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挑戰人心的福音



講道內容
講題:挑戰人心的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19:23-41
主講:張德麟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一、前言:經文的背景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大專事工紀念主日,我受北區大專事工的差派,來到和平教會,介紹並分享大專事工。
我今天要用使徒行傳第十九章23至41節,一起思考一個題目:挑戰人心的福音。今天所讀的聖經,是在保羅的第二次傳道旅行,地點在以弗所,事情大致如此:以弗所人拜的女神叫做亞底米(就像台灣的北港拜的神祇-媽祖) ,這個女神的香火非常鼎盛,以弗所人為這個女神所蓋的廟,是古時候的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廟的主要建材是大理石,有一百二十七根石柱,每根石柱有六十英尺高,廟的至聖所沒有屋頂,直通天際。他們藉著這個建築要表達一件事情,就是在神廟中的禱告,是直達天庭的。
許多人到以弗所去,喜歡買神廟的紀念品。我們有時到遊玩的地方,也喜歡當地某些建築物的縮小版紀念品。有人拿回去當作紀念,不過也有人拿回去膜拜。聖經中記載,有一個專門做這種紀念品的手工藝匠,叫做底米丟。這件事情的擾亂,就從這個人開始。他跑出來對眾人說保羅在我們中間做了惡事。第一件惡事:他讓亞底米女神的榮耀受了威脅。「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使19:27)其次,他為受影響的生意抱怨。因為保羅在那裡傳福音以後,很多人就不買紀念品了。他就唆使群眾抓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把他們抓起來。這個紛爭一直到城裡書記官出來安撫、排解,眾人才散去。
今天所讀的第一段經文23節:「因這道引起的擾亂不小」,和合本修訂本的翻譯是「騷動不小」。這是一個很嚴肅的神學問題,我們不是要福音帶給人平安嗎?為什麼福音傳到以弗所的時候,帶給那個地方的是騷動和擾亂?福音會給人擾亂、騷動,甚至不安嗎?不要忘記,主耶穌降生的時候,馬太福音記載希律王心裡大大不安,整個耶路撒冷城的人都不安;耶穌傳福音的過程中,法利賽人也不安;耶穌受審的時候,大祭司不安到撕裂衣服。福音給人平安,但也給某一些人不安。所以我在做福音工作時,常常跟學生講,福音有兩面。卡爾巴特說神學應該是辯證的,強調人是罪人,也要注意人有上帝的形象;強調上帝是仁慈的,不要忘記神也是公義的神。福音帶來平安,「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但請不要忘記,福音也帶來挑戰的一面,他也讓那些假冒為善的人,心裡大大不安。
福音不只帶來平安,也帶來挑戰。福音不只告訴我們「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福音也告訴我們,要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隨主。這個不安不只是停留在剛才所講的希律王、耶路撒冷城、法利賽人以及大祭司,即使是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的生活也是,也會感受到福音的許多挑戰。
二、福音的挑戰
(一)個人
當一個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他的救主,他會感受到以前所做的違背上帝旨意的事,每次想到,心裡就不安。他要努力地把這些記憶和所做的事情丟掉,回頭轉向上帝。這個回頭在神學的用語就是悔改。當這樣的人走向上帝為他預備的路,把生命的主權從他自己換成上帝的時候,這樣的人就是得救的人,生命被上帝掌握。當他走在這條路上,我們就說這是一個成聖的人生。這個「聖」不是道德的意義,而是拯救。他的路是一條被分別出來的路,而這條成聖之路,是永無止境,一直走到回到上帝的那一刻。這樣的人,按照聖經哥林多後書第五章17節描述:「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後5:17)
在這裡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一個印象很深的台灣教會史的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意義不只在個人本身,這個故事的意義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在黃武東牧師的回憶錄裡面看到一個很激勵人心的故事。黃武東牧師出去傳道的時候,他身上都帶著一個人的照片,那個照片是他屬靈父親的照片,但不是他的親爸爸。這位屬靈父親的名字非常本土化,叫做李拐。這個人腳沒有受傷,因為以前的名字亂取,所以叫李拐。李拐年輕時是一個強盜,他殺人放火、強盜搶劫、打家劫舍,無所不作,當然,他後來成為基督徒了。黃武東牧師小時候最喜歡坐在李拐身邊聽他講以前當強盜的故事。黃牧師在書裡面特別強調:「拐叔告訴我說不要小看他這個強盜,因為他還是個有原則的強盜」,就是盜亦有道。李拐有三大原則,第一,不搶本庄。第二,不殺婦孺。第三,不侵同業。但是該如何分辨對方是同業呢?早期台灣已有電燈,但即使在我小的時候,都還曾使用過油燈,油燈都會散發出一種臭油味。小時候去鄉下親戚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把油燈關掉,不僅省油也好休息。李拐說,同業之間會遵守一個規則,晚上如果把油燈整夜點著,就表示我是同行的,請跳過這一戶,不要進來。這就是李拐的三大規則。
黃武東的親生父親是開雜貨店的。李拐是強盜,所以就到黃武東家中開的雜貨店拿了幾樣東西就走。那時候的人就覺得,這強盜還是不要惹他,就算了。直到有一天,李拐又來了,拿了他想要的東西之後,到櫃臺說:「黃先生,請幫我算一算總共要多少錢。」黃武東牧師的爸爸站在櫃臺,一臉茫然,心想:「算什麼錢呀?你從來就沒算過呀!」李拐告訴黃爸爸說:「我以前拿了東西就走,不知拿了多少東西,你大概算一下,跟今天的東西加起來到底多少錢,我要還清。」黃牧師的爸爸覺得奇怪,所以隨便跟他講個數目就讓他走了。黃牧師的爸爸心中的困惑,於是暗暗地跟隨李拐,後來發現李拐沿著街巷,一個個村莊四處叫賣,不再做以前那種胡作非為的事了。跟著李拐到他家後,發現李拐有一小塊地,是他的祖產,他在那裡種蔬菜、水果,也在旁邊鑿了一口井,用水灌溉農作物;另外,李拐於週末休息時,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演講、講道,跟大家說:「你們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個『天』你們都不知道,我告訴你,我知道,『天』就是我信的上帝。」
有一次黃武東牧師的爸爸看到李拐拿圓圓的西瓜,說地球是圓的。那時候的人沒讀什麼書,所以聽到的時候都大吃一驚,怎麼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地球是圓的?直到有一天,黃武東牧師的爸爸止不住心中的好奇,就問他到底發生什麼事了。李拐告訴黃武東牧師的爸爸說:「我信耶穌了。你願意跟我一起到禮拜堂去嗎?」黃武東牧師的爸爸回答了一句改變我們教會史的一句話:「如果你信的福音,可以讓你這樣無惡不作的人變為善,那我跟你去禮拜堂。」
