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9日 星期日

勸人和好是教會的職份 -- 董倫賢 牧師

寫作於2004.08.29
作  者: 董倫賢 牧師
 經文: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線上收聽

我們來看聖經歌林後書第五章17節到第六章3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將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們。所以我們做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  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我們與上帝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今天要和大家思考的就是勸人和好的職分。我覺得台語將和合本的「和好」翻成「再和」比較符合原文的意思,不和還可以再和。我最近讀了一個報告,就是教會資料研究中心周山再牧師,他是一個退休的牧師,他最近發表了一個數字,就是基督徒的比例在2001年2.74%到2003年衰退到2.53%。  我想這個數字對我們關心本土福音是一個很嚴重的警告,我們都知道身為一個國民,國家興亡匹夫有則,作為一個天國的子民也應該是天國興亡門徒有則。台灣信徒的比率降下來部分的原因,是基督徒見證不好的緣故。目前國家的問題、政治的問題,就是國家有政治的紛爭和國家認同的危機,我們的社會有歷史的傷痕和族群之間的偏見,我們都需要基督徒以和平之子的身分勸人和好。但是很可惜,還是有些基督徒家庭不合,教會內部因為忌妒紛爭也產生不合的現象,這樣就讓基督徒或教會失去勸人和好的資格。  我們知道人不和,是和人的罪有關係,所以我認為罪是使人不和的根源,華人的問題之一就是內鬥爭吵,所以共產黨有說一句話,意思就是如果你們自己在那邊吵來吵去的時候,就會產生內耗,就是自己在耗損自己。這樣的內耗一直困擾著海內外華人的社會。我回來台灣三年多,發現花費很多時間和資源在耗來耗去,我剛剛有說過聖經的真理教導我們,為什麼我們都會鬥,為什麼都不和,原因和人的罪有關係。內耗和不和讓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和社會成本,我在想照常理來說1+1應該等於二,如果內耗的時候1+1會少於二,甚至少於1,如果我們肯合好、肯合作1+1會大於2。我們華人都很聰明,如果肯合作應該會更不的得了,可惜我們的民族性不容易和別人合作、不容易看別人比我們好、不容易幫人家牽成,所以有人說華人的民族性是見不得人好、怕輸給別人、輸不起,這都是華人的通病。  

在這月底有一則新聞,是一位很有名的科學家就是發現DNA的克理克博士過逝。他本身是一個英國人他和一位美國籍的華森博士一起合作,短短兩年的時間在劍橋大學一間小小的實驗室裡發現DNA的分子結果,現在的生物科技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和他們的發現結果有很大的關系。克理克博士曾說他和華森博士合作會有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沒有懼怕反而都很嚴格的互相質問對方的觀點,也因為這樣很嚴格的互相質詢對方的觀點,結果就翻臉了,於是他們就用這樣的事情來檢討反省,因有這樣寬闊的心胸,於是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就有偉大的發現貢獻社會。看完這個故事我個人覺得很感動,這樣兩年的合作,使他們的友誼維持50年,我發現華人在對待人、處理事情的時候,常常公私不分,無法公歸公私歸私,所以常常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台灣人受到過去劣根性的影響也很難好好相處。我回來台灣看電視,看我們的社會一直都在吵架,日本人笑中國人像一盤散沙一樣,華人還說了一句「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成為我們自私自利很有力的藉口,海內外的華人流行內爭內行、外鬥外行,毛澤東更集華人鬥爭文化之大成,共產黨中和他親密的戰友也都被他鬥死。我們發現華人從國內鬥到國外、從家裡鬥到國會,台灣社會政治的變動,很多人為了權力、為了利益,在那裡爭奪,讓我們的社會無法得到平安。雖然我們都知道過去有句話說「家和萬事興」但我們也發現華人有如聖經上所講的,立志做好由得我,但就是行不出來。 

我也發現我們台灣人做事不認真、馬馬虎虎,這樣也會造成很多人的苦難,就像最近艾莉颱風在三重造成水災,就是承包商應該將擋水牆釘好,正常應該要釘四面,並把鋼筋水泥弄好,但是承包商卻只有釘一面,使大水一衝過去就讓三重的民眾至少損失20億元的代價,讓社會遭到很大的混亂和不安。那天我在路加傳道會也遇到幾項事情,因為人做事馬馬虎虎。我去的時候他們要幫我買一張很好坐的辦公椅,是可以躺的那種,但是當我躺下去的時候,椅子就會翻倒,差點摔死我這老人家。仔細檢查之後才知道原來椅子下面應該用四根釘子釘住,卻只有用一根而已,難怪坐下去就會翻倒。我在台北的辦公室本來天花板會漏水,請人用水泥來補一補,結果弄完之後卻漏水漏得更嚴重,經過了解之後才知道整修的過程中應該要把垃圾丟到樓下,卻把垃圾丟在排水管裡面,所以越做越漏,我們還要另外請人來通水管。這是我們台灣人隨隨便便、馬馬虎虎,造成我們社會很大的苦難。

我們的主在聖經裡面也有教導我們,要從小事上忠心,要做一個忠心的管家。我們要愛鄰居就是要盡心、盡性、盡力,這是主教導我們的一條道路。如果我們好好的做,就可以利益我們的鄰居。但是台灣人都不知道,自己舒服、自己賺就好了,不管別人的死活。影響長老會很大的一位神學家加爾文也說,如果每個人都能照上帝給我們的能力,在世俗當中好好作工,盡我們的職分將我們的工作做好,就能榮耀上帝。我的觀察受到加爾文神學影響的國家作事情都比較仔細,社會也比較平順,這可以讓我們當做參考,也可以讓我們知道聖經裡的福音,真正能利益我們的鄰居和社會國家。但是我發現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常常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人的和好。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說,人的罪在所表現出來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和自以為意。這樣的症狀就是人充滿很多不義、邪惡、貪心、惡毒、滿心忌妒、兇殺、競爭、詭詐、壞心胸、還喜歡在人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這正是造成社會不和和苦難的原因。我們心中的寶座應該是天父上帝,現在台灣人拜很多神都是拜假的,所拜的都是祖先,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人如果是在基督裡面,就是新創造的人,舊的事情已經變成新的。」福音可以改變人的心,讓人的生命得到更新,在基督裡的人因為受到聖神的光照,向上帝認罪,向人認錯。我覺得基督徒容易向上帝認罪,不容易向人認錯,但是聖經的教導是要與人和好就不只是向上帝認罪還要向人認錯,溝通、解決事情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有這樣的勇氣立志悔改、認罪成為新創造的人,這樣我們心中的寶座所拜的不是祖先,而是天父上帝。基督為了人類的和好來犧牲他自己,他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模範,我們需要學習基督的樣子,跟隨主。

要達成和好必須付出公益和正義的代價,我們得罪上帝,所以和上帝成為對敵;我們得罪人,所以和人失和。人如果得罪人、欺壓人,這樣一來人也會得罪上帝。因為上帝創造人,使人有上帝的形象,所以人是有尊嚴的,每一個人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人的生命是神聖不能隨便侵犯的,所以人不能隨便傷害或殺害人。聖經說「世上的人都犯了罪,虧欠上帝的榮耀。基督為了世上人的罪,來犧牲自己,受死釘在十字架上」上帝叫無罪的人來替我們擔罪,好使我們在上帝的裡面成為義。和好的代價就是認罪、悔罪、赦罪和饒恕。聽起來很簡單,但在我們的文化裡存在愛面子,我們做錯都是別人的錯,從沒想到自己也是造成不和的原因。所以饒恕、認罪也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需要競爭,可是每一個人也有良善的一面,但這良善已經變得殘缺不全。因為人有罪,受到罪的污染,雖然人有部分的良善,但也有很多罪,若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是有罪的,肯認罪、肯認錯、肯悔改,就是實踐真理。認罪、認錯、悔改就是實踐真理,這是一條很簡單跟隨主的路。我們若願意這樣做的時候,在我們當中有不和,家庭中有很多的紛爭,和人的相處不愉快,主可以藉著這樣來解決人的不和,讓人和好。

真理在聖經裡面就是誠實,但我們也知道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的不誠實,有很多欺騙,很多詭詐。常常無法解決不和的事情,有時候是和我們的不老實有關係,和我們的欺騙有關係,和我們對事情沒有實實在在來承認錯有關係。所以有人說若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就是要對人誠實。最近讀一篇文章,是松下企業的研究所寫出來的當中提到,人和人的關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誠實,因為誠實人和人的關係就容易解決,因此人就受到信任。但我覺得現在台灣很多人都說騙人的話,所以人和人之間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無法互相信任,時常在吵架、在爭鬥,所以和好是實踐真理所結出來的果子,不和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和好不是粗俗的恩典,是很貴重的恩典。

勸人和好應該是恩典,是包括肯饒恕人。西方人認為如果一個人能赦免人,那人就是有grace;若不能赦免人那人就是沒有grace。上帝肯赦免我們,上帝就是有grace,身為基督的學生若能赦免人就是有grace,就是有恩典。要解決赦免不和的事情,就是要面對真實的事情,做錯就要承認錯誤。和平教會位在青田街一個很美的地方已經五十幾年,不只和平教會,其他的教會也一樣,上帝都有給教會一個任務就是勸人和好。我們所讀的聖經「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做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上帝賞賜教會有勸人和好的職分,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沒有忘記這重要的職分,勸人和好有一個很美的信息和道理在裡頭,那個信息就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所以教會裡面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是耶穌基督的使者、欽差大使、是代表基督,我們若願意接受欽差大使的職分,就被耶穌基督授權有這樣的權炳、有尊貴的身分,可以去經驗上帝。求主幫助我們沒有輕看這樣的身分。我覺得很可惜,有些基督徒看輕他是耶穌基督的兒子,看輕他是耶穌基督的使者,所以活著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是和沒信主的人一起煩惱過一輩子。我們需要勇敢接受這職分,願意順服接受這職分,上帝讓你有權柄,上帝讓你有尊貴的地位來勸人和上帝和好,成為一個使人和睦的人,真正的和平之子。和平教會的人不管已經畢業的或是還在這裡聚會的人,都喜歡被人稱呼成是和平之子,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成為真正的和平之子。聖經跟我們說,白白擁有上帝的恩典,若沒有勸人和好,我們就是不務正業。有的人沒有好好勸人和好,還在挑撥離間說別人的壞話惹事生非,這是不務正業的。我們需要重新調整人生的方向,必需將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先調整好,這樣就能豐豐富富經驗到上帝。你要和上帝同工,和上帝同遭磨練。聖經說同遭磨練是很好的,你要使人和好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必須付出代價。從這裡你可以經驗到又真又活的上帝,也許會遇到被人誤會、遇到難承擔的事情,但是在過程當中上帝與你同工和你同遭磨練,你可以經驗到上帝豐富的恩典。我們就不會白白佔著這塊土地,不會去迫害人跟上帝和好,甚至成為別人認識上帝的絆腳石,就是別人要來到上帝的面前,但因為你沒有使人和好,甚至在背後說人的閒話惹事生非,而使人跌倒,這樣上帝之後會找你算帳。有一天我們大家都會站在耶穌基督大寶座的前面接受祂的審判,祂會問你身為一個基督徒,你是惹事情的那一個還是使人和好的,是一個和平之子還是一個讓人混亂、使人吵架之子。所以聖經也說現今是接納的時候,是赦免的日子,現在就要去做,若今天沒有去做改天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我們在台灣因為媒體的關係,訊息獲得上很方便。因為訊息干擾我們,使我們分不清楚是要聽政客的話還要聽媒體人挑撥的話,要聽閒人的閒話還是要聽上帝的話。我們來做一個決定,若你願意聽上帝的話,上帝讓你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會浪費時間去煩惱,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上帝讓你在台灣成為很重要的人。不要小看自己,你願意幫助一個同胞使人和好、和上帝和好,就是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就不會有時間去擾亂自己。我有一回約兩三個禮拜前,我去國語教會講道完,有一位弟兄來問我說,你要如何處理台灣目前集體的焦慮感。我這樣對他說,你要聽人的話還是要聽上帝的話,聽上帝的話你就沒又時間去煩惱那些事情了,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就不會有那種集體的焦慮。上帝希望我們都走在真理裡面,讓我們都成為使人和好的人,但不是要做一個假冒為善的鄉愿,去討好人。求主幫助我們再一次受到耶穌基督的提醒,就是使人和好的人有福氣,因為他要稱做上帝的兒女,我們大家來彼此勉勵,為了人和上帝和好;為了人和人和好,甘心學耶穌基督的樣式,犧牲自己。

