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得勝與榮耀的確據


講道內容
講題:得勝與榮耀的確據
經文:羅馬書8:28-39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九月三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提早到九點舉行聯合禮拜,為著禮拜結束後的臨時會員和會,進行長執的選舉。或許大家也會因著剛剛的報告,以及等下要選給誰?誰會當選的事?讓今天的禮拜和平常感覺不大一樣。但牧師請大家依然將這禮拜的時間分別出來,分別為聖,讓我們在禮拜中敬拜神,存著信心來仰望。
今天的信息,是關於榮耀和得勝,聖經中如何提到榮耀和得勝?基督徒的榮耀和得勝是什麼?我想在這兩個禮拜中,對我們來說會對這兩個詞特別有感,因為在這次世大運中,看見我們台灣的運動選手,如何在國人加油之中,奮力爭取最佳表現。原本世大運剛開始時,觀看選手比賽的人少的可憐,但後來卻一票難求。而在禮拜四下午的選手遊行隊伍更是壯觀,牧師剛好那天下午去松山教會開中會的部會,回來路經忠孝東路SOGO前遇見遊行的隊伍,停下來看見兩邊街道上大家向遊行的選手、教練車隊揮手歡呼,我還聽見有人指著在吉普車上那位台灣最快的跑者楊俊瀚說,那一位是我們弟兄。遊行隊伍中,還有一台大車,車上有一大片的電視牆,連續播放選手比賽得獎的畫面,真被這些台灣英雄所感動,他們過去如何辛苦地受訓練,在這時刻是他們得勝和榮耀的時刻,不僅是他們個人、家庭、運動團隊的得勝和榮耀,也讓我們台灣全體感到榮耀,我想我們當中很多人,在這段時間裡或到現場或看新聞,跟我有同樣的感動。
二、比較得勝和榮耀的異同:
世大運選手和保羅對基督徒的勸勉
牧師接著要問,對看見台灣選手在世大運中得勝和榮耀的感動,和今天我們所讀這段,保羅對基督徒得勝和榮耀的看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羅馬書是保羅寫信給羅馬的信徒們,分享他對上帝永恆計畫,對於福音內容的理解。保羅從第一章開始鋪陳,論述他所領受的神學,他從猶太人和外邦人如何陷落在罪惡處境中,虧缺了神的榮耀,而上帝又如何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使人能因為信耶穌來得到被稱為義。當他寫到我們今天所讀第八章28節到37節的經文,卻帶入一種激昂的情緒,不像是一種神學論述的寫作,而是轉成一種凱旋的宣告和讚嘆。這裡所提的得勝和榮耀,其中不僅包括了人的榮耀,更重要的是上帝的榮耀。牧師歸納為以下幾點,可以和我們這幾天感受到的榮耀得勝的經驗來做比較。
(一)相同處
首先,在榮耀前先提到人在受苦中,必須忍耐堅持到底,這和運動選手在比賽前所接受的嚴格訓練是相類似的。然而,保羅在羅馬書中所提到基督徒的受苦和操練,是基督徒因著信仰受到外在迫害的苦,以及是基督徒面對內在肉體的敗壞,需要繼續面對內心的爭戰和失敗的苦。這是基督徒在屬世的文化和價值觀中,如何活出屬天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苦。面對這樣的爭戰,保羅說有時也會自己心裡嘆息,他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7:24)他說,基督徒都指望脫離敗壞的挾制,得享  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3-25),這跟運動選手奪金前的艱苦訓練是相類似的,任何榮耀的金牌,都不是簡簡單單,隨手可得的得勝,不然那樣的得勝也沒有意義。
(二)不同處
但保羅繼續寫,除了需要忍耐受苦之外,就開始有些不同。包括:
1.關於自我形象的不同(羅8:26)
第26節提到,我們的軟弱,有聖靈的幫助。得勝和榮耀運動員的形象,往往是強壯的,就像這次舉重金牌得主郭婞淳,努力追求我是最強、最快、最準的目標,但在這裡保羅卻寫說,我們的軟弱有聖靈的幫助。換句話說,基督徒的自我形象不在於表現自己很強,真正的強是可以承認我們有內在的軟弱,並在軟弱中靠主剛強。
2.有聖靈的嘆息(羅8:26-27)
當我們在嘆息自己的軟弱時,同時引發另一種嘆息,是聖靈的神聖嘆息,聖靈用一種存著盼望的嘆息,正在替我們禱告。保羅說,當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替我們禱告時,接續第27節「鑒察人心的」,鑒察人心指的就是上帝,上帝就聽懂聖靈的禱告,聽懂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原本就照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這樣說有點拗口,我這禮拜在LINE上收到幾幅漫畫,覺得還蠻能表達這樣的意思。我們一起看這個PPT。當我們在苦難中嘆息所祈求的,有時聖靈會照上帝的心意,跟我們自己祈求的不一樣。這時候,你想上帝聽你或聽聖靈的祈求?上帝當然聽聖靈的禱告,但你也不要因此就不禱告,上帝改變我們,邀請我們和祂同工同行,保羅能體會上帝的恩典也在這當中,是另一項的不同。
3.經歷萬事互相效力的保守
 (羅8:28-30)
保羅進一步寫說,我們在苦難中,將經歷萬事互相效力的保守。28節所寫的「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這是什麼意思?萬事互相效力,是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換句話說,萬事互相效力就是「如有神助」,雖然我們在苦難中卻「如有神助」。因此,基督徒看待自己生命的故事,是一個被上帝揀選拯救的故事,是一個跟隨在前頭的耶穌往前行的故事,基督徒的生命,是因著耶穌被稱為義的人,而最終更要叫我們得榮耀。
4.神的榮耀大於人的榮耀
關於選手所得的榮耀,是他努力堅持所得來的,也是他所應得的。但對基督徒而言,基督徒經歷這過程而得的榮耀,老實說真的不是我們自己的榮耀,我們自己實在沒有什麼榮耀,而是在上帝救贖人的計畫中,上帝邀請我們一起參與在這樣的榮耀中。如果我們把這放回前幾天台灣英雄的遊行的場景中,最被關注的是得金牌的選手。而在天國的歡迎遊行中,被夾道歡呼的英雄,大家最注目的焦點,是那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同時我們發覺,我們竟然也被邀請上車,一起見證並分享這樣的榮耀和得勝。我們在那樣的車上,會帶著感恩和感動,參與在上帝永恆拯救的計畫。
三、四個「誰」和兩個字「不能」(羅8:31-39)
接續,31節寫說:「既是這樣,還有什麼說的呢?」什麼是還有什麼說的呢?從這句字面的意思,就是沒有什麼可以說的,我還能說什麼呢?但保羅忍不住多說下去。他一連說了四個「誰」,是誰?這些是誰,是那些阻礙上帝拯救計畫,阻礙上帝帶領我們同得榮耀的對象,那些是什麼呢?那些是想要抵擋我們,阻礙我們親近神的事物,那些是想要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那些是想要在上帝面前,繼續控告他們所犯的罪的,那些是想要把我們和基督的愛隔絕的。
但是保羅回應那些阻礙,說了兩個字:「不能」,不管是誰,不能,都不能。那些我們在生命中所遇見的患難不能、困苦不能、逼迫不能、飢餓不能、赤身露體不能、危險不能、刀劍不能,這些都不能。換成比較貼近我們現在生活的話來說,保羅說那些失業不能、生病不能、婚姻危機不能、子女叛逆不能、年老臥床不能、診斷出疾病不能、車禍受傷不能、精神憂鬱不能,這些「都不能」。因為在這一切的事情上,我們已經得勝有餘,因為我們要跟使徒保羅一同宣告,我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外,「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的。
