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生命尋找出路


講道內容
講題:生命尋找出路
經文:詩篇32篇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二日
一、前言
1.「生命會找到出路」(Life will finds way out.)這句話是1993年電影「侏儸紀公園」,那是描述有企業家透過生物科技,使已經絕種的恐龍再生,在小島上設立恐龍主題公園,後來卻變成大災難,當電影中主角們逃離小島時,那個數學家說最後說了這句話「生命會找到出路」,這一句話成為侏儸紀公園電影的名句,也是為什麼可以拍那麼多續集的基礎,生命繼續再找尋出路。當然,今天不是要談恐龍或電影,但不只是電影中的恐龍在找尋生命的出路,你我的生命也需要找尋出路。
2.你我生命在找尋什麼呢?是在找尋一個更幸福的人生嗎?那可以說在找尋福氣嗎?是什麼樣的福氣呢?福這個字很有意思,左邊的示部是祈求的意思,祈求什麼呢?一張口一塊田,我們的老祖宗,祈求上天給一塊田,給一張口吃飽,就是福氣。但這樣的福氣的標準,在現在社會中變得越來越複雜。另一方面,我們在追尋幸福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卻好像螞蟻,小時候在地上觀察螞蟻在爬,往往習慣走在同樣的路,除非遇到事情,像我們用手指頭在它們所走的路上動手腳,就會看見螞蟻突然停下來,四處找路。我們人像螞蟻,是因為我們在一天天生活中,也很常習慣走一樣的路,吃相同的飯,穿同款的衣服、說重覆的話。因為有習慣的路可走,往往不大需要去關心找出路的問題。但有時真需要停下來才看得清楚,有時那樣地停下來,非出於自願,往往是因為苦難或疾病,才會使我們踩了人生的煞車。我們在畢業、工作轉換、退休、家庭失和、身體出狀況、經濟出現問題的時侯,往往才會熱切找尋出路。
3.詩篇32篇—在教會傳統中,很早就將這詩篇歸在七首懺悔詩之一(詩篇6、32、38、51、102、130、143)。根據記載,教會歷史中的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特別喜愛這詩篇,曾將此篇詩篇放在床前,每天早上起床都在看過讀過。牧師今天要透過這篇詩篇,和我們一起來思想,詩人所說的有福氣是什麼?什麼又是他所指出的生命的出路。
二、有福氣的人(v.1-2)
這段經文中一開始提到兩次的「有福氣」,問大家聖經中還有哪裡提到有福氣,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到的八種福氣,指出人屬靈生命的重要特質--心靈貧窮的人、溫柔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等等。另外,還有哪裡提到有福氣?詩篇第1篇也提到有福氣,在人面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義人的道路,一條是惡人的道路。義人的道路如同一棵栽種在溪水邊的樹,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惡人的道路,卻如同糠粃被風吹散。在善惡選擇中,要人去做出有智慧的選擇。同樣的,在詩篇32篇也提到兩種人,但是卻和詩篇第一篇不大一樣,在詩篇第一篇的兩種人兩種結果以外,還有一種人,是會從錯誤的路走回義路的人,這樣的人也是有福氣的。
這首詩篇雖然屬於懺悔詩,但也有屬於訓誨詩的部分,詩人先在1-2節,就講出智慧話語的結論。詩人寫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我想問大家,如果稍微跳開一點距離來看,你是否會覺得奇怪?悔改怎麼是有福氣啊?這跟一般說的福氣不一樣。福氣的一張口一塊田,或是其他我們常說的五子登科,包括車子、妻子、孩子、房子、金子等,是大家認為的福氣,這些和悔改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先把這問題擺著,接下來再看作者的敘述。在3-8節中,詩人加上自己的經歷,用來說明他是怎樣得到這智慧的結論。
三、詩人自己的經歷(v.3-8)
1.悔改前的處境—與神的阻隔感,反映在身體的感受。
詩人描寫自己悔改前的處境,3-4節「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呻吟而骨頭枯乾,黑夜白日,你的手壓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力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換句話說,詩人感受到他和上帝之間有著一種阻隔,在犯罪之後存有罪惡感,當他想逃避,想要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或是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我們常常無視於這樣阻隔的存在,並用極高的自欺本能在生活。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們身體承受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嚴重時會心神不寧,會坐立難安,會變得虛弱無力。在我們逃避上帝的面時,那種不自由、枯乾、或是心中的憂悶,就存在我們身體和情緒中。我們知道現在的我心靈有些地方不對勁(怪怪的),窒礙難通,然而寧願放著不去處理。這是詩人所描寫自己的情境,也是我們會遇到的處境。
上禮拜四禱告會群鈺姐妹主理,他要我們兩個人一組,彼此分享你內心正面對怎樣的試探和難處?突然要分享還真不是容易開始,人面對各樣的試探,正如聖經約壹2: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那天晚上分享的問題,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我們的問題,而是能講到多深入多詳細。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內在的處境,我們的過犯,只是不常跟自己有這樣的一個交談,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向外找,想辦法讓自己忙碌,或是用其他的娛樂來麻痺自己,很多時間我們逃避和上帝有這樣的交談,但是這確實是我們需要的反省時刻,讓我們去察覺自己真實的生命處境。第四節後有小字(細拉),是詩句的一個段落,讓我們可以停下來思想。再來請大家看一張照片,你看到什麼?這是一張迷失在洞裡六年,再被找到的綿羊,看它身上的毛長得這麼多,約有20公斤重。你想它會不會感覺不舒服,給大家看這張照片,是因為我們有時候也真像這隻躲起來的羊,我們的罪惡沒有處理,一直繼續增長,直到我們在牧羊人的協助下,幫我們把毛剃了,那時卸下各種重擔,將會感覺何等的輕鬆自在。
2.我認罪,祢赦免—對神無所隱瞞,經歷釋放的自由
我們不知道詩人發生什麼事情,讓他經歷這樣的轉變,接續的第五節「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悔改的第一個重點是「我」,這節中出現我的罪,我的惡,我的過犯,我的罪惡。詩人決定不再去看到別人的過錯,不再去指責別人,而是去看見那個內在的我。推卸責任是人很深的本性,從創世記第三章亞當夏娃犯罪後,就是互相推卸責任,男人推卸責任給女人,是女人害他吃的。女人也推卸給蛇,是蛇引誘她去吃的,面對人犯罪的實況,人往往先看見別人的錯,而非自己。這裡的承認和先前的閉口不說成對比,人必須要將心中的話說出來,在上帝面前無所隱藏,才能經歷上帝的赦免。我承認,你赦免,才能恢復那種跟上帝連結的關係。就像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大兒子在外地餵豬的處境中醒悟過來,回家途上反覆練習著要跟父親說的話「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的你,從今以後我不配做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一個雇工。」我認罪,你赦免,但我們人要多久才能走到這一步?
3.詩歌「奇異恩典」作詞者约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
當我在想一個人如何認罪悔改到全然改變,就想到約翰•牛顿,他曾寫下「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的詞曲。他原本是一名從事奴隸販賣的船員,他不但不信神,還喜歡嘲笑周圍的信徒,甚至捉弄、辱罵他們。但1748年5月10日,约翰的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暴,十分危險,在幾乎失去希望的時候,约翰突然回想起自己的過去,第一次從心底懺悔並向上帝祈禱。很神奇的约翰的船竟然度過風暴,又奇蹟般地克服了食物、淡水和靠岸等種種問題,生還了。约翰在這次經歷之後並沒有馬上退出黑奴貿易。六年後(1755年)他才以健康的理由洗手不幹。雖然這樣,那六年之間他逐漸改變自己,信奉耶穌基督,也逐漸改變船上黑奴的工作條件,後來他參與在反對黑奴貿易的運動,而他這首奇異恩典詩歌,也成為他的信仰見證,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那是一種深切的悔改,帶來深切的拯救。對他來說,至少六年的時間讓他生命有個180度的大轉彎,你覺得這樣的時間會不會太長?還是算太短?有人10年、20年,甚至30年都還轉不回去。那你呢?你有什麼事情讓你卡住,要多久時間才能向神坦然說出,並尋求全然的改變呢?
