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在家庭中成為見證--提摩太和他家人

 一、前言—關於提摩太和他的家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在家庭中成為見證。延續先前成為福音使者的系列,透過提摩太和他的家人,以及聖經中的幾個家庭為例,來看看如何在現今台灣的家庭中活出信仰,在家庭中經歷主的同在。

提摩太是一位年輕的福音使者,他在保羅的宣教旅行中被發掘並受邀加入團隊,保羅在提摩太身上看到了極大的潛力,並提到他的母親友妮基和外婆羅以的信心,這兩位女性在他信仰的塑造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他堅定信仰的基石。

經文中有提到他的父親是希臘人,卻沒有多提提摩太有無兄弟姊妹,以及他的家人們對他加入保羅宣教團隊有怎樣的看法,這些聖經都沒有寫。

但就單從今天讀的這兩段經文,讓我們看見提摩太、母親友妮基和外婆羅以,一幅在家庭中信仰培育的圖像,真的好美,可以跟舊約的哈拿和撒母耳的家庭相呼應,讓人羨慕和期待。

也讓我們不禁想問,究竟什麼樣的家庭能夠塑造出一位青年門徒?在家庭中如何成為見證呢﹖前兩個禮拜是父親節,我收到網路上一部關於父親對小孩影響的影片,看完覺得印象深刻,讓我們一起來看這短影片。

 

二、回顧個人的家庭經驗

我要大家回想個人的家庭,你在家庭中成長的經驗:

  1.家庭成員

首先,我們要思考我們的家庭成員。你是生活在三代同堂,還是核心家庭、單親家庭﹖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對你影響最大﹖是誰特別影響你什麼樣的動作、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呢﹖

  2.家庭氣氛和關係

家庭氣氛是家庭成員之間互動的總和,它可以是溫暖的、和諧的,也可能是緊張的、冷漠的。你的家庭經驗是怎樣的呢?是親密的還是疏遠的﹖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家人相處,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3.家庭變遷

同時,家庭也是動態的,家庭會經歷各種變遷,像是孩子的成長、搬家、工作改變、退休和分離等,這些都會對家庭產生影響。在這些的變遷中,你在哪裡體會到上帝的引領和祝福﹖

 

三、從聖經中看家庭的意義和挑戰

除了提摩太和他的家人的美好圖像之外,舊約聖經中有許多的人物,像是我們熟悉的三代家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生命故事,也可以說是他們每一代的家庭故事,我們也從這來探討家庭的意義和挑戰:

  1.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首先,我們看到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和困難。亞伯拉罕的家庭並不完美,他與妻子撒拉因為沒有孩子而焦慮,甚至在撒拉的建議下,與使女夏甲生了以實瑪利,這導致了家庭內部的矛盾和衝突(創16章)。在以撒出生後不得不將他們送走,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深深的傷害(創21:14)。

以撒的家庭則是他的太太利百加偏愛小兒子雅各,而以撒則偏愛長子以掃,這種偏愛引發兄弟之間的爭鬥(創25:28)。後來雅各為了得到父親的祝福,在母親的協助下,不惜欺騙父親和兄弟,這導致了以掃對雅各的怨恨(創27章)。

雅各的家庭更是充滿了複雜的關係,他有四個老婆,12個小孩,導致了家庭內部的嫉妒和爭鬥(創29-30章),兄弟們因為嫉妒約瑟而將他賣到埃及,這對約瑟和雅各都是巨大的傷害(創37章)。真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2.在信仰中帶來恢復和醫治

雖然在家庭中難以避免的造成傷害,然而,這些家庭故事也告訴我們,信仰可以帶來恢復和醫治。亞伯拉罕在信仰中學會了順服和信靠神,最終神賜給他和撒拉一個兒子以撒,並應許他的後裔將如天上的星那樣多(創21:1-3)。

以撒和雅各也在信仰中經歷了神的引領和祝福。雅各在與天使摔跤後,得到了新的名字—以色列,並且與哥哥以掃和解(創32-33章)。約瑟在埃及經歷了許多苦難,但他始終信靠神,最終成為埃及的宰相,並且與家人團聚,實現了神的計劃(創45章)。

