變我們一生的態度,對自己生命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讓我們禱告真的看到上帝的榮耀而尊敬他,「我必顯為大,顯為聖,在多國人的眼前顯現;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結38:23)

2.求神醫治心眼

第二,當上帝顯現出榮耀的時候,如果是遇到瞎子,仍是看不見,因為再大的亮光對瞎子也是黑暗,所以我們要求上帝醫治我們的心眼,能看到福音的榮耀。當上帝顯現出榮耀時,讓我能打開心眼看見,因為「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後4:4)

3.我心尊主為大

我們求上帝顯出榮耀,求上帝開我們心眼看見他的榮耀,看見了以後我們的心便會產生對上帝的尊敬與尊重。馬利亞看到天使對她說「聖靈與你同在」時這樣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1:46-47)對我們來講,至少要在心裡面把上帝當上帝,才能夠尊敬他。

4.感謝歌頌讚美

當我尊重上帝時,面對我所擁有的、所做的和所得到的,我會認定說:「上帝啊,感謝你,因為你讓我有這個機會;上帝啊,感謝你,因為你讓我有這個背景和環境,今天才能夠有這樣的成就。」你就開始會對上帝有感恩的心,會感謝歌頌讚美神,所以當我們尊主為大,我們就會感謝,「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歌頌他名的榮耀!用讚美的言語將他的榮耀發明!」(詩66:2)用感謝歌頌讚美來榮耀上帝是願爾名聖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可行的態度。

5.不竊取神榮耀

當你有表現很好的時候,你要小心,有時候我們會偷偷地將榮耀放在我們自己的頭上,然後偷偷地歡喜,覺得自己做得不錯,而忘記將榮耀歸給上帝,這是偷竊上帝的榮耀。不可偷竊神的榮耀,當別人誇讚你時,要回答說:「感謝上帝,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像這樣輕輕地說就好,大方地接受,不要回答「哪裡哪裡」這種很扭捏的話。曾經有個美國人對著台灣的女生說:「小姐,你很漂亮」,女生說:「Where? Where?」女生才剛學幾句英文而已,於是那個美國人想了半天說:「從頭到腳都很美麗。」聽到別人讚美,要說「感謝上帝,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不可自己偷偷地開心。「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詩115:1)當你將榮耀歸給上帝,你也得到榮耀了;當你表現好時,別人也會說你表現好,不需要自己一個人偷偷地開心,因為你的榮耀並不會減少,要記得這一切榮光都是上帝的。

6.不虧缺神榮耀

有的人表現不好,就會將上帝的榮耀虧損,好像挖掉一個角,這就是虧缺上帝的榮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7.願認罪榮耀神

當我們做錯的時候,該如何榮耀上帝的名?趕緊認罪!趕緊認罪!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不對就承認不對,不可在那遮遮掩掩,或想辦法逃避閃躲,因為約書亞說「當你認罪的時候就是將榮耀歸給上帝」。約書亞記提到亞干和別人打仗時將別人華美的衣服偷來藏在他們家的地下室,以為別人不知道,但是上帝都知道,上帝說:「你們打贏了但什麼都不可以拿。」第二天打仗時,死了很多人,約書亞哭得非常悽慘,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上帝說:「你們之中有人不聽我的話。」總共有六十萬人,約書亞要怎麼知道是哪一個?於是用抽籤的方式,最後亞干被抽出來。「約書亞對亞干說: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認罪。」(書7:19)當我們不小心做錯的時候,比較聰明的方式就是趕快跟神說:「對不起,是我做錯了。」在上帝的面前不用遮遮掩掩,否則會導致與上帝隔斷。認罪也是榮耀上帝的辦法之一。

8.信堅固榮耀神

當我們相信上帝時,有時上帝會跑得比我們慢。我們等得很痛苦時,你的信心就可以顯現出你對上帝的信靠。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在他七十五歲時上帝跟他說要給他一個孩子,到了九十九歲都沒有給他,他的太太用各種方式都無法懷孕。

聖經說亞伯拉罕仍舊堅定相信,因為這樣,歸榮耀給上帝。在很困難的時候他的信心榮耀了上帝。「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羅4:20)所以當信心在很困難時,更要堅定信心。這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我父親的一生看起來好像上帝都沒有給他什麼恩典,好像信上帝一輩子淒慘又命不好。但是當我的父親過世時,他的信心仍舊堅定,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模範──「這個上帝是值得我信的,不是給我糖所以我才信的。」就像但以理的那些朋友說,「就算殺死我,我還是信他,因為我活我死都在上帝的手中,上帝若要我死,必定有他的旨意,雖然我不一定能夠理解,所以不管有多困難,我怎麼禱告上帝都不聽,我還是要相信。」這就是亞伯拉罕的信心,這樣的信心是真的將榮耀歸給上帝。

