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隨主的人有幸福

講道內容
隨主的人有幸福

經文:馬太福音十四章29節; 使徒行傳廿二章21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九月九日


講道影片 :



Ⅰ、前言:默劇—泰愛你

有一首台語的詩歌,名叫「隨主的人有幸福」,意思是「信主的人很幸福」。我們常感到自己幸福嗎?或許我們可以自問,認識上帝、跟隨主,在信仰生活或侍奉中,是否常覺得幸福呢?相信今年參與泰國短宣的同工們都同意,跟隨主的腳蹤行,跟隨主一起服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別當我們看到,接待短宣隊的六十多歲宣教師夫婦——翁瑞亨夫婦,臉上無時不刻充滿了開心燦爛的笑容;彷彿在告訴周圍的人,服事上帝、跟隨主耶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無論他們是在台灣作醫師、傳道,或在泰國作宣道師。他們稱之為喜樂的宣教(mission of joy)。我相信,這是上帝給人的應許,也是人要努力的方向。

出發去泰國前,短宣隊的同工們演了一齣短劇──「泰神奇婚宴」。今天,同工們要和大家分享另一齣短劇,叫作「泰愛你」。我們一起來欣賞。

謝謝泰宣的同工。這齣默劇改編自一個繪本故事,叫作「猜猜我有多愛你」。原著講述一隻小兔兔使出渾身解數,跑跳倒立,不斷地想向大兔兔表達他的愛。而大兔兔接收到了小兔兔的表示之後,也不斷地做出回應。這個故事談到表達愛、也談到回應愛。在小兔兔的表達當中,有一個張開雙臂的動作,這是一個我們很熟悉的動作,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祂不斷地要告訴人們,祂是何等地愛人。「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默劇中,無論小孩的成績好或壞,母親都為她貼上紅心表示「我依然愛你」。「愛」是什麼?「愛」不是用分數取悅對方而獲得的回應,而是無論做了多少、回應多少、能力有多少,「愛」都在。耶穌在十字架上,為眾人擔負了罪,藉此向世人表達他的愛。主為人捨命,人從此就知道何為「愛」。因著「愛」的激勵,在侍奉或跟隨的事上,人才能尋求、嘗試、堅持、努力。

1.溫馨接送情,在和平也在泰國

今年夏天,泰宣的同工們很深刻地感受這樣的愛。在我們尚未出發到泰國,尚未進行任何侍奉前,我們卻先得到兩大袋的防曬乳液、防曬面膜,還有弟兄同工提供醫藥、乾洗手等常備用品等。出發當晚,牧長同工們來為我們祝禱,並以車隊送至機場,兄姐們甚至等我們入關了才離去。因為班機延誤(delay),我們深夜兩點多才抵達曼谷機場。加上當晚的旅客眾多,我們全數出關時已是隔天的凌晨三點四十五分。在機場苦等了三個多小時的翁爸、翁媽,卻從大老遠就以他們燦爛的笑容迎接我們。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愛。

短宣隊要從泰國返台時,泰國教會的同工們很早就安排好接送的車輛,以免我們舟車勞頓地轉換交通工具到機場。深夜回到台灣,正盤算著還有捷運回到市區嗎,沒想到下了飛機便收到消息,兄姐們開著車隊,正熱情地等候歡迎我們,並送每位隊員回到各自的家,那時已接近半夜十二點。這就是「愛」,基督的愛向我們顯明何為愛。在耶穌基督裡,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

2.順服培訓意,八加一全副軍裝

為期三個月的行前訓練,短宣隊的同工們接受了八次培訓,和一次總彩排,實屬不易。從陌生到熟悉,同工們一起認識宣教、一起敬拜讚美和禱告,一起設計活動、一起練習彩排,也用聖經經文彼此分享、勉勵。翁爸、翁媽回台期間,特地前來教導我們泰文,向我們介紹泰國的文化和宗教。我們學習四律、心鏡、五色珠、福音魔術等個人佈道的工具,可說竭盡所能,為個人談道、傳福音作出萬全的準備。不僅如此,團員們還參與了台大愛心晚會的事奉,並參加「在台向泰勞傳福音二十週年之感恩禮拜」,作為額外的行前預備。同工們都樂意配合,也認識了從事泰勞福音侍奉的夏義正牧師,和許多關心泰勞的兄姊們,漸漸感受到泰宣的負擔。

3.奇妙侍奉行,從風聞到經歷神

短宣時,有條路是每天的必經之路。這條路越走越窄,人必須從抬頭挺胸地走,到後來彎腰駝背地過。翁爸、翁媽說,這是謙卑路,而我稱之為「恩典之路」。它提醒我們需要謙卑地與主同行,才能夠服事每一位上帝帶到面前的人。

短宣隊去了曼谷一個很熱鬧的區域,有四面佛和許多的百貨商場。我們在那裡行軍禱告。

某次行至公園,偶遇一來自巴基斯坦的家庭,因遭受逼迫而到泰國。他們分享了他們的故事,我們彼此禱告,相互激勵。這是出乎原本計畫之外的,但上帝的愛讓我們相遇。

短宣隊也在新近遭逢水患的社區唱歌鼓勵當地居民們。我們唱的不是詩歌,而是鄧麗君的歌,是不是很奇妙,因為唱鄧麗君的歌能接觸到泰國人,於是短宣隊的同工們一首接一首地唱,上帝真是「泰」奇妙了。

有時在公車上,我們利用讓位時的互動,來接觸當地人。有一次竟是泰國人讀「四律」給我們的團員聽,我想福音竟也能如此被傳揚,這真是上帝的大能。

抵達當地的隔天適逢祂威越他納教會建堂兩週年之感恩禮拜,短宣隊受邀主理禮拜。出發前我們思考該預備什麼禮物,來表示祝福呢?最後我們決定贈送字畫。字畫是出自一位不認識上帝,且是虔誠禮佛的老先生寫的。老先生受感於我們前往泰國傳福音的行動,決定幫我們寫字畫。我們請求他寫一幅「數算主恩、榮神益人」;沒想到打開包裝後發現他還另外寫了八幅小字畫送給我們。上帝透過這位不認識基督的人祝福泰國人。

奇妙的上帝以他的方式讓人聽見福音,在教會、醫院、和學校侍奉中我們經歷了許多奇異恩典。邀請兄姐們下下禮拜五出席教會禱告會,聽東北角福音隊和泰國短宣隊分享上帝透過短宣隊所作的事。嗯~隨主腳蹤行的人何等幸福。

4.陪走一里路,三代同堂侍奉神

翁瑞亨宣教師夫婦走了宣教的佳美腳蹤。他們在屆退休之齡,成為駐泰國的宣教士。並且不僅自己走,也帶他人同行。在教會尋求上帝引領,從事跨文化宣教事工之際,感謝主為我們預備了這兩位前輩。他們帶著短宣隊忍受辛苦不便,四處服事。他們的生命傳揚了:跟主腳蹤行是何等幸福、美善。他們的分享中滿有熱情和喜悅;他們以宣教生命帶領我們這年輕的一輩,他們走出宣教的第一哩路,並在他們的第二里路時,陪伴我們走這第一里路。

邀請在座每位敬愛的兄姊,於九月二十一日晚上華神禮堂,和短宣隊們一起回顧,上帝今夏藉由我們教會,在東北角和泰國成就了什麼超乎所求所想的奇妙事。我們若參與其中,就能知道上帝也可以行同樣的事在我們當中。宣教佳美的腳蹤需要兄姐們前仆後繼,但該如何做?教會需要在禱告中繼續尋求。邀請每位兄姐不要錯過這個機會,預留時間,從家裡走短短路程過來,看上帝今年夏天在教會當中成就了什麼事情。

Ⅱ、你來吧(太14:29)

1.主的邀請

分享聖經中的兩個人物──彼得和保羅。兩人都跟主腳蹤、跟隨主,這兩人是否感受到幸福呢?彼得聽到耶穌說:「你來吧」;而保羅聽到主說:「你去吧」。似乎「來」是靠近耶穌;「去」是被差遣到遙遠之地。你比較喜歡聽哪一種呢?耶穌對彼得說「來」之時,彼得在狂風巨浪的船上,看見耶穌走在海面上,驚恐中耶穌對他說「你來吧」;保羅則是在前往大馬色逼迫基督徒的路上,被大光照耀跌倒在地,聽見耶穌說「你去吧」。這兩者有何異同之處?