雖然我們的生命不像約翰牛頓,有那麼大的反差變化。但我們要怎樣經歷向神認罪和被赦免呢?在舊約時代,猶太人透過到聖殿獻贖罪祭,透過祭司和利未人將祭物獻在祭壇上火燒。天主教贖罪方式,透過跟神父告解,從神父口中聽到赦罪的禱告和該做補償的事。那我們呢?宗教改革後的悔改,是每個人可以自己來到上帝面前,誠心悔改並用信心相信,就將蒙拯救而得福樂。
4.一個蒙恩罪人的身份和體會—全然的敗壞,全然需要恩典。
6-7節講到一個蒙恩罪人的身分和體驗,一個蒙恩罪人的身份,是我們基督徒看待自己一生都活在這身份當中。第六節「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向你禱告」,虔誠人不是不會犯罪的人,而是一位深知自己原本是全然敗壞,全然需要恩典。但在我們軟弱的時候,上帝的恩典夠我們所用。「大水氾濫的時候,必不臨到他。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歡呼四面環繞我。」我們可以對上帝說,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救我脫離苦難,我不再去別的地方躲藏。
我也不再像那小時候玩的遊戲123木頭人,別人看的時候一個樣子,私下又是另外一個樣子,在全然的敗壞中,需要全然的恩典。人要脫離罪惡,要先承認它-再依靠上帝的憐憫和恩典來對付它。經過詩人親身經驗的說明,才能了解他所說的福氣是什麼,福氣和悔改的關係原來是這麼密切。經歷上帝赦免是全然的福氣,將違背上帝的行為除掉,在上帝面前無所隱藏,上帝也將成為我們的藏身之處,成為我們生命的出路。在大水氾濫的時候,我們將搭上救恩的船,如同挪亞方舟蒙受上帝的保守。
四、詩人的訓誨—主必指示並眷顧的福氣(v.8-11)
1.義人和惡人道路的比較
從8-11節,詩人又回教導的口語,在8-9節說出了上帝引領的應許「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牧師問大家,這個應許好不好?有上帝的教導,有上帝的指示,有上帝的眼光在你身上,實在是好,也是我們所期待的。但詩人也深知到我們的本性,不都是會如此順服接受的。他接續第9節「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需用嚼環韁繩勒住,不然,牠就不會靠近你」,騾子有騾子脾氣,脫韁野馬往往飛快狂奔,因此需要透過器具控制牠們。在上帝指引的道路上,我們會因為悔改蒙恩而改變,還是我們像騾子和馬那樣,還需要再去受到管教才聽從,詩人要我們去做選擇。
2.一條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的出路,就在這裡
而這樣的選擇,不僅是我們邀請耶穌進入我們心中時要做的,也在我們基督徒每天生活中的各樣選擇中,這條悔改並和上帝和好的道路,將帶出與人和好的出路,因為時常以一個蒙恩罪人的身份看待自己,也將在看待別人時多了一份的寬容和原諒,因為別人也是另一個需要上帝恩典的罪人。上帝深知這是一條生命的出路,這條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的出路,就在這裡。
五、結論與應用
1.我有領受這份福氣嗎?我現在跟上帝的關係如何?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領受這份福氣嗎?你現在和上帝的關係如何?是否還有那些隱藏的罪,正阻隔在你和上帝的當中,需要你跨出一步,勇敢向上帝悔改的?
2.幾句有關悔改和恩典的名句
悔改是我們認真改變,歸向上帝,是出於對上帝誠懇的敬畏,也在於治死自己的肉體和舊人,在聖靈裡重作新人。~加爾文
悔改是如此的珍貴,以致我們堪稱它為第一滴水的珍珠,也是上帝所應許救恩最神聖的一步。~司布真
悔改的本質就是一種抉擇,而且是一種決定現在的生活品質,以及將來命運內容的抉擇。~喬治・賴德
藉著悔罪,我們得潔淨(洗清氣);藉著憐憫,我們得裝備;並藉著對上帝真摯的渴慕,我們成為貴重的器皿。~朱利安娜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體會到詩人所講的悔改、回轉歸向上帝的福氣了嗎?邀請我們當中一起為自己禱告。「主上帝,透過今天的信息對我們說話。我們不要像那躲在山洞裡6年的羊,獨自揹著20公斤重的羊毛。我們不要像那螞蟻,在習慣中過著同樣的日子,而缺少反省。我們也不要像騾子,頑固耍脾氣,也不要樣野馬,到處照著自己的意思行。讓我們在您面前,承認、悔改、回轉,像約翰・牛頓那樣180度迴轉,是生命中重要的一次,也在每一天生活中的逐漸經歷改變。主,幫助我們看見自己是蒙恩的罪人,依靠耶穌基督救恩,找到生命的出路。如此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若是誠心的認罪悔改,請聽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給我們的好消息,透過使徒保羅所宣告的「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3.再次聽見福音的好消息--羅馬書8:31-39
既是這樣,還有什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這是神對我們每一位願意悔改歸向他的人所說恩典的話,當我們在大齋節、受難週之前讀這詩篇,有認罪悔改,透過屬靈前輩的名句,以及聖經中救恩的確據,讓我們領受喜樂的盼望。春天,季節變化中也是培育我們靈命生活的好時刻。清明節,掃墓和家人追念親人,也是思想人一生價值的好時機。讓我們趁著這些機會,好好把握,走著走著,讓自己慢下來,看一看前面、看一看後面走過的路,在和上帝、和人的關係中,是怎樣的?再繼續往前走嗎?需要修正,還是需要回頭?讓我們在上帝的真理和愛中,找到生命的出路。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基督的心


講道內容
講題:基督的心
經文:約翰福音十五:1-10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前言
最近有一部很棒的信仰反省的電影,我想許多兄姊都看過。這部片子提出了許多挑戰,尤其是當基督徒受苦的時候,上帝在哪裡,成了許多人看完這部影片內心很深的共鳴。是啊,在我們吃得飽穿得暖的時候,我們讚美感謝上帝;在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信仰的時候,我們隨意的談論上帝。不過當信仰與生命產生了衝突,當我們要為所信的付上代價的時候,許多人不得不提出一個質疑「上帝呢?上帝在哪裡呢?」我想當耶穌在喊著「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的時候,一定也是有同樣的疑慮。這句話又是甚麼意思呢?這句話是亞蘭文的「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原來耶穌也經歷了相同的處境,對耶穌來說,上帝也好像消失了。上帝消失了嗎?還是我們對於上帝的臨在一直有著錯誤的理解呢?許多時候,當我們一切平順的時候,上帝是一個美好的象徵,但是當我們生命出現需要的時候,上帝的供應成為我們敬奉他唯一的目的。耶穌展現了成為有限的人的實況,那就是在完全的苦難中,人所能發出最深的悲鳴。不過耶穌卻也做了最好的示範,他呼求的對象,正是那創造天地的上帝。而這點,正是今天我想與各位兄姊分享的重點。
信上帝還是信耶穌
