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與上帝同工 與人同工


講道內容
講題:與上帝同工 與人同工
經文:哥林多前書3:4-9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一、前言
    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一位昔在、今在、永在的上帝(啟示錄1:4)。從上帝創造亞當開始,上帝就一直邀請我們一起參與祂的聖工;上帝最大的期待是-每一位他所疼愛的兒女,都可以與祂一起同工,讓上帝的主權、國度能施行在地上。整部人類的歷史更可說是上帝積極邀請我們與祂同工的歷史。
    「歷史」的英文為「History」,我們可以把「History」解構為「His-story」-「祂的故事」。如此的解讀更豐富了「歷史」這個字的意義。整部人類的歷史讓我們看見,愛我們的天父上帝祂是如何積極地、主動地介入人類歷史中,呼召、邀請祂所愛的兒女「與上帝一起同工」!
    今日和平教會我們大家也都是共同參與在「上帝主動宣教的行列」中,我們應如何「與上帝同工?」我們應如何「與人同工?」更是我們每一位身為和平人應該認真思考的議題!   
二、本文
(一) 新舊約聖經就是一本記載上帝預備許多人,共同參與「上帝主動宣教」的見證集;在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例子:
1. 上帝預備約書亞、亞倫、戶珥、成為摩西的同工
在出埃及記十七章記載,當以色列百姓來到利非訂,要跟亞瑪力人打戰的時候,上帝預備約書亞、亞倫、戶珥成為摩西的同工。摩西派約書亞帶領軍隊與亞瑪力人征戰。而摩西帶著亞倫與戶珥到山上,為約書亞的軍隊守望禱告。最後耶和華以勒的上帝幫助他們打贏了這場的戰爭。
2. 上帝預備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成為摩西的同工
在出埃及記十八章記載,當百姓在曠野的途中,無論大小問題、紛爭或者是要求問上帝的事,都來找摩西;摩西從早忙到晚都沒休息仍處理不完。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前來,建議摩西將人組織起來設百夫長、設千夫長等,讓摩西忙得焦頭爛額的困境才得以解決。
3. 上帝預備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成為摩西在曠野建造會幕的同工
當摩西在山上接受上帝的啟示,要如何建造會幕的時候,上帝同時也預備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成為摩西的同工。他們與摩西都能同心領受,明白上帝所啟示要如何建造會幕的樣式,眾同工才能將會幕建造完成,讓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仍有敬拜上帝的地方。
4. 上帝預備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所需的同工
當以色列百姓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時候,尼希米動員眾多的百姓,充分發揮整體的事奉;不論是12支派各支族、各城鄉的百姓、祭司、利未人、以及皇室成員的後裔等,大家都共同參與城牆重建的工程。大家也都甘心樂意奉獻自己的能力與財力,共同完成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二) 在新約聖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的例子:
1. 上帝預備主耶穌宣教所需的同工
馬可福音六章7節記載,「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路加福音十章1-2節記載,「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當門徒接受使命出去傳揚福音的時候,馬可福音十六章20節:「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
2. 上帝預備初代教會所需的同工
初代教會剛剛建立的時候,十二使徒的任務非常繁重,無法照顧好飯食的工作,他們期盼能以祈禱、傳道的事為重。使徒行傳六章3節記載,「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經過初代教會使徒和眾信徒同心合意與上帝同工,在耶路撒冷門徒的數目增加了3000多人。上帝親自預備初代教會所需的同工,上帝的道因此興旺起來!
3. 上帝預備保羅宣教團隊所需的同工
當我們讀使徒行傳,看到保羅他有三次對外宣教的旅程,在這三次的旅程中,上帝在不同的階段差派不同的同工,協助保羅一起參與上帝國宣教的事工!上帝揀選巴拿巴、馬可、西拉、提摩太,培植了亞居拉與百基拉、亞裡達古與猶士都等人成為保羅的同工,形成一支強大宣教的團隊。
上帝在各種不同的階段,主動興起許多合祂心意的同工,共同參與上帝祂整體宣教的大計畫!上帝喜愛與我們同工。上帝更是要讓我們確信「只要是行在上帝的旨意中,一切事工所需,包括同工在內,上帝祂都會親自預備。」
當事工——是行在祂旨意中,同工——上帝也必然預備與安排,這是上帝永遠不變的應許。
(一) 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哥林多前書三章4-9節
保羅勸勉我們,當我們參與教會服事的時候,應該要特別思考「我們所做的服事要如何才能是『與上帝同工的』呢?」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5-7節說:「亞波羅算甚麽?保羅算甚麽?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麽?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麽?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保羅與亞波羅他們各盡其職,與上帝同工,共同宣揚福音。保羅在此特別提醒我們,我們所做的算不得什麽,要謙卑服事,若不是上帝叫他生長,我們就是辛勤的栽種、努力的澆灌都無法讓種子成長!
從栽種的角度來看,總覺得自己的栽種是最重要的;若沒有栽種,種子怎麼有可能會生長呢?但澆灌的人也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栽種若不澆灌,種子也不可能會成長;當我們與同工配搭服事的時候,會發生衝突、摩擦的原因就是在此,我們常常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是角度,來看、來思考我們個人所做的服事。
但若不是上帝讓種子生長,栽種的有什麼用?澆灌的也沒什麼用?只有叫他生長的上帝,才能真正發揮果效的。在我們與上帝同工的過程中,懇求聖靈將謙卑的心懷意念,放在我們每一位同工的心中。上帝要你和我用謙卑、順服的態度與上帝同工,成為上帝合用的器皿,一生讓上帝使用。
保羅也在哥林多前書三章9節提醒我們,說:「因為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你們是上帝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保羅用田地、房屋來比喻信徒,用耕種、建造來比喻我們所做的服事。保羅清楚知道他自己的身份以及角色,是「與上帝同工的」。不論是田地或者是房屋,都要按著上帝的計畫,都要按著上帝的時候,也都要按著上帝的方法方能成事。我們每個人上帝都託付我們不同的任務,我們只要忠心地、謙卑地去完成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工作,將每項工作都做好,上帝的道就要大大的興旺起來!
在每一棟建築物興建的過程中,需要有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工人,大家在自己負責的範圍相互配搭、各盡其職;並且,每個人都必須照著建築師所設計的圖樣按圖施工,才能共同完成建築的工程。上帝是教會的建築師,上帝對教會有計劃有期許,我們應順服聖靈的引導與帶領,相互配搭、同工不同攻才能不負所託,才能完成上帝所交代我們的大使命與大誡命。
三、思考:通過今天所看的經文,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我們所做的服事要如何才能是「與上帝同工的」呢?
