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4月30日 星期日

復活節後的信仰 -- 鄭仰恩 牧師

寫作於2000.04.30 作 者: 鄭仰恩牧師  經文:【 約翰福音廿章24~29節】 今天是復活節後的第一個主日,也是從復活節到聖靈降臨節中間的最重要的主日。有個很重要的課題我們要一起來思考,到底耶穌基督的復活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我們如何得到復活節的信仰?甚麼是復活節後的信仰?耶穌的學生多馬和彼得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今天的經文提到多馬的故事。多馬在耶穌第一次向門徒顯現的時候,並沒有在場,所以當其他的門徒向他提出他們經歷到的事情,他提出懷疑的態度。他說:『除非我親眼看見他手上的釘痕,並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絕對不信。』依據現代的人的說法,這是科學上及實證的認知,自己沒親身經歷的事,絕不輕易接受,需透過理性及懷疑來尋找真理,這可以說是非常短視現代人的思考方式。但是透過這個故事,當耶穌第二次向門徒顯現向多馬證實他的復活,他甚至向多馬提出邀請說:『可以伸出你的指頭來,看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探探我的勒旁。』多馬所做的事情,正如學者所說的,就是復活節之後的信仰告白。多馬在告白裡說:『我的主,我的神啊!』  ...

2000年4月23日 星期日

我已經看見了主! -- 羅榮光 牧師

寫作於2000.04.23 作  者: 羅榮光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11~23節】 恭喜,主已經復活了!榮耀的君王住在我們當中,聖歌隊透過耶穌最後的晚餐,受審判、死而復活、得到榮耀,來描述整個故事。在歐洲有座教堂有一幅釘在十字架上耶穌的像,在這幅像下有一句話這樣說:『主為你釘死在十字架上,你能為他做甚麼呢?』在這禮拜受難週的時候,我一直在做信仰上的反省,在總會事務所服事,主已為我釘死在十字架上,我能為他做些甚麼呢?這是基督徒可以不斷反省的課題,我們跟主有甚麼可以計較的呢?當我們在教會或是在工作上服事神的時候,有甚麼可以計較的呢?   苦難是我們人生的記號。昨天有許多教派的牧師一起在討論,究竟現在的基督徒有這樣的體驗嗎?我們現在的基督徒有沒有遭遇這樣的戰爭及痛苦呢?在座年長的基督徒都經歷過戰爭、貧窮和種種的痛苦,但是我們新一代的基督徒,有沒有體驗苦難的意義呢?現在有許多教會在做敬拜讚美禮拜,述說榮耀、感謝和復活的喜悅,但是卻忘記那苦難的意義?我們今天在這裡一起慶祝耶穌的復活,要從苦難這件事情講起,漸漸才進入復活節的榮耀;有苦難才有復活的榮耀,有死亡之後才有復活,這是基督教整套的信仰,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冠冕。 ...

2000年4月16日 星期日

說與聽的藝術 -- 阮金銘 傳道

寫作於2000.04.16 作  者: 阮金銘傳道  經文:【 民數記廿七章1~11節】 在去年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給我們教會來重新思考、反省,到底九二一大地震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與旨意?對我來說,給我非常大的震憾。因為宣教方面,特別是在山上牧會的時候,可以說是很好的契機。在九二一地震之前,我一直在推動社區宣教運動,我常在社區裡辦這樣的活動,但是反應不是很熱絡。一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讓社區的弟兄姊妹慢慢的認同這個事工,因為教會的事工,越來越忙碌,甚至牧養兩間教會,開車要三十分鐘的時間。一個禮拜的時間,要牧養這兩間教會,時間實在是不太夠,所以我與師母商量個人來分擔工作。  記得高中在淡江中學求學的時候,陳泗治校長曾跟我說了一句話,至今我仍銘記在心,他說:『忙碌,就是幸福。』如果不忙碌的話,無所事事,實在是非常的悲哀。我一直抱著這樣的態度,用愛來服務,從事這樣的事工。但在非常忙碌的時候,卻忽略了親子之間的關係,與兩個孩子很少有溝通的機會。只要一忙,我就命令小孩子看電視的卡通,有時候事情忙完以後,又擔心孩子看久了會近視,就命令他們把電視關掉。因此有一次,我的小孩子就馬上提出抗議說:『爸爸,你這樣子不行!我這一部戲還沒有看完,這樣做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他的意思就是說,你跟本就不尊重我,讓我非常的震撼。  ...

