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二十二)第六號 (Six Trumpet)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二十二)第六號
時間:二0一三年四月十四日
經文:啟示錄第九章13-21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天使吹第五個號角時,從無底坑跑出來長相奇怪的蝗蟲。這群蝗蟲如戰馬般,頭戴著金桂冠、面如人的臉孔,髮若女人的髮絲,齒像猛獅的牙,胸前穿掛著甲,拍翅的聲音、像是車馬奔馳上陣。牠帶著蠍子尾巴的毒會傷人,被螫到者會五個月痛不欲生、比死還難受的活著。

當第六號角吹響時,會給人類帶來甚麼樣的災禍呢?這是後三個號角吹出重大禍災的第二個災害,上次的災不會讓人死,但這次降的災卻會奪去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天使吹第六號角時,出現的是有著獅頭、蛇尾的馬,牠的嘴巴會傷人。這兩種陸續出現的奇怪動物,傷人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是用尾巴螫人,後者則用嘴巴傷人。我們先來觀賞一段影片‑‑‑第六號(Sixth Trumpet),幫助我們了解今天的經文:

第六位天使吹號,我就聽見有聲音從四角中間出來,就是上帝面前金壇的四角,吩咐那吹號的第六位天使,把那捆綁的四個使者釋放了,就是在伯拉大河。那四個使者就被釋放,他們原是預備好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要殺人的三分之一。馬軍的數目有二萬萬;他們的數目我聽見了。我在異象中看見那些馬和騎馬的,騎馬的胸前有甲如火,與紫瑪瑙並硫磺。馬的頭好像獅子頭,從馬的口中有火、有煙、有硫磺出來。這三樣災殺了人的三分之一,就是火與煙並硫磺,從馬的口中吐出來的。這馬的能力是在口裡和尾巴上;因這尾巴像蛇,尾巴有頭用以害人。其餘的人,就是未曾被這些災所殺的人,對於自己手所做,那些凶殺、邪術、姦淫以及偷竊的事仍舊不知悔改,並且繼續去拜鬼魔和那些用金、銀、銅,以及木、石雕塑的偶像。這些偶像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走。

II.聖經中的伯拉大河

聖經與啟示錄中提到有關末世的災禍,大多沒有明確的指出地點,位於兩河流域的「伯拉大河」(Euphrates River)卻是第一次被特別點出之處。我們先來了解它的地理位置為何?這條河屬於「肥沃月灣」 (Fertile Crescent)區域,此處也是古文明人類的發源地,因該區域多為沙漠與高山,不適合住人,所以人口集中在這些河流旁,靠水源之處。這區域有兩條很有名的河,一條是位於下方的「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另一條是位於上方的「底格里斯河」(Tigris),而這兩條河流的中間,取名為「兩河流域」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平原。而幼發拉底河若以希伯來文音譯,就是「伯拉」,而底格里斯河在中文聖經裡則翻譯為「希底結河」,這兩條河流的名稱,在創世記裡皆有記載。

位於左下方屬於巴勒斯坦的約旦河,連結到這兩河流域,此區被稱為「小半月灣」,若往下延伸至埃及的尼羅河,則被稱為「大半月灣」。

1.伊甸園的第四大河
啟示錄第九章所提到的幼發拉底河,其源頭就是伊甸園,為園中四條河水流到全世界的第四條,「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幼發拉底河。」(2:14)而啟示錄與創世紀裡面所發生的故事,和今天的主題是有關聯的。亞當與夏娃犯罪後,耶和華「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4﹞亞當與夏娃從伊甸園被趕出之處,就是在園的東邊。

亞當與夏娃決定用自己的手,去抓耶和華吩咐不可吃的善惡樹果子時,就是他們選擇相信自己手所做的、勝過耶和華的話。而悖逆上帝命令的結果,就是被耶和華審判、逐出伊甸園之東,也就是伯拉大河的東邊。當人不信靠上帝,相信自己的雙手超過於上帝所說的,這就是敬拜偶像。亞當與夏娃離開伊甸園之後、極其懊悔;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哥哥該隱因忌妒弟弟亞伯所獻的祭、蒙耶和華喜悅,哥哥就殺了弟弟;因此該隱被上帝懲罰,將他驅趕往東邊去。在該隱離開之前,他還是向耶和華祈求、流落外地可蒙保護。

2.寧錄建造尼尼微城
過了幾代、大洪水和挪亞方舟事件後,含的兒子古實生了寧錄,這人是個大英雄。他離開原本所在的非洲,搬到伊甸園的東邊,且建造了許多大城。在聖經中描寫寧錄,「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創10:9-11﹞寧錄因為蓋了很多大城、無人可敵,他可以用雙手打獵、用雙手征服別人、用雙手保護自己,並自誇為英雄。因此,他信賴的是自己的雙手,而不是倚靠創造人類的耶和華。

3.東方示拿地的巴別
示拿城和巴別塔是在幼發拉底河東邊下游之處,亞述地和尼尼微城則位於上游處。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除了居住的地方離上帝越來越遠,也越加的依靠自己的雙手。人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勝過倚靠、敬拜上帝,並且以此為傲、為誇口,認定雙手萬能。不僅如此,在示拿地的巴別城,寧祿除了建造城牆保護自己,還想要蓋高塔‑‑‑「巴別塔」以直達天際,塔頂企圖通天、為己留名萬年,欲與上帝平起平坐,而這些都是在東邊發生的事情。「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11:2,9

4.北國亡於亞述帝國
當上帝的子民悖逆、離棄他去敬拜偶像的時候,東邊成為審判之地。主前772年,耶和華就讓從東邊來的亞述帝國攻打他們,將之滅國、擄掠去異鄉,「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米底亞人的城邑。」﹝王下17:6

5.南國亡於巴比倫國
在南國的猶大,雖然有聖城耶路撒冷和聖殿在其中,人民可以去敬拜耶和華。但上帝的選民仍然背棄他,甚至將自己手造的偶像放進聖殿裡、污穢聖殿。於是,上帝讓東邊南方的巴比倫國攻滅猶大國,「迦勒底人焚燒上帝的殿,拆毀耶路撒冷的城牆,用火燒了城裏的宮殿,毀壞了城裏寶貴的器皿。凡脫離刀劍的,迦勒底王都擄到巴比倫去。」﹝代下36:19-20﹞南國污穢聖殿、耶京城牆被毀,發生在主前586年間。

6.帕底亞是東方強敵
從上述可知,啟示錄裡面特別提到伊甸園東的伯拉大河,人在那裡離開()上帝,選擇敬拜自己的偶像,所以上帝的審判就從這裡來到。另外,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提到的「帕提亞王國」,是當時羅馬帝國在東方的強敵,他們以騎兵隊(Parthian Cavalry)聞名。這群厲害的騎兵分為兩種,首先為「輕裝的馬弓手」,特色是迅速來到,又射箭準確,他們的游擊戰術、讓敵人措手不及;接著「重裝的騎兵隊」,穿著鐵甲、令人無法殺之,這群人負責進行毀滅性的攻擊。所以羅馬帝國進攻到幼發拉底河,就無法往東前進,因為帕提亞王國在這裏。所以,使徒約翰時代的基督徒看到這段聖經,知道、清楚這些騎兵所帶來的威脅。「我們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 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上帝的大作為。」(2:9-11)

以上是伯拉大河聖經的背景。當人不敬拜上帝,遺忘耶和華的恩典,轉頭敬拜自己手所造的偶像。而我們不要認為偶像必是有形體的(如廟宇裡的神像),另外一些無形的事物,也可能成為人所敬拜的偶像;而敬拜者不只是那些其他宗教的信徒,也可能包括一些基督徒。例如,人藉著雙手發揮所長,達到許多成就,就因此自傲、自誇,忘記或是不知道,這些聰明、才智、能力都是上帝所賜的恩典,這樣也就是在拜偶像了。「偶像」,就是人相信自己的手所做的、不倚靠上帝;從寧錄開始,直到今天,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是拜偶像的,不單是廟宇中有形的神佛像,只要是人手所做的,甚至是一般人救苦濟貧自認為的善事,都有可能是你的偶像。

III.第六號角的災禍

1.發自金壇四角的聲音
第六個天使吹響號角的時候,耶和華寶座前金香壇的四角發出聲音說,釋放那四個被綑綁在伯拉大河下的使者,「第六位天使吹號,我就聽見有聲音從上帝面前金壇的四角出來。」﹝啟9:13﹞「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8:3-4)金香壇代表人對上帝的禱告,金香壇四角發出的聲音,上帝聽到、回應這些人們長久的禱告。


2.釋放被綑綁的四使者
聖經中提到,被綑綁的天使只有一種,就是「墮落的天使」;凡是上帝所創作的,這些與上帝對抗的天使都要破壞。可是上帝不會許可他們任意妄為,就將他們綑綁在伯拉大河下,等到耶和華要審判、降下災禍給人類時,就釋放他們,讓他們殺滅人類三分之一的人口。除了這四個天使被上帝綑綁以外,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撒但。啟示錄記載說:「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牠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裏,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牠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後必須暫時釋放牠。」(203-4) 上帝是有能力與權柄可以捆綁這些墮落的天使,讓他們沒辦法傷害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放棄上帝,拜自己手所做的,上帝有可能就會將這被捆綁的惡魔放開,任憑撒旦來傷害我們的。耶和華就「吩咐那吹號的第六位天使,說:把那捆綁在幼發拉底大河的四個使者釋放了。(9:14)

3.預備好某時殺害三分之一
「那四個使者就被釋放;他們原是預備好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要殺人的三分之一。」﹝啟9:15﹞之前在講第四印的時候,騎著灰馬、名叫死亡的騎士,用饑荒、瘟疫和戰爭帶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第四印揭開,地球上的人死了四分之一;到了第六號吹響的時候,存活的人中又有三分之一被殺害,到這裡人類已經死了一半。「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或譯: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6:7-8)


4.我聽見馬軍有二萬萬
「馬軍有二萬萬;他們的數目我聽見了。」﹝啟9:16﹞聖經中提到的這些大數目,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即多到數也數不清。在啟示錄第五章曾提到千千萬萬,「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5:11)二萬萬的在英文聖經是這麼寫的two hundred thousnad ten thousand 若將這二萬分之為二,一萬乘以一萬倍,則為 ten thousand  times ten thousand中文就翻作千千萬萬;其實就是算不完、很多之意。


