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重回耶路撒冷的大衛

講道內容

重回耶路撒冷的大衛
時間: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經文:撒母耳記下二十章1-13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講道影片 :


一.魔子的反叛

       我們上一次講到大衛雖然平定了押沙龍的叛亂,可是因為自己的偏心、不公平,造成其他以色列人對他有非常多的不滿:「在那裏恰巧有一個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憫人比基利的兒子。他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分,與耶西的兒子無涉。以色列人離開大衛,跟隨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但猶大人從約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緊緊跟隨他們的王。」(撒下20:1-2)

       和合本上說示巴是個「匪徒」,台語聖經上說他是個「匪類」,新譯本上說他是個「敗類」。我們看到聖經用這樣的形容詞,就知道這人不是個很好的人。「示巴」這個詞原本的意思是「魔鬼之子」。所以聖經給他的評價是負面的。
       示巴看到以色列人與猶大人之間有矛盾出現,覺得可以在當中獲得利益,所以他便吹角說:「我們與大衛無分,與耶西的兒子無涉。以色列人哪,你們各回各家去吧!」我們知道大衛偏心,對猶大人特別好,讓以色列人很生氣,所以他們就照著示巴的話,下定決心離開大衛。問題是示巴不是個好的領導者,當這些人離開大衛、反對大衛並跟隨示巴的時候,示巴並沒有足夠的聲望來號召跟隨他的人。
      這讓我想到當年辛亥革命的起義,如果對歷史稍微瞭解的人就知道,辛亥革命其實是不在計畫之內的革命,卻意外成功了。有個人叫黎元洪,他不是革命黨人,可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卻是代表革命黨對外宣布革命成功的人。因為該次革命不在計畫之內,所以當時武昌城內沒有革命黨領導人,裡面都是蝦兵蟹將小角色,只是這些人發現清兵要來查了,自己揭竿起義。所以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有聲望的人可以當領導。那時黎元洪聽說革命了,就跑到朋友家中躲起來,但因革命黨領袖都不在武昌城,所以「強迫」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當時候的革命黨人知道這件事。革命如果要成功,一定要能呼群引伴,所以他們一定要推舉一位有聲望的人,也就是黎元洪來當領袖。很多人看到黎元洪掛名,就加入了革命,所以後來就成功了。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得知領導者很重要,可是示巴不是個好的領導人,所以造成他後面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現在這群以色列人拒絕再接受大衛的領導,另起爐灶跟隨示巴,但是猶大人緊緊跟隨大衛。

二.守宮的嬪妃
       大衛回到耶路撒冷之後進了宮,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他留下來看守宮殿的十個嬪妃。「大衛王來到耶路撒冷,進了宮殿,就把從前留下看守宮殿的十個妃嬪禁閉在冷宮,養活她們,不與她們親近。她們如同寡婦被禁,直到死的日子。」(撒下20:3)我們從聖經裡得知,大衛的兒子押沙龍已經在公開的場合與這些嬪妃親近,所以無論如何,照當時的律法來看,大衛不能夠再跟她們發生任何關係,但大衛也不能叫她們全部改嫁,所以大衛就將這些人留在冷宮,提供基本的食宿生活。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會覺得這些人很無辜,莫名其妙被打入冷宮,但在當時這可能是最好的處理方式。畢竟如果大衛將她們休掉的話,最後可能流落街頭,變得很悽慘。所以大衛繼續留她們下來,養活她們。

三.軍權的轉讓
亞瑪撒—亞比篩—約押(撒下23:4-13)
       此時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你也回到這裏來。』」(撒下20:4)大衛要趕快處理示巴的反叛。大衛打過很多次仗,知道「兵貴神速」,打仗就是要趁著叛軍尚未成氣候,反對大衛的勢力未集中時,儘快將反叛平定。所以大衛給亞瑪撒三天招聚猶大人。這是大衛對亞瑪撒所下的第一道命令,亞瑪撒也知道這個命令很重要,因為大衛用亞瑪撒代替約押,所以亞瑪撒必須用實際的行動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這個角色、有能力做得比約押更好。
       但是很不幸地,亞瑪撒無法照著大衛王的規定,在三天之內完成。「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耽延過了王所限的日期。」(撒下20:5)這件事情讓大衛很不安,因為每拖延一刻,敵人的力量就會增加一分,所以大衛撤換了軍隊領導人。他這樣做等於是承認了亞瑪撒的領導能力不足,也承認了當初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大衛是因為約押殺死了押沙龍,大衛很生氣,於是撤掉了約押的指揮權。
       撤換亞瑪撒後,大衛將指揮權交給了亞比篩:「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恐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甚。你要帶領你主的僕人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堅固城,躲避我們。』」(撒下20:6)大衛知道國家有危機,另外啟用了亞比篩。但現在我們要問:為什麼大衛要找亞比篩?他是個適當的人選嗎?大衛會不會又找到不適任的人?
大衛找亞比篩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亞比篩進龍潭、入虎穴沒在怕當初大衛被掃羅追殺時,有一次掃羅帶著三千精兵來到哈巴拉山中,追趕大衛,半夜時這群士兵都睡著了。「大衛對赫人亞希米勒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說:『誰同我下到掃羅營裏去?』亞比篩說:『我同你下去。』......亞比篩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大衛對亞比篩說:『不可害死他。......現在你可以將他頭旁的槍和水瓶拿來,我們就走。』大衛從掃羅的頭旁拿了槍和水瓶,二人就走了」(撒上26:6-12)兩個人就這樣潛入三千人的軍營中,雖然那些士兵都在睡覺,但或許有人睡眠很淺,很容易被發現。兩人去到那裡時,發現士兵都在熟睡,亞比篩覺得機不可失,說道:「現在神將你的仇敵(掃羅)交在你手裏,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但大衛說:「不可害死他。」只容許亞比篩將掃羅頭旁邊的槍與水瓶拿來。這是一個很冒險的動作,這樣萬一驚動掃羅就慘了,但亞比篩還是照做。所以我們看到亞比篩的勇敢過人,雖然冒著生命危險,卻深入險境,沒有在怕。
       第二個是跟大衛的「麥當勞炸雞事件」(撒下23:14-18)有關。幾年前麥當勞在推廣24小時營業,當時他們拍了一支廣告,廣告內容是有位半夜睡不著的孕婦,就對先生說:「老公,我好想吃麥當勞的炸雞。」先生便不辭辛勞開車去麥當勞,為老婆買了一份麥脆雞。這個廣告播出之後,根深蒂固地改變了台灣的孕婦文化,從此以後孕婦在懷孕期間都有一種特權,就是可以在三更半夜把老公搖醒說想吃炸雞,這位弟兄就必須乖乖地去找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不然就會被抱怨不體貼、不愛老婆,所以老婆在懷孕期間是可以享受特權的。但有些老婆過習慣了這種享受的生活,生完小孩之後半夜還想吃炸雞,就把老公搖醒,老公就會善意提醒她:「老婆,你現在又沒有懷孕,為什麼要吃炸雞?」
       半夜出去買炸雞雖然有點麻煩,但不用冒生命危險。可是當掃羅王還在追殺大衛的時候,大衛躲在山寨裡面,不知為何突然覺得口乾舌躁,想喝家鄉的井水。「那時大衛在山寨,非利士人的防營在伯利恆。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裏的水打來給我喝。』」(撒下23:14-15)大衛可能不是只有口渴而已,還有因為被追殺而逃離家鄉,使他懷有一種流浪者對家鄉的思念。大衛也許是無意間講了這句話,並非真的期待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替他到二十公里外的伯利恆打井水。為什麼說這是冒著生命危險呢?因為非利士人的軍隊就駐紮在伯利恆,所以如果有任何以色列人膽敢從亞杜蘭洞跑二十公里到伯利恆,穿過非利士人的軍隊,打了水再回來,是非常危險的事。
       結果,有三個勇士聽到大衛講這句話,他們就偷偷前去打水:「這三個勇士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裏打水,拿來奉給大衛。他卻不肯喝,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如此,大衛不肯喝。這是三個勇士所做的事。」(撒下23:16-17)當他們回來的時候,我們看見大衛的反應:他發現自己說錯話了,他真的不希望這些人的生命遭受威脅,所以他拒絕喝這杯水,並將這杯水奠在耶和華面前。從此事件我們學到身為領袖,說話要謹慎,畢竟隨便說一句話都具有影響力,讓人為他出生入死。還好大衛是個好的領袖,好的領袖不是讓別人承擔各種危險,來完成自己的慾望。上帝所設立的王也不是利用自己的權勢,來滿足自己各種需要。
       我每次讀到這段聖經時,想像這三人穿過敵人重重防衛,抵達伯利恆後打了水,再回到大衛面前。大衛對這三位勇士說:「我斷不敢喝。」我非常敬佩這三位忠心勇敢的勇士,他們冒生命的危險,只為了讓大衛喝一口家鄉的水。這三個勇士是誰呢?「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的兄弟亞比篩是這三個勇士的首領。」(撒下23:18)
亞比篩其實有不少事蹟:
    1. 與大衛共同下到掃羅營裡(撒上26)
    2. 與約押共同對抗亞蘭人與亞捫人聯軍(撒下10):這就是我上次說過的「內線作戰」的故事。
    3. 大衛流亡時,想殺咒罵大衛的示每(撒下16)
    4. 與押沙龍作戰時,率領三分之一的部隊(撒下18)
    5. 大衛得勝時,想殺前來認錯的示每(撒下19)
    6. 幫助大衛打敗非利士人的偉人(撒下21):此時大衛年紀較大,藉著亞比篩之力才將偉人擊敗。
    7. 勇闖非利士人營盤,打水的三勇士(撒下23)
    8. 在鹽谷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代上18)
       從以上事蹟來看,亞比篩不僅是能單刀直入敵境的勇士,在戰場上也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同時他也是大衛貼身的捍衛者。所以大衛在危急的情況下,決定要選擇亞比篩來平定示巴之亂。
       接下來我們要看以下幾段聖經,當中有些很微妙的轉變。當亞比篩得到命令之後:「約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著亞比篩,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撒下20:7)大衛擁有自己私人的軍隊,且都是由約押在指揮,但在大衛下了命令之後,所有的人都跟著亞比篩。當他們出去的時候,去到了一個地方:「他們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裏,亞瑪撒來迎接他們。那時約押穿著戰衣,腰束佩刀的帶子,刀在鞘內;約押前行,刀從鞘內掉出來。約押左手拾起刀來,對亞瑪撒說:『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手裏所拿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約押和他兄弟亞比篩往前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撒下20:8-10)基遍就在耶路撒冷的旁邊。他們出去不久就遇到了亞瑪撒,約押假裝示好,卻殺了亞瑪撒,這個與他當初殺以色列元帥押尼珥非常類似。這個事件發生了之後,領導權有一點微妙的變化,變成「約押和他兄弟亞比篩往前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
     「有約押的一個少年人站在亞瑪撒屍身旁邊,對眾人說:『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亞瑪撒在道路上滾在自己的血裏。那人見眾民經過都站住,就把亞瑪撒的屍身從路上挪到田間,用衣服遮蓋。屍身從路上挪移之後,眾民就都跟隨約押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撒下11-13)我們可以想像大衛所任命的元帥被人殺了,倒在血泊之中,所有從旁邊經過的人都站住,看亞瑪撒死在那裡。這少年人覺得這樣不好,就將屍體移到田間,用衣服蓋起來。大衛任命的元帥已經被非法謀殺,有人站出來說:「誰喜悅約押,誰歸順大衛,就當跟隨約押去。」亞瑪撒被殺,殺他的約押好像取得了領導權,把大衛與約押連結在一起,而眾人對這樣的連結似乎感到合理。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服從約押的,看到老長官回來了,自然很樂意效忠約押,此時「重民都跟隨約押追趕比基利人的兒子示巴」。
       一開始是跟隨亞比篩,然後變成約押與亞比篩,最後變成了只有約押。從這段經文我們看見約押在沒有經過大衛的同意之下,自己用巧妙的手段將軍權拿回,然後約押就帶著部隊出去打仗了,我們再一次看見約押統領軍隊的權力。