9.吃或喝榮耀神

要怎麼吃才能夠榮耀上帝的名?「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一般未信主的人不會來教會聽你們唱詩歌,他要從你們身上看你們的上帝,會從禮拜一到禮拜六看你怎麼待人處事,是否有愛心。如果那人說:「啊,他們的上帝很好,很有愛心,你看他生活的樣子。」這就是榮耀上帝的名。所以「或吃或喝」的意思是指每天的生活(daily life)讓人覺得上帝是值得讓人尊重的上帝,這就是榮耀上帝的名。不可只有禮拜日穿著體面地坐在教會裡面榮耀上帝的名,當然每個禮拜日來教會敬拜神並不是不好,但只有這樣是不夠的,日常生活中也要能夠榮耀上帝的名。

說到教會裡的關係,兄弟姊妹意見不同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同一個教會裡面,我們應當要找出共識,尋求合一。下個月我們的建堂有可能就會浮出地面,明年教會的漂亮外殼就要出來了,所以我們的長執們開始思考上帝給我們這麼美麗的禮拜堂,我們要怎麼和這麼美麗的教會來配合。在想這個的時候,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所以我們現在決定要一同禱告,看上帝給我們的異象是什麼,這就是追求一個共識。如果我們意見不同卻可以彼此接納,這個本身就是榮耀上帝,「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15:7)一間教會如果大家彼此接納,就是榮耀上帝的名。

10.為主死榮耀神

最後,有一些人是為主受苦來榮耀神,「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彼前4:16)所以有些人是在苦難中榮耀上帝。約翰福音最後記載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比愛這些更深麼?」彼得回答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起來跟從我。在你年輕的時候,你自己綁腰帶,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老的時候人要用你的腰帶綁你的手,帶你去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21:19)甚至連死亡都可以榮耀上帝。

Ⅴ、結論:是死是生基督顯大

耶穌曾經對他的學生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15:8)這個果子有兩顆,第一顆叫作聖靈果子,「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11)如讓這個慈悲仁愛且公義的靈在我們的待人處事中越來越多,這就是聖靈的果子,也是我們人格的特色,這樣就得以榮耀上帝的名。第二顆叫做福音果子,因為我們吸引許多人願意跟隨主的腳步,這就是結出福音的果子,「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10-11)懇求上帝幫助,在這一輩子當中,不管我們的人格、為人、亦或是對周圍的人的愛心,能夠結出這兩種果子,一個是聖靈的果子,一個是福音的果子,這樣當我們用「願你的名為聖」禱告時將不至於羞愧。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啊,儘管在教會裡面常常聽到『聖』,我們不一定明白這個聖與生活有什麼關係,或只是掛在嘴唇上而吟唱詩歌:聖哉、聖哉、聖哉。上帝啊,今天你將這個信息擺在我們之中,求你幫助我們能夠領受和改變,讓我們不是用嘴唇來尊你為大,而是用我們的生活和為人,用我們這一輩子的所作所為,來讓你的名為聖。當別人看到我們,就將榮耀歸給主。禱告這樣祈求,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禱告系列 (十九) : 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禱告系列 (十九) : 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經文:馬太福音 第6章9節,
歌林多後書第十二章2節
時間:二0一0年九月五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十九):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MP3:禱告系列(十九)主禱文4:[][]



       主禱文第一句說: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是我們的父,但是他是在天上。今天我們要來講「天上的父」對我們的意義。 

I.引言:想去地獄請起立? 

有一個牧師在教導主日學的時候,向同學們說到:「想去天堂的請起立。」大家都站起來了,接著又說:「想去地獄的請起立。」大家都坐著,沒有人想站起來。但是突然有一個穿西裝的人站了起來,牧師看了很緊張,問說:「你是真的想去地獄嗎?」那人回答說:「不是的,牧師,我是不忍心只有你一個人站著。」  請問哪一個人會上天堂?是那個願意陪牧師站著的人。而什麼是天堂呢?天堂就是有愛的地方。只要站起來就能上天堂?或是坐下就能上天堂?天堂是這麼容易就能去的嗎?大家就這樣坐著,看牧師一個人站著,心想:「要下地獄你一個人去就好。」只有這個穿西裝的人不忍心讓牧師一個人去,所以他站了起來。看來只有這個有愛心的人,可以上天堂。 

II.聖經中三層天
1.飛鳥浮雲:天空 

什麼是天堂?天堂又在什麼地方?保羅說,他曾經被帶到三層天去。他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十四年前被提到三層天。但是究竟是魂遊向外,還是連身體一起去的我也不清楚。只有上帝知道。」他不好意思說是自己,所以才說好像是別人;他窺見了天堂,面對這些經歷卻無話可說。  許多有這種經驗的人,問他到底看到了什麼,他卻沒辦法說個明白,因為在天堂的事物是無法用人類的言語描述的。保羅試著描述他在天堂所看到的,他用了很多譬喻。當我們讀啟示錄的時候,保羅寫了很多「像是什麼、又像是什麼」,講半天我們還是看不懂。到底什麼是三層天呢?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到底有什麼?這是基督教的神話,還是真有其事呢? 