5.獅頭馬吐火煙與硫磺
「馬的頭好像獅子頭,有火、有煙、有硫磺從馬的口中出來。口中所出來的火與煙並硫磺,這三樣災殺了人的三分之一。」﹝啟9:17-18  吐出來的煙、火、硫磺這三樣,就如同耶和華審判所多瑪和峨摩拉時所降下的,「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裏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創19:24,28﹞雖然馬兵的攻擊是魔鬼的作為,但火、煙與硫磺代表著,來自於上帝公義審判的來到。


6.尾巴像蛇有頭以害人
有些人躲過這些獅頭吐出的火,還是會被牠尾巴的蛇攻擊。「這馬的能力是在口裏和尾巴上;因這尾巴像蛇,並且有頭用以害人。」﹝啟9:19﹞所以,會傷人的是馬的嘴巴與尾巴。以色列人在曠野,背叛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民21:6


7.倖存者仍拜鬼魔偶像
二分之一「其餘未曾被這些災所殺的人仍舊不悔改自己手所做的,還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走,金、銀、銅、木、石的偶像。」﹝啟9:20﹞這些倖存者仍拜鬼魔、偶像。那拜偶像和拜鬼有何差異嗎?使徒保羅說,拜偶像就是拜鬼,「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甚麼呢?或說偶像算得甚麼呢?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林前10:19-20


8.仍兇殺邪術姦淫偷竊
「又不悔改他們那些凶殺、邪術、姦淫、偷竊的事。」﹝啟9:21﹞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啟21:8﹞人不敬畏上帝的時候,就會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謀殺(Murder),就是「不尊重別人」的生命;邪術,在希臘文的意思是Pharmakeia,就是現在所說的毒品(Drug),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身體的行為;淫亂,或者叫做色情(Porneia),是不尊重「人與人該有的關係」,違反上帝所定立的;偷竊(Theft),是「不尊重別人」的東西。當人完全不將上帝放在眼裡,依靠自己的手來當作神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產生的是互相傷害與不尊重。


IV.屬靈的功課

1.上帝回應聖徒禱告
我們不要怕,因為耶和華掌管一切萬物,我們所有的禱告,上帝都會垂聽,時候到了,他會做出回應。「第六位天使吹號,我就聽見有聲音從上帝面前金壇的四角出來。」(913)上帝寶座前的祭壇下,有許多為上帝犧牲的人們的靈魂,他們呼求上帝為他們伸冤。「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6:9-10﹞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耶和華的回應,他給人伸冤,「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給他們伸冤嗎?」﹝路18:7

2.上帝掌管世界災難
上帝掌管所有在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災難,他是宇宙的主宰者。耶和華「吩咐那吹號的第六位天使,說:『把那綑綁在幼發拉底大河的四個使者釋放了。』」﹝啟9:14﹞ 造成災難的是魔鬼,但是掌權的是上帝。當我們離棄上帝的時候,各樣的災難就會臨到我們身上。「耶和華因你行惡離棄他,必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使咒詛、擾亂、責罰臨到你,直到你被毀滅,速速地滅亡。」﹝申28:20﹞ 在以賽亞書也記載,耶和華說:「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做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賽45:7

 3.上帝主宰歷史時程

「那四個使者就被釋放;他們原是預備好了,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要殺人的三分之一。」﹝啟9:15﹞年、月、日、時,人類歷史的每個細節,都是掌握在上帝的手中。耶穌降生的時刻,也是在上帝掌管之中,聖經上說:「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 耶穌第二次再臨的時候,也是上帝掌管,「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面同歸於一。」﹝弗1:10﹞ 耶穌也說,那日子沒有人知道,只有父知道。耶穌第一次來降生為了救贖,第二次再來為了要審判,時間(Timing)在上帝的手中,他掌管我們的歷史、一切。

 4.敬拜上主或拜自主
通常基督徒一提到偶像,馬上想到的是非基督徒才拜偶像,,其實在前面我已提醒過大家,基督徒對於自己手所做的,不倚靠上帝,不向上帝感恩,也就是將自己所做的歸於自己,自己做主,這也是拜偶像。「其餘未曾被這些災所殺的人,仍舊不悔改自己手所做的,還是去拜鬼魔和那些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走,金、銀、銅、木、石的偶像。」﹝啟9:20﹞宇宙是上帝的手所創造的,他按著自己的形象造我們,讓我們也有類似的能力去創造一些事物。但是,人離棄上帝之後,將這些自己所造的當作上帝來拜,卻忘了真正的造物者─上帝,那就是拜偶像。耶和華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出20:3-4﹞雕刻是用手來作,人類可以用手做很多事情,「他們的地滿了偶像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就是自己指頭所做的。」(2:8﹞不單是有形的神像,我們的恩賜、財富、善事、成就或是豐功偉業,這些恩典都很有可能變成我們的偶像。當人不敬拜上帝轉頭敬拜自己所做的,就會做出許多互相傷害的行為,例如,兇殺、淫亂…等。


V.結論:最大的誡命

當法利賽人問耶穌,什麼是最大的誡命?「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就是要愛人如己。(22:37-39)在西乃山上,耶和華給摩西的十誡,前四條就是我們要「盡己愛神」,後六條是要「愛人如己」。我們盡自己所能的愛上帝,我們要敬拜造人的神,而不是敬拜人造的神。當我們像是對待自己一般,去愛別人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上帝所賜的關係和東西。


禱告:
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常常以為已經受洗、成為基督徒,就不會再拜偶像。但是,仔細想想,當你給我們恩典、賜給我們有智慧,在我們有能力或成就的時候,卻常常依靠自己,並且以這些自誇;我們忘記存感恩的心,把你所賜的恩典用以服侍周圍的人,來愛他們。我們敬拜自己的手所作的,甚至還利用自己所作的,去傷害自己或他人。求上帝憐憫我們,教導我們真心地敬拜你、真心愛人如己。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啟示錄系列(二十一)第五號(Fifth Trumpet)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二十一)
第五號(Fifth Trumpet)
經文:啟示錄九章1-12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四月七日



 講道影片

Ⅰ、引言:第五號角
還記得啟示錄第八章,最後一節經文嗎?有一隻老鷹跑出來,大聲叫著說:「禍哉、禍哉、禍哉。」這意味著,之前四位天使吹出號角後的災難,仍不算是最嚴重;後面尚有三個號角,將吹出更重大的災難。
今天要認識第五號角的災禍為何?先來回想,之前有哪四種災難?我們知道,天使吹號表示有一個禍災將來臨。天使吹第一號角時,有火雹燒地;吹第二號角時,有火山墜海;吹第三號角時有火星苦水、整個星球墜落。今早開電子郵件時讀到,近日因蘇俄發生隕石墜落,造成當地很大的災害。而在美國也有發生過類似事件,因此美國決定以幾百億美元的預算,發展一項太空梭計畫,用網子捕捉那些將墜落的星球,將之送到月球、讓它們不要落到地面上。以前或許會覺得,聖經的描述是真的嗎?如今看來,好像一切都有可能成真。
第四號角響起時,日、月和星辰都變暗。這前四號角所代表的災難,都是來自天上、從天而降。第五號角它不是從天上來,而是從地底的無底坑來。今天要談「無底坑」是什麼?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為什麼這災不是從天而來?
我們先來觀賞一段影片--啟示錄第九章(The Revelation of Jesus Christ:Chapter 9):
第五位天使吹號,我就看見一個星從天落到地上,有無底坑的鑰匙賜給他。他開了無底坑,便有煙從坑裡往上冒,好像大火爐的煙。日頭和天空都昏暗了,因這無底坑的煙。有蝗蟲從煙中出來,飛到地上,有能力賜給他們,好像地上蠍子的能力一樣,並且吩咐他們說,不可傷害地上的草,和各樣青物,並一切樹木。只能傷害那些人,那些額上沒有上帝印記的人,但不許蝗蟲害死他們,只叫他們受痛苦五個月,這痛苦就像蠍子造成的痛苦一樣。當蠍子螫人的時候,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決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遠避他們。蝗蟲的形狀,好像預備出戰的馬一樣;頭上戴的好像金冠冕,臉面好像男人的臉面,頭髮像女人的頭髮,牙齒像獅子的牙齒;胸前有甲,好像鐵甲。他們翅膀的聲音,好像許多車馬奔跑上陣的聲音;有尾巴像蠍子,尾巴上的毒鉤,能傷人五個月。他們有一位王,是無底坑的使者,按著希伯來話,名叫亞巴頓,希臘話,名叫亞玻倫。第一樣災禍過去了,看哪,還有兩樣災禍要來。

Ⅱ、撒旦的角色
第一場災禍,聖經說:「一顆星從天而降」。記得前三項災難裡,也有一顆星從天而降嗎?那顆星叫「茵蔯星」,意即很苦的一顆星。這次的星跟茵蔯星不同。這星可以拿鑰匙,開啟無底坑,所以不是星球,我稱之為「墜落的明星」。如同一般人說「電影明星」,顯然不是指一顆星星,而是一個人;他是一顆很明亮的星、是一位天使,從天墜落。這星拿到鑰匙,打開無底坑,釋放坑裡奇怪的蝗蟲,讓人受苦五個月。這天上墜落的星,應該就是撒旦。關於撒旦,聖經裡有很多的描述。
1.墜落星
從天墜落的星星。有學者將之視為「路西佛」。英文欽定版聖經(KJV)翻譯時,照著拉丁文的發音、音譯為路西佛(Lucifer),意思即是「明亮的星星」。以賽亞書說:「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賽14:12)耶穌也告訴學生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10:18)
2.魔鬼王
這從天墜落的明亮星星,就是撒旦,它又名「別西卜」(Beelzebub),意思是「魔鬼王」。第一次出現別西卜的名字是在舊約,翻譯為「蒼蠅王」(Lord of Fly),因此有畫家把牠繪成一隻兇狠的蒼蠅。列王記下記載:「亞哈謝在撒馬利亞,一日從樓上的欄杆裏掉下來,就病了;於是差遣使者說:『你們去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我這病能好不能好。』」(王下1:2)亞哈謝不求告耶和華,卻託人詢問以革倫的神「巴力西卜」。
巴力西卜在舊約時代,只是一個以革倫地方的神祇;新約時代它壯大成為鬼王,耶穌稱之為「魔鬼王」。法利賽人見耶穌有能力趕鬼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啊」(太12:24)
3.試探者
創世記裡,撒旦是條可愛的蛇,貌似無辜,還帶著一顆蘋果,引誘夏娃犯罪,裝可愛、給甜頭,這是撒旦在創世記所呈現的樣貌。所以在聖經起初,是位「試探者」(Tempter),「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讓人離棄上帝的誡命,聽從撒旦。耶穌在世時,這蛇再度扮演試探者,要試探耶穌基督,「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太4:3)
4.控告者
一旦陷入了撒旦的誘惑,他馬上搖身變成檢察官,控告說:「你做這事該死!」「控告者」(Accuser)是撒旦的另一個角色,聖經裡有個專有名詞,叫「詆玻羅」(Diabolos),就是現今所說的「魔鬼」(Devil),意思是控告者。
約伯記記載,撒旦在耶和華面前控告約伯說,「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撒旦認為上帝保護約伯,所以他當然願意順服;若耶和華不再保護約伯,他必離棄上帝。啟示錄第十二章裡也說,「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撒旦就是那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
5.敵對者
撒旦(Satan)這字的意思就是「敵對者」(Adversary)。他是一個與上帝敵對、作對者。「天使(大祭司約書亞站在耶和華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約書亞的右邊,與他作對。」(亞3:1)使徒保羅想去傳福音,撒旦也阻擋他,「所以我們有意到你們那裏;我保羅有一兩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擋了我們。」(帖前2:18)
6.毀滅者
最後,他不只作對,他甚至是要來毀滅人類的,是個「毀滅者」(Destroyer)。毀滅者的希伯來文是「亞巴頓」(Abaddon),希臘文是「亞玻倫」(Apollyon)。第一次在聖經出現「滅命的」是在出埃及記十二章,那時耶和華要救以色列民出埃及為奴之地,所行的第十災:「因為耶和華要巡行擊殺埃及人,他看見血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就必越過那門,不容滅命的進你們的房屋,擊殺你們。」(出12:23)「滅命的」即是「亞巴頓」。所以,他是上帝的僕人,但他要毀滅人的性命。「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撒旦在聖經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而有許多不同的稱謂。

