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

聖職的工作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7.08.26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經: 【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42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有一個人在士林開修車廠,他是修理高級的進口轎車,其實真正會開車去修理的人都不是那些當老闆的,通常都是那些老闆的司機去那邊找他修車,這個修車廠的老闆是主內的弟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你今天來修理車子,不管是修多少錢,我收據就開給你多少錢,我不會給你多報,也不會給你少報」,這個弟兄回憶說,當他在開修車廠的時候,早期的生意很清淡,大家都不去那邊修車,因為去那裡修車沒有好處可拿,很多人都是修三千寫五千,然後司機自己就可以賺兩千,可是這個人一直很不合作,他說:「我給你修三千就給你開三千,我不會給你多開」,很多司機傳來傳去就說車子不要去那邊修,所以有一陣子做到最後,他一直考慮是不是不要做修車廠,因為生意不太好經營。可是漸漸的,他的生意忽然間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他想說可能是自己有禱告吧!不然生意怎麼會越來越好呢?原因是因為他很堅持,只要是我修車,我絕對不多虛報金額,所以慢慢的在那些老闆的耳中傳開來了,跟他們的司機說:「以後你要修車,要嘛就回原廠,要嘛就去找這個人開的這家店修,如果你不是找他開的店修的話,那麼你的單據你就自己處理」,因為老闆們知道這個人絕對不會虛報假帳。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一個人怎麼樣在他的工作上盡他的責任,能夠讓人看見上帝在他的身上。我們今天要透過保羅和大衛,我們一起來思想我們怎麼工作。

一、 掃羅的工作與墮落

1、 掃羅的優點 (撒上9:3~5, 21, 2) (撒上10:24, 27) (撒上11:12~13, 7b~8)

很多人對掃羅有一個印象,就是這個人很糟,他好像一生的工作沒有什麼事情,就是在追殺大衛,所以我們對他的印象就是他的氣量很狹小,見不得人好,看到別人做的比他好,人家殺死敵人萬萬,他殺死千千,心情就不好,這樣的人怎麼會變成是以色列第一個王呢?到底那時候是怎麼選的?其實我們要說,掃羅王一開始時,他的形象是很正面的,如果他剛出來的時候有在選十大傑出青年的話,那掃羅一定會當選,因為他太優秀了,掃羅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時,是因為有一天他爸爸跟他說,家裡掉了幾頭驢子,然後就叫他出去找,在聖經當中你就看到他走過法蓮山地,走過沙利沙地、沙琳地,又到便雅憫地,又到蘇弗地(撒上9:3~5),走了好幾個地方,這些地方差不多是從基隆走到台中,將近一百五十幾公里,他的父親掉了幾頭驢子,他很認真的去找,翻越千山萬里仍然不放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怎麼樣?有時候我都覺得他比我好,我爸爸叫我做一件事情,「哼,要做什麼啦」,兩分鐘之後我的熱度就沒有了,可是掃羅很執著啊,他非常的執著,很認真的去做,他費盡心力的想要把他父親的驢子找到,所以我們看到他是一個很執著又很孝順的人。當先知撒母耳來對他說上帝已經揀選他作以色列的王時,掃羅怎麼說?他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撒上9:21)所以我們看見,當撒母耳揀選他的時候,他是一個謙卑,沒有過度抬高自己,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很了不起、與眾不同的人,而聖經又說掃羅這個人天生俊美,比眾民高過一個頭,「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9:2)所以當撒母耳看見他的時候,當他被介紹給群眾的時候,撒母耳對群眾講這句話時是很興奮的,他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嗎?」(撒上10:24)弟兄姊妹,我們看見掃羅不單單是在他內心的一些品格上,還有他的外貌上都是很吸引人的,雖然撒母耳這樣介紹他的時候,在眾人當中有一些匪徒不喜歡掃羅,不接受他的領導,公開與他們唱反調(撒上10:24),可是掃羅這時候作了王,卻沒有理會這些,他可以容納別人不歡迎他、批評他,當他第一次帶領軍隊出去打了大勝仗回來的時候,有人就說:「咦?以前不是有人不贊成掃羅作王的嗎?這些搗亂的人,我們把他們抓出來殺了」,想藉著這樣拍掃羅王的馬屁,可是掃羅怎麼說?他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撒上11:13)弟兄姊妹,我們看見掃羅很有魅力,所以聖經說,那個時候「掃羅在比色數點他們:以色列人有三十萬,猶大人有三萬」,看見本來這些以色列人他們很害怕外邦的入侵,可是這時候卻在掃羅王的帶領下他們都出來如同一人,我們看見掃羅王很有魅力,很有領袖的風範,很會打仗,聚集了以色列人在一起,我們看見一個美好的開始,一個優秀的君王人選,他作了一些正確的決定,有著高大英俊的外型,有著謙虛寬闊的氣度,有帶兵領導統禦的能力,而且是個孝子、是個好人、是個好將軍,不記前嫌,不濫用權力,所以我們要說,掃羅王一開始他形象是這麼好。

2、 掃羅的失敗

A、 為了凝聚向心力 (撒上13:11)

可是一開始的成功,不代表到最後都是成功,掃羅王讓我們看見,當他一直不斷的勝利,越來越成功的時候,這個人漸漸變了,他開始忘記自己是上帝膏立的君王,他開始對於他成為一個君王這樣的工作看得很重要,他認為作一個好的君王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民調要高。他覺得要讓老百姓支持他,他為了追求老百姓的支持,就勝於看重上帝的旨意,當上帝的旨意跟老百姓的想法相反的時候,他就選擇順服老百姓,第一次當掃羅王違命獻祭的時候,是發生在非利士人聚集了好幾萬人要來攻打以色列人,所以以色列人聽到非利士人來了(非利士人很會打仗),他們就很害怕,躲在山洞、叢林、石穴當中,那個時候本來有很多人跟隨掃羅,可是漸漸的一些人就離開了,最後只剩下大約六百個人,為什麼?因為戰爭就要開始了,撒母耳卻沒有來獻祭,沒有來求神祝福他們,所以看見敵人那麼強大,不斷有人開始害怕,加入了逃兵的行列,掃羅在那個過程當中,因為他擔心老百姓會害怕分散,「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撒上13:11)人如果越來越少,那麼戰爭就會失敗,所以為了凝聚軍隊的向心力,掃羅作了一個決定,不等撒母耳來,自己就先去獻祭,因為他相信,如果他獻祭,那麼上帝或許就可以祝福他,如果他有上帝的祝福,那麼人民就會靠過來;如果有足夠的人民,他就能夠打勝仗,他把勝敗看成是擁有人數的多寡,而不是上帝的掌握。

B、 為了討好百姓 (撒上15:9)

當第二次掃羅得罪上帝的時候,是當他打敗亞瑪力人的時候,上帝命令他將敵人的牛羊駱駝驢全部都殺光(撒上15:9),可是掃羅很捨不得那些戰利品,百姓出來打仗打了半天,卻沒有分到一點點戰利品,對他們而言是作苦工。孫子兵法上說:「取敵之利者貨也,因糧於敵」,就是說,當你出去打仗的時候,擄掠到很多的財物,要馬上趕快分給士兵,你分給士兵,士兵有了這些財物的時候,他們才會拼命的為你打仗。所以掃羅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就是希望這些軍隊能夠更多的支持他,他希望將那些財物分給這些阿兵哥,這些阿兵哥就會賣命的為他打仗,所以在他的心中這些老百姓、這些軍隊,變的越來越重要。其實我們仔細來看,掃羅這兩次違反上帝的命令,本身並沒有什麼不道德,或者他做了什麼罪大惡極,去殺、去偷、去搶的事,都沒有,反而從聚集老百姓對他支持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作法,從某一個角度來講,作一個君王不就是要老百姓支持他嗎?作一個君王不就是要老百姓很歡迎他、很喜歡他嗎?可是我們要說的是,掃羅自己說:「我有罪了,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就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撒上15:24)我們看見,掃羅王在作這些決定的時候,他擔心害怕的是,他如果不這樣做,人民就會不支持他;他如果不這樣做,人民就會離開他,所以掃羅王作了這個決定,當一個君王,特別是一個上帝所膏立的君王,他想要透過一些方式來獲得老百姓的支持,而把上帝放在一邊的時候,很可惜的,他就離上帝越來越遠了。特別是我們看見這兩次的事件都跟獻祭有關,掃羅彷彿是在透過這些宗教的儀式來加強他作一個好君王的樣式,他是上帝所膏立的,他懂得要獻祭,在這個過程當中,掃羅彷彿是在利用上帝,敬拜變成是一種政治表演的手段,敬拜上帝可以帶給他政治上所需要的資源。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說,掃羅被膏立為王,他原本為的是要彰顯上帝的主權,可是掃羅在這個過程當中,似乎有一點點想要把這樣的主權拿在自己的手上,他的敬拜不是為了順服上帝,乃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其實今天在台灣我們常常會把政治看作是一種表演的藝術,我們在台灣也常常看到政治人物說:「政治就是一種高明的騙術」,這就好像掃羅所說,他的敬拜、他的獻祭,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的一種表演,為了是要讓老百姓支持他。如果我們看到掃羅王是失敗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好我們的工作呢?

二、大衛的工作與成聖 (撒上16:14~23)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我們很辛苦,我常常看到我們教會的社青、教會的弟兄姊妹,家裡有小孩的還在忙,為了晚上七點半聚會了趕不來,為了工作,到了晚上九點十點才回到家,有時候我們在想,我們工作這麼辛苦,賺得錢這麼微薄,還隨時有可能被炒魷魚,有時候我們在想,上帝知道嗎?上帝知道我們在這裡辛苦的工作嗎?上帝真的知道我們整天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嗎?有時候我們在想,到底上帝有沒有聽見我們的困難?我們要來看另外一個人就是大衛,當撒母耳膏立大衛之後,他膏立大衛是為了讓大衛成為君王,可是當大衛被膏立後,他卻去做一件很奇怪的工作,這個工作不是作君王,這個工作是成為一個僕人,他成為一個站立在掃羅王面前的人,一個服侍掃羅王的人,我們看見掃羅王也很喜歡他,讓他為他捉刀,所以表示大衛表現得很好,很得王的信任,王將他的兵器交給大衛,很重要的是,當惡魔來騷擾掃羅的時候,大衛變成一個在王面前彈琴的樂師,他用音樂治療來治療掃羅,使王的心情舒暢(撒上16:14~23)。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見,有兩個人,他們都是被上帝所膏立的,一個是大衛,是神所膏立的,沒有作王,但是他的身上,卻有王的恩膏,可是掃羅是被膏立的,他在作王,這個人的身上,卻沒有王的恩膏,我們看見這裡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的工作上面,我們有沒有上帝的恩膏,我們是不是透過我們的工作,讓上帝的主權在我們的身上顯現出來,一個是僕人,一個是君王,君王沒有顯出上帝的榮耀,僕人卻顯出上帝的榮耀。