(一) 思考1: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
保羅說:「我們是上帝的同工」(林前三章9節),就是說──我們是與上帝一同工作的。
「我們」是何等人?竟然能夠與上帝同工?保羅深深體會到,每一位願意服事上帝的人,我們的事奉是何等的尊貴!是何等的榮耀!是何等的有價值!因為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人。保羅勸勉我們,我們應謹慎參與上帝的事工一點都不能馬虎。因為我們是與上帝一起做工。保羅更以他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所做的服事是何等的輕省、何等的喜樂,因我們是與上帝一同工作的,所有的服事都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努力,有上帝幫助我,我就沒有甚麼好擔心、好害怕的了!
(二) 思考2:學習與人同工、同工不同攻的功課。
當我們參與教會服事與其他同工配搭的時候,要清楚認知與我們配搭的每位同工,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不同的學經歷背景,不僅教育程度不同、個性也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觀點也不同,生命處境更是南轅北轍,信仰的經驗與歷程更是不同:有剛認識信仰的、有信主廿卅年、甚至更久的。這麼多的不同要一起同工實在真的是不容易!那我們要如何學習「與人同工」的功課呢?
「與人同工」真的是一項不容易學習的功課,懇求聖靈能在我們和平教會每位同工的內心中動工,我們才會願意共同經歷那破碎、重整、同工磨合的過程,學習相互協助,學習互相體諒,享受「一起同工」美好的時光以及因為曾經同工所建立那革命的情感!
學習「與人同工」的過程,如同是在學習跳舞的過程,不僅每個人需踏穩自己的腳步,同時也需注意別人的腳步,並且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步伐,才不會在跳舞的過程中,一直都踩到別人的腳,不僅亂了自己的腳步,同時也會影響他人的步伐!若我們期盼大家可以一起站在舞台上、跳著輕盈、和諧的舞步,就需要不斷地相互調整與磨合!
牧師從大學階段開始曾參與許許多多的服事,也和各種不同類型、個性的人一起同工過,曾結交過一群建立革命情感般的好同工,也有因牧師個人的軟弱及不足,失敗的案例也不少,深刻體會到「與人同工」的功課是我們一生都要持續努力學習的功課。有幾點的心得目前仍在努力中,也與我們大家一起共同來學習「與人同工」的功課:
1. 同工之間應看重「屬靈生命的陪伴」更甚於看重「事工的成敗」。看重「人」更甚於「事」!有機會一起服事「人」是比「事工」更為重要!我們要先「關懷人」再來「談事工」。
2. 再剛強的人也有軟弱的一面,再能幹的人也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應當學習相互扶持體諒同工的軟弱。當我們越能認識自己的軟弱,就更能接納別人的軟弱。我們更要學習幫助扶持正面臨軟弱的同工。
3. 當我們回顧過去自己信仰成長的歷程,需要時間的養成,因此我們也願意學習等待陪伴與我們配搭的同工,讓同工也有學習成長的空間與時間。
4. 學習同工之間願意敞開自己的內心,進入彼此生命之中,坦承分享自己目前生命的困境,陪伴同工面對生命的難處、彼此代禱,一同經歷曾經被陪伴、被支持美好生命經驗。
5. 留心同工說不出口的難處,給予適時合宜的幫助。當同工生病了、傷心難過、有人際關係的問題,或家裡剛生小孩等等,這些事都會讓與我們配搭的同工忙得暈頭轉向,而教會的服事就會成為他們的重擔。我們應隨時關心同工身、心、靈,目前的狀況如何?隨時伸出雙手來扶持他們,學習鼓勵、尊重、瞭解與你同工的人。
6.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前輩同工」成為我們跟隨學習的對象。教會每項事工的推展,都需要有「願意同甘共苦的好同工」,大家一起共同經驗完成使命的美好。我們更需要提攜「後輩同工」,讓教會所推展的各項事工能有所延續。
個人的力量相當有限,我們必須互相扶持、互相配搭,才能發揮無比的果效。不僅事業、家庭是如此,教會事工更是如此。教會若要興旺福音固然需要各式各樣才幹的人,但有「一起同心、同行的同工」是比這些更重要,彼此和睦相處、同心合作,就必然帶給基督徒的生命是豐盛的、是喜樂的!
(三) 思考3:學習保羅與上帝同工與人同工的榜樣
在保羅服事多年的體驗,保羅不僅僅深切知道必須「與上帝同工」,他更懂得「與人同工」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新約聖經保羅所寫的書信,如羅馬書十六章1-26節、歌羅西書四章7-18節等經文中看到,保羅曾提到許多人的名字。羅馬書曾提到 27個的人名、歌羅西書曾提到7個的人名。當我們一開始看到這一大串人名的時候,可能會頭昏眼花,有印象的雖有幾人,但大部分的人名,只在這裡出現過一次,我們並不清楚他們的來歷和身分,但保羅卻在此一一提名向他們請安問好,或交待事情。保羅特別提名感謝他們,過去曾經和他們一起為福音的事工打拼過,保羅也對每個他提名的人有不同的稱讚,在此顯明保羅對每個同工都有個別的認識以及瞭解,並能看到他們的優點及給予肯定,有些同工保羅更是在主裡接納、現在願意回頭,專心服事主的人。
保羅曾經把「推動事工的成敗」看得比「與人同工的關係」更為重要,經過多年服事,年歲的增長,後來保羅改變了,他看人「屬靈生命的成長」是比「事工推展的成敗」更為重要。保羅通過一一提名紀念、代求,將他與這些同工間的感情,很自然的化做文字流露出來。在保羅傳揚福音的道路上,曾經感到非常的孤單,但上帝卻適時差派許多的天使,成為保羅及時的幫助。在保羅服事的道路上,曾經受了許多的苦,甚至幾乎要喪命,但上帝也適時興起許多同工,來安慰他、來鼓勵他。保羅對那些曾在他身邊,與他一起事奉的同工,他都非常的珍惜與看重,每一位同工對他的關懷與付出,他都感念在心。
我們可以從使徒保羅的身上,學習到一項重要「與人同工」功課,就是應當好好珍惜曾經與我們一起服事的每一位同工。上帝呼召我們,讓我們有這個福份可以在同一個時期,同在和平教會,一起服事上帝,絕對有上帝美好的旨意與安排。牧師相信、當我們曾一起歡笑、一起流淚、我們必建立起革命般同工的情感。若有機會我們如同保羅一樣寫信回顧之時,我們也必會向那曾經與我們建立革命情感般的同工一一提名向他們請安問好。我們更會向愛我們的上主獻上感恩的禱告,感謝上帝,因祂豐盛的恩典,讓我們曾經一起經歷「與上帝同工」、「與人同工」那美好生命的經驗!
