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宣道系列(四) 另一條路--泰國.肯亞短宣分享
時間:二0一一年十月九日
經文:使徒行傳八章:26-40節
一.前言:佛羅斯特「未來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
羅伯斯特(Robert Forest)是美國二十世紀非常有名的田園詩人,在台灣,為人所知的著名詩篇為「The Road Not Taken」,這首詩名曾被翻譯為:未走之路、未曾走過的路或是無人走過的路,其內容如下: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在金黃色樹林裡有兩條岔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時涉足兩條路;
And be one traveller, long I stood,
我形影孤單站在那分岔處,
And look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的視線望著其中一條路的盡頭;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轉彎,消失在樹林深處。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然後我踏上了另一條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這條路也許更值得我嚮往,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因為它荒草叢生,人跡罕至;
Though as for the passing there,
不過說到其冷清與荒涼,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兩條路幾乎一模一樣。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早晨兩條路都鋪滿落葉,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落葉上都沒有被踩踏的痕跡。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喔,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下一次!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然而,我知道一條路會導引進入另一條路,
I doubt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我不知道未來能否再回到那裏。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但我將會敘說這段經歷,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在多年、多年的某個時刻: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曾有兩條小路在我眼前,而我-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led by,
我選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行走,
And that 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也展開了不同的人生。
羅伯斯擅長用田園景色來抒發他的情感,在「The Road not Taken」這首詩中,他表明了這一生選擇成為一位詩人的心志,他看見在自己選擇這樣的一條路之後,就會有下一條路繼續帶領他。路是一條接著一條,選擇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然而,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視野,也使人進入不同的人生,這是Robert Forst的生命分享。
在今天的經文當中,腓利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同樣地選擇了不同的路,體驗不同的人生,經驗到上帝為他開展出的不同生命。
二.曠野之路:福音使者腓利
1.活在上帝大使命異象中
