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耶穌與父母的衝突

講道內容 講題:耶穌與父母的衝突 經文:路加福音2:41-52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引言 人類的生活一定存在衝突,因著不同的價值觀,像是對金錢的使用、孩子的教養、生命的優先順序……等,甚至夫妻兩人會因為興趣不同而引發衝突,譬如你喜歡動態的活動、我喜歡靜態的休閒,一起出門時,要聽誰的?還有更常見的是因利益的對立,像是勞方與資方的不同立場。除了生活一定存在衝突,法國神學家和精神科醫師歐瑞森(Marc...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拿單大冒險

講道內容 講題:拿單大冒險 經文:撒母耳記下11:26-12:13a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八月十四日 一、前言     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從撒母耳記上可以看見他和掃羅之間極大的差異,年少時當他聽見巨人歌利亞在戰場上羞辱以色列軍隊,就願為著神的名而出去征戰。同時,他也尊崇神所膏立的君王,為此他寧願被掃羅王追殺,也不願自己去傷害掃羅。這位大衛王,有著美好的靈性和品格,也吸引許多人來跟隨。他實在是一位合神心意的人,接續牧師上次分享路加福音中耶穌所講,那個慈愛父親和兩個兒子的比喻,大衛看起來不是那小兒子的浪子,也不是那位不能體貼父親心意的大兒子,應該是另外一種,合神心意的乖小孩。然而,這麼最偉大的人竟然也會犯錯,眾人看為最好的人的生命也有黑暗面,而且揭開後竟然是那麼的黑。今天牧師邀請我們大家,一起來看大衛王生命中的黑點,以及先知拿單的角色,成為我們一生信仰經歷的真實幫助。 二、大衛的犯罪  ...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轉向上帝的家

