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講道內容 講題: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經文:撒母耳記上26:7-12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一、前言― 你印象深刻的聖經人物有哪些?讓我們以上帝的眼光來省察自己。 聖經中記載許多的聖經人物,你印象比較深刻的聖經人物有哪些呢?若只是提到他們的名字,你是否能簡單描述一下,聖經是如何記載他們的事蹟呢?樂活讀經七、八月份的進度,我們都是在讀撒母耳記上下,其中也有許多的聖經人物,例如以利、哈拿、撒母耳、掃羅、約拿單、大衛、押沙龍、拿單、拔示巴等等!這些聖經的人物他們是如何與上帝相遇呢?他們與上帝之間曾經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他們是如何與上帝同工?通過上帝的幫助完成許多艱鉅的任務呢?若我們能仔細閱讀聖經慢慢品味!你將會愛不釋手地讀聖經,如同聖經每個字都會浮起來,如同聖經每個字都會跳起來!上帝更要通過你每天是如此認真的研讀上帝的話語祂要陪你走過你生命之中,每一個困境以及挑戰,祂更要指引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之上! 聖經可以說是記錄非常真實的一本書,它誠實的點出每一個聖經人物他的優點以及缺點,點出他們的長處以及短處。研讀聖經人物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通過聖經所描寫的歷史人物之中看到自己,如同雅各在新約聖經雅各書所比擬的:「聖經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模樣照出我們自己靈命的成長狀況!讓我們學習以上帝的眼光來省察我們自己生命的實況。讓我們可以在聖經所描繪的聖經人物中看見自己,我們也可以在這些聖經人物中學習到許多的功課。聖經總是非常實際地、將他們所遇到的難處以及掙扎、痛苦以及艱難生命的處境,生動地描述與我們現今生命的實況非常貼近! 二、本文―撒母耳記的中心思想 1.由上帝的角度來讀撒母耳記 整本聖經都是從上帝的角度所寫的歷史,它只記錄了上帝所看重的事,上帝祂覺得重要的事;聖經所記錄的都是上帝所看重的事。撒母耳記跟聖經裡其他的書卷比較起來,算是比較容易讀的經文,因為都是故事,都是在敘述真實的故事,當我們在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們必須學習站在上帝的角度來看聖經,上帝要通過這些聖經人物所發生的故事,要我們學習到什麼樣的功課?如提摩太後書第三章16-17節所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大衛第二次不殺掃羅 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上廿六07節到12節;整個事件的過程如下: 有人告訴掃羅,大衛躲藏在哈基拉山的西弗曠野。掃羅便率領三千精兵,要去捉拿大衛,掃羅在哈基拉山安營,大衛知道掃羅要來搜尋他,便到掃羅安營的地方打探。大衛遠遠看見掃羅和元帥的兒子押尼珥睡在營裡,而百姓就睡在他們的四周。在夜間大衛和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悄悄地到了掃羅安營的地方。看見掃羅睡在營內,他的槍放在旁邊。而押尼珥和其他人,則睡在掃羅的四周圍。亞比篩看到機會難得想要刺殺掃羅,但大衛不容許他傷害掃羅,因為掃羅是上帝的受膏者。大衛便取下了緊貼在掃羅旁邊的槍及水瓶,然後離開。經文中特別描述當時的情景「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醒起,因為上帝使所有人都沉睡。」他們如入無人之境。我們可以知道是上帝在主導整個事件的發展。再一次,大衛放棄了殺害掃羅的機會。上一次是在隱基底山洞裡,只割下掃羅的衣襟,而這一次在哈基拉山,僅取下了在緊貼在掃羅身旁的槍及水瓶。 整個「大衛第二次不殺掃羅」的事件以及整卷撒母耳記上下的整本書,聖經的作者通過經文讓我們看到甚麼?要我們學習甚麼樣的功課?牧師歸納幾點和我們各位弟兄姊妹一同來學習。 三、思考 (一)...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大衛和約拿單