在聖經裡面有兩個腓利,一位是使徒腓利,但今天要看的腓利,他不是使徒,他第一次的出現是在使徒行傳第六章:「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徒6:2-5),這七個人當中有一個就是今天所要了解的腓利。他是身為七位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管理飯食的執事之一。當時,在耶穌基督復活升天,頒佈大使命給門徒過後,門徒仍舊在耶路撒冷活動,一段時間後,發現有一些雜事使他們不能專心,於是教會開始建立起管理與組織,而腓利就是被撿選的執事之一。從這段經文當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位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
2.順服向「南」走、向「難」走
第八章說:「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裏。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腓利下撒馬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地聽從他的話」(徒8:2-6),腓利原本在耶路撒冷管飯食作執事,可是這時候發生一些事件,他面臨了不同的選擇,最後,他選擇往撒馬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因此,他出耶路撒冷往北走,不僅是一位執事,更成為一名宣道者。在他的傳道過程中,有很多人信服他,因為有許多神蹟奇事隨著他。換句話說,他在撒馬利亞城的服侍是很順利的,他所分享的福音是人人可經歷看見的。從一個管飯食的執事,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進入撒馬利亞城,成為一位傳道者,分享福音,經歷神蹟,使人聽從。
3.把握機會分享福音
一條路會導引另外一條路,在他推展福音工作很順利的時候,第八章說:「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起身前去,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就是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掌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徒8:26-27),在他面前又是另外一條路,這條路是到迦薩,一路上會是曠野,並且尚未明瞭前往的目的。曠野可說是人跡稀少,充滿石頭,在撒馬利亞城,有很多人聽他講福音,有很多神蹟奇事,上帝卻讓他從一個有很多福音果效的地方,往曠野去,並且未告知目的,然而,腓利選擇順服,所以他就起身,去了。
接著經文說:「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就是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徒8:27-28),這個衣索匹亞不是現今的衣索匹亞,而是在埃及的南方,蘇丹的北方,他在那裡遇見了一位太監,這位太監到耶路撒冷做禮拜,於再返程途中遇見了他。「不料」二字似乎表達了驚訝,但在原文當中,這二字意為「看見」-在腓利順服,起身往南方曠野去後,上帝就讓他「看見」讓他走上這一條路的原因,上帝讓他看見一個機會。
從聖經上了解,腓利看見太監在讀經,腓利問他是否明白經文。其後,腓利就上了車,開始傳講福音,從以賽亞書一直談到耶穌。最後,他們在一處流水處,腓利替這位太監施洗。他順服,上帝就讓他看見,並且經歷奇事-透過他,讓一位太監得以受洗。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徒8:29),他一路聽著聖靈的聲音,也選擇順服聖靈。
我們可以看到腓利的人生很不一樣,從一個耶路撒冷管飯食的執事,到了撒馬利亞成為一個傳道者,進入了曠野,在前往迦薩的路上,他談道解經,替人施洗,向外邦人宣教,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宣教師。一層一層,一條一條,有他的人生逐漸地開展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我們從腓利的身上有幾件事情可以來學習,第一就是,他活在上帝的大使命當中。上帝的大使命是:「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這是耶穌所頒佈的大使命,但是一直到使徒行傳第六章,門徒都停留在耶路撒冷,直到逼迫來的時候,他們才散去,腓利就是在這樣的大使命當中,從耶路撒冷去到了撒馬利亞,並且,上帝繼續帶領他,從撒馬利亞到迦薩的曠野去,當他替那位太監施洗完後,聖經告訴我們,他在亞鎖都(猶大境內),在各鄉各城中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徒8:40)。他所踏上的每一條路,似乎都未曾有人走過,他自己也未曾經歷過,可是在每一步、每一條路上,他順服上帝的聲音,與上帝同行,這是腓利的經驗,我們看見他在這個大使命的異象當中,全然活在上帝的話語、引導中。
