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

講道內容
講題: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
經文:約翰福音二章1-12節
主講:連加恩執事
時間:二0一四年四月十三日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

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聖經中記載這是第一個兆頭,也是第一個標記。耶穌用神蹟來證明,他是上帝的兒子,他從神成為人在世上施行拯救、帶來盼望。 
當我們思想這個神蹟時,會有幾個疑問:
為何在標示出上帝兒子身分的第一兆頭、第一個神蹟時,是在婚宴上。為什麼是婚宴呢?我想,耶穌在新約時代所行的事,是極具爭議性的。對當時最敬虔,最忠誠的宗教人士法利賽人來說,也是非常無法接受的。因為耶穌來了,是在挑戰當時對上帝的認識。
第一件事,耶穌來到婚宴施行了神蹟。要讓當時的人們了解,上帝不再是遠遠的,不是一年只有一次且經由代表才可以接近的。上帝的兒子成為人,來到我們的面前,有充充滿滿的恩典及真理。人沒有辦法尋找上帝,宗教是人在尋找上帝,但是只有真神會親自來到我們當中,彰顯他自己,彰顯天父的愛。上帝會來到我們當中,來到我們的家庭,來到我們的婚宴,來到我們的生活裡面,讓我們可以經歷他。  
因此,提到神子來不是受人服侍,乃是來服侍人。神子是來尋找、來拯救失喪的人。上帝這次是主動出擊,他來到婚宴。上帝要成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而不是遠遠地坐在天上的寶座,等著看我們做了什麼壞事而懲罰我們。他是很親民、很親近我們的。   
經文的第二節提到,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酒用盡了。因為,當人犯了罪離開上帝以後,必受咒詛。所以我們就活在一個有限的、會用盡的三度空間裡。如果你有一百元,花掉了九十元,就剩十元可以用。如果有九十歲的壽命,活了八十歲,就只剩十年可以活。
我記得,我遇到一位在醫界非常有成就的長輩,他對我說:「加恩,我擁有了所有我能擁有的東西,地位、學識、學位、錢財、人際關係,所有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是用我的年歲換來的。雖然跟我比起來,加恩你什麼都沒有,但是,你所有的,就是你還有時間可以去換。」  
上帝在經文裡,以酒用盡了,讓我們思考人生是有限的、我們的愛心是有限的,被磨掉、被用掉就沒有了。我們的忍耐是有限的、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有一天,我們會變成塵土,我們的DNA是有結構的、很精密的,且是很巧妙的排列。當我們沒有了那一口氣而去找上帝時,就回歸到沒有秩序的塵土裡了。
我非常理解「酒用盡了」這件事情的哀愁。
我曾經在榮總的家醫科工作,或稱為老人醫學。當時,極大的無奈是當病人有病痛來向醫生求援,我們可以開藥來控制病情,以改善及減輕痛苦,但,事實上,我並不能把這疾病治療好。
而大部分的病人在求診前,總是有期待。在診間談話中,你會感覺到醫療上的無奈。在診間,我們用最新的醫療科技來減輕病人的病痛,但我們不能解決人生所面對的有限。我們的人生、我們的身體,會消磨掉、會用掉。除非,我可以在診間講聖經,這才能讓病人得到安慰。因為聖經裡提到,我們的身體雖然一天一天地毀壞,但我們的心卻一天新過一天。上帝可以在我們的心裡面,給我們一個永恆的盼望。即使我們有一天要離開身體,我們有一個盼望,有一個更新的身體讓我們見耶穌。
所以聖經提到,酒用盡了,當耶穌的母親跟他說沒有酒了,這是一個最大的悲嘆。婚宴,是一個家庭的開始,而家庭是開始要體驗上帝恩典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家之主,你可以明白我所說的,你的妻子、你的孩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都在生活裡,我們都需要上帝的恩典,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真的非常有限。
    考古學家或生命學家有研究,在巴勒斯坦舉行婚宴,在一個禮拜的婚期中,如果主人家準備的酒不夠,無法讓客人盡興飲用,這是一個很大的羞愧,而且對客人亦是極大的冒犯。
所以,這也是反應出,新郎處在一個很大的危機裡。但,新郎本身並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人生,面對著很大的危機、很大的問題,但不見得我們自己非常地明白。
而耶穌這個時候,非常明白地知道。他主動地來到這個婚宴。
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 這段經文,常常有人感到疑惑,為何耶穌對自己的母親如此地不禮貌。當我們看聖經學家的分析,希伯來這個民族,他們稱呼自己的母親為婦人。而「我與你有甚麼相干?」這是他們的習慣用語,表示你的事情就交給我,由我來處理。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冒犯。而「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是表示耶穌是為了洗刷世人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間還沒有到。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約2:5-9)當我們看到這裡,知道耶穌要實行神蹟了,為什麼耶穌要用這個石缸裡面的水,將水變成酒呢?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疑問。
依照猶太人的規矩,石缸裡的水是用來洗淨雙手的,而耶穌卻用這樣的水變成酒。其實耶穌是想要突破宗教人士對這個觀念的綑綁。當我們只有認識宗教而沒有認識上帝,我們是帶著害怕敬畏著上帝。所有宗教的行為都帶著害怕、都帶著處分,而我們要表現出我們的好,來取悅這未知的上帝的歡喜,免得他處罰我、免得我招致不幸、免得我的手沒有洗乾淨,或者沒有遵從這樣的作法和規矩而招致婚宴的咒詛。有很多很多不可以和危險在裡面,這些行為在宗教人士的心裡是很自然的。當我們因為犯罪而離開上帝,我們的心裡面會想要尋找上帝、認識上帝,因為帶著罪所以在上帝的面前會有恐懼。
