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準備好的心田
經文:馬太福音十三章1-9節、馬太福音十三章18-23節
主講:盧俊義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一月九日
Ⅰ、在巴勒斯坦地區撒種的特色,與咱台灣農夫撒種不同的地方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話語。耶穌傳福音,重要中心是天國的比喻。馬太福音稱為「天國」,因為寫給猶太族群,猶太人不敢用「上帝」一詞,所以以「天」來表示;馬可、路加、約翰福音裡是「上帝國」,其實意思一樣,要點是「上帝成為我生命的中心」,上帝成為中心的地方就是天國。
馬太福音是蒐集天國比喻最多的一本,共十三個。 七個記載在第十三章,其他六個在第十八章22-35節,第二十章是葡萄園的比喻,第廿二章是天國的比喻,第廿五章有三個奴僕,兩位好又盡忠、一位又懶又壞的比喻;和五個聰明、五個愚笨少女的比喻,最後一個是廿五章36-41節綿羊、山羊的比喻,大審判時人會被分為綿羊、山羊兩派,審判、分類是天國比喻的特色。第十三章的比喻說,天國好比人向海中撒網,收網後留下好的,丟掉不好的;向田裡撒麥子,壞人半夜三更去偷撒稗子在其中,但收割時會被分類清楚。上帝國的比喻中,都談到這重要的意念——審判,將來人人都要面對上帝的審判,這是個重要的觀念。
再者,耶穌的比喻常俱有「生活經驗」的特色。耶穌的比喻不會像天方夜譚,讓人聽了摸不著頭緒。好比本篇的經文,耶穌坐在船上,向站在湖邊的眾人講道。正說著時,抬頭見有人要去撒種,耶穌接著說的話,中文聖經沒有翻譯出來,原文聖經中是寫,耶穌說「看哪!」同時比手勢,眾人順著手勢轉頭看,就見到有人正要去撒種。從這點來看,可以清楚地知道耶穌的比喻,往往取材自當時的生活環境,或是說話當時現場可看到的景象,藉此來教導眾人。
Ⅱ、比喻中說出撒種後的四種結果,因為落點不同,成長的結果也大不相同。只有落在最好的土壤裡,成長遠超過原本撒下去的。
馬太福音十三章第3-9節講述耶穌以比喻教導眾人。第一次讀這比喻時,不能明白怎會有人把種子撒到路邊和草地裡。從神學院畢業後到東部服侍,深入接觸耕作生活後,才瞭解原來巴勒斯坦的田,和台灣的不一樣:巴勒斯坦是旱田,而台灣是水田。過去台灣人種田,要先開墾田地,犁田、灌溉、拉線,讓秧苗插起來筆直好看。以前沒有插秧機,農人戴著「鐵指甲」,左手拿秧苗、右手挖地,沿著線從前頭慢慢向後插。之後,要按時巡視稻田、拔除雜草,稱為搓田草,因為有時田裡長雜草,農夫要剷除。搓田草時要注意,從後頭往前搓,和插秧正相反,因為搓田草要跪在水田裡,若是由前往後倒退地走,必會因為無法看見秧苗,而傷到幼苗。搓起來的田草,有的埋入田裡做肥料,有的用來築田埂。現在有專事生產秧苗的工廠,秧苗放入插秧機裡,推著走在田裡即可。大片田地也有大台機器可操作,一次可插十排。
1. 落在路旁
巴勒斯坦的田地是旱田,久久灌溉一次即可。而他們撒種方式是,農夫牽著一頭驢子到田裡,在驢子屁股兩側掛著布袋,裡面裝有種子,袋子底部剪個小洞。驢子照著主人的牽引走,走路時便會晃動袋子,裡頭的種子自然會掉出來。驢子一直走,袋子一直晃動、種子就一直掉落,這就是當時的巴勒斯坦人撒種的方式,因此,才會有種子掉到路旁、草地、荊棘裡。如果有這層理解,就會知道種子如何會落到路旁,被飛來的鳥啄去吃了。其實台灣的田也怕雀鳥來吃幼苗,所以農人會在田間安置假人或風箏,隨風飄動,鳥兒就不敢下來。巴勒斯坦是旱田,田中只有一條路,隔開不同地主的麥園;而路面和麥園地面是等高的,所以種子會落在路邊。而台灣是水田,為了貯水,田邊有較高的田埂,種子不會落在田外的路上。
2. 落在淺土的石地上
