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跟著約拿去旅行(二):大魚、蓖麻和蟲子

講題:跟著約拿去旅行(二):大魚、蓖麻和蟲子 經文:約拿書3:1-5、3:10、4:1-11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八月十二日 前言—今天將舉行聖禮典,有幾位兄姊要接受洗禮或是轉籍,這真是我們一起高興快樂的時刻。照著教會的讀經進度,我們進入第五卷小先知書,今天,牧師要透過這卷書信息來,勉勵將受洗的弟兄姊妹及每一位兄姊。約拿書共有四章,書中記載和其他先知書很不一樣,整卷書中上帝要先知傳講的話不多,只有一句,其他的都是在記載發生在這先知的事。先知約拿所在的時代,屬北國耶羅波安二世當王的時候,比同時期的何西阿、阿摩司稍微早一點。全書四章的內容就像四幕的戲劇,牧師將今天講道的題目訂為跟著約拿去旅行二,是因為在快四年前,牧師第一次來我們和平教會講道的時候,就以約拿書的第一、二章為內容,有興趣的可以上教會的網站去參考,我們今天也會略述前面發生了什麼事,但主要以第三、四章為重點。    ...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你渴望耶和華的日子嗎?

講題:你渴望耶和華的日子嗎? 經文:阿摩司書5:18-2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一、前言 1.如果你是這位稱為阿摩司的朋友,你要怎樣介紹他? 阿摩司是一位怎樣的人?我們要來認識他,並且讓他成為我們的朋友,有機會能對我們說話。阿摩司在這卷書中提到他受呼召的記載,他原本的職業是牧人,同時也是修理桑樹的(7:14),除了阿摩司書以外,聖經中其他地方沒有再提到他,但聖經學者提出,從牧人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不同於普通的牧羊人,而是指羊群的擁有者。同時,再從他深知周圍各個國家的情況,以及能夠從南國猶大去北國以色列傳信息,讓我們傾向認為他是一個擁有牧場和果園,一位見過世面的人。他成為先知,不是因為出身在先知世家,也不是因為曾去上過先知學校,都不是。阿摩司他自己說,是受到上帝的呼召,而且是「上帝吼叫」的呼召,不像一般所說,上帝像牧羊人那樣的形象,而是上帝如同獅吼的呼召,讓他內心有一種像火那樣的熱情,在他心中燒著。像在學校會被選出來當風紀股長,那位在午休的時候會大聲喊說「老師說,安靜,午休不能講話,再講話要記在黑板上」,那位有正義感,要維持秩序的風紀股長。雖然在當時會壞了大家聊天的興致,但也知道這是該被提醒的。 2.比較阿摩司和何西阿這兩位同時代先知之間的異同 這就是阿摩司,他和我們前幾週講過的先知何西阿,都同屬一個時代,耶羅波安二世在位,外在環境中的埃及和亞述正忙於處理內在的混亂,無暇對外擴大,讓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兩國相安無事,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版圖也擴大。上帝興起何西阿和阿摩司對那個世代說話,何西阿的信息關注在上帝的慈愛,如同丈夫對妻子永遠不離棄的愛,而阿摩司的信息,則關注在上帝的公義,去看見當時富足繁榮情境下,勇敢指出那些貧窮者被富人欺負,徒有宗教的敬虔卻沒有照顧弱勢者的不公義。 從阿摩司書中,真的值得我們佩服他的勇氣,他勇敢責備有錢的婦女(4:1-3),稱他們為巴珊的母牛(日本和牛),嬌生慣養卻又慫恿丈夫去欺壓窮人。他勇敢責備有權力的祭司(7:10-17),因為他不說上帝要他說的話,反倒和大家同流合汙,因此這祭司的妻子要去當妓女、兒女死去、土地被瓜分,自己也將被抓去他鄉而死。他也勇敢責備那些有錢的商人(8:4-7),那些急著等安息日結束,急著要去做生意賺錢的生意人,卻用不夠斤兩的容器、不準的法碼騙人,在糧食中參雜質來賣,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罵他們是黑心的生意人,上帝說必要永遠記著他們所做的一切。這就是阿摩司從上帝所領受的勇氣,讓人會怕他又從心裡敬佩他。 二、先知的登場和經歷 1.先知登場—責備列國 當然,當他從南國來到北國,一開始要大家認識他,聽他說話,他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大家來聽,上帝有話要我對大家說喔!」