四、結論:按主心意 與主同工 與人同工 興旺福音
這一個多月來,牧師看到各部門的牧師、長老、執事、核心同工、幹事們開始積極組織、籌畫、安排2018年各部門的事工計畫,內心非常的感動,懇求愛我們的上主施恩賜福於和平教會,讓和平教會整個服事的團隊能相互配搭,與同工共同學習與成長,竭盡所能盡心服事。在聖靈的引導與帶領下,發揮最大的果效,努力將教會、環環相扣的每個螺絲釘都鎖緊,共同努力來興旺福音!
當我們願意—與上帝同工;
當我們願意—跟隨耶穌基督腳步來行;
當我們願意—順服聖靈的引導與帶領,牧師相信上帝將要在和平教會大大地動祂奇妙的聖工,讓每一位渴慕上帝真理、讓每一位願意親近上帝、讓每一位參與和平教會的會友,都能更深「連結於神」,以及更深「連結於人」,主就要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我們,如同初代教會一樣:「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使徒行傳2章47節)!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才德的婦人


講道內容
講題:才德的婦人
經文:箴言31:10-31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隨著教會樂活讀經的進度,我們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一起讀箴言1-31章的內容,也即將到一個段落。牧師今天選用箴言31章的後半段,是箴言的最後段落,作為今日主日講道的經文。其實這一段經文被稱為「才德的婦人」的經文,是有點危險,又有點困難的經文。為何有點危險,是因為這經文中所描寫的婦女,被視為妻子的理想模範,然而,因為太偉大太理想,我們會友中一半以上是女性,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容易產生挫折感。而會友中另外一半是弟兄,還沒結婚的可以期待自己娶到這樣的妻子,但如果已結婚的弟兄把這拿來檢視自己妻子達到幾項,這可真的就危險,因為聽講道時有很不好的心態,就是替別人聽講道,而這一段,實在很容易替別人聽講道,牧師說的危險和困難就在此。或許講這段最適合的場合,是基督教學校的家政課,由女性老師來對女學生講解這段經文。或由資深的牧師娘來對婦女團契專講,互相勉勵和期許,就可減低這樣的危險和困難。
同時,我在準備講章的過程中,發現劉曉亭牧師(在好消息頻道主持劉三講古的節目),他曾寫過一篇加入現代感又幽默的信息,在網路上獲得極大的迴響。主題是現代版的才德婦人,他一開始就問大家,究竟沒有好好讀一讀這段經文啊?如果有,那對弟兄們來說可能不見得有興趣喜歡這樣的女子。劉三牧師把經文轉譯在現代情境中,他說這位婦人超有幫夫運,她的興趣是尋找原物料,然後自己加工,相當於現代人買黃豆自己打豆漿,買麵粉自己作蔥油餅,強調純手工…就是她會定期去costco或是遠東愛買跟家樂福採買,讓家裡不缺糧食…嚴禁家人吃美而美,每天五點多起床作早餐,…她擅於操作房地產、股票、基金跟黃金,以錢滾錢…她擅長女紅,會自己作衣服,打毛線,織襪子,不只家人自己穿,還能在奇摩拍賣或是露天拍賣開網路商店。…他又會喜愛伸手幫助貧窮人,就像擔任扶輪社或獅子會的會員…,甚是會幫先生站台競選民意代表……,而最後還有一點,單這一點就一槍斃命,那就是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劉三牧師說女人幫助男人,靈命好,敬畏神最重要,但就不用考慮外貌,蝦米,真的是這樣的嗎?在劉三牧師幽默下的呈現,用現代眼光詮釋聖經經文,實在歡迎大家上網找這篇文章來讀一讀。
但在今天,牧師要從讀經的角度探討,大家知道我喜歡攝影,因此要透過三個不同的鏡頭,帶領大家來看這段經文,學習幾個讀經的原則,除了讓我們更加認識這段經文並加以應用外,也將箴言整卷的重點再做一次整理。
二、微焦鏡頭--詳看經文
1.欣賞這首「字母詩」,又稱為「離合詩」(Acrostic Poem)
在原文希伯來文中的字母,就像英文ABCD,總共有22個字母,這首詩依序寫出22句箴言,每句句首照此字母排列。有時這樣的組合,句子和句子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因此這種「字母詩」也常被稱為「離合詩」。但是當我們在讀這段經文時,真看見這作者的用心,以這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來呈現「才德的婦人」的才、德兼備。而且不僅是字母詩這樣的格式而已,還有聖經學者更進一步分析這段的經文結構,也有特別的安排。
2.經文結構分析
整段字母詩同時是一個ABA,有六層的三明治,前後互相對稱的結構如下:
A.才德的妻子 v.10
  B.丈夫得益 v.11-12
    C.善於經商 v.13-18
      D.手施憐憫 v.19-20
       E.身穿彩衣 v.21-22
        F.丈夫大得尊榮 v.23
       E’.身披威儀 v.24-25
      D’.口出慧語 v.26
    C’. 善理家務 v.27
  B’. 丈夫稱讚 v.28-29
A’. 賢慧的妻子 v.30-31
A/A’的關鍵詞是「婦人」,描述這位才德婦人各方面的優秀,同時也形容他的內在美,認識神、愛神,有敬畏神的心。這位婦人應已是中年婦人,沒有提到外表的豔麗,但她的美發自內心,是智慧的女子,受人稱讚,比珍珠更有價值,是賢慧的妻子。
B/B’的關鍵字是「丈夫」,11節提到丈夫「依靠她」,這是十分罕見的,聖經鼓勵人依靠神,不要依靠人。依靠人的背後,往往是上帝的旨意和上帝的刻意安排。更可看見這位才德婦人所受到的尊榮。
C/C’的關鍵字是「食物」,15節提到他黎明一早起來預備食物,27節提到他觀察家務,並不吃閒飯。而13-18描述這婦人如何從家務做起,逐漸讓家中的經濟改善,甚至擁有地產和販售農產加工和手工品,雖然是家庭主婦,卻是從式各樣的事物。
D/D’的關鍵字是「張開」,前面先張開手,用金錢和物資幫助窮人,後面是張開口,說智慧和仁慈的話,使人心歡唱。請注意,是先張開手行動,勝過開口談論,最終這兩者都成為周圍人的祝福。.有關妻子言語方面的勸戒經文(箴19:13,箴21:9,19,箴25:24,箴27:15-16)也不少,用類似的方式表達「寧可住在房屋頂,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大雨之日連連滴漏,和爭吵的婦人一樣,想攔阻他的,便是攔阻風」。
E/E’的關鍵字是「造」、「衣服」和「細麻」,朱紅衣服指的是貴重的衣服,可以抵擋寒冬。繡花毯子指的是掛在牆上或地上的裝飾。「細麻布」和「紫色布」在古代都是尊貴的布料,而25節提到他以「能力和威儀」為衣服,顯明她是不單只是依靠外在的服裝或布料而尊貴,更是因他的所言所行而受尊重。
而全篇「字母詩」的中心經文F,往往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23節她輔助丈夫,使他位居高位,在城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得到居民的愛戴。
3.觀察及應用
整體來說,我們觀察到寫作這段文字的作者,用心排比和照著字母安排,為要顯出對才德婦女的尊崇。我們這樣讀經文,就好像用微距鏡頭來拍下這段經文的美。同時也看見這段經文所描寫的才德婦女,那是當時上流社會大家庭農業社會的婦女,或許你我會聯想到,曾有認識的親人是類似這樣家族中扮演這樣的角色,顯示出專心持家而達到最豐富的開花結果,一位女性在家庭主婦領域中的成就,也對她丈夫好名聲有極大的貢獻。但反過來看,這實在不是我們現代小家庭上班婦女普遍的角色,但我們真能欣賞這樣一位奇特又有智慧的婦女,其中個別提到的品德和行為,也真的是值得姊妹們去思量和效法。
