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54提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54提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5年3月6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一):敬虔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3.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提摩太前書四章7b~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早,關於「教會的見證」系列到上週已經講完了,我們再複習一下,參加敬拜的兄姐應該還記得。教會有幾個見證?五個。哪五個見證?就是有兩個妻子WIFES。第一個W是敬拜(Worship),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Instruction)。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Fellowship)。第四個E是什麼?宣教(Evangelism)。第五個S是什麼?服侍(Service)。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就是講「我們跟神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你當一個基督徒是怎麼看待神?有沒有把神當神看?當你把神當神看的時候,那個態度就叫做「敬虔」。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如何操練敬虔」。今天的經文「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操練身體是有益處,只是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表示敬虔是可以操練、可以練習的。到底「敬虔」是什麼?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有關「敬虔」的各種觀念。 

耶穌基督在聖殿時,法利賽人來問他:「什麼叫作最大的誡命?」你們應該記得吧,最大的誡命有幾條?一條還是兩條?他們問「最大的」應該只有一條,但是耶穌的答案變成兩條(太二十二:37~40)。第一條叫作盡心愛神(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第二條叫作愛人如己,耶穌說這一條和那一條也相仿,所以有兩條。我們要把這兩條誡命的意思再往前思考一下。衛理公會的John Wesley牧師他這樣解釋這一節聖經,他說:「盡心愛神就是Piety to God(對神敬虔),愛人如己就是Mercy to man(對人愛憐)。」  他認為這是所有信仰最重要的――對神與對人的關係。對神是Piety,對人是Mercy,把它用中文來看的話,就是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對神的關係怎麼樣,我們對人的關係就怎麼樣。」而且很特別的是,對人的關係和對神的關係是連結在一起,因為耶穌說它們是相仿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人不能有愛憐,你就不能說你是敬神,因為神要我們對人有愛憐,所以這兩樣不能分開。如果你說我對神好就好,對人不管他,那是不行的。這兩樣必須同時一起執行,有一些人和教會把敬虔的意思從這個角度去解釋。 

「敬虔」的定義我們從英文來查考,在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2000年第四版中,它認為敬虔至少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作「表面敬虔」,我把它翻譯作「道貌岸然」。就好比是牧師,是根據他的衣服,但你怎麼知道他敬虔呢?他所穿的衣服叫作道袍,道袍穿起來就道貌,穿的時候有一條帶子在前面。昨天主持追思禮拜,我也穿一件道袍,也是有一條帶子,不管在哪裡,你看見有人穿著道袍,不管是道教的道袍,還是基督教的道袍,你就肅然起敬,我們穿的衣服有時可以代表我們對神的敬畏,但如果只是表面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牧師他讓人家看到的敬虔只是衣服的話就有問題了。  所以道貌岸然本身不是不對,也不是牧師以後就不要穿道袍了,這是一種敬虔,我們一看到牧師這樣穿,我們就知道牧師在主持禮拜,或是牧師在施行聖禮,大家至少不會隨便講話或開玩笑,這是第一個意思的敬虔,這是最表面的敬虔。但是有些人很可惜,他只是維持外表的敬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到底什麼是敬虔的實意呢?就是剛才我們所提到耶穌講過的兩點「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 

在對人當中最重要的,我們把它用敬虔這個字是指對父母,我們華人把它稱作「孝敬」,「孝敬父母」,舊約十誡中,摩西拿的兩塊法版上,那邊五條寫著怎樣對待人,這邊五條寫著要怎麼對神,而其中的第五條是「孝敬父母」,請留意孝敬父母是放在待神這邊。所以我們華人的文化說要「孝順父母」,這是屬於敬虔的一部份,特別是對父母的態度。不知各位還有沒有印象,古人孟宗為了他父親想要吃竹筍,冬天挖不到,他就在竹林哭,聽說就長出筍來。另有一個名叫吳猛的人(他名字叫作猛,但心很軟),家裡買不起蚊帳,在夏天裡怕父親被蚊子咬,他就脫光衣服跑到爸爸的房間(不是要裸奔),要讓蚊子先咬他,等到蚊子吃飽了,再讓父親去睡覺。這是我們所謂的二十四孝其中的二孝,說明我們作子女的對父母盡量要表示敬意,其中用上面兩個例子來表示孝敬父母。「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它們先在自己加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4)這個也是Piety的一個,這是敬虔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在人跟人之間,應該學習孝敬父母。