講道內容 講題:大衛和約拿單 經文:撒母耳記上18:1-4,20:12-1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七月十七日 一、前言 重讀撒母耳記,發覺本書貼近許多人生實況,撒母耳母親哈拿在家庭中的受傷,以及他在苦難中發出迫切的祈求。撒母耳如何成長成為領袖,忠心服侍到老,還有掃羅從被揀選的生澀,想努力扮演領袖的角色,到因忌妒而性格大轉變,到甚至無法克制等。透過一個個人物的事蹟,讓我們貼近不同人,看他們是面對生命中真實的處境,以及如何決定持守信仰或走向另外一條路。在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友誼」,特別是透過約拿單向大衛所展現的情誼,讓我們一起來思想,這可以怎樣成為我們的幫助。 二、約拿單和大衛的友誼基礎 如果要我來描述所看見的約拿單,我們會看見一位年輕、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精神抖擻、面容自在、展現自信的年輕戰士就站在眼前,是一位令人喜愛的勇士。 1.試想為什麼約拿單會如此愛大衛?今天經文在第十八章一開始是「大衛向掃羅說完了話,約拿單的心和大衛的心就深相契合。」那是當大衛殺死歌利亞,掃羅召見他,正和掃羅說完話的時候。在那大衛榮耀的時候,我想約拿單對大衛的第一印象,是英雄惜英雄,第一節繼續寫道「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命」。約拿單隨即把自己身上的外袍脫給大衛,象徵以行動表示願意和他一同分享戰士所珍貴的。約拿單為什麼會這麼愛大衛的另一個原因,也因為大衛在順從上帝的心意上,跟約拿單先前順從上帝心意,進入敵營大敗非利士人時一樣,約拿單會欣賞大衛,因為眼前的這位少年勇士,竟然和他一樣,都是順從神心意的人。 2.試想什麼會導致約拿單不愛大衛的理由? 但如果我們從這裡繼續往下讀,會漸漸發覺,約拿單實在可以有許多的理由,讓他不喜愛大衛,或者說,會讓這份的喜愛逐漸變了調。理由包括兩個人都是大能勇士,就像三國時代的周瑜對諸葛亮所說感嘆的話「既生瑜,何生亮?」,有可能成為互相競爭、彼此忌妒的對手。理由也包括,約拿單是掃羅王的兒子,他可以說掃羅王位的繼承者,掃羅後來如此討厭大衛,處處想要殺他,就怕他的王位不保,被大衛取代。那麼照理說,約拿單不更才是應該那位有理由要討厭大衛的人嗎?因為原本將繼承王位的就是約拿單。 約拿單要不愛大衛的第三理由,是因著這份的友誼,他必須面臨親情和友情間痛苦的抉擇,曾有多次約拿單因為這份和大衛的友誼,被父親所遷怒、辱罵,甚至也差點擺上自己的生命。但這些竟然,終其一生,一點也沒有影響到約拿單王子,對大衛那份深切又真誠的友誼。 三、整理生命中的好友清單  ...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上帝眷顧

講道內容 講題: 上帝眷顧 經文: 撒母耳記上9:15-21 主講: 周元元牧師 時間: 二0一六年七月十日 [Oops]掃羅遍尋不著走丟的驢 我們有沒有找東西的經驗?覺得很重要的一樣東西,卻遍尋不著。我時常會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貼出:「我的手機不見了,要找我請在這裡留言」。這個時代,出門除了鑰匙,手機已經變成必需品,找不到,很多事情都受影響。不過比起找手機,人生有其他的尋找讓我們更加耗費心力,像是找工作、找伴侶、找現階段的人生方向等等。 今天所讀的經文也跟「尋找」這個主題有關,在撒母耳記上第八章,我們讀到以色列人想要立一個君王,因為他們擔心先知撒母耳的後代不成材,不足以帶領他們對抗非利士人,所以他們去向撒母耳要求說,要有一個王治理他們。這樣的要求,上帝喜悅嗎?不喜悅。所以上帝讓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明,設立君王後他們的生活將如何改變?像是男人要當兵,女人要為王煮飯,所有農作物中一定的數量都要歸國有等等,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會變成王的奴隸。