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開啟錯誤之門的蝴蝶效應 -- 曾昭瑞

寫作於2008.12.24 作者:曾昭瑞 牧師 短片 開啟錯誤之門的蝴蝶效應 (台語) 開啟錯誤之門的蝴蝶效應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要謝謝你,在這個寒冷的早晨,你聚集我們弟兄姊妹一起要來領受你的話語,求主你教導我們所當學習的功課,也讓我們在你裡面聽見主對我們說話。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昨天晚上我在準備睡覺時,牧師娘問我說:「昭瑞,你這個禮拜的講道要講什麼?」我說:「我要講大衛準備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她聽了之後說:「你是說大衛要跟非利士人打仗嗎?」「不是,不是。我是要講大衛和以色列人打仗。」她想了一會兒,才想到是大衛在逃難投奔敵人時,要跟以色列人打仗。聽到大衛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如果對以色列歷史稍微有多點了解的人不會覺得意外,了解一點點的人就覺得很意外,「大衛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大衛就是以色列人啊!他為什麼要跟自己人打仗呢?」 ...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小組系列(二十八):咬吞Bite & Devour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2.07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加拉太書5:15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八)—咬吞(Bite & Devour) (國語)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上一次我們談「不要論斷」,今天的主題是「不要互相傷害」―「咬吞」。聖經中所描述的「不要相咬相吞」,都是指嘴巴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我們被蛇咬一口,一定很不舒服,可有時這就像對方的一句話對你所照成的傷害。有些蛇的嘴巴可以把整個人都吞進去,因為蛇的下巴是鬆的,蛇皮可以撐很大,就算沒有被蛇吞進去,被咬一口也會很難過,而且擔心會不會中毒或死去等等。為什麼保羅會這樣講呢?會說我們不要用嘴巴來互咬互吞呢?因為會彼此消滅! Ⅰ、引言:Double...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孕育宣教的教會 -- 莊孝盛

寫作於2008.11.30 作者:莊孝盛 牧師  (林前1:22-23)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非常高興貴教會給我這個機會來到你們當中分享和見證。宣教如同一個將要死亡、快要被唾棄的教會重新更新,。多年來我從許多的教會得到激勵,深深受感動的教會,大都多數都和宣教有關係,宣教是教會的責任,然而宣教也是我們經歷上帝奇妙的所在。聖經說,上帝是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上帝,一間個願意為上帝走十架道路的人,他首先要得到上帝的奇妙和恩典。宣教是教會無可推託的一個天職,身為長老教會的牧者,我深深的以為,長老教會的興起對台灣這塊土地,有非常重大的一個影響和責任,從南到北、從山區到偏遠的海邊,一千兩百多間的教會如果能注重神所給我們的宣教的使命,我們必能夠興起神他的大能和祝福在這塊土地上,改寫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命運。各位弟兄姊妹,貴教會已經投入許多宣教的工作,是不是能夠通過今天的這個禮拜,我們更新自己,重新讓我們的教會因著我們的獻上為的活祭,讓貴教會能夠在靈裡合一,為神興起宣教的大使命。我要跟和大家分享聖經的話語,因為今天聖經的這兩節經文,都是我這一生最喜愛的,也是在聖經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禱告,一個是大衛,一個是保羅,這兩個人在整個教會的歷史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是一個信仰的前輩,一個說「我要高舉神救恩的杯」,一個說「我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本來這就是基督徒從心裡面應該有的一個態度。當我們守聖餐時,長執小會員將這個杯送到我們面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將生命的杯送到我們的周遭親友人群裡。願我們的教會在建造上帝的聖殿時,我們在神的面前獻上我們的心,參與在教會的事工,不論大小事,願我們所付出的金錢、精神和才華,能夠在上帝面前讓他祂的聖名被高舉。讓我們在神的面前再一次同心來禱告:...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1.23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羅馬書14:13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國語) 「論斷」是一個負面的詞語,其定義也頗具爭議。有的人把「不要論斷」解釋成什麼都不要講、什麼都好,然而耶穌或保羅所講的不要論斷是指不要判斷嗎?讓我們來深入討論「論斷」的學習。 Ⅰ、引言: Before you criticize a man, walk a mile in his shoes. (Steve Martin) 開始批評人之前,先穿其鞋走一哩。 Steve Martin是一個喜劇演員,他講過這麼一句話:「Before...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聖經中的婦女(五) 患血漏的婦人 -- 李晶晶

寫作於2008、11、16 作者:李晶晶 牧師  馬可福音5:21-43 一、 前言:露芭—貝爾森的天使(Luba:the angel of Bergen-Belsen)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介紹一本繪本給大家,「露芭―貝爾森的天使」,露芭是一個猶太裔荷蘭人,她本身也是一個護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納粹入侵她的國家荷蘭,把她的親人都抓進集中營,很多的親人被殺,她跟丈夫孩子整個失散了。在那兩年中,因為她是護士的特殊身份,使她可以自由地在集中營裡走動,但她沒有表明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因為那會遭來殺身之禍,所以納粹把她當成是政治犯,讓她在集中營裡當護士。在那段日子裡,她一直在問:「為什麼我還活著?為什麼我可以倖免於難,不像她其他的親人被殺?」這個疑問在她被關在集中營裡兩年之後得到答案。 ...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 -- 莊信德

