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如何在職場上經歷神

 一、 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的講道題目是「如何在職場中經歷神」,我要大家很快的想一下,這個關於如何的問題,讓你想到什麼﹖

這幾個禮拜我們依序要從個人、家庭、職場、教會、大自然的順序,讓我們在生活的不同層面中,去思考和探究我們如何在當中經歷神。

 二、 以斯帖記和真的跟職場有關嗎? 

1. 如何在職場上經歷神,這跟以斯帖記真的有關嗎?

這不是一個在很久很久以前,關於王后以斯帖的故事,或許你心裏會問「王后也算是一個職業嗎?」如果是,那也真的是很罕見的一份工作,那這跟我們職場真的有關係嗎?不知我們當中是否有人跟我一樣?

當我在小時候從教會聽過以斯帖的故事,就覺得真是一個奇妙的故事,主角是女生,而且比其他別的聖經故事都還複雜。後來逐漸知道,以斯帖的故事,正和我們先前讀過的尼希米還有以斯拉相對應,都是以色列人被擄到外邦後發生的事情。

如果你是熟悉這故事,整本以斯帖記中還藏有好些細節,如果你還不熟悉,鼓勵你找個時間快快讀過一遍,而在今天,在有限的時間中,讓我先簡述這個故事 (希望不會讓你覺得破梗了)

2. 簡述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帝國的書珊城,有一位名叫亞哈隨魯的國王。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全國的貴族和官員來參加。在宴會上,國王命令王后瓦實提展示她的美貌,但她拒絕了。國王非常憤怒,決定將他廢掉,並另外尋找一位新的王后。

在這個時候,有一位美麗的猶太女子名叫以斯帖,她在很多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選中成為新的王后。以斯帖的堂兄末底改告訴她,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她的猶太人身份。末底改是一位忠誠的臣僕,他曾經揭發了一個刺殺國王的陰謀,救了國王一命。然而,國王的首相哈曼對末底改懷恨在心,因為末底改拒絕向他下跪。

哈曼決定報復,不僅要殺死末底改,還要滅絕所有的猶太人。他說服國王簽署了一道命令,訂在某一天屠殺所有的猶太人。

末底改得知這個消息後,請求以斯帖向國王求情。以斯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國王的宮殿,邀請國王和哈曼參加她的宴會。在宴會上,以斯帖揭露了哈曼的陰謀,並告訴國王她自己也是猶太人。

國王大怒,命令將哈曼處死,並撤銷了屠殺猶太人的命令。最終,猶太人得救了,並設立了普珥節來紀念這個奇蹟般的拯救。以斯帖和末底改成為英雄,他們的故事也被世世代代傳頌。

 

3. 處境化的連結。

 

用這短短500字來說這故事,回到剛才的問題,請問以斯帖和末底改的故事,是關於職場的嗎?雖然我們不見得同意把「當王后」算為一份職業,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這不像一般的家族內的事件,的確是跟職場上所要面對的相類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從這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有老闆、有同事間的不合和霸凌、有溝通和解決危機等。透過處境化的閱讀和詮釋聖經,讓經文跟我們讀者所處的現代情境相連結,激發出更豐富和多樣的意義。

從這個故事中,我提出三個看見,作為跨越時空連結到我們職場基督徒處境,回應我們將如何在職場上經歷神。

 

三、 第一個看見—在發揮影響力的特殊時刻中經歷神

 

1. 在特殊時刻發揮影響力

 

我們可以說,以斯帖是在一個特別的時刻,由一個特別的角色做一件特別的事。當我們讀以斯帖記的這段,末底改對他說的話「你不要自己以為在王宮裏強過任何猶太人,得以倖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4:13-14)

末底改提醒以斯帖,他王后的位分,豈不是為這一個特別的機會,這句話也是整個故事發展中的關鍵時刻。

 

2. 問大家,你在職場上有類似的經驗嗎?

 

你是否曾經在一個特別的時刻,因著你特別的職份和角色,而參與在特別的行動中,那就好像是上帝特別為你安排,預備你要在那時候去完成一件特別的任務。各位,你有這樣類似的經驗嗎?