四、結論:宣告得勝和榮耀的確據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我們信仰中最深切的盼望,這是我們信仰中最堅信的確據,我不知道你能否跟上牧師所想要傳講的,或者是體會使徒保羅在此所見證的信仰。他深切的要我們去看見,雖然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也仍會出現這些困難和危機,或是在我們生命中也經歷一連串需要忍耐的試驗,但我們深信,最終,我們將與上帝一同經歷那份得勝的榮耀,就是這份的深信,讓我們能忠心持守到底。
我並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正面對怎樣的難處,有一些當我看見你們時,我知道那些你們曾分享的生命經歷,而有些當我看見你的時候,你眼光中所透露的,我還不能完全明白。但從今天的經文,上帝要我們看得更遠,遠遠超過那些阻擋在我們和上帝之間的人事物。因為在將來得勝的榮耀中,從我們被呼召救贖時,我們已經有分在其中。在今天,對我們和平教會來說,也是這樣,不管過去七十年中走過的各樣事情,或是等下我們將選出新一屆的長老執事們,他們將會是未來和平教會五年十年間同工的夥伴,相信那位讓萬事互相效力的上帝,必然不叫任何事,使我們與上帝的愛相隔離,這愛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的,耶穌愛教會,也要教會愛祂,耶穌愛和平教會,也要我們和平教會愛祂。因為我們基督徒的生命,以及教會的歷史,就是一條從苦難朝向最終榮耀和得勝邁進的路。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何等榮耀的盼望。在這幾天,我們應該還有機會看見新聞節目中「台灣英雄」受歡迎遊行的畫面時,我要大家運用想像力,設想預備將來有一天,我們將在「天國英雄」的歡迎隊伍中,受邀一起上車,接受眾天使、天軍和聖徒們的歡呼,而我們和平教會兄姊們就集合在隊伍中,透過大大的畫面中,播出我們生命和教會中,那些曾經為主盡忠持守的畫面,那些陪伴人第二里路的堅持,與人一同禱告流下的眼淚,那把握機會接待福音朋友的熱誠,那在苦難中緊緊抓住應許的禱告,這些都是要用來見證,見證那位讓我們信心創始成終,愛我們就必定會愛到底,那位偉大上帝,祂曾在、正在、將來在我們身上的奇妙作為,是見證那天國英雄的榮耀和得勝。而我們,現在還在人生的運動場上,還沒有到最後終點時刻,你我可有把握機會,你我可有看見那天國英雄的遊行了嗎?我要說,主啊,求祢讓我們一起看見,那天國英雄的遊行正等著我們,我們要一起向前。
【默想與行動】
1.目前有哪些人事物,正阻擋在你和上帝邁向得勝與榮耀的當中?請於本週再次讀今日經文,反覆領受使徒保羅在此分享的─基督耶穌的救贖和無法被阻隔的愛。
2.當最近觀看媒體報導世大運遊行時,想像將來「天國英雄」的遊行,你在和平教會的隊伍中,將會如何一起歡慶此得勝與榮耀,這樣的眼光又將如何影響現在的我們?
【金句】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我是甚麼人


講道內容
講題:我是甚麼人
經文:出埃及記3:7-12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一、前言:主動的上帝
    主動的上帝看見、聽見、下來救贖他受苦的百姓。
    舊約出埃及記第三章第7節到第12節,是記載著摩西在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看到荊棘著火並沒有燒毀的異象時,上帝的使者要摩西脫去他腳上所穿的鞋,赤腳進入聖地!從出埃及記第三章開始一直到第四章的結束,上帝和摩西之間有許多精彩的對話!聖經的作者非常期待我們可以透過詳實記載「上帝呼召摩西」的過程,上帝與摩西之間的對話讓我們學習以及思考許多信仰的功課!
    出埃及記第三章第7節到第10節,通過經文的記載讓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所相信的上帝,祂不僅是一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祂也是一位充滿憐憫、慈愛、疼愛我們的耶和華上帝!當上帝看見以色列百姓在埃及所遭遇的苦難,當上帝聽見祂們哀嚎的聲音。上帝就憐憫他們所受的苦,上帝就主動下來、要拯救他們離開埃及,讓他們可以得著自由,並且也要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就是流奶與蜜的迦南地。
   『我實在看見了!』這句話!帶給我們極大的安慰。因為上帝一直都知道祂所疼愛的兒女,在世上所遭遇的苦難。當上帝看到我們生命之中的困境,祂就會主動下來要來拯救我們,要來陪伴我們走過死蔭的幽谷。上帝祂是一位主動的上帝!過去、現在、將來都一樣不改變!當上帝看到我們生命中的困境,祂就會有所行動。上帝就會差遣祂的使者來陪伴我們,來引導我們脫離困苦和那受到壓迫、生活的困境。這是上帝祂一直不變的應許!
二、本文:上帝呼召摩西vs.摩西的回應
讓我們再次來回顧摩西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 第一個階段:
   摩西他是在埃及當王子
當時摩西是生活在埃及的王宮之中,接受埃及所有的學問以及知識的教導,他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一切都是靠著他自己的聰明、智慧來解決一切的問題,做他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有一天,他看到有一個埃及人在打他的弟兄希伯來人。他左右觀看,看沒有人,就將埃及人打死,藏在沙土裡。第二天他出去,看見有兩個希伯來人在互毆,就對那欺負人的說:「你為甚麼打你同族的人呢?」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摩西便懼怕,說:「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他就逃到米甸的曠野,成為一個生命戰場上的逃兵,從此之後一直不敢面對、迎接任何的使命和挑戰。
2. 第二個階段:摩西是在曠野牧羊
這個階段的摩西,只求生活的平靜、安穩!雖然摩西的母親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將「他是一個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百姓—希伯來人」的心志放在他內心的深處!但是生活環境的現實和無奈,讓摩西他清楚知道,他實在是沒有辦法只靠著自己的力量,有可能改變任何的事實!認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軟弱、欠缺的人,這樣的認識對每一個願意事奉上帝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生命的體驗。
2. 第三個階段:
摩西他勇敢承擔,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使命
一直到摩西在何烈山和上帝面對面相遇之後,摩西靠著上帝的大能,來改變他的一生。當摩西願意順服接受上帝的呼召和使命!上帝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導他、帶領他,讓他實際經歷到許多的神蹟和奇事!更讓摩西確信不是他自己能力有多強,整個「出埃及事件」的導演是上帝本身,他只不過是上帝要拯救以色列百姓的器皿而已!
我們從經文之中、可以看到,當上帝一開始呼召摩西的時候,他並沒有馬上接受。因為當時摩西面臨三項的困境:
1.他要面對埃及王:他要從當時世界武力最強大法老王的手中,將二百萬的以色列百姓帶離開埃及。這麼重大個任務的確讓他非常的驚慌!靠著他自己的力量,那有可能達成任務呢?
