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向上提升
經文:約翰福音十五章1-10節
主講:石素英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二月廿八日
這段經文是很有名的耶穌的葡萄樹比喻。用葡萄樹來比喻以色列在新、舊約中都有出現。而比喻的不同,在於那位園丁。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描寫園丁非常謹慎地栽培及修剪葡萄樹,讓葡萄樹可以結實累累,而經文當中也提到,當葡萄樹的樹枝不再連結於葡萄樹之時,它就無法結果實,園丁就會將這葡萄樹枝子砍下來並燒掉。
我們也看見在舊約裡,特別是先知對以色列警告,有著上述相同的概念。例如耶利米書二章二十一節:「我栽你時原是上等的葡萄樹,是絕對純種的;你怎麼在我面前變為壞枝子,成了野葡萄呢?」這是耶利米先知責備以色列人說:「你們不敬拜上帝,卻拜偶像,所以沒有結果子。」 以賽亞書五章第一節到第七節同樣有一個葡萄園的比喻(人們稱之為葡萄園之歌),這首詩歌裡,以色列被比喻為葡萄樹,可是卻結出又澀又酸的葡萄;先知指責以色列人背離上帝且不行公義,所以上帝憤怒。另外,以西結書十五章,以無用的葡萄樹來比喻以色列不結果子、枝子沒有用途,要將枝子燒毀,也是講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不忠。何西阿書第九章、第十章的解釋是最有趣的,經文提到以色列原是上帝的好葡萄樹,應該要結好果子,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後來以色列離棄上帝去拜偶像,就好像那枯乾的枝子,不結果子。最後在詩篇八十篇,這個葡萄樹的比喻,可以做為以上舊約經文中關於葡萄樹比喻以色列之經文的總結,「你從埃及帶走一棵葡萄樹」,形容上帝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帶出來,他們本在埃及為奴,上帝釋放他們,最後這從埃及出來的葡萄樹,卻被人踐踏,這是指後來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詩人從歷史的角度,詢問上帝為何容受以色列被擄巴比倫,就像葡萄樹被人踐踏一般,求上帝要讓以色列歸回。
約翰福音十五章,耶穌比喻他的信徒或者基督徒就像是葡萄園裡的葡萄樹,他的門徒了解這個比喻的舊約淵源。不同在於約翰十五章提到園丁、葡萄樹及枝子,園丁跟葡萄樹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其實這裡是呼應舊約的比喻用法。上述的比喻說法,園丁比喻人類,葡萄樹和葡萄則比喻植物中的果樹和水果,藉此表明神與人之間的不同;園丁比喻的是天父上帝,其屬性是神性;而葡萄樹則是比喻人類,神性與人性之間有著不可喻越的鴻溝。經文中耶穌要我們連結於他,因為耶穌既是人也是神,是人跟神之間的中保,就像枝子連於葡萄樹一般,得到供應才可以結果子。約翰福音這卷書特別將屬世的世界跟屬靈的世界分開,所以在上下文脈絡中,約翰指出人類原是屬於這個世界的,但因著連結於耶穌,屬靈的生命就在原本屬世界的人裡面開始萌芽。這個比喻中提到園丁會來修剪這個枝子,是為了讓葡萄樹可以結果子,所以修剪是必要的,對基督徒而言,意思就是會結出一個聖靈的果子。
約翰十五章接下來講的,是一個向上提升的生命,「當我們住在耶穌裡,也就是住在他的話語裡面,」也就是分享了耶穌基督的愛並且要活出那個愛。連結於葡萄樹的枝子就是連結於耶穌的人,那連結到底是什麼呢?連結其實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約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為耶穌即將被捕和受苦前對門徒的教導,也就是著名的樓房講論(upper room discourse),耶穌告訴門徒:他將離開這個世界回到上帝那裡,可是他回到上帝那裏以後,將差遣聖靈保惠師到門徒當中,聖靈會引導門徒過屬靈的生活。約翰一書也提及「順服聖靈的教導,活在基督裡的生命」,指的是聖靈的工作將會讓我們較容易察覺到「罪」的影響及「罪」對我們的引誘。當基督徒連結於耶穌的生命,就有聖靈的工作,也就可以緊緊跟隨上帝的話語,不接受罪的引誘。