從創世紀一開始就說了天有三層。創世紀第一章第一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就是第一層天。請問,上帝是第幾天創造這個天地?第零天,也就是還沒有時間之前。第一天上帝創造了光,第二天才創造了現在說的天空。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創1:7-8)所以這邊有兩種天,一個是上帝還沒造光以前的天,接著就是上帝造光以後的天,中文聖經寫作「空氣」。空氣這個字原本在希伯來文是raqiya,翻成英文就是firmament,是一種固體,意思是天空。這個天空有一個功能,是把水分開。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地是一堆水,聖經上說「地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上帝就造了天把水分開。所以天的目的就是把水分開。而天上的水指的不是雲,雲是天下面的水。不要因為翻譯是空氣就誤解了、以為上面是雲,下面是海,這邊的水指的是不同的東西。到了第四日,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創1:14)所以有了太陽星星月亮,這是在三層天的第一種。

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創1:20)到了第五日,上帝說天空中要有飛鳥,這是第二種天。鳥可以飛的是一種天,太陽所在的是另一種天。還有上帝在創造一切之前的,天父的天,也就是宇宙之外的天。這就是人所無法描述的第三層天。整理以上所述,第一層天就是藍天白雲、飛機可以飛過,這個叫做atmosphere─空氣,有飛鳥有浮雲。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太6:26)詩篇寫道:他他用雲遮天,為地降雨,使草生長在山上。(詩147:8)

2.日月星辰:穹蒼

第二層天,就是我們稱為外太空的穹蒼,outer space。那裡有星星、月亮、太陽。地球以外的空間,就是第二層天,也就是日月星辰的所在。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那麼多(創22:17)。耶穌說他他要再來的日子,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太24:29),這裡說的是第二層天。

3.上帝寶座:天堂

聖經裡面提到上帝是住在第三層天,在宇宙以外,beyond the space。無法明確說明「在哪裡」,因為要有空間才能定位,在空間之外我們就無法描述。這個第三層天我們就稱為天堂,上帝在那裡設了寶座。所羅門王在歷代誌下說,求你從天上垂聽我們的祈求(代下6:39)。這指的不是空氣也不是太空。保羅也說: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4:2)。這就是第三層天,而第三層天與第二層天中間有一層水,而水在哪裡?啟示錄說上帝的寶座前有一個玻璃海,隔離了這個犯了罪的世界。到末日的時候海就會消失,上帝要把地和天再次合在一起。所以海不是地球上的海洋,而是隔絕人與上帝的海會消失。

III.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1.我們的父與天上的父

耶穌說我們的父,也說天上的父,這說明了上帝的兩個特質。這兩個特質處在一個緊張、平衡的關係。Two metaphors in balanced tension、兩個張力平衡的象徵。

上次我們說的是我們的父,Our Father。這次我們要來說天上的父,Father in Heaven。我們的父是溫柔gentle、良善good、慈悲mercy、親暱intimacy、內駐immanence。天上的父是榮耀glory、偉大great、尊嚴majesty、卓越primacy、超然transcendence。只說我們的父就無法表達神的權柄與榮耀,只說天父又沒辦法表達出父神與人的親近感。所以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第一句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就表達了上帝的兩個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把上帝的兩個面相完整的描述出來。

2.地上的父與天上的父
(1)將地上的父關係投射天上的父

有天上的父,也就有地上的父。當我們談到天父,大家心裡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爸爸,因為父的概念是從家裡得到的。所以每個人想像中的上帝一定不一樣,因為我們對父親的認識不盡相同。有的人爸爸比較兇,他想像的上帝就比較兇一點。有的人爸爸比較可愛,他所想的上帝就比較可愛一些。因為我們只能從既有的父親的概念去想像上帝。因此我們對上帝的觀念不要太絕對,因為沒有一個爸爸是完美的。而我們只能從這不完美的形象來想像,到底上帝是怎樣的一個父親。所以我們都是將與地上的父的關係投射到天上的父。希伯來書說,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來12:10)。

(2)願地上的父能效法天上的父

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我自己也是一個父親,要照這句話做真的很難。常常我們會缺乏愛心、耐心。但是就當作一個勉勵與挑戰,盼望我們能越來越像天父。如此我們的孩子信上帝的時候,他對上帝的想像就能夠比較像上帝。如果我能像天父的話,我的孩子對天父的概念就會比較正確,不會太扭曲。所以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有這麼一個互動的關係。

(3)天父統管宇宙與萬物

既然他是天上的父,表示他統管一切萬有,意思就是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從不失控。詩篇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詩103:19)。這句話還有另一個人說過,就是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他是一個很偉大的國王,國家也很強盛,還蓋了著名的空中花園。他看著自己所有的一切滿心得意了起來。上帝聽到了他驕傲狂妄的話語就把他變成牛,身上長毛講不出話,只能到處爬來爬去。過了十四年他謙卑下來,上帝才讓他變回人重新當國王。他變回人之後說: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但4:34b)。我們在天上的父,就是他的權柄統管萬有。

(4)天父察看並垂聽世人

天父有一個放大鏡、鉅細靡遺的看著我們。當我們很可憐的時候,我們的祈求上帝都會聽見。詩篇說: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詩11:4)。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設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所以我們也不用擔心他在天上很遠,我們禱告他聽不見。上帝雖然在天上,但是他與世人的關係還是很親近的。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心意被更新思念天上事