可是,醜話已經說在前頭了,以色列人還是執迷不悟,他們仍然堅持要一個王。 以色列人向上帝要求立一個王,於是接下來聖經應該記載去尋找這個王的過程,但經文接著卻說:在以色列十二支派裡面,有一個屬於便雅憫支派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基士。他們家有幾匹驢走丟了,於是基士吩咐兒子掃羅,帶一個僕人出去找驢。走過一山又一山、找過一地又一地,掃羅用盡力氣,卻還是找不到丟掉的驢子。於是掃羅想放棄了,對跟著他出門的僕人說:「我們回去吧!恐怕我父親不再為驢擔心,反而開始為我們擔心了。」 啊~以色列人不是要求要一個君王嗎?怎麼卻突然開始說起一個名叫掃羅的人受父親之命出去找驢,而且還怎麼樣都找不到,甚至要放棄了?! [Ugh]找驢跟找王有甚麼關係呢 找驢跟找王有甚麼關係呢?讓我們再回到找王這件事,看看能不能找到甚麼蛛絲馬跡?撒上8:1~3「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他的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他的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取賄賂,屈枉正直。」第一個原因似乎是士師撒母耳的後代看起來不可靠。於是,以色列的長老來到撒母耳那裏,對他說:「看哪,你年紀老了,你的兒子又不行你的道。現在請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v.8:5)這句話才講出了他們真正想立王的原因是-「像列國一樣」。當時列國的王是甚麼樣子?以色列周遭的國家,「王」和「神」是分不開的,例如法老是太陽神或太陽神之子。亞捫人的「摩洛」,摩押的「基抹」原文都跟「王」有關。所以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時,其實他們想的是附近國家那種將政治、軍事、宗教權力集於一身的君王。換句話說,像列國一樣,也就是像列國的神明一樣的王。 綜合所有因素,以色列人真正想要找王的原因:是由於被非利士人壓迫,他們想解決不安全的困境,於是他們認為找到一個像神一般的君王治理,就可以讓他們永保安康。 以色列人把他們的安全感放在一個名叫君王的對象,所以全心要尋找一個王;那掃羅呢?他奉父親之命出去找驢,也在找一個對他們家而言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他們的共同點是「尋找」,尋找自己認為有價值,能滿足他們需要的對象。只是,有個問題:驢子今天會弄丟,明日還是一樣可能會走丟;君王可以上台,但這個人行不行又有誰知道?只是對他們來說,不找不行,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不是嗎? 掃羅找驢子,以色列人找一個王。尋找的經驗,換到今天的處境,可能是甚麼呢?那個我們看為有價值、能帶來安全感的是甚麼呢?找一份工作,這很重要,這是我們負責任生活的表現,只是,找到工作,就是生活永遠的保障了嗎?或說找一位伴侶,這很重要,這是我們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只是,找到伴侶,就找到一輩子的幸福保障了嗎?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階段,我們尋找的東西很不一樣:學位、事業、婚姻、財富、兒女…很多很多。雖然人生經歷愈多,我們似乎益加發現世事多變化,幾乎沒有一個人事物是永遠不變的。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縱然沒有永遠的保障,仍必須走一步算一步,不是嗎? 如同掃羅費盡心力在找驢子;如同以色列人呼天喊地在找一個王;如同我們看著我們身旁的人在努力尋找有價值的東西,我們也在尋找對自己重要的東西。結果,找到了嗎? [Aha]不只是驢,也不只是王 回到故事當中,因為遍尋不著驢子,掃羅幾乎要放棄了,他跟僕人說:我們回家去吧!僕人並沒有放棄,他對掃羅說,在他們附近有一位上帝的奴僕,可以去請問他,說不定他會知道驢子在哪裡。於是,他們就往上帝的僕人所住的城去。