講道內容 講題:轉向上帝的家 經文:瑪拉基書4:5-6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六年八月七日 一、 前言 明天就是父親節了,在這裡先跟各位父親說聲:「父親節快樂!」願上帝祝福在座的每位父親,都有從上帝而來充沛的力量與智慧。 說到父親節,就想到幾年前有機會,在一個教會主理父親節的特別聚會。當時為了找父親節的相關詩歌,真的是翻遍了我有限的詩歌資料庫也找不著。後來唯一覺得最像的一首,就是「天父的花園」。而這首詩歌,與父親最大的相關,就是天父的形象。不過深究內容,沒有太大的祝福,也少了感恩。今天的青年詩班,結合了詩篇23篇對父親的祝福與使用“You...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尋找失喪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尋找失喪的人 經文:路加福音15:1-3,11b-3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和回家的故事,也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大家聽過、演過可能不下十次,但熟悉的故事,怎樣才能再次被聽見,需要找一個幫手。1880年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寫的故事「皮諾丘」,一百多年來,被拍成20 部以上的影片。1880年馬偕博士來台灣,滬尾馬偕醫館落成於1879年。當時台灣翻作「木偶奇遇記」,其中的情節,大家還記得嗎?一個老木匠沒有小孩,用木頭刻出一個小孩子,仙女讓他可以動,木匠疼愛他如同兒子,小木偶卻因為聽從壞朋友的話,離家出走,甚至被賣掉,成為驢子,老木匠為了找他,被吞在大魚肚子中,最終小木偶找到老木匠,從大魚肚子中平安回來,因著他的勇敢和真心的悔改,也成為真正的小孩。仔細觀看,其中還真有好些聖經的語彙—木匠、小孩離家、大魚肚子、成為真正小孩。在今天的信息中,我們要分別從小兒子、父親和大兒子的角度,觀看他們冒險和尋求的經歷。 二、小兒子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從平淡生活中的不滿出走。 年輕的時候,面對外在世界有很多想像,時常聽到外面世界的召喚,渴望出發,險旅程中要得到什麼?要去經歷新奇、狂喜、挑戰、探索,這兩個故事中的兒子,就這樣踏上的冒險和尋找的旅程。 2.外在惡劣環境中的轉折點。 在外和朋友一起同行,卻經歷了迷路、出賣和背叛。加上外在環境的惡劣,讓他餓了、渴了,以往熟悉可依靠的都不見了。故事中都記載的那種艱難困苦的處境,在那裏有個轉折點,看清楚原來自己在哪?發覺自己竟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對小兒子來說,他在餵豬時想吃豬所吃的食物,卻沒得吃,讓他醒悟過來,對自己說「我要回去,我要回家」。對小木偶皮諾丘來說,是他開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直到他變成看門狗時,悔悟過來,找到機會逃跑回家。而對小木偶皮諾丘而言,還不只一次,實際上有兩次。回家之後,又再次出走,第二次在遊樂園中幾乎要被變成驢子,才想到要回去,從那轉折點中回轉。 3.漫漫回家路和無條件接納。 耶穌比喻中的這個小兒子,在漫漫回家的路上,口中重複著那樣的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經過許多的路,越走周圍的環境越熟悉,越來越靠近家園,希望能得到父親的原諒,就算把他當成雇工也好。但當父親在家門口遠遠看見他的身影,顧不得當時父親的形象,急忙奔跑到他面前,沒等到兒子將早先預備要說悔改的話說完,父親已經用慈愛的雙手,抱著他和他親嘴,並吩咐僕人將鞋子、衣服、戒指都穿戴在他身上,表達那無條件的接納。父親一直都沒有改變,他一直在等待,他的愛也都在,但孩子卻因這旅程而改變。這是離家冒險的故事,皮諾丘是小孩版的浪子回頭,最後也真正成為木匠老爺爺的小孩。我們在看這故事時,會想著說,如果有這麼好的結果,早知道就早一點回來。但事實上,對在外流浪還是浪子的人來說,有時還真的難以下定決心回去,直等到那轉折點。然而,真得要到那轉折點嗎?會不會太久、太晚、太辛苦了? 三、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經歷 1.毅然放手--漫長等待--大大擁抱。 這個兒子的冒險故事,從另一角度看,也是父親的冒險和尋找的故事。在這段時間,父親冒險,就在他毅然決然的放手,讓小兒子外出的時候開始,到在那段漫長的等待,直到再次見面,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之間。 2.我們會問,慈愛父親在這段時間裡,他在做什麼?在看似安靜沒有聲音,無所作為的時候,他缺席嗎?他等待嗎?看起來都是,因著小兒子自由的選擇,他給予尊重,他知道那時無法改變兒子的決定,然而他的心,卻沒有一天好過,擔心掛慮,期待有一天能等待他順利回來。 3.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實在願意。 在苦難中,我們不是也曾如此問,天父上帝您在哪裡?您就真願意讓我們在其中受苦嗎?有時,當初還真的是我們選擇走進這條受苦的路,但我們反倒回過頭來問,我們的天父在我們受苦時,祂在哪?我們的天父,祂實在願意用那測不透的愛來愛我們,祂樂意接納那個回來的浪子,因為父親對他的愛從沒有變。但祂需要等待,等待祂兒女的回轉,因為當祂的兒女在受苦時,祂雖然想出手,卻需要忍耐下來,那也是苦。也唯有如此,才有那回轉的一天。故事到這,應該就是一個快樂的結局,浪子回頭了,在耶穌說的比喻中,就將要舉行一個的歡聚餐會。但耶穌繼卻續說下去,要再說到另外那個大兒子。 四、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又是什麼? 傳統上我們把重點放在小兒子,甚至稱這個比喻為浪子的比喻,以致看大兒子好像是個附錄補充說明。但如果這不是一個附錄,我們同樣可以問,這個大兒子的冒險和尋找是什麼?他不像小兒子外出冒險,或許是為了某些理由而留下,或許是因為孝順和責任感,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和認同,但是當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心卻漸漸離父親很遠很遠,跟父親的關係,只剩下責任和義務,還有作不完的事情。因此在他和父親的對話中,他如此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