當他這位從外地來的先知,站在廣場上開始講話,百姓靠過來要聽他講些什麼?他先從上帝要審判亞蘭、審判非利士、審判推羅、以東、亞們、審判摩押開始,因為這些國家都「三番四次」做了許多傷天害理,極其殘忍的事,先知數算他們的罪惡,並且說上帝要審判他們,一個也不放過。當他這樣宣告時,民眾大家點頭拍掌說好,這個先知說的好,聽的人越來越多。 2.責備猶大和以色列 接著,先知說到猶大的犯罪,相對於其他鄰國的惡行,猶大國的錯是什麼呢?他說猶大雖然不像其他國家做那些壞事,但猶大國是該做的沒有去做,他們是上帝的子民,領受恩典,卻沒有活出和恩典相襯的生命。領受恩典也會有和恩典相對應的責任,他們沒有活出好的見證,因此上帝要審判。他說猶大棄絕耶和華的律法,不去遵守律法,反而去拜偶像,因此上帝要降火燒毀耶路撒冷。我想,聽的百姓中也會暗自讚賞阿摩司,這個從猶大來的先知,讚,連自己的國家也勇敢宣講上帝的審判,好喔,讚喔,百姓可能一起在旁鼓譟。 但接著,先知說起以色列國的錯誤,也沒有手軟,極盡嚴厲的批評和諷刺。他說北國以色列人啊,要注意,上帝也有話對你們說!你們自稱為上帝的子民,卻空有宗教上的虔誠,沒有上帝的正直和公義。你們喜愛去伯特利、吉甲這些地方獻祭表達敬虔,你們儘量去伯特利犯罪、去吉甲增加過犯吧,盡量去吧,因為這些都是虛假的,我們可以想像周圍民眾聽見時的不舒服。又或許說這些話的場合,正是那些宗教節期的歡樂慶典當中,先知阿摩司在歡慶的隊伍中,當大家正期待祭司獻祭、領受祝福的當中,先知突然站出來大聲對大家說,以色列人啊,上帝厭惡你們在崇拜中的七種事物,上帝厭惡你們的禁食、你們的嚴肅會(培靈會)、你們的燒祭、素祭、平安祭,上帝也厭惡你們的歌聲、琴聲。以色列人啊,上帝說我厭惡、我不歡喜、我不愛聞這些祭物的味道、我不(接納)接受、我不愛聽這些,我不看你們所擺上的祭品。先知責備前來朝聖的百姓,在宗教聖地中他傳講上帝不喜悅,不接納。我們想像,在慶祝聖誕節的禮拜中,突然有一個陌生人站起來說這些話那樣。先知說上帝的公正和公義的河水被你們的罪汙染了,(獨獨著互公平親像大水直直流,互公義親像長流的江河)「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沖掉一切不公義的、汙穢的,這樣才是上帝所喜悅的敬拜。上帝看重的是當你離開這祭壇、這間禮拜堂,在週間六日內怎樣生活?是否有真實活出這信仰?這才是上帝所看重的。我想,或許當先知還沒有講完這些話,就被大樓的警衛請他離開那個地方,因為不管他說的是否真實,在當時說這些信息,實在破壞整個禮拜的進行,這個人就是先知阿摩司,勇敢又令人討厭。 3.祭司亞瑪謝的控告 因此,在7章特別記載一段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派人去以色列王耶羅波安面前,控告阿摩司圖謀叛亂,發表不當言語。而祭司亞瑪謝也當面和阿摩司爭鋒相向,亞瑪謝對他說「你逃回自己的地方去吧,在哪裡(趁食)餬口,在那裡說預言,不要在我們這裡,你走開,你走啊。」當阿摩司沒有辦法再留在以色列的時候,就被趕回猶大,學者們也認為,當阿摩司被趕回去猶大,在那裏繼續完成這本先知書的內容,這個人是先知阿摩司後來的經歷。 4.看見五個異象 第7章記載先知看到的五個異象,分別是(草蜢)蝗災、火、建築的(繩線chin...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一心歸向上主

講題:一心歸向上主 經文:約珥書1:1-4,2:10-14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十五日 禮拜二下午,當北北基宣布下午四點停止上班上課的消息後,不曉得大家的行程有沒有甚麼改變?我把筆電、釋義書大包小包地提回家,準備隔天放假在家裡寫講道篇,結果最後因為沒放假,隔天全部提回辦公室。你呢?是否趕上了所有人一起下班的擁擠捷運?還是因為台北市、新北市放假的不同步造成了一些困擾?無論影響多少,我想禮拜二、三的颱風警報跟放假與否,都讓我們稍稍體驗了行程被打亂的情況。原本安排好的,不是這樣了。 人生中,少不了這樣的情況。而今天所讀的約珥書,它談到了一大群人,他們的生活步調全都被打亂了。不僅是混亂,根本是失控了。上帝的話臨到先知約珥,叫南國猶大的居民側耳而聽,聽一件沒有發生過的事,並且要將這事傳給子孫。甚麼事情? 一、蝗災、上主的日子臨近了 請閉上眼,聽聽約珥所說的話,想像這是甚麼情形。「4...