要使人和好就要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你要勸人和好,但你自己還有目的,那會越解決問題越大。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耶穌為了要讓人和好,犧牲自己;我們要讓自己的同胞、弟兄姊妹、家裡的人和好,也要犧牲自己和他同釘十字架,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他。在這過程當中來經驗上帝的恩典,這樣我們的教會、身為基督徒才能造福鄰居。一說到「要愛鄰舍就像愛自己」很多人聽了都起雞皮疙搭,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這樣做。所以要互相勉勵,和鄰居和好,傳福音給我們的鄰居,這樣一來說「愛鄰舍就像愛自己」他們就會很感謝,會尊重我們、會看得起我們。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成為國家社會的祝福和希望,我們也才不會視福音為可恥。人若在基督裡面就成為新造的人。求主幫助我們,再一次在主的面前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基督在我們裡面成為新造的人,包括牧師在內都需要來反省,希望我們可以勇敢的來向自己的同胞傳這個改變人生的福音,傳這使人和好的福音,用自己的生命和行為來向我們的國民做見證,這個福音真的可以讓家庭、教會、社會得到恩典,榮耀上帝的名。

2004年8月22日 星期日

等候耶和華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4.08.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以賽亞書四十章28~31節】線上收聽(華)  線上收聽(台)

老鷹的窩常常築在很高的懸崖上面,所以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就照在那個地方。有陰影的地方空氣就是冷的,沒有陰影的地方空氣就是熱的,熱的空氣會往上跑,冷的空氣會往下跑形成對流,上跑的空氣還會回流形成會繞的漩窩。所以老鷹很聰明,會在那邊等,等暖流到牠附近的時候就跳下去,跳在那個暖流上面,所以牠的翅膀不需要動,只要把牠的翅膀伸開,暖流就會帶著牠往上飛,所以中文聖經翻得很好叫做展翅上騰。  牠不需要飛牠是讓暖流往上撐,往上撐後熱的空氣就變冷了,空氣變冷無法帶著老鷹上騰,老鷹就會往下跑,這時老鷹就會看要往哪個方向去,那就是滑翔翼,牠就用牠的翅膀開始滑行。然後他就開始找下一股暖流,一面滑一面看,遇到暖流牠就又不滑啦!開始繞圈圈讓那個暖流把牠往上升,到一個程度升不上去了就開始往前滑,所以老鷹在飛很好玩,就是往上升、盤旋上去、然後往前滑,到下一個暖流的地方再往上升,再往前滑,鷹在飛就是這樣子飛。 

我們今天要一起來看的聖經在以賽亞書40章28節到31節,「你豈不曾知道麼,你豈不曾聽見麼,永在的神、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祂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如鷹展翅上騰,那麼這段經文最主要是讓我們跟老鷹一樣上騰嗎?這是重點嗎?其實不是,這段經文出現最多次的字不是「上騰」而是「疲乏」、「困倦」、「跌倒」,所以這段經文的重點不是上騰,是上起之後的疲乏、困倦、跌倒,如果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 

上帝常常藉很多東西來教導我們,在舊約裡面,上帝藉由一隻驢子來教導一個先知,你知道這個先知叫什麼名字嗎?他姓巴,有一個國王也姓巴,他叫芭樂,芭樂國王想要去打以色列,就去找巴蘭因為他看得很準,講話很準,就請他去咒詛以色列人。巴蘭就想說生意來了,這樣很好,就說等一下,我要回去問我們老大可不可以做。晚上他就禱告,上帝說:「不可以啊!以色列人我辛辛苦苦從埃及帶出來,經過曠野現在要進迦南,你不可以咒詛。」上帝不准許他這麼做,所以第二天他就去跟芭樂說不行,我們老大說不可以。那個芭樂想說:你是貪心嫌錢太少,於是把錢加兩倍,巴蘭看到錢多起來就說:「我回去再問老大,昨天話沒有講清楚。」  晚上又跟上帝說:「上帝啊!錢加倍了耶!做這一次就好我不做啦!我退休,做這一趟就好。」上帝說:「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沒辦法,第三天他就去跟芭樂說,沒辦法我老大說不可以。芭樂說你這個人怎麼那麼貪心,於是又把錢加到三倍。巴蘭說我回去再問問。到了晚上他又跟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拜託啦拜託!三倍了啦!我只要咒詛一句就好啦!」上帝說:「你真的想要賺就去啊!」巴蘭聽了很高興,心想向上帝禱告了三天,好不容易上帝終於同意啦!他可以咒祖以色列人。所以第二天早上他騎著他的驢子,唱著一首歌「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要去上班,要去咒祖以色列人,沒想到上帝跟他說好,但上帝卻派FBI拿著槍要打他,結果他的眼睛都被錢遮住了,什麼都看不到只有看到錢好多錢啊!但是驢子沒有啊,驢子看不懂錢,驢子看見前面有人拿著劍要砍他的主人萬一砍不準砍到驢子的頭,驢子也是想活啊!所以就拼命閃,一閃不小心就把巴蘭的膝蓋撞到旁邊的籬笆,巴蘭不高興就拿著棍子打驢子,驢子當然就叫了,耶和華叫驢開口說話:「我向你行什麼你打我三次。」救你老命一條你打我三次,這就叫做巴蘭驢。

在新約也有一個叫彼得的人,他為了救命三次不認主,結果上帝派雞叫醒他。各位弟兄姊妹,雞叫了幾次?雞叫了兩次啊!我們來看聖經,「歷時雞叫了兩次,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次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雞叫兩次,彼得否認三次,所以上帝就派這隻雞去叫醒彼得。上帝有時候用動物教我們,巴蘭用驢子、彼得用雞,今天我們用老鷹可以學一些功課。

鷹讓我們最欣賞的就是「上騰」,也可以說是翱翔,當鷹翱翔的時候,看起來很美,兩個翅膀打開很壯觀。老鷹除了翱翔以外,還有一些特點,我們可以學習。

(一)老鷹比人還要忠貞:老鷹結婚後不會離婚,一直到死為止都是一夫一妻,常相廝守。他們的婚姻生活是一生一世的。(二)老鷹的眼睛相當銳利:牠的視力是人類的八倍,所以牠可以看得很遠,當牠飛到二千呎高的時候,地上一隻小雞他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由於牠要飛得很高,所以牠不只眼光好,視野也很廣。所以說一個人好,我們說他是有眼光,事情看得深、看得遠、有遠見,不是只有看他自己小局面,他會看整個大局面。上帝給我們好的眼光、好的視野。(三)老鷹的速度很快:老鷹在必要時,追一個東西的時候的速度很快,快得像箭一樣,雖然飛得很高,但要下來的時候就把翅膀一縮,像箭一樣,嗖~馬上就下來,不會拖拖拉拉的,這是鷹的特點我們可以向鷹學習。

老鷹也非全都是那麼好,老鷹也有飛不起來的時候,當牠「起毛」的時就不好飛啦!通常在老鷹要掉毛的時候,會產生這種情形。牠在「起毛」的時候牠有一個困難(一)牠飛的速度會變慢,但是也不會慢到哪裡去,只是會有聲音了:他在往下衝的時候,空氣摩擦就會發出吁的聲音,一有聲音牠抓小雞就會有困難,還沒有飛到小雞聽到後面有聲音,轉頭一看是老鷹,就會趕快逃跑,老鷹抓不到,這時候的老鷹生活就會很困難,抓不到食物。(二)牠最厲害的是嘴巴,嘴巴很利,牠的爪和嘴巴開始鈣化:鈣化後嘴巴和爪就變得很硬、很重,開始就鈍、不利。牠的嘴鈣化、爪變鈍,抓東西也抓不牢。另外老鷹的嘴巴很大佔頭的一半,如果再鈣化變重,牠就會垂頭喪氣,所以他必須要把這些鈣化的嘴在石頭上啄掉,長新的喙出來,爪也是一樣,所有指甲都要脫掉。所以他在脫毛的時候包括這些爪和嘴都是要脫掉。(三)老鷹脫毛的時候身體開始有一種臭臭的味道,很不好聞。(四)鷹的眼睛也很厲害:可以看太陽,因為牠有另外一層膜,可以濾掉太陽的光線。可是這層膜在脫毛的時候,也會鈣化,產生白內障,導致眼睛看不清楚。一隻老鷹這種狀況很可憐啊!飛也飛不快,抓不牢,眼睛也看不清楚,只能等死,實在是到了死蔭幽谷。再看圖片,這是美國鷹,它被賓拉登炸了雙子星大廈之後也沒有掉下來,像美國這麼強的國家,有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死蔭幽谷,像這樣的情形。

詩篇23篇第四節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雖然是這樣,還是死蔭的幽谷,還是很苦啊!怎麼辦呢?神要我們學一些功課,第一個功課,當那些爪和嘴鈣化到不能用的時候要脫掉,讓牠長新的,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對你來說是好的、最強的,現在變成你的攔阻,就像毛毛蟲要變蝴蝶以前會結繭,這個繭本來對牠是保護作用,當牠最軟弱的時候是最好的。我最近看一篇文章,當毛毛蟲要變成蝴蝶的時候,必須要離開這個繭,必須要把這個繭丟掉。當蝴蝶要出來破繭而出的時候很辛苦啊!一個小小的洞在那邊擠啊擠的,直到沒有力量的時候還會在那邊喘啊喘的。一個小孩看蝴蝶,好可憐擠了半天擠不出來,就去拿一把小剪刀幫牠的忙,把那個繭稍微剪了一下讓蝴蝶容易出來,這個小孩很高興幫了蝴蝶這個忙,但這蝴蝶就完蛋啦!為什麼呢?因為蝴蝶在擠的過程中身體有很多組織液,靠著擠的過程中把組織液擠到翅膀,組織液進去以後翅膀才撐得開,才會飛。這隻被幫忙的蝴蝶雖然出來了,但是翅膀是萎縮的,因為組織液沒有經過掙扎的過程,所以這隻蝴蝶飛不起來也吃不了,後來就死在那裡。這是一個很深的功課,在苦難的時候,神要我們學一些功課。有人好心在旁邊幫忙,這樣容易一點經過,但是該學的功課沒有學到,這不是幫忙,其實是幫倒忙喔!這個老我必須要脫掉,不要擠出來,本來是你最強的東西,經過服事一段時間後,神要你忘掉,要你學新的。老鷹本來最強的是爪和嘴巴嘴巴,是最利的,但神有時候要叫牠這個老我要放棄,才能夠有新的開始。要脫從前你們行為上的舊人,要把你們的心智改換一新,穿上新人。