第二,他是一個順服的人,他不僅順服起身往南走,同時也選擇了向困難與挑戰走,因為那路是曠野,曠野是荒蕪的,是沒有群眾的,不像在撒馬利亞有群眾,可以傳道,並在傳道後就有神蹟奇事發生。往南走,代表要離開原有的舒適圈,撒馬利亞有他熟悉的人,事工做得很順利,可是,下一個挑戰是前往曠野,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情,但是有聲音呼喚,他就順服前去,於是在路上,遇到太監,聖靈要他靠近那車,他就順服照作,因此經歷了上帝,他使用了腓利的生命向外邦人傳福音。我們也看見他把握這個機會,跳上了太監的車,一路上與之傳福音。
在腓利的人生與侍奉的道路上,在進入每一條未知的路,上帝引領他進入下一條,活在上帝的大使命中,當挑戰來的時候,他繼續順服跟隨上帝,並且把握上帝給他的機會,盼望藉由腓利的生命經歷,也對我們的生命有更深的幫助與體悟。
三.泰國之路:泰國短宣
1.Mission of Joy翁瑞亨宣道師夫婦
今天除了分享腓利,看見他在人生道路上如此做選擇,另外想跟大家分享暑假時的泰國與肯亞短宣之旅。
我沒有像腓利或是Robert,走一條無人走過的路,不管在泰國或是肯亞,這些路是已經有人走過。在我們人生上,有一些路是孤單的,是沒有人走過的,可是有的時候是已經有人走過了,並且,還有人願意帶你走,你願意跟隨嗎?我想我是幸運的那位,這些路是有前人走過的,並且他們願意領我前往。所以從去年到今年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去到肯亞及泰國短宣。
右上的照片攝於泰國,有沒有覺得哪裡不一樣?麥當勞叔叔也要入境隨俗來個「三碗豬腳」,這就是商業在地生活化,我想福音更是。
來到泰國宣教,我認識了一對宣道師夫妻-翁瑞亨宣道師與蔡淑壬師母,也是我們今年宣道年會所邀請的講員,他們會在二十號及二十三號來到教會。因著他們,我有機會去到泰國,並且幫我把行程排好,一路跟隨著他們,一起侍奉,在侍奉的當中,他們告訴我一件事,服侍或是宣道應該是「Mission of Joy」,也就是一件喜樂的事情,因為跟主同工,是一件喜樂的事情;與上帝的僕人在一起,這是一件喜樂的事情;因著我們做一點點,可是卻有人的生命會因此不一樣,這是一件喜樂的事情。在與他們共同服侍的短短幾天當中,我真的經歷到「Mission of Joy」。
2.計畫變化中學:吃說走做的侍奉
出發前已擬定要去四個地方:曼谷基督教醫院、達叻蒲教會、祂威越他那教會。一個是翁宣道師他們剛到泰國聚會的地方,一個是他們去年開拓的教會,並且也計畫往北及往西,到泰緬邊界的小桂河醫院,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從一下飛機,師母就一路跟我說最新的行程,都是我在郵件上沒有看過,也沒聽過的,才發現,這趟旅途中是「在變化中學習」,每一天都有變化。每一天都在選擇不一樣的地方,然而,侍奉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吃、說話、走路與做事。
第二天早晨靈修結束後,我就問翁宣道師夫婦說:「今天要做什麼呢?」原以為我拿到今日行程,但是宣道師卻說:「走吧!」接著帶我到市場,他說:「吃飽再說吧!」這是我覺得很特別的事,因為不曾有人這樣告訴過我,他說:「我們要宣教,就要有辦法活得下來,才有辦法宣教,要有辦法適應當地水土,能夠吃那地的食物,能夠在那地生活下去,你才能夠在那地宣教,如果你沒有辦法吃,沒有辦法生存下來,那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第一是「吃」,接納當地的食物,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生存下來後,才有下一步,不僅吃,第二件事情是「說」,右圖是我在問路,要問如何轉乘公車,到我所要服侍的地方,因為我很害怕,所以拿著相機說:「你再說一遍,我要錄下來。」因此,除了吃,你要會說當地的語言,而且要敢說,這是宣道很重要的事情。第三個是「走」,拼命地走,努力地走,其實泰國有很多的交通工具,有舒服的交通工具與便宜的計程車,可是,我跟著翁宣道師夫婦學到一件事:他們永遠都是坐沒有冷氣的汽車,並且,如果下一站僅有兩三站之遠,就以步行到達。宣道師說,唯有走,你才知道泰國人在想什麼,唯有走過巷口,走過人家的家門口,你才知道,什麼是泰國人的生活,因此,走,不僅僅是走路,更是進入在地人的生活,這是我學到的第三件事情,最後才是去「做」,這是我一路上跟這對夫婦所學習的。
3.團隊侍奉之美:老中青三代同堂