你們知道李拐的改變,影響台灣教會有多深嗎?他全家信主不說,他影響黃武東牧師一家信耶穌。東後寮只有黃武東爸爸唸過書,所以他幾乎就是地方領袖。那個地方總共有十三戶的家庭,他們說黃先生都已經去教會信耶穌了,那我們也跟著他一起去教會。因著李拐一個人的歸信,總共十五戶家庭來禮拜堂。那時候的人幾乎是三代同堂,就算是只有三個人的小家庭,也有四十五人,這樣堂會就成立了,主日學也可以成立了,詩班也成立了,中年團契也成立了,整個東後寮教會就成立了。一個人的歸信,使教會成立。
第二個大影響,也因著黃武東牧師的爸爸歸信,我們教會得了黃武東牧師。黃武東牧師後來成為台灣戰後基督長老教會,第一次成立總會的總幹事。在擔任總幹事之前,他在長老教會總會裡推行福音運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推動很多福音運動,歷史上唯一一次達到目標的,就是黃武東牧師推動,且眾同工一起努力的倍加運動。倍加運動之前,禮拜堂有兩百三十三所,倍加運動之後四百六十六所;倍加運動之前,長老教會信主的人數五萬九千四百七十一人,之後是十萬兩千九百四十三人,而且傳道人倍加,奉獻數量倍加,完全達到開始設定的目標。我們感謝上帝,如果沒有李拐的歸信,我們就沒有黃武東牧師。藉著上帝特別的安排,讓我們獲得能力幹練且具備屬靈能力的傳道人在我們中間,推動了倍加運動,成為教會增長的模範,這對台灣教會的影響無遠弗屆。
(二) 社會
對社會來講,福音對某一些背逆上帝法則的社會,也會產生影響,會讓一些基督徒感到不安。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的路德會在希特勒窮兵黷武、屠殺猶太人的情況下,是禁聲不語的。可是有一些人感到不安。這不只是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而是跟上帝對抗的問題。有一些人就聚集發表了一個宣言叫巴門宣言。巴門宣言所要做的事就是告訴希特勒「你錯了」、「你所做的事是違背上帝的事」。此宣言想要強調的,是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社會的主、政治的主。有些人感到不安,所以自己發表宣言,告訴希特勒「你錯了」。
類似的事情在世界各地發生,例如:台灣女性的地位、女性唸書的問題。我們的宣教士來到台灣,發現女性地位很低,還要綁小腳、不能念書。雖然清朝時女性能唸書,但必須是富有人家,只能念到十二、十三歲,能識字就可以了;讀的內容是三從四德。這樣的教育是教導女性成為男人的附屬品。所以當宣教士來到台灣,因看見這樣的情境而感到不安。1884年,馬偕博士在北部成立婦女學院,再來是1887年的新樓女中。
在新樓女中成立前一年,當時的教會公報刊載了一篇招生簡章,這一份簡章我稱為是台灣第一份女性主義的文獻。簡章的內容大致如此:第一,就讀的女孩子至少八歲(當時的新樓女中是小學與中學的合體)。第二,床鋪、蚊帳、棉被、家具都準備好了,來的時候帶衣服就好。第三,來念的孩子要帶兩個「過重銀」。何謂「過重銀」?我特別鑽研台灣錢幣史,很多文獻直接翻成兩元。當時沒有「元」的觀念,而是拿銀子。銀子有分好銀跟壞銀。過重銀就是好銀,因為銀的成分多,所以放在水裡會沈下去,如果是壞的銀,銀的成分少,會漂在水上。要拿兩個過重銀來,當作伙食費,不是學費。第四,我們要學的是白話文、寫字、語言、算數,此外還有各樣的女工,做衣服、襪子等現代職業教育。當然,最要緊的就是讀聖書,希望能透過這些,讓女學生獲得聖靈的感化。第五,我們會請人煮飯,做比較粗重的工,但比較輕鬆的工作,學生也得參與。第六,練習簿、筆、墨都準備好了。第七,很重要的,要來念書的女孩子,千萬不可綁腳,如果已經綁了,請解開。台灣第一份女性主義的文獻,不是六零年代才出現的,是1886年11月教會公報刊的。這是第一份解放聲明。「已經綁了的,請解開。」這個社會給女性的束縛,請解開,不要綁住她們可能會發展的心智,解放她們吧。
這些宣教士來到台灣看到這些情境,他們不會只說平安而已,在不平安的時代不會講平安,他認為這是不平安。各位要得到真正的平安,你必須把腳鬆開,必須解開性別的束縛。這是我們教會的前輩做的事情,他們對於社會中發生的事情,因著信仰而感到不安。
(三) 傳統的倫理觀
最後,如果信仰不會讓我們對傳統倫理道德觀產生懷疑,甚至自我挑戰,那我們作基督徒還不夠格。請不要忘記一件事,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告訴我們:「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5:38-39)你有沒有發現說,這種形式在告訴我們,你們聽見的是傳統倫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漢摩拉比法典裡面的倫理,是舊約的倫理。你們聽見傳統倫理這樣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在舊恩時代的新倫理,要愛你的仇敵,耶穌擔心下面的人不懂他所講的,還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個,有人打你右臉,你的左臉也由他打。第二個,有人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第三,有人要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要為他走第二里。各位如果有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第一版,請不要丟掉,那已經絕版了。那個版本裡面是說:「有佔領軍的軍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為他走第二里。」聖經翻譯不只是台灣用,中國大陸也用。中國共產黨的人一看,覺得這是為帝國主義講話,所以把佔領軍三字拿掉了(當時會逼人走路的都是佔領軍)。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原則就是動態的原則,讓我們讀聖經的感受,跟當時寫聖經的人所要傳達的意思完全密合。不一定是文字的密合,而是感受上的密合。所以,當時的翻譯員則就把佔領軍翻譯進去了。
當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面對的是羅馬兵。羅馬法早期規定,羅馬兵可以叫佔領處的平民,幫忙揹背包走一里路,羅馬法可以保障這樣的行為合法。但是第二里路,我猜猶太人很會算,一里路幾步大概都算好了,距離到了,多一步也不走,行李一丟就走了。耶穌在這樣的狀況下說,你就為他走第二里。第一里路是法律,第二里路是你的自由。耶穌說,你就甘心、樂意為你的仇敵服務吧。我到現在還在學習,但我明白這是耶穌基督帶來的新倫理,一直不斷在挑戰我的生命。
三、結論