經文提到,我們是枝子,而非葡萄樹,這是指基督徒和耶穌的不同,儘管基督徒可以去愛,但基督徒的愛無法如同耶穌的愛一般;就如同基督徒親近上帝,但是基督徒永遠不會成為上帝。因為我們不是神性的存在,而是人性的存在。這個道理就是比喻中提到枝子必須連結於葡萄樹,同理作為枝子的基督徒必須連結於耶穌,也唯有耶穌的愛可以救贖,而基督徒的愛是在見證耶穌的愛,因為是連結於耶穌基督而發出的愛。
愛及誡命
在今天這段經文(約15: 14-15)提到,雖然耶穌是神,他那樣的偉大、愛我們,但他卻稱我們為朋友,不當我們是僕人。上帝可以不必對我們這麼好,可是因為他愛我們,將我們從原本與神不對等的位置,拉到對等的位置,稱我們為朋友,分享他所有的福分,經文15: 15說,神不再當我們是他的僕人,而當我們是他的朋友,因為他愛我們。約翰十五章所說的愛,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愛,人們容易將愛的內涵簡化,覺得愛是無邊無際的,忽略其差異性,這個差異性就是耶穌是神,我們是人,他的愛無限,但人的愛有限,而他仍願意分享這樣的愛給我們,並稱我們為朋友。關連到今天的信息焦點,跟耶穌連結,也就是活出上帝的話語,活出神的愛的內涵。
約翰福音的作者約翰可以說是愛的使徒,在其著作中常常提及愛,到底約翰所說的愛是哪一種愛? 當我們思想愛時,往往會覺得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他人愛我或是我愛他人的感覺,在約翰福音十五章,神的愛其實是和命令擺在一起談的,第10節 「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你們會常生活在我的愛中,正像我遵守我父親的命令,而常在他的愛中一樣。」 約翰把愛和命令放在一起,因為愛是上帝的命令。以前看這段經文時,不是很了解,因為一想到誡命,就會想到需要服從及順服,是一種不管感覺如何,仍得要去做。而愛比較像是一個感覺,被愛或者是去愛的一個感覺,但約翰卻把愛和命令組合在一起,把愛跟誡命擺在一起,當愛跟誡命放在一起時,於是產生一個緊張的關係,這個緊張的關係其實正是約翰福音十五章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它提出愛可能比一般我們自己經驗的愛還要深刻。愛這個字,英文翻譯成charity,可是時常我們口中提及的愛或是仁愛,會以為它是一個行善或是心存憐憫的意思,所以往往將約翰福音十五章所提的愛,當作憐憫或仁慈。C. S. Lewis在詮釋聖經中對愛的看法,幫助我們理解。憐憫是希望消除某人身上的痛苦,人們希望上帝除去世上一切的苦難,讓人免於受苦。但是真正愛的意思,是指當你愛一個人時,你甚至會願意為他進入受苦的狀態,因為想要參與在所愛的人的生命中。以最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說法來說:「愛其實是一個決定,而且是一個行動,不僅僅是感覺跟感受而已。」
C. S. Lewis在1960年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叫四種愛。他把愛分為親情的愛(affection)、友情的愛(philia)、愛情的愛(eros)、以及我們今天講的(agapa)神的愛。C. S. Lewis在書裡面提及這四種愛,是根據聖經裡面愛的不同意涵,將四種不同的用語加以解釋。C. S. Lewis解釋Agapa的愛,agapa不是一個情感,而是一個意志。約翰福音十五章表明跟隨耶穌或是連結於耶穌,可以被愛或是去愛的這種愛,是一個意志。意志就是一個決定,人因為決定去愛,甚至會開始變得有點脆弱,容易受傷害。在愛的行動中,我們發現,要對一個人付出愛和給予愛,但這個世界有些人、有些時候不是那麼可愛或者不值得愛,就發生一種尷尬,所以去愛基本上是冒險的,因為愛本身並不安全。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逃避愛,因為如果在世上生活,卻選擇逃避愛,逃避失誤和脆弱,那麼唯一的可能應該是活在如同地獄般冷冰冰、沒有愛的地方,那裏最安全,因為不會受傷。Agapa的愛跟一般功利價值不同,這個愛超越了價值,也超越了法律的公義和理性。約翰福音十五章所提及的愛裡面除了勇敢、冒險和可能受傷以外,也是一種Agapa的愛。