既然我們的爸爸在天上,我們就該活出有天上的樣子。記得在天路歷程這個故事裡面寫道,很多人活在地上就是只看著地上的事物,卻沒有抬頭看見天上一切美好的景象,因為他們沒有在天上的爸爸。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12:2),不要只有注意地上的事而已,要抬頭看上帝喜歡什麼。也不要只思念地上的事,有時候也要思念上面的事(西3:1-2)。這樣我們就能在地上過不一樣的生活。

2.天上是最佳的長期投資

其中一個不同就是,你不會把錢看得這麼重。你在地上賺了錢,不要投資在地上,因為地上的銀行會倒;要投資在天上,天父開的銀行不會倒。新約裡面r記載一個年輕的官,耶穌看著他,就愛他。能這樣特別被主耶穌愛的人不多,有拉撒路、有馬大的馬利亞,還有這個年輕的官。耶穌叫他變賣所有的給窮人,還要來跟隨主(可10:21)。但是這個人他做不到,就憂憂愁愁的走了。那你說好吧,為了投資在天堂,看到窮人就幫助他們,但是死了以後才發現錢在天堂,我們卻沒有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所以耶穌就說,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10:20)。不要以為你做好事就能上天堂了。做好事只有錢上天堂,要做好人、要在天上有戶口。如果在天上沒有戶口、我們拼命把錢寄去也只是白搭。耶穌的愛讓我們上天堂,但是我們卻住的不太習慣,因為我們不像是住在天堂的人;想跟上帝說,這裡好像不太舒服,有沒有別的地方?我們在地上要像是住在天堂的人,這樣將來才會習慣。不然就算給你混上去,你也待不住。

3.地上受苦難天上得賞賜

有些人因為耶穌,在地上過得很苦,甚至失去性命。但是因為他們有天上的父,所以有盼望。地上所有的苦難,天父都會紀念、將來上了天堂,上帝都會還給他們。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他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0-11)有一張圖畫描寫司提反在要被人用石頭打死的時候,在天上開了一道窗,讓他看見耶穌站起來。聖經裡面說耶穌復活之後,坐在上帝右邊。而我們坐著,什麼時候才會站起來?就是有歡迎的人進來,我們就會站起來迎接他。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地上受苦難,耶穌會站起來歡迎我們到他那裡去。我們不用擔心會在地上白受苦,我們所承受的,在上帝那裡都有紀錄。所以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一比較起來這些苦楚就不算什麼。

4.人生是客旅天上是歸宿

如果我爸爸住在天上,總有一天我會回家,回到那裡去。我是彰化人,到台北念醫學院的時候,學校的木造宿舍隔音環境很差。如果樓上不睡覺,那樓下也不用睡了。有些學生愛搞怪,故意在地板上鑽洞,所以住樓下的就要很小心,隨時都怕有什麼水還是什麼的滴下來。床也很硬,睡起來很不舒服。但是大家都不怎麼在乎,不會想把它弄好一點,因為這只是宿舍,不是家,暑假一到就回家去了。家裡我們就會弄得舒舒服服的。所以,如果我們爸爸在天上,那我們在地上有一些不舒服就沒關係,都只是暫時的;這只是一個宿舍,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要回家去了。天父告訴我們,我們的家在天上、人生是暫時的。

不管我們相不相信上帝在天上,我們都一定會承認這個人生是暫時的;沒有人能永遠活在世上,遲早都要走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走去哪裡?如果你不曉得你爸爸在哪裡,你就不知道要走去哪裡。所以很多人害怕死亡,因為不知道死後要去哪裡?死後要怎麼辦?沒有人來帶路。如果我們確信我們的爸爸在天上,那我們就不會懼怕。這是基督徒的一個盼望,無論好壞,當我們死了,結束了地上的事,就回到天上去。希伯來書說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6)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篷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5:1)。這邊的帳棚就是我們的身體,被拆毀了就是死掉了,就會到天上,上帝會給我們一個不會生病、全新的身體,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5.恩賜會過去愛永不止息

我們到底該做什麼?什麼東西到天堂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愛,因為愛永不止息。保羅說,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林前13:8)。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1:21)。意思就是在地上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是能讓我們愛心增加的,就值得我們去努力。很多我們現在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將來到了天上都不管用了。

6.天上是神永同在的關係

到底上帝在哪裡?到底天在哪裡?天不在哪裡,而是在關係裡面。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那個天不是哪裡,沒有時間和空間。沒有空間就不能定位,沒有辦法用XYZ軸來描述他的位置,因為空間還不存在。聖經裡面對天堂的描寫是這樣: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7)。跟主同在的一種關係,這就是天堂。啟示錄二十一章第三節說,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做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他他要作他們的神。」這就是一種關係,而不是一個地方。用英文來說,Heaven is relation rather than Location,天堂不只是個地方,它存在的是一份愛的關係。