2.他要面對以色列百姓:之前失敗的經驗讓摩西他不敢面對以色列百姓,因為他們都不信任他,以色列百姓也都不相信摩西是上帝差派要來拯救他們的領袖。
3.他要面對自己的軟弱:摩西認為他自己沒有資格、沒有能力、也沒有口才。
摩西他內心有三方面的軟弱和不足:
1.摩西他對任務的信心是不足的
呼召摩西的上帝非常清楚整個「出埃及事件」的過程,將來有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事、結果會如何?上帝都可以掌握!上帝也知道摩西只能扮演甚麼樣的角色?但是、接受呼召的摩西一開始他就完全無法掌握將來會發生甚麼樣的事!所以當上帝呼召他的時候,摩西對將來任務的不了解、對任務的重擔和使命,讓他的內心非常的驚慌和不安!
2.摩西他對上帝的信心是不足的
這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對一個經過四百年之後、在埃及地出生的摩西來說仍然是非常陌生的!摩西他未曾與上帝面對面相遇過!摩西只曾從他母親的口中聽到上帝是一位創造宇宙萬物、大有權能的上帝而已!摩西對這位耶和華上帝的認識只像是故事書裡面的主角而已!上帝仍然離摩西非常的遙遠!摩西他怎樣有可能如同他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樣,能夠全心倚靠上帝呢?未曾親身經歷過上帝的引導、帶領、陪伴、看顧、保守的人,不容易對上帝有足夠的信心!
3.摩西他對自己的信心是不足的
以前摩西他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口才,想要排解二個希伯來人互毆失敗而趕緊逃到曠野的經歷,讓摩西他目前仍記憶猶新,就如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般的驚恐,讓他不敢往前、再踏出任何的一步!
從摩西和上帝的對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摩西、曾經有五次婉拒上帝的呼召。
(1)「我是甚麼人?」(出3:11)摩西對上帝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2)「他叫甚麼名字?」(出3:13)摩西對上帝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
(3)他們必不信我。(出4:1)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
(4)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4:10)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5)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4:13)摩西說:「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摩西一直不斷在婉拒上帝的呼召!
雖然當時摩西他面臨三項的困境;當時摩西用許多的理由來婉拒上帝的呼召,但是上帝卻仍一直給摩西四個不變的應許:
(1)上帝保證必與摩西同在。(出3:12)上帝說:「我必與你同在。」
(2)上帝要施行一切奇事。(出3:20)上帝說:「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間施行我一切的奇事,」
(3)要賞賜摩西行神蹟的力量。(出4:17)上帝說:「你手裡要拿這杖,好行神蹟。」
(4)派亞倫成為同伴和代言人。(出4:14)上帝說:「你的哥哥利未人亞倫,我知道他是能言的。」
思考:通過上帝呼召摩西的故事,牧師要邀請我們一同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思考 1:從『我是甚麼人?』到『上帝是誰?』
    在曠野流浪四十年,已經習慣過平靜安穩牧羊生活的摩西,可以說他的胸懷壯志,早已讓現實的生活環境磨得快要光了!當上帝說:『我』要差『你』去見『法老王』!(出3:10)摩西第一個反應是:『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王』?(出3:11)摩西曾經是無法讓以色列百姓信任的人,對自己是越來越沒有信心;
然而、上帝卻要摩西學習一項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就是:我們不要一遇到困境,心內所想的都是「我、我、我」,上帝要摩西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從『我是甚麼人?』轉換為認識『上帝是誰?』
    『上帝是誰?』不是『我』要去見法老!是『大有能力的上帝』差派『我』去見法老王!
   『上帝是誰?』真正掌管生死大權的不是法老王,而是萬軍的耶和華上帝!
    『上帝是誰?』對『我』而言,要改變『法老王』打敗『法老王』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上帝』而言,要打敗『法老王』,如同殺雞焉用牛刀、那麼地容易!
    各位弟兄姊妹、上帝要我們學習從『只想到我自己』到『凡事仰望上帝』,從『我沒有辦法做甚麼』,到『上帝凡事都能』!從『我不可能』,到『上帝凡事都有可能!』信仰的功課!
    要成為上帝所使用的人首先要清楚明白「我是甚麼人?」要成為上帝所使用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從真正認識『我是甚麼人?』,到真正認識『上帝是誰?』將我們的眼光專注在『上帝』,我們才可以成為上帝所使用的人!
思考 2:從「我是甚麼人?」到「歡喜參與上帝的聖工」
當上帝呼召摩西要他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的時候,摩西認為他自己年紀已經很大、沒有體力、不可能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經過許多次的對話之後,上帝漸漸讓摩西明瞭一項的事實—就是「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創18:14),摩西他清楚確信、真正要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人不是他自己,而是全能的耶和華上帝;雖然未來仍然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摩西他對自己的使命是越來越清楚,更願意順服上帝,而甘心樂意來接受上帝的呼召。
    當上帝邀請我們參與祂的聖工,我們是否會如同摩西一樣,只想說:我是否有能力可以承擔上帝所交托給我的使命和任務呢?我們是否會認為我們的能力不足仍有許多的阻礙和難處?但是上帝祂更看重的是—我們願意謙卑、順服的心!參與上帝的聖工最重要的是:順服等候、信心倚靠、謙卑跟隨。當我們回顧過去信仰的經歷,雖然我們軟弱、不配,但是上帝仍然樂意邀請我們參與祂的聖工,我們就應該謙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祂獻上感恩的禱告,感謝上帝讓我們有這個福份有機會參與在祂救贖的大計畫之中!只要我們謙卑順服、上帝祂就要陪伴我們讓我們在整個呼召的過程之中、一步、一步、慢慢深刻經歷到祂豐盛的恩典和大能:雖然在未來服事的道路之上,我們仍有可能會擔心害怕、灰心失望、喪失信心等等;我們也不清楚未來服事的道路,上帝要如何來使用我們!但是我們可以確信的是、祂要用我們,是超越我們的能力、才能!我們也深信祂要藉著我們所完成的,是我們的「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過,我們的心也未曾想過」的聖工。上帝將許多「我們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擺在我們面前,是要讓我們經歷到「在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太福音 19:26)只要我們是行在上帝的旨意之中,上帝祂就要成為我們力量的源頭,要成為我們及時的倚靠和幫助!
思考 3:上帝在不同的時機親自呼召許多人一同參與他的聖工、共同完成他救贖的大計畫
    上帝非常喜歡邀請我們一起與祂同工,如同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雖然祂自己、就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是主耶穌祂樂意呼召我們來跟隨祂,成為祂的門徒,賞賜我們權柄、能力,差遣我們出去傳揚福音、拯救許多失喪的靈魂。
    當上帝邀請我們、一起參與祂聖工的時候、我們是否歡喜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到祢需要我去的地方!」上帝邀請我們參與祂的聖工,不是因為我們有才能、有能力、有身分、有地位、有豐富的教會或社會的經歷等等,上帝呼召我們參與祂的聖工,是要在我們的身上彰顯出祂奇妙的作為。
    如同保羅當時勉勵哥林多教會初代信徒所說的話,今日也在勸勉我們:「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一28-29)上帝所揀選的人,時常是讓我們跌破眼鏡,只是為了要顯明一項的事實:不是這個人有多好、不是這個人、能力有多強,上帝是要通過一個軟弱的人、來彰顯祂的大能。上帝所喜愛的、是我們歡喜、謙卑、順服、願意的心!
三、結論
    只要我們願意降服在上帝的面前、聖靈就要親自對我們說話、激發我們的內心、讓我們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來引導和帶領!
    只要我們願意謙卑來到基督的腳前、聖靈就要激盪我們內心、讓我們願意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樣式、歡喜跟隨祂的腳蹤來行!
只要我們願意學習聖經的真理、聖靈就要在我們的心中動工、讓我們有合一的心志、一起來尋求上帝美好的旨意是什麼?
