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穿上新人

講道內容 講題:穿上新人 經文:歌羅西書3:12-1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聖誕節過後第一個禮拜天,想問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在聖誕節各項的慶祝活動過後,是怎樣的心境呢?回想十一月底,那時候教會門前聖誕樹才剛布置,轉眼聖誕節結束,有些人上禮拜中沉浸在回味喜悅歡樂中,在各個Line群組中轉傳著清唱劇影片和錄音檔、活動照片的整理和欣賞,或有些同工會心裡享受著總算忙完後的輕鬆。當然,更多的人也在聖誕節後,繼續回到熟悉的生活步調中。在這年聖誕節之後,再要往前繼續走時,牧師希望我們給自己一點時間,停下來整理一下今年的種種經驗,針對個人和家庭、工作一年中的特別事件,還有教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今年最後的一個禮拜中,一起來做這重要的省思。 二、進入保羅書信的情境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正特別適合在這樣的目的。一方面是我們今年樂活讀經正讀完歌羅西書作為今年讀經的結束。而在教會經課表的講道經文安排上,也將此段經文放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我們要透過這一封近2000年前的信件,是使徒保羅寫信給他同工以巴弗所開拓,在歌羅西城市中的教會,這歌羅西教會並不是保羅親自建立的教會,事實上保羅也還沒有去過這裡,而歌羅西的位置,位於小亞細亞(今土耳其)的弗呂家境內,這裡曾經是小亞細亞首屈一指的城市,是從愛琴海岸的以弗所城,通向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通商必經之地,但在主後第一世紀,逐漸沒落,而被附近的老底嘉和希拉波立兩個城市所取代。 保羅當時是在羅馬的監獄中,會想要寫這封信,是因為當時歌羅西的教會面對一些挑戰,趁著保羅的同工推基古和阿尼西母要回到歌羅西,因此寫此封信帶去給當地的教會。從書信中所提到的,教會當時興起一些教導,像是對天使的敬拜、刻苦己身、或嚴守猶太人的禮儀等,正偷偷進入教會的觀念,而逐漸不將耶穌基督作為福音中的唯一根基,並否認他為教會的元首,這成為歌羅西書1-2章的主要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讀歌羅西書,會發覺裡面好些經文好像似曾相識,有聖經學者統計,歌羅西書中共有95節,其中約有一半的經文在以弗所書中提到,這也不會很奇怪,因為這兩封信是同一時期所寫的,其中都談到教會論和基督論,卻各有看重的部分。以弗所提到所有信徒,保羅稱信徒們為基督的身體,而歌羅西書重點講到這身體的元首是耶穌基督。以弗所書著重基督的教會,歌羅西書著重教會的基督。這兩卷書都不長,牧師推薦大家可以翻開這兩卷書,花些時間互相對照著看,相信你可以自己去找出這兩卷書中相同和相異的地方,這也是讀經中研究的樂趣。 三、脫下舊人 而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是第三章,一開始「所以」,作為保羅書信中,屬於書信中的第二部分,開始信徒生活教導的應用。我將第三章的主題稱為脫下舊人和穿上新人,分別在第三章的5-9和10-17之中。保羅在信上是這樣寫的: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當你們在這些事中活著的時候,也曾這樣行過。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歌羅西書3:5-9) 保羅在此提到五項要離棄的事,包括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是關於肉體上不好的慾望,並接續再加上另外五項,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指的是從內心到口中說出惡毒污穢的言語。保羅說這些都是舊人和舊行為,這些關於心性的邪惡、身體的淫亂、和言語的敗壞,都要脫掉。 而脫掉,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早期教會洗禮時的模樣,信徒接受洗禮時,根據早期留下來的教父文獻,受洗者會脫掉衣服進入水中,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洗禮後,從水裡出來,再穿上潔白的衣服,象徵與耶穌同死同復活,生命的更新。 我也要問在我們當中,那些在今年受洗的兄姊,你們還記得那當下的感受是什麼?