  3.上帝親自在當中引領

同時我們也看到,無論是亞伯拉罕、以撒還是雅各,他們的家庭都經歷上帝的同在,經歷上帝的應許和祝福。上帝在他們的困難和挑戰中,始終沒有離棄他們,而是引領他們走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

這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家庭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和困難,只要我們信靠神,祂必會在我們的家庭中工作,帶來醫治和恢復。

 

四、從宏觀角度看現今台灣家庭的變遷

我在準備今天信息時,從提摩太和他的家人,到很快回顧舊約中這幾為人物的家庭所發生的事件,來瞭解聖經中對家庭的看重。但在同時也發現,聖經中的家庭形態和你我的家庭,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有必要再透過一些統計數據,幫助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去認識現在台灣的「家庭」。

我們就從這個表,關於台灣家庭組成型態發生變化(民國90年、100年、111) 

單位:%

家庭組織型態(單人、夫妻、單親、核心、祖孫、三代、其他)-百分比

家庭組織型態

單人

夫婦

單親

核心

三代

祖孫

其他

90

10.73

13.03

7.73

47.12

15.48

1.12

4.8

100

10.12

17.05

9.31

40.19

15.13

1.23

6.97

111

15.15

20.69

10.35

32.79

10.45

0.99

9.57

資料來源: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網站

  1.觀察上升和下降的趨勢

上升的包括:單人家庭11%上升至15%,夫婦兩人家庭從13%上升到21%,單親家庭佔總體家庭戶數的8%升到10%。而傳統的核心家庭(夫婦及未婚子女)比例下降,從47%降至33%,三代同堂的家庭從15%下降至10%

  2.單獨生活戶

除以上的統計資料之外,另一個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單獨生活戶已突破300萬戶,占台灣家庭總戶數的34.5%,其中包括未進入婚姻的成年人、離婚單身、以及健康能自理生活的獨居長輩等,台灣跟隨日本腳步,邁入「單身社會」。

  3.小結

透過以上統計資料,從宏觀的角度看見台灣過去20多年來家庭形態正在轉變,當我們談論家庭時,指的包括:父母親和小孩的核心家庭(33%),夫妻兩人 (無子女或子女離家)(20%)、單獨生活戶&單親家庭(10%)、三代同堂(10%)。從這樣的視角下,探究在家庭中成為見證,會有多種的對應方式。

 

五、如何在家庭中成為見證

再回到提摩太和他的家人,我們看到的是兩千年前像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在家庭中塑造的提摩太的信仰,我們也看到更早舊約時期的三的家庭,那種有2個老婆、4個老婆和12個小孩的家庭,跟我們現在真的很不相同。

然而,家庭作為上帝同在和應許的地方,上帝要讓我們在家庭中經歷祂的恩典,卻是不變的。在家庭中我們如何見証信仰,放到台灣現今家庭的各種形態下,試著提出以下具體建議,請大家也想想你適合哪些。

  1.單人生活戶

平時和其他家人不住在一起,上帝也要你在生活中活出見證。更可從家族的角度來想,將兄弟姊妹和其他親人們也列入,我們從平常生活關懷和特別節日的相聚,如何關心,長輩在家人們吃飯時帶領一同禱告,說起自己信主的見證,或是家族信主的經歷等,把握機會祝福晚輩。

  2.核心家庭和單親家庭

   (1)家中有學齡前到國小的孩童

趁小孩還小時,讀聖經故事,並與兒童主日學配搭,為了看重小孩的宗教教育,培養全家一起參與教會生活的習慣。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教會幼幼班上課的情況,我們再來看一段影片。

   (2)家中有國高中以上的青少年

a.安排做家庭禮拜,一起讀書分享。在車上為兒女禱告和開啟信仰對話。

b.父母親願意接待會友、宣教師,開放家庭,帶著青少年一同參與服事,例如接待、短宣活動等。

  3.祖孫三代—阿公阿嬤的角色

a.父母親、祖父母對小孩的屬靈權柄,在過年節慶時為小孩祝福禱告,或是在特殊的日子,像準備應考、開學的第一天、外出求學的時刻、畢業等。

b.鼓勵孫子女參與服侍,例如:樂團、主日學彈奉獻歌、禮拜司琴。

  4.夫妻兩人的家庭

沒有小孩或是小孩長大後,進入空巢期的夫婦,能彼此關懷,一同讀經,一同參加詩班,一同關心小孩外出的教會生活和信仰,關心其他的親人和會友。另一半還不是基督徒的,也在家庭中透過行動和禱告來分享見證。

