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 (三十四):主禱文 (十九) (Lord Prayer.19)客西馬尼(Gethsemane)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四):主禱文 (十九) (Lord Prayer.19)客西馬尼(Gethsemane)

經文:馬太福音廿六章36-44節
時間:二0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三十四):主禱文 (十九) 客西馬尼(Gethsemane)(華)
MP3:[][]

        上次講到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成果很好,耶穌很開心時的禱告。今天要講的是耶穌在面臨很大挫折與困難時的禱告,也就是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I.引言:客西馬尼(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基督受難記)
         2004年,由梅爾吉伯遜執導的電影「基督受難記」,其開頭場景就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在影片中耶穌禱告時,旁邊有魔鬼的低語,還有一條蛇從魔鬼手中放出來緩緩靠近耶穌,耶穌禱告完後一腳將蛇踩死。創世記記載亞當夏娃吃了善惡樹的果子之後,上帝對蛇說:「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d,e)導演在此將創世記這段經文與客西馬尼園的故事做創意的結合,在影片的這個橋段中表達出耶穌所經歷的痛苦與掙扎,就是上帝與魔鬼爭奪人類靈魂所作的拉扯。除了耶穌對於上帝賦予他的使命有掙扎以外,背後還有一個魔鬼的聲音不斷地說著,「救贖的代價太高、這個負擔太過沈重。」這是一個象徵,在我們人生中其實也是不斷在經歷這樣的掙扎。許多事情我們知道應該要怎麼做,卻又覺得代價太過高昂、太痛苦,不如放棄。希望透過基督的禱告,能讓我們學習該如何面對掙扎。
        耶穌被捕當晚的行程,是從錫安山到橄欖山。耶路撒冷城是建造在錫安山上,橄欖山則比錫安山高80公尺,耶穌常常在橄欖山上眺望耶路撒冷城,兩座山中間由汲淪溪分隔。最後晚餐後,耶穌帶著門徒離開耶路撒冷。下山來到汲淪溪邊的時候,耶穌為他的門徒們禱告,也就是我們分了許多次講的主禱文(約翰福音十七章)。隨後他們來到橄欖山下的客西馬尼園,耶穌吩咐門徒在那裡等待,自己帶著三個最親近的門徒往前走;又叫這三個人在原地等著,自己再往前走了一段,之後就是這個禱告。禱告完他就被捕,隨後被判了死刑。

II. 橄欖山的屬靈意義
橄欖山的屬靈意義,除了耶穌在這裡禱告以外,還有很多,略述以下幾點:
1.橄欖油使用於獻羊羔祭
        耶和華吩咐摩西在大祭司就職時,必須獻祭七天,而在獻羊羔時要放橄欖油,故橄欖是與獻祭有關的。而在每天要獻的祭中要有羔羊和橄欖油,「和這一隻羊羔同獻的、要用細麵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出29:40)搗成的油就是指橄欖油,故橄欖山上的橄欖要擠出油來參與在獻祭中。
2.大衛因押沙龍叛逆哭啼
        跟橄欖山有直接關係的是大衛王。他的兒子押沙龍與人密謀要篡奪王位,大衛知道了就非常難過,帶著自己的人上了橄欖山,一面走一面哭泣。「大衛蒙頭赤腳上橄欖山,一面上、一面哭,跟隨他的人也都蒙頭哭著上去。」(撒下15:30)大衛王在橄欖山上為兒子的叛逆哀傷哭泣。
3.主耶穌為耶路撒冷飲泣
       耶穌在橄欖山,則是為了耶路撒冷對上帝的悖逆而哭泣。「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路19:37, 41)
4.主耶穌教導末日的真理
        在橄欖山下,門徒向耶穌詢問關於末日的事情,將會有什麼記號。「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地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太24:3)耶穌回答他們說,有人假冒基督之名、有戰爭、飢荒、地震與迫害的時候,就是日子接近了。這段被稱為橄欖山上的教導(The Olivet Discourse)。
5.主耶穌常常在這裡禱祈
        先知曾經預言,上帝再次降臨的時候會在橄欖山,猶太人希望他們的祖先能成為第一批迎接上帝的人,因此習慣將死人安葬在橄欖山上,所以橄欖山其實是猶太人的墳場。山腳下的客西馬尼園就是耶穌習慣禱告的地方。路加福音寫到:「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隨他。」(路22:39)可見門徒都知道,耶穌有重要事情的時候,會到橄欖山去向上帝禱告。
6.主耶穌在此上升入天際
        另外,耶穌從死裡復活,最後升天的地點也是在橄欖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徒1:9)「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裏回耶路撒冷去。」(徒1:12)他們在山上看著耶穌升天,直到看不見了,還是傻傻的望著天空。於是有兩個天使出現,對他們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11)
7.主耶穌在末日降臨這裡
        上述使徒行傳一章11節其中有一個意思是,耶穌在橄欖山升天,將來再來的時候,也要降臨在橄欖山,這是撒迦利亞書所記載的。「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亞14:4)有聖經學者因為這段經文就去探測,發現橄欖山下真的有一個東西向的斷層。所以橄欖山不只有耶穌的禱告和教導,也包括耶穌再臨與末日的啟示。

III. 那一夜在客西馬尼
接著我們來看那天晚上在客西馬尼園發生的事件。
1.主耶穌涉過汲淪溪
        主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內與門徒吃最後的晚餐後,就帶著他們出城,下了錫安山到汲淪溪畔。這天是逾越節,許多以色列人都到聖殿去獻祭。獻祭用的羔羊所流出的血,經由城裡的排水溝流進溪內。可以說耶穌聞著獻祭羔羊的血水的味道,為我們禱告。接著帶門徒過了汲淪溪,到客西馬尼園。「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裏有一個園子,他和門徒進去了。」(約18:1)
2.壓出油叫客西馬尼
       「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到那邊去禱告。」(太26:36)客西馬尼Gethsemane的原意是將油榨出來(Oil Press)。橄欖採收之後,他們會將橄欖搗碎,放在布袋裡,再用石頭和槓桿擠壓。壓出的橄欖油是暗紅色的,就像是鮮血。如果有機會到那邊旅遊,就可以看到實際的工具展示。這橄欖油除了在獻祭時會用到之外,在設立祭司或君王的時候,也要抹油。這個油是用壓出來的,因此在以賽亞書說:「……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6:5-6)當天晚上耶穌是很傷痛的,為了拯救世人真需要如此嗎?他對上帝說,難道不能有其他方法?
3.肉體軟弱心靈願意
        要承擔所有人的罪孽,在面對這樣的重擔與壓力、痛苦的時候,耶穌希望有人能陪伴他,給他一點支持和安慰。因此他叫三個最親愛的門徒陪他往前走,在與他比較靠近一點的地方等待。沒想到耶穌自己往前去禱告回來時,他們都睡著了。所以耶穌對他們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
4.天人交戰汗如血滴
       那時耶穌禱告非常掙扎,「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
5.天使扶持加添能力
        在如此痛苦的時刻,連最親的門徒都沒辦法陪伴他。但天父卻在意他的孤單,派了天使來加添他能力。「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路22:43)
6.猶大出賣親吻為記
        禱告完時已經入夜,周圍很暗沒有燈火。猶大領著兵丁來抓耶穌,用親吻、也就是朋友見面的招呼方式作為暗號,來指明耶穌。耶穌對這個友善行為包裝著的背叛感到非常傷心。「說話之間,來了許多人。那十二個門徒裏名叫猶大的,走在前頭,就近耶穌,要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嗎?」(路22:47-48)
7.保護門徒就愛到底
        看到耶穌將要被抓,門徒們都嚇壞了。耶穌為了保護他們,就對這些來抓他的士兵說「你們抓我就好了」。「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吧。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約18:8-9)耶穌直到最後都保護著他的門徒們。
8.門徒離棄全部逃逸
        門徒見到耶穌被抓,就都逃跑了。「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可14:50)其中一個跑得比較慢的被抓到,掙扎著使出了金蟬脫殼之計,丟下衣服赤身逃走(可14:51~52), 有人認為他是馬可福音的作者。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時候,因為忍受痛苦而要他的門徒們陪伴,結果他們卻睡著了。接著他們又在耶穌被抓的時候逃走了,這就是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經歷。