四.平定的叛亂
     「他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瑪迦的亞比拉,並比利人的全地;那些地方的人也都聚集跟隨他。」(撒下20:14)耶路撒冷在這裡,叛軍跑到亞比拉,約押就帶著軍隊,其他的人也都跟隨他。我們可以想見約押擁有絕對的兵力,示巴只能做困獸之鬥。當戰爭進入最後的攻城之際:「約押和跟隨的人到了伯瑪迦的亞比拉,圍困示巴,就對著城築壘;跟隨約押的眾民用錘撞城,要使城塌陷。」(撒下20:15)原本約押要將城攻陷,但此時有位聰明的婦人提出建言:「有一個聰明婦人從城上呼叫說......『你為何要毀壞以色列中的大城,吞滅耶和華的產業呢?』約押回答說:『我決不吞滅毀壞...你們若將他一人交出來,我便離城而去。』婦人對約押說:『那人的首級必從城牆上丟給你。』此婦人憑她的智慧勸眾人,他們便割下比基利的兒子示巴的首級,丟給約押。」(撒下20:16-22)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約押是個有謀略的元帥,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可見攻城是一個最糟糕的做法。兵力需要比對方多好幾倍才能將城攻下,但攻下城後,那座城也毀了。約押透過計謀就平定了叛亂,並保住了以色列人的一座大城,而且只流示巴一個人的血,免去了以色列人與猶大人之間的衝突。如果兩方真的打了一場大戰,死傷慘重,這樣對大衛將來統治國家是沒有幫助的。所以約押用最小的成本平定了這場叛亂,是在幫助大衛。這場叛亂平定了之後,約押便回到耶路撒冷。

五.大衛的讓步
       大衛曾經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撒下19:13)大衛立了亞瑪撒代替約押做元帥,可是約押卻用狡猾的計謀殺掉亞瑪撒這個競爭者,如果各位是大衛,會有什麼反應?大衛原本對約押恨之入骨,結果約押還抗命,親手殺掉大衛親手所立的元帥。合理的想像是,當約押回到耶路撒冷城的時候,會不會是他的死期已到?大衛難道會放過他嗎?結果接下來的經文讓人倍感意外。
     「約押作以色列全軍的元帥。」(撒下20:23)大衛為什麼這樣做?是因為約押功勞大,平定示巴反叛嗎?從聖經看來,示巴反叛的規模並不大,與押沙龍的反叛比較,示巴的反叛只侷限在以色列北方的小角落而已。當初約押平定押沙龍反叛,大衛沒有給予任何獎勵,反而將元帥的位置給了別人,怎麼這次讓他重新當元帥呢?我想是因為大衛認清了一個事實,他發現他需要像約押這樣的一個統帥。
       大衛曾經寄望亞瑪撒能取代約押,但經過這次的事件後,他發現軍隊的人都支持約押,他可能發現約押真的很有領導能力,能帶部隊打仗。大衛很可能討厭約押,但如果取他性命,國家可能會遇到其他想像不到的困難,所以這時大衛便妥協、讓步了。

應用與回應
一.公平
       從今天的這段聖經我們看到什麼呢?第一,我們要學習的是公平的功課。大衛會遇到這樣的反叛,是因為沒有做到基本的公平,而引起了以色列人的不滿。大衛對猶大人偏心,讓百姓非常不高興。雖然不公平的事情常發生,像我覺得生小孩如果生兩個,就很有可能會偏心。性別、成績好壞與聽不聽話等因素,都可能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差別待遇;工作方面,如果公司的老闆偏心,也常會引起公司內部的不滿;同樣的道理若套用到治國上也是如此。所以聖經說:「王藉公平,使國堅定;索要賄賂,使國傾敗。」(箴29:4)公平跟貪腐都要注意,這樣整個國家才能進步。像最近台灣要選舉了,而選舉時總是會出現一種議題,就是「如何打造公平正義的台灣」。我們真的要禱告求神,幫助我們有智慧選出一個公平、公義的總統。
       但有時我們也得承認,我們不是完全的,沒有人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是我們要求上帝幫助我們,這是我們應該要有的價值,這也是我們應該要追求的目標。我們做不到,但是要努力去追求。

二.言行
       第二,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亞比篩的故事當中,大衛因為口渴,無意中講了一句話,結果使三個勇士陷入險境。如果這三位勇士因此喪命,那聖經與後代人要如何評價大衛?為了一杯水,犧牲三名勇士的性命,是不成比例的。所以如果講了一句錯的話,常常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甚至不應該的傷害。不應該、不需要講的話,不要讓別人聽到。我們當中有牧師、有老闆、有父母、有老師,我們多少都有機會做一個影響別人的人。我們要提醒自己:言行很重要,不要用權力或言語來驅使別人滿足自己的慾望。特別是當自己的能力越大、權位越高的時候,更要謹慎使用這樣的權力,並特別地謙卑謹慎。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39:1)大衛強調言行要能受控制。「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5:2)我們禱告的時候是跟神禱告,不是禱告給他人聽的,所以不要在禱告的時候說他人的不是。

三.抉擇
       第三,我們要談的是抉擇。約押在道德方面不是個值得學習的好榜樣,他非常狡詐,用奸巧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競爭者,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抗命犯上;但另一方面卻有軍事上的智慧,不會為了證明自己有多大的功勞而毀壞國家。約押與婦人之間的協議讓大衛取得期望中的勝利。「計謀都憑籌算立定;打仗要憑智謀。」(箴20:18)轟烈的戰鬥並不是最高明的作戰方式,顯赫的戰功也不代表將領的領導能力卓越。曹操是自古以來註解孫子兵法最有名的人。他在註解孫子兵法的「故善者之戰,無奇聖、無智名、無勇功」時寫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約押不是想著該如何消滅這群叛黨,而是想用最少的資源來贏得戰爭。人都是好大喜功的,打仗就是場面要大、上台就是舞台要大。但我們要小心,當我們在比排場、比誰厲害的時候,到底是在滿足個人的野心,還是在滿足主的心意?
       我們和平教會的新堂即將落成,當我在跟弟兄姊妹或其他教會的人聊天時,發現大家都有一種想法,就是「新堂蓋好後,我們的人數一定會增加,可能會是千人的教會」。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的一種很大的試探。我要提醒大家,重點不在人數增長,不在於是否為千人教會,更不是透過建堂來讓大家看到和平教會是多麼進步。如果我們做這些事情,是為了讓別人看見我們的好、優秀、成功與榮耀,那麼我們就在妄想與上帝一樣、我們在竊取上帝的榮耀、我們只是透過大建設來滿足需要被肯定的那種感覺。掌聲不該是歸給那些很會領軍打仗的將軍,也不是歸給在台上表演的敬拜團,更不是歸給很會司會講道的牧師。我們肯定他們的努力,我們做這些,是為了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恩典、是主要我們做的。當我們完成這些事情之後,沒有什麼可以誇口。
       接下來這篇經文有時候看起來不太能夠接受,但事實上就是這樣。有天耶穌跟他的學生說:「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裏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17:7-10)
       其實耶穌在提醒我們,當我們為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要渴望一直要得到人的掌聲與肯定。但這樣對很辛苦的同工會不會不公平?沒錯,同工非常辛苦,但那是我們從上帝那裡領受的感動,是我們願意回應神。我們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賞與掌聲,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願意跟隨耶穌基督。雖然我們沒有得到從人而來的掌聲,但我們相信上帝不虧待人。人給我們的掌聲可能會讓我們驕傲、自高、倚靠自己的才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耶穌說:「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6:6)

四.忍耐
       最後要跟大家講的主題是忍耐。大衛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詩40:1),以及「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箴20:22)。大衛是王,但這個王也有不能隨心所欲的時候。面對驕橫跋扈的約押,大衛沒有辦法處理,他只能夠默默接受。約押就像一根刺,弄得大衛滿心不愉快。這根刺比他想像的更難以去除。我們可以想像,當約押殺死亞瑪撒,重新奪回軍權的消息,傳到坐在王座上的大衛耳裡時,他會覺得「我算什麼?」這種完全不把大衛放在眼裡的事情,大衛的心中是何等滋味?
       如果約押生長在中國古代,他就是所謂的「逆鱗」。古代皇帝自比為龍。龍有鱗片,若有人觸碰倒生的鱗片,會使龍感到疼痛,因此後來把牴觸皇帝、冒言犯上的行為稱之為「逆麟」。在正常狀況下,沒有人喜歡逆鱗的人與事,但這件事並不是完全不好。對基督徒而言,逆鱗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是凡人、不是上帝,無法掌握所有事情。即便自己有很大的能力,但有些人你不得不忍耐,這人可能是手下的驕兵悍將,也可能是自己的兒女。所以我們要耐心等候耶和華,向他呼求。當我們覺得成就非凡、功名顯赫的時候,這時若有人讓你覺得很痛,成為你生命當中的逆鱗,並提醒我們自己是凡人時,求神幫助我們,願意謙卑、忍耐、等候上帝。

禱告
我們一起來禱告:「主我們在你面前向你仰望,我們承認自己有時候很軟弱;有時隨口說出不該說的話;有時候又可能像約押一樣,為了自己的功名而使用一些不應當的手段;有時候在生活當中,常常忘記我們只是凡人。主呀!求你幫助我們,在你的面前願意謙卑,學習不把功勞歸給自己,而是歸給在天上的上帝。感謝主,請你保守我們教會的每位弟兄姊妹,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五十四):新約禱告(十四)腓立比(NT Prayer.14)(Philippi)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四):
新約禱告(十四)(NT Prayer.14)  腓立比(Philippi)
時間:二0一一年十二月四日
經文:腓立比書一章3-1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上禮拜講到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的禱告,在以弗所書中保羅闡述教會的本質是榮耀的。今天要講的也是保羅在監獄中寫的信,內容是教會與傳道人之間很窩心的關係。這是保羅一生傳道中最讓他懷念的一間教會。他如何為他們禱告呢?他感謝他們給予他最多的支持,所以信中有最喜樂的禱告,也是最感恩的禱告。

