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新的心 新的靈

講道內容 講題:新的心 新的靈 經文:以西結書36:24-28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三日 一、前言:待降節第一週的省思 在教會曆中,「待降節期」是從聖誕節前四個主日開始,一直到聖誕節那一天。「待降」(Advent)原文是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降臨。在待降節期,我們一方面要紀念主耶穌基督祂曾「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我們的拯救與盼望的記號,另一方面、我們更應等待主耶穌基督,祂將第二次的降臨。...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我必不被你們求問

講道內容 講題:我必不被你們求問 經文:以西結書20:3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 前言 週一我參加了七星中會的牧傳退修會,獲得很好的學習,也有機會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最令我開心的行程,就是晚上休息的時候,到旅館的游泳池游泳。事實上,這幾年因為忙碌的生活與工作,加上許多的理由,讓自己沒有好的運動習慣,更別說是游泳,真是好幾年沒游泳了。這次有機會游泳,心裡真的十分愉快。果然是太久沒有游泳了,很多身體的感覺都找不到,不但游泳的姿勢很難看,只游二十公尺,就覺得很不順。然後,才來回游三圈,手舉不起來,竟然有一點划不動的感覺。在和平三年多的時間,體重就上升了七八公斤,很感謝弟兄姊妹的照顧,自己卻知道,想要為主在服事的道路走得長久,健康的身體很重要。好的運動習慣,正常的作息,都是不可或缺的。相信許多目前正在為事業打拼的兄姊也有同樣的問題。希望我們都要好好的一起面對這個重要的議題。工作,生活,家庭需要兼顧,身體更是不可忽視的。 ...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不能忘,常思量

講道內容 講題:不能忘,常思量 經文:申命記8:7-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一、 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接下來的這禮拜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我們雖然不一定要照著國外的習俗,但在教會中,即將要進入聖誕節期前四個禮拜的待降節之前,藉由這主日,一起和大家來思想,關於信仰當中的感恩,你是一個會感恩的人嗎? 感恩是什麼?有人整理寫下他認為的感恩是什麼,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思想這主題哪一個感恩的定義,你認為比較貼切呢? ...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唯獨信心

講道內容 講題:唯獨信心 經文:羅馬書3:21-22 主講:林鴻信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台灣神學院的奉獻紀念主日,我代表學校師生向大家請安,感謝和平教會兄姊一直以來對神學院的支持與奉獻。 我在台灣神學院教書與服事了27年,再過3年即將退休,這段生涯中我最深的體驗就是「神學院與教會是一體的」。神學院的畢業生大多會受差派到各教會作教會的工人,教會中如果能夠有好的年輕人來神學院受接造就,不只祝福神學院,同時是祝福未來的教會。在27年當中,我真實的感受到台灣神學院有領受上帝的祝福與眾教會的支持。學校已在去年完成教育部立案,是長老教會所屬神學院中最早立案躋身體制內之高等學校者;更重要的是學生素質逐年提升,教師團也陸續加入年輕的生力軍。目前學校的狀況相較於過去,是處於非常良好健康的時期。我一方面感謝主,另一方面也有擔憂,由於完成教育部立案後所有的經費都被要求比照大學規格再提升,學校原本經常費大約是每年6千萬左右,現在已經增加了百分之15,約7千萬。再加上校園的禁建法規在學校立案後也即將解禁,為了整建與整修超過60年沒有建設過的校舍,每年最少要預備1000萬的建築基金,總預算約需8000萬,這麼龐大的金額是我前所未見的。我呼籲大家繼續在禱告與奉獻當中關心台灣神學院,除了金錢上的支持,更期待大家在禱告裡祈求上帝持續帶領與看顧。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信息是「唯獨信心」。羅馬書第三章21節到22節「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經文清楚提到人藉著信領受上帝的義,這個義要加給一切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並沒有分別。今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對於宗教改革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幾個口號,也就是宗教改格的目標:「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聖經、唯獨上帝的榮耀」。這幾個「唯獨」事實上是緊密的連結在一起,人是通過信心來領受上帝的恩典,而基督帶來上帝的恩典。聖經讓我們明白上帝啟示的中心就是基督,上帝就是上帝,一切榮耀歸給上帝。宗教改革就是因堅持這幾個「唯獨」而生,最初起源與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有關。聖彼得大教堂是一棟非常龐大的建築,雖然很有藝術與傳統的價值,但所需的建築經費非常龐大,以致於中世紀當時的教會難以承擔,尋求財源的過程中跟一個不恰當的神學解釋產生連結。當時的教會認為罪有兩種,一是死罪也就是必死之罪,可以經由接受洗禮得到赦免。但人在接受洗禮之後還是會犯很多小罪,也稱為微罪,中世紀教會認為這些微罪必須在煉獄裡面煉淨,也就是必須燒乾淨才能去朝見上帝;同時教會也相信教堂裡積存了許多聖人的功德,可以施行大赦以減少人在煉獄裡面被燒的痛苦。於是教會主張信徒可藉由購買贖罪券(大赦證明書)來減少在煉獄受苦的時間,除了可以為自己買,也可以為家人為朋友甚至為去世的親友買,贖罪券上的文字清楚記載某人的奉獻金額與可減免在煉獄裡面燒煉的時間。販賣贖罪券背後強烈的經濟動機其實是為了籌款建教堂,於是大量販售甚至推銷贖罪券。馬丁路德當時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修道士,他嚴正反對贖罪券,因為贖罪券造成信仰上的偏差,讓人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拯救,也就是用錢來換取赦免,混亂了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真理:唯有上帝,而且唯獨上帝,才是人得以被拯救的終極原因。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列出「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教堂門口,徵求學者公開辯論,強調人應當真心悔改跟隨基督,而不是用購買贖罪券的方式來得赦罪。由於古騰堡印刷術盛行,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在兩週內便傳遍全德國。古騰堡印刷術同時對宗教改革的一大貢獻就是使聖經普及化,而大家閱讀聖經便會明白贖罪券是沒有聖經根據的。教皇委託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出面制止馬丁路德,1521年神聖羅馬帝國召開帝國會議,教皇委託皇帝要求馬丁路德撤回他的九十五條。皇帝在諸侯與貴族面前公開要求馬丁路德收回他的立場,馬丁路德拒絕了,大部分人都知道馬丁路德當時的回答:「Here...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以西結的異象