IV. 客西馬尼的禱祈
 耶穌這個禱告的內容很簡單,他總共禱告了三次。
 1.倘若可行叫這杯離去--表達自己意願
        「杯」在舊約指的是上帝給罪人的罰酒,也就是神的憤怒。耶穌說「倘若可行」的意思,是在表達自己的意願。「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倘若可行,英文是If possible,裡面有兩個意涵,一個是能力、一個是意願。上帝難道沒有能力挪去這個痛苦?肯定是有的,所以剩下就在於上帝的意願。上帝既然一定要拯救罪人,但是他們罪孽的代價又一定要償還,那就必須有人為這罪付上代價。在馬可福音寫的是,耶穌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在你凡事都能」,因此不是上帝沒有能力,而是「叫這杯離去」這個選擇不符合上帝旨意。
2.必要我喝成全神旨意--明白上帝旨意
        耶穌第一次禱告是說:「如果可以,就讓我不要喝。」第二次禱告的內容是:「如果不行,那我就喝吧。」「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使徒行傳也寫到:「他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上,殺了。」(徒2:23)
3.三次禱告順服神到底--順服上帝旨意
        「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太26:44)「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18:11)上帝的旨意是什麼?之前說過上帝的四種旨意:
定旨Permanent,是上帝要成就的、已經既定的旨意。也就是定旨先見Decree。
令旨Prescriptive,是上帝希望我們遵守的旨意。就是律例典章Demand。
許旨Permissive,是上帝尊重我們的自由,讓我們可以做出不合上帝心意的選擇。是允許任憑Deferral。
恩旨Providential,是我們做錯事情之後,上帝給我們再一次機會,恩典的旨意。也就是救贖挽回Delivery。
        回到起初,上帝造人之後,在伊甸園內對亞當說,只有善惡樹的果子不可以吃。這是上帝的令旨,吩咐他們不准吃。但是這個令旨也伴隨著許旨,選擇的權利還是在亞當和夏娃手裡,而他們在引誘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濫用了許旨,冒犯了令旨。而在上帝的原則,也就是他的定旨中,叛逆者必死。但在這天晚上,耶穌來到客西馬尼園,他沒有濫用許旨而是順服了令旨,成全了上帝的恩旨,也就是人類的救恩,讓我們在上帝的定旨下還有轉寰的餘地,只要願意信靠耶穌就能得到生命。


V.結論:我們的客西馬尼
1.客西馬尼是人生的危機
        我們在人生中或多或少會碰到像耶穌所面對類似的困難,要做出正確的抉擇,常需伴隨著很大的代價,使我們不太願意,我們要學習耶穌在面對這樣極大的困難時所做的行動。希伯來書說:「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7-9)這段經文說的應該就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不是指耶穌免死,而是指耶穌禱告中說「願意上帝旨意成就」的部份。耶穌的禱告有兩部份,第一個是「If possible,讓我免死」,另一個是「不照我的意思,願你的意旨成全」,在這掙扎中上帝就加給他能力、幫助他可以順服上帝的旨意。所以「蒙了應允」是指後面的「學了順服」,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2.大膽到主前表達我心意
        當我們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像主耶穌一樣,來到神面前向他大膽訴說自己的想法。耶穌並沒有隱藏自己的感受,而是明白的跟上帝說自己的意願:如果可以、我不想要死。但是說完之後,仍然承認上帝的全知全能、還是順服於上帝更美的旨意。「如果我的意願和上帝的意願不同,那我選擇順服。」這是耶穌禱告的意思。
3.請屬靈夥伴陪伴與扶持
        在此困難的時刻,希望上帝賜給我們好的屬靈的同伴,給我們支持和鼓勵;不要像彼得、雅各、約翰那樣,在耶穌需要他們的時候卻打瞌睡。
4.上帝派天使增加我能力
        如果人的陪伴不足夠,求上帝差派天使增加我們的能力,讓我們有力量能夠熬過艱難。
 5.求主助明白順服神旨意
        最重要的是,在困境中讓我們能夠明白神的旨意,然後選擇順服。
 6.經危機更成熟討神歡喜
        在人生中每一次的客西馬尼,我們與主的關係將會愈來愈親密、成熟。在危機之中,有掙扎也有眼淚,但是若我們說:我要順服上帝的旨意。則經歷過後,將讓我們更加的成熟,成長為神所喜悅的生命。

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當我們在侍奉你的時候,有時會看見很好的成果,許多人因為我們得到幫助,我們為此感謝讚美你。有時候我們會經歷到像你在客西馬尼中所遭遇的困難與掙扎,前面的道路充滿痛苦、要付的代價太過高昂。讓我們學習不只在如意的時候向你禱告,而是在困境中能與耶穌一同進入客西馬尼園,向你表達我們內心的掙扎和期待。求主在這樣的時候給我們天使的幫助,讓我們明白你的心意,並且讓我們學習順從你的旨意。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禱告系列 (三十三):主禱文 (十八) (Lord Prayer.18)喜樂感謝(Joyful Thanksgiving)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三):主禱文 (十八) (Lord Prayer.18) 喜樂感謝(Joyful Thanksgiving)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17-24節
時間:二0一一年三月六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
MP3:[][]


        約翰福音十七章主禱文的部份已經講完,但仍有其他主的禱告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今天的主題是「喜樂感謝」,我們要學習耶穌在喜樂、感謝的時候是如何禱告。
Ⅰ.引言:耶穌哭了
        一般我們提到耶穌,很少會想到他在笑的樣子,在我們印象中耶穌好像就是一副很嚴肅、或是很憂慮的形象。以賽亞書53章3節:「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的一生好像經歷患難比較多,為了傳福音東奔西走,「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最後還為了要背負所有人類的罪而死。聖經中記載耶穌哭泣三次:第一次是馬大、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耶穌去探望她們。「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約11:33)」之後「耶穌哭了」(約11:35),可見耶穌是很有感情的,他同情這些人的悲傷與痛苦。第二次耶穌哭泣是為了整城的人。「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19:41-44)耶穌因為知道耶路撒冷未來將要遭受苦難和死亡而哭泣。第三次是在客西馬尼園。他即將要背負全世界人的罪惡,因此心中痛苦。「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可14:33-34)這裡沒寫耶穌在哭,但希伯來書5章7節寫到:「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來5:7)為一家人哭泣、為一座城哭泣,和為全世界的罪惡哭泣,這是聖經中記載耶穌的三次哭泣。但是記載耶穌笑的經文,唯獨只有一處。如果我們想做快樂的基督徒,就要好好注意這一部份了。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路10:21ab)耶穌唯一一次被記載他開心的時候,他有一個禱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II.門徒的喜樂(Disciple’s Joy)
        首先說明這事件的背景,是耶穌差遣七十個門徒,兩人一組往各城醫病傳道。(路10:1)他告訴這群門徒:
       (1)莊稼多求主打發工人。要傳福音到各處,只憑你們還不夠,要禱告求主再多加添人力。
       (2)如同羊羔進入狼群中。要前往的地方是充滿危險的,要謹慎、求主保守。
       (3)不要帶錢囊口袋與鞋。要他們什麼都不帶,只靠著各處的人供應他們。
       (4)醫治病人傳天國福音。他們出去的主要任務,是醫病和傳福音。
       (5)被接待人擺啥就吃啥。不管人接待的是什麼都接受。對別人給的不可以挑剔。
       (6)不接待只能擦腳塵土。別人若不接待,只能拍拍腳上塵土離開。意思是幫助了人,對方    沒有感謝也不能咒罵他們,只能把腳上的塵土拍一拍走人。
耶穌吩咐他們這六件事情後,就派他們往各城去。
     1.連鬼也服了我們 (路10:17;路9:40)
        這次差派他們出去是大大成功,「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路10:17)本來耶穌只吩咐他們醫病和傳福音,沒想到連鬼都服了他們。在這之前,有人求耶穌的使徒替兒子趕鬼,他們卻辦不到。「我求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路9:40)沒想到使徒沒成功的,這70個小門徒卻辦到了,所以他們很興奮。
     2.撒但如閃電墜落 (路10:18;啟12:9)
        「耶穌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10:18)大鬼從天上被摔下來,小鬼在地上被你們驅趕。「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12:9)
     3.踐踏毒蛇和蠍子 (路10:19;可16:18)
        魔鬼雖墜落到地上,但是不要害怕,因為「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路10:19)馬可福音16章18節說:「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指的就是上帝會保護我們不受仇敵的能力所害。
     4.名字記錄在天上(路10:20;瑪3:16-17)
        門徒到處傳福音,醫病趕鬼都順利,連鬼都怕他們,應該是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但是耶穌又告誡他們說,「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10:20)瑪拉基書3章16-17節:「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這生命冊記載的是敬畏耶和華的人之名,日子到了他們都要歸屬於神,並且與神有如父子般親密的關係。重要的是這個關係,而不是在世界上做多少好事。「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啟3:5)我們要小心,不要因為自己固定來教會、開始參與服事,甚至當上牧者,在各樣的事工上都很有果效,就以為這樣能保證自己在天上的名分。耶穌在此告訴我們:不一定。