三、標準鏡頭--箴言31章--考量前後文的連結和關係
接著,我們用標準鏡頭,就是透過經文前後文的脈絡,放回31章整章中,看是否能幫助我們多看到些什麼。前一段箴言31:1-9節,為利慕伊勒王母親對王的勸戒。誰是利慕伊勒王?我們從聖經中對他所知不多,只知他是一位王,他名字的意思是「奉獻給神」,有學者認為他和在前一章30章的亞古珥,都是阿拉伯北部的瑪撒國,在箴言彙整編輯歷程中,以色列民族經歷國家滅亡,編輯者們也收納這些外族人的智慧言語。箴言31:1-9節寫道,提到王的母親對他的勸勉,要克制女人和喝酒,要做公義的判斷,為困苦人申冤。接續到才德婦女這段,從前後文的連結來看,有學者認為這接續前面的訓子詞,接著一段訓女詞。另一種見解是,這段作者就是利慕伊勒王,前面是母親給兒子的訓詞,後面是兒子給母親的稱讚。雖然箴言和其他經文有所不同,一段一段之間的關係,不見得直接連結,但箴言最後以兩個女子來做結束,一位是母親,一位是妻子,同樣顯出這兩位女性的智慧,跟整本箴言中提到父親對兒子的許多勸戒之間,最後竟以母親和妻子做為結尾,也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安排,會讓我們進一步去想,為什麼?那就要從更廣的整卷箴言來觀察。
四、廣角鏡--箴言1-31章
1.全卷中有關女性相關經文的整理
因此,當我們用廣角鏡,整理整卷箴言中有關女性的經文,也能幫助我們對此有更多的理解。首先,箴言中提到關於女性的經文,除了才德的婦女之外,還有哪些?箴言中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女性角色,一個角色是智慧女士,記載在箴言1:20-33,8:1-36中,智慧被擬人化成為智慧女士(在原希伯來文中有分陰性和陽性,智慧是用陰性,所以可稱呼他為智慧女士),他在城門口、十字路口大聲疾呼,要人留心聆聽勸戒,才能領受到智慧,同時在第八章後段,也論及智慧參與在創世之前的工作中。而另一個常出現的是淫婦,記載在箴言5:1-14,6:20-7:27,23:26-28等經文,經文中描寫淫婦如何在暗處,透過甜言蜜語引誘少年人,誘惑他一步步踏進網羅中,特別是第七章,我要說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讀,實在能感受到那種生動的邀請,那種在甜言蜜語中散發的真實誘惑。這些有關女性的篇幅,約佔了整卷箴言的1/5,更值得注意的是,在9:1-18讓這兩位婦女各自擺設宴席,智慧的賢婦預備佳餚美酒,邀請賓客赴宴,同享快樂時光。而淫婦被稱為愚婦,他以偷來之物,同樣邀請人來品嘗偷吃的滋味,偷吃的滋味更甜美,但結果卻是截然不同,作者要讀者從兩者之中做出智慧的抉擇。
2.觀察及應用
當我們將箴言中有關女性的經文做彙整,看見作者和編輯者們,透過一開始智慧女士的話語,到智慧女士和愚昧淫婦的相對照,直到最後一章從智慧母親對王子的訓誨,最後結束在才德婦女的理想榜樣,目的是什麼?是要將貫穿整個箴言的主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做一個最恰當的完結篇。智慧,不再是空洞的老生常談一條條的教條或原則,開始透過擬人化的方式,化身為智慧女士,而最後更將智慧具體體現在一位女性的生命中,如同珍貴的珍寶,作者向這位盡心盡力、成為家庭支柱的婦女,表達最高的敬意。整卷箴言從敬畏神來開始,在才德婦人的生命中具體的呈現,活出一個敬畏神的智慧人生,這樣的鋪陳實在是刻意安排的結果。
對我們當中的弟兄來說,這段經文中才德的婦女,儘管有時空和文化上的差距,不過,這是你在尋求未來另一半的標準嗎?牧師不是要大家用這樣的標準去評判你的妻子、女朋友。但尋找一位敬畏神的女性,成為共度一生的伴侶,實在何等重要又美好,箴言19:14也寫說「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唯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對於還在尋找女朋友的弟兄,應該常為自己的另一半禱告,求主賞賜。而結婚後的弟兄們,先為上帝所賜的妻子感謝神,以欣賞上帝創造的眼光看她,並讓妻子能繼續在信仰上成長。
五、結論
1.智慧--存在於日常生活的事物中
經由以上三種不同角度來理解這經文,並且透過才德婦人的經文,我們回顧全卷箴言中的焦點,其實智慧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各種事物當中,也存在於父親、兒子、女人、妻子的角色裡,上帝就是要我們透過活出一個個家庭當中的好角色,讓家庭成為學習人生智慧的操練場所。智慧就存在這些角色互動之中,勝過在大學、碩士、博士班的課程或學位中的學習。同時,我們特別看到,當女性進入婚姻,甘願將愛情的鮮花轉化為每天的麵包時,女性的投入往往更多,為著婚姻的改變和犧牲也更多。弟兄們對於家中的女性--妻子、母親、阿嬤,對他們的辛勞有無存感恩的心,好好感謝他們的付出。當弟兄們在期盼你的姊妹越來越朝向才德婦人邁進時,弟兄們也要認真反省自己,我們有成為那個可以匹配才德婦人的另一半嗎?換一句話來說,你是否是你太太生命中的貴人呢?你的姐妹會跟先生說「老公,你是我的貴人」嗎?同時,牧師要請姊妹們好好想想,如果我先生真是我的貴人,就請不要因害羞而吝於對他說,你是我生命中的貴人,當你越這樣說的時候,弟兄就會越來越像你的貴人,因為我們弟兄們也需要被真誠地鼓勵。
2.因敬畏神而順服,因順服而蒙福
第二點,是關於敬畏神,箴言說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當我們越來越甘心樂意,活出敬畏神的生活態度,將會體會那種豐富和蒙祝福的生活。因敬畏神而順服,因順服而蒙福--我們在人生中找尋的,不在找尋一位可以依靠的人而已,我們更在尋找那位愛我們、創造又救贖我們的主上帝。更認識上帝,會更敬畏上帝,會不去做上帝所不喜悅的事,同時也會因著順服而蒙福。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的恩典就在敬畏神當中,而恩典和智慧,都值得用一生去體會和經歷,不只認識智慧,還要化為生活的行動,藉由順服而蒙福,上帝就更樂意將恩典賜給我們,當我們依靠恩典,漸漸不再走那些不順服的路時,我們就更能領受因順服而來的蒙福。願我們在追尋智慧生命中,找到智慧和恩典的源頭,連結於智慧和恩典的主。弟兄姊妹們,你願意嗎?你和你的家人願意一起嗎?你是否相信,因著全家敬畏神,你們的家會因此不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禱告。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不要白費力氣


講道內容
講題:不要白費力氣
經文:箴言16:3~4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前言
最近在科技界、財經界有一個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有一個擁有很大產業的董事長宣布明年將退休的消息。消息一出來,令許多人都嚇了一跳,也有許多媒體開始整理關於這個董事長的一些新聞。其中有一則提到,這個董事長經營哲學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這段話出自傳道書9:11,我想看過傳道書的人都知道,這是整本聖經裡面,看起來最憂鬱的一卷書,講得一切都好沒有盼望。但是這句話,卻是這個產業董事長在有人問他:「人該如何面對競爭這件事,尤其在沒有辦法看得開的時候?」所回答的答案。傳道書是否沒有盼望?我們今天姑且不談,但是,當這個董事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把重點放在「機會」這兩個字上面。