I. 引言:I will praise the Lord (Ray Boltz)

說到感恩,我們來聽Ray Boltz 寫的歌〈Thank You〉:
I dreamed I went to heaven夢見我去天堂
And you were there with me你與我同在那裡
We walked upon the streets of gold Beside the crystal sea 我們沿著黃金街,水晶海走著
We heard the angels singing我們聽到天使歌唱
Then someone called your name然後有人呼喚你的名字
You turned and saw this young man And he was smiling as he came你轉身看見一個微笑向你走來的年輕人
And he said friend you may not know me now他說:朋友,你現在也許不認得我了
And then he said but wait然後他說:但是,稍等!你回想一下
You used to teach my Sunday School When I was only eight當我還是個八歲小男孩時,那時你曾在兒童主日學教過我
And every week you would say a prayer Before the class would start每個禮拜在開始上課前,你都會做一個禱告
And one day when you said that prayer而就在有一天當你做那個禱告時
I asked Jesus in my heart我請耶穌進入我的心中
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感謝你曾奉獻給主
I am a life that was changed我的生命才得到改變
Thank you for giving to the Lord感謝你曾奉獻給主
I am so glad you gave我感謝你的奉獻
        唱歌的這位弟兄,以前沒有人認識他。1990年他寫了第一首歌後馬上爆紅。他一向都是將聖經的故事譜寫成歌,甚至還搭配戲劇演出。使徒行傳記載保羅跟西拉為了救一個被鬼附的女子,結果被打、被關進監獄裡。但是他們在監牢裡還是可以唱歌,而且唱到監獄地基搖動、監門全開了。以下這首歌就是描述這段故事:〈I Will Praise the Lord〉,也是Ray Boltz的作品。
Bleeding in the darkness 在黑暗中流血
The cell was cold and black 牢房又冷又黑
Driven to unconsciousness 被打到失去意識
The stripes on His back 鞭打在背上
He heard a voice call out his name 他聽見有人叫他的名
His mind began to clear 他就清醒過來
And in the darkness Paul replied 在黑暗中保羅回答
Silas I’m here 西拉我在此
Oh my brother Silas 喔我兄弟西拉
Paul uttered with a groan 保羅呻吟說道
Today I thought for sure 今天我很篤定
We were going home 我們回天家
And when I opened up my eyes 當我睜開眼睛
I’d look upon his face 我將見主的臉
But here we are together 但我們一起在此
In this dreadful place 在這可怕處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要讚美主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要讚美主
No matter what tomorrow brings 不管明天將會如何
What it has in store 不管前途如何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知我要讚美主
This may be a prison 或許這是監牢
And these may be chains 或許這是鐵鍊
Still I am free 但我仍自由
Free to praise His name 自由讚美主
And in tribulation 在大災難之中
My heart still sings 我心仍歌唱
He is my Messiah 他是彌賽亞
Yes He is my King of Kings 他是萬王之王
Prisoners started waking up 囚犯漸漸醒來
Singing filled their ears 歌聲縈繞耳邊
Some men started swearing 有人開始咒罵
Others were in tears 有人熱淚盈眶
Then suddenly it happened 此時突然發生變化
There was no mistake 千真萬確地發生了
As Paul and Silas praised the Lord 當保羅西拉讚美主
The walls began to shake 牆壁開始搖晃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要讚美主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要讚美主
No matter what tomorrow brings 不管明天將會如何
What it has in store 不管前途如何
I will praise the Lord 我知我要讚美主
Praise the Lord 讚美主
        這位歌手2004年宣布退休,讓人更震驚的是,在結婚三十年、生了四個孩子後,2008年他跟大家告白說:「我從小就是同性戀,但家人是保守的基督徒,無法接受,所以我很努力,甚至逼自己結婚、生小孩。但現在我實在不能再騙大家,我必須誠實地告訴大家。」
        以前聽那首〈Thank You〉的時候,我們只認得他是音樂家,這次在準備講道資料時才發現這事實。身為牧師,我覺得應該要讓各位知道,Ray Boltz是這樣的一個人,可是他是基督徒,愛主,把音樂的才華奉獻給主,曾幫助人瞭解聖經。他曾一直很努力去做一個正常性取向的人,但沒有辦法。最後選擇讓大家知道他的性取向。
        美國大眾的反應呈現兩極,很多基督徒咒罵他,把他過去出版過、讓大家覺得很感動的作品銷毀、燒掉,也有人選擇接納他。當你知道他是一位選擇面對自己、坦白其性取向的不同時,你會如何反應呢?
II.保羅與腓立比教會(Paul and Philippian Church)
1.神以異象帶領保羅團隊前往馬其頓 (徒16:9-10)
        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關係是怎樣開始呢?當保羅第二趟旅行佈道的時候,在安提阿跟巴拿巴為了馬可吵翻了。巴拿巴想再給馬可一次機會,但保羅覺得不可以,所以兩人就分道揚鑣。巴拿巴跟馬可就坐船從安提阿到居比路,保羅則帶西拉走陸路,並到處設立教會。到了小亞細亞,就是今日的土耳其時,他要往北走,但聖靈不允許,要到每西亞,聖靈也不許可,所以就往西走。
        到了特羅亞,保羅在晚上夢見一個歐洲的馬其頓人對他說:「你難道不過來幫我們嗎?」就是這個夢讓保羅決定跨過亞洲,前往歐洲。有人認為基督教是歐洲的宗教,那是誤會,基督教一開始就是在亞洲,直到保羅作了那個夢以後,才跨過亞歐的界線。小亞細亞是土耳其,西邊是歐洲的希臘,而腓立比教會就是歐洲的第一間教會。「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16:9-10)既然其他地方沒辦法去,而西邊有需要,保羅就帶一群人跨文化、跨地理,到歐洲去,坐船經過撒摩特喇、尼亞波利,到了馬其頓的第一個城腓立比,也是羅馬的駐防城。
2.保羅在河邊禱告會帶領呂底亞信主 (徒16:13-15)
        他一抵達就想先找猶太會堂,以及夢到的男性,居然找不到。一座城市如果有十位猶太男人,他們就會蓋會堂做禮拜。這表示腓立比的猶太男人數量不到十位。只找到一群對猶太教有好感、素來敬拜真神的女性外國人,這些人聚在河邊禱告,保羅就前往那邊和她們禱告,並對她們講道。那時有位婦女叫做呂底亞,她聽了很感動,決定要信耶穌。「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上帝。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強留我們。」(徒16:13-15)呂底亞是保羅在歐洲帶領信主的第一個人,可能是中產階級的商人。她知道保羅一行人從亞洲過來,可能沒地方住,於是熱情款待,而這種愛心與接待也成為腓立比教會的特點,使教會充滿愛心。教會經濟不見得太好,因為人少,可是他們願意盡量招待。保羅一行至少有四個大男人,所以呂底亞家的房間應該是夠招待客人,因她一信主就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
3.保羅為使女趕鬼與西拉被棍打下監 (徒16:18,23)
        保羅住下來後就前往河邊、路上去佈道。有一位被鬼附的女人,是個奴隸,那個鬼可叫做「明牌鬼」,就是被附身的人會報明牌,使買彩券的人會中獎。她被鬼附後一天到晚喋喋不休,保羅看她很可憐,就把鬼趕出去,結果與她主人的利益相衝突,「她一連多日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她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裏,囑咐禁卒嚴緊看守。」(徒16:18,23)那位主人靠被鬼附的女奴賺錢,可能巴結過很多官長,所以主人去報案後保羅與西拉就被抓起來,先被棍棒毆打,又再關起來。這座城是羅馬的城,居民都有羅馬公民證。當時的規定是羅馬人在沒有經過法院公開的審判前,不准以毆打的方式逮捕人。但保羅看起來不像羅馬人,他們也不知道保羅有羅馬公民證,所以這個處置是不當的。
4.保羅西拉夜半歌聲地震帶獄卒信主 (徒16:25-26,33)
        保羅與西拉兩人被打昏後,在獄中醒了過來,居然還有力量唱歌。各位有聽過「蝴蝶效應」嗎?聲音不必太大,只要空間對了,一點點的聲音就會引起震動。「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徒16:25-26)監獄震垮了,獄卒想糟糕了,囚犯一定都跑光,明天會被砍頭,乾脆自殺還比較有面子。保羅跟獄卒說,我們沒跑走,你幹嘛自殺?獄卒就問該怎麼辦,保羅說,信主耶穌、接受洗禮。「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徒16:33)這是保羅在歐洲傳福音第二個信主的。如果被鬼附的那位女子有信主,那就是三位。
        經查證保羅並沒有犯罪,是被誣告的,所以他們被放出來。保羅對此很不滿,認為不能這樣隨意打人、關人,又沒有任何表示就放人,於是秀出自己的羅馬公民證。高層得知自己執法不當,遂向保羅認錯,但也客氣地請保羅離開。保羅堅持執法必須照國家的規定,不可隨意欺負人,如此一來也替腓立比教會爭得一點司法的公義。保羅沒要求賠償,但要求官方要有良心,不要因權勢而討好。此舉對腓立比教會與猶太人有保護的作用。
5.保羅將路加留下來牧養腓立比教會 (徒16:10,39; 20:6)
        腓立比官方請保羅離開,但教會需要有人牧養,所以就請路加來牧會。聖經中找不到這樣的說法,需要仔細摸索才能推敲出來。
        路加是醫生,也是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作者,他在使徒行傳最開始寫著說:「我已經做了前書……」意思是現在要做後書,所以路加福音是前書,使徒行傳是後書。
        路加在寫保羅傳記的時候,代名詞都用「他們」,但寫到特羅亞的時候,卻改成「我們」。寫「我們」就代表路加已加入這個佈道團。雖然沒有明寫,但代名詞的變化就能看出端倪。而當「我們」變成「他們」,就代表路加離開了。由此可知,路加與保羅的宣教有關,而且被保羅留在腓立比當牧師十年的時間。
        保羅與巴拿巴在安提阿分手後,與西拉抵達路司得,遇見一個年輕人,叫做提摩太,保羅覺得他是可造之材,就帶著一起走。這三人到特羅亞時,「我們」這兩字出現了。「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16:10)這是在使徒行傳第一次出現「我們」,所以學者說路加是在特羅亞加入保羅的佈道團。當保羅被要求離開腓立比時,又變成「他們」。「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徒16:39)所以被關起來受到刑求的是保羅跟西拉,路加與提摩太沒有被打。
        此後保羅跟西拉離開腓立比,往帖撒羅尼迦去,路加則留在腓立比,後來提摩太也離開,在哥林多、以弗所幫助保羅。而路加沒有再出現,直到使徒行傳二十章,保羅第二次到以弗所,要趕去耶路撒冷時,在特羅亞再遇到路加。路加從腓立比趕到特羅亞,並護送保羅到耶路撒冷。在保羅被抓時,路加也一直照顧他,直到使徒行傳結束。路加陪了保羅兩段時間,一段是特羅亞到腓立比,時間比較短。後來保羅要回耶路撒冷時,路加才又陪保羅,這趟就一直陪到羅馬去。
           「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裏住了七天。」(徒20:6)這裡的「他們」是指走陸路避風頭的保羅跟西拉。之後的代名詞都是「我們」,一直到使徒行傳結束。從這幾段經文中可以猜測,路加曾牧養腓立比教會十年,或許路加比較有愛心,因為他在寫路加福音時,很注意弱勢族群的需要,這可能也讓腓立比教會的人更有愛心。第一個信主的賣布女子很有愛心,而牧會的路加有醫生的背景,更使教會變成很窩心的教會。保羅一想到就會很懷念,他們的愛心很鼓勵保羅。
6.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得腓立比的資助 (腓4:15-16)
        聖經裡面講到的腓立比教會只有三戶,所以起初應該是規模較小的教會。可是當保羅、西拉被趕到帖撒羅尼迦時,腓立比教會還送錢給他們。「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腓4:15-16)保羅設立不少教會,但最後只有這最新、最小的腓立比教會資助保羅,而且還不止一次。或許因為兩處地理位置相近,物資的給予比較方便之故。
7.保羅在哥林多也得到腓立比的資助 (林後11:8-9)
        後來保羅又被猶太人追打,到了哥林多。哥林多教會是大教會很有錢,可是很會計較,對傳道人很苛刻。「我虧負了別的教會,向他們取了工價來給你們效力。我在你們那裏缺乏的時候,並沒有累著你們一個人;因我所缺乏的,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我向來凡事謹守,後來也必謹守,總不至於累著你們。」(林後11:8-9)這一次哥林多與腓立比相隔較遠,但仍然送來了物資。可見腓立比教會真的是讓保羅倍感窩心。
8.保羅建立以弗所教會後二訪腓立比 (徒20:1,3)
        此後保羅離開哥林多,到以弗所籌募款項送到耶路撒冷後,再回到母會安提阿,第二趟佈道之旅就結束了。第三次保羅經過加拉太到以弗所,在那裡住了三年。因他在以弗所傳福音太成功,結果與當時的月神廟公結怨,廟公與販售偶像的攤販便示威遊行,使保羅最後還是離開以弗所,到哥林多住了三個月。原本要趕回耶路撒冷過節,聽到有人要謀殺他,所以就走陸路,二次訪問腓立比。「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在那裏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徒20:1,3)所以保羅去腓立比最少有三次。當時因為趕著回耶路撒冷過節,沒有時間再訪問以弗所,所以在米利都與以弗所的長老告別,覺得以後可能沒有機會見面了。
9.保羅在羅馬坐監時腓立比派人資助 (腓2:25)
        果然保羅回耶路撒冷之後就被猶太人抓起來,被貪官污吏關起來,又輾轉來到羅馬坐監。從最初在腓立比建立教會到抵達羅馬剛好十年。當時只被關了一個晚上,但這次被關兩年。儘管已經過了十年,腓立比教會還是派以巴弗提送物資給保羅,讓保羅百感交集。保羅建立了許多教會,只有這間教會還記得自己。「然而,我想必須打發以巴弗提到你們那裏去。他是我的兄弟,與我一同做工,一同當兵,是你們所差遣的,也是供給我需用的。」(腓2:25)
10.以巴弗提在羅馬重病腓立比人擔憂 (腓2:26-27)
        沒想到以巴弗提水土不服病得很嚴重,消息傳到腓立比,腓立比人很擔心。「他很想念你們眾人,並且極其難過,因為你們聽見他病了。他實在是病了,幾乎要死;然而上帝憐恤他,不但憐恤他,也憐恤我,免得我憂上加憂。」(腓2:26-27)
11.保羅差以巴弗提將信送腓立比教會 (腓2:28)
        保羅把以巴弗提照顧好之後,寫了一封比較短的信,請他帶回故鄉並告訴大家他已康復,這封信就是腓立比書。是很簡短的感謝函,表達保羅對腓立比的感謝。「所以我越發急速打發他去,叫你們再見他,就可以喜樂,我也可以少些憂愁。」(腓2:28)喜樂也是這封書信的特色。
