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大確幸.大確信

講道內容
講題:大確幸.大確信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19-31節
主講:鄭碩帆神學生
時間:二0一四年四月廿七日

弟兄姐妹平安!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感謝祢,在這個復活節的第二個主日,你再次聚集我們,讓我們一起從祢的話語當中,來思想主耶穌復活的意義,求聖靈在我們中間光照我們,幫助我們明白祢奧妙的話語,讓我們再次經歷祢復活的大能,感謝祢。這樣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引言:小確幸
前陣子很流行一個詞叫做「小確幸」,他是村上春樹在書裏面寫到的一個詞,意思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這個詞有它原來文章脈絡的意思。但是呢,後來台灣很多人開始用這個詞,它的意思漸漸被扭曲,變成一種,在沉悶的生活和沒有辦法改變的大環境下,藉著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來安慰自己,在這些快樂的事情裡面保持一種正向的思考,讓自己可以持續在無力的狀態裡面往前走。這是在台灣文化下小確幸被重新定義的意思。所以我們會看到facebook上朋友的照片,有吃著全家霜淇淋、也有忙碌中出去旅行的各種小確幸。
在今天的經文裡面,一開始的門徒們應該是非常需要這種小確幸。因為他們剛經歷了人生中一個最大的低潮,他們的老師被宗教領袖和政府官員聯手殺掉了,他們復興以色列國的夢想破滅了,他們甚至要在天黑的時候把門關緊,躲在裡面聚會,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人會不會接著來逮捕他們。或許他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小確幸。
一、耶穌兩次的顯現
1.完美的Happy Ending
結果我們發現,門徒得到的不是小確幸,是大確幸。如果我們是在看一個戲劇或一部電影,今天的經文是進入一個大結局。約翰福音裡面,耶穌基督的受難、死亡、埋葬,帶著劇情進入一個低潮,但這幾乎是像我們常常看到的,主角在最後的勝利之前總是要被壞人打得很慘,然後再出現大逆轉。所以到了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也出現了大逆轉,就是耶穌復活了!門徒們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看見空墳墓,接著耶穌就對聚集的門徒們顯現。
經文如果到這裡結束我們會覺得很完美,因為耶穌復活了!祂不只復活了,祂向門徒們顯現,門徒們因為親眼看見耶穌,不只看見耶穌,還看見祂肋旁的傷痕和手上的釘痕,就相信耶穌復活了。接著耶穌賜給他們聖靈、差遣他們,這是一個完美的Happy Ending。所以最理想就是故事到這裡結束,約翰福音就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但是電影的觀眾如果繼續往下看會知道有問題,因為我們會看時間,發現後面還有20分鐘,一定還有東西要演。
2.意外的轉折
約翰福音的讀者也是一樣的反應,繼續往下讀就發現故事竟然沒有結束在最完美的地方。因為在Happy Ending的時候竟然有一個門徒不在場,沒有看見耶穌復活,這就引發了後面一個多出來的情節,通常這種多出來的情節是要交代一些主要劇情還沒有交代的事情,帶給觀眾一種深刻的印象,我們就會一直回想、咀嚼前面的情節。
我們知道約翰記載這個情節是有特別的用意,因為他在30節自己說:「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很顯然他有很多選擇,他有很多可以記,但是他選擇了多馬。這個多出來的情節,讓我們看見,多馬因為沒有見到耶穌而產生了信心上的困難。
耶穌向門徒們顯現的時候多馬不在場,導致他懷疑耶穌復活的真實性,就是這個動作讓他背負了一個不是那麼正面的稱號:懷疑的多馬。有人說多馬是懷疑主義,他對任何事情都抱持懷疑的態度;有人說多馬是經驗主義,若不經驗過他就不能相信;有人說多馬是實證主義,他不只要親眼看見,還要親手摸到,有人說他是理性主義,所有的事情都要經過邏輯理性的判斷才能接受。但我們也可以說,多馬懷疑是因為他對追求信仰有高度的熱忱,從親眼看見到親手摸到是他想要追根究柢,他一定要自己經驗是因為他不盲信,需要經過邏輯理性的判斷是因為他不盲從,所以也有人說他不是懷疑的多馬,他是勇敢的多馬。不管他是甚麼樣的人,我們一看到這裡,就忍不住會想一個問題:當耶穌顯現的時候,多馬是唯一不在場的人嗎?然後我們就發現,作者約翰很狡猾,因為他偷偷的放了這個讓讀者意外的情節,等讀者一看到這,就恍然大悟:「啊!耶穌向門徒顯現的時候我也不在場!」
3.信心的旅程
但是多馬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因為耶穌再次向他顯現。和門徒們一樣,耶穌再次用眼見的方式讓他相信了,但是卻對讀者留下一個更大的信心的困難,就是沒有看見也要信的困難。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我們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有一點弔詭,因為這個勸勉並沒有辦法解決多馬不在場而遭遇到的困難。這讓讀者更困惑,因為也沒有辦法解決讀者不在場的困難。