    上帝一直在尋求,可以且願意與祂同工、興旺福音的人!願聖靈感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自己願意開口對主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到需要我為祢服事的地方!」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不要圖謀


講道內容
講題:不要圖謀
經文:耶利米書45:1-5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八月二十日

一、前言
    教會的樂活讀經從六月底開始進入《耶利米書》,到八月的這一週終於要進入尾聲,不知道大家讀經的狀況如何?是不是有人跟傳道一樣,也覺得要讀章數這麼多的先知書真的有點挑戰,每天讀一章,很容易讀到後面,就忘了前面。
   《耶利米書》在希伯來聖經中,是所有先知書最長的一卷(非以章數計,是以原文的長度來看),再加上《耶利米書》的章數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所以不太容易按照經文脈絡來理解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但我們在讀《耶利米書》時,都同樣可以透過耶利米自傳式的描述,以及禱告詞,輕易地進入他的內心世界。
傳統上,耶利米被稱為「淚眼先知」,因為南國猶大不斷犯罪,上帝的審判臨到耶路撒冷,使他的心大大憂傷,然而,除了主角耶利米,在整卷書中還有幾位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角色,一位是搭救耶利米的以伯米勒(38:7-12、39:16-18),另一位是今天要談的書記巴錄。
二、聖經的困境:巴錄在艱難的環境中,看不見上帝的大作為
在當時,原來擁有強大勢力的亞述帝國逐漸衰敗,巴比倫帝國興起,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猶大曾經有短暫的獨立,但隨即又臣服於埃及,最後不得不投降於巴比倫。
    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先知耶利米感受到,上帝的話語在他口中,他「不能不說」。耶和華差遣耶利米說攻擊耶路撒冷聖城與聖殿的話,一開始,還期望人聽了信息就懼怕而悔改,上帝或許會轉離祂的憤怒;但後來,上帝審判的心意已定,迦勒底人(也就是巴比倫帝國)必來攻擊,耶利米告訴百姓:「投降巴比倫的人可以存活下來。」這樣的話語大大觸怒領袖,因為這使軍心渙散,耶利米的話也觸怒了群眾,因為人們認為聖城與聖殿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猶大的領袖、百姓不但不理會耶利米的信息,甚至還辱罵他、鞭打他、希望他被判死刑。耶利米被控告為煽動者、叛國賊,他被人陷害、被關在充滿淤泥的牢房、被關在護衛兵的院中、被枷鎖上。耶和華的話讓他受屈辱,使他成為笑柄(20:8)。
而巴錄呢?讀《耶利米書》時,我們彷彿看到耶利米的生命鮮明地在我們眼前活現,但若《耶利米書》拍成一部電影,巴錄的名字很可能還登不上海報,他就像一個配角、一個跑龍套的角色。我們來看巴錄出現在哪裡:
    在西底家王時,耶利米被囚禁在猶大王宮中、護衛兵的院內,耶利米向叔叔的兒子哈拿蔑買地時,巴錄在現場,耶利米把地契交給巴錄,囑咐他把地契收好,在這裡,巴錄沒有任何台詞(32:9-16)。
    耶路撒冷城淪陷後,約哈難作猶大餘民領袖的期間,耶利米曾警告猶大餘民:「不可進入埃及寄居」,但他們不聽從,還強迫巴錄和耶利米一起到埃及,巴錄被視為教唆耶利米說話的人,巴錄依然沒有任何台詞(43:1-7)。
    約雅敬第四年,也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登基元年,人們因為憎惡耶利米的信息,禁止他進入聖殿,耶利米召巴錄來,要巴錄將耶和華對他說的話寫在書卷上,並在百姓禁食到聖殿禱告的時候,唸給百姓聽。巴錄順服地寫下,並唸給百姓聽,後來還唸給願意聽的領袖們聽。耶利米的信息刺激約雅敬王割破並焚燒書卷,約雅敬王還下令捉拿耶利米與巴錄。雖然書卷被毀,但巴錄再次聽從耶利米從上帝來的指示,記錄耶利米口中的話。整個事件,我們看不出巴錄的感受,巴錄這次有台詞了,雖然只有一句話,他說:「他用口向我說這一切話,我就用筆墨寫在書上。」(36:1-32)
一直到45章,我們才稍微知道巴錄的心聲,雖然巴錄沒有說話,但我們可以從耶利米的話來了解他。巴錄認為,耶和華將憂愁加在他的痛苦上,讓他無法得到安歇,他忠心記下耶利米的話,然而耶利米的信息讓巴錄感到極大的痛苦,上帝要將祂所建立的拆毀,將祂所栽植的拔出,巴比倫王就要來毀滅猶大。巴錄為國家、民族愁苦;看到耶利米的處境,他也為先知愁苦;想到未來的危險、災禍,他不禁為自己愁苦。上帝透過耶利米對巴錄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
「圖謀」是尋找、渴求的意思。「大事」在舊約不是指一般的事,而是指耶和華為以色列行的事,就像在申命記中形容上帝領列祖出埃及:「祂是你所讚美的,是你的上帝,為你做了那大而可畏的事,是你親眼所看見的。」(申10:21)
    巴錄懷抱著上帝要在猶大國行大事的盼望,甚至巴錄自己也為上帝有著雄心壯志,想要為上帝有一番作為,但上帝告訴他:「不要圖謀!」
三、當代的困境:偶爾我們陷在困境中,也看不見上帝的心意
    在我們的生命經歷中,或多或少也有著要為上帝圖謀大事的經驗,在讀到這段經文時,傳道想起一個侍奉的往事,那是我第一個全時間侍奉的經驗。那時我在英國的一個宣教機構服侍,我的機構有很多的事工同時在進行,有與英國本地教會配搭的事工,有進入英國公立學校、演福音劇給小學生看的事工,因為英國有許多的移民,機構也有向不同族群傳福音的事工,像是向猶太人、穆斯林、波蘭人、華人宣教的事工;而我參與的是華人事工團隊,我要聽從團隊牧師的安排,進到大學團契,接觸來英國留學的華人,與他們建立關係,向他們傳福音。
    我參加的宣教機構,名字叫做「世界福音動員會(OM)」,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若是提到福音船,或許就會有一些印象了。我就是透過參加福音船了解英國禾場需要會講華語的同工,因此到了英國。一開始,我抱著為上帝做大事的心情服侍,我也相信上帝會大大使用我,我一定可以帶很多華人信主,我夢想著宣教師傳記的故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也夢想著在福音船聽到許多激勵人心的事,也同樣發生在英國的華人群體。但在服事七個月後,我開始懷疑,因為週復一週地進入大學團契,我並沒有看到信主人數明顯的成長,也看不出有人的生命因為我的服侍大大改變,而當我回到機構,聽到其他事工小組的分享,我開始羨慕起別人的事工,我向華人事工團隊的牧師說,我想要為上帝做更大的事情!