那麼對神呢,則是最終的定義。你可以看到泰國人民拜神明的態度,是用跪拜的。那麼與回教徒比起來呢?他們敬拜時,是將頭上包裹的布打開,舖在地上,然後五體投地的敬拜(含額頭伏地)。那麼我們基督徒是怎麼敬拜?牧師是站著,而會眾是坐著敬拜,所以連姿勢都表現的不太一樣,我們沒有把椅子拿掉,要大家敬拜就是跪在地上聽牧師講道,我們沒有這樣做,那你覺得那個比較敬虔呢?是坐著還是五體投地比較敬虔呢?哪樣比較會打瞌睡呢?是坐著比較容易打瞌睡還是跪著比較會打瞌睡?當然有的很累跪著也會睡著是有可能的。台灣話有一句諺語:「假神真拜,而真神假拜。」這句很妙的話是在諷刺基督徒,我們說他們拜的神是假的,可是他們拜的態度是真的,他們拜的很敬虔,我們拜的神是真的,但卻有點「玩一玩」,也就是我們對神的態度沒有那麼敬畏。有時候我們要看牧師講道講的好不好,講不好則下個禮拜就不去了,我們當作是聽「演講」,不當作是「敬拜」。所以在對神的態度上,我覺得一般來講,佛教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我是指那種態度)。姿勢怎麼做倒是另一件事,當保羅到雅典,看見雅典人在拜神,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徒十七:22),這個也就是Piety,對神的態度,那種把神當神的態度就是敬虔。

關於敬虔,有一位先生,他寫的作品影響全世界,他是貴格會的牧師,貴格會是一個很小的教派,可是這個人在70年代寫了一本書,到現在還在出版,已經出版了20版,全世界都有,包括中文版。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那本書,書名叫作「屬靈操練的禮讚」,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它是教我們怎樣操練敬虔,作者的名字叫作Richard J. Foster(浮士德)―校園書房出版社。他也沒有想到一間小教會的牧師,寫了一本小小的靈修書籍,居然對世界造成那麼大的影響,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將貴格會對敬虔的了解,以及各個教派中的敬虔觀,收錄在其中,書名叫作「屬靈傳統禮讚」(Stream of Living water),在書中他提到教會中可找到六種不同的敬虔觀。

第一種,默想禱告。什麼叫作敬虔?就是安靜在神的面前,默想、禱告的靈修生活,這是敬虔派或是神秘宗派的教會所強調的,要操練自己、操練敬虔,就是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向我啟示。我們今天的啟應文所念到的渴慕親近神:「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詩42:1),「渴」、「慕」,這樣的一個態度,希望與神親近,這是第一個敬虔的表示。常常希望找時間親近神。對我們弟兄姊妹來講,我從上個禮拜鼓勵大家,每天花個五分鐘,(這個五分鐘是不好意思的把一點時間留給神)可是為要讓大家容易開始,所以沒要求太久(一小時可能大家不太能接受),至少你每天有撥一些時間來親近神,這是一種態度,願意每天給神一點時間,跟神親近。

第二種,他們認為敬虔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安靜在那裡不做事,是你要讓神不斷的把你改造,讓你的人越來越好,這個叫作道德觀的敬虔。所以他的敬虔是跟他的聖潔、道德有關係。就是一個人的修養越來越好,這是關於品德的問題,在品德上來敬虔,彼得後書三章11節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一個人敬虔不敬虔,看他做人怎麼樣,做人越好,這人就越敬虔。「…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所以敬虔和聖潔被放在一起,這是第二種強調。