寫作於2008.11.09 作者:莊信德 傳道 經文  約翰福音 11章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有一個奇怪的證道題目,叫作「揭開拉撒路的裹屍布」,這個主題其實要講一件事情,是與生命更新有關。說到生命更新,我想應該是很多基督徒心中期待的,或許我們成為基督徒就是衝著這件事情而來,因為不喜歡舊的生命,很期待有一個新的改變――生命關係的更新。 從家庭中的親密關係開始檢視 講到關係的更新,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越親近的關係,越難更新。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談到更新,你會發現,最容易讓我們打回原型的關係是什麼關係?其實是我們很熟悉的家庭的關係。不知道我們當中有沒有年輕的一代,你可能去參加一些特別的聚會,很High,回去以後,你爸媽還是用以前的角度來看你時,可能過沒多久,這個很High的感覺就會慢慢消失了;或者是你的丈夫或妻子在教會經過一些很棒的感動,需要跟另外一半分享,發現另外一半還是垮著臉看著你,這時候再怎麼High,都講不下去了。你會發現家人的關係通常是經驗生命更新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很不容易突破的事情,因為大家對我們已經有非常多傳統而習慣性的眼光。我發現家人的關係真的是這樣。每次,我太太在聽我講電話,我只要開口講兩句,她就知道是我爸爸或媽媽打來的。因為我們家講電話(我們家只有兩兄弟),在男人的氛圍裡面,我不太會講:「媽,我好想你喔!」或「爸,你最近過的好不好?」他們問的問題大概也都是:「吃飽了嗎?最近好嗎?天氣在變喔,自己要注意一點。」這大概是爸爸打來的情況,若是媽媽打來的話,比較多是她說我聽。不過我太太家就不一樣了,我太太只要一接電話,可能講了十分鐘,我還是不知道她是在跟我岳母,還是跟她妹妹講話,因為我太太家是五個女兒。五個女兒的家庭和兩個兒子的家庭,那種家庭的氣氛差很多,全家在一起時,不是像菜市場而已,那種感覺是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說話和分享,全部打成一片。有時我會發現和家人講完電話掛了之後,我會很挫折的跟我太太說:「我其實很想跟媽媽說一些什麼之類的,可是又說不出口。」那個關係已經很習慣了,我就覺得有點挫折的問:「妳聽我剛才講話,會不會不夠禮貌,或不夠溫柔?妳幫我打給她,說我想講…」「不要,你還是自己講。」不過,我就會在這當中發現,其實親密關係,特別是家人的親密關係,是一個很不容易突破和改變的。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該怎麼從這個關係當中來做調整呢? Giddens對相依共生的結構性分析 英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社會學家叫作Anthony...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寫作於2008.11.02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雅各書5:16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六)—認錯(Confession) (國語)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們要講第六個「彼此」,弟兄姐妹之間,彼此的關係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大家在一起難免有互相得罪、互相傷害的時候,這時就要談到認錯的問題。 Ⅰ、引言:Not Perfect,Just Forgiven(尚未完全,只蒙赦免) 在美國,有人喜歡在汽車後面的保險桿上貼一張紙,上面寫一些短句子,其中有這麼一個句子是:「Not Perfect,But Just Forgiven.(尚不完全,僅蒙赦免。)」的確,基督徒並不完全,只是蒙了赦免。可是後來想一想,如果你這一生都是僅蒙赦免,那也不對啊,就是我信了耶穌,我僅蒙赦免,承認自己還是會犯錯,就這樣嗎?應該要再多加一句「Not...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 Affection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26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羅12:10a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Affection)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五)—親情(Affection) (國語) 有一部電影的短片「A Father A Son」是述說美國有一對父親和孩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父親名叫Dick Hoyt,孩子叫名叫Rick Hoyt。孩子在出生時因為不幸的意外,造成他一生無法走路,也不會講話,使得這個父親根本沒有機會和孩子一起玩耍。他的父母親希望這個孩子能有一個正常的生活,所以就讓他進入公立學校讀書。這個孩子在學校,利用特殊的電腦表達他的想法來與人溝通。當他十五歲時,他對父親說:「我想要參加五英里之類的賽跑」,這個父親並不是賽跑的能手,但因為他的孩子,就答應用輪椅推著他來賽跑。這是這個孩子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殘障者,於是開始了他們父子倆一段一同奔跑的日子。他們一起報名參加馬拉松賽跑,也一起報名參加鐵人三項全能競賽,游泳、騎腳踏車及賽跑,就這樣,他們父子一同跑過全美國3770英里。這個孩子若是沒有父親則根本無法跑,這個父親要不是為了這個孩子,他也不願意去跑;父親是身體,但孩子是心靈,他們一起跑,同心合意就有力量,而不是獨自一個人來跑人生的路。這個短片是真實的故事,父親為了要一圓孩子的心願,成就了這個故事,這叫作親情。 本章藉由這個故事,要來探討教會關係與家庭有何相關。保羅對羅馬教會說:「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這個親情就是父母子女和弟兄姊妹之間的親密關係。因此讓我讓我們用家庭的關係,來看看教會的關係。 手足情深的意義 手足之情是什麼意思?合和本的翻譯是「愛弟兄要彼此親熱」。而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翻譯,比較有將希臘原文的意思翻譯出來:「要以手足之情相親相愛」。「手足之情」和「相親相愛」在希臘文各為兩個字,手足之情是fila,delfoj...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 Suppor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19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分享的內容是彼此「勉勵」,勉勵就是要陪在他身旁,若他是新手上路,你就高聲鼓勵他;若他是跌倒挫敗,你就低聲安慰他。今天我們證道的主題是彼此「扶助」,扶助就是在他軟弱缺欠時,你貼在他身旁力挺支撐他,這比勉勵還辛苦,因為對方已經軟弱地無法站立了。 Ⅰ、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世紀記載,「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時只有亞當一個人,他代表全人類,所以聖經不是說「男人獨居不好」,而是「那人獨居不好」。上帝造人,使人有兩個需要,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而這似乎意味著人是有限的、軟弱的,事實上,這個幫助不是將男人和女人分開,而是將人與神分開:因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祂沒有孤單的可能,祂是全能的上帝,祂不會軟弱欠缺、需要被幫助,而人被造都需要被幫助,都有軟弱欠缺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扶助。 Ⅱ、扶助軟弱的意義 A....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現今的時代—誰是你的鄰人 -- 何淑珍