III、無底坑的蝗蟲
天上墜落的星,獲得一把鑰匙,打開了無底坑,坑底飛出許多的蝗蟲。這可不是草蜢、小蟲之類,而是很奇特、可怕的蝗蟲。網路上搜尋不到合適的圖,為幫助大家瞭解,這從無底坑出來可怕蝗蟲的樣式,我拼湊出一幅如下圖。
這蝗蟲有著像是戰馬的後腿,奔跑起來,聲音如奔騰的馬匹一般巨大響亮。頭戴著金桂冠,中文譯作冠冕,易使人誤會為皇冠,其實不是,是「桂冠」,即競技得勝之人所戴的冠冕。臉似人的樣貌,中文聖經譯作男人的臉,其實那字原文是「人」,不一定是指男人。蝗蟲的頭髮如女人的頭髮,牙齒如獅牙,胸戴鐵甲、刀槍不入,人無法殺死牠。牠有翅膀,飛起來聲音好像戰車上陣一樣,巨大恐怖。最後是最可怕的尾巴,牠的尾巴是蠍子尾巴,有個毒鉤。蝗蟲無法殺人,但會讓人疼痛五個月,痛到想死、又死不了。關於這從無底坑飛出來的蝗蟲,啟示錄是這樣描述的。
1.如出戰之馬:來勢洶洶
蝗蟲跑起來,聲音像戰馬,來勢洶洶,約珥記也這樣描述:「他們的形狀如馬,奔跑如馬兵。」(珥2:4)
2.頭戴金桂冠:勝利成功
蝗蟲的頭上戴著金桂冠,代表四處得勝。「桂冠」,希臘文是
「Stephanos」,為古希臘奧運競技場上,勝利者所戴的「勝利桂冠」(Laurel)。另希臘文的「Diadema」,是國王戴的「權柄皇冠」(Crown),都是戴在頭上的冠,但兩者之間意義不同。蝗蟲是得勝者,牠戰勝,但沒有權柄。啟示錄六章:
「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啟6:2)這裡白馬上的騎士,頭戴的也不是皇冠,而是桂冠,角色是「勝了又勝」。與之敵對者都會輸,因為他們是得勝者。
3.面如人的臉:智慧聰敏
蝗蟲有人的臉孔,有學者認為,這代表牠有智慧。中文聖經翻譯指是「男人」的臉,查考後發現其實原文是「人」,因為後面有「女人」的頭髮,所以翻譯聖經的人,就把這裡譯作男人。如果「人」代表智慧、聰明,這蝗蟲就是很有智慧與聰明。「但在人裏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伯32:8)
4.髮若女人髮:迷人心動
蝗蟲很是迷人,因為牠擁有女人般的秀髮。所以,從後面看,其秀髮令人非常心動。雅歌裡也有形容女人的秀髮之美,「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歌4:1)
5.齒像猛獅牙:撕裂傷重
這蝗蟲的牙齒好像獅子的牙齒,犬齒尤其銳利,一張開便嚇壞人。若被咬到,大概是全身傷痕累累,難以癒合。
約珥書說,那蝗蟲的牙齒,非常可怕,「有一隊蝗蟲(原文是民)又強盛又無數,侵犯我的地;牠的牙齒如獅子的牙齒,大牙如母獅的大牙。」(珥1:6)
6.胸前穿鐵甲:刀槍無功
蝗蟲的胸前穿著鐵甲,如同非利士人穿的大鐵甲般,刀槍不入,無法被輕易殺死。「從非利士營中出來一個討戰的人,名叫歌利亞,是迦特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頭戴銅盔,身穿鎧甲,甲重五千舍客勒。」(撒上17:4-5)當時的大衛王能贏非利士人哥利亞,是以一顆小石頭打其前額,而不是攻擊全身都被鐵甲保護得很好的胸部。
7.翅聲車上陣:人心惶恐
蝗蟲奔跑的聲音,好像馬車上陣,令人聞之喪膽。「在山頂蹦跳的響聲如車輛的響聲,又如火焰燒碎秸的響聲,好像強盛的民擺陣預備打仗。」(珥2:5)
8.蠍尾毒傷人:錐心之痛
最後,蝗蟲的傷人利器,是牠的尾巴。這尾巴如同蠍子一樣,有毒鉤,若被刺到,將疼痛五個月。所羅門王過世後,王子登基,百姓求減輕稅賦。他徵詢年輕同儕,這群人建議說,「你要用強狠的話回覆」。這叫「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王就回覆百姓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王上12:11)這裡就提到鞭上有著蠍子的尾巴,意思是受刑人會非常疼痛,因為有毒,是錐心之痛。
9.王名亞玻倫:響起喪鐘
蝗蟲之間有王領導牠們。有學者認為這亞玻倫或許不是撒旦,但我認為是,目前這點在神學上尚有爭議。亞玻倫來是要摧毀,因為這名字的意思就是「摧毀者」、「滅亡者」,「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箴15:11)這與希伯來文的亞巴頓,和希臘文的亞玻倫,意思是一樣的。

IV、屬靈的功課
1.上帝掌管撒旦鬼魔
我們來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首先,撒旦、蝗蟲很厲害,但他們還是受制於上帝的掌控。上帝給撒旦兩道命令,第一是「授權」(delegation),第二是「設限」(limitation)。
啟示錄中提到,有喇叭給七位天使。這裡,給喇叭的究竟是誰呢?據學者研究,應該是上帝,天使被動接受喇叭,學者稱此為「神聖的被動」(Divine Passive)。啟示錄第九章裡有許多「神聖的被動」。給墜落星無底坑鑰匙的,是耶和華。給蝗蟲能力的,也是耶和華;而且限制牠,不可以傷害綠色植物。蝗蟲原本就是專吃綠色植物的,但這蝗蟲只能傷人,而且是針對那些「額頭沒有耶和華印記的人」。在啟示錄第八章中曾提到,上帝幫他的僕人蓋印記,所以,蝗蟲只能傷那些沒有印記的人,只能讓他們痛;而且也不能讓他們痛太久,只能五個月,但卻不能害死他們。這裡清楚記載,上帝授權給牠們,但也對牠們設限。
記得嗎?約伯受苦難時,也是類似的狀況。約伯是義人,耶和華讚許他,撒旦就不服氣,控告約伯。「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伯1:12)耶和華對撒旦有授權、也有設限。撒旦攻擊約伯後,敬畏耶和華的約伯,還是堅持遠離惡事,口不犯罪。耶和華說,你看,你讓他失去所有,但他仍是個義人。撒旦說,你不讓我加害他的身體,「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伯2:5-6)這裡耶和華再次對撒旦有授權,也有設限。
2.鬼魔怕無底坑受苦
「無底坑的使者作他們的王。」(啟9:11)關於無底坑、陰間、地獄的解釋有許多,依我的瞭解,魔鬼最怕無底坑,因為那裡是關魔鬼的地方。記得耶穌曾在墳墓旁邊,幫一位被鬼附的人趕鬼嗎?耶穌趕鬼時,「鬼就央求耶穌,不要吩咐他們到無底坑裏去。」(路8:31)那些鬼說,去哪兒都沒關係,但請千萬不要下無底坑。由此可知,魔鬼最怕被上帝綁在無底坑那裡,處罰他們。他們喊著說:「上帝的兒子,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太8:29)
開啟無底坑,是那墜落的星拿到一把鑰匙打開的,就有煙和火從裡面出來。意即,在無底坑裡受苦的惡者跑出來了,上帝容許他們來到世上,讓人受苦五個月。所以,無底坑是禁閉、超自然墮落天使的地方。但上帝也不會永遠禁閉他們,有一天還是會放他們出來。
「無底坑」的希臘文是「Abussos」,英文譯作「Abyss」,即一個不見底的坑。有人認為它位於地球中心;有人認為在其他地方。總之,聖經描述這是靈界裡,關閉墮落靈界的地方。
那所謂的「陰間」呢?陰間原文是「Sheol」,英文譯作「Hades」,是指離世的人,靈魂暫時休息之處。可見「陰間」與「無底坑」不同。我的瞭解是,陰間好像有兩個房間,一間有冷氣、一間沒有。如果人在世時,無論怎樣的光景下,都持守信仰,在陰間便會被安置在冷氣房。如果人很富裕卻不憐恤貧窮,將來則是被放到很熱、沒有冷氣的房間(參路16:19-31)。
最後是「火湖」,希臘文叫「Gehenna」,英文是「Lake of Fire」。末後之時,陰間的靈魂與無底坑的魔鬼,都必須在上帝的白色大寶座前,接受審判,後被放到火湖裡。陰間和無底坑是暫時的,火湖卻是永遠的。
3.火與煙乃上帝審判
無底坑上面,冒著火與煙。煙、火,代表「上帝的審判與憤怒」。啟示錄裡描述,無底坑裡是火與煙:無底坑一開,有煙好像火爐的煙。「它開了無底坑,便有煙從坑裏往上冒,好像大火爐的煙;日頭和天空都因這煙昏暗了。」(啟9:2)記得創世紀裡,兩個充滿罪惡的城市,被上帝毀滅時,有火從天而降嗎?亞伯拉罕一看,煙氣上騰,好像燒窯一樣,「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裏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創19:24,28)詩篇也說,「從他鼻孔冒煙上騰;從他口中發火焚燒,連炭也著了。」(詩18:8)由此可知,煙與火代表上帝的憤怒與審判。
4.萬分痛苦求死不得
全球的醫療界,在近代已接受了一種觀念,即當癌末病人受病痛折磨時,可以讓病人平靜地離開世界,而非一直想盡辦法救治。以前,醫生總是想盡辦法救命,病人則必須忍受病痛折磨。現在醫學界已經接受了不讓病人延長受苦的觀念。醫學如此進步都能接受,可想而知「痛、但又死不了」的痛,是令人非常難受的。
「但不許蝗蟲害死他們,只叫他們受痛苦五個月。這痛苦就像蠍子螫人的痛苦一樣。」(啟9:5)但這裡提到,會痛、但不會死,痛苦時想著,若死了就不痛了。有人認為這很殘忍;但在啟示錄裡我發現,這不是殘忍,而是上帝要給他們一個悔改的機會。若仍決意不悔改,使他們受苦五個月,恩典是有一個期限的。
有幾個聖經人物也經歷了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很痛,痛得想死,但又死不了」的光景。其中一位是約伯,他被撒旦欺負得很厲害,覺得生不如死,就說「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伯3:21)另有一位先知也是如此,他不是肉體的痛,而是被太陽曬得很不滿,又覺得自己沒面子,因為上帝差他去警告惡貫滿盈的尼尼微城,跟他們說,明天耶和華要毀滅你們;那城的人竟然哭泣、悔改了,耶和華就後悔,不毀滅他們。先知生氣了,認為自己被愚弄:當初不去傳遞訊息,上帝就逼著他去,甚至以一條大魚將逃脫的他帶回來。去了,上帝又不照所說的施行審判。所以先知很不滿,離城坐著觀看,等著看這城會不會被毀滅。「日頭出來的時候,上帝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4:8)上帝先讓一棵樹遮蔽他,又讓那棵樹枯死。這下先知更生氣了!氣到再次求死。我想,那是先知約拿心裡的痛苦。
還有一位先知以利亞,為上帝大發熱心,結果遭受王后威脅,逃跑時躺在一棵羅藤樹下。兩位先知的處境或有不同,但內心都很痛,痛到都覺得寧願死。
5.管教懲治盼望悔改
最後,聖經說,上帝給人們第五與第六號角的災難,但是上帝並不是想毀滅,他期待人們願意悔改。很遺憾的是,「其餘未曾被這災所殺的人仍舊不悔改自己手所作的。」(啟9:20)我想耶和華會語重心長的說:你們怎麼還不悔改?我已經這樣地處罰你們了!這「仍舊不悔改」,就好像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處罰他,讓他受一點痛苦,目的不是要孩子受傷,而是希望孩子能夠改過。所以我認為,第五號角的背後,還是有著上帝的恩典存在。約伯記說,「上帝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啟示錄也這樣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3:19)

