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教會系列(二)成長 Growth

教會系列(二)成長 Growth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三章5~9節
時間:二00九年一月十一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 教會系列(二)-成長(Growth) (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證道的主題是盼望,是我們在艱困中、是在無可指望不孕中,上帝帶給我們盼望;這次要學習教會的成長。教會是一個生命,生命體應該是會成長的。

Ⅰ、引言:馬蓋文的教會成長論
(Church Growth Theory of Donald McGarvran)
這個成長的觀念是美國福樂神學院的教授Donald McGarvran(1897-1990)提出來的,他在1905年代開始注意這個問題。1985年我到美國讀福樂神學院時,他是在那裡擔任老師,當時每一間教會都在談論有關這方面的事。他是印度的宣道師的兒子,他自己長大後,1930年代又回到印度當宣道師,但是他在那邊一段長時間之後發現,教會怎麼都不會成長,大部分的教會都是奄奄一息,或是長不大,他就覺得很奇怪,那時有一些教會增長得很快,引起他研究的興趣。其中有一個宣道師研究People mass movement(群眾運動),受這位宣道師影響,他開始去了解,為什麼有的教會會成長,有的教會不會成長,到底問題出在哪呢?之後他把研究的結果,在1955年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Bridges of God(上帝的橋樑),這座橋要是蓋得好,應該可以把人帶到上帝面前,雖然書不大本,但是對於教會增長與否的研究有所助益。他以當時所用的社會科學比較的方式,到處去訪問、了解、比較、分析,雖然當時的方法,只能算是初步的科學研究,至少他期望是從聖經以及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教會不會成長,教會要如何才能成長。

從1950到1990年代,很多牧師都受他影響,並照他研究的方式去做,結果教會真的增長起來,不止增長,而且還變成超大型的教會(Megachurch)。上禮拜我曾介紹美國最大的教會Lakewood Church(2008年又增長為47000人)都是受他的影響。他提出一些教會成長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他透過研究一些成長的教會的成果。第二大教會是在伊利諾州芝加哥的Willow Creek(柳樹溪教會23500人),第三大是休士頓的2nd Baptist(第二浸信會教會23200人),第四大是加州的Saddleback(馬鞍峰教會22000人)。後來有人開始質疑,這樣的超大型教會好嗎?因為有些周邊教會,因著人們被吸引到超大型教會,就因此垮掉了。

後來有一位很年輕的德國的學者Christian Schwarz(1957-)就提出另外一個觀念,他在研究教會的成長中發現,教會只有追求人數的增加來當作成長的指標是有問題的,教會不應該只有人數的成長,事實上一個健康的生命一定會長大,你不必勉強他成長,他自己就會成長,孩子沒有疾病就會長大,你要注意的是他有沒有生病,而非一天到晚在看他有沒有長大,這樣會出問題。所以他強調的重點是教會健康與否,人數多不代表就是健康,就像巨人症是一種疾病,他開始改變一些觀念。現在全世界的教會,已不再講教會增長,包括長老會。教會目標是建造健康的教會,所謂健康是各方面都平衡的成長,這個觀念是從教會成長來的,因為發現一直強調人數多、奉獻多不一定健康,就像我們知道人身體的細胞成長最快速的是癌細胞一樣,單單教會大不代表是正確的,所以他在1996年寫了一本書叫作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NCD),現在變成一個運動,全世界的教會都在談論,教會能夠成長是因為健康,不會成長是因為生病。以後我會陸續講什麼叫作健康的教會,什麼叫作生病的教會,大家一起來學習。

Ⅱ、不成長的原因―撒種的比喻
耶穌基督說教會要成長,但是教會都沒成長,他就講了一個比喻,教會像是「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他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8:5-15)
1.人踏鳥啄
所以照耶穌的分析,不成長是有原因的。第一種是落在路旁被人踐踏或被飛鳥吃盡的。這次在準備時,我想到,什麼是被人踐踏?有誰會踩踏那條路?就是撒種的人。那條路一般人不會走,只有撒種的人會走,只有撒種的人會把那條路走成堅硬的路。這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讓教會不會成長的,就是那些一邊在撒種傳福音,一邊腳在踩踏的人,雖然種子撒了,但是無法留在土裡,因為地被踩踏成硬土,不是嗎?我們嘴巴告訴人家要來教會,但是我們所作所為,讓人家不敢來教會,「教會沒有比人家好,甚至還害人,出各式各樣的事情,我怎麼敢去呢?我沒信教都比你們還好。」這條路是被撒種的人踩踏的,那不是很諷刺嗎?把路踩踏讓種子無法入土,當然種子也就無從生長,所以我們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踩踏的人。一般在撒種時要把土鋤鬆,種子才能入土,也不會被飛鳥啄吃,種子就有機會生根發芽,所以有時候不能說是魔鬼的作為,可能是我們自己把路踩硬的,所以你怎麼撒神的道,也不會入人的心,種子也就無從生長了,或是人把它踩踏,讓魔鬼有機會擄去他的心。

2.磐石日曬
第二種是落在石頭地的,他是聽了道,也生了根,但是因為遇到日曬,根扎的不深,遇到艱難忍受不住就枯乾了,因為地上有石頭的磨難。上禮拜講我完道之後,有一些回應,有人問:「Joel Osteen牧師教導人要帶有盼望,相信明天會更好,這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牧師說他是亨通福音?」我想,我可能需要花一兩次的時間詳細來談「亨通福音」是什麼,只大略提到,可能有些人會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今天可以講一下。「亨通福音」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辦法讓聽到福音的人了解整全的福音,福音不是只帶來平安和發達。信耶穌以後一切順利平安,美滿富足,那是亨通福音所強調的。亨通福音說的沒有錯,但是不完整,因為信耶穌也會遇到苦難和試煉,但由於很少談這方面,所以大家信了以後就期待平安祝福都會臨到,一旦遇到試煉苦難時就會灰心失望了。所以亨通福音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撒種、不在於沒有鋤土,而是在於沒有說天上有日曬,地上有石頭和荊棘。正確的教導應該告訴你要有預備心遇到這些情況,不然遇到日曬石擋時,可能就會離開信仰。

3.荊棘壓擠
第三種是在荊棘裡的。他有成長,長的也不錯,也有預備心可能會遇到艱難,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現實生活的問題,會讓信仰生命無法長得很好,錢太多太少都是問題,太少生活有困難,太多不曉得要如何處理,所以窮的只剩下錢也是問題,窮的找不到錢也是問題。我們的信仰和金錢一定有關,耶穌特別拿錢來比喻教會不會成長,因為弟兄姊妹在金錢上面不知道如何處理,聖經說:「……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6:24),當金錢成為你主要的考量時,你的信仰就會發生問題,不論多少都是問題,你要學會如何賺錢、花錢,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功課我們要是學不好,我們的信仰無法結實。你可以作基督徒,你不會枯乾,苦難你也可以接受,但是你無法活出豐盛的生命,這是經文中提到的第三種困難。
第四種是在好土裡的,如果你讓種子有好的環境成長,時間一到,他就會發芽、生長、開花、結實。這樣的話,我們如何使得種子長至收成呢?

Ⅲ、我們的使命
首先,我們要撒種前一定要鋤土,已經被踩踏的硬土要使它鬆軟,若是有石頭就要撿起來,這樣所撒的種子就能夠成長。第二,當你把土地預備好以後就要撒種,這樣將來才可以有收穫。第三,撒種之後要澆水。第四,澆水後才發現,不是只有種子會長大,旁邊的雜草植物也會跟著長起來,所以你就要注意那些會妨礙種子生長的雜草植物,將它們清除,清理時不小心也會造成受傷,有它的難度。第五,就是什麼都不能做,因為長大需要時間,只能忍耐等候他長大,什麼都不做也是一門功課。你帶領一個人信主,對方可能很久都沒有進步,你該做的都做了,能做的只有等待,因為他有他的時間,不能揠苗助長。第六,之後它漸漸長大至成熟,你要懂得看時間,才知道何時適合收割,最後才能有好的收穫。這個過程有六個動作要做,這樣我們所撒的種子才會長大,教會才會成長。
1.鬆土去石:福音預工
鬆土去石,我們稱作福音預工,因為你還沒有撒種,上帝的道還沒有講以前,你要先處理對方對基督教負面的印象,我們本身要先有好的見證,這樣將來所撒的種子,對方才有可能接受,所以要先有預備的時間,「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2.殷勤撒種:散播福音
然後就要把福音傳出去,讓他們決定要不要聽這個福音,「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

3.細心澆灌:養育栽培
他們若是聽了以後,你就要慢慢地、忍耐的栽培他,「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如同母親幫嬰孩換尿布、餵奶,慢慢地栽培、養育他。

4.除刺去棘:提醒勸戒
當他遇到一些個人的疑惑、挑戰、苦難等問題時,你要處理他的問題,我們的信仰一定與我們的生活有關,所以當信仰與生活有出入時,你就要教導、勉勵、協助他,當他所表現的行為有很大落差時,你也要懂得提醒、勸誡他。所以保羅在以弗所教會,用三年的時間流眼淚、勸誡、教導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使那些妨礙種子成長的雜草、植物、石塊漸漸的予以清理乾淨。