舉個例子,我觀察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他現在是醫師。當我們以前在上解剖學,當學期結束時,大體是支離破碎的,最後送入火化。在火化前,老師會帶著學生做一個儀式,燒香拜拜,當然老師有說,如果你不拿香,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尊敬。同學除了拜拜,還會請我禱告做雙重的加持保護,免得反招致不幸。這是為了表示對這個大體老師的尊敬。
當大五要準備國考時,大家都去求神,他們害怕,如果別的同學有拜拜,而自己沒拜拜,就會沒有得到保護而沒考上,是基於這樣的恐懼而去敬拜的。當我們觀察很多的宗教行為,大多是因為害怕上頭的神會不會害我,而做敬拜的動作。
我的學校裡面有一個山坡,常常有同學騎車外出買東西就不小心滑車跌倒發生車禍。我的同學告訴我:「這個符咒很靈呀,我買了兩個,掛在我的機車上一邊一個。」我反問同學:「為何你會覺得很靈呀」。他說,有一天出門忘記掛,就摔車了,所以證明他很靈。
這表示,如果我沒有做什麼動作,會因為我沒有做這些動作而招致不幸。這是一種基於恐懼而行的宗教行為。
我不是嘲笑我的同學,而是我覺得我的同學是對上天心存敬畏而做這些事情。他並不知道上天的這位,其實是滿有慈愛的且不輕易發怒,他是要賜福給我們的。他是連我們頭髮都數過的,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天父都是知道的。在我們未祈求以前,他就知道了。這位上帝是愛我們、關心我們的天父。
在這裡,我要講我家裡的見證。聽說我的曾祖父是大地主,他的土地在現在的馬偕醫院和國賓飯店一帶,雙連捷運站附近,以前有兩村姓連的,我們就是從那裏分出來的。早期,人們抽鴉片抽得很兇,人們都會賣田地跟房子去買鴉片。我的曾祖父,當時就是這個樣子。曾祖父賣光了所有的房產,因為抽鴉片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而無法工作。曾祖母帶著唯一的兒子,就是我的祖父,離開我的曾祖父,流離失所,無所依靠,流浪到淡水去。
在淡水,她們遇到馬偕博士的學生,當時接受了耶穌。上帝的恩典眷顧這個家。人生仍有很多的苦難,當日本無條件投降時,台灣仍被轟炸。我的祖父躲在防空洞時得到瘧疾而過世,留下了七個孤兒。我的祖母一個人把七個孤兒撫養長大。我的祖母守寡了六十多年,我祖父過世的時候,我的父親才二歲。我祖母是給人幫傭維生的。我的祖母為了貼補家用,上帝給她一個智慧,用鹽加水去炒,變成醬油拿到街上賣。上帝給我的祖母很多的恩典,在辛苦的過程當中,把這七個孤兒養大。民國五十四年,淡水鎮公所頒給她一個模範母親的獎牌。在頒獎典禮上,鎮公所的所長說,每一個得獎的人都要表演一項才藝。我的祖母說,我不會唱歌,不知道要表演什麼才藝,只會唱做禮拜時唱的聖詩。
小時候,我跟祖母住,我母親會唸報紙給我的祖母聽。報紙上說,老人寫毛筆可以控制血壓。我的祖母不會寫字,他就拿著毛筆在作畫。我祖母在八十幾歲時,聽著我母親唸的報紙內容,啟發她也想要發明東西來幫助人。我們家的人就為我祖母的盼望來禱告。
有一次家裡要裝潢,我祖母拿著毛筆在美耐板上作畫。我父親將祖母作的畫掛在父親的牙科診所裡。一位師範大學的教授,看到我祖母的畫作,就驚嘆,這是素人畫家的畫作,就把我祖母的畫登上民生報,刊登於雄獅美術。隔了幾年,我祖母的畫,跟著台灣其他十七位素人畫家的作品,一同到法國和比利時展覽,還出了畫冊,上頭還有法文的解說。當時畫冊上用法文寫著,我祖母是第一位在美耐板上創作畫作的人。原來我的祖母真的達成夢想,作了發明。
我祖母在九十四歲時過世。我在祖母過世後的第二年去當兵,到西非去行醫。我在西非,常常遇到窮困的人。在西非,警衛沒有輪班,都是一班制。所以,常會看到警衛帶著孩子就睡在守衛的門前。我拿著那本法文的畫冊,讀給他們聽,告訴他們,我的祖母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經過貧困、喪偶、守寡。在這六十年當中,上帝的恩典臨在我的祖母、在我們這些後代、在我們的家。而我成為醫師,可以到你們的國家來服務。
這警衛讀了畫冊上我祖母的見證故事,他說他的內心裡得到很大的安慰,他看到了盼望,他想要信耶穌。當這位警衛看到這本畫冊時,我祖母已經過世。我祖母的故事,仍可以在世界的另一端-西非-感動一個穆斯林而改信耶穌。
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約2:9-11)聖經學家說,把好酒留到如今,是在表示耶穌自己,在末世來到且顯現上帝的救恩,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這也是復活節的意義,在死後的第三天復活。
當我再細看聖經的脈絡時,會發現上帝的恩典也是如此,唯有上帝恩典的手施行在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家庭裡面,我們才有能力去對抗這愈來愈趨向消失、愈來愈消耗掉、愈來愈老去,最後歸於沉靜的宇宙定律。
只有耶穌基督給我們復活的生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我們才可以跟這個定律相對抗。我們愈老愈覺得容光煥發,愈活心裡愈覺得有更新和變化,我們愈老,我們結的果子就愈多,愈精彩的愈在後頭。就好像耶穌這神蹟裡所說的,把好酒留在後頭。
就像我祖母的一生,經歷了很多事情,讓我認識了上帝。我所認識的這個上帝,他關心我們、他認識我們,他並不會因為我沒有遵守宗教的儀式而讓我們招致不幸和咒詛。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詩篇第27篇,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27:13-14)我今天用這經節來做結束。為何要用這個經節來做結束?如果這經節翻成二十一世紀白話文,應該是這樣說:「我如果不相信上帝在我的生活當中,在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婚姻、我的親子關係、我的財務狀況、我的健康中;如果我不相信上帝跟這些有關係,假設我不相信這些事情,我就早已絕望。」
正因為我們知道上帝關心我們,正因為我們知道在生活中經歷上帝的恩惠。所以我們可以有勇氣、明天早上起來,又是禮拜一,又要去上班,我們可以有力量靠著上帝的恩惠,我們可以在職場裡面,我們可以在生活裏面,做一個榮神益人的基督徒。願上帝祝福每一個人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牧者系列 (四)歡慶迷羊返家 (Celebrating Returning Lost Sheep)