III.耶穌的喜樂(Jesus’ Joy)
        耶穌告訴他們,要為著自己的名字被記錄在天上而喜樂,接著開始禱告。
     1.聖靈裡的喜樂 (路10:21b; 羅14:17)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路10:21ab)耶穌的快樂不是心裡或身體的快樂,而是靈命上的快樂。羅馬書14章17節說:「神的國不在乎吃喝」這是第一個快樂;「只在乎公義和平」這是第二個快樂;「並聖靈中的喜樂」這是第三個快樂。吃喝滿足固然帶給我們快樂,但是聖靈同在的喜樂卻超過一切其他層次的滿足。
     2.感謝神的喜樂 (路10:21f; 詩95:2)
        他是因為感謝上帝而充滿喜樂。「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路10:21def)「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詩95:2)
     3.討神喜悅喜樂 (路10:21k; 詩119:35)
        耶穌因為上帝的旨意成就而喜樂。「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ijk)他跟上帝很親密、知道上帝的心意,因此當上帝的旨意成就時,他就充滿快樂。換句話說,他的喜樂是建築在上帝的旨意上。詩篇119篇35節:「求你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
     4.受神託付喜樂 (路10:22a;來12:2)
        耶穌因為上帝把事情託付給他而喜樂。「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路10:22a),「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雖然天父交付給他的是很沈重的負擔,要背負全世界的罪,但因為這是神託付給他的,他就喜樂。
     5.與神親密喜樂(路10:22b-e; 約17:21)
        「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路10:22b-e)父和子之間互相認識,就是上次說的「合一」的關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17:21)這是名字被記錄在天上的人能享受的喜樂。
耶穌的禱告詞中說他的喜樂,是因聖靈同在、感謝上帝、上帝旨意成就、受神託付、與神親密合一而喜樂,門徒們則因為事情成就而喜樂。耶穌沒有否認他們的成就,但是提醒他們,屬天的關係比地上的成就更重要。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上帝是喜樂的總源頭 (路10:21b,k;詩16:11)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b,k)這裡的美意英文用的字是pleasure,是上帝的喜樂。詩篇16篇11節說:「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往前兩節看,第9節:「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從這裡可以看出人的快樂可以分為身心靈三個層次。吃喝玩樂,是身體的喜樂,我們稱為「美」,Good。公義和平,是心裡的喜樂,我們把這稱為「善」,Right。與神親密,是靈裡的喜樂,這稱為「真」,Truth。「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1:17)從神來的各種賞賜都是讓人喜樂的,但是不要只看到這些享受,就忘了更重要的。比如說得以享受物質生活,卻失去公義、失去與神的關係,到頭來會只有一場空。
     2.上帝啟示自己給嬰孩 (路10:21h;可10:13-16)
        這樣的喜樂,上帝只給嬰孩們。「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路10:21h)難道在上帝的眼中,聰明、通達不是好事?耶穌在這裡說的是什麼意思?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10:13-16)小孩子中最幼小的就是嬰孩。小嬰兒自己一無所有,只能依賴母親餵養;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也應該要如此。我們長大、累積知識,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就漸漸開始靠自己,不倚靠上帝。耶穌在這裡說要回轉像小孩,指的是這個人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不足以與神建立關係,在神面前是一無所有,只能全然信靠他。
        要注意:上帝將一些東西賞賜給我們,可能是聰明才智、或是特別的天份。久了我們就忘記這是上帝賞賜的,以為是自己的,失去了這顆赤子之心、對上帝全然倚靠的心。撒但就是這樣,上帝賜他許多能力,但他卻驕傲起來而被打到地上。這70個門徒也是遇到同樣的危險,耶穌派他們去醫病、傳福音,成果很好,他們很高興。因此耶穌特別提醒他們,不要失去對上帝全然倚靠的心。
     3.信心的眼睛蒙神祝福 (路10:23;約20:29)
        「耶穌轉身暗暗的對門徒說:看見你們所看見的,那眼睛就有福了。」(路10:23)又接著說以前有許多國王、先知,他們想要看、要聽卻都沒有辦法。這「看見」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用眼睛、一個是用心。「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多馬看見耶穌身上的傷痕,才相信他死裡復活,所以耶穌對他說「你看見了我才信」。而「沒有看見就信的」,指的就是我們,我們不是活在那個時代,沒有機會親眼看見耶穌的復活,只能選擇相信。耶穌說我們這樣相信,是有福的。
       有一次耶穌在聖殿醫好一個從出生就瞎眼的人,恰好那天是安息日。法利賽人就起了辯論:犯安息日的肯定是罪人,可是只有從神來的人才能行這神蹟。於是他們問這人,是誰治好他的?這人卻不知道。他說只知道自己生來是瞎的,如今得以看見。這些法利賽人又跟他辯論,辯不出結果,就把他趕走。耶穌聽說這個人被除名,後來遇見他時與他有一段對話。
「他說:他(指耶穌)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可9:25)這是第一種看見,原本瞎眼、被醫治得以看見。「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就說:你信神的兒子嗎﹖他回答說:主啊,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他呢﹖耶穌說:你已經看見他,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他說:主啊,我信!就拜耶穌。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約9:25, 35-41)這句「我信」是他的第二種看見,用的是信心的眼睛,不只看見耶穌在他眼前,也看見眼前的神子。這些法利賽人一直都有看到耶穌,但是都視他為普通人,不相信他是彌賽亞。所以這個瞎子被醫治了兩次,第一次耶穌讓他睜開眼睛看見世界,第二次讓他開了心眼,看見醫好他的是神的兒子。耶穌最後說「能看見的,反瞎了眼。」指的就是這些法利賽人,他們一直都看見耶穌、也知道耶穌行的神蹟,卻不願意看見(相信)他是神的兒子。只有睜開信心眼睛、和保持像小孩一樣倚靠上帝的心的人,才能和上帝建立這樣親密的關係。
     4.生命關係勝侍奉能力 (路10:20;太7:22-23)
        「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10:20)鬼服了你是你武功高強;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名字要被記錄在天上、與神有親密的關係。馬太福音7章21-23節,耶穌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參與服事很有功效的時候,不要以為這樣就能保證在天國有位子。耶穌說,雖然這些人有成功的表現,但是因為他們沒有遵行天父的旨意,他就不認他們。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The seeds scattered by a leper’s hand can grow into a healthy wheat.中文的意思是說,只要種子是健康的,無論撒種的人生病與否都不會影響它長成健康的麥子。換句話說,撒的種子長出健康的麥子,不代表撒種的人是健康的。同樣的,我們生命的潔淨與否,和我們做出的果效好壞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不要因為服事很有果效就沾沾自喜,要注意自己是否還保持著對神全然倚靠的和相信的心。
        生命比生活重要,生活比工作重要。當我們與神有親密的關係、有與神和好的生命(life),就能活出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living),接著帶出很好的工作(work)果效。生命要真、生活要善,才能帶出美好的工作。

V.結論:我們的喜樂 (彼前1:3-12)
        彼得前書是彼得被關在牢裡,將要被倒釘十字架以前寫給教會的信。3-12節的這段和我們今天的主題很有關係。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這個喜樂,是因為信、跟神建立了生命的關係而喜樂,但在世上生活可能仍有挫折。
        「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耶穌派這70個人出去,他們因為成果很好而開心;但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所有門徒都垮了。如果喜樂只建立在服事的果效上,那他們的喜樂肯定隨著耶穌被釘的消息而瓦解。同樣,如果我們將喜樂建立在健康、事業或是服事上,遇到困難挫折,我們的喜樂就不見了,開始怨天尤人。如果我們的喜樂是建立在與神的關係上,就不會因挫折而失去。因此耶穌警告我們,不要將喜樂建。