事實上,當我們說起基督教,一般人很容易聯想到,這裡有一群相信耶穌的人。三十年前,當人們看著一群走進教會的人,就會認為,這些信基督教的人就是信耶穌教。「那個信耶穌的」這種稱號,很容易跟基督徒的身分緊緊相連。有時候,看到一些比較敬虔,或是逢人就傳福音的人,還會戲謔(滾笑)地說「耶穌來了。」信基督的人,理所當然就是信耶穌,這看起來毫無問題。但是當我們以為我們只是信耶穌的時候,我們反而可能陷入了一個錯誤的理解。那就是耶穌只是一個神明,而我們正在敬拜祂。這個世界的神明百百種,別人信他們的,而我們相信耶穌。事實上,這樣子,不但錯看了耶穌的身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那創造天地的上帝,才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可能有兄姊會說,我們相信三一上帝,不論稱呼為上帝、耶穌還是聖靈,那都不重要,重點是我們知道我們所信的是甚麼,那就好了。事實上,三一上帝的確不容易解釋,有神學家清楚的指出,沒有任何解釋可以完全的說明三一上帝。若有任何人肯定的說,三一上帝就是甚麼,那麼這一定是錯的。因為上帝不是,也不可能就是這樣,畢竟我們實在太有限了,無法完全的明白。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我們可以做的,那就是清楚耶穌聖子角色對我們的意義。
人神關係的中保
我當然不是要把上帝與耶穌分開來看。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我們得要清楚明白的,耶穌的身分是成為我們與上帝的中保。保羅明白的在提摩太前書2:5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如果我們沒有了解這個實況,我們以為跟耶穌關係很好,我們依靠耶穌的力量過生活,我們就會失去信仰最美好的祝福。其實是透過耶穌基督,真實連結於上帝的祝福。事實上許多時候,教會在講三一神的標準答案,都會提到「藉由聖靈的能力,我們得以透過耶穌基督認識上帝。」而這也是我對於我們到底是信耶穌還是信上帝的答案。上帝太大了,從我們的有限,我們實在無法看見祂,但是透過跟我們一樣有限的耶穌基督的肉體,我們終於能更接近上帝,也更明白從舊約律法中,上帝真實愛的心意是甚麼。
的確,在耶穌尚未來到世上之前,上帝的約與律法,正是指引人認識上帝的重要信息。不過人畢竟太有限了,在無法清楚上帝心意的情況下,要不是過度嚴厲與不知變通,就是任意詮釋而輕忽了上帝設立律法的原意。在耶穌來到這個世上後,我們發現,我們不只有上帝的律法,透過耶穌,我們還明白了上帝的心意。若不藉著耶穌,我們還真不知道上帝怎麼想怎麼看。藉由耶穌,我們不但重新建立起了與上帝的關係,我們也從律法主義釋放,卻不至於過度放縱。
不過我們來看看這張圖,這很明確的畫出了耶穌成為我們與上帝關係的中保。但是另一張圖,反倒讓我們看似有盼望,卻有可能離上帝遠了一些。我們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見,這是許多人心中的期盼,這個期盼本身沒有錯,但是這個期盼卻不是上帝真實的心意。我們透過耶穌基督自然可以進到上帝永恆的國度,是屬天美好的盼望。但是那是結果,卻不是我們的目的。讓我們一起來想像,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兒子來到父親面前說,「父親啊,我回來就可以繼續當個大少爺,享用你的財產是吧。」那是多恐怖的畫面啊。事實上,我們正如聖經所寫的,我們透過耶穌基督來到上帝面前,只是為了表明「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那是為了關係的真實重建而有的一種覺悟。
既然知道,我們正是因為透過耶穌,才能來到上帝面前,也才能真實經歷與上帝連結的美好。那麼從耶穌的教導中,我們怎麼來看這個關係呢?從年初開始,教牧團隊用了一系列的分享,正是從這段耶穌教導的經文所整理出來的內容。
經文所詮釋的耶穌
耶穌這裡的開場,清楚的指出,耶穌是葡萄樹,而我們都該是連結於葡萄樹的枝子。父上帝是栽培養育的人。
個人靈修
接著耶穌便提到了這些枝子,必須連結於祂,方能結果,也才能保持最佳狀態。這個部分的經文,清楚的指出,連結於葡萄樹的枝子理當結出果子來,若是無法結出果子,必會被剪除,而能結果子的,亦需要接受修剪。對我們的現況看來,就是我們需要時時來到耶穌面前連結於祂,並因為祂的話語,我們的生命可以被清理乾淨。關於耶穌的修剪,我們今天尚且不談,但是對於連結於耶穌,必須時時透過耶穌的道,生命被清理,這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沒有安靜的時間連結於耶穌,沒有讀經禱告來更新自己的生命。我們很容易成為看似長在葡萄樹上,卻不結果子的枝子。
穩定禮拜
下一段經文就像繞口令一樣,耶穌不斷的強調連結於祂的重要性。而耶穌提到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更清楚明白的提醒我們,若我們的生命不在耶穌所建立的信仰群體裏面,我們藉由自己,是很難結出果子的。或許有人會說,我願意連結於基督,但是不一定要來教會吧。現在網路時代,不論是看電視的禮拜,或是教會的網路連播,難道不算是連結於基督嗎?保羅在以弗所書清楚的提到「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希伯來書的作者更是明白的指出「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這些經文,再再的提醒我們,連結基督的具體作為,便是來到教會中與弟兄姊妹一起追尋上帝的道。一個人是軟弱的,唯有連結於以基督為頭的信仰群體,才有足夠的力量,面對這個世界。
裝備課程
而下一段經文,耶穌提到了祂的話在我們裏頭,我們所祈求的,都必蒙應允。則是明白的提醒,凡我們所做的,必要先建立在祂的話裡面。只要我們對耶穌的話清楚明白,我們必能行事順利。約書亞對以色列人的教導中這樣說「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這些經文一再的表明,只有我們不斷的在上帝的話上面受裝備,更認識更明白,我們也才能更明白上帝的心意,並行事有力。聖經不是符咒大全,不是念哪段經文,能夠產生甚麼特殊的功效。乃是在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認識的過程中,越來越明白上帝的心意,上帝的法則。並經由這些對上帝的瞭解,在回應上帝呼召的過程中,祈求,行事,並看見上帝的作為。耶穌明白的說,當祂的話在我們心中,我們所求的沒有不應允的。
屬靈夥伴
我想談到這裡,大家一定也注意到了,耶穌是跟他的門徒們所說的話。也就是說,這群人,不是一個人在走這條路。耶穌口裡所說的「你們」是一群願意聽上帝的話,甚至擺上自己的一群夥伴。許多人來到教會當中,常覺得孤單。因為在信仰的道路上,如果只有一個人,不覺得孤單,不覺得疲累,其實並不容易。許多人蒙受上帝呼召的初期,或許常常是一個人,但是當他願意投入,一群跟自己有相同信仰,信念,生命方向,甚至熱情相同的人,更能讓人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裡面的他們在原文便是第三人稱複數。那是一群等候上帝的人,不是一個人。事實上,從舊約經文開始,信仰就是一群人的事情,他重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若可以,兄姊真要在教會中,在小組,團契中找到一群願意一起回應上帝的屬靈夥伴。
福音朋友
接著耶穌說,要眾枝子多結果子。關於果子,我們都知道,這裡的重點不是拉人來信主,而是因為生命長出了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果子。而讓眾人將榮耀歸於上主。正如但以理書記載「3:28~29 尼布甲尼撒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現在我降旨,無論何方、何國、何族的人,謗讟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遲,他的房屋必成糞堆,因為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也因為這樣的果子,眾人因為羨慕耶穌門徒的生命,而願意成為耶穌的門徒。換句話說,耶穌清楚的指出,當我們的生命彰顯上帝的榮耀,清楚看見的事實,就是眾人知道「我們也就是祂的門徒了」。想想看,如何彰顯這些聖靈的果子?可不是在我們身旁的人,都深深地受到這聖靈果子的祝福,並願意更深的透過我們所彰顯基督的芬芳而來到上帝面前呢?
