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五十二):新約禱告(十二)分娩之痛(NT Prayer.12)( Travailing)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二):新約禱告(十二)(NT Prayer.12) 分娩之痛(Travailing)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經文:加拉太書四章12-20節

Ⅰ.引言:Thomas Beatie的故事
        今天要談一種不知道如何禱告的禱告。兩道問題:一,婦女在生產時,會不會禱告?二,那時的禱告,還會想細節內容嗎?
        生產的過程很痛,一個生命要被產出,需要經過一段「唉唷喂呀」非常艱辛的用力過程,這便是今日所要談論的保羅的禱告,我稱之為「分娩的禱告」,英文是travailing prayer。保羅說:「我小子阿,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然而,保羅身為男性,從何得知生產之苦?
        為了這篇講道,我特別找關於「男性可能分娩」的報導與研究。結果找到一則男性生子的新聞:Thomas Beatie(如上圖),「他」懷胎生子,其妻名為Nancy Roberts。這位Thomas Beatie原是女兒身,夏威夷人,本名為Tracy Lagondino,「他」內心認為自己是男孩,無奈卻身為女兒身,「他」喜歡上Nancy,但夏威夷法律不容許同性結婚,為了擁有一段合法的婚姻,所以「他」就去做變性的手術,在手術過程中,保留了子宮並未將其拿掉,結婚幾年後,兩人想要有孩子,但太太Nancy不知道什麼原因,無法懷孕,幸好,「他」的子宮還在,於是,這位長鬍子的「爸爸」接受人工受孕,並且成功生子,2008年這則報導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以為照片合成的假新聞,但後來發現,「他」不只生了一個,還連生了三個,左圖是他們一家,Thomas Batie和太太在2008年生了Susan,接下來2009年生Austin,2011年生Jensen,之後,就做了子宮切除結紮術。我要說的是,現代醫學發達,甚至可以克服兩性原有的差異,因此,保羅的禱告提到受生產之苦,他對此的想像也或許不是太困難的事。
Ⅱ.保羅與加拉太教會(Paul and Galatian Churches)
         保羅與加拉太教會之間存有什麼問題?保羅為每一間教會的禱告,一定有「我為你們感謝上 帝」、「我為你們禱告上帝」等用語,惟獨在加拉太書中找不到保羅為他們的禱告。保羅難道不為加拉太教會禱告嗎?加拉太書中僅這一句與禱告相關:「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保羅痛到一個程度,講不出話來,就如媽媽生小孩一樣,滿心期盼新生命的誕生,卻因疼痛,話不得出,僅能在心中向上帝哭求,願小生命能順利誕生,這便是保羅與加拉太教會的關係。
1.蒙恩信主前往亞拉伯曠野
        保羅原是位熱心的猶太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背棄猶太教的叛逆異端,所以必須對之嚴厲處罰,因此,他到處抓拿並逼迫基督徒。執事司提反在耶路撒冷成為第一個殉道者後,教會開始受逼迫,掃羅(保羅)是逼迫者之一,他從耶路撒冷一路追拿基督徒到大馬士革,未料,主在大馬士革對他說話,他嚇一跳問道:「你是誰?」主回答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於是,他整個價值觀念受到了重大衝擊與調整,其後,他並沒有直接返回耶路撒冷,因為他知道,一旦回去,可能會被當地猶太人殺害,除此之外,教會也會懷疑他的改變,不可能接受他,因此,他從大馬士革,繞過耶路撒冷,到阿拉伯的沙漠去默想,為要釐清自己的信仰,清楚之後,才又回到大馬士革,在當地住了三年,所以他對加拉太教會這樣說:「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阿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士革」(加1:17)。
2.大馬士革三年訪問耶路撒冷

        他在大馬士革住了三年,為了要讓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他成為基督徒,他冒險從大馬士革回到耶路撒冷去。抵達後,他先去見磯法(彼得),與其住了十五天,並與耶穌的弟弟雅各見面,其他的他都沒有會面:「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加1:18-19),所以他當時是為了讓教會領袖接受他是基督徒,在被上帝呼召後,第一次拜訪耶路撒冷。可是他在耶路撒冷傳福音的結果就是猶太人要殺他,所以教會讓他回基利老家去,因此,保羅就從耶路撒冷出發,走過敘利亞,回到故鄉基利家省的大數城(保羅是住在外國的猶太人)。

3.到敘利亞基利家傳揚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21節說:「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加1:21),他在家鄉傳了幾年的福音後,考慮回耶路撒冷的困難性,決定向西到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傳教。