第三種強調,敬虔是表現在參加敬拜,不是自己一個人靈修,而是像剛才我們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一起在教會敬拜,而且敬拜的時候必須要有聖靈充滿,所以敬虔是與聖靈有關係的。一般來講是靈恩派的教會比較重視這點,他們認為一個人在教會作禮拜,你是在聽牧師演講?還是你真的有感受到聖靈的感動?我常在講道結束時會說:「如果你今天在禮拜當中,聖靈有跟你說一句話(牧師是講很多話),如果有一句是摸到你的心,那是聖靈有感動。但有些教會認為不是,他們認為聖靈感動應該是說方言、唱靈歌。但他們認為在那種狀況的裡面,才是進到真正的敬拜,這是靈恩派的教會所強調的敬虔,一個人有多敬虔,看他能不能進到靈裡來敬拜神,但我們的教會不是靈恩派的教會,所以我比較沒有如此強調。但是我要鼓勵大家,每次當你到教會作禮拜時間跟神禱告說:「主啊!讓我今天在聚會中,會被你的靈所摸著,會被你感動。」能進到聖靈裡的敬拜,而不是只是參加一次的聚會,在聖經中提到:「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8~19)這是對敬虔的第三種了解,強調敬拜當中有這樣的屬靈體驗。

第四種敬虔,是走向人際關係。也就是你的敬虔要表現在對人有愛心,不然你前面那些都不算,這是比較注意到基督徒對社會的責任,用這樣來看一個人有沒有敬虔。你說你修養很好,但是你沒有愛心,不算敬虔!愛心還與公義,公義有關,公義和關懷。有人沒有飯吃,你就把飯煮好拿去給他吃,這個叫敬虔。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把這個詮釋的最好。雅各書,它是強調行為的,所以雅各書解釋的敬虔也是跟這個有關,「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所以敬虔是關懷和照顧有需要的人有關係的。但另外有人強調,他們之所以成為孤兒寡婦需要你照顧,這是社會制度有問題,應該從社會制度來處理,這是強調公義的問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他一直努力提倡黑人受教育的機會,不應該被白人打壓。(主因是黑人知識水平不足,生活成問題,才造成不斷需要政府補助救濟)他強調的是系統的改變,在美國我們常常紀念他,他是個勇敢的人,後來被暗殺。在這裡是強調公義的問題,敬虔與社會公義有關係,「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詩八十二:3)有人說敬虔應該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說長老教會過去從神領受的比較強調政治的、社會公義的問題,也常接受批評,因為這樣做常常對執政掌權者有負面的影響,對既得利益者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會受一些苦難,有人認為這樣才是敬虔。敬虔就是當社會的先知,敢發出聲音,神對你講什麼你就講,這是第四種敬虔觀。

第五種敬虔觀是福音派所強調的。一個敬虔的人應該是熱心傳福音才是敬虔,如果你前面都做得很好,但大家都下到地獄去了,那算什麼敬虔?神有滿意嗎?神的心意是要眾人得救,因此就強調要把我們的信仰分享給別人,要去為主作見證,那就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這樣才是敬虔。這是第五種敬虔觀,福音派的教會他們強調的敬虔,是表現在為主作見證上面。

最後一種也是我覺得最難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管你做什麼,都要讓人看見你是神的信徒(耶穌的門徒),即是「生命的昇華」。如果說敬虔就是默想,除非你24小時都在默想,要不然如果像我說的一天5分鐘默想禱告,那其他的23小時55分鐘的時間你做什麼?你就不敬虔了嗎?(只有5分鐘敬虔),不對!你應該包括刷牙洗臉、吃飯喝水都是敬虔,這樣才是,就是把你的生活一切,都活的讓人家看出有神在你的身上,我把它稱作「生命的昇華」。把你的敬虔融入到生活當中。「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如果你到這個地步的話,那真是做什麼都敬虔,而不是說要去遊行示威才是敬虔,或向人傳道才是敬虔,這樣的敬虔不是不對,可是這樣會把敬虔窄化。有時候我們會取笑某一部份敬虔的敬虔觀,你能不能活出你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讓人家看到會羨慕你作基督徒,會尊敬你,覺得這個人真的是「人格者」,這種敬虔是融入到你生活的每一部份。

關於〝敬虔〞,在聖經中提到三種扭曲。第一種扭曲就是〝手段化〞,好像孔雀開屏(台語叫作”愛展”)喜歡跟別人比美,看到對方美麗,就把尾巴展開表現一番。有的人把敬虔當作〝愛現〞的一種手段,「我比你敬虔」,敬虔拿來比的,這樣就有問題了,我把它稱作「敬虔手段化」。就是用敬虔來沽名釣譽,或是追逐名利,聖經對這個也有所批判「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用敬虔來賺錢,用敬虔來釣名,這當然是不對的,這個本身就不敬虔,敬虔的動機有問題,敬虔動機在自己不在神。