2.行在水面

在此,耶穌並不是第一次邀請彼得「你來吧」。耶穌在福音書的開頭,行走加利利海邊時,也曾邀請彼得:看到彼得和安德烈在海邊打魚,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耶穌清楚邀請彼得和他去做工傳福音,一起經歷得人如得魚。但這次邀請是彼得先開口請求耶穌,叫他從海面上走到耶穌那裡去,耶穌回應他:你來吧。所以這次的邀請是耶穌回應彼得的禱告。

這禱告看似荒謬不合邏輯,因為在水面上行走為一件超自然的事。但為何彼得會提出這不合邏輯的請求?原因有二。首先,彼得方才親眼目睹耶穌行走在水面上。第二,彼得知道他禱告的信心對象是耶穌:彼得問耶穌說,主,如果是你,我就可以做這個禱告(14:28)。禱告的對象若是上帝,人就能做超越過去經驗、想像、和邏輯的禱告,求主幫助。

彼得知道自己信心的對象。「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太14:28)。耶穌說,「你來吧」(太14:29)。彼得的信心既得到回應,便也回應邀請,跨出腳步,行在水面,走向耶穌。彼得當時可能定睛注視耶穌,因為定意要走到耶穌那裡,於是便經歷了行在水面上的神蹟。

3.定睛於主

一些初信者在剛認識上帝時,大發熱心,充滿信心,願意跟主腳蹤行。但人的信心也有軟弱之時。若調轉目光,想到個人的能力或環境,「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太14:30),信心便有可能軟弱。該如何面對?彼得說,「主啊,救我!」(太14:30)箴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3:5)。耶利米書:「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2-13)

定睛尋求上帝。若上帝說:「你來吧」,上帝要人來經歷他。彼得一晚接連二次經歷上帝,首先是上帝回應禱告,彼得跨出腳步;第二次是彼得信心軟弱,耶穌伸手搭救,彼得經歷得救。當耶穌說「你來吧」,主邀請人在各樣的環境中經歷他。

III、你去吧(徒22:21)

1.主的差遣

保羅清楚聽見主耶穌的差遣:「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裏去。』」(徒22:21)人的天性往往喜歡進前來;若要到遙遠的地方去,往往需要多加考慮。但保羅認真面對主的差遣。

上帝在差遣時同時賜下權柄:「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可6:7)耶穌差遣門徒時,同時給他們能力。先知耶利米說,「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耶1:7)人需要回應上帝的差遣,這與當事人的年紀和經驗無關。

保羅在羅馬書十章15節說:「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保羅認為,傳福音要蒙受差遣,帶著權能,並且是人可以回應的。使徒行傳二十二章19至20節,保羅對上帝說:「『主啊,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裏,又在各會堂裏鞭打他們。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歡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保羅在此指出,自己的過去黑暗而不光彩,曾逼迫他如今蒙差遣去面對的人,他該如何向他們傳福音?保羅需要清楚這個差遣來自於上帝,以致能夠面對這群知道他過往的人。決定全職服事上帝的人,有時也會在全職之初,想起自己的過往,進而懷疑自己是否夠格服事上帝;但上帝呼召即表示他要差遣人。保羅說,「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裏去。』」(徒22:21),「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徒20:22)保羅願意去,同時心情迫切,只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並且保羅說,聖靈向他指證將遭遇捆鎖和患難(23)。

若上帝要人在未知並且似乎有危險的情形下去某個地方,不知道人願不願意遵行?這次泰宣的行前訓練沒有培訓如何發福音單張,以為這很容易,無需特意培訓。短宣期間曾發生隊員發的單張接二連三被拒絕,或有人遠遠看見便走避。未來一定要增加這項培訓,以免遞出單張被拒絕時,心裡十分受傷。

相較之下,保羅所面對的,是未知的災難,和有捆鎖的患難。但保羅仍說,他不以性命為念,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24),性命就不足為惜了。不介意未知,不懼怕患難捆鎖;只要是主的差遣,保羅便歡喜跟隨。接下來呢?

2.離開原地

接下來需要有具體的行動。首先是需要離開原地。主耶穌吩咐保羅:起來,進去(徒22:10),給予保羅下一個方向的指示。如同第二堂的見證,要進入下一個階段,需要蒙差遣、離開原地。所謂「原地」,指的可能是場域、心境、或舒適的環境(comforting room)。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時,清楚指示他:離開本地、本家、本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以致於你可以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別人也因你得福(創12:1-2)。有一位宣教士說,「當我離開自我的習慣和習慣的語彙,我才真正聽懂了要去宣教的那群人,倒底在說什麼。」他說,「正如我搭上了船,揮別了家鄉,我才能夠真正踏上這塊土地。」真正的離開需要真正的出發。東北角或泰宣的服事或許並不是隊員們原先所想像的,但上帝邀請人嘗試接受上帝的改變,離開原地,進入下個階段。

使徒行傳三處提及保羅遇見上帝的事件。第一處在第九章,作者寫保羅遇見上帝的過程;第二處在第二十二章,保羅向猶太人見證如何遇見上帝;第三處在第二十六章,保羅向亞基帕王分訴如何得著信仰,以致熱心傳揚福音。第二十二章記載,保羅說:「主啊,我當做甚麼?」(徒22:10)保羅撲倒在地時,有聲音表明說話者是耶穌;根據記載,當時無人耳聞,唯有保羅聽見,保羅因此生命改變,回應耶穌。

3.當作的事

領受上帝差遣、願意接受改變後,接著需要求問該做什麼。使徒行傳第二章記載,彼得講道、聖靈工作,其結果是人們覺得扎心。接著人們便問彼得「我們當怎樣行?」(徒2:37)領受感動後要用實際行動回應。蒙光照後的保羅,與聽了彼得講道而覺得扎心的人,都問了這個問題:我當怎樣行?教會事工往往需要四處尋找同工。重新預備講章時有個領受,人應該找事情來做,而非問該做什麼。上帝對保羅說的「你去吧」不是等人來找你做事,而是人要去找事情做,如:向未信者傳福音、對未得之民(unreached people)分享。你去吧,去找事情來做。 IV、屬靈的功課

三件事情跟大家一起學習。

1.經歷神

當耶穌邀請人「你來吧」,不必害怕,上帝要人經歷他,使人信心加增。約翰壹書一章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1:1)人需要親自經歷上帝,透過靈修、禱告、小組、團契、侍奉等等。經文接著說,也把這些傳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1:1-4)。經歷上帝使人的喜樂充足,並學習在各種狀況中禱告尋求他,孜孜不倦。

泰宣第一天的行程原訂彩排隔天的侍奉。彩排時突然停電,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短宣隊停下彩排禱告,禱告結束時,台前十字架的燈竟然亮了。上帝讓短宣隊在侍奉起初便經驗在各種狀況下,都禱告尋求他。經上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耶穌邀請人在靈修、教會生活、禱告中,親嘗主恩,尋求上帝幫助。創世記記載,在一片混沌黑暗的時候,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求上帝幫助,每當他說「你來吧」,上帝在人的生命和處境賜下亮光。

2.蒙差遣

耶穌說:「去吧!」求上帝幫助人,願意蒙受差遣,分享福音,參與宣道。主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其對象是每個人。最近靈修中,很感動於一段經文:「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11:30)「得人」無需豐功偉業或才能,而是生命結果子、有見證。我傳福音沒有可誇,這是不得已(林前9:1)。意即,傳福音是上帝的呼召、使命、差遣;人參與其中,便會經驗上帝恩典。

上週週報牧函刊載翁瑞亨宣教師夫婦的代禱信,分享他們過去認為短宣隊是宣教體驗,不能對收成抱持期待。然而上帝使用短宣隊收割莊稼,有人透過短宣隊的分享而信主。十三位成員都沒有神學院的訓練,僅接受過八加一的培訓,但當有人願意蒙差遣,便有人被得著。沒有傳道,怎能聽見呢?沒有聽見,怎能信呢?(羅10:14)有人願意受差遣,就有人的生命得改變。

近日在某宣道祈禱會中得知,全世界有一萬七千多個族群,其中六千五百個族群尚未聽聞福音。洛桑大會七千多人與會,大會主席說,若在場每位各認領一個族群,全世界的族群便都能聽聞福音了。

當人願意蒙差遣,他人就能聽聞福音。我蒙召時,腦中不斷想起曾看過的分享:人若不去,他人便永遠無法得知福音。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接觸範圍,該範圍只有他能埋下福音的種子。傳福音不一定是去遠處,而是人願意蒙差遣、被改變,用生命分享見證,影響他人的生命。



3.照樣行

耶穌曾說過一個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某人被打傷,經過的牧師和主日學教師都沒有伸手幫助;最後一位鄰居救了他。耶穌問,誰是好鄰居?來人回答:是這位伸手幫助的人。耶穌說,「你去,照樣做吧」(路10:37)。當人看過他人的好見證,應當照樣去行。

當思想可以付出什麼時,上帝早已在身邊放下許多人。教會有很多事工需要同工們的投入。見證過許多佳美腳蹤,如今我們需要照樣行。「傳福音的人,他們的腳蹤多麼佳美!」(羅10:15)兄姐是否願意嘗試努力,以致於後人也見證你的佳美腳蹤?泰宣十四人見證了翁瑞亨夫婦的腳蹤;也願意後人見證我們的腳蹤,照樣去行。保羅說,「我沒有違背從天上來的異象。我先在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然後在全猶太和外邦。」(徒26:19-20)我們信主多年,是否曾對某些事工有負擔、感動?邀請兄姐們回想起初的愛,並嘗試實行;也邀請兄姐們思考投入新堂的新事工。

V、結語

邀請你來,鼓勵你去:

921禱告會、2012宣道年會

耶穌對彼得說,「你來吧」;耶穌對保羅說,「你去吧」。其實耶穌每天不斷邀請人來,差遣人去。講道末了要打個廣告。

首先,邀請兄姐來參加九月二十一日的福音隊感恩禱告會,陪伴兩支短宣隊分享數算上帝的恩典。第二,邀請兄姐們共同思考,教會遷回新堂後,外展事工該如何進行?如同今天的講道標題,跟隨主的人何等幸福,邀請每位兄姐「幸福在一起」。