路上遇見了幾個從城內出來打水的女孩,他們詢問:「先見(先知)在城裡嗎?」女孩們給了肯定的答案,說先見就在他們前方不遠處。得到這個訊息,掃羅和僕人加快腳步往前走。然後,在城門邊,他們遇到有人正要走出來,掃羅再度上前詢問:「請問,先見住在哪裡?」這個被他詢問的人回答:「我就是先見。」哇!這也太巧了吧!掃羅遇見的人就是先知撒母耳。撒母耳對掃羅說:「你先走吧,先到敬拜的場所去。今天你們兩人要跟我一起吃飯;明天早晨我會回答你所有的問題,然後送你上路。至於三天前丟了的那幾匹驢,你不用擔心,已經找到了。但是,以色列人民渴求的是誰呢?就是你-你和你父親的家族。」(v.19:19b~20)撒母耳知道掃羅在找驢?知道。撒母耳知道驢在哪裡?知道(至於三天前丟了的那幾匹驢,你不用擔心,已經找到了)。撒母耳知道掃羅會來找他?知道。(有人對他說:「明天這時候,我會差一個便雅憫支族的人到你這裡來。」)...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一位母親的禱告

講道內容 講題: 一位母親的禱告 經文: 撒母耳記上1:4-20 主講: 蔡維倫牧師 時間: 二0一六年七月三日 一、前言 禱告是我們今天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對基督徒來並不陌生,但牧師期待透過今天的主日信息,多些時間談論禱告,思想禱告,也讓我們更想實際喜愛禱告。 不知你的禱告生活如何?你通常什麼時候禱告,是否有養成禱告的習慣?對基督徒來說,我們都有面對困境時的禱告,而在困境中的禱告,是我們真實的掙扎。成為牧師以來,有很多機會用禱告陪伴會友渡過困境。但有時會友會問我關於禱告的事,最近也曾被問到「我們說上帝聽禱告,但我的疑問是,怎麼這麼久上帝還沒有回應,讓我覺得沮喪,禱告中越來越不知說什麼,我還要繼續禱告下去嗎?」面對困境時的禱告,我們是真實地掙扎於—我該滿足於現在已經擁有的?我該只看我所已領受的恩典就好了嗎?但我還真的很想跟上帝祈求那些我還沒有的,我究竟該怎麼禱告呢?有時,當我們讀到一些屬靈前輩所寫下關於禱告的格言,就像以下這幾則: ■禱告不會改變環境,但它能改變我們。--巴克萊 ■神要我們操練恆切禱告,堅持不懈,讓我們軟弱的信心得以加強。因此,禱告遲遲未蒙應允,其實正是一個重大的祝福。--慕安得烈 ■沒有任何一句禱詞會被神遺忘,我們等得越久,所累積的祝福就越大。--宣信 ■當我們向耶穌禱告的時間,成為真正與耶穌相遇的時間,那麼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與主同行的生活。--吳漢斯 這些屬靈前輩所寫下的禱告體會和信心的仰望,怎麼感覺離我們好遠好遠。關於禱告,從他們所表達的是如此的美,卻又不真實,實在不是我們最想要的禱告結果。我們最想要的,不就是上帝快快應允我們所祈求的嗎?關於禱告,究竟我們要如何看待? 二、因著這樣,當我們看見哈拿,多了一份的理解。 哈拿處在一個各人偏行己路的世代中,雖然已經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美地,但生活上還是有困難,那是士師—就是上帝的拯救者所在的時代,帶領大家抵抗外族的攻擊。但哈拿的困難比較切身,就在他的家中,因著他無法生育,受到先生另外一個老婆的欺負,常常用話語刺激他。我們不清楚哈拿他如何懂得禱告,但肯定他是因為迫切的需要才會禱告,哈拿個人的困境是不能生小孩,當時婦女結婚後沒有小孩是一個羞辱的記號,也代表當她年老後,沒有可以依靠的不安全感。這跟我們現今的時代就十分不同,每個時代有各種不同的煩惱。關於哈拿,如果他在你身旁,對於他的需要,你會是贊同他、同理他,還是開導他?跟他說,你已經有一個這麼愛你的老公了,他對你好難道不比有十個兒子還好嗎,你實在是應該要滿足才對。 三、在今天所讀經文故事中,接續的描述,是讓我們來向一個「母親」學禱告,當然在那時候,哈拿不是真的可以被稱為「母親」。 那一年哈拿跟著先生以利加拿來到示羅,是當時敬拜和獻祭的所在。在先生獻祭後的吃喝,心中憂苦來到耶和華的殿前,為此來祈禱,口中念念有詞。被在門邊的老祭司以利看見,誤會他是喝醉酒。但哈拿回答說,他不是喝醉酒,他是在上帝面前真實的傾心吐意(台語叫做吐出心情)。牧師問大家,什麼才是叫做「傾心吐意」呢?