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21日 星期日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經文:詩篇四六篇 1-11節

日期:二00一年        一月 廿一日
主講:董  倫  賢         牧師 


             一八五八年的天津條約西方迫使清廷開放台灣為通商口岸,台灣門戶洞開,西方宣教士才有機會到台灣宣教。和平教會的母會是艋舺教會,艋舺教會是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一八四四-一九0一) 在一八七六年所開拓,馬偕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牛津郡人, 淡水的牛津理學堂是紀念他的故鄉教會為台灣宣教奉獻的而命名,他在台灣宣教卅年一共建立了六0間教會。     

    今年是馬偕逝世一百週年(一八四四-一九0一),總會為他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為的是要提醒 我們能飲水思源,並能學習他的宣教精神,也就是道成肉身,放下身段,放下白人民族優越感的精神。馬偕和台灣人認同,他愛台灣人,他說【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心所愛,不管是漢人、平埔族或高山族,為了以福音服事他們,我滿心情願地獻上我的生命,就算一千次也不足惜。】他甚至娶了台灣人台北縣五股坑的張聰明為妻。他為了傳福音,去學拔牙,一生和他的學生替台灣人拔了三萬一千顆牙齒。要知道當時的台灣人不知道刷牙,又吃檳榔,嘴巴很臭,拔牙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弄痛了他們,還可能會對馬偕臭罵一陣,他卻能堅持到底。這種宣教精神在台灣文化中是最缺乏的。  


    他在十歲時受到一位在中國閩南和汕頭宣教的賓威廉牧師(William C Burns)的影響, 決定獻身到中國宣教,此外,他讀了馬可福音十六:十五節之後,決心順服主耶穌對門徒的命令。一八七0年(廿六歲)他從普林斯頓讀完神學,再去愛丁堡神學院深造一年,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一日從舊金山啟程,二個月後才抵達 台灣的高雄。後來聽說台灣北部沒有人傳福音,於是決定北上淡水。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他定淡水為宣教基地,四年後設立第十二間教會即艋舺教會,八年後一共建立教會廿間,信徒三百人。他傳福音時多次受到人的侮辱,譏笑和阻擾,有一次他在艋舺傳道,成千的人拿槍、拿標、拿刀來包圍他,他並沒有逃跑,鎮定地繼續講道,那些人覺得很奇怪,其中一位拿刀的後來信了主。因為他深深體會上帝是他的避難所,是他的力量,也是他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上帝對世界和歷史的攝理(providence)(或可翻譯為照管或管理)


    因為我們的上帝是攝理宇宙萬物的主宰。藉著上帝的照管,宇宙才能運轉,萬物才能生存,生命也是祂所賞賜的,所照管的,藉著祂的恩典人才能活著。所謂上帝的攝理,或照管是指良善的上帝實行祂的主權,所以一切發生的事都是上帝允許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上帝美善和榮耀的旨意,這也是萬物被造的意旨。人雖然是自由的,人也要負責任,不能把責任推給上帝,但是人的行動卻又是在上帝的旨意之內。而上帝的攝理意味著二點:


 一、上帝對一般人有普遍的恩典:
    神的恩典普及義人和不義的人,因為【祂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
    的,也給作惡的。太五:四五】


二、上帝對愛祂的人有特殊的恩典


因為:祂是全能的天父,祂無所不能的,我們既然靠著基督的救恩成為祂的兒女,祂必要保
    護祂的兒女。


二、祂是慈愛的上帝,祂為了愛我們,甚至犧牲了祂的獨生愛子。祂的愛是毋庸置疑的。


三、祂也是公義的上帝,因為,【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
    人。】所以,愛神的人必然行公義。


    因此,愛主的基督徒都能體驗保羅這句話:【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廿八】。


    我們目前的處境和這首詩篇的作者很類似,他的周遭已經是漫天烽火,而我們所居住的亞洲到處是貪污腐敗,經濟蕭條,以及戰爭的危險,我們對外有台灣前途問題,對內則政局動盪,股市崩盤,整個社會瀰漫著悲觀的氣氛,我們要學習信靠上帝,愛上帝愛人,因為祂是我們的避難所和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在不景氣的時候有人可能會隨時失業,或公司可能資金週轉不靈而倒閉,此外其他外來的壓力以及內在神經質所帶來的壓力,也會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要學習信靠上帝,祂是我們的避難所和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年輕人對升學、對深造、對擇偶、對就業都有無形的壓力,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又要養房子、車子的壓力,老年人要面對疾病,喪偶和生命停止的問題,我們要學習信靠上帝,祂是我們的避難所和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大衛的一生非常坎坷,經歷很多急難和苦難的人,他在詩篇二九篇:九│十寫出了幫助許多人的詩句:【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這是他對又真又活的神的經歷,您我都 可 以經歷祂。最重要的是, 我們在困 境或苦難當中,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或者對上帝失去信心,因為祂仍然掌權,祂是我們的避難所。    