講道內容
講題:牧者系列(四)歡慶迷羊返家
(Celebrating Returning Lost Sheep)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7、10、12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四月六日

Ⅰ、引言:天使歡慶
曾有人問:「到底天上會因為地上發生什麼事情而歡慶呢?」音樂家Larry Bryant思考這個問題,並譜寫成歌曲,由「君王先驅四重唱」演唱。歌名是That’s When the Angel Rejoice(天使歡慶), 歌詞如下。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golden gate,
當金門大橋完工的時刻,
No the angels did not celebrate.
天使並沒有大大慶賀。
And when the Wright boys flew their bird,
當萊特兄弟首起飛,
No angelic shouts were heard.
聽不到天使喝采。
There’s only one thing that we are sure about,
只有一件事我們很確定,
That can make those angels jump and shout.
能使天使們又唱又跳。
It’s when a sinner makes the Lord his choice,
當一個罪人選擇歸向主,
That’s when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Now when the light bulb first lit up the town,
當燈火初次點亮城鎮時,
No the angels did not dance around.
天使並沒有轉身跳舞。
And when the first man stepped on the moon,
當人類初踏上月球時,
They didn’t sing a victory tune.
他們並未唱凱歌。
There’s only one thing that we are sure about,
只有一件事我們很確定,
That can make those angels jump and shout.
能讓天使們又唱又跳。
It’s when a sinner makes the Lord his choice,
當一個罪人選擇歸向主,
That’s why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Now heaven doesn’t strike up the band,
天庭並未召集樂團,
For any old occasion at hand.
為這些過去發生的事。
It’s got to be a special thing,
應該是很特別的事,
To make those angels sing.
讓天使高聲唱。
Angels sing,
天使唱,
Make them sing.
他們唱。
So when the model T first hit the street,
當福斯T型車初次上路,
It didn’t bring all heaven to its feet.
天使天軍未因此起立。
And when the first computer were born,
當第一部電腦出世時,
They didn’t blow old Gabriel’s horn.
加百列未吹老號。
There’s only one thing that we are sure about,
只有一件事我們很確定,
That can make those angels jump and shout.
能讓天使們又唱又跳。
It’s when a sinner makes the Lord his choice,
當一個罪人選擇歸向主,
That’s when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Now when the United States become a nation,
當美利堅成為一個國家時,
There was no angelic celebration.
天使們並未因此而慶賀。
But one lost sinner comes back home,
當一個罪人回家時,
They jump for joy around the throne.
他們環繞寶座跳舞。
There’s only one thing that we are sure about,
只有一件事我們很確定,
That can make those angels jump and shout.
能讓天使們又唱又跳。
It’s when a sinner makes the Lord his choice,
當一個罪人選擇歸向主,
That’s when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That’s when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That’s when the angels rejoice.
天使就極度歡樂。
Ⅱ、三個比喻
通常,人會因為完成重大成就,而舉行派對歡喜、慶賀。但在聖經裡,卻只有一件事,會使上帝與天使舉行歡慶的派對,就是地上一個罪人真心的悔改。為了強調這點,耶穌破例一連說了三個比喻。路加福音可分為三大段,1:1-9:50記載耶穌出生,和加利利傳福音事跡。9:51-19:48講述耶穌離開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猶大全地傳福音。20:1-24:53是耶穌在各各他為人受死。而在9:51-19:48十章中,耶穌一共說了二十幾個比喻;而第十五章的這三個比喻正好排列在中間,耶穌用三種方式,描述同一件事情:地上若有罪人悔改,天上的上帝將與天使為他歡喜慶賀。可見一人的回轉讓上帝十分歡喜。因此有人說,上帝心中的「福音」,就是罪人接受基督的救恩,悔改信主。有人稱之為福音中的福音Evangelium in Evangelio
1.牧者尋回迷羊
第一個比喻是,牧者發現一百頭羊中少了一頭,便想盡辦法找回失羊,尋回後邀請鄰居、朋友們一同歡慶。「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裏。」(路15:4-5)耶穌的結論是,地上若有罪人悔改,在天上也如此為他歡慶。以西結書說,耶和華就是這牧者,想找回他的迷羊。「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結34:11)
2.婦人找到失錢
第二個比喻是一位婦人有十枚銅板,不見一枚,便放下手邊工作,翻箱倒櫃地尋找。「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路15:8)因為掉落地上,婦人必須點起燭火,清掃地面,在泥土、灰塵中尋找。就如詩篇說「他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詩113:7)。找著後婦人開心邀請鄰居們,一同歡慶。為了一枚銅板,這麼作似乎「得不償失」,因為慶祝的費用遠高於銅板的價值。好像放下九十九隻羊,去尋找一隻一般,兩者都有不理性、或超越理性之處。耶穌做結論,為找回一枚失落的錢幣而歡喜,上帝在天上也是如此。
3.父親擁抱浪子
第三個比喻是浪子回頭的故事,最為人所熟知。慈父遠遠看見,自己長久等待的兒子歸來,便跑上前一把抱住,親吻他,為他開宴會歡慶。「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長子為此鬱鬱寡歡,父親勸說他,要為弟弟的失而復得、死而復活快樂。
在這三個比喻裡,只有第三個比喻裡有人反對歡慶。這三個比喻的背景是,耶穌與稅吏、罪人們同桌共餐,法利賽人認為這是有失身分的行為,因而心生不滿。因此,這三個比喻最重要的結論是,上帝認為值得歡慶的事情,我們不當反對,而要與上帝一同慶賀。「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
4.悔改天上歡慶
當罪人悔改,天上為他歡慶。首先是尋回迷羊時,比九十九個不用尋找的罪人更高興。「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第二是找到失錢時,在天使面前也為他歡喜。「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路15:10)最後,浪子回頭時,爸爸告訴長子,理應歡迎浪子返家。「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15:32)。以西結書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這是全本聖經之精神,即上帝愛每位有過犯的人。若有一個罪人回頭、得救,救贖恩典得以完成,上帝會非常快樂,為他歡慶。
III、聖經中的歡慶
聖經中提到需要歡慶的時刻,舊約中有四個、新約兩個。舊約裡有三節期,定規一年三次,人要到耶路撒冷城歡慶。一是除酵節(或作逾越節),一是七七節,一是住棚節。三次歡慶的理由、目的如下。
1.逾越節:脫離埃及為奴
逾越節原文tsp讀Peshach,該節日記念上帝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那晚,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因此,過逾越節要獻祭、歡慶,因為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歡慶、記念上帝的救贖恩典。「你要注意亞筆月,向耶和華─你的神守逾越節,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在亞筆月夜間領你出埃及。你當在耶和華所選擇要立為他名的居所,從牛群羊群中,將逾越節的祭牲獻給耶和華─你的神。你吃這祭牲,不可吃有酵的餅;七日之內要吃無酵餅,就是困苦餅─你本是急忙出了埃及地─要叫你一生一世記念你從埃及地出來的日子。」(申16:1-3)
2.住棚節:曠野流浪住棚
離開埃及後,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居住在帳棚裡。所以,住棚節twbws,Sukkot,同樣是感謝上帝,拯救脫離埃及,帶領曠野流浪的腳步。利未記提到:你們要住在棚裡七日;凡以色列家的人都要住在棚裡, 好叫你們世世代代知道,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棚裡。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23:42-43)這是出埃及的經歷,以色列人用第二個節期來歡慶,記念救贖恩典。
