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福音的起頭

講道內容 講題:福音的起頭 經文:馬太福音1:1-17 主講:林昌華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感謝和平教會接納玉山神學院的請安,在此代表神學院向各位兄姊表達感激。玉山神學院在1946年成立,經過幾次的遷移,最後定址在花蓮壽豐鄉鯉魚潭邊。學院從一開始只是少數幾位原住民學生,到現在除了大學和道學碩士班,也有神學碩士班(包含本地和國際生),以及牧範學博士班的課程。這一切發展如果不是上帝的帶領與各位兄姊的長時間的代禱幫助,就不可能達成。 玉山神學院存在的目的,除了為原住民與平地教會栽培傳道人以外,學院也必須和教會一起面對台灣社會和教會的挑戰。對玉山神學院來說,前面有三項艱難的挑戰,需...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何西阿的生命經歷

講道內容 講題:何西阿的生命經歷 經文:何西阿書1:1-3;3:1-5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一日 一、前言 配合樂活讀經進度,本季(7-9月)透過12次主日講道,認識12小先知書。要認識先知書,首先需要了解先知的其背景,才能更清楚先知所要傳講的,但我們不僅要認識他們,也要在這當中聽聽上帝怎麼對我們說話。今天同時也是教會第一次開放五樓禮拜堂做安靜禱告空間,邀請兄姊們上樓禱告,牧師長老在禮拜結束後的禱告,也會改到五樓進行,將試行一段時間,再作合適的調整。 二、先知家庭事件簿 1.西元前八世紀的北國先知—何西阿、阿摩司。 有關舊約當中的4位大先知及12位小先知如以所處時間來看,可以分為被擄前、被擄後,以及被擄歸回三個時期。如再加上地點,又可區分為在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還有先知對亞述、以東來傳講的,以及被擄後先知在被擄地,還是在耶路撒冷所傳講的。因此,從這當中被擄前在北國以色列的先知有兩位,何西阿和阿摩司,也被稱為西元前八世紀先知,有這樣的名詞,是特指北國以色列正面對亞述帝國南下,後來在主前721年亡國前後的時代背景。耶羅波安二世做王共41年,開始軍事上的勝利、商業繁華,卻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之後連續有6個王,在20年之間發生4次王被謀殺的叛變,直到北國首都撒瑪利亞被攻陷。在何西阿開始當先知時,正是處在由強盛漸漸轉為衰敗的時刻,同時期還有先知阿摩司,我們以後還講到他。 2.回溯何西阿書1-3章 全書中沒有提到他如何被神呼召的過程,一開始就講到先知何西阿家裡發生的事情,我先簡單來說這故事,再來看如何理解其中的意義。從前從前在以色列國內有一位先知,上帝要他去娶淫婦為老婆,後來生了3個小孩,他被稱為先知是因為他能聽見上帝對他說話,並要他傳信息給當時的百姓聽。但這個先知卻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讓大家跌破眼鏡。從目前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有一說法是,他的老婆婚前就不忠,是個妓女。另一說法是他的老婆也沒那麼特別,就是照著迦南地當時習俗,為求多生產,在結婚前當過廟妓。也有的說他老婆是結婚後才不忠的,事後回想才把他說是淫婦,但不管如何,就是一個不忠於婚姻的女性,她後來生了三個小孩,先知把大兒子取名耶斯列,意思是神聖的審判。第二是女兒,取名羅路哈瑪,是不蒙憐憫的意思。第三是兒子,取名做羅阿米,意思是非我民。名字都好怪又讓人不舒服,但先知說是上帝要他取的名字,成為上帝要他對當時百姓傳講的信息。之後,他的老婆真的離開他跟別的男人跑走,最後那男人也不理他,更淪為妓女。 在何西阿書第三章,上帝的話再次臨到他,要他再去愛這個淫婦,用15舍克勒銀子,大麥一賀梅珥半,將她買贖回來,要她獨居潔淨自己,再被重新接納。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現在,應是會登上地方社會新聞版面,或成為街頭巷尾八卦的消息,這就像是一個神職人員的家庭、一個長老的家庭發生的家庭悲劇,最後還有一個跟社會新聞不大相同的結局。我們要怎樣來理解這件事的意義呢? 三、理解這事件的角度和意義 我們分幾個面向來探討這事件,首先是: 1.當上帝要何西阿先知如此做,他心裡怎麼想? 聖經中並沒有描寫先知的內心感受,他是被上帝勉強去做他所不願意做的事嗎?只因為是從上帝所領受到的命令,所以就順服去做,期間有沒有和上帝討價還價,問上帝「為什麼是我?」或是說、「為什麼要我娶這樣的女人?」,以及後來「主阿,為什麼還要我去再愛這樣一個女人,再接納他呢?」,何西阿會不會對主說「主阿,愛人好難喔!愛人真的好難」。我在想,如果先知不是僅僅像個機械人那樣,單純接受順從上帝的命令,過程必有經歷痛苦和掙扎,最後再選擇去照著上帝的命令去做。在他的內心,除了上帝的命令之外,我相信他心中還是愛他的太太,即使太太跟人跑了,即使這個太太讓他戴綠帽子。因為要是先知內心已經完全沒有愛妻子的心,又怎麼可能去做這件事呢?在愛的當中,都必需面對可能因為愛的付出而受傷,每一次愛人的行動,都存在著可能會受傷的結果,但因為這樣就不再去愛了嗎?愛,從來就很難能夠掛著牌子說「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愛,從來都不是這樣的。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年輕女宣教師的代禱信,他剛去非洲做跨文化長宣,分享一個跟頭髮有關的信仰反省。他是這樣寫的:「我是長宣當中的超級菜鳥,以前在兒童主日學唱的詩歌『耶穌愛我,我也愛你,就是這麼簡單』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身為一個髮型沒什麼變化的亞洲人,非洲造型的創意多變讓我目不暇給。因為他們髮質粗硬,不需要任何定型液就可以固定,加上有很多編髮工具和彩珠飾品,搭配著各種顏色和髮型的外加髮束,有著千百種可能性。編髮同時也是女生的社交活動,彼此聚集數小時,互相幫忙洗頭和編髮,那是八卦集散處,也是掏心掏肺的精心時刻。看他們俐落的手怎麼把頭髮分區,一段一段耐心又快速的編織著頭髮和情誼,即使待在非洲快兩年了,我仍然驚訝於這常民的藝術。 ...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蒙福的人生

