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評估屬靈生命的成長

講道內容 講題:評估屬靈生命的成長 經文:哥林多前書3:1-2,彼得前書2:2,彼得後書3:18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一、前言 過去在學生中心服事的時候,有學生和我分享他當時生命的處境,他說:「博文哥!我是好幾代的基督徒,我每個禮拜都有來教會做禮拜,但是,我目前屬靈的生命卻陷入枯乾無氣力的階段,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變這樣?上帝所賞賜給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是豐盛的!是平安的!是富足的!是喜樂的!是有盼望的!但是,為什麼我目前都感受不到呢?我屬靈的生命倒底是怎麼了?」 這位學生所面對屬靈生命的困境是否和你目前生命的處境一樣呢?或者是你也曾經歷過如此生命的困境呢?你是否滿意你目前基督徒的生命呢?你是否期待你屬靈的生命是一直在增長的呢? 二、本文 當一個嬰孩出生之後,我們作父母的都期待這個嬰孩是可以漸漸長大的。我們在場有許多的父母都曾養育過嬰孩,當我們在哄他們睡覺的時候、我們都曾經唱過什麼歌呢?當我們的嬰孩他們無法如同古時諺語所說「三翻六坐八爬爬」這樣在成長的時候,在我們的心中是否會很擔心!我們是否會想說:「我們的孩子的身體是否有什麼樣的異狀?是否要帶他到醫院讓醫生檢查看看?」因為若是照正常的狀況來看,我們若是很認真在照顧這個嬰孩,我們是一天五、六次在按時餵奶、他每天也都是睡的很飽,他應該要:「三個月會『翻』、六個月會『坐』、八個月應該要『爬』」才對! 我們每一個人屬靈的生命也應該要和小小的嬰孩一樣,當我們決志要成為一個基督徒開始,當我們決志要跟隨主耶穌基督他的腳蹤來行的時候,我們對上帝的心意和對祂的認識也應該要越來越清楚才對,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也應該要越來越親密才對。我們也應該會願意花時間,用服事來感謝上帝祂無限的恩典,我們屬靈的生命也應該會一直持續不斷在成長才對!我們目前屬靈生命的光景是如何呢?我們需要時時回來到上帝的面前,懇求聖靈可以光照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願意省察我們的內心,朝著越來越像主耶穌基督這個目標邁進! 我們今天所看的哥林多前書,是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對外傳福音的時候所設立的教會;保羅非常看重及關心他曾經引導、帶領過的這些初代教會信徒,如同懷孕十個月的母親一樣,一直非常用心在照顧、非常仔細在養育他們!使徒保羅、在勸勉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哥林多前書第三章1-2節中所提到的:「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從書信的內容我們可以體會到、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有非常深的期待以及盼望,期待他們基督徒的生命可以通過教會的生活,而得到增長;盼望他們不只是「在基督裡為嬰孩的」,仍然只是在喝奶,而無法吃乾糧。若是初信的信徒對信仰認識不夠,只能喝奶無法吃乾糧這是我們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成為基督徒已經許多年!到如今仍無法吃乾糧。「就是如今還是不能」這句話在原文是帶有責備的用語!保羅期待他們信主已經這麼多年了,早就應該要脫離嬰孩喝奶的階段,但是事實上、他們只是徒有屬靈的年齡,而屬靈的生命卻是都沒有成長。 跟隨主耶穌基督許多年的使徒彼得在彼得前書二章二節,勸勉當時初代教會的信徒也是這麼說:「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使徒彼得也在彼得後書第三章18節中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做為他對每一位願意跟隨主耶穌基督基督徒的祝福!我們今天所看這幾處的聖經節,都是和「基督徒屬靈生命的成長」有非常密切關係的聖經節! 我們應當要時常「注意」、「檢討」我們目前「屬靈生命」的光景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是否有什麼地方是我們需要調整、改進之處!讓我們在世上的日子可以真正享受主耶穌基督所應許要賞賜給我們豐盛又富足、平安又喜樂、有盼望基督徒的生命! 當一個人他決志要成為基督徒開始,他屬靈的生命就應當要開始成長。當他嚐到福音的甜美,當他體驗到主耶穌基督救贖的大功,他就應當會渴慕讀上帝的話--聖經,用屬天的靈糧來餵養自己屬靈的生命!他也時時都會用禱告-和上帝親近,努力經營他和上帝之間親密的關係。他也能深刻體驗到無論他所遇到、是歡喜、是快樂、或者是難過的事,他都會用祈禱帶到父上帝的面前。他也會歡喜參與聚會,認真聽講道用筆記記錄、感動、流淚、扎心的感動。我們若是一直都是如此,我們屬靈的生命就會一直都在成長,上帝也會在各方面都使用我們,上帝也會在許多的事上賜福給我們讓我們事事都亨通。 你目前屬靈的生命、是否一直都是保持「持續在成長」呢?你是否滿意你目前屬靈生命的光景呢?有幾項的指標(也就是警訊)值得我們注意! 1....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跟隨耶穌的心志