第二種敬虔的扭曲,我們稱作「偏狹化」。剛才我講的敬虔有六大解釋,如果你不是第六種解釋,都有一個危險,我們稱作「柿子挑軟的吃」。如果我的敬虔觀是每天花一個小時安靜,那這個容易多了,我就每天一個小時不做事只坐在那邊安靜,其他23個小時我就胡搞亂搞,這個不對!這是避重就輕,困難的不做,只挑你所喜歡比較容易做的,就說:「我很敬虔呀!」。或是傳福音,日常生活在家裡很糟糕,跟老婆打架,可是一到外面就帶了本「三元福音佈道法」之類的小冊在口袋裡,遇見人就說:「你給我5分鐘,我叫你信耶穌。」所以我很敬虔,可是你在家裡的生活怎麼樣呢?這也是一個「敬虔偏狹化」。法利賽人在這方面是很厲害的,耶穌也就罵他們罵得很凶,這叫作「避重就輕」。「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太二十三:23)你們做得很重要,禮拜天去你的菜園算算看,一棵、兩棵…第十顆拔起來,再算第十顆拔起來,要奉獻給神(十分之一),而且洗的很乾淨,拿來奉獻。這不是不對,這個很好,但是禮拜一到禮拜六就胡搞亂搞,「…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耶穌說:「這更重的事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兩種都要去做,不要「柿子挑軟的吃」。這個我把它稱作「偏狹化」,就是自己找一個較容易的,說:「我有敬虔啊,我是福音派,我是敬虔派」而只做那一部份。

接下來的更糟糕,螢幕上的這張照片聽說是亞倫的墳墓,這個墳墓的特點是:「外面很漂亮,裡面是死人骨頭。」外面油漆粉刷的白白淨淨很好看,我把它稱作「膚淺化(表面化)」。他的敬虔就是表面的,就像穿道袍很敬虔,或是神情看起來很嚴肅這樣的敬虔。「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27~28)這個是第三種扭曲〝表面化〞。

那麼我們怎樣去操練敬虔呢?以後我會每個禮拜會講一種操練敬虔的方法,大部分是指「敬虔派」,其他部分是與社會關懷有關,我會在別的時候再講。

操練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把瘦瘦小小的身體變強壯,這個叫操練。因為我們希望能得獎賞,運動員要操練,操練的目的是改變自己,從瘦小到結實剛強,如此就能比賽勝利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操練),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所以我們要操練,把我們屬靈的生命練壯,如此遇到困難就不容易跌倒,就能夠堅持到底,就能夠轉化老我,以得賞,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第二種操練就是阿兵哥的操練。阿兵哥為什麼要操練,不只要把他的身體弄強壯,更要碰到敵人的時候不被打死,外面的敵人是很厲害的,阿兵哥就要操練得很好。記得我當兵的時候,要練習在地上爬,上面有機槍掃射,屁股高一點就會被打穿,所以要貼緊地面拿著槍爬行,很苦,但是在打仗的時候就有用了,就能夠保護你。所以敬虔的操練,是當我們到這個屬靈的戰場時,就不會變成傷亡者,對付仇敵可以免掉傷亡,所以敬虔的操練很重要。「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操練敬虔,才不會成為傷亡,被撒旦魔鬼一下子就撂倒。

最後我們操練,因為我們不只是運動員,不只是阿兵哥,我們是基督徒。我們操練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這是我們操練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夠成長,越來越像基督。所以什麼叫作敬虔?就是說,我碰到一件事情,我會問自己說,如果是耶穌今天在這裡,祂會怎麼做?我就那麼做,那就是敬虔。前面提到我們每天安靜一點時間,我們靈修、傳福音,那都是一部份,一個方法而已,不是全部,最終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操練敬虔,大有益處,但願我們大家立志在神面前說:「神啊!幫助我,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2003年9月7日 星期日

欣慕美好的工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3.09.07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經文: 提摩太前書三章1-13節】線上收聽

咱的教會將於十月十二、十九舉行長執預選,十一月初九舉行長執改選,咱期待經過這次的選舉,總共教會有十二位長老,二十四名執事。讓更多有恩賜的人會通作伙來參與在教會的服事。   