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聖經記載你喜樂的時候,教導我們要注意自己是否維持與天父完全信靠的關係。你提醒我們,不要因為你賜的恩典而自滿、開始倚靠自己的服事和努力的果效,忘了對你完全信靠的心。求主保守我們的心、帶領我們的腳步,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禱告系列 (三十二):主禱文 (十七) (Lord Prayer.17):合一見證(Unity Testimony)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二):主禱文 (十七) (Lord Prayer.17) 合一見證 (Unity Testimony)
經文:約翰福音十七章:20-26節
時間: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
禱告系列(三十二):主禱文(十七) 合一見證(Unity Testimony)

MP3:
禱告系列(三十二)主禱文17:[][]

Ⅰ、引言: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主耶穌禱告的最後一段是以「合一」作結束,合一可以說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為什麼那麼重要?我們先以一首詩歌來敬拜主。這是2001年時,The Heritage Singers在其成立三十週年的演唱會上唱的一首歌,歌名是「有人在為你禱告」(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歌詞如下: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 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Have the clouds’ round you黑雲環繞你
Gathered in the midst of a storm陷入狂風暴雨之中
Is your ship tossed and battered 你的船風雨飄搖
Are you weary and worn? 是否灰心喪志?
Don’t lose hope別失望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this very day 有人今天正在為你禱告
And peace be still is already on the way平靜安穩將要充滿你心內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When it seems that you prayed有時候你禱告
‘til your strength is all gone 感到精疲力盡
And your tears fall like raindrops 你眼淚掉如雨滴
All the day long 整日不停
He cares and He knows 祂關心了解
Just how much you can bear 你能夠忍受多少
He’ll speak your name to someone in prayer祂要別人為你提名代禱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有人在為你禱告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有人在為你禱告
So when it seems you’re all alone當你覺得孤單寂寞
And your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你內心快要破碎
Remember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 要記得有人在為你禱告

        我們教會也有這樣的禱告團體,當你發生很大困難的時候,他們就會動員起來為你禱告。當我們碰到困難,知道有人在為自己禱告,跟只有自己一個人在面對,那感覺是很不一樣的。更重要的是,在為你禱告的不是別人,是耶穌在替你禱告!他說,我不只為這十一個人禱告,我要為那些「因為他們的話而相信我的人」禱告,這其中就包括了你、我,所以我把這首歌的歌詞改為“耶穌在替我禱告”:
耶穌在替我禱告Jesus is praying for me
耶穌在替我禱告Jesus is praying for me
當我覺得寂寞孤單,我內心破碎憂傷,So when it seems I’m all alone, and my heart would break in two,
我記得耶穌在替我禱告Remember Jesus is praying for me.

       我們的主在替我們禱告,He cares,他在意我們所受的痛苦。他替我們禱告什麼?他禱告要我們「合一」。什麼叫做「合一」?合一那麼重要嗎?到底「一」是什麼?

Ⅱ、四種一 (Four Oneness)
        就我了解的,這個世界上有四種「一」,到底耶穌禱告的是哪一種?

1.統一unison:掌控 Control
        第一種「一」,是獨斷的。是不准你講話,只有我有發言權,只能有一個聲音的,這叫做「統一」(unison),大家口徑一致,其他的意見都被抹滅、禁止。尼布甲尼撒王時就有這情形,「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但3:5)王立了一個金像,要全國的人只能拜這個金像,藉此消除國內的宗教問題。可是,居然有不同於政令的聲音──有三個年輕人只拜耶和華,不拜金像。尼布甲尼撒王怎麼處理這個不同呢?很簡單,把這三個人燒掉,全國就「一」了,這個叫做統一,大家都聽我的,只能拜一個,如此便沒有宗教問題。然而,這是一種壓迫,是在嚴密掌控之下所得來的,以威權來壓抑。在教會界也有這麼一個教會──天主教,凡是教皇講的都是對的,不會有別的聲音,內部就不會亂,因此也就沒有太多問題。到現在,天主教仍是最大的宗派,因為把教皇稱作「皇」,所以他講的話,天主教界就都同意,沒有不同的意見,這是第一種「一」。

2.齊一uniform:外貌 Conform
        第二種「一」,乃注重外表的整齊劃一,大家的動作一樣、穿的衣服都一樣。譬如我們在做禮拜的時候就有這種「一」的現象,唱詩歌時大家一起唱,牧師講道的時候,大家就安靜坐著聽。又如獻詩時穿的都是相同的詩袍,看起來就很整齊,這也是一種「一」。有人說和平教會的禮拜堂蓋好以後,應該要有個統一的外套,這樣穿起來,就能代表和平教會。這不是不對,可是這僅是外面的「一」,內心想什麼沒人管,反正外面穿的、或者動作上都一樣,這個叫「齊一」(uniform)。uniform就是「制服」─衣服一樣,裡面是什麼大家管不著,反正看起來一樣就對了。以賽亞時期以色列百姓也是這樣,在敬拜神時穿著潔白的衣服,可是日常生活卻亂七八糟,以賽亞因此責備他們:「你們獻貢物、香品,大家都一樣。可是你們做罪孽,你們的生活與所獻的供物是不一致的,單只是外表、儀式上一樣,這種一樣不是上帝所喜歡的」。「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賽1:13)這種宗教行為是外貌的一致(conform),整齊劃一。在台灣也可看到這樣的情形,大家都穿藍色的衣服,你知道他們是誰嗎?是慈濟的信眾。不要笑他們,我不是說這樣不好,至少慈濟人很努力的讓他們一旦到外面時,就能區分出是否自己人。這種一比前述的一好,起碼大家是心甘情願地穿這身衣服,不是被強迫的,但這是外表的「一」。

3.聯一union :組織 Coterie
        你知道上圖中這兩群人是什麼人嗎?是法利賽人與希律黨的人。這兩群人用今天的話來講,希律黨就是國民黨,法利賽人就是民進黨。經常國民黨認為好的,民進黨就說不好,可是當面對共產黨要來統一台灣的時候,他們就一起合作,要聯合起來抵抗共產黨,在這時大家就「一」了,這是因共同的需要、互利而聯合,這叫「聯一」(union)。法利賽人跟希律黨的這兩黨人迥然不同,他們只有一個相同,就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耶穌。「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可3:6)工會不也是這樣?大家平時意見都不一樣,可是當老闆不給錢的時候,大家就聯合起來,為了利益而對抗敵人,所以這是組織上的「一」(organizational oneness)。coterie就是組織,在組織中大家擁有相同的目標,即使內心彼此不喜歡也沒有關係,只要能得到利益就好,這就是聯合互利,是第三種「一」。我想普世教協也是這樣,東正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與儀式上很多都不一樣,可是他們將各個宗派聯合起來、組織成為一個教會,這樣在面對世界的時候,就稱為是基督教的代表。這僅是一種組織上的「一」。所以我們認識到:有被強迫控制下的「統一」,有在外表上一致的「齊一」,有在組織上為了某種目的而聯合的「聯一」。可是耶穌禱告所講的不是這些,耶穌講的是「合一」。

4.合一Unity :心靈 Concord
        合一指的是大家「心裡面一樣」。耶穌基督死後、復活升天前,跟他的學生交代,你們不要急呼呼地跑出去傳教,你們要一起在耶路撒冷等待,等什麼?等聖靈降臨的時候才可以出去,然後耶穌就升天離開了。於是這些人就到耶穌撒冷一棟建築物的樓上去,拼命地在那邊禱告,他們有同樣的一顆心──就是等聖靈下來,再出去宣揚耶穌復活的好消息。聖經提到,耶穌的媽媽與耶穌的兄弟總共120人,他們全部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徒1:14)這種合一,是內心有一樣的想法,不是被強迫要講一樣的話,外面穿一樣的衣服,或是組織上的一樣,而是「內心一樣」,充滿著福音的愛,是心靈上的合一。所以合一,就是同心合意。我希望和平教會也能如此。