在創世記第一章26~28節當中讓我們看見,上帝一連六天創造了世界,並且規範了這個世界運作的發展,在這當中我們看見,上帝是一位很認真工作的上帝,祂是將祂的工作做到好,然後上帝不但自己工作,祂也將祂所創造的人,賦予他們使命,給他們工作,要他們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我們如果來仔細看的話,上帝開始工作的時候祂說:「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2~3)上帝的工作有一個特質,就是在一個混亂、黑暗、沒有秩序的當中,上帝帶來了這個世界的創造,就是使它有秩序、使它有規則。同樣的我們看見,以色列人處在一個混沌黑暗的世代,上帝設立了掃羅作王,可是掃羅卻把這個工作搞砸了,他自己成為一個混亂的人,他自己成為一個沒有秩序的人,這個時候上帝就藉著大衛,重新將這個世界秩序化,換言之,掃羅王失敗之後,上帝另外揀選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在他的工作上表現出忠心的人,這個人是在他工作上盡忠職守的人,若說大衛有盡忠,那他在什麼事情上盡忠職守呢?聖經說,他在放羊的時候,有獅子或熊來把他的羊抓走了,當羊被抓走了,是一種失序,大衛就盡了他的能力,設法要來保護他的羊群,他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展現了他的盡忠職守,這是一個認真工作的態度,在這樣認真的工作態度當中,沒有破壞和欺騙。我們看見我們的工作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為這個世界帶來秩序,為這個世界帶來幫助、保護、拯救,減少苦難,使人獲得幸福,另外一種工作是一種虛假的工作,就是這個工作帶來虛偽、詐欺、破壞和傷害。弟兄姊妹,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思想的,透過我們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讓我們周遭的人經驗到新的秩序,經驗到幫助、保護、被拯救,被醫治?還是我們的工作是帶來我們周遭人的破壞、虛假和詐欺?我們看見大衛的故事是在掃羅的故事中間的時候出現的,也就是一個君王把他的工作做到一團亂的時候,大衛的責任不是去取代這個君王,而是去服事這個一團亂的人,讓他能夠恢復秩序。很多人說,上帝為什麼要讓大衛去服事掃羅,就是要讓他在國王的面前見習、實習一下,以後他就能夠作君王,其實不是這樣,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一個是治理,一個是服事,治理就是我們把我們應該盡的責任做好,這就是治理;服事就是我們做事的方式,我們看見,上帝讓大衛透過他的服事,來彰顯上帝的主權,所以這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當我們要來服事、我們要來治理我們環境的時候,我們是透過一個服事的態度,我們是透過一個僕人的態度,一同的來服事。透過今天這段經文我們一起來思想,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我們應當注意的幾點:

第一點,我們是要使人歡喜或是使上帝歡喜呢?我們看見掃羅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他做工不認真,而是他希望透過敬拜上帝的名義來討好群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支持他,換句話講,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對我們而言,不論我們是在家裡成為一個管理家庭的人,或者是我們在一個公司行號,是一個管理公司的人,我們的人際關係是必要的,很多時候我們跟長官部屬之間的和諧,也是必要的,可是很重要的是,在這個關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出於真誠?還是在這個關係和過程當中,我們只是希望透過我們的巴結、討好,我們的結黨營私,使周圍的人來喜歡我們,如同掃羅他想透過他的政治表演,讓老百姓來支持他。弟兄姊妹,這是我們要來思想的,我們是學習順服我們周遭人的那些名義嗎?還是我們學習去順服上帝的旨意?我們是為了要讓大家高興,而放棄了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該有的原則?還是我們願意持守上帝的命令?對掃羅而言,這是一個試探,對今天我們每一個在工作的人而言,這也是一個試探,許多時候我們在工作當中,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你是要寫什麼樣的收據單據,你是要讓人家拿回扣呢?還是你說「不,修多少我就開多少?」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遇見試探,教會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的就是,教會有時候開會要去買便當,某某人去買便當,可是今天很多賣便當的人,他都不幫你寫好收據,他常常給你的是一張空白的收據,讓你回去自己寫,弟兄姊妹,這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是這就是在考驗我們自己,我們對我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很認真?記得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班的同學很喜歡踢足球,我代表我們班的同學去買一顆足球,買完足球後我跟老闆說:「麻煩你幫我開一張收據好嗎?」那個老闆跟我說:「寫多少?」弟兄姊妹,我們是要做一個真實、誠實的人呢?還是犧牲我們自己的原則?我們常常有機會在我們的工作當中,來見證上帝的名。

第二點,我們要來思想上帝所交給我們的責任,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不單單只是為了賺錢、不單單只是為了生活,或者是實現你的理想目標,對一個基督徒而言,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上帝主權的繼續彰顯,聖經告訴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耶穌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上帝不是創造完後就不做事,上帝是一位持續不斷工作的上帝,因為上帝是一位工作的上帝,耶穌也是一個工作的人,很多人都想說耶穌祂的工作是傳道,可是耶穌不是從十二三歲就開始傳道,他是到了三十歲之後才開始出來傳道,當他出來傳道之前,他已經做了木匠做了十幾年,聖經上有一句話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30)有的解經學家就說,因為耶穌是做木工,他做的擔子挑起來讓人覺得很輕省、很省力,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耶穌是一個很好的木匠,我們看耶穌也工作啊,祂不是說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是來傳揚上帝的國,所以我不用工作,我們看見當祂為我們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的工作不單單是在十字架上就結束了,而是祂的工作包含了祂曾經十幾年成為一個木工,扮演好一個木工的角色。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來服事上帝之前,我們應當在我們所盡的責任上做好我們的工作,當我們參與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當中,我們來榮耀見證上帝的名、盡我們的責任時,我們要說,這是一個真正屬靈的生活,一個真正屬靈的生活不是把我們的工作放著,單單的去服事上帝,而是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每一天來榮耀上帝的名。我們相信很多人都在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有一份好的工作,不代表我們會做的好,有一個正確的職位,也不代表我們是一個正直的人,掃羅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有一份很高尚的工作,以色列人的第一個王,可是他做壞了,大衛也有一份工作,是一個僕人,他卻做成功了,我們要看每一個工作都是重要的,每一個工作都是必須有人去做的,重要的是,我們在這樣的工作當中,有沒有找到上帝的旨意?我們在這樣的工作當中,我們有沒有看見上帝對我們的呼召?我們今天不像以前的人,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做一種職業,可能是農夫,一輩子就作農夫,可是在今天、在這個全球化的世代,我們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做好幾個工作,可能之前作老師,退休之後轉業再做其它的事,成為一個社工人員,我們看見我們不斷的在這個轉換工作的過程當中,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用一個真誠忠實的態度,來做一個上帝要我們做的工作,不論做什麼樣的工作,很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透過我們的工作,讓上帝的主權繼續彰顯,讓那些混亂、黑暗、失序、虛假、詐欺的事情,成為一個有秩序、有保護,得到幫助,拯救別人,減少苦難,也讓我們旁邊的人得著祝福與尊嚴。我們看見大衛被膏立之後所做的這份工作,就是使一個混亂的國王,重新得到秩序,這就是上帝要我們做的工作,我們要來思想我們的工作,是不是透過我們所做的,讓周遭的人得著秩序。

第三點,我們要來思想的是,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聖職。上帝把我們放在我們的工作當中,不是為了讓我們有一份很穩定的收入,也不是讓我們得到一個崇高的社會地位,或者讓我們有很大的能力可以控制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很重要的是,有沒有讓我們去學習到耶穌基督的樣式,讓我們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活出一個讓人羨慕的品格。有時候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我們常常要學習去順服,去學習公司的主權,如同耶穌一樣去學習順服上帝,服事這世代的人,我們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分辨,什麼是上帝的心意?什麼是老闆的心意?老闆的心意不一定是對的,可是我們學習一個很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工作成為一個榮耀上帝的機會,也就是讓我們的工作成為一個敬拜,讓我們的工作成為一個敬拜,就是在我們的工作當中,使人們能夠看見我們是一個基督徒。我們看見保羅,他是一個旅行傳道的人,可是他也有一份工作,他是製造帳棚為業的,他禮拜一到禮拜六是在編織帳棚,安息日的時候他是到會堂裡面跟猶太人去辯論傳道,所以他在週間當中是有一份正常的工作,編織帳棚那樣的工作,我們能夠說保羅的工作不神聖嗎?可是這樣的一個工作卻是幫助他,能夠成為一個傳揚耶穌基督福音的人。所以弟兄姊妹,我們的工作應該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多的去服事上帝,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因為我們沒有工作,以致於我們沒有辦法服事上帝,或者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太沈重了,以致於我們忙的沒有辦法去服事上帝,這都不是我們應當有的身份。我們要說,不論是編織帳棚,或者是在會堂裡面傳講福音,這兩個工作都是神聖的,很多人以為,只有全職事奉去當牧師、去作宣教師,或者在教會機構裡面工作才是聖職,去編織帳棚,在證券行裡面上班,去作一個老師,或者是作一個公車司機不是一個神聖的工作,其實我們要說,當我們能夠在我們的工作上盡我們應當盡的責任、盡我們應當盡的角色時,如同大衛是一個彈琴的人,這就是一個榮耀上帝的工作。其實我們要說,牧師的工作也可以是一個虛假的工作,牧師的工作也可以是一個欺騙的工作,但即使我們是一個司機,是一個幫忙打掃的人,只要我們是一個很認真、很願意、很負責的人,那麼這個工作就可以幫助我們榮耀上帝的名,很認真的去付出,很認真的去做我們的工作時,別人就透過我們所做的,看見我們不是在工作當中單單服事人,我們乃是透過我們的工作來見證上帝,我們知道,當我們做好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服事上帝,這就是我們真誠工作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的聖職。弟兄姊妹,好不好,讓我們學習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如同一盞明燈一樣,在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去彰顯上帝的主權,使一切的混亂、失序、破壞,成為美麗、成為和諧,使人得著祝福。我們一起來禱告。
 
「慈悲愛我們的父上帝,我們在祢的面前看見大衛和掃羅他們不同的角色,父神,我們求祢教導我們,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學習盡職認真在我們的工作裡面,讓我們看見,即使我們在社會工作,當我們認真負責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服事祢,我們就是在榮耀祢,當我們使這個混亂失序的狀況恢復成有秩序有和諧時,我們就彷彿看到主祢的創造重新臨到我們的工作當中,因為祢是使那淵面黑暗成為新創造的上帝。主,幫助我們在每一天當中,都看見我們正在創造,讓我們看見每一天的工作當中,我們都讓事情變成有秩序。主,也幫助我們在祢的面前,我們願意警醒的服事祢,警醒的在我們的工作當中來榮耀祢的名,求祢來帶領保守我們,這樣感謝禱告,奉靠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聖經中的婦女(二):馬大與馬利亞「在主腳前」 -- 李晶晶 牧師

寫作於2007.08.19
作  者: 李晶晶 牧師
   經: 【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一、 引言:馬大與馬利亞 