4.生病中傳福音給加拉太人

        當他往西旅行時,他生病且病得重,因此,抱病到加拉太傳福音。加拉太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其地區包含了安提拉、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地,聖經所講「加拉太教會」,實指「加拉太的眾教會」(英文用複數churches)。保羅在加拉太建立了一群教會,並與之通信,第一次去時,乃是抱病狀態:「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上帝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裏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加4:13-15),這個病,我在上次講道中提到,有人認為是癲癇,有人認為是眼疾,因此,他帶著病去傳福音,加拉太人沒有嘲笑他,反而接受他,讓保羅很感動,因此他在加拉太建立了幾間教會。

5.十四年後再訪問耶路撒冷
        在加拉太書中,保羅說:「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裏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加2:1-2)因此自他從耶路撒冷來到這地區,這十四年當中,他都做了什麼?聖經描寫,這期間他從加拉太出發,走到馬其頓,走到亞該亞,建了很多教會,就在此時,耶路撒冷的教會開始批判他,認為他不是耶穌的使徒,因為耶穌在世的時候,他沒有跟隨耶穌,所以保羅被認為是假使徒,並且,保羅所傳的福音也不一樣,因為他沒有要人接受割禮,恪守舊約的保守人士因此認定他傳的福音有問題。保羅發現耶路撒冷的教會批評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與巴拿巴從亞該亞趕回耶路撒冷,為要確定他所傳的福音是為耶路撒冷教會所接受的。所以這十四年,他從加拉太走到馬其頓,再到亞該亞,最後返回耶路撒冷。
6.耶京大會決定宣道雙路線
        後來,為了這三個地方(馬其頓、亞該亞、加拉太)的眾教會,保羅跟巴拿巴回到耶路撒冷,開了第一次全世界的教會大會,討論信耶穌是否需要進行割禮,傳統猶太人認為一定要受割禮才能信耶穌,而對於外國人是否要遵守這樣的規定,這變成當時的爭議問題。所以保羅回去是處理這些問題,他說:「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裏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加2:1-2)。保羅當時帶著提多(其為外國人),為要看看教會是否強迫其受割禮,如果沒有強迫,代表自己的論點已經被教會接納,結果,根據聖經記載,他們激烈地辯論,直到有一天,彼得起來述說自己所看見的異象(彼得在屋頂禱告,上帝讓他吃「不潔淨的食物」),然後,耶穌的弟弟雅各站起來說:「雖然我是猶太人,我很尊重割禮,但我認為不應該強迫外國人也非受割禮不可。」這個決定,代表了大家的共識。於是,他們在宣道上也變成雙條路線,保羅與巴拿巴,到不行割禮的地區傳福音;其他的人,如雅各(耶穌的弟弟)、磯法與約翰,向行割禮的人傳福音,這三位是當時教會的三大領袖,教會的柱石,他們與保羅行右手之禮,互相承認彼此皆為耶穌的使徒,但到不同的地方宣教。然而有一個議題未被討論,就是割禮的與未受割禮的人可否一起聚餐,這之後變成了問題。此外,在這會議當中除了決定不強迫外國人進行割禮之外,也達成另一個共識:不管外國人是否有進行割禮,如果有窮人,基督徒都要伸出援手,原先保羅就很在意這一點:「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裏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裏去。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加2:9-10)
7.彼得與巴拿巴安提阿事件
        大會解決了割禮的問題,不料隨後就發生了安提阿事件:耶路撒冷會議結束後,保羅和巴拿巴即回到母會安提阿,不久,彼得來訪,彼得的好意是來看他們是否一切安好,彼得與教會的外國人一起吃飯,吃到一半,雅各派人來訪,雅各是耶穌的弟弟,是極端保守的猶太人,彼得一聽,暗想不妙,因為他是負責向猶太人傳教的人,而猶太人嚴守不與外國人一起吃飯,他們怕食物不潔淨,如同回教教徒,食用的牛肉要特別處理才行,若鍋子先前已經先煮過豬肉,則不可再煮牛肉,因為這是不乾淨的(直到現在,他們仍嚴格遵守),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跟外國人一起用餐,以免被污染。猶太人很重視這項規矩,彼得自認是猶太人這一邊的,所以想到萬一雅各派來的代表發現他與外國人一起吃飯,傳回去,會被解讀為「不尊重猶太人」,因此,彼得為了避免得罪猶太人,他起身離開,而巴拿巴看到彼得的離開,儘管身為向外邦人傳教的代表,他也轉身離開,保羅認為未受割禮並不是什麼骯髒的事情,因此對於兩人的舉動,很不以為然,認為其行為並不妥當,因此,保羅就當眾指責他們兩人:「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加2:11-13)