我在泰國醫院的服侍是在早崇拜的時候分享信息。結束的時候,他們的院長說:「謝謝你們來,在醫院規定每天上班前有半小時的禮拜,事實上員工大概都不是很喜歡來,但是當有外來的講員的時候,他們就會很有興趣」,上帝用這奇妙的方式,邀請人到祂面前聽話,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腓利的把握機會,分享上帝的福音。
當我到了達叻蒲教會,才發現有很多事情跟原本想的不一樣,不過我有一個很好的翻譯─徐心美牧師,她是這個教會的主任牧師,她細心地帶領我,跟我解釋所有的事情,然後教我說一些簡單的泰語,與他們的百姓接觸,並且讓我主領了一些聚會,跟他們的人在一起,也很幸運地碰到一支從嘉義雙福教會來的福音隊。雙福教會是翁宣道師的母會,並且也支持他到泰國宣教,透過翁宣道師,許多台灣的教會進入泰國,派遣不少短宣隊,我有這個機會與他們在一起,覺得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習,上帝把合一的靈放在我們當中,想著同一件事情─怎麼向泰國人傳福音。
我們有雙語營,與孩子們活動,也到醫院獻詩,還到馬西隆大學傳福音。在帶領雙語營的時候,一開始以為所謂的雙語是泰語與中文,沒想到原來是中文與英文,所以原有教材要全部改換,並且人數與原本被告知的也不一樣,所以又是一次重新調整,本來以為要教的對象是小朋友,結果來了一群阿公阿媽,這是一段很有趣的經驗。
接著到馬西隆大學傳福音,而我覺得做牧者後,比較多的時間是在牧會,已經很少進入大學,拿著四律,問:「我可以跟你分享福音嗎?」我站在那裡,看著這些年輕的夥伴們去傳福音,我有些躊躇,因為我必須用英文跟泰國大學生傳福音,你可以想像那個畫面嗎?我英文不是很好,他們英聽能力算普通,所以彼此溝通不容易,可是很有趣的是,每次的邀請都沒有被拒絕,後來我們回去以後,翁牧師才告訴我們:「因為你是外國人,所以他們願意聽」,這是很有趣的現象,泰國人不聽泰國人傳福音,可是他們願意聽別人用破破的英文跟他們傳福音。另外,泰國人想要學英文,學華語,這成為了一個傳福音的機會,所以我問翁宣道師:「為什麼要有短宣隊,泰國已經有這麼多教會在建立了」,他說:「語言是上帝給泰國人的機會,透過華語與英文,成為福音的接觸點」,年輕學子想要學習中文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傳福音機會。
左圖是在達叻蒲教會時,我們到福音朋友的家中做家庭探訪。圖中的母親是在答叻蒲教會聚會,但她的先生沒有去過教會,牧師每隔一個月就會問;「好不好,我到你家去坐坐?」卻常常得到拒絕,結果那天一早,他打電話說:「我有一個外國的朋友從台灣來,我帶她來拜訪你好嗎?」他一口就答應。我們一早拜訪,與他聊天聊到中飯時間,當我們要走的時候,他還問:「你下次什麼時候再來呀?」我就說;「你洗禮的時候,我們就來。」這是上帝用很特別的方式,要得著他所愛的人。
我們也去到了祂威越他那教會,這是答叻蒲教會所開拓的教會,我們下榻的地方就是這個教會的宿舍,每一天我們有同工的靈修,我也需要主理他們大大小小的聚會,也到馬西隆大學去傳福音。我在帶小組聚會的時候,發現不管我們帶什麼樣的活動,他們的眼睛都睜得很大,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經歷過,連破冰遊戲,他們都覺得很新奇,上帝用跨文化的方式,讓人到祂這裡來,因為當他們聽到有外國人要來主理小組聚會,就有很多人到我們當中與我們做分享。
在馬西隆大學,大一新生的女孩及男孩們藉著打領結與打領帶,讓其他人可以幫助他們熟悉校園,這是該校很貼心的地方。我們很幸運地有機會跟這些大一新生傳福音。主日時,在教會內傳講福音,徐牧師繼續幫我翻譯,在這個教會讓我很感動的地方是,我可以接觸很多大學生,其中一位年輕人Boom在國、高中時期接觸一位韓國宣教師,雖然他聽過福音,但沒有去過教會,等到他進入馬西隆大學後,他在公車上遠遠就看到答叻蒲教會的十架與招牌,他下了車就去找那個教會,在那教會聚會了一段時間,達叻蒲教會開拓了祂威那他教會,就在馬西隆大學的旁邊,所以教會的人就跟他說,教會需要一個管會堂的,住在教會裡面,你願不願意?於是Boom就答應,並且住進了教會,不僅如此,他還開始列名單,迫切地為名單上的人禱告。
Boom所就讀的音樂系中,很多人因著他而進到教會,不僅如此,上帝給他們一個創意的想法:迷你音樂會,我在那邊參加了一、兩場,聽眾都不是基督徒,可是這群年輕人使用他們的專業,把人吸引到上帝的面前來。此音樂會都在主日禮拜之後舉行,漸漸地,人們不僅參加音樂會,也參加了禮拜,不僅學生來,家長也開始好奇,於是學生的家長也開始進入教會。這一年開始,有一些音樂系的學生開始接受洗禮,也有家長開始介紹朋友的孩子來到教會,上帝很奇妙,透過一個孩子─Boom,成為一位福音使者,把學弟、學長們一個一個地帶到教會來。