那是向上帝真實地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沒有隱藏,不再逃避,也不是習慣性的「行禮如儀」。那是在遭遇重大困苦,大苦難中懇求上帝開路,因為實在沒有別條路了。聖經中還有誰是如此?如同耶穌所說那個悔改稅吏的祈禱「上帝啊,施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如同但以理因為違背國王頒布禁止禱告的命令,被丟進獅子洞穴中的時,又如同他的三個朋友因為不跪拜王的金像,被扔進火爐的時;還是在波斯的王宮,當王后以斯帖冒著生命危險,要去見王前的禁食禱告等等,那時他們也如此迫切祈禱。 牧師今天也問大家,你還記得你上一次像這樣傾心吐意,在上帝面前迫切禱告是什麼時候,是為了什麼事?在困境中學習向上帝說出內心最深的需要,這是哈拿祈禱的第一項見證。 哈拿祈禱的第二項見證,是他的祈禱,是真正的交託。交託是真實的信心仰望,在經文中哈拿聽完祭司以利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上帝應允你所祈求的。」哈拿就回去吃飯,不再面帶憂愁。或許聽見祭司或牧師所說的話,會增強祈禱者的信心。但如果僅是這樣理解,就錯失了真正的重點。真正的信心是將焦點注視在上帝,而非其他人。真正的交託,將會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態度。再問大家,你們認為是向上帝真實的傾心吐意比較難,還是真正的交託比較難?那如果我們真實地傾心吐意,會不會讓我們更能學習交託?我相信這兩者之間有關係,當我們更真實地對上帝傾心吐意,也會幫助我們更有信心地交託。因為他可以坦然的表達,感覺更近,在禱告中和神相遇,就更有信心交託。哈拿在這兩項禱告的態度上,值得我們向他來學習如何來禱告。 第三項,向哈拿學習禱告的見證,是他在禱告中有真實經歷上帝的垂聽。如果我們也曾如此迫切為某些事情來擺上禱告,那麼當有一天禱告蒙應允時,心中會有最大的喜悅。而這份的喜悅,在哈拿所經歷的事情中,上帝賞賜的恩典,實在超過他所求所想的。上帝也不只賜給哈拿撒母耳這位頭生的兒子,後來還讓他繼續生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再進一步,從撒母耳記全卷,讓我們看得更遠--上帝透過一位母親的禱告,不只是讓一個新生命誕生在她的子宮中,原來上帝還有更大更美的心意,讓哈拿的兒子撒母耳,在拯救歷史中佔有重要的角色。他是唯一一位擔任士師和祭司角色,並膏立以色列最起初的兩位王。在他的時代,以色列人從士師進入君王時期,這都是哈拿沒有想過的,超過他所能想像的。 同時,再進一步,還不只是撒母耳在拯救歷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在撒母耳記上裏,看見撒母耳從小成為一位聆聽上帝對他說話的人,禱告是去聆聽上帝的聲音,這成為撒母耳生命中的特質,從當他還在母胎開始,到他在聖殿中聽見上帝的呼召,到他年老時臨別的贈言,記載在撒上12:23「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他深深抓住禱告的特權和能力,就算他已經退休,不再擔任士師的角色,最後依然要為百姓禱告。原來一位母親對小孩屬靈的影響力,竟可以如此重大。我們對晚輩的屬靈影響力,是見證比作見證更為重要,更有影響力。在哈拿所經歷的事情中,上帝賞賜恩典,實在是超過所求所想的,而哈拿所作的,是真實傾心吐意,真正的交託。 四、結論 禱告有真實的掙扎,也需時常面對蒙應允和等候禱告成就的張力,但這就是我們禱告生活的實際狀況。在今天,上帝讓要我們從哈拿禱告的見證中來學習—學習真實傾心吐意,學習真正的交託操練信心,並讓禱告成為一種珍貴的特質,甚至可以傳承,成為留給後代最珍貴的珍寶。好消息是我們與哈拿都禱告同一位上帝,這位昔在今在將來,永遠常在的上帝,今日依然在聽我們對他禱告。那些禱告前輩所講的話,今日依然可以成為我們的經歷,當我們向耶穌禱告的時間,成為真正與耶穌相遇的時間,那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與主同在的生活,讓我們在實際的禱告中來學習禱告。 邀請大家一起來讀今天的金句「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