    當時的我,就像跑龍套的巴錄一樣,懷疑上帝將我擺放的位置過於微小,我問上帝:「上帝啊,祢不成就更大的事嗎?」我為我的團隊感到愁苦,因為看不到明顯的果效;我也憂愁上帝不感動我所陪伴的人信主;我也為自己感到痛苦,懷疑自己在浪費時間。然而,就像巴錄對耶利米抱怨後,上帝透過耶利米對巴錄說話一樣,上帝也透過團隊的牧師提醒我:「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那時的我,開始追求能被看見的侍奉,甚至還自以為在為上帝做事情,但其實是在為自己籌算,上帝說:「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
四、聖經的恩典:上帝要巴錄看見的作為
    當我們在心中圖謀大事時,不一定是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就像巴錄,他求的是看見上帝在猶大國的作為,然而,神聖的冀望總是最容易掩飾人私心的地方,連自己都難以察覺:人的籌算不一定符合上帝的計劃。
    巴錄看到一個分崩離析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上帝的慈愛與耐心到了一個限度,上帝要因著祂的公義與聖潔將憤怒傾倒在耶路撒冷,無人可免於審判,所以巴錄才想要圖謀大事。然而,審判與絕望並非耶和華話語的盡頭,在45章的五節經文中,原文裡出現了兩次「看哪!」上帝要巴錄看清楚祂的作為。
    第一個「看哪」出現在第四節:「看哪!我所建立的,我必拆毀;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上帝拆毀的,是祂親自建造的;上帝拔出的,是祂親手栽種的,難道上帝要毀滅屬於祂的國、屬於祂的人,上帝一點都不哀傷嗎?不!上帝比任何人要哀傷、比任何人更愁苦。上帝要巴錄看見耶和華的心腸,也要巴錄看到一切都在上帝權能的統管下,不論世界在人看來是如何地失控,上帝的計劃永遠不會分崩離析。
    第二個「看哪」出現在第五節:「看哪!我必使災禍臨到凡有血氣的。但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為掠物。」「掠物」也就是戰利品,是在戰爭中被保留下來、不被毀滅之物,所以上帝是在說:「我要保全你的性命。」無論巴錄去到埃及,或是巴比倫,上帝都會保全他的性命。上帝要巴錄看到耶和華上帝對他的保護。
    先知的職事通常是對民族整體說話,雖然先知也會對君王或祭司說話,但這些人也都是民族或國家的代表,在此,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對巴錄個人說話,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這讓我們看見,上帝不只在意民族整體的屬靈情況,上帝也願意堅固個人的屬靈生命,雖然巴錄只看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書記,但上帝珍視他。這也讓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巴錄的心聲,也代表著更廣大存留下來的餘民,國家滅亡的悲劇已不可挽回,巴錄的哀哭也是餘民的哀悼,巴錄的愁苦成為那些愁苦人的安慰。
   「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這句話,耶和華也對以伯米勒說過(39:18),上帝的保護同樣也會臨到其他倚靠上帝的人。上帝雖然將猶大重重地摔下,但審判成為一種慈愛的展現,使人單單倚靠祂,而不再倚靠看得見的聖城、聖殿,或是任何國家的援助。
    上帝還要巴錄看得更遠,上帝保守巴錄的生命,表示他會侍奉一段時間,上帝透過耶利米宣告猶大人要被擄七十年。我們不確定,巴錄在約雅敬王第四年的時候,是否已經知道,七十年之後,被擄的人要歸回,但是,在耶利米與巴錄一起侍奉的過程,上帝漸漸向他們啟示七十年後的盼望。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這地。」耶和華還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29:10-13)
 縱然,以巴錄有限的眼光及生命,不容易理解,但若是巴錄能在上帝的時間中去看未來的事,為著他所愛的猶大百姓看得更遠,他就會知道,擔任書記忠心地記錄先知所說的話不是一件小事。很有意思的是,在29章中「你們尋求我」的「尋求」一字原文,與「圖謀」相同,當巴錄放棄圖謀大事,轉而去尋求耶和華的心意,他會擁有上帝的眼光,他會發現,忠心記下耶和華的話語,會成為他最大的滿足!在耶利米死後,巴錄很可能接續耶利米的工作一段時間,傳講上帝的話語讓餘民聽見。
五、當代的恩典:上帝要我們看見的作為
    耶利米所傳講的上帝,沒有任何新的概念,相反的,他所傳講的信息,與過去的先知相同,耶利米要百姓「訪問古道,哪是善道,便行在其間」(6:16),他召喚人們忠於列祖所尋求的那一位上帝。這位上帝,也是今日我們要尋求的同一位上帝,祂願意堅固巴錄的屬靈生命,也願意堅固我們的生命。
     當我在英國華人事工團隊的牧師提醒我要尋求上帝心意後,我看到上帝憐憫靈魂的心腸,祂比我更在意我服事對象的屬靈生命,儘管這些事工看來沒有很大的進展,但都在上帝權能的統管下。我也看到上帝對我的保護,在我還不夠成熟的時候,祂不會交代我去做還無法承擔的事工。我還看到上帝要我的眼光不是停在眼前,而是要看見這微小侍奉在祂永恆時間中的角色。
    耶利米有一個禱告詞說:「耶和華啊,祢曉得我,看見我,察驗我向祢是怎樣的心。」這個禱告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多麼可能在一個「口與上帝相近,但心卻與上帝相離」的狀態。若沒有先尋求上帝的心意,我們想為上帝做大事的心志,很容易來自於自己的私心,所以上帝會按著對我們的認識,把我們放在祂要我們在的位置,訓練我們。
    當百姓不領受上帝話語,為何上帝還要耶利米去傳講?因為上帝訓練的不只是那時代的百姓,上帝也在訓練先知耶利米的忠心與順服。當記下的書卷不被重視,為何上帝還要巴錄去記?上帝也在磨練書記巴錄的生命。
    茂堂牧師曾經說過一個人推石頭的故事,有一個人被上帝找去推石頭,他日以繼夜努力地推,石頭卻一點動靜也沒有,推著推著,他抱怨了起來,他跟上帝說:「上帝啊!你要我推這塊大石頭做甚麼?它一點都沒有移動,實在是浪費我的時間,你一定是找錯人了!我沒有辦法推動這塊石頭,我也不想推了!」但上帝說:「我沒有要你推動這塊石頭,我是要你推石頭。」也許,因為這個人忠心地推著石頭,這個石頭才可以維持在原地,也或許,上帝不只在乎這個石頭,他更在意這個推石頭的人,身體可以變得更強壯,也變得更有耐性。
    如果上帝找你去推石頭,而不是推動石頭,你願不願意?你能不能在各樣微小的侍奉、或是看不出果效的侍奉上,看見上帝的心腸及權能、看見上帝對你的保護,並擁有看見上帝時間的眼光?
六、結論
上帝要巴錄把眼光看得更遠,對在艱困環境中的巴錄,或許很難想像七十年後會有被擄之人歸回這樣好的事,那我們呢?我們有沒有辦法把眼光看向七十年後?如果我們知道,七十年之後,每一個人微小的侍奉,在和平教會、在上帝的家中都是有意義的,也許能激勵我們更忠心地侍奉。
特別在教會七十週年的時刻,當我們數算過去七十年的恩典時,在時間的長流中,我們看見了上帝過去磨練每一個忠心信靠他的生命,這些生命結出許多的美麗果子在我們身邊。
也特別在教會長執改選的時刻,邀請各位弟兄姐妹想想自己現在的侍奉狀態:我是否為自己圖謀大事?或是,我願意專心尋求耶和華?