牧師在準備講道篇時,打開電腦中資料夾,將今年您們每一位在受洗前所寫下的見證再讀過一次,滿心感謝上帝的恩典,在見證中您們寫下上帝如何讓你們脫下各樣的纏累、讓你們經歷上帝特別的恩典保守、並將你們如同迷途羔羊被尋找回來,每一位接受洗禮,都是珍貴的,都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我也要問我們在場的基督徒們,或許你我洗禮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但在今年你我的信仰生命上,上帝要你脫掉什麼?上帝要你放下什麼?哪些是外在可見的卸下,哪些又是心中內在的放下呢?牧師試著列出一些項目: 脫掉怎樣的不好習慣?脫離懶散的生活態度? 脫離時常掛慮的心態?脫離言語上惡言相向? 脫離自憐自怨的苦毒?脫離寂寞孤獨的感覺? 還是還有什麼,是你我最希望可以卸下、脫掉的,卻在身上繼續被纏繞的。我想到跟卸下脫掉有關的生活經驗,就是從淋了傾盆大雨的戶外回到家,全身上下的衣服都濕了,濕到會滴下水來,這時侯一進到屋裡,第一件事就是很想要脫掉這全身的衣服,快點去換衣服。如果要你等個十分鐘,繼續穿著那樣的衣服,一定會受不了,會全身覺得不舒服。保羅說,要依靠主耶穌基督,脫掉這些,快快脫掉所有的,因為這些舊有的惡習,再多一刻也讓我們受不了。 四、穿上新人 同時,在脫掉之後,還要緊接著穿上,穿上什麼?在12節後半段說到五種特質--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今天牧師不特別對這些個別解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特質在新約其他經文中,都是指向上帝或耶穌的特質,耶穌活出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生命特質。換句話說,當保羅寫信的當下,他心中所想的,是這些因信靠基督是主的人,因為上帝和耶穌基督是這樣的特質,我們這些受呼召和領受恩典的人,也將漸漸成為這樣的人,越來越像耶穌那樣。除了這些之外,保羅特別加上幾點補充,在接續的經文中。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13節) 饒恕在此的動詞是進行式,表達是一個繼續的過程,勝過單一的事件或原諒,而是去活出一個饒恕的生活,因為上帝已經一次便將所有我們所虧欠的都結清赦免了,這讓我想到「紫色」,象徵上帝透過耶穌救贖的恩典。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14節) 愛在一切德行之上,就如哥林多前書保羅所寫的,其他德行都會消退,但愛永不止息。愛,是團體合一的秘訣,經文中的聯絡,原文指的是用腰帶捆住,在古代衣服寬鬆,穿好後需要束上一條腰帶,才算完成,可以自由行動。愛--就如一條紅色的腰帶,將所有連結在一起。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15節) 平安—讓基督的平安統治你的心,這裡的統治這個詞在新約只出現一次,原文是指法官的裁判,這句的意思是基督的平安如同裁判,來判定所有事情和決定結果。平安,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也成為我們判斷各樣事情的一種眼光,基督徒能用平安的眼光來判定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如果要選一個色代表和平,我會綠色來做象徵和平。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16節) 這一節所提到,是運用智慧將基督道理豐豐富富存在心裡,加上詩章、頌詞、靈歌,可以理解為一個敬拜。基督徒的生命品質,不只在與人相處的關係,也表現在對上帝的敬拜中,在敬拜中經歷基督的豐豐富富,如果要選一個色代表敬拜,我會用金黃色來象徵。 這段經文中還有一項,是感恩,連續出現三次在15-17節當中,表示重要。感恩代表穿上這些美德的動機,去活出基督徒生命的樣式,並不是因為要償還,感覺對上帝的虧欠,也不是為了避免,或害怕,如果不這樣做,會遭遇可能的災害,而是在上帝恩典中,我們是被選召、聖潔、蒙愛的,因此內心以感恩的心來穿上,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救主基督

講道內容 講題:救主基督 經文:路加福音2:1~14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一、 畫家筆下美麗溫馨的聖誕圖畫 聖誕快樂!我們總是祝福聖誕「快樂」,因為天使說這是一個「大喜的信息」,並且是帶來平安的信息。天使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因為這是喜樂且平安的好消息,所以在畫家的筆下,我們看見一幅又一幅嬰孩耶穌在馬利亞與約瑟的注視下,充滿著神聖光輝的美麗溫馨圖畫。 二、...