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栽培耶穌基督的門徒

講題:栽培耶穌基督的門徒 經文:歌林多前書3:1-9 主講:李俊佑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八日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早安,很高興回到和平教會當中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也看到不少生疏的面孔,表示我們教會正在一個不停更新的過程當中。首先我簡單介紹自己與南園教會。我生於花蓮,1996年到台北讀書時來到和平教會,期間受到良好的信仰造就。2006年受上帝呼召決定放下一切報考神學院獻身神職,並於2008年進入神學院就讀。我在禱告中感受到上帝的帶領與恩典,朝向開拓教會服事努力。2012年神學院畢業後回到和平教會服事,當時和平建堂事工已接近尾聲,蔡茂堂牧師(前主任牧師)提議教會應可更近一步承擔傳福音的使命,著手預備教會開拓事工,在上帝的帶領下,2014年於南港區開設南園教會。 南園教會開設至今已將近四年,這段期間當中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時期,一方面我們學習信靠神來開設一間新的教會,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當中學習如何倚靠神並經歷上帝的信實。聚會人數從一開始的十四個人,到如今有近五十人固定參加聚會。目前我們每週有兩場禮拜,除了主日禮拜,另一場是週四晚上的職場禮拜,主要是為了因工作關係而無法參加主日禮拜的弟兄姊妹所開辦。隨著參加禮拜人數增多,教會的空間已有些不敷使用,連牧師館也作為聚會場地,並借助時下盛行的網路直播功能來幫助弟兄姊妹參與主日禮拜。感謝上帝的恩典與保守,使我們能持續成長,也感謝各位弟兄姊妹對我們的關心、禱告與奉獻,使我們得以持續在南港、東湖、汐止區域的傳福音事工,並且可以開啟職場的福音工作。在這四年開拓與牧養南園教會的經驗中,我不停地思考什麼叫做「教會」,以及什麼樣的群體、什麼樣的樣式叫做「教會」,以及「教會」的功用跟使命到底是什麼?事實上,這四年的經歷和我自身的教會生活經驗與認知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前面提到,我從小在花蓮長大,也可說是在教會中長大,鄉間的教會總是小孩的樂園,對我來說,教會是上帝的家,也是我家,只要一得空便往教會跑,與牧師聊天,無形中也對牧師的生活作息建立印象。上台北後來到和平教會,除了信仰上的造就,更感受到牧長與會友們愛人愛己、尊主為大的敬虔生活。於是在這些經歷中,建立了我對於教會行政運作與團契生活的特定美好樣式與型態認知。可是,漸漸地,在這四年的經驗中,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上帝的教會該是什麼樣子。一旦開始傳福音,開始有新的人加入教會,教會原有的美好生活與群體關係就受到擾動;而由於每個新人進到教會的動機與目的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對我這樣從小建立教會美好形象的人來說,新人的加入甚至帶來所謂教會形象的崩壞,我腦中所謂的「教會形象」開始瓦解,我不得不去思考到底什麼叫做「教會」。舉個例子,這幾年當中我們有九位弟兄姊妹受洗並且分擔教會的事工,而這些新加入的人,我們總期待他們的生活就像個受過造就與訓練的基督徒一樣敬虔聖潔。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初信者通常仍帶著世俗的價值觀。例如兩性關係,我們都以「男女交往不可同居」、「婚姻是神所配合,不可分開」等觀念為理所當然,但是新進來的人卻不是如此思考,他們認為「離婚」也是其中一個自然而然的選項之一。我發現當我們開始傳福音,有新的人進來之後,關於生活裡各式各樣事情所謂「基督徒該有的行為與認知」就不斷地受到挑戰,在在使我必須重新思考教會該有的樣子。