5.忍耐等候:上帝時間
再來就是要等候時間讓他成長,保羅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等待,也是一門困難的功夫。

6.歡呼收割:結果榮神
等到上帝給他的時間到了,他就會開始結果子,所結出的果子就會讓上帝得到榮耀,結實纍纍,帶很多人信主。「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你撒的是稻種,收的就是稻子,稻子就又成為將來的稻種,這就成為循環;基督徒就會帶出更多的基督徒,因為他已經受到好的栽培,也成熟長大,教會就能真正的成長。

Ⅳ、初代教會的成長
接下來我們來看所謂的成長到底是什麼。初代教會的成長,記載在使徒行傳第二章:「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2, 46-47)從經文中我們看到人數的增加,然而他們的成長不只是人數的增多如此而已,他們還有其他方面的成長,至少有四種成長,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1.恆心遵守使徒教訓 Grow Down
第一種成長就是他們對信仰的內涵很在意,他們對使徒的教訓很注意聽,不只是聽,還留意該如何去遵行,我把它叫作Grow Down(往下扎根)。信仰的實質定根在他們心裡面,「……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猶1:20)。

2.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Grow In
第二種成長是他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有所成長,在家裡彼此互相聯絡感情,這是Grow In(往內的凝聚),是彼此相愛的成長,「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

3.在主殿裡敬拜讚美 Grow Up
第三,他們在敬拜上面有成長,對上帝的敬拜和讚美越來越好,大家享受一起同在的敬拜,這是Grow Up(往上讚美)。「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或譯:超乎你的名聲)。」(詩138:2)

4.眾民喜愛得救日增 Grow Out
最後,當前面三種都有所成長時,眾人就願意到教會來,人數就越發增添,這是Grow Out(往外拓展)。我想那時的教會,若依Donald McGarvran所說教會的成長理論,是不容易統計和計算的。就像讀經的成果、彼此相愛的程度和敬拜的領受都是有關質的問題,只有禮拜的人數可以統計,所以我們知道初代教會的成長,不是只有量的成長,他們還有質的成長,就是健康的成長,不是只有重視強調一部份而已,「……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7-18)

Ⅴ、哥林多教會的成長
最後,我們來看一段經文,教會要成長,須要有上帝的僕人努力的栽培信徒,讓大家在各方面都能夠進步。哥林多教會雖有成長,但是一成長就出了問題,開始彼此爭論功勞歸誰,所以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5-9)栽種的和澆灌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希望大家成長,不是希望大家吵架,所以誰努力誰沒努力上帝都知道,將來上帝會照我們個人所付出的努力來個別賞賜,這點是有分別,目標是沒有分別。

1.上帝是田園之主
教會一旦成長,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那間教會會增長,就是因為裡面的某某牧師很會關懷、很會講道、很會教導主日學……」,這就變成是偶像崇拜,這也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教會需要有很多的功能,不是只有講道、關懷或基督徒教育,而是必須要各方面,都有人願意努力投入時,這個教會才會慢慢地成長。不然一旦教會真的開始增長時,就會歸功于牧師,這就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把服侍奉獻的人高舉。然而不是這樣,保羅說,這些人是上帝給他恩賜,他如果盡忠的做,就是他們應該做的,然而使教會成長的不是這些人,你撒的種若死了,你怎麼撒也不會發芽,你怎麼努力澆水也不會長大。信徒的生命不是服侍的人做的,生命會成長是上帝的作為與恩典,我們能做的只是幫助信徒的成長,所有的成長主要是來自於上帝。但是上帝樂意使用保羅、亞波羅來幫助種子成長,整個教會的成長,不管牧師有再多的才幹,都不是教會成長的主要原因,而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給他們才幹、機會,讓他們可以合作,讓所傳的道可以進到人心裡面,可以長出一個好的見證。所以整個來講,上帝才是主人,所有的教會都屬於上帝,上帝才是莊稼的主、是田園之主,不是牧師、長老、執事。「……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

2.上帝使生命成長
上帝也使教會成長,靠人沒有辦法。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只有上帝能使人的生命成長,如果沒有主,我們誰也沒辦法結出果子。

3.上帝揀選人同工
上帝其實不需要我們就可以讓教會成長,但上帝卻樂意揀選一些不完全的人與他同工,這是上帝奇妙的計畫。「打發我們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神執事的(有古卷作:與神同工的)提摩太前去,堅固你們,並在你們所信的道上勸慰你們。」(帖前3:2)

4.各人恩賜不相同
為了能夠做工,上帝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所以保羅說:「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大家用不同的恩賜來服侍,使教會成長,你只要按照你所得的恩賜來服侍就好了。

5.同工同心同目標
大家的恩賜不同,負責的工作也不相同,可是目標都一樣是為了讓教會能夠健康的成長,「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5)

6.各人工夫得獎賞
但大家在同工時,每個人的付出不同,有的比較努力,有的比較隨便,上帝都知道,上帝會照個人所擺上的付出來賞賜個人,「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Ⅵ、結論:這人撒種那人收割-撒種收割一同歡樂
在撒種的比喻當中,有一個功課我們必須要學習,如果上帝派你去撒種,卻派別人去收割,或派你去除草、澆水,但不給你機會去收割,你會覺得如何?你會不會覺得「怎麼這樣?我一直撒,別人一直收。」有人撒種、有人收割,真的是這樣。我剛去美國芝加哥的時候,就有一對夫婦從底特律遷居到我們那裡,他們一到教會就說要受洗,原來他們是在底特律上查經班,已經有人陪伴他們兩年之久。我並不認識他們,就問他們為什麼要受洗。他們說:「我們已經準備要信耶穌了,可是因新找到的工作在芝加哥,他們就幫忙我們找到你們教會。」我什麼都沒有做,而且他們受洗以後在教會很認真的服侍,這就是上帝讓我收割。可是不要自以為是,認為是我的緣故,他們才來受洗。其實背後是,有人兩年在那裡為他們流淚撒種、播種澆水,我今天才可以有收成的快樂,可是上帝就是這樣安排。在和平也有一次我們受洗的聖禮典,有一對靈糧堂的老夫婦來觀禮,那是他們在靈糧堂帶領很久的慕道友,因著某些原因轉到和平禮拜,之後就決定要受洗。靈糧堂的兄姐高高興興的陪他們一起來,還送禮物來祝賀他們,沒有因為陪伴他們四五年而要他一定要在靈糧堂受洗。這是具有國度的觀念,教會都是上帝的,上帝若有機會讓你撒種,你就好好撒種;有機會澆水,你就好好澆水。收割當然會很高興,可是收割時,應該是澆水的、除草的、撿石頭的一起快樂才是,不要認為是自己的羊群被搶去,我們如果學習耶穌所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撒種的和收割的是一同快樂的。「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約4:36-37)重要的是,我們若把土地準備好、把石頭撿走、把雜草拔掉,上帝會用他的方法和時間讓種子長起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為我們誕生在世上,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你把這樣的使命交託給那十一個使徒,就是希望把這樣的愛傳到普天下去,我們今天才有和平教會。台北市政府已批准通過我們的建造執照,我們人數多到坐不下,我們需要拆掉蓋一間比較大的禮拜堂。主啊,今天讓我們再一次反省,我們是不是只在意人多,卻忽略我們在這裡禮拜的弟兄姊妹,他們對聖經真理的認識有沒有成長,我們教會弟兄姊妹的相愛有沒有成長,我們對社區的關懷有沒有成長,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教會成為一個健康成長的教會。主,有時候我們反省自己,你一直要我們傳福音給朋友,好讓他們可以得到耶穌基督的愛,可是我們一面講,一面把腳將人的心越踏越硬,讓別人無法接受,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也願意做鬆土的工作,讓我們嘴巴所說的、手腳所做的是一致的,是可以讓你得榮耀,讓人羨慕到你的國度裡面,來接受你愛的恩典。或許我們是負責拔草的,或許我們是澆水的,不管是什麼,你給我們什麼恩賜、給我們什麼機會,我們大家就一起配搭、一起努力,但願有一天當收割的時候,我們不管是撒種的、澆水的、拔草的、等候的,我們都會和收割的一起來歡呼,感謝主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教會系列(一):盼望 Hope

經文:以賽亞書第五十四章1~3節
時間:二00九年一月四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新年恭喜。在準備教會系列講道過程中,原本打算從擴張帳幕講起,但神感動我應該先講盼望。盼望是什麼?就是在經濟海嘯帶來的黑暗當中,讓大家看到曙光,那就是盼望,雖然我們是活在黑暗裡面,英文叫作Endpoint tunnel,就是在隧道的最底端,可是前面我們看得到一點點亮光,那就是盼望,我們知道黑暗雖然很大,可是不會永遠如此,我們終究會走出黑暗的隧道。

一、引言:盼望(George Frederic Watts, 1817-1904)
關於盼望,跟大家介紹一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English Victorian)相當有名的畫家兼雕刻家,叫作George Frederic Watts,是用畫把抽象觀念,表達出來的畫家(拉斐爾前派)。在1886年他畫了一幅圖畫,將其命名為盼望,後來把這幅畫捐贈給英國藝術博物館。乍看他畫的盼望,看起來不像是很有指望的樣子,畫中一個小姐彎著脖子、曲著身子、蒙眼赤腳,抱著斷弦琴,聆聽著那撥動僅剩一根弦的聲音,坐在浮沈於水面的地球上,看起來非常絕望、脆弱,卻又寧靜安詳,赤足盲眼、傾聽單弦,好像要傳遞在無望中,還有一絲盼望的信息,亞伯拉罕「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羅4:18),這叫作Hope against Hope,就是在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時候,他還堅持是有可能的,這所表達的就是盼望。