12.想差提摩太然後自己也四訪腓立比 (腓2:19,24)
        保羅除了差提摩太前去腓立比,也想在出獄後四度造訪腓立比。「我靠主耶穌指望快打發提摩太去見你們,叫我知道你們的事,心裏就得著安慰……但我靠著主自信我也必快去。」(腓2:19,24)但這個心願是否實現,目前我無法查到。保羅在羅馬坐監兩年以後的故事眾說紛紜,聖經只講到他被關兩年,死刑執行後就結束了,可是在這期間他仍存活了一段時間。有人說在這段時間他曾被放出來,因為保羅只是傳基督教,沒有犯大罪,且當時的皇帝比較理性。還有人說他被放出來以後去過西班牙建立教會,甚至是英格蘭,曾有英格蘭考古學家說保羅曾經到過那裡。如果這是真的,那保羅真的有可能回到腓立比。
III.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Philippian Church)
1.保羅為腓立比禱告充滿歡喜想念感謝 (腓1:3-5; 林前1:4;帖後1:3)
       保羅為腓立比的禱告雖不長,但充滿了歡喜、想念與感謝之意。「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1:3-5)保羅每次寫信給教會,都會以對方的優點來感謝上帝,這算是常態。例如:「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因上帝在基督耶穌裏所賜給你們的恩惠。」(林前1:4)雖然哥林多教會問題很多,但還是有值得感謝上帝的優點與長處。另一個教會被逼迫得很厲害,但他們仍保有信心,所以保羅仍為他們感謝:「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上帝,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1:3)所以保羅很會找對方的優點。
        每封信裡面都出現「感謝」二字,只有對腓立比教會,保羅是又感謝又歡喜又想念,用了很多動詞。所以對保羅而言,腓立比教會是一間特別的教會。哥林多教會是因為得到上帝的恩惠,所以保羅感謝;帖撒羅尼迦教會是因為在逆境中仍保有信心與愛心,所以保羅感謝。但腓立比教會令保羅感到感謝的原因是因為「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這八個字中文翻譯得不太好,其實原文的意思是說「你們是我傳福音的夥伴」。保羅在外面奔走,而腓立比教會是他的夥伴,因而一想到他們,便倍感窩心與懷念。
        講到這裡,就想到和平教會的宣關團契,這也是讓我很窩心的一點。為什麼我會來和平當牧師?因為我離開和平幾十年,我們當中有些弟兄姊妹會自動將從和平畢業的、出身的,後來作傳道人的名字、電話及目前服務的單位等資訊蒐集起來。他們自己集合起來為我們禱告、奉獻、打電話、寫信,與我聯絡,維持好幾十年。當我準備到這裡就想到,我在這裡也有「傳福音的夥伴」。所以當和平教會邀請我的時候,我非常想回來,因為這是我心上的教會。這個團契在我回來以前,奉獻是沒有收據,無法扣抵稅額的,不過他們仍對此工作甘之如飴;在我回來之後,便將這個團契納入教會結構,變成我們教會的「宣道部」,有長老,有執事。有時我在傳福音遇到挫折,想放棄的時候,一想到在和平教會有一群人為我禱告,就好像獲得鼓勵一樣,這就是和平的宣關團契。
        但在我把他變成「宣道部」時,卻同時被機構化了。非正式的團契是自發性、心甘情願的,但變成正式的部門後,愈做愈艱難,愈找不到人參與,最後晶晶牧師只好動小組的腦筋,希望藉助小組的發展力來宣道。如果你有感動的話,請與晶晶牧師或惠周長老報名參加,作為和平教會與對方之間的窗口,成為傳福音的夥伴。
2.保羅對腓立比蒙恩過程充滿肯定確信 (腓1:6-7;西1:13;西3:10;羅8:30)
        因為腓立比教會非常有愛心,所以保羅非常篤定腓立比教會所蒙之恩。「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裏,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腓1:6-7)其中「動了善工」是已經完成的事,「必成全這工」則是將來之事,「一同得恩」則是現在發生的事。不管發生什麼事,腓立比教會都一直陪伴著保羅,保羅深信上帝動的工一定會完工,所以腓立比教會的人一定會上天堂。
        「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西1:13)其中「脫離黑暗的權勢」及「遷到愛子的國裡」是已經完成的,係指「稱義」;「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10)其中「穿上新人」、「漸漸更新」、「主的形像」係指「成聖」;「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8:30)其中「得榮耀」就是指「得榮」。
3.保羅以耶穌基督的慈悲來想念腓立比 (腓1:8; 太9:36; 腓2:5;路6:36)
        保羅用怎樣的心來想念腓立比?「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地想念你們眾人;這是上帝可以給我作見證的。」(腓1:8)腸子在希臘文裡是指慈悲的意思,耶穌的心腸則是:「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保羅勸我們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雖然馬太說:你們要完全,像天父一樣完全,但我覺得慈悲就能讓我們完全。對他人愈慈悲,人格就愈完全。
4.保羅祈求腓立比的愛心知識見識增長 (腓1:9; 羅10:2; 西1:9-10;約壹4:7)
        除了愛心之外,保羅也祈求腓立比教會的知識增長。「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一個人很有愛心,但不認識你,你可能會被他害死。例如有個人很愛你,買了十二朵玫瑰花送你,但你對玫瑰花過敏,花送到門口你就休克了。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你愛一個人,你知道他要什麼,就會去做使他歡喜的事情,這樣對方就會開心,會讓你知道更多關於他的事,所以愛心跟知識是一種善性循環。夫妻相處久了之後,對於對方的認識也是出自於愛,是比較深刻的認識。猶太人向上帝也很有愛心,可是卻殺死很多上帝的孩子,因為他們不認識。「我可以證明他們向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羅10:2)母親愛孩子,若處處袒護,不讓孩子學到教訓,以後孩子長大了就容易犯大錯。因為這母親不瞭解人犯了錯,必須要去承擔後果。沒有這種知識的母親,表面上愛孩子,但最後是害了孩子。
        「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地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上帝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上帝。」(西1:9-10)一開始是知道上帝的旨意,後來變成漸漸知道「上帝」。前面的知道是頭腦的知識,第二個則是因為愛的互動所產生的知識。「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約壹4:7)
5.保羅祈求腓立比能察驗且坦誠不絆跌 (腓1:10; 羅12:2; 腓2:15; 林前8:13)
        如果真的能在這樣的知識與愛心上面有成長,保羅認為,這樣會愈來愈明白上帝的心意是什麼,而且會變成一個坦然、不虛假的人,做任何事情還會考慮:這樣做會不會讓別人跌倒?這是保羅最後的禱告。「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10)當你真的愛上帝,真的去實行時,上帝會讓你能「分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他喜歡的,什麼是他不喜歡的,如此一來,你就愈來愈清楚,在人與上帝的面前可以更坦然。「誠實」就是「一致」,不假仙的意思,「無過」不是沒有犯錯,而是指「不會讓別人跌倒」。此處和合本的翻譯並不是太理想。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這是對上帝─能夠察驗神旨。「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這是對己─能夠裏外一致。若我們在上帝面前,能像腓立比教會一樣有愛心,我們的人格會慢慢被改變,有一天就沒有裝假的必要。此外,若愛心成長到一種程度,就會考慮「自己這樣做,會不會讓人跌倒」。「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8:13)這是對人─能夠體恤扶持。這是保羅為他們的禱告。
6.保羅祈求腓立比靠耶穌結仁義榮耀神 (腓1:11; 約15:5,8; 西1:10; 來13:15)
        如果這個禱告真的能夠實現,他們就可以靠著耶穌的恩典,結出仁義的果子來榮耀上帝。「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上帝。」(腓1:11)這是保羅禱告的結語。耶穌曾經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5,8)所以靠耶穌、結果子、榮耀父是完整的一件事情。
        「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上帝。」(西1:10)「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13:15)經常讚美主,這是嘴唇的果子;個性改變,這是聖靈的果子。這樣的改變若能使他人羨慕而效法,便能結出福音的果子。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靠主常常喜樂 (腓1:4;腓4:4;羅14:17;詩16:9)
        我們有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個是喜樂。「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腓1:4)「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人的快樂有三種,詩篇提到:「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16:9)這裡有心、有靈、有身,各有專屬的快樂,但不太一樣。「身安然」,是pleasure,「心歡喜」,是happiness,覺得很幸福,「靈快樂」,是Joy。Joy是指你跟上帝的關係,這樣的喜樂在別人面前不必裝假,自然會去關心別人。這種喜樂就算發生地震、被打、被關也不可能被奪去。最短暫的快樂就是pleasure(身安然),因為這是生理上的滿足。
        美國的一位社會心理學家Abraham Maslow認為,人活著就會有需求要去滿足,第一個是「生理需求」,像吃飯喝水,是最基本的需求,但頂多維持四小時,很快又會餓了。再來是「安全需求」,這和生理需求都是屬於pleasure(身安然)的範疇,但只有這樣還不夠。人還會希望有「歸屬感」及「自尊心」,這兩個屬於happiness(心歡喜),能到這個階段就有幸福感。但Maslow覺得這樣還不夠,還需要「自我實現」及「自我超越」,這部分就是Joy(靈快樂)。
2.成為福音夥伴 (腓1:5; 腓4:3; 腓3:10; 羅8:17)
        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功課是如何成為福音夥伴。「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1:5)這段若改成「你們是我傳福音的夥伴」比較恰當。要成為福音夥伴,必須先願意為福音一起勞苦:「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腓4:3)其次是願意受苦:「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10)保羅沒有被關的時候,是流汗,為了福音拼命工作;被關的時候,是受苦。「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8:17)若你希望將來在上帝面前得獎賞,那現在就必須願意付代價。腓立比教會是跟保羅同負一軛、一同受苦的,所以保羅不覺得孤單,一個是因耶穌與他同在,另一個是教會的扶持。
3.神繼續施工中 (腓1:6; 加4:19; 腓2:13;弗4:13)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雖然已動工,但尚未完成,所以仍在施工中。我在美國時,女兒正值叛逆期,其他同年紀的孩子可能會在房間門口掛上「請勿打擾」或是「內有惡犬」之類的告示牌,以維護自己的隱私,但她是在門上掛了「God is Not Finished with Me Yet.」(上帝對我的善工尚未完成)。很多父母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很著急,覺得什麼都不對,其實上帝對孩子還在施工,孩子尚未成形,不必著急。
        正在施工的路一定崎嶇不平,正在施工代表仍有缺點,但也代表上帝仍未放棄。所以遭遇困難想放棄時,不妨想想「God is Not Finished with Me Yet.」這段話。上帝既然還在動工,自己就不要放棄。保羅有幾句勉勵的話,我們留心思想:「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的心裡。」(加4:19)「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信主的過程就是一直在施工,如果我們瞭解的話,對於要受洗的人就不必苛責太多,我們給他們鼓勵與時間來改變就好了。
4.愛加倍愛倍加 (腓1:9; 帖前3:12; 可4:24-25; 來10:24)
        Agape Abound(愛加倍愛倍加)。愛如何增長?「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所有的物質都是愈用愈少,只有愛是愈用愈多。試著愛一個人,你的愛心會愈來愈多。「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帖前3:12)「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可4:24-25)如果愛人的心很吝嗇,耶穌的愛也會比較小,愛人的心愈慷慨,耶穌的愛也會更慷慨。當你敢用更多的愛去愛人時,耶穌也會用更多的愛來愛你,因為他知道他給你的愛是有用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
5.愛心真理平衡 (腓1:9;弗4:15;約貳1:2;約壹3:18)
        最後是平衡的問題。「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不只是愛心多就好,還要有知識與見識。愛與真理要平衡,才不會出問題。「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真理與真相都很重要,可是沒有愛心的真相有時候很可怕,畢竟赤裸裸的真相傷人很重。當醫生診斷出患者罹患重症時,必須告知患者。但醫生煩惱的不是要不要告訴患者,而是「怎麼」告訴患者,才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有這樣的想法就是愛心。如果只有真理,會傷人很深,所以愛跟真理要同時存在,才是「真愛」。「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裏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約貳1:2)「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
         「Love without Truth is Hypocrisy.」(沒有真理的愛是虛偽),「Truth without Love is Cruelty.」(沒有愛的真理是殘酷)。我們必須維持愛心與真理的平衡。
V. 結論:想念中感恩,祈求時喜樂  (腓1:3-4)
        保羅的禱告一開始說:「我在想念你們的當中,感謝上帝的恩典。」GRACE(恩典)就是「God's Riches At Christ’s Expense」(我們因基督犧牲而蒙神恩)。什麼時候會喜樂呢?就是為別人禱告的時候。因為我們把耶穌擺在最上面,把別人擺在前面,自己在最下面為別人禱告。Jesus>Others>Yourself,才能真正獲得JOY(喜樂)。