追根究柢是多馬追尋信仰的方式,也是他的信心旅程。上個禮拜我們教會下午有洗禮,過程中我們也聽到一些人生命的故事、信心的旅程和他們開始接觸信仰的經歷。如果你曾經跟一些人聊過信仰,會發現信心的問題不是這麼容易,即使做了很久的基督徒,有時候都會對這個信仰半信半疑。
我曾跟一個教會的弟兄聊到信仰,他覺得基督信仰很好,教會也對他很熱情,他在困難的時候也從這個信仰裡面得到許多幫助,但是,他覺得這個信仰跟他家裡的民間信仰一樣,只不過家裡信仰的方式他不習慣,所以決定選擇一個他比較能接受的來信。
但是,如果復活的耶穌不是事實,基督信仰就成為一套哲學和思想。
二、應許的實現
1.穿越時空的連結
很顯然,在耶穌第一次顯現的情節中,多馬是最接近我們的處境。我們和他一樣不在現場,我們和他一樣只聽到別人的見證,於是我們產生一種期待、一種共鳴,因為我們就和他一樣,要面對眼見和相信的問題。所以顯然約翰福音記載多馬的信心困難,是要對約翰福音的讀者說話,因為約翰寫約翰福音的時候,他的讀者已經沒有人親眼見過耶穌,日後的信徒也沒有機會看見復活的耶穌,他們也產生信心的困難。直到今天,我們還是產生同樣的困難,我們中間有人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嗎?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沒有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
約翰藉著多馬的情節,連結了耶穌的門徒和我們,尤其是在今天。今天的經文裡面,耶穌的兩次顯現,第一次是復活節的主日,第二次過了八天,包含第一個主日,所以又是禮拜日,就是兩千年前的今天。也就是說,我們好像在上個禮拜跟門徒一樣經歷了耶穌復活的「大確幸」,然後在這個禮拜,我們好像多馬一樣追尋耶穌復活的「大確信」。
門徒的「大確幸」和「大確信」是甚麼呢?我們也可以得到嗎?
2.兩千年前的現在
我們可以想像,在兩千年前的上個禮拜的夜晚,現場的狀況是很詭異,因為門徒聚會的時候一方面害怕猶太人,他們已經迫害了耶穌,接下來很可能就是迫害他們;但是另一方面卻突然集體看見猶太人已經殺死的耶穌。但是,當耶穌給了害怕的門徒祂所賜下的「大確幸」,就是實現祂在最後的晚餐所做的應許。
第一個應許是同在。耶穌曾經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14:18)所以當門徒們害怕猶太人、緊緊關住房門的時候,「耶穌來,站在當中」。這是很明顯,耶穌是用一種很神秘的方式實現應許,不是從門、不是從窗戶,祂突然出現在門徒當中。耶穌的復活和神祕的出現,清楚的讓門徒們知道,無形的恐懼、有形的物質,甚至連死亡都不能阻擋祂與門徒們同在。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耶穌第一句話是「願你們平安!」這是第二個應許,回應了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所說的:「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這個平安很特別,它跟世界的平安不一樣,世界的平安是要靠政治經濟的穩定、需要靠環境的安全。但是門徒在不安全的環境、在有可能被迫害的這種威脅裡面,心裡有平安,因為知道主耶穌活著,而且知道祂已經勝過世界。「復活」代表死亡已經不具威脅,連死亡都不是需要擔心的事情,所以主耶穌又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
第三個是喜樂,耶穌在受難之前,知道門徒即將要經歷憂愁和哀傷,所以耶穌也應許他們,等到時候過了他們就要享受永遠的喜樂:「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痛哭、哀號,世人倒要喜樂;你們將要憂愁,然而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他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16:20-22)所以時候到了,耶穌不但顯現,還把自己的傷痕指給他們看,門徒知道耶穌就是復活的那一位,他們「就喜樂了」,而且這個喜樂是無法奪去、是超越所有的憂愁和哀傷。因為耶穌的復活也代表門徒們要跟祂一起復活,這個確據是不會消失的。
3.兩千年前的未來
剛才講的同在、平安、喜樂,是門徒在當時就享受到的,是門徒的「大確幸」。但是還有兩個實現的應許,不只是在當時賜給門徒,也透過門徒,把這個「大確幸」傳遞出去,甚至到未來,讓沒有親眼看到耶穌復活的人也能夠有「大確信」。這兩個應許的實現是「差遣宣教」和「賜下聖靈」。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禱告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所以在這裡耶穌就對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耶穌差遣他們去做甚麼呢?就是:「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這是一種傳福音的權柄和責任,把福音傳給一個人,當他接受了,他的罪就被上帝赦免,如果這個人不接受,他就留在自己的罪裡面。
「差遣」這個字希臘文的時態是新約很愛用的時態,代表以前發生的事情影響到現在。所以這不是像我們在各種組織裏面的做法,上面交代事情給我們,然後我們就交代事情給下面的人。耶穌不只是把祂的使命交給門徒,祂奉差遣是一直到現在,耶穌現在還繼續祂的工作,但是不是代表祂還在地上,而是透過聖靈。