馬大與馬利亞是一對姊妹花,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耶穌,當她們面對這位好朋友、這位生命的主到府造訪時,都做同一件事情—接待耶穌,卻有著不同款待方式、態度和結果。姊姊馬大是一個很好的女主人,盡其所能地在廚房裡準備上好的料理、來來回回地服侍耶穌和門徒;妹妹馬利亞則是在客廳靜靜地坐在耶穌的腳旁,聆聽耶穌說話;  我們或許可以多一點想像,馬大自許:「能夠為耶穌預備豐富佳餚是件多麼榮耀的事啊!」,馬利亞也可能這麼說:「能夠單單靠近耶穌坐在祂的腳前是何等的榮幸啊!」,她們兩人都是如此重視耶穌,這都是好的事情,但是在路加福音第十章42節的最後,耶穌如此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這話似乎為這對姐妹打了分數、做了評價。 

恐怕有些人心中會暗暗地為馬大抱不平,那邀請耶穌到家中作客的是馬大,汗水淋漓忙進忙出準備飯食款待的也是馬大,她是如此的熱情、這般地勤快,但是反觀馬利亞呢?她單單地坐在耶穌的腳旁,那麼地安逸恬靜,好像什麼事都沒有做;結果耶穌卻是較為讚賞馬利亞……。 

耶穌來到這對姐妹的家中,是受到馬大熱情歡欣的邀約,應是充滿喜樂與祝福的,可是沒有想到,耶穌的到來卻造成馬大這麼大的壓力,使她在忙碌中,比較、埋怨、論斷、生悶氣,也演變成她們姊妹之間的緊張關係;我們會不會也這樣呢?原本事奉神、服事照料家庭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搞到最後我們卻覺得疲憊不堪、成為重擔,同工關係、家人關係也破壞了,你們曾否有這樣的經驗? 

耶穌刻意花費時間來到這個家中,我想不是要挑起爭端、引來不悅,乃是要帶來祝福、帶來改變,這位生命的主要成為她們靈命更新的答案,如果我們往後看約翰福音第十二章1~3節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件事情之後,姊姊馬大可就不一樣了,「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祂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1-3) 

(1)馬大的轉變

馬大在做什麼?一樣…她還是一樣手忙腳忙地侍奉著,並且這回可是在別人家裡呢!她就是如此渴慕要用她的恩賜(廚藝、招待)來服事,她決意要服事到底,可是…請注意,她臉上的表情、內裡的心境可是大不相同了,她不一樣了;這次她要服事的人更多了,有耶穌、十二個門徒、馬利亞、拉撒路,再加上主人和他的家人,恐怕都要超過十七八個人了,但是我們卻看到發現,馬大甘之如飴地伺候著,沒有怨言牢騷、沒有忌妒比較,過去的她曾經對她的妹妹和耶穌提出不平與抗議,但是此時不一樣了,顯然在那個事件(路10:38-42)之後,馬大學會了一些功課,她把耶穌的話(路10:42)聽進去了,學習選擇那上好的福份,她聽進去也明白了,她如此甘心樂意的侍奉,儘管在那一天,她的妹妹馬利亞仍是坐在耶穌的腳前,並且因著打破香膏膏耶穌,引起一陣騷動與討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馬利亞的身上,但我們卻是發現,在這裡經文說「馬大伺候」這樣平鋪直訴簡單的描述好像在告訴我們馬大內心的平靜安穩、沒有任何的眼紅或忿忿不平,因為她改變了,她把耶穌的話聽進去了、調整了,與耶穌的關係不同了、生命改變了,儘管手裡所作的仍如往常,周邊人事物不斷變化,但她的態度不同了,專注在耶穌身上一切為祂而做。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在每一次的禮拜講道、查經讀經當中,更認識上帝多一點時,我們也能像馬大一樣漸漸的調整自己的思想情緒、事奉的態度?我們是否也享受運用自己的恩賜單單事奉的甘甜?我們看到馬大仍舊是在侍奉,不過她再也沒有煩躁論斷的話,她的服事款待並沒有停止,但是她學會了一些秘訣,就是她的心中有主的話,她知道了那上好的福份—與主同在、為主而做。

(2)馬利亞在主腳前 (路10:39)

恐怕有些人也會如此區別:「手忙腳亂地忙碌服事就像是不屬靈的馬大,安靜默想、查經聚會的是比較屬靈的馬利亞」,真的是這樣嗎?忙碌就一定是不屬靈嗎?安安靜靜的才叫作屬靈嗎?

在整卷馬可福音,作者非常刻意的描寫人子耶穌是一個風塵僕僕、一刻也顧不得休息的耶穌,祂比誰都忙碌,祂忙得沒有時間吃飯、沒有時間睡覺,甚至連祂的母親來找祂,祂也沒有空去理會她。重點不在於忙碌或是安靜,而耶穌也不是責備馬大的忙碌不好,或是她做家事不對,耶穌乃是說:「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意思是指我們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是獨獨有一件事情漏掉了,而那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耶穌指的那件事情是什麼呢?答案就在馬利亞的身上,就是我們今天看的經文,「馬利亞在耶穌的腳前…」,「在主的腳前」是一切的答案。

耶穌稱讚馬利亞的是馬利亞的「選擇」,馬利亞選擇了那一件事情「在主腳前靜聽」她選對了事、做對了事,她就得著耶穌的讚賞與上好的祝福。

「在主腳前」這個字在原文裡面,有一個意思是同等於「作門徒」,在使徒行傳22:3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這個「門下」也是「在腳前、在作主的門徒」,這一天好像馬利亞她選擇了一件事情,她要作主的門徒,要聽耶穌講道,但是這可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與行動,因為這是違反當時候的風俗(猶太的拉比沒有收女門徒,因此馬利亞若要成為門徒一樣坐在耶穌的腳前聽耶穌講道,那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事突破傳統的事情,尤其在第一世紀猶太人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人不可以在法庭作見證、不可以學習神的律法、不被允許坐在一群男人的當中,而且猶太婦女的形象被認定刻板化,只是善於款待、是要在廚房裡面幫忙的,正常的情況應該是做好飯菜,伺候男人吃,讓他們談重要的事情,等到男人都用餐完畢了以後,婦女再來收拾乾淨,然後婦女和孩子才有得吃,女人是在廚房裡面,不是在客廳裡的,所以很顯然在那一天,每一個門徒都知道馬利亞不應該留在那裡,可是沒有人說話,為什麼?因為耶穌允許,耶穌不僅接受馬利亞挨在祂的腳前聽祂的道,並且肯定讚賞她,「…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而馬利亞也不是用傳統婦女的角色與刻板印象來看自己,她堅持她的選擇與看重的—在耶穌腳前親近耶穌,這樣的態度與神的關係使她的生命也格外光采。

二、馬利亞的啟示--在主腳前(路10:39)

在整個福音書中有三次提到馬大的妹妹馬利亞,而這三次都跟「在耶穌的腳前」有關係,第一次是在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路10:38-42)馬大接待耶穌到家中,馬利亞坐在耶穌的腳前;第二次是記載在約翰福音11:28~33,是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耶穌聽聞前來探望她們時,「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祂,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利亞一看見耶穌就俯伏在祂的腳前哭訴,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是在約翰福音12:1~3節,是離耶穌受難前的一星期「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我們可以看到馬利亞俯伏在耶穌的腳前,用她的頭髮去擦耶穌的腳,是如此地渴慕與愛耶穌、無視乎旁人如何看待與評論。

為什麼「在主腳前」是那麼的重要、有絕對性的需要?耶穌說:「那是不可少的一件,是別人不可以奪去的」,我想有幾件事情與大家一起分享:

1.踩踏平衡的基督徒生活

「在主腳前」如此重要是因為關係著基督徒的生活的平衡,在事奉與靈修之間,在親近神與服事神之間。馬利亞接待耶穌的方式是「在主腳前親近神」,她以專注的眼神與聆聽的陪伴來接待這一位好朋友、生命的主,她單單注目在耶穌身上,內裡似乎細語著:「主啊,就讓我單單在祢裡面聽祢說話,這就是我福份的來源」,她滿心歡喜享受與神的同在。馬利亞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她明白一件奧秘,就是愛耶穌的表達不是單單事奉,而是親近神、與神同在,把握珍惜此時此刻的機會擁有主。我們看了耶穌對這對姊妹說的話就知道,耶穌以溫柔的聲音對馬大提醒:「馬大、馬大,妳焦慮在這麼多的事情上,這許多事中妳獨缺了一件不可少的事情,就是學作門徒,與我認識,跟我建立親密的關係」,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不可能一昧的付出、付出、付出,我們需要領受,領受從上頭來的恩典與力量,使我們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與愛去事奉,所以耶穌誇獎馬利亞,「不可少的只有那一件是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個就是馬利亞的秘訣,使她能夠堅持她所選擇的。有一首詩歌我很喜歡,「我的燈需要油」,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我的燈需要油求主常賜下,使我燈永遠發亮光…」,我的燈需要油,使我的燈永遠發亮光,這是我們的期待與渴慕,可是我們卻常常會經歷到的燈枯油盡時,週而復始上上下下。我們許多生命的問題、生活的難處往往都是在跟神的關係上出了問題,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神建立關係,那上好的福份就是上帝自己,得到了神就擁有一切,我們所有一切的金銀和努力,都是要帶著與神的同在,主就是你我的神,在每一天、每一個決定、每一個新的轉變當中,我們需要有神的帶領,使我們作對選擇、作對事,一個錯誤的決定會讓我們繞路四十年,像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一樣,要花費許多的力量與時間來彌補,但是當我們跟神親近,就得著神的啟示,使我們裡面有力量,能面對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或是我們內裡的恐懼害怕,讓神成為我們的力量。大衛在詩篇第二十七篇4節這麼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他說我尋求神,我仍要尋求,我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我一直都是如此,大衛面對這麼多困難挑戰的時候,他說:「…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這是在主的腳前。

全世界最大的教會的牧師趙鏞基牧師這麼說:「透過每一天清晨的禱告,我與主親近,我支取了神無限的力量,我與神相交使我得勝再得勝,每一天的第一個鐘頭是我跟神在一起,我在主的腳前,我與祂親近,我感受到被神更新,讓神賜給我更新的力量,去牧養、去事奉,使我裡面有新的亮光、有新的力量,這一天經歷到主的更新與祝福…」,這是趙牧師事奉與生活的力量來源―與主親近。