若過去不習慣參與教會禱告會,或對教會的活動不甚有印象,邀請兄姐離開這樣的習慣,嘗試進入新的季節、新的習慣,允許上帝在生命中做新事;求上帝幫助,願意效法所見過的美好典範。一起來禱告。

禱告

謝謝天父應許人得嘗主恩,便知它何等甘美。求上帝不斷呼喚每一位兄姊,來吧;也讓人都願意進前,來到上帝面前,蒙恩惠、得憐恤,經歷上帝話語的信實,在每一個境遇中,呼求上帝,你就拉拔我們。願主差遣人,使人能跨出腳步,願意跟隨。在小小的事奉裡,在人生的下半場,主,我們願意跟隨,求你帶領。當我們還不知怎樣行的時候,已有人作了模範,求主賜勇氣、信心,讓人能照樣去行。求主幫助兄姊,願意來、也願意去,更願意照著如此行。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十四)敬拜救贖主

啟示錄系列(十四) 敬拜救贖主

經文:啟示錄五章8-14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九月二日

講道影片 :

I、引言

上禮拜我們講到約翰看見在天上的異象是在敬拜創造主。今天我們要來看約翰接續所見的異象轉為敬拜救贖主。有段影片這樣敘述:  

環繞著寶座有二十四個寶座,上面坐著二十四位長老,他們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黃金冠冕。他們每人都有一個豎琴,以及一個盛滿了香的金碗,我看見許多天使,千千萬萬的天使,他們環繞著寶座、活物與長老們,羔羊進前來從坐在寶座者的手中拿書卷。當他如此行時,四個活物及二十四位長老,在羔羊面前下拜,他們唱一首新歌,唱道:「你是配得領受這書卷,並且打開其封印,因為你曾被宰殺,用你的寶血贖回我們歸屬於神,從每一種族、方言、民族、與國家。你讓我們成為君王與祭司來服侍神。我們將在全地執掌王權。我聽見所有天使都大聲說:「曾經被宰殺的羔羊是配得,領受權柄、豐富、智慧與能力、尊貴、榮耀與頌讚。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所有被造物,在滄海裡以及在天地間一切萬物,我聽見他們說:「歸給寶座者與羔羊,所有的頌讚、尊貴、榮耀與權勢,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天上寶座,這是約翰從異象中對上帝的認識──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上,統管審判一切;碧玉石的白光代表上帝的聖潔與榮耀;紅寶石般的紅光代表著上帝的忌邪與公義;寶座四周有彩虹般散發著綠寶石的光圍繞著,代表上帝的恩慈與信實;這四點為約翰對上帝本質的理解。接著在寶座周圍有七個火把,代表的是聖靈。在寶座底下如同水晶般的玻璃海散發出藍寶石的光,代表著宇宙穹蒼。而最接近寶座的是四活物──四個基路伯,他們繞著寶座飛翔。再往外有二十四位長老圍繞著穹蒼,敬拜在中心的上帝,這些長老是指蒙恩的選民。在啟示錄第四章中,就是描寫四活物和長老們敬拜創造主的景象。  

寶座上的上帝右手拿著一個書卷,裡面是人類的命運與歷史的終結。這個書卷被七個印封住,無人能打開。接著被殺的羔羊,也就是耶穌基督前來,從上帝手中接過這個書卷,他是有能力可以打開封印的,這表示耶穌基督是掌握人類歷史的終極。接著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啟示錄第五章,羔羊接過書卷之後,四個活物與二十四位長老就將敬拜重心從創造主轉到救贖主身上;接著千千萬萬的天使也跟著他們一起敬拜救贖主。最後天上、地下與所有的被造物,都一起敬拜創造主與救贖主。  

II、活物與長老的敬拜

1、俯伏羔羊面前

首先,我們要了解活物與長老對羔羊敬拜的內容。第一是肢體的敬拜,他們俯伏在羔羊面前。現代的教會,因為椅子的擺設,以致很少有空間讓會眾俯伏敬拜。部分的教會在會堂前方,預留些地方讓會友可以跪著敬拜,但若要作到俯伏敬拜,是不容易的。而在回教的敬拜中,俯伏朝拜是他們非常重視的一環,回教徒所戴的頭巾,用途之一就是取下來鋪在地上,跪在上面朝著聖城的方向俯伏,這是用肢體動作表示敬拜,啟示錄裡所指的也是同樣的意思。這如同我們對人表示尊敬時,會以握手、鞠躬的方式傳達,所以這是他們表達敬拜的第一個方式,俯伏在羔羊面前。「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啟5:8ab)

所羅門王在聖殿建造完成後,舉行獻殿禮拜時,耶和華降臨聖殿,以色列眾人第一個動作就是俯伏。「那火降下、耶和華的榮光在殿上的時候,以色列眾人看見,就在鋪石地俯伏叩拜。」(代下7:3)先知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的榮光充滿聖殿的時候,第一個反應也是俯伏在地。「我觀看,見耶和華的榮光充滿耶和華的殿,我就俯伏在地。」(結44:4)因此俯伏是敬拜的第一個動作。

2、各自拿著豎琴

「各拿著琴。」(啟5:8c)這裡的琴kiqa,ra(kithara)指的是豎琴(Harp)。「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華面前,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做樂跳舞。」(撒下6:5)在詩篇中也提到「要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詩150:3-5)就像是交響樂團那樣,用各樣樂器演奏來表達我們的敬拜。

3、盛滿香的金碗

「和盛滿了香的金碗;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啟5:8cd)中文聖經的翻譯為「金爐」,但希臘文fia,lh 是phiale,也就是「碗」(bowl);眾長老身旁有盛滿了香的「金碗」,代表我們的禱告,詩篇說:「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詩141:2a)。之所以翻譯有誤,可能是因為啟示錄第八章中提到,「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的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啟8:3-4)這裡天使拿的就是香爐希臘文libanwto,j(libanotos),英文是censer,兩處用的字是不同的,所以是指兩件不同的物品。經文所提賜給天使的香,是放在金香爐中的。而眾聖徒的祈禱則是指金碗裡的香。再說,摩西建造會幕的時候,金香爐是唯一能夠帶進至聖所的器具。這代表人的一切敬拜中,最接近上帝的就是禱告,這也顯現上帝是何等喜愛我們的禱告。

4、齊聲歡唱新歌

「他們唱新歌。」(啟5:9a)在詩篇裡說到,「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因為他行過奇妙的事;他的右手和聖臂施行救恩。」(詩98:1)唱新歌是指唱「救恩的歌」,在這之前唱的是「創造的歌」。「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航海的和海中所有的,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賽42:7,10)創造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讓我們有眼睛可以看見、有自由可以選擇。但是有些人眼睛瞎了、有些人失去自由,救贖的目的是要解決這些問題、恢復到當初創造時的狀態。唱新歌就是在唱這個救贖的恩典。

韓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其中的一段:被殺羔羊是配得的。其中主要的歌詞如下:「被殺羔羊是配得的,用他寶血救贖我們歸與神。是配得權柄,與豐富,與智慧,與能力,與尊貴,與榮耀,與頌讚。頌讚與尊貴,榮耀與權勢,都歸給他。都歸給坐在寶座上的那位,也歸給羔羊,到永遠、到永遠、到永遠。」韓德爾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最後在天上對羔羊的敬拜。

5、羔羊配揭七印

接著四活物和長老們對羔羊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啟5:9cd)因為他配得,我們才敬拜他。詩篇記載「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2:6-9)羔羊配得管理這個世界,因為他曾經被殺。「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約5:27)這裡需要補充一下,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本來很好,但是亞當、夏娃受了魔鬼的引誘墮落,破壞了原先創造的美好。上帝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不忍心毀滅一切,就讓神子──耶穌基督成為代罪羔羊,為我們付上罪的代價,如此上帝就能處理這個世界的問題。人子為人死了,使人得到第二次的機會可以與神和好。因此羔羊對世人有審判的權柄,意思是說接受他救贖的人就能回歸與神和好,不接受的人就與神隔絕,這就是羔羊的審判。

6、羔羊曾經被殺

「因為你曾被殺。」(啟5:9e)出埃及記十災中,上帝降在埃及的最後一個災難,派使者下來擊殺一切頭生的。上帝吩咐摩西,指示以色列人按各家取一隻羔羊,「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出12:6-7)躲在這個房屋內的人就不會被審判,因為羔羊替他們犧牲了生命。以賽亞書也記載著,「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賽53:8)

7、寶血買人歸神

「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5:9fg)這麼做的目的,是給全世界的每個人無論種族、區域、語言或是國家,都能有機會接受救贖。有些人對這句經文會有誤解,認為羔羊的死已經讓全世界的人得到救贖,然而並非如此,這經文是指,每個人都有「機會」得救。上帝尊重受造物,給人自由意志,並沒有強迫任何人一定要選擇救贖,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作抉擇。