  5.對長執核心同工的提醒

教會忙碌外,看重陪伴家人的時間,省察在家裡如何談論信仰、談論關於教會的事。台語有一句俗語「小孩有耳無嘴」,意思是大人在講話時,只要聽不要插嘴。但請注意,小孩都聽進去了,雖然他們不會說出口,卻也影響他們對教會的看法,也讓我們留意。

 

六、你我如何回應?

  1.個人層面

雖然我們不能選擇所成長的家庭,但漸漸長大,我們開始多一些選擇,思考在不同生命的階段中,期待自己如何生活。再去思想家庭生活怎樣和信仰有關聯﹖在家庭中如何成為見證,目前有哪些機會呢﹖除了剛才牧師所提的之外,相信我們還會想到更多,用禱告和實際行動去試試看。

  2.教會層面

再思和平教會這個大家庭,如何成為兄姊家庭的幫助—面對台灣社會更多樣化的家庭型態,教會如何陪伴家庭一同成長的群體。

長久以來,教會都在陪伴家庭,我看見成人團契、夫婦團契,他們如何說起年齡相近的家庭一起成長,一張張滿是回憶的活動照片。

而這兩年,也看見親子小組和方舟團契,結合約翰館的空間的福音廚房、攝影課、繪本故事、足球和跆拳道、露營等活動,兒童主日學的老師們更是用心在陪伴孩童們信仰的建造。

 

 

 

 

 

 

 

感謝神,教會繼續在關懷陪

伴家庭。同時,也要有更開闊的角度來陪伴更多不同形態的家庭。

  3.讓我們在家庭中成為見證

有愛才有羊,成為福音的使者是因著愛,珍惜能在一起的日子。那我們這可以如何回應?讓我們共勉之,並化為行動。

願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成為信仰的見證,讓主的愛,透過我們在家庭中傳遞,成為福音的使者。阿們。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裡

 前言

相信最近許多人都有在追奧運的各項運動,其中上週男雙羽球金牌的那一場更是全國瘋狂。事實上這對組合在5月復出,卻在泰國、新加坡和印尼三連敗,一度連奧運資格都拉警報。後來在巴黎奧運前只打了新加坡和印尼公開賽,但最終也只拿到22負的戰績,此後, 兩人索性停掉四處在國外征戰,從6月就鎖在國訓中心專心備戰,經過一個多月沈澱後,即便在巴黎奧運男雙被列為非種子組合,不料兩人在一片不被看好下,決賽打到世界第一。網路上對他們的酸言酸語有許多,但是就結果來看,他們的努力總是得到好成績的。

這幾個禮拜也是對我有極大挑戰的時刻。大家都知道這十年來,教會與金華國中有服務隊的合作,事實上我們有許多優秀的青年,就是因為服務隊接觸教會,而進入教會的。這幾年我們開始將服務的場域轉移到資源匱乏的花蓮,前幾年我也都有跟大家分享服務隊的一些狀況。事實上今年是有服務隊以來,最挑戰的一次,因為這個模式,需要透過校內的老師連結,也需要青年同工的參加,更重要的是學校學生的踴躍參加,而這些缺一不可。不過今年這每一個環節,都出現了極大的挑戰。感謝主,最後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我們能夠繼續與金華國中合作,也透過過去接觸過的金華國中老師,調到中山國中當主任,而多了許多中山國中的學生。更是有機會透過長期合作校園飛颺團隊,連結了長庚大學光鹽社、新莊台福教會和佳美堂,而組成了一個很棒的團隊。