第一種撒種在路邊,被雀鳥啄去吃。第二種在第5節,種子落在石頭地上,這也是讓人想不透的。台灣人是個殷勤的族群,田地不止要除草、還要整理。台語說,「貧田不吸水」,這句話在東部聽來特別親切。「貧田」,指的是土不豐厚的田,因為土少,水份便容易流失。在東部牧會那時,有些會友務農,我會去幫忙搬石頭。然後到其他地方買土回來囤田,土囤得厚、水才能留得住,幼苗才會長得好。東部時常缺水,如果土不厚,又加上水份流失,幼苗自然無法好好成長。東部人常要去外地買土。台北常挖地蓋捷運,一挖就是十層樓深,那些挖出來的深土都是很肥沃的。政府若懂得規劃,把這些好土給農夫,用來改良農田,囤積肥土、含住水份,這樣田地才能有好的生產。
3. 落在荊棘中的
巴勒斯坦農人鮮少整田,一般都是等到第七年安息年時,讓土地休耕,到第八年要耕種時再整理、除草。所以,可能原本只是一撮雜草,七年後變成草圃,就是聖經說的荊棘。台灣人很殷勤,每年都要整田、巡視。我在東部時,會友常常巡田,以前不灑農藥,所以田裡會滋生田螺、土虱、水蛙等動物,農田很美,偶爾還能吃到會友撿來的田螺、土虱;溪裡抓的鰻魚。分享一個小故事,一次會友送鰻魚,為了處理還打破了碗。會友說:「牧師你好笨喔,很簡單,用灰燼抹就可以了;或餵一點酒,鰻魚就會醉得動彈不得。」老實說,台灣比較有趣。
所以,耶穌說這比喻,當時的人都聽得懂,因為他們農作的方式,會讓田裡長出荊棘,而種子落入荊棘叢中,也是他們所常見的。他說:「看哪,農人撒種,撒在田埂、路邊,也撒在石頭地、草叢裡。撒在石頭地裡的,因為土淺、石頭多,根莖無法往下深深扎根,長不大,太陽一曬就枯萎。第三種落在荊棘裡,被草擠住,無法好好成長,長成畸形,結不了果實。」
4. 落在好土壤裡
第四種落在肥沃的地裡,結實好幾倍;馬太福音說,有一百倍、六十倍、到三十倍。在東部時,我陪同會友收割稻田。收割稻子很辛苦,體力消耗大,一天要吃五頓飯,會友不想讓我辛苦,就要我幫忙看管飯食即可。收割後要篩,把篩出來的稻子帶回去曬。我關心當年收成,如果會友回答「不錯」,代表有八成收成;如果是「很好」,代表今年是豐年,有九成。但我在嘉義時,也有會友務農,我問收成如何,如果回答差不多、沒有很好,代表有十一成;豐年的話,是十四成。差別的原因就在於土地的肥沃。好土可以收成一百、一百四十倍,東部土地貧瘠,收成減少很多。耶穌說,撒在好土裡,可以收成百倍、六十倍、三十倍。附帶一提,說「差不多」是台灣人的習慣,有位瑞士神父來台傳道,他曾告訴我這句「差不多」讓他很困擾:他問學生榫頭差了多少,學生回覆差不多。但一頭差不多,另一頭就會差很多。所以要精準,瑞士鐘錶之所以有名,就在於精準。
Ⅲ、這再次說明了真正有上帝國的力量同在,結果是結實纍纍,無法估計。
聖經中的數字往往有其意涵。好比「七」代表完全、有上帝的祝福;「五」、「十」是美好、整齊之意。「一百倍」最好,「六十」、「三十」也好,都是五和十的倍數。耶穌在第9節說:「有耳能聽的就應當聽。」意思是要注意聽上帝國的比喻。如果留心傾聽、存在心裡,上帝的話語會結實,讓生命滿足、豐富、歡喜,這就是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當時的人能聽懂耶穌的比喻,因為這是實際的生活經驗。當福音透過保羅和使徒們,傳到外邦以後,理解開始出現困難,就像台灣人難以理解,旱田和水田所造成的差異。我們需要回到耶穌的時代,才能容易理解。
按牧師的理解,後來第18-23節的進一步解釋,並不是原本聖經作者所寫,是後來初代教會興旺,講論耶穌教導時,有人提出疑問,才添加的進一步解釋。18-23節說,上帝的話若是聽了不明白,就像種子撒在路邊,被飛鳥啄去。
每每讀經至此,常思考自己的講道,會友是否理解?所以,對於第一次來教會的新朋友,總會在會後主動前往關心,了解他是否聽得懂?有時牧師的宗教術語太多,讓人難以理解,就像我這樣假裝很懂的牧師,用一些奇怪的名詞,讓人聽不懂;不如耶穌的比喻,淺顯易懂;。聽得懂才能回味、咀嚼;若聽不懂,不知道牧師說了什麼,就像種子撒在路邊,被鳥吃掉很可惜。