「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她情人所愛的;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我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大麥一賀梅珥半,買她歸我。」(何3:1-2)這是神吩咐先知何西阿,用他的經歷來預表神與人之間的關係;他要先付上價錢將婦人買回,才能讓她有機會與丈夫和好。保羅也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

8、屬神祭司國度

「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啟5:10ab)用羔羊寶血將人買回的目的,是要讓人成為祭司的國度。「你們要歸我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在彼得前書也記載著:「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這三段聖經章節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聖潔的國度」、一個是「屬神的祭司」。作為聖潔的國民,意思是要順從神的誡命,也就是要「愛人如己」,這是我們週一到週六的生活。而成為屬神的祭司,是指「敬拜、侍奉上帝」,這 是指我們週日的敬拜。在英文裡面,教會的禮拜就是service,所以我用敬拜、侍奉這個詞。不只是侍奉上帝,也是侍奉教會中的其他弟兄姊妹。

這是救贖的目的,不是只為了讓人不要下地獄、可以上天堂快樂就好;而是要恢復當初創造的目的,建立屬神的國度治理世界、成為屬神的祭司敬拜侍奉神。

9、地上執掌王權

「在地上執掌王權。」(啟5:10c)耶穌對啟示錄裡面所提到的七個教會說,「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服列國。」(啟2:26)在啟示錄第二十章第四節,「……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點我們之後會有更多的講解。簡單來說就是將來耶穌要到地上做王一千年,而他的子民也要與他一同作王,治理世界。

III、千萬天使的敬拜

講完四活物及二十四位長老敬拜的內容,接下來要看天使敬拜的內容。「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啟5:11-12)

1.權柄 願捨去不強奪的權柄

一般人解讀「權柄」(power)是歸屬、所有、掌控、有權利主張等,諸如此類。但是耶穌的權柄,在希臘文是du,namij ( dunamis) 是願捨去、不強奪的權柄。進入婚姻的基督徒,常會討論以弗所書五章中的教導,到底是先生聽太太的,還是太太聽先生的,這也是權的問題。有一個解釋是這樣,先生是頭,所以先生可以作決定,可是先生可以決定「這件事情我不決定,由太太作決定」,這也是一個決定。而耶穌的權就是這樣,決定放棄他的權這是一個權。在「獻給無名的傳道者」一書中,作者邊雲波即有這樣的描述:「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基於無奈,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在腓立比書也講到這個神學概念:「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6)聖父、聖子、聖靈都是同等的,但是耶穌因為愛的緣故願意捨命、捨去權柄。

2.豐富 肯付出使富足的豐盛

我們認為擁有很多就叫做「豐富」(riches),但是耶穌基督的豐富(plou/toj, ploutos)卻是肯付出讓其他人都能富足的豐盛。有些大老闆或是企業家,公司賺了很多錢;其中有些人選擇自己享受一切,另也有些人則是選擇創造更多商機與就業機會,讓更多人也可以與他一起擁有財富。這兩種人的富足是不同的,後者的豐富是一種願意付出,以致讓別人也豐富。所以,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哥林多後書也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為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

3、智慧 世人當作愚拙的智慧

在現代的價值中,聰明的人應該要多為自己預備,愚笨的人才會願意捨去權柄、分享財富;但這就是希臘文(sofi,a, sophia)智慧的意義,是世人當作愚拙的智慧。「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1)如果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像古代皇帝那樣行使權威,強迫所有見了他的人都要跪下磕頭,那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真心誠意接受這個福音。放棄權柄、使人富足,讓人真正願意跟隨他、接受救恩,這就是神的「智慧」(wisdom)。「神的奧秘,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西2:2-3)

4、能力 忍苦難賜恩典的能力

「能力」(strength)或者說是力量。有力量代表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壓制,甚至能去壓制其他人。但是耶穌的力量 (ivscu,j, ischus)是能夠承受別人帶來的苦難的能力,並且賜下恩典。「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他用他的力量來忍受,而不是反抗。保羅軟弱時,耶穌也曾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5、尊貴 卑微死於十架的尊貴

耶穌是被人羞辱、剝去衣服、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中「尊貴」(honor)的形象,但是耶穌透過這樣卑微死於十架上,彰顯出真正的尊貴(timh,, time)。他為門徒洗腳,來贏得他們的尊重。「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這就是耶穌尊貴的展現。

6、榮耀 被藐視被戲弄的榮耀

一般我們提到榮耀(glory),會想到光鮮亮麗人人羨慕的景像。經上說「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賽53:3)但後來卻是神高舉他坐在寶座的右邊。「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太27:29)這是耶穌被藐視、被戲弄,而得到的榮耀(do/xa, doxa)。

7、頌讚 受咒詛給祝福的頌讚

耶穌如受詛咒般的被掛在十字架上,藉由這樣賜下祝福(blessing)給我們,因此我們當從心裡頌讚(euvlogi,a, eulogia)他。耶穌也教導:「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6:28)「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加3:13)

我們可以看見,天使對羔羊的敬拜中所提到的這七點,都不是透過我們一般所理解的直接展現,而是透過完全相反的方式。其中,權柄、豐富、智慧、能力是基督的本性(Christ’Attributes) ;尊貴、榮耀和頌讚是我們對基督本性的回應與態度(Creature’s Attitude)。透過反向操作反而完美的將他的本性彰顯出來,我把這稱為基督的逆理(Christ's Paradox)。

IV、屬靈的功課

1、敬拜創造主與救贖主

我們與神有兩種關係,一個是和創造主的關係,「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1)、一個是和救贖主的關係。「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啟5:9-10)

上帝創造天地、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中享受他所造的一切。但是人類因犯罪、墮落被逐出樂園,破壞了原先創造的目的。因此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為人犧牲、付上讓人與神和好的代價;最後新天新地、恢復本來的伊甸園。這就是神與人之間創造與救贖的兩大關係。

2、天上不斷擴大敬拜圈

約翰看見天上的敬拜,由圍繞寶座的四活物開始(啟4:8),接著二十四位長老加入(啟4:10),他們都是在敬拜創造主,這是第四章的主題。到了第五章,敬拜的重點從創造轉到救贖與羔羊身上;由四活物和眾長老開始,敬拜救贖主(啟5:8),接著周圍千千萬萬的天使加入對救贖主的敬拜(啟5:11)。到最後是所有的受造物一起敬拜創造主和救贖主。

3、上帝珍惜眾聖徒禱告

「盛滿了香的金碗;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金香爐是會幕中唯一可以拿進至聖所、最靠近神的敬拜方式。「拿香爐,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幔子內,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利16:12-13)我們可以說,上帝最喜歡人向他的禱告。「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裏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櫃上面有榮耀的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來9:4)我們的禱告如煙上升到天際;帶著馨香之氣討神喜歡;是最親近上帝的敬拜方式;上帝也非常珍惜我們的禱告,盛裝在金碗之中。

4、耶穌救贖世界各民族

上帝讓耶穌在十字架上死,是為了各個民族、各個種族。今年,我們教會終於有機會參與異文化的宣教事工-泰宣。我從美國回來後,一直希望我們教會能夠參與長宣、短宣活動。但是推動多時,卻都變成青年團契的事工,似乎大人參與這個事工時,找不到可作的事,只能去幫青年人煮飯。但我認為不是這樣,應該是大人、小孩都可以傳福音,我期待在我們教會是父親帶著兒子、帶著孫子一起去傳福音,年長者向長輩傳福音,年輕者向青年傳福音,小孩向兒童傳福音。今年在泰國短宣中,終於看到這樣的畫面,不論你是什麼年紀,只要參加,就是去傳福音。我們當中也有些人會說客家話,我們是不是有機會組福音隊,到客家庄傳福音?不會說泰語的這些兄姐,都能去泰國傳福音,何況我們當中有會說客家話的人,我想將來天堂如果沒有半個客家人,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他們畢竟與我們是同文字。他們信不信,是他們的事,但他們有沒有機會聽到福音,是我們的責任。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啟7:9)「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5:9)救贖的恩典是要給全世界的;因此,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V、結論:創造萬物的主 救贖萬民的主

耶和華是我們的創造主,也是我們的救贖主。「從你出胎,造就你的救贖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是獨自鋪張諸天、鋪開大地的。」(賽44:24)他是天地的本源、也是宇宙的終點。他是創造萬物的主,也是救贖萬民的主。他既在寶座掌權、他也是帶來恩典的羔羊。他是擁有權柄的、卻不用這個權柄來壓迫人,反而願意為我們的錯誤犧牲生命,讓我們有機會回到神的面前。啟示錄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當認識並體會我們所敬拜的上帝,他是創造萬物的主,也是 救贖萬民的主。

禱告

感謝主。你既是坐在寶座上、也是為我們被殺的羔羊。你不願意用寶座的權柄強迫人類來敬拜你,而是用犧牲的愛讓我們甘心樂意到你面前悔改。求主幫助我們,讓每個弟兄姐妹都能體會你的心意,知道你是為全世界所有語言、種族、國家的人犧牲,讓我們能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有份。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拓殖系列(一) 立定根基

講道內容 : 拓植系列(一)立定根基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1節 ;哥林多前書三章10-11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

影片:  
MP3:  拓殖系列(一) 立定根基[] []



