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

 壹、前言 各位關心緬甸宣教的牧長、弟兄姊妹,大家平安。自從我們全家受差派去緬甸曼德勒開拓教會以來,我有兩年的時間沒回來過台灣。坦白說,這是我人生中感覺到最具挑戰性的兩年。特別在328緬甸大地震發生時,感受更深。 第一波地震時,我跟太太就立刻逃出餐廳,稍微平靜後,我們立刻騎機車想衝回教會查看,在馬路上行駛時,突然間第二波地震來襲,在我右前方一棟四、五層高的建築物轟然倒塌在我面前,大約差三秒鐘我們就會蒙主恩召,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影片。 地震過後,第一天晚上我8歲的小兒子因為害怕而哭,第二天晚上換我13歲的兒子哭。他哭的原因是這兩年來因著上帝恩典建立的曼城之心教會暨教育中心,因為地震損壞,無法再回去。教會又要找新地點,這一切又要重新再來一次。上帝不是呼召我們來緬甸嗎?事情為什麼總是這樣一波三折? 無獨有偶,地震後,我們帶領教會青年去賑災,在一次偏鄉賑災中,我們面對一處倒塌的幼兒園,裡面有26位兒童+2位老師罹難。教會的青年問我,上帝為什麼讓這樣的事發生?緬甸還不夠慘?疫情、政變、內戰、水災等,天災人禍不斷,現在還有大地震,有很多緬甸朋友問我,上帝還愛緬甸嗎? 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一些事件,讓我們經歷生離死別或苦難掙扎。在那之後,基督若問你:「明天,你是否依然信我?」可能有那麼幾秒鐘,或一陣子,我們無法立刻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我們在理智上都知道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也都向上帝承諾過我們會恆守所信的道,但就是有一些事件, 有一個時期,讓我們陷入了迷惘之中。     貳、前情提要:神人事件 今天經文是接續在使徒行傳...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不要怕,只要信

 前言:教會年度目標--彼此陪伴、傳揚福音 不知道是否大家還記得今年我們的教會目標是甚麼?(答:彼此扶持、傳揚福音)。但是,你是否有這樣的想法--「怎麼辦,我不會也不知道怎麼傳福音耶」!或「我笨口拙舌哪會傳福音啊!傳福音的事就交給別人吧!」又或許,你也曾聽過有人跟你這麼說:「你信你的耶穌,我信我的佛祖,彼此尊重不是很好嗎?」 的確,我們需要彼此尊重,然而,耶穌也透過聖經清楚的告訴我們:「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太28:19-20a)     為什麼要傳福音?福音又是甚麼? 耶穌基督的吩咐與差遣(太28:18-20) 所以,你發現了嗎?人在接受基督成為救主之後,就自然而然地領受了「傳福音」的使命。那麼,或許我們又要開始傷腦筋了,甚麼是福音啊! 其實,新約聖經已經非常清楚告訴我們了!基督徒活著是帶著使命任務的。當我們接受基督作救主後,「使萬民成為耶穌的門徒」的使命便託付給我們了。 因此,我們應該去傳揚福音,因為這是主耶穌的命令。   耶穌基督是福音的開始(林後5:17-21) 好吧,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要接受基督交付的使命--傳福音。但問題又來了,我們要傳甚麼「福音」呢? 在我們剛讀的經文說:「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31:1),從這節經文可知─福音從基督開始,基督就是福音,他道成肉身,為人的罪死在十架上,救贖了人類。 我們可以清楚發現福音可說是與耶穌基督息息相關的,保羅因此告訴我們:「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羅1:16) 進一步來發掘福音的內涵,它包含了耶穌擔負罪責:耶穌基督為擔當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釘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在富人的墳墓,三天後復活,40天後升上高天,坐在上帝的寶座旁,為我們代求,未來祂還要再來,做王千年,引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  福音也是向人分享個人生命更新的得救見證。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有時候你向人傳福音,得到的反應可能不是很美好。我發現通常會有以下三種反應:不敢信、不願信?不想信?    ...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彼得最後的勸勉

 一、前言 親愛的兄姊平安,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來自使徒彼得在年老時寫下的一封書信,是他對分散在羅馬帝國各地、處在苦難與壓力中的基督徒所發出的勸勉與安慰。 前幾次我們有提到,彼得寫這封信的時代背景大約是主後64年,當時正是羅馬皇帝尼祿掌權的黑暗時期,當尼祿放火燒羅馬城後,誣賴是基督徒所為,被視為動亂分子,甚至成為遭受迫害的代罪羔羊。 就在這樣的處境中,彼得寫了這封信,這不是一封抽象的神學講論,而是來自一位親眼見過基督受難、自己也準備為主殉道的長者,對在逼迫中的教會所發出真誠的提醒和盼望。 如今我們來到這封信的最後段落,他在這書信的最後寫下:「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