耶穌說馬大沒有選擇那上好的福份,不是指她把時間用來備餐不對,而是指她優先順序沒有排列好,馬大極力的想要用事奉來表達她對神的愛,可是很可惜,無法持久,她後來崩潰了,因為心裡面也紛亂了。我們在事奉極大的壓力下,如果沒有與主親近片刻,從神支取力量,我們憑己力與喜好來事奉往往是會埋怨不平以致崩潰。靈修禱告、親近神,在短時間裡面好像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你有沒有靈修親近神,平時好像看不出有什麼差別,可是當時間一拉長的時候就會發現的,正如馬大本來也很喜樂的接待耶穌,可是當那個事奉的量多了,時間長了,抱怨就來了,眼目就看見不一樣了,親近神使我們裡面有力量,可以持久、可以面對環境人事變動,在事奉主之前我們需要先接受神的事奉,領受神自己在我們裡面,若我們本身沒有先調整好,我們沒有辦法工作,我們沒有辦法面對生活的困境;與主親近在主腳前的價值就在這裡,親近神可以讓神來調整我們這個墮落敗壞的人,使我們這個人調整好以後,可以去做神所喜歡的事情。我們在馬大的身上看見她學會了這個秘訣,她再次事奉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環境無論是多麼的不同,她依然歡歡喜喜的事奉上帝,求神幫助我們在事奉前可以先來到神的面前。

昨天晚上我接到一通電話,剛開始我蠻難過的,後來我就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就是我們的年輕人願意出福音隊事奉,可是好像在那個優先順序上有些錯誤,我們汲汲營營想要去事奉神想要做工,可是對於親近上帝、傾聽上帝、敬拜上帝,我們好像不是看為那麼的重要,我們覺得我們好像可以做些什麼,我們要去事奉,我們要去傳福音給人,告訴別人耶穌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是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之前,耶穌有沒有先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在我們當中有竹田福音隊隊員,禮拜結束之後,他們要搭十一點的火車去到屏東竹田,我很高興看到他們出發前先到上帝面前敬拜,我很想跟這些年輕人說:「在你要出發去事奉之前,有一件不可少的事情,是你要先親近神,先領受上帝在你生命裡面的恩典,是先知道神呼召了你,是先知道神摸著了你、愛著了你,耶穌先成為你最好的朋友,我們才有辦法去到竹田、去到瑞穗,在我們這個本鄉本地,去告訴人耶穌是多麼的寶貝,耶穌是我最好的朋友,在任何的景況底下。求神真實的幫助我們,我們要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是那個福音住在我的裡面,使我乃是分享我有的,不是外加的、不是聽來的、不是風聞的,而是親眼見著神的、親身經歷神的,求神幫助我們,親近神,使我們在事奉與靈修,在親近神與事奉神之間踩踏平衡的腳步。

2.做隨時幫助來面對人生風浪

親近神使我們得著隨時的幫助來面對人生的風浪。聖經記載馬大的妹妹馬利亞第二次在耶穌的腳前,是當她在面對生命中一個非常大的失喪,就是她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親人的分離、天人永隔是人生的風浪中極大的傷痛,當耶穌來探視她們的時候,經文告訴我們,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耶穌就俯伏在耶穌的腳前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11:32)馬利亞一看到耶穌,就趴在耶穌面前對祂傾心吐意,表達她心中的悲慟難過,那被憂愁哀傷全然籠罩的心,全然傾瀉在主的腳前,馬利亞早已學會一個秘訣,就是當烏雲遮蓋陽光的時候、憂愁來襲的時候、死亡陰影臨近的時候,她回到同樣的地方―在耶穌的腳前,尋求耶穌來安慰與幫助。當人生遇到風浪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是什麼?希伯來書第四章16節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馬利亞來到了耶穌的腳前,傾倒她所有的情緒與苦難,在接續的經文裡面我們看見,當馬利亞領耶穌到弟弟墳前,上帝使拉撒路死裡復活,使馬利亞有失而復得之樂,頃刻間她得著了安慰與幫助,她親眼經歷神的信實,耶穌的到來看似遲了、來不及了,但是馬利亞依舊俯伏在地全然順服,來到施恩主的面前,哭求神,當有神在的時候,一切的傷痛能夠被神安慰釋放,所有的問題開始有了答案,保羅也這樣子說:「我並不是因困乏說這話,無論在什麼景況,我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就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做。」(腓4:11~13)保羅在獄中能仍如此大有信心的宣告見證,他花費在耶穌腳前的時間夠多,使他內在有足夠的力量,外在環境的鐵條禁錮不了他,影響不了他旺盛的生命力。在大衛的詩中我們也看見,當他在曠野極其難過的時候,他得著了倚靠神、得著了面對人生風浪的秘訣,他說:「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詩63:1)「因祢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祢。」(3節)他說:「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祢。」(5節)在曠野遇到了困境的時候,他說有了在主的腳前,他得到了隨時的幫助,他能夠面對人生的風浪,他說他的心像飽足了骨髓肥油,這是何等的親密、何等有盼望!我們也需要與神有這樣親密的關係,當神在我們裡面的時候,祂成為我們的幫助,成為我們面對人生風浪的支柱,使我們不致被淹沒依然站立得穩。

十一年前,年輕的我在第一間牧會的教會—土城的城光教會,遇到第一個長老,許長老,我到直到如今都記得她、想念著她,我認識她的時候,她七十多歲,我八月第一個禮拜到教會報到的時,就聞訊參加她丈夫的告別禮拜,一年後,她的兒子在高速公路上,因為追擊犯人發生車禍、翻車當場死亡,我參加第二場的告別禮拜,再隔一年,她的女兒突然暴斃留下兩名幼子需要她照顧扶養,短短兩年當中,她失喪三個親密家人,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她的女兒,在告別禮拜後的家庭禮拜當中,年輕傳道人的我已經泣不成聲、雙眼模糊看不清楚講稿,不知道有什麼安慰的話,就在這個時候,許長老接續著,除了感謝大家的參與,她說:「我現在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兒子、失去了女兒,我已經一無所有,我不可以再失去上帝,我若再失去上帝,我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我感謝上帝,使我心裡有平安,接下來的路要上帝牽我的手走……」,是怎樣的生命力、是怎樣信仰讓一個髮白的老人在喪失親人後仍能如此信靠有盼望,因著耶穌,耶穌有一位愛的上帝,當她面對人生的風浪,當她面對親人的失喪時,她能夠說出這樣的信仰告白「主,我感謝祢,祢使我心裡有平安。」在那場家庭禮拜當中,不是我們安慰了這位許長老,而是她豐厚堅固的信仰安慰了我們,她的秘訣來自每天親近神,每一天清晨五點半,她在主的面前禱告,從一而終,直到如今,沒有改變過,那成為她隨時的幫助,成為她面對人生風浪的支柱。猶記她握著我的手說:「傳道,每天透早我攏為你祈禱,上帝kap 你佇在,要勇敢服事上帝……」是的,如此親近神、如此生活、如此事奉、如此面對生命突起的風浪。

3. 體會神的心意明白神的旨意

親近神關係著我們可以體會神的心意、明白上帝的旨意。如果我們認為馬利亞不願意事奉神,那恐怕是錯誤的;當耶穌聞訊前來探視馬大馬利亞時,馬大急忙去見耶穌,馬利亞仍坐在家裡,悲痛她的弟弟過世,可是當姊姊馬大跑來告訴她:「夫子來了,叫你。」(約11:28)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約11:29),她一聽見是耶穌的呼喚、是主的聲音,馬利亞就起身去見耶穌,因為她是一個傾聽神聲音的人,神說了她才動,神是她一切的選擇和動力,她想要先知道神的旨意,再去做她下一步的決定與動作。我相信,如果耶穌要馬利亞去備餐去打掃、去和馬大一起在廚房裡工作,她肯定會順服去做。

馬利亞第三次在耶穌的腳前是離耶穌受難的前一個禮拜,她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用自己的頭髮去擦(約12:1-3);馬利亞在主的腳前坐著聽耶穌的話,她同時也預備了香膏要膏耶穌(在祂死以前膏祂),我們不明白也會覺得奇怪,馬利亞為什麼知道要這麼做?門徒呢?耶穌曾兩次對祂的門徒預言、揭示祂要去受死,可就是沒有一個門徒聽懂主的話,沒有一個門徒聽進去這件事情而去做一些預備,然而這一位婦女馬利亞聽見了、接受了,也做了預備並且等候一個機會能在耶穌受死前來膏祂。

我們可以稍微想像一下,恐怕是就在那一次(路10:38-42),她在耶穌的腳前聽主說話而知道了耶穌的心意、領悟了耶穌要去耶路撒冷受死的心事,她聽進去了耶穌的話、她明白了神的心意、知道神的旨意,主要受難,她接受了這個話,並且她關心這件事情,她就尋找機會在耶穌受死之前來膏祂。因為她在主腳前,領受神的旨意、明白耶穌將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的愛、愛神的心在她裡面帶出她最大的能力,所以她把握住機會、即時地用極貴重的香膏膏抹耶穌。你們是否記得,在耶穌死後,也有一群婦女拿著香哪膏要去膏耶穌,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耶穌復活了,不在那個墳墓洞裡面。但是馬大的妹妹馬利亞她即時做了這件事,因為她在耶穌的腳前,聽明白神的心意、她體貼神的心、她就作對了選擇、做對了事,她就成為一個蒙福的人。

我們的神渴望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裡引導我們,只是我們常常聽不到神那微小的聲音,因為我們不夠與祂親密,因為我們很忙碌的在操作,手在動、腳在動、心也在紛飛,羅馬書第二章2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也因著明白上帝的旨意,體會耶穌的心,馬利亞不僅能夠做耶穌所喜悅的事,也使她自己裡面可以任勞任怨,不在乎別人的冷言冷語,她可以面對馬大的抱怨,她可以面對那些門徒指責她浪費了那些香哪膏,她都可以忍受下來,但是耶穌替她說話:「由她吧!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可14:6)耶穌稱讚馬利亞所做的事與選擇,耶穌說那是一件美事,馬利亞選擇對的事,做對的事,就得著上好的福份、得著耶穌的獎賞,與神的同在。

耶穌沒有針對馬利亞有無去幫忙馬大這件事情是對還是是錯做任何的回應,而是說她做對了這件事情,在主腳前,明白神的旨意,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接著第9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在主腳前可以體貼神的心意,可以明白神的旨意,可以做對的選擇與行動,並且主說,馬利亞所做的這件事情是有永存性的,是沒有辦法奪取的「普天之下」都要被傳說、都要被紀念。弟兄姊妹,我們每天都在選擇,我們所選擇的有沒有永存性?馬太福音26:13同樣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這就是永存性,普天之下,直到如今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互相共勉,讓我們手裡所做的具有永存性,我們所作所說的是否常被紀念成為幫助?

剛剛我提到的那位許長老,每次一有機會我就想要分享她的事情她說過的話,因為那個有永存性的價值,是屬神的真理與信心,這是她在主的腳前所領受與生根內化在其身的生命力,她抓住了神的應許也得著了神的應許。沒有什麼比來到主的腳前,守候在那裡,靜靜的等候神,更討神的喜悅,這樣子的專注使我們的生命不畏懼風浪,這樣的專注可以使我們繼續走前面正確的道路,求神幫助我們。這件事情馬利亞選擇坐在耶穌的腳前,使馬利亞可以專注在主的面前,使馬利亞可以非常堅決堅定的親近神,討神的喜悅。

我們身邊有許多必須的工作催促著我們要去執行與完成,那溫柔救主的微聲呼喚,我們依稀聽見了,也渴想去回應,但此手機響了、孩子哭了、水開了、垃圾車來了、家人病了、備餐的時間到了、服事來了,剎那間,我們與神獨處靈修時間中斷了,想要親近神的思緒也飛走了。曾有一位哲人家說:「我們就是被這個急務的暴君給吞沒了」,這樣看來,我們哪有時間像馬利亞一樣坐在耶穌的腳前,哪有精力得著神的恩膏、支取神的能力去事奉呢?