分享最近一件讓有這樣類似經驗的事,上個月我受派代表中會,去參加總會的宣教會議。那是有一系列的專講,然後分組討論提出宣教的建議。

因我這幾年擔任中會職場事工部部長,透過這樣的機會,能跟其他26中區會代表,還有總會幹部等分享對於牧養職場人的建議。當我上台報告後,看見大家的專注,以及會後有人來繼續詢問,我感謝上帝讓我有這機會,特別的時間、角色和場合來做這件事。

不是自己多麼厲害或去爭取什麼,卻是深深感謝上帝的奇妙帶領,讓我參與在上帝的心意中,鼓吹並呼籲長老會關懷牧養職場人。

各位,我相信我們當中,也曾體會中這樣的經驗,經歷上帝帶領我們和祂一起同工,在祂的引領下完成,心中滿是感激和喜悅。

 

3. 聖經學者另指出以斯帖記的特殊性。

 

聖經學者指出以斯帖記還有另外一個特殊性,就是在整卷沒有直接提到上帝,在新舊約66卷書當中,這是「唯二」的兩卷沒有直接提到上帝,另一卷是舊約的雅歌書。

上帝的稱謂沒有出現在經文中,也沒有記載上帝介入的神蹟奇事,但就在看似沒有上帝出手的當中,卻讓我們更加留意這些發生的事,事件之間彼此環環相扣,在主角以斯帖和末底改的主動行動中,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真的很神,上帝很奇妙,呼應了保羅所寫的那句「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這和我們在生活中所面對的處境是相似的,基督徒常活在一種經歷神的張力中--在理性相信上帝總與我們同在,以及究竟要如何看出上帝在事件中隱藏的作為,這兩者之間存在一種的張力。

在這張力下基督徒的一種「不確定感」並不是不相信,透過以斯帖記的敘事,作者要求我們在甚至不確定的時候,持守信心到底,就會在職場上的特殊時刻,經歷神的同在和保守。

 

 

四、 第二個看見—關於品格

 

在以斯帖記中,我們很容易將目光看在這特殊時刻,在當下要如何做這決定。但當我們再回到書卷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那個特別時刻的危機處理,更是關乎他們生命中、職場裡的日常。讓我們會想問:

 

1. 他們生命中流露出怎樣的品格?

 

從以斯帖和末底改的反應,我們看見他們展現了勇敢和謙卑、誠實和忠誠以及信靠上帝的品格。換句話說,在造就那特別的經驗所需的品格,其實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和職場的日常中先被培養出來。

就如一個運動員,當有機會在奧運殿堂比賽,最後踏上領獎台接受頒獎,但訓練過程中的日常,事先看不見練習時的培養,其實是更關鍵,不是嗎?

 

2. 關於品格   

 

問大家,在職場上當一個基督徒難不難如何持守這個角色和品格,如同以斯帖和末底改在異鄉和異國之下,面對周圍環境各樣的挑戰。

我想台灣這幾個禮拜來,媒體關注政治人物,從十年前的政治素人到現在,進入司法調查當中所造成的激盪,雖在沒有判決之前都不宜先做斷定,也讓我們台灣百姓關注品格的議題,讓人想問是怎樣的環境影響人的判斷和決策,又是怎樣的內在信念和動力,能持守良善的價值觀到最後呢?

在職場上當一個基督徒難不難? 真的難,但不是不可能。上禮拜我在一個餐會上,聽見一位退休警官的分享,他在擔任警官三十多年中,同仁們都知道他是基督徒,甚至後來都稱他是「長老」,當我們聽他說起職場中的種種挑戰和試探,如何堅持「因為我是一個基督徒而有所不為」,還有因著是基督徒而用愛心願意多走一哩路,也讓我們在場聽到的人得到激勵。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職場的日常中活出信仰的價值觀,雖然挑戰真不小,你可願意依靠主的恩典如此去經歷嗎?