同樣的,所謂「門徒」的定義,對我來說也必須要重新思考,我的經驗與認知中一個屬神的、信主的人在教會裡的樣貌應該如何,亦必須重新思考與定義。一個人從初信主到成為門徒的歷程究竟如何轉變?是我原有的經驗太過狹隘,或是過程中的衝突與掙扎是一條必經之路? 今天的經文中,哥林多教會也經歷了類似的景況與過程。〈哥林多前書〉的內容在「屬肉體」與「屬聖靈」的討論上有非常強烈的張力,因為在當時哥林多城是個地處交通往來要塞的大城市,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匯聚於此,就好比今天的台北市一般,除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人口,也聚集了許多新住民及外籍移工。整個哥林多城商業活動興盛、各樣的種族也帶來多元的文化與思想,一方面看似是個多元發展、自由開放的大城市,有非常多屬地的或屬世界的智慧言論與哲學思考,但另方面來看卻也成為一個追求身體慾望、放縱情慾的城市。保羅是第二次宣教的時候來到哥林多教會傳福音,最先得著福音的是亞居拉跟百基拉,之後西拉跟提摩太來到這個城市裡頭,他在這地方居住了一年六個月的時間,建立了教會。〈哥林多前書〉大約是保羅在哥林多教會開設後約四、五年時所寫的書信,我覺得現在南園教會的情況跟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有相當程度地相似。原本建立教會時都是期許教會在一個健康美好的狀態下成長茁壯,但當時進到哥林多教會的人,抱著各種心態來到教會,信主的動機也不盡相同;有人因為真心愛慕主渴慕神所以進到教會、有人是因為可以得到關心與幫助而來、有人因為男女朋友是教徒而來、也有人因為教會可以為他趕鬼而來。因為各種動機與原因而來的人,常常也因為達到目的而沒有繼續參與教會。例如南園教會中有人來教會接受洗禮是因為希望男友可以因此而與她結婚,而她受洗後來教會的次數寥寥可數;另有一個人則是因為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魂魄,希望教會有人可以幫他趕鬼,我們為他禱告後,他的困擾解決了,也不再來教會。這是很真實存在於教會裡的情境,哥林多教會也是在這樣的情境中,來到教會的人們不全是以單純的心來認識神,教會裡充滿各式各樣不同的思想、各種不同的動機,我們可在經文中看到當時人們將希臘羅馬的哲學辯論精神帶進教會,大家在辯論中分門別類,這在當時的教會裡是普遍自然的情況。當然,因為人們都是從哥林多城市這個哲學辯論與分門別類盛行的環境進來教會。此外第五章經文也提到教會中有一個人娶了自己的繼母,教會卻對於這樣的行為無動於衷,覺得正常。因為哥林多城的文化就是如此,世界的潮流就是如此,許多原本教會認知上屬於不道德的行為,對當時哥林多教會來說卻認為是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都習慣成自然地以世俗的價值觀來看待事情。保羅對這樣的事情強烈指責,因為這不符合上帝的心意,不在上帝的教導裡。此外,哥林多教會的人擁有很強的屬靈恩賜,說真的,能夠有這樣的屬靈恩賜真是太好了,可是他們空有恩賜,卻不彼此相愛,反而互相攻擊,保羅不得不再次在書信中提醒他們要彼此相愛,否則他們的恩賜不過像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枉然。 哥林多教會這樣的景況,保羅是以怎樣的心來牧養這間教會?我覺得這是非常艱難的事,也正是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這間教會用很多屬肉體的方式在思考,用屬肉體的方式來面對教會的生活。我們要先了解什麼叫做「屬肉體」,什麼叫做「肉體的生活」。聖經裡關於「肉體」有兩種不同的表示,其一是非常直接的談到我們的身體,例如保羅說身體就是聖靈的殿,這是講我們的身體,聖靈住進在我們這裡頭;耶穌也講「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這講的是我們本質被上帝所造的身體是美好的,是神所造的。