第二個功課,不只是自我要改變,跟別人的關係也要學習一些功課,就是謙卑依靠。當你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時候,有一些旁邊的朋友要幫你忙,問題是你要不要。老鷹自己也飛不起來,抓不到東西吃,在山谷裡面等長新的毛的時候,一些脫過毛的老鷹會飛過來,他們知道脫毛的痛苦,所以他們抓到一些東西,就在上面盤旋並且叫,跟下面的老鷹說我要丟肉啦!牠不自己吃,牠就把這些肉丟下來給那些在脫毛的老鷹吃。這時候脫毛的老鷹就有兩個決定,一個決定是要表示我有尊嚴,吃自己抓來的,那就活活餓死,因為脫毛要一段時間。有些老鷹是好死不如歹活,先吃了再說,牠就把尊嚴拿下來,好好吃人家丟給他的肉,好好活下來了,等牠毛長出來可以飛行,完全是一隻新的老鷹。這種脫過毛的老鷹看到別人在脫毛的時候,牠會幫忙沒有脫過毛的老鷹,從來不知道脫毛的痛苦,抓到肉自己吃不會幫你,這是很特別的。當你經過死蔭幽谷的時候、脫毛的時候、很可憐的時候,你願意接受弟兄姊妹的幫助嗎?看起來很沒面子,以前我都是在幫助別人,現在人家要幫我禱告,人家要幫助我,我願意嗎?還是願意保持自我的尊嚴?我把這個稱做「尊嚴死」。堅持自己的面子問題,不接受人家的幫助那你就接受死亡,度不過死蔭的幽谷那就死在幽谷裡面。「神說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美」但是神的能力常常藉著弟兄姊妹來幫你,你願意嗎?你願意神這樣幫忙你嗎?

第三個功課,你曾經經過這樣苦難的人,你會幫助人、鼓勵人,老鷹一起脫毛的時候會聚在一起,有些老鷹脫毛脫得比較厲害比較臭,剛開始脫的時候比較不臭,那些比較不臭的老鷹會嫌那些很臭的老說你比我臭,會去咬那些脫毛很嚴重比較臭的老鷹,這時候老鷹正在脫毛飛也飛不起來,就會被同樣在脫毛的老鷹活活咬死。我們知道在教會也都是這樣,自己有點問題了,還常常罵別人問題罵得最兇,阻隔、批評。記不記得有一位牧師很會佈道,電視佈道家叫吉米‧史瓦特,還有一個叫吉米‧貝特,這兩個人都是神重用在美國的僕人,都是電視佈道家。後來他們失敗了,其中一個先失敗,吉米‧貝特被發現把人家奉獻的錢拿去做金杯喝酒,這樣沒關係,還把浴缸鍍金,錢還用不完最後就去找妓女,結果被報告出來。同樣是電視佈道家吉米‧史瓦特就在電視上大聲的罵他、攻擊他,怎麼可以侮辱神的名,做神的僕人怎麼可以亂七八糟,結果不到一年他自己也被舉發,他外面也有女朋友,所以我們要小心,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有這方面的問題。當弟兄有軟弱的時候,我們不是指責他,而是應該幫助他、鼓勵他,像那些脫過毛的老鷹會幫助正在脫毛的老鷹,而不是用尖尖的嘴去啄牠,讓牠死得更快,不是這樣,要去幫助他。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遭各樣患難的人。」就是在死蔭幽谷的時候,神要我們學的一些功課。那要怎麼從那裡出來呢?聖經告訴我們三個原則,第一個叫做「等候耶和華」,第二個叫「重新得力」,第三個叫「展翅上騰」,詳細來說這叫做生命的蛻變。第一個,「從釘十字架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讓老我越來越少,基督越來越多。「等候上帝」這「等候」有很多意思,我拿其中兩個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第一個原則就是當你絕望的時候,當你看四面都沒有路的時候,你(還有一個)可以抬頭看上面,前面沒有、後面沒有、右邊沒有、左邊沒有,你還有一個上面,上帝在那邊,所以「等候」第一個意思就是「盼望」,當你抬頭往上望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無绝人之路,生命再慘只要你不放棄,神給你盼望。詩篇62篇第五節說「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心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所以「等候」第一個意思是在你很困難的時候,當你等候神,從神得到「盼望」。

第二個意思比較好玩,比較少人想到。餐廳跑堂的人很會等候,他等候到一個程度英文叫他們做waiter,從等待wait等到變成專有名詞waiter。當我們到餐廳坐下來有一個人在旁邊等我們點菜,當我們把菜點完了那個人還站在那邊,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waiter嗎?雖然說他是個waiter,但是你把菜點完了他是不是應該拔腿就跑,趕快到後面廚房,去叫他們把菜做出來端來給你吃,這樣才是一個好的waiter。所以「等候」的目的就是我要做工,我等你給我order,等你告訴我你要什麼後,我馬上去做,這是「等候」第二個意思。如果我們在死蔭幽谷的時候,我們的等候是願意抱事奉來等候,這個「等候」一定很快會重新得力。聖經詩篇37篇34節說「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祂的道」遵守就是「遵行」,等候的目的是為了要去行、要去做,所以等候另外一個意思不是只有盼望,而是在這樣糟糕這樣爛的情形,神還要用我的話,請你告訴我,我願意做,這就是waiter第二個意思。你等候為了要事奉,當你這樣事奉神的時候,神會讓你重新得力。

第二個原則「重新得力」,一般來講我們會以為這個字是錯的,這個字是三重市的重,為什麼中文用跟從的從而不是用三重市的重。如果從新得力是這個從的話,是回到原來的力量,若是用這個重的話,是完全一個新的力量,舊的已經丟掉了,完全是新的。所以這個原則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整修機器,把它修,好讓它好像變成新的一樣。就像汽車把引擎拆開會有很多油漬髒髒的,還有汽缸磨久了裡面也會產生髒東西,所以汽車開久了就會失去力量。以前在台灣記得開去修車廠,他不會幫你直接把汽缸換掉,他把汽缸重新磨光,就是彈缸,彈缸就是把舊的東西弄得像新的一樣,弄得漂漂亮亮的,弄完以後再裝回去又可以跑了。那麼請問大家是拿去彈缸弄完,還是換一個完全新的力量比較大?其實是彈缸的力量比較大。彈缸的跟全新的不同在於彈缸後的洞會變得比較大,這樣原來的活塞放進去就會太鬆,必須要換大一點的活塞。力量大不大是看容積。當彈缸把體積弄大之後原來是用6號的活塞,現在要用6.5號的活塞,6.5號的力量比6號的大,所以彈缸後的力量比較大。台語有一句話說「打斷手骨反而勇」就是說,手的骨頭很硬,跌倒後手骨斷掉了,再長出來的骨頭比沒有斷掉前的骨頭還要硬。所以神有時候讓我們經過苦難,其實是加強我們的力量,當你不被苦難打倒後,你就是彈缸,就是神讓你在苦難中得到更大的力量,這在希伯來文裡叫做「整修」。在詩篇103篇第五節裡面說「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把舊的修好使其像新的一樣而且比新的更有力量,就像彈缸之後容積變大一樣。

第二個意思就是「新芽」,長新芽的意思和約伯記14章第七節裡「新芽」是兩個不一樣的字。這是在冬天看起來好像沒有盼望當中忽然看見綠芽一長出來又有一個盼望。約伯記當中講的樹被砍下還可以指望發芽嫩之生長不息,這個指望發芽就是重新得力,所以有這兩個意思。

當你指望上帝重新得力,接下來第三個動作就是「展翅上騰」,「展翅上騰」第一個意思就是要找熱流。就基督徒來講,那就是聖靈的工,聖靈在哪邊有動工你就朝哪邊去做,你就很省力,不要像麻雀一樣拼命用力,要展開你的翅膀,聖靈就帶著你,這叫做乘著聖靈的浪潮。萬君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背景、不是依靠你的才能,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講這句話是馬鞍鋒教會的牧師,剛到加州去開始教會的時候,他去海邊看海,而海邊都是衝浪的人,他們都在等浪來,浪的力量很大,只要衝到浪頭之後都不要動,浪就把他們帶著跑,很漂亮,跑得很快就是會乘著那個力量。譬如說你帶人家信主,你有很多同學跟他講半天,但是你有禱告神在哪個人的心裡已經動工,你會發現事半功倍,那個人很容易就信主;而聖靈還沒有動工的人,你在那邊跟他搞半天,越弄氣氛越不好,什麼結果也沒有。所以說在教會的工作或任何地方工作都一樣,你會不會去找到那個熱流,這樣就可以展翅上騰。另外一個,就是當颱風來了,所有的鳥都會馬上找到石頭縫躲到裡面等候颱風過去。只有老鷹不一樣,老鷹牠等熱流,熱流來就把牠頂到暴風圈的上面,那裡有太陽沒有颱風,牠是從上面飛過去的,不是從下面鑽過去的。如果基督徒對神有足夠的信心的話,苦難不會把我們打倒,不會縮頭縮尾的,我們有凌駕苦難的信心,在約翰福音第16章33節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這是展翅上騰另外一個意思。

最後我要講這一段聖經最後這一節,聖經說: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接下來是奔跑卻不困倦,然後是行走,這豈不是每況愈下嗎?這樣不太好,應該是要先行走不疲乏,然後是奔跑,最後再展翅上騰,這樣解釋最好對不對,聖經上就解釋上騰就好啦!就一直上騰就行了,為什麼要變成奔跑、然後是行走?因為神知道我們在這世上不會永遠上騰的,就算是等候耶和華上騰了,過不久又飛不起來了,要拼命的跑,不久連跑也跑不動,要用爬的,這是人生的經歷都會有,但是神答應我們不管你是上騰也好、拼命的跑也好或在地上爬也好,只要你仰望耶和華,神都會給你足夠的恩典。所以說跑的不會疲乏,走的不會困倦,不管你的處境怎麼樣,情形多爛,神說我會給你恩典,所以你相信神仰望神時,「祂對我說恩典夠你用,我的能力在你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你越軟弱神給你越多的能力,這是神答應我們的。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這隻老鷹一樣展翅上騰,這叫做高峰的經驗,生命的巔峰。就像有時候去參加靈修會、參加短宣,靈命特別堅強展翅上騰,可是回來教會後,又被誤會、問題出來了、諸事不順,飛不起來了,本來每天靈修慢慢忘記了,沒有力量了,都是會這樣子,所以不會永遠是巔峰的。有一次耶穌帶彼得去靈修會,他就好高興,他又看見以利亞又看見摩西,他就說那我們就搭三個棚子不要走啦!天天在這裡看你們變相變來變去的很好看啊!那我們三個就不住房子啦!就在屋口看門就好,就這樣一直開靈修會下去最好。耶穌說不行啦!屈指一算下面有9個同學在那邊上課不好好聽,人家帶了個掛號在哪裡搞了半天搞不好,一定要下去幫忙,所以不能一直在巔峰,有時候要下來拼命的跑。