最後我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19到31節跟你們分享。有一個財主和拉撒路,財主天天奢華宴樂,拉撒路是討飯的,在財主家的門口。中間怎麼互動聖經沒有記載。後來兩人死後,拉撒路到亞伯拉罕懷裡,財主則在陰間受苦。我以前在當主日學老師時,覺得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解釋,總不能要孩子去當乞丐,才能到亞伯拉罕身邊。後來我看了一個註釋,解釋得蠻有趣的,財主到陰間以後,他碰到上帝,就跟上帝抗議不公平:「拉撒路在我家門口,別人都趕,但我從來沒趕他,你對我這樣公平嗎?我經過他旁邊也從來沒有表達不屑,甚至連看不起的眼神都沒有,這樣我很冤枉為什麼給我們倆這麼不同的待遇,我什麼都沒有做。」當他講出這句話時,上帝對他說:「一個需要的人在你家門口,你什麼都沒有做,那就是你的罪。」
不只大專事工,在任何情境裡面都有很多很需要的事工:學生事工、文字事工、沿海事工、殘障事工,以及關心受害女性的事工,都要一邊自己找錢,一邊自己奉獻心力。我希望我們是真的關心這些弱勢者,在信仰裡面關心卑微的人,因為我深深相信一句話,這句話成為我一輩子的金句:「你們給一杯涼水,給需要的任何一個人,那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學生事工是一個要邊做工,邊自己找錢的事工。日治時期台灣就有學生事工,最早是用YMCA,進入一段時間後用基督教青年會,推動的人中間可能認識,像廖繼春、顏春和開始推動青年事工。
戰後慢慢開始有青年團契。最早開始的學生團契,是美蘭長老教會。第一個地方就是總會的地方。今天的場所是總會的地方包含後面賣掉的土地。當時做學生事工不希望有聚會,就是跟你當朋友,希望你到各個教會聚會。當初的用意是不增加對方對方聚會的負擔。和平教會也有參與那樣的事工。
直到民國六十三年,長老教會才覺得要開始自己的學生事工,就分城北區、中區跟南區。我們今天叫北區大專學生事工主日,不叫台北,還留著當時的文字。北區大專學生事工的第一個工作者就是我們和平教會的莊文生牧師,也就是莊丁昌牧師的兒子。參與過這些團契的年輕人,今天在各個角落發光發熱。我帶領了那麼多青年裡面,有位年輕人的文章刊載在使者雜誌上,他是醫科的年輕人,他參與了團契以後,認為一個基督徒的醫生選科別應該有所不同吧!別人選好賺錢、輕鬆的,我的價值觀應該跟別人有所不同。當我看到他做出這樣的信仰告白,我感謝上帝。這個工作需要你們代禱以及奉獻。
感謝大家。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福音夥伴的邀請


講道內容
講題:福音夥伴的邀請
經文:約伯記2:11-13,彼得前書2:9-10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四月十七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在今日的講道要以一個問題來開始,問大家「你最近一次買布鞋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對每個人來說可能很不一樣,我們當中是學生的,在學校每週有體育課在運動,可能半學期或一學期就要買一雙新的布鞋,但對我們當中已經不再是學生的兄姊來說,買布鞋可能就不是那麼頻繁。大家還記得你買布鞋的理由是什麼嗎?為了出國旅遊,為了讓自己走路更舒服,為了搭配新衣服的色調,還是為了下定決心要開始慢跑運動,因此去買布鞋。買一雙新布鞋,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徵的行動,為要開始一個新的計畫或活動。牧師接續要問大家,那為配合教會今年的目標「代代連結,跟主腳蹤」,我們該要穿一雙怎樣的鞋子,才能好好跟隨主耶穌的腳蹤呢?在PPT上這張圖片,是耶穌所在那時代常穿的涼鞋,我們要跟隨主耶穌的腳蹤,又該穿上一雙怎樣的鞋子呢?
在三月份教會舉辦「重履馬偕腳蹤」的活動,帶領一百多位兄姊,分兩梯次去淡水實際走覽,透過導覽和默想,看看馬偕博士和這些早期的宣教士們,如何跟隨耶穌的腳蹤,用耶穌的愛來愛台灣。以下,讓我們一起透過這段回顧的影片,來看參與這活動時所拍下的影像。特別是參與的兄姊,有機會再次記得我們所領受的,效法馬偕博士回應上帝的愛,讓我們也願意如此來跟隨主耶穌的腳蹤。
二、檢視第一季我們年度目標下的
    幾個向度
1.知道我們在哪裡,正朝哪個方向走的重要。
2016年第一季也在受難復活節和清明節掃墓中來結束,對於教會今年目標下的幾個向度,也需要做些定期的檢視,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現在在哪,正朝哪個方向走。以下就教會目標的幾個數字的指標,提出和大家一起檢視。
指標一:禱告會人數到50人,第一季一開始人數從30人開始增加,之後有起有落,目前平均還是30人。指標二:BB關懷刷卡率目標75%,年初曾從60%升到70%,之後略有起伏,目前平均仍為60%。指標三:月定奉獻的人數目標為200人,目前三月份的月定奉獻為138人。指標四參與樂活讀經人數目標200人,指標五提早十分鐘來主日禮拜,這兩個指標還沒有具體的數字可以參考,但都可看出我們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2.六項指標—彼此構成過一個健康基督徒的生活
有關今年教會目標的這幾個指標,包括樂活讀經、禱告會、主日禮拜、月定奉獻、BB關懷刷卡、福音夥伴等,是從內到外構成一個健康的基督徒生活,至於指標六福音夥伴100人,則是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重點。
3.教會從現在四月中開始,正將進入家庭福音月的主題和律動。
大家是否有發現,在教會一樓大廳,掛設今年年度目標和每個月的主題律動,為要讓大家更清楚看見,我們正朝那個方向前進。五月份配合母親節禮拜,將以系列的家庭福音月為主題,成為上半年教會對外邀請家人朋友參與教會的好機會。從5/1下午的親子夫妻講座,針對不同孩兒年齡的家長需要做區分,有分組學習,並特別照顧國小兒童,讓家長們可以專心聽講座。5/8母親節是一個福音主日,邀請家人朋友出席。另外5/22也將邀請淡江中學校友組成的八角塔男聲合唱團演出,透過音樂節目邀朋友走進教會,同時也和三月份重履馬偕腳蹤的活動互相呼應。從教會一整年的活動律動來說,上下半年各自以母親節和聖誕節,成為邀請福音朋友來參與的主要活動。目前四月份這時刻,也正是邀請大家成為福音夥伴,去邀請各自的福音朋友之大好時機。
三、福音夥伴的邀約
1.福音夥伴的聖經基礎
今日成何等人,都是蒙神的恩!(林前15:10)報福音傳喜信!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都說到願意去傳福音報好信息的人,他們的腳蹤何其佳美,正邀請我們立志成為福音夥伴,就如同保羅在林前9:23所寫,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如同台語諺語所說的「喫好逗相報」,在王下7:8-9記載一段故事,當撒馬利亞城被外敵圍困,城內甚至出現婦人互換小孩,吃小孩裹饑的慘劇,這時城內有四個大痲瘋病患,因為受不了飢餓,打算偷偷出城投降,沒想到當他們一到敵軍軍營內,竟發覺營內空無一人,就在他們高興的找到東西吃之餘,他們警覺到自己有責任,要回去跟其他城裡的人報告這個大好消息,否則他們就有災禍了。這是四個大痲瘋的故事,也提醒我們領受上帝救贖恩典的人,不可白白蒙恩,卻沒有去和其餘有需要的人分享。而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的奇遇,記載在徒14:15,是當他們醫治好一位生來瘸腿的病人,城裡的人聚集要向他們兩人獻祭,因為認為是神明降臨來到這城裡。當下保羅和巴拿巴撕裂衣服,攔阻他們的行動,並對他們說自己也是人,卻是為要傳福音給他們,將創造天地的主介紹給他們。而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彼前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基督徒擁有四種尊貴身分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認識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尊貴而已,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要宣揚那呼召我們,引領我們的上帝。