III、門徒的合一(Unity of Disciples)
       根據這段的禱告,我們知道門徒的合一有幾個特點:

1.三一真神的合一
        首先這合一有一個榜樣,就是根據上帝的「一」。上帝是很特別的,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卻又是一的,這個一裡面還有三,是多數的合一,這是第一個特點。我們稱之為unity of diversity,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他們不同,可是他們相愛,愛到一個程度,他們成為一個單位,因此,一裡面有三。換句話說,合一必須要有「不同」,才有可能合一,一同就變成統一,不是合一了。聖父、聖子、聖靈,這樣的關係是我們的榜樣,所以耶穌禱告說:「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17:22c,d)這裡的「我們」指的是聖父、聖子、聖靈。
        除了剛才說的多元以外,約翰福音一章一節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是指聖子耶穌,他「道成肉身」,神就是指聖父。這一節裡講到的「一」有兩個角度,第一個關鍵詞是「同在」,是親密同在的「合」;第二個關鍵詞是「就是」,是同質同榮的「一」。因此他們同質同榮的「一」,包含了平等的關係,不是老闆與伙計間有上下輩份的關係。-而親密的關係,包含了三位的想法、關係都很近。所以「合」是親密同在造成的一,而「一」乃是同質同榮的三位結合之結果。總而言之,合一有三個條件:多元、親密同在、同質同榮。

2.上帝所賜的合一
       人類要達到合一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都很不一樣,又自我中心,所以上帝必須要把這個「一」賜給我們,耶穌基督把這樣的愛給我們,我們才有辦法合一,所以合一是上帝給我們的。耶穌說:「使他們合而為一」(約17:21a),可見這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禮物,我們所要做的不是靠自己努力去合一,而是要把上帝給我們的「一」保守好。保羅說:「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由此可知,「合一」是聖靈所賜的,我們的責任只是好好的把他守住,不要糟蹋了。

3.在基督裡的合一
        保守在哪裡?在哪裡合一?這個「一」因為是在基督裡面,所以是在基督裡面合一。耶穌的禱告是說,「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約17:21d),我們都在耶穌裡面就變成「一」了。有人說,結婚以後夫妻倆人要合一,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先生跟耶穌的意見愈來愈一致,老婆跟耶穌的意見也愈來愈一致。當兩個人都跟耶穌愈來愈一致,兩個人的差距就愈來愈小,不是老公聽老婆的,也不是老婆聽老公的,而是老公老婆都聽耶穌的。婚姻中對事情的看法,我們可以不一樣,可是當我們都跟基督愈近的時候,我們彼此的差距就愈來愈小。教會也是一樣,問題是我們怎麼確認有沒有在基督裡?新正統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認為教會要合一,一定要在基督裡。羅馬書十二章第五節說:「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在基督裡我們才可能達到「一」,如果我們在基督裡真的活出那個「一」,彼此的心靈都一樣的時候,就會帶來傳福音的果效。

4.興旺福音的合一
        耶穌說如果教會做到這樣的「一」,世人就可以知道有上帝的愛在他們裡面,「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d,e)世人也可以相信,「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17:21e)「你差我來」有什麼重要性?對猶太人來講,他們亡國以後留下一個傳統,就是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將來,他會差派一個大衛的子孫來拯救他們。所以當約翰被關在牢裡的時候,他就派門徒去問耶穌說:你是不是那個上帝要差來的?所以相信「你差我來」,就是相信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派來救我們的,那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愛。所以一個教會真的合一的話,外人會自己來要相信耶穌,不僅如此,一個真的合一的教會,信徒的靈命會成長。

5.長大成熟的合一
        約翰福音十七章第二十三節:「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17:23c),此處的翻譯不佳,「完完全全」變成了副詞,好像他們合一得很完全,其實不是這個意思。希臘文翻成英文是說:「They may be perfected in unity」,是他們「在合一裡面變完全」,也就是,當他們合一的時候他們就會完全。所以我們的成長是在合一裡面,不是perfected unity而是perfected in unity。經過合一我們就會成長,「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所以在基督的裡面,這樣的合一就會使生命漸漸地增長,教會被建立起來。合一需要學習,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只有在耶穌基督愛的裡面,我們才有辦法學習。

Ⅳ、天父賜榮耀 (Glory from God)
        耶穌說了一句很特別的話,他說:「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17:22)可見「榮耀」與「合一」是有關係的。上帝給耶穌榮耀,耶穌要把這個榮耀給教會,若他們得到這個榮耀就可以合一。我們現在要來了解榮耀指的是什麼。耶穌這一生,就我所知有三次顯出他的榮耀,而這三次榮耀皆與我們有關:

1.上帝兒子(Sonship):身份
        第一次是他受洗的時候,上帝出聲對耶穌說:「你是我的兒子」,表明了耶穌與上帝的關係,也就是耶穌的身分。「他從水裏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1:10-11)他們是父與子的關係。彼得後書提到:「他從上帝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彼後1:17)彼得做見證,在那時天上有榮光照耀,聖靈降臨在耶穌的身上,並有聲音對耶穌說話。因此,這第一次的榮耀,就是確定耶穌是上帝兒子的身份,耶穌不再只是瑪麗亞的兒子,他是上帝的兒子,這是榮耀的。上帝也給了我們這樣的權柄,約翰福音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1:12)耶穌基督把這樣的榮耀給了我們。因此,第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確認與上帝的關係是父子的關係,這與我們的合一是有關係的。若我父親是上帝,你父親也是上帝,那我們就是兄弟,而兄弟就是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商量,沒有解不開的結。一旦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確認了之後,我們之間兄弟姊妹的關係也就確認了,我們是同一家人。在主內彼此稱為兄弟姊妹,就是這個緣故,彼此相愛,彼此互相體諒。

2.恩賜服侍(Service):侍奉
        第二次的榮耀顯現,是耶穌在迦拿行第一次神蹟時,把水變成酒,解決新郎新娘的困擾,「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約2:11)這個榮耀是耶穌將上帝給他的恩賜,甘心樂意地用來服侍他人。教會中,弟兄姊妹遇到困難時能互相服侍,彼此幫忙解決,這是邁向合一很重要的一步。互相幫忙的教會,自然就會興盛,彼此都是擁有恩賜並且樂於服侍,榮耀就彰顯於將自己從神所得的恩賜用在替人「服侍」(service)之中,解決人的困難。耶穌基督已經將這樣的榮耀給了我們,希望我們也能照樣服侍他人。耶穌說:「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裏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14:12-13)所以甘心樂意地服侍,是第二個榮耀。

3.救贖受苦 (Salvation) :使命
        第三個要做到就比較困難。第一個榮耀,是當我受洗成為上帝的兒女,有上帝兒子的身分,在有困難的時候可以跟上帝求救;第二個榮耀,是弟兄姊妹以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彼此幫忙;第三個是最困難的──為了福音的緣故,我願意付代價,讓更多人來認識這個信仰,這也是耶穌第三次所顯出的榮耀。有一次,他帶領三位門徒上山,突然間他面容發光,學生嚇壞了,旁邊有兩個人來跟耶穌說,他將要死在十字架上面,而這是上帝最大的榮耀。第一次的榮耀,除了施洗約翰外,沒有別人看到;第二次的榮耀,就是水變成酒,人人稱讚;第三次,三位門徒都親眼見證耶穌的面容發光,有摩西和以利亞在身邊與他講話,「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30-31)為了拯救我們,耶穌準備要上十字架,為了福音甘心受苦,這便是榮耀,我們也當如此。羅馬書第八章說:「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8:17)所以,歡喜受苦是榮耀的第三步,與救恩有關係,同時也是我們的使命。
       換句話說,若我們確認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便有「同一天父」,我們在主內便是弟兄姊妹;我們若願意將上帝所賜與的恩賜,用來互相服侍,便是「感恩服侍」;我們若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而付代價,便是歡喜為「福音受苦」。一間教會具備這三個要素,身旁的人便會欣羨教會中的互助,以及為了福音的緣故甘心付代價的精神,這教會便達到我們所說的榮耀、合一。耶穌說:「上帝呀,你給我的榮耀,我給了他們。」希望我們都能夠透過受苦而合一。