下來拼命的跑就不像老鷹展翅就上騰啦!但是跑還好至少還有一個目標,你還有力量跑啊!我們看聖經腓立比書3章13節「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至少還有標竿可以努力,可以去跑,有時候連這個都還不行了。像圖中,腿也斷了、石膏打住了,飛也不能飛跑也不能跑,坐輪椅用手慢慢拖,有時候連用爬的都爬不起來,我們叫做舉步維艱。詩篇38篇17節說「我幾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所以弟兄姊妹在生命的旅途上,神讓我們有飛的經驗,有時候讓我們跑、賣力的跑、拼命的跑,有時候是讓我們進到幽谷、進到舉步維艱,想來做禮拜都不想來了,讀聖經也不讀了,禱告也不禱告了,神對我不好,讓我考試不如意、讓我找不到工作,但是神說你不要放棄,你要等候耶和華,你會重新得力。

2004年8月15日 星期日

拓展中的信仰團體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4.08.15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一章19~26節、十二章6~19節】線上收聽


「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按呢生,是上帝亦互外邦人反悔,來得著活命」(十一18)這句話對耶路撒冷教會的教會來講,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宣言,因為種種的環境印證,上帝將福臨到外邦人,親像佇猶太人的身上。從這句話了後,使徒行傳的記載的主題轉向一個主題,「就是佇聖靈的作工下面,外邦人如何信主。」佇這個中間,咱看見有兩個教會,第一間教會是安提阿教會,第二間教會是耶路撒冷的教會。咱會通安呢講,耶路撒冷教會是安提阿教會的母會。  



(一)安提阿教會 

在18節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也給外邦人」在今那日咱所讀的這段聖經中,咱要來注意「也向希利尼人」上帝的話,不是只有某一個族群,而是臨到不同的族,所以「也」這個字真重要,上帝將福音先臨到猶太人,然後是希臘人。上帝無因為福音臨到希臘人,就停止向猶太人來傳福音。 

(1)默默的宣教師 

當福音開始臨到佇外邦人的身上時,真重要是因為司提反受害了後,「那些分散的人,往各所在去傳道」路加並無記載這些人的名,但是這些傳道理的人因為姻的所做帶來給新的教會建立,姻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帶到安提阿,安提阿是教會發展一個重要所在,甚至後來他的重要性超越了耶路撒冷。為什麼安提阿這呢重要?因為安提阿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她位佇巴勒斯坦的北邊,是進入小亞細亞的通路,安提阿的西邊有一個海港,船隻會通經由河流來到安提阿,加上來自波斯、印度、中國與歐洲的人由這些出入,教會佇這個所在也漸漸變成一個國際性的教會。總是這些宣教的成果的主角攏不是有名有姓的人,為什麼姻攏無名無姓,真大的可能是因為姻攏不是教會的領袖,而是一般的信徒。初代教會的擴展,真大的一部分是靠著會友不斷熱心的作見證來擴展,使得教會不斷的增長。 

聖經講到「若是其中有居比路、古利奈幾那人到安提阿,亦對希利尼人傳主耶穌的福音。」過去教會所宣講的對象是猶太人,福音的內容是「耶穌是基督」,現今所傳講的對像是希利尼人,福音的內容是「耶穌是主」。這中間有什麼無同,基督是猶太人所會通了解的名詞,也是姻佇信仰中、歷史中不斷盼望的對象。總是對外邦人來講,姻不知道基督的意義是什麼,但是姻知道,「主」的意義是什麼。對姻來講,接受「耶穌是主」就是表明「耶穌是我的主宰,在我的一生有絕對的主權、我欲完全順服祂、我的一生要照祂的意思來行」。當教會將宣教的內容對「耶穌是基督」轉變作「耶穌是主」,這是一項重大的創新與突破,也因為這種的轉變,福音從猶太所會通了解的內容,變成為外邦人所會通了解的內容。 

(2)母會的支持

當安提阿教會向希臘人傳福音的事傳到耶路撒冷時,姻就派人去關心。從姻所派來的人就會發現耶路撒冷教會所帶來的是關心,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因為姻派來的人是巴拿巴,這個人的名是「勸慰子」,聖經講「他是好人,有聖神及信滿滿。」他是一個在關心、協助別人真有恩賜的人,所以來到安提阿教會,看見上帝的恩,就苦勸眾人勉勵人,「用心志,結聯佇主」。咱對通想像,耶路撒冷教會面對這些佇安提阿信主的希利尼人的態度,已經有真大的改變,前聽見彼得入哥尼流的厝向姻傳福音,教會內部真緊張,馬上開會討論處理。今聽見安提阿教會有多多外邦人信主,姻的反應卻去派巴拿巴去關心、鼓勵、教導這些信徒。「對安呢加添多多人歸佇主」這表明耶路撒冷的母會真正關心這些剛信主的信徒。這是因為母會關心宣教事工而使教會擴展。路加講:「加添多多人歸佇主」。一個教會所關心的不是教會人數怎樣增加,因為所增加的人是歸佇主,不是佇教會。咱所應該關心的是,咱的教會是不是佇各方面已經盡了宣教的責任,而不是為著自己教會的增長、擴展。真正的宣教,目的是為著欲讓基督徒的人數增加,不是為著自己的教會人數增加。所以教會所做的事工,那是將別的教會的信徒搶來咱的教會,安呢的工作,不是真正的宣教。

也因為巴拿巴佇安提阿宣教的成功,並且找掃羅來幫助,使得教會增長,學生被人稱作「基督徒」就是自安提阿開始的。這個基督徒的稱呼,也表明姻是基督的跟隨者、祂的僕人。

(3)與母會的交流

路加繼續說到,有一位先知亞迦布,起來預言天下將欲大飢荒,這件代誌也真正發生了。路加佇這個所在,強調了安提阿教會對這次饑荒多多的回應奉獻,「學生定著意思逐人照伊的力量,寄去供給站佇猶太的兄弟」。這些信徒學習甘心樂意,歡喜奉獻。聖經所講的奉獻的原則,就是「逐人照著伊的力量」,領受上帝來的力量多的人奉獻就卡多,力量小的人奉獻就卡少。不論多少,照著自己力量,攏是上帝所歡喜的。對姻來講:一方面是需要,一方面是能力,怎樣將需要與能力連結是教會應該持守的原則。

過去耶路撒冷教會差遣巴拿巴來到安提阿來牧養姻信仰上的需要,這時,安提阿教會佇耶路撒冷教會有需要的時來幫助姻。後來保羅用這點來說明,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怎樣佇基督裡面彼此相照顧。「因為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因為外邦人既然相及有分佇姻神靈的事,自然著用肉體的物服事姻。)

佇安提阿教會中間咱看到的是一間國際化、增長、向外開拓的教會。

(二)耶路撒冷教會

那是回來耶路撒冷的教會的時,咱就會發現有真大的無同。當教會佇安提阿開始欲擴展出去的時,路加卻記載耶路撒冷所面對嚴重的迫害,使徒雅各被殺,彼得被關。姻兩人攏是當時教會的領袖,總是卻被當時的希律王亞基帕一世攻擊。

(1)教會公敵—希律

希律作這些代誌,是當他殺死雅各時,看見猶太人歡喜所以就又夠去捉彼得,但是那個時因為接近逾越節,根據猶太人的法律,這段日子,是不準有任何的審問與判決的。所以無法度來馬上殺彼得,只好下佇監裡。然後派四班的兵來顧守。希律王計畫當節期過了後,就欲將彼得提出來審問、判他死刑。佇這種狀況下面,實在是無什麼希望,面對希律王,一個小小的彼得無有逃脫的可能。

總是這個時準的教會欲無忘記「獨獨教會替伊切切求上帝。」這個「切切求」上帝,是用來形容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極度痛苦時,也曾用過這字。姻相信上帝會用一個方法來拯救彼得,來應允姻的禱告。希律王是用武力來迫害教會,總是教會是用祈禱來抵抗這種的勢力。

(2)上帝的使者

當彼得被受殺的前一暝,彼得被兩條鐵練鎖著,睡佇兩個兵丁中間。咱看見,雖然明早上,彼得就有可能被提出來受審,但是這時的彼得猶原睡了真好。忽然間,上帝的使者出現,上帝用一連串主動的命令來完成拯救彼得的工作,「緊緊起來」,「著縖帶,穿鞋」、「披你的衫,隨我」從頭到尾,上帝的使者不斷的發出命令,斷開鎖鏈、打門監窂的鐵門、大門。彼得佇這個中間無發表什麼意見、甚至連發生什麼代誌亦無真清楚。這讓咱看見,是上帝用祂權力、氣力來幫助彼得,人佇這個神蹟中間,只能順趁上帝的作為。

當彼得來到門徒聚集的所在時,雖然那個時準已經真暗,但是有真多人聚集佇那為彼得舉行祈禱會。姻是一群熱心祈禱、依靠上帝的人。

(3)出「人」意料的結果

當彼得佇門外打門,這些祈禱的人所想會到的,不是彼得已經回來了,反倒轉有可能會想講是希律王派來的兵丁。這個時準一位名叫羅大的使女來探聽,當她聽見是彼得的聲音,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將彼得留佇門外,就跑去向眾人講:「彼得站佇門外!」眾人不但不相信,反倒轉講:「你佇狂啦」。這群人當佇熱切來祈禱上帝拯救彼得,但是當上帝實行祂的拯救,姻的祈禱已經得到上帝的應允時,人的反應卻是不相信,這是一項真諷刺的事。至到這位使女出力講「真正是」眾人才改口講,「是彼得的天使」就是一般所講的「守護天使」是指「一個人的屬靈相對物,這位天使會通變成他的樣貌,使看到的人誤認就是那個人的肉體。」所以這些人猶原是無相信。結果彼得佇門外不斷的拍門,姻開了門,看見彼得,真卬愕。彼得要姻不通出聲,因為這個時猶佇一個危險的時刻,然後彼得與大家分享上帝怎樣來拯救他出監獄。交待一些代誌了後,彼得就去別個所在。 

到天光希律找無彼得,就大生氣將顧守的人殺死。總是路加的記載不到這就結束,雖然彼得逃出了希律的迫害,但是希律自己猶原佇那個所在逍遙自在,甚至自高自大,當他有一日穿王服,坐佇座位,處理百姓的問題,來講論代誌。眾人大聲喊叫講:「這是上帝的聲,呣是人的聲。」無歸榮光給上帝。從這個所在咱會通看出,希律的自高自大,結果受到上帝的審判。佇這個迫害事件的開始,路加用一個教會反敗作勝的描寫方式。一開始希律王殺死雅各,又將彼得關佇監裡,盡他所要來逮捕、逼害教會領袖,看起來他好親像一切攏真順勢,無有任何的阻擋。但是到路尾希律死了,彼得得到釋放,上帝的道廣傳,用安呢,來向基督徒講,雖然一時間惡人親像得勝,總是到路尾上帝的道猶原欲得到廣傳。 

佇這十二章的路尾路加安呢講:「若是上帝的道理愈開闊,興旺」這也是使徒行傳的第三段落的結束。佇這個段落中間,外邦人開始來接受到福音,教會延伸到安提阿,福音開始準備向這個世界來傳揚。雖然有希律的逼迫,但是教會無受安呢的影響,反倒轉「愈開闊、興旺」。

為何跟隨基督?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4.08.15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經: 【馬可福音十章32~45節】線上收聽

這一段聖經一開始描繪出一個奇特的畫面,耶穌與他的門徒,明確地走向耶路撒冷的路上,告訴我們有關耶穌的事蹟將要進入最後的大結局了。而這個時刻,耶穌一個人走在最前頭,他不是與群眾在一起,也不是與門徒在一起。雖然他們跟隨著祂,從這個畫面上你想像到什麼?你覺得這種感覺如何? 