回到經文中,關於園丁澆灌的葡萄樹,連結於這樹的枝子會結出生命的果子,說的是一個向上提升的生命。這樣的一個生命,將會漸漸地脫去世界的價值和生活的生命狀態,進入一個越來越活出基督樣式的生命。換句話說,就是人會改變,不再是一個自我中心、孤立生活的狀態。一個向上提升、跟隨耶穌、連結耶穌的生命狀態,約翰福音當中提及最好的例子,就是耶穌在迦南婚宴所行的神蹟。在這個神蹟中,耶穌使水變成酒。當我們連結於耶穌時,聖靈就在我們裡面工作,經過上帝不斷地栽培和灌溉,我們的生命就好比那無味的水,因著聖靈的工作,因著連結於耶穌基督,轉變為香醇的酒,生命有了美好的變化。以下我將用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這種向上提升的生命轉變。
故事分享
一位美國的白人神父,後來蒙召而去墨西哥服侍偏鄉貧窮的人。在墨西哥時,他與這些墨西哥人相處得非常好,也開始進入他們當中服侍。在某年的感恩節,有三位學習修道的初學生(未來要當神父的學生),來到這位神父牧養的牧區見習。慢慢地三個初學生開始跟當地的人交朋友,也受到神父牧養的孩子們的喜愛,情況很不錯。這時發生了一個現象,神父開始不自覺地疏遠墨西哥人,真正的原因是本來他一人獨享的世界和愛,開始得跟另外三個人分,他覺得不舒服但是又覺得應當接受、應當包容,所以他選擇自我疏離,並與墨西哥人漸行漸遠。神父在靈修的當中看見自己的忌妒,因為他的忌妒造成情感上的疏離,後來他向一位資深的神師尋求協助。那位輔導他的神師,認為他應當跟上帝求一個恩典,祈求「不要與眾不同」這樣的一個恩典。這位在墨西哥服務的神父,在靈修當中,恰巧讀到馬利亞聖靈感孕的過程,突然感受到原來所謂祈求不要與眾不同的恩典,就是祈求可以謙卑,求像馬利亞般的謙卑:「主阿,我願意被你使用。」接著他意識到這位資深的神父在輔導他的過程,是在指出他的需要。所以他就接受這個建議。往後每當這位神父遇到忌妒情緒發生,而想和人疏離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上帝禱告說:「主阿! 請把我從想要與眾不同這樣的一個需要當中釋放出來。」在這個不斷地練習當中,他又發現原來他的這類情感,不只發生在他的牧區當中,也會在不同的情境當中出現,於是他開始學習,每一次發生這種疏離情感的時候,就發出同樣的禱告,慢慢地那個忌妒的心就消失了。經過幾年,當又有新的學生來到他的教區時,他可以跨越那個過去,跨越忌妒需要的限制,跨越情感所帶來的困擾,他開展了新的開始。面對初學生,他可以主動介紹自己牧養的那個教區的情況,讓他們熟悉環境進入狀況,甚至願意把他最喜愛的孩子們介紹給初學生認識,主動地去分享,敞開地面對自己。這個神父的故事,讓我們看見連結於耶穌的人,可以活出向上提升的生命。
結語
在葡萄樹的比喻裡面,經過園丁修剪的葡萄樹枝子,結出許多的果子來。今天信息的主題連結於耶穌,提醒我們,當連結於耶穌時,聖靈將不斷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這是指閱讀聖經的內容,可以回應上帝的話、按照上帝所教導我們的去做、去愛。特別在我們所處的現今的文化與環境中,我們往往感覺到自己是脆弱的;當要去愛的時候,我們很怕受傷害;可是想不去愛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面對一個冷冰冰的世界。連結於耶穌基督的人,儘管我們曉得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難處,我們也怕受傷害,但是因著上帝的幫助,因著我們願意學習耶穌的榜樣,也因著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我們可以開展一個更新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更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在耶穌裡的新生活。