而聖經中也有好些榜樣,他們定意陪伴福音朋友,就像以前一個咖啡廣告的台詞「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常與當時視為罪人的稅吏、妓女等成為朋友(太11:19)。同時,耶穌的學生安得烈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曾帶領他的哥哥、孩童,還有希臘人來到主面前。
2.福音朋友和福音夥伴
請注意這句話「沒有福音夥伴就沒有福音朋友」,要先有福音夥伴才有機會讓慕道友成為福音朋友。在路19:1-10記載耶穌對樹上的稅吏撒該說話,在眾人面前公開說要去他家住,當時耶穌是先成為他的朋友,後來才看見這位撒該生命有了改變。如果沒有福音夥伴的帶領,就沒有福音朋友,也就沒有能認識這份信仰。同樣的,當約伯在苦難中有三位朋友來看他,在那七天之中靜靜地和約伯一起,雖然沒有說什麼話,卻給約伯極大的安慰(伯2:11-13),但當這三位朋友開始說話,反倒不能安慰約伯,也說明了我們需要接受裝備,成為一位願意陪伴,又真能陪伴的福音夥伴,來陪伴周圍的福音朋友。
3.福音夥伴「眾」
牧師用這福音夥伴「眾」來表達,取其「眾」的諧音「粽」,意思是福音夥伴也需要有同伴,好像端午節包的粽子那樣,一串串的在一起。馬可福音2:1-12記載有四個人,他們一起為了讓那位癱子的朋友可以到耶穌面前,一起抬著他,爬上屋頂,並將屋頂拆開,好讓他們的癱子朋友能到耶穌面前,除了得到醫治,罪也得到赦免。福音夥伴如果能找到同伴的話,更可以互相激勵並一起關心代禱,將帶出更大的果效。
4.福音夥伴要穿上哪雙鞋子?
跟大家分享聖經中關於福音夥伴和福音朋友的聖經基礎,大家是否願意穿上這雙奔走美好腳蹤的鞋子,一起學習成為陪伴福音朋友的福音夥伴,並一起成為一串一串的福音夥伴「眾」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意願,牧師將繼續跟大家分享,成為和平教會的福音夥伴究竟要做些什麼。
四、成為福音夥伴要做些什麼
教會要招募100位願意在明年二月教會七十週年前,成為和平教會的福音夥伴,回應上帝的恩典。這些福音夥伴要做以下四件事情:
1.設定對象—從自己的親屬、朋友、同事,以及社區中認識的人裡面,設定兩到三位的對象,成為從現在到明年二月前成為你的福音朋友。
2.開始固定為他們提名禱告—以兩種方式持續為著他們提名代禱,一種是五指禱告法,另一種是五重祝福的禱告(BLESS),後者是以五個項目為他們禱告,包括: B (body) 身體,L (labor、learning) 工作或學業,E (emotional) 情感,S (social) 人際關係和S (spiritual) 屬靈光景。用這五個項目來看見他們各方面的需要,特別是他們內在的屬靈光景。
3.是見證和做見證--牧師問大家,這兩項哪一個比較重要?哪一個比較困難?或許大家回答的答案不盡然一致。「是見證」是讓自己每天的生活和言行舉止成為一個見證,當然比較重要。但是,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練習怎樣將自己的見證說出來,也需要學習如何「做見證」,這在我們下午的福音夥伴工作坊中,會做進一步的教導和練習。好讓福音夥伴可以成為「是」見證,又會「做」見證。
4. 關心他們並邀請他們參加教會活動—先成為他們的朋友,關懷他們的需要,為他們禱告,並邀請他們參加今年教會安排的各項活動,或由活動性質往回想,這樣的活動你適合邀請誰來參加?
成為福音夥伴,就是從現在到明年二月前,願意做以上這四件事情,透過個人或最好組成團隊,一起做些預備。
五、結論
1.畢業講道中分享的個人經驗
在結束今天信息前,牧師要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在我神學院升上研二的暑假,曾在馬偕醫院作CPE的實習,會到病房中去學習探訪病人,還記得那是一個禮拜五的下午,當我到病房探訪時遇到一位瘦瘦,大約五十多歲的先生,他看起來精神還不錯,後來知道醫生跟他說明天就可以出院,所以心情輕鬆。在談話中,我介紹自己昰神學生,就是以後要做牧師的,他就談到以前曾有同事帶他去教會,他覺得牧師很厲害,很會禱告。也說到當他小孩還小的時,他也曾想過要送小孩去教會參加活動,因為參加教會的小孩不會變壞。在談話中,我感覺他對信仰有很大的好感,後來我就鼓勵他可以去教會看看,他也很客氣的跟我說謝謝。同時,他又跟我介紹說隔壁床的那位看護是基督徒,可以去跟他說話。當我跟那位基督徒姊妹談了約十分鐘之後,離開前還再回到他病床前,跟他說祝他平安之類的話,再到別的病房。
當我從其他病房出來,剛好在走廊遇見他,就跟他打招呼。之後,我繞去二樓福利社買完飲料,走下樓梯,在舊大樓的樓梯口,我又碰見到他一次。之後,當我
回去辦公室將義工的背心制服放好,出來等交通車的時候,又看見他從醫院慢慢走出來,那時,我看著手錶,心想還有五分鐘交通車才來。你相信嗎?當在車子來沒來之前,又看見他從我面前走回去醫院。這時,車來了,我跟大家一起陸續上車,當我坐在交通車的時候,我還想他會不會突然也上車。這時,車門關了,車子開動,我還往後看,想說會不會看見他。就在那時候,我心裡在想,怎麼這麼奇妙,竟然連續這麼多次遇見他,他的心那麼柔軟,而他明天就要出院了。突然間,我的心好像開了,如同耶穌復活之後,那兩位前往以馬忤斯的門徒,耶穌和他們同行,和他們說話,但他們認不出來,直到耶穌和他們一起進了屋內,當耶穌剝餅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才開了,認出那是耶穌,耶穌卻不見了。之後他們即刻趕回耶路撒冷,要跟其他人說他們遇見復活的耶穌。在那路上,他們心中的眼睛是開了,心中是喜悅的。但這次,當我心中的眼睛開的時候,我的心卻有點痛痛,後悔久久。因為在那一次,我沒有把握並順從聖靈的引導,也失去和人分享信仰的寶貴機會。
而在今天,牧師在預備這信息時,想與大家分享這個經驗,是當我想到,成為
和平教會的牧師,要是當我以後退休,或離開和平教會的時候,當我往前回顧這段在和平的日子,如果我和教牧團隊沒有能帶領大家,讓大家把握成為福音夥伴的機會,順從聖靈的感動,和上帝同工,帶領福音朋友來認識耶穌,這樣我的悔恨,相信會是更大的。
2.我要大家想像在某一次教會洗禮時,你比平常還要早出發,帶著花和禮物來禮拜,因為在那個主日,是你所帶領的福音朋友將要受洗的日子,就如同上主日我們舉行洗禮和聖餐禮拜。當你看見你的朋友在台前接受洗禮,牧師介紹他信主的歷程,禮拜後你和幾位福音夥伴一起送上禮物和花,並在台前和他一起拍照,這會是何等的喜樂和美好,在那一天,是你和那位朋友生命中重要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默想與行動】
1.您可願意在明年二月教會七十週年前,成為和平教會福音夥伴中的一員,來回應上帝的恩典?