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歡喜迎聖誕

講道內容 講題:歡喜迎聖誕 經文:腓立比書4:4-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一、前言 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預備喜樂的心來迎接聖誕,聖誕節就要到了,讓我們用喜樂的心預備。今天我們將要舉行洗禮和聖餐,同時也要為四位即將在聖誕節前往緬甸短宣的姊妹做差派。教會的聖誕節慶祝活動,昨晚已經舉行聖誕晚會,大大小小都有美好的歡樂時光。在這樣歡慶的日子中,今天牧師要透過這段經文,帶我們大家一起來思想:隨著聖誕節越來越近,我們是否已經預備好,迎接這日子的到來?  二、保羅—恩典的神學家&喜樂的神學家 剛剛讀的這段經文,大家覺得這段經文寫得好不好?喜不喜歡這段經文?這段經文的作者是使徒保羅,他是耶穌復活後向他顯現,讓他從一位積極逼迫耶穌跟隨者的人,成為一位積極跟隨耶穌的人。為此他受過許多的苦,遭丟石頭、被鞭打、被棍子打、被關到監牢、遭遇海難等,他身上還有一根刺,可能是眼疾或其他疾病伴隨著他。大家可曾聽過,保羅被稱為「恩典的神學家」?因為「因信稱義」是他重要的神學思想,指的是我們人因著相信就被稱為義人,恢復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是恩典。在一本「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中,提到新約中,「恩典」這詞共出現153次,其中有88次出現在保羅所寫的書信。在同時,保羅也被稱為「喜樂的神學家」,因為同一本辭典統計,「喜樂」這一詞在新約共出現326次,其中131次出現在保羅所寫的書信中,約占40%,可見他常常使用「喜樂」這個詞。而「喜樂的神學家」這稱號,從腓立比書中特別可以看出。這卷書中有幾段關於「喜樂」的經典經文: 腓3:1 ...

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有一位牧人

講道內容 講題:有一位牧人 經文:以西結書34:17-31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一、前言:等待的節期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聖誕節氣氛也越來越濃厚,在聖誕節的前四週是「待降節期」,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二個主日,「待降」(Advent)這個詞源自於拉丁文,是「來臨」的意思,也就是主基督曾經的降臨,因此,在這個節期,除了要預備聖誕節,也要預備心等待耶穌基督再次的降臨。 在待降節期中,我們不只籌備行事曆上的聖誕節活動,更要在禱告中預備自己,早期的基督徒會以40天的禁食禱告迎接聖誕,第七世紀後,縮減40天為四個主日,信徒們在悔改中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祈求救主重新誕生在自己的生命中。就像在等公車時,如果我們邊滑手機邊等公車,公車到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但若我們等的時候,是帶著滿心期待,隨時警醒地望向公車來臨方向,當公車抵達時我們會更加開心。信徒透過待降節專注的等候,當聖誕節來到的那一刻,自然會湧出歡欣喜樂的感受。待降節的預備,讓聖誕節不會好像突然來到、又突然離開! 傳統上教會曆一年的開始是從待降節算起,這反映出我們信仰的開端—悔改、迎接救主。不知道在待降節期,弟兄姐妹們期待、等候些什麼?我們看到被擄的以色列人也在等待。 二、被擄之地發生的事:等錯了! 當猶大王約雅斤登基三個月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帶兵圍困耶路撒冷城,約雅斤投降,尼布甲尼撒把約雅斤和他的母親、王后、貴族、官員、戰士、木匠和鐵匠,共一萬人,全都擄到巴比倫去,只留下最貧窮的百姓(王下24:14-15),以西結也在這批被擄的上流領導階級及工藝技術人員當中。