第二是撒在石頭地裡。石頭地指人聽了歡喜,但扎根不深。根不深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時間太短,只聽一遍。查經班常有會友來「試聽」,聽了若不喜歡,之後有事就不來了。所以常告訴查經班會友,跟牧師讀經,一年後才算剛開始生根發芽。若想開花結果,大概要五、六年時間。信仰不是聽愛聽的,而是需要扎根,才能長大結實。而且聽了以後還要思考。耶穌說,石頭地裡的種子沒有根。曾遇過會友,預備要受洗,上完尋道班、也和長老們談過,洗禮當天卻失約了。聯絡他詢問原因,得到得回應是:「原本已預備好出門,誰知路上摔了一跤,覺得是不好的兆頭,就不來了。」這就是信仰沒有根。也有許多病人,生病住院才想洗禮;除非這人是長期會友、或有迫切需要,長老開會決議答應,否則牧師都不會前往,因為發現許多人洗禮,動機是想病得醫治。信仰若沒有根,面對生老病死時,生命就會出現問題。
第三種撒在荊棘裡,種子發芽長歪。這就好比生活中有許多牽掛、思慮,種子就發芽長歪,結不出好果子。生命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掛慮,我很喜歡一首台語歌,歌詞寫道:「煩惱天不亮、小叔娶妻缺睡床、小姑嫁人缺嫁妝,做人媳婦真難!」世間的掛慮很多,牧師也會,邊禱告邊煩惱,掛慮事情做不好、會友遇到問題。這些煩惱雖不可避免,卻往往影響信仰。
耶穌比喻的最後一種,早期教會解釋為,撒在肥沃好土裡,人聽了、有認識,就成為生命中新的力量,有很強的生命力,能結實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耶穌說這些比喻,談到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生命要能真正聽聞福音、和聖經話語,並且不只聽見,還要存在心中,讓話語生長。耶穌說,有耳聽就當聽,趁還能聽懂、看懂、嘴還能說時,要把握機會,認真聽,這比什麼都重要。在所牧養的教會推動讀經,每日寫讀經資料給會友,要會友認真讀。即便如此,還是有會友不讀,牧師很憂鬱、挫折。但也常接到電話,某會友緊急入院,牧師趕緊前往探視。該會友就說,牧師,請你替我禱告,我若能康復,一定開始認真讀經。牧師很壞,回答他說「不用,我送你一本精美聖經,讓你帶去天堂讀」。當耳朵能聽、眼睛能看、手腳能動時,就要好好讀經。牧師甚至告訴會友,如果太忙,如廁的時間也能讀聖經。上帝慈悲恩典滿滿,你拿聖經進廁所讀,說不定上帝會很感動呢!
基督徒心裡要有上帝的話語,才能在現今世代抵擋誘惑。人很軟弱、很有限,生活的掛慮常攔阻我們,真正用心追求上帝。早期教會進一步解釋耶穌的比喻為,人聽了上帝話語有曉悟,真正追求認識上帝,生命就有足夠力量,抵擋誘惑困擾。長老教會稱之為「在上帝話語的基礎上建造」,是創始人約翰‧加爾文的教導。長老教會因為長期重視聖經,才能經得起時代的困難,沒有倒塌。日治時代,警察要求教會主日禮拜前,對著東京方向祝禱天皇。特警警告某間教會,若不照做,不會放過他們。牧師很擔憂,日日在禮拜堂裡跪著禱告,長老和全教會也迫切禱告。牧師求上帝讓會友下週都遇事,無法聚會,否則自己挨打不要緊,會友也要挨打。誰知,禮拜天一大早,就有一位懷了孕的婦人出現,跪在教會地上禱告。會友越來越多人湧入,連過去很少聚會的人也來了。時間一到,四、五位警察進入教會,要求眾人向東京的天皇禱告。無人照做,警察威脅動粗,懷孕婦人走到講台前,請警察要打打她,她面對逼迫也不退縮。最後,警察對著講台一陣打罵後離開,並且之後不曾再出現。
弟兄姊妹,讓人擁有堅定信心的,就是好的心田。農田若要肥沃,需要撿石、除草、囤田、整理;信仰也要常常整理、換新,才能看見一畝心田強壯,抵擋外力,結出好果子。信仰若不整理,軟弱、雜草多,很快就會離開上帝的話語,和原本聖經教導的真理。教會在社區裡,作為外在的彰顯,更需要會友們用心整理信仰內涵,讓教會在所在之地,結出好果子。同心禱告。
禱告:
感謝主上帝的疼惜,讓我們一起在此,通過聖經的話語,有所學習。懇求主幫助,讓我們曉悟聖經話語,在這動亂世代,能站得穩、不懷疑、不失敗。感謝主恩典,奉靠耶穌基督之名禱告,阿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