就在一切看似準備的差不多,台灣卻迎來了凱米颱風。這是自2016年強烈颱風尼伯特以來,第一個登陸於臺灣的強烈颱風。這個颱風對於在台北的我們,可能感受十分有限,不過看著南部淹水的災情,我相信許多人還是覺得十分可怕。事實上,就在新聞播報著各地災情的時候,我聽見了「台鐵崇德至和仁已中斷」這個可怕的新聞。因為鐵路是我們前往花蓮,讓學生家長能接受我們帶孩子們到花蓮最保險的一條路。當時是7/25日禮拜四,離我們出隊的7/29禮拜一,還有四天的時間。我馬上連絡主責的同工,討論我們接下來的行動。一開始台鐵對外的消息是樂觀的表示週日晚上就能通車。但是通過熱心聯繫的兄姊提供的消息,情況並不會那麼順利。所以我們經過多方討論,毅然決定暫停此次的出隊,並於7/30週二下午,召集這些認真用心準備的學生,告訴他們決策的過程,也感謝他們的用心付出,雖然這次的準備,並未能順利出隊。

這個暫停,讓我十分的難過,其中也有許多同學覺得很不甘心。或許最難過的是我們預定前往的瑞穗和花蓮紅葉國小的孩子們,聽說有孩子已經準備好要將參加營會的心得寫成作文投稿比賽。不過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我在禱告中,頻頻地問上帝:「你的心意是甚麼?為什麼在我們面對這麼多挑戰之後,祢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服務隊這樣的團隊,未來祢又將帶領我們怎麼走下去呢?」

就在週二下午辦理完這服務隊的最後一次聚會。隔天週三我家就發生大事情了。我太太彩鳳這個暑假在臺北市立大學有一個為期兩年寒暑假的課程,下週課程結束,就能得到相關的證明。不過週三上午,在走樓梯的時候,因為隨手回覆一個手機訊息,腳踩空,跌了兩階的樓梯,右腳踝骨折。當下彩鳳還沒有發現事態嚴重,直到下午,透過同學的提醒,我趕快掛馬偕夜診,帶彩鳳去醫院,醫師診斷需要馬上開刀處置。我們便辦理到淡水馬偕住院,並於周四中午完成手術,週五出院,接著就是彩鳳的輪椅生活。

如果這週我人在花蓮,彩鳳又骨折,這對我的挑戰必然更大。我雖然感謝上帝給我這樣的機會與時間能夠照顧彩鳳,但是我不會認為整個營會的暫停,是因為上帝要讓我好好照顧彩鳳。我依然會繼續尋求上帝的心意,不過我也相信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得著益處,這是真的。

聖經中的錯解

為什麼我說我不會認為營會暫停是為了讓我可以照顧彩鳳。因為太多時候,我們總會簡化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然後將上帝的工作設置了框架,好像上帝為了服務我們而行動。事實上我們在上帝的行動中,必然得到祝福,但是若是可以,上帝要我們看見的是祂更整全的計畫,而這是我們應該盡力追求的。畢竟我們都太容易陷入自己的限制、自己的以為和自己的理解,而錯估了上帝的心意。今天的經文就是一個這樣的場景。

這是耶穌復活前與門徒在世上最後一晚的互動。這段經文對我們來說都十分的熟悉,等一下我們要一起守主的聖餐,也會再一次經歷這樣的時刻。不過雖然耶穌說得很明白,這個時候的門徒,卻是完全錯解了耶穌的意思。

   上帝國

首先我們來看這段經文「(22:16)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裡。」耶穌清楚地指出,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祂將不會再與門徒一起用餐。其中有一個關鍵的詞「上帝國」我們若是查考平行於四福音書中的其他經文,我們會看見:

(26:29)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用的是「我父的國」。其實,馬太福音多次將其他福音書關於「上帝國」的這個詞句改成「天國」,或如同這裡「我父的國」。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以色列人不輕易提說耶和華的名,直接談到上帝,所以這卷寫給猶太人的福音書,盡量避免直接提到上帝,而改用「天國」。當然也有學者不認同,認為馬太福音中也有少數幾處依然提到「上帝國」,而認為「上帝國」和「天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過對許多學者來說,因為在其他福音書,完全沒有提到「天國」,所以認為在耶穌與所帶領的門徒團體中,應該不存在「上帝國與天國有差異」的問題。