V、結論--懲治與審判
在最後審判的「白色大寶座」前,上帝不再期待或等待人悔改。審判之前,包括啟示錄裡的一切大災難,其實都仍有上帝的恩典存在,上帝希望人們還有機會時,願意悔改。我認為,聖經裡有兩種懲戒,一是「恩慈的懲戒」,另為「公義的懲戒」。恩慈的懲戒是,希望人們抓住機會,願意悔改。羅馬書說:「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4-5)上帝讓人受苦,目的是讓人在機會尚存時可以回頭。若人堅持不回頭,最後就是上帝公義審判的來臨,到那時,就沒有悔改的機會了。「恩慈的懲治」是管教,要人悔改;「公義的審判」是最終,上帝的公義會彰顯。

禱告
主耶穌,我們看到啟示錄裡說的第五號災。天使因為驕傲、叛逆,從天上墜落;我們人也常常因為自己的驕傲、叛逆,離開了你。上帝,你讓我們受到懲治,是為了警告我們,讓我們有機會悔改。但我們往往仍堅持所行、偏行己路、堅持所是,不知悔改。祈求上帝幫助我們,在生命中或遇到痛苦時,懂得從中反思、作個有悔有改,歸向你的人。不要像啟示錄第五災所描述的那些人一樣,上帝讓他們痛苦了五個月,但卻仍堅持不悔改。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復活節系列(九)耶穌是誰 (Who Is Jesus)

講道內容
耶穌是誰 (Who Is Jesus)
經文:馬太福音十六章13-25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三月卅一日