講道內容 講題:以西結的異象 經文:以西結書1:1-14,26-2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五日 一、 前言 提到以西結書,我就想起自己在國高中的時候,曾經讀過今天的這段經文,但不是解釋聖經的書、也不是牧師的講道篇,而是一兩本關於世界上不可思議現象的書,包括埃及金字塔、百慕達三角洲、鐵達尼號沈船、還有外太空不明飛行物,書中提到以西結書第一章、第十章曾記載一架飛碟,有四面轉動的輪子、會發出隆隆的聲音,以及人與外星人的第三類接觸,就寫在聖經中。當時的我沒聽過以西結書,還真的把聖經翻開好好對照一下,看聖經中是不是真的這樣寫,看完後心中多了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一段怎樣的記載,外星人和上帝,兩者好像都很神秘、都看不見,兩者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問號擱在我這個國高中學生的心中,好一段時間。今天,不管你是否第一次讀到這段經文,牧師要和大家分享我走過的這段歷程,帶領大家認識以西結這個人、並試著拉近以西結、以西結書和我們生活間的距離。 二、認識以西結和他的時代 不管以西結看到的是什麼,老實說,我們和他經歷的人生,存在著很大的距離。這位出生在主前622年,耶路撒冷城內某個祭司家族中的男嬰,當時北國以色列已經滅亡,南國猶大則是夾在南邊的埃及和北邊日益強大的巴比倫之間,當他二十五歲時(主前597年),他被迫離開耶路撒冷,屬於第二波被擄到巴比倫的青年菁英之一,雖然他從小被培育和期待能成為一位祭司,但這時人生卻有了極大的轉變,成為一個被擄到異鄉的人,過去的一切訓練和養成,頓時失去意義。隨著被擄的隊伍,經過漫長的旅程,落腳在巴比倫的迦巴魯運河邊。以西結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願神堅固他」,這代表他爸爸媽媽對他的期望,願神堅固他,成為一個領袖,成為一個祭司,但現在呢?上帝要堅固他什麼呢?當他每一次被叫以西結的時候,或許都引起他心中小小的嘆息和失落。 當我們打開以西結書,一開始即為「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這三十年指的是他三十歲的年紀,從被擄後已轉眼過了五年,根據猶太律法規定,三十歲是祭司開始在聖殿任職的年紀。如果那一年正是以西結滿三十歲的日子,他會記得這個特別的日子,如果他還在耶路撒冷聖殿中,那這一年會如何不一樣呢?那應該是他封牧就任的日子啊。這一天,當他獨自站在迦巴魯的運河邊想著好多好多事情,突然他看見天開了,看見異象一步步的逼近,神的靈降在他身上,而以西結這樣的生命經歷,真的和我們一般人距離好遠好遠。 三、如何理解異象—解釋異象的參考架構(觀點) 我們要近一點看這段記載,究竟以西結看見什麼,又該怎麼理解呢?因著現代網路的發達,我雖找不到以前看過的那幾本書,用google可以查到類似的文章,當我輸入「以西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