不只是大學生,也有年輕的夫婦,很多人說,年輕夫婦結了婚就開始遠離教會,生了小孩,就離得更遠,但我在泰國看到的不是這樣,他們覺得認識上帝,是多麼寶貝,多麼珍惜的一件事情。有一對年輕夫婦在我們短宣隊抵達之前做了一件事,他們自掏腰包,設計團服,製作包包,送給我們每一個人,然後他們說了一句話:「我們不會(不知如何)向泰國人傳福音,我們不會的,請你們來做,但是我們會做的,我們做給你」,因為傳福音這件事他們還很生疏,所以他們說「請你們來做」。整個配搭過程,讓我真的覺得是「弟兄姊妹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是上帝很奇妙的安排。
我們去到小桂河醫院時,同樣地也是在變化中學習。我一直想要去泰北,但上帝似乎沒有開這條路,所以我們就往泰西走,到了泰西,原本要拜訪小桂河醫院的院長,因為他有很多神蹟奇事以及生命委身的奇妙見證,可是上帝也沒有開這條路。上帝開了另外一條路,我們參觀了醫院,遇到了一對夫妻,這一對夫妻就帶我們去看另外的事工:在泰緬邊界有很多非法入境的人們被驅逐出境,這些人沒有地方去,有些人落魄潦倒,有些人患了精神疾病;有一個泰國女孩,她服侍了這群有精神疾病的外國人,他們跟醫院合作,在醫院的旁邊蓋了一個收容所,教導他們一些手工藝技能,賣手工藝,跟他們傳福音,並且照顧他們的生活。房屋都用鐵網圍住,不是怕搶,而是這些人有精神疾病,怕他們出來會有狀況發生,所以,嚴重的病患就住在這屋子當中。沒有人做過的事,沒有人走過的路,這女孩,她做了這件事,在我們與她分享的過程當中,她說:「我感覺上帝要我做這樣的事,我就做了,上帝就把路打開了,也把這些需要的人帶進來了,我就如此地侍奉他們」。
另外有一個基督教小學,就在醫院旁邊,校長對於逐漸興盛的學校景況,感動地說:「這不是我,而是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他帶著教職員來歡迎我們,校長跟我們說:「明年帶你們的年輕人來,教我們華文,教我們英文」,我們去的時候,正巧遇到新加坡大學的年輕人來到那裡,住在那裡兩週,教當地孩子英文與華文,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孩子們傳福音,家長不會有意見,這成為傳福音的機會。
之後到泰緬邊界認識了梅花傳道。她是雲南人,講華文,但在二十五年前,上帝呼召她去到了緬甸,她在那地服侍了二十五年,五年前,上帝又感動了她,她來到了泰緬邊界,因為在泰國有人供應她土地,她把緬甸貧窮的人接到泰國來,供他們讀書,讓他們進入基督教的小學。我們去拜訪的那天,有兩位孩子感冒沒有上學,他們就唱歌表演給我們聽,他們是緬甸人,非常貧窮,於是傳道就把他們接到泰國來,教他們華文,並且認識福音。我們所站立的這個牌子,前面是泰國,後面就是緬甸,所以他們沒有什麼隔閘,很快就可以進入另一個國家。
上帝給你的,是超乎你所求所所想的,縱使有變化,卻也是完美的變化;在這趟旅途中,也讓我有機會拜訪泰國基督教總會,有機會去泰語語言中心學習,以及泰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林仁山牧師,他在泰國專門服侍台商,因此我也有機會與這些台商們分享,發現他們離開台灣,到泰國之後,才開始有機會聽到福音;我也在那碰到劉智欽牧師帶領台灣神學生在那地做跨文化宣教訓練。由於我沒有去到泰北,所以就空出了三天,讓我有機會拜訪語言中心,並且學習了泰語,其中有一對六十二歲的德國夫妻,為了之後要在泰國服侍,他們也在學習泰語,我覺得很感動。之後也與一位台灣早期到泰國做阿卡族事工的王貞乃宣教師分享。我覺得很美的一件事是,右圖中兩位年輕人,今年大學畢業,一個要進入職場,另一個要進入醫院,他們在畢業的時候選擇了一件事情,不是馬上進入職場與研究所,而是看看這段時間,上帝要怎麼帶領自己,於是他們就紛紛來到了泰國,在那邊相遇,老中青三代一起服侍,不論是福音或是人生,都需要傳承,往上你有長輩可以跟隨學習,往下你有屬靈夥伴可以一起崇拜,可以教導,這是上帝給我們一個很美的經驗,盼望在我們教會中也有這樣的老中青三代,可以一起服侍,走這樣的一條路。
Mission of Joy,這是我在這段服侍過程中所看到的,在宣道師的講道神情中,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樣的喜樂。翁師母告訴我們,他們剛開始學習泰語的時候非常艱辛,因為翁宣道師一回到家裡就說泰語,不說華文,因著這樣的苦練,他們把泰文給學起來了。四.非洲之路:肯亞短宣
1.小黑豆之母Melody
到肯亞短宣為期兩週,這條路也並非無人走過,我有機會踏上這個旅途,是因為走過這條路的人願意帶領著我走,她就是小黑豆的媽媽─Melody師母(錢韻中宣道師)。1991年,她在禱告中領受了一個異象,上帝要她去非洲,她不知道要去哪裡,她選這條路,沒有人同意她,她的教會也沒有支持她,但是她在禱告中非常清楚,上帝要她去非洲,她買了機票先去南非,到了那裡,她就繼續在那裡禱告,上帝叫她往北走,所以她就去到了東非。