寫作於2008.10.12 作者:何淑珍 牧師 路10:25-37 引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國片海角七號就是在佳冬教會拍攝的,我就是來自佳冬教會的牧者,目前佳冬教會很熱鬧,也很出名。昨天我們教會的青年打電話告訴我說:「有一兩百個人要來教會參觀,要找牧師」,我說:「很抱歉,牧師現在人在台北」,也有人要找牧師簽名,或跟場景拍照留念,我想佳冬教會現在出名了,但牧師沒有什麼出名。佳冬教會雖然很小,但靠著神的恩典,我們真是樣樣都齊全。在這裡也要感謝蔡牧師團隊邀請我,回到和平教會來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話語。1981到1991這十年中,我在台北工作,也在和平教會聚會,那十年裡我受到和平教會許多的照顧,當時是商牧師牧會,我特別在靈性上的成長得到了很多的造就。特別要感謝宣關團契對我個人和佳冬教會許多的幫忙,當我在佳冬教會這約七年的時間,教會有任何的需要時,宣關團契一直不斷的以禱告和金錢來支持我們的事工,甚至在聖誕節時還主動送禮物給我們的小朋友,這是我代表佳冬教會對宣關團契及和平的長執、會友表達我由衷的感謝。 本論: 一、...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關心至微小的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0.05 作者:蔡茂堂 牧師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證道的主題是「關心至微小的」,這當中有兩個部分,一是要如何「關懷」?一是「至微小的」是誰?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今天的經文是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耶穌講的最後一個比喻中的一句:「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個比喻的背景,是猶太牧羊人白天將綿羊和山羊放在一起牧養,到了晚上卻將這兩種羊分開,因為山羊的羊毛較短,牠們較怕冷,所以養在較溫暖的羊棚裡,綿羊的羊毛則較長,牠們比較怕熱,就養在較通風涼爽的羊欄中。耶穌的比喻是指,祂到了末世審判時,同樣要將所有的羊分開,綿羊在一邊,山羊在另一邊,那些做「這些事」的人就是綿羊,而「這些事」是服侍的事,所服侍的對象就是至微小的,是貧窮、寄居、病痛、作監的人,而耶穌也提到,這些至微小的就是「我的弟兄」。貧窮者是沒有地方住的貧苦人,你要給他吃喝穿住;寄居者是流落異鄉的出外人,你要接待他;病痛者是在患病苦痛中的人,你要看顧他;作監者是犯錯坐牢的受刑人,你要探望他。這是耶穌提到的四種人,是在社會上屬於被人輕看忽略的邊緣人,而耶穌要我們照這些人的需要去服侍他們。 Ⅰ、引言:韓國五歲盲女劉藝恩的故事...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七):收成 Harves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09.28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太 9:38)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之前的聖禮典,我都會提到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今天的第七講則要說到收成,英文叫作Harvest,中文聖經翻譯成收割,而這樣的翻譯,「割」是有審判的意思,在啟示錄中:「…伸出祢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14:15),馬太福音則提到「祂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祂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2),這是有分離的意思。今天我們歡喜地將受洗的兄姐迎進神的大家庭,收「成」是高興成功之意,所以我的題目選用收成,而非收割。 Ⅰ、引言:你看見什麼?(Stere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