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主耶穌為我們代求
        他在被出賣的前夕,為我們代禱,那時我們都還沒有出生,他為所有相信他的人禱告。但不只那一次而已,照聖經所說,即使是現在,他也在為我們禱告,這是更加寶貴的地方──我們的主是很愛替人禱告的主,「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約17:20)這其中包括很多人,也包括你、我,他現在在天上,還在為我們禱告,「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8:34)所以耶穌是持續地在為我們禱告。希伯來書作者如此說:「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耶穌是替我們禱告的主。

2.多元肢體間的合一
        保羅說,身體有許多部位與肢體,若只有一個部位獨大,便不成身體,因為人是由許多不同的器官、各樣系統所組成的。合一也是如此,其前提就是要有「不同」。合一不是把所有的不同都變成相同,那樣做只是「統一」;合一也不是重外輕內的「齊一」、或為了利益而相同的「聯一」。合一指的是大家有「相同的心」──相同的愛心、目標,針對外在的不同,我們學習尊重。總之,「不同」乃合一的前提,因為父、子、聖靈三者並不相同,然而他們在愛中合而為一,所以耶穌說,像「我們」一樣。故此,多元是必要的,不同並不構成問題。保羅說:「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12:12)「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12:4,6)每個人不一樣,如同身體部位有不同的功能一樣,但唯有這些部位聚在一起協同作用,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教會亦是如此,上帝會賜給每個教會有不同才能的人一起服侍,若有人擁有恩賜而不服侍,教會便會「跛腳」,當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恩賜為何,又使用這些不同的恩賜來彼此服侍的時候,這個教會就被建立了。

3.對神認識持續成長
        我們若合一,便能夠繼續成長。耶穌說:「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約17:26)「已經指示……還要指示」,代表這個指示是需要持續的。換句話說,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必須要持續學習,這樣我們對上帝的愛才能持續成長。這與夫妻關係一樣,對彼此的認識,並不是在結婚當天就完全認識,而是在日後的生活中,持續去發現與調整,我們要從「知道」上帝,到「真的認識」上帝。保羅說:「……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上帝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上帝。」(西1:9-10)由此可知,知道上帝,跟知道「上帝的旨意」,是兩碼子事。例如,我知道我老婆喜歡買東西,跟我「知道」我老婆,是不同的事:我知道我老婆喜歡什麼,我努力去做她喜歡的,她就會更加坦誠地告訴我她的想法,倘若我即使知道了,也不去做,那麼老婆也會放棄溝通,我則永遠停在表層的知道而已,無法深入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在正面、積極的互動當中加深、加廣。
       我們知道上帝的旨意而願意遵行之後,慢慢地上帝會多啟示我們,而使我們更知道「上帝本身」。合一便是經過這個過程,是經過互動、往前成長的「一」,「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直等到」表明這樣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當我們愈來愈認識上帝,我們也都愛神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漸深。因為上帝是唯一不變的,當我們愈來愈親近他的時候,我們會愈來愈明白他的心意,彼此就會從原本的不同慢慢地靠近,最後就能合而為一,這是需要時間的,我們要耐心等候。
        嬰兒出生只會吸奶,之後學會拿湯匙,接著學會拿筷子,之後長大就會餵養下一代,屬靈的生命亦是如此。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會,完全靠人幫助我們,之後自己學會如何看聖經、禱告,最後能幫助剛受洗的人,如此生命便會不斷成長,從被照顧的變成照顧人的,當我們合一的時候,便會產生這樣的循環結果。

4.主耶穌與我們同在
        最後,這個禱告最寶貴的地方是在第24節。耶穌說:「父阿,將來我在何處,我希望信我的人,跟我在同一個地方。如此,他們將看到我,道成肉身以前,那完全的樣子。」這是信仰的最大目的,也是我們的教理問答「榮耀上帝,並且以上帝為樂」也是人一生最大的喜樂。這有什麼好處?試想,有一個國家,裡面有馬友友、畢卡索等,最好的藝術家、最好的運動員……一切最好的都在那個國家,而上帝告訴你,你可以去住那裏,你人生最愛的都在那邊的時候,你會不會想要去那?這便是「見主榮光」的意思。耶穌基督的榮光,是超越世上我們所知的一切榮光。也許我們會不了解,榮光有什麼了不起,但耶穌希望他可以讓相信他的人享受他所給的最美好的,就是可以跟他「在一起」。想想看,你若愛一個人,最渴望的不就是跟對方在一起?這是不是比所有一切東西都還重要?為什麼愛一個人就要和他結婚?目的就是「在一起」。有人說,「Your present is the best present. 你的同在是最好的禮物」,同在就是愛的最高表現。愛一個人,與其給他禮物,不如給他你自己。耶穌在第24節說,「我要把我自己給他們」,主耶穌要與我們同在,「父啊,我在哪裏,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裏,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約17:24)我認為這是主禱告文的結論所在(並非第26節),因為這就是愛的最大目標──永遠與主在一起。不僅如此,更可看見上帝所賜給耶穌的榮耀,那最好的福份,每天都可以欣賞、享受,這是「創立世界以前,上帝已經先愛了我」的榮耀。
       因為愛,所表現出來的榮耀,讓我們得以在主裡面,如此,你會不會嚮往天堂的生活?「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這個同在的榮耀還是其次的,不是到末了而已,還有後文的,耶穌對門徒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14:3)這便訴說了將來「永遠的相聚」,同在就是合一的最後目的。

VI、結論:住在神的愛裡
        今日的主題「合一」,其重點就是「住在上帝的愛裡」。聖經說:「凡認耶穌為上帝兒子的,上帝就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上帝裏面。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裏面,上帝也住在他裏面。」(約壹4:15-16)以相愛的夫妻來比方,丈夫愛妻子,心思意念中經常是妻子,可以說妻子就是「住」在丈夫的心裡;同理,妻子愛丈夫時也是讓丈夫「住」在她的心裡。因此,當彼此注意力、心思都被對方佔據時,兩人的關係就像沒有距離一般。當我們知道並且相信,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住在他的裡面,這便是合一最好的註解。合一最大的目標,是與上帝的關係能像三一真神之間的一。三一真神是愛,他們是「三而一」,他們的合一有三個特色──多元(diversity)、平等(equality)、親暱(intimacy),這也是真正的合一所應具備的條件。
       上帝為了讓我們享受這個合一,差派聖子耶穌降世。上帝的兒子變成人類的人子,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子」(sonship);並且,耶穌一生服侍有需要的人,樂意使用自己的恩賜來服侍(service);最後為了使我們得救,他甘願付代價,犧牲自己(salvation),他稱這三個皆為「榮耀」。當教會中能夠有這三種榮耀,我們便能進入合一,也可以說,上述三點為完成合一的條件。當耶穌的愛顯明了之後,就有更多的人來到耶穌跟前,這些人聚在一起,就成了耶穌的身體,也就是教會。當一個教會真的活出住在神的愛裡、合一的樣式時,第一個益處是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認識這個信仰,福音遍傳,教會就會成長,不僅如此,人們在其中,會受到造就,從嬰孩變兒童、少年、青年、壯年,靈命成長。第二個益處是當人離開世間的時候,可以永伴主旁、享主榮光。

禱告:
       主啊,即使我們無法完全明白,耶穌基督為我們禱告的合一有多麼重要,但是當我們發現婚姻中大家意見不一樣,家庭彼此不和諧,甚至有人在家庭裡面活得很痛苦。常令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主,我們羨慕合一的愛,希望我們的婚姻、家庭、社會、教會,大家都能在愛中一起學習,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平等對待別人,互相親暱,在愛裡合一。願以基督的心為心,讓耶穌基督的愛住在我裡面,使我在基督的愛裡面,也將這樣的愛帶入我們的婚姻、家庭、教會、社會,以及與中國的關係、與全世界的關係中,願主將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禱告系列 (三十一):主禱文 (十六) (Lord Prayer.16)--受差入世 (Sent Into The World)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一):主禱文 (十六) (Lord Prayer.16)受差入世 (Sent Into The World)
經文:約翰福音一章:14-19節
時間: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
禱告系列 (三十一):主禱文 (十六) 受差入世 (Sent Into The World)

MP3:
 禱告系列(三十一)主禱文16:[][] ( 蔡茂堂 牧師 )