第一個感覺,這種像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一種悲壯的感覺,一種明知悲劇在前,一觸即發,但是卻又義無反顧向前的滋味。第二個感覺,耶穌看起來好孤單,在面對他一生最重要的一刻,雖然身後有一大群人,但是沒有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他那麼的孤單,卻又堅強的表情讓人有一種不尋常的感覺。聖經說那時:「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群眾在害怕什麼呢?他們是不是害怕耶穌被釘十字架?應該不是,群眾是對接下來所要發生的事感到害怕,但是他們所害怕的事,卻與耶穌所要做的事不同。群眾所害怕的,是感覺革命即將爆發,耶穌將要上耶路撒冷,他就會登高一呼,揭竿而起,推翻外族,驅逐羅馬,恢復大衛王朝的光榮。當群眾想到這一幕時,他們的心中熱血就開始沸騰,他們心中既期待,又不安地害怕起來。這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寫照,大家心中想像著革命激烈的戰爭、死亡、破壞與勝利。 

(1)耶穌清楚自己的目標 

為何跟隨基督? 

在這個眾人心中各有想像的時刻,耶穌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所以他將門徒們叫來,對他們說:「自己將到耶路撒冷去,要被審判、定死罪、交在外邦人手,被殺,過三天,從死裡復活。」這件事情對耶穌自己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耶穌很清楚自己的目標,他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這個世上,也知道這件事情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所以雖然有很大的苦難,但是耶穌還是願意往前。 

一個人如果有清楚的目標,他就能忍受更大的勞苦、壓力。很多人在做國中生、高中生的時候,常常被老師、父母逼著一定要唸好書,每天要考試、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隨更出去玩,每天就是讀書、考試。如果這個學生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一個期許,沒有一個目標,那麼他在這種環境下就覺得比較痛苦,反之他如果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就能夠比別人更能忍受更大的壓力。 

我記得我高三那一年,那個時代大學聯考還是很難考的時代,升學率大概只有30%所以我們班上的許多同學,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沒有指望考上大學了,許多人每天去學校,為的只是混一張文憑。沒有什麼真的認真在準備考大學。除了幾個怪胎以外,真的我們覺得他們是怪胎,每天來到學校,就是讀書,也不會起來玩一下,也不和人家講話,下課了,除了上廁所,就是在讀書,是在幹什麼?那個時候我覺得他們幹嘛讀書讀的那麼認真,生活不會太痛苦嗎?直到後來,我決定認真考大學了,我才開始認真讀書,我發現,我用功起來,比他們更用功,而且我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為,我知道,我有一個目標,那個目標清楚地激勵著我,就是「我要考上大學,然後我要去讀神學院」。一個有目標的生活,不但讓你生命充滿意義,也讓你更能忍受各種重擔,過得非常快樂。 

(2)門徒在意自己的地位

耶穌很清楚自己的目標,那門徒呢?門徒也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因為他們很在意自己的地位。對他們而言,他們一點都沒有懷疑自己跟隨耶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當大官,所以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去革命,對他們而言,就是當大官的開始。他們的心中自然是緊張萬分。可是大官的位置有限,想搶的人卻很多,所以要趕快進行卡位戰,卡到好的位子,將來才能夠確保名聲與地位。 

所以就有兩位自認與耶穌關係特別好的兄弟檔,他們曾經與耶穌一同上山去看到耶穌改變相貌。他們來求耶穌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他們很害怕,當耶穌作王的時候,那個最大的位置被別人搶手,所以他們兩個兄弟聯手起來,一個要左邊,一個要右邊,兩個兄弟想要搶佔最重要的位置,連一個都不想留給別人。這樣的態度讓我們發現到,耶穌的門徒,在跟隨耶穌時,他們的動機並不是那樣的純正,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著自己的盤算,也都有自己的軟弱。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你所求的是什麼」這正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問題,我們常常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找錯目標。我們以為擁有什麼、成為什麼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這麼做,只是因為別人有這些東西,我們也要有。 

當我在高中的時候,我一直很喜歡國小時坐在我身旁的那個女孩子,她長得好可愛,聰明、伶俐、又很會演講。笑起來的時候臉上有兩個漂亮的酒窩。我一直想要追她,所以就常常寫信給他,我不打電話,因為不知道該講什麼。我自認信寫的很好,文筆很不錯,但是這個女孩從來沒有回過信,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自認,她對我的印象應該沒有那麼差才對。後來我才知道她生病了,得的是肺結核,因為她照顧她的媽媽,而被傳染的。那個時刻,我才驚覺,自己的無知,連人家的狀況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一頭栽進去,以為那就是該要追求的目標。後來才發現,自己的打擾像是一種命運殘忍的玩笑,在嘲諷著她。後來我開始為她禱告,求神來幫助她,安慰保守她。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要的是對我們最好的,但是往往我們所要的只是用我們粗淺而無知的眼光來看我們所能想像的事物,而忘記了在我們生命中真正最重要的事物。

耶穌問雅各約翰,能夠喝耶穌所喝的杯嗎?能受所受的洗嗎?耶穌用這句話來象徵著,我所受的苦難你們能承受嗎?我所遭遇的事你們願意面對嗎?門徒們想像著耶穌的榮華富貴等好康的事,而不知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當然隨口回答說,「我能」。我們只能夠說,人是何等的有限與無知。

其他十個門徒聽見他們兩個人與耶穌的對話,就惱怒他們。他們不是因為雅各、約翰說了不對、不得體的話而生氣,而是生氣他們兩個人竟然偷偷跑去向耶穌要官做,而且還要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全部佔走而生氣不已。

(3)成為首領或成為僕人

耶穌要我們小心我們的動機,因為「耶和華查驗人心」,特別是上帝國的律與地上的律不同。地上的律是誰在高位,別人就要服事他,而天上的律是誰在高位,他就必須服事眾人,做眾人的僕人。用這樣的關念來看,耶穌並沒有禁止我們去擔那個所謂更大的責任,而是提醒我們,教會的信仰團體,與一般社會團體的價值觀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所謂的位置。如果我們是用一個僕人的態度,要來服事更多的人,成為更多人的佣人,那我們可以來承擔這樣的責任,所以在這樣的位置上我們當更謙卑,更虛已。而不是自己為能夠命令、操控他人。

我們的動機能夠在上帝面前經得起檢驗嗎?

你在教會的參與你信仰目標有什麼相關嗎?

目標導向的人生,在上帝的心意中,找到你人生的目標。

反省教會內開始有一些人用外界的方式來處理教會的問題,就是用政治的手法來處理教會的問題,無論是在教會的選舉上、長老、執事,為了名聲,卻不做事,用盡各種手法,為要當選。這是不對的。

2004年8月8日 星期日

誰能禁止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4.08.08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章3438節】使徒行傳 十一章1118節]  線上收聽

  在教會的發展上,常常需要回應時代的需要,教會那無進步,就無法度來回應這社會的需要。在過去的歷史中間,教會也常常陷在社會性結構的罪惡中間。在這種結構中間,教會也犯了真多錯誤。用今那日的眼光來看,這種錯誤是非常的明顯,但是佇當時的社會,這一切攏是正當、正義,甚至是不能被人挑戰的。親像教會一開始的時,將外邦人看作是無清氣的,外邦人就親像是狗一樣,是在上帝恩典的門以外。在歷史的中間,教會也曾將男性看作是高等的,將女性看作是次一等的,教會內面,曾經對女性充滿歧視。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在歐美的教會認為白人才會通得到上帝的恩典,他認為黑人並不是人,所無法度得到上帝的恩典。從歷史中間來看,教會常常也陷佇一種結構性的罪惡中間,這種結構性的罪惡之所以會打破,常常來自上帝直接的啟示。 

今那日咱所讀的這段聖經,就是記載著彼得怎樣勇敢來回應種族與宗教的歧視。這段聖經對咱講到有一個外邦人名叫哥尼流,他是一個百夫長,相當今那日軍營中間的連長,聖經講他是一個敬虔的人,也是一個模範父親,因為這位爸爸的敬虔,使得他的全家攏敬畏上帝。可見這位父親在家庭的宗教事物頂面,他是負起屬靈的領導角色,他不是將信仰的代誌交呼媽媽去處理,反倒轉,他在家庭中,發揮他的影響力,使得他的家庭成作一個敬畏上帝的家庭。他的敬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他多多賙濟百姓,表明他是一個愛別人的。第二、他常常禱告,表現他是愛上帝的人。這就是耶穌所講的「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雖然他是一位這呢敬虔的人,但是用猶太人的標準來看,他只是一個站佇上帝拯救門口的外邦人,因為他不是亞伯拉罕的後代,也不曾受過割禮,歸化作猶太人。所以這種人雖然敬虔,但是仍然在上帝拯救的大門以外。他完完全全是一個外邦人。  

因為在以色人有一個揀選的教義,就是將上帝看作一個偏心的上帝,祂只揀選以色人,使得以色列人心中充滿了民族驕傲及怨恨,姻仇視外邦人,將姻看作狗,地獄的木材,通好來燒。姻發展一套傳統,來拒絕外邦人,用正統的猶太人眼光來看:無論你怎樣敬畏上帝,只要無變做一個猶太人,就無法度受邀請入到猶太人的厝,也無人會與你相與坐桌,任何猶太人與外邦人的社交活動,攏是無受到允準的。  

如果這種的偏見那無消除,外邦人就無法度受接納進入教會的團體,猶太人那高高在上,耶穌基督的福音,就猶原還未臨到地上。當這種偏見消除,教會才會成做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的信仰團體。

(一)從上帝而來的異象

上帝知道這個問題,所以祂親自用異象,來打破這種的界線。而且趣味的是這個異象先臨到外邦人哥尼流的身上,他也馬上的順服上帝。總是另外一個異象臨到於彼得的身上時,彼得的反應卻是懷疑,吃驚、不敢相信。因為所顯明給他的異象,是各種四足的走獸與昆蟲,並天頂的飛鳥,照利未記十一章有清楚的記載,什麼是清氣的動物會通吃,什麼是無清氣的動物,不通吃、不通摸,要看作厭惡的。彼得自小就守這些誡命,所以當他看到這個異象,聽到上帝講:「徒得,起來,宰來吃」。這個命令真簡單,真直接。總是彼得的反應是得驚,不敢想信。「主啊。這是不可的」從他的口氣來看,他好親像講,「上帝啊,你搞錯了,這種俗物與無清氣物件,我從來不曾吃過」。

真多外國人看到台灣人佇吃臭豆腐覺得很恐怖,真多人不敢吃榴槤。用彼得的眼光來看這就親像有人吃佇蜘蛛、吃蟑螂一樣的恐怖。

(二)從上帝而來的吩咐

面對彼得的疑問,上帝直接回答「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句話對彼得來講是一個真大的挑戰。以色列人將這些物件看作無清氣,是因為聖經有記載,但是這個時準,上帝竟然又講「這是上帝所清氣的」對彼得來講,這是他自小漢以來所深深相信的代誌,這是上帝記佇聖經的命令,是歷世歷代所持守嚴嚴的誡命,如果這些物件會通拿來吃,安呢好幾千年來,以色列人對清氣、無清氣的概念就會完全受到打破。彼得會有這種的猶疑是正常的。

到這個時,彼得完全不知道,這些不清氣的吃物,只是一個預表,為著欲表明上帝國度的普世性。 

當彼得正在猜疑的時,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來到,上帝透過他巧妙的安排欲向他顯明自己的心意。當人客來到門口時,聖神就指示彼得,要彼得不通疑問,因為這是上帝所差來的人。從這個事件來看有一件代誌值得咱來注意,就是當哥尼流所差來的人表明姻的身份與目的的時,彼得就請姻入厝內住,這是一件特別的事,因為猶太人無隨便與外邦人作伙,何況留姻下來住。 