真多教會在選長執的時,是照這個人是不是奉獻卡多,來教會卡久、卡熱心、卡有學問、在社會上卡有地位來選他做長執,這種的思考方式,不一定不對,但是也往往會選出一些不適合的人來擔任長執。咱今哪日所讀的這段聖經對咱有真好的提醒,讓咱看一個教會欲選長執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個人欲成做長執,代先需要欣慕美好的事工。聖經講:「人若欣慕監督的職,伊是憶著好的工。這句話是真實。」 「人若」:這中間不是指某一種特別身分的人,乃是「每一個人」,也就是咱中間的每一個人,無論你的學問、地位、財富如何,咱攏會通成做上帝教會內好的同工。 聖經講:人若「欣慕監督的職」。   「人若欣慕」,這句話看起來是講一個人要非常的期待,在教會內做執事、長老。但是那佇咱的教會內,讓人感覺,一個人若真愛想欲得到一個職位,無論是做長老或是做執事,咱的感覺就是真負面。這種人會乎人批評講,他就是愛做執事,愛做長老。咱那看到這種人,就會覺得他真正無謙卑。所以無論在選長執,或是選青年團契會長,真少聽見人講,上帝有感動我,我願意來承擔這個責任。 但是聖經將一個人「愛想要得到一個職分,看做是重要的」,人那欣慕,才會去追求。真多時準,教會選出來的長執,你問他:「你有想欲做長執無?」他那回答,「我真無想欲做」,這呢,這不是好現像。  教會的職位是需要欣慕的。 咱的文化真奇怪,那是有一個人真優秀,決心奉獻自己去讀神學院,將來欲做牧師,大家攏真肯定,他奉獻的決心。但是咱真少聽到,一個真優秀的人決心奉獻自己做長執,他敢講出來,大家也真對他肯定。那有人講他想欲做長執,咱就感覺這個人真愛做頭。但是做牧師與做長執攏是奉獻自己給上帝用,咱鼓勵人獻身做牧師,卻對欲奉獻自己做長執的人看法真奇怪這不是真好笑嗎? 聖經不是安呢。聖經要咱「欣慕監督的職」,但是咱的文化卻反對人來欣慕。這是真不對的。照聖經的講活,咱要鼓勵人,想要做長執,真愛做長執才對。若是聽到有人立志欲做長執,咱要鼓勵,祝福,肯定。才是合於聖經的教導。 聖經對咱講,那是欲成做教會長執的條件,代先要「憶著」(羨慕善工)好的工。  什麼是「憶著」。這個字的意思「熱切的盼望」,形容一個人對著一個代誌,熱切期待欲得到。形容在「熱戀中的狀態」也是常常用這個字。 就是一個人必須表現出他真愛做教會的服事。所以這節聖經是對咱講:「若是有人,非常想欲在教會內面擔任長執,他就需要非常意愛參與在美好的服事中。」這個所在提醒咱,人若意愛做長執,就需要歡喜做事工。有的人意愛做長執是為著欲做頭,做老大。咱在選長執的時,不是欲選這款人,咱選長執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看他是不是有熱心參與在教會服事,他那是真愛服事,真認真做代誌,這種的人才是欣慕監督的職。不欲做工,只想做長執的人咱不通選。認真做工,想要做長執的人,這才是咱要選的人。 親愛的兄姊,你那突然間發覺你真想欲做長執,這不是一件歹代誌,這是好代誌,但是你要想想看,你是不是也真熱心在服事,如果你真熱心在服事,也真想欲做長執,這真可能就是聖神的感動。 所以,咱的教會在提名候選人以前,會讓被提名者有機會來表示姻是不是願意受選做長執,那是不願意受選做長執,咱就無提名,這一點是非常合於聖經的教導。人欲在教會內面擔任長執,代先需要有「意願」,安呢選出來才會熱心服事。 因為,有服事的熱情,會讓你成做好同工,無熱情的服事,只是一個掛名的同工。一個對服事有熱情的人,才會承受服事時所遇到的批評、誤解、困難、挫折,也才會學習依靠上帝,無隨便放棄。 欣慕美好的職,是做長執的第一要件。 第二欲做長執的條件是「生活有見證」 聖經對咱講,無論做監督、做執事攏差不多,姻應該「無通嫌」(無可指責)這個無通嫌,在原文的意思,是「不被捉住」什麼是無被捉住,用中文的意思來講,就是「沒有把柄」聽到這句話,真多人可能會想講,「哇安呢!什麼人會通達會到?」這「不被捉住」不是表示咱在什麼所在攏真成功,或是在什麼所做攏是完全美好,乃是表明,咱在道德上沒缺陷。聖經用三個方面來說明這種的無缺陷。 第一是家庭:人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庭,才會管理好上帝的教會。一個人在家庭中間,亂七八糟的人,無適合做長執。  