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有一個罪犯被關在夏威夷的監牢裡20年。他老婆很辛苦,一直等著他。20年過了,她到夏威夷去迎接她的老公。兩人離別多年終於歡喜團聚,就在威基基海灘旁邊找了一個高級旅館住,兩個人好像在天堂一樣。故事場景換一下,到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裡面。老公一樣關了20年之後,老婆過去迎接。兩人就在沙漠的小鎮裡面找了一個小旅館。這旅館暨不豪華,窗戶打開也都只有沙漠,但是對這個老婆來說,就像是天堂一樣,不是因為所在地點很享受,而是因為跟老公分別這麼久,今天終於能團聚。當然,在夏威夷是很享受,但重點不是在地點,而是兩人關係的和好。夫妻真的相愛的時候,住哪裡都像在天堂一樣。如果不相愛的話,住的再怎麼享受,也是像地獄。如果你跟上帝關係不好,就算給你混上去,對你還是像地獄一樣。因為在天堂,是看到神你就會想參加敬拜參加詩班的地方。

7.天上門打開讚美與敬拜

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0-11)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就是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啟19:1)約翰打開天上的門一看,哇,都是詩班。他們都唱哈利路亞。我們來作禮拜、在敬拜的時候,我們真的有享受嗎?如果沒有,那我們上天堂、永遠的敬拜讚美,豈不是很煩?如果在地上,一個禮拜才敬拜一個小時就已經很需要忍耐,那上了天堂永遠這樣怎麼受的了?我們要多禱告,希望我們每個敬拜都是很享受的。

8.快樂享受神學習與服侍

有人說,天堂其實就是一朵雲,你在地上表現好一點,你的雲就寬一點,可以在上面打滾;厚一點,躺起來比較舒服。表現不好的話你的雲就很小,一不小心就摔下來了。另外還有一把豎琴,一整天在那邊哈利路亞讚美主。你是會很享受,還是氣得把豎琴給摔斷了?到了天堂只有永遠讚美主,其他什麼都不做,那豈不是很煩悶?應該不是這樣,你在地上最想做的事情,到天上還有得做。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上帝沒有說,好你就來彈豎琴。上帝是說,好,你要來念MBA,還要幫我管很多事情。當然也不是只有上班,也有休假可以享受快樂。所以不管我們喜歡什麼,天堂都有。

你相信天堂什麼都有嗎?還是說像這樣,只能坐一朵雲拿著豎琴永遠不停的敬拜?另外,天堂一定有一座大圖書館。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候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有人說是上帝說一句話我們就全知道,我覺得不是。而是你想知道什麼,你就可以去學。無窮的學習、無窮的成長,這不是很好玩的嗎?還有,在城裡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啟22:3)。所以我們可以享受、可以管理、可以侍奉、可以學習,天堂應該是很好玩的地方。有一本書就寫這樣的內容,書名《天堂旅遊指南》。作者是安東尼 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大塊文化小異出版。是一本很輕鬆的書,連不是基督徒、沒有讀聖經的人都可以看,像是一本真的旅遊指南一樣。

9.新耶路撒冷由天降地上

最後一個問題,當新天新地來的時候,我們這個地球要怎麼處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上帝就丟掉這個宇宙了,另外造一個新的。另一種是說,我們要把這個被我們弄壞了、汙染了的地球修復。從天上下到地上,而不是把地上毀掉,然後用太空梭把我們載到天堂去。如果我們將來要永遠住在這裡,那現在就應該好好愛惜它。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啟21:2)。要降到哪裡?就是到我們所在的地上。創世紀第一章說神造天地的天,我的解釋是靈界,也就是神所在的地方。地就是我們所在的宇宙,一開始都是水,黑黑的亂七八糟,上帝就造了光把它分別出來。另外又造了天空把水分了上下,而天上的水不是雲,是神寶座前的玻璃海。這個海將神所在聖潔的天跟我們這個墮落的世界隔開。耶穌再來的時候,上帝就要把這個隔絕的水去掉,這就是聖經裡面說海不再有的意思。神的天和我們所在的地,天地要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10)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1)。所以不是只有人得救,所有的東西神都會救。因為天是要降到地上來的。

V.結論:地上光鹽榮耀天父

有四種看法,第一種是保守派,叫作神權神學。誰能去天堂是上帝決定,我們人講什麼都沒有用。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9:18)。天堂是他家,他決定誰可以去、誰不能去。

第二種是自由派,叫做革命神學。他們說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把這邊變成天堂。努力消除不好的東西,就可以讓地上像天堂一樣。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1)

還有一種是福音派,叫做釣魚神學。就是說這個世界好像一個池子快要乾了,救人就像釣魚,一次釣一條。那池塘不必管,反正快要壞掉了。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要救一些人,地上怎麼樣就不管了。但是耶穌不是這樣說,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3,14,16)。這個世界你們還是要管,大家會把榮耀歸給天上的父。我們做光做鹽,不是只叫人來信耶穌,也要讓人一起來愛護這個地球、這個環境。因為這一切神都在意。不是說這些人信耶穌上天堂,其他人沒有信就不管他。耶穌不只是為了我們這些人死的,因為將來神要拯救的是這整個宇宙。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耶穌,當我們在念主禱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的時候,我們對這個天並不是很清楚。謝謝主藉著今天這個禮拜讓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我們在天上的父。幫助我們不要只看到地上的事,幫助我們能夠在意神祢的想法。幫助我們能尊祢為高、尊祢為大。幫助我們預備自己,讓我們將來能享受與你同在的喜樂。讓我們的心充滿盼望和愛,讓我們能愛這個地球、愛這個宇宙。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彼得-得魚、餵羊、得人