2.邀請您參加下午福音夥伴工作坊,透過有趣的「情境演練和默想引導」,練習踏出前的暖身操。

邀請大家,一起勇敢的踏出這一步,穿上福音夥伴的鞋子,跟隨主耶穌的腳蹤,來走這條滿滿恩典的道路,我們一起來禱告。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講道內容
講題: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經文:路加福音24:13-35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四月十日

一、前言:【安息日】vs【主日】
過去在學生中心服事的期間,認真在思考信仰議題的大專學生,他們有許多信仰方面的問題,其中他們曾經問:「什麼是安息日?什麼是主日?」我們是否曾經想過「主日」和「安息日」有甚麼不同呢?
安息日是在舊約時代,耶和華上帝吩咐以色列百姓都要守安息日,甚麼事都不能做。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從周五日落之後一直到周六日落之前。「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3)這是安息日的開始。
摩西在西乃山的時候,領受上帝十條誡命的第四條也是說:「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出二十:8)上帝期待每一個屬於祂的百姓,都可以將日子、將時間分別為聖,看安息日為重要的事,在安息日這一天,我們安靜來到上帝的面前,親近上帝、數算上帝的恩典、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有合乎上帝的旨意、是否曾經讓聖靈憂傷流眼淚呢?
主日是主耶穌基督在七日的頭一天復活的日子。初代教會的信徒都在這一天聚集「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徒二十:7)。主日是我們在慶祝、紀念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每一個「主日」、每一個「禮拜天」、我們每一位稱「主耶穌是主」的基督徒來到禮拜堂敬拜上帝的時候,都是在慶祝、在紀念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
二、本文
當耶穌斷氣之後,祂的屍體從十字架上移下來,相信這個時候,母親馬利亞一定是非常的悲傷;耶穌的門徒也一定是非常的失望。義大利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雕刻一個非常有名的作品【聖殤】,將馬利亞悲傷失去盼望的心情雕刻得非常的傳神!上帝救贖我們人類的大計畫不是只在此作結束!主耶穌從死復活的事件才是上帝救贖我們人類計畫的中心!
在四本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當中有許多關於主耶穌基督復活的記載,各位弟兄姊妹!你印象比較深是那一段聖經的記載呢?牧師將聖經之中有關主耶穌基督復活事件的記載,分作幾個場景,用PPT和我們大家再一次來回顧!
第一個場景:墳墓旁
(1)彼拉多說:「你們有看守的兵,去吧!盡你們所能的把守妥當。」(馬太27:65)
(2)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馬太28:2)(路加24:2)
(3)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馬太28:1)(馬可16:1)(路加24:1)(約翰20:1)
(4)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馬太28:4)(馬可16:5)(路加24:5)
(5)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低頭往裡看,見細麻布獨在一處,就回去了,心裡希奇所成的事。(路加24:12)(約翰20:6)
(6)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約翰20:11)(約翰20:17)
第二個場景:門徒聚集的地方
(1)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約翰20:19)
(2)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20:29)
第三個場景:加利利海邊
(1)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約翰21:3)
(2)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約翰21:7)
(3)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約翰21:11)
(4) 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約翰21:13)
(5)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翰21:15)
第四個場景:以馬忤的路上(路加24:13)
(1)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路加24:15)
(2)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路加24:29)
(3)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路加24:30)
(4)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路加24:33)
聖經有許多關於耶穌基督復活的記載、那一段的經文?那一幅的圖畫?是深深刻印在你心中呢?通過我們今天所讀的聖經節-路加福音書第廿四章13-35節,牧師要和各位兄姊一同來思考:
(一)我們要在灰心失望、憂傷痛苦中-經驗到復活的喜悅(路加廿四:13-17,29)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可以看到「兩個憂傷失去盼望的門徒,他們離開耶路撒冷城」的記載。他們離開讓他們傷心失望的地方!他們在路上談論這幾天在耶路撒冷城所發生的事!他們沒辦法理解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因為他們仍然是用他們原本思考的模式在找答案,當他們兩人仍找不到答案的時候,耶穌主動走向他們、和他們一同前行,雖然他們的眼睛並沒有瞎,但是因為愁眉苦臉的眼神,卻讓祂們無法認出與他們同行的人就是他們跟隨許久、是他們盼望的源頭的主耶穌基督。耶穌通過解釋聖經,將他們原本談論的內容帶往另外一個思考的方向。
路加福音的作者通過這段的經文要告訴我們:復活的主耶穌祂是主動走向我們,要和我們一同前行的耶穌。特別是在我們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當我們憂傷難過的時候,祂都要主動對我們說話;祂要引導我們、幫助我們從上帝的話語――聖經之中有新的看見,來面對我們人生之中各樣的境遇。路加福音廿四章 29 節也告訴我們「耶穌就進去,要跟他們住下。」當我們的內心或者是我們四周圍的環境如同黑雲遮蓋,讓我們沒有辦法看到我們前方道路的時候,若是我們開口主動向主耶穌懇求,祂就要留在我們的身旁,祂就要和我們一同進入到我們可以安歇的地方。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要在我們憂傷痛苦生命苦境之中、祂要和我們同在,這樣不變的應許要帶給我們極大的盼望和安慰。
將我們心靈的眼睛打開,復活的主今天就要陪伴你、祂要與你同行;若是你對你目前生命的處境仍然有沒有辦法理解之處,我們就要用謙卑祈禱來到祂的面前,問主耶穌說:「目前發生在我身上這一切的事,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將我們對主耶穌失去盼望的情緒慢慢收起來!將來有一天上帝要讓我們明白今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一件事,都隱藏著許多上帝奇妙的攝理!
