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期待主降臨

講道內容 講題:期待主降臨 經文:以賽亞書35:1-10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一、前言 大家是否發現在禮拜堂講台上有什麼不同?出現一個叫做「聖誕環」裝飾,代表待降節的開始,聖誕節前有四個主日,從第一週開始點上蠟燭,第一週的主題是「盼望」,提醒我們,耶穌帶來的是一種盼望,基督的臨在,並且再一次反省我們的信仰,這個盼望是真實的活在你我的生命當中。 二、兩位與以賽亞生命交會的聖經人物 今天,我們也將延續教會樂活讀經的進度,透過以賽亞書35章來看,幫助我們如何經歷待降節第一週的盼望。接續以賽亞書第四講,已經讀經到33章,正好是以賽亞書全卷的一半,半卷書當中,除了記載以賽亞先知領受呼召的經歷外,有很多的審判,對北國以色列的審判、南國猶大的審判,周圍列國的審判等,在這些沉重嚴厲審判中,卻也看見上帝的恩典和安慰。如同光穿過厚重的烏雲,在元元牧師的信息中,讓我們看見上帝恩典的光。也如同叡儀傳道師上週所引述的一段話「以賽亞書是不斷堆疊盛怒和夢想的建築結構」。 而這個主前700年的先知信息,當我們從以賽亞書第一章開始讀,讀到今天的35章,其中存在著許多時空文化下的差異,確實不容易與我們當今的處境做連結,特別是我們沒有活在那種有即刻戰爭危險或滅亡的處境中,至少這樣的恐懼不成為生活的重心。在我預備的過程中,想著要如何能拉近我們和以賽亞書的距離,找到聖經中兩位跟以賽亞書有關的人,要看這本書如何幫助他們,作為我們的參考和幫助。使徒行傳中有記載有一個人很辛苦的在讀以賽亞書,他是從非洲來臉黑黑的人。這段記載在徒8:26-39當中,一個古實(埃及)來的太監在讀以賽亞書,他在哪裡讀以賽亞書呢? 在聖殿中嗎?在耶路撒冷嗎?都不是,他是在從耶路撒冷離開往曠野的路上,是當時非洲女王的財務大臣,一位敬虔的外邦人,在離開繁華耶路撒冷準備回非洲的旅程中,他在馬車上讀以賽亞書,他為著什麼緣故來到耶路撒冷,我們不知道,他為著什麼原因讀以賽亞書?我們所知甚少。但要記得,當時的書卷是很貴重的,或許是這位非洲來的財務大臣剛從耶路撒冷買到這珍貴的書卷,為什麼是以賽亞書,對一個敬虔非洲外邦人,以賽亞書當中記載了先知對他祖國的審判,或許他迫不及待想要讀著以賽亞書,看看裡面到底寫著關於他國家有什麼樣的預言和信息。當他從第一章開始讀,那距離當時七百年前的先知文字,加上他對當時有寬闊世界觀的認識,我想他比我們更有條件讀懂以賽亞書。書中所記載的帝國,像亞述和巴比倫都已不存在,但經過波斯到羅馬帝國統治,他至少看過那些帝國留下的遺址,而當他一路從非洲旅行到耶路撒冷的途中,也經過一些鄰近的國家,雖然大都已滅絕。特別是,每當「埃及」這名字出現在這聖書上,尊貴的大臣想必會比我們更仔細的、更留心想要讀出一些,關於他祖國埃及的審判預言,或是深思在先知曾說的宣告,先知寫說埃及有一天也將和亞述,一同前來錫安敬拜耶和華上帝,這究竟是什麼意思?他在這趟走進曠野的路程裡,對先知所說的奧秘、那未來戰爭後的和平有期待,他的確有一種渴慕在他的心中。在這個什麼都乾渴的曠野中。 令人狐疑的是,在那時候有一個人,快跑挨近他的車,不是刺客或強盜,近前來問他在讀什麼,可有讀懂,然後那個人上車,將書卷中他正在讀的內容向他解明,那時他已經讀到以賽亞書53章了,當然那時聖經還沒有分章節,那段關於受苦僕人之歌的預言,原來那個神祕人物,叫做腓利,是初代教會耶路撒冷教會的一位執事,就對他解明這段經文,那位拯救者,是如何應驗在耶穌身上。緊接著馬車靠近一個水池,這位太監就邀請這位腓利為他受洗,當他走進水中,同時由頭上滴流下的水,領受洗禮時,那乾渴的心被上帝的奇妙帶領和恩典所滿足,他不僅讀懂以賽亞書也從經文中得到幫助,並經歷深刻的感受,心中充滿盼望和歡喜,他領悟以賽亞書中所指向的耶穌,可以滿足他生命的乾渴,原來他也有份在這恩典之中,便歡歡喜喜地繼續上路。 除了這位埃及太監之外,我也要介紹在新約中另有一個人,也曾經在生命乾渴中,藉由以賽亞書得到滿足。他是誰?不同於那個高貴的太監,他原本是一位幫人洗禮的人,那是一段記載在馬太福音11:1-5中。當那位曾經幫耶穌洗禮的施洗約翰,因著批評希律王不合宜的婚姻,被抓到監牢中軟禁,要他閉口不要再講了。經過一段時間,軟禁的情況並沒有任何的改變,施洗約翰要他的門徒去見耶穌,要門徒幫他帶兩句話去問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當他生命走進黑暗的幽谷時,約翰需要一個盼望的確據,成為他在監獄黑暗中支持他的力量。耶穌要施洗約翰的門徒將他們所聽見所看見的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腿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耶穌回答的,正是以賽亞書中我們今天讀到的經文,那些因著身體、社會地位而受壓迫,甚至被排除在律法外敬拜中的人,這個福音的好消息已經發生,蒙拯救了,已經有福音傳給他們。這對這位曾經盡力侍奉上帝,卻落在黑暗無盡苦難中的人來說,耶穌讚賞他,並安慰他。約翰從以賽亞書的預言看見已經應驗在耶穌身上,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看見所盼望的拯救者已經來了,滿足安慰了他那內心的乾渴和疑問。 弟兄姊妹,這兩位都因著以賽亞書,以及與耶穌的生命交會,讓他們內心的乾渴有了真實的滿足。那你呢?他們從以賽亞書中所讀到的盼望,以及指向耶穌生命的拯救,不管你是一位剛在探究基督信仰的慕道者,或是一位長久忠心愛主服侍主卻正受苦難的基督徒,這些是否也正是你渴望領受的滿足? 三、經文結構分析 如果我們更貼近經文,會更清楚看見,從今天經文中1-7節,其實是以猶太文學中特有的交錯文體做優美的表達: A...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基督是王