求上帝幫助我們不再圖謀,而是尋求:
當我們不滿意教會的景況時,可以看見上帝對教會憐憫的心腸,因為祂比我們更愛教會!當我們感到教會一片紊亂時,可以看見上帝的權能,因為祂時刻統管一切!當我們感到自己不被看重時,可以看見上帝的保護,因為祂深深認識我們!也求上帝賜給我們祂的眼光,看見我們手上的工被保守在祂永恆的時間中。
禱告
天父上帝,感謝你使用巴錄的生命,讓我們看見每一個微小但信靠你的生命,可以在死後仍舊說話。祢曉得我們每一個人,祢看見我們,求祢親自來察驗我們向祢存的心,幫助我們在侍奉的道路上不斷調整腳步,緊緊跟隨祢。讓我們因著看見祢的心意,可以放下為自己圖謀大事的意圖。讓我們的口跟心都是與祢相近的,願意順服成為祢計畫的一部分。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讀箴言,尋求上帝引導


講道內容
講題:讀箴言,尋求上帝引導
經文:箴言1:1-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八月十三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教會舉辦今年度第二次受洗,同時也將舉行聖餐。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準備洗禮的禮拜中,總是令人歡喜和感恩的,因為將看見每位來到台前的人,是主所親自引領的,將聽見一個個故事,是上帝拯救引領的見證,見證我們所相信的神,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當我們在聽見這些生命故事時,也一同思想你我生命的主題,牧師問大家,你會怎麼說你生命的主題?或許有人會說:
1.我的人生是關於選擇,透過無盡的選擇,堆疊出我目前的生命。這是從現況的觀察來看,但如果只看到人生有許多選擇這個事實,我覺得還沒有看清楚整體,有一本幾米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人生有很多路可走,有時卻好像走到無路可走,在這些眾多的選擇之中,更重要的要往哪裡去,那些選擇才可以看出意義。
2.有人會說,人生是關於尋找,尋找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當然,這個「自己認為重要」,究竟是自己,還是別人加給你的呢?也需要再想想。有人在尋找愛,原因是因為失落,失去父愛,失去母愛。有人在尋找意義,有人在尋找完成一件偉大的事,有人尋找將自己的恩賜才幹做最大的發揮,透過求學、工作職務來實現,有人在尋找一個和我終身同行的伴侶,或尋找一個值得投入委身之處。
3.有人在尋找各樣賺錢的方式,在教會中也不該忘記提到這實際的目標,因為很多時候錢好像還蠻好用的,就好像通行劵,可以換取其他東西,但是如果將金錢看成萬能,就忽略很多東西金錢也買不到的事物。同時,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也可能改變。說了這些,牧師問你,什麼是你這一生在尋找的?找到多少了嗎?
4.或許你會說,牧師,我都已經退休、已經七老八十了,現在我沒有還在尋找什麼,有的話就是健康的身體,不讓兒女擔心的生活,但即使這是你現在的目標,你也需要尋找一個欣賞自己走過路程的眼光,用那樣的眼光來說你的生命故事。
5.而我們當中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反倒會想說,我現在這麼忙,越來越少想這問題,因為沒有時間想,但牧師要提醒,即便現在你要長輩照顧、工作家庭、小孩扶養教育等,再加上投入教會服侍,但如果你選擇不花時間去想這,這也是一種選擇,卻因為選擇不去想,會在眾多選擇中漸漸看不清楚自己在尋找什麼。時間也就很快過去。
二、人生需要什麼?
面對這麼多選擇和尋找,人生真需要有智慧,在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中,屬於舊約聖經中的智慧文學,我想箴言中這一句很重要,就是箴言1:7「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牧師問大家覺得這句話熟悉嗎?還是你會有些許納悶?可能是記得的金句是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這句怎麼變成知識。或者說,這裡的知識(knowledge)和智慧(wisdom)究竟有何不同?如果我們看整本箴言,還有另一句在箴言15:3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除此之外,整卷箴言共有18處提到「敬畏耶和華」。像這一句也很得安慰--箴言14:26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對照英文聖經版本,用中文去區分智慧和知識不是這裡的重點,智慧和知識在此使用是互相替換的。但不管是智慧或知識,就因為人生每天生活中所需知曉的道理那麼多,我們更需要指引,回想我們生命中獲得指引的來源,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師長、上司等,而箴言和其他智慧文學不同之處,是全卷書中多次提到人生另一個指引的對象,是要去「敬畏上帝」,這將成為我們一生知識和智慧的開端。
敬畏神或懼怕神—The fear of God這句經文中的關鍵字是「敬畏神」,什麼是敬畏神?是尊敬神,對神敬虔?這句的英文聖經有版本翻譯為the fear of God,這懼怕又該怎麼理解呢?在中文語言中,敬畏神和懼怕神感覺還不大相同,我們說要敬畏耶和華,但如果說要懼怕耶和華,如同說上帝像一個受日本教育下的父親形象,嚴格而無法讓人親近。聖經中這The fear of God,該如何來理解呢?從根本來說,敬畏神是對神的真實認識--認識到神是神,而我們不是神。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不是我們。神是安放星星太陽月亮在天上的主宰,而不是你我。是神設立自然界中的各樣原理和定律,而不是我們。是神掌管歷史的發展和走向,而人類不是。是神來設立教會並保守教會,而我們不是。就在那個--我們不是,我們不是主宰,我們不是神,界定出我們人在世界和歷史中適切的位置,因著認識我們不是神,才不致把我們自己看得過於大。換句話說,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出問題,是逾越了這條線,不把神當成神,反倒漸漸地想把自己當作神,認為自己可以擅自地做這些事情,當不把神當成神看待的時候,沒有存著敬畏神、甚至是懼怕神的心,如此人就任意妄為,用成語來說,就會「無法無天」,想要「人定勝天」,去做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箴言中提到日常生活的種種智慧,就在「敬畏神」這樣的前提下,將聖經其他書卷中特殊啟示的神和這些人生智慧連結起來。當我們讓神成為神,讓人成為人,從認識神到對神存著一種敬畏、尊敬、甚至懼怕的心態,努力去活出一個敬神愛人的生活。
親愛的弟兄姊妹,牧師解釋認識神和箴言中各樣道理間的關聯,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要大家省思,自己是否得罪了神?牧師不是要大家去想你周圍的人,好像今天的信息真是對某某人說的,雖然替別人聽講道實在比替自己聽講道來得過癮和容易,不是嗎?在這主日禮拜的時間中,我們是否願意給上帝空間來省察自己,讓聖靈的風輕輕吹進我們心靈來省思,當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上我在尋找什麼?我現在走到哪裡?我敬畏神嗎?我有因為什麼事情而該懼怕神嗎?說實在的,我們還真該懼怕神,因為祂是真實的,祂是褻慢不得的,祂是令人懼怕的。箴言1:7說「敬畏神、懼怕神是知識的開端…」。
然而,另一方面,倘若我們對神的認識只停留在懼怕,也實在太可惜了,因為我們的信仰不僅是如此,我們對神的認識和關係,如果只停在懼怕,也非聖經中完全的真理。在英國基督徒文學家C.S.魯益師所寫的納尼亞傳奇中,第二本「獅子女巫魔衣櫥」中,描寫四個亞當的子孫,來到納尼亞王國,剛來的時候與一對水獺夫妻對話,水獺夫妻向他們介紹他們國家中的拯救者亞斯藍(為了沒有看過的兄姊,我稍作解釋,亞斯藍就如同耶穌基督的角色),而亞斯藍在故事裡的形像是一頭獅子。水獺太太說:「亞斯藍是一頭獅子,一頭偉大的獅子。」,蘇珊(小孩中的一位)說:「我還以為他是一個人喔,那他安全嗎?,當我想到要去和獅子見面,就讓我感到緊張。」水獺太太說「親愛的小寶貝,沒錯,假如有任何人在亞斯藍面前膝蓋不會發抖的話,那他們要不是特別勇敢,就是他們是頭腦有問題。」蘇珊再問「所以說他是不安全的喔?」水獺先生說「安全?有誰說任何事情是安全的。當然,他不是安全的,但是,我告訴你,他是好的,他是王。」
這位該讓人害怕的神,正因為祂擁有如此大能,能創造宇宙萬物,在衪面前沒有人能不感到敬畏,但在同時,也因為祂是好的,祂是王,這位神祂卻樂意和人親近,這位神願意啟示祂自己讓我們認識。就如羅馬書1:19-20「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祂是智慧的開端,適當的敬畏和懼怕,將教導我們將自己放在適當的位置,並知道該如何生活。你有沒有想過,而這樣的人生,更因著認識上帝對我們的愛,使我們的生命從尋找的故事能改寫為被尋找的故事,再到跟隨的故事。
換一個角度看,基督徒的生命故事,是一個被尋找的生命故事,我們被這位神所尋找。在我們尋找的故事中,逐漸發現我們本該敬畏祂的,但我們不願意,也往往做不到。但主耶穌基督卻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替我們死,在我們還不敬畏天父的時候就願意為我們的不敬畏而死,救贖這些不敬畏天父的人,只因要讓我們回轉,主耶穌因著順服天父,因著對我們的愛,在十字架上成就捨己的愛,成為聖經中最大的啟示,勝過焚而不毀的荊棘、勝過磐石出水、勝過西乃山上賜下律法、勝過天使的造訪,這是基督徒在這信仰開端之後,值得用一輩子繼續去細心體會且親身經歷,天父上帝的愛。
三、結論-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1.開端之後,再來是什麼?