時間:二0一二年八月廿六日

Ⅰ、前言:建造房屋  

今日要開始新一系列的講道──拓植系列。和平教會新堂建造完工後,接下來要開始進行拓植教會這重要的工作。在開始這事工之前,以及在拓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觀念。所以這幾次的講道中,會用一點時間來談:拓植教會需要什麼?哪些原則是我們應認識的?而今天要分享的是立定根基。根基是硬的,今天的講道也會硬一些,需要大家的專注,請大家稍微花一點心力。   

建造房屋最重要的一件事即是打地基。若地基穩固,住在裡面的人就能安枕無憂。若地基不穩呢?無論建物多麼高聳堂皇,都無法安心居住其中。台北101大樓曾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在台北建造世界高樓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又時常有颱風,加上過去有很多湖泊,造成土質鬆軟,工程師必須將地基深深打入地下的岩層,才能穩固地築起101大樓。台北101僅僅地基的工程,就費時一年三個月。   

地基工程對於建立一所新教會而言同樣重要。聖經以弗所書說到「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跟先知的根基上,有耶穌基督作房角石。」(弗2:20)人們若開拓一所新的教會,卻沒有預先立好根基,恐怕這間教會很快就會瓦解。耶穌曾說過一個撒種的比喻:種子撒在四種土裡,其中一種,種子撒下後,經日光照射,種子很快就枯乾了,因為種子沒有根(可4:6)。由此可知根基十分重要,並且根基需建基於耶穌基督。但耶穌如何成為教會的根基?拓植教會有哪些原則來立定根基?要說明上述問題,我們將透過馬可福音第一章第一節來學習。今天要從「上帝的兒子」一詞來思考三點建立教會根基的原則。   

Ⅱ、聖經教導  

1.經文背景?   

馬可福音一章一節開宗明義:「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這段經文通常被視作馬可福音的標題,它在原文中並沒有動詞。作者或許希望讀者開卷時,即能知曉整卷書的主題,所以採用這樣清楚且具結論性的語句作為開場。   

根據教會歷史、和研究經文內證,多數學者咸認,馬可即是馬可福音的作者。聖經多處稱馬可為約翰,因為「馬可」是他的拉丁名字,希伯來文名叫「約翰」。他是巴拿巴的表弟,巴拿巴曾與保羅一同旅行宣道。馬可的母親與耶穌的母親同名,也叫馬利亞。馬可很可能是耶穌眾多追隨者之一,教會傳統認為他的家境富裕,耶穌和門徒進行逾越節晚宴的樓房即是他的家。並且他在耶穌升天後,仍繼續接待門徒們在家中聚會禱告。馬可身為初代教會的重要人物,也曾參與保羅和巴拿巴奉安提阿教會差派的第一次佈道旅行。但途中因某種不知名的原故而先行離開,返回耶路撒冷,導致後來保羅與巴拿巴嚴重的意見分歧。

早期教會的幾位教父指出,馬可福音其實是馬可回憶彼得的講道內容所寫下的,目的是堅固當時教會的信心。教會在西元六十到七十年時,遭到羅馬皇帝尼祿血腥恐怖的迫害,使徒彼得殉道身亡,教會人心惶惶,信心搖動。馬可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中,認為有必要再次重述過去的真實經歷,因此寫下彼得所講述耶穌的事蹟,並特別傳遞給位於羅馬境內的教會。

2.兩種詮釋

在上述背景下,馬可福音一章一節可作兩種詮釋。第一,它做為故事開始的標題,鋪陳舊約的預言,和施洗約翰的宣告。對於這個詮釋,人們容易理解,因為在現代文學作品中,或是論述文章、報告等,每個段落都有清楚的標題,方便讀者概略知道緊接的內容要點。第一節在這個詮釋中,僅為一個小段落的標題。

第二種詮釋則較為寬廣,以第一節經文做為全卷的標題,陳述馬可福音的總結。對於這個詮釋,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理由是馬可意欲在書卷翻開、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向遭受迫害中的基督徒如此宣告:「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

該宣告的意義在於,對當時的信徒而言,教會遭受大逼迫,領袖死去,會眾分崩離析。若所信的不真、沒有價值,教會信徒實在沒有理由繼續持守信仰。此時間點是弟兄姊妹信心軟弱之時,僅能以禱告、逃難回應現況。馬可在書卷第一節的宣告,在此刻顯得非常清楚有力,並帶領信徒有堅定的信心。這句話傳達了:「教會所相信的福音,其源頭是耶穌;他是基督,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這是真的,彼得如此說過,我馬可也參與在其中。」接著馬可以快速的筆調,一件接著一件陳述耶穌行過的神蹟,這成為馬可福音的特色,它積極強調耶穌做的事,並且是一件接著一件,彷彿迫不及待要趕快講出來似地。因此,第二種的詮釋讓這一節經文變得非常有力量。

若馬可福音一章一節是福音源頭的信心宣告,接下來讓我們思考,「上帝的兒子」對拓植教會的意義。

III、聖經教導

對基督徒而言,「上帝的兒子」具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兒子」一詞單獨於經文中出現,並不能帶出特別的信息,因為人人都是某人的兒子,彼此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由此可知,重要的不是兒子的身份,重要的是,是「誰」的兒子。

1.誰的兒子?

在多數的社會裡,屬於誰的兒子本身即具有差別。舉例來說,一般人都會禮讓官員或企業主的孩子,因為即使不給他面子,也要看他父親的面子。過去在鄉下,某次因嘴破到地方診所擦藥治療,治療完畢要付費時,向醫師道謝,告知父親的名字,原本一臉冷漠的醫生,這時突然眉開眼笑,說:「原來你是某某人的兒子啊!這次治療,免費!」是誰的兒子很重要,在塵世是如此,在信仰世界也是如此;我們是光明之子,我們屬光明,如果是黑暗之子,就屬黑暗。

在猶太人的傳統中,上帝是獨一的。若有人說自己是上帝的兒子,這是嚴重的冒犯。經上記載,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後遭猶太人逼迫,理由是冒犯了安息日。聖經說道:「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並且稱上帝為他的父,將自己和上帝當作平等。」(約5:17-18)若是耶穌說,他是約瑟的兒子,問題就僅限於冒犯安息日;但他說,他是上帝的兒子,引起了猶太人的憤怒。另一方面,馬可福音完成的年代是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又是針對羅馬境內的教會寫作,羅馬人對「上帝的兒子」這個身份想必也有強烈的感受。在羅馬文化中,「上帝的兒子」是指羅馬皇帝,正所謂君權神授,羅馬人認為皇帝具有上帝兒子的身分,所以才擁有統治者的地位。馬可福音寫道:「上帝的兒子」正是表達耶穌獨特的身份;而基督徒所信福音的源頭,不是隨意出於某位普通人,而是來自「上帝的兒子」。

所以,拓植教會的第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向還未認識耶穌的人分享:基督徒信靠的是上帝的兒子,上帝的兒子有能力,並且信實可靠,因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2.尊貴的兒子

尼西亞信經說:「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從上帝出的上帝,從光出的光,從真神出的真神。」耶穌是尊貴上帝所生的尊貴兒子,保羅在加拉太書裡說道,我們被耶穌基督贖回來,叫我們得到兒子的名份(加4:5);雖然人是被造的,但因為耶穌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贖了人們,如今基督徒在靈裡面是上帝的兒子。基督徒是否感受到自己尊貴獨特的身分?

有時覺得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對上帝兒子這一身份的認識非常膚淺。一般信徒都知道,信了耶穌之後,「上帝的兒子」表示天父上帝會賜予愛、照顧、關懷、平安、力量等等。這無可厚非,但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往往只停留於此。若要向別人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兒子,常常感到害怕、畏縮。以前就讀中、小學時,每次讀到耶穌是基督教的教主,老師就問全班:班上有沒有同學信基督教?通常只有我一人舉手,久而久之,心裡開始覺得驚慌害怕。後來上了國中,遇到一位非常勇敢的同學,老師問起就會主動說自己是信耶穌的。原來這個同學的家人曾被邪靈附身攻擊,後經由教會的牧師、長老協助趕鬼才得以復原。這位同學知道,是真實的上帝救了他的家人,信耶穌的身份非常尊貴榮耀,一點都不會感到害羞。

同樣地,基督徒傳福音需要清楚上帝兒子的身份,同時打從心底認定這身份的尊貴榮耀。若基督徒如此確信,必定自然而然散發出基督的馨香之氣,一方面會敬重這寶貴有榮耀的身份,不做出讓上帝丟臉的事;另一方面對這身份的肯定與喜愛,會讓別人感到非常羨慕。

因此,拓植教會的第二個重要原則是,活出尊貴上帝兒子的身份,不僅本身不做害羞的事,同時對自己的身份充滿信心與肯定。

3.敗壞的兒子

對「上帝的兒子」的身份有清楚的認識,可以幫助基督徒活得平衡。一方面,我們會積極面對每日生活,要求自己不能做出羞辱上帝之名的事;另一方面,若是努力後仍達不到標準,我們仍有確信,知道上帝以慈愛愛他的兒女,基督徒不需要過度地焦慮。