講道內容 講題:基督是王 經文:以賽亞書31:1-32:8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前言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隨著聖誕節的接近,許多同工都開始為聖誕節的活動忙碌,在十一月初,教會就已經發下「福音夥伴立志卡」,上面不但有今年聖誕節的一系列活動,也讓大家透過立志、持續地代禱,用一個與耶穌同工的心,邀請福音朋友到教會。不知道您已經寫上福音朋友的名字了嗎?如果還沒,邀請您今天就將福音朋友的名字寫上、為他禱告,並且跟他分享耶穌基督降生的好消息。 下一週我們就要正式進入教會曆一年的開始--「待降節期」,這是一個要我們作好準備,迎接基督的來臨以及再來的節期,因為教會曆是用耶穌道成肉身的一生作為基礎,所以等待耶穌來到的待降節是教會曆的開始。而今天,在待降節前的主日,是教會曆的最後一週,叫做「基督君王日(Christ...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成為見證人

講道內容 講題: 成為見證人 經文: 希伯來書12:1-2 主講: 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 二0一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前言 週三經歷了美國總統大選,感覺上美國選舉,全世界十分關注,我相信在座的許多人一定也十分在意,尤其是川普當選,關於美國精神的討論,更是此起彼落的不停的被討論著。不過甚麼是美國精神呢?10/15長執同工訓練會的時候,蔡維倫牧師談到了和平文化這一個議題。這當中蔡牧師提醒同工,我們要一起來透過這樣的文化建造我們的教會,不過甚麼是和平文化呢?我想對教會的青少年孩子,這應該是十分陌生的。去年長老教會界慶祝長老教會在台一百五十周年,這是從馬雅各醫師在1865年從台南的醫療工作開始計算的。如果以北部馬偕的1872年算到今日,北部長老教會到今天也有144年歷史了。不過就算我說長老教會精神,或是馬偕精神,又有幾個人能夠明確的說明呢? 生命經驗的傳遞 ...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黑暗中看見大光