(二)我們要在聖餐和擘餅中-經驗到復活的喜悅 (路加:廿四 30-31)
路加廿四 30-31記載:當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然後擘開餅,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忽然開了,這才認出他來」路加福音書的作者路加醫生,將耶穌當時每一個動作都記載得非常的詳細;而且原本耶穌只是這些門徒的客人,但是耶穌祂卻如同主人般,拿起餅,祝謝,擘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他們從主耶穌「擘餅」的動作中認出和他們同桌的人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基督!以後當耶穌的門徒擘開餅的時候,他們就會記得復活的主就在他們的中間。每一次的擘餅、每一次的聖餐,復活的主耶穌都要親自為門徒擘開餅,向他們表明祂的愛。所以初代教會的信徒都是用歡喜、樂快的心來回應復活的主耶穌和他們的同在。「他們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裡聚會,又分別在各人的家裡分享愛筵,以歡喜純潔的心一起用飯。( 使徒行傳二章 46 節 )
聖餐的意義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基督祂要再一次臨到我們的中間。雖然我們看不到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聖餐再一次又經歷到祂與我們同在的喜樂。祂要在我們的中間,祂要自己擘開餅,向你說出充滿恩典的話語。讓這些話語開啟我們每一人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如同著火一般火熱起來!就如同當時那兩位要去以馬忤斯的門徒內心火熱一樣。當你從分餅的長老將餅放在你手中的時候,體驗主耶穌也將餅擘給你,這時祂要醫治你傷痛的地方;祂也要將你內心疼痛的傷口都包紮起來;主耶穌祂要修補你生命之中破碎的地方,讓你可以重新展開新的生命。你手中所拿的餅是主耶穌為我們打破身體的記號,祂要與你分享祂的生命,並且也要用祂的愛來點著你內心的火。讓你可以再一次實際經驗到祂的同在。
特別是在約翰福音廿章20節經文所記載的,主耶穌「說了這話,他把自己的手和肋旁給他們看。」這個畫面讓牧師講章都沒辦法再繼續寫下去!牧師深刻體驗到當我們聚集與主同桌守主的聖餐,復活的主祂不只是對我們說恩典的話語而已,復活的主祂還將祂的手和肋旁的傷痕讓我們看。通過祂被雙手的釘痕,祂要告訴我們說:「我為你們承擔一切你們所犯的罪,我要作你們的中保,我為著你們受鞭打,我要用我的雙手保護你們,承擔要釘在你們身上一切的傷害。
通過主耶穌祂的雙手為了要保護我們所留下的傷痕,此時會讓我們想到什麼呢?我們是否會想到曾經有許多的人對我們的攻擊,那些抓著我們不放想要用釘子釘我們;想要用繩子綑綁我們傷害我們的手。當別人用惡臉面對我們、不要和我們交往,我們的心實在是非常的痛苦、如同我們的心在淌血一般!當我們每一次與主同桌的時候,主都會對我們說:「我所疼愛的兒子啊!你所受的苦我都替你承擔!那釘痕的雙手就是最好的印記!」
當我們每一次與主同桌的時候,復活的主耶穌祂也將祂肋旁的傷痕讓我們看,有血和水從祂的肋旁流向我們。我們將祂為了我們打破的身體(餅)拿在手裡,祂將醫治我們內心的傷痕。我們也從杯中喝了祂從肋旁為我們所流下的寶血,讓基督對我們長、闊、高、深的愛可以進入我們的身體,成為改變我們生命力量的源頭。
回想過去你的雙手是否曾經為了什麼人付出過呢?你是否曾經用你的雙手溫柔安慰過什麼人呢?你是否曾經伸出和解的雙手向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呢?主耶穌基督做我們最好的榜樣,當我們仍背叛祂、不認祂、四散逃跑的時候,主耶穌基督祂主動走向我們,伸出祂為我們受釘的雙手,接納我們、挽回我們、疼惜我們、抱我們在祂的胸前;祂期待我們每一個曾經驗過祂疼愛的兒女,都可以學習祂的樣式,和別人一同分享你曾經驗過的愛,成作祂要賜福萬民最好的管道!
在你的內心之中,你是否有什麼話想要對別人說的呢?這個人有可能是你的至親、也有可能是讓你受傷很深的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大多是將話語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我們不容易說出口!復活真正的意涵,是當我們願意順服在我們內心聖靈催逼的聲音,要我們去和別人恢復合宜的關係,當我們願意踏出小小的一步、當我們願意伸出接納的雙手、當我們願意勇敢開口用適當的話語、說出深藏在我們內心沒說出口的話!你就要經歷到在你們的中間有一種新的關係漸漸在形成,你的內心也要如同著火一般,如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親自對你說話一樣!
(三)我們要在教會生活之中-經驗到復活的喜悅(路加廿四 32-36)
  當耶穌點著那兩個門徒火熱的心,他們就馬上起來回到耶路撒冷城。雖然那時天色已經晚了!但他們仍然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定要回去和其他的門徒一同分享他們曾經經歷過的事。當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城的時候,十一個門徒和其他的人仍然聚集在一起,說:「主真的復活了;祂已經顯現給西門看了!他們兩人也將他們在路上所遇見的事,和他們怎樣在擘餅的時候認出復活主耶穌的經過都和門徒一同分享。
這些留在耶路撒冷城的人和那兩個從外地回來的人,他們都一同分享他們曾經經歷過的事!當這些門徒彼此談論他們共同經歷的時候,復活的主就站在他們的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各位弟兄姊妹!對於我們今日的教會來說,每一位願意跟隨主耶穌基督腳步、願意相互陪伴、同行的基督徒,彼此之間一同分享每一個人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相遇經歷的景象,是一幅很美的畫面。教會是一群相信主耶穌基督已經從死復活的信徒所組成的團體,當我們每一個人一同分享我們在不同生命處境之中,我們曾經看過的、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我們曾經體驗過的事。如同當時在耶路撒冷城,門徒之間互相分享他們是如何與復活的耶穌相遇的經歷,都是很美的一幅圖畫。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生命不同處境之中和復活的主相遇的經歷,都要成為我們屬靈生命非常重要的印記;這些激動我們內心的經歷也要讓我們的內心是非常的火熱。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內心已經多久未曾火熱如同初代教會的信徒一樣,甘心願主犧牲寶貴的性命呢?