講道影片 : 耶穌是誰

Ⅰ、引言:你說我到底是誰
    「耶穌是誰?」這個問題不是要問他的姓名,而是要問這人的「身份」和「職分」為何?耶穌問他的學生:「我是誰?」並非要做民意調查,瞭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耶穌是想知道,門徒們是否瞭解耶穌的身份和職分?因為這重要的問題攸關每位基督徒得救與否,值得我們好好深思與作答。耶穌是誰(Who is Jesus)?我們藉由馬太福音第六章裡一段經文一起來學習。
Ⅱ、你們說我是誰
    耶穌問門徒們:「你們說,我是誰?」英文是Who do you say that I am?用「That」一字,問的即是身份和職分。我們先來聆聽一首由David Parks和Kenny Cook在1994年所寫的詩歌,描述耶穌基督問門徒這問題其中的意義。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你說我到底是誰?)
I turned the water into wine
我將清水變為美酒
Then they called me magician
他們叫我魔術師
I gave sight to the blind
我使瞎眼看見
Then they called me physician
他們稱我為醫師
But what about you, what about you?
你會如何說,你如何說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你說我到底是誰
Who do you say is the Son of Man?
你說我人子到底是誰
Do people see that you believe?
你的信仰有誰看見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你說我到底是誰?
I told them the truth of God
我教導上帝真理
Then they called me a liar
他們說我是騙子
I healed and forgave them their sins
我醫治又赦免罪人
But that was not their desire
但不是他們所要
But what about you, what about you?
你會如何說,你如何說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你說我到底是誰
Who do you say is the Son of Man?
你說我人子到底是誰
Do people see that you believe?
你的信仰有誰看見
Who do you say that I am?
你說我到底是誰
耶穌自稱為「人子」(Son of Man),主耶穌要門徒們認識、知道他的身份與職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1.眾人吃飽逼主作王
      耶穌先問門徒:「人說,我是誰?別人說我是誰?」這答案有很多,因為當時人們對耶穌的身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例如,有認為他是魔術師、醫師、或騙子…等等。今日我們也類似,人們對耶穌的瞭解可能各自不一。但耶穌接著問,「那你說呢?」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別人的看法,那你的想法呢?聚會至今,你認識耶穌嗎?別人能從你的生活行為中,看出你認識耶穌嗎?別人能看得見你的信仰嗎?(Do people see what you believe?)你的基督信仰是否影響了你的生活?我們都需要回答這問題。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耶穌對門徒說:「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太16:9-10)人們的飲食需求,在那兩次大神蹟裡得著滿足後,群眾便認為,推舉耶穌為王,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群眾就要強迫他作王。「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迫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約6:15)。由此得知,這群人對耶穌的看法,認為他來是要大顯神威,解決問題,成為君王。
      耶穌的確是要作王,但與一般人所想的卻有所不同。耶穌的職份有比讓人吃飽更重要的事,因為我們屬靈的生命,有更深的需要。所以,耶穌就離開眾人,帶學生到國外遠行,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時,耶穌問門徒:「人說我─(有古卷沒有我字)─人子是誰?」(太16:13),待學生回覆後,再問:「你們說我是誰?」(太16:15)耶穌希望門徒們能真正清楚地認識他是誰。
2.別人說我人子是誰
      耶穌問門徒:「別人說,我人子是誰?」為什麼耶穌用「人子」,而不用「神子」自稱呢?因為「人子」在舊約裡隱含著不確定性(ambiguity),大多用來描述「人」,而人的孩子   也就是人。在舊約裡的詩篇、約伯記等,所描述的「人子」,是用來形容「軟弱的人」。例如約伯記二十五章:「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伯25:6)此處「世人」對照英文是「人子」(Son of Man)之意。由此可見,「人子」即「世人」,就是普通的人。意思是:人類的軟弱,和蟲一樣,在永恆的宇宙裡,無足輕重,如同宇宙裡的浮蛹罷了!
      先知但以理,他形容人子是   末世要從天上下來,統治世界的王。「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炳、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但7:13-14)這位人子駕著雲降臨,可見不是普通人。他帶著權柄、榮耀、國度,他的國度是永遠的。舊約裡,唯有但以理這段「末世論」稍微提到人子的另一個角色。而這「人子」的角色應是只有「神子」才有能力扮演。
3.有人說是施洗約翰
      耶穌是誰的第一種說法:有人說,耶穌是施洗約翰。在這不久之前,施洗約翰下監、遭到被希律王砍頭的厄運。但耶穌出來傳道以後,人們發現,耶穌的作為更勝施洗約翰。判施洗約翰死刑的審判官可能有些害怕了:「會不會是施洗約翰死裡復活,才能顯出這種異能?」「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他裡面發出來。』」(太14:1-2)於是人們便謠傳施洗約翰復活了。
      施洗約翰出生之前,曾有天使告訴他的父親,「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路1:16)這符合耶穌的所作所為,且耶穌顯然比施洗約翰還要厲害。。
4.有人說先知以利亞
      第二種說法,在聖經舊約最末一卷書記載,上帝降臨世間,施行審判以前,以利亞會再來。「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由此可見,以利亞的確會再回來。根據舊約的敘述,以利亞沒有老死,他最後是被上帝用火馬車帶往天上。因此,直至今日以色列人過逾越節時,還會設一把「以利亞之椅」(Elijah Chair),等待以利亞的再來。當時人們想,「會不會耶穌就是那以利亞?」
      對此說法的回應,「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復興萬事;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太17:11-13)以利亞已經來了,就是施洗約翰,但人們竟把他殺了。
5.有人說先知耶利米
      舊約三大先知,人說最偉大的是以賽亞,第二則是耶利米。耶利米是個特別的先知,當他在鄉下開始講道時,便遭到同鄉的厭惡,並意圖殺害他,因為耶利米總是很嚴厲批判當時的宗教領袖。亞拿突人聽了耶利米的講道非常憤怒,想置他於死地(亞拿突是耶利米的故鄉)。「所以,耶和華論到尋索你命的亞拿突人如此說:『他們說:你不要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免得你死在我手中。』」(耶11:21)
      耶穌在拿撒勒講了第一篇道之後,也同樣被同鄉的人拒絕,他們還想要殺他。「會堂裡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路4:28-29)耶穌和耶利米皆尋求宗教的改革,在自己的故鄉傳講上帝話語都遭到厭棄,如同剛才詩歌的歌詞:我把上帝的真理告訴他們,他們說我是騙子(I told them the truth of God, then they called me a liar)。耶穌有些遭遇和耶利米很相像,所以有人說他是耶利米。
6.有人說先知中一位
      最後一種說法的名稱很特別   「先知中的那一位」。這要回到舊約的摩西時期,先知摩西離開以色列前曾說過:「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18:15)這句話一直被後世的猶太人廣為流傳。
       先知摩西將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之地,領至耶和華應許之地,脫離為奴的命運,所以,以色列人視摩西為以色列的救贖者。猶太人認為將來會出現一位像摩西一般能拯救他們的先知,而這個先知的話是要聽從。以色列人用特別的指定形容詞來形容「那一個先知」(That prophet)。有人疑惑,耶穌會不會就是「那位先知」?
      耶穌問門徒這些話後,過了六天,他便上山、顯像,隨行的三位門徒在那裡聽見上帝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如經文所說:「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17:5)所以耶穌的確有些像摩西所說的「那一位先知」。
7.主問你們說我是誰
     當時一般大眾的揣測,耶穌是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或摩西預言的「那位先知」。這些都只說對了一部份,因為耶穌有更多重的角色。那時,耶穌轉過身來,問門徒們說,那你說呢?問題從「他們說」,轉成了「你說」。為什麼這很重要?約翰福音記載,「認識你─獨一的真 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這個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回答的、至關重要,因為答案牽涉到「永生」。這不僅用口頭來回覆,還要我們用「生命來回應」。你的信仰,別人看得見嗎?(Do they see what you believe)?一個人如果相信耶穌是基督,他的生活會過得與眾不同,接觸的人也就能看得出來。羅馬書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9-10)注意,這裡說相信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真實地用生命來信,便能得救。因此,這個問題非同小可,與人的得救有關。耶穌要確定門徒們清楚。
8.你是基督永生神子
      門徒中第一個回答耶穌的問題是彼得,他說: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You are the Christ, Son of God)。耶穌不只是人子,還是神子。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人類生的孩子是人,那上帝生的孩子是什麼?是上帝。所以,說他是神子,等於是宣告他的身份不只是人或先知,還是上帝。這是個很大的宣告。如果耶穌是上帝,那人對耶穌的態度,便需要如同對上帝的一般,這才是真的信。彼得以前老是答錯,這次答對了。其實,彼得的弟弟,在第一次介紹彼得認識耶穌時已有了這個認知。「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約1:40-41)「基督」是希臘文,「彌賽亞」是希伯來文,這是稱謂、職分,不是名字。
     上帝兒子這個稱謂是「要命」的。耶穌被釘之前,在法庭受審時法官質問他的就是這要點。若答「是」,等於自認是上帝,這是唯一死刑。耶穌之前曾告誡門徒,不要告訴別人他是誰,那是因為時候未到,傳出去的結果就是死。受審時,大祭司問耶穌,我指著永生的上帝,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上帝的兒子基督不是?「上帝兒子」和「基督」是一樣的。耶穌不說「是」;耶穌回:「你說的是。」大祭司便撕裂衣服說:「他該死!」猶太人認為上帝只有一位,耶穌是木匠的兒子,他憑什麼說自己是上帝呢?
III、我建造我教會
     耶穌接著說,既然你認識我,根據你的認知,我要建立一群人,認識我、也相信我是基督。這群人聚在一起時,就稱作「教會」。關於「教會是作什麼的?」以下有些討論。
     耶穌說,我要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有機會到聖地觀光,可以去參觀凱撒利亞‧腓立比的遺跡。那裡有顆很大的石頭,上面挖有許多的洞,石頭前面是古代廟宇的遺跡。凱撒利亞‧腓立比這座城的名字,取自兩個人的名字。當時的領袖腓立比,為了要討好羅馬皇帝凱撒,興建了一座大廟宇,將之神格化,好讓凱撒對自己產生好感。雖然現在只剩一片廢墟,但尚有一些石柱聳立著,供後人憑弔。考古發現,山洞裡設的、拜的,都是Pan。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居民,他們膜拜的不是凱撒,他們拜的是Pan,一個當地人很畏懼的神祇。
     耶穌出這題目是要門徒們分辨清楚,到底耶穌是被神格化了的政治領袖,就像眾人要他起來作王一樣?還是他其實是整個宇宙的主宰?故事的場景裡有一顆大石頭,耶穌說,要把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耶穌利用當時的處境、地理環境,來解釋他想說的話。
1.天上的父啟示彼得
      耶穌稱讚彼得的回答說,如果不是上帝啟示,沒有人能夠知道。「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約6:65)每一個認識耶穌是基督的,都是透過上帝的啟示。
      使徒保羅也說,上帝把他的兒子啟示在我的心裡,「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上帝,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加1:15-16)由此可知,無論起初由誰帶到教會來,每一位領受洗禮的人,都是上帝藉著聖靈在心中啟示,以致願意從心底說出相信耶穌是基督。耶穌對彼得說,是上帝啟示你,這是一切救恩的開端。一個人一旦蒙上帝啟示耶穌是誰,就會完全地改變。所以說,你是否有所改變,以致於別人能看出你的信仰呢?
2.西門巴約拿被改名
      耶穌對彼得說,這是上帝啟示你的,因此你不要再叫「西門」,要改叫「彼得」。彼得的意思是「石頭」。(約1:42)耶穌在一顆大石頭前,吩咐彼得改名「石頭」,耶穌要在彼得的認知上,建立教會。「彼得」是希臘文翻譯,「磯法」是亞蘭原文。當時官方的語言是希臘文,但猶太人通常說的是亞蘭文。
      其實過去耶穌也曾為彼得改了名字,但那次沒有特別解釋。這次,耶穌不但在大石頭前說,而且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在這石頭上」。天主教和基督教世代不斷地爭辯:石頭指的是彼得嗎?彼得是否為教會建基的磐石呢?這個問題直到現在尚有許多爭議。
      雅各在伯特利遇見上帝後,上帝吩咐他不要再叫雅各,要改名為「以色列。」(創32:28)一個人如果真的遇見上帝、認識上帝,他的生命會有所改變。你有改變了嗎?
3.教會建造這磐石上
      靠著這群認識上帝、認識耶穌,生命被改變的人,耶穌要建造教會。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在這磐石上。根據這句話,天主教直到今日仍相信,彼得就是那磐石、是教會的根基。而改革宗則認為,不,磐石是耶穌,因為聖經裡每次提到磐石,談的都是耶穌。因此,雙方引發了很大的辯論。
      磐石到底是彼得?還是耶穌?我個人認為,因為彼得「認識」耶穌,所以是彼得,也是耶穌。因為如果只有耶穌,教會也無法成立;必須有人接受上帝的啟示,讓上帝改變生命,承認耶穌是基督,加在一起教會才能成立。因此,我認為關於「是彼得?還是耶穌?」的爭辯是沒有意義的。沒有耶穌,彼得無從認信;但如果沒有彼得的認信,耶穌也無法建立教會。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無論人承認與否,他都是上帝的兒子。但若沒有人的認信,地上便無法建立教會。彼得相信了耶穌,在這條件之下,教會才被建立。耶穌當然是根本,但還需要加上彼得的認信。根據聖經記載,猶太人信主、外邦人信主、乃至撒瑪利亞人的信主,都是由彼得所開始的。彼得在教會的歷史裡有其一定的地位,我們實在無須因為天主教尊他為教皇,便抹煞彼得。