二、不孕者的盼望
在2008年跨年禱告會,及事工研討會,我曾講過教會今年的目標是「擴張帳幕」,這四個字的出處在以賽亞書54:2「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做這三個動作可以把你的帳幕擴張,再進一步解釋便是:推展小組事工(張大幔子、彼此相愛),延伸海外宣道(放長繩子、愛鄰如己),鼓勵每日靈修(堅固橛子、盡己愛神)。但是在這次準備講章時,上帝讓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懷孕的女人。原來在這段聖經的前面,講的是一個不孕症的婦人,她在不孕當中卻可以歌唱,「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4:1)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接續帶來以賽亞書54:2,之後還有以賽亞書54:3「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並非把帳幕擴大後就沒事了。所以我們今天要嘗試從這三節經文來看,如果第52節是中心的話,它還有前後文,英文叫作contextual,通常我們要解釋一段聖經時,要注意前後文,以免落入斷章取義的危險,我把它稱作「不孕者的盼望」,不孕者的盼望,就是期待有一天可以生一個孩子。從這段經文還可以再進一步解釋:
1. 彌賽亞帶來的盼望
整個以色列的歷史好像一直處在「先祖們不能生育」的問題裡面,亞伯拉罕的老婆撒萊一直生不出孩子,他兒子以撒的老婆利百加本來也是生不出孩子,他的孫子雅各的大老婆拉結同樣也是生不出孩子,所以當我們說不孕者的盼望時,以色列人知道我們在講什麼,因為在他們的歷史當中,這是一個很大的主題。耶穌基督降生前,他媽媽的親戚伊利莎白本來也是生不出孩子,他媽媽馬利亞則是不可能生孩子,因為還沒有結婚,沒有丈夫的女人怎麼可能生孩子,撒萊是沒有月經的不可能生,馬利亞是沒有丈夫也不可能生,可是上帝都讓他們生了孩子。在古代,一個女人不能生育是很悽慘的,在猶太人跟華人的社會價值觀是一樣的,所謂無後為大的觀念很重,所以對這樣的一個女性,她能夠歌唱,神給她什麼樣的盼望呢?那個盼望的來由是因為沒有丈夫的會有孩子。這就有預言的味道了,因為沒有丈夫就不可能有孩子,要有孩子一定需要神蹟,或是偷漢子,如果都沒有,一個很純潔的女性,她怎麼能夠懷孕呢?聖經以賽亞書7:14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這個孩子很特別,因為他是上帝所賜的,叫作以馬內利。我們再看一下以賽亞書五十四章的前面,這個沒有丈夫所生的兒子,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身負特殊使命,「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譯:他獻本身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賽53:10)這個沒有丈夫的婦人生了兒子,後來會有很多的後裔從他出來,盼望是在這裡,這位兒子後來成為贖罪祭者,並上帝讓他從死裡復活,而且永遠的活著。不只這樣,透過他要有很多的後裔,其實這個後裔就是代表著以色列國。這些沒有辦法結出果子的人,因著這個沒有丈夫所生的兒子,成為贖罪祭,而開始有了盼望、開始有許多的後裔會產生出來,這是彌賽亞帶來的盼望。
2. 超然盼望激發歌唱
當你有這樣的盼望時,本來你是根本不結果子的、不懷孕、不生養的,你可以開始歌唱。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因為上帝所賜的救贖恩典,讓我們從不可能變成可能,使我們可以大聲的歡唱,這是得到盼望的人才唱得出來的,沒有盼望根本唱不出來。這個背景是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外國去,根本什麼希望都沒有的情況下,以賽亞跟他們說:不是這樣的,上帝要給你們盼望,所以你們不要放棄,有一天你們會高聲唱歌。「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
3. 預備自己迎接盼望
當你用信心接受這樣的盼望而唱出歌來,不能只有一直唱歌,還要蓋房子,或預先改裝,因為你要生孩子了。以免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擴張你的帳幕之地,用意是預備迎接這個盼望的落實。沒有丈夫的她,所唱的歌記載在聖經裡面,就是聖母頌(Magnificat),當天使跟馬利亞說「妳要懷孕生子」時,她就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路1:46-48)馬利亞的親戚伊利莎白,當她知道要有孩子時,也向上帝唱了一首讚美歌。唱完以後就要回去預備孩子的房間,所以我們說的擴張帳幕之地,如果跟前後文一起解釋的話,是一個預備,要對盼望有所預備,不是只有在那邊唱歌而已,她要預備自己迎接盼望的落實。以利沙曾經幫助一個窮到沒飯吃的寡婦,以利沙問她家裡還有什麼,她說剩下一瓶油,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王下4:3)拿越多越好,然後跟你的孩子待在房裡,不要開門,把那瓶油倒在空器皿裡面,寡婦就交代她的兒子趕快去借器皿,然後就開始倒油,一直倒一直倒,倒到器皿用光了,油也停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上帝要給你恩典時,你要有空器皿,你的帳幕要擴張,上帝才能把恩典給你,你要預備好,就像寡婦和她的孩子所做的預備,後來他們就靠賣那些油來度過飢荒期,所以空器皿很重要,但很特別的是,空器皿要自己去找,上帝沒有給你空器皿,而是告訴你要把空器皿帶來就給你祝福,所以你有預備好要來領受這個盼望嗎?
4. 盼望會向四週擴展
講到這裡,房間預備好了,孩子生了,就結束嗎?沒有。後面還有,孩子不會永遠住在你的帳幕裡面,他會向左向右開展,甚至會擴展到荒涼的城邑,本來是在帳幕裡面,現在擴展到了城邑,所以這幅圖像是在表達上帝給你的祝福和盼望的意涵,祝福和盼望不應該只有放在你家裡,它會往外擴展出去,這樣的盼望應該是會給周遭帶來更大的盼望,當一個人因為信耶穌基督而有永生盼望後,他的生命會發出像寒冬玫瑰般的馨香,那是擋不住的,自然而然就會向四周散發它的香味,讓周圍的人也因為他得到盼望,「……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2:14)。所以我覺得這段經文要講的是盼望,可是這段經文的解釋有很多種。容許我稍微講一下神學院所教的,什麼叫作釋義,什麼叫作詮釋。

