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聖經中的婦女(五) 患血漏的婦人 -- 李晶晶

寫作於2008、11、16 作者:李晶晶 牧師  馬可福音5:21-43 一、 前言:露芭—貝爾森的天使(Luba:the angel of Bergen-Belsen)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介紹一本繪本給大家,「露芭―貝爾森的天使」,露芭是一個猶太裔荷蘭人,她本身也是一個護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納粹入侵她的國家荷蘭,把她的親人都抓進集中營,很多的親人被殺,她跟丈夫孩子整個失散了。在那兩年中,因為她是護士的特殊身份,使她可以自由地在集中營裡走動,但她沒有表明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因為那會遭來殺身之禍,所以納粹把她當成是政治犯,讓她在集中營裡當護士。在那段日子裡,她一直在問:「為什麼我還活著?為什麼我可以倖免於難,不像她其他的親人被殺?」這個疑問在她被關在集中營裡兩年之後得到答案。 ...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 莊信德

寫作於2008.11.09 作者:莊信德 傳道 經文  約翰福音 11章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有一個奇怪的證道題目,叫作「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這個主題其實要講一件事情,是與生命更新有關。說到生命更新,我想應該是很多基督徒心中期待的,或許我們成為基督徒就是衝著這件事情而來,因為不喜歡舊的生命,很期待有一個新的改變――生命關係的更新。 從家庭中的親密關係開始檢視 講到關係的更新,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越親近的關係,越難更新。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談到更新,你會發現,最容易讓我們打回原型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其實是我們很熟悉的家庭的關係。不知道我們當中有沒有年輕的一代,你可能去參加一些特別的聚會,很High,回去以後,你爸媽還是用以前的角度來看你時,可能過沒多久,這個很High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了;或者是你的丈夫或妻子在教會經過一些很棒的感動,需要跟另外一半分享,發現另外一半還是垮著臉看著你,這時候再怎麼High,都講不下去了。你會發現家人的關係通常是經驗生命更新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很不容易突破的事情,因為大家對我們已經有非常多傳統而習慣性的眼光。我發現家人的關係真的是這樣。每次,我太太在聽我講電話,我只要開口講兩句,她就知道是我爸爸或媽媽打來的。因為我們家講電話(我們家只有兩兄弟),在男人的氛圍裡面,我不太會講:「媽,我好想你喔!」或「爸,你最近過的好不好?」他們問的問題大概也都是:「吃飽了嗎?最近好嗎?天氣在變喔,自己要注意一點。」這大概是爸爸打來的情況,若是媽媽打來的話,比較多是她說我聽。不過我太太家就不一樣了,我太太只要一接電話,可能講了十分鐘,我還是不知道她是在跟我岳母,還是跟她妹妹講話,因為我太太家是五個女兒。五個女兒的家庭和兩個兒子的家庭,那種家庭的氣氛差很多,全家在一起時,不是像菜市場而已,那種感覺是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說話和分享,全部打成一片。有時我會發現和家人講完電話掛了之後,我會很挫折的跟我太太說:「我其實很想跟媽媽說一些什麼之類的,可是又說不出口。」那個關係已經很習慣了,我就覺得有點挫折的問:「妳聽我剛才講話,會不會不夠禮貌,或不夠溫柔?妳幫我打給她,說我想講…」「不要,你還是自己講。」不過,我就會在這當中發現,其實親密關係,特別是家人的親密關係,是一個很不容易突破和改變的。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該怎麼從這個關係當中來做調整呢? Giddens對相依共生的結構性分析 英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社會學家叫作Anthony...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寫作於2008.11.02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雅各書5:16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國語)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們要講第六個「彼此」,弟兄姐妹之間,彼此的關係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大家在一起難免有互相得罪、互相傷害的時候,這時就要談到認錯的問題。 Ⅰ、引言:Not Perfect,Just Forgiven(尚未完全,只蒙赦免) 在美國,有人喜歡在汽車後面的保險桿上貼一張紙,上面寫一些短句子,其中有這麼一個句子是:「Not Perfect,But Just Forgiven.(尚不完全,僅蒙赦免。)」的確,基督徒並不完全,只是蒙了赦免。可是後來想一想,如果你這一生都是僅蒙赦免,那也不對啊,就是我信了耶穌,我僅蒙赦免,承認自己還是會犯錯,就這樣嗎?應該要再多加一句「Not...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 Affection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26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羅12:10a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Affection)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Affection) (國語) 有一部電影的短片「A Father A Son」是述說美國有一對父親和孩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父親名叫Dick Hoyt,孩子叫名叫Rick Hoyt。孩子在出生時因為不幸的意外,造成他一生無法走路,也不會講話,使得這個父親根本沒有機會和孩子一起玩耍。他的父母親希望這個孩子能有一個正常的生活,所以就讓他進入公立學校讀書。這個孩子在學校,利用特殊的電腦表達他的想法來與人溝通。當他十五歲時,他對父親說:「我想要參加五英里之類的賽跑」,這個父親並不是賽跑的能手,但因為他的孩子,就答應用輪椅推著他來賽跑。這是這個孩子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殘障者,於是開始了他們父子倆一段一同奔跑的日子。他們一起報名參加馬拉松賽跑,也一起報名參加鐵人三項全能競賽,游泳、騎腳踏車及賽跑,就這樣,他們父子一同跑過全美國3770英里。這個孩子若是沒有父親則根本無法跑,這個父親要不是為了這個孩子,他也不願意去跑;父親是身體,但孩子是心靈,他們一起跑,同心合意就有力量,而不是獨自一個人來跑人生的路。這個短片是真實的故事,父親為了要一圓孩子的心願,成就了這個故事,這叫作親情。 本章藉由這個故事,要來探討教會關係與家庭有何相關。保羅對羅馬教會說:「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這個親情就是父母子女和弟兄姊妹之間的親密關係。因此讓我讓我們用家庭的關係,來看看教會的關係。 手足情深的意義 手足之情是什麼意思?合和本的翻譯是「愛弟兄要彼此親熱」。而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翻譯,比較有將希臘原文的意思翻譯出來:「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手足之情」和「相親相愛」在希臘文各為兩個字,手足之情是fila,delf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