      舊約以賽亞書:「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賽28:16)由此可見,信靠的對象是耶穌。新約聖經也說,「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彼得是使徒,因此也是根基之一,而基督耶穌則是根基的房角石。所以,要建立教會,我認為兩者都需要。基督徒需要耶穌作信靠的對象,也需要人願意信耶穌,再帶領別人也來信耶穌。
4.陰間門無法勝教會
       教會有個特點,就是與死亡對立。耶穌下一句話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以踢足球為例,守門員負責不讓對方把球踢進來,對嗎?因此,「門」是防守性,不是攻擊性。以這個角度來探討,教會應屬具有攻擊性。教會與死亡對立,相信死而復活的主,死亡的門是無法拘禁信靠耶穌的人。
      根據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希西家王重病垂危之際說:「我中年之日必進入陰間的門;我餘剩的年歲不得享受」(賽38:10)。「陰間的門」指「死亡」,而死亡是一去不復返的單行道,只能進,無法出,陰間的門將人擋在死亡裡。但是,復活的耶穌讓所有人死而復活,這是基督徒的盼望。所以,陰間的門無法把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永遠擋在死亡裡。
      保羅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羅15:55-57)由此可知,死亡與罪相關。耶穌來,救贖了人類的罪,讓信他的人不至於永遠被死亡所綑綁,就是陰間的門也無法勝過。
5.耶穌託付天國鑰匙
      接下來是鑰匙的問題,這也是天主教與改革宗另一個爭辯的焦點。天主教認為,彼得不僅是教會根基的磐石,他還擁有天國的鑰匙。梵諦岡有一尊彼得的雕像,手上握著一把大鑰匙,代表著權柄。我研經後認為,鑰匙代表的不是權柄,而是責任。人能否進天國,端看他是否善用這把鑰匙,且幫助他人認識耶穌。耶穌如何責備律法師的呢?耶穌說,「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路11:52)我認為,鑰匙代表一種知識,讓基督徒幫助他人有機會認識耶穌。如同今天的經文所說,彼得當時唯一與眾不同之處是,他擁有知識,知道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因此可以進天國。而這把關乎人能否進天國的鑰匙,耶穌把它交給信他的人,讓基督徒去向更多人傳福音,讓更多人得以進入天國。耶穌離世升天之前,吩咐門徒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5-16)。因此我認為,鑰匙是責任的託付。
6.地上捆放天上亦然
      鑰匙會帶出綑綁與釋放的效應。綑綁與釋放,和罪有關。耶穌說,在地上綑綁的,天上也綑綁;在地上釋放的,天上也釋放。如果將「陰間的門」、「天國的鑰匙」一同理解,我的解釋是,「綑綁」是撒旦的作為,讓人無法脫離陰間;釋放的是被撒旦的罪所綑綁的人們。所以,基督徒如果認真傳福音,幫助人脫離罪的綑綁,人得著釋放。馬可福音說:「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才可搶奪他的家。」(可3:27)所以,要釋放被魔鬼撒旦綑綁的人,首先必須要綑綁撒旦的作為。
      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裡也對所有的門徒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18:18)所以,若認為只有彼得有鑰匙、有權柄,我覺得有些勉強;耶穌希望,教會每個人都有這權柄。靠著禱告和耶穌的力量,讓你的朋友可以脫離罪的綑綁,得到在耶穌裡的自由釋放,這是一個責任的託付。
7.禁止門徒張揚基督
      緊接著耶穌吩咐門徒說,不可提早曝光他的身份、因時候未到。耶穌不是怕死,而是擔心門徒尚未訓練好。因他清楚知道,有一定要完成的使命,要訓練好門徒們,教會才能傳承下去。耶穌交代門徒,不是不能說,是要等到耶穌死而復活之後才能說,而且是大聲地說。
耶穌不只禁止門徒,也禁止污鬼。污鬼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每次聽見耶穌便說「你是上帝的兒子」,而耶穌的回應是:「不可以講」。「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再三地囑咐他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可3:11-12)耶穌登山顯現榮耀,「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裏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太17:9)現在基督徒們可以大聲地傳講,因為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印證了他是上帝的兒子。
8.受苦被殺三日復活
      耶穌接下來所說的話,讓彼得非常無法接受。耶穌是彌賽亞、基督、王,這些彼得都能理解。但彼得所不能理解的是,耶穌作王以前必須先被判死刑。對彼得而言,自己跟隨了三年半的人被判死刑,前途等於全毀、化為泡影。今天洗禮時,受洗者中有人說信耶穌是場賭注。是啊,萬一賭注的結果,耶穌沒有作王、反而被判死刑,門徒的前途不就全毀了?因此彼得難以接受,馬上說「千萬不可!」這句「千萬不可」,我認為其中也包含了個人的因素。
      付出所有、跟隨耶穌,結果到最後發現跟錯了!可以體會那種心情嗎?所以彼得要抗議!他不瞭解,耶穌的死不是結束;他會復活。這件事情,耶穌不只預先告訴了門徒,還重複說了三次,要門徒們知道,基督作王以先,必須要為人類的罪死在十架上,爾後復活,這樣作王才有意義。否則,作為一位政治上的君王,而人類罪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意義何在?耶穌說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第二次是他們從國外返國,到加利利之時。這次門徒們稍微聽進去了一些,沒有抗議,而是憂愁。「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地憂愁。」(太17:22-23)這如同人被診斷癌症的「心路歷程」,當醫生診斷出是癌症的患者,首次被告知時,通常會先拒絕接受   為何是我?並想尋求其他診斷意見,去別家醫院再檢查一次。所以,當我們聽到不好的消息,通常第一個反應也就是這樣。若是第二家醫院也相同的答案時,就會自問「怎麼這樣呢?」且憂愁起來,這是第二階段的反應。到後來就好啦,既然一定要死的話…就好好安排以後的事。門徒認為耶穌既然必須要死,還要再復活,那就來安排些復活之後的事情吧!這就是第三階段。所以,當耶穌告訴門徒們要死而復活,門徒們有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情與反應。
       第一階段是「抗議」,第二階段是「憂傷」,第三階段就是「未雨綢繆」。馬太福音第二十章的後半段記載,耶穌第三次在耶路撒冷時談到死而復活,「對他們說: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太20:18-19)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甚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由此可見,門徒們對耶穌的死而復活越來越瞭解。耶穌不厭其煩,一再地告訴他們,他的確要作王,但中間有一定的過程,要先死亡,然後才能當王。學生也一步一步地,從拒絕,到憂傷,到有盼望,到有野心。
9.彼得勸阻成絆腳石
      這個時候的彼得也在拒絕的階段,說,不可如此。結果彼得便從一顆建造教會的磐石,變成了讓人跌倒的絆腳石。同樣一塊石頭,如果放錯位置,磐石便成了絆腳石。彼得的起伏甚大。門徒們在海裡遇見耶穌、驚恐萬分時,彼得大有信心地說,如果你是耶穌,就讓我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 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14:29-31)從大有信心到小信,這是彼得。耶穌即將被賣那晚,「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路22:33-34)信心滿滿、拍胸脯保證的彼得,果真如耶穌之預言,三次不認主。勇敢的彼得,雖認識耶穌,但也有軟弱的時候。其實我們和彼得一樣,或許某些地方很堅強,但記得也可能才一會兒就跌倒了!
10.捨己背十架跟從主
     故事最後耶穌說,他要背負十架、被釘死。耶穌也說,我是彌賽亞,你們是小基督(I am Christ, but you are Christian),你們也要捨己、背負十架。人並無法代他人贖罪,那麼基督徒的捨己和背十架是什麼意思?
      「捨己」,我的詮釋有二個。首先,是「虛己」之意。是以基督的心為心,不強奪自己的地位,反倒虛己,成為奴僕。「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5-7)耶穌透過為門徒洗腳,表現出謙卑的態度,不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願意服事他人,我稱之為「謙卑的服侍」(humbling service)。第二個是保羅對丈夫們的勸告:「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這裡談的是犧牲自己。常聽見作丈夫的人說,生命可以犧牲、意見不能犧牲。犧牲生命是最終的捨己,但我覺得,在犧牲生命以先,所有作丈夫的人,要因為愛太太的緣故,而犧牲自己的意見。大家可以回去思考,想想我說的對不對?
      所以「捨己」有兩個意思,一是謙卑服侍(humbling service),一是慈愛犧牲(loving sacrifice)。
IV、屬靈功課
1.從風聞進到眼見
      你對耶穌的認識,是根據他人的說法、還是自己的認知?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必須是個人的瞭解而非二手的資料。如果所知的道理,都是從牧師那聽來的,這是「人說」,因為牧師也是人。如果你聽了講道,過濾、討論後進而認同,這便成為「你說」。當人的知識從「人說」變成「我說」,這些道理才能真實地進入了生命。記得約伯嗎?經過巨大的苦難以後,約伯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
      當日,腓力想介紹好朋友拿但業認識耶穌時說,我們碰到眾先知說的那人,就是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反問腓力,你有沒有好好讀書?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約1:45-46)腓力的回答很簡單:「你來看」。撒瑪利亞城的人懷疑井旁婦人所說的話,等親自見了耶穌之後,他們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約4:42)弟兄姊妹,當我們幫助他人認識了基督以後,一定要鼓勵對方自己讀聖經、自己禱告,讓他自己說:「不是『你說』,是『我說』」。為什麼每個人受洗時,要站在牧師面前,接受牧師的詢問?那是「承認」,就是站在上帝與眾人面前說:「我說」。這很重要,叫作「百聞不如一見」。每個人都需要親自認識主。
2.基督抹油三職分
      耶穌受膏抹,代表著三種職分。舊約裡也有三種人受到膏抹。
首先是祭司。耶和華吩咐摩西:「要膏亞倫和他的兒子,使他們成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30:30)祭司是救贖者,有責任救贖罪惡。這是彌賽亞的第一個角色,為人類死在十架上,救贖人類的罪惡。第二種受膏抹的人是君王。好比撒母耳膏抹掃羅,要他治理百姓:「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嗎?』」(撒上10:1)。第三,是先知以利亞膏抹先知以利撒,為要教導真理。「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王上19:16)
      所以,耶穌基督在世上也有三種職分。第一,教導人們上帝的真理。第二,為人類死在十架上,死而復活,救贖人類。第三,成為人們生命的主宰。當一位基督徒說「我相信耶穌是基督」時,這同時意味了三件事:我宣告相信耶穌的教導、我需要基督的寶血來救贖我的罪、我願意這一生在耶穌的治理下,過他作我生命主宰的生活。
      別人看得見你的信仰嗎?如同引言詩歌裡的歌詞,別人能看出你真的相信嗎?如果是,這就是永生。用嘴說「相信」很簡單;但基督徒需要用生命來活出對基督的認識。
3.基督教會三特徵
我們也可以根據這段經文,增加對教會的瞭解。第一,教會是建立在啟示之上,上帝啟示人,人才有機會認識他。聖靈「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弗3:3)第二,教會是建立在基督這磐石上。聖經說,那磐石就是基督,「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人以基督為信心的根基,接受上帝的啟示。最後,教會應該不斷地幫助人,從罪惡中得著釋放。「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她的綁嗎?」(路13:16)我們捫心自問,信耶穌至今,有沒有哪些壞習慣已蒙耶穌得釋放了?若沒有,很遺憾,這代表雖然受了洗,但信仰尚未進入實際的層面。地上所綑綁的,天上也綑綁;地上所釋放的,天上也釋放。我們自問,是否有需要被釋放之處?得著釋放了嗎?
V、結論:捨己天天背十架跟從主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我認為路加福音記載得更好,它記錄耶穌的話多了「天天」兩字,捨己天天背十架,跟從主。釘十字架不是一次,乃是一生的過程。這裡的「捨己」,我認為有兩種意思。保羅在加拉太書裡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2:20)。有罪的舊我,與基督一同被釘死在十架上,基督的復活給了一個新的生命,讓我們有新的開始。以前或許有問題、有綑綁,求主賜予一個新的開始,把舊我釘在十架上,與基督同死、同復活;新我則完全地獻在祭壇上,讓基督作生命的主宰。這就是剛才說的:「基督是眾人的救主」之意,讓舊的生命死掉,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生命也不任意妄為,要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服侍主。所以有兩個「捨己」,一是舊我,一是新我。讓舊我死,信者得釋放、得自由;讓新我生,以此為活祭獻上,成為討上帝喜悅的。使徒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希望今日受洗的弟兄姊妹們有這樣的經歷;受洗後也進入這樣的生命,獻上自己作活祭,過著討上帝喜悅的生活。我想若果如此,當基督徒說,我信你就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就有了意義。
      我們今天學習的結論是,「釘死舊我,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獻上新我,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因為你帶你的學生到凱撒利亞‧腓立比,問這個很重要的問題。相信今天你要問我們每個人相同的問題。幫助我們用誠實的心靈,用生命、生活,來回答這個問題。使我們能真正體會什麼叫做「捨己」的精神。當我們把這被罪綑綁的生命,跟你一樣釘死在十字架,跟你從死裡復活,有一個新的我;讓我們把這新的我,獻在你的祭壇上,成為一個活祭,討上帝的喜悅。祈求你幫助我們,真實地用生命來說,「你是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讓我們所活出的,是別人能看見的美好見證。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奉獻