3.七七節:獻上初熟果子
離開曠野、進入迦南地以後,首次的收割農產時,歡慶、獻祭給耶和華,這是七七節twcwbX,Shavuot,強調上帝的救恩已完成。離開埃及、進入曠野,抵達迦南地,這三個節慶的目的都是感謝主救贖的恩典。
4.安息日:奴僕得到安息
除了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以外,每週有一日要記念上帝的恩典,叫作「安息日」。安息日與救贖的關係在於,安息日強調安息,要求不讓僕婢工作,因為以色列人曾經為奴,蒙上帝拯救。「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牛、驢、牲畜,並在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安息。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裏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3-15)。這是tbX,Shabbat,是每週的安息日慶典,同樣記念主的救贖恩典。
同時,人要在安息日,到上帝面前敬拜。「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甚麼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利23:3)敬拜與安息是一體的,奴僕得著安息,重新敬拜上帝,每週有一日,眾人一同歡慶,記念上帝的救贖恩典。
5.主日:敬拜復活的主
新約將安息日訂為每週第一天,因為舊約所預表的救贖,基督已在新約時完成,且基督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所以我們在每週的第一天敬拜神,記念我們的主救贖我們,從死裡復活。哥林多前書記載,七日的頭一日,要預備奉獻。「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1-2)使徒行傳描述,七日的第一日,眾人擘餅聚會時,一位少年因為疲累困倦,從窗檻上跌落。「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徒20:7)啟示錄寫道,「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啟1:10)。「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16:9)。所以基督徒以週日為禮拜日,記念主的救贖和死而復活。這是kuriakh hvmera,Kuriake Hemera,敬拜復活的主。每週日舉行禮拜,也是為了記念救贖的恩典。
6.聖餐:記念主的受苦
主耶穌基督被賣那晚,為門徒們設立了聖餐,叫kuriakon deipnon,Kuriakon Deipnon,意為「主的晚餐」,用以記念耶穌的救贖、受苦、犧牲。「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9-20)聖禮典也是記念救贖的恩典。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他從主所領受的餅和杯,是歡慶記念主為人受苦。「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3-25)
IV、屬靈的功課
無論是舊約,或是新約,所教導的歡慶都是記念上帝的救贖恩典。
1.三一真神超越性別
在牧者尋迷羊的比喻裡,人們對牧者的想像以男性為主;因此,人往往以為上帝是男性。耶穌擔心如此,便接著用女性角色說了第二個比喻,讓人不至於男性化上帝。耶穌教導人,上帝超越性別,男女兩者都有上帝的形像。耶穌禱告時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可14:36)但在以賽亞書也提到,「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可見,上帝以男人來象徵自己,也用女人來預表自己,兩性各自彰顯了上帝的一部份。
2.失落尋覓找著歡慶
三個比喻都有相似的過程:從失落到歡慶,中間是費盡千辛萬苦尋找。關於十枚銅錢失落一枚,有人說,那是當時結婚時,新娘頭上所戴裝飾,少了一枚,頭飾就不完整。失落、不完整的頭飾,因為找回銅板,便完整了,這就是為什麼婦人會為了一枚銅板,想盡辦法尋找甚至不惜花費更多金錢。
3.上帝珍惜每一罪人
上帝彷彿特別珍愛失落者。在此提到一百隻羊失落一隻;十塊錢失落一塊;而浪子的故事裡,父親失落的是兩個孩子,一個離家出走,一個在家中嘀咕。在羊或銅板的比喻裡,那些沒有失落不見的,便是留在原處;因此我們會認為,兩個兒子至少還有一個在家中做工。但是,沒想到當浪子返家時,長子失去了對父親的愛,內心充滿計較與不滿的狀態才顯現出來。他雖在家,心卻早已失落,這是更可怕的失落,因為長子自以為沒有問題。耶穌教導的重點在此,因為這看似仍在、實已失落的長子,是更難歸回的。所以三個比喻的結論是父親對長子說:「回來參加歡慶吧!不要孤身門外、不快樂。」
同樣地,上帝一再耽延基督的再臨,用意是因為,他不願失落任何一人,包括那看似不失落的。「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以今日教會而言,教堂裡的基督徒就像長子。他們坐在家中,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心裡是不是已漸漸地失去,對失落之人的愛心。這是最大的失落,因為他自信自己沒有問題,不求悔改赦免的機會。這是三個比喻裡耶穌最想表達的。
4.罪人尋回三種處境
這三種比喻也表示了失落之人的三種處境。
第一種是自己迷途,卻無法知返,這是「迷羊」。這個失落是牠自己造成的,卻找不回來時路,要靠牧者翻山越嶺帶領回來。以賽亞書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迷羊比喻人不順從上帝,任意妄為,無法收拾,只有靠耶穌基督拯救。
第二種是莫名失落了,卻沒有失落的意識,這是「銅板」。銅板沒有生命,無法自救,只能靠婦女從塵土中找回。有些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自己的處境,連自己迷失了也不自知,完全無動於衷,只能靠上帝尋回。以弗所書:「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弗2:1)。這種人比羊更可憐,連感覺自己失落的能力都沒有。
第三種最特別,不只知道自己迷失了,還能自救,他是「浪子」。三者裡面,雖然「銅板」最無能為力,完全需要倚靠他人尋回;而羊雖然找不到路回家,但是至少知道自己迷失了。最可憐的是,明知自己失落,也可以決定回來,但卻決定不返回。這就是長子,其實他可以悔改,但卻自認不需要。這是三個比喻裡最慘的一個。浪子叛逆,至少還有省悟的機會;可是自以為是的老大,連這個機會都沒有。羊,牧者會尋回;錢,婦人會找回。留在家中的長子,卻無法回家。所以最後,父親出去找長子,告訴他回家吧!不要在外頭生悶氣了!
5.浪兄浪弟兩種失落
讓我們比較兩兄弟的問題。弟弟放縱情慾、花天酒地,哥哥自以為義,朋友餐敘。弟弟離家遠去,哥哥在家奴役。弟弟行為叛逆,哥哥態度怨拒。弟弟最後悔改謙虛,哥哥則是計較怒氣。耶穌的比喻到此結束,我們不知道長子最後的選擇。其實這是一個邀請,邀請那自以為是的人,進行自我的反省。弟弟是將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這是放蕩行為(Libertinism)。「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加5:13)哥哥不敢享受自由,心裡卻又有許多不滿,這是律法主義(Legalism)。「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5:1)換句話說,人若不是迷失在放蕩行為,誤用自由;就是不敢享受自由,卻在心中有許多不滿,以致失去與父歡喜同在的態度與關係。
6.認同接納悔改歡慶
天父為了找回迷羊、錢、或人,也經歷過四個過程。一是去到迷失者中間認同他。二是從迷失的狀況中接納他。三是給迷失者悔改的機會。四是一同歡慶。牧者如此-去尋迷羊,扛在肩上,帶回羊圈,一起歡慶;婦人也是如此-點燈打掃、塵士撿起,放回頭飾,一起歡慶;等待浪子的慈父更是如此-眺望快跑,溫暖擁抱,沐浴更衣,一起歡慶。
從這些比喻反映出在關係中,是先接納、後悔改,所以不是先指責,而是先接納。法利賽人要求罪人先悔改,而後才願意接納對方;耶穌認為:「不是,要先接納對方,再要求悔改。」接納不等於同意(acceptance is not agreement),接納罪人也不是同意他的惡行。接納是表示罪人也蒙上帝所愛,故先予以接納;到了將來有一天對方悔改後,再為他歡慶。撒該的例子就是如此,耶穌先接納撒該,作他的客人、朋友。這就引起撒該很大的改變,願意賙濟窮人,償還騙債。相信那天,耶利哥城也大大地歡慶。
V、結論:投入參與上帝歡慶
父親告訴門外的長子:「你這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我們理當歡慶快樂。」美國Duke神學院裡,放置了浪子回頭的銅像,命名為「復合」(Reconciliation)。銅像中,長子筆挺站立,雙手抱胸,表情非常不悅。次子雙膝跪地,手抱父親的腰,不敢抬頭。而父親站在中間,一隻手放在次子肩上,代表接受他悔改;另一隻手則抓住長子的手,告訴他,你也需要改變。次子雖有錯,但兄弟理應相互接受,彼此復合。有時候基督徒就如同比喻裡的長子;耶穌說,你也需要改變。上帝不只希望人與上帝和好,也希望人彼此和好,一同進入與上帝,與人之間和諧的關係。
禱告
感謝主為了教導這一真理,連續說了三個比喻,讓人知道,有三種不同的失落光景。其實,迷失的羊、失落的錢、和在外流浪的兒子,都較有機會悔改得救;但是自以為是的長子卻很困難,因為他主觀地認為,問題都在他人。求主幫助我們不陷入這種心態;也不看輕、忽略那迷失的,因為當看輕、忽略、或抱怨時,其實自己也迷失了,但卻不自知。比喻的末了,父親對長子說,請回來一起歡慶。今年復活節,要為幾位願意悔改、歸主名下的兄姐,舉行特別的聖禮慶典,求主幫助我們,能以高興歡喜的心來歡迎。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一個年輕人的選擇

