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黑暗中的光
經文:約翰福音1:1-14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三月四日
一、引言
弟兄姐妹們平安,感謝上帝讓我們在一週之後,再次一同來敬拜上帝。不知道大家這週過得怎麼樣?這禮拜,我跟先生一起搭公車回家時,聽到公車上有兩位太太聊天聊得特別起勁,似乎是在講過年時去哪玩。其中一位太太講了一個詞彙—士林(台語)—特別大聲,先生很興奮地轉頭跟我說:「他們是基督徒耶!我聽到她說『屬靈』。」我對先生說:「她們剛剛在講士林官邸,是士林的台語『士林』啦!」
不知道各位弟兄姐妹會不會像我先生一樣這麼注意身旁的基督徒?我們可能都會對屬靈的事情特別敏感。一方面這是好的,表示我們對靈性的關心;但另一方面,也會有些危險,就是我們可能會誤以為,沒有直接與信仰相關的事情就是不屬靈的。例如:讀上帝的話語餵養靈性,是屬靈的;吃美食填飽肚腹,是不屬靈的。讀神學著作啟迪思想,是屬靈的;種花種草陶冶性情,是不屬靈的。週日到聖殿敬拜上帝,是屬靈的;週一到週五打卡上班,是不屬靈的。我所舉的例子,顯然都不是壞事,但我們在比較之下,還是會有高低之分。這樣的分別不只在這個時代,其實早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就有了。
二、約翰福音背景
耶穌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出生、成長、傳道、受苦、受死、復活、升天,早期教會也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發展成型,也因此,即使基督教根源於猶太信仰,耶穌基督的信徒仍受到希臘羅馬的宗教、文化、思想(簡稱希羅思想)影響。
對希臘人來說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真實的世界,在真實的世界中,偉大而真正存在的事物會存留到永遠,是靈魂居住的世界;另一個是感官的世界,也就是我們肉體居住的世界,雖然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許多美好的地方,但只是暫時的,是真實世界的影子,是複製品。也就是說,我現在使用的麥克風,是複製品,大家坐在一個美麗的禮拜堂中聚會,這個禮拜堂也是複製品,複製的來源—真實世界—有所有樣本原來的樣子,比感官的世界還要高層次!進一步來說,希臘人認為看不見的思想、精神比可見的物質更高層次。而神是屬於心靈層面,是高尚美好的,那神一定沒有感官上的感覺,也不會受苦,人的肉體以及居住的世界會是腐壞的、是邪惡的,所以神不可能與我們的世界直接接觸。《約翰福音》就是在對這樣的世界觀說話。
在我們的教會傳統中,認為《約翰福音》是由十二使徒之一、西庇太的兒子約翰所寫,《約翰福音》與《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比較起來很不一樣,這三本福音書有許多共同的資料,但《約翰福音》卻是獨樹一格,並喜歡使用象徵性、兩相對照的詞彙,例如「光明」與「黑暗」。
《約翰》沒有像《馬太》、《路加》這兩部福音書記述耶穌誕生的事,不像《馬太》從以色列的始祖亞伯拉罕往下記載耶穌家譜,也不像《路加》從耶穌,往上追溯家譜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對約翰來說,他以一個見證者的角度來述說對「道成肉身」的領悟,他直接破題,以一個不論是希羅文化或是猶太文化背景都能理解的方式談論耶穌,但也大膽挑戰希羅思想及猶太思想。
三、道與自己的關係
希臘人原來就有道(Logos)的觀念,「道」在希臘文被理解為「理性」,是神管理宇宙的法則。如果你問一個希臘人:「一年四季為什麼可以交替不息?」他會說:「是神的道!」或是問:「人類為什麼可以思考、推理?」、「每一天白晝跟黑夜為什麼可以輪替地井然有序?」一個有希臘思想的人會回答你:「宇宙的秩序是來自神的道。」
「道」也有「話語」的意思,猶太人完全熟悉上帝的話語滿有力量,《創世記》便記載著「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猶太人認為道是神聖的,但又與父上帝不同。所以綜合希羅思想與猶太思想,「道」是約翰可以用來描寫耶穌最接近的字。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和合本)更直接的翻譯是「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現代中文譯本),意思是說,道在上帝創造天地以前就存在了,就像在《出埃及記》3:14,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太初有道」及「自有永有」的「有」都是being的意思,道絕對自主地存在,他不只比被創造的有形世界更早出現,他就是萬物存在的原因。
四、道與上帝的關係