三、經文的釋義與詮釋(eisegesis, exegesis and hermeneutics)
基督徒都相信聖經是聖靈所啟示上帝的話,可是聖靈的啟示不是講天國的話,他必須要講人聽得懂的話,聖靈在古代就跟聖經的作者啟示,是經過當代的文化,讓當代的作者了解以後寫出來的著作,所以我們在讀聖經時,第一個要讀的是,作者在寫作的當時,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你把它挖掘出來,就叫作「釋義(exegesis)」,ex就是出來,要把原作者當時寫的意思把它挖掘出來。光是挖掘出來還原作者的本意並不夠,因為挖掘出來的意思是適用當時的文化背景,而我處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所面臨的問題,以當時上帝藉著原作者向當時人所講的話,對現今的我有什麼意義?以今天的文化處境來看,是什麼意思?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作第二種解釋,叫作「詮釋(hermeneutics)」。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聖經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原來的作者對當時的意思,一個是對今天的我是什麼意思,因為我的處境問題和當時不一樣,自然會有不同的詮釋。釋義應該只有一個,因為原作者只有一個,可是我們離作者很遙遠,對於釋義只能夠去推測,他當時的意思可能是怎麼樣。前面所講的,就是根據以賽亞書這段經文內容的釋義,就是根據它的背景應該有的意思,可是對於今天的我們,聖經上的話語,就可以有很多種詮釋。可是在作詮釋和釋義時,有一個沒有辦法逃避的問題,就是我們會把主觀的想法讀到聖經裡面去,這是解釋聖經的第三個問題,現代的讀者會把自己的想法讀到聖經裡面去,這個叫作「讀入eisegesis(私意解經)」,就是先入為主,你本身存有有一個想法,所以你看聖經時就認為它講的就是你的想法,這是不對的,因為那是你的想法,根本不是聖靈的想法。當在讀聖經時,我們人沒有辦法逃脫這個「eisegesis讀入」的危險,我們一直都有這種可能,會把我們自己以為的想法讀進去,認為聖經的講法就是我所想的。我們一直在這三種情況中掙扎,就是我們每天讀經時必須要面對的三個問題:一個是詮釋,一個是釋義,一個是讀入。針對這段經文的詮釋還可以再分為五種:
1. 律法恩典的詮釋
接下來我介紹這段經文的幾種詮釋給大家,有些詮釋你可以不用接受,因為那是當時的人所認為的意思。詮釋的時候常常會抓著一部份作為你的重點,因為那一部份剛好符合你當代的需要,我們就會加重它。第一種是保羅對這段經文的詮釋,他詮釋的重點就在第1節:「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他的詮釋是說,這個不孕會生子的,講的是指亞伯拉罕的老婆撒萊,會生的就是他的二老婆夏甲,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有一點緊張,在這段經文裡並沒有提到撒萊和夏甲的故事,可是保羅在讀的時候,因為當時加拉太教會的問題是「到底我們要得到上帝的救贖是完全靠恩典,還是靠律法的行為」,所以保羅就拿這段經文來作他的詮釋,他是針對當代的問題,用這段經文來區分不孕的和能生的之間的差別在哪裡,「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加4:23)保羅解釋夏甲是奴隸、是使女,是按血氣生的,撒萊是主母、是自主的、是原不能生,上帝讓她生的,代表承受上帝應許的恩典(撒萊)應該比人血氣的行為(夏甲)高貴,按照一般自然所生和按照上帝特別應許所生的孩子應該是不同的,我們應該是按照自主的、比較尊貴的,來接受上帝應許的恩典得到救贖,而不是按照遵行律法的行為來得到救贖。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亞伯拉罕和撒萊年紀很大了,都生不出孩子,撒萊就把她的奴婢埃及人夏甲送給亞伯拉罕作小老婆,希望至少留有後代,當作自己的孩子,夏甲也真的懷孕生子,結果夏甲反而輕看撒萊,後來撒萊也生了,就把這個女僕趕出去,這是故事的背景。保羅用這段經文來解釋律法(血氣)和恩典(應許)的不同,這也是一種詮釋,但不是本來以賽亞在寫的時候要講的,因為以賽亞的時代沒有這樣的問題,一直到初代教會才有這個問題,所以保羅就用這段經文的這個部分來作這樣的詮釋。
2. 靈修神學的詮釋
再來,我想王陽明牧師就會做如下的解釋,他說這段經文裡面最重要的是「堅固你的橛子」,因為個人和上帝的關係如果正確,其他就都沒有問題,如果跟上帝的關係有問題,當然其他就有問題,不孕就是你跟上帝的關係不好,上帝不祝福你,重點就放在「堅固你的橛子」。他引用的經文是「將來雅各要扎根,以色列要發芽開花;他們的果實必充滿世界。」(賽27:6)一棵樹會結果子就跟一個人會生孩子一樣,一棵樹若要結很多果子,根就要扎得很深,就是我們跟上帝的關係要很好,你的靈修要很好,你跟上帝的關係不好當然會不孕,或是不能帶人信主,活也活不出基督徒的樣子,問題就出在這裡,一棵樹如果把根扎得很深的話,它就結很多果子,所以不孕的要歌唱結很多果子,根就要扎得很深,如果用帳幕來講,就是橛子要堅固。這就是靈修神學解釋的觀點,雖然也會解釋別的,可是重點會用這句。
3. 普世宣道的詮釋
如果是鼓勵要宣道的,他拿這個來詮釋,他詮釋的重點就不是在堅固橛子,因為橛子釘在那邊就跑不動了,他的重點就會在「向左向右開展」。福音不應該只有每天靈修,要出去傳才對,不在誰生誰不生,或是跟上帝的關係,你要出去,不能只蹲在家裡,「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8)把這段經文以普世宣道觀點來詮釋講得最好的是「現代宣道學之父William Carrey(1761-1834)」,他其實是一個沒有讀什麼書的修鞋匠,可是他對信仰很認真,他自己畫一張世界地圖,說:「全世界那麼多人都沒有聽過耶穌,我們留在英國做什麼,應該要走出去」,後來他自己去印度宣道四十一年,把聖經翻譯成印度的各種方言文字,最後死在印度。他出去傳講,最有名的一篇道就是以賽亞54:1-3,他的詮釋就是向左右開展,他講過一句話,差不多所有讀過神學的人都會背,他說:「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就是要為上帝做大事,我把它翻譯成「盼神賞賜大福,為神圖謀大事。」台福教會的劉富理牧師就把這句話當成台福教會的精神標語,所以你常會聽他提起「為神圖謀大事」,後面加了一句「搶救百萬靈魂」,背後是來自於William Carrey的想法,就是要出去傳福音,不能夠只有在這邊歌唱或釘橛子,重點要擴張出去。這是普世宣道的詮釋觀點,其重點就在擴展。
4. 錫安主義的詮釋
對猶太人來講,這段經文所要說的,根本不在於宣道或靈修,而是上帝要他們離開被擄之地,回去重整家園,因為荒涼的城要有人住,重點就在「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所以他們發起一個運動叫作錫安運動,我們要回家、我們要重建祖國,1948年他們成功了。這幾天,為了這個祖國,他們把坦克車開進加薩走廊,因為阿拉伯人說那裡才是他們的地方,於是一直向以色列發射砲彈,以色列不高興就反攻,背後就是Zionism(猶太復國主義)。他們的解釋是政治性的解釋,我們要回去、我們的後裔應該讓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賽61:4)錫安運動的啟蒙者是Theodor Herzl(1860-1904),為什麼會有錫安運動呢?因為過去猶太人沒有國家,到處被欺負,欺負了幾千年,他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開始向上帝呼求,結果希特勒興起,殺了六百萬猶太人,希特勒的動作更激發這個運動高漲,促成以色列建國,他們的口號就是「Eretz Israel, This is Land of Israel.(這是上帝給亞伯拉罕應許的土地,我們有權利回去那邊住。)」現在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以色列人住在以色列,從全球回去成為一個國家,他們為了生存,在那邊和阿拉伯人爭戰直到今日。
5. 亨通神學的詮釋
最後要提到美國最大教會的牧師,他也解釋了這一段經文,他就不強調不孕或堅固橛子或城邑,而是強調要擴張帳幕、張大幔子、放長繩子(但沒有講堅固橛子),你口張得越大,上帝就祝福越多,你要有信心,上帝就祝福你,這個叫作「亨通神學(Prosperity Gospel)」,「……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81:10),這個教會在Houston,叫作Lakewood Church,每個禮拜天有四萬個人禮拜,2007年是全美第一大教會,也是在美國用網路和電視轉播收看率最高的,有七百萬人同時在收看。他寫的書「Become a Better You」第一刷賣三百萬本,他不只在美國,還到各處傳講,強調要有信心,敢跟上帝要,他就給你,牧師是Joel Osteen,深受水晶大教堂有一派牧師論調的影響,他們從來不講犯錯悔改,不談救贖主、彌賽亞,他們強調上帝是恩典滿滿、是聖誕老公公,只要你敢要,他就會給你,這是他的重點。他講的並非不對,可是他只講一部份,這是亨通神學的牧師對這段經文的詮釋。

四、我們的詮釋
今天我們也來詮釋一下,我希望不要只強調一節,而是可以比較整全的觀點來看,在以賽亞書54:1-3:「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當中到底我們可以學到什麼?詮釋是指對今日的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而不是對以賽亞當時的意義,所以對於和平教會現在的處境來講,我們今天在這段經文能夠看到什麼。
1. 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
第一個,這些的依據是根據「這是耶和華說的(Just Says the Lord)」,不管環境多差,如果上帝一講話,就會實現。端賴你是要看環境,還是要聽出上帝話語的應許,如果你抓住上帝話語的應許你就是有信心,你就有盼望,環境是要看,可是不要被環境打倒。你要用信心來抓住上帝的應許,這是亞伯拉罕給我們留下一個很棒的榜樣,當他沒有孩子的時候,上帝說要給他,他就抓著上帝的應許。昨天我們創世紀就查到這句經文,耶和華上帝說:「好,你敢相信我,我就稱你為義。」「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林後1:20)這是第一個應許,你有抓住這句話嗎?
2. 求神擴張我們的境界
第二個,如果你抓住了應許,你不可以只說我相信,你還要預備,要「擴張你的帳幕之地」,我今天的解釋是,擴張不是像亨通福音牧師所說的房子更大、薪水更多,而是你的愛心更大的擴張。現在面臨經濟海嘯,我向上帝禱告的,就是和平教會兄姐的愛心會被上帝擴張,因為一定會有人失業沒有飯吃,還有飯吃的人,愛心如果不被擴張,那些人就一點盼望也沒有。我的詮釋是讓我們的境界被擴張,其實這是雅比斯的禱告,「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代上4:10),所以不是房子、不是帳幕,是境界,我的心胸、我的眼界,讓我能夠被擴張,讓我不要只看到自己家有得吃就好,當愛心被擴張以後,你才會看到別人的痛苦,進一步思考我能夠做什麼?擴張帳幕之地是指擴張我的境界,這是我今天的解釋。
3. 勇敢接近施恩寶座前
「張大居所的幔子」。這就要了解一下,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們都住在帳棚裡,帳棚沒有門,只有一塊幔子,幔子就是帳棚的門,當你把幔子張大以後,代表那個門是敞開的,就是歡迎人進到你家裡來,這是一個解釋。他們出埃及時,上帝也是住在帳幕裡面,上帝住的帳幕比較大叫作會幕,人住在比較小的帳棚裡面,不管是會幕或帳棚都有幔子,經文說「張大你居所的幔子」,如果就會幕來講,就是我們要勇敢的打開幔子進到至聖所來接受上帝的恩典,這是希伯來書的詮釋,「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這是打開至聖所的幔子的詮釋。
4. 愛心接待出外的客旅
不要只有打開至聖所的幔子,你家裡的幔子也要打開,你對於那些出外流浪無住處沒東西吃的人,你願意接納他們嗎?「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所以打開幔子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我們跟上帝的關係要打開,一個是我們跟周圍有需要的人的關係,我們的心要被打開,當你的心眼被撐開以後,你就可以打開幔子,歡迎他們進來,讓他們享受你的愛。
5. 願意忍受對立的張力
再來是「放長你的繩子」。這要有搭過帳棚的人才知道,你知道帳棚繩子的目的嗎?帳棚為什麼要有繩子?因為要拉緊,如果不拉緊帳棚會垮下來,繩子要對拉,不能只拉一邊,一個拉左一個拉右,拉到很緊的時候,帳棚的空間才會打開,否則是緊縮成一團無法住人。真的上帝的祝福,裡面有對立,要能夠接受不同的意見,那個緊張的關係,會讓你的度量擴大,上帝的祝福才會進來,這是「放長你的繩子」的詮釋,繩子的目的就是要能夠忍受對立的張力。昨天電話志工聚會時,小組長就拿出這段經文,他提的問題是:「我是執事,不是長老,到底我司會時要不要穿西裝?」成員有不同的意見,在保羅時期討論的是,拜拜過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或是牧師能不能喝酒等等,這些問題在教會都會有不同的意見,不同意見大家就會很緊張,如果逼到只有一種意見,那個帳棚就垮了,因為沒有對立的繩子拉著,所以一個教會要大,能夠讓上帝的恩典更多,你必須要能夠忍受繩子對拉的張力,那是一個緊張的關係,因為裡面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見,你願意忍受嗎?「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14:5)
6. 與主生命更深的連結
再來是「堅固你的橛子」。這個我大概同意靈修神學的說法,就是要跟主的生命有更深的連結。耶穌講說一棵葡萄樹,不管長得有多遠,它絕對不能離開它的根,因長太遠就把根切掉是死路一條,根本不可能結出什麼葡萄,「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7. 往前往外生命的擴展
當你都做好以後,你不能自私自利跟上帝的關係很好就好,自己很豐富就好,你要願意出去開展,要往外往前,生命要擴展,「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左右是空間,後裔是時間,所以在時空上,這樣的生命是會繼續展開的,就好像一滴水滴到湖裡會激起漣漪、會不斷地向外擴展。耶穌要升天以前跟學生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是空間的擴展;「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時間的延續。所以第一個,你要把這樣的信仰傳給你的孩子、孫子,這是後裔的問題;第二個,你要把這樣的信仰傳給你附近的朋友、鄰居,這是空間擴大的問題,這兩個都需要有。