2000年4月9日 星期日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 -- 鄭信真 牧師

寫作於2000.04.09 作  者: 鄭信真牧師  經文:【羅馬書十三章11~14節】 今天的經文是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一段,我最小的孩子仍然在國小六年級就讀,也看到這一段話,他說:『爸爸,你不是白講了嗎,因為,黑夜過了之後,白天就要來臨。』這是個很自然時間的現象,但是保羅在這一段所說時間的觀念,不光是在講自然的現象而已,有神學上的意義,時間在這個地方是時機。有人根據希臘文翻譯成契機,這在我們信仰上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今天的今經文雖然是短短的幾節,但也改變了歷史。   在第四世紀,因為這一段的經文而受到很大的改變,也影響了我們整個的教會,包括西洋歷史,因此這一段的經文,成為非常有名的一段經文。首先我們看到,有提到現今這樣的觀念,在十一節說到,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這裡也在描述,我們得救要比初信的更近了。在自然的現象裡,晚上睡覺,天亮自然就醒來。但是如果不把它放在自然現象來討論的話,我們會發現,有人在天亮的時候也在睡覺,正如這經文所說的,我們已經比初信更靠近。還有許多的人仍然停留在初信的階段,沒有進入得救的階段。這裡提到的現今是甚麼?我們現在的處境,到底是甚麼呢?如果依照這經文來說,我們仍然還在黑夜裡,是還在初信的階段。所以保羅在這裡說:『近了、近了,黑夜的時間要過去了,初信的時間要過去了。』在這裡很自然的進行黑夜、白天的過程。保羅看出有一個特別的機會,就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契機(很重要的時機),從黑夜進入白晝,好像有個點在那邊,就是我們現在。  ...

2000年4月2日 星期日

做工的好機會 -- 邱瓊苑 牧師

寫作於2000.04.02 作  者: 邱瓊苑牧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六章5~9節】 三月十八日是我們台灣人經歷了第一次,也是有史以來最刺激、最有空間來表達我們心聲的總統大選。許多人捶胸頓足、也有人拍掌叫好、更有人冷眼旁觀,在那裡大聲辱罵,甚至有謠傳遠從中南部調集大批的保警,來維持秩序。這一次的總統選舉,對我們台灣人來說學習到甚麼?不管是教會內、外的朋友或是基督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評價。     面對不同的意見,我們到底要採取怎樣的態度?應該如何因應呢?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這些事都會成為過去,不用這麼激動。因為我們自己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才有辦法生存下去,不用這麼關心政治?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也有人批評,這就是台灣人短視的作風。很多人批評台灣人沒有眼光、很『近勢』,只看到眼前。到底台灣人的種種心態,在你、我基督徒的眼中,我們得到甚麼樣的啟示呢?我們不禁要問:『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少能夠把握的?有多少事物,我們沒有辦法把握的?』也許我們要問:『我們一生到底要花多少的精力,關心這些公共的事物;花多少的時間,來關心台灣的社會?』做一個基督徒,不只是在告白我們的信仰,更應該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交託在上帝的手中。我們也常常在告白說:『我們願意在未來的日子裡,隨時仰望上帝的帶領,也願意遵照上帝的旨意來為人處世。』因為,我們希望能榮神益人。可是相對的,我們也常常被要求,我們的信仰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告白,應該要落實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到底要怎樣做,才是遵照上帝和真正順福上帝的旨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