參與服事
這樣的過程,耶穌以「愛」作為這段論述的小總結。因為愛,所以遵行上帝的命令,並因著這樣的命令,真實帶出祝福來。我們可以想見的是,當我們的生命被上帝的愛摸著,我們會想要盡自己的力量擺上自己,成為信仰群體中不可或缺的幫助。最近有一個很重量級的樂團在高雄舉辦演唱會。一群人高興地買了最便宜480元,最貴3,880元的門票進場,一坐就是四個小時。當這些人走出會場的時候,他們有的是滿滿的感動。我目前看到許多人的評論,都是激勵與讚美。其實不在其中的人很難想像,幾萬人進場,真的能看到主唱和樂團嗎?如果只是從大螢幕來看,那在家裡看DVD有甚麼不同?不過真的熱愛這個樂團的人,必定能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正如,我曾經看過教會中,脫下西裝外套認真打掃弟兄,不論身分高低,熱情準備愛餐的兄姊。更別說一群愛主的兄姊,願意獻上最美的歌聲,或是盡心招待新來的朋友。如果沒有真實的愛,做這些事情真的不容易,反而容易生發出苦毒。有了愛,真讓人沉浸其中,只怕自己沒有機會付出一點心力。那樣的愛,是裝不出來的,是打從心裡充滿喜樂的。就像是那群從演唱會會場走出來的人一般,無法隱藏的歡喜。
耶穌陳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我們的生命真實連結於祂,我們必會流露出上帝真實的愛。作為中保的耶穌,明白的讓我們看見,在我們的有限中,我們只想努力活下去,過好生活。但是透過耶穌與上帝連結的生命,卻能生發出真正的力量,既喜樂又充滿盼望。不只是活下去,而是精彩又有價值。美好又令人羨慕的。
再思WWJD
不過當我們講得如此美好的時候,一定有兄姊會說,哪有那麼美好。這個世界的殘酷與現實,可不是像一場演唱會那麼簡單。或許,我們接著再來看看,關於中保耶穌吧。耶穌是怎麼在自己的生活實況中遵行上帝的旨意呢?幾年前流行「WWJD」這四個字,也流行將這四個字當成手環套在手上。不過這四個字代表的卻是真實的認識耶穌,並從耶穌的角度來看事情。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順服與叛逆
面對眾人對於耶穌門徒不守安息日,破壞潔淨的禮儀,狂妄的赦免人的罪,不可思議的讓人的身體得以康復。耶穌得到的是瘋狂的追尋者與在真道上不斷提出質疑的挑戰者。不過耶穌對於自己行為的詮釋,卻是「馬太福音5:17~18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許多人試圖強化耶穌面對當時世代的特立獨行,好似耶穌是個反權威者。不過耶穌反對的是人們對上帝話語的僵化與曲解,乃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也不是為了樹立個人風格,強化自己立場而反對。
想像與實況
另外許多人對於耶穌的行動,充滿想像卻不一定符合實況的。耶穌在與撒瑪利亞女人在井邊談話之後,祂的門徒拿東西來給祂吃。「約翰福音4:31~34 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甚麼給他吃嗎?」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門徒不知道耶穌對於福音行動所帶來的滿足,勝於對食物的需要而感到疑惑。那是因為門徒對於耶穌的認識常常停留在對耶穌的想像。更不用說,那個停留在期待耶穌成為他們民族的復興者這樣的認識。如果我們今日依然無法正確的認識耶穌,我們必然會以自我想像來建立一個耶穌樣貌,卻是離祂所帶來上帝的道越來越遠。
保全自己與捨命
最後我們看見,耶穌為自己的工作擺上的是自己的生命,而我們卻無法如此。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只看到救主,沒能看見上帝?因為當我們看見耶穌為我們擺上的自己,是完全的救贖,我們以為,這樣就夠了,卻是沒看見,耶穌帶來的是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重新建立。但這不是結束,這是一切的開始。耶穌用祂的生命做了代價,讓我們重新真實連結於上帝。這對我們的提醒常常是這樣一句話「太10: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WWJD」一點都不容易,卻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新的可能性,也讓我們能因為將生命的準則建立於耶穌基督,看見創造主隊我們真實的帶領。若要為今天的分享做一個總結,我想說,真實地建立生命在基督的人,是有基督的心的人。這樣的人正如「哥林多後書3:17~18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充滿基督香氣的生命
這樣的人
讓人看見
無法掩藏,總能讓人看見,不過不是看見這人,乃是透過這人,看見基督的美好,上帝的偉大。
帶來平安
這樣的人,總能帶來盼望,帶來平安。凡是生命憂愁煩悶,失去失望,總能因為靠近這樣的人,而享受上帝真實的安慰。不是因為這個人有甚麼特別的能力,乃是因為這個人所散發出基督的香氣,讓人充滿力量,的著安慰。
擁有前進的力量
這樣的人不心懷惡念,不擔憂前面的道路,困難重重。因為深信我們將能學像基督,縱使看似死亡,終將能看見上帝復活的大能。那個「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大能者,必不致於輕看跟隨祂的人所做的事情。
一個故事(我的生命歷程)
最後,我以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來做個分享。我是個軟弱的人,能力有限,眼界有限,在小的時候,更是一個問題兒童。直到有一天,我從生命的困境中,發現了上帝話語的美好,我整個人像活了起來一樣。我喜歡安靜在上帝面前的時刻,我喜歡讀聖經中,人們軟弱的起起伏伏,因為那跟我的生命實在太過相像。我開始要求自己好好的做禮拜,那是我國三的時候的事情。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必要將生命建立在上帝信仰群體裡面。接著我發現自己的不足,開始學習並更深的認識上帝的話。還記得,當時學習許多的課程,眼界被打開的驚喜。然後我學習成為別人生命中的陪伴,我在高中開始擔任起兒童主日學的老師,後來擔任少年團契的輔導。其他的服事一個接著一個,只因為我深深感動於有分於上帝的事工。那是一種無可言喻的欣喜,每個禮拜,周六日的服事,重新帶給我的是面對一周生活的更新與充電。這當中我唯一個遺憾,是沒有一個長期穩定陪伴,可以時時分享信仰的屬靈同伴,感謝主,在婚姻中,我得到了這樣的夥伴。我不完美,但是我知道,當我願意連結於葡萄樹上,縱使聖靈的果子無法長得完全,但是絕對不會不長果子。接著只要上帝願意修剪我,我將能越長越好。
結論
沒有耶穌基督,我們無法認識上帝。不過單單透過聽得許多的道理,我們依然無法透過耶穌基督來認識上帝。耶穌基督正如我們看向遠方的望遠鏡,需要我們拿起來,對準焦距,用心直視。如此我們不但能透過這耶穌基督的中保,看見上帝豐富恩典的保守與帶領。我們更能因為將生命連結與葡萄樹上,而成為擁有基督的心的人。一個生命發出香味的基督徒。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為主耶穌做見證


講道內容
講題:為主耶穌做見證
經文:提摩太後書2:1-13
主講:鄧開福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三月十九日

今天是台南神學院的紀念主日。我們剛剛所閲讀的經文很清楚地描述我們的使命: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導的,也要交託給那忠心而又能教導別人的人」(2:2)
神學院老師:把他們所學的交託給忠心的人。
神學院的學生:他們讀書 ─ 以至於他們能夠在教會教導和服事!
教會弟兄姐妹的角色:你們是「許多見證人」 ─ 你們在這過程中支持老師、學生和職員。
「見證人」的貢獻:奉獻、禱告 ─ 並且派遣學生給我們訓練!
謝謝你們在所有這些方法上面支持我們!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夠繼續為教會教導並且訓練新一代的傳道人。
這個段落不只是關於在神學院教導和學習。它首先是關於每個基督徒最基本的責任:成為一個主的見證人,並且鼓勵其他人成為見證人。
保羅,一個知道他快要面對死亡的老人,在監獄坐下寫信爲了提醒他的年輕同工提摩太關於他的責任。
他的主要關注不是他臨近死亡,而是福音的進展。他需要傳遞火把讓福音的光即使在他死後也能夠繼續照耀。
保羅臨近死亡這件事幫助他自己聚焦在甚麼是真正重要的:成為一個見證人,去傳遞我們所知道關於耶穌的事情給其他人。
在這個段落中保羅提醒我們,關於我們對主的見證三個重要的方面:
1. 我們的信息
2. 我們的服事,我們的使命
3. 我們的資源 ─ 我們的力量從哪裡來?
