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非常對話,日常恩典

講道內容 講題:非常對話,日常恩典 經文:約翰福音10:7-18 主講:張主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三十日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可以回到和平長老教會來分享,藉這個機會要向大家說聲謝謝,感謝在座的許多人在我媽媽生病時陪她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當時我還在神學院接受裝備,無法分身照顧媽媽,您們不但陪伴照顧進出醫院,更為我們的家庭奉獻,分擔了我們經濟上的負擔,我一直不知道你們是誰,可是我知道你可能在其中,我誠摯的向您們表達深深的感謝。感謝主,祂使我們聚集在這裡,因為祂,不論我們生命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我們知道在這裡我們有實質的盼望,我們有實質的家人。我們更知道,在我們每一位家人能力所及的範圍以外,有那位我們可以一生一世仰望的上帝。今天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這段經文,看上帝透過這段經文要跟我們說些什麼。首先邀請大家一起來禱告: 愛我們的父神我們謝謝你,賜下你寶貴的獨生子來到這世間,成為我們寶貴的榜樣,更成為我們一生無法觸及的救贖。你顧念我們的軟弱,你看見這世界的破碎,因此你來到這世間。你與我們說話,你與我們同住,你為我們死在十架上。主啊願這份愛真實的讓我們的心可以扎根於祢,讓我們的信是有根有基,明白祢的恩典每一天常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明白這奇妙時刻祢的同在,每一日與我們在一起。願祢看顧保守我們以下時間,讓我們不論是聽的與說的,都能與祢相遇,並被祢的愛所觸及,把我們每一位交在祢的手中,我們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今天以「非常對話,日常恩典」這個標題來跟大家分享這段經文。這是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經文,幼時第一次聽主日學老師講述這個故事時,看著老師手上的圖片,心中浮現的畫面就跟像投影片上這幅圖一樣:耶穌坐在井邊,撒馬利亞婦人則跪坐在耶穌前面聽耶穌講道。長大識字後透過聖經文本再次接觸這段經文時,發現好像有一些事情不太一樣。如此美好的畫面,級或真實出現在他們之間的談話,也不過世那一瞬間。怎麼說呢?讓我們來細看經文。 約四,3-6指出他們對話的時間是在中午,且耶穌應該顯得疲累且風塵僕僕,真正的畫面不會給人如此柔和美好的感受。此外,在那個時代陌生的男子與女子,豈可坐得如此靠近?就算不是夫妻,至少也是朋友吧?然經文透露這女子一開始應該不太敢跟耶穌搭話,因為她是撒馬利亞人,而耶穌是猶太人、因為她是女人而耶穌是男人,她如何能夠(像圖中所畫)放膽地跪坐在耶穌面前聽他說話呢?隨著我漸漸長大明白事理,我心中這幅圖像慢慢地開始被拆解…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也是我年少時在和平教會的學習之一,我們的信仰開始被拆解,然後重建。這也是為什麼我目前在大專學生中心服事的主要方向,就是幫助學生從「聽別人的見證」到「自己見證上帝」、從「聽」主日學老師說故事、爸爸媽媽說故事,到「自己讀」聖經。 讓我們再回到經文,經文特別強調耶穌「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我們都知道耶穌本來在猶太地教導群眾,之後又回到加利利。地理位置上,從猶太到加利利最快的路徑是經過撒馬利亞的直線路徑,雖然是山丘地形,但也不致於崎嶇難行。可當時的猶太人通常都會繞行約旦河谷到達加利利,主要的原因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長期以來處於敵對關係,且猶太人基本上看不起撒馬利亞人。撒馬利亞人是以色列南北國時代,被北國即亞述帝國留下來的那一群最邊緣最沒用的人,亞述帝國只帶走像但以理那樣年輕有為的知識份子,而這一群被留下來最弱最窮的人,為了求生存不得不與外族通婚,成了血統不純正的猶太人。撒馬利亞人的信仰也發展為以摩西五經中心,認為在基列心山上敬拜才是正確地對神敬拜(經文中的井,就在基列心山下)。這使得猶太人除了鄙視撒馬利亞人不純正的猶太血統外,更將他們視為信仰上的異端,因為猶太人堅信之後多數的經文記載,以耶路撒冷城的錫安山為聖山。血統與信仰這兩個重大因素,再加上兩族之間不時發生的戰爭攻擊事件,使得這兩個民族在禮儀上、在歷史情感上、在民族情感上難以合一,甚至無法和平共處。這樣的背景構成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場景,「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歡迎光臨