經文:路加福音第五章1~11節
時間:二0一0年八月二十九日
主講:何淑珍 牧師
引言:加利利的海邊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彼得被主呼召要成為上帝的僕人時,是記載在加利利的海邊。加利利海是一個很有名的海,我想現在也是一樣,很多觀光客去到那裡都想去該地拜訪。有一天,一個觀光客去到加利利,看到加利利海邊有人在撐船,很高興的想要去搭乘,就問船夫坐船到對岸需要多少費用,撐船的人跟他說要一百美元。那個觀光客心想:「咦?怎麼那麼貴?只是坐船到對岸就要那麼多錢,不太合理吧。」後來他明白了,為何當時耶穌會決定要在海面上行走,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想有機會你去到加利利海應該也會考慮不去搭船,把省下來的一百美元拿來作建堂奉獻。 

耶穌呼召彼得是從加利利開始,四福音書裡告訴我們,耶穌出來傳道也是從加利利開始。今天的經文中,路加說是革尼撒勒湖,其實就是加利利海的另一個名稱。  加利利海有三個名字,馬太和馬可都是用加利利海,約翰是寫提比哩亞海,路加在這裡則是用革尼撒勒湖這個名稱。我們看見路加與馬太、馬可、約翰所記載的這個故事稍有不同,馬太、馬可是直接寫說耶穌經過加利利的海邊,看到西門、安德烈在撒網,因為他們是漁夫,之後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他們就撇下網來跟從耶穌。但是路加在這裡所寫的和他們兩人有些許的不同,第五章1節說:「眾人擁擠他……。」為什麼眾人在擁擠耶穌?我們要是往前看第四章就知道原因。第四章提到耶穌出來傳道時,在迦百農趕鬼,又在那裡醫治病人,包括醫治西門患熱病的岳母。聖經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樣病症的人都來到那裡,耶穌觸摸他們,他們的病就痊癒了。所以你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想要到耶穌的面前讓他醫治,難怪五章1節說,「眾人擁擠他……。」所以當耶穌到加利利的海邊時,他沒有辦法在那裡講道,必須離開眾人去到船上,上了彼得的船,稍微離岸,他才能夠講話,不然在眾人的簇擁下,他可能就跌到海裡了。 

一、彼得―漁夫(路加福音5:1-11)

耶穌上了船,離開岸邊來講道,講完道,他隨即跟彼得說:「我們來撒網,撒在水深之處。」你想一想,彼得是一個專業、老練的漁夫,居然要聽從一個木匠的指導。馬太、馬可福音說,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時,說話很有智慧,大有權柄,所以大家聽了都感到很奇怪,想說他到底是什麼人,沒看過講話那麼有權柄的人。有人就回應說,他是某木匠的兒子。耶穌是一個木匠,但是他在那裡卻要指導彼得這個專業的漁夫如何捕魚。所以,我想彼得一定是心裡不太愉快,彼得說:「我們整夜都抓不到魚,你還要我現在要開船去撒網?」你可以想像,如果你是一個電腦工程師,有一個沒有摸過電腦的人來指導你說,電腦要這樣那樣修理或處理,你會聽他的話嗎?「我是一個專家耶!」彼得的情況就是這樣,雖然他嘀咕著自己已經整夜打不到魚,但他還是放下他的專業心態,聽進耶穌的話,將船開到水深之處撒網捕魚。結果所捕到的數量多到險些使網裂開來,不只是必須找人來協助拉起,並且還找來另外一艘船裝載魚貨,多到兩艘船都快要下沈,你就可以想見捕獲多少魚了。突然我們看到作者路加將話鋒作一非常大的轉折―彼得趴在耶穌的腳前。為何彼得會這樣反應?在讀這段經文時,我感覺沒什麼道理,一個漁夫如果能夠捕到很多魚,應該是非常高興的事,要是我每天能與耶穌一起去捕魚,以後生活上就無所缺乏不必擔憂了。 

我的母會有一個漁夫弟兄,他專門在捕黑鮪魚,每次他要去捕黑鮪魚時,就會請牧師去船上為他禱告。他說每一次出海就需要幾百萬的花費,所以要是沒有捕到相當的魚貨,那個壓力是非常大。所以一個漁夫能捕到許多的魚,應該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因為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捕到許多的魚。但是我們看到彼得在路加的描述下卻是這樣反應,他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怎麼會這樣呢?沒有半點高興,反倒顯出躲避和不配的反應。人在什麼地方、人在什麼時刻,會讓你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以賽亞書說:「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1-3)當上帝呼召以賽亞為先知時,以賽亞看到上帝的榮耀時,他說:「禍哉!我滅亡了!」(賽6:5a)當一個人看見上帝的榮耀時,就會看見自己裡面的不足卑微,看到自己裡面的罪和污穢,這是當一個人看見上帝榮耀時的反應。我想彼得在這裡也是同樣的反應,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知道這個人絕對不只是個木匠,在他整夜努力都打不到魚的情況下使他捕到一群魚,因此他有了這樣的反應。接下來,彼得就放下他所有的一切來跟隨耶穌。 

二、彼得―餵羊(約翰福音21:1-19)