當彼得與約帕的幾個兄弟去到哥尼流的厝內時,咱看見哥尼流已經迫請好他的親朋好欲來聽彼得傳講道理,當彼得一入門時,他就俯伏佇彼得的腳前。彼得馬上對他講。「你起來,我也是人」,咱對哥尼流身上看見他屬靈的謙卑,也從彼得身上看出他無靈性的驕傲。雖然前穌曾對他講:「天國的鎖匙欲交給你,凡那你佇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在地上所綑綁的,在天上也要綑綁」權力這呢大的彼得,猶原是人,不是神明。咱從彼得的身上看出他一種正確的態度,一方面他拒絕被哥尼流看作神,另外一方面,他也拒絕將哥尼流看作一條狗。

彼得講:「上帝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攏不可看作俗而不清氣的。」其實上帝並無明白對彼得安呢講這句話。上帝是講什麼吃物攏不可看作無清氣的,總是彼得體貼上帝的心意,他明白他所看見的異象,不只是一個有關食物的異象,而是有關普世人攏是上帝所欲拯救的預表。

(三)從上帝而來的預備 

因為上帝一方面啟示哥尼流,一方面啟示彼得,為著就是欲讓外邦人也會通接受到福音。彼得在這點有相當的領悟,他馬上對食物的異象中,明白了上帝在這個時所欲做的事,所以他不是採取拒絕外人的態度,而且當他聽見哥尼流的見證時,他就大膽並正確的推論出上帝的確欲來拯外邦人。所以彼得向姻來傳講耶穌基督,當彼得講到被釘十字架,從死復活的耶穌時,奇妙的事就發生了,聖神臨佇一切聽道理的人身上那些受割禮,與彼得同齊來的猶太人看見聖神的恩賜臨到外邦人,他攏講方言,稱讚上帝的大能,就感覺希奇。彼得講:「諸已經受著神神,親像咱一樣,是誰會禁得用水給姻行洗禮啊?」所以彼得就給姻行洗禮。咱欲看見。

(四)從上帝而來的行動 

上帝親自用祂的行動來證明,祂的神欲降臨佇每一個敬畏、相信的人身上,不論他是猶太人、撒瑪利亞人或是外邦人。因為上帝無偏待人。上帝用聖神充看來表明他的心意,所以彼得勇敢來為姻洗禮。彼得無要求哥尼流先要受割禮,先要成作猶太人,他相信:「沒有任何障礙會通阻止人來得到基督的救贖。」因為上帝已經接受了這些外邦信徒,上帝的教會怎樣無來接納姻。咱看見這件代誌從頭到尾,彼得攏不是一個主動者,一切的代誌攏佇上帝的掌握之中。彼得只是照著上帝心意來行的人。

(五)誰能禁止

但是代誌並是到哥尼流洗禮了後,大家歡歡喜喜回去就結束了。當彼得為外邦人洗禮的消息傳到耶路撒冷的時,問題就發生了。這是一件嚴重的代誌,是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人的傳統,民族優越感的問題。上帝的恩典怎樣會臨到外邦狗?上帝不是只有揀選以色列人嗎?不是只有以色得人才會通得到救嗎?聖經講受割禮的門徒與他「爭辯」,這些人不是問講你怎樣向外邦人行洗禮,而是講:「你曾入去就近無受割禮的人及姻相及食?」連「就近」「與姻相及食」這款代誌就無被允准,怎樣會通向姻行洗禮。真明顯的是這些人拿當時的教會法規欲來質問彼得,彼得你怎樣會通違反律法的規定啊!面對這些人的質詢,彼得不是與姻討論律法的規定是什麼?也不是發表他對律法的見解是什麼。他是來講見證,來講起一個實況,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面對壓力,彼得選擇站佇歷史正確的一方,他不怕人講他違背律法,他不怕被定罪。他是勇敢來告白他所經歷到的事,也勇敢來承擔這一切。

如果害怕,如果那個時準,面對耶路撒冷受割禮的門徒的壓力,面對傳統律法的了解,彼得是需要被釘罪的,真有可能他會失去教會領袖的罪名。但是彼得他體貼上帝的心意,贏過遵守律法。佇他勇敢見證的路尾他安呢講:「今上帝既然用此個恩賜互姻,親像佇咱信主耶穌基督的時所互咱的一樣;我是是誰,會阻擋上帝啊?」聖經記載講:「許個人聽這話,就靜靜,亦歸榮光上帝,講:『按呢生,是上帝亦互外邦人反悔,來得著活命』」。咱欲講彼得是勇敢的,耶路撒冷的教會也是謙卑的,姻順服上帝的旨意,聽見上帝所做的,雖然與姻所想的,所了解的不同,但是姻不是選擇對立,而是順服上帝。

咱這段聖經咱有幾件事會通來學習:

(第一)教會的合一

上帝佇人的中間無作區別,無論是猶太人、外邦人,攏是上帝所疼的人,上帝無區別人,咱也無權力安呢來做。

雖然對於律法的見解無同,但是耶路撒冷的教會無因為這件代誌來分裂,姻聽見了彼得的見證,停止定罪、停止爭辯、停止批評,反倒轉歸榮光給上帝。這款的教會才是一個向外傳福音的教會。

(第二)聖神的恩賜

路加佇記載哥尼流受洗禮的過程中間,特別重視聖神佇整件代誌頂面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咱今那日,若是看輕或是無去注意到,聖神今那日猶原欲佇咱的教會作工,只是欲用人的方法來解決教會的問題,這是一種無信仰的態度。只要咱的教會是一個認真傳福音的教會,是一個為主得到靈魂的教會,咱就欲看見聖神的作為欲常常出現佇咱的教會。神蹟之所以發生,不是為著證明咱有信心,乃是為著使更加多的人來認識耶穌基督。

(第三)順服聖神的作工

無論是彼得、是哥尼流,姻那無順服聖神所作的工,那只是照他所了解的傳統、律法,一定馬上會認為向外邦人傳福音,邀請猶太人到外邦人厝內坐桌是無可能的代誌,這種事不免想,是無可能,也是違反律法與傳統的事。那安呢,今那日咱所看的這段聖經就無可能來發生。總是姻是代先放棄自己的偏見,學習順服上帝。那些受割禮的基督徒從原本生氣反對的態度,也變成順服的態度,因為教會的合一也造成教會更加大的進步。這讓咱思想,咱的教會也是安呢,當咱學習凡事禱告,依靠上帝的帶領,就會更加明白上帝的旨意,教會越合一,才會成為萬民的祝福。

我們在天上的父 -- 王榮義 牧師

寫作於2004.08.08
作  者: 王榮義 牧師
 經文: 詩篇廿七篇711節】 路加福音十一章11~13節]   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平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我不曉得大家對父親節的印象會想到什麼,母親節好像會讓我們想到比較溫馨、感人。可是父親,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太一樣,好像天底下的媽媽就是要很溫柔,爸爸就是要管教、很嚴肅。所以當父親節的時候,有人就會覺得形式應付一下吧!因為是要紀念爸爸的勞苦、還是辛苦呢?還是他的嚴厲呢?其實我想到自己的父親時,每次他跟我通電話的時候,都是很簡單幾句話,可是當我回羅東的家時,因為隔天要上班,所以都要坐早上五點多的車子,他都會比我早起來,在門口等我,然後用摩托車載我到車站,如果我還沒起來,就會敲我的門,叫我起來,爸爸他不太會表達他的愛,不擅於用言語去溝通,但他是在做事情的人。每一個人的父親都不一樣,有的父親是比較幽默的,比較開明的。每一個人對父親的期待也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每一個父親都是愛自己小孩的,可是我們也知道,世上常常有很多傷害,也是從愛來的。  

昨天有個姐妹跟我討論她的事情,她帶著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大概六、七歲左右,還有她自己的女兒,是個高中生,這個小女孩要叫她嬸嬸,她們談論到有關她們所做的奇怪的夢,因為我學過一些有關解夢的東西,所以我們就在討論,這個小孩突然蹦出一句說:牧師,我有一個夢,我夢到很多事喔,在夢裡唱歌,唱很好聽的歌,唱的很快樂,我說:你唱給誰聽啊?  她說:我唱給自己聽,然後唱給媽媽聽,看媽媽的表情,好像聽我唱歌很快樂的樣子,我稍微知道這個小女孩的背景,不是很清楚。但知道她爸爸是一個非常兇,有家庭暴力的家庭,我不是很詳細的瞭解情況,但我知道這樣家庭的小孩是非常辛苦的,她這樣一直唱歌,一直唱歌,為了讓媽媽高興,也讓自己高興,我就對小女孩說:你常常要這樣唱歌給你媽媽高興,還有給你自己高興,很辛苦對不對? 這個小女生臉色就突然變了,開始眼眶紅,然後就一直哭,嬸嬸也一起哭,因為嬸嬸知道她家裡的情況,所以就抱著她一起哭,然後她的女兒也哭了,三個人就在那邊一直哭,看了我也很難過。其實我知道這個小女孩對家庭有一個期待,她非常期待她的父親是可以愛她們全家,可是他的父親沒辦法,他會酗酒,情緒上常常會失控,至於在家庭裡造成什麼樣的困擾,其實我也沒辦法知道。那位姐妹有稍微跟我提到一點,他的家裡常常會有爭吵。這個小女孩本來是很高興的跟我講她的夢,結果我這樣問她,她就一直哭泣,她的父親難道不愛他們嗎?  我想應該是愛,可是常常我們在一個不完全的世代裡面,我們發現我們紀念父親不是因為他是個完全的人,其實很多人願意去愛,努力去愛,可是發現,願意並不表示有能力,人的不完全,常常在這種失落當中,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法去找回那些東西,結果在這種過程當中,我發現,那些失落常常會伴隨著你所愛的人,因為你沒有發現你不完全,然後因為自己不會反省,用自己的方法去強迫別人的時候,就造成很多人的傷害跟失落。 

在父親節時,我常常在想,這個世界上有好多的父親常常願意去愛,卻沒辦法去愛,我有機會聽到一些父親的心聲,有些父親也會找我談話,他們的心聲是什麼?奇怪咧,我一生努力為了家庭,可是到後來為什麼都沒人要理我,我就問他說,你用多少時間理你的小孩,我那有時間啊!我拼死拼活就是為了這個家,我那有時間去陪我的小孩子聊天,聽他的心事,應酬都應酬不完了。我就跟他講說,人的關係是需要去培養的,你有沒有問過你的孩子他最喜歡的是什麼,他從來沒有想過。你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我都給他最好的耶。他需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他講了兩次,我給他的都是最好的,他要什麼我就給他,可是他沒有回答到,你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麼嗎?最簡單的陪伴,最簡單的尊重、了解,沒辦法給他,結果讓孩子有很多遺憾跟失落。父親節,我們當然都可以知道,很多孩子都會告訴我說,我爸爸很努力,我爸爸很辛苦,我爸爸為了家付出了所有,可是通常也會補上一句話說,可是一見面就不知道要說什麼,我不曉得,只知道他很辛苦,可是我不曉得要跟他說什麼。如果父親節可以讓每個父親好好思考自己的角色,怎樣做一個好的父親,怎樣做一個可以把他的愛傳遞給孩子的父親的話,那我覺得這個父親節是非常有意義的。