一、 我們的信息
甚麼是台灣最大的需要?經濟嗎?國際地位嗎?獨立嗎?不!
臺灣人需要認識耶穌;臺灣人需要與耶穌同活。
他們要認識「在基督耶穌裏的救恩」(v. 10)
甚麼是我們最大的責任?爲主耶穌做見證。給人機會認識他!
我們信息的內容:
「要記得耶穌基督,他是大衞的後裔,從死人中復活;這就是我所傳的福音」(v. 8)
耶穌基督,大衞的後裔:是一個人物而不是宗教。我們不應該告訴人們他們的宗教有多糟糕,而是要告訴他們耶穌有多好!
從死人中復活 ─ 耶穌是活的!我們要人們去認識祂、與祂同活、對祂說話、關聯於祂。
從死人中復活:我們的上帝是全能的神:祂讓耶穌從死裡復活!
祂成就不可能的事,在他沒有難成的事,對祂沒有困難是太大的。
台灣:只有很少比例的基督徒(少於5%)。但是我們不氣餒!如果上帝能夠使耶穌從死裡復活,祂就能給台灣人新的生命!
 這是一個好消息!保羅稱它是「救恩」、是「永遠的榮耀」(v. 10)。為這個好消息我們可以犧牲很多!保羅兩次提到「受苦難」,兩次提到「忍耐」。他因爲作者耶穌的見證而成爲一個在捆鎖中的囚犯 ─ 但是他認為這是值得的!
二、 我們的服事/使命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導的,也要交託給那忠心而又能教導別人的人」(2:2)
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其他已經信的人傳遞真理給我們,現在輪到我們了!
聽教導  交託  教導:
- 神學院的責任:這是我們的任務 ─ 為了教會服事訓練人,去成為能夠訓練上帝子民的傳道人。
- 每一個基督徒的責任:用榜樣和生活去教導(2:1我兒啊 ─ 不是老師-學生的關係,而是父母-孩子的關係)
生活方式:用世俗的職業作例子
不只是在神學的教導上:保羅從我們每天的生活中談論技巧和洞察力:當兵的、運動員、農夫。我們要連結聖經的真理和我們每天的經驗。
- 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我們是基督耶穌的精兵,討他的喜悅。聚焦在耶穌身上,甚麼能討祂喜悅。
- 運動員:認識比賽!(根據規則參加)。我們的「比賽」是成為門徒和見證人,我們學習如何進行很好的比賽去贏得最重要的獎賞:勝利者的冠冕。
- 農夫:先吃,然後也供應其他人!(v. 6)。我們需要先吃、消化上帝的話,只有這樣才能分享給其他人。透過成為見證人,我們自己受益 ─ 我們被提醒上帝為我們做了甚麼!
注意:這些例子都是「不講話」的職業 – 保羅強調生活方式
交託:分享。不只是話語,而是分享並且給他們看。
分享上帝所教導我們關於工作、信仰、基督徒家庭生活、婚姻、養育孩子、招待。我們要成為模範,並且訓練其他人成為模範。
三、 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力量從哪裏來?
上帝的恩典(v.1, 10):
剛強起來 = 得到力量(被動形式 be strengthened)。
給我們力量的就是上帝!=「使上帝的恩典成為你力量的來源」
不是我們的能力和成功  我們必須給人看到並且經驗到上帝的愛和祂的憐憫
是上帝的恩典給我們力量能繼續而不失望。
它提醒我們生命就是從上帝而領受的禮物 ─ 不是倚靠我們的努力或是功德。
上帝的話(v. 9):
上帝的話是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效!沒有被捆綁(被綑綁的就是人!)。相反的,上帝的話能釋放我們!
「上帝的話活潑有效,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透。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意念」(來4:12)
「我的話像雪和雨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卻滋潤了大地,使五榖生長,讓撒種的有種子,讓吃的人有食糧。我的話就是這樣。我的話從不落空,卻要成就我的計劃,要執行我的旨意」(賽55:10-11)
上帝的信實(v. 13)
直接翻譯原文:「我們縱然不忠實(apisteo)於祂,祂仍是忠實(pistos)於我們」
參 台語:「咱若有失信,伊猶原是信實」(Lán nā ū sit-sìn, I iû-goân sī sìn-sit)。
上帝是一位信實的神;雖然我們常常失敗,雖然我們不忠實於祂,祂還是愛我們,陪伴我們!
保羅談到關於受苦(v. 3, 9)、忍耐(v. 10)、努力工作(士兵、運動員、農夫)。但是這些都還是不夠!我們最需要的是上帝的信實!
我們會犯錯,我們會不忠實,我們必須承認失去機會,我們甚至躲避機會.....但是上帝是信實的!
決定性的事不是我們很大的信心,而是上帝很大的信實!
上帝呼召我們成為祂的見證人 ─ 我們所有人
老師、傳道人、信徒
祂呼召我們與其他人分享祂所給予我們的:祂的恩典、祂的話語、祂信實的愛
讓我們彼此鼓勵去成為耶穌的見證人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中,我們的研究中。
願上帝使用我們幫助其他人去認識祂並且經驗祂的恩典。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哪裡 可以找到耶穌


講道內容
講題:哪裡 可以找到耶穌
經文:馬太福音25:31-46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三月十二日
一、前言﹕警醒的心等候耶穌的再來
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記載許多耶穌基督在傳道三年之中,醫病、趕鬼、傳揚上帝國福音的事件以及教導;因為上帝國奧妙的真理不太容易明白,因此、耶穌就常用許多的比喻來闡明上帝國的福音,讓我們可以明白「福音奧妙的真理」!我們今天所看的聖經節馬太福音25章31-46節就是耶穌基督要被釘十字架之前回答門徒有關【耶穌在升天之後】以及【耶穌再次降臨之前】這段的期間,我們每位基督的門徒應該要有的態度以及心態!耶穌一而再、再而三用許多的比喻,不斷地在提醒門徒及我們要保持警醒的心做好準備,等候耶穌基督的再來。
二、本文﹕等候耶穌再來,我們應如何預備心
初代教會的信徒對於耶穌何時要再來的議題,一定比我們現代的基督徒切身以及敏感許多。當時的門徒實際經歷了、也實際看到了、耶穌的升天,天使在使徒行傳1:11也明確告訴門徒;「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耶穌要再來」這個聖經明確的記載以及基督門徒終極的盼望。從初代教會的信徒一直到現代的基督徒,我們經過快2000年的等待!「耶穌將要再來」的應許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在等待!聖經馬太福音24:36也明確告訴我們﹕「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 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縱使有許多的傳言、預言耶穌何時會再來,但都不攻自破、拆穿謊言我們唯有抱持著謹慎、警醒的心等待「耶穌將要再來」的時刻!
我們在這段「等待耶穌再來的日子我們該如何地預備心呢?」今天我們所看的聖經節馬太福音25章31-46節耶穌所說這段的比喻,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方向當我們仍未看見耶穌的時候,當我們還在等待耶穌的時候,我們可以如何做!