許多兄姊常常問:「為什麼我的生活會這樣?為什麼我會遇上這樣的問題?」面對生活、工作、情感與人生的下一步,常常是無奈多於盼望。正如傳道書所說的,好像自己的人生,少了那麼一點機運,少了那麼一些機會。不過,真的只是這樣的機會與運氣,就能夠轉變我們的生命,邁向豐富與成功嗎?
缺一角的圓與一角
有一本流傳很久的繪本「失落的一角」,後來又出了姊妹作「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這是謝爾·希爾弗斯坦所作的。他藉由「機會」這個概念,談了另外兩個概念, 我們先快速地來看一下。其實,看繪本需要慢慢地品嘗,不過,請容許我在有限的時間,帶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
在「失落的一角」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缺了一角的圓,在找尋他失落的一角,在找尋過程中,遇到了不理會他的一角,也遇到了許多美好的人事物。直到他最後找到了跟他完全吻合的一角,不過他的人生卻起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少了缺口的圓,無法控制讓自己不去轉動,越轉越快的一切,使得人錯過本來可以輕易得到的美好,最後他決定放下了那一角繼續他的旅行。這個故事重點在談「缺陷和滿足」而「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以一個小角來開始這個故事,這個小角想要找到可以配合的圓,他試過了很多種可能性,甚至努力地推銷自己,不過在他做過許多努力之後,他發現,他實在無法找到一個完全吻合的對象。最接近吻合的一次,因為他會長大,使得兩者的配合無法長久。故事的最後,這一角經過大圓的提醒,努力試著讓自己動了起來,在不藉由別人的幫助下,這個角越來越圓,行走也越來越順暢,這個故事的重點在談「徬徨和成熟」。
故事中,不論是缺一角的圓在找尋他的那一角,或是一角在找尋能帶他脫離原地的圓,結果都很相似,就是要面對自己,看見自己現狀所存有的價值,並往前走。故事本身所要討論的議題雖然很豐富,不過這兩個故事,都指出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目的好似達到了,然後呢?下一步是甚麼?為了這個目的,我們所做的犧牲值得嗎?事實上,這兩個故事並未著眼在這個問題上,不過我們卻不得不思考,如果今天缺角的圓,為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滾動的圓而努力,而那個一角也是為了補上缺角圓的一角而存在,當他們確實找到彼此,也必然面對過去生活型態有所損失的時候,他們還願意一起走下去嗎?是的,我想大家一定發現了,婚姻在許多時候,正如這個缺角的圓找尋缺角一樣,找到了,卻得面對失去許多過去生命經歷的抉擇,但是,走下去,卻會看見更多過去看不見的風景。事實上,如果故事只是停在滿足於現狀,或是自我肯定,那麼就如剛剛談到的,沒有「然後」、沒有接下來。缺角的圓,真的能夠漫無目的地尋找活著的價值嗎?還是那個尖銳的角,真能因為被磨平了,就不再需要別人的幫助了嗎?故事有許多可以思考的內容,但是對於今天我們生活的實況,故事所給的答案,看來還是不夠的。
約拿的故事
在談人生道路的例子中,聖經中約拿的故事,是個很有趣的反例。上帝要約拿前往尼尼微城,勸導這些人不要行惡。不過,約拿因為自己個人對尼尼微城的偏見,不願意回應這個呼召。當約拿自己往不同的方向前行的時候,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阻攔。故事中,約拿進了魚肚,最後回到尼尼微城完成了上帝交派的任務。約拿大聲與上帝的對話,是約拿記最精彩的部分。今天我們雖然沒有要談這部分,但是,當我們看著約拿因為走向上帝應許道路的反方向所吃的苦頭,我們不得不思考,只是想走自以為的道路,甚至所走的道路沒有連結於上帝永恆的帶領,許多苦,真的是白白承受的。
經文中的世界
當我們看見這個世界對「掌握好機會」的理解,「靠人不如靠己」的詮釋,約拿的故事,正清楚地指出上帝才是一切的掌權者,上帝的帶領,超越一切的計畫。若非行在上帝恩典的計畫中,我們只會面對無盡的空虛與失落,甚至沒有盼望在裡面。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清楚地描繪出,我們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構中,我們所行的就必成立;反之,我們常常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罷了。
今天的經文是從箴言16:1~9節裡面所節錄的。這段經文十分豐富,無法一下子談完,所以我選擇了今天這一段來談。本周有跟著教會樂活讀經的兄姊,對這段經文一定十分熟悉,不過,請讓我們把箴言1~9節再念一次。
16:1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
16:2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16:5 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連手,他必不免受罰。
16:6 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16: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16:8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
16:9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請容許我用更白話的方式,把經文說的更清楚一點。經文說,人的謀算,結局在於上帝的應許,而人們常常自己看自己是好的,是對的,不過只有上帝才能真實說出對錯。我們若將我們的所做,交託在上帝的手中,我們所計畫的,將會被上帝成就。而那些作惡的人,上帝也使用他們成就祂的工作。上帝厭惡心裡自以為是的人,縱使與人合作,依然無法逃避上帝的懲罰。真實敬畏上帝的人,必遠離惡事。事實上,當我們行上帝所喜悅的事情,連我們的仇敵都會與我們和好。有錢不行公義,不如沒錢行在公義中。人只能計畫自己的道路,唯有上帝帶領他的腳步。
有沒有發現,這段經文真的很美,不只是文句的優美,而是它清楚的指出,人的限制與上帝帶領的法則。這段經文,若要談,有許多部份可以談,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當中的第三第四節。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剛剛牧師提到了,我們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構中,我們所行的就必成立。因為上帝是創造我們的上帝,上帝是最瞭解我們,也是對我們生命有整全計畫的上帝。如果我們是舞台上的演員,上帝就是那個大導演,祂想好了我們的位置與我們的角色。若上帝是一個木匠師傅,我們就是祂手裡的作品,不論是桌子,是椅子,是書架還是木桶。重點是,當我們知道上帝對我們的心意,我們才不至於走冤枉路,也不至於人生越走越沒有盼望。想想看,如果今天上帝造我們是一只杯子,我們卻想要成為一張桌子,是否我們只有失望,甚至絕望呢?當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這樣類比太過簡單,但是這樣的比喻,清楚地指出,我們若是沒有連結於上帝恩典的計畫中,我們還能為自己謀算甚麼呢?