耶穌,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在那麼多要做的事情當中,十架拯救行動的高度的壓力下,耶穌不匆忙,祂知道祂是誰,祂上山去禱告,祂與主警醒片刻,使祂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去,祂從未對屬世的要求妥協,也不對屬世的需要低頭,耶穌對門徒說:「我只遵行天父的旨意,做成祂的工。」有人這麼說:「耶穌的行動是從一個禱告的地方到另一個禱告的地方,在這兩者之間,祂是與神親近與神同行。」與神親近、在主腳前的價值就在這裡,可以讓主調整我們這個敗壞、墮落、軟弱的人,當我們調整好以後,我們就可以去做主所喜悅的事情。耶穌不僅接納、歡喜馬利亞坐在祂的腳前,同時祂也發出一個邀請,讓馬大暫時離開,與她同享這樣子的福份,同樣的,神也邀請我們來到祂的面前,讓祂成為我們生命的主人,我們能找到滿足我們一切渴望的秘訣,超越日常生活的壓力,不被壓力所擠碎。

三、結論:

在信息要結束的時候,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網路故事: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很累並且有點煩,當他開門進入家裡時,發現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邊等他。

「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什麼問題?」父親回答。
「爸爸,你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著。
「我只是想要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著。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快美金。」
「喔!」小孩低著頭這樣回答著,小孩說:「爹地,可以借我10塊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個問題,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或東西的話,那麼你馬上給我回到你的房間,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很辛¬苦工作,我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到自己房間並且關上門。這位父親坐下來,還生著氣,他的孩子怎麼敢只為了錢而問這種問題?大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剛剛可能對他的孩子太兇了,或許他應該用那10塊錢美金去買小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讓他不用常常想要錢,於是父親走向小孩的房門,並打開門。

「孩子,你睡了嗎?」他問著。
「爸,還沒有,我還清醒著。」小孩回答。
「我想過了,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兇了,很抱歉。」父親說著,「我將今天所受的悶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塊錢美金。」

孩子笑著坐直了起來,「爹地,謝謝你!」小孩叫著。接著小孩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了的鈔票,父親看到小孩自己已經有錢還想要錢,就想再次發脾氣。這小孩慢慢地¬數著錢,接著看著他爸爸。

「你已經有錢了,為什麼還想要更多?」父親生氣地說著。
「因為我之前不夠,但現在我的錢夠了。」小孩回答。「爸,現在有20塊錢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請你給我一小時的時間。」

親愛的弟兄姊妹,耶穌也想要跟你買一小時的時間,你能否有一小時的時間在主腳前嗎?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我們要謝謝祢,謝謝祢透過馬利亞如此刻意、專注的選擇在祢的腳前,使她得著那上好的福份,使她得著那面對人生風浪的秘訣,使她得著了解神祢的心意旨意,使她得著了神祢那最大的獎賞。親愛的主,求祢帶領我們,讓我們每一天都聽到祢的微聲、盼望與呼召,讓我們來到祢的腳前,支取祢的力量,明白祢的旨意,讓我們可以面對人生的風浪,讓我們可以面對前面的道路,謝謝神,求祢與我們同在,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四):彌賽亞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8.1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約翰福音四章252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有聖禮典,會中有兩位弟兄要受洗,有三位兄姐要加入我們教會,所以今天的講道會回到我們受洗系列耶穌和撒馬利亞婦人這段經文上面,我要證道的講題是彌賽亞。耶穌基督去到撒馬利亞的敘加和那個婦人講話,講到一個程度,那個婦人就說:「彌賽亞要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在準備這篇講道時我才發現,這是真正唯一的一次耶穌直接向人說出「我就是」的回答,其它的時候人家問祂,祂都沒有直接的回答,只有在此直接回答。很有趣的是,對方不是猶太人,是一個外國人,是一個婦女,是一個生命中有很多創傷和苦痛、甚至是有罪的人,耶穌跟婦人啟示說祂是彌賽亞,這是什麼意思呢?

Ⅰ、引言:艦長與燈塔

我們先來看一段影片,這是一艘USS Montanan(蒙大拿)的艦艇在海面上即將與對方相撞前的廣告。艦長:「....我再說一次,這裡是USS Montanan艦艇,請你即刻改變航道十五度」,對方:「請你向南改十五度」,艦長:「我是艦長!請你改道!」對方說:「我不能改,你改」,艦長:「我是大西洋第二大艦艇!你改道!否則的話,我會想辦法保護我的艦艇!」對方說:「我是燈塔小兵.......Hello,艦長,你在哪裡?他大概走了,這樣就不要緊了。」你們知道這個故事我以前講過,以前是用照片,這次是用影片,這個不是真實事件,是一則廣告。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當你不知道對方是誰的時候,你的態度會不一樣,當你真的發現對方是誰的時候,你會改變你的態度,你不知道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最大,你的船最大,你來轉,我不轉,當艦長知道前面是燈塔的時候,他決定要轉向。這個撒馬利亞井旁的婦人,當她真的發現站在她面前的不是一個疲憊口渴的猶太男人,而是彌賽亞時,誰要改變?她有改變嗎?她有改變。今天我們有兩位弟兄要受洗,盼望他們也能夠知道要受洗歸向的對象就是這位彌賽亞,這位彌賽亞會讓你的生命帶來改變,你今天成為基督徒,你有發現站在你面前的真的是彌賽亞嗎?那你有改變嗎?你怎麼看站在我們面前的耶穌基督呢?聖經有七種記載關於彌賽亞的看法:

Ⅱ、七種彌賽亞觀

1、 如摩西的先知

第一種就是撒馬利亞婦人的看法,她對彌賽亞的認識也不完全,因為撒馬利亞人只接受摩西五經,其它聖經的經卷都不接受,摩西五經裡關於彌賽亞只有一句話,她的彌賽亞觀就是:「好像摩西說要來的那一位,祂要來告訴我們所有關於神要我們知道的事情」,這是她的彌賽亞觀。摩西曾經這樣說:「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申18::18)這是撒馬利亞井旁婦女的彌賽亞觀。耶穌基督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摩西說:「你們不可姦淫」,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8)所以耶穌有把摩西的律法更進一步的解釋清楚,所以這沒有錯,耶穌是這樣的一位彌賽亞。

2、 大衛後裔君王

當大衛王起意要為上帝建聖殿的時候,先知拿單說好,可是上帝說不好,上帝說:「我要大衛的兒子(Son of David),大衛的子孫來建殿」,之後上帝在那邊答應大衛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撒下7:12)那位子孫很特別,他的國位會被堅定,這樣的一個想法就是猶太人的彌賽亞觀,「他是一個我們的國王,他的國位會堅定」。當耶穌要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時候,猶太眾百姓呼喊著說:「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就是在講大衛的子孫(Son of David),他的國位是永遠的,這個我們叫作政治性的彌賽亞,是要堅固以色列國的那一位,這是猶太人觀念中的彌賽亞。

3、 麥基洗德祭司

其實舊約中還有另外一個觀念,就是麥基洗德的祭司。詩篇這樣說:「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祢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到了希伯來書就解釋說:「作先鋒的耶穌,既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來6:20) 這位彌賽亞不只是作政治上的國王及先知教訓講道而已,他還是一位祭司,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那位永遠的祭司就是耶穌基督,祂進到永遠的會幕裡,然後把那個會幕開啟,使我們可以直接來到神的面前敬拜的祭司,這是另外一個彌賽亞觀。

4、 醫治釋放神僕

但不只這樣,祂怎麼成為祭司呢?而且還成為一位醫治釋放的僕人,這是以賽亞的彌賽亞觀,但這個觀念已經慢慢轉變了,從先知、君王到祭司,這是我們傳統上認為受膏抹的三個彌賽亞觀的範圍,以賽亞對彌賽亞的了解又再進一步,他發現上帝的彌賽亞不只是為了以色列國,同時也是為了外邦人,「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祢的手,保守祢,使祢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是約),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賽42:6~7)所以這擴大了彌賽亞要服事的範圍,因祂不只是統治、敬拜、教訓人知道上帝的律法而已,祂變成是醫治釋放全世界的彌賽亞,這個彌賽亞變成是神的僕人。祂怎麼能夠做到這樣呢?耶穌基督出來傳道在會堂裡講道的時候,人家把聖經拿給祂,祂就唸了這一段,以賽亞書第六十一章1節「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這是耶穌自己自認的彌賽亞是這樣的。

5、 受苦代贖羔羊

施洗約翰他認為彌賽亞不只是這樣,祂來是要犧牲自己,作我們的贖價。這是我們常常會唸的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的彌賽亞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祂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譯:祂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祂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6~7)祂不只是一個僕人,祂還是一個受苦代贖的羔羊,「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祂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所以關於彌賽亞有那麼多不一樣的圖像。

6、 乘雲降臨人子

這是但以理看到的彌賽亞,「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但7:13~14)他看到的彌賽亞是在世界要結束時,從天上降臨,要來統治全宇宙的一個人子(Son of Man)。所以我們看見有Son of Daivd(大衛的子孫)、Son of Man(人子)這些不同的稱呼,都是在講彌賽亞,耶穌說:「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14:62)這個是永恆的彌賽亞,是統治全宇宙,是最大的。

7、 永生上帝愛子

可是祂的本質就在耶穌基督登山顯像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耶穌不只是人而已,祂就是上帝,是上帝的兒子,詩篇第二篇7節說:「…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上帝所生的兒子就是上帝。這是馬太福音第十七章5節,耶穌的三個學生親自聽見的聲音,上帝親自對他們說的,「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太17:5)這個彌賽亞,從人的角度我們現在看起來,祂不只是人,祂其實就是上帝的兒子,祂是上帝,是Son of Messiah。

Ⅲ、彌賽亞對井旁婦女

1、 親近井旁婦女

耶穌基督對這個井旁的婦女是怎樣的看待讓她從「你是一個猶太男人」慢慢把她帶成「你是彌賽亞」呢?這個過程是耶穌基督主動先親近她,「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妳給我水喝。」(約4:7)為了要靠近這個井旁的婦女,耶穌基督祂必須跨越種族、宗教、歷史、性別的隔閡,這個婦女自己講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要水喝呢?」(約4:9)這句話裡面已經表示有很多的隔閡,換句話說,耶穌基督很有可能因此被人批評:「你怎麼會跟那種人說話?」耶穌為了要接觸那個婦人,祂必須這樣做。祂不只要跨越這些,還要從猶太地走很遠很累的路到敘加的古井旁,走到口渴,還必須忍受長途跋涉困乏的痛苦。祂要接近她的第一句話不是「我來幫你」,而是先請對方幫忙,「請你給我一口水喝好嗎?」這點很有趣,從這樣開始和對方接觸。