更進一步,我們應當常常問自己,是不是有時候會回到那個讓自己舒服、舊我的區域(comfort zone)?並且挑戰自己,當生命連結於耶穌之時,聖靈給我們力量時,是不是我們能夠更勇敢地去愛?更勇敢地去開展屬靈的生命?同時,當我們自身決志連結於耶穌,受洗以後,是不是因著太過舒適或是因著一些因素,而沒有那樣緊密地連結於耶穌,所以有時候我們也仍會被上帝來修剪。在這些經文當中,再次來提醒我們連結於耶穌基督的人,其實是非常有福的,上帝修剪我們,他不只是修剪我們,其實是先愛我們,那個愛就在耶穌的身上彰顯出來。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
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你呼召我們成為你的兒女,連結於你的裡面。謝謝你為我們降世為人,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復活。主,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困難,我們甚至因為害怕,所以我們不敢去愛。但主求你,用你的愛來幫忙我們,因為我們愛得不夠。但是主,你的愛在我們當中,我們就勇敢地跨出那一步。像C.S. Lewis所講的,也許我們去愛,我們也變得脆弱。但是,主你用你的恩典扶持我們,帶領我們。當我們跨出這一步的時候,我們相信,我們成為你的見證,這個世界因你的愛要改變,這個世界因你的愛會更美好。不是因為我們個人成就更多,而是因為你的愛在這個世界上被看見、被感受,並且吸引更多的人彼此相愛。謝謝你這樣帶領我們,也願你祝福我們今天所有受洗的弟兄姐妹,願你自己的聖靈在他們的生命當中工作,也祝福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裡,緊緊地跟隨耶穌,連結於耶穌基督,結出美好的果子,我們這樣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講題:向上提升
經文:約翰福音十五章1-10節
主講:石素英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十二月廿八日
這段經文是很有名的耶穌的葡萄樹比喻。用葡萄樹來比喻以色列在新、舊約中都有出現。而比喻的不同,在於那位園丁。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描寫園丁非常謹慎地栽培及修剪葡萄樹,讓葡萄樹可以結實累累,而經文當中也提到,當葡萄樹的樹枝不再連結於葡萄樹之時,它就無法結果實,園丁就會將這葡萄樹枝子砍下來並燒掉。
我們也看見在舊約裡,特別是先知對以色列警告,有著上述相同的概念。例如耶利米書二章二十一節:「我栽你時原是上等的葡萄樹,是絕對純種的;你怎麼在我面前變為壞枝子,成了野葡萄呢?」這是耶利米先知責備以色列人說:「你們不敬拜上帝,卻拜偶像,所以沒有結果子。」 以賽亞書五章第一節到第七節同樣有一個葡萄園的比喻(人們稱之為葡萄園之歌),這首詩歌裡,以色列被比喻為葡萄樹,可是卻結出又澀又酸的葡萄;先知指責以色列人背離上帝且不行公義,所以上帝憤怒。另外,以西結書十五章,以無用的葡萄樹來比喻以色列不結果子、枝子沒有用途,要將枝子燒毀,也是講以色列人對上帝的不忠。何西阿書第九章、第十章的解釋是最有趣的,經文提到以色列原是上帝的好葡萄樹,應該要結好果子,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後來以色列離棄上帝去拜偶像,就好像那枯乾的枝子,不結果子。最後在詩篇八十篇,這個葡萄樹的比喻,可以做為以上舊約經文中關於葡萄樹比喻以色列之經文的總結,「你從埃及帶走一棵葡萄樹」,形容上帝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帶出來,他們本在埃及為奴,上帝釋放他們,最後這從埃及出來的葡萄樹,卻被人踐踏,這是指後來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詩人從歷史的角度,詢問上帝為何容受以色列被擄巴比倫,就像葡萄樹被人踐踏一般,求上帝要讓以色列歸回。