然而聖經裡同時也講身體是不好的,講這個肉體不好,更深一層表達的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被驅策,好像從本質上已經在扭曲的肉體裡頭,被慾望與血氣所控制。我們不是降服在主聖靈的指導當中,而是被肉體的慾望、被肉體的趨向所支配,成為被世界所影響的人。所以聖經中談到「肉體」的部分,有兩種不同的面向與涵義。屬於世界的各種觀念如果進到教會裡,我們就會是用屬世的、屬肉體慾望的方式在運作教會,這是很糟糕的狀況,我們會用各式各樣屬人的知識來運行教會的各項事工,例如長職選任,我們會基於某個人的才華而選他當執事、會因為某個人事業上的成功而選他當長老,然而這些原因都不是上帝所看重的,這樣的選任方式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保羅說,教會裡頭有很多屬靈的嬰孩,實際年齡不見得幼小,但靈性上卻如同未長大的嬰兒一般。南園教會的現況就是有許多屬靈的嬰孩,而我們如何在這當中可以得到改變。各位弟兄姐妹,我們非常需要被聖靈充滿跟驅動,加爾文引用奧古斯丁講到上帝在我們裡面的工作,他說,我們被聖靈所驅動就好像我們本人是一匹馬,而聖靈坐在馬背上,當聖靈按著祂聖潔清楚的旨意帶領我們前進的時候,我們這一匹馬願意順服在祂的鞭策跟驅動之下,我們就會走向光明之處;但是如果我們背後所坐的是撒旦,我們就被驅動走向黑暗、敗壞毀壞之處。當然,還有一個選擇就是什麼都不接受,不接受不順服,靠自己在一個盲目的狀態下四處闖蕩。《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要順從聖靈的帶領,〈羅馬書〉八章6節說:「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就是生命跟平安」,當一個人願意降服在上帝面前,完全發自內心地降服,尊主為大,信祂是拯救者,也信祂是生命的主宰,上帝的話在他的裡面就會發出功用,他就能夠經歷上帝的大能。 前年聖誕節有一位更生人加入南園教會,他在獄中已信主,但離開監獄後一直沒有去教會,經由一位媽媽的帶領而來到南園。來了幾次之後,這位弟兄表示他非常喜歡南園教會,也非常渴慕能有一個從小沒能擁有的家,但他希望處理並切斷自己與過去那些不良份子的牽扯關係後,以最好的狀態再回來教會。我知道他的動機原是好的,也勸他應該先來教會,透過上帝的力量而不是靠自己來解決問題,但他仍選擇靠自己想辦法解決。結果我再次聽到他的消息時,是他因積欠房租而被房東限時搬離。原來他因為積欠債務而連帶無力繳納房租,我與同工趕緊設法幫他找了可以暫放家當的處所,並安排他暫住於教會,他終於願意完全接受上帝的帶領,完全降服在主的面前。現在的他,固定參與聚會,且每天晨更與晚禱,在教會的幫助下接受聖靈的改造。其實我們每個人也常處在這想要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下。各位弟兄姐妹,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轉變自己的生命?按我們在教會裡或是在社會上所受的訓練,我們應該要努力克己認真,但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做不到,除非一個人真實地完全降服在主的面前,不然他沒有辦法改變。這位弟兄真正開始進到改變,是因為他一無所有,他只好學習降服在主的面前,也正因為他降服在主的面前,他才開始進入改變的景況。和平教會今年開始推動靈修年,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是我們在門徒生命成長中最最基礎的事,沒有上帝的話語,你怎麼知道你要如何改變?沒有上帝的話語,你要怎麼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合神心意?你必須有神的話,才能夠驅策你的生命,將它轉變為跟隨主的生命;你必須有神的話,你才能夠聽見所謂「聖靈的聲音」,才能夠走到正確的位置上。如果沒有靈修,沒有靠近神,這件事情是不可能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