對今天要接受洗禮的弟兄姊妹來說,今天是特別的日子,在上帝和眾人面前告白自己的信仰,透過洗禮的儀式歸入主名,但這真不是終點,而是開始,繼續一條認識神的路,有一首歌「這一條路」中的歌詞,將這旅程的心境寫得很好,歌詞是這樣的:
我走過最幸福的路,是跟隨的路,
讓你的手引導生命的每一步。
我走過最喜樂的路,是依靠的路,
把每一天交給你的心來眷顧。
捨己卻更加寬闊,放手卻更加穩妥,
超乎想像精采豐富,
我跟你走的這一條路。
2.過值得期待的教會生活--連結於神領受祝福,連結於人成為祝福。
而這一條路,不僅是被尋回的路,更是一條跟隨的路。不只是你一人跟隨,看看你的前後左右的弟兄姊妹,大夥一同跟隨。教會是什麼?教會是一群從存敬畏神的心的人,他們曾經歷神拯救的愛,並在群體中彼此相愛,被建造,受差遣去宣揚,這是教會。在和平教會的異象「要成為萬民的祝福」,透過連結於神,領受祝福,並連結於人,成為祝福,在教會生活中一起學習和成長,信徒相通中學習歷代基督徒對神的認識,在禮拜中一同敬拜,在教會中有彼此關心代禱的團契或小組,找到屬靈夥伴,樂意陪伴福音朋友,並找到可以服侍的地方。雖然在教會這信仰團體中,大家都是「蒙恩的罪人」,都有軟弱和限制,但當我們願意依靠上帝的恩典,也將經歷祂的保守和復合。
暑假的和平教會,有很多人出國探親、家庭旅遊,或給自己安排一個輕旅行,旅行時你的行李箱裡裝什麼?會不會帶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讓旅程中拖著沉重的行李,或在路上才發現重要的東西忘了帶。弟兄姊妹,人生旅途上,你的行李箱中準備了什麼?你怎麼過這個被尋找到的人生?這個跟隨主的人生?存著敬畏神的心,信靠仰望這位愛我們的神,和一群信仰的好朋友同行,這是我要走人生旅程所需帶在身邊的。也讓我們邀請今天要洗禮、小兒洗、轉籍的弟兄姊妹,一起同行。
【默想與行動】
1.人生旅途上,你的行李箱中準備了什麼?你怎麼過這個從尋找、被尋找、再到跟隨主的人生?
2.請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現在的教會生活,你可願幫助一位兄姊同享更豐盛又美好的教會生活?在本週將此化為行動。
這時,我們要先唱這首回應的詩歌「求主教示阮祈禱」,然後我們再來禱告。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上帝賞賜誡命


講道內容
講題:上帝賞賜誡命
經文:申命記 6:1~25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八月六日

再過兩天就是父親節了,首先,對所有在場的父親說聲:「父親節快樂!」這個月,同時也是教會所定的親子月。談到親子關係,最常聽見父母抱怨:「這件事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怎麼老是忘記?」不過抱怨「不記得」這件事並不是父母的專利。有時天色晚了,父母看孩子還沒回家,急著打電話去找人,電話中也會聽到孩子抱怨說:「我有跟你講過我今天要跟同學出去啊。自己忘記還罵人。」
「忘記」這個症狀,大家都有,以色列人也不例外也有。但忘記的內容顯然嚴重許多!
一、 就要進入迦南地,心情複雜
今天的聖經記載在申命記。背景如下:經過曠野四十年的飄流日子,以色列老一輩的人漸漸凋零;被上帝拯救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到了約旦河的東岸,準備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美地。然而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以色列人,會發現了期待之外,他們看起來有點害怕?怕甚麼呢?