 

五、 第三個看見—關於群體

從以斯帖記中,還有第三個看見,是關於群體。可能你會問,群體在哪裡

 

1. 他們有同伴,有群體。

 

他們是有同伴的,當以斯帖面對關鍵時刻時,他請末底改帶著其他人猶太人,他自己和婢女們都一同禁食禱告三天。

雖然這些同伴的名字都沒有出現,但他們卻是重要的,他們不孤單,因為他們是有同伴。在職場上面對壓力時,往往感到孤單,覺得基督徒在職場上很難。求神開啟我們職場基督徒的眼光,看見我們並不是單獨面對。

 

2. 你是否相信上帝的心意,是祂同時感動許多人?像是先知以利亞和_______

 

還記得舊約中的先知以利亞嗎? 他曾經一個人在迦密山上大戰450位拜巴力的先知,那是以利亞的危急的關鍵時刻,他勇敢地靠主得勝。但接著因為王后(另一個壞王后耶洗別) 撂下狠話要殺他,突然間他就像洩氣的氣球慌亂逃走,上帝在曠野途中派烏鴉叼肉給他,後來再走了四十天,來到一個山頂,在山洞中對他說話,再次指示他後續要做的任務

 

但請注意,當以利亞灰心時,上帝對他說了一個重要訊息,我覺得這很重要,就是上帝跟他說,他親自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這對當時的以利亞來說,是一個何等大的安慰,因為他之前一直認為「只剩我一人」。

他所信靠的上帝,不是要他一個人單獨來面對那外在惡劣的環境,你是否相信上帝的心意是同時感動許多人,他們都持守著同樣的價值觀,是同伴,是群體,而這樣的群體真的很重要。

對職場人來說,特別是那種因為困難抉擇和壓力下產生的孤單感,覺得基督徒在職場特別難,時常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家,或是壓力大到晚上失眠的情景,那種只剩我一人的孤獨感。

上帝說祂看見了,祂也知道,祂要我們不孤單的來面對這些。教會來說,教會該更多將聖經的教導處境化,更接地氣,來牧養教會中的職場基督徒。

我也相信上帝也將這樣的感動,正放在不同的教會當中。剛才我提到總會的宣教會議中,透過小組分享,我聽見排灣中會的牧師分享,他們中會在十年前成立弟兄部,組織各部落中的弟兄們,巡迴去各個偏鄉的教會,幫忙教會修理水電,弟兄們用他們的恩賜專長來服侍,幾年前開始辦弟兄的見證分享會,生命故事感動很多人。

而台中中會青年部分享他們對職場新鮮人的關懷活動,高雄中會則透過組企業家協會接觸在地職場人等。透過群體同感一靈,在群體中開展眼光,共同建造。

 

六、 默想和行動

 

1. 你怎樣回應今天的信息?

 

回到今天一開始的主題,你在職場上如何經歷神呢?想像著明天禮拜一早上,當你去上班時,在工作時和教會主日禮拜、講道、教會群體有怎樣的關係?

基督徒該不僅是祈求上帝賜下一份「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過著一天天的職場日常,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們領受恩典,並領受呼召成為職場使者,是為著某些特別的時刻而預備,也在職場的日常中培育品格,並找到互相激勵的群體。

 

 

 

 

 

 

 

透過今天的信息,讓我們職場基督徒不是單獨面對,能更多敞開這類的話題,在教會也在職場中,尋找夥伴。

 

2. 第五屆職場宣教論壇—在職場做基督徒很難?!直球對決。

 

除了這樣的看見和回應之外,回應今天信息的另一個具體行動建議,是鼓勵大家參加10/12的第屆職場宣教論壇,我們先來看一段這活動的宣傳影片。

(看影片)

這是一年一度的職場宣教論壇,剛好這兩次在我們和平教會舉行,真值得我們把握機會來參加。也透過職場論壇活動,讓我們在職場上經歷神,我們一起來禱告。

 

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建立經歷神恩的基督化家庭

 

前言:

維倫牧師在今年6/30的講道,為《尼希米記》做了一個結論:

a.重建城牆這佇現在更是象徵咱抵禦外在環境的異端。

b.信仰團體內部的重整與建造(信仰重建、婚姻生活的重建...等等) — 所以,我們應該隨從耶穌基督大牧者的腳步,並領受他給予的大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重新思想耶穌為什麼在升天前將這個誡命交給使徒,他豈不是期待使徒和所有跟隨他的人能專務執行這個使命?換句話說,在馬太福音2819-20中,耶穌要門徒與跟隨他的人成為福音使者,來「使人作基督的門徒」。

所以從7月到9月,講台信息就是要從「怎樣在『個人』、『家庭』、『教會』、『職場』、『大自然』的不同場域,培養、造就自己成為福音使者,讓我們身邊人都得以經歷上帝恩典作為」。

七月份起,維倫牧師先是以「從以賽亞書學習做『福音使者』」開啟這個專題,然後光勝牧師從教會層面、博文牧師從個人層面來切入主題。今日,我們再一次從家庭面來看怎樣建造我們的家,讓每一個人得以在自己家庭經歷到上帝的引導和恩典。

    

我的家庭真可愛?