8.律法主義影響加拉太教會
        表面上,保羅將事情指了出來,所以安提阿事件的癥結點不在於割禮,而是行過割禮的與未受割禮的,是否可以一起吃飯,就現今觀點而言,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然而,對當時的人而言,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保羅以為他這樣指出來,彼得與巴拿巴沒有當眾抗議,事情就告一段落,事實上,問題依然沒解決,那些割禮派的人不滿保羅連這項傳統都要干擾,於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跟著保羅到加拉太教會去,指出那些沒有接受割禮的信徒,所受的洗是無效的,這與保羅所傳的信息相反,也違背了原先在耶路撒冷開會得出的決議。保羅好不容易爭取到大家的表決同意,沒想到之後有人不照決議行事;最難堪的是,加拉太教會聽信這些人的言論,人人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因為沒有做到什麼而無法進入天堂。試想你在聖誕節時,接受和平教會的施洗,結果一個天主教徒跑來跟你說:「你所受的洗是無效的」,你會有什麼感覺?加拉太教會的人開始擔心,不斷地問:「我還要『做』什麼?」換句話說,得救除了「信」耶穌以外,是否還需要「做」到什麼事情,達成什麼條件。保羅一直強調得救之後會做好事,是信仰的「結果」,不是「條件」,沒想到,加拉太教會買入那些人的影響,因此,保羅很著急,才寫了加拉太書,重點在於:信仰與好行為間的關係,以及「恩典」。所以保羅離開安提阿,走過加拉太(我相信他有再一次路過訪問),到以弗所,在當地設了佈道中心,在那邊傳教,並住了兩年半,在這裡也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詳見上篇講道),在這地聽聞加拉太教會受到律法主義的影響,而走上歪路,保羅很緊張,接著他就從以弗所寫信(亦即加拉太書)給他們,因為他聽到,他們已經受影響,離開那個恩典了,「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6-7)。
9.以弗所寫信給加拉太教會
        所以保羅便寫信給加拉太教會,提醒他們:「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裏復活的父上帝)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加1:1-2),強調得救乃是出於恩典。保羅處理這類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哥林多教會也是這樣,但在保羅一連寫了四封信後,哥林多教會悔改了,保羅為此感到高興,也募了一些錢到耶路撒冷,然而,似乎加拉太教會並無悔改,保羅的提醒沒有成功,這是很遺憾的。儘管聖經沒有講,而加拉太書簡短不容易找到加拉太教會對於書信的回應,但仍可以找到些蛛絲馬跡,其與哥林多教會形成一個對比。當初哥林多教會懷疑保羅的身分時,保羅很努力地去解釋,最後哥林多教會有悔改,所以到了哥林多後書,狀況就好很多,可是加拉太書沒有後書,整卷都在爭辯是否須靠行為才得救,但至少很清楚的是,奉獻出了問題。
10.加拉太教會慈善募款中止
        保羅在耶路撒冷開會,他們決議要關心窮人,而在耶路撒冷有很多窮人,所以保羅到處募款,以幫助他們。保羅曾在加拉太募款,當地教會教導奉獻,所以他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時候,他還拿加拉太教會當楷模:「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1-2),他以加拉太教會來勸哥林多教會要奉獻給耶路撒冷的窮人,後來,保羅就從以弗所到馬其頓,再到亞該亞,最後將錢帶回耶路撒冷。然而,當保羅在寫羅馬書的時候,卻是:「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羅15:25-26),經文中不見加拉太,加拉太本是榜樣,用來勸勉哥林多教會的,如今卻未被記錄;所以,有些神學家說,可能是加拉太教會與保羅的關係沒有恢復,所以保羅就不再去募款了保羅為加拉太受生產之苦,可是卻沒有成功,這是神學家的解釋。
III.保羅再受生產之苦(Paul’s Travailing Prayers)
        究竟保羅是受什麼樣的生產之苦?女人的生產過程很痛,需要拼命與用力,保羅說:「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加4:1)。一個生命要成形,母親需要忍受生產之苦,然而,保羅寫「再」受,代表他是「生兩次」。母親懷胎九個多月,經歷陣痛後生下小孩,小嬰孩無法離開母親獨立生活,仍需母親餵奶、教導、疼愛、管教,才能夠慢慢長大;然而,當孩子到十幾歲,開始不聽話,不照媽媽的期待長大時,母親心中的痛,比懷孕生產的痛還痛,為人母的會一直期待,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屆時責任才了,母親不會認為生完孩子就責任已了。第二次的痛有時候比第一次的痛還痛,因為小孩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會聽母親的,所以保羅才說,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希望基督能夠成形在你們心裡。