然而,若過分對「上帝的兒子」自我感覺良好,則可能造成另一極端。以剛剛治療嘴破為例,如果我三天兩頭拿著父親的名號去就診,甚至四處濫用,的確父親的名號很尊貴榮耀,但很快地,街頭巷尾就會指出我不過是個敗家子。台灣的鄉土連續劇很喜歡使用這類題材,屢試不爽且收視率很高。這現象說明了,這種「仗勢欺人」是普遍令人討厭的事。我稱之為「敗壞的兒子」,雖然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但卻濫用這身份,結果令上帝的名蒙羞。

歷史上,教會曾濫用上帝的名,並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如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歷時約二百年之久的十字軍東征,西羅馬教廷大舉東進,表面打著上帝名號舉行聖戰,事實上卻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政經利益,不僅造成許多傷亡,以至於地中海地區遭受嚴重損失,後人也常常舉之為例來攻擊基督教。其實,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濫用了上帝之名,還以為自己正在做對的事情。

IV、上帝的宣道

1.人的宣道(missio hominum)

宣教歷史中亦存在類似情況。這種被稱作「殖民主義式」或「帝國主義式」的宣教,在二十世紀受到學者們嚴肅地檢討。這段約莫於1865年到1910年期間,多數宣教事工夾帶在帝國主義的侵略裡,造成宣教行動被認為是帝國的信仰侵略。例如,清朝末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國對中國訂定了種種不平等的條約,好比1858年的天津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其中強制要求中國允許西方宣教士在華工作。宣教與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同進行,導致許多人仇視基督信仰。當時一般認為,上帝開了一扇宣教的大門,讓福音能大舉進入殖民地:但很快地就有人指出,這種形態的宣教恐怕是人為的結果。很多宣教士拒絕採用武力,不認同使用帝國主義和定訂條約的方式達到宣教的目的。然而,不可否認地,當時的宣教果實的確經由如此路徑而獲得。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是十八、十九世紀的宣教經驗,結合了當時的政治環境所造成的結果。當時的教會或信徒,認為宣教是自己的責任,必須要為上帝贏得世界。這樣的想法起初十分激勵教會實踐宣教的行動,但久而久之便開始出現問題。簡單地說,信徒用人的智慧、方法和能力,來達到宣教的目的,學者Steiger稱之為「人的宣教」。人的宣教最大的問題是,人或教會團體將「宣教」據為己有,宣教是教會的發明、責任或節目;然後為宣教巧立名目,採用人想得到的各種策略、手段、技巧、方法。教會做了許多表面看來漂亮的宣教工作,但事實上,上帝並沒有要他們這麼做。

人為的宣教對拓植新教會是非常危險的。我在著手開拓教會的論文研究時,以三間主要的教會為研究對象,訪問過三位負責的牧師,和許多相關的牧長同工。訪查與整理資料的過程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得到許多值得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做為十分有用的參考,心想將來也要帶著這些技巧或做法去服事。久而久之,覺得好像只要學好這些技巧策略,就可以萬無一失地去開拓教會了。直到有一天,上帝讓我發現不太對勁,我正在做一個沒有上帝的宣教。整個開拓只有我個人的想法,使用我所知的方法,而上帝卻不見了。

2.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

真正的宣教應是上帝的宣教。此一觀念最早由瑞士籍神學家卡爾‧巴特所提出,他在1932年說道:「宣教是上帝自己的一項活動。」上帝是宣教的上帝,宣教是上帝的本質。祂差派了獨生子耶穌,和聖靈保惠師來到世間。換句話說,宣教屬於上帝,不屬於教會;上帝主動宣教、負責宣教,教會只能參與其中,因為只有上帝能拯救,教會本身無法施行拯救。

和平教會在拓植教會的事上比較偏向上帝的宣教。因為若觀察一些客觀事實,我認為其中有許多環節,無法單靠人為計劃或教會的設法便可達成。首先,觀察台灣眾教會現階段對開拓教會的熱切心志,是近十幾年來無可比擬的,幾乎所有主要宗派都期待拓植。浸信會神學院大力推動開拓,靈糧堂宣傳遍地開花的拓植策略,台福教會和行道會也各有行動。眾教派彷彿在同一個時間點,同心參與開拓。原本我的計畫不是開拓教會,而是完成學業,到偏遠地區盡力服事。但上帝把我從原先的想法中拉出來,並且不只我一人如此。在神學院裡,上帝促成一個以開拓為核心的福音開拓團契,一群人有同樣的心志,願意為開拓教會而努力。同時剛好長老教會總會為紀念宣教150週年,推動各中會開拓教會。和平教會剛好即將完成建堂,預備走向新的階段。而我能夠來到和平教會,也是因為許多「剛好」的條件一一成就。這整個過程需要上帝的推動,無法單單倚賴人的能力或決定。

拓植教會的第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上帝才是拓植教會的主。

3.教會的根基

拓植教會的三個原則:一,我們所傳所信的是上帝的兒子;二,活出上帝兒子的尊貴身份;三,上帝才是拓植教會的主。這是開拓教會當中,信徒需要清楚的三個原則,而其實不只是拓植教會,基督徒行事為人也是如此。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我照上帝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0-11)拓植教會不是開設公司或成立社團機構,也不是發展一個事工。拓植教會是在上帝的呼召之下,建造一間屬於上帝兒子的教會。這是建造一間上帝兒子的教會,其份量完全不同。在《基督教會神所立》這首歌裡,歌詞很直白地說,教會不是人或教會團體建立,而是上帝所建立;耶穌是教會的根基,沒有別的能取代。因此,基督徒一定要按照上述三個原則拓植教會,立定教會的根基。

V、結論:立在根基之上

最後還有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基督徒到底如何分辦上帝的宣教,和人為的宣教?和平教會如何確知,上帝呼召教會去開拓新堂?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拚命地禱告。

教會如果不禱告,要如何明白上帝的呼召與帶領?如果不明白上帝的呼召與帶領,又怎能走入上帝邀請的宣教行列中?在此誠摯地邀請弟兄姊妹參與教會於每週四在約翰館的禱告會。有此一說,想聽牧師聲音就參加禮拜,想聽上帝聲音就參加禱告會。這笑話不完全正確,但也反應部分事實。和平教會的禱告會過去非常慘淡,每週出席約不超過十人,幾乎面臨解散。現在情況好一些,出席人數在二、三十人上下,但這仍遠遠不足。

由樹林長老教會開拓的北大禮拜堂,會友人數大約三百人,每週禱告會出席約七十人,並且每個月一次舉行六點開始的晨禱;火把行道會會友約一千多人,禱告會有四百人出席,並且尚有通宵禱告會,約莫有三十多人參加。我們在禱告會仍須多加努力,盼望我們開始為拓植教會禱告,所以在此邀請有負擔的兄姐,即便尚在思考、或仍不清楚,週四晚上先一起來禱告。這樣的禱告能幫助兄姐愈來愈清楚上帝的心意,並且幫助教會走入上帝的宣教行列中。願上帝幫助我們,願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幫助我們,在拓植教會的開始,就能立定根基,建造新教會在根基之上。

禱告

親愛的主,祈求你幫助我們深刻明白,主你是上帝的兒子。我們所信、所傳的,是上帝的兒子。求你幫助我們知道,應當活出上帝兒子尊貴的身分。求主也使我們了解,在我們做任何服事以先,或教會要開始事工之前,需要打從心底清楚,唯有上帝是事工的主。求你帶領我們每一個人,真實立定根基,並且為主侍奉。願主聽我們的禱告,謝謝主,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啟示錄系列(十三)羔羊拿書卷(Lamb Takes Scroll)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十三)羔羊拿書卷(Lamb Takes Scroll)
經文:啟示錄五章:17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八月十九日

Ⅰ、引言:羔羊拿書卷

上次講道談及啟示錄中使徒約翰於天上看見寶座,今天要分享是寶座的細節──「羔羊拿書卷」,我們先觀賞一段相關短片: 
「在我的面前,有一個寶座與一位坐在寶座上的,他看來像碧玉石與紅寶石;在寶座的周圍,有看來像綠寶石一樣的彩虹;在他的右手有一書卷,用七印加以密封,書卷前面與後面都寫滿了字;  站立在寶座中間我看見一隻羔羊,看來他曾被殺害,這隻羔羊有七角與七眼,這隻羔羊領取該書卷,從坐在寶座者的右手。」

Ⅱ、右手拿書卷

1.坐寶座者右手有書卷

約翰看見寶座上坐著一個散發出白、紅兩道光的人,並且有綠色的虹圍繞著寶座與人,在寶座的下方有片藍寶石般的玻璃海。除此,我們從啟示錄第五章約翰詳細地描繪中,可以知道他在天上所看到的細節: 

坐寶座者右手拿著一卷被封印的東西。約翰因無法打開、看不到內容而大哭起來。有位長老來安慰約翰、要他別哭,並說將來會有位名叫「猶大支派的獅子」,此人為大衛的子孫,他可以打開那書卷。約翰急忙要看清那獅子的模樣,一回頭,看到的不是獅子,卻是一隻羊羔站立在地上,有著被宰殺過的痕跡。