當我們來到教會我們和教會的弟兄姊妹交談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什麼樣的主題呢?是社會最近曾發生的事?是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或者是教會事工要如何來推展,讓我們的和平教會可以成為萬民受到祝福的教會?當我們願意打開我們的心門分享不一樣生命的經歷,復活的主就要臨在我們的中間,讓我們藉著每一次真心的分享,再次成為與復活的主耶穌相遇的經歷。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代代連結、跟主腳蹤的教會,讓我們在一同分享的過程之中,讓我們在一同同工的過程之中,再一次摸著那位又活又真的上帝,深刻經驗到、體會到上帝的同在。奧古斯丁曾經提到他與他的母親莫妮卡有一次的對話,他形容突然間所有的時間都暫停了!因為他們兩人都摸到主耶穌基督的心。
三、結論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17節提醒我們:「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4、19)」期待我們大家都可以:
每天--經歷到 主耶穌基督 復活的喜悅;每天--經驗到聖父上帝、豐盛的恩典!每天--跟隨聖子耶穌、基督的腳步!每天--體驗聖靈上帝、同在的感動!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告訴我苦難的原因


講道內容
講題:告訴我苦難的原因
經文:約伯記1:5,13-22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四月三日

一、前言
上週我們歡慶復活節喜悅,並再次立志成為見證人。本週接續三月更新培育月主題:從約伯記看苦難。特別是這陣子在世界和台灣社會的處境中,都面對悲傷的事情,在讀約伯記的時候,特別有感受。
先問大家,約伯記有幾章?五章?十章?十五章?事實上,共有四十二章。我想大多數人讀約伯記,最常看最前面三章和最後面兩章,目前教會的樂活讀經正讀到此,因此讓大家有機會,在一個半月的時間慢慢讀約伯記。
二、約伯記第1-2章,記載從前有一位生命經歷重大悲慘事件的人
從前從前有一個人,住在約旦河東邊,有像亞伯拉罕一樣富足的產業,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卻突然遭遇極大的苦難。這個口傳的故事,後來有作者將此寫下,成為目前的型式。在1-2章中,有如在舞台劇上的兩個場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在新約的啟示錄中也是如此呈現。跟啟示錄不同的,是地上的人根本不知道天上發生什麼事情。在1:13-19節,記載了約伯一生中最悲慘的一天。
13 有一天,約伯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裏吃飯喝酒, 14 有報信的來見約伯,說:「牛正耕地,驢在旁邊吃草, 15 示巴人忽然闖來,把牲畜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6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上帝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7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用刀殺了僕人;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18 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說:「你的兒女正在他們長兄的家裏吃飯喝酒, 19 不料,有狂風從曠野颳來,擊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他們就都死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
一天中接連兩個天災和兩個人禍,機率發生實在太低,有如遇到恐怖攻擊。但約伯的反應是什麼呢?(1:20-22)
20 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 21 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22 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為愚妄。
大家想想,如果是你的話,會怎樣反應?約伯的反應實在非一般人的反應。之後的第二章,接著是第二次天上的場景。在上帝的許可下,撒旦繼續攻擊約伯的身體,使約伯從腳掌到頭頂都長滿毒瘡。這時他的太太說話:「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2:9) 「嘿,你哪位?你還信上帝嗎?」
三、遭遇生命中的苦難
1.從「平常」的生活走進「反常」的苦難,有時只需一瞬間。
回想我們人生面對各樣的苦難,從「平常」的生活走進「反常」的苦難,有時只是一瞬間。本週電視新聞中,看到內湖幼童遭殺害的事件,讓社會大眾震驚,整個社會成為驚慌的被害者,大家都害怕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在這樣情緒高漲之下,紛紛議論著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是該要有人出來主持公道,甚至這幾天引發討論到鞭刑、加重徒刑等。在面對苦難時,追問為什麼會發生,誰該為這負責,苦難,的確是人生難解的困惑,引發難以抹滅的情緒。苦難,大家都不想要,但每人一生中都會遇見,有時是自己親身遇見,有時是周圍親近的人遇見。
2.面對苦難時,最大的難處是「不知道為什麼原因而受苦」。
面對人生的苦難經驗,不知大家是否同意這句話──苦難中最大的難處是「不知道為什麼原因而受苦」?聖經中的兩個人物──約拿和約伯,他們生命中都曾有受苦的經驗。那一位遇見大風浪,被丟到海中,大魚吞入在魚腹中三天三夜的先知約拿,和今天我們所讀到的約伯,你比較喜歡當約伯,或當約拿?你或許想說,「牧師,這兩位我都不想當喔。」約拿是知道上帝的心意,因著不順服去逃避而受苦,而約伯則不知怎麼原因,十位兒女就全死了,財產也都沒了。同樣是受苦,但約拿經歷了上帝的顯明,約伯卻經歷了上帝的隱藏,在苦難中突然再也經歷不到上帝的同在和保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原因受苦,真是苦難時心中最大的難處。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生命中曾經面對怎樣的痛苦?或是現在正面對怎樣的痛苦?還是你周圍所關心的人面對痛苦?你可曾問上帝「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我所親愛的人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這實在不公平,上帝你為什麼沉默?上帝你為什麼隱藏?你怎麼可以這樣?如果你真的是公義的,如果你是慈愛的,為什麼你怎麼允許這樣事情發生?你問我,牧師,你怎麼知道?這些也曾經是我生命中面對家人去世時,心中深刻的發問。你也曾這樣對上帝發問嗎?後來,你得到怎樣的答案?
四、試想聖經中如果少了約伯記這卷書,會對我們的信仰造成怎樣的缺憾?