「道與上帝同在」或是說「道在上帝面前」、「道與上帝面對面互動」,讓我們看到道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他們有團契生活,既然道跟上帝可以互動,那他們一定是可以區別的兩位。「道就是上帝」這樣的宣告對猶太人來說很特別,因為猶太人相信的一神信仰,不認為上帝之外還有別的上帝,但對基督徒來說,這就是父上帝與子上帝的關係,這也是基督教最難以用文字說明的部分之一。我們相信獨一的上帝,但聖父上帝、聖子上帝、聖靈上帝卻不相對等。「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讓我們知道,耶穌基督一直與父上帝同在,所以基督非常認識父上帝,基督是上帝,所以基督擁有與父上帝相同的性格、本質,因此基督在世上時可以將父上帝很好地表現出來。基督在世上所做的一切及感受的一切,就是父上帝會做、也會感受到的。
五、道與世界的關係
父上帝是宇宙創造的主宰,「萬物是藉著道造的」幫助我們明白,創造世界是父上帝、子上帝、聖靈上帝共同的工作,萬物不只藉著道被造,也藉著道繼續存在著,道是一切生命的源頭,道就是人的光。
「光」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二十多次,我們可以很容易了解約翰的比喻,在地球上,陽光、空氣、水是構成生命的三要素,陽光可以協助人體營養物質的合成,以及廢物的排出。光對人體的重要,不只在身體上,也在心理上,在緯度比較高的國家,人們甚至會因為冬天日照時間大幅度減少而產生季節性憂鬱。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引導人的腳步。
六、道與我們的關係
耶穌曾對眾人說:「我就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必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8:12) 耶穌是世上的光,引領人的方向,如果在黑暗中走路必定會跌倒,但跟從世上的光,就能走得穩,而人在黑暗與光明間是有選擇權的。耶穌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12:35-36)
儘管光是如此重要,但卻不是人人都接受耶穌基督的引導,「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人對光很直覺的反應是要遮擋,這不是指人物理的反應,而是指人心靈的狀態。「光來到世上,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3:19) 習慣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願意認識光,寧願選擇黑暗,因為當光照出罪惡的行為時,一時間會感到痛苦、會想要抗拒,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經驗,是當別人指出我們的不是時,第一時間會想要反抗,甚至因為面子、因為習慣、因為比較舒適而執意選擇繼續做不對的事,光照在黑暗中也是如此。約翰感嘆地描述耶穌「在自己的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10-11) 「不認識」不是說不知道有耶穌這個人物存在,而是說沒有真正地認識耶穌,與耶穌有生命的連結,世界上很多人知道有耶穌這個人,但卻沒有接受耶穌。
那要怎麼樣接受耶穌呢?「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1:12)。「接待」是人際關係中一個很親切的行為,接待耶穌的人,就是接納耶穌、相信耶穌之名的人,「名」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也包括整個人所代表的一切,例如:一個人的個性、一個人會怎樣思考、怎樣對待人……等。接待耶穌的人,就是知道耶穌的身分、使命、權柄,並且來信靠他的人。耶穌給予這樣的人很大的恩典跟權利,就是成為上帝的兒女。上帝兒女既不是透過人自然生育的過程產生,也不是透過人的意念、願望產生,人亦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行為來努力成為上帝兒女,成為上帝的兒女只能靠上帝的恩典,只要接受耶穌就可以了!
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父上帝的獨生子耶穌成為肉體的樣式,住在人們的中間,「『住』在我們中間」有暫時搭帳棚、寄居的意思。這一個歷史事件表示一件事,成為「人」的道,他要像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一樣,受到時間、空間的局限,活在該時代的背景、律法之中,他會受到肉體限制,無法瞬間移動到各地、不能無所不在。上帝有肉身這件事,打破了希臘人認為身體是邪惡的觀念、打破希臘人認為上帝不會直接管理世界的想法,也打破我們對屬靈、不屬靈的分別。
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在以色列歷史中,父上帝雖然持續透過立約及拯救彰顯他的恩典及真理,但是連神人摩西都沒有親眼見到父上帝,而成了肉身的耶穌卻讓眾人看見。人們可以在耶穌的生活中看見恩典與真理,也因為耶穌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人看見耶穌,就是看見父上帝。
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光會照亮「每一個人」與約翰時代的思想很不同,希臘思想認為有些知識是為少數的菁英分子設立的;羅馬人鄙視北方的蠻族,把蠻族當做低等人;猶太人也憎惡外邦人。但世界的真光耶穌基督居然是照亮「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認識耶穌、接受耶穌、信靠耶穌。雖然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是兩千多年前在巴勒斯坦的事,但耶穌基督這真實可靠的光,仍然持續地照亮每一個人直到現在(原文有「持續」照亮的意思)。