因此,我們要探討這書卷是什麼呢?那隻既是獅子、又是羊羔的,究竟代表著什麼?首先,約翰看到的是「坐寶座者右手有書卷」。「寶座」代表統管與審判,而坐在寶座上者,他散發著兩道光,一道如碧玉石般的白光,代表著聖潔、榮耀;另一道如紅寶石般的紅光,代表忌邪與公義;外面一圈如彩虹般散發著綠寶石的光,代表恩慈、信實。所以整體代表了上帝的本性:他統管整個宇宙,是聖潔的、公義的、也是恩慈的。

約翰注意到在寶座上位者的右手有一卷東西,「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啟5:1a)。這書卷是在右手,而非左手;右手是代表「上帝的能力」,他的右手可以施展大能,「耶和華的右手高舉;耶和華的右手施展大能。」(詩118:16)。這案卷的用途,依據但以理書的記載是用來審判,「他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但7:10ef)所以,當案卷一展開,人類的歷史就宣告結束,上帝要審判全人類。

2.裡外寫字用七印封嚴

約翰很注意地看這個案卷,想知道何時可以展開?誰可以展開?這案卷裡外都寫滿了字,有七個印把它封住。有關案卷的圖樣,我在網路上看到大部分的畫,都是一卷東西,有七個印封住它。換言之,像是七個印都開了,書卷就會完全打開。然而,依據啟示錄第六章的描述,「每打開一個印」,書卷就展開一點點。每打開一個印,書卷就可以開一部分,隨之,世界就會有一些事發生;當七個印都打開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隨之結束。此外,書卷裡外都寫滿了字,表示要發生的內容早已寫下──上帝要怎樣處理人類歷史的結束,早已經有計畫,只是暫時把它封起來,不讓人類偷窺。

坐寶座者右手上的書卷,兩面都寫滿了字,並且用七個印封住,「裏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啟5:1bc)。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臨終前的「遺書」他們會用三個印把書卷封起來。羅馬皇帝臨終前的遺書,也會慎重地用七個印封起來,這是皇帝要交代身後事如何處理的重要書信。當七印都打開後,才能讀到皇帝最後一道旨意。這裡使用的是羅馬人的傳統,稱做Roman Will,是皇帝對於治理國家的最後想法、理念、指示。因此,這書卷代表上帝對整個宇宙、對全人類的歷史最後的計畫,可說是上帝向全地所定的旨意(the Will of God),全被寫在書卷裡面,並且誰能知道案卷的內容,就能知道上帝將來要如何處理地球和人類,「這是向全地所定的旨意;這是向萬國所伸出的手。」(賽14:26)

但以理書中提到一卷書與約翰所看到的書卷有些淵源,上帝告訴但以理說,這卷書必須封起來。但以理問上帝書的結局是怎樣呢?上帝說,你只管去,沒有關係,這個必須要隱藏封起來,直到最後時刻才會打開,「我聽見這話,卻不明白,就說:我主啊,這些事的結局是怎樣呢?他說:『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但12:8-9)以色列人早已知道,上帝對人類的結局已有計劃,只是沒人知道詳情,因為書卷是封起來的,到末世的時候才會打開。

3.大力天使誰配開書卷

接下來,有一個天使,叫做大力天使,像似卡通大力水手popeye。天使很注意這件事情,很在意有誰能夠打開書卷?當約翰看見坐寶座者的右手上有一卷書,書用七個印封住了,隨即見到一位很有力量的天使出來,大聲喊著,有誰可以打開這七個印?有誰能夠把這書卷打開,我們才能夠知道人類歷史的終結會是怎樣?「我又看見一位大力的天使大聲宣傳說:『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呢?』」(啟5:2)

這位大力的天使,有人認為是米迦勒(Michael),但我研究後覺得是加百列(Gabriel),因為加百列的意思就是「大有能力者」。

耶穌降生時,上帝派遣的天使就是加百列。他奉派來告訴人類,上帝拯救人類的計畫即將開始了。首先,加百列告訴了施洗約翰的父親,「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來對你說話將這好信息報給你。」(路1:19)。這對夫妻結婚很久都沒有生孩子,已經很老了。父親抽到簽,要去聖殿侍奉的時候,加百列向他顯現,向他說,你禱告了很久,上帝垂聽了。你要生一個兒子,取名叫做約翰,他要為耶穌開路。這位爸爸說,這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情?我這麼老了,老婆也不可能懷孕了。天使說,好,既然你不信,那你就暫時成為啞巴不能說話,等孩子出生了再開口說話,這位天使就是加百列。接著,加百列去告訴馬利亞,馬利亞說她太年輕了,還沒有結婚,怎麼能生小孩?可是馬利亞並沒有說她不信,她說,這可能嗎?天使說,好,既然妳相信,妳是有福的。我是加百列,是從上帝來的,上帝告訴我的話是大有能力的,所以妳信──上帝要藉著妳所生的兒子,來拯救世界。加百列受派傳遞:「上帝要救世界」。

但以理在禱告的時候,也是加百列來告訴他,末世有七十個七,這是但以理的默示。然後,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這些東西必須被封住,直到聖者被膏的時候才打開。所以我認為,這位大力的天使應該是加百列。「我正禱告的時候,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飛來,約在獻晚祭的時候,按手在我身上…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盡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像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但9:21,24)

4.無配開書卷約翰大哭

本來上帝叫約翰到天上來,是要告訴他將來必完成的事情,所以約翰期待寫下人類世界將如何結束內容。但他發現,因為書卷被封住了,無法得知,連那位大力天使在天上、地上、地下,也找不到誰可以打開。約翰為此大哭,因為他不知人類歷史何時會結束,「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啟5:4)。這個大哭,中文翻譯得很好,是「大聲哭」,或稱作「嚎啕大哭」,就是真心地哭泣。

關於「哭」,希臘文聖經裡有兩個字,一個是「大哭」,另一個是「啜泣」,就是掉眼淚、但沒有出聲音;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在這段經文使用的字是出聲音大哭。約翰對於人類的歷史不曉得最終如何結束這件事情,頗為緊張。耶穌基督最後一次要進耶路撒冷的時候,從橄欖山下來,看見耶路撒冷,他就大哭。「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19:41,44)這個哭,與約翰的哭一樣,都是嚎啕大哭。為什麼呢?因為耶穌看見耶路撒冷,上帝給他們機會悔改,卻不知悔改;不久之後,上帝就要審判耶路撒冷。所以為了耶路撒冷的人們,不知道珍惜上帝給的時機,悔改得到恩典,而將面對上帝公義的審判,耶穌就嚎啕大哭。另一次是,耶穌聽見好朋友拉撒路死了,耶穌哭了,使用的字「啜泣」,就是輕輕地哭泣,而非大哭。為什麼拉撒路死了,耶穌沒有大哭,而為耶路撒冷就大哭呢?因為拉撒路死了,還可以復活,這個死只是暫時性的;但是耶路撒冷要面臨的是上帝永遠的審判,那是沒有機會再回頭的,所以耶穌大哭。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約翰大哭是為那些因信仰被殺所流血的人,什麼時候可以蒙上帝伸冤,他不曉得,所以大哭。「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6:10)這個大哭叫作klai,w
「klaio」,英文是「wail」,應翻作「嚎啕」。約翰福音11章35節提到,拉撒路死的時候,耶穌的哭叫作dakru,w「dakruo」,就是小小聲地哭,不是大哭,是「啜泣」(weep)。然而,約翰在這裡是用klaio這字,也就是大聲地哭。

約翰因為哭得太大聲,二十四位長老之一就對他說,請「不要哭」,你還是看得到的,因為將來還是有人可以打開那七個印,告訴我們人類終末的歷史。

III、獅子與羔羊

1.猶大獅王

約翰見無人配展開書卷大哭,這時「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啟5:5),人聽到獅子的吼聲,通常會嚇一跳,因為獅子是會吃人的,被牠逮到,來不及跑的話,就會被吃掉。所以獅子代表極大的力量,一到就帶來毀滅。而猶大的獅子代表的是審判、毀滅。這是從創世記就記載的,雅各臨終前把他的十二個孩子都叫到身邊,一一為他們祝福。其中雅各告訴猶大,你是獅子。「猶大啊,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啊,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臥如公獅,蹲如母獅,誰敢惹你?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到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世記49:8-10)雅各在此預言,猶大支派將來會作王,統治整個以色列國,全民都要向他下拜,他可以判任何人死刑。好像獅子是萬王之王一般,可以將任何動物撕裂、吃掉。因此,誰碰到獅子,就是面臨公義的審判。

2.大衛之根

猶大支派當中有一個家族,叫作「大衛的根」。「根」的意思是樹樁(stump),就是樹幹砍掉,但還有一點點沒有砍完的那部分。不是地裡面的樹根,而是樹的頭,連著根,最靠近地面的部分。他說,以色列國雖被耶和華滅亡,但只要留著樹樁,就是最靠近土地的那一小塊的話,將來會再冒出一根芽來,那根芽將會成為審判世界者。這是代表猶大支派、這個獅子支派當中,有一個大衛的家族、大衛的根,將來會出現一位審判者。