五、生活實際的應用
1. 結滿聖靈與福音的果子
實際上我們應該怎麼應用呢?教會今年想要推動的是希望「兒女更多」,如果用樹來表示,就是結果子更多,我希望教會今年能夠結滿聖靈和福音的果子,要結這兩種果子,第一種是聖靈的果子,在我們的身上別人看得出來,當你結出這樣的果子後,你就會結出第二種福音的果子,別人就會被你吸引,就會願意來跟隨耶穌,「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5:22-23)「……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羅1:13),這是「兒女更多」,是豐盛的生命,英文叫作fruitful,是可以結很多果子讓人吃,不是只有葉子好看而已,希望我們可以這樣。
2. 擴張宣道與愛心的境界
再來是「擴張帳幕」。我們從去年聖誕節開始鼓勵大家作愛心宣道的奉獻,為什麼要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因為這個世界有兩種貧窮,有一種貧窮是窮得口袋沒錢,有一種貧窮是窮到只剩下錢,即物質的貧窮和心靈的貧窮。我們的愛心基金希望能夠幫助物質貧窮的人,就像「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路16:20)沒有錢看健保、沒有飯吃的人在經濟海嘯後會越來越多,我們希望能夠籌到足夠的愛心基金,來幫助這些人度過難關。可是另外一種人不是沒有錢,而是心靈貧窮,他的生命什麼都沒有,只有錢,這就要靠耶的愛去打開他們的心,這是宣道基金要做的。啟示錄的那間教會就是這樣,窮的只剩下錢,「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3:17)整個生命只剩下錢,別的什麼都沒有,這需要耶穌愛的福音才能改變這樣的貧窮,所以我們需要有這兩種基金。
3. 擴張宣道與愛心的境界
再來就是「張大幔子和堅固橛子」。我們教會想要加強靈修和小組。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有兩根木頭,一根是橫的(彼此相愛),一根是直的(盡己愛神),直的是讓我們和上帝的關係能夠和好、能夠親近,橫的是我們彼此的關係能夠和好、能夠親近,如果要讓十字架的功效能夠達到,我們需要有兩個動作,我們需要每天跟上帝親近,要有靈修的生活,「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那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就是堅固橛子。我們彼此的關係就要靠小組,因為教會人太多,連名字都不認識,不可能彼此相愛,就要靠比較少的人,大家常常在一起分享,「……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那我們就得張大幔子,這樣就會讓更多的人進到小組裡面。
4. 推展社區與宣道的事工
最後「要向左向右開展」。我們希望能夠對社區做外展的事工。耶穌基督說我們在這世界是光是鹽,鹽能夠添加美味,光能夠照亮黑暗,能夠讓大家把榮耀歸給上帝,「……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六、結論:泉旁多結果子枝條探出牆外
有一棵樹是種在溪水旁,之後他就長到圍牆外,上面結滿了果子,這是約瑟的祝福,「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創49:22)但願我們每個人都得到約瑟的祝福,從上帝的泉旁得到盼望,再到牆外分享上帝的盼望。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帶領我們經過2008年,可是2008年全世界的變化讓我們害怕,因為2009年根據我們看到的消息,比起2008年會更慘,主,在這樣的黑暗,特別是經濟上的海嘯襲捲而來時,讓我們能夠在你面前得到盼望,這樣的盼望讓我們在黑暗中可以歌唱,讓我們預備好接受這樣的盼望,讓我們願意把這樣的盼望跟周圍痛苦中的人一起分享。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九):服務 Serve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2.28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彼得前書4:10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九)-服務(Serve) (國語)
小組系列(二十九)-服務(Serve) (台語)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要講的主題是「服務」,聖經中常翻譯成「服事」,我把它改成「服務」,因為我覺得服事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服侍」,另一個則是「服事」。餐廳的服務生(Waiter)就是一個標準的服務者,每一次耶穌講到服事,所用的比喻就是Waiter。當客人到餐廳裡點餐,服務生的任務就是要滿足他的需要,不只是給他東西吃,還要知道他想吃什麼、喜歡什麼樣的口味、有無特殊需求,並且要打點好餐廳的氣氛,好讓客人舒服地享用美食,這樣才是最好的服務。那麼,聖經要我們彼此服務是什麼意思呢?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服務呢?

Ⅰ、引言:重要與緊要(Important and Urgent)

有位知名的管理學大師,叫作Stephen Covey(史蒂芬•柯維),世界前五百大企業常請他為他們的CEO授課。之前他寫過一本暢銷書,書名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書裡有七個很棒的點子。今天我只提其中的第三點(Habit Three)-「First Thing First(把首要的事情擺在首位)」。第一個First是形容詞,第二個First是副詞。首要的事情要優先處理,這就是重要(Important)

什麼是重要?是你的價值觀念,是優序問題(Priority)。你的一生中有什麼是絕對不能放棄的呢?那便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占了最重的份量。那什麼是緊要(Urgent)呢?緊要是指時間的問題,不是Important,是Urgent!Urgent就是非得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不可,是碼錶、Chronology(時序)的問題。我們常會將這兩個混為一談,以為緊要的就是重要,其實不然,緊要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也不一定緊要。

有人把緊要和重要放在一條線的兩端,希望藉此分辨事情是緊要還是重要,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我喜歡用Two by Two Table(二乘二表格)來說明,當我們畫一個X軸和Y軸,會產生四個Quadrant(象限),X軸代表重要性,分為重要和不重要;Y軸則代表緊要性,也分為緊要和不緊要。這樣一來就有四種可能:既重要又緊要的事(特定時間內不完成,會導致嚴重後果)、不重要但很緊要的事(不特別重要,但不馬上做不行)、很重要卻不緊要的事(重要,但什麼時候完成都沒關係)、不重要也不緊要的事(也就是無關緊要)。我們的生命包含了以上四種情況,即便是無關緊要的事也是需要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生命不能一直緊繃,有時候要放空,要有時間做一些不重要又不緊要的事情,所以四種都有其必要性。

舉例來說,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那麼就有一些重要但不緊要的事情必須做,偏偏手邊又有一些緊要卻不重要的事,如果你盡做這些事,就會占據多數的時間,而導致既重要又緊要的不良結果如心肌梗塞。運動,很重要卻不緊要,因為它沒有時間性,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我們都知道要運動,可是一有其他事情發生,我們就會更改運動的時間,甚至索性放棄運動,因為要優先處理其他緊要的事。