Ⅰ.引言:逆流而上的鮭魚(Salmon swims upstream)
        今日主題「受差入世」為主禱文的第十六講。下圖中間那一尾魚,其顏色、形狀與游的方向都和其他的魚不同。試想,若你跟別人不一樣,是否在團體中就容易被排擠、忽略或受欺負? 基督徒是受差遣進入世界的,又是進入一個與我們很不一樣的世界,因此常會遭遇一些困難。有一本書描述一位跟大家很不一樣的人──倪柝聲,他是中國人,但其傳記由外國人用英文寫的,之後才有中文版本。他是聚會所、地方教會的創立者。他很特別,剛開始信耶穌時,就覺得那時的教會(公會),分成許多教派是不合聖經教導的,於是起來反對,因而得罪了所有教會。他認為教會應是屬於地方性的,不應該屬於一個大的組織,這樣會產生許多問題,所以他拒絕加入任何的公會,自己成立地方教會。這地方教會後來成為中國一間很大的教會,目前在台灣也有很多「會所」。此本傳記書名為:Against the Tide,也就是Watchman Nee的故事,中文譯為《中流砥柱》,其實,譯為「逆流而上」更能展現出他反對原有潮流的精神。

下圖中你可以看到,一片落葉,隨波逐流;一條鮭魚,逆流而上。但何以樹葉會隨波逐流、鮭魚則逆流而上?兩者的差別在於有無生命。然而,有時鮭魚一躍,剛好躍入熊的口中成為其佳餚;或被空中的老鷹捕捉,也可能被人用釣鉤、魚網捕獲。既然鮭魚逆流而上會有這麼多的困難和危險,牠為什麼還要不斷地跳躍上去?牠在海裡不是很安全嗎?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繁衍後代,要把生命傳給下一代。因此,一條有生命的魚,不僅能勝過環境的潮流,還有傳承生命的目的。

聖經說:「因為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我們從上帝生的,就是因有信心而得到了生命,不但可以勝過這個世界的環境,我們還可以傳給一個新的生命。

Ⅱ.三種世界(Three Worlds)

我們到底要不要愛世界?事實上,即使聖經用的是同一個字,所說的卻是不同的世界。其實,聖經啟示的總共有三種世界:

1.天父創造的宇宙萬物

第一種世界,我們要懂得欣賞、愛惜和感謝,那就是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其中包括人類。「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舖張穹蒼。」(耶10:12)此處的世界代表著大地跟穹蒼,是我們所居住的天與地,也是上帝所創造讓人類得以活命的世界。

2.耶穌救贖的墮落人類

第二種世界,指的是「世間人」(台語)。耶穌為了拯救墮落的人類降世為人,上帝愛「世間人」也就是上帝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這個「世人」在英文也叫作world,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蘭醫師家裡學的就是這首歌: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He gave His only Son
To die on Calvary’s tree

From sin to set me free

Some day He’s coming back

What glory that will be

Wonderful His love to me

這首歌是將約翰福音三章16節唱出來,其中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world指的就是罪人,上帝要讓罪人得救贖,進入永生。第一種世界指的是上帝造的萬物,讓我們可以欣賞、在那裡生存;第二種世界指的是上帝所愛「墮落的世人」。這兩種世界我們都應該要去愛。

3.撒但掌控的叛逆權勢

第三種世界,是指被撒但控制的這個世界。撒但所掌控的黑暗勢力,聖經也用world這字,並且提醒我們不要愛他們,因這個世界是不好的,你要去抵抗。「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的手下」(約壹5:19),這個世界是指在那惡的勢力底下,那些反對救恩、反對上帝與反對愛的,都是屬於這第三種世界。因此,約翰福音十七章所講的這第三種世界,不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也不是指墮落之罪人,而是反對上帝愛的關係的一股權勢。

III.門徒與世界(Disciples and the World)

1.天父從世界將門徒賞賜給耶穌

在主的禱告裡談到門徒與世界的關係。第一,上帝爸爸從這個邪惡的世界中把門徒帶來(out of the world)賞賜給耶穌。上帝交代耶穌要好好帶領他們,耶穌把這幾個門徒保守好,但其中有一人,就是猶大,他卻選擇把耶穌賣了並自殺,離世前耶穌禱告說:「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約17:6a,12b,c)。不僅保守護衛,還把我們從黑暗的權勢(也就是撒但掌控的世界)中拯救出來,遷到愛的國度裡,「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西1:13)

2.耶穌求天父保守門徒在這世界

上帝把這些門徒賜給耶穌,耶穌也保守照顧好了,但當耶穌要背十字架、受死、復活、升到天上去、不能繼續照顧這些人時,這些人該怎麼辦?倘若耶穌這麼疼愛這些學生、把他們照顧得很好,現在他就要離開世間了,怎樣做最好?他替這些學生禱告是最好的辦法嗎?為了減少門徒在世上被欺負、遇到困難、跌倒等狀況,最好的方法不就是把他們全都帶到天上去?他為何不這樣做?他為什麼要冒這個險?為什麼要禱告?

耶穌基督並不是將這十一個門徒一起帶去天上,反而是跪下來禱告:「上帝呀,我要走了,可是我沒有辦法繼續保護他們,但這個世界對門徒而言不是好的,有引誘、有危險,是邪惡的世界,懇求上帝保守。」「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裡去,聖父阿,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約17:11)所以耶穌把我們留在世間,沒有把我們帶走,他向上帝禱告,請他保守我們。而我們是因著「信」而蒙神的能力保守,得到救恩的,「你們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1:5)

3.門徒藉真理分別為聖不屬世界

上帝如何保守這些人呢?答案是「真理」。也就是,門徒藉由真理,分別為聖。「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6-17)耶穌祈求上帝用真理讓門徒成聖,用真理來保護門徒不受到傷害;藉著道讓教會被洗淨,「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

4.門徒因為不屬世界被世界恨惡

雖然門徒受到保護了,但因他們活出與世界不同的生命,反而被這世界厭惡。門徒被世人恥笑、恨惡,因他們不屬這世界,「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4)他們靠著真理活出與別人不同的生命,所以被世界譏笑。「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過去,人憎恨門徒時就迫害(persecute)他們,甚至將他們綁在柱子上,用火燒死;在現代,基督徒則會受譏諷(redicule),讓他們過得不舒服。

5.門徒被主耶穌差遣進入這世界

耶穌不僅把我們留在世界,允讓我們受苦,更進一步還命令我們進入世界中。門徒進入世界是被差遣的,是一個使命,耶穌禱告說:「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所以把門徒留在世上是有目的的,明知道有危險與困難,可是耶穌還是說:你們要進去。「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其實無需害怕「差遣」二字,但我最怕的是經文中「照樣」二字,你怕不怕這兩個字呢?上帝要如何「照樣」差遣我?耶穌放棄他所有的權力,放棄天上的榮耀,成為一個脆弱的嬰孩,出生於馬槽,先是被希律王追殺,而後三十三年半之間,道成肉身經歷人世間的一切,最後被釘十架,這個是耶穌的「樣」。換句話說,「受差遣」不是問題,可是「照樣」卻是門大學問。耶穌為了愛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們如果「照樣」的話,也應當如此付代價。

如果一隻羊,被差遣到一群狼當中,牠該怎麼過活?「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耶穌告訴門徒兩個重點:一個是要靈巧像蛇,避免被吞吃消化(assassination);另一個是馴良如鴿,避免被誘惑同化(assimilation)。當羊變成了狼,這羊也算是死了,因為牠再也不是一隻羊。這樣反而比被吃掉還危險,因為若被吃掉,就進入天堂了;若變成狼,則因被同化、吸收,反而下地獄了。所以耶穌才說,要用真理使他們成聖,只有上帝的真理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引誘、不被同化。不僅如此,我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成為世上的光和鹽,要把耶穌基督愛的福音傳遍。然而要達成這個使命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活下來,所以耶穌為我們禱告,讓門徒被真理保護。

Ⅳ.三種聖潔(Three Kinds of Holiness)

真理讓門徒們成聖,這個「聖」有三種:

1.地位性聖潔(Positional Holiness):

聖潔的身份(Holy Status)