談生命的方向與準則
既然如此,我們的生命所追求的是甚麼?我曾經與各位兄姊分享過,我有機會進入金華國中,與一群國中的孩子談未來,他們的反應都是「不要想那麼多啦,反正人生就是讀書,考多少分就到甚麼學校」。是否這些孩子的人生就像是可以挑花生的機器,優秀的花生放一落,普通的一落,糟糕的又一落?每落花生都有自己的去處,但是這些花生,最終都只能成為食物,而失去了每個人的獨特性與豐富性呢?
我們說我們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創造的我們,必有其獨特性與上帝美好的形象。但是當我們要去談關於生命的方向,與行動的準則,我們常常陷入「只能這樣了」的困境中。難道,上帝的心意,只是要我們既然活著,就想辦法活下去;卻不思想今天上帝為何創造我,又想要把我放在哪裡嗎?
談甚麼樣的命題,得甚麼樣的答案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每次聽到這段經文,我想許多人都會直覺地表示,自己當然會選擇上帝。不過耶穌所說的不是人們想要做甚麼選擇,而是在提醒人們這個關於生命的實況。我們無法又想選擇上帝,又想選擇其他的東西。我們奔跑只能有一個方向,而這個方向,是我們經過生命的選擇,必然的結果。
是的,理論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只能選擇上帝。不過甚麼是選擇?選擇就是我們會因為這個選項所付上的代價。當我們的生命中,現在算一算,大部分的時間所面對的是甚麼?那麼,那個東西,正是我們所選擇的。如果這個選擇,不是向著上帝,不是去認識上帝的話、明白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心意,那麼,我們過的生活,就會常常是看著這個世界的法則來行動。如果這樣,這些事情的發展,不正是如這個世界所說的嗎?「有權有錢才有勢力,也才能活得好,而沒有這一切,就是失敗者」。不過上帝的話,不是這樣說的。
談上帝所成就的事情,不只是成功,也在失敗(因為人的失敗反而是上主成就之事例)
或許有人會說,牧師講得這樣,是不是在表明,只要是回應上帝的道路,就必然「成功」呢?當然不是!或者說,上帝的道路,不是我們常常以為的「成功」。事實上,不論是因為人們未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或者是整件事情的過程中,人們因為自己的限制而覺得受到傷害,「成功」一直不是上帝應許中最重要的東西。豈不知,有些明確的失敗,反而正是彰顯上帝榮耀的時刻呢?
關於猶大
十字架的榮耀,正是看似失敗,最終帶出上帝榮耀救贖的一個例子。而這當中,很多人喜歡談賣耶穌的猶大這個人。這些論點表示,如果沒有猶大賣耶穌,耶穌就不會釘十字架,也不會有死亡,更不會有復活了。也因為這樣的說法,猶大從歷史的罪人,成為了歷史的英雄。加爾文引用奧古斯丁的話清楚地指出:「上帝雖在惡人的心中隨意而行,然而還是按著他們的罪報應他們,所以誰能不恐懼那些審判呢?」加爾文接著說,雖然猶大賣主在上帝的計畫之中,但是把猶大的不忠歸於上帝,或是把基督的榮耀歸功給猶大都是不合理的。因為,重點不是誰做了甚麼,而是這個人心中的計畫與意志。猶大賣主的心,已經定了他自己的罪,縱使上帝藉由猶大成全了基督的救贖,但是,猶大終究是要面對自己背離基督的罪的。是的,上帝的計畫使用了一個看似失敗罪惡的人,讓耶穌的傳道工作看似失敗地進入死亡,不過,最終卻因為耶穌的復活,帶來得勝的盼望。
以色列歷史中的亞述與巴比倫
我們再來看關於以色列最終的滅亡吧。從歷史脈絡中,各王國偏離上帝的道,使得滅亡看似一個必然,但是,從各先知的呼聲中看來,亞述與巴比倫帝國的壯大與所帶來的威脅才更是可怕的必然。事實上,聖經中清楚地指出,是上帝使用亞述滅了以色列,藉由巴比倫滅了猶大的。這兩個帝國,並不是因為他們行事得宜,蒙上帝的呼召,遂行清理的事情;反而是因為他們既兇惡又恐怖,上帝才藉由他們來懲戒以色列。「耶利米書25:9我必召北方的眾族和我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地和這地的居民,並四圍一切的國民。我要將他們盡行滅絕,以致他們令人驚駭、嗤笑,並且永久荒涼。」這已經清楚地指出,亞述與巴比倫縱使可怕,但是也不過如箴言的作者所說:「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上帝的旨意不只是成全在成功圓滿的事情上,也在我們看起來失敗或痛苦的處境中。畢竟,最終當然會帶來真實應許的恩典與上帝豐富美好的工作。
服事過頭,兩敗俱傷
有兄姊會問,那麼我用許多時間來服事上帝,這總是合於上帝心意了吧。牧師講了這麼多,不正是要我們以上帝的家—教會,作為生命的重心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以為,只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教會,不論是參加聚會,盡心服事,上帝就會大大地賜福我們,那麼,我們還是沒有真的理解,行在上帝道路的意思。
過去我參與的教會,有兄姊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教會的事工,忽略了家人,甚至影響了工作,使得許多人無法諒解。這真的是合於上帝的心意嗎?剛剛我們提到了耶穌說事奉主與財富的比喻,難道真的是要我們全時間在教會服事祂嗎?