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讓我們看到歐洲第一個教會,雖然很小很窮,但他們這麼的疼愛保羅,保羅雖然因為福音的緣故被打、被抓去坐牢,可是他為我們留下這一篇小小的、充滿感恩的腓立比書。這個短短的禱告讓我們知道,我們怎樣在主你的面前學習,靠主喜樂,而不是靠環境、靠肉體的滿足。主啊,請把這樣的Joy賜給我們,讓我們向腓立比教會學習如何成為福音的夥伴,如何與和平教會的傳道人成為很好的朋友。主啊,讓我們在主的恩典中互相鼓勵,在想念中感恩,在代求時喜樂。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禱告系列(五十三):新約禱告(十三)以弗所(NT Prayer.13)(Ephesus)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三):新約禱告(十三)(NT Prayer.13)  以弗所 Ephesus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經文:以弗所書三章14-2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以弗所書被稱為「獄中書信」,是保羅被關在羅馬監獄時(之後就被殺害)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我們從其中看到,保羅是在最艱困的環境下為這個教會禱告,然而,這個禱告卻被公認為整本聖經中最榮耀的禱告。

Ⅰ.引言:本仁約翰獄中侍奉(The Prison Ministry of John Bunyan)

        本仁約翰(1628-1688),是《天路歷程》的作者。小時候,父親曾給我看過這本書,記憶中那是一本泛黃且用雙面印製的薄紙線裝書。那時候的台灣教會長輩,都會拿這本書給孩子看,其內容是講述一個基督徒怎樣從將亡城出來,經過探險與挑戰,到達天上之城的冒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其實就是他自己,當時我不知道他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寫這本書,最近查閱資料後,才知這也是一本獄中著作。
       他1676年被關在英格蘭的貝德福特(Bedford, England)。他爸爸是補鍋的工匠,家境雖不窮困,但也絕非高尚,補鍋人與吉普賽人相似,到處尋找需要的人家。約翰年輕時生活曾經放蕩,沒有讀太多書,因為家庭無法提供金援,後來遇到一位牧師慢慢地帶領他,使他深受感動,悔改信主後便認真追求信仰。不久這位老牧師去世,儘管他沒有念過神學院,但憑著他的口才就開始傳道,而大家也喜歡聽他講道,因此從補鍋人轉變成傳道人。當時克倫威爾(Cromwell)發起革命,與國王對抗,爭取民主。克倫威爾去世後,改革派被下放,國王派統治英國,實行英國國教,統一管理教會。因此,在教會講道需取得國家證照,但本仁約翰屬於浸信會,是不屬於英國國教的獨立教會,他不認為國王有權禁止他講道,認為這是上帝給他的恩賜,所以依然公開講道,最後即因講道而被捕下監。他的講道未曾留下任何記錄,但他在獄中所寫的故事卻影響整個世界。若當時他沒有被關,也許只會以講道終老,可能也沒有《天路歷程》這本書。保羅亦同,在坐牢期間,因無法親訪教會,只好以寫信的方式關心教會,倘若他未曾被關,不知是否會寫出以弗所書這樣的書信。今日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以弗所書中的一個禱告。
Ⅱ.保羅與以弗所教會(Paul and Ephesian Church)
1.保羅初訪以弗所留下百基拉亞居拉
        保羅首次拜訪以弗所是在他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時候。他從母會安提阿(今敘利亞地區)出發,經過加拉太地區、亞西亞、馬其頓,到了亞該亞的哥林多。在當地遇到一對從義大利被驅逐出來的夫婦-百基拉和亞居拉,因他們與保羅是同行(製造帳棚),於是在哥林多一起建立教會,為期一年半。在這期間,保羅聽說耶路撒冷鬧饑荒,就展開募款行動。之後,從哥林多坐船到以弗所時,這對夫婦也一起同行。據推論,他在以弗所應未久留,因為急著要把救助款帶到耶路撒冷去,「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到了以弗所,保羅就把他們留在那裏,自己進了會堂,和猶太人辯論。」(徒18:18-19)百基拉、亞居拉夫婦留在當地,保羅則坐船到該撒利亞,再走陸路到耶路撒冷,把錢交給教會後回到自己的母會。這是他第二次旅行佈道途中,在以弗所的第一次短暫停留。
2.亞波羅在以弗所傳施洗約翰的洗禮
        當他辦完這項慈善之事、再回母會述職時,有一精熟舊約的學者-亞波羅,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到了以弗所,他帶領很多人信主,但他所傳的福音有所不足,並且僅受過約翰的洗禮,「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歷山大,是有學問(或譯: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裏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徒18:24-25)因此保羅第二次去以弗所的時候,便幫助這些信徒,重新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譯:又講道)。一共約有十二個人。」(徒19:3-7)
3.保羅再訪以弗所在推喇奴學房傳道
        保羅第二次到以弗所是在其第三次宣道旅行時。他同樣從安提阿出發,經加拉太,抵以弗所,接著就住了下來。保羅原本是到猶太人的會堂聚會,沒想到眾人不只不聽,還毀謗他,「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辯論上帝國的事,勸化眾人。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徒19:8-9)「推喇奴」是一個學者辦的學堂,保羅就在那裏傳福音。台灣人在美國時也有類似的情形,基督徒要聚會卻苦無會堂,就向學校租借場地。保羅由於沒有會堂可去,只好去學堂借場地傳福音,為時三年,領許多人信主。
4.保羅在以弗所引起亞底米神廟騷動
        古代的七大奇觀之一就在亞西亞的以弗所,那裡有一個月亮女神黛安娜的廟,此廟規模很大,來廟中拜拜的人,往往會購買小神像回家,所以有許多銀匠以打造小神像販賣賺取利潤,然而保羅傳道很成功,讓許多人悔改信主,就不再去買神像。此舉引起銀匠不滿,乃聚集同業者,向法院抗議保羅擾亂生意,並使人以為保羅在污辱當地的神。其實保羅只因傳道而擋人財路,引發這群人示威遊行,大喊口號抗議,「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徒19:26-27)群眾雖紛紛亂亂,不過,法官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不願受理叫眾人散去,亂定之後不久保羅離開以弗所往馬其頓去。(徒20:1)
5.保羅將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養教會
        在啟示錄中提到亞西亞的七間教會,以弗所是第一間,所以可以推想,保羅是藉以弗所為據點,開拓了其他教會(都在小亞細亞)。但因當地起亂,保羅就離開以弗所暫避風頭,於是留下提摩太代為照顧當地教會,「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提前1:3)他離開以弗所後,經馬其頓到哥林多,當時他已經風聞猶太人想要害他,因此,原訂從哥林多搭船到耶路撒冷朝聖的計畫,卻因聽說有人要在船上殺他,而改走陸路,又再經馬其頓到米利都的海港。
6.保羅在米利都請以弗所長老來道別
        保羅到米利都後,因搭船時間受限,他不便再到以弗所探望。加上,他自覺此趟前去耶路撒冷兇多吉少,有可能沒辦法再回到以弗所,所以就在海港派人請長老們過來,要與之辭別,眾人聽見他一席話,就哭成一團:「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徒20:17,36-38)這是一個傷心的別離。
7.保羅在羅馬監獄寫信給以弗所教會
        與長老告別、上船離開後,他在推羅上岸,到了耶路撒冷,果真被猶太人抓起來,羅馬政府怕他們使用私刑,就把保羅帶到該撒利亞,在那裏被關了兩年。最初法官希望保羅能夠送禮給他,所以不時召見保羅,期待收到賄賂,但保羅就是不給。因為保羅是羅馬政府的公民,未審被關很是冤枉,所以保羅向法官說自己要上告到凱撒大帝。法官一聽到他要上告,就把他用船送到羅馬帝國的首都,經過遙遠航程與惡劣天氣,保羅被送到羅馬監禁,就在這期間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這便是以弗所書,不久後保羅就被處死。這是他在牢裡對以弗所教會最後的一封信:「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景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裏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弗4:1,6:21-22)這封信是由推基古送交以弗所教會。
8.使徒約翰拔摩島寫信給以弗所教會
        除了保羅以外,使徒約翰也曾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約翰在寫啟示錄的時候,聖靈告訴他要寫七封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其中第一個就是以弗所教會。因此,以弗所曾經收到兩封信,一封是被囚於羅馬的保羅所寫;一封是來自被監禁於拔摩小島的約翰。令人感到傷心的是約翰對以弗所教會說:你們把起初的愛心丟棄了,「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上帝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1:9-11)保羅花了三年建立的教會,在他離開後卻凋零敗壞。就歷史來說,這七間教會後來都在回教徒與基督教徒的戰爭中,被回教徒盡數滅絕,至今只剩遺跡。
III.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Ephesian Church
我們來看,保羅是如何為這間教會禱告:
1.禱告的動機:重生與復和,一體蒙應許
        保羅的禱告很短,他提到這次禱告的動機:「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此句是對照14節所加)」(弗3:1),按括號內容所記,跳至第14節:「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弗3:14),換句話說,這句話原是沒有下文的。由此推論,保羅原先在描述寫信動機,因突然想到別的事,就轉論他事,之後又突然想起自己要交代寫信動機,於是才在14節的地方又跳回動機部分,故他寫了兩次「因此」。為此,神學家認為保羅在此有兩個禱告,一個是三章1節之前,其後跳至其他主題;直至14節才又重提動機。第一個「因此」所總結的,是前面第二章的內容,「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中,他叫你們活過來」(弗2:1),保羅強調,耶穌基督不只讓人活過來,更成為和睦:「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他把敵對的雙方,化為一個和睦的存在,故有兩個意義:一為重生(regeneration),一為復合(reconciliation)。保羅的意思是:因為你們信了耶穌,就有新的生命,並且你們跟上帝和好、也與彼此和好,中間這道牆,已被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拆除而和好了,所以我為你們禱告。
        因此第一個動機在於替已經接受新生命、並願意與人和好的人禱告。獲得新生命之人,會從事和好的工作,「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5:17-18)另一個「因此」總結的是第6節之後,「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3:6),此處強調「同」這一字:外邦人與猶太人不只和好,且合而為一,這個困難度比「和好」還要高,因為和好就是不記仇,彼此原諒,但保持某種距離,以不傷害為目的;保羅要的不只是和好,還要「合一」。所以保羅說:因為你們不只有新的生命,能與仇敵和好,你們還因為耶穌的恩典而能合一,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因為這樣所以我替你們禱告。耶穌替他的門徒也曾這樣禱告,當有上帝的愛在我們裡面的時候,不只能和好,還能合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
2.禱告的依據:神豐盛榮耀,心中大靈力
        保羅禱告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按著上帝的榮耀:「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弗3:16),另一個是照著上帝運行的大力:「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弗3:20),所以這「按著」、「照著」就是他的根據。換句話說,保羅這樣禱告,不是因為以弗所教會的人很虔誠,不是因為以弗所教會的人很會禱告,是因著上帝本身豐盛的榮耀,以及上帝在以弗所教會所彰顯的大能,以致保羅能按著這兩個依據來禱告的。
        第一,上帝豐盛的榮耀(glorious riches of God),在腓立比書是說「榮耀的豐富」:「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4:19)上帝是豐富的(rich),又是很慷慨的,所以保羅敢為他們向上帝求,保羅對上帝的豐富有把握,人需要什麼,他都有能力供應,也願意賜予。第二,是按著心裡面聖靈的大能來禱告,「心中大靈力」(unlimited inner power):「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當人心中已有聖靈的內住,且成為其力量,就會約束自己的慾望-不會隨意亂祈求。因此,客觀上,上帝像是開了一個銀行;主觀上,人心中有聖靈,所以不會任意下決定。憑此,保羅說:我敢為你們禱告的原因有二,一是聖靈在你裡面帶領你,讓你有力量;二是上帝願意給予,我根據這兩項,來為你們禱告。
3.禱告的標的:基督愛內駐,神豐盛充滿
        他禱告標的有二:第一,是讓基督的愛能夠內「駐」(Christ’s love indwelling),此「駐」非「住」。譬如,你可透過兩種簽證到美國居住,一種是觀光簽證,一種是綠卡。綠卡就如同馬字旁的「駐」(可永久居住),觀光簽證則是人字旁的「住」(有期限限制)。保羅所禱告的,不僅希望耶穌可以「住」在人心裡,更能永遠常「駐」,「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耶穌為門徒禱告的也是:「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約17:26)第二,當耶穌的愛內駐在我們心裡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會活出上帝的豐盛,因上帝的本性是豐盛的,上帝的豐盛會充滿我們:「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9-10)而這就是他的目的-上帝一切所充滿的,會充滿你們。(弗3:19)