第二是品格:聖經講的包括溫柔、無相爭、無貪財、清氣的良心、端正、節制等等。 

第三是行為:不愛酒醉、無拍人、無詈罵人、無誹謗人。

聖經講一個欲做長執的人,就要有好名聲,就是這個人需要有好的見證。這種的見證,特別是在每一日的生活中間,會通活出耶穌基督的款式。也就是講教會內外的行為要合一,有的人在教會內面真溫順、謙和,但是在外面真兇惡,與人拼煙、拼酒攏第一名。或是與人講兩句會就生氣,常常想送人番仔火與氣油。 

所以咱欲選長執,就是要選在教會內外攏有好見證的人,他可以不免是有名、有錢、有地位,但是一定要是在道德上「無通嫌」,在他的所行所做的代誌頂面,讓他肯定是一位通信任、可靠、實在的人。 

第三聖經講「因為獒做執事的,家己得著好的地位,閣佇基督耶穌的道理有大大好膽。」這是聖經中一段對服事的人真好的鼓勵,因為上帝應許咱,「獒做執事」就是咱那是認真將咱所該做的事工做好,顯出特別好的服事品質,就欲得到天裏的的報償。什麼款的報償?就是得到好的地位。這個得到好的地位的意思,如果咱那去查考聖經原文的意思,是指講,一個人在上帝的國度內面要被提昇到一個高貴的程度。也就是講,當一個人認真服事上帝,做美好的工,他在上帝國內面就曾成做一個重要的人,上帝要將更加重要的服事、責任交託給他。

這給咱一個重要的提醒,就是基督徒的信仰,是在服事中來進步的,一個越服事,做越多好的事工,就被提昇,到美好的地步。實際上咱也看見,有常常在服事的基督徒,往往也是信仰有在進步的基督徒,有的人信主無真久,總是信仰進步很快,為什麼?因為他有服事。但是有人信主久久,總是信仰一直停留在原本的階段,這就是因為無有服事,無被上帝來提昇到一個美好的地位。照這段聖經來看,那有人想欲在信仰上面在進步,就是要來參與在服事中,做美好的事工,安呢上帝就會將咱提昇。 

除了在上帝國內面被提昇以外,另外一個應允就是佇耶穌基督的道理中大大好膽。就是講咱越服事,咱就會得到極大又豐豐富富的膽量。咱在耶穌基督內面有更加大的確信。一個無服事的基督徒,常常會對自己所信的無有確信,甚至會認為自己所信的是不是真的,來有所懷疑。但是一個認真服事上帝的人,上帝會將大的信心賞賜乎伊,讓伊深知自己所信的是什麼。對安呢,在信仰頂堅固無搖泏。真多時準,咱攏會想講,啊!我的信仰無真堅定,信心真無夠,等我信仰那堅定,信心那大的時,我才來服事上帝,為主做工。總是無打算,一個無服事上帝的人,他的信心無親像,服事上帝的人,會得到大大的膽量。所以那無服事,就那無信心,那服事就信心越大。親愛的兄姊,所以這是一個真好的提醒,不是等候到我有信心的時,才來服事,而是在服事中你就會得到信心。

願意咱每一個兄姊在這次長執的選舉中間,來選出有心欣慕善工的長執,也選出在道德上無通嫌的長執,並且看到咱的長執不斷在信仰內面來得到提昇。更加重要的是,親愛的兄姊,你那有心,你也會通被人選做長執,來服事上帝,來使自己的信仰得到更加大的進步。這一切就從你願意參與在教會的服事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