(14:25)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上帝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也是使用「上帝國」,可知在福音書中,「上帝國」、「上帝國的實踐」是耶穌在世上傳揚福音十分重要的概念。

   門徒的錯解

當我們談到耶穌在意的是「上帝國的臨在」,或說「上帝國的實踐」,不知道大家想像的是甚麼樣的畫面?最少可以確定,門徒在吃逾越節晚餐的時候,跟我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對耶穌的期待,跟耶穌所帶來的訊息就很明顯的不一致。當耶穌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為什麼門徒沒有一陣喧嘩,甚至大為吃驚?有人會認為因為耶穌說了很多次了,所以門徒已經習慣了。不過以前耶穌說的是「未來」的事情。不過這個時候耶穌說的卻是「從這餐以後」。簡單的說,如果門徒知道耶穌就在這個夜晚將會被抓,隔天被釘死。大家還能這麼冷靜地一起用餐?還是說,因為他們以為耶穌在加強他們反對羅馬政府的決心,以一個隱喻的手法提醒他們,要有隨時準備吃最後一餐飯的決心。因此他們不但心理認同,也更加深要與耶穌一起對抗羅馬政權,而沒有意識到,耶穌是說「真正要發生的事情,那就是祂會被抓起來,並且死亡。」

看看使徒行傳中門徒的反應吧。「(1:6)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的死亡帶給他們的是復興無望的絕望,耶穌的復活帶給他們的則是耶穌擁有的強大力量,復國無限的希望。

門徒跟隨耶穌將近三年的時間,他們不認識耶穌所傳遞的「上帝國」,我們呢?真的能正確的理解關於這上帝國的福音嗎?

   上帝旨意

主禱文中「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兩段經文,稍微理解上帝的心意是甚麼。

(1: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6:6)我喜愛良善(或譯:憐恤),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

也就是說,上帝創造這個美好的世界,祂要我們與祂同工,讓這個世界的美好,不但繼續下去,並且透過管理,有更美好的樣貌。而上帝也要我們注意良善的事情,與上帝同行,帶祝福給軟弱欠缺的人。也就是甚麼是上帝國?就是上帝主權與美好臨在的地方,不只是在天上,也在地上。凡事尊主的名為大,以上帝的心意彼此相待,並全心投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人,都能經歷在上帝國度中的美好。如果門徒當時也能意識到這個美好,他們就不用害怕,也不至於經歷那黑暗的三天。

我們都在限制裡面

不過我們真的太有限了,許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能更正確,並且指引別人走向「正確的道路」。我小時候最討厭的一個場景就是,每次我與教會輔導意見不同的時候,她總會說:「讓我們禱告看看上帝的帶領吧。」然後神奇的是,上帝每次都只聽她的不聽我的,因為不管我提甚麼意見,最後都是她決定的事情被實踐。在上帝面前,我們真的是要謙卑,因為許多時候,我們所認識的上帝,或是說上帝的帶領,都存在著我們的偏見、期待與個人成長背景中對事物的理解。

你好我也好

教會事工中,最常見這樣的狀況。當有人以一個他認為好的方式,進行某些事工。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聲音表達不認同,甚或「改善的建議」。往往這些提出建議的人,也是打從心裡對於教會能更好,有很棒的看法。但是當在第一線執行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覺得可以怎麼做會更好的人在想法上有衝突,這個時候,誰才是最好的呢?

這次服務隊的帶領過程中,有同工給予在帶領國中生很多重要的建議。不過他可能不知道的是,過程中我們整個團隊,經歷了甚麼樣的挑戰與調整。到現階段的執行,所說的話,甚至一點點的信仰元素的加入,都是很不容易的。明明是很好的提醒與建議,但是在第一線的同工耳裡聽起來,卻是批判貶抑與不認同。這個時候我最常做的,就是在禱告中,祈求上帝聖靈的帶領,讓我們雖然不同,但是總能成就上帝國的美好。

福音傳楊從哪裡開始?