馬太福音廿五章34節耶穌對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的國。」右邊的人(綿羊)他們是做了甚麼事呢?就在耶穌接著說的話當中可以找到答案:「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25:35-36)
但是,左邊的人(山羊)他們為甚麼接到以下的判決呢?「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25:41)那又為甚麼呢?耶穌指責他們說:「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裏,你們不來看顧我。」(25:42-43)
耶穌列舉出了六項在我們的一生之中有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前四項是代表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就是我們常說的「衣食住行」其中的「衣、食、住」;另外兩項──生病以及下在監裏,是代表著在我們一生之中有可能會遇到那極大困境與難處的時刻。右邊的人(綿羊)回應了耶穌困境中的需求;左邊的人(山羊)拒絕了耶穌難處中的呼求。
無論是回應或者是拒絕耶穌困境中需求的人,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當時所做的事已經回應了或者是拒絕了耶穌的需要;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反問說:「耶穌,我們甚麼時候見過你呢?」他們怎麼有可能在耶穌有需要的時候拒絕耶穌的需求呢?的確當時他們沒有看到耶穌、肚子餓、口渴、流浪、  赤身露體、生病以及坐監!而宣判的結果不同的關鍵就在耶穌回答的這句話上﹕「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  我身上了」(25:40),「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25:45)。
各位弟兄姊妹!如果你看見耶穌肚子餓,你當然會拿食物給耶穌吃。然而,除了當年跟隨耶穌的門徒以外,後來的我們根本都沒有機會見到耶穌;未曾見過耶穌是我們大部分人共同的經驗。但是,耶穌他卻非常重視我們在仍未他相遇的日子裏,我們曾經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要如何才能夠避免Out of sight(眼不見)變成out of mind(心不念)呢?我們可以通過德蕾莎修女祈禱文的當中得到些許的啟發。
德蘭修女的祈禱文﹕耶穌,我受苦的主,願祢賜我恩典,讓我今天每一天都透過這些久病的人看見祢,在我服事他們的時候,讓我能服事到祢。就算遇到那些要求苛刻、不合理的人,求祢也讓我認出祢,然後能夠照樣地說:我受苦的耶穌啊!能夠服事祢,是多麼地甘甜呀!
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1910-1997)
德蕾莎修女奉獻她的一生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地方,長期照顧貧窮和生病的人,那是一份需要有極大愛心以及耐心的服事。並且德蕾莎修女確信這是上帝給她一生服事的禾場。因為她長期持續所做的服事,讓加爾各答這個地方產生很大的改變。德蕾莎修女她在服事貧窮生病印度貧民的時候看見耶穌,並視之為對耶穌的服事!有人曾經問德蕾莎修女說:「世界上飢餓人口那麼多,我怎麼有辦法能全部餵飽他們呢?」德蕾莎修女回答他說:「如果你能夠餵飽一個人,就去餵飽一個人吧!」
曾經有位年輕人非常敬佩修女們她們所做的服事。他寫了一封信,問德蕾莎修女他是否可以到加爾各答參與她們所做的服事。德蕾莎修女只寫了幾個字,但這幾個字卻改變了這位年輕人的一生。她在信上只寫了這幾個字:「去找你自己的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她的意思是-在你所處的世界之中就是在你日常的生活環境中去找一項的服事,奉獻你的時間、金錢、才能以及你的一生。並為此項的服事,盡全力做出你的貢獻,來改變你所看到的破口,且將這項的服事當作是你一生的志業以及惟一的渴求。
德蕾莎修女、因為深刻感受到耶穌基督對她的愛,是如此的長、闊、高、深!所以她願意奉獻出她的生命以及她一生的時光,為印度加爾各答貧窮和生病的人付出!各位弟兄姊妹!牧師也要問你﹕耶穌對你的愛是否有激勵你活出基督的愛!耶穌對你的愛是否有激勵你,讓你甘心樂意為你四周圍家人、朋友、鄰居來付出呢?
三、思考﹕看不見耶穌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甚麼?
通過今天我們所看的聖經節、牧師邀請我們一起來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一)思考一﹕因為愛和關懷的緣故我們是否願意陪伴他人多走一哩路?
在馬太福音5章41節,耶穌說:「有人強逼你走一哩路,你就同他走二哩。」在耶穌的時代,羅馬帝國法律的規定,軍人可以要求非羅馬公民替他們扛行李走一哩路;而耶穌基督的教導更是超越法律的規定!耶穌基督期待我們可以學習祂的樣式;因為愛和關懷的緣故願意陪伴他人多走一哩路!各位弟兄姊妹!是否、我們都只願意走被要求所要走第一哩路的路程;卻不願意陪伴他人多走第二哩路呢?是否、平常我們都只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完成,別人對我們最低限度的要求呢? 耶穌教導我們-為了愛的緣故,我們主動、甘心樂意、陪伴他人走第二哩。我們要如何才能實踐耶穌基督的教導呢?我們要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有機會為主作見證呢?
第一哩路-是律法的規定;第二哩路-是因為愛的緣故;
第一哩路被迫;第二哩路是甘心樂意;
第一哩路是義務;第二哩路是服事;
第一哩路是責任;第二哩路
是愛心。
美國廿世紀一位很偉大的作家與教育家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1880年-1968年),在她一歲的時候,因為生病的緣故、因而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同時嘴巴也無法說話;在她成長的過程之中,也因為別人都無法了解她內心的世界,她的脾氣變得很暴躁,讓許多人都沒有辦法照顧她。她的父母卻不放棄,積極找到蘇利文老師來教導她;蘇利文老師以無比的愛心、耐心和毅力來教導陪伴海倫。靠著師生兩人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海倫逐漸學會了手語、點字讀書、唇讀、學說話。  蘇利文老師開啟了海倫凱勒廣闊的心靈世界。海倫凱勒她能有今日的成就,要歸功於她的老師--安妮‧蘇利文(Anne Sullivan) 。蘇利文老師所做的是超過一般老師所做的,因為如此,才能
海倫凱勒從黑暗的世界帶到光明的世界。蘇利文老師努力實踐耶穌基督的教導是我們學習如何陪伴他人走第二哩路的好榜樣。
若我們有機會進一步了解蘇利文老師她生命的故事,更會讓我們感動;蘇利文老師她本身在孩童時期父母就雙亡,從小被安置在孤兒院。她在孤兒院的那段期間脾氣非常不好,大家都不理她、孤立她,而她對自己也很絕望。但在孤兒院裡有一位年紀很大的修女,很有愛心、耐心的教導她、慢慢鼓勵她,才喚起她學習的動機讓他重新找到人生的盼望。最後蘇利文成為一位願意幫助別人的老師。因為有這一位老修女願意陪伴蘇利文走第二哩路,將她從黑暗世界中帶出來;蘇利文也是學習老修女的方法來帶海倫凱勒;用愛心與耐心陪伴海倫凱勒走第二哩的路程。
各位弟兄姊妹!
上帝需要多一個你,多一個願意陪伴他人再走第二哩路的你。
台灣需要多一個你,多一個願意為台灣付出再走第二哩路的你。
和平教會需要多一個你,多一個願意為教會付出再走第二哩路的你。
雖然有可能我們身邊的人,他是那麼的不可愛,雖然他是那麼的不討人喜歡,雖然我們的耐心、愛心、都快被他磨光了!懇求天父上帝、賞賜我們每一位和平人,有足夠的愛心、耐心、陪伴每一位在我們身邊的人!今年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讓和平教會成為一間充滿上帝愛的大家庭!讓每一位來到和平教會的你和我,都可以因著愛與關懷的緣故,我們都願意多陪伴他人多走第二哩的路程!
(二)思考二﹕讓和平教會成為一間充滿上帝愛的大家庭!我能為和平教會做什麼?
感謝上帝的恩典及保守、引導、帶領和平教會超過70年的歲月!我們今年年度目標的主題是﹕「感謝主恩七十冬、注神整隊主同工」,副標是「連結於神、領受祝福;連結於人、成為祝福!
而我們在「連結於人、成為祝福」的上面、我們可以做甚麼呢?我們要如何落實呢?
就牧師最近的觀察、有幾點我們和平教會目前的現況,跟大家分享。近十年來(2007-2017)全體會友奉獻金錢、奉獻智慧、奉獻心力為教會建堂的事工、一起共同努力;目前、我們才能在硬體設備完善的禮拜堂、來敬拜上帝;而全棟建築物都是教會使用;我們的禮拜也從兩堂台、華語的禮拜,擴展為三堂的禮拜;因故一、二、三堂禮拜的會友不太容易有相互認識以及交談的機會!