所以耶穌「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耶穌差遣門徒後立刻有一個行動支持這個差遣,讓門徒有能力去做耶穌所差遣他們去做的事,就是賜下聖靈。這就實現了約14:16-17:「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
三、不再是親眼看見
所以雖然復活的耶穌已經升天,但是祂卻賜下聖靈,透過聖靈到現在的工作,復活的耶穌依然在我們中間。
1.兩千年後的現在
藉著聖靈,耶穌直到今天與我們同在。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兩次的顯現都是在禮拜日,他暗示我們,我們沒見到耶穌,但直到今天復活的耶穌每一次主日的時候在我們中間,我們藉著聖靈經歷耶穌,在禮拜中慶祝耶穌的復活。他也透過最後晚餐應許的實現,暗示我們,每一次我們舉行聖餐,復活的主就透過聖靈和我們一同坐席。在改革宗神學傳統裡面,聖餐是人藉著領受餅和杯,聖靈在人的身上讓人經歷生命的改變,不是餅和杯有神奇的魔力,而是聖靈在人身上工作,所以我們每一次領受聖餐,就經歷與復活的耶穌同坐席。
上帝的恩典因為耶穌復活,同樣透過聖靈臨到我們。耶穌的復活帶來了所有應許的實現,因為耶穌復活不只是一個歷史上的特定事件,而是一直影響到現在。兩千年前所有發生在門徒身上的這些應許,兩千年後的現在也都在我們身上。
這是我們的「大確幸」,因為耶穌基督的同在所帶來的平安、喜樂,不是小而確切的幸福,不是要安慰我們保持正向的思考,而是比世上的苦難和憂愁還要大!
我們跟約翰福音歷世歷代的讀者一樣,沒有看過復活的耶穌,沒有親眼看見釘痕的手,沒有親耳聽見耶穌基督所帶來的應許,但是我們有「大確信」。因為我們有來自三方面的見證,都是透過聖靈的工作。第一方面是來自文字的見證。被差遣的門徒,他們把親眼看過、親手摸過復活耶穌的經歷寫下來,這個見證就是聖經,所以今天經文的最後面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第二方面是來自個人的見證。許多基督徒見證自己經歷被耶穌改變的生命,就同時見證耶穌仍然繼續工作;第三方面來自群體的見證,我們可以考慮,我們身邊的人是在甚麼情況下會開始願意接觸這個信仰,然後相信復活的主耶穌?很多是因為他在信仰群體裏面感受到愛,所以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信仰群體裏面的彼此相愛,見證耶穌在教會當中。
2.兩千年後的未來
這同時也是耶穌對我們的差遣:第一是在聖靈的引導中我們明白真理,也向別人傳講真理;第二是把耶穌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把我們被耶穌改變的生命見證出來;第三是教會的合一,因為我們彼此相愛就顯出耶穌是在我們中間。我們不用擔心我們的見證沒有辦法影響人,因為今天的經文裡面記載了一個最失敗的見證:一群門徒對多馬見證看見復活的主,但多馬卻完全不相信。門徒對多馬的見證也是失敗,多馬聽了門徒們的見證還是不相信,但是耶穌對他顯現,他就信了。我們也是一樣,聖靈會親自在我們當中工作,不只給我們能力為耶穌做見證,也讓人經歷到復活的耶穌。我們都聽過很多見證,一開始如何的不信,但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就信了。我們聽這些見證的時候我們就是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心這麼硬的人最後會軟化,我們就是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覺得自己甚麼都有,不需要信仰的人,最後會服在上帝的面前。因為聖靈讓他們親身經歷了復活的耶穌,這是很個人性的經歷,是聖靈在每個人身上不同的工作。
耶穌對我們的差遣也就等於是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大確幸」和「大確信」,讓更多的人、也讓以後的人能夠用信心的眼睛看見復活的主耶穌。以至於人能夠像多馬一樣,發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信仰告白:「我的主!我的神!」
結論:耶穌復活了!
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約翰寫下耶穌對多馬所說的話,不是要責備我們沒有信心,而是告訴我們,我們真的是有福,我們不會因為沒有看過復活的耶穌,所得到的信心和應許就比使徒們少,不會因為沒有看過復活的耶穌,所能做的就比使徒們少,藉著記在聖經上這些關於耶穌的事情,我們可以得到使徒們親眼看見、親身經歷所得到的信心,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得到使徒們所得到的應許。復活的耶穌基督透過聖靈在我們中間作工,藉著與我們同在、賜給我們平安和喜樂。
弟兄姊妹,在這個復活節第二主日,我們再次思想耶穌復活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當我們宣告:「耶穌復活了!」對我們的意義是甚麼?耶穌的復活不是一個電影情節,也不是一個心靈的安慰,更不是情感上一時的興奮,因為耶穌復活不是我們生命中的小確幸,而是我們生命最根本的盼望。
「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