曾經有人問我:「我花許多時間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盡心完成上帝交在我手裡的工作,這些難道就不是上帝的道路,不合於上帝的應許嗎?」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是因為明白上帝的帶領,你用你的全力讀書、工作、甚至參與社會公義的行動,這些都不會比你在教會中的服事還要不值得。
跟隨上帝的帶領,明白上帝的心意,成就踏實的人生
我們可以知道,今日我們是不是走在上帝的旨意中,才是這整段經文的重點。至於這個旨意帶領我們經歷了甚麼,這真的是上帝的工作。或者過程中,因為我們的限制,我們需要承擔一些痛苦;或許因為我們對上帝的理解有錯,讓我們吃盡苦頭;有時候,甚至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作,一晃眼就被毀掉;但是我們真的要相信:只要是清楚走在上帝恩典的帶領中,並將我們手上的工作交在上帝的手中,祂必會成就這一切的事情。甚至是我們看到惡人暫時橫行,壞事就在眼前,我們也不用害怕,因為這一切,也不過是上帝工作的一部分。
神學家莫特曼提到,上帝的應許使將來活現在眼前。他提到:上帝的應許臨到歷史,就像是亞伯拉罕的事件一般。從人的角度來看,上帝的應許會因為亞伯拉罕沒有子嗣而遭到挑戰。但是上帝主權的必然成就,不但化解了這個挑戰,甚至直到今日,上帝應許的力量,依然正在實踐中。有人說,莫特曼談一個盼望的神學,那個上帝從末世走向我們的盼望,那個祂已經應許,必然成就的盼望。從莫特曼的觀點來看,今日的我們不是往世界的終結走去,乃是上帝應許的盼望,從未來走向今日的我們。
容我引述一段莫特曼在「神學思想的經驗」一書裡面的一段話:
開啟歷史,進入應許的上帝所賜的可能性,這就等於開啟創造的上帝的歷史(他使無變有並叫死人復活)。應許的信仰不僅考量歷史中主觀和客觀的可能性,也期待那位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臨在。因此,上帝在遍滿骸骨的平原上,讓先知以西結見證了他的大能。
莫特曼清楚地指出,當我們進入上帝的應許中,這不僅是我們面對歷史中主觀或客觀的可能,更是我們經歷那個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時刻。
結論
我們常常對上帝的應許失去信心。還記得馬大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耶穌到他們當中的對話嗎?當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結果,馬大的回答是甚麼?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馬大不相信就在此刻,耶穌必能使拉撒路復活。不過耶穌的應許是「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當我們的環境看起來那麼地可怕,我們的困境看起來那麼地巨大,家庭、工作、感情沒有一樣我們真的敢放心地交在上帝的手裡,我們便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不過,若我們願意學習重新來到上帝面前,將我們的道路擺上,箴言的作者明白地告訴我們:「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交託不只是禱告,更是明白上帝的心意,並全心回應的過程。願我們不再面對世界挑戰的惶恐而白白受苦,白白做工。

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作天國子民,有福了!


講道內容
講題:作天國子民,有福了!
經文:馬太福音5:1~12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月八日
一、顛覆想像的福
什麼時候我們會對別人說:你真有福氣!通常是當某人擁有大家所看為好東西的時候。像是對一位長輩說:「你真有福氣!又多一個孫子!」「你真有福氣!這樣的年紀身體還這樣硬朗。」或是對一位總是笑容滿面、好吃好睡的朋友說:「你都不會失眠、又不太煩惱,真是有福氣!」
上述幾個例子是我們常聽見對於「有福了」的定義。聖經裡面也有多處談到上帝的祝福,或談到甚麼樣的人有福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段經文莫過於馬太福音五章1~12節,然而,這段經文卻大大顛覆我們一般所認為「有福」之定義。
馬太福音4章23節提到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醫治各樣的疾病。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那裏的人把患各樣疾病的人都帶來耶穌身邊,尋求他的醫治。於是有很多人從加利利、耶路撒冷、猶太、甚至約旦河東邊,慕名來找耶穌。當耶穌看見這麼多人,就上了山。對猶太人而言,這個"上山"舉動,馬上讓他們聯想到他們的祖先-摩西,他曾到西奈山上領受上帝所頒布的十誡。所以當馬太福音記載耶穌上了山,這是在提醒我們耶穌所要說的話將是重要的。耶穌說了甚麼呢?
耶穌說:「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耶穌一連說了九次有福了,但他說的不是胸有成竹的人有福了!強壯威武的有福了!豐富飽足的人有福了!卻說心靈貧窮的、哀慟的、甚至說受迫害的人有福了?!這種說法真的太顛覆了!到底耶穌的意思是甚麼?
二、八福指向天國(上帝國)的臨在
[一] 耶穌說:「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有別於路加福音所強調物質上的貧窮,馬太福音特別指向心靈的貧窮。心靈貧窮是指一個人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有限,並謙卑仰賴上帝的人。這樣的福放在八福之首非常貼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發現自己是罪人,才來到上帝的面前領受祂的赦免與救贖。所以耶穌說,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天國是他們的。天國,就是上帝國。猶太人一向不隨便稱呼上帝的名,所以馬太福音的作者以天國來稱上帝國。天國的臨在就是指上帝絕對的主權和統治。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貧窮的,是需要上帝的,耶穌說這樣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掌權了!
[二] 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在耶穌的時代,社會還算繁榮,但不是每個人都享有一樣的資源,比如說稅收不平等,最沒能力負擔稅金的人,卻須繳最多的稅。因此,時常有貧窮人為了繳稅,不得不賣家人為奴來籌錢。所以,耶穌在這裡所說的哀慟的人有福了,並不是指那些被不公義的社會制度所欺壓的人。而是指自己的生活平靜安穩,卻對社會上的不公不義感到痛心的人,為了別人的受苦而心裡難過的人。放在今天的處境,就是指為了寒冬中凍死街頭的遊民、為了孩童淪為販毒的工具、為了工廠不道德排放廢水汙染河川、為了持槍濫殺無辜的事件等而難過的人。這樣的難過不好受,也催促人為此付出行動。願意這樣感受及行動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國一定會完全來到,為了這些破碎而傷心的人將得安慰。
天國的子民為著社會不公義而哀慟,他們要如何回應呢?