大家有沒有想過,假如聖經中沒有約伯記這卷書,會少了什麼?或許你心中暗自想著,有差別嗎?反正我以前也沒有仔細看過它。但請再仔細想一下,沒有約伯書,我們的信仰中會少掉什麼?從約伯記42章的內容,其中一大段落,像詩篇中的詩人在受苦中對上帝的吶喊,因為當人面對苦難時,心不得不去直接面對難過。但詩篇中沒有約伯記中這些面對苦難的論述,同時,約伯記中的論述也和箴言中的智慧言語不同,因為這些智慧言語被迫被帶入苦難的「反常」情境中去思考。
在苦難中,逼著人同時用心和用腦去面對。試著想要用腦去理解,到底受苦的原因何在?為什麼是我,是我比別人做錯更多嗎?如果聖經中少了約伯記,我們就少了去探究的機會。面對受苦的歷程,和人以及和上帝的對話,是約伯記中特別的記載。約伯記就好像是聖經中關於苦難的隱藏版寶藏,時機成熟時,自然會讓人想去閱讀,讀約伯記也真需要人生的歷練才會有共鳴,那是跨越時空,直指每人的生命處境,特別是對信主之人的提問。為什麼我信主,還會遇見如此的苦難?問得更深的問題,是「我所信仰的上帝,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五、約伯三個朋友的登場(2:11-37:24)
1.安靜陪伴給予安慰的美好。
這時,約伯的三個朋友登場。一開始,他們七天七夜與約伯坐在一起,什麼話都沒有說,卻給約伯極大的安慰。陪伴在苦難中的朋友,不一定要說很多話,給很多建議,急著要他想開一點,單單安靜的陪伴,就已經給予安慰。
2.朋友和約伯間的對話和爭論─因為犯罪而受苦的因果關係。
之後,約伯發聲,三個朋友也陸續和他對話。三個朋友和約伯的談論,使我們有機會看見,受苦過程中人說出他的心境。而這三個朋友對約伯的談論,雖然稍有不同,但論述的方向,都圍繞著「因犯罪而受苦」的因果關係。你若犯罪,就必受苦。反之,你若受苦,就必定是你犯了罪。這是律法所依循的因果關係──上帝是公平的,他們認為栽種什麼就會收成什麼,犯罪和受苦也存在這樣的關聯。朋友們輪番上陣規勸約伯,你受苦,必定是得罪上帝,你要悔改認罪,上帝會恩待你、饒恕你。但約伯所要說的,他實在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以至於要受這些苦。他說苦難不一定等同於犯罪的結果,但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不可能。
朋友的錯,在於他們將苦難的原因理解得太簡單、太單向了。在約伯記第一、二章當中,在地上的人,實在無從了解天上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上帝和撒但之間有怎樣的對話,約伯不知道,他的朋友也不知道。也正因為不知道原因的受苦,才使他的痛苦不解。作者藉由序言中天上場景,讓我們讀者能站在上帝全知的角度,理解所發生的事情。
3.從律法的賞善罰惡到義人的無故受苦,指向新約上帝透過耶穌的拯救恩典。約伯記,指向新約中上帝恩典的啟示
從約伯記中,讓我們進一步探究舊約的律法和智慧的箴言。律法的賞善罰惡是一般生活中的準則,但這些並非合於所有的現實,也無法完全解釋,義人無故受苦的原因。律法雖是上帝所頒佈的,但上帝卻也在律法之上,那是我們所不了解的。在新約,上帝甚至透過讓一個義人受苦,帶來改變和恩典。在上帝的旨意下,使耶穌受苦,真的無罪的義人甘願受苦,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義人為罪人而死,為要使罪人被稱為義人,為祂而活。換言之,在以善報善,以惡報惡的律法之外,從新約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以善報惡,因此使惡回報善」,公義之外,實在是恩典。而約伯,則是舊約中義人受苦的例子,指向新約。
六、耶和華上帝在旋風中回答約伯(38-41章),有解答他關於受苦的問題嗎?
在約伯與朋友們一輪接一輪的對話中,逐漸想要直接和上帝爭辯。後來,上帝在兩次旋風中,以造物主、全能者、掌權者的身分出現,並用一大串大自然被造的情景詢問約伯。詢問約伯「你是誰?那時,你在哪裡?你能嗎?」面對這一聯串的詢問,約伯只能回答:「我實在不知道。我一無所有、我一無所在、我也一無所能。」在約伯記中,上帝最終並沒有直接回答無辜者為什麼受苦的問題(或許這對我們來說也會失望),反倒是向約伯問許多問題。然而,約伯在書中最後一句話竟是「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懊悔的並不是自己的罪,而是自己在患難中所說的話,以及驚覺自己在上帝面前原來竟是如此的無知和渺小。
七、結論-從約伯記中我們學習到什麼?
1.面對苦難,沉思苦難的主題時,我們可以:
a.省察自己使否犯罪;b.省思人生的重心,是否真的擺在對的地方;c.與人對話,與上帝對話。
在我們跟隨主腳蹤的路程上,約伯記中給我們什麼?約伯記把苦難好像插花,擺在整個人生展場最明顯的中央,讓我們直接看見苦難。當我們面對苦難時,沉思苦難的主題,第一仍是自省自己是否犯罪,畢竟我們不是約伯,不像他這樣的完全,但也得到提醒,不該把受苦的理由都歸結於因為犯罪。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省思自己人生的重心,是否真的擺放在對的地方。最後是在苦難中,透過和人對話,和上帝對話。
2.苦難是一個奧秘,最終會發現人真正需要的,並不是神公義的回應,而是與神有一段相遇的歷程。
苦難是一個奧秘,人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上帝公義的回應,而是與神有一段相遇的歷程,如同對約伯來說,他的信仰在原先只是例行的獻祭和守法的生活,但在面對苦難之後,他經歷了與神相遇,神的同在和同行,受苦讓人經歷信仰的敬虔。
3.透過約伯記對經歷苦難者的提醒
今天講道題目是「告訴我苦難的理由」,但在約伯記裡,上帝沒有直接回答約伯,也沒有回答我們。卻透過約伯記對正在經歷苦難的人有好些的提醒,我從華神舊約教授吳獻章老師所寫的約伯記註釋中的整理,很有領受,將其摘錄如下,我們一起檢視這12項的提醒,請弟兄、姊妹分項來讀。
記得-苦難中體驗上帝的信實
記得-苦難中經歷上帝的臨在
記得-苦難中看清上帝的不可思議
記得-苦難中找到上帝自己
記得-苦難中謹守自己的口和心
記得-苦難中敬畏上帝並學習順服
記得-苦難中了解自己的無知和無助
記得-苦難中體認自己的無能
記得-苦難中雕鑿美麗的痕跡
記得-苦難中提升靈性的視野
記得-苦難中孕育屬天的盼望
記得-苦難中專心等待黑夜過後的黎明
邀請大家花些時間思想「經歷苦難者的提醒」,哪幾項對您最有幫助?又哪幾項是您還沒有體會到的?其中一大半指向對上帝的認識,另外則是對自己有限的體認,最後還有對人生未來以及來生的盼望。願我們在復活節後的日子中,讓我們這些願意跟隨耶穌腳蹤的弟兄姊妹,藉由約伯記,在今天的主日禮拜,也在這一個半月的樂活讀經中,讓約伯記陪伴著我們,為著我們自己,也為著那些在我們周圍正遭遇苦難的人,一起學習關於苦難的功課。最後我們一起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