    對上帝有了信心,就有希望,現在台海兩邊都在流行所謂的【希望工程】,其實,最扎實的希望工程就是幫助人認識上帝、信靠上帝,這樣他才能真正的站起來,我們能給自己兒女的希望工程,就是幫助他們認識上帝、信靠上帝。認識上帝、信靠上帝,他們就有希望,能信靠上帝克服困難,信靠上帝就能從逆境中敗部復活,能面對苦難,也勝過苦難,能面對孤獨,面對疾病,面對衰老,面對喪偶,甚至面對死亡。


上帝和祂的子民同在


        因為我們所事奉的上帝是以馬內利的上帝。認識上帝的人,當他遇見苦難或急難時,他會像這詩篇的作者一樣,不呼天搶地,不怨天尤人,不無語問蒼天,而是安靜在神的面前,仍然信靠祂,因為祂是上帝。一八一二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宣教的克里威廉,他辛苦十幾年所建立的印刷廠在一夜之間被火燒燬後,威廉克里並沒有埋怨神,他在上帝的面前,臨危不亂,反而在隔天主日崇拜時,以詩篇四六篇第十節來證道:【你們要安息,要知道我是神(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 】。他的確是認識上帝的人,他是不 會被困難和苦難所輕易擊倒的人。因為知道神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克里和他的團隊有上帝的同在,並且深信萬事都是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著益處,相信【神若關一扇門,祂就開另一扇門】。
    我們倒是要常問自己是否愛上帝?我們的家,我們的團契,我們的教會是否蒙上帝悅納,經歷上帝的同在?如果是肯定的,我們就必能證實上帝的同在。我們既然都是屬上帝的百姓,是基督的身體,因此,我們彼此應該有責任,彼此既是肢體的關係,彼此就應當互相關顧,互相尊重。
        我們如果真的愛上帝,尊祂為大,我們的教會就會像上帝的城一樣,有活水在我們當中,叫我們永遠不渴,我們可以從神那裡支取生命的泉源,不必依靠其他代替品來解渴。事實上,世人一生汲汲營營地追求,無非是想以其他代替品來解渴,如追求金錢、權力、色情、麻醉品等,但是人喝了代替品還是會渴,人生還是空虛,只有神能賜給我們喝了不再會渴的活水,使我們滿足。


        我們也會像伊甸園一樣,園中有一條河,河有分叉(參創二:十)灌溉園子,有上帝的同在,因受到活水的滋潤就充滿喜樂。讓我們一起來建造伊甸園,藉著學習彼此順服,彼此饒恕,來建造基督的身體,讓上帝住在我們當中,讓活水來滋潤我們。有神在我們當中,祂就成為我們的避難所和要塞,我們自然就有真平安和喜樂。


    過去我認識一位單身的姊妹,她出身香港的望族,一九八四年中英協定敲定後,決定了香港的命運,她像許多香港人,害怕香港回歸,拚命往西方逃,她跑到澳洲取得公民權及高等學位後,又回香港教書,沒想到以後她成為基督徒,現在竟然是在大陸內地從事希望工程的事奉。大陸原來是她最懼怕去地方。她深知祂所信的是誰,因為上帝是她的避難所和力量,也是您我的避難所和力量。


    馬丁路德在從事宗教改革的時候,也是受到許多內在和外在的壓力,甚至冒著犧牲生命的危險,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逼他撤回他主張,可是他深知所信的上帝是他的避難所,因此,他勇敢地對皇帝宣告說:【這是我的立場,我絕不撤回除非聖經證明我有錯。】他為了真理勇敢地對皇帝說不,上帝果然保全了他。後來他根據詩篇四六篇寫出了【上帝是我堅固保障】這首詩歌,至今仍然成為許多人的幫助。


    巴不得我們能像馬偕和馬丁路德一樣認識上帝是可依靠的。讓我們學習一起來建造上帝的城,一起來重建伊甸園,因為祂是以馬內利的上帝,所以祂樂意住在我們當中,我們就能體會祂是全能的上帝,祂的確是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急難中隨時的幫助,可以預備自己來面對人生的挑戰。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