1.以巴弗為歌羅西竭力禱告
        歌羅西書中,保羅說:「有你們那裏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西4:12),「竭力」二字意思就是「盡全力掙扎、努力」,英文叫做「travailing」,希臘文是「αγωνίζω」,直譯英文為「agonize」,意指「痛苦地、用力地解決問題」,是一種破繭而出的疼痛歷程,包含了「laboring」以及「striving」兩種意境,剛好,分娩的英文也叫做「laboring」,所以這種痛不只是外在引起的疼痛或是尋常身體疼痛,這是一種在新的生命要誕生時,母與子都要忍受痛苦過程,過程中的張力與壓力令人痛苦,但唯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新的生命才會被產出,這種痛蘊含盼望、痛苦、壓力、掙扎,需要時間與忍耐;這種痛,也是保羅為加拉太教會禱告,並且所忍受的痛。
2.摩西替以色列懇求耶和華
        這種禱告在聖經中可以找到幾個例子。第一個是摩西,為著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人,他們一天到晚叛逆、抱怨,有一次,上帝在他們塑造金牛犢之後,覺得厭煩想滅掉他們,摩西不忍,因為這是他辛辛苦苦從埃及帶出來的人民,於是,摩西為他們向上帝禱告:「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生孩子,是一種拼命的過程,有一些母親,生完孩子後,子宮不再收縮,就走了;有的母親生完孩子後,腦垂體爆裂,就走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母親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來的。於此,摩西為了以色列人可以有一個新的生命開始,願意代替他們死。曾經便雅憫的母親-拉結,生了約瑟後,還想要有個孩子,就向上帝禱告了很久,結果,她生便雅憫的時候,就去世了。即便現在婦產科發達,有時候還是無法救回,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媽媽。摩西在此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替以色列向上帝禱告。
3.尼希米為重建耶京而哀求
        尼希米為了耶路撒冷的重建,在上帝面前迫切地哭泣禱告,「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3-4),所以尼希米知道這種分娩禱告(travailing prayer)的痛,他為了一個新的城市,開始在上帝面前迫切地禱告。
4.門徒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
        曾有一百二十個人在耶路撒冷樓上禱告,直到聖靈降臨,基督教教會才開始,所以不論一個教會或一個新生命的開始,都是需要經過迫切地禱告,「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徒1:14)。
5.保羅為以色列人憂傷禱告
        保羅為以色列人禱告到一個地步,即便犧牲性命也沒有關係:「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1-3),意思就是:「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羅10:1)你是否有為一個人要得救做過這樣的禱告?你帶的任何一個慕道友,就等於一個新的生命正在形成,你有為他們迫切,為其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理解恩典而痛嗎?你有在主面前迫切地哀戚禱告嗎?這叫做分娩禱告(travailing prayer)。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的弟兄姊妹,儘管他們已受洗,但他們在真理上出問題的時候,保羅說,他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保羅為了猶太人能夠得救,曾做過這樣的禱告。
6.保羅請羅馬教會竭力禱告
        最後,保羅自己要被殺時,他寫信給羅馬教會說:「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15:30),這個「竭力」就是「agonize」-跟我一起在上帝面前哀哭禱告,因為我需要這樣的禱告。我最近感受到自己在和平的牧會最大的失敗就是,當我開始努力地講「禱告」,教會禱告會的人卻開始減少,人數雖然不是重點,而是,和平的人似乎對於禱告不在乎,禮拜人數常會有四、五百個人,似乎禮拜比禱告更重要。我反省的結果是我的禱告不夠。我講了五十二篇有關禱告的道,可是對大家沒有影響,在此我要請你們為我禱告,讓我為你們禱告的時間增加,直到有一天,你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需要禱告,需要來替別人禱告,需要親近上帝。所以我現在與保羅一樣-請你們為我禱告,好讓我們可以一起竭力。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我們有一些屬靈功課可以一起學習:
