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非常對話,日常恩典
經文:約翰福音10:7-18
主講:張主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三十日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可以回到和平長老教會來分享,藉這個機會要向大家說聲謝謝,感謝在座的許多人在我媽媽生病時陪她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當時我還在神學院接受裝備,無法分身照顧媽媽,您們不但陪伴照顧進出醫院,更為我們的家庭奉獻,分擔了我們經濟上的負擔,我一直不知道你們是誰,可是我知道你可能在其中,我誠摯的向您們表達深深的感謝。感謝主,祂使我們聚集在這裡,因為祂,不論我們生命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我們知道在這裡我們有實質的盼望,我們有實質的家人。我們更知道,在我們每一位家人能力所及的範圍以外,有那位我們可以一生一世仰望的上帝。今天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這段經文,看上帝透過這段經文要跟我們說些什麼。首先邀請大家一起來禱告:
愛我們的父神我們謝謝你,賜下你寶貴的獨生子來到這世間,成為我們寶貴的榜樣,更成為我們一生無法觸及的救贖。你顧念我們的軟弱,你看見這世界的破碎,因此你來到這世間。你與我們說話,你與我們同住,你為我們死在十架上。主啊願這份愛真實的讓我們的心可以扎根於祢,讓我們的信是有根有基,明白祢的恩典每一天常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明白這奇妙時刻祢的同在,每一日與我們在一起。願祢看顧保守我們以下時間,讓我們不論是聽的與說的,都能與祢相遇,並被祢的愛所觸及,把我們每一位交在祢的手中,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今天以「非常對話,日常恩典」這個標題來跟大家分享這段經文。這是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經文,幼時第一次聽主日學老師講述這個故事時,看著老師手上的圖片,心中浮現的畫面就跟像投影片上這幅圖一樣:耶穌坐在井邊,撒馬利亞婦人則跪坐在耶穌前面聽耶穌講道。長大識字後透過聖經文本再次接觸這段經文時,發現好像有一些事情不太一樣。如此美好的畫面,級或真實出現在他們之間的談話,也不過世那一瞬間。怎麼說呢?讓我們來細看經文。
約四,3-6指出他們對話的時間是在中午,且耶穌應該顯得疲累且風塵僕僕,真正的畫面不會給人如此柔和美好的感受。此外,在那個時代陌生的男子與女子,豈可坐得如此靠近?就算不是夫妻,至少也是朋友吧?然經文透露這女子一開始應該不太敢跟耶穌搭話,因為她是撒馬利亞人,而耶穌是猶太人、因為她是女人而耶穌是男人,她如何能夠(像圖中所畫)放膽地跪坐在耶穌面前聽他說話呢?隨著我漸漸長大明白事理,我心中這幅圖像慢慢地開始被拆解…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也是我年少時在和平教會的學習之一,我們的信仰開始被拆解,然後重建。這也是為什麼我目前在大專學生中心服事的主要方向,就是幫助學生從「聽別人的見證」到「自己見證上帝」、從「聽」主日學老師說故事、爸爸媽媽說故事,到「自己讀」聖經。
讓我們再回到經文,經文特別強調耶穌「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我們都知道耶穌本來在猶太地教導群眾,之後又回到加利利。地理位置上,從猶太到加利利最快的路徑是經過撒馬利亞的直線路徑,雖然是山丘地形,但也不致於崎嶇難行。可當時的猶太人通常都會繞行約旦河谷到達加利利,主要的原因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長期以來處於敵對關係,且猶太人基本上看不起撒馬利亞人。撒馬利亞人是以色列南北國時代,被北國即亞述帝國留下來的那一群最邊緣最沒用的人,亞述帝國只帶走像但以理那樣年輕有為的知識份子,而這一群被留下來最弱最窮的人,為了求生存不得不與外族通婚,成了血統不純正的猶太人。撒馬利亞人的信仰也發展為以摩西五經中心,認為在基列心山上敬拜才是正確地對神敬拜(經文中的井,就在基列心山下)。這使得猶太人除了鄙視撒馬利亞人不純正的猶太血統外,更將他們視為信仰上的異端,因為猶太人堅信之後多數的經文記載,以耶路撒冷城的錫安山為聖山。血統與信仰這兩個重大因素,再加上兩族之間不時發生的戰爭攻擊事件,使得這兩個民族在禮儀上、在歷史情感上、在民族情感上難以合一,甚至無法和平共處。這樣的背景構成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場景,「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