講道內容 講題: 跟隨耶穌的心志 經文: 馬可福音9:30-41 主講: 布興.大立牧師 時間: 二0一六年五月十五日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首先我要代表玉山神學院,向教會弟兄姊妹請安,感謝貴教會對我們玉神的關心、支持及奉獻,願上帝紀念您們的愛心。 在這個時候,我要跟大家說:我本身是泰雅爾族原住民的牧師,平時很少用福佬話講道,而且說得不流利,希望您們在心中為我禱告,讓上帝的聖靈在我們中間,...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讓我們彼此相愛

講道內容 講題:讓我們彼此相愛 經文:約翰福音13:34-35,約翰壹書4:7-1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五月八日 一、前言 1.各位可知道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為母親節的由來?西元1907年美國有一位女性安娜・賈維斯,她的母親生前一直想要推動、設立一個紀念母親的日子;經過安娜・賈維斯的努力,由教會開始推動,逐步擴大,直到美國國會通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75個國家以五月第二個禮拜天為母親節。 2.今天也特別要感謝上帝,將母親賜給我們,成為我們生命中極大的幫助。教會也安排五月分為家庭福音月,上個禮拜天下午,由青壯部主辦一系列活動--黃瑽寧醫生和洪英正教授的親子教養和夫妻相處講座,有一百多位兄姊參加,小朋友也得到撒母耳樂團安排的音樂欣賞活動,度過一段美好的學習時光。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教牧團隊看見,教會中有另外一群年輕家庭,平常主日可能忙於照顧小孩,大多就在地下室的兒童主日學、幼兒主日學的教室,難得可以透過這樣的講座,學習如何經營家庭關係,在教會中一起成長學習,實在是很美好的事。而今天主日的信息,也同樣從這方向出發,將跟大家分享,關於「愛」的動力和來源,以及「神的愛與人的愛」之間的關係。 二、母親的愛 1.一開始,要先跟大家分享可愛的繪本故事「媽媽,你愛我嗎」,透過母親跟小女兒間的對話,在童言童語中來思想,關於愛的主題。同時也廣告一下,五月份繪本館也展出三十多本跟母親節相關的繪本故事,非常值得大家前往欣賞,每週三、五、六、日下午一點到三點,或三人以上另外預約時間也可。 繪本創作的這對母女,是愛斯基摩人,但他們稱自己是依努特族人,透過繪本讓我們看見依努特族人的生活、穿著和常見的動物。這個故事是這樣來開始的…你有多愛我?你愛我多久?要是我……,你還愛我嗎? 小女兒對媽媽說的童言童語,從日常生活中來說到愛,愛我有多少,愛我有多久,然後開始狀況題,從無心之過,一點點試探媽媽愛的底線;由好像是故意,再到好像是青少年的叛逆期。如果我逃家,不回家且在外過夜呢?如果我變成一頭野獸呢?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小女兒說「要是我變成一隻北極熊,好壞,好壞,壞到你見都沒見過,而且有白森森的利牙,一直追你,追得你逃進帳篷,害得你大聲喊救命呢?」媽媽回答「那我就會嚇一大跳,而且非常害怕,不過,在北極熊裡面,你還是你,我還是一樣愛你。我會一直愛著你,天長地久,永遠不變,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 母親的愛,是包容的愛,不因小孩改變而改變,這樣的愛,就在這樣的對話中表達。我想請問大家,不知你和你的母親之間,有過什麼深刻的對話?牧師現在要大家回想一兩件,自己和母親之間印象最深刻的事,等一下就近找一位兄姊彼此分享。大家還在想的時候,我先分享自己想到的。 我記得小時候兩件事,一件是剛上小學時,在家裡客廳中寫功課,媽媽總是在旁邊陪伴,幫我用刀子削鉛筆,在每一本課本後面寫上我的名字。媽媽的字寫得好美,讀書對我來說,是有媽媽陪伴和受到鼓勵的事。但也想到有一次,早上上學前,不知怎麼鬧變扭,寫生比賽要用的粉蠟筆,金色和銀色用完了,我因此鬧脾氣。媽媽沒有責罵我,還外出走到街上的文具行,買了一盒新的回來給我。