講道內容
奉獻
經文:歷代志上廿九章14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三月廿四日


 講道影片

Ⅰ、前言:拿什麼奉獻?
    禱告:天父我們要謝謝你,因著你的愛與恩典我們可以坐在這裡,可以成為你的兒女,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敬拜者、可以成為一個奉獻者,願主
你的聖靈你的話語充滿在我們裡面,讓我們如此行、讓我們如此活、讓我們如此與你同在、與你同行,我們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在網路上有一個流傳已久的一個故事,聽說是真實的故事,在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教會裡面,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他和他的父母還有年幼的弟弟住在非常貧困的社區,一個禮拜六的下午,有個陌生人來敲他們家的門,這個陌生人帶著很親切的口吻說:「弟弟你好,你的父母在家嗎?」這個小男孩就回答說:「我的父母親每個六日都不在,他們要到外地去工作,只有我和弟弟在家,我要照顧我的弟弟。」
這個回答讓這個陌生人覺得很驚訝,於是他自我介紹:「你好,我是巴士牧師,因為我的工作是負責去接人到教會裡面,所以大家都叫我巴士牧師,我可以到你家裡面跟你聊一聊嗎?」那個小男孩就接待了這個巴士牧師到他們家裡面,進去之後坐在唯一一張又破又舊的沙發上,巴士牧師就問這個小男孩說:「你在哪一間教會聚會阿?」小男孩就說:「我從來沒有去過教會。」巴士牧師就在想:「怎麼可能?」教會就在離這裡只有三公里的地方,小男孩還說他從來沒有去過教會。
牧師非常的訝異,他就跟這個小男孩說:「沒有關係,有一個比去教會還更重要的事情,你有沒有聽過一個愛的故事。」小男孩搖搖頭,於是牧師就對這個九歲的男孩說起了耶穌的故事,聽著聽著,小男孩就被感動,巴士牧師就問這個男孩要不要接受上帝這份免費的禮物,小男孩很認真的說:「我願意。」於是牧師就帶著這個小男孩做決志禱告,並邀請耶穌進入他的心中,接受這份很貴重又免費的禮物,禱告完之後牧師就邀請這個小男孩:「明天早上我開巴士來載你去教會好嗎?」小男孩很開心的答應了。
隔天,牧師在約定的時間開著巴士來了,載著小男孩和他弟弟還有鄰居的幾個孩子們就一起去教會,他們一到教會,抬頭看見一大棟宏偉的教堂,不禁讚嘆:「哇!好大的建築物喔!」牧師還有接待的同工就帶著這群孩子到禮拜堂參加主日禮拜。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小男孩發現有一些人走到台前,拿著一個木製的盤子,就是奉獻的盤子,其中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奉獻的禱告,這群人就分散到各個區域裡面,把盤子傳給座位上的每一個人輪著拿。
小男孩很仔細的觀察,發現這個盤子具有某一種魔力和權威,所有人接到這個盤子以後,很自動的把錢就放到盤子上面去,突然之間,他明白原來來參加教會的人要把錢交給耶穌,同時他就在想:「我昨天剛接受了耶穌的禮物,所以應該也要有禮物送給耶穌。」他開始摸摸的口袋和上衣,尋找有沒有可以送給耶穌的,越摸越緊張,因為盤子已經快要傳到他的面前,只是口袋空空的什麼也沒有,當盤子傳到他的面前的時候,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好像做錯事情一樣,他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趕快把盤子遞給隔壁的人。
當盤子慢慢往其他地方傳的時候,他的眼光並沒有離開那個木盤子,想著想著,他就忽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就走到其中一個司獻同工的旁邊,拉拉那個司獻同工說:「我可以再拿一次這個木盤子嗎?」司獻同工就把木盤交給小男孩,小男孩拿著木盤子,就走到走道的中間,把那個木盤子放下,自己坐在前面,他就握著那個木盤子,頭往上看著前面的十字架,他說:「耶穌,我昨天才剛認識你,我很感動,但我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除了我自己,所以我要把我自己獻給你。」
Ⅱ、奉獻是神的恩典
1.從神而來的恩典
提到奉獻我們很容易想到金錢,很自然的會摸摸我們的口袋,拿出包包準備掏錢,但是上帝要我們所獻上的,所期待我們的,恐怕比金錢還要多。
奉獻是上帝的恩典,在舊約歷代志上第二十九章,聖經對大衛王最後的敘述,是大衛王為了建造聖殿所做的一個奉獻跟頌讚,從這段大衛的禱告來學習幾個關於屬靈的功課。
在歷代至上第二十八章到二十九章,記載了為了建造聖殿的工作,大衛王再次招聚了以色列各個支派的首領,服事的同工、軍長(有千夫長、百夫長等等)、畜牧業、太監和大能的勇士都來到耶路撒冷,很像開了一個異象分享大會,他告訴所有人四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個是告訴所有人,他從以前就一心想蓋聖殿,但是因為他得罪了神、犯了罪,所以被上帝拒絕,神對他說:「你不可為我建造殿宇,因為你是戰士流了人的血。」這件事情記載在歷代志上二十八章。第二件事情是神讓他的兒子所羅門王來蓋聖殿,這是上帝所託付的。第三件事情是雖然不能建聖殿,但他仍然可以有所奉獻,所以大衛王開始預備建聖殿的建材,還獻上了自己的積蓄、自己的金銀,不只自己這樣做,還在異象分享大會裡面呼召所有的同工們要一起有分於這件事情。
最後大衛王表明,蓋聖殿這件事情不是他自己突發奇想,所有的樣式都是耶和華自己用手畫出來使他明白,在歷代志上二十八章十九節所羅門王清楚的說:「聖殿的樣式是出於神的啟示,是耶和華用手畫出來使我明白的。」(歷上28:19)大衛王如此告訴所有的會眾,免得大家以為是他突發奇想,也把所有神啟示他建聖殿的樣式,包括聖殿的院子、周圍的房子、府庫、聖物等等的一切,也清楚的告訴他的兒子所羅門王。
在大衛王激勵下,大家都有很好的回應,通通表示支持,拿出金銀銅鐵甚至很多的寶石,就像是摩西當初在蓋會幕一樣,所有以色列百姓也把所有的東西掏出來奉獻,直到摩西說夠了可以了。
大衛的這個頌讚跟禱告,說出了一個奉獻者應該有的態度跟心聲。大衛這樣說:「耶和華實在是我們的父,是值得稱頌的,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
2.回應恩典的機會
大衛王說:「奉獻不是我們給了上帝什麼,而是上帝給了我們什麼,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是從神而來的,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所以奉獻是從上帝而來的恩典,我們可以如此甘心樂意的奉獻,是因為上帝先給了我們,而我們回饋了部分,還給上帝,所以大衛王說:「我算什麼,我的民算什麼,我們可以如此的奉獻是因為萬物是從你而來的,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歷上29:14)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奉獻是要從我們的口袋掏出什麼、從銀行領出什麼,或是花多少的時間在教會裡面。但是大衛要告訴我們所有的同工跟百姓,所有的都是從上帝來的,連奉獻也是上帝的恩典,我們只是把從上帝那裡領受的再一次獻給上帝。
每個禮拜或是每個月我們所奉獻的錢財,是神所賞賜給我們的,我們不過是把從上帝那裡而來的還給神。或許有人會想,這些成就和財富是打拼努力而來,是努力的結果,但對大衛王來說這些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他覺得我們不算什麼,因為我們的本質不過就是塵土,是神給了我們生命,供應了所需要的一切,我們不過是把這一些再還給上帝。
在歷代志上二十九章十五到十七節,大衛王解釋說:「我們在神你的面前我們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是我們的列主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不過如影兒不能長存,耶和華我們的神,我們預備這麼多的材料,為了建造你的聖殿,這些都是從你而來的,都是屬於你的,我們甘心樂意獻於你。」奉獻是從神而來的恩典,透過奉獻讓我們看到從神領受的恩典與祝福,並且透過奉獻我們回應上帝的恩典。
上帝給我們最大的恩典不是在於金錢和這些我們看見的地上物,而是一個新的生命。上帝親自把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賜給我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六章二十節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神先奉獻給我們,是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他捨命的愛是無價之寶,為我們捨命、為我們死。換句話說是主耶穌基督先奉獻他的生命給我們,我們可以拿什麼說我們要來換取這個生命呢?沒有任何一個價錢可以買下生命,因為生命是無價的,我們能做的不過是透過奉獻來回應這樣的恩典。
所以奉獻是回應恩典的一個機會,奉獻不是什麼代價、不是數字、不是多少,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拿什麼來換或是來買,這是上帝白白的恩典,我們如此領受、如此回應、如此奉獻,透過奉獻我們再一次思想主耶穌基督的愛,再一次思想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捨的。這個禮拜是受難週,希望在這個禮拜中,我們可以再一次的思想,神先給我們的奉獻,是他賜給了我們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我們都還是罪人的時候,已經為我們捨命,奉獻給我們在十字架上,使我們有新的生命。
III、奉獻是要給神的
1.奉獻要有所預備
奉獻是要給神的,因為奉獻的對象是上帝,而教會也是上帝的家,也可能是奉獻給上帝的百姓,那些軟弱的、無助的、缺乏的、需要的人。大衛王他深深的明白,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上帝,歷代志上二十九章第三節說:「因我心中愛慕我的神,我的心中愛慕我上帝的殿。」雖然大衛王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蓋聖殿,無法看到聖殿被蓋好時的宏偉跟壯觀,但是在他的裡面仍然為這件事情大發熱心,為建聖殿預備所有一切的材料,因為大衛王只有一個單純的動機,就只是因為他單單愛神,願意為了建聖殿奉獻和預備。