什麼是緊要?八點鐘的連續劇,為什麼緊要?因為它八點開始。剛開始有電視機的時代,多數人買不起,整個村莊只有最有錢的人家有黑白電視,八點連續劇非看不可,怎麼辦?父母頻頻催促小孩快點吃飯,要拿板凳趕去佔個好位置,這就是很緊要但一點都不重要的例子。不看其實也不會怎麼樣,連續劇看久了變成躺在沙發上的蕃薯(Couch Potato),頭凸腳凸肚也凸,因為邊看電視還會邊吃垃圾食物,久而久之肚子越來越大,頭腳都不動,最後變成兩頭尖尖、中間胖胖的蕃薯。接著,就產生像心肌梗塞這樣既重要且緊要的事情,要送急診,三分鐘不救就完了,為什麼?因為重要的事情被連續劇取代了,加上沒有運動,就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所以若是分不清楚重要和緊要的事,就可能導致既緊要又重要的結果發生。

哪些事是既不重要也不緊要的事情呢?做白日夢。有時候我們需要放空的時間,這樣才是一個平衡的生命。

如果你身體健康無虞,接著便會希望婚姻美滿,怎麼樣才能夠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婚姻呢?就是要有情感的存款,平常就要讓你的伴侶感到被愛,沒有人規定你何時存款,所以它是重要但不緊要的事;另外有一些很緊要但不重要的事情,像接聽電話,電話響了你能不接嗎?是不是每一通電話都很重要呢?若是電話干擾了夫妻相處互動的時間,或者讓你無法專心作禮拜,那就不好了。如果一對夫妻因為談話、互動時間太少,進而引起外遇危機,那就變成重要且緊要的事了。至於不緊要又不重要的事情,例如:整理床舖、牙膏要從哪邊擠,為了這樣的事情吵架就划不來了。每對夫妻的婚姻裡都有一些緊要但不重要的事,你要學會分辨重要時刻該放下哪一樣,哪些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

大家來做禮拜,都是希望自己的靈命強壯,不只是身體健康、婚姻美滿,還希望跟神建立美好的的關係。所以你要注意什麼是重要但不緊要的事情,那就是每天的靈修,沒有人規定你何時靈修,但是我們知道靈修很重要。

另外,有些事情緊要卻不是很重要,像是崇拜的時間,長老教會早上十點幾乎是成了神聖的十點鐘。我在美國牧會期間,曾經為了主日崇拜的時間,跟教會長執產生了緊張的關係,因為在美國的教會有台語和英語堂,年青人參加英語堂。台語堂是早上十點到十二點崇拜,英語堂接續到下午兩點禮拜,身為牧師,我不忍心讓孩子們餓肚子,覺得時間的安排需要做些調整,就和長執們商量改成九點到十一點台語禮拜,十一點到下午一點英語禮拜,我認為這樣應該會比較好,可是開了好幾次會都沒有通過,這是信仰觀念的僵化。

和平教會馬上也要面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第二堂,從以前到現在教會所謂的禮拜就是早上十點開始,可以改嗎?因為我們禮拜堂不久就要拆掉,目前找到最合宜的替代場地,是下午才能供我們使用,我個人覺得禮拜時間是可以更改的,但馬上有小會員提醒我,禮拜改到下午,會友可能會流失一半。一定要早上嗎?下午不行嗎?有時我們把崇拜的時間看得太重要了。

假設有一天你發生了重大的事情,信上帝信不下去,信心崩潰了,那就是既重要又緊要的事情。對靈命強壯而言,什麼是既不重要又不緊要的事呢?就是衣服,像牧師穿什麼衣服才可以講道?這也可以成為一個議題,我們曾在小會中討論這事,因為夏天牧師要穿西裝講道,冷氣溫度只好往下調,對環境和經濟都不好,換個角度想,牧師的白領制式服裝有那麼重要嗎?

Ⅱ、服務的意義

diakone,w(diakoneo)
administer, serve 服役

dia,konoj(diakonos)
minister, servant 僕人

dia,konia(diakonia)
ministry, service 服務

服侍:對象(人)

服事:內容(事)

接下來我們要談「服務」這個正題,如何分辨重要的事和緊要的事呢?「服務」在聖經裡面多翻譯成「服事」,「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我覺得「服事」有點偏向「事情」,所以把它改為「服務」。「彼此服務」的希臘文是diakone,w(diakoneo),英文就是administer或serve(服務伺候)。員工在外面耕田,做的很累,晚上回來,老闆會不會說:「你在外面很辛苦,現在請你坐好,我來服務伺候你。」沒有這種老闆,老闆會說:「很好,你很辛苦,我現在坐下來,你去煮飯給我吃,等我吃飽了,你就可以吃飯。」就像外勞幫忙照顧你父母一整天很辛苦,你會反過來服侍他嗎?不會。

聖經說:「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路17:8)這就是服務的意思。當我是餐廳的服務生,而你是客人,花錢來吃飯,我的工作就是為你服務、讓你高興,這樣我才是一個很好的服務者。

服務的人叫作dia,konoj(diakonos),英文是minister或servant(僕人、用人),或翻譯成牧師,所以牧師應該是教會的服務者,長老、執事也是,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服務、伺候弟兄姐妹。當耶穌與母親去參加婚宴,宴會進行到一半酒喝完了,耶穌對那管餐飲的人說:「把水倒滿水缸」,當時廚房的人無法理解,耶穌的母親請他們照著做,「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約2:5)這就是成為好服務生的必要條件。一個好的服務生會先問客人要點什麼,客人要什麼就給什麼,而不是他還沒開口就端出各種菜來。服務生所做的事情是dia,konia(diakonia),英文就是ministry或service(服役效力),希伯來書說:「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1:14)天使是服務的靈,要為我們服務。所以diakone,w(diakoneo)是動詞,dia,konoj(diakonos)是服務的人,dia,konia(diakonia)是服務的事。

接下來我要講一點英文文法,英文的動詞分為三種,一種叫作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另一種叫作單及物動詞(monotransitive verb),最後一種是雙及物動詞(ditransitive verb)。不及物動詞不需要受詞就可以成立,比如:I sleep.(我睡覺了),第二類的動詞需要受詞才完整,比如:You carry a book.(你拿一本書),要有一個直接動作的接受者,這叫作單及物動詞。雙及物動詞則是需要兩個受詞才可以成立,比如:He gives her a bag.(他給她一個背包),gives就是雙及物動詞,bag是直接受詞,her是間接受詞。

根據以上的文法,請問「服務diakone,w(diakoneo)」是哪一種動詞?「服務」有「對象」也有「事項」,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希臘文應該是屬於雙及物動詞,因為它有兩個受詞-「事項」和「對象」,二者同等重要!所以我把「服事」改成「服務」,它包含了兩種意義,一種是「事」,另一種是「侍」。

最近在屏東恆春的挪威和芬蘭差會,共同推動一個事工,叫作「服侍善工」,他們開始用「服侍」一詞,dia,konia(diakonia),就是去服務需要被服務的人。我覺得這個字很有意思,它的重點不在事情,而是在人。所以我認為dia,konia(diakonia)應該是雙及物動詞,它有直接受詞―事項、事物(服事),也有間接受詞―對象、人、上帝(服侍),雖然聖經用的是同一個字,但這兩個中文字(事、侍)的意思不太一樣。可以說是基於對這人的服侍,讓你為他去做這件事情(服事)。

舉個例子,聖經說:「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路10:40)明顯可以看出,馬大忙碌的重點在於事情,而且忙到一個程度,讓她忍不住地去埋怨耶穌和責備妹妹。看過這種服務生嗎?事情煩雜到去罵客人。馬大是事情取向,忘了她所服務的對象是耶穌,這是以事情取向的人常會忽略的部分,重視「事」忽略「侍」。耶穌所重視的是直接受詞(對象)-人的重要,耶穌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6)要牢記這句話,因為被上帝尊重是不得了的事!「我父必尊重他」是什麼意思?重點不在事,而是在對象,所以「服事」應該改成「服侍」,就是你要先認識你所服侍的對象,知道他的感覺、他的需要,再去做事,才不會搞錯,上帝會尊重這樣服侍別人的人。

Ⅲ、馬利亞的服侍

1. 聆聽專注

耶穌到馬大家裡作客,馬大很會服事-比較會做事,馬利亞則很會服侍-比較貼心。馬利亞的貼心讓我們看到一些情況,她注意聽耶穌講話。一個好的服務生,會注意聽客人講話,客人既然來到店裡,他要的是什麼,應該被視為首要。「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路10:39-40),馬大忙的人仰馬翻、氣躁心煩,馬利亞聽的全神貫注、忘記幫助,兩者都有需要改進之處。一個會服事(Perform),另一個會服侍(Person),兩個加起來該有多棒?我們兩者都需要!聖經說:「……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得聽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歌2:14),這是服侍的一個要點,運用在婚姻中,男生通常比較傾向馬大,就是把事情做好,而女生則比較傾向馬利亞,希望有人傾聽她的想法與感受,千萬不要沒聽完就去做,因為有可能那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