第一種「聖」是決志信主,在受洗的時候就得到的「地位性聖潔」(positional holiness)。「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的面前。」(西1:22)藉著耶穌基督受死,跟上帝和好、成為聖潔,這聖潔是地位上的聖潔,我們稱之為「聖潔的身分」(holy status)。如果以婚姻來解釋:當一對男女結了婚,去登記戶口以後,他們就有夫妻的身分,但其實他們還不是很清楚怎麼當丈夫與妻子,如何為人父母,他們只是拿到那個身分,才要開始學習這新的角色與任務。所以拿到受洗證書,只是第一步──成聖,意指地位上的聖潔(holy status)。就像《天路歷程》一書當中所寫的,當一個基督徒揹著全部的罪到十字架面前,把罪放下來之後,他就聖潔了,成為神的子民,跨入天恩之門。

2.進展性聖潔(Progressive Holiness):

聖潔的生活(Holy Living)

雖已得著身分,但仍不夠;婚姻只有證書不會幸福,你要把這張證書變成生活上的實際,就需要學習。因此,第一種聖潔叫作「稱義」(justification),只需要一次的決定,接著要進入「成聖」的學校,開始學習,這個就是耶穌禱告的部份。在這個過程中,人要成長、努力,要把這個身分活出來。以弗所書四章22-24節:「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為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所以第二種聖潔,是要把自己的舊習性不斷地脫去,換上新的習性,這是一個過程,是需要努力的。第一種聖潔,是上帝白白賜給你的禮物,你只需要點頭答應就好;第二種聖潔是要加上你自己的掙扎和努力,要過著聖潔的生活(holy living)。就像婚姻要幸福,是需要經營一樣,即使有時候會有小過錯,或碰到狀況,可是沒有關係,我們靠著上帝的恩典,可以不斷地學習,繼續成長。《天路歷程》整本書講的就是這個階段,罪已經放下了,帶著身上殘餘的一些包袱,繼續走天路,這叫作成聖(sanctification),也是一生的過程(life process)。

3.完全性聖潔(Perfected Holiness):

聖潔的生命(Holy Life)

最後,當我們到天上以後,才進入第三種聖潔,叫作「完全的聖潔」(perfected holiness)。「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做上帝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做王一千年。」(啟20:6)這是完全的聖潔,不必掙扎,因我們已經得到一個聖潔的生命,可以有公義的冠冕。就像一對夫妻白頭偕老,不必特別做什麼,兩人坐在一起就很幸福,另外一半變成你身分的一部分了,牽手一生。好像《天路歷程》中,基督徒看到遠方有個天堂永生一樣。所以,我們開始信主時,就已得到聖潔的地位,後來到天上,便可以得到完全的聖潔。基督徒的一生,就是要在這兩者之間的階段,過著聖潔的生活(holy living),這需要上帝特別的恩典與保守,還有我們本身的努力,最後得著榮耀,直到永恆。

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我們從這一小段禱告詞,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1.聖潔是分別不是分離

(Meaning of Holiness)

聖潔的意思是「分別」(set apart)。譬如,你今天帶著皮包來,當要奉獻時你把錢包拿出來,從中拿出一張,這一張仍是錢,可是已經被分別出來,這就叫作set apart。但分別不是分離,儘管這個世界不好,但我們並非要離開它,到沙漠、深山中,不與之同處,這不叫作聖潔,而是分離。分別(separation)是不相同,而分離(segregation)是不互動。耶穌不是叫我們離開這個世界,而是叫我們在這個世界中保持不同,故有其難度。耶穌的禱告是:「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5-16)我們在神學上稱之為「在世不屬世」(IN but not OF the world),如果跟世界都沒有關係,就不會受影響。可是你擁有使命,要影響他們,既然不隔離,就會互相影響,在承擔風險的同時,希望自己能夠影響世人。

2.持守真理使分別為聖

(Means of Holiness)

能保護我們不被這個世界污染的,最主要的就是真理,藉著持守真理來分別為聖。下圖是一個放大鏡及一本聖經,圓鏡在燈照之下變成一顆心,象徵著聖經的焦點、聖潔的焦點,應該就是愛。「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清潔的心彼此切實相愛。」(彼前1:22)所以聖潔的重點是「分別出來」,學習愛的功課,愛上帝、愛兄弟姊妹、愛鄰舍如同自己,所以愛是聖經真理的焦點。

3.聖潔生活成光明見證

(Mission of Holiness)

聖經中有榜樣嗎?有,耶穌留下了一個好的榜樣(the model of holiness),我們可以效法耶穌,為了愛把自己完全的擺上,耶穌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9)他把自己分別出來,完全把自己擺在神的面前,叫他們因真理成聖。耶穌又在約翰福音13章15 節說:「我給你們做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這是耶穌幫學生洗腳後,對他們說的。耶穌也要門徒在愛裡面,願意謙卑地服侍他人。下圖是以色列人最近很得意的作品,他們模擬並複製出亞倫的冠冕,上面刻了幾個字:qodaesh l’adonai。qodesh就是聖,l’adonai是主(耶和華),整句的意思是「歸耶和華為聖」,聖經裡特別把這幾個字加大。因為祭司就是要完全獻給主,所以聖的意思就是「完全獻上」。出埃及記28章36節記載大祭司的金冠上要刻「歸耶和華為聖」,可是到撒迦利亞書14章20節提及世界末日的時候,馬的鈴鐺上也有這句話。大祭司代表的是敬拜、宗教行為,譬如在教堂內遵守規矩;而馬的鈴鐺則代表日常生活的行為。「聖」不應該只表現在宗教的行為上,我們除了到上帝的面前把自己完全獻給神之外,也應該以愛主愛人的方式來生活,將「聖」實踐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這才是真正的分別。不是只在週日聖潔,而週間就跟別人一樣,這樣就是被世界同化了。

4.效法基督完全的獻上

(Model of Holiness)

若真的照上面所說那樣行,那你的一舉一動都活出了愛,成為好的見證,這就是完成聖潔的使命(mission of holiness)。耶穌有一個使命:「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8)所以差遣的目的在於「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做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我們若連馬的鈴鐺都歸耶和華為聖的時候,我們的生命自然就會吸引人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就能成為好的見證,這叫作「生活型態佈道法」(lifestyle evangelism),這比「友誼式佈道法」更為基本。基督徒的生活,奠基於聖經真理上的造就,並且在你願意實踐聖經的原則,真的活出一個愛上帝、愛人的生活時,你就可以完成這個「受差入世」的使命。

VI.結論:察驗神旨意 獻上作活祭

我以羅馬書12章1-2節做總結:「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認為這個經節能把今天我們想學習的道理完全表達出來,因為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實際上,他說的是not be conformed, but be transformed(這兩個都是被動語態),接著是discern God’s will並且dedicate our life。意思是:不要被世界壓入他的模式(不要被世界影響與同化);要讓聖靈更新我的心志;察驗上帝純全善良的旨意;每天獻上自己當作活祭。我們要願意把自己擺上、把身體獻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不管什麼材料,只要經過同樣的模子,出來的東西就都會是一樣的,這就是團體壓力(group pressure)。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會給我們壓力,想把我們變成他們的樣子,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力量去抵抗,而這個力量惟有從聖靈而來。心意更新是聖靈的工作,聖靈幫助我們脫離世界的模式、不被這世界同化後,我們才能讀懂聖經的意思。讀完之後,靠著聖靈的幫助,我們才能把自己獻上當作活祭,實踐聖經的教導於日常生活中,如此真理才得以保護我們不被邪惡勢力的世界所影響,生命成聖,完成我們的使命。

禱告:

主耶穌,當你要離開世界的時候,你不只把門徒留在世界,你還把他們差遣到這個世界,因為你不願意你的犧牲只拯救這十一個人,你要救更多的人。你明明知道門徒留在世界會有危險、困難,可是你為他們禱告,你求上帝保護他們,用真理保護他們。主啊!我們也要向你禱告,求你幫助我們樂意每天打開聖經讀你的話語,從你的話語當中來學習真理,特別是有關愛的真理。也求你的聖靈來更新我們的心意,不要當我們已受到世界影響、被壓入它的模式時,卻毫不察覺。求你幫助我們在知道你的心意之後,願意把自己擺上,獻上給你,分別為聖,成為活祭,好讓我們可以完成使命,將來到天上可以得到你的喜悅。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