講道內容
講題:一個年輕人的選擇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17-22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一、身份:年輕富有的少年官
聖經裡頭段經節說:有一個人來見耶穌並問一個問題說:「我怎麼樣才能夠得到永生?」在路加福音說到,這個年輕人是一位做官的人,;在馬太福音則是說他是一個少年人,所以結論是——他是一個年輕又富有的少年官。馬可福音特別介紹說這個年輕人他用「跑」的來,而非用走的見耶穌。我不曉得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跑,今日台灣人十分流行¬¬¬¬跑馬拉松,為了身體的健康他們就經常不斷的跑步。但很明顯得這個年輕人並非在參加馬拉松也非為了健康而跑。那人在什麼時候會用跑的呢?很急、很緊張、很迫切期待的時候。我相信這位年輕人要去見耶穌之時,內心是充滿期待及緊張的。他很渴望地想要遇見耶穌並問耶穌一個問題。我想很可能在這個之前,他就聽說一些有關耶穌的談論、傳說,也因為如此,他的內心很期待倘若將來有一天能夠遇見耶穌,想親自問他一個問題。而今日,他聽說耶穌來了,就帶著很迫切、期待、緊張、興奮的心情要去見他。
  當他一看到耶穌之時,就跪下來。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舉動,因為猶太人不隨便向他人下跪,連父母都不跪,但他居然跑到耶穌的面前就跪下來。我想旁邊若有其他人看見,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何這個人做這件事。若在教會的話也很奇怪。若我今天某一個廟裡面頭的大師,你將常常看到人家跪我;但倘若今天我是來教會講道,見著有一個年輕人跑到前面來跪下來的話,我一定覺得很奇怪並會說:「趕快起來,你在做什麼?」教會大家見著了也會覺得很奇怪。在基督教或是猶太人的信仰裡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隨便向他人下跪的。
跪下後,年輕人對耶穌說:「良善的夫子」。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個人稱耶穌是「良善的夫子」。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沒有一個人是良善的,記住這句話,沒有一個人是良善的,所以也不會有有一個人會稱呼另外一人是良善的。但這年輕人跑到耶穌的跟前,又跪又稱呼耶穌是「良善的夫子」,可以感覺到這個年輕人對耶穌有非常特別且特別高的評價。但當他這樣跟耶穌講的時候,耶穌沒有因為他講這樣的話而高興。耶穌反而向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也沒有良善的。」我想這裡的重點不在於耶穌是否為良善的,這裡的重點是耶穌提醒這個年輕人:不要隨便稱呼他人是良善的,不要隨便用這種態度去看待人,這樣你會容易很失望。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我們文化當中及信仰層面,時常會有一種錯覺,就是覺得這個人信用很好、很屬靈、很會禱告、很會唱敬拜或服侍的時候很熱心很投入,就會對他產生一種比較特別、比較高的期望。我們會覺得這個人因為他做牧師做得非常好,所以就對他開始有一種「他不會犯錯、他是良善的、他是完全的」想法。基督教界裡面,牧者也會抬高自己,會友也會抬高他。所以當這樣的牧者他犯罪了、他失敗了、他出問題了,人們就會覺得很震撼。但聖經在這裡告訴我們:「沒有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既然沒有人是良善的,我們就不要對他人要求太高。並非不能夠有要求,但不要用一種「他是完全的、他不能犯錯、他是牧師怎麼可以這樣……」,千萬不要這樣。所以另外一件事情要提醒大家:我們要一起的來幫助他。在長老教會裡面我們是用小會來置喙,而非牧師來置喙。是因為我們知道人都是軟弱的,小會員是軟弱的,牧師也是軟弱的,所以我們要一同來服侍,共同的來承擔,避免任何一個人決定所有的事情。
二、動機:虔誠、謙卑尋求永生
這個年輕人跑來問耶穌一件事情:「我怎麼樣才能夠承受永生?」從他的問題看來,這個年輕人並非關心如何去賺更多的錢。有的人很有錢,關心的就是如何去賺更多的錢。但這個年輕人他不是關心他如何過得更成功、更享受,他關心的是靈命的問題。親愛的弟兄姊妹,若你反過來思想這位年輕人的背景,可以思想一下。第一:他已經很有錢了,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富有就忘記要追求永生;他也不是因為他已是一個當官的人,就心裡驕傲。在耶穌的面前,我們看得出來他是非常地謙卑;第二:他並非因為生活匱乏。很多人窮困到生活過不下去,就轉向尋求宗教;第三:他也非因為年紀已經很大了不知道哪一天要去見上帝,所以才趕緊跑來問耶穌如何承受永生。這些一般人會去尋求的原因,他都沒有。甚至我們要說他不是因為迷信無知所以要來尋求上帝。在人的眼光來看這個年輕人好像什麼都沒有缺乏,而且比任何人都關注生命的問題,他真的很特別。
三、表現:從小遵守一切誡命
當繼續跟耶穌對話下去,我們發現一件事情:他不但是很認真的想怎麼得著永生,甚至在行為當中也表現的非常優秀。當耶穌問他關於律法上的誡命:「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不可窺婦人,當孝敬父母……」,這個年輕人他就很直接答到:「這一切我從小就遵守了!」親愛的弟兄姊妹,不曉得你們誰有如此的把握?我不曉得當耶穌問你的時候,你有沒有很有把握的、信心十足的就跟他說:「這一切我從小就遵守了。」這個很不容易。年輕人說:「我從小就都遵守了」,代表他是一個有行動力的人。同時,這位年輕人腦袋很清楚,他明白雖然她從小就遵守了這些誡命,但仍然沒有得到永生,而他仍然需要永生,這個問題仍舊困擾他。我不曉得我們當中有沒有人有困擾怎樣才能夠得到永生。來教會牧會一段時間,我沒有碰過年輕人來問這個問題。
四、評價:耶穌所愛的年輕人
所以用我們今日的眼光來看他,這個年輕人很會讀書有學問、有名聲,是個青年才俊,各方面都很優秀,各方面都很棒,對信仰又很認真。他可能會是我們敬拜團的團員,他可能每天都很認真地讀聖經,每個禮拜都來做禮拜,是教會裡面認真的輔導。教會的長執看到這個年輕人這麼優秀,會想選他來當執事;教會的媽媽們看這個年輕人還單身,就會想趕快介紹姊妹給他認識。那耶穌對這個年輕人有什麼評價呢?當耶穌跟這個年輕人有一個對話之時,聖經告訴我們說:「耶穌看著他就愛他。」這句話的意思要仔細的去理解,不是說耶穌一開始都不理睬他或者是耶穌的眼光這個時候才放在他身上。這裡的「耶穌看著他就愛他」意思是耶穌內心火熱且仔細地注視這個年輕人。當他注視他、思考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他所說的一切話之後,耶穌對他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反應:耶穌就愛他。你可能覺得這麼沒特別的,畢竟耶穌愛我們每一個人,既然耶穌愛每一個人,耶穌愛他有什麼特別的呢?但若是一起參照著看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三本共關福音書,會發現一件事情,耶穌總共只對一個人說過,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所有聖經只有在馬可福音這處地方有記載「耶穌看著他就愛他」。這位年輕人在耶穌的面前得到一個非常高的評價,超越一般的人。
五、挑戰:變賣一切給窮人
耶穌看這個年輕人雖然他很優秀、很棒,但耶穌並沒有說:「你馬上就可以得到永生。」耶穌給他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你還缺少一件。親愛的弟兄姊妹,若你去見耶穌之時,耶穌向你說你還缺少一件事,你會有什麼反應。我不曉得你有沒有把握去見耶穌,而耶穌跟你說你只缺少一件。耶穌跟這個年輕人說:你還缺少一件,倘若我是他,聽見耶穌跟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會很開心,因為僅只有一件而非很多件。缺少一件,你會怎麼做?你會想辦法把那件拿來,也就是把那件做到。可是當耶穌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這句話非常地有意思。第一個,耶穌向他說他還缺少一件,去變賣所有的去捐給窮人,而非教會、會堂或聖殿。耶穌看見的不是教會,耶穌看見的是那些更弱勢的人。耶穌的教導是捐給窮人,奉獻給窮人。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當你奉獻金錢給上帝很好,並非不要奉獻給上帝而是當要奉獻錢給上帝的時候,你奉獻在弱勢者身上的,就是做在耶穌的身上,因為耶穌說:「你們做在一個最弱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的身上。」當你幫助那個最弱小的、最弱勢的人,就是做在耶穌的身上,比請牧師吃飯還要更好,但很少人喜歡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們認為請牧師吃飯這件事投資後回收的成本效益較高,若是請最弱小的,可能將沒有任何回收效益。但耶穌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這就是我們的上帝,常常跟我們想像得不太一樣的上帝。