之後耶穌在世上傳道只有三年半之久,我們也看到彼得清楚知道耶穌是誰。聖經說,當其他門徒開始漸漸離開耶穌時,彼得跟主告白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6:68-69)所以彼得知道耶穌是誰,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在耶穌還未釘十字架以前,彼得也曾在耶穌面前拍胸脯保證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太26:33-35)他是這樣向耶穌保證的,但是我們知道,沒多久當耶穌被捕時,他卻三次不認主,他也為此而跑去痛哭。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後,彼得又跑回去捕魚。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為何彼得又跑回去捕魚,是為了生活、生存或其他原因?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他招呼七個同伴一起去捕魚,「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約21:2)有趣的是那一晚發生的事情,和當時耶穌在加利利海呼召他們的情況相同,整夜捕無魚的戲碼又重新上演一次,捕魚專家毫無所獲,就在那時耶穌出現了,在岸邊對他們說:「將網撒在右邊」,他們這樣做之後,網中的魚竟多到拉不上來,就在那個當下,彼得突然想起一切怎麼那麼熟悉,岸上那人是誰?難道是呼召他的耶穌?所以他的反應是「是主」,隨即跳入海裡,這個彼得實在是一個性情中人。主知道他們整夜都沒有收穫,還幫他們準備早餐,等他們吃完後,耶穌開始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三次都是這樣問,彼得也都這樣回應:「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我們看見主耶穌是這樣豐富的憐憫,他沒有因彼得三次不認他,沒有因為彼得又跑回去捕魚而責備他。我們的主耶穌是這麼樣的有憐憫,我們在哪一件事情上沒有學會時,他就在那一件事情上讓我們再學習一次,像彼得一樣,讓他再一次學習,讓他再一次的被呼召、再一次的跟隨主,這是我們的主。

三、彼得-得人 耶穌預言應驗

當主耶穌復活顯現給門徒看之後,彼得這次有所進步,沒有讓主耶穌失望了。五旬節開始,我們看見主耶穌對彼得的預言就逐漸實現了,因彼得講道而受洗的人,一次就有三千人,並且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還讓他們有能力行神蹟奇事。他們所行的神蹟奇事和主耶穌當初在加利利所行的一樣,凡來到彼得面前的,他只要觸摸他們或為其代禱,病人就痊癒了,「甚至有人將病人擡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什麼人身上。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徒5:15-16)在那時上帝給彼得的權柄是大的,讓人來到彼得面前如同眾人擁擠在耶穌面前一般,沒有他不能趕出的鬼,也沒有他不能醫治的病,。最後當彼得釘十字架時,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他到底得了多少人,但他在我們的信仰裡對我們的影響直到今天依舊存在,他所得的人是難以計算的。彼得最後有照著耶穌的話成就,你要得人如得魚一般。

四、耶穌的呼召-得人

主當時呼召彼得和他的學生,今天他也在呼召我們來跟隨他。當耶穌呼召他的學生時,那些捕魚的人都離開船去洗網,為何捕魚的人都需要洗網?因為網打結是無法撒網的,網如果不能夠整理乾淨,補好它,下一次是無法捕魚的,所以需要洗網整理。既然這樣,我們要如何洗我們的網呢?約翰福音說:「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約15:3)我們已經能聽、能接受主耶穌的道理之後,我們就潔淨了。「道」在聖經裡就是上帝的話,上帝話語的網已經使我們潔淨了,使我們能夠去撒網捕魚,好像彼得聽了主耶穌「來跟從我」的話一般就被潔淨了。主耶穌是第一個得人的漁夫。

同樣的,當我們被潔淨之後,我們也要時常提醒自己,有沒有將上帝的話存放在心裡?我們是因為上帝的話才來跟隨耶穌撒網,不是嗎?我們跟隨主是要做什麼?不就是為了要得著人。主耶穌交代彼得和他的學生們,其實也是在交代我們,我們要是要用福音的網來網人,那我們要用什麼來把這個網織折起來,才不容易使網破掉?才能夠網住人?我想只有用上帝的愛來編織這個網。福音的網有上帝的話作為基礎,有上帝的愛將我們編織起來。聖經告訴我們:「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7-8)所以我們若要撒出得人的網,卻沒有上帝的愛,我們是沒有辦法得人的。如同我們的家庭裡如果有愛,你的先生、太太、孩子一定很喜歡回家。我們的團契如果有愛,我們的青少年就會喜歡來團契。我們的小組如果有愛,大家也會喜歡來小組。教會有愛就會是大家都喜歡來的地方。

接著,我們還要連接於基督。因我們要是沒有結連在基督裡就不能夠做什麼,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猶如彼得離開耶穌就捕不到魚,離開主我們就不能做什麼。我們有上帝的話、有上帝的愛,有與耶穌基督連結,我們的網就可以成為福音的網來得人如魚。