1992年,她到了東非肯亞,跟著當地教會一起服侍,隔年她與當地一位黑人牧師結婚。1993至1994年,教會把他們派去蘇丹,在一個大教會中做副牧,可是當他們禱告的時候,又聽到上帝對他們說:「去貧民區」,所以夫妻倆在1994年進入奈洛比第二大貧民區Mukuru,今年已經從以往三十萬人成長到四十萬人,特別是因為今年還有饑荒,很多的難民,從索馬利亞跑到這個地方來。Mukuru就是上個月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油管爆炸的地區,爆炸區在Sina,而我們支持關心的地方就在Sina旁邊(Comido),然而,有很多Comido的孩子的家庭住在Sina這個地方,在油管爆炸的那一天,有一個Sina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到Comido來上課,可是他們下了課以後,竟因爆炸而成為無家可歸之人。上週我收到Melody寄給我的信件,他們發現有好多的學生沒有來上課,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些孩子在油管爆炸事件當中去世了。Melody師母告訴我說,Sina這個地方,地底下都是非法的油管,可是政府不管,直到現在都還有零星火點在燃燒,我們真的要為他們來禱告。
Melody與先生到了這個地方,看到當地孩子如同聖經所描述「四處遊走,如同沒有牧者的羊群一樣」,她就把孩子們都叫來,開始教他們,才發現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不會講英文,只會講母語,於是他們決定改變他們的生活,因為只有教育能讓這些人脫離貧窮,所以,Melody師母開始辦學校,起初要辦的時候都沒有人要來,因為家長要把孩子帶去打零工,才有辦法養家活口,於是Melody師母就去募款,然後跟家長說:「你把你的孩子送來讀書,我給他一餐飯吃」,因為對於貧民區而言,兩、三週能夠吃到一頓飯,那已經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所以就漸漸地有家長把孩子送來,直到現在,他們有四百個孩子,她成為一位服侍兒童的屬靈的母親;五年前,她也領養了兩位黑人小孩,做他們的孩子。
2.鐵皮屋的春天:愛、教育與義診
這是我們今年去的短宣隊,共有三十三位團員,團員內有六位不是基督徒,上帝也使用這種方式,讓這六位非基督徒與其他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從中他們開始發現:「你們真的不一樣」,有很多人開始願意接觸這段信仰。有時候我們會想,這樣的團體一定只能基督徒才能參加嗎?我覺得當我們與這些非基督徒一起接觸,一起服侍的時候,他們發現我們的不一樣,是因為有上帝在當中。
我們進行醫療義診,帶領兒童福音營,舉行電腦課程,企圖透過教育幫助他們脫離貧困,今年我們特別參加Comido學校重建落成感恩禮拜,這是我們教會所參加的一項事工。上圖所看到的水塔,是當初有一位日裔的美國醫生來此行醫,發現不是要教他們刷牙,而是讓他們有水可以使用,所以他回到美國後就開始募款,然後找探測隊去找水源,開始挖鑿,建水塔;而我們教會認領的是圖書館的興建工程;廁所與圍牆則是台北靈糧堂所認領的,在同一個地方有三間不同的教會一起參與在這個福音事工當中,我覺得這是很美的,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合一的機會,可以一起參與在同樣的福音事工。
一年前,學校的樣子是鐵皮屋與正在興建的水塔,一年後,感恩落成禮拜,我們問:「為什麼這個鐵皮屋沒有拆除改建?」牧師說;「我們刻意把這個鐵皮屋留下來,讓日後的孩子們問這件屋子的由來,屆時我們就可以說,起初我們在鐵皮屋上課,但因著上帝的恩典,有台灣與美國的教會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有石頭屋的學校」,我覺得數算上帝的恩典是很美的一件事。
這是他們的大門口,我們稱為鐵皮屋的春天,透過耶穌基督的愛,透過教育,透過義診,祝福當地的人。我們義診到最後一天,來了一位母親,抱著一位孩子,他的腳燙傷了很多天,她不知道此處有義診,一直到最後一天,她才知道,才前來求診,當他來的時候,人們為孩子清理傷口,並且要這位母親明後天繼續來複診,鼓勵她讓孩子腳傷好後,讓他進入小學念書,透過上帝的愛、教育與義診,使那地的人得著祝福。