講道內容 講題:歡迎光臨 經文:約翰福音10:7-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一、前言 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教會舉行洗禮和聖餐的日子,教會歷史中,從很早便開始在復活節期時洗禮,甚至一年之中只在復活節期舉行洗禮,透過從耶穌受難到復活的歷程,讓相信耶穌預備要接受洗禮的基督徒們,也和主耶穌一同體會同死同埋葬,又同復活的喜悅。而今天也有一些受洗兄姊的親朋好友,一起來觀禮。牧師特別要向你們說「歡迎光臨」,同時也要用「歡迎光臨」做為今天主日講道的信息,一起來看這段聖經要對我們每一位說些什麼。 這段經文出自約翰福音書,是耶穌的一位學生所寫耶穌的生平事蹟,這段經文一開始寫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這是表示以下所講的話是重點,耶穌說我是羊的門,我是好牧人。整本約翰福音中共計載七個耶穌說「我是」,是說起祂是怎樣的一位,以及祂來世上的目的。耶穌用當時以色列地方孰悉的牧羊情境作比喻,以下我們分別透過羊的門和好牧者,來認識耶穌以及這和我們的關係。 二、我是羊的門 「羊的門」,因著當地氣候和環境,牧羊人要將羊群趕到不同地方吃草,有些地點太遠當天無法返回村落,晚上就在山野中設立簡單的羊圈,以簡單的護欄圍著,只能從一個出口進出,牧羊人晚上就睡在出口,顧守在門口的牧羊人就如同門。要不是從這裡進出的,就是小偷和強盜。在和平教會洗禮前,除了需要上學道班課程之外,還需要請他們寫下自己為什麼現在要受洗的見證,記下他們是怎樣認識耶穌,進而相信耶穌的過程。因為這是生命中重要的決定,透過寫下如何決定口裡承認、心裡相信耶穌為主和救主,來釐清自己為什麼要洗禮。換句話說,每一位都是透過耶穌進到信仰之中,耶穌就是信仰的門。 信仰的門也是一個具象的事物,幫助我們來理解信仰中一個神學主題,就是「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的揀選」。基督信仰中,我們說上帝讓人能用自由意志決定是否相信,不是出於強迫的。但另一方面,我們又相信上帝是全能全知的,祂也早已預先揀選相信祂的人。在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的預先揀選之間,好像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如果是自由意志就不可能是上帝的預先揀選,如果是上帝預先的揀選就不可能有人的自由意志,好些人在這問題中會卡關過不去,因為看似超出常人的理智。 但從開始要走進耶穌這信仰之門的時候,是透過認識耶穌和上帝的愛,從聖經中認識上帝在歷史中的啟,在教會生活中體會彼此的關懷和經歷神的見證,讓每一位決定要接受耶穌的人,是出於他自己的自由意志來做決定,只要口裡承認耶穌,心裡相信耶穌,就能藉由耶穌走進這信仰之門。但走進去之後才發現信仰之門的另外一側,寫的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的揀選,能夠信主都是上帝的安排和引領。面對信仰的選擇題,當我們從一個主觀經歷的過程來看,這兩者並不互相排斥,而是從不同角度和時間序來理解。信主的當下是我們自由意志的決定,但事後才越來越感受到,原來連我們的自由意志都需要在上帝的揀選和恩典保守中。而這信仰的門,是主耶穌,耶穌說:「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得生命是拯救,是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但耶穌和我們的關係,不僅是要當我們患難中的拯救者;祂來了,更是要我們能得到豐盛的生命,這時這位耶穌也要成為我們的「主」,讓耶穌掌管帶領我們的生命方向。牧師要對今天受洗、新加入的弟兄姊妹說,進到耶穌的門之後,要和我們和平教會的兄姊們,一起透過連結於神,領受祝福,與連結於人,成為祝福,讓我們這信仰的環境中繼續成長。 三、我是好牧人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提到自己的第二個身分,是好牧人。每次受洗學道班中最常被問起的問題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何不同?」如果有人問你,你會怎麼回答?其實,問有什麼不同的同時,也要說明什麼是相同的。我們都是相信耶穌基督、都有同一本聖經。在教會歷史中,耶穌的門徒去傳福音,建立教會,一開始就是同個教會體系。期間經過一千年,分為東正教(原本在土耳其,後來朝俄羅斯和希臘發展),和天主教(當時的西羅馬帝國範圍)。天主教再過五百年,由馬丁路德、加爾文等開始宗教改革,就是現在所稱的基督教。而宗教改革的精神,是回到聖經,回到因信稱義(不是靠行為或善行),萬民皆祭司(每個人都可以來到上帝面前,因此教堂中沒有告解室),強調讀聖經。