2. 俯伏傾訴

馬大、馬利亞的弟弟病死了,耶穌來安慰他們。馬大在耶穌面前,跟他上了一堂末世論的神學課,講述有關復活的事情;馬利亞則是趴在耶穌面前大哭一場,把她心裡的埋怨與不滿全都哭倒在耶穌的面前。所以耶穌對馬大的回應便是談事情,而當耶穌看到馬利亞,不談事情、只是跟著掉眼淚。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哭過兩次,一次是他在客西馬尼園痛苦大哭,第二次則是在馬利亞前面掉眼淚,可見馬利亞和耶穌之間的關係有多好。馬利亞俯伏在耶穌腳前,傾訴她的難過,接著耶穌就心裡悲歎哭了,「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約11:32-36)我們要服侍耶穌,就要常常向他傾心吐意,把我們心中的話跟耶穌講。所以「服侍」有兩個重點,一個是願意聽對方講話,另一個則是願意向對方訴說自己內心的感覺,「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詩5:3),如果你真的這樣做、與耶穌建立正確關係的話,你就能夠做對的事情,才能夠有對的服事。

3. 跪下服侍

到最後關頭,馬利亞又做了一件對的服侍,她跪在耶穌腳前,打破一罐昂貴的真哪噠香膏,用來抹耶穌的頭腳,「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為什麼馬利亞要這樣做?這是人死後才做的儀式啊?事實上,耶穌死的時候很可憐,沒有人為他做這些事,他下午三點多斷氣,六點多大家就要守安息日,所以急急忙忙把耶穌送到墳洞裡,只有馬利亞一個人預先為耶穌做了這樣的預備。為什麼她會這樣做?是因為馬利亞和耶穌所建立的關係,她了解耶穌即將會發生的情況。當時馬利亞還被門徒責備:「現在金融海嘯,你還打破這麼昂貴的東西,真是浪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太26:13)因為她知道主的需要,是真的服侍了主,這是馬利亞的服侍,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Ⅳ、耶穌與彼得

1. 愛我比這些更深

2. 你餵養我的小羊

3. 與你何干你跟我

耶穌還在的時候,很多姊妹非常疼愛耶穌,她們賣了細軟,拿來供給耶穌和門徒吃飯,因為耶穌四處講道,他的學生也都辭掉工作、沒有收入,但是他們都有飯吃,因為有人供應他們。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埋葬之後,姊妹們不再供應門徒,於是彼得帶著同伴回頭去打魚;可能是三年沒有打魚,技術生疏了,所以那天晚上都打不到魚,直到黎明天快亮的時候,耶穌在岸上問他們說:「小子們,你們有打到魚嗎?」他們以為是要來買魚的,「沒有」,耶穌說:「你們往右邊撒網看看」,彼得想「反正試試看」,結果捕到一百五十三條大魚,差點拉不起來。彼得很聰明,因為以前耶穌遇到他的時候,也曾發生同樣的事情,所以他馬上想到岸上說話的人是耶穌,所以他跳船游泳到岸上。到岸上時,耶穌請他們吃早餐,之後大家蹲在火旁聊天,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事更深嗎?你跟我的關係比這些事情還重要嗎?」彼得說「是」,耶穌說:「好,如果你真的在乎我,就去愛我的小羊。」(約21:15)這時彼得明白了,因為耶穌要回天上,交代他照顧教會的羊群,彼得說:「那約翰呢?」耶穌說:「那與你何干」(21:22),關於他,我另有計畫,你只管好好做我要你做的,不要比較、不要計較。

最近我們發給大家明年服侍的志願表,你要不要參加?有一百七十四個人參加,感謝主!可是你知道嗎?我們有五百多個人作禮拜,其中三百多人不參與服侍,請問倘若明年教會出問題,會出在這三百多個還是那一百七十多個志願服侍的人?只是來作禮拜的人通常不會引起教會的問題,因為他做完禮拜就離開,可是參與服侍的這一百七十多個人就可能會有問題,為什麼?因為大家的意見不同就有可能吵起來。我不是鼓勵大家不要服侍,而是做事以前你要先問:「上帝啊,這是你的教會,你要我們怎麼做?」先建立好與上帝的關係,服侍的時候才不會有問題;若是與上帝的關係不正確,後面的服侍就會出狀況,而且問題會很大。

Ⅴ、我們的服侍與服事

1. 服侍主體貼主心意

所以我們的服侍和服事要怎麼做呢?耶穌的學生彼得,曾經期中考一百分,耶穌的題目是「你們說我是誰?(耶穌是誰)」彼得說:「你是永生上帝的兒子」,答對了,可是他對耶穌的心意不夠了解,耶穌說:「我是上帝永生的兒子,我必須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彼得說:「千萬不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的回答是:「……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3)你要服侍主,就要先體貼主的心意。記得餐廳服務生的例子嗎?想要好好的服務客人,就必須先了解、體貼客人的心意,要先做好服侍的部分,服事上帝才不會出狀況。曾經有人自以為是在服侍上帝,事實上他是在破壞教會,這人叫作掃羅。耶穌對他的學生說:「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約16:2)因著對上帝的不了解,掃羅做了錯誤的服事-逼迫基督徒。所以願意服侍的弟兄姊妹要記得,我們要禱告,當牧師、長老打電話給你時,你要先禱告問上帝怎麼做?然後才去做,不要照著自己的意思做,因為大家服侍的方法不一樣,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對上帝的服侍必須先做好,才能做好服事人的部份。

2. 服侍人愛心造就人

服侍人,就是要讓人得到造就,那才是真正好的服侍。耶穌基督上十字架之前,幫他的學生洗腳,並且說「你們要互相洗腳」,「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樣的互相服務是很棒的。大學文憑,並不能夠保證讓你成為一個好的服侍者,戴著方帽子反而可能讓你自覺了不起,而成為服侍別人的阻礙,「……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真正愛的關係才能對人有幫助。有一句話說:「Knowledge Puffs Up, Love Builds Up.」。用青蛙來做比喻,第一隻青蛙Puffs Up,叫作「噴蛙規(吹牛)」,春天來了,小青蛙長大了,想要約會,可是他剛成年,聲音還不夠成熟,青蛙小姐喜歡老成一點的,對乳臭未乾的小子,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他只好「噴蛙規(吹牛)」,一直吸氣、漲大自己的聲囊,叫出低沈的聲音,希望能討青蛙小姐的喜歡。Puffs Up就是假裝自己很了不起。真愛不是這樣,真愛是當青蛙小姐不小心快要摔下去時,你伸手去拉她一把,這是第二隻青蛙所做的-Builds Up。所以不要吹噓自己,要助人一臂。

3. 愛心恩賜彼此服事

我想建議,以後教會的結婚典禮,加入新郎新娘彼此洗腳的儀式,代表我願意服務、服侍你,目前我們都沒有這樣做,或許等建堂完成後,可以考慮規定在教會結婚的一定要彼此洗腳,雖然只是一個儀式動作,但它所象徵的意義是很深遠的,是我願意服務你、願意了解你的需要、根據你的意願去幫你做,是出於真愛的緣故,這樣做會讓婚姻很幸福,但是不可以拿這個「願意服務」的心來欺負對方,「……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侍」(加5:16)。

談到做事情,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像有些小朋友很會唱歌,我們就可以將他們組成一個小小敬拜團,以後可以帶敬拜讚美,這是恩賜,「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恩賜需要發掘(Discover)、發展(Develop)它才會增長,最後讓它發揮(Deploy)出來,這三個都是事情,這些事情需要找到它的能力所在,可是在那之前要先建立對的關係,用愛心配合恩賜,才能夠真正的彼此服侍。

這裡有一個Virtuous Cycle(良性循環),當我們要服事教會、服事主就必須先服侍,我們有一百七十四個兄姐願意在教會做事情,很好,但要「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耶穌說:「如果你要服侍我,就要了解我的心意是什麼,我的希望是什麼。」你必須先服侍我,你才能夠好好的服事。我在哪裡,你就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12:26)耶穌說:「你知道我的心嗎?我的心在於我的羊群,所以你要服侍我就要服侍人」,耶穌對彼得說:「如果你愛我,就餵養我的小羊。」「……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如果你真的愛人、關心人,就不應該只是嘴巴說說,而是應該真的捲起袖子,幫他做一些事情,所以服侍人應該要做到服事人的程度,才是真正解決他的困難。「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2:16)如果你真的幫助了一個最微小的人,服事他的話,耶穌說那就是服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這個循環的上半部叫作「愛心的關係」,下半部叫作「行為的實際」,上面是「服侍」,下面是「服事」,兩者缺一不可。

Ⅵ、結論:謙卑侍奉 上帝尊重(Humility and Honor)

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服務最小的對象就是你要夠謙卑、勇於服務他,如果你這樣做,就是做在主身上,如果你做在主身上,天父必尊重你,「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6)所以當有人謙卑(Humble)侍奉,上帝就會尊重(Honor)那人。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幫助我們在關係當中,學會真正的互相體諒、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也幫助我們在這樣的體諒之下,願意實際去服務,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關係好又願意大家一起來服侍的教會,幫助我們也把這樣的關係帶回到家裡面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寒冬玫瑰 The Winter Rose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2.21
作者:蔡茂堂 牧師

Ⅰ、引言:聖誕玫瑰的故事(The Christmas Rose)