七、應用
如果沒有耶穌,我們都是活在黑暗中的人。我還沒信主時,若是對生活有所疑惑,就會求神拜佛,遇到不同情況還要拜不同的神明,求姻緣拜月老、遇考試拜文昌帝君,除此之外,每個月固定到土地公廟報到,每年到觀音廟報到。我在這樣的循環中,不覺得有甚麼問題,就連教師甄試要考教學演練,我也先試教給我們家供奉的菩薩看。我的生命看起來充滿了光,但卻也常常迷惑,例如:我到廟裡求籤,若求到不好的籤,我會問神明可不可以重抽一張?如果神明允許,我就會繼續抽到自己滿意為止,但這樣的滿足只能帶給我短暫的平安。信主後,回頭看才明白基督以外的引導都不是真正的光。世界上的光有許多種,有些光只是真理的閃爍,會迷惑人、混亂人,或許可以引導一時的方向、但更多時候是讓人更迷失。耶穌基督才是真光!就算成為基督徒了,跟從真光引導也會是一生的功課。有基督徒朋友分享,有時會想透過算命、看星座來預測自己的人生,但是虛假的光只會讓人的心更不安定。我們真的需要時常親近主,詩篇36:9「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跟從光,才有真正的生命。
會讓基督徒迷失的光,不只是其他的宗教信仰,也會有人誤將信仰很好的屬靈領袖當作真光。今天的經文談到為光做見證的約翰,就是很好的提醒。這位約翰不是耶穌的十二門徒,這位是施洗約翰,他傳悔改的道、為人施洗,不少人將施洗約翰與基督混淆,但施洗約翰不是基督。施洗約翰自己也說過:「他(基督)必興旺,我必衰微。」本來人們會到施洗約翰那受他洗禮,但耶穌出現後,眾人都往耶穌那裡去,施洗約翰並不因此嫉妒、難過,因為引領人到耶穌面前正是他的目的。有一句很流行基督教俚語:「W.W.J.D.—What would Jesus do?」意思是「耶穌會怎麼做?」,許多人喜歡配戴W.W.J.D.的手環提醒自己在做任何事之前要想想耶穌會怎麼做,但我想將W.W.J.D.做另一種詮釋「What would John the Baptist do?—施洗約翰會怎麼做?」
為什麼這樣說呢?最近,基督教界有個消息,有「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佈道家」之稱的美國牧師葛理翰(Billy Graham)在本月21號辭世,享壽99歲,葛理翰生前佈道70餘年,足跡遍佈全球185個國家,包括台灣,估計有超過2億人聽過他的佈道,許多當今的基督教領袖都曾受他影響。當葛理翰的棺木運回他的家鄉時,有上千人在街頭目送致意、悼念他一生的侍奉,還在世的歷屆美國總統都將會出席他的葬禮。這位讓人崇敬的佈道家或許讓不少人視為這個時代的光,但是也有人發現,在他忙於佈道工作的同時,與子女聚少離多,葛理翰成為缺席的父親,當然也換來孩子的叛逆。葛理翰的不完美提醒了我們,每一位跟隨基督的人都是不完美的,葛理翰不是真光,基督徒不是要跟從像葛理翰這樣的名牧師,基督徒是要跟從基督的真光。但葛理翰做了一個很美的工作,就是用一生見證真光。我們無法、也不該成為上帝,「What would John the Baptist do?—施洗約翰會怎麼做?」我們可以像施洗約翰、像許多屬靈前輩一樣,引人到基督面前、讓人被真光引導。
大家有看過這張衛星圖嗎?認得出來這是甚麼地方嗎?這是北韓,很明顯地與接壤的南韓、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北韓是目前全世界最封閉的國家之一,在黑夜中,北韓非常地黑暗,只有首都平壤有比較明顯的亮光。我第一次看到這張圖時,內心有很深的難過,因為北韓以及整個世界有這麼多坐在黑暗角落的人,這些沒有光亮的地方,有許多受苦的人民,他們沒有機會聽聞福音,或是他們聽過耶穌的名字,但沒有真正認識耶穌是誰。但當我再更深默想時,意識到這些在城市中閃爍的光仍不是真光,黑暗不只存在於窮鄉僻壤、黑暗不只存在於受壓迫的人民中,黑暗也存在於繁華熱鬧的城市之中,但是真光就像太陽的光一樣大方、不偏心地普照在每一個人身上,照在每一個角落。
八、結論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1:9) 你接受真光了嗎?真光已經來到,也持續地照耀每一個人,你願意接受真光嗎?所有接受真光的人,就是相信耶穌的人,也就得到上帝的恩典,成為上帝的兒女。
你願意見證真光嗎?也許你很願意見證,但不知如何見證,就像與父上帝親近的基督可以表明天父一樣,當我們更加認識基督,我們就更能向人表明基督。在教會的靈修年,鼓勵大家繼續有穩定的靈修生活,時常親近主。也鼓勵大家,把握教會的成人主日學課程,藉由授課老師的解說,以及與弟兄姐妹們一同的討論學習,可以更加認識上帝。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接受真光,也見證真光的上帝兒女。我們一起來禱告:天父上帝,感謝你差遣你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透過耶穌基督在世上所做的一切,讓我們更加認識你的恩典及真理。求你幫助我們,不再倚靠自己在黑暗中找方向,幫助我們接受從你來的真光,用一生跟隨耶穌基督,成為你的兒女,也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