那我們是不是覺得只要生了孩子就會主動成為一個好的父親,我想在座有父親,也有將來要做父親的,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很好學習的對象,我說天父是我們最好學習的對象,耶穌說:他來到世界上成為一個特使,他就是天父上帝的一個特使,他把天父這樣的一個形象完全的帶到世上來,在當時耶穌的時代,父親跟現在差很多,那個時候的父親比早期的台灣還要傳統,那個時候的父親,在算人的時候,只有成年的男人才算人,女人算一半,小孩子根本不算的,可是天父上帝的愛,不是用世上的權勢來決定這個人有沒有價值,天父上帝的愛是對每一個需要的人。所以耶穌來到這個世上是要彰顯一個很重要愛的觀念,父愛的觀念就是,他的愛不會因為孩子的表現好或不好,來決定愛你多少。從耶穌進到人群當中我就發現,他在彰顯一個不簡單的一個愛,天父上帝要給我們的愛是這樣的不簡單。我們可以知道在馬可福音第十章13節有個故事是說:有人帶小孩來見耶穌的故事,這個記載有個地方讓我很感動的是,他們來見耶穌,要耶穌來祝福他們,門徒責備那些人,可是第十章14節記載很重要的一句話,他說:「耶穌看見,就惱怒。」惱怒是非常生氣的意思,其它的福音書刻意的把這兩個字拿掉,可是馬可是早期的福音書,直接記載耶穌原本的話,耶穌非常生氣,我們可以知道耶穌在意的事情,從耶穌在什麼事情上生氣可以看出來,耶穌沒有因為他被釘十字架而很生氣,跟我們相反,我們要是權益被侵犯了,我們會很生氣,被佔了一點便宜,就很生氣,因為這是我們在意的,可是耶穌連生命都被奪走了,他也沒有生氣,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做的他們不曉得。

今天你傷害我,沒有關係,可是當他看到一群弱小沒有勢力的孩子,他們被帶來要受祝福的時候,居然有門徒為了大人而拒絕小孩,這些門徒自己判斷耶穌應該不會理這些小孩,因為大人比較重要,耶穌很累很辛苦,祝福小孩子這種小事情,交給別人就好了,可是耶穌看見之後,惱怒,就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人正是這樣的人。

耶穌他彰顯出天父上帝對世人的愛就是這個樣子,一個很好的父親形象是什麼?當世人在判斷誰比較需要,誰比較重要的時候,天父上帝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一個渴望的人,自以為不夠好的人,自以為有欠缺的人,這些人才是天父要給他最多的人。剛才讀的聖經節裡面這樣說,父母可能會離棄我們,可是上帝會收留我們。不是每一個人來到教會都能夠體會到父愛,我知道有的人聽到天父這兩個字會反感,因為他的父親曾造成他很多的傷害。所以有人跟我講說,你能不能不要講天父,我很難過耶,我一想到我的父親成天就是欺負我、我媽媽,造成我們的傷害,我想到父親就恨的牙齒養養的,你跟我說天上還有個父親,那我就更恨,可是我要告訴各位,牠要彰顯出來的父愛是不一樣的,誰能讓這些受傷的人經驗到父上帝的愛,耶穌用他自己帶出父愛的榜樣,帶給那些受傷的人父愛的形象,在那需要的人身上,耶穌接近那些人家不願親近的人,這是一個超越人想像的愛,因為父親的愛,也許不完全,父親有時會比較,看到那個比較好,就會讚美多一點,我自己也發現自己的不完全,而我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所以我在愛孩子的身上,也常常會造成他們有那種失落感,可是我做一個父親我不擔心,因為我把小孩子帶到天父上帝的面前,我知道我不完全,我不用假裝我是個完全的父親,所以我能放心的把小孩帶到天父上帝的面前,不足的部份,我相信上帝會補足。

在最後這一段我要講的天父會將最好的賜給每一位相信祂的人,就是聖靈,在我們很多的成長過程中,對父親的盼望、失落、難過,這些過程當中發現,我們終於能夠體會在一個人不完全的當中,我們不會把他當成一個神去期待,我們會知道他的有限,我們會去感謝他在有限當中,願意為我們付出的部份。我會知道他不能給我們的部份,上帝會給我們,這是我在面對很多走不出來的人當中,和他們討論,覺得最受祝福的地方,勇敢的看到,他本來對父親滿滿的期待失落之後,去走偏離的方向,尋求他自己的道路,甚至在網路世界中尋求比她大一點的男性的關懷,結果偏行己路走到罪惡的世界裡。我遇到這樣的人,所以在教會當中我一直很渴望,缺乏父愛的人,應該要有更健康的父親形象的,來照顧這些人,來滿足這些人的對父親的期待,天父上帝會透過很多的人,來補足我們的缺乏,所以路加福音談到,天父會把聖靈賜給求祂的人,會將最好的賜給我們,什麼是最好的? 就是聖靈與你同在的時候,你所不足的部份,它就會補足你,然就得到那個最好的。其實我在很多信徒中間發現,他們有的求學歷、求智慧,求這個求那個,可是我們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經歷上帝與我們同在,聖靈在我們心中掌權的時候,不用再求什麼,因為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上帝都陪伴著你,透過聖靈在你身上做工,那是一個最大的祝福。天上的父親知道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大膽的跟祂求,可是我們求就要求那個最好的,我們可能會對地上的父親求他買一個腳踏車給我們,我們會希望他給我這個、給我那個…,可是當我們面對我們天上的父親的時候,祂會將那個最好的給我們。希望每一個人在父親節的時候,不管你在過去的回憶如何,跟爸爸關係是很好的、很快樂的、很傷心的、很失落的、不管你是那一種,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但是我們將這些關係帶到天父手中的時候,這位天上的父親,會把我們不夠的部份,完完全全的補足,你不會在那邊怨恨說為什麼給我這個父親,因為上帝親自當我們天上的父親,祂要滿足你以前所沒有的。

很多人告訴我說,如果他的父親可以怎麼樣…,該有多好,可是後來發現沒有辦法,可是上帝的愛要滿足我們以前所沒有的,因為我們的祈求禱告,上帝要給我們這個權柄可以為我們的父親代求,把你的父親交在主的手中,讓主的愛能夠去改變他。在父親節的時候希望我們能做兩件事,一是為我們父親禱告,如果你的父親已經不在了,也紀念他過去所帶給你的,如果你的父親還在,為他禱告。第二個,我們也獻上我們的感謝,勇敢的把我們缺乏的,告訴我們的天上的父親,祂會將最好的給你。因為耶穌基督所彰顯出來的這個父上帝,是非常在意每一個孩子的上帝,祂會親自為每一個人祝福。以前有個姐妹活的很辛苦,原因是在人群當中她覺得自己常被排斥,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常常有需要的時候去找媽媽都被趕走。可是我相信連這樣的一個缺乏,在她跟上帝的禱告祈求當中,都可以被改變,傷害得醫治。所以在父親節的時候請我們為父親的禱告,求主愛能夠充滿在我們的父親身上,重塑父子的關係,享受主所賜的福樂。

2004年8月1日 星期日

會結果子的葡萄樹 -- 陳秀芬 傳道

寫作於2004.08.01
作  者: 陳秀芬傳道
 經文: 約翰福音十五章1217節】線上收聽

各位兄姊,平安!在十幾年前,我有遇到一位很好的厝邊,她是一位很有傳統美德,而且很賢慧的婦女,她爸爸是鄉下種菜又在市場賣菜的農夫,後來她嫁給她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家裡有很多財產的男生,而且這個男生還是個醫生,嫁過去後不得了了,出身貧寒的她,受盡了婆婆的藐視與刻薄的對待,最悲哀的是,這個婆婆還是個基督徒,聽說還是鄉下教會的執事,她還到我家來拜訪,希望我把福音傳給她媳婦和她的兒子,各位弟兄姊妹,我要請問各位,這樣的福音我是要怎麼傳?  當婆婆的人自己苛待媳婦,讓媳婦傷透了心,她自己在家裡沒有活出基督徒愛惜人的好見證,還要叫別人傳福音給她的家人?總是,感謝上帝差遣我來陪伴這位媳婦,在她最傷心痛苦的時候,聽她說話,讓她感覺到被關心、被接納、被看重,上帝也給我智慧,讓我用上帝的話語來勸勉這位媳婦,後來她們搬到別的縣市,也經歷了一些生命中的苦難,上帝又在那個地方繼續差派天使帶領她們,後來他們夫妻都受洗成為基督徒,她也因為生命的改變和更新,獨獨仰望上帝的拯救,不再活在怨恨婆婆的罪惡中,體會了赦免人的快樂。 

剛才我所說的這個故事一方面叫我們聽了歡喜,因為上帝自己完成祂揀選的工作,祂預備了很多好基督徒在地上作傳福音的工,這個故事一方面也叫我們憂傷,因為很多基督徒沒有遵行神的旨意,生命沒有好見證,一直在破壞上帝的工作。雖然這個故事讓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聽起來可能會不舒服,讓我們忍不住要問問自己,我有沒有破壞上帝的工作,讓別人跌倒,阻擋了別人來親近 神?但是我們仍然要為耶和華的救恩而歡喜,因為上帝救贖的能力贏過人的破壞能力,祂的慈愛大過祂的怒氣,祂差遣了很多會結果子的基督徒,用愛、用關懷來挽回受傷的心靈,讓他們能夠忘記人性的醜陋,來領受上帝奇妙的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意成為會結果子的葡萄樹?或是要讓撒旦利用你的弱點和缺點,讓你在生活中、工作中沒有好行為,成為福音的絆腳石,成為一棵不能結福音果子的葡萄樹呢? 

雖然,傳福音不是要讓基督徒來誇口他的好行為,而是要傳達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但是基督徒的生活和行為表現,絕對是非基督徒想要或渴慕到教會認識上帝的重要因素。雖然,一個人蒙上帝揀選不是因為他的生命比較有價值、品格比較完美或是他有很多好行為,我們蒙揀選完全是透過上帝的恩典,但是,聖經一貫的想法,揀選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我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如果基督徒不能對其他信仰的人見證上帝的作為,介紹好信息給周圍的人,那麼揀選就失去了意義,教會也只是眾多社會團體之一而已。 

今天我們讀的聖經,約翰福音十五章的中心主題就是耶穌對門徒說的一句話:「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不是我們選擇了上帝,而是上帝藉著祂的恩典親近我們,以祂的慈愛呼召我們,揀選的主權在上帝,我們所以會坐在這裡絕對不是偶然的,是上帝用無條件的愛揀選了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而上帝在千萬人中主動呼召我們、揀選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一)祂要我們以基督的愛結福音的果子 。 

我們受差遣進入世界,目的就是為了彼此相愛。德國有一位偉大的神學家潘霍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時,結合許多勇敢的牧者反對當時違反人性與人權的暴力政權,在德國戰敗的前夕,也就是德國向聯軍投降的一個禮拜前,潘霍華牧師在集中營被槍殺,這位為國家正義而犧牲生命的牧師,對教會的看法是:「教會只有當他為著別人存在時才是教會。….教會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的一般問題上與人分享,並不是去管理控制,而是去幫助服務。」所以,愛是為教會內、還有教會以外的人付出、服務、犧牲,愛是為慕道友付出自己的時間服侍他們,愛是在非基督徒傷心的時候陪伴他們,愛是在各種團體中做非基督徒不願意做、不想做、也不肯做的事,藉著基督徒的付出、服務與犧牲,來彰顯耶穌的救贖,耶穌不正是這樣無怨無悔的服侍我們,甚至為了我們的罪,把他的生命無條件的擺在祭壇上!。