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時突然覺得自己好不應該,怎麼那麼不懂事。這是我回想自己幼年和母親的回憶。現在請大家和你周圍的一位會友分享一下,你和媽媽的深刻回憶是什麼,每人說一分鐘。 那些對於母親的回憶,都被收藏在心中珍貴的角落裡,剛才有機會對別人說出來,感覺如何?那你有沒有找機會跟母親說呢?趁著還有機會的時候,可要好好把握!如果可以的話,再給媽媽一個擁抱,謝謝她對你的照顧和付出。這是何等珍貴的渴望,對我們在場戴著白色康乃馨花的兄姊們,恐無法再如此做了,所以戴紅色康乃馨花的兄姊,請幫我們當中這些戴白康乃馨花的,多抱媽媽一下,好嗎? 三、神的愛和母親的愛 母親的愛是人類愛中最高的表達,透過母親的愛,讓我們有機會揣摩神的愛。母親節和教會的關係,不僅是母親節是從教會開始倡議的,母親的愛和神的愛之間很有多類似。成為一個母親對小孩的付出,從懷胎十個月,從一開始的生命和生命之間的連結,是骨肉相連的親密,母親和兒女之間的關係就如此自然連在一起。愛是什麼?是願意將對方的需要和滿足,視為自己的需要和滿足,甚至高過自己的需要和滿足,願意為了對方,犧牲自己的需要和滿足,這是包容與接納的愛,甚至是犧牲的愛。上禮拜牧師跟大家分享,我們每人也要回轉為像小孩的樣式,以單純的信靠和愛心來親近上帝,回到天父的小孩的模樣,就如同我們回到在母親愛裡的小孩,母親對我們的愛,和上帝對我們的愛,兩者之間實在有很多美好的關聯。我想,在每一位母親生命的經歷中,多多少少都映照出上帝照顧者的形象,透過母親的愛,讓我們更多有機會揣摩上帝的愛,以至於當我們有機會聽聞上帝是愛的福音時,我們才更能體會、理解。透過母親的愛,幫助我們來認識上帝是愛的真正意思。 如果有人問,你們基督信仰所傳講的上帝是怎樣的上帝?我們要說,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那位愛的上帝。有人曾說「聖經中最有能力和溫柔的真理,莫過於【神是愛】的福音,撒旦所欲極力抹殺的,也就是【神愛世人】的事實。」而這份【神是愛】的福音,最高表現就在於耶穌基督,祂是上帝賜下的獨生子,降生、受死、第三天復活。耶穌來世上所做的這些,正顯明神的愛,我將這稱為「愛的救贖」。為什麼是愛的救贖呢?...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讓小孩到我這裡來

講道內容 講題:讓小孩到我這裡來 經文:馬可福音10:13-16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五月一日 一、前言 五月一日禮拜天,是家庭福音月的第一週,電視上已經出現好些個母親節商品廣告,提醒我們要把握機會表達對母親的愛。今天將透過這段孰悉的經文,一起來思想「讓小孩到我這裡來」。這是一段孰悉的故事,對傳講者來說也極具挑戰,就是如何透過經文更深入地傳達神的話。 在馬可福音中的耶穌,是一位忙碌的人,在祂啟程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人帶著小孩前來,請耶穌為他們祝福;這是當時的習俗,將小孩帶到偉大拉比老師面前,請拉比替他們祝福。但是,在這兒是什麼原因讓門徒不讓人帶小孩來到耶穌面前呢?門徒們可能認為耶穌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更重要的人要見,要是路上每個小孩都前來,耶穌還能做什麼事情呢?在此敘述門徒「責備」那些人,這個詞曾出現在馬可福音第四章耶穌斥責風浪,以及第八章耶穌責備彼得「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顯然門徒們的態度不是很好。耶穌知道後,祂的反應是什麼?祂看見就惱怒,並對門徒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禱告,為他們祝福。 讓小孩到我這裡來,耶穌在有限時間中,祂看重小孩,也喜愛小孩來到祂面前,為他們祝福。根據記載,有許多描繪耶穌和小孩的畫作,這是聖經中最美的景象之一,耶穌讓小孩和祂一起,抱著他們,為他們祝福。今天,牧師要帶領大家,從「靠近和阻礙」這兩個詞,一起來看耶穌所說的「讓小孩到我這裡來」。 二、在我們這時代,怎樣才能真將小孩帶到耶穌面前? 1.影響5-18歲未成年人做抉擇的調查結果 根據一份從事基督教事工研究的喬治•巴拿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美國社會,對5-18歲年齡階層的孩子而言,能影響他們做抉擇的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最上層的影響來自現代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網路、出版物、法律和公共政策以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