講道內容 講題:黑暗中看見大光 經文:以賽亞書9:1-7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一月六日 我們是否有摸黑走路的經驗?像是晚上看書時,突然停電了。一片漆黑中,原本熟悉的環境都走得小心翼翼,因為深怕跌倒或撞到東西。另一種類似的經驗是迷路,八年多前我剛去鄉下牧會,還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汽車導航系統前,常常把地圖放在大腿上,一邊認路一邊開車,但一不小心就把車開到不知名的田埂路上去。外面是烏漆墨黑的樹林或田地、連找人問路都有困難。找不到路的感覺,讓人慌張。那種黑暗中的慌張,是今天以賽亞書中,猶大國的處境。 一、猶大國的黑暗不只是戰爭壓迫 主前735~732年間,在烏西雅的孫子、約坦的兒子亞哈斯作南國猶大王的時候,亞蘭王利汛跟北國以色列王比加聯合起來,攻擊耶路撒冷。有人把這消息傳到猶大王那裏,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顫動,好像樹枝在狂風中搖擺一樣。因為這樣,上帝吩咐以賽亞帶著兒子去見猶大王亞哈斯,對他說:「你要謹慎,要鎮定,不要害怕,不要因為利汛和亞蘭,以及利瑪利的兒子這兩個冒煙火把的頭所發的烈怒而心裡膽怯。」(7:4)因為這兩個國家不久必滅亡。 但是亞哈斯面對亞以聯軍,仍是害怕不已。於是他把上帝的話當作耳邊風,派使者去晉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對他求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上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王下16:7)並且送上大把的金銀。亞哈斯不僅不聽上帝的話,跑去投靠亞述,亞哈斯王還另外築了壇獻祭、拆了聖殿的銅座、改了聖殿的擺設等,為了討好亞述王。 表面上,困住猶大國的黑暗是戰爭帶來的匱乏、被擄、被滅絕,但因為太害怕這些眼前所見的黑暗(四周圍處處可見的結果)。於是出於恐懼,亞哈斯帶著猶大國投向亞述帝國的懷抱。一個擴張中的亞述帝國面對投懷送抱的猶大,難道會手軟,當然不會。於是,我們將會看見這樣出於恐懼的選擇,結果是帶來更深的綑綁,將來受亞述控制的綑綁。所以對亞哈斯所主政的猶大國來說,真正的黑暗不只是這些外在的壓迫,而是因為恐懼這些壓迫,在恐懼下所做出的一連串決定,讓他們離光明愈來愈遠。賽8:21~22用以下的話語形容了他們的處境:「他必經過這地,遇艱難,受飢餓;飢餓的時候,心中焦躁,咒罵自己的君王和神。他仰觀上天,俯察下地,看哪,盡是艱難、黑暗和駭人的昏暗。他必被趕入幽暗中去。」 二、今日,黑暗不只是可見的困難 亞哈斯王在黑暗環繞中讓懼怕主導了他的決定,結果是更多的黑暗。這種情境,不陌生啊! 看看今日這個世界,就是占滿報紙版面和新聞節目的議題與事件,不難發現在我們的世界裡充斥著由恐懼所主導的聲音。盧雲神父在他的《愛勝過恐懼》一書中說到:「這個世界誘使我們接受各式各樣令人害怕的問題:『如果我沒有找到另一半,沒有找到房子、工作、朋友,我該怎麼辦?如果我突然失業、如果我生病、如果發生意外、如果我失去朋友、如果我的婚姻失敗、如果戰爭爆發,我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錢、闖進我的家、傷害了我的家人,我該怎麼辦呢?』」這一大堆的問題包圍了我們,也開始影響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決定。 更糟的是「令人恐懼的問題,絕不會帶出充滿愛的答案;每一個充滿恐懼的問題底下,都隱藏著其他更多令人害怕的問題。」像是害怕不被別人接受,於是處處討好,反而失去了自己;像是怕被人看輕,於是努力證明自己,將別人視為仇敵;像是害怕失去關係,所以緊緊抓住別人,反倒讓人退避三舍。 所以比起那些讓我們害怕恐懼的問題,真正的黑暗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因為恐懼所緊緊抓住的人事物,而這些有限的人事物帶給人的是稍縱即逝的曇花一現。因為「恐懼只會帶來更深的恐懼,恐懼從不會生出愛。」《愛勝過恐懼》。 三、上主大光照耀死蔭之地 出於恐懼所作的選擇不會帶來光明,只是捲入更大的黑暗。這是當時的猶大國所面臨的,也是上帝讓先知以賽亞去提醒他們的話。然而,上帝說的話不只有提醒,還帶著極大的盼望。 (一)大光主動臨到:這盼望像大光臨到。先知以賽亞說:「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上帝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東,外邦人居住的加利利地得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西布倫、拿弗他利,這兩個位於北方的地名,在當時已被亞述帝國侵佔。但以賽亞說,就像這兩個在戰爭中失敗、被征服、被藐視的地方。在將來,這地區,就是從地中海向東延伸到約旦河東岸,包括異族居住的加利利,全都要脫離被藐視的黑暗,恢復榮耀。因為縱然是人的罪、離棄神,導致這一切的災難,但是人的罪不足以攔阻神彰顯自己。無論在黑暗中,還是坐在死蔭之地,他們會突然發現自己沐浴在大光中。這大光不是人所造、不是人配得,就像這個應許透過以賽亞的口說出來一樣,全然是上帝的恩典。這大光也就是象徵上帝的同在:撒下22:29「耶和華啊,你是我的燈;...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遇見聖潔主

講道內容 講題:遇見聖潔主 經文:以賽亞書6: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十月三十日 一、前言:你認識先知以賽亞嗎? 以賽亞這位先知,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陌生。他是舊約先知中的一位,跟耶利米、但以理,以及以西結同為舊約的四位大先知。在舊約中除了有四位大先知以外,還有十二位小先知,這大先知和小先知之間的分別,並不是大先知比小先知偉大,而是因為大先知所留下的記載比較長,小先知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