1.傳揚福音是生命傳承
        第一,傳福音是一種生命的傳承,如同生小孩一般。耶穌對尼哥德慕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約3:3-5)所以用生產來代表一個人新的生命。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所以母親生產是一個象徵,我們帶人信主,更是要這樣溫柔地帶他,協助他長大。
2.生命成長是上帝恩典
        第二,我們盡好本分,但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長大,是上帝的恩典,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林前3:6),我們做我們的部分,然而,植物也好,人也好,其生長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個嬰孩在母體內能平安長大,是上帝的恩典,統計學上,一個孩子能不帶先天性殘疾而出生的機會幾乎是零,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奇蹟,所以我說,每一個嬰孩,都是上帝的恩典保守;每一個人信主,也是恩典,儘管人能邀請與關心,然而,個體要被上帝感動,才會願意受洗,因此,人的靈命成長,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任何人的功勞,我們做我們的部分,上帝讓個體長大,直到其成熟,可以獨立,離開我們時,這時我們也會要經歷那種生產的痛,如同我們說這個生命可以從敗壞情慾中脫離,這是上帝的性情,是「賜」給我們的:「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
3.生命成熟須忍耐等候
        當一個人懷孕之後,除了產前檢查以外,他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地等待。所以有孕以後,明白這是上帝的恩典,接下來就是耐心地等候。農夫最清楚何謂等待:「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保羅說「直等到」,正闡明等待的重要:「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4.生產經歷壓傷與痛苦
        時間到了以後,就要開始「壓」,母體子宮壓縮還不夠,護士小姐也要在上面加壓,為要把孩子從肚子中壓出來,這種疼痛,母子皆受,這是一個高壓力(high pressure)的過程。一個人新生命的蛻變,譬如一個人從拜拜,改成信耶穌,其實他內心是經過很大的痛與掙扎,這不是一件簡單的歷程,痛苦是必經之路,而帶他信主的人將陪著他度過這種痛。生產需經歷高壓的痛:「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賽53:10);保羅為了教會,亦天天受壓:「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8)。
5.痛苦帶來新生命喜悅
        經過這樣的疼痛,得到的是無比的喜樂。天下母親在看到孩子後,曾經歷的生產之痛,霎時就變得無關緊要,當一個新的生命被她擁在懷裡時,她就很滿意,這是生產之痛的特別之處,只有這種痛帶來的報酬是一個新的生命,被上帝祝福的新的生命:「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約16:21),因為新生命的喜悅,讓人忘了那個痛。聖經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126:5-6)
V.結論:再受生產之苦 直到基督成形
       保羅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加4:19),我覺得光「心裡」還不夠,還要到「腦裡」以及「四肢裡」。我們以此來做結論:基督的愛充滿我們內心(Christ be formed in our heart),下一步就人的思想要被基督來改變,心意更新如基督(Our mind be transformed like Christ),第三步,就是個人的行為需仿效耶穌的樣子,活出基督的樣式(Our life be conformed to Christ),三者兼俱,才能讓人羨慕你身為基督徒的生命。

禱告
感謝主耶穌,我們今天能夠在這裡,是因為有我們的媽媽,來愛我們,將我們放在肚子裡面九個多月,忍受懷孕的不方便,忍受生產之痛,將我們生出來,不僅如此,還用眼淚栽培我們,直到我們長大。主,我們看見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他願意再受生產之苦,主啊,或許我們對於我們所帶領的人,還沒有那麼大的愛,沒有承受過那麼巨大的痛,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夠體會保羅的心情,讓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愛來愛周圍的人,讓我們渴望來親近你,來向你禱告,在這樣的痛苦中所講不出話來的禱告,幫助我們做這樣子的禱告,我們這樣祈求,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