或者我們用這幾個禮拜蔡牧師提醒我們要一起來傳福音這件事情來看吧。不同的作法,帶來的價值不同,成果不同,卻都同時也被不同的想法所挑戰。

   分享與接待

有人認為提到要出去傳福音,這都實在太困難,也不符合生活經驗。畢竟無緣無故去跟陌生人說「你要信上帝」,就像是有不同信仰的人,要你去信他們的神明,這聽起來很奇怪也很具有侵略性。不過若能在生活中,以上帝的價值觀生活,透過生活來吸引人,甚至領人信主,這不是更實際嗎?也因此這樣的一群人,看起來好像沒有積極的傳福音,但是週遭的人都知道他是基督徒,並且也常常被他們的親切、友善、認真與對人的照顧而願意更接近信仰一點點。沒錯,對於熱中傳福音的人來說,這群人「不積極傳福音」,不過對他們來說,信仰就是生活,生活才能影響人信主。

   短宣或短期福音行動

有人覺得傳福音就得有點行動,但是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也的確很難撥出更多時間。這個時候參與短期福音行動,譬如復活節、聖誕節的街頭佈道,或是跨國的短期宣教,還是寒暑假的福音隊則是讓自己被充電激勵,也能在自己有限的力量中,帶祝福給缺乏、或是不認識上帝的人當中。事實上,這群人常常面對一個批判的聲音,那就是這種短期的事工能帶出多少的影響?譬如:出國一個人就得花好多錢,甚至有時候自己把一些價值觀帶到不同的國家、環境中,但是這些價值觀真的對他們的文化是好的嗎?我想這裡也特別宣傳一下,下週日下午,宣道部有辦理一個分享會,其中包含近期一個泰國短宣,還有長期在國外服事的依信的分享。我相信大家參加完之後,一定會有更多不同的看見的。

   長宣或全職傳道

而長期待在一個宣教地點服事,甚至就是完全獻身,透過完整的傳道師訓練,以傳道牧職工作傳福音的人,或許是對許多人來說「傳福音的標準做法」。不過「不食人間煙火」,講得比唱得好聽,也是批判者最常攻擊的對象。

   

信仰造就

有些人覺得,我們常常不知道怎麼跟別人分享基督信仰的美好,是因為我們對於上帝的認識太少,如果能持續地接受造就,在真理上紮根,我們就能帶出更大的影響力。不過也總是有人會說,這群人讀得太多,做得太少。事實上教會成人主日學有許多課程,都是知識與實踐並重的好課程。

   各類型活動

而最後這一種,則是更多爭議的。最近回天家的彭蒙惠女士,她所辦理的英語學習課程,我想在台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而孫理蓮女士辦理的孤兒院和各種的社會福利工作,更是花大錢,而服務的對象卻不一定是基督徒。我相信大家都聽過,許多教會辦理的安親課程、健康講座或者運動比賽。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參加福音隊比參加服務隊,更有福音傳揚的價值。

結語

請兄姊不要以為我說,每個傳福音的方式都有問題。我要強調的是每個方法都有限制,也都有價值。只是我們常常在自己的限制裡面,期待上帝的美好被實踐。

總結來說,我們都願意聽從上帝的帶領,透過我們的擺上,讓眾人看見福音的美好。「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裡」是我們共同的期待。雖然我們因為自己的限制,我們認為的好可能十分的不一樣。有時候我們甚至覺得「別人的想法不好」,不過,如果我們願意一起在上帝面前同心禱告,一起追求從上帝而來的帶領,一起經歷上帝聖靈的「合一」,那麼不一樣又怎麼樣呢?初代基督徒中,保羅與巴拿巴不也是因為意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嗎?事實上,保羅面對最大的挑戰是有人甚至以傳揚基督福音的理由,帶來保羅極大的捆鎖,但是他說:「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1:18)」願我們只求成就在上帝的國裡。事實上,我們不一定是對的,但是透過我們的擺上,透過我們願意連結於上帝,逼迫基督徒的保羅,最終成為最強的基督信仰的捍衛者。

讓我們透過同心合一的代禱與扶持,讓我們在每個不同的領受中。在這個人們進入不平安的月份裡面,帶來平安的好消息。也願上帝讓我們透過再一次一起恭守的聖餐,讓我們化解彼此的誤解與不同。或許我們就像門徒,在過程中,總是誤解了上帝的心意,但是當我們願意緊緊跟隨,終能一起經歷那成就在上帝國的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