2、 導向永生活水

可是耶穌沒有停在那裡,祂也沒有喝水,因這婦女中午出來打水,她需要水,所以耶穌就從喝的水講到另外一種水,從水的角度談到存到永遠的活水,耶穌把她帶到往深一層的了解,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如果你喝我所賜的活水,你就永遠不渴,祂講到一個程度,讓這個婦女覺得也許是水泉,像水龍頭一樣能不斷湧出的水,讓她覺得「如果你真的有的話,你要不要給我」的渴望。所以從這個婦女中午要很辛苦的出來打水,這樣切身的需要,把她導向到一個永生的活水的需要,這個婦女的了解只是這座古井的水,她說:「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12節)你比雅各還大嗎?你的水有比他的水還好嗎?耶穌說:「喝過雅各的水還會再渴,喝我所賜的水就不會再渴」。所以耶穌和婦女的對話,從喝的水導向生命的乾渴,從物質字句導向屬靈深意,這個我們叫作找福音的接觸點,所以我們向人傳福音,你怎樣找到對方的的需要 (Real need),用對方聽的懂的話,把對方導向永恆的需要。

3、 照亮生命實況

講到這裡,這個婦女已經發現眼前這個人並不是普通的人,然後耶穌要她面對她的問題,因為這個女人一生有很多的痛,甚至犯罪,這是她婚姻上的問題。當然有人說她有五個丈夫是她的不對,也有人說是那些丈夫的不對。因為在當時女人不可以離婚,只有丈夫可以休妻,如果丈夫不是死掉,有可能這個女人是被五個丈夫把她休掉的可憐女人,到目前和她在一起住的根本還不敢當她的丈夫,不跟她結婚。最後這一點「…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約4:18)是她目前的處境,如果要說犯罪的話,最後這一點算是犯罪了,因為她跟一個沒有結婚的男人住在一起。你可以解釋說這是她的不幸,這個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裡常常有的陰影(Shadow)。最近參加一個姊妹的Grace home(恩典之家),信惠姐她出了一本書,書名叫作「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是一種治療的方式,它是用Carl Jung(楊格)的理論,照Carl Jung的說法,我們都有Shadow,是我們的痛、是我們的不對或是我們生命中的罪,我們常常不喜歡人家知道,把它放在心的深處包起來。可是生命要改變,這個部分需要處理。耶穌基督跟婦女談到永生的水以後,祂就直接說:「請妳帶妳的丈夫來」,這個女人不喜歡談她生命中的痛,她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的是對,可是你曾經有五個丈夫,現在妳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不是妳的丈夫,妳說的是對」。你知道耶穌這樣講的意思嗎?理論上來講,她跟一個男人住,可是那個男人不是她的丈夫,所以她說自己沒有丈夫是沒有錯,因她的生命不是這一句話就能表達全部,這個我們叫作Technically you are right.,從技術上的層面來講,你講這句話是對的,可是你的生命沒辦法用這一句話來表達完全,因你的生命另有故事。耶穌把她的故事說出來,那個婦人就非常驚訝:「哇!你是外地人,你怎麼知道我那麼多的過去」,所以她發現到這個人不是普通的人,不只說我有活水的人,他也是先知,所以由於這件事,讓這個婦人對耶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耶穌沒有指責她的不幸,沒有指責她的不對,耶穌說:「妳說的這句話嚴格來講也可以算是對」,耶穌一直強調說:「你講的是真的」,所以耶穌沒有指責她的意思,祂給予對方接納和鼓勵,也等於是告訴她說:「你說的這句話也不是全部啦」,因為耶穌把她實際的情形給暴露出來,這個婦女對耶穌有了新的認識,認為他是先知。

4、 彰顯天父上帝

後來這個婦人認為:「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會不會就是摩西講的那一個先知?」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撒馬利亞人認為「那個先知」就是彌賽亞,是我們將來的盼望,祂來是要復興萬事的。所以婦女就問耶穌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4:25),這裡耶穌的回答很妙,他以對方的彌賽亞觀回答她。我剛才說了有七個彌賽亞觀,這個婦人只有一個,就是第一個彌賽亞觀;耶穌沒有跟她講:「妳不對,你的彌賽亞觀太狹隘,其實彌賽亞還有其它這些」,耶穌只就對方所知道的那個角度,把她所知的事都說出來,讓她對彌賽亞有更深的了解。而耶穌的回答我們要從希臘文來了解,中文的翻譯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26節)其實希臘文的翻譯是「Εγω ειμι, ο λαλων σοι」,翻譯成英文就是「I am, who talks to you.(我是,就是跟你說話的那位)」,如果你對舊約聖經有點了解,用這樣的字句來表達的只有上帝,當摩西(撒馬利亞人只相信摩西)在燃燒的荊棘裡遇到耶和華上帝的時候,他問耶和華上帝說:「祢叫什麼名字?祢告訴我」,耶和華上帝的答案就是:「我是(Εγω ειμι)」,「我就是那個『我是』」,這個很特別,在約翰福音有幾次耶穌用間接的表示其實祂就是那個「我是」,「我就是上帝」。所以耶穌對那個婦人的彌賽亞觀有往上再提升,變成「我是上帝,我不只是一個像摩西的先知」。

5、 轉化婦女生命

所以這個婦人知道以後,她馬上改變,把她打水的器具放下,跑回到城裡去,跟很多人說她本來不希望人家知道的事,現在自己把它講出來,她說:「有一個人把我生命中陰影的部分都說了出來」,「我遇到一個人,他可能就是摩西講的彌賽亞」,耶穌啟發她、等待她自己發現。所以彌賽亞不是耶穌講的,是這個婦人她自己發現,然後耶穌再引導她改變先前的了解。由於她對耶穌有這樣的了解之後,這婦人有了很大的轉變,她原本中午打水是要逃離眾人,現在她跑到城裡去,而且她不怕過去的事讓城裡的人知道,這個完全的轉變,讓她走出生命的陰影,讓她成為一個快樂、要領人就近耶穌的人。不過有趣的是,她雖然已經帶人來信主了,但是在她心裡面對基督、對彌賽亞的了解,還不是那麼清楚,所以到最後她的結論是說:「…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約4:29)她還是帶著問題,這點我就覺得很妙,她對基督不完全了解,可是她了解的部分已經足夠讓她相信了。而且不只相信,她還帶別人來相信,這個我說是「帶著問題相信」。各位弟兄姊妹,你有這樣的情形嗎?也許今天你對耶穌基督還有問題嗎?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不完全了解耶穌基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相信,就像這個婦女一樣,甚至可以帶人信主。

Ⅳ、井旁婦女對彌賽亞

1、 出外口渴的敵族異性

現在我們從這個井旁婦女的角度來看。她對耶穌的了解是慢慢,剛開始,她以為祂只是一個出外旅行、口渴討水喝的敵族異性,她跟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約4:9)這裡面表達出兩個民族之間的敵意。

2、 擁有神奇活水的異人

可是耶穌跟她說祂有活水的時候,那個婦人有一點相信,如果你真的有,你就把這水給我,讓我不必每天這麼辛苦打水。「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4:15)所以婦女對耶穌的看法就變成一個擁有特殊恩典或特異功能的人。他是一個擁有神奇活水的人,這個婦人覺得說:「不管你有的是什麼,如果你有的話,我想要」,變成有點相信耶穌不只是一個猶太男人,而是一個有活水的人。

3、 深知自己底細的先知

後來她嚇一跳,「你怎麼知道我曾經嫁過五個老公?你怎麼知道現在跟我住的不是我的先生呢?」她發現她遇到的是一位先知,「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約4:19)

4、 摩西所預言的彌賽亞

然後再進一步,你會不會就是那個彌賽亞?不是一個先知而已,是「那個先知?」「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4:25)所以婦人被耶穌帶領開始在思想彌賽亞的事情,耶穌就讓她了解。

5、 為他作見證的彌賽亞

了解以後這個婦人就被轉變,她跑到城裡作見證作見證,帶了很多撒馬利亞人來信耶穌。「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約4:39)

Ⅴ、結論:親眼看過,又作見證,傳給你們

我們的結論,如使徒約翰所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約壹1:1~2)弟兄姊妹,你真的認識彌賽亞嗎?你對祂的認識有到改變你生命的程度嗎?讓你願意去跟別人分享嗎?就像這個撒馬利亞的婦女一樣嗎?有趣的是,耶穌基督第一個宣道士是女性,而且是外邦的女性。耶穌的學生陪著祂走到敘加的井旁,學生們去買食物回來還搞不清楚,耶穌為什麼跟那個婦人講話,然後耶穌對學生們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約4:38)你們去收割你們沒有撒種的,就是這個撒馬利亞的婦女所做的,我希望你們跟她學習。我們所認識的主有改變我們的生命嗎?使我們願意成為一個可以把這個信仰分享出去的人嗎?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有時候我們像這個Montanan的艦長一樣,我們自以為了不起,我們不認識祢,祢是那個永不改變的,要指引我們方向的那座燈塔。主,我們常常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甚至要我們周圍的人來為我們來改變,求祢幫助我們學習這個撒馬利亞的婦女,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夠對祢有真正的認識,因這個認識能夠帶來我們生命航道的改變,不只是我們改變,我們也要成為願意跟人家分享這樣改變的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建造系列(十二):建造會幕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8.0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出埃及記三十五章110、2035節 、三十六章17節、四十章3338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一塊餅乾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建造會幕,我們要如何來建造會幕呢?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當我們奉獻給上帝的時候,我們的天父爸爸祂的心裡面是什麼感覺?不管奉獻的是我們的金錢還是我們的才幹,當我們奉獻的時候爸爸的感覺是怎麼樣? 我想就像一個爸爸,第一次從他的幼兒手裡,吃到一口餅乾的感覺,你當過父親嗎?當你的孩子第一次會把你給他的餅乾拿給你吃的時候,那時你的感覺是怎麼樣?很高興。你並不需要那塊餅乾,你要的是孩子懂得回饋,懂得關心爸爸,其實孩子的每一塊餅乾都是爸爸給他的,但是他敢、他也願意把他手裡的餅乾再還給爸爸,我想那就是我們奉獻時天父的感覺。  對於上次講道“金燈台”,有一點要跟大家更正一下,我講到亞倫每一天要經理這個燈,我唸到的資料是說早上要添油、晚上要剪芯,後來重新看講稿,再一次查證,發現大部分的學者他們的解釋不是早上添油、晚上剪芯,而是早晚都要添油和剪芯,這是要跟大家更正的。  我們今天的經文讀了很多地方,摩西吩咐以色列百姓要開始建造會幕,經文的重點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說:「安息日不可以做工」,「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出35:1~2)當他們開始要建會幕,就是開始要做工的時候,摩西先告訴他們說,一個禮拜頂多工作六天,安息日不可以做工,包括建造會幕,這個很有意思,為什麼要蓋會幕之前,要先講這句話呢?有什麼重要性嗎?第二個,甘心樂意的就可以拿來奉獻,「摩西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出35:4~5)第三個,有智慧的就來做工,「你們中間凡心裡有智慧的都要來作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出35:10),所以他們奉獻有兩種,一種是奉獻所有的財物,一種是奉獻所有的才幹,透過這兩種奉獻,會幕才建的起來。需要有人把材料拿來,也需要有人肯用他的才幹,把那些奉獻的材料,蓋成會幕。比較奇特的是,摩西說:「不要再拿來了,因為材料太多了。」「摩西傳命,他們就在全營中宣告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什麼禮物來。這樣才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出36:6)若從募款的角度來看,摩西這次的募款其實是做得很奇怪,現在有很多募款專家(Fund Raising)你知道嗎?我的了解是很多基督教醫院在偏遠地區都經營得很辛苦,最近經營得很好,不只是因為大家對他們的關心,而是因為他們高薪聘了募款公司,他們知道如何營造機構的形象、如何透過傳媒管道,把機構推銷出去,可以讓大家感動,願意把錢捐給你,募款專家的人讀了這段經文,大概會跟我們說摩西做了兩件錯誤,第一件錯誤,就是當他講到大家很想奉獻的時候,他居然叫大家回家,你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應該要打鐵趁熱。就是當你講到讓大家很感動的時候,好,馬上把筆拿出來寫下你要奉獻多少,馬上收回來,這樣你才收的多,回到家想一想:「不對啊,昨天在那裡是衝動,好後悔」,這種後悔的機會很大,所以摩西犯的第一件錯誤是居然讓百姓回去,肥羊已經到手了,應該趕快拿多少算多少。第二個,當大家一直拿來的時候,咦?這些錢用不完可以用在別的地方啊,卻告訴大家說:「夠了,不要再拿來了」,這個也是奇怪,大部分是說:「不夠、不夠、繼續拿來」,沒有聽過一間募款公司會說:「夠了,不要拿來了」,你去看有哪一間公司會這樣說,不管是為門諾醫院,或是為恆春基督教醫院的,從來不會聽到他們說:「夠了,請不要再拿來,再拿來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摩西在這裡做了這樣的兩件事情,讓我們覺得很奇怪,他是這樣子來蓋耶和華的會幕。