        試問,耶穌是否喜悅地住在你心中,還是勉為其難地待著?這是神學家提出的疑問。當我在美國讀完神學院後,就申請實習,實習後找到一個教會開始牧會。學生簽證就改成工作簽證,工作簽證再幾年就改成綠卡,這是由非美國人取得美國國籍所必經的一段過程。拿到綠卡前,合法居留有時間限制,拿到綠卡成為公民後,才可以合法永久居住,但不一定能夠享受在美國的生活。我雖然可以隨時入境居住,但因想念台灣的生活,所以當有權選擇的時候,我選擇回台灣牧會。同理,當耶穌住在我們心裡時,他是住得很快樂,還是很勉強?聖經記載耶穌與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這一家人是很好的朋友,只要路過伯大尼就會到他們家,因為耶穌很喜歡他們,有機會就想去這一家,而非勉強居住。保羅也如此禱告:希望耶穌很喜歡住在你們心裡,我為此替你們禱告。因此,常「駐」在主觀上是指希望跟上帝親近的意思。
        如此,我們的生命會愈來愈豐盛,福杯滿溢,「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得了豐盛。他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2:9-10)所謂「豐盛」,是指人有基督的愛在其中,當上帝豐盛的賜給你時,人會被充滿,這時如果你願意成為出口,將滿溢出來的豐盛與他人分享,上帝將會再賜予。亦即,這樣賜予、充滿、溢出的一個循環,就是豐盛。若上帝給人很多恩典,那人只收取卻不付出,就會像食取過多熱量,而不運動消耗的胖子一樣,成了「肥胖的基督徒」。豐盛不是看獲得多少上帝的恩典,而是看與別人分享多少恩典,當基督的愛常駐你心裡,你活出來的就是一個豐盛的生命,這種豐盛的生命,是從你做在別人身上顯現出來。別人會羨慕當基督徒,就因為你是一個不斷從上帝領受,也不斷分享給別人的人,這是我所了解的豐盛,是一種會滿溢(over flow)出去的豐盛,不是只入不出的「肥胖」。保羅禱告的目的,是希望基督的愛常駐,然後上帝的豐盛就充滿我們生命。
4.禱告的終極:超過所求想,教會榮耀神
        保羅這樣禱告有兩個終極目的:第一,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往往無法想像上帝藉著你會成就多大的事情,這叫做超過所求想(beyond imagination),上帝會預備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這種超過所求的經驗會帶來一種驚喜(surprise)。就像我常提的蘭醫生(2010年去世),在我小的時候,他放棄英國醫生職位,到台灣彰化行醫,他放棄醫生的薪水,只拿傳教士的薪水,雖極微薄卻樂意將之拿出來,請鄰居的孩子們吃飯,我認為他是豐盛的。他回英國時卻沒錢搭飛機,因為錢都幫助這些孩子們了。你能想像嗎?一個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院長,沒有汽車,回英國要搭船,可是他的愛心卻深深影響身邊的孩子,包括我。有時候你不知道,你從上帝那裏領受的恩典與愛心,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分享,也可能對某人的一生產生影響,其深遠會使人驚嘆,這就是上帝超乎人所求所想的作為。想當年,巴拿巴對保羅的一點愛心,讓保羅成為基督教很重要的一根柱子。第二,當一個人如此行的時候,別人會把榮耀歸給上帝,我看到蘭醫師所做的一切,心想:「如果這是基督教,那我要當基督徒」,看見上帝的愛充滿在蘭醫師心中,使他可以活出與旁人分享生命的豐盛。如果教會中每個人也這樣,便會是榮耀的教會,因此保羅以此做總結:「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3:21)保羅的禱告,最後目的不是教會,而是上帝的榮耀,「叫他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以得著稱讚。」(弗1:12)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我們有一些屬靈功課可以一起學習:
 1.內心生命蒙聖靈賜能力更新
        第一,我們內心的生命,要靠上帝賜給我們能力,才能過更新的生活:「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c)聖靈在人裡面剛強起來時,最主要的表彰是什麼?有人說,若被聖靈充滿,便會講方言、幫人醫病、行各樣神蹟,這的確令人驚奇,然而更不容易的是,人能過著一個愈來愈討上帝喜悅的生活,我認為這樣的力量比講方言等有形的神蹟更大,因他改變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保羅說:「因為按著我裏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上帝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7:22-23)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無奈,但倘若聖靈在我們裡面,就會幫助我們在做抉擇的時候,有能力抵擋撒但的誘惑,做出對的決定,這個影響是更重要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會愈來愈老,但因著聖靈駐在裡面,我們的心會不斷地被更新,「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4:16)
2.因信心讓基督常駐我們內心
       人若有信心,才會讓基督常駐內心:「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弗3:17ab)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基督不是路過訪問,而是常駐在裡面:「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約17:26)因此不要只請耶穌「進入」(ingoing),更要請耶穌「常駐」(indwelling),讓他駐守在那裡。正如一首歌的歌詞:「進入我心,進入我心,進入我的心……永不離開」,我們可向主禱告:「主耶穌,請你進來我心中,不要再離開,伴我一生。」這是保羅為他們的禱告,就是希望基督常駐在其心。若基督常駐,人就有所依靠,也不怕外面環境的變化。
3.扎根在溪水旁蓋屋在磐石上
        保羅說,當耶穌駐在我們心裡時,我們的愛就會有根有基,「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c)。植物有根,根要往水源處生長(rooted near river)才不怕乾旱,因有河水不斷地供應,「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17:7-8)如果讓基督常駐我們裡面,我們一直依靠上帝的話,就不怕炎熱,葉子常青且能結果不止,因為生命與上帝有堅固的連結。房子有基,而基是蓋房子的基礎(grounded on rock),房子若是蓋在磐石上,便不怕土石流來襲,「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當你順服上帝的旨意,跟上帝關係好到一個程度時,就會在行為上表現出對上帝的愛。一個先生如果一天到晚對太太說「honey」,卻始終沒有買蜂蜜給她吃,這不是真的愛她,因為他的「honey」只有掛在嘴上,太太一點也沒感受到甜蜜。同理,若人僅在口頭上對上帝說「我愛你」,卻始終沒有讓他嚐到「蜂蜜」,上帝將會問:「你的蜂蜜在哪裡?」所以耶穌說,你愛我的話就要去做我喜歡的事情,如此你的愛才是有根有基,若只說不做,那個愛是沒有根基的。所以,遵行主的話,才能讓上帝感受到你是真心的,如同房子蓋在基石上,不怕風吹水沖;與主相連結,如同樹木栽在溪水旁,葉常青,果常結。
4.在彼此相愛中體驗基督之愛
        保羅說,當人有根有基之後,要如何去明白基督的愛?「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這句話是否代表若不與「眾聖徒一起」,人就不能明白基督的愛?是的!換句話說,基督的愛一定要與聖徒們一起,才能夠明白。但問題是,這些聖徒可能是你很討厭的人,人格奇怪,又有許多缺點,如果你曾在教會認真想要服侍的話,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因教會不是完美的地方。然而,保羅、耶穌都說,你要跟聖徒在一起,才能夠體會明白基督的愛。用臺語說就是疼(疼音同「痛」),如此才能體會基督的「愛」。媽媽對子女的愛,在子女叛逆的時候最能體會,那種流淚、等待子女長大的愛是很痛的。同樣,人類並不完美,我們如同叛逆的孩子,上帝也是在等待我們長大,人若要體會什麼是上帝的愛,就必須跟聖徒相處在一起,在那樣的處境下,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愛是什麼樣的愛,因為這些人(聖徒)是不好相處的。
        因此有人說,真正的基督徒不可能當「荒野大鏢客」,帶著兩把槍,騎著一匹馬,到處行俠仗義,始終一人獨行;或像楚留香,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作獨行俠式的基督徒很好當,因為每天只要跟上帝表達愛意,祈求上帝讓自己充滿愛心,但不必去教會。去的話最好不要與人認識,也不要接服侍,因為不做事就沒有事,事做愈多愈會被人嫌。不服侍,就不會被人嫌,但這樣生命就不會成長,因你沒有投入。人在受傷的時候,才知道要學什麼是愛,在疼的經驗中,才能體會耶穌是怎樣愛我們的。人都有缺點,有時會耍賴,有時會鬧脾氣……所以必須在一群有缺點的人當中生活,雖有彼此傷害,卻學習彼此饒恕、彼此寬容,漸漸彼此認識,且開始欣賞彼此的優點,互相鼓勵,這個叫成長。
        人總會碰到挫折,但我們可緊抓住基督,讓上帝的豐富與聖靈的力量在我們裡面,人才可以勝過這些挫折,才知道什麼是愛。保羅說,如此你才能「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常闊高深」(弗3:18),這就是讓基督的愛充滿在人裡面。當我們彼此相愛時,我們愛上帝的心才會完全,「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有古卷:怎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呢)。」(約壹4:20)日本內村鑑三牧師主張「無教會主義」,他認為教會很複雜,個體受洗後,獨自向上帝負責、向上帝禱告即可,不必彼此代禱,如此可輕鬆許多,然而,上帝的意思不是這樣,乃是要「與眾聖徒一同」。人若不在關係裡,就不會知道什麼是愛,也不曉得愛是會痛的,要付代價、需要學習,需要成長的。
5.我們永遠無法測度基督之愛
        保羅談到愛的四個度量:長闊高深,「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a)「長」有如永恆,「古時(或譯:從遠方)耶和華向以色列(原文是我)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闊」及全世界,「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高」可帶人上天,「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103:11)「深」越過地獄、伸手拯救,「上帝救贖我的靈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見光。」(伯33:2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3:18-19a)此句意涵「你會明白你的不明白」這樣邏輯上的弔詭:每次你與弟兄姊妹間有相互傷害了,若靠著上帝的恩典去原諒對方,去愛,去和好,然後合一,經歷過後,才能明白這樣的愛有多深多難,此時才能夠更明白,耶穌有多麼愛自己。當你愈被人傷害,卻不斷靠著主的恩典得著醫治時,你才能深刻地體會到原來耶穌的愛是那麼深,也只有在這些經驗後,你對耶穌愛的深度才會有所體驗,並且在其中發現,耶穌的愛是比這一切都更深。漸漸更明白,人永遠無法了解測度基督之愛的長闊高深。正如人愈多學習就愈明白自己的無知。當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愛,我們會在上帝面前說:我還不夠,我需要再成長,我需要再學習。所以這是一個測不透、一生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
V.結論:從照明到明白(From Enlighten To Comprehend)
        其實以弗所書第一章與第三章各有一個禱告,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講第三章。第一章保羅講的也是一個「明白」,他用「照明」一詞:「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1:18);第三章講的是「明白」:「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
        第一章的照明(enlighten),是心智、理性上的看見;第三章的明白(comprehend),意味著不止頭腦明白,心靈也感受、體驗到那種情感。舉個例子,最近牧師娘去參加黃維仁博士開的課,他是我在芝加哥時的一個好朋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系教授,一位很好的基督徒,他的專業就是教導夫妻如何解決衝突,怎樣培養夫妻之愛,很多北美的營會都邀請他演講,之後他發展出一套幫助夫妻感情更親密的課程,現在台灣也有機構邀請他來開課,上了課之後可以自助助人。假設,師母去聽了,了解了,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卻感受不到她對我的愛有所增加,或行為有改變,這樣就只是以弗所書第一章提到的「照明」。頭腦懂是一回事,真正能進入心中,化為感覺與行動,那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保羅替以弗所教會禱告,希望他們不但能夠明白基督的愛,還要能真實體驗到,並且活出愛的生命,如此,才不會停留在理性的層次上,而是整個人的生命被改變。
        總而言之,我們要依靠聖靈的能力,作為我們的動力,用充滿基督的愛心,作為我們的動機,用活出上帝的豐盛,做我們的目的。如果我們教會不只有理性的看見,而是真的在生活上有這樣的體驗,依靠聖靈的能力,充滿基督的愛心,活出上帝的豐盛,我們的教會就不會只是有個美麗的禮拜堂,而是一個榮耀上帝的教會,這是保羅為以弗所的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保羅一生為你熱心傳福音,最後因此被關,雖然在牢裡他受到不好的待遇,可是他仍關心以弗所教會,為教會禱告。主耶穌,但願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從這短短的禱告中有些學習,讓我們真知道我們不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來知道什麼叫愛,我們需要求聖靈,進到我們的心裡面,讓我們心裡面能做正確的抉擇,我們要請基督常駐在我們裡面,讓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能以基督的愛做動機。讓我們的生命不是肥胖的,而是因有聖靈的能力,基督的愛心,得以活出一個分享的豐盛生命,好讓和平教會不只是有一個漂亮的禮拜堂,而是成為一個榮耀上帝的教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五十二):新約禱告(十二)分娩之痛(NT Prayer.12)( Travailing)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二):新約禱告(十二)(NT Prayer.12) 分娩之痛(Travailing)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經文:加拉太書四章12-20節

