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31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十一):簡樸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7.3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二章13~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來複習一下操練敬虔講了幾講?講了九講。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我們每一天花一點時間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默想、禁食。團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小組(週間有小組的生活)、門徒(在生活上能夠作門徒一直成長)、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禮拜一到禮拜六要不要操練敬虔?難道只有主日聚會的時候嗎?我想這是最難的部分。  我們上一次講到一位神父Francis...

2005年7月24日 星期日

撒網下魚 -- 張立夫 牧師

寫作於2005.07.24 作  者: 張立夫 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廿一章4~1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很高興我們一起敬拜上帝,在神的家裡面,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我們也領受上帝給我們的特別祝福。我們在七日的第一天,一起來紀念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在講說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的顯現,而且不只是一次,是好幾次,約翰福音二十一章說,這一次耶穌為他的門徒顯現是第三次,耶穌復活在他的門徒當中,產生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衝擊,本來跟隨耶穌的人,好像把耶穌當作一位老師,就好像很多門徒跟隨孔夫子,很多很多的門徒跟隨柏拉圖,耶穌的門徒可能只是把耶穌當成一位老師而已。 ...

2005年7月17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十):管家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7.1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二章35~4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經把個人敬虔的操練和團體敬虔的操練講完了,現在開始講第三個操練,就是「生活的操練」。我們複習一下,操練敬虔分成個人的操練,包括讀經、禱告、默想、禁食。團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敬拜上帝)、小組(彼此相愛)、門徒(願意跟隨耶穌的腳步成長)、認罪(認錯)。我個人覺得個人的操練比較容易,自己讀經、禱告、默想、禁食,這個比較不困難,群體就比個人難一點,因為這要和大家一起互動,最難的是現在我們要講的,不是個人也不是群體,而是在你禮拜一到禮拜六之間敬虔的操練,因為群體的操練,一個禮拜才一個多小時,忍耐一下還是過去了,大家聚在一起,不管是你週間有聚會也好,總是時間不長,但其他時間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上有很多可以操練的地方,這叫作「生活的操練」。 ...

2005年7月10日 星期日

天父的心 -- 莊信德 傳道

寫作於2005.07.10 作  者: 莊信德 傳道  聖  經: 【路加福音十五章11~3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這是一段我們很熟習的聖經故事,在這麼熟悉的聖經故事裡面,不知道弟兄姊妹有沒有讀到什麼東西。這一個多月以來,這段故事是我靈修的焦點,我的靈修沒有什麼進度,在這六個多禮拜,因為一直在默想這段經文。過去我們碰觸到這段經文,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主日學的學生上台演戲的時候,然後每一年大家都在比賽,看哪一個版本的小兒子的故事,詮釋的最淋漓盡致。但是越是在這個故事裡面,越是在這個故事的默想當中,我忽然間發現,原來我作為一個老基督徒(雖然年紀不老),可是在教會成長的過程當中,我離這個故事真正要表達的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

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九):認罪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7.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雅各書五章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講到操練敬虔,包括個人敬虔的操練和團體敬虔的操練,今天我們要講就是認罪,團體敬虔操練部分的最後一個操練。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是找尋罪人,要人悔改接受基督的救恩,成為基督徒,換句話講,我們都承認我們是罪人,可是我們信主以後我們還是罪人嗎?我們還需要認罪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到底教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是不是像一間博物館,你知道博物館是什麼地方嗎?就是收集最好的作品的地方。   很多的藝術家畫的圖、雕刻的作品不會被收藏在博物館,因為它不是最棒的,所以我們說博物館是展示最完美的地方,教會是不是博物館?不是?還是教會是急診處?是醫院?它是專門收那些受傷生病的地方。在你的觀念裡面,到底我們和平教會是屬於哪一種?是博物館還是醫院?如果你認為是博物館,在教會裡面表現出來的就是最好的一面,如果是像醫院,所表現就不是那麼的好,弟兄姊妹會吵架、會彼此傷害,都會有一些問題,這樣的圖像就是醫院的圖像。以我從小在教會看到及經歷過的情形來看,教會應該不是博物館,如果最完美的成品才擺在教會,那麼我們教會應該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完全、尚未完工、還在進行當中,所以教會比較像醫院,如果像醫院的話,那彼此認罪就是必要的,因為有時候這個人受傷是因為被另外一個人傷害到,有時則反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