各位弟兄姊妹!在教會裡面有多少人是你認識的?是你熟識的?
我們插身而過的會友你叫得出他的名字嗎?你是否知道他目前住在那裏?他在那裡上班?若是外出來到台北念書的學生?他是念那個學校?念什麼科系?他家鄉的母會在那裡?
若再更深入一點的了解,你是否知道他目前日常的生活、是否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他目前生命的處境是否有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呢?牧師也要問大家、有誰是你在和平教會、屬靈的同伴呢?有誰是你、一直在為他禱告的對象呢?若有會友、這個禮拜沒有來作禮拜有誰會發覺呢?有機會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一個渴慕信仰的新朋友、或者是一個剛到台北念書,他固定來和平教會做禮拜需要多久的時間?他可以融入我們和平教會?他才可以找到有那一個屬靈的家、小組或團契來委身、來參與、來同奔天路呢?
四、結論﹕行動的邀請
牧師要邀請大家從今年開始有幾項的行動,讓我們大家一同來建造和平教會這個愛的大家庭;讓「連結於人、成為祝福」不再只是一句口號、通過大家的努力而形成一股風氣、一個運動:
行動一、將電梯讓給有需要的長輩(每週多走幾個樓層、看看在和平教會不同的空間,有那些是你不熟悉的會友! )
行動二、每週找幾位不熟悉的會友拿起你的名牌多一句問候的話;自我介紹、認識他們家中的成員、或者是、勇敢一點詢問他:「是否有需要我為你代禱的事項嗎?」
為了愛的緣故、為了福音的緣故、多一句問候的話、與多一個會友談話、分享生命!這不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嗎?為了愛的緣故「多陪他人走第二里路。」
行動三、當看到其他人在忙的時候主動詢問:「是否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教會有許多的地方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主動幫忙」
愛餐的服事需要人、招待的服事需要人、聖誕節佈置的服事需要人、庭園整理服事需要人、主日學老師的服事需要人、暑期青田營、服務隊的服事需要人、小組長需要人、教會有許多的事工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主動幫忙」!

行動四、多停留教會一小時、嘗試到不同的樓層走走看看、多認識一些會友,因我們都是屬於和平教會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不管你是喜歡喝茶或喝咖啡,從家裡帶點茶點來,在一樓盧爸茶房坐下來,在二樓的咖啡聊天區坐下來,與他人分享你信仰生命的故事,也嘗試聆聽他人生命中的難處,相互代禱,相互支持!讓我們大家一起在「建造生命」上共同努力!試試看、若我們大家都往前跨出小小的一步,牧師相信、我們和平教會將大大的進步!請你跟坐在週圍的會友,兩眼相對5秒鐘、看一下,問自己:「我在那裡,可以找到耶穌?」
期待我們都可以「甘願為主做憨人」上帝要因為我們和平教會的每一個會友,都「甘願為主做憨人,上帝就要興起我們和平教會!」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服侍是一種生活方式


講道內容
講題:服侍是一種生活方式
經文:馬太福音25:14-30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三月五日
前言
耶穌用很多的比喻來說起天國的道理,或許我們中間有些人從小就聽過這個比喻,其中的一個比喻是這個稱作一千、二千和五千的比喻。就比喻的內容而言不是那麼困難了解,但如何實際成為我們生命方向的提醒,以及對上帝的認識,值得我們一起來查考。這個比喻在整個馬太福音書的順序,是在耶穌宣教旅程的最後,已經進入耶路撒冷,耶穌對門徒說起末世時將發生的的種種事情。當時,門徒最關心的,就是這些事情什麼時候將發生?耶穌並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卻續接說了兩個比喻,一個是十個童女在迎接新郎的比喻,另外一個就是這個稱作一千、兩千和五千的故事。
這比喻內容架構清晰,主人要去國外,行前交代三個僕人,分別給他們五千、兩千、一千兩銀子,而到主人回來時,五千和兩千的都各賺了一倍,得到主人的稱讚,邀請他們入席歡慶。唯有那一千兩的僕人,原封不動地將一千兩送回主人面前,主人責備他是又可惡又懶惰的僕人,既然知道主人要有成果,怎麼毫無作為,甚至連放在銀行收利息也不去做不去想。最後主人讓這僕人自己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哀哭咬牙切齒。耶穌用這兩個比喻回答門徒們,雖然我們無法知道面對末世的確切時候,但耶穌教導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在末世前盡忠作工。在這個比喻中,我想要從三個問題讓我們更靠近經文的意義:
第一個是「這位僕人到底在想什麼?」
不知我們在場的兄姊,有沒有人會同情他,想要替他說說話。可能對他來說,他不是沒有想過要用一千兩去做些什麼,但可能這份職責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或許他也曾想過一些方法,就像主人說的拿去銀行收利息,或是去外地做生意等,又怕風險太大而作罷。但重點是,他竟然最後什麼都沒去作,選擇放在土裡直到主人回來。他到底怎麼想的,難道他就沒有想到,主人會怎樣看待他這樣的表現呢?主人對他的評價是「可惡又懶惰」,可惡是他知道他的主人要他做什麼,但他卻沒有去做。懶惰,是主人給他這麼多的時間和自由,可以決定如何去做,但卻從來沒有踏出行動的一步,而被稱為懶惰的人。可惡和懶惰的僕人,這樣的評價你覺得如何?小時候收到成績單上的幾個評價,總是會讓我想很多想很久。長大後,才發覺老師要對班上每一位同學都給評價,實在不簡單,才知道還有可以參考的評語一覽表,讓老師可以套用,原來是這樣子喔。如果在我們人生的成績單上是這樣的評價「可惡和懶惰」,我們還真的很不甘願,或許有他的理由、可能考量許多風險,或者因為好些事情而耽擱,但這些到最後,在面對主人回來的時候,都不能成為合理解釋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是「這真是一個嚴厲的主人嗎?」
24-25節這位僕人對主人說「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在這位僕人的眼中,他所認識的主人,確實是那個忍心的人,當他這樣想又這樣做的時,主人的確是對他很嚴格。但是,這個主人,若從其他兩個僕人角度來看,卻是對他們有恩典的主人,怎麼說呢?因為主人願意交給他們一大筆錢,是主人對他們有信心,要使他們有機會好好表現。也激勵僕人們願意去冒險,去努力,縱使過程實在有苦有樂。同樣是僕人,當他們用不同的眼光去認識主人,到頭來就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這樣說來,用怎樣的眼光看待,真的很重要。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個主人難道也不是同樣在承受風險,因為當他不在時,願意放手讓僕人去作,這也是一種冒險。是他願意冒風險使僕人有機會成長,他也看這作為寶貴。唯獨這位領一千的僕人卻沒有看見,他只認為主人是嚴格的,所領受的只是責任和重擔。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僕人因為誤判了對主人的看法,以致不願去完成主人所交付的使命,最終也無法了解他的慈愛和恩典,而只覺得他是嚴厲的。同樣的,上帝也常常交付我們一些責任和使命,期待我們在侍奉中好好發揮,祂美善的心意就在當中。倘若我們誤解祂,最終將導致更負面的結果,而沒看見當我們付出侍奉時,上帝喜悅我們,上帝的心就將得到滿足。主人對領二千和領五千的僕人,所讚賞的話是一樣的,完全沒有差別,主人所要的,就是忠心去完成所交託的。
說到這裡,我也要分享曾在神學院聽過美國來的宣教師,馬約翰老師說起他自己的經驗,當他還在美國擔任牧師時,有一次在準備這段經文,他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在主日禮拜時,發給每一個人十元美金,在一個月中間鼓勵每位會友,就好像這個比喻中的僕人,看要怎樣努力,將所得到的錢來作教會的宣教。當他在小會中對這些長老提出來的時,大家都真正認真在討論。有一個長老說,我們教會聚會人數差不多是五百人,那樣五千元美金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另外一的長老說,這些錢是要怎樣發給教會的會友,是每一個人都發嗎?要是那些第一次來我們教會參觀的人,他們會不會覺得太幸運了,來禮拜還能領錢喔,如果以後不再來怎麼辦?也有人說,那麼,也要發給小孩子嗎?那青少年呢?萬一他們將這些錢拿去作不好的使用?怎麼辦?就這樣有許多的討論。
最後,大家決定就照牧師所講的試試看。當主日禮拜中,馬牧師宣布這個消息時,就看見有的人的眼睛為之一亮,覺得這是一個很趣味的事情,要進入聖經比喻中去體驗,特別是對那些小孩跟青少年,還有一些老姊妹,臉就露出微微的笑,眼睛轉向上面,好像已經開始在想看有什麼做法。但是,同時也看到一些人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似乎不知道這該作什麼。不論如何,當天來到教會的每一個人,當大人小孩出走禮拜堂的時候,都在門口收到一個信封袋,裡面有一張十元的美金。
再來那一個月的中間,常常有會友來跟牧師分享,也互相討論他們打算怎樣使用這十元美金,有幾個會友用這去買菜,開一個募款的餐會,邀請親人朋友來吃飯,說是要為了教會的宣教來募款。也有一個媽媽去買毛線,開始織帽子和圍巾,要義賣來賺錢。有人拿去買種子,去種花來義賣;牧師問大家,如果是你,你會想出什麼想法呢?