這是一年前的圖書館的樣子,與其說是圖書館,不如說是儲藏室,桌上一層灰,沒有孩子到這裡看書,由於他們是貧民區,所以政府沒有供給教科書,因此,三個孩子必須共看一本教科書,我們的教會看到這個需要,有幾位弟兄姊妹奉獻,認領了圖書館,現在,這是這個圖書館的樣子,他們說,這是肯亞的誠品,現在,連彩色的教科書都有了,我們本來打算替他們買繪本,但是他們說,先不要買繪本,先買教科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教科書,有自己的習作可以寫,這是今年我們帶回來的需要:讓每一個孩子,在Comido有自己的教科書,這對我們來講,好像不是那麼難,可是對他們來說,渴望有自己的書,可以帶回去讀,帶回去寫,帶回去唸,卻是那麼長久的期待。我們教會有一個宣道基金委員會,我們在這個月底會開會,討論這件事情。今年到當地原本是要與他們討論如何管理圖書館,發現原來沒有人懂得什麼叫做圖書館管理,所以我們也計畫送他們的一位老師去受訓,將來他們就可以知道如何管理圖書館,並且懂得如何建立一個讓孩子喜歡閱讀的環境與制度,這將是這三四十萬人的貧民區中唯一的圖書館,我們要為他們禱告,這是遠在台灣的我們,為他們所做的小小事情,讓我們一起繼續關心這個地方。
3.泥濘路的香氣:信、體驗與奉獻
今年去比較不一樣的是,我們要走泥濘的路,上帝真是垂聽禱告,因為出發前聽說當地旱災與饑荒相當嚴重,所以我們拼命禱告祈雨,結果一去就下大雨,造成道路泥濘,因為泥濘,車子開不進去,每個人要扛至少十公斤的物資,走三十分鐘到Comido學校去,我們覺得泥濘骯髒的路,卻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稱那條路為「恩典之路」。
因為那個地方很髒亂,是臭氣燻天的地方,所以大家都是皺著眉頭在走,每踏一步,就要花一些力氣從泥濘中拔起,肩上又扛著物資,可是當我們走到第三天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們要為他們禱告,我們覺得難走,可是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去年我們走好走的路,可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是他們實際的生活,他們實際的生活就是晴天,是乾旱之地,雨天,就必須行在泥濘當中,上帝給了我們一個恩典,讓我們走他們走過的路,因此,到了第三天,我們體認到,有沒有這樣的可能,請政府來幫他們鋪路,這是他們在這邊生存了幾十年,政府沒有做的,我們持續禱告一整個禮拜,到了慶祝落成的那一天,有教育部的官員來,官員開著大轎車來,轎車陷在泥濘當中,於是我們派出壯丁幫忙他們扛進來,扛不了的地方就請他們自己走,於是他們在致詞的時候,也體認到這條路的確難走,可是這卻是貧民區人民每天要走的路,官員也希望政府能替這裡的人鋪路,感謝主,我們禱告,祂就垂聽,希望我們明年去的時候,政府真的替他們鋪了路。
五.結語:恩典之路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條恩典之路。感恩上帝讓我們去年走乾地,今年我們同樣感恩,因為上帝讓我們可以真實的體會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為他們禱告?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參與的?雖然這樣,他們的笑容卻依然燦爛,因為上帝的恩典夠他們用,耶穌Anawaoanda,就是他們的母語「耶穌愛你」。我們教會去年義賣一本一百元的桌曆,匯集這些錢,幫助一些順利考上中學的孩子,能夠到住宿學校念書,小小的桌曆,讓他們能夠順利進入中學唸書,他們深深地感謝大家的幫忙。
十月二十號至二十三號是我們的宣道年會,每年暑假我們都有短宣隊,這些都不是未曾走過的路,在和平將會六十多年的歷史當中,已經有很多的前輩們每一年出福音隊,我們也有機會跨海到國外宣教,這些都不是沒有走過的路,都是有人走過了,並且願意帶領我們走,我們是不是願意跟隨這個腳步?
宣道年會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不是只有我們教會有這樣的年會,在很多教會都有這樣的會議。盼望我們弟兄姊妹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參與在這條宣道的侍奉上,當我們說我們教會是一個成為萬民祝福的教會的時候,我們需要跨出那一個腳步,一起來學習。
禱告
天父,我們要在我們的信心裡面這樣對你說,凡我們走過的路都是恩典之路,或高山或低谷,或歡笑或淚水,主,這都是恩典之路,是平坦的路,是泥濘的路,主,這都是恩典之路。主,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有好多路,求你帶領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處遇裡面聽見你的聲音,走你引導我們的路,好讓我們進入你所預備的人生道路,引導我們教會,成為萬民祝福之路。願耶穌基督的恩典,上帝的祝福,常與我們眾人同在,從今時直到永遠,阿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