約翰福音十五章,耶穌比喻他的信徒或者基督徒就像是葡萄園裡的葡萄樹,他的門徒了解這個比喻的舊約淵源。不同在於約翰十五章提到園丁、葡萄樹及枝子,園丁跟葡萄樹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其實這裡是呼應舊約的比喻用法。上述的比喻說法,園丁比喻人類,葡萄樹和葡萄則比喻植物中的果樹和水果,藉此表明神與人之間的不同;園丁比喻的是天父上帝,其屬性是神性;而葡萄樹則是比喻人類,神性與人性之間有著不可喻越的鴻溝。經文中耶穌要我們連結於他,因為耶穌既是人也是神,是人跟神之間的中保,就像枝子連於葡萄樹一般,得到供應才可以結果子。約翰福音這卷書特別將屬世的世界跟屬靈的世界分開,所以在上下文脈絡中,約翰指出人類原是屬於這個世界的,但因著連結於耶穌,屬靈的生命就在原本屬世界的人裡面開始萌芽。這個比喻中提到園丁會來修剪這個枝子,是為了讓葡萄樹可以結果子,所以修剪是必要的,對基督徒而言,意思就是會結出一個聖靈的果子。
約翰十五章接下來講的,是一個向上提升的生命,「當我們住在耶穌裡,也就是住在他的話語裡面,」也就是分享了耶穌基督的愛並且要活出那個愛。連結於葡萄樹的枝子就是連結於耶穌的人,那連結到底是什麼呢?連結其實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約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為耶穌即將被捕和受苦前對門徒的教導,也就是著名的樓房講論(upper room discourse),耶穌告訴門徒:他將離開這個世界回到上帝那裡,可是他回到上帝那裏以後,將差遣聖靈保惠師到門徒當中,聖靈會引導門徒過屬靈的生活。約翰一書也提及「順服聖靈的教導,活在基督裡的生命」,指的是聖靈的工作將會讓我們較容易察覺到「罪」的影響及「罪」對我們的引誘。當基督徒連結於耶穌的生命,就有聖靈的工作,也就可以緊緊跟隨上帝的話語,不接受罪的引誘。
經文提到,我們是枝子,而非葡萄樹,這是指基督徒和耶穌的不同,儘管基督徒可以去愛,但基督徒的愛無法如同耶穌的愛一般;就如同基督徒親近上帝,但是基督徒永遠不會成為上帝。因為我們不是神性的存在,而是人性的存在。這個道理就是比喻中提到枝子必須連結於葡萄樹,同理作為枝子的基督徒必須連結於耶穌,也唯有耶穌的愛可以救贖,而基督徒的愛是在見證耶穌的愛,因為是連結於耶穌基督而發出的愛。
愛及誡命
在今天這段經文(約15: 14-15)提到,雖然耶穌是神,他那樣的偉大、愛我們,但他卻稱我們為朋友,不當我們是僕人。上帝可以不必對我們這麼好,可是因為他愛我們,將我們從原本與神不對等的位置,拉到對等的位置,稱我們為朋友,分享他所有的福分,經文15: 15說,神不再當我們是他的僕人,而當我們是他的朋友,因為他愛我們。約翰十五章所說的愛,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愛,人們容易將愛的內涵簡化,覺得愛是無邊無際的,忽略其差異性,這個差異性就是耶穌是神,我們是人,他的愛無限,但人的愛有限,而他仍願意分享這樣的愛給我們,並稱我們為朋友。關連到今天的信息焦點,跟耶穌連結,也就是活出上帝的話語,活出神的愛的內涵。
約翰福音的作者約翰可以說是愛的使徒,在其著作中常常提及愛,到底約翰所說的愛是哪一種愛? 當我們思想愛時,往往會覺得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他人愛我或是我愛他人的感覺,在約翰福音十五章,神的愛其實是和命令擺在一起談的,第10節 「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你們會常生活在我的愛中,正像我遵守我父親的命令,而常在他的愛中一樣。」 約翰把愛和命令放在一起,因為愛是上帝的命令。以前看這段經文時,不是很了解,因為一想到誡命,就會想到需要服從及順服,是一種不管感覺如何,仍得要去做。