再來,這福音的網我們要撒在哪裡得人呢?耶穌跟我們說,要撒在水深之處。傳道書說:「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9:11)撒網得人在於時機,彼得整夜在那裡撒網,但是都捕不到魚,所以時機很重要。今天我們的週報上也有一個可以給我們撒網的機會,是長老總會七星中會的福音餐會。我們有很多兄姐想要帶人來參與,有人有時間並且可以找到人,因為他有福音朋友,但是卻沒有那麼多金錢,因為要帶十個人需要四千元,帶二十個人需要八千元,所以我想這是我們撒網的機會。今天有人願意找他的福音朋友參加,但他如果沒有錢時,我們是否願意奉獻給他和他的福音朋友去參加呢?弟兄姐妹,如果你願意為此奉獻,可以來跟我講。九月十八日就是一個我們撒網機會,我們可能不像洪榮宏那麼會唱歌、那麼有知名度,但我們可以透過七星中會的福音餐會來撒福音的網,讓那些沒有聽過福音的人得到救恩的機會。

有趣的是,主耶穌讓彼得捕到的魚,不是只有一隻兩隻,也不是彼得一個人就能夠拉得起來的,都是多到整群拉不上來,使網險些裂開的魚,都需要幫手,而且還需要另一艘船來幫助。所以我們看見,當我們在撒福音的網時,是需要很多人通力合作分工來完成的。

我在佳冬牧會時,佳冬有很多的魚塭,會友中也有人在養魚,我看他們在收成魚貨時,都感到很有意思,所以我就跟會友說,如果他要收魚貨時,記得跟我講一聲,我也想要嘗試幫忙看看。但之後都沒有下文,直到我快要離開佳冬北上時,他才給我機會試試。那個會友跟我說要穿雨鞋、戴斗笠,穿長袖長褲,戴眼鏡和口罩,我心想為何要穿成這副像搶劫的模樣,但我還是依照他所說的這樣穿戴。到了那一天,他們先用網來捕魚,卡車載走一些魚貨後,就開始放水,邊放邊抓,放到水降至膝蓋的高度時,剩下的就大部分是泥巴了,他才讓我下去抓魚。我穿著全副服裝下階梯,小心翼翼的踏入泥中。他告訴我要自己去泥中找魚,因為在淺泥中還是有漏網之魚,而且為數還不少,有的在水中,有的在泥裡掙扎,有的已經缺氧停在那裡,所以我就自己拿著桶子在廣大的魚塭裡找魚。看他們在抓魚很簡單,所以當我看到目標時,就伸手去抓,不料魚身激烈的跳躍甩動,使我整身被噴的泥濘不堪。原來這樣的穿著是有原因的,因為會友知道我這外行人去抓魚,一定會被搞得泥頭滿面,有經驗的人是一手壓魚,一手抓起,難怪他們的裝扮都與我不同。這真的讓我體會到,抓魚沒有那麼簡單。

有時在很多地方,我們撒網後還有一些漏網之魚,對於那些魚,我們可否願意冒著被噴得一生泥的險去捕獲他們?或是跳躍掙扎起來很嚇人,但我們是否願意付上勇氣的代價?

我們是否願意為了一個人的靈魂勞心勞力?或許因此你的身體會惹得一身腥,或許你會被魚鰭刺到,或許你在那個環境中會懼怕,但你願意因為人靈魂的緣故而付出嗎?這是我在那次的經驗中的體會,有人合力抓魚,有人撿拾漏魚,有時候我們扮演著很會抓魚的人,一下子帶走很多的魚,可能有時候我們需要扮演在黑暗骯髒的地方,去把他們網起來。我想這是我們的主要我們做的,「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b)

結論:漁夫為要「得魚」 主呼召人「得人」

討海人、漁夫,他們捕魚是為了生活和生存,但是我們的主,他期待我們不只是顧好我們的生活,他更期待我們能夠在更要緊的事上──在許多人的靈魂上,包括我們自己的靈魂,我們自己的生命。不是只為了生活上的飽足而已,而是為了我們生命靈魂的需要,我們願意撒網,他要我們將所賜給我們的獻在他的面前,讓他的福音能夠救那些還未聽過的人。最後我要用保羅寫給腓立比書跟大家一起勉勵,「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5)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人說,意思是告訴我們,我們從信主的頭一日開始到現在,都有份於福音的興旺中。當主耶穌再一次與我們見面時,他要告訴我們:「你可以進入我的國,因為你從信主的頭一日直到如今,都有份於福音的事工中。」我們一起同心禱告。

「施恩愛我們的大仁君主耶穌,我們感謝你的恩典無限,你揀選君王作你的差用,你也揀選貧窮卑微的捕魚人來作為你的學生。主,我們感謝你曾經成為人的樣式,來居住在我們當中,又有好的榜樣讓我們學習。此時我們求你幫助我們,從今日的話語中可以讓我們領受,使我們從彼得身上跟隨你,學習像彼得有時他雖然表明愛你,有時他也不認你,有時他也走迷路,主,我們也是一樣,有時我們會軟弱,但我們知道,彼得最後他是跟隨你,盡忠到死。主,我們求你幫助我們,能夠堅固每一個兄姐所撒出去的網,保守我們能夠結出好的果子。特別為著上個禮拜受洗的兄姐,願主堅固他們的心,讓他們一生都跟隨你,行在你的道路。賞賜我們夠用的愛,走我們人生的道路。聽你的兒女禱告,奉耶穌基督的聖尊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