  熱鍋上的家庭

想必很多兄姊有唱過「我的家庭真可愛」這首歌,但它雖然是世界名曲,卻很少人知道作詞和作曲者是誰。作者是約翰霍華德佩恩John Howard Payne (1791-1852)。他將自己寫過的一部劇本改寫為輕歌劇:「米蘭姑娘克拉裏Clari, the Maid of Milan」,由畢夏普Sir Henry Bishop譜曲。

這齣作品中有一首短曲「甜蜜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就是所熟悉的「我的家庭真可愛」。最近從網路找到原文歌詞如下:

Mid pleasures and palaces though we may roam,
Be it ever so humbl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A charm from the sky seems to hallow us there,
Which, seek through the world, is ne'er met with elsewhere.
Home, home, sweet hom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oh,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大意是說:「雖然我們可以漫遊在樂園和宮殿之中,可是天下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即便它是這樣簡陋普通;卻是神聖的你找遍天涯也決不會遇到那種地方。「家,家,甜蜜,甜蜜的家!天下沒有其他地方如它美好」

這一首歌傳世兩百多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不過,面對現在多元的家庭,這首充滿「對傳統家庭型態與親人彼此之間的溫暖互動」描述的歌曲,有可能對一些人來講是一種挑戰。

面對現代社會的變遷,價值觀的分化,個人意識抬頭,多元化的家庭型態:單親、或是重組的再婚家庭,再者家庭中發生的景象或是冷淡,甚至激烈衝突的夫妻、親子關係......等。如此一來,「我的家」不但不可愛,反倒成為一個帶給人許多痛苦折磨的「熱鍋上的家庭」了。

 

單身=沒家庭

除了「熱鍋上的家庭」以外,還有一個族群是講到「少子化」的問題時,常常被人提出來檢討的「單身族群」。對他們比較好聽的說法是「單身貴族」,難聽一點的:「敗犬」、「單身狗」...不忍卒聽。問題是:並不是所有的單身者都褲袋飽飽、財富自由啊。

就曾聽過一些「曠男怨女」抱怨:誰喜歡孤家寡人?問題是對象難找,結婚花錢,養小孩費用更是驚人。

有一個統計養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最少要台幣570萬,這其中不包括醫藥費、補習、才藝課的開銷,還有,這個孩子從小到大漢必須都讀公立學校才能把育兒費用控制在570萬左右。想一想,還是繼續當「一人飽全家飽」的孤家寡人吧!

話說至此,單身者跟今天所要思考的「建立基督化家庭」、「經歷神恩」的議題毫無關聯嗎?

 

一切都甚好」?騙人的吧?

有人曾這麼說過:人生最難的功課之一就是「看著自己擁有的覺得甚好」。唉!怎麼可能甚好呢?看著自己配偶覺得不很好。看著小孩覺得不夠好。有時攬鏡自照,也不好說到底是好不好。再想到自己的工作覺得不好,因為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啊!「世間哪A chia艱苦」?

但是,我們思想創世記的記載---「我們是上帝照祂的形象所創造」,這豈不表示「我們無法由自己決定的因素」其實正是從上帝而來的,例如:我們出生的世代、家庭背景、種族膚色、姓氏排行、聰明才幹……。但是,不論是怎樣,這些在上帝眼中都是好的。反倒是當我們看自己跟別人都很差勁時,才是不合乎神的心意,我們被自己眼中的樑木影響,以致將上帝放在我們身上的恩典看小、甚至漠視了。

因此,我深深感受到一個道理「相信上帝的美善,是做基督徒的我們都要擁有的信念」。若沒有《創世記》裡,那個「上帝看為甚好」的信心基礎,我們的人生就會常常落入一種「不滿」與「挑錯」的循環裡了。

 