幾位青少年將他們這些錢,湊在一起去買汽油,買汽油要做什麼?會不會很危險?原來他們想利用時間用割草機替人來割草。馬牧師分享說,經過這事件之後,他才發現原來十元美金可以作這麼多種事情。就這樣,經過一個月,教會再安排一個感恩禮拜,大家在那時將努力所賺到的奉獻回來,大家猜結果怎樣?結果他們那次總共收到一萬元美金,甚至那些第一次來參加聚會的客人,雖然後來不在他們的教會聚會,卻也將所賺到的錢用信寄回來,參與在這次的活動中。
當我在分享這個真實故事時,不禁好奇地想,或許以後有機會要來問這位牧師,是不是也有會友不知要怎樣去進行,到最後還是將這十塊美金獻回來?我在想,應該會有人因為不好意思,就另外再加十元湊個二十元來奉獻回來也說不一定。不管如何,透過這個活動,相信對教會牧師和會友來說,的確學習到這個比喻中的精神,讓會友們的各樣恩賜才幹都能發揮出來。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沒有發給會友一個裝有十塊美金的信封,但我們的確對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工作中,或許同樣會收到一個薪水袋子,還是一張薪水單,裡面是一個數字,表示公司將薪水匯入帳號裡的錢。或許我們當中有人會說,我沒有在工作,所以沒有錢更不會有薪水單。但我們每個人也都會收到1440這個數字,在那帳號裡,每天固定收到1440分鐘,一禮拜收到10080分鐘的時間存款,就看我們怎樣來使用,是在工作、通車、吃飯、休息、滑手機跟人互動等等,還做什麼呢?不只是這樣,在我們當中也有各樣才能,或是關懷別人,或是很會煮東西、或是插花、或是音樂、管理、財務、寫作、拍照、教導,還是開車、照顧小孩等,這些才能你我是怎樣來使用呢?除此以外,我們中間也有些人領受養育兒女的職責,不論是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孩子,還是才剛在肚子中的胎兒,他們也的確是我們所領受珍貴的禮物和機會,在這段不算長,能夠陪伴他們成長的時間中,就看我們怎樣將愛人和愛上帝的心放在他們心中。我們可有好好應用上帝交付我們的這些存款呢?這實在值得我們好好想想,並作出回應的行動。
第三的問題,經文最後「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原本有的也要拿去」,我要問說,這樣公平嗎?
比喻中,主人將一千兩給了那已經有一萬兩銀子的僕人,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原本的也要拿去,這樣公平嗎?耶穌也曾講過另外一個葡萄園的比喻,不管工作一小時、三小時、五小時還是整天,最後都給同樣一天的薪水,在那比喻中說起上帝的恩典供應,每一位來到他面前的,不論什麼時候進來,恩典都滿滿,上帝要我們歡喜接受,特別是最早進來的,別因上帝的恩典而不平。但這比喻呢?上帝的恩典有改變嗎?沒有,當祂交託給我們不同恩賜和才幹時,就要我們在這過程中經歷祂。但要我們所作的,就是忠心的去回應祂的恩典。這個比喻,不是關乎恩典的公平不公平,卻是關乎上帝期待我們忠心服侍,忠心的人最終必公平地得到獎賞。然而,如果有人沒有好好應用,連他原本給的都要收走,因為那些原本都是屬於主人的,不是僕人的。
在原文的用語裡,「他連得」雖然是當時重量的單位,卻也在後來英語的翻譯中,同款的字「talent」有另外新的意思,就是成作「才能、恩賜」的意思。意思就不僅是金錢,也包含我們各樣的才能和恩賜。對我自己小小的經驗來說,這些恩賜會因為越使用就越有恩賜。然而,要是我們一直沒去使用,當時間漸漸過去,原本有的也會變為生疏。而這些恩賜的運用在剛開始時,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都是要離開原本所熟悉的環境,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險,在服侍的當中,有時會使你受傷、有時會需要調整你的時間表,有時會看不到功效,有時會氣餒、沒有掌聲,但是,這些卻是一種愛的冒險,是因為耶穌已經作出的模範,他也要我們有機會去這樣做。
我也在想,如果我們教會有越來越多人,樂意將自己的才能和恩賜來服事上帝,參與教會,看到每一位走進教會的人,他們的需要,也走出教會,看到那些還不知耶穌基督就是問題答案的人的需要,還有將自己的恩賜才幹,加上信仰在各行各業中做光做鹽。大家想想看,一間樂意給的教會,一間成為恩典管道流通的教會,那有得還要再加給他,這會真實活出何等不同的和平教會啊!
但如果不是這樣,這個人說我不作啦,那個說他不作那我也不作啦,每一個人都將他的才能恩賜埋起來,相信我,那我們和平教會鐵定也會很不同,因為在這裡的確會成為一個大寶藏,都把才能埋藏起來,成為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大家都不肯或不好意思將恩賜和才幹發揮出來,一年沒有,二年沒有,三年還是沒有,最後可能什麼都沒有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日子想想也真過得快,過年和228連假後,2017年已經過了1/6,我們需要給自己一段「盤點」的時間,盤點什麼呢?牧師要大家在這個禮拜中,找一段安靜時間,泡一杯茶或咖啡,拿出筆記本或紙,列出我們從小到現在,上帝交給我們有的恩賜才幹、專長和興趣、時間和財務,再想想你我都將這些做怎樣的運用?我們的上帝的確看重我們所作的,祂要在那些地方中成為我們的主。更願我們去順服上帝的心意,真實體會到這的確是上帝愛和恩典的記號,也是交給我們來回應祂的大好機會,就用這樣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受交託的。服侍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每一位兄姊都能參與的,因為透過服侍將豐富我們的生命,是我們成長的途徑。
讓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就開始體會到那種作主忠心僕人的角色,去體會豐盛又有活力的生命。最後,當我們主人回來的時,還更有真正的快樂和主人的獎賞,在那一天,我們將要和主人一起來慶祝,而且,在那一天,我們還要作那更大的事,超過我們所想像。讓我們一起有這樣的盼望和期待,你願意一起來嗎?
【默想和行動】
1.你心中認識並經歷到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祂是對你嚴厲要求的嗎?還是慈愛憐憫的呢?試想這將如何影響你服侍的態度。
2.在本週給自己一段安靜時間,盤點自己的恩賜才幹、興趣專長、時間和金錢,默想自己如同這比喻中的僕人,並思想趁著你我都還有機會,從中選出一項就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