為什麼這段聖經要特別說耶穌要叫他變賣一切所有的?首先,耶穌會知道他的產業很多是因著他來見耶穌的時候,他的穿著說明了一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常識,讀聖經的時候要進入當時的背景,也就是當時富有的人穿得衣服與沒有錢穿得衣服有著很大的不同的,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那個時代的人們因著階級,衣著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舉例說明:路加福音中財主跟拉撒路的故事當中說財主穿著紫色袍及細麻布的衣服,這非一般人可以穿得起的,只有有錢人才有辦法穿。當時候的有錢人就是穿紫色的衣服,所以我們可以推論很可能這個年輕人去見耶穌的時候,身上的那套衣服一看就知道他是很富有的人。所以耶穌向他提出了一個挑戰:變賣一切所有,來跟從他。在我們的習慣當中,「我還缺少一件」,就是我要去拿到那一件。但耶穌向他說:「你還缺少一件」,是要他放掉一切所有的。弟兄姊妹,這跟我們一般人的生活及習慣是不同的。我們一般人的生命是要得到更多、拿到更多;還缺少一件,就要去多拿一件。耶穌的教導卻是你還缺少一件,是因為你得了太多了,這是一個很難學習的功課。這個世界一直告訴我們:你還缺少一件,「擁有就是快樂」,當你擁有那一件你就會很快樂,若還缺少一件就去追求拿到它,所以我們就不停地去追求,想要得著更多。但那不是上帝真正要給我們的。耶穌對少年官說要他「放下」,就是要他變賣他所有的。耶穌不是在乎他的財產,而是要他放下生命中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對這個年輕的少年官來講,他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是財產、是錢。所以他雖然非常地渴望想要得著永生,但是當永生與錢相權衡之下,他沒有辦法放下這一切。我想耶穌的挑戰是在這裡:什麼是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
六、結局:憂憂愁愁地走了
而當耶穌告訴他說變賣他一切的所有就可以得到永生的時候,我想這個年輕人這時得到他的答案,理論上他應該要很高興,因為他終於知道解答了。可是聖經卻告訴我們他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對比,因當他來見耶穌的時候是內心充滿期待與興奮的,很高興終於要去見到耶穌;可是當他離開的時候卻是憂愁、失望的。在聖經記載裡面可以看到許多人可能是生病的、被鬼附的,可能遇見很多的困難,他們去見耶穌的時候內心是帶著不安、憂慮、恐懼、害怕,但遇見耶穌後他們變成喜樂、讚美神、感謝神,但是這個年輕人不一樣。當他離開耶穌的時候,他快樂不起來。他是一個這麼熱心的年輕人,可是當他見了耶穌的之後卻憂憂愁愁的走了。我想我們很多人跟這個年輕人一樣,希望在信仰上有更多的追求,可是我們不見得能夠放下生命當中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在我們台灣今天的宗教,很多宗教都變成了世俗化的宗教。世俗化的宗教就是他比較想要滿足你想要的,而非跟你說上帝想要的。可是耶穌不是這樣。當你要來跟隨耶穌的時候,他並非給予你世俗上的物質與成功,而是跟你說:「變賣一切所有來跟從我。」這是耶穌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
生活應用
一、進入天國的標準
這位年輕人那一天若他聽了耶穌的話,他不是這樣憂憂愁愁地走了,而是選擇真的去變賣一切分給窮人那會怎樣?我想以他的知識、以他的才能、以他的能力,我覺得他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出色的門徒。我相信在教會的歷史上,他會扮演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但事實上到了最後他沒有,我們知道從此在天上沒有他的名字了。可是這個年輕人這麼優秀,這樣憂憂愁愁地就走了,從我們信仰角度來看真的很可惜,但事實就是這樣。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在追求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知識、名聲。但是這些東西有價值是在這個地上很有價值,將來到了天上這些東西不一定有價值。不論我們的角色是父母或者做一個年輕人,請你記得:評斷你的父親是一個窮爸爸還富爸爸,不是端看他銀行存款有多少錢,一個屬靈的窮爸爸或富爸爸就評斷方式是他是否會教導一些導致你越來越「窮」的事情,教導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很可能今天在讀書時,遇到要考試、補習,屬靈的窮爸爸的教導會說讀書比敬拜上帝比重要。從此在你的生命及價值觀裡面就會覺得:讀書比較重要親近上帝比較不重要,往後你在判斷做選擇的時候,就會選擇把上帝擺在一邊,把人生應該追求的事情擺在前頭。從人的角度來講並沒有錯,有朝一日你可能成為很優秀、很有成就、很受人肯定,可是很可能天上的名冊一打開沒有你的名字,像這個少年官一樣,我們從小的選擇就開始漸漸在形塑我們的價值。不是說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而是你要做出一個什麼是最重要的。當你把第一重要擺在第一位,第二重要擺在第二位,沒有問題;可是當你把第二重要擺在第一位,把第一重要擺在第二位的時候,這就會出問題。
二、上帝的要求是什麼?
我們要思想:上帝的要求是什麼?我們常常會以為在宗教裡面要有好的行為、好的表現,然而這個不是重點。聖經上說:「你們本乎因也是因著信,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所以說,聖經並非要求我們在行為上有特別好的表現。而上帝對這個少年官最大的要求就是:放下你最大的依靠,單單的來依靠我。對這個少年官而言,他最大的依靠可能就是金錢、財產,耶穌挑戰他,放下你所有的財產單單的來依靠我。而這就是一個信心的表現。我們可以來思想:什麼是我們最大的依靠?我們願意單單的來依靠上帝嗎?
三、你還缺少什麼?
再來,我們還缺少什麼?這位年輕人是一個因為他擁有太多,以致於不能放下,這是他最大的缺少。當我們沒有辦法放下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去追求我們應當要追求的東西;當我們愛這個世界多一點的時候,我們愛主就少。並不是說這個世界都不可愛,但是當你愛這個世界過於愛主的時候,人就沒有辦法跟隨主。我想耶穌在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要我們來學習的是: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就會在那裡。當這位年輕人願意把他的財寶交出來的時候,我相信他就必積財寶在天上。當你的心思念的是地上事情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真正的去跟隨主甚至思念天上的事情。我覺得這對今日的年輕人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困難。但今日,仍有人願意放下一切的來跟隨耶穌。
想跟大家分享的連加恩弟兄的佈道會。親愛的弟兄姊妹,他的題目是:你的生命是一個美麗的禮物。你的生命是一份美麗的禮物,是上帝給你禮物嗎?如果是,你應該要送給別人,不是你自己享受。像連弟兄他是醫生,當他擁有這麼多的時候,他做一個選擇就是:他擁有的那一切他不是為了要滿足自己。不是要高舉他,他也許有他的軟弱、他也許有他的困難,但我覺得是真的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這樣。如果你的生命是一份美好的禮物,那個禮物不是為了要滿足你自己,是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的生命可以是這樣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我們的生命也是成為一個禮物,去成為別人的祝福,而不是滿足我們自己。我想連加恩弟兄從某個角度來看很像是這位年輕的少年官,但他選擇成為別人的祝福,不求滿足自己。弟兄姊妹,我要跟你們說的是:你怎麼樣成為別人的祝福?你怎麼樣讓你的生命成為一個禮物?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牧者系列(三)牧者尋回迷羊(Bring Back Lost Sheep)