在教堂內的布置,天主教有圖像、聖徒和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形象,而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則沒有這麼多形象的出現。另外,神職人員的稱呼也不同,基督教稱為牧師,天主教則是神父和修女。牧師可以結婚,因為聖經中並沒有規定神職人員都要守獨身,耶穌的門徒彼得有岳母,表示他也曾結婚。而基督教逐漸有女性的牧師,但天主教到目前還沒有女神父,只有修女。牧師(Paster)的「牧」,是牧人的人,和神父(father、Priest)相比,更有將牧師角色表達出來,牧師,就是像牧羊人一樣照顧會友。而耶穌說好牧人和雇工的不同,好牧人願意為羊犧牲生命,面對來攻擊羊的野獸、或小偷和強盜,牧羊人願意付出代價。路加福音書中記載耶穌說過的100隻羊,走失1隻的比喻,耶穌將放下99隻已經在羊圈中的羊,去找那1隻迷失的羊,讓我們看見好牧人的模樣,這也成為許多藝術家繪畫的主題,就是這個好牧者的耶穌形象,吸引歷代的信徒,因為耶穌祂說到也做到了。 四、約翰.哈伯(John...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這是啥款的疼?→!

講道內容 講題:這是啥款的疼?→! 經文:約翰福音 20:19-31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十六日 哈利路亞!主已經復活!主耶穌基督已經從死復活是我們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保羅藉由哥林多前書告訴我們「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林前15:17)」 一、前言:全本聖經的中心思想 每一本書、每一幅畫、每一部電影、每一首歌,都有作者、畫家、導演、作曲者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他們都非常期待可以通過書本、電影、圖畫、歌曲讓我們每一位在欣賞作品的人,可以深刻瞭解他們所要告訴我們該作品的故事和主題。 目前我們的聖經新舊約總共有66卷,是40多位生活在不同世代的作者,他們都在同一位聖靈的啟示、感動之下、經過1600多年才完成的!我們在場有許多的信仰長輩、手中所拿的聖經陪伴他們走過人生許多歡喜、快樂、憂傷、痛苦的日子;我們在場也有剛剛才加入教會開始要認真研讀聖經、渴慕真理的新朋友!若是有機會讓我們一起分享,整本聖經中,你看到什麼?整本聖經中心的主題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呢?不論舊約或是新約,都如此清楚又明確告訴我們:整本聖經都是指向這個中心的主題,也就是-疼愛我們的天父上帝差派祂獨生的愛子-主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並救贖我們脫離罪惡的綑綁,讓每一位相信祂、祂所疼愛的兒女,可以恢復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而我們在世上的日子可以享受平安、喜樂、有盼望的生命!也讓我們可以清楚確信將來有一天,我們將要去的地方,神所應允之地! 若是我們有機會研讀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書的時候,四本福音書的作者都是用許多的章節,非常詳細記載有關主耶穌祂在傳道三年之中、最後一個禮拜的記事!馬太28章中有8章(接近30%)、馬可16章中有3章(接近20%)、路加24章中有3章(接近13%)、約翰21章中有9章(超過40%),都是在記載主耶穌最後的這一禮拜所發生的事和主耶穌祂最後要交代我們的話。主耶穌祂在世上傳道有三年,3年乘以一年365天一共是1095天,最後這個一禮拜、就是7天,若是每天都很平均在記錄,7/1095...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上主的義僕

講道內容 講題:上主的義僕 經文:以賽亞書53:1~12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四月九日  前言 從這個禮拜開始,我們將進入受難週。耶穌的受難與復活對我們而言帶來許多美好的應許。但是在耶穌復活後這快兩千年的世代中,我們卻依然看到這個世界充滿著無奈、暴力與傷害。許多人看著這些照片(禿鷹,越南女孩,311,921,isis),也確實做了很好的回應。但是正如最近大家關注的消息,敘利亞的化學攻擊事件,依然讓我們心中充滿沉重。甚麼時候這個世界才能真實的脫離這樣的處境,聖經中描述的「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牠們。」甚麼時候才能來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關於耶穌的受難對我們的意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