弟兄姊妹大家早,很高興回到和平教會跟大家一起敬拜神。「幸福」一詞是最近臺灣教會界最夯的名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從經文來瞭解「幸福」的意義,及「蒙福的人生」的意涵。 詩篇第一篇說蒙福的人生像一棵樹:「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1-3)。經文中將惡人與義人做對比,一邊是蒙福的義人,一邊是被咒詛的惡人,並說有福的人就像一棵樹「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為什麼是樹?一棵樹有甚麼福?為什麼不是像天使或其他更有象徵性的物體?有一個澳洲樂團,團名為「可拉的後裔(Sons...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禱告—聽神怎麼說

講道內容 講題:禱告—聽神怎麼說 經文:詩篇110篇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六月十七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最近過得好嗎?這句話是牧師在遇到會友時常問的一句話,「你最近過得好嗎?」想要在見面的時刻中,詢問或開啟一些對話,最近忙不忙?你在忙些什麼?開始一段的傾聽和代禱。其實也不只是個人,這禮拜世界關注的事情也真不少,新加坡的川金會,美國和北韓領導人會談,朝向世界和平而努力,有一個好的開始,後續要走的路還很遠。還有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開打,大概好些人要熬夜看球賽。也有香蕉產量過剩的事情,再加上年底選舉前的各樣消息。有時也會想,我們的心要關注在哪裡,面對各樣的事件,基督徒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做什麼?禱告。我想會是我們最常想到的答案,但怎麼禱告?在禱告中,我們內心在想些什麼?今天要藉由查考詩篇110篇,省思在禱告中「聽神怎麼說」的意義,以及這將如何幫助我們過每天的生活。 詩篇110是一篇特殊的詩篇。早期教會用詩篇110篇禱告,在新約聖經中是最多被引用到的詩篇,學者統計共被引用7次,另有15次被提到。美國當代的畢德生牧師,也曾書中提過這一篇,是「帶領我們離開自我中心,直達聽神怎麼說,讓我們將禱告的重心放在上帝的所做所是,而非我們自己」的詩篇。如何離開自我中心,直達聽神說了什麼,就讓我們來看這一詩篇的信息。從詩篇的類型來說,詩篇110被歸於君王就職加冕詩中的一篇,是用於新王登基的典禮中,但又不全然是。這也是一篇預言彌賽亞來到的詩,這部分我們會一起來查考,但除了彌賽亞的主題之外,今天的重點還要放在跟我們靈修生活有何提醒和關聯。 二、進入經文 1.初步理解經文—釐清其中的代名詞 第一步先理解經文在寫什麼?雖是短短七節,卻有很多代名詞,要從作者大衛所寫的角度,來看這首彌賽亞詩篇。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經文,是耶穌從引用其中一段的內容來看,記載在馬太福音22章41-46節:「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 這段耶穌和法利賽人的對話,顯示當時大家對於彌賽亞的認識,受當時一種觀念的影響,就是上一代祖先比後代子孫偉大,大衛比所有子孫偉大,但大衛怎麼會稱呼他的子孫為「我主」呢?他們無法回答,是因為彌賽亞不僅是大衛的子孫,他更是神的兒子,因此也是大衛的主。 我們再回到這篇詩篇中,重新將代名詞再看過一次,以確定有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