Ⅱ、建造會幕的歷史背景

1、 耶和華救贖以色列脫離為奴之地

我們回想一下,為什麼以色列人要建會幕?為什麼他們需要,或是他們可以建會幕?因為他們是從埃及被領出來,如果他們繼續在埃及,他們不可能建造會幕,就算他們建會幕也沒有用,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安息日,根本沒有休假。而且埃及人也不會容許他們蓋,他們要蓋的不是會幕,他們要蓋的是法老的城市、法老的宮殿,他們是奴隸。因為上帝把他們從為奴之地拯救出來,所以他們才可以蓋會幕,「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申7:8)所以他們才有可能有安息日,他們才有可能蓋會幕。

2、 耶和華與以色列民在何烈山立約

耶和華上帝不只把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而且帶到西乃山,「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與我們立約。」(申5:2)在何烈山那邊跟他們立約,說:「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做我的子民」,為了達到這個用意,他們才需要會幕,會幕是讓他們可以和立約的神親近的地方。

3、 耶和華向摩西指示如何建造會幕

耶和華上帝吩咐摩西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在西乃山跟他們訂約。訂約之後,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會面的地方,所以特別叫摩西到山上去,花了四十天,告訴他怎麼蓋這個會幕,「要謹慎作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出25:40)這是上帝在出埃及記,中所提的三大事情,第一是出埃及,第二是西乃山下立約,告訴他們說:「如果你們要做我的子民,你們日常生活要怎麼過,才是我的子民」。第三,每個禮拜要有一天是安息日,還要到我的聖所來跟我見面,以及這個聖所要怎麼做,這是三件神要摩西做的事情。

4、 亞倫在山下為以色列民鑄造牛犢

可是很遺憾的是,以色列人為了要敬拜上帝,他們等了四十天,等不及,就告訴亞倫說:「你趕快給我們造一個祭壇,讓我們可以敬拜上帝」,他們的目的不是要敬拜金牛犢,他們的目的是要敬拜,帶他們出埃及的上帝,可是他們沒有辦法等待上帝,來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會幕,他們寧可自己想辦法,這是在山下亞倫與以色列百姓,他們所做的事情,所以當摩西領了上帝指示他怎麼樣造會幕下山後,卻發現山下已經有一個祭壇了,「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4)他們沒有等到摩西下山,已經照自己的方法,拜耶和華上帝了。

5、 摩西替以色列民祈求耶和華赦免

所以上帝就很不高興,說:「這些百姓,我叫他們等,他們連等都不能等,他們不聽話,急著要用自己的方法敬拜我,可是我不高興,沒有照我說的來敬拜我」,所以耶和華上帝說:「我要把他們全都殺掉」,摩西說:「不要,求祢赦免他們」,摩西為以色列民求上帝的赦免,「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

6、 摩西懇求耶和華與以色列民同行

後來上帝說:「OK,我赦免他們,但是我就派天使跟你們上去迦南地」,摩西跟上帝說:「不要,我不只要祢赦免他們,我還要祢跟我們同在,帶我們上去,祢不要只派天使來帶我們上去」,由於這個禱告,上帝說:「好,我跟你們同在」「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摩西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出33:14~15),所以他們才要蓋會幕,因為會幕就是上帝在他們當中帶領他們的一個象徵,會幕是神跟我們同在的一個地方,當摩西知道上帝要赦免他們並且和他們一起去的時候,他就趕快跑下山去跟以色列民說:「雖然你們犯錯,雖然你們這樣子,可是上帝還是答應說要跟我們同在,我們來蓋會幕吧」,當你了解這個歷史背景,你就知道為什麼以色列人的反應會是那麼熱烈,「哇!我們已經搞成這樣子了,上帝還是願意跟我們同在,所以我們趕快把這個會幕蓋起來」,他們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蓋會幕的。

Ⅲ、建造會幕與守安息日

1、 感謝上帝創造天地萬物

可是摩西馬上說:「等一下,最重要的是要聽耶和華的話,不要像你們剛才那樣子,不等耶和華上帝,自己就做金牛犢」,所以耶和華首先吩咐的話是說:「安息日不可以做工」,要蓋會幕為什麼要強調安息日不可以做工?安息日是什麼日呢?安息日是耶和華上帝創造天地,完成後所定的聖日,記載在創世記第二章,「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1)所以每一次我們到了安息日,我們就想到是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如果上帝沒有創造我們,也不必要有會幕;如果上帝沒有創造萬物,我們手上什麼都沒有,要建會幕我們也沒有東西可用;如果上帝沒有給我們才幹,我們有東西也沒有用,也蓋不了會幕,所以我們所有的、我們所能的,其實都是上帝在創造萬物的時候,就創造了,也為我們預備了,所以安息日第一個目的是讓以色列人知道,耶和華上帝是我們所有一切的來源,因為祂創造了萬物。

2、 感謝上帝救贖脫離為奴

第二,耶和華上帝吩咐他們說,安息日就是因為你們以前根本沒有安息,你們在埃及作奴隸是沒有休假的,所以以後你們每一次到安息日,你們不只要安息,還要讓你的雇工也休息,所以安息日第二個目的就是紀念神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地。「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祢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祢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而且也讓幫他們工作的人可以得享安息,這是安息日的第二個目的。

3、 感謝上帝施恩分別為聖

第三,上帝說:「安息日不只是休息,安息日是要到我的聖所來朝見、敬拜我」,這是我跟你們之間一個特別的記號,就是你們是屬我,我是屬你們的一個特別的記號,所以有一段聖經特別提到:「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出31:13)所以神跟以色列人的關係,是經由安息日來確定的,安息日是讓我們懷念、感謝神的恩典創造了一切,感謝神的恩典救贖、脫離為奴之地,感謝神不只把我們救出來,而且成為我們的神,跟我們有特別的關係,安息日有這三層的意義。

4、 信靠上帝供應生活所需

他們在曠野的時候,神還告訴他們安息日不要出去撿嗎哪,因為安息日沒有嗎哪,那怎麼辦?因為神會預備,神在安息日的前一天讓他有足夠兩天份的嗎哪可以收取,「你們看!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什麼人出去。」(出16:29)所以我們在安息日的時候要相信神叫我們安息,神會供應我們所需要的,因著有依靠的信心,然後我們才敢安息。

5、 順服上帝勝於會幕獻祭

最後,守安息日讓我們想到掃羅王,他犯了一個大的錯誤,他以為只要獻祭給上帝,上帝就會高興,所以當他跟亞瑪力人打勝仗後,上帝說:「對方的牛羊都要殺掉,不可留下一隻」,掃羅就把那些跛腳、眼瞎有殘疾的都殺光,但是最肥、最棒的卻留下來,先知撒母耳就去見掃羅說:「掃羅,你打勝仗恭喜你啊,怎麼樣…」,掃羅說:「感謝主,我們真的是照神所說的都殺掉了」,撒母耳說:「那我怎麼聽到有牛羊在叫的聲音?那是什麼?」掃羅說:「哦,那些是我們要留下來獻祭給耶和華上帝、感謝耶和華上帝讓我們得勝的牛羊」,撒母耳馬上對掃羅說:「不對,上帝跟你說殺乾淨你就殺乾淨,為什麼你用獻祭的理由,以為你這樣做上帝就會高興呢?」「…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難道神是喜歡人獻祭勝於聽從祂的話嗎?應該是聽命勝於獻祭,換句話講,守安息日比蓋會幕重要,因為會幕就是要獻祭的,有時我們在服事上帝會掉到一個錯誤的觀念,我做的是聖工,所以就好像可以什麼都不管,因為我是為上帝做的,所以什麼都可以不管,怎麼做都沒關係,上帝說:「不是,就算是做聖工,你還要留心聽我的意見,聽我的話比做聖工還重要」,這是上帝吩咐摩西對以色列人要開始蓋會幕時首先跟他們說的:「要守安息日」,我想其中有這五點讓我們可以學習。

Ⅳ、建造會幕的實際過程

1、 兩項原則:照你所有、依你所願

那麼實際上在開始建造會幕的時候,有的人把他們所有的獻在摩西面前,有的人把他們所能的獻出來做工,像是比撒列。從剛才所唸的經文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照你所有的,你有,你才能奉獻,沒有就不必講了。但是你有也不一定會奉獻,還要你願意拿出來才可能奉獻,所以是照你所有的,依你所願的。「有」是神曾經給你恩典,你才可以拿出來,「願」是你決定你要拿多少出來,所以一個是你所有,另一個是你所願。正如哥林多後書所說的:「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作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林後8:11)「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