「寒冬的玫瑰」是由一對作曲家夫婦所寫的聖誕節清唱曲。聖誕節在台灣最常見的花是聖誕紅,可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聖誕紅,而是聖誕玫瑰(The Christmas Rose)。為什麼用玫瑰花來代表耶穌基督降生呢?聖誕玫瑰是一種很特別的花,一般來講是白色的,偶爾會有一點點淡紫色,它的學名叫作Heleborus Niger。它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以前有一個很貧窮的牧羊女,她的名字叫作Madelon(馬德隆),在她看管羊群時,突然發現遠處傳來駱駝的聲音,有人騎駱駝經過,而且各人都帶著禮物,有黃金、乳香和沒藥。她就問他們說:「你們騎駱駝帶著禮物要去哪?」他們說:「今天彌賽亞降生了,我們要把最寶貴的禮物送給他。」之後他們就離開了。小女孩也很想去,但是她很窮,那時是冬天,她沒有禮物可以拿去送給耶穌,所以就傷心的哭起來了。後來天使出現,天使問她說:「馬德隆,妳為什麼哭呢?」她說:「我沒有辦法送禮物給耶穌,所以我很難過。」天使就在她滴下眼淚的地上,拍了一下,結果就長出很漂亮的玫瑰花。馬德隆很高興,就把玫瑰花當作禮物拿去送給耶穌。這是聖誕玫瑰馬德隆的故事,從德國十五世紀他們就流傳著的一首詩歌,傳說著神感動小小牧羊女去敬拜耶穌。

Ⅱ、玫瑰代表愛情

寫這部聖誕清唱曲(Christmas Cantata)的作者為什麼不用別的比喻,而是用玫瑰呢?我想這是因為聖經雅歌書的一句話:「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歌2:1)大部分的聖經學者認為,玫瑰是預表主耶穌基督。耶穌說「我是玫瑰花,我也是百合花」,聖經用兩種花預表主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愛。其中,玫瑰在一般人的了解是代表愛情,情人節的時候,情人會送玫瑰花表示對對方的愛。情人的玫瑰(Valentine Rose),為什麼我們不用別的花,要用玫瑰花來代表愛呢?

1. 美麗 Elegance:欣賞

因為玫瑰很美麗(Elegance),美麗就會讓人想去欣賞它。

2. 香氣 Fragrance:交融

玫瑰不只美麗,它還有特別的香氣(Fragrance),香氣必須要把它吸進鼻子,才聞的到那個香味。所以你要跟它有很深的互動、交融的關係,你才會知道它的美。

3. 荊棘 Thorn:尊重

但是玫瑰不只是美麗有香氣,它的枝子上還有刺(Thorn)。一般我們說玫瑰會刺人,可是作者沒有這樣描述,他說上帝把刺放在玫瑰身上,讓它受傷,這是作者用的方法,因為耶穌基督要被釘死時,他頭上帶著荊棘冠冕。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愛的關係裡面,我們要很小心翼翼的,不然彼此會受傷,要尊重對方,不要隨便摘它,否則你會刺傷的。

4. 凋謝 Wither:把握

玫瑰不只有刺,它的開花期也不長,不久就凋謝了(Wither)。這告訴我們,當有愛的時候,你要把握那個機會,當耶穌還有機會,讓你跟他親近時,你要把握機會,耶穌在世上的時間不是太久。

玫瑰花有它的美麗和香氣,它帶有刺,也會凋謝,用這樣來預表主耶穌基督。耶穌是上帝給我們愛的禮物,最大的愛是耶穌,所以我們的作曲者就用玫瑰這樣的一個象徵,來代表上帝對我們的愛。聖經稱它為「沙崙玫瑰(Rose of Sharon)」,那麼這個清唱曲應該叫作「沙崙玫瑰」啊,為什麼作者不這樣寫,而是寫「寒冬玫瑰(The Winter Rose)」呢?我們翻譯時把它翻譯成「冬天的玫瑰」,我覺得「冬天」還不夠冷,所以把它改譯成「寒冬」。為什麼是「寒冬的玫瑰」?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覺得作者Joseph & Pamela Martin很特別,他們兩個人用神聖的想像創意(Holy Imaginative Creativity)把寒冬裡冰天雪地那樣的背景加進來,這個玫瑰是在冰冷的夜晚開始生長開花,象徵很多有關主耶穌降生所遭遇的事情,像是開在寒冬裡的沙崙玫瑰,芬芳且美麗,可是卻被上帝裝飾上荊棘,之後凋謝落入地裡,整個玫瑰短短地一生正象徵著主耶穌基督的生命。

Ⅲ、寒冬中的玫瑰(神聖想像創意 Holy imaginative creativity)

1. 寒天凍地 冷酷排斥

我們再詳細一點來看,它是有什麼意思?寒冷的冬天,特別是在下雪的地方,土地是很堅凍硬冷的,作者想要代表耶穌基督降生時所遇到世人對他的反應,是很冷酷的,是不易突破、不易接受他的,是排斥他的。「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約1:11)

2. 夜半黑漆 刻意拒絕

不只是冬天,它還是在夜半黑漆的時候開花。耶穌基督到黑暗的世上來,要把光明帶給我們,可是黑暗卻拒絕他,不接受主耶穌基督,「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雖然是這樣黑暗冷酷的世界,但冷酷黑暗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在主耶穌降生的七百年前有一個先知就說過,有一天上帝會給我們一朵寒冬的玫瑰,他會帶來盼望與新的開始。

3. 枝條苗裔 盼望應許

這個先知叫作以賽亞,他說雖然樹被砍斷了,只剩下樹幹,但這個樹幹有一天還會再發芽、長苗、開花、結果,看起來好像是一棵被砍掉已經絕望的樹幹,上帝還是給他盼望,這是以賽亞在主耶穌降生前的七百年前就開始講的:「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賽11:1)我們翻譯作「耶西的本」,那個「本」的希伯來文叫作([zg)geza,翻譯成英文是Stump(殘幹),就是從耶西的殘幹上會發出一個小小的枝芽,給我們一個盼望,不只會長苗,還會開花,結出許多果子。

4. 削平高低 號角先驅

什麼時候會長苗?以賽亞說,等到吹號角的時候,神會派一個先驅者,他會來喊著說,把彎彎曲曲的改直,高高低低的修平,那位吹號角的先驅者就是施洗約翰,他會開始吹起號角,當你聽到號角響起時,你就知道那個枝幹要長苗出來,那個日子不遠了。古時候吹號角的人叫作Herald,當國王要到一個地方以前,他會先派人去吹號角,讓百姓預備好,因為國王就要來了。聖經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4-6)所以在救恩來以前,必須要把一些高低不平、彎曲不直的將它準備好,迎接寒冬的玫瑰降臨。

5. 聖潔美麗 毫無瑕疵

當這個玫瑰來的時候,我們發現他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玫瑰,是完美的、聖潔的美麗,像聖經說:「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他是一個毫無瑕疵的美麗。

6. 馨香飄逸 愛心服侍

這樣的生命不是自己美麗,他還願意把自己這樣的愛分享給周圍的人,所以他是有香氣的,他的香氣可以到處飄逸,不是只有美麗而已。聖經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這樣的香氣吸引大家要到他那裡去,就好像玫瑰花會吸引蜜蜂到它那裡去一樣,這是愛心的香氣散發到四周的生命。

7. 裝飾荊棘 救贖受苦

這樣美麗馨香的寒冬玫瑰,上帝居然加上荊棘在它的身上,這麼美麗的玫瑰上卻長著荊棘。耶穌基督要被釘死以前,就被羅馬兵丁用荊棘編了一個冠冕,硬放在他的頭上,他是為了救贖我們而受苦。「耶穌出來,戴著荊棘冠冕,穿著紫袍。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約19:5)

8. 花謝落地 犧牲捨己

最後這個玫瑰凋謝了,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玫瑰花瓣一片片的掉落在地上,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這花瓣落下來就好像耶穌身上滴下來的血一樣,發出救贖的香氣,他為我們犧牲捨己。

9. 雨雪潤地 發芽吐綠

故事不是這樣就結束,因為掉到地裡玫瑰花的種子,上帝會讓它再長出來,從天上會降下雨雪來滋潤大地,「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上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賽55:10)這個掉在地裡的玫瑰花種子有一天會再發芽吐綠,結出很美麗的玫瑰花來。

10. 花香滿溢 滿園香氣

不只這樣,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不是一棵玫瑰,而是滿園的玫瑰。耶穌死而復活以後,就把這樣的愛傳給世上所有的人,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每個人,都是一枝小小的玫瑰,能夠活出神那樣的美麗,向周圍發出愛的香氣,這就是雅歌書所說的:「北風啊,興起!南風啊,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願我的良人進入自己園裡,吃他佳美的果子。」(歌4:16)


Ⅳ、結論:耶穌 沙崙玫瑰

主耶穌就是那朵在園中綻放的沙崙玫瑰,主耶穌也是寒冬的玫瑰。「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歌2:1)但願在紀念耶穌基督降生時,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也像那寒冬的玫瑰一樣,既有美麗又有香氣。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感謝主,你賜給Joseph & Pamela Martin他們有這樣豐富的想像力,可以用寒冬的玫瑰來描繪出主耶穌你一生的經歷和你給我們的愛。你在我們當中帶來純潔的美麗,還有飄散出愛的香氣,你雖然戴上荊棘的冠冕,雖然犧牲自己,可是這樣的生命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長出一朵朵小小的玫瑰。但願我們每個人在紀念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生命會變得更美麗;我們與周遭朋友的關係,更充滿主耶穌基督愛的香氣。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