Ⅰ.引言:Thomas Beatie的故事
        今天要談一種不知道如何禱告的禱告。兩道問題:一,婦女在生產時,會不會禱告?二,那時的禱告,還會想細節內容嗎?
        生產的過程很痛,一個生命要被產出,需要經過一段「唉唷喂呀」非常艱辛的用力過程,這便是今日所要談論的保羅的禱告,我稱之為「分娩的禱告」,英文是travailing prayer。保羅說:「我小子阿,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然而,保羅身為男性,從何得知生產之苦?
        為了這篇講道,我特別找關於「男性可能分娩」的報導與研究。結果找到一則男性生子的新聞:Thomas Beatie(如上圖),「他」懷胎生子,其妻名為Nancy Roberts。這位Thomas Beatie原是女兒身,夏威夷人,本名為Tracy Lagondino,「他」內心認為自己是男孩,無奈卻身為女兒身,「他」喜歡上Nancy,但夏威夷法律不容許同性結婚,為了擁有一段合法的婚姻,所以「他」就去做變性的手術,在手術過程中,保留了子宮並未將其拿掉,結婚幾年後,兩人想要有孩子,但太太Nancy不知道什麼原因,無法懷孕,幸好,「他」的子宮還在,於是,這位長鬍子的「爸爸」接受人工受孕,並且成功生子,2008年這則報導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以為照片合成的假新聞,但後來發現,「他」不只生了一個,還連生了三個,左圖是他們一家,Thomas Batie和太太在2008年生了Susan,接下來2009年生Austin,2011年生Jensen,之後,就做了子宮切除結紮術。我要說的是,現代醫學發達,甚至可以克服兩性原有的差異,因此,保羅的禱告提到受生產之苦,他對此的想像也或許不是太困難的事。
Ⅱ.保羅與加拉太教會(Paul and Galatian Churches)
         保羅與加拉太教會之間存有什麼問題?保羅為每一間教會的禱告,一定有「我為你們感謝上 帝」、「我為你們禱告上帝」等用語,惟獨在加拉太書中找不到保羅為他們的禱告。保羅難道不為加拉太教會禱告嗎?加拉太書中僅這一句與禱告相關:「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保羅痛到一個程度,講不出話來,就如媽媽生小孩一樣,滿心期盼新生命的誕生,卻因疼痛,話不得出,僅能在心中向上帝哭求,願小生命能順利誕生,這便是保羅與加拉太教會的關係。
1.蒙恩信主前往亞拉伯曠野
        保羅原是位熱心的猶太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背棄猶太教的叛逆異端,所以必須對之嚴厲處罰,因此,他到處抓拿並逼迫基督徒。執事司提反在耶路撒冷成為第一個殉道者後,教會開始受逼迫,掃羅(保羅)是逼迫者之一,他從耶路撒冷一路追拿基督徒到大馬士革,未料,主在大馬士革對他說話,他嚇一跳問道:「你是誰?」主回答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於是,他整個價值觀念受到了重大衝擊與調整,其後,他並沒有直接返回耶路撒冷,因為他知道,一旦回去,可能會被當地猶太人殺害,除此之外,教會也會懷疑他的改變,不可能接受他,因此,他從大馬士革,繞過耶路撒冷,到阿拉伯的沙漠去默想,為要釐清自己的信仰,清楚之後,才又回到大馬士革,在當地住了三年,所以他對加拉太教會這樣說:「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阿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士革」(加1:17)。
2.大馬士革三年訪問耶路撒冷

        他在大馬士革住了三年,為了要讓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他成為基督徒,他冒險從大馬士革回到耶路撒冷去。抵達後,他先去見磯法(彼得),與其住了十五天,並與耶穌的弟弟雅各見面,其他的他都沒有會面:「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加1:18-19),所以他當時是為了讓教會領袖接受他是基督徒,在被上帝呼召後,第一次拜訪耶路撒冷。可是他在耶路撒冷傳福音的結果就是猶太人要殺他,所以教會讓他回基利老家去,因此,保羅就從耶路撒冷出發,走過敘利亞,回到故鄉基利家省的大數城(保羅是住在外國的猶太人)。

3.到敘利亞基利家傳揚福音

        加拉太書第一章21節說:「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加1:21),他在家鄉傳了幾年的福音後,考慮回耶路撒冷的困難性,決定向西到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傳教。

4.生病中傳福音給加拉太人

        當他往西旅行時,他生病且病得重,因此,抱病到加拉太傳福音。加拉太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其地區包含了安提拉、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地,聖經所講「加拉太教會」,實指「加拉太的眾教會」(英文用複數churches)。保羅在加拉太建立了一群教會,並與之通信,第一次去時,乃是抱病狀態:「你們知道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是因為身體有疾病。你們為我身體的緣故受試煉,沒有輕看我,也沒有厭棄我,反倒接待我,如同上帝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穌。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裏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加4:13-15),這個病,我在上次講道中提到,有人認為是癲癇,有人認為是眼疾,因此,他帶著病去傳福音,加拉太人沒有嘲笑他,反而接受他,讓保羅很感動,因此他在加拉太建立了幾間教會。