而愛比較像是一個感覺,被愛或者是去愛的一個感覺,但約翰卻把愛和命令組合在一起,把愛跟誡命擺在一起,當愛跟誡命放在一起時,於是產生一個緊張的關係,這個緊張的關係其實正是約翰福音十五章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它提出愛可能比一般我們自己經驗的愛還要深刻。愛這個字,英文翻譯成charity,可是時常我們口中提及的愛或是仁愛,會以為它是一個行善或是心存憐憫的意思,所以往往將約翰福音十五章所提的愛,當作憐憫或仁慈。C. S. Lewis在詮釋聖經中對愛的看法,幫助我們理解。憐憫是希望消除某人身上的痛苦,人們希望上帝除去世上一切的苦難,讓人免於受苦。但是真正愛的意思,是指當你愛一個人時,你甚至會願意為他進入受苦的狀態,因為想要參與在所愛的人的生命中。以最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說法來說:「愛其實是一個決定,而且是一個行動,不僅僅是感覺跟感受而已。」
C. S. Lewis在1960年的時候寫了一本書叫四種愛。他把愛分為親情的愛(affection)、友情的愛(philia)、愛情的愛(eros)、以及我們今天講的(agapa)神的愛。C. S. Lewis在書裡面提及這四種愛,是根據聖經裡面愛的不同意涵,將四種不同的用語加以解釋。C. S. Lewis解釋Agapa的愛,agapa不是一個情感,而是一個意志。約翰福音十五章表明跟隨耶穌或是連結於耶穌,可以被愛或是去愛的這種愛,是一個意志。意志就是一個決定,人因為決定去愛,甚至會開始變得有點脆弱,容易受傷害。在愛的行動中,我們發現,要對一個人付出愛和給予愛,但這個世界有些人、有些時候不是那麼可愛或者不值得愛,就發生一種尷尬,所以去愛基本上是冒險的,因為愛本身並不安全。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逃避愛,因為如果在世上生活,卻選擇逃避愛,逃避失誤和脆弱,那麼唯一的可能應該是活在如同地獄般冷冰冰、沒有愛的地方,那裏最安全,因為不會受傷。Agapa的愛跟一般功利價值不同,這個愛超越了價值,也超越了法律的公義和理性。約翰福音十五章所提及的愛裡面除了勇敢、冒險和可能受傷以外,也是一種Agapa的愛。
回到經文中,關於園丁澆灌的葡萄樹,連結於這樹的枝子會結出生命的果子,說的是一個向上提升的生命。這樣的一個生命,將會漸漸地脫去世界的價值和生活的生命狀態,進入一個越來越活出基督樣式的生命。換句話說,就是人會改變,不再是一個自我中心、孤立生活的狀態。一個向上提升、跟隨耶穌、連結耶穌的生命狀態,約翰福音當中提及最好的例子,就是耶穌在迦南婚宴所行的神蹟。在這個神蹟中,耶穌使水變成酒。當我們連結於耶穌時,聖靈就在我們裡面工作,經過上帝不斷地栽培和灌溉,我們的生命就好比那無味的水,因著聖靈的工作,因著連結於耶穌基督,轉變為香醇的酒,生命有了美好的變化。以下我將用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這種向上提升的生命轉變。
故事分享
一位美國的白人神父,後來蒙召而去墨西哥服侍偏鄉貧窮的人。在墨西哥時,他與這些墨西哥人相處得非常好,也開始進入他們當中服侍。在某年的感恩節,有三位學習修道的初學生(未來要當神父的學生),來到這位神父牧養的牧區見習。慢慢地三個初學生開始跟當地的人交朋友,也受到神父牧養的孩子們的喜愛,情況很不錯。這時發生了一個現象,神父開始不自覺地疏遠墨西哥人,真正的原因是本來他一人獨享的世界和愛,開始得跟另外三個人分,他覺得不舒服但是又覺得應當接受、應當包容,所以他選擇自我疏離,並與墨西哥人漸行漸遠。神父在靈修的當中看見自己的忌妒,因為他的忌妒造成情感上的疏離,後來他向一位資深的神師尋求協助。那位輔導他的神師,認為他應當跟上帝求一個恩典,祈求「不要與眾不同」這樣的一個恩典。這位在墨西哥服務的神父,在靈修當中,恰巧讀到馬利亞聖靈感孕的過程,突然感受到原來所謂祈求不要與眾不同的恩典,就是祈求可以謙卑,求像馬利亞般的謙卑:「主阿,我願意被你使用。」接著他意識到這位資深的神父在輔導他的過程,是在指出他的需要。所以他就接受這個建議。