以賽亞書十一章說:「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根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他必以敬畏耶和華為樂;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卻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以口的仗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賽11:1-4)猶太人所謂的彌賽亞,就是指在這樣一個樹樁上面,它會長出一枝芽,枝芽長出來後,不只是以色列得到盼望,全世界都會接受他的審判。耶西是大衛的父親,這枝芽是從大衛的家族中長出來的,所以耶穌基督降生時,被稱作大衛的後裔,是出於此。這位長老告訴約翰說,從猶大的樹樁、大衛的家族中,有一位被稱為猶大獅子的,他會得勝,可以打開書卷,將來要決定人類最後的歷史。

3.他已得勝

「他已得勝」(啟5:5)。根據使徒保羅的了解,這一位將要來的,他的得勝是靠著十字架的得勝「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西2:15)約翰聽見是獅子就轉過身,要注意看獅子長得如何。約翰沒想到,他一轉身看見的,居然不是一隻獅子,而是一隻被宰殺過的羊羔。長老跟約翰說是獅子,約翰卻看見羊羔,所以這裡是一隻又像獅子、又像羊羔的動物。這隻羊羔很希奇,有七個角和七個眼睛。「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裏拿了書卷。」(啟5:6-7)

4.被殺羊羔

「我又看見」這代表什麼?首先,約翰說那羊羔是「被殺過的」,身上還有血跡斑斑。而說到被殺的羊羔,猶太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要每一戶殺一隻羊羔,然後把羊血塗在門楣與門框上。當上帝派使者殺長子的時候,所有躲在這樣的房子裡面的人,他們不會被殺、不必受到上帝的審判。「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這個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出12:6,7,13)所以,那被殺的羊羔是讓房屋裡的人得到保護,不必受耶和華的審判。

5.羔羊站立

羊羔既然被殺,照理說應該躺在地上,但這隻羊羔是站立,不是躺下的。所以,約翰把看到的這隻被殺又活過來的羊羔,稱作「死裡復活的羊羔」。耶穌說,我曾經死過,現在又活了,而且會直活到永遠,「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啟1:18),這是被殺過又復活的羊羔。

6.羔羊七角

羊羔不只復活,頭上還長了七個角。角(horn)代表著力量,就像牛的角,代表著牠全部的力量。這隻羊羔不只被殺、復活,他滿有能力,是全能的上帝,因「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詩篇18:2)

7.羔羊七眼

羔羊角下面還長著七個眼睛。七個眼睛代表復活的羊羔、眼目無處不在,凡事都知曉鑒察。「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箴15:3)所以,這隻復活的羊羔可以拿書卷,這是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復活,現在握有全部的力量,什麼都知道,並且他會再來,帶領人類走完人類的歷史。

8.寶座右邊

這隻羊羔走到坐寶座者的右邊,因為坐寶座者是以右手拿著書卷,羔羊必須走到寶座的右邊,才能拿到書卷。我們的俗語稱右邊為「大邊」,意即較尊貴的一邊。「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炳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彼前3:22)

9.拿了書卷

羔羊不僅站在上帝寶座的右邊,而且從上帝的右手拿了書卷。羔羊拿書卷,這代表唯有他能決定人類歷史的命運。耶穌死而復活後對門徒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炳都賜給我了。」(太28:18)

IV、屬靈的功課

1.上帝全能掌管宇宙

約翰看見的天上景象是:有一座寶座,上面坐著一位發出白、紅兩道光者。他的右手拿著一卷書卷,用七個印封起來。有一隻被殺過的羔羊站立著,長著七個角、七只眼睛,站在寶座的右邊。寶座周圍繞著一圈彩虹,彩虹外飛著四隻活物。彩虹下面有一座好像海洋般的藍寶石穹蒼,穹蒼周圍坐著二十四位長老。

今天的學習重點是「書卷」,它代表全宇宙未來的命運。「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啟5:1a)書卷在上帝的右手中,由此可知上帝掌管這個宇宙,因為右手,代表上帝的能力,「耶和華指著自己的右手何大能的膀臂起誓說。」(賽62:8)。既然他有能力、他掌權,上帝就能賞賜與報應「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裏;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10)

2.宇宙結局神的奧祕

宇宙的結局被上帝保存很好,這是他的奧祕,無人能知。雖然許多人意欲知曉,但上帝說,人無法知道,因為書卷用七印封住了,「裡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啟5:1bc)先知但以理想要知道,上帝說不必,你可以去,因為書卷封起來,直到末世才會打開。「他說: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但12:9)耶穌基督在橄欖山之時,他的門徒也想知道,問耶穌說,你可否偷偷地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你會再臨?世界何時末了?會有什麼預兆?「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地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太24:3)耶穌回應他們,包括天使、和耶穌自己,無人知曉,唯有天父知道。「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24:36)所以不要試圖猜測;什麼時候開始,七印何時開始打開,唯有上帝知道。

3.所有被造沒有配得

那麼誰能打開呢?所有的受造物都企圖打開這書卷,想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包括人類和撒旦。但使徒約翰發現,所有受造物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前途。約翰說,「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沒有能展開、能觀看那書卷的。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啟5:3-4)只有那被殺的羔羊配得。創世記裡記載,人類因為想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嘗試建造一座高塔通天,以此掌握未來。但聖經說,上帝打散他們,使他們無法完成這個希望。「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未要傳楊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11:4)

耶穌基督開始周遊佈道的前夕,撒旦帶他到山上,給他看天下萬國的榮華富貴,說,我擁有這些權柄與榮華,你只要拜我,我就都給你;撒旦也企圖要掌握人類世界的命運。「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路4:5-7)但耶穌說,你退去吧,這不可能,這是在上帝的手中;所有受造物中,沒有配得開書卷的。

4.猶大獅子被殺羔羊

「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啟5:5-6)獅子代表審判。何西阿書說:「我必向以法蓮如獅子,向猶大家如少壯的獅子。我必撕裂而去,我要奪去,無人搭救。」(何5:14)獅子代表所有犯罪的人在公義的審判面前必要喪失性命。羔羊代表為了罪,羔羊被審判,犧牲了生命。以賽亞書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6-7)同樣是審判,羔羊代替人類受審,獅子則來審判罪惡。

關於罪惡,上帝有兩個計畫。耶穌基督第一次到世上來時,他是上帝的羔羊,為了人類的罪,接受審判,接受死亡。但是,耶穌基督第二次來的時候,他會以獅王的身分,來審判這個世界的罪惡。換言之,每個人都需要做出決定,是要接受羔羊耶穌,還是面對獅王耶穌。兩者都對付罪,羔羊耶穌是承擔罪在自己身上,替人們死;獅王耶穌是要審判所有的罪人,而人們需要承擔自己的罪。

V、結論:信靠羔羊的寶血 免於獅王的審判

耶穌有兩個角色,一是上帝的羔羊;一是猶大的獅王。上帝羔羊角色的耶穌,為人類釘了十字架,擔當了人們的罪惡。彼得前書說,人得救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就是羔羊的血。「知道你們的贖,脫去你們祖宗所流傳虛妄的行為…羔羊之血」(彼前1:18-19)猶大獅王的角色,代表將來坐寶座的基督要審判人類的罪。如下圖所示,釘十字架的基督戴著荊棘的冠冕,而坐寶座的基督則戴著黃金的冠冕。所有死去的人若沒有在這時刻接受耶穌的寶血,讓名字被記到生命冊上,將來就要如耶穌手上另外一卷案卷所記載的,需要接受審判。「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2)耶穌第一次來的羔羊角色,給人類看到上帝慈愛的救贖;第二次來,將看到公義的審判。希望我們每一位,信靠羔羊的寶血,不必面對將來獅王的審判。耶穌基督看見耶路撒冷的人不願意接受羔羊的寶血,他們將要接受永遠的審判,耶穌就大哭。

試問各位,你們還有親人好友,尚未有機會信耶穌的嗎?你有沒有為他們大哭呢?或者你覺得,反正我信了耶穌,將來會上天堂,自顧自的就好了?如果你真的愛他們,想到他們將來要面臨為了自己的罪惡,在上帝面前接受獅王公義的審判,你會覺得著急,為他們哭泣的話,或許他們就有機會來接受耶穌羔羊的寶血,將來不必受到獅王的審判,不必大哭。如果你現在不在意他們、隨便他們、沒有為他們哭,將來他們要為自己哭。因為將來他們面臨耶穌第二次來時的公義審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罪,在上帝的面前受審判,每個人都會大哭。因此,我們要為周遭未信的親朋好友向上帝哭泣禱告,或許他們因此有機會接受主的救贖,以免將來他們因著不信受審判,在永恆裡哭泣。

禱告

謝謝主耶穌,為了我們的罪,你願意降生在世上,成為上帝的羔羊。你為我們犧牲、流血死在十字架上,好讓我們有機會來相信你,接受你的愛,改變我們的生命。可是,將來你第二次再來的時候,你將是以猶大的獅王、公義的審判,坐在寶座上來審判我們的罪。我們多麼願意我們所愛的,我們所認識的所有朋友,他們都有機會在你第二次再來以前,就能夠到你的面前來,接受羔羊的寶血。我們多麼不願意我們當中有任何一個人,將來到你獅王的審判的公義面前,來面對自己的罪。求上帝給我們這樣的愛心,能夠為我們的朋友,在你的面前多多地禱告。我們這樣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