雖然尼布甲尼撒已經在猶大國立西底加作王,但是這群被擄的人依然以約雅斤為王,因此,我們看到《以西結書》記年方式,是以「約雅斤王被擄去的第幾年」來記載。 被擄的以色列百姓在巴比倫有自己的組織和生活,過得不是太差,但他們依然心心念念著要回到耶路撒冷,不論是留在猶大本國的人、或是被擄到巴比倫的人,都認為現在的情況只是短暫的,他們在等待被擄時間的結束、等待猶大國再次堅立。 但是,他們以為上帝看不見他們所做的壞事,沒有想到自己的惡行惡狀正在被上帝審判,他們違背上帝的典章、律法,沒有堅守與上帝的約定,甚至跟隨周圍的國家拜偶像,不只如此,(結5:6-7、8:12),先知傳講虛假的預言、祭司隨便解釋律法、首領傷人害命,百姓輕慢父母、欺壓寄居者、虧待孤兒寡婦、藐視聖殿中的物品、忽略安息日是敬拜上帝的日子、在婚姻之外與人有淫亂的關係,還有收賄賂、放高利貸等貪得無饜的行為(結22),人的心越來越遠離上帝,原本敬拜上帝的聖殿成為百姓看得見的偶像,百姓誇耀聖殿,但心卻沒有向著上帝,以致於耶和華上帝寧願不顧惜自己的聖殿,祂使用巴比倫來毀滅耶路撒冷聖城及聖殿,為了要除掉一切被百姓錯誤敬拜的對象、被錯誤倚靠的保障(結24:21)。雖然以西結在聖城被毀之前就不斷提醒大家,但這群來自猶大上流社會的人士,只把以西結的話當作茶餘飯後的閒聊,他們心想:「被擄只是一時的事,我們很快就會回去,再次享有原來的地位、財富和權力。」 讓我們聚焦到今天的經文《以西結書》34章,此時,這批以色列百姓被擄約有十一年的時間,耶路撒冷城已經被毀,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先知所說的話會這麼快應驗!他們原先等待可以立即回到故鄉、等待猶大國即刻復興,真是徹徹底底地等錯了! 以西結斥責以色列的牧人,不論是在耶路撒冷或是在被擄之地的領袖,這些領袖包括王室、祭司等,都沒有為羊群的需要及安全著想,他們只在乎自己要如何從羊群得到好處,瘦弱的羊,沒有養壯;有病的羊,沒有醫治;受傷的羊,沒有包紮;被逐的羊,沒有領回;失喪的羊,沒有尋找;卻用暴力轄制羊群,羊群就像沒有牧人一樣分散各處。以西結也同時斥責羊群,因為牠們自己在美好的草地吃飽了草後,就用腳踐踏草場、喝完清新的水,就用腳把水弄髒,導致其他的羊不能享用,自私的羊用肩膀推擠、用角牴撞生病的、瘦弱的羊,使牠們散在羊圈外。羊群中的權勢者欺壓弱勢者,弱勢者又再欺負更弱勢的,上帝羊群中的每一隻羊都在受苦。 三、我們也等錯了! 以色列百姓以為先知所傳講的壞事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以為先知所說的事是指向遙遠的未來,就像我們也會覺得許多新聞報導的壞事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或是電影才會有這樣的情節一樣。在以西結的時代,牧羊人(領袖)犯了罪,羊群(百姓)也犯了罪,整個世代陷在罪惡之中。這樣的場景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兩個月前,我有機會到日本長崎旅行,不管有沒有去過長崎,大家對這個城市的名字應該不陌生,因為美軍在長崎所投下的第二顆原子彈,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扮演關鍵角色,也因為這段歷史,我參觀了與原子彈相關的如己堂、原爆公園、和平公園……等地點。 1945年8月9日,原子彈的落下造成長崎非常可怕的傷亡,原子彈爆炸後產生4000℃的高溫,足以融化鋼鐵,當時長崎有24萬人口,原爆當下有將近1/3的人喪生,倖存者有的陸續死亡,或是帶著原爆的傷害度過餘生。儘管日本戰爭的目的,是因著想要取得經濟利益、擴大統治版圖的野心,但是日本領導者依然有辦法說服人民進行戰爭,從甲午戰爭到太平洋戰爭,日本近乎每十年就經歷一場大戰。1931年7月,也就是九一八事變前兩個月,當時東京帝國大學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八十八的學生認為「為了滿蒙使用武力,是正當行為」(《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就連到戰後,已經明顯看見戰爭的結果帶給日本國土嚴重的傷害,仍然有人認為有朝一日要以戰爭復仇,或是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想要透過發戰爭財而鼓動其他人支持戰爭。 