5.十四年後再訪問耶路撒冷
        在加拉太書中,保羅說:「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裏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加2:1-2)因此自他從耶路撒冷來到這地區,這十四年當中,他都做了什麼?聖經描寫,這期間他從加拉太出發,走到馬其頓,走到亞該亞,建了很多教會,就在此時,耶路撒冷的教會開始批判他,認為他不是耶穌的使徒,因為耶穌在世的時候,他沒有跟隨耶穌,所以保羅被認為是假使徒,並且,保羅所傳的福音也不一樣,因為他沒有要人接受割禮,恪守舊約的保守人士因此認定他傳的福音有問題。保羅發現耶路撒冷的教會批評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與巴拿巴從亞該亞趕回耶路撒冷,為要確定他所傳的福音是為耶路撒冷教會所接受的。所以這十四年,他從加拉太走到馬其頓,再到亞該亞,最後返回耶路撒冷。
6.耶京大會決定宣道雙路線
        後來,為了這三個地方(馬其頓、亞該亞、加拉太)的眾教會,保羅跟巴拿巴回到耶路撒冷,開了第一次全世界的教會大會,討論信耶穌是否需要進行割禮,傳統猶太人認為一定要受割禮才能信耶穌,而對於外國人是否要遵守這樣的規定,這變成當時的爭議問題。所以保羅回去是處理這些問題,他說:「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裏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加2:1-2)。保羅當時帶著提多(其為外國人),為要看看教會是否強迫其受割禮,如果沒有強迫,代表自己的論點已經被教會接納,結果,根據聖經記載,他們激烈地辯論,直到有一天,彼得起來述說自己所看見的異象(彼得在屋頂禱告,上帝讓他吃「不潔淨的食物」),然後,耶穌的弟弟雅各站起來說:「雖然我是猶太人,我很尊重割禮,但我認為不應該強迫外國人也非受割禮不可。」這個決定,代表了大家的共識。於是,他們在宣道上也變成雙條路線,保羅與巴拿巴,到不行割禮的地區傳福音;其他的人,如雅各(耶穌的弟弟)、磯法與約翰,向行割禮的人傳福音,這三位是當時教會的三大領袖,教會的柱石,他們與保羅行右手之禮,互相承認彼此皆為耶穌的使徒,但到不同的地方宣教。然而有一個議題未被討論,就是割禮的與未受割禮的人可否一起聚餐,這之後變成了問題。此外,在這會議當中除了決定不強迫外國人進行割禮之外,也達成另一個共識:不管外國人是否有進行割禮,如果有窮人,基督徒都要伸出援手,原先保羅就很在意這一點:「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裏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裏去。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加2:9-10)
7.彼得與巴拿巴安提阿事件
        大會解決了割禮的問題,不料隨後就發生了安提阿事件:耶路撒冷會議結束後,保羅和巴拿巴即回到母會安提阿,不久,彼得來訪,彼得的好意是來看他們是否一切安好,彼得與教會的外國人一起吃飯,吃到一半,雅各派人來訪,雅各是耶穌的弟弟,是極端保守的猶太人,彼得一聽,暗想不妙,因為他是負責向猶太人傳教的人,而猶太人嚴守不與外國人一起吃飯,他們怕食物不潔淨,如同回教教徒,食用的牛肉要特別處理才行,若鍋子先前已經先煮過豬肉,則不可再煮牛肉,因為這是不乾淨的(直到現在,他們仍嚴格遵守),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跟外國人一起用餐,以免被污染。猶太人很重視這項規矩,彼得自認是猶太人這一邊的,所以想到萬一雅各派來的代表發現他與外國人一起吃飯,傳回去,會被解讀為「不尊重猶太人」,因此,彼得為了避免得罪猶太人,他起身離開,而巴拿巴看到彼得的離開,儘管身為向外邦人傳教的代表,他也轉身離開,保羅認為未受割禮並不是什麼骯髒的事情,因此對於兩人的舉動,很不以為然,認為其行為並不妥當,因此,保羅就當眾指責他們兩人:「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加2:11-13)
8.律法主義影響加拉太教會
        表面上,保羅將事情指了出來,所以安提阿事件的癥結點不在於割禮,而是行過割禮的與未受割禮的,是否可以一起吃飯,就現今觀點而言,這不是什麼大問題,然而,對當時的人而言,這是很嚴重的事情。保羅以為他這樣指出來,彼得與巴拿巴沒有當眾抗議,事情就告一段落,事實上,問題依然沒解決,那些割禮派的人不滿保羅連這項傳統都要干擾,於是他們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跟著保羅到加拉太教會去,指出那些沒有接受割禮的信徒,所受的洗是無效的,這與保羅所傳的信息相反,也違背了原先在耶路撒冷開會得出的決議。保羅好不容易爭取到大家的表決同意,沒想到之後有人不照決議行事;最難堪的是,加拉太教會聽信這些人的言論,人人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因為沒有做到什麼而無法進入天堂。試想你在聖誕節時,接受和平教會的施洗,結果一個天主教徒跑來跟你說:「你所受的洗是無效的」,你會有什麼感覺?加拉太教會的人開始擔心,不斷地問:「我還要『做』什麼?」換句話說,得救除了「信」耶穌以外,是否還需要「做」到什麼事情,達成什麼條件。保羅一直強調得救之後會做好事,是信仰的「結果」,不是「條件」,沒想到,加拉太教會買入那些人的影響,因此,保羅很著急,才寫了加拉太書,重點在於:信仰與好行為間的關係,以及「恩典」。所以保羅離開安提阿,走過加拉太(我相信他有再一次路過訪問),到以弗所,在當地設了佈道中心,在那邊傳教,並住了兩年半,在這裡也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詳見上篇講道),在這地聽聞加拉太教會受到律法主義的影響,而走上歪路,保羅很緊張,接著他就從以弗所寫信(亦即加拉太書)給他們,因為他聽到,他們已經受影響,離開那個恩典了,「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那並不是福音,不過有些人攪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加1:6-7)。
9.以弗所寫信給加拉太教會
        所以保羅便寫信給加拉太教會,提醒他們:「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裏復活的父上帝)和一切與我同在的眾弟兄,寫信給加拉太的各教會」(加1:1-2),強調得救乃是出於恩典。保羅處理這類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哥林多教會也是這樣,但在保羅一連寫了四封信後,哥林多教會悔改了,保羅為此感到高興,也募了一些錢到耶路撒冷,然而,似乎加拉太教會並無悔改,保羅的提醒沒有成功,這是很遺憾的。儘管聖經沒有講,而加拉太書簡短不容易找到加拉太教會對於書信的回應,但仍可以找到些蛛絲馬跡,其與哥林多教會形成一個對比。當初哥林多教會懷疑保羅的身分時,保羅很努力地去解釋,最後哥林多教會有悔改,所以到了哥林多後書,狀況就好很多,可是加拉太書沒有後書,整卷都在爭辯是否須靠行為才得救,但至少很清楚的是,奉獻出了問題。
10.加拉太教會慈善募款中止
        保羅在耶路撒冷開會,他們決議要關心窮人,而在耶路撒冷有很多窮人,所以保羅到處募款,以幫助他們。保羅曾在加拉太募款,當地教會教導奉獻,所以他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時候,他還拿加拉太教會當楷模:「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1-2),他以加拉太教會來勸哥林多教會要奉獻給耶路撒冷的窮人,後來,保羅就從以弗所到馬其頓,再到亞該亞,最後將錢帶回耶路撒冷。然而,當保羅在寫羅馬書的時候,卻是:「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羅15:25-26),經文中不見加拉太,加拉太本是榜樣,用來勸勉哥林多教會的,如今卻未被記錄;所以,有些神學家說,可能是加拉太教會與保羅的關係沒有恢復,所以保羅就不再去募款了保羅為加拉太受生產之苦,可是卻沒有成功,這是神學家的解釋。
III.保羅再受生產之苦(Paul’s Travailing Prayers)
        究竟保羅是受什麼樣的生產之苦?女人的生產過程很痛,需要拼命與用力,保羅說:「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加4:1)。一個生命要成形,母親需要忍受生產之苦,然而,保羅寫「再」受,代表他是「生兩次」。母親懷胎九個多月,經歷陣痛後生下小孩,小嬰孩無法離開母親獨立生活,仍需母親餵奶、教導、疼愛、管教,才能夠慢慢長大;然而,當孩子到十幾歲,開始不聽話,不照媽媽的期待長大時,母親心中的痛,比懷孕生產的痛還痛,為人母的會一直期待,孩子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的人,屆時責任才了,母親不會認為生完孩子就責任已了。第二次的痛有時候比第一次的痛還痛,因為小孩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會聽母親的,所以保羅才說,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希望基督能夠成形在你們心裡。
1.以巴弗為歌羅西竭力禱告
        歌羅西書中,保羅說:「有你們那裏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西4:12),「竭力」二字意思就是「盡全力掙扎、努力」,英文叫做「travailing」,希臘文是「αγωνίζω」,直譯英文為「agonize」,意指「痛苦地、用力地解決問題」,是一種破繭而出的疼痛歷程,包含了「laboring」以及「striving」兩種意境,剛好,分娩的英文也叫做「laboring」,所以這種痛不只是外在引起的疼痛或是尋常身體疼痛,這是一種在新的生命要誕生時,母與子都要忍受痛苦過程,過程中的張力與壓力令人痛苦,但唯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新的生命才會被產出,這種痛蘊含盼望、痛苦、壓力、掙扎,需要時間與忍耐;這種痛,也是保羅為加拉太教會禱告,並且所忍受的痛。
2.摩西替以色列懇求耶和華
        這種禱告在聖經中可以找到幾個例子。第一個是摩西,為著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人,他們一天到晚叛逆、抱怨,有一次,上帝在他們塑造金牛犢之後,覺得厭煩想滅掉他們,摩西不忍,因為這是他辛辛苦苦從埃及帶出來的人民,於是,摩西為他們向上帝禱告:「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生孩子,是一種拼命的過程,有一些母親,生完孩子後,子宮不再收縮,就走了;有的母親生完孩子後,腦垂體爆裂,就走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母親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來的。於此,摩西為了以色列人可以有一個新的生命開始,願意代替他們死。曾經便雅憫的母親-拉結,生了約瑟後,還想要有個孩子,就向上帝禱告了很久,結果,她生便雅憫的時候,就去世了。即便現在婦產科發達,有時候還是無法救回,所以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媽媽。摩西在此就是冒著生命危險,替以色列向上帝禱告。
3.尼希米為重建耶京而哀求
        尼希米為了耶路撒冷的重建,在上帝面前迫切地哭泣禱告,「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3-4),所以尼希米知道這種分娩禱告(travailing prayer)的痛,他為了一個新的城市,開始在上帝面前迫切地禱告。
4.門徒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
        曾有一百二十個人在耶路撒冷樓上禱告,直到聖靈降臨,基督教教會才開始,所以不論一個教會或一個新生命的開始,都是需要經過迫切地禱告,「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徒1:14)。
5.保羅為以色列人憂傷禱告
        保羅為以色列人禱告到一個地步,即便犧牲性命也沒有關係:「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1-3),意思就是:「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羅10:1)你是否有為一個人要得救做過這樣的禱告?你帶的任何一個慕道友,就等於一個新的生命正在形成,你有為他們迫切,為其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理解恩典而痛嗎?你有在主面前迫切地哀戚禱告嗎?這叫做分娩禱告(travailing prayer)。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的弟兄姊妹,儘管他們已受洗,但他們在真理上出問題的時候,保羅說,他為他們再受生產之苦。保羅為了猶太人能夠得救,曾做過這樣的禱告。
6.保羅請羅馬教會竭力禱告
        最後,保羅自己要被殺時,他寫信給羅馬教會說:「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15:30),這個「竭力」就是「agonize」-跟我一起在上帝面前哀哭禱告,因為我需要這樣的禱告。我最近感受到自己在和平的牧會最大的失敗就是,當我開始努力地講「禱告」,教會禱告會的人卻開始減少,人數雖然不是重點,而是,和平的人似乎對於禱告不在乎,禮拜人數常會有四、五百個人,似乎禮拜比禱告更重要。我反省的結果是我的禱告不夠。我講了五十二篇有關禱告的道,可是對大家沒有影響,在此我要請你們為我禱告,讓我為你們禱告的時間增加,直到有一天,你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需要禱告,需要來替別人禱告,需要親近上帝。所以我現在與保羅一樣-請你們為我禱告,好讓我們可以一起竭力。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我們有一些屬靈功課可以一起學習:
1.傳揚福音是生命傳承
        第一,傳福音是一種生命的傳承,如同生小孩一般。耶穌對尼哥德慕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約3:3-5)所以用生產來代表一個人新的生命。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說:「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所以母親生產是一個象徵,我們帶人信主,更是要這樣溫柔地帶他,協助他長大。
2.生命成長是上帝恩典
        第二,我們盡好本分,但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長大,是上帝的恩典,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林前3:6),我們做我們的部分,然而,植物也好,人也好,其生長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個嬰孩在母體內能平安長大,是上帝的恩典,統計學上,一個孩子能不帶先天性殘疾而出生的機會幾乎是零,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奇蹟,所以我說,每一個嬰孩,都是上帝的恩典保守;每一個人信主,也是恩典,儘管人能邀請與關心,然而,個體要被上帝感動,才會願意受洗,因此,人的靈命成長,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任何人的功勞,我們做我們的部分,上帝讓個體長大,直到其成熟,可以獨立,離開我們時,這時我們也會要經歷那種生產的痛,如同我們說這個生命可以從敗壞情慾中脫離,這是上帝的性情,是「賜」給我們的:「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
3.生命成熟須忍耐等候
        當一個人懷孕之後,除了產前檢查以外,他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地等待。所以有孕以後,明白這是上帝的恩典,接下來就是耐心地等候。農夫最清楚何謂等待:「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保羅說「直等到」,正闡明等待的重要:「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4.生產經歷壓傷與痛苦
        時間到了以後,就要開始「壓」,母體子宮壓縮還不夠,護士小姐也要在上面加壓,為要把孩子從肚子中壓出來,這種疼痛,母子皆受,這是一個高壓力(high pressure)的過程。一個人新生命的蛻變,譬如一個人從拜拜,改成信耶穌,其實他內心是經過很大的痛與掙扎,這不是一件簡單的歷程,痛苦是必經之路,而帶他信主的人將陪著他度過這種痛。生產需經歷高壓的痛:「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賽53:10);保羅為了教會,亦天天受壓:「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8)。
5.痛苦帶來新生命喜悅
        經過這樣的疼痛,得到的是無比的喜樂。天下母親在看到孩子後,曾經歷的生產之痛,霎時就變得無關緊要,當一個新的生命被她擁在懷裡時,她就很滿意,這是生產之痛的特別之處,只有這種痛帶來的報酬是一個新的生命,被上帝祝福的新的生命:「婦人生產的時候就憂愁,因為她的時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記念那苦楚,因為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約16:21),因為新生命的喜悅,讓人忘了那個痛。聖經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126:5-6)
V.結論:再受生產之苦 直到基督成形
       保羅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加4:19),我覺得光「心裡」還不夠,還要到「腦裡」以及「四肢裡」。我們以此來做結論:基督的愛充滿我們內心(Christ be formed in our heart),下一步就人的思想要被基督來改變,心意更新如基督(Our mind be transformed like Christ),第三步,就是個人的行為需仿效耶穌的樣子,活出基督的樣式(Our life be conformed to Christ),三者兼俱,才能讓人羨慕你身為基督徒的生命。

禱告
感謝主耶穌,我們今天能夠在這裡,是因為有我們的媽媽,來愛我們,將我們放在肚子裡面九個多月,忍受懷孕的不方便,忍受生產之痛,將我們生出來,不僅如此,還用眼淚栽培我們,直到我們長大。主,我們看見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他願意再受生產之苦,主啊,或許我們對於我們所帶領的人,還沒有那麼大的愛,沒有承受過那麼巨大的痛,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夠體會保羅的心情,讓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愛來愛周圍的人,讓我們渴望來親近你,來向你禱告,在這樣的痛苦中所講不出話來的禱告,幫助我們做這樣子的禱告,我們這樣祈求,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