以色列人曾派十二個探子先去探路,回來時是怎麼形容迦南地的?他們說,那裡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物;那裡的城鎮又高又大,城牆堅固無比;那裏的百姓則是又高又壯、是巨人一族、非常強悍。12個探子中有10個說:「我們絕對打不贏他們的。」因為那次事件,上帝懲罰他們在曠野遊牧了四十年,等到抱怨的那一輩都過世了,他們現在才得以進入迦南地。所以,現在怎麼辦?迦南地的巨人跟四十年前一樣強大!然而,上帝知道以色列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巨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心。
二、 最大的問題是人會忘記上帝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的上帝必領你進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要給你的地。那裏有又大又美的城鎮,不是你建造的;有裝滿各樣美物的房屋,不是你裝滿的;有挖成的水井,不是你挖的;有葡萄園、橄欖園,不是你栽植的;你吃了而且飽足。你要謹慎,免得你忘記領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出來的耶和華。」(申命記六章10~12節)上帝應許帶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他們會享受其中一切的豐富,包含又大又美的城鎮、裝滿各樣美物的房屋、已經挖好的水井、結實纍纍的葡萄園、橄欖園。這些通通都是好事,然而,就算有這麼多好事,以色列人一樣會出問題。上帝看出他們的真正問題是―「忘記上帝」。樣樣不缺,於是人在安逸中開始忘記上帝。更嚴重的影響,是接下來他們會隨從迦南人去敬拜他們所信賞賜這些物產的神明,轉向這些偶像起誓。
在舒適中忘記上帝,這豈止是以色列人的問題。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常會忘記活著就是恩典。一旦身體不舒服,像是牙齒痛,沒辦法好好吃;或是腳拉傷,每走一步都痛得要死。如此時刻,才突然發現生活中每一次的進食、每一個身體順暢的動作都要感謝上帝。做事情的時候也是如此,凡事順利時,人最容易志得意滿,覺得凡事非我不可。跌倒時,才發現原來我能完成甚麼,無不是因為上帝的賞賜。這樣的道理,套在信仰生活上也是可證的。有一次上教會歷史課,有一段話讓我警惕不已,老師說:「基督徒信仰最敬虔的時候,往往是外在環境最困難的時候;而教會最墮落時,常常都是資源最富裕的時候。」
展望未來,摩西跟以色列人說,你們要小心,不要在豐富中忘記上帝。然後,摩西舉了另一個例子。「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他。」(申命記六章16節)在瑪撒發生甚麼事?以色列人曾在那裏遇到沒水可喝,便開始埋怨摩西說:「你帶我們出埃及是要我們死在曠野啊?」(出埃及記17章1~7節)百姓衝動之下,甚至拿石頭攻擊摩西。的確,缺乏中,人一樣可能因為失望而不要上帝。有一個孩子從小耳朵就受損、聽力只有一般人的百分之二十,學習任何事物都非常辛苦,甚至在學校裡有時會受到同學的排擠和言語上的傷害。有一天,他對他的父親說:「我恨上帝。如果有上帝,為什麼要把我造成這樣個樣子?太痛苦,我沒辦法繼續倚靠上帝」;太富裕,則以為自己可以當上帝。原來最大的困難不是外在的環境太豐富或太缺乏,而是在豐富或缺乏中,人都有可能忘記上帝、丟掉上帝。
三、 上帝賞賜以色列人誡命
以色列人無論豐富或缺乏都會忘記上帝,那上帝的回應是甚麼?上帝賞賜祂的百姓十誡。為什麼是賞賜?所以十誡是幫助嗎?誡命本身聽起來就是一種限制,怎麼是幫助呢?讓我們回想一下十誡的內容。前面摩西也說過一次給以色列百姓聽。
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第三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第四誡:『當守安息日為聖日,正如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的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牛、驢、牲畜,以及你城裏寄居的客旅,都不可做任何的工,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休息。』第五誡:『當孝敬父母,正如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給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第六誡:『不可殺人。』第七誡:『不可姦淫。』第八誡:『不可偷盜。』第九誡:『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你的鄰舍。 』第十誡:『不可貪戀你鄰舍的妻子;也不可貪圖你鄰舍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以及他一切所有的。』
前三誡,定義了上帝與祂子民的關係,是一種單一、獨特的關係。第四誡講到安息日,要尊重上帝創造的秩序,留下一日欣賞與休息。也因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當過奴隸,提醒他們更要懂得善待別人,讓別人也享安息。第五到第十誡,對象從父母到他人,無論是孝敬、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到不可貪心。都是在講人與人如何正確相待、不可彼此傷害。
所以,十誡的內容不是讓人處處為難的限制而是想幫助人先確定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把上帝當作生命的唯一主宰。這樣一來,照著所相信的上帝的命令去行,才會活出善待自己與別人的生活。就像申命記6章1~3節所說:「這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所吩咐要教導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叫你們在所要過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的子孫在一生的日子都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上帝所應許你的。」這段話,換個方式來說明誡命對人的幫助,包括:1.幫助人代代敬畏上帝;2.長壽(v.2) 、3.享受流奶與蜜之地的豐盈(v.3)、4.人口增多(v.3)。並且這些誡命有一個很重要的根基:「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上帝給予誡命的根基是「愛」。申命記7章7~8節:「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人數比任何民族多,其實你們的人數在各民族中是最少的。因為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遵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耶和華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救贖你脫離為奴之家,脫離埃及王法老的手。」
所以這些誡命不是為了責罰,乃是出於愛,是為了帶領以色列人不只身體進去應許之地,內心也要進入,知道他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明白這每一條誡命是上帝基於愛他們、要他們活得自由、不再被奴隸而給予他們的祝福。如此一來,以色列人對上帝的回應才不會成為重擔。唯有先愛上帝,把上帝擺回生命的第一位,如此,善待自己與別人就會因為連結於上帝而成為可能。
四、 今日,誡命對我們也是祝福
神學家保羅田立克曾說:「信仰是生命終極的關懷。」意思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關心甚麼,他最關心的人事物,就會變成他所信仰的對象。古倫神父也說:「如果沒有將上帝放在生命中的首位,那其他的神明就會取而代之。」這些神明像是別人的看法,我一旦讓別人對我的看法成了我首要關切之事,我就會非常在意別人的意見。有人希望我往東,我就往東;有人希望我往西,我就往西。到後來呢?我們的老闆就愈來愈多,我們就不再自由,成了滿足別人期望的工具。
所以摩西再三告訴以色列人:「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十誡的第一條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把上帝當成獨一的主,不是霸道,是為了保護以色列人、保護所有他的子民、包括今日的我們。因為當我們讓上帝成為我們唯一的倚靠,那我們的生命將只有一個老闆。這個老闆所應許我們的生命是我們會知道怎麼疼惜自己、善待別人。我們會更常在處豐富時記得所享有的是上帝的賞賜,因為如此而學會感恩、並且在別人的缺乏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也更多在缺乏時知道我可以全然倚賴上帝,就算現在還看不到結果。
我剛剛說有一個生來聽力受損的孩子,他生氣的跟他的父親說:「我恨上帝。」對這個父親而言,他無力回答也難過不已。最難過的是,他也懷疑上帝:你真的愛我嗎?如果是,你為什麼給我那麼重的擔子?一年又一年,他不斷向上帝禱告。他跟上帝祈求:天父,請祢回答我,好嗎?他的孩子十歲的某一天,在一次讀經禱告後,他翻開了一本屬靈讀物。上帝透過書上的話對他說話,上帝對他說:「你的孩子是我所寶貝的。至於你,孩子啊,我愛你。」那天以後,他的心真正得到安慰。那個他從年輕時就信靠的主信實回應了他,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要等待十年的時間,但這樣長久等待的經驗也給了他盼望。雖然現在的他還是一樣無法回答他的孩子上帝為什麼造他聽力受損,可是他知道上帝有一天一定會親自回應他。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個誡命邀請我們盡心、盡性、盡力單單倚靠上帝,不是別人的上帝,而是與你有愛的關係的「你的」上帝。在你處豐富時專心看著祂,在你處缺乏時專心倚靠祂,如此而已。
五、 遵行誡命,代代得福
以色列人會忘記、我們也會忘記,所以上帝賞賜誡命,寫在聖經裡讓我們看見,透過做禮拜讓我們聽見,然後交待我們把這個全然倚靠上帝的命令記在心上,無論坐在家裡、走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吟誦(意思是無時無刻),也要繫在手上、戴在額頭上、寫在門框上。於是,透過這麼多的方法讓自己聽見、看見,我們就更多次被提醒,更有機會記得這件事,也就更多遵行它、活出來。
於是,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或者還不認識上帝的朋友也會問我們說:「上帝所吩咐的法度、律例、典章是甚麼意思?」我們就可以像以色列人一樣,說起我們從前把一堆人事物當成生命的主宰,而受他們奴役的故事;說起上帝如何用大能手把我們領出來,帶我們進入這個應許之地,這個尊主為大的應許之地。如此一來,不僅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朋友也要因為聽見我們所見證的上帝,以及從我們身上看見全然倚靠上帝的幸福,而跟隨我們的腳步,進入這遵行上帝的誡命、一生得福的人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上帝賞賜誡命給我們,為要我們遵行而得福。在靠近父親節的今天,再一次謝謝所有父親的辛勞。也願上帝祝福所有為人父、為人母,以及我們每一位基督徒,今天都因為再次聽見上帝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而更多享受單單倚靠上帝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