奉獻是要有所預備的,大衛王很謹慎的籌備所有的材料,在第二節說:「他盡其所能的預備。」大衛王在他做王的幾十年當中常常為了建聖殿來預備,歷代志上十八章當中,大衛王和瑣巴王哈大利謝打仗得勝得到了很多戰利品,這些戰利品有很多後來成為建造聖殿的材料;二十二章當中也有說,大衛為了聖殿預備了石材、木材、鐵器、銅器,;到了二十八章,大衛規劃了整個聖殿的建築;二十九章大衛開了一個異象分享大會,他除了預備這些材料,他也把所積蓄的錢財拿出來,同時呼召分享,召聚所有人也有分於聖殿的奉獻。如此算來,大衛王為了這一個奉獻,一個他可能參與不到結果的奉獻,他預備了很久。
在歷代志上二十九章二十七節:「大衛作王總共有四十年,在希伯倫他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他作王三十三年。」(歷上29:27)大衛是在耶路撒冷作王之後,才開始幫上帝蓋聖殿的預備,他想要把約櫃移到耶路撒冷的裡面,不是想要為自己蓋皇宮,而是期待神的約櫃可以在聖殿的裡面,那時候就開始決定要蓋聖殿了,算起來至少為了建聖殿預備了三十年。從開始有這個念頭一直到二十九章末了對所羅門王交代遺言,至少有三十多年的時間,為了向上帝奉獻,不管是戰爭所得的戰利品,或是跟其他國家往來的供物,都清楚的預備給神要來蓋聖殿,是非常謹慎的、是有所預備的,大衛的奉獻給我們一個榜樣跟提醒,奉獻是需要有預備,而且要清楚的知道奉獻的對象是誰。
我們在教會的奉獻,需要學習大衛的榜樣,需要有所預備。記得我剛信主的時候,牧師這樣告訴我:「每一個禮拜六的晚上,就要預備禮拜天的主日禮拜。」所以我的牧師就送給我一個袋子,一個很可愛很小的袋子,他說:「每個禮拜六你就要把你要奉獻給神的,放在這個裡面,不僅是奉獻錢,也要告訴神說這是我從你那裡得來的,我要感謝你。然後把袋子放好夾在聖經裡面,隔天帶著你的聖經、帶著你的奉獻去敬拜上帝。」這是過去從牧師那裡學來,奉獻是要有所預備,大衛王的奉獻他預備了三十年,即使他無法看見宏偉的聖殿,但是因為愛神的心,他預備自己、預備材料、預備一切。
當我們沒有預備的時候,或是因為匆忙忘記了,在主日禮拜當奉獻袋快要傳過來的時候,只好匆匆忙忙的從皮夾裡面掏出一張錢,還是否曾經掏不出半張因為忘了帶皮包,左顧右盼看有沒以人可以借個一張,在這樣的慌亂裡面,奉獻他變成只是一個儀式。大衛王給我們看見奉獻是要有預備,一個預備是預備我們的心,這是向神獻上感恩的心。
2.奉獻要出於愛神
奉獻也是出於愛神,大衛談到他自己把積蓄拿出來的時候:「因我心中愛慕我的神,我的心中愛慕我神的殿。」大衛王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是用愛上帝的心來奉獻,大衛不是為了自己的成就去蓋聖殿,也不是為了要蓋聖殿來拉攏百姓的心,只有一個單純的動機,那就是愛神,因為愛神,他就奉獻了。
當我們每一次奉獻、每一次侍奉的時候,從裡面發出來的,是否是因為愛神的緣故,當奉獻袋傳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所帶的心是什麼,是只是手裡所握著的,還是所有全奉獻。其實這個手上所握著的不過就是一個代表,而我們獻上的是一個感恩的祭,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愛神的心。
Ⅳ、奉獻自己與錢財
1.將自己獻給神(羅12:1)
我們也必須要誠實的說,的確是包括錢財的奉獻,但是不要忘記奉獻還有一個,就是獻上自己。所謂的自己包括時間,分別時間來敬拜神,靈修、侍奉、服務這都是奉獻;獻上自己也代表空間,是開放我們的家庭,開放我們的職場,使人有機會可以聽到福音;奉獻自己也代表著精神和體力,我們關心兄姐,參與服務的活動;奉獻自己也包含著我們的才能與恩賜,將我們過去的才能和經驗用在福音的事工,在教會可能作醫療義診、可能作義檢、辦社區的講座,將神給我們的這些,用在福音的核場上。
大衛在建聖殿的時候預備和奉獻,包括他自己和財物,在羅馬書十二章第一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是理所當然。」羅12:1)在羅馬書的前面十一章保羅不斷的在跟我們說,耶穌基督為我們成就了什麼,聖靈替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所得到的是何等豐盛的恩典,就像以色列人所得到的豐盛的恩典一樣,既然神做了這麼多,那我們就應該好好回應。這節經文當中一開始就說「所以」,因為前面說了這麼多神的恩典和神已經為我們完成的,這裡就說明我們基督徒該作什麼,保羅說:「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就算別的不能至少有一件我們可以,就是把身體獻上。
保羅非常有智慧,他要我們獻上的是身體,不是獻上我們的心,因為奉獻心是很抽象的,而身體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具體的,換句話說,保羅也是在跟我們說明,奉獻是一個具體而實際的,奉獻是把身體以及身體有關的都獻上,像是時間、空間、財物、肢體,我們的才能、我們的恩賜,都是我們所需獻上的部分。
保羅說:「我用神的慈悲勸你們。」,也是要奉獻或要侍奉的人,要有一個先經歷上帝的憐憫還有神的慈愛,當人被神摸著了,經歷了神,就會甘心樂意的奉獻,不會覺得奉獻或侍奉是一個困難的事情。
奉獻自己給神,是每一個蒙神憐憫的人自然的反應,人被神的愛摸著,領受了上帝的恩典,就沒有辦法再為自己而活,可是當人還沒有經歷神,沒有得到光照,沒有經歷到神的豐盛的時候,要奉獻覺得挺難的,覺得要把時間分別出來是很掙扎的,可是當人一旦領受了上帝的愛和神的憐憫,就不會把這些以為是我們自己的,把生命看為是自己的寶貝。當我們在這個神的恩典的底下,就會回頭看,自己當為神做什麼。
保羅自己親身的經驗是這樣,當他在大馬士革被光照的時候,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保羅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是你所逼迫的,我是拿撒勒人耶穌。」與保羅同行的人看見那光卻沒有聽見,獨獨只有保羅聽見。在使徒行傳二十二章第十節,保羅說明自己原本是一個逼迫基督徒的人,但在被光照耀的時候只是說:「主阿!我要做什麼?」保羅本來是一個自以為義,四處去捉拿基督徒的人,如果沒有神的光照,經歷神的愛與憐憫,要叫他奉獻,獻身成為一個傳道人,成為一個宣教師是不可能的。可是當他經歷神,領受神的憐憫與愛的時候,他就轉向神問神他應該要做什麼。
如果沒有遇見神,奉獻還真是蠻難的,奉獻會是世界上很困難的事,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愛的人,寶貝自己的東西,寶貝自己的生命,想要自己作主作王。可是當我們領受了神的愛的時候,在施恩寶座前蒙憐恤得幫助,奉獻就不會這麼難,因為我們看見的是神的愛,求主幫助我們。
2.送入神的殿中(瑪3:10-12)
現在也有在招募志工,巴不得我們在領受神的愛的當中,把這樣的愛傳達給我們的鄰居,所以要招募一樓的招待志工,成為上帝的接待人,讓人可以感受到教會是溫暖的,是一個無形的教會,且透過這個服事,可以獻上我們自己,奉獻我們的時間,奉獻我們的才能,奉獻我們自己在那個地方來幫忙。
除了奉獻我們自己,當然,神也要求我們在財富上面有所學習,因為我們的神是豐富的神,並不需要我們的錢,但是仍然要學習奉獻。馬太福音第六章二十一節說:「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太6:21)人的心如果不是被上帝的愛摸著,就會被錢給摸著,在奉獻的事情上面很清楚的被分別出來,這是需要學習的。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當中,論到奉獻的事:「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如此行,每逢七日的頭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哥前16:2)個人要按所有的學習金錢的奉獻,奉獻是需要學習的,奉獻也需要我們先領受經歷神的愛。
Ⅴ、結語:一件美事
其實在新約聖經裡面有兩個關於奉獻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一個是寡婦所奉獻的兩個小錢,另一個是馬利亞拿著極貴的真哪噠香膏侍奉耶穌。
從世人的眼光來看,這個寡婦所奉獻的不過是兩個小錢,是微不足道的、極少的,而馬利亞用極珍貴的香膏來膏耶穌,被批評是浪費的,是好出風頭的。但是耶穌評斷說,這麼婦人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的拿出來,但是這個婦人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都投上了;對於那個塗抹耶穌膏的馬利亞耶穌說他在我身上所做的是一件美事,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訴說這女人所行的作為紀念。
在上帝的眼中,不管是窮寡婦還是馬利亞所獻上的,都極其的寶貴,是蒙神所悅納的,是盡其所有的、是最好的,是把自己給獻上。奉獻是一件美事,做在神做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做在上帝的家中,做在有需要的人的身上。
奉獻這件美事是參與在神的聖殿裡,是關乎神也關乎我們自己也關乎別人,而奉獻這件事情也要做在即時,馬利亞膏抹耶穌是在耶穌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之前,耶穌死了埋葬了,在七日的頭一日有三個婦人也一樣要拿著香膏去膏耶穌,可是耶穌已經復活。當然,馬利亞他並不知道耶穌什麼時候需要,但是他把握機會,在跟耶穌在一起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膏抹耶穌。
奉獻需要即時,讓獻上感恩的奉獻成為生命永存的意義。
寡婦不在意自己失去,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愛神,所以他擺上一切,神看見了;馬利亞在即時當中,獻上了最寶貴的一切。一生的當中,每天、每週、每月都在做很多的事情,要去思考什麼是我們以為美,而上帝也看為美的。
禱告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經歷你,經歷你的愛,並且在你的愛中,我們被光照,並知道我們的生命從你而來,我們所有的一切從你而來,我們透過奉獻回應上帝你的愛與恩典,也讓我們在奉獻的當中學習,是被神你的生命佔滿了我們的所有,我們就甘心樂意的獻上,主阿我們算什麼,你用如此重價的恩典將將我們買回,每逢我們舉目看十字架,我們就知道是神你先為我們奉獻的,幫助我們也如此行來回應你的愛,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