約翰福音十五:13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愛心沒有比這更大。」捨命(set aside)這個用語其實有更深的含意,在民數記8:10是指為利未人任命。而在民數記27:18也是指摩西按手在約書亞身上,將他的工作託付給他。在徒13:47則註明主的僕人為了主的使命,被分派去成為外邦人的光。(賽49:6)所以我們蒙揀選就是被主任命去完成任務,也是被主按手託付工作,更是被主分派去外邦人的世界發光。 

在去年12.3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長老教會所發行的教會公報介紹了“雅文基金會”和他的創辦人倪安寧。Joanna 來台灣學華語,後來嫁給台灣人鄭欽明弟兄,當他們發現自己的二女兒雅文有聽力障礙時,心裡受到嚴重的打擊,但是Joanna以鋼鐵般的意志來面對這個困境,後來他認識了美國“聽覺口語法”的老師,讓自己的女兒接受“聽覺口語法”的訓練,雅文從此可以在電話上聊天,且可以在普通英語學校上課,Joanna決定讓其他有聽障的孩子也能學習到這種方法,所以他成立了雅文基金會,讓台灣1000個聽障孩子得到幫助,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但是因為太過勞累的Joanna卻得了乳癌,Joanna並沒有被癌症所擊垮,她在信中這麼寫著:「每一次的挑戰,總是讓我更專注,並且讓我更真實、更坦白的面對自己及上帝,更加純淨…。到目前為止,上帝一直賦與我力量,使我能夠應付每一件事,我相信祂也會繼續這麼做。」Joanna並且叮嚀女兒「要專心在生命中真正追求的目標,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常思想起上帝的愛,成為那「愛」,與上帝成為一體。無論如何…..要時常保持著對上帝的信心,時時禱告 並努力地在內心尋求,瞭解神與我們原為一體。」在2001.6.25日Joanna告別禮拜的那一天,有不少從中南部帶著的孩子的父母一路送Joanna到墓園,親愛的弟兄姊妹,Joanna將生命的苦難視為上帝賦與她的使命,Joanna將對女兒的愛分享給同樣聽障的孩子,讓台灣1000個家庭得著基督的愛,也因此結出了幾千個幾萬個福音的果子。 

親愛弟兄姊妹,上帝揀選我們的第二個目的是什麼呢?

(二) 祂要我們為耶穌建立上帝的國度。 

今天的經節約十五15耶穌告訴門徒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都已經告訴你們了」主的門徒聽見這句話的感受一定很深,上帝的僕人並不是可恥的職分; 摩西是上帝的僕人(申卅四5);約書亞是上帝的僕人(賽廿四29);大衛也是上帝的僕人(詩八十九20)保羅最喜歡用「上帝的僕人」來稱呼自己(多一1);雅各也是這樣(雅一1)。以往的偉人都以作上帝的僕人為榮。然而耶穌說:「我將賜給你們更崇高的身分,你們不再是僕人,而是我的朋友。作上帝的朋友,也有一段歷史背景,或許我們能從羅馬皇帝或東方君王的宮廷之傳說,進一步了解朋友的意義。在這些王宮都有一批經過特別挑選出來的人,叫作君王之友或上帝之友。這些人在任何時間都可接近君王,甚至在黎明之際也能走進帝王之臥室。君王在接見文武百官之前,先與這些朋友談論。因此,君王之友乃是最親近君王的人。 

「基督賜給我們與上帝親蜜交往的特權」,這是基督降世以前甚至連那些最偉大的人也未曾有過的。我們不必再遠遠地渴望見到上帝;不像僕人害怕走到主人的面前,耶穌與我們是密友了,他把心思意念和我們分享,也對我們敞開他的心,讓我們在世界代表他,以他的權柄建立上帝掌權的國度。 

但是,如果基督徒跟耶穌的關係疏離,無法正確傳達耶穌所教導的真理,或是無法克服自己內在的罪,以致於活不出耶穌的生命,那麼自然結不出福音的果子。所謂“跟耶穌的關係疏離”就是你對耶穌的生活認識不多,對耶穌所傳的話語也了解不多,對耶穌生命的歷程也接觸不多, 總歸一句話就是很少在讀經,很少在信仰上追求成長,那麼你如何能活出耶穌的樣式呢?所謂“無法克服自己內在的罪”,就是雖然信了耶穌,還是帶著原來出生家庭裡所塑造出來的舊思想、舊習慣在處理你的生活問題,你還是靠著自己原來那帶著人類罪惡的本性在生活,因為你沒有花時間和上帝說話,你沒有常常向祂認罪、向祂感恩、向祂讚美、向祂祈求,總歸一句話就是很少在禱告,所以你們還是時常在失敗、在憂愁、在煩惱、在抱怨,這樣要如何活出耶穌的生命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揀選了我們,要我們代表祂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我祂就必會我們預備一切的需要,親愛的弟兄姊妹,把自己的需要交給神,然後出來服事神,幫助教會擴展上帝國度,馬太福音六31-33:「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須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今天所讀的經節十五16耶穌還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 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這裡提到上帝分派給我們任務的一個保證和應許,那就是奉主耶穌的名禱告將得到父親的應允,特別是結果子的應許,記得喔!不是為滿足我們私人的需要的應允,而是為了傳福音所做的禱告,必要蒙主的應允。傳福音所做的禱告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 禱告必須花時間操練且要持久。(雅五15) 

禱告不能流於形式,禱告是需要每日花時間去操練的,要不斷去體驗它的功效,禱告若蒙應允 我們就會累積更大的信心來禱告,越多的禱告蒙應允,我們就越相信上帝的能力,信心越大,禱告起來越充滿能力,禱告若充滿能力,聽見的人就越能受到感動。

(2) 禱告不能為個人私利,而是要合上帝的心意。 

我們不能祈求耶穌不會同意的事,也不能祈求獲得他人的財物或不該得的財物。凡是把禱告當作一種實現個人野心或滿足私慾的目的,絕對不會實現,而這種禱告不是真實的禱告。

我記得四年前,我們有六個同工開始推行家庭小組,做了一年半以後,雖然帶領了很多慕道友但都還沒有一個人受洗,有一個沒有推行小組的姊妹,竟然在公開場合把我們拿來跟別的小組做比較,嘲笑我們是用人的愛、不是用神的愛來傳福音,我們的同工心裡都受了傷,我不但覺得挫折沮喪,更覺得被污辱,同工付出那麼多心血,竟然還被什麼都沒付出的人羞辱,我回家跪在神的面前向神哭求:「主啊!求你除去我們小組的羞辱,求你記念同工的勞苦,為我們收割果子來安慰我們,激勵我們,不然我們實在走不下去了!」過不了一個禮拜,一個姊妹主動約我,說她想要趕快受洗,說她對人生看得很透澈,因為她得了憂鬱症,怕自己無法再掌握自己的生命,要趕快領受上帝的祝福,免得以後進不了天堂,過沒兩天,我們又邀請兩個姊妹當她屬靈的同伴一同受洗,哈利路亞,我們奉耶穌的名,無論向上帝求什麼 ,他就賜給我們。我誠實的告訴你們,我們被羞辱之前,我已經幾乎每天都為這三位姊妹禱告一年多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要成為一棵會結果子的葡萄樹,要先建立自己靈命的根基,要跟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上帝時刻等待著我們接受他的呼召,要將福音的果子賜給我們,我們卻常常嫌麻煩,不願領受他的呼召。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16-17:「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上帝揀選我們最終的目的仍然是要人類彼此相愛,祂用祂的愛大大充滿基督徒,使基督徒有能力去愛外邦人,一起分享上帝的愛。所以,我們蒙揀選成為上帝國度裡的葡萄樹,不只是“利己”,使樹葉更加發旺,使我們自己更健康、生命更豐富。更重要的是上帝要我們“利他”,要在我們這葡萄樹上結出豐盛的果實….。 

最後我要提醒各位的是,基督徒不結果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愛舒適安逸更勝於接受挑戰,美國柳樹溪社區教會牧師奧伯格在「行在水面上」這本書中提到:「成長的決定總是附帶著必須在風險與舒適中做一抉擇。這意味著成為耶穌的門徒就是必須放棄以「舒適安逸」作為人生最高價值的權利。」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說過:「舒適安逸是我們這個世代蠱惑人心最大的誘惑之一。」牧養教會多年的奧伯格牧師更深深體會:「現今教會好幾百萬的會友,可以叫做“長椅上的馬鈴薯”。他們希望得到一些屬靈的安慰,但是他們不想面對實際跟隨耶穌所遇到的風險和挑戰。」

親愛的弟兄姊妹,最近我去一間在台灣工作的印尼華人的教會講道,他們告訴我,印尼有6%的基督徒,台灣才只有2.5%的基督徒,他們積極的向那些在台灣工作讀書的2萬印尼人宣教,台灣的教會不需要長椅上的馬鈴薯,台灣教會須要更多的基督徒在長椅上站起來、動起來,台灣需要更多願意為耶穌接受傳福音的挑戰,付上時間、能力的代價的基督徒在各個階層傳福音!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將愛心限制在教會的圍籬中,更不應將福音的好信息佔為己有,注意周圍對福音有好感,或是那些遇見苦難或難題不知如何面對的朋友或親人,主動對他們付出關心,或盡力在他們所遇見的難題上給與實質的幫助。有機會邀請他們來教會聽聽對生活面較有幫助的演講,或先帶他們參加細胞小組或團契的聯誼活動,先增加彼此熟悉度和建立和諧的友誼。 

親愛的弟兄姊妹,對身邊的非基督徒、同事、鄰居、對你的顧主付出愛心的服務,正是宣揚“愛的好信息”最佳的機會。今天下午在我的教會雙連教會要為一位因為罹患鼻咽癌過世的23歲青年男孩舉行告別禮拜,她是我的細胞小組一位受洗三年的姊妹的姪兒,半年前我帶了七位學青團契的青年到他床邊唱詩歌,為他禱告、把福音傳給他,從來不會向人傳福音的學青,開始一批批人來醫院關心他、帶領他、陪伴他,陪他歡校、陪他流淚,原來教會的青年充滿著傳福音的使命感,也充滿基督的愛,只是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從何做起,當他躺在床上帶著呼吸器受洗時,旁邊滿滿的是教會的姊妹和青年朋友,星期四我們動員了20姊妹參加他的入殮禮拜,今天下午我們動員了30位小組成員為他獻詩,20位青年他獻詩,我們希望能把他的告別禮拜辦得像佈道會一樣,向他的家族傳福音,因為這是他最後的心願。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在他受洗之後,甚至離開世間之後,他的家族將會結出很多福音的果子。

親愛的弟兄姊妹,宣教不是教會的附屬品,宣教不是教會有多餘的時間和剩餘的金錢才要來談的議題,正如神學家卡爾‧巴特對教會宣教的期許:「宣教不是教會存在的附屬,教會是因被差遣而存在,因宣教而建立自己。」我們也可以肯定的說:「傳福音不是基督徒存在的附屬品,基督徒是因為能夠結福音的果子而存在,因結福音的果子而建立了自己。」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意放棄以「舒適安逸」作為人生最高價值的權利嗎?你願意為了傳福音、接受風險和挑戰,為主的福音付出時間和能力嗎?願神的靈在你心中運行,引導你接受傳福音的呼召,好讓你能成為一顆會結果子的葡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