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

 壹、前言

各位關心緬甸宣教的牧長、弟兄姊妹,大家平安。自從我們全家受差派去緬甸曼德勒開拓教會以來,我有兩年的時間沒回來過台灣。坦白說,這是我人生中感覺到最具挑戰性的兩年。特別在328緬甸大地震發生時,感受更深。

第一波地震時,我跟太太就立刻逃出餐廳,稍微平靜後,我們立刻騎機車想衝回教會查看,在馬路上行駛時,突然間第二波地震來襲,在我右前方一棟四、五層高的建築物轟然倒塌在我面前,大約差三秒鐘我們就會蒙主恩召,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影片。

地震過後,第一天晚上我8歲的小兒子因為害怕而哭,第二天晚上換我13歲的兒子哭。他哭的原因是這兩年來因著上帝恩典建立的曼城之心教會暨教育中心,因為地震損壞,無法再回去。教會又要找新地點,這一切又要重新再來一次。上帝不是呼召我們來緬甸嗎?事情為什麼總是這樣一波三折?

無獨有偶,地震後,我們帶領教會青年去賑災,在一次偏鄉賑災中,我們面對一處倒塌的幼兒園,裡面有26位兒童+2位老師罹難。教會的青年問我,上帝為什麼讓這樣的事發生?緬甸還不夠慘?疫情、政變、內戰、水災等,天災人禍不斷,現在還有大地震,有很多緬甸朋友問我,上帝還愛緬甸嗎?

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一些事件,讓我們經歷生離死別或苦難掙扎。在那之後,基督若問你:「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可能有那麼幾秒鐘,或一陣子,我們無法立刻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我們在理智上都知道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也都向上帝承諾過我們會恆守所信的道,但就是有一些事件, 有一個時期,讓我們陷入了迷惘之中。

 

 

貳、前情提要:神人事件

今天經文是接續在使徒行傳 14:8~18 的「神人事件」之後,經文記載有一位瘸腿的人聽保羅講道,保羅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這一個事件讓眾人驚訝地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就稱呼巴拿巴為宙斯,保羅為希耳米,眾人向巴拿巴、保羅獻祭,但他們二人撕裂衣服,澄清宣教的目的後,阻止眾人的獻祭。

這一個讓瘸腿能行走的「神人事件」,我個人認為是保羅與巴拿巴第一次宣教旅行中最大的考驗。上帝讓保羅與巴拿巴有行神蹟的信心與力量,以一種施恩者的強者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藉此傳講上帝的創造與恩惠,還要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過沒多久,14:19,「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就拖到城外。」

本來是一位使瘸腿能行走的施恩者保羅,變成被石頭打到半死,被拖到城外的受害者保羅。我不禁猜想,如果保羅就此躺平或蒙主恩召,不知道明天過後,眾人是否依然相信保羅所傳講的那位創造天地、滿有恩惠的上帝?

 

 

參、本文:再度踏上旅途的勇氣

保羅帶著滿身傷痕,可能衣服上還有斑斑血跡的軟弱形象,站起來再次走進城去。我不知道保羅會不會猜想,明天,眾人是否依然信我,信我所傳講的那位創造天地、滿有恩惠的上帝呢?

其實,光是保羅還活著走進城,就是一個比使瘸腿行走更大的神蹟,是上帝存留保羅的性命,讓保羅再次站立,充滿勇氣、行走在正確的方向,再度踏上宣教的旅途。是基督讓保羅在有生之年活著見證說,「現在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這樣的見證豈不讓人更加相信保羅所傳、所信的那位上帝呢?

於是第二天保羅再度踏上宣教的旅途,同巴拿巴往特庇去,對那城的人傳福音,使好些人做門徒,又回路司得、以哥念和安提阿,在各教會中選立長老,禁食禱告、堅固門徒的心,勸勉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弟兄姊妹,這個艱難(persecution)特別是指為了宣教、為了信仰所遭受的逼迫。根據經文,我們可以推斷,保羅是想鼓勵弟兄姊妹們說:「請聽我瀕臨死亡的見證,請看我因著福音的緣故所受的逼迫,在我身上留下的傷痕通通是我榮耀主的勳章。」這是保羅的勸勉,「因為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 3:12)

 

 

 

肆、焦點:上帝藉著「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保羅與巴拿巴兩人回到當初差派他們出發的安提阿教會,聚集會眾就述說上帝藉著「他們」所行的一切事。這裡的「他們」除了指保羅與巴拿巴之外,他們的背後還有「他們」。就是「眾人」所託,蒙上帝之恩要辦現在所做之工。他們就是使徒行傳13:1~2的先知和教師,是一群事奉教會的人。所以保羅和巴拿巴在述職的時候,述說上帝藉著他們當然是指保羅與巴拿巴兩人,但是也不只是指他們兩人而已,就是你們、我們一起所行的一切事。因為若沒有他們眾人同心合一的差派保羅和巴拿巴他們兩人,這第一次的宣教旅行也會窒礙難行。