2、 兩種參與:奉上財物、獻出才幹

我們能夠拿什麼出來呢?我們要奉獻的是兩個,一個是奉獻你的財物,「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出35:5)第二個是奉獻你的才能,「你們中間凡心裡有智慧的都要來作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出35:10),有的人奉獻紅瑪瑙,有的人奉獻山羊毛,你知道這是代表什麼意義嗎?由於他們是遊牧民族,每一家都有羊,每一家都可以在羊身上剪幾根毛拿來奉獻,這是大家都做的到的,可是不是每一家都有紅瑪瑙,只有神賞賜他特別恩典的,像是官長就是有特別恩賜、特別恩典的人,才有可能奉獻紅瑪瑙,所以可按每人有的獻出紅瑪瑙或山羊毛。有的人是獻出他的才幹,像比撒列、亞何利亞伯,他們是什麼都可以做,他們可以雕刻,建築,他們可以作鐵匠,他們可以做紡織編織,什麼都會做,是神給他們特別恩典的―雕刻鑲嵌。但是有一種是大家都會做的,就是紡山羊毛,因為每一家都有羊毛,都知道怎麼紡羊毛,紡/獻山羊毛是大家都會做的,是大家都有的;至於雕刻鑲嵌/紅瑪瑙這是少數人才會做,少數人才有的。這和我們建堂、建造教會的時候,是一樣的原則,一種是神有給他特別的恩典的,是屬於紅瑪瑙、雕刻鑲嵌才幹,一種是神給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的,是獻山羊毛、紡山羊毛。「凡心裡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作會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作聖衣。」(出35:21)

3、 兩個結果:甘心樂意、富富有餘

如果我們是照這兩個原則、這兩種參與的話,結果就是大家獻的高高興興的,因為是照你的能力、照你的意願,這樣就沒有勉強,沒有超過你的能力,你有什麼你就獻什麼,你願意獻什麼就獻什麼。有的也不一定要獻,要看你願不願意獻。是你有的,你願意的,你有的是紅瑪瑙,你就獻紅瑪瑙,你有的是山羊毛,你就獻山羊毛,是照你有的。能力也是一樣,不需要超過你的能力,所以大家獻的甘心樂意。很特別的是,上帝給以色列民所有的才幹和財富,大家獻出來的結果是超過需要,富富有於。「…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出36:5)

Ⅴ、建造會幕的屬靈功課

1、 建造會幕人人參與

從這樣的一個過程裡來看我們建造會幕有什麼屬靈的功課:第一個就是大家可以參加。神給你特別恩典的,你可以獻紅瑪瑙,可以來鑲嵌雕刻,神沒有給你特別恩典的人,你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你就拿一些山羊毛、紡一些山羊毛來奉獻,所以是大家都可以來參與的。看起來我們剛才所讀的經文也是大家都參與,「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作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出35:29)「凡」就是所有的,不管他有什麼,不管是他的才幹或財富,剛才司會所讀的經文說:家裡面有木頭的就拿木頭來,家裡面有紅色線、藍色線,凡是家裡面有什麼就拿來,沒有就沒有嘛,沒有也沒有關係,大家就把所有的,能夠做就來做,看你能夠做什麼,會紡織的就紡織,會蓋房子的就蓋房子,大家都來做,比撒列、亞何利亞伯他們可能就教一些有天份但還不會做的人,教他們要怎麼做。

2、 上帝恩賜彼此服事

第二個是,每一個人的恩賜都拿來互相服事,這個很重要,一個是獻所有,一個是獻所能。「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3、 天下萬民認識上帝

第三個是,這個會幕不是只有讓以色列民來而已,連外邦人如果願意也可以來,這個很重要,這點在蓋會幕的時候並沒有明講,到了所羅門建聖殿的時候,他就把這一點挑出來,所羅門獻聖殿,他說:「求祢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祢的名,敬畏祢,像祢的民以色列一樣,又使他們知道我建造的這殿是稱為祢名下的。」(代下6:33)我希望這也是我們要蓋新的禮拜堂的一個心願,這不是為我們現在和平教會的兄姊而蓋的一個比較舒服漂亮的地方,而是讓從來不認識上帝的人,他們願意到這裡來認識上帝,這是我們建堂一個主要的目的。不是像俱樂部,大家捐錢,蓋個俱樂部中心,然後我們可以在那兒享受。不是這樣,建堂也是為了社區、福音朋友,希望他們有機會透過教會認識上帝。

4、 建造會幕造福後世

更重要的是,你知道會幕蓋完之後,到所羅門蓋聖殿,中間隔了多少年呢?「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王上6:1)隔了四百八十年,你可以想像嗎?四百八十年有幾代?四五六七代吧。所以第一代的人蓋了會幕,後面有四五六七代的人可以在這個聖殿敬拜上帝,我們這個禮拜堂是六十年前那個時候的和平兄姊大家捐錢蓋的,他們那時候沒有錢,還是舊台幣,他們還自己洗磚子,那時候真的是照所需材料獻磚子、獻木頭,大家都想辦法買建材,收集在一個地方,然後才蓋出這個禮拜堂,我們都沒有奉獻這個禮拜堂,對不對?我們都在這裡享用,你知道所羅門蓋的聖殿嗎?到他們被巴比倫滅亡,用了多少年?用了四百三十年。所以有好幾代,根本是跟建堂沒有關係的人,在那裡敬拜上帝,我們也是這樣期待,我們這次奉獻把禮拜堂蓋起來,等我們離開世界,大家都走了,可是我們後代,還會有很多人到這裡來敬拜上帝、蒙神恩典,還有外面的人也會來,我們後代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代的人在這裡敬拜上帝,我想這是我們奉獻蓋聖殿一個很重要的意義。

5、 神榮充滿帶領前途

當大家,甘心樂意的獻上財物,獻出才幹,把會幕建起來之後呢,上帝就榮耀充滿,上帝就帶領以色列人,「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每逢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出40:35~36),我也期待當我們把禮拜堂蓋起來之後,每一個人到這個禮拜堂都能看見上帝的榮耀,每一個人到這邊,都能得到上帝的帶領,這是我們建堂的主要目的。我今天一開始的時候,提到奉獻就像,幼兒拿餅給爸爸吃,不知道你們心裡有什麼想法?什麼是奉獻時,天父爸爸心裡面的感覺?我說,就好像孩子第一次會把他手裡的餅乾拿給爸爸吃的時候,那時爸爸心裡的感覺。可是在這之前,先有一個過程。就是當小孩連餅乾都不會吃時,爸爸必須,先把餅乾放到孩子的嘴巴讓他吃,孩子先吃父親給的,等孩子大到一個程度,會想到爸爸時,他才會把手上的餅乾拿給爸爸吃。這裡我們看到一個這樣的循環,父親把餅乾給孩子吃,這個我們叫作施恩,當孩子大到願意把父親給他的餅乾中一塊給爸爸吃的時候,子女把餅乾拿給父親吃,這個我們叫作報恩,當一個孩子不只是從父親拿到恩典,而且會把父親拿給他的恩典再回報給父親的時候,你知道這個父親有多麼快樂嗎?我們當中所有作父母的應該記得,當孩子第一次敢把他手裡的東西拿給你說:「爸爸媽媽請你們吃」時的種感覺。從知恩到報恩,我们叫它為「恩典循環Cycle of Grace」。

Ⅵ、結論:恩上加恩

聖經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作「恩上加恩」「從祂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1:16)我今天要用這句話來做結論,上帝給我們豐滿的恩典,我們不只是領受上帝的恩典,我們還會回報上帝的恩典,當我們把上帝給我們恩典的一部份回報上帝的時候,叫作「恩上加恩」。後面這個恩,就是報恩,前面這個恩,就是施恩,上帝要施恩給我們,我們才會有,如果上帝沒有施恩給我們,我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願意把上帝給我們的回報給上帝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循環,施恩是照你所有的,報恩是照你所願的,當一個孩子的餅乾不是被爸爸搶去,而是自己願意給父親的時候,這個不只有,還有願的時候,這個恩就是恩上加恩,這是一個更高層次的恩典,我們必須要從上帝領受這兩種恩典,一種是所有的,一種是所願的。我们還要記得一點,當地上的父親給我們餅乾,我們再給爸爸吃的時候,那一塊餅乾爸爸真的吃掉了,可是天上的父親有沒有吃掉我們的餅乾?沒有。我們為蓋禮拜堂奉獻的每一毛錢,上帝都沒有用,到頭來是誰用?是我們用、是社區的人用、是我們後代的人用。所以上帝給我們恩典很特別的,我們報恩的恩,天父沒有用,祂拿我們的報恩成為另外一個施恩,你了解那個意思嗎?就是說,我們所有的奉獻,其實是上帝再轉給其他人的恩典,比如說六十年前的和平兄姊們,他們奉獻了,上帝有拿去嗎?沒有。所奉獻的就留在這裡,是我們享受到他們奉獻給上帝的報恩,是我們成為領受神恩典的人,我們在這裡得到造就,所以恩上加恩是很特別的,基督徒會報恩,上帝就讓非基督藉著這個報恩成為領受恩典的人,所以這個恩典是會擴大的,因為上帝從來沒有用到我們奉獻的一毛錢。我們所奉獻的全部,通過上帝的祝福,成為更多人的祝福。這也是我們從上帝領受的異象,希望我們教會成為神祝福的管道,我們先領受恩典,我們如果從來沒有領受恩典,我們不可能奉獻,因為沒有嘛,領受到一個程度,你會感謝上帝,願意把上帝給你的一部份,拿出來奉獻給上帝的時候,你要記得,你是恩上加恩,不只是會領受恩典,你是會報恩的,而且這個恩會成為上帝施恩典給別人的一個管道,這個恩典會不斷的擴大出去,這是我們這一次要參與和平教會建堂的屬靈的意義。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祢讓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建造會幕的時候,第一句話是跟他們說:你們要守安息日,因為在安息日我們能夠感受到神的恩典,第一個恩典是神創造萬物,讓我們可以享受這一切;第二個恩典是上帝救贖我們脫離為奴之地,讓我們不在罪惡的捆綁下面,我們才可以得享安息;第三個恩典是上帝藉著安息日,跟我們建立特殊的歸屬關係,我們每一次守安息日,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屬上帝的子民,上帝是我們的神。不只這樣子,我們在安息日的時候,我們還建立我們對神的相信,我們奉獻給神,神會加倍供應我們的需要,讓我們不必擔心。也讓我們從掃羅王學到一個功課,主,聽祢的話比獻祭還重要。現在我們教會要從祢開始領受這樣的異象,開始進行教堂重建的聖工,主啊,幫助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祢賜給我們的,因為祢賞賜給我們生命、賞賜給我們一切、賞賜給我們才幹、賞賜給我們機會,我們才能擁有。求祢不只賜給我們才幹或財富,也賜給我們一顆會感恩、會報恩的心,把祢給我們的一部份,我們願意拿出來奉獻給祢,藉著這樣的恩典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祢的恩典,讓我們都可以進入恩上加恩這樣的一個境界,禱告感謝,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