講道內容
講題:牧者系列(三)牧者尋回迷羊(Bring Back Lost Sheep)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7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三月廿三日

Ⅰ、引言:迷羊比喻
耶穌說過一個關於好牧者尋回走迷羊隻的比喻。先看短片。
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
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
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 
我告訴你們,與這情形一樣,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
較比為九十九個義人歡喜更大,他們是不用悔改的。」 
在比喻中說,牧者有一百頭羊,其群中一隻走失了,牧者外出尋找,找到尋獲後歡喜快樂地帶回家。但是對於牧者尋找的過程中,到底經歷過哪些事情,卻隻字未提。沒有很多著墨,因此有漫畫家將這段經文以卡通的方式呈現,描繪走失的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牧人了尋羊的過程,讓人瞭解牧人外出尋羊所,其實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非常生動。  

Ⅱ、迷羊的比喻
1.眾稅吏與罪人親近耶穌
耶穌教導這個比喻的背景是,有群罪人與稅吏親近耶穌,要聽耶穌講道。「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路15:1)他們親近耶穌並非圖謀不軌,只乃是想要聽耶穌的教導,但是他們的背景不好,都是稅吏和有罪的人。「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可2:14-15)

2.法利賽與文士批判耶穌
這群人的接近耶穌,引起發了法利賽人與文士的不滿。他們認為,耶穌基督行徑如同是拉比,就應當潔身自愛,不可與罪人同處一室。因此他們嚴厲批判耶穌說,你不只止接見他們,還與他們同桌進食!「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2)所以,他們批判指責耶穌好酒貪食。「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可是其實,耶穌不只愛這群罪人,也愛那這些批判他的人。所以,聽到他們的批判後,耶穌基督於是轉過身來,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希望他們能聽懂。(路15:3)

3.耶穌使用比喻教導他們
「耶穌就用比喻說。」(路15:3)耶穌基督用比喻來教導人,是為了讓眾人照著自己所能領受的來聽。「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可4:33-34)所以,願意受教的人會領受聽得深;不願樂意的人所就只會聽到的,就只是表面的故事而已。耶穌利用比喻,讓每個人按著自己能領受的程度來瞭解。

4.一百隻羊走失了一隻羊
擁有一百頭羊,走丟一頭的損失是百分之一,其實不算嚴重。「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路15:4a),但是耶穌問眾人,如果遭遇類似光景,會不會撇下曠野的九十九頭羊,去尋找那走迷的一頭羊,眾人回答「不會」。(路15:4a)若擁有一百頭羊,走丟一頭的損失是百分之一,其實不算嚴重。因為,將而羊群留在在曠野的處境危險,也可能遭遇危險,而造成若稍有閃失,損失更才是慘重。所以,比喻裡的牧羊人似乎竟不懂得權衡得失,竟撇下曠野中的九十九頭羊,去尋找那走迷的一頭羊。

5.把九十九隻羊撇在曠野
「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路15:4b)那隻羊走丟是因為自己離了羊群,為什麼要撇下這九十九隻呢?。(路15:4b)為什麼但牧人不考慮損失、代價和危險更大?,不合理地去尋找羊。「你們若退後不跟從他,他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你們使這眾民滅亡。」(民32:15)

6.尋找迷失的羊直到找著
不只如此,牧者不考慮自己的安全嗎?竟然冒生命危險,也要救這隻調皮搗蛋、自己迷失的羊。就此放棄牠,不行嗎?比喻中的牧人卻是沒有因為過程危險,便放棄迷羊。他拋下曠野中的九十九頭羊,冒險尋找那隻羊。「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路15:4cd)由此可見,牧者深愛這隻迷羊,所以一直要尋找,直到尋見。以西結書,「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34:16)。這正是牧羊人深愛這隻羊的程度。

7.找著迷羊歡喜扛肩回家
「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路15:5)當找著了這隻疲憊受傷的羊,牧人沒有懲罰責罵牠,僅僅將牠扛在肩膀上,帶回家中。「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路15:5)有趣的是,牧者尚且還有九十九頭羊在曠野裡,;找到這隻迷失的羊,卻不是將牠帶回曠野,與九十九隻聚集;而是帶著回家。,找到這隻迷失的羊,似乎使得牧者失去理性,完全忘了在曠野還有留下了其餘的九十九隻羊頭。牧羊人似乎越發失去理智了!

8.邀請朋友鄰舍一同歡慶
帶回家後,牧人邀請鄰居一同慶祝,為失而復得的羊歡樂。「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羅12:15)、(路15:6)比喻在此結束。這個讓我們聽來奇怪的比喻,卻是這代表牧者甚愛那頭迷失的羊。

9.一個罪人悔改天上歡慶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地上若有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高興,甚至較比為那九十九個不用需悔改的義罪人歡喜更大還要高興。」(路15:7)末世時,九十九隻羊會再度出現。(彼前1:12)

III、迷羊的詩歌
之前提過,比喻中沒有提到牧人尋羊的過程。Elizabeth Clephane(1830-1869)便查閱聖經,根據將經文中有關牧者找羊的記載寫成詩,描述牧人尋羊的過程補上這段空白,歌名為是「羊九十九」。
被這首詩歌感動的人,會到加拿大看一個墳墓,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Fergus小城有座墳墓,墓碑上刻著:九十九(The ninety and nine),他主人是Elizabeth Clephane作者的兄長George Clephane(1819-1851)。這人年輕時交到壞朋友,生活放蕩,很是令家人煩憂。因此父親將他送到加拿大,希望他遠離損友,重新生活。,但他仍不改酗酒惡習,全家幾乎要放棄他,。只有他的妹妹不願意放棄,始終認為哥哥是那隻牧羊人最愛的迷羊,一直為哥哥禱告。終於,在哥哥在離在即將人世之前不久悔改歸主。Elizabeth作者於是在過世前一年(1968),將深藏心中的感動寫成這首詩。剛發表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直到六年後Moody慕迪佈道團的樂師發現了它。在一八七四年的某日,音樂家Ira Sankey隨慕迪至愛丁堡市佈道,旅途中無意間發現了這首刊載在當地小報上的詩,推薦給慕迪卻未果,誰知慕迪當晚的佈道講題竟然就是關於迷途的羊。慕迪佈道完,要求樂師唱一首相關的獨唱曲,樂師靈機一動,便拿出詩文開始彈唱起來,眾人大受感動。慕迪問樂師靈感何來,樂師回道,那就是他當天早上沒有多加留意的詩,現場即興譜曲演奏的。後來,詩歌持續地感動了許多人悔改信主。來聽詩歌的前兩節,出自一八九八年音樂師錄製的版本。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that safely lay,
一百隻羊有九十九,
In the shelter of the fold.
在主圈中悠悠。
But one was out of the hills far away,
但有一隻離群遠遊,
Far off from the gates of gold.
荒山空谷逗留。
Away on the mountains wildfar and bare,
隱聞豺狼四圍怒吼,
Away from the tender Shepherd’s care.
遠離良牧性命堪憂。
Lord, Thou hast here thy ninety and nine,
問主你已有九十九,
Are they not enough for thee?
難道還嫌不夠?
But the Shepherd made answer: This is Mine,
主說迷羊也是屬我,
Has wandered away from me.
如今離我漂泊。
And although the road be rough and steep,
路途雖然艱險難走,
I go to the desert to find my sheep.
曠野雖闊尋得方休。