往後每當這位神父遇到忌妒情緒發生,而想和人疏離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上帝禱告說:「主阿! 請把我從想要與眾不同這樣的一個需要當中釋放出來。」在這個不斷地練習當中,他又發現原來他的這類情感,不只發生在他的牧區當中,也會在不同的情境當中出現,於是他開始學習,每一次發生這種疏離情感的時候,就發出同樣的禱告,慢慢地那個忌妒的心就消失了。經過幾年,當又有新的學生來到他的教區時,他可以跨越那個過去,跨越忌妒需要的限制,跨越情感所帶來的困擾,他開展了新的開始。面對初學生,他可以主動介紹自己牧養的那個教區的情況,讓他們熟悉環境進入狀況,甚至願意把他最喜愛的孩子們介紹給初學生認識,主動地去分享,敞開地面對自己。這個神父的故事,讓我們看見連結於耶穌的人,可以活出向上提升的生命。
結語
在葡萄樹的比喻裡面,經過園丁修剪的葡萄樹枝子,結出許多的果子來。今天信息的主題連結於耶穌,提醒我們,當連結於耶穌時,聖靈將不斷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這是指閱讀聖經的內容,可以回應上帝的話、按照上帝所教導我們的去做、去愛。特別在我們所處的現今的文化與環境中,我們往往感覺到自己是脆弱的;當要去愛的時候,我們很怕受傷害;可是想不去愛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面對一個冷冰冰的世界。連結於耶穌基督的人,儘管我們曉得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難處,我們也怕受傷害,但是因著上帝的幫助,因著我們願意學習耶穌的榜樣,也因著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我們可以開展一個更新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更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在耶穌裡的新生活。
更進一步,我們應當常常問自己,是不是有時候會回到那個讓自己舒服、舊我的區域(comfort zone)?並且挑戰自己,當生命連結於耶穌之時,聖靈給我們力量時,是不是我們能夠更勇敢地去愛?更勇敢地去開展屬靈的生命?同時,當我們自身決志連結於耶穌,受洗以後,是不是因著太過舒適或是因著一些因素,而沒有那樣緊密地連結於耶穌,所以有時候我們也仍會被上帝來修剪。在這些經文當中,再次來提醒我們連結於耶穌基督的人,其實是非常有福的,上帝修剪我們,他不只是修剪我們,其實是先愛我們,那個愛就在耶穌的身上彰顯出來。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
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你呼召我們成為你的兒女,連結於你的裡面。謝謝你為我們降世為人,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復活。主,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困難,我們甚至因為害怕,所以我們不敢去愛。但主求你,用你的愛來幫忙我們,因為我們愛得不夠。但是主,你的愛在我們當中,我們就勇敢地跨出那一步。像C.S. Lewis所講的,也許我們去愛,我們也變得脆弱。但是,主你用你的恩典扶持我們,帶領我們。當我們跨出這一步的時候,我們相信,我們成為你的見證,這個世界因你的愛要改變,這個世界因你的愛會更美好。不是因為我們個人成就更多,而是因為你的愛在這個世界上被看見、被感受,並且吸引更多的人彼此相愛。謝謝你這樣帶領我們,也願你祝福我們今天所有受洗的弟兄姐妹,願你自己的聖靈在他們的生命當中工作,也祝福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裡,緊緊地跟隨耶穌,連結於耶穌基督,結出美好的果子,我們這樣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