上帝是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之門,是從安提阿教會遵守聖靈指派的任務開始。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保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13:2)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這是上帝藉著他們這一個教會宣教群體,所行的一切事,為外邦人開了信道之門,也就是說這第一次宣教之旅是在聖靈指派之下,一個宣教的教會差派宣教士去宣教的行動。

讓未信者有一個機會相信上帝的大能與恩惠, 讓我們信徒有一個機會經歷許多艱難的操練, 同時也是一個機會眾人經歷神蹟奇事的見證。

 

 

伍、我們的禱告與信仰告白

今天我們能不能、願不願意禱告說:「上帝啊,願祢藉著我們所行的一切事,上帝祢就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之門。」這個我們(前線宣教士)的背後有你們(差派教會和專業差會)也有他們(當地人)的共同參與。叫我們或生或死總是主的人。在宣教旅程當中,叫我們經歷生離死別或苦難掙扎之後,基督若問我們:「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而我們每一次、每一天都能堅定地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7。)

 

 

陸、應用:災民服事災民

我們全家在緬甸宣教12年,經歷疫情、政變、內戰、水災等,天災人禍不斷。即使現在還遇到大地震這樣的災害,但是上帝仍然存留我們的性命,讓我們有勇氣再次站立,並走進災區。

雖然我們也是災民,教會受到損壞,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安全的家可住。我們的學生、住宿生和職員都搬來我們家一起住。我們用車庫繼續做禮拜,晚上有禱告會,以上帝的話安慰扶持大家。但也因為這一份恩典,讓我們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呼召,就是為此而來,沒有錯過這個緬甸苦難的時刻,我們要召聚眾人在這裡服事最需要的緬甸人,把我們對基督的信與愛還有盼望活出來。

因此,在整個4月份,我們投入最嚴重的災區賑災,從曼德勒開始,前往震央實皆省,南下皎克西,再到德達屋。整個4月馬不停蹄、竭盡所能,除了把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之外,我們也為他們做安慰的禱告。

我們還接下了一間曼德勒工業區基督教育幼院的災後潑水節夏令營,他們也是受災戶,有60位幾位孩子,他們都很害怕。我們團隊特別為他們舉辦活動,營會中除了潑水、玩遊戲過新年之外,我們也在小組時間中設計了災後減壓課程,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們用說的或用畫的來重述地震當時的心情感受。因為我們的團隊也都是曼德勒人,我們也都一起經歷大地震,一起感同身受,所以我們能夠接住他們受傷害怕的心。

5月,我們則是成立了災後訪查團隊,幫助曼德勒一個受災的社區130戶,他們目前都還住在路邊的帳篷或貧民區中。我們根據訪查的分析與會議討論後,進行客製化的資源幫助。災民們紛紛表示,我們是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一個團隊如此關心他們,不是給完東西就走,我們坐下來聽他們說話,陪他們流淚,我們是願意分擔他們的恐懼或煩憂的團隊。

我們在母親節快閃,送災民媽媽們蘋果跟花,創意與羅曼蒂克兼具。根據災民不同的需要給予相對應的幫助,是食物或飲水,是傾聽或擁抱。其中30戶還有醫療、租屋和就業等相關協助,另外特別資助84位貧困孩童就學。

我認為,這個訪查計畫一方面是珍惜台灣教會兄姊愛心奉獻的表現,把資源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另一方面是為我們曼城之心教會拓展中長期宣教而鋪路;我們持續關心追蹤他們的動態,因為我們全家人就住在曼德勒,我們有教會/教育中心的團隊,我們還有台灣教會兄姊們的關心與代禱。

柒、結論-「明天,我依然信,我的主。」

我相信,我們所行的一切事,是上帝的呼召,藉著我們一起為緬甸人開了信道之門,是由台灣宣教的教會,差派宣教士去緬甸曼德勒開拓曼城之心教會。這兩年來,雖然歷經許多困難挑戰,但是我們也經歷了上帝的恩典夠用。我相信,我們在曼德勒開拓教會是:

讓未信者有一個機會相信上帝的大能與恩惠,讓我們信徒有一個機會經歷許多艱難的操練,同時也是一個機會眾人經歷神蹟奇事的見證。

上帝還愛緬甸嗎?我想是的,即使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一些事件,會讓我們經歷生離死別與苦難掙扎,但在那之後,基督若問我們:「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而我們每一次、每一天都能堅定地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我們一起來看一段緬甸震災的影片,影片長 3:40)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