[三]耶穌說:「謙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翻譯成謙和或溫柔都可以,因為原文兩者的意思都有。謙和不是膽怯或被動,而是面對惡勢力時,不妥協地堅持非暴力面對。這種謙卑溫柔的力量,不是靠自己,而是靠愛我們的主。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堅持以非暴力的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人權的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曾在一次講道中說:「憎恨不能驅走憎恨,只有愛可以做得到。憎恨會滋長憎恨,暴力增加暴力,嚴酷則會在一個永不休止的毀滅漩渦中,使嚴酷更形擴大。」是的,如果別人因為暴力受苦,我們回應的方式若是以暴制暴,那只會離上帝國愈來愈遠。在這個充滿攻擊與暴力的世界中,耶穌祝福那些願意用溫柔、非暴力方式行事的人。
[四]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如同「哀慟的人有福了」不是為自己哀慟,是為別人受到的不義而哀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所渴望的也不是自己的義,而是如台語聖經所翻譯的―「追求實現上帝的公義」。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共有1,241間教會,主日聚會人數大於200人的有124間(10%),而其中多於400人的教會只有17間(佔1%)。我們教會在2015年的資料排名前十大。然而,這份資料並沒有讓我歡喜。因為當我發現有474間教會的聚會人數少於50人時,我非常心疼不捨。為什麼難過?因為聚會人數少於50人的教會,將遇到下列的困難,以一個簡單的算術來說明,假設該教會的每個禮拜奉獻是5,000元,在沒有月獻、感恩奉獻等其他奉獻下,一個月的經常費收入是2萬元,這樣的教會將因為經常費不夠無法聘請傳道人,聚會人數少,也很有可能沒有詩班、找不到人司琴、甚至沒有主日學老師。這474間上帝教會的需要如何全部回應呢?這就像偏鄉醫療、偏鄉教育,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轉型正義等議題,也都看起來像是個無底洞。可是當我們開始回應上帝放在我們心中的不同負擔時,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五] 耶穌說:「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又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大茴香、小茴香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你們反倒不做;這原是你們該做的-至於那些奉獻也不可廢棄。」(太23:23)憐憫人的上帝,看重人以憐憫相待,因為有了憐憫,人類社會中較為弱勢的,才不至於被遺棄。耶穌並親身示範憐憫,例如他歡迎當時被社會看不起的小孩子到他身邊;他伸手觸摸、醫治被當時社會所厭惡、遺棄,患各樣病症、鬼附的人。
[六] 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清心原意是潔淨、純潔的心,如果只是指道德上的完美,那沒有人有資格可以領受這個祝福。所以清心是指人在上帝面前單純的、不虛偽的心。曾聽過一個退休牧師說他一生的座右銘是―「對上帝愈誠實愈好」。因為無論我們說不說、怎麼說,上帝都知道,不是嗎?所以不需要在上帝面前偽裝,要誠實地面對上帝。就像耶穌論到禱告時說的:「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禱告,故意讓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那在隱秘中的父禱告;你父在隱秘中察看,必將賞賜你。」(太6:5~6)難怪耶穌祝福清心的人,說他們必得見上帝!
[七] 耶穌說:「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從耶穌其他兩處的教導,可以清楚明白「和平」是上帝國何等重要的事。一處提到你在祭壇上獻祭物的時候,若想起有弟兄對你懷恨,就要把祭物留在壇前,先去跟他和好,然後再來獻祭物 (太5:23~24) 。另一處是耶穌提醒人要記得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所以不要單愛那些愛自己的人,要為那些迫害自己的人祈禱。(太5:43~48)
[八] 耶穌說:「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太5:10~12) 耶穌說人因為跟隨他,實踐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是有福的。讓我們再回想上述的幾個「有福了」,包括為不公義的事哀慟、堅持以溫柔非暴力的方式行事、追求上帝國的公義實現、不管其他人的觀感去憐憫軟弱的人、甚至愛逼迫我們的人以締造和平,這在耶穌的時代是顛覆人心的價值觀,在今天的時代同樣是挑戰。因為非常不容易,所以耶穌大大祝福願意聽他話去行的人。他說,這樣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想想舊約裡面的先知,就會看到有多少雲彩般的見證人走在我們前頭。
所以八福在說甚麼?並不是要得到甚麼,而是指憧憬未來上帝國完全地臨到,願意全然倚靠神、活出為不義哀慟、謙和待人、渴望上帝旨意實現、憐憫人、誠實向著神、為了和平而努力,受苦也不以為意的人。
三、那些天國子民的身影
在耶穌的時代,有沒有活出上帝國的人呢?有,就是那些跟隨基督的人,他們留下了動人的生命故事在新約聖經中。在台灣,我們也見過天國子民的足跡。
1950年代,在台灣西南沿海一帶,主要在台南市學甲區、北門區及嘉義縣的布袋鄉、義竹鄉,曾有一種疾病稱為烏腳病,患者腳上的皮膚會出現烏黑色並逐漸向上蔓延,且非常疼痛。曾有人記錄當時的情況,一進村就可以聽見病患的哀號聲,連嗎啡也無法止痛。治療的方式只有切除一途,但鋸掉患處,仍會在其他地方出現。這是當時才出現的疾病,以前從未聽聞,因此坊間對這種怪病傳言不斷,說得這種病的人一定是做了甚麼壞事,才會得此報應。這更加深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常有病患自殺。1959年,長老教會台南中會在北門鄉設立北門嶼教會,該教會有一位在當地開業的醫生王金河,非常關心烏腳病患者,並向外求助。1960年基督教芥菜種會的孫理蓮女士偕同幾位台大醫學院的教授一起去當地了解。孫理蓮跟他的先生孫雅各牧師都是從美國來的宣教師,她決定由芥菜種會在北門鄉設立免費診所,王金河醫生早上在自己的診所,下午就來此免費看診,不僅烏腳病,也對生活有困難的各式病患免費看診,並提供米、麵粉和衣服等美援的物資。為了維持這個診所,孫理蓮女士回美國四處募款。當時身為牧師且是外科醫生的謝緯醫生負責開刀。除了北門的烏腳病診療所,謝緯醫生同時期並負責南投的醫院、埔里的療養院,並協助三間基督教醫院。這三個人,一位醫生、一位美國宣教師、一位醫生牧師,竭力將上帝國活在當時受烏腳病所苦的百姓當中。扶持了這些患者走過死蔭的幽谷,當中有許多人因為他們的陪伴而成為基督徒。曾有一位醫生問謝緯牧師:「你的工作這麼多,你是憑什麼來完成?」謝緯回答:「在我生命中最偉大的力量乃是上帝的存在,當上帝和你同在時,你便能做任何工作。」有人認為王金河醫師不僅免費看診、還親力親為揹著病人上上下下,實在太辛苦,王金河醫師卻在受訪的影片中說:「別人以為我們辛苦的要命,其實我是做的開心無比啊!」
四、作天國子民,有福了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謙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當我們今天再次聽見耶穌所說的這段話,我們是否想起曾在甚麼地方,看見什麼人活出這樣的生命樣式呢?那些人的生命如何影響了我們?而今天的我們,是否願意跟隨這位用生命來愛我們的主耶穌,和跟隨那些雲彩般的見證人呢?願我們用行動回應耶穌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