基督信仰中的修齊治平」

  上帝居首位---以挪亞為例

如何在基督徒的生活中體會到上帝視為一切甚好的美善?這裡有一個要緊的功課,即「信仰要在生活中體現」。我發現這個功課跟《大學》提及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基督徒的「修齊治平」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以上帝為我們生活的首位」。這是甚麼意思呢?我們援引一位聖經人物挪亞為例來說明吧。

試想,在方舟上生活超過一年,曾經被洪水吞沒的土地終於乾了,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媳婦也得以下船,擺脫以船為家的生活了。照理說,他們首要之務是找一個合適過日子的地方,然後造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建築物來住。不過,挪亞的選擇卻是先為上帝造一座祭壇。

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這個行徑不是因為上帝要求挪亞去築祭壇。 挪亞所做的完全是出於他「向上帝救恩感謝」的心,因此他將上帝放在一切事物之前,這也讓我們見感恩的價值在於自動自發,甘心樂意的心意和表現。

 

學習管理」

從創世紀上帝創造世界,上帝又特別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之後,上帝要人「管理海裡的魚、天裡的鳥、地上的牲生及野獸,以及佇地上啲爬的動物」,再來對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與周遭人的關係、生活陷入困境跟咱沒有好好學習「管理」有關,請看圖!

 

 取自《聖經女性新解--活現《大學》之道的聖經女性》,趙麗雯著。

 

改變帶來醫治

有一本書《改變帶來醫治》,這本書是美國知名的基督徒輔導依據許多臨床實例所寫的,至今已經40幾刷,一直都是口碑極佳的暢銷書。書中總共有40個單元,主要是提到四個方向的改變

1.建立親密關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有滿足。

2.設定界限管理自己的身體、情緒、選擇和行為,拒絕擔負他人身體、情緒、選擇和行為的責任。

3.接受善惡並存接受自己、別人、以及這世界同時有善有惡。承認自己的弱點、寬恕別人、處理負面情緒,能幫助我們學習接受好與壞。

4.長大成人從一個「在人之下」的地位,進入一個與其他成人平等的關係。

我曾經用這本書帶領過學生團契,發現若是只將它當成知識來讀,也只會成為放在腦中的「知識」而已,對於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任何助益。

因此,有些情緒管理不佳的同學讀過之後,也對這本書讚不絕口,但是知識雖然學到了,卻不將之真實運用在生活上,於是他的行為模式依舊,一樣膠著於人際關係、情緒混亂的困境之中了。

 

建造我、我的家,一同經歷主恩

  上帝的愛從犧牲彰顯
   (
832)

在世人的觀念中,「沒有踏入婚姻、分居、離婚」是失敗的象徵,表現出來的是「破碎」、「不完整」的形象,不過你知道嗎?上帝真的很愛我們,甚至為了愛我們而為我們經歷家庭破碎。請看羅馬書831 「上帝既不顧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他,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當上帝將祂的兒子賞賜給我們的時候,祂用祂自己家庭的破碎來醫治我們有形或無形的破碎的家庭。試想天父上帝和聖子耶穌基督的關係是那麼好,這樣的犧牲豈不是痛徹心扉呢?我深信上帝也與家庭破碎的人在一起。家庭的破碎不可能隔絕祂的愛,因為上帝也經歷過這些,上帝的愛可以幫助我們勝過這所有一切。

 

一起在家庭」中經歷主恩

無論我們的現況是如何?孤家寡人、活在甜蜜婚姻家庭生活中、充滿挫折的婚姻關係..... 願主幫助我們,雖然經歷了一些試煉與患難,但也能夠在上帝的幫助、我們的尋求中,勝過這些患難,讓我的家庭,或是如「教會」這樣的屬靈團體的弟兄姊妹,都能經歷到上帝的信實和偉大。

願我們都能在可見的艱難中,回轉向神而走過一趟珍貴的心靈之旅,並經歷破繭而出的蛻變。不同意義的家人們也能因為看見自己生命的改變。而終於暸解什麼叫做「經歷神」。 

我們的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試煉和苦難,但我確信當我們願意順服於神,回轉歸向祂的時候,神就要在我們生命中做新事,使我們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而這個新造的人,也能因為改變,讓自己得著醫治、得到信仰生命的茁壯。不但如此,還要帶領自己和家人們一起經歷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