實際經歷原子彈傷害的天主教徒永井隆在他的著作《長崎和平鐘聲》,描述一群將羊群帶往滅亡的牧羊者,他寫道:「不了解實際戰爭的將校們,他們不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榮譽心而傾向於斥罵不知情的下屬,迫使他們去戰爭的嗎?……睡躺著看戰爭文學,會覺得那很美……但原子彈哪裡有美可言呢!如果你們親眼目睹那一天那一刻的那一大片遼闊土地上的地獄景象……」 人利用權勢為自己謀求利益,或是將上帝以外的人、事、物做為假神來崇拜,例如崇拜戰爭、崇拜領導人等,不是只有發生在特定國家、特定年代。《以西結書》說道:「這些人在心中設立偶像,把陷自己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結14:3)」偶像不見得是看得見的雕像、圖畫,敬拜偶像也不只是拜拜的動作、各種宗教儀式,重要的是我們的「心」,當我們生命的焦點,不再以上帝為中心,我們就得罪了上帝。歷史的教訓幫助我們看見,在不義之戰中等待勝利,是等錯了!在罪惡之中等待上帝賜福,是等錯了!而活在此時此地的我們,有沒有可能也等錯了呢?我們會不會也如同以色列百姓,等候錯誤的盼望? 四、等候一牧人 雖然上帝的百姓等錯了,但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惡人滅亡,而是要他們悔改得平安。在聖城耶路撒冷被毀的消息傳出,在百姓所寄望事物全然滅絕的時刻,以西結卻開始將焦點放在耶路撒冷城以及上帝子民的未來。 上帝子民被擄,是因為領袖們沒有善盡牧羊人的責任,但上帝百姓依然可以等候一位真正的牧者!主耶和華要親自成為牧者,上帝不是一般的牧者,祂是秉公牧養的牧者,祂不只尋找失喪的、領回被逐的、包紮受傷的、醫治有病的,祂還會除滅肥的壯的(結34:16)。在這裡,肥壯的羊代表自私、欺壓他者的羊,所以我們看見,上帝不會用無限制的同理心來包庇羊群中的罪惡,祂的慈愛與憐憫是基於真理,所以羊群中如果有欺壓弱勢的事,祂會出手管教(來12:6)。也就是說,主耶和華會在羊群中作區別的工作,牧羊人為了不同品種羊群的需要,細心作區別及安排,但這裡不是指區別綿羊、山羊等品種,就像上帝不是照著人的種族、外貌來審判一般,在此的區別是在判斷肥羊和瘦羊(結34:20),上帝要按著羊群的行為來審判。 我們聽到審判一詞,不免想到可怕的地獄、烈火,但上帝卻說,審判是為了要拯救,在上帝的管教中,我們看見祂的慈愛,因為祂說話的對象是「我的」羊群!「我的」表示一種親密的關係,就連羊群中欺壓他者的肥羊,也是上帝的羊,也是上帝要拯救的對象,審判者上帝也是拯救者上帝。 主耶和華進一步說,祂要立一個牧人來牧養群羊,就是主的僕人大衛,他會在他們中間成為領袖。在以西結的時代,大衛已經是過去的歷史人物,所以百姓要期盼的是將來有一位從大衛家出來、如同大衛一樣的君王。在先知書許多地方都有提到這位將來的大衛(耶23:5),但到底是耶和華上帝是以色列的牧者,還是這位將來的大衛呢?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這裡埋下了伏筆,這位將來的大衛,不會像耶和華上帝,人只能望見祂榮耀的形象,以色列百姓等候的,是一位住在他們中間的牧人。 五、等候平安之約 以色列百姓還可以等候一個平安之約,「我耶和華必作他們的上帝」(結34:24、30)是一個立約的語言,當以西結傳講這樣的話語時,百姓一定會想到,上帝帶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以及進入迦南地前,都曾說過:「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出6:7、利26:12、申29:13) 耶和華也曾與大衛立一個永遠的約(撒下7:4-17),就是大衛的家和國必永遠在上帝面前堅立,當時以色列還是完整的國家、南北沒有分裂,但即使現在以色列百姓失去了家園,以西結告訴百姓,信實的上帝會堅守祂的約定,可以期待「將來的大衛」會成為一個不再分裂國家的君王(結37:22)。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