1.迷羊失去牧者的照顧
歌裡描述道,羊離開了牧者,等同離開了保護、照顧,不曉得該如何是好。離開牧者的羊無法得到安歇,敵人會將牠吞滅。,「我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牧人使他們走差路,使他們轉到山上。他們從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安歇之處。凡遇見他們的,就把他們吞滅。敵人說:『我們沒有罪;因他們得罪那作公義居所的耶和華,就是他們列祖所仰望的耶和華。』」(耶50:6-7)牠處在困難、流離、危險的光景下。(太9:36)

2.牧者翻山越嶺尋迷羊
發現少了一隻羊以後,牧者翻山越嶺,親自去尋回牠。「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結34:11)耶和華說,我要親自把我的羊找回來,因為在曠野有野獸吼叫,我要保護他,不讓他受傷害。「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32:10)

3.涉深水過黑夜救亡羊
為了找回迷羊,牧者必須涉過深惡水、走過黑暗夜,從危險中把這隻性命垂危的羊救回。「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裏救回牠們來。」(結34:12)無論如何地黑暗、危險,(結34:12)牧者都甘之如飴,因為他要拯救這隻迷失的羊。「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4.牧者受刺傷流下鮮血
在曠野中有許多荊棘,刺傷牧者的手腳。為了找回迷羊,牧者被刺得全身傷痕累累。就如同為了救我們的,主也是如此。他的身體被鞭打、被槍刺,頭被滿佈荊棘的冠冕刺傷。因此經上說,「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太27:29)。然而,辛苦受傷的牧者並沒有責怪羊,反而他把找回的羊扛在肩上,歡喜領回家。

5.尋回迷羊歡呼響天庭
之後這時,在天上舉行也開啟了盛大的慶祝會,因為了尋回失落的羊,眾人歡喜快樂。「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賽65:19)「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啟19:7)、(賽65:19)

IV、屬靈的功課
1.牧者深愛每一迷羊
從這簡短的比喻中,我們可以學習什麼屬靈功課呢?。首先,這是個缺乏理性的故事。為什麼牧者要冒著九十九頭羊失落的風險,去尋找一隻羊,有人說這是「無理性的愛」(Irrational Love),也有人說是「非理性的愛」(Arational Love),我認為這甚或是「超理性的愛」(Suprarational Love)。這樣的愛不會算計得失,是「超越算計的愛」(Love beyond calculation),是「不計代價的愛」(love at all cost)。「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後3:9)基督為了拯救世人,將自己的命捨去,他的性命比那九十九頭羊還貴重。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耶穌以九十九比一的比喻,來形容牧者對那隻羊的愛何其大,願意付出極大的代價。上帝為了救世人,寧願犧牲愛子,這個代價,比九十九比一更大。

2.牧者就近迷羊處境
羊迷了路,不可能自己動回到羊群裡。為了拯救羊,牧者必須親自去羊所在之處,即使那地方可能有危險,牧者也必須以身犯險。耶穌為了拯救世人,離開天上,來到世人當中,甚至與罪人同席,為此遭受指責非議,這是「道成肉身的愛」(Incarnation Love)。「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他在我們當中,知道人的軟弱,體恤人的困難,「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這是「完全認同的愛」(Identification Love)。

3.牧者堅持直到找著
無論牧羊人遭遇多大困難都不放棄,直到找到羊為止,沒找到他不停止、不休息。(路15:4d)這是「堅忍的愛」、不屈不撓的愛(Persevering Love),不丟下、不撇棄,不屈不撓地尋找。「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13:5)經上記載,耶穌將被賣的那晚,「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這是「堅持愛到底的愛」(love to the end)。

4.牧者背負迷羊重擔
當牧人找到了羊之後,就他將羊扛在肩上,(路15:5ab)讓這隻受傷、害怕、飢餓的羊,將將全身的重量枕沈放在牧人的肩膀。也就是可以說,牧人背負著羊的軟弱和痛苦,「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這是「寬容忍受的愛」(Forbearing Love)。甚至基督為人犧牲生命,被掛在木頭上,擔當人的罪。,「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這是「代償救贖的愛」(Redeeming Love)。

5.牧者帶領迷羊回家
最後,牧者把羊帶回家裡,讓羊回歸天父懷中,與大家團聚。「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路15:5c、約14:2-3)能與家人團聚,這是「回家團圓的愛」(Home-coming Love)。羊與牧者之間不再沒有距離,「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17:22-23)這是「完全合一的愛」(Love of Unity)。(約17:22-23)因此,比喻雖簡短,上帝愛每個迷失的人的心意卻清晰可見。

6.耶穌的反諷式教導
不過這個比喻耶穌是故意說給那自以為義的人聽,是一種「反諷式教導」(Ironic Teaching),非常是一種奇特殊的教導方法,耶穌要說給那自以為義的人聽。當法利賽人指責:「那些罪人有罪,他們不像我們……。」時,耶穌附和地回應說:「沒錯,你們,法利賽人是那不需回轉的九十九頭羊!」。表面聽來是同意指他們的說法,實際上卻是諷刺他們自以為義。我們現代信徒沒有不曾身歷其境,親眼未曾見證見耶穌的眼神、口氣,會以為耶穌同意法利賽人是義人,其實不然。耶穌用法利賽人所說的話,回應他們,但表達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就是「反諷」。其實,法利賽人批評論斷他人,也不是義人。

耶穌的結論是,在天上,為一人悔改的歡喜,遠甚於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之人的歡喜。「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耶穌彷彿同意法利賽人,但事實上,沒有人是不需悔改的。
在另一個故事裡,文士和法利賽人見耶穌加入罪人的聚餐,指責耶穌這樣的行為。耶穌回應說,康健的人不需要醫師,生病的人才需要。「法利賽人中的文士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6-17)只有當人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有不適,才會尋求醫療幫助,因此感覺健康的人,並不會尋求醫師的診治。但是然而,一個人是真的健康,抑或自己覺得身體其實健康有狀況,這是兩回事。「病識感」(insight)是指對自身身體不適識的意識力,缺乏病識感的人,往往令醫療人員感到困擾。基督的「反諷式教學」點出,缺乏病識感的人,自以為健康,不會去尋求治療。(可2:16-17)。另一個比喻說道,一位法利賽人和一位稅吏同時在聖殿禱告。法利賽人禱告感謝上帝,自己不像他人一般,為非作歹。而稅吏則只是不斷地請求上帝的赦免。耶穌說,這兩個人禱告以後,認罪的人便蒙上帝赦免;自以為義的那位,當然也有罪,但因為他不尋求赦免,所以也就未蒙赦免。「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1、13)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眼裡只見他人的錯處,卻沒發現自己的問題。耶穌比喻這樣的人說,他能指出別人眼裡的刺,卻沒發現自己眼中的大木頭。當我們指出他人之謬誤時,往往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3)這是缺乏自知之明。

基督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耶穌愛罪人,也愛那自以為義人的罪人,所以,他特別為他們講了這個比喻的故事。

V、結論:耶和華喜悅罪人回歸

耶穌看見那些自以為義的罪人,他流留下淚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我們的主含著淚水,迫切等待你歸回。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禱告

謝謝主耶穌,你不在乎人的過犯和污穢,願意與人同在。你您不只愛罪人,也愛那自以為義的人。你為這樣的人,講了這個簡短的比喻。求主幫助,讓我們不要只看見別人的問題,而是到你的面前讓聖靈光照,以致於